家庭教育服务合集12篇

时间:2023-01-31 23:24:44

家庭教育服务

家庭教育服务篇1

去年我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门职业课程。回来以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结和国家健康服务业里的薄弱环节内容,我们打算整合以前的保姆月嫂家政公司,增加上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婚姻介绍,家庭婚姻咨询,以及婚姻家庭初期的训练,家庭婚姻诊所等主要内容!提供人性化全面的家庭健康服务。这些是我所想到的可以推向市场,又受到国家支持的,可以赚钱的家庭教育服务项目。也就是市场化的家庭教育!

我先说说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现代社会家庭主要表现功利化严重,矛盾突出,婚姻矛盾成堆,其实这些主要的原因是婚前没有进行家庭教育和婚姻教育训练造成的,我们打算开辟一个婚姻训练基地,大家一起去劳动,讲课,训练,一起做饭,承担责任等等。一起去养老院社区做义工等培养责任感。通过这个一系列的活动培训未婚男女未来的家庭观念为将来的家庭打好基础!这个是根本。

出了问题的家庭咋办呢,我们会先引导他们看家庭教育的视频录像,关到屋子里让自己看,有情绪的可以到心理减压室,或发泄室去释放情绪,然后观看。等观看完了,静下心来,可以喝喝茶。然后处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分别做沟通,倾听她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背后矛盾的担心。化解他们矛盾的背后产生的心理!

一般家庭矛盾解决了,家长就愿意成长了,其实学习在网络时代变得很容易,我们只要定期的聚会分享谁家孩子教育的成功经验。谁家的孩子习惯好,这时家长俱乐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个可以定期举办,也可以用组织家庭旅游的形式加以解决!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同学在各处设立的家庭教育网点。让指导师们介绍各地方的家庭教育经验,欣赏个地方的美景,还有人文历史。为家庭教育增加上新元素,把家庭教育变成欣赏不同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美感的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亲子关系,加固夫妻关系,增进孩子的成长的快乐过程!

婚介服务在我们这里也是和家庭教育,婚姻培训联系在一起的,要让未婚男女在劳动中生活中去认识对方,在劳动中增加了解,在训练中成长!

家庭教育服务篇2

一、社区教育的重要性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社区)内,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过程。①社区教育的对象面向按地域划分的全体居民,包括农村等各个地区,也包括了各类人员,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建立学习社会的基础之一。学习社会是指人人都能终身学习并能终身受到教育的一种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一种结果。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则是实现学习社会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所以,社区教育是实现学习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空巢家庭的特点

“空巢”家庭(Empty Nest)是形象地用小鸟羽毛丰满后离开母巢来形容人类社会里,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上一代人单独生活的家庭。简单地说,就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家庭。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随着我国城市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人数在人口比例中的增加,“空巢”家庭在社区中的比例增长速度加快,年龄结构由原来的老龄人口为主,逐渐转化为中年空巢家庭大量涌现,呈现低龄化趋势。空巢家庭有其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空巢家庭成员成为最需要社区远程教育的群体。

(一)年龄结构年轻化,生活状态多样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成长,他们开始外出求学或者成立自己的小家庭,如今“空巢”家庭的成员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年龄比较年轻,不再像从前的空巢家庭那样局限于60岁以上的老龄人,而是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所以空巢家庭成员状态多样,包括离退休状态,或者处于正工作的阶段以及因为一些社会原因处于离职、下岗状态等等。空巢家庭丰富的年龄结构及家庭成员的不同状态,对社区教育提出相应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要求。

(二)精神压力较大

从前的“空巢”家庭的家庭关系改变经历一个由第一个孩子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家的过渡阶段,而如今“空巢”家庭的家庭关系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家庭关系的改变没有这个过渡阶段。猛然之间由核心家庭转变为“空巢”家庭,对家庭成员精神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失落感,需要调整适应突如其来的家庭变化。中年父母由于有工作寄托,相对老年空巢家庭成员精神压力较轻。但不管是中年空巢家庭还是老年空巢家庭,家庭中由于失去的孩子这个家庭纽带,夫妻间会减少交流,如果再缺乏跟亲友和朋友之间的交流,会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支柱,容

易产生焦虑不安,悲观失落,惆怅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期精神刺激对“空巢”家庭父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

(三)经济有所改善,但压力更大

由于我国实施了独生子女政策,目前城市家庭结构正向“四、二、一”方向发展,农村家庭一般也只有两个孩子,“空巢”家庭的父母需同时担负着养老和继续抚养下一代的重任。他们往往需要赡养四位老人,而

且子女虽然离家,但可能并没有完全脱离和家庭的经

济关系,还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援。经济压力较从前更大是当前空巢家庭成员的特征之一,需要接受再教育,提高生产技能,改善工作状态,增加收入是他们迫切的需求,因为子女离开家庭,有了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和精力,也为职业生涯再学习提供可能。

三、社区远程教育服务空巢家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远程教育就是利用印刷品、音像材料、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师生之间远距离实时或非实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目前空巢家庭在全国各个社区都大量存在,京津沪等大城市比例尤高,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城市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农村空巢家庭为主。由于地理分布广、年龄跨度大、从业范围广泛,教育需求多样,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空巢家庭学习所需的组织网络、信息网络成为必然。

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联手合作,既有效整合和优化了各类教育资源,又将教育学习手段和路径进行了组合与搭配,近距离获取一线学员需求信息,使远程教育真正有的放矢;社区教育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武装,能更好地为空巢家庭父母服务。

四、远程教育服务于空巢家庭的模式

(一)发挥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和管理

远程教育在教育手段和资源上,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远程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学历教育的课程教材资源和大量的非学历教育、各类短期培训的文字、音像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用于社区教育,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空巢家庭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不仅要将现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更应根据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整改教学内容,开发满足学员求知欲望的社区教育课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社区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有农村也有城市,教育资源不仅要来源于学校和教育系统,也可来源于行业或者某些专业领域研发机构。这些行业能手或某个领域的专家也生活在各个社区中。社区远程教育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资源输送、整合,更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资源采集。

(二)教学资源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以原有的文字、音像教材为辅

远程教育机构应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为学员提供多种媒体表达方式。空巢家庭父母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年龄跨度40-90,其中以50-70岁成员为主,而且地域跨度大,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平均水平较低,虽然都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渴望,但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对计算机技能的应用。一部分年龄较大的空巢家庭成员及农村原本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成员,应以文字、音像教材为主,逐步引导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应用。在各种媒体教材使用的同时,应注意学员年龄生理特点,将教学媒体上的字体和插图尺寸放大。各地老年大学计算机网络基本应用技能学习班的火热报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空巢家庭成员对新知识新科技的渴望,同时也说明他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水平普遍较低。所以不能把远程教育就理解为主要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教育,当远程教育走向社区,并以空巢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时,就不能不考虑加大传统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

(三)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社区远程教育活动。

在孩子离开家庭以后,当前空巢家庭的年轻化决定了空巢家庭必须寻找一个新的生活重心,这种生活重心指的是一个精神支撑点。除了工作,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可以提供最好的精神支撑点。考虑到空巢家庭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中年群体,应该探索在社区开展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进城适应性培训、学历教育、就业推荐等技能型成人办学新形式。对于目前空巢家庭成员中仍占较大比例的60岁以上老年群体,社区远程教育应积极开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制、历史人文、文体娱乐、文化休闲、文艺欣赏等内容的教育活动。

(四)社区远程教育仍需定期面授交流

远程教育以师生远程实时或非时交流为主要教学手段。社区远程教育服务于空巢家庭时,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精神压力大,内心渴望与他人交流,得到社会成员的肯定和承认。如果社区远程教育仅以远程技术交互为交流手段,学员间及师生间不能经常见面,学生精神上的空虚感将不能得到有效消除,社区远程学习的吸引力必将下降,所以,面授交流是社区远程教育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更是吸引空巢家庭学员的一个亮点。师生及学员间的面谈交流,可以满足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欲望。学员都身处同一社区或较近社区,如果学员相聚的日子如同朋友见面的节日,社区远程教育必能促进社区的安定团结及和谐风貌。

(五)考核方式以实际能力考查为主,多次考核

社区远程教育也是教育中的一种,应该对学员进行课程考核,以此把握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学员的一定学习压力。社区空巢家庭成员一般年龄都在40岁以上,记忆力不及年轻人,对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核,应该以考查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并将一门课程的考查化整为零,将每个知识点的考查作为学员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考查时给予宽松的时间限制,让学生能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多次考试,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为止。

(六)积极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空巢家庭成员年龄较大,都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彼此都有自身的知识侧重点。社区远程教育对这部分学员进行知识传授时,要充分利用学员本身掌握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用自身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结合课本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社区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是“师”,还要让学生互相之间成为彼此的“师”,使能者成为“师”,这样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成就感,使学习的能动性得到极大提升。

五、社区远程教育实施的具体问题

(一)实施中所遇到的经济问题

社区教育是一个公益性事业,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将社会效益和为居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当前的远程教育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各个实施远程教育的机构也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注重经济效益,这样就形成了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矛盾。其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矛盾,当社会效益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能形成经济效益。目前国人现在对远程教育并没有一个普及的确切的认识,甚至有的人觉得远程教育并不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方式。通过社区远程教育,特别是通过对空巢家庭的服务,可以将远程教育普及到每个居民的生活中,拓展教学机构的影响力。空巢家庭成员由于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对社区远程教育的接受和宣传,对具体实施教学的教育机构的宣传,是最有说服力的。

(二)实施中的管理问题

社区远程教育深入到各个社区,日常教学对象分散到各个家庭,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远程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外,部分管理工作必须依靠社区工作者,所以必须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没有一支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将无法对空巢家庭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组织,更谈不上远程教育对空巢家庭进行良好服务。

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要根据具体人员以及客观环境条件进行。目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一般40岁以上,文化水平以高中为主,工作环境中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较少。培训过程要客观考虑到社区工作者的需求,促进工作者提高对学员学习管理的普通技能和流程掌握,而不是一味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高层次的行政管理能力。社区工作者在社区远程教育中,主要工作场地不是办公室,而是要深入到社区中的各个家庭,他们要做好社区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同时要做好空巢家庭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及资料分发等工作,特别是行走能力有缺陷的空巢家庭成员,接受社区远程教育时更需要社区工作者的配合。

六、总结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两者的结合,对实现我国文化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具体情况,空巢家庭在今后我国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结合空巢家庭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社区远程教育服务模式,势必能为我国的终身学习提供助力。

家庭教育服务篇3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

[1] [2] 

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家庭教育服务篇4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

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家庭教育服务篇5

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

[1] [2] 

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家庭教育服务篇6

2009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中有关于留守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内容指出:0~5岁流动儿童约有341.42万。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分析,在流动人口子女中, 0~5岁学龄前儿童占流动儿童的比例为75.7%。在“流动儿童”中,低年龄儿童随父母流动比例高于高年龄儿童,由此可见,流动学前儿童无疑是流动儿童的主力军。

一、流动学前儿童的公办优质幼儿园入园率低

据段成荣等对我国人口抽样统计显示,当前我国流动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仅为61%,仍有很大一部分流动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邹泓等在《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要调查》中也提到学前流动儿童的入园比例仅为60%,远远低于城市儿童。

诸多专家也对各地区的流动学前儿童入园率进行了调查,上海市卢湾区的0~6岁流动儿童的入园率为81.3%,且入托年龄偏低,甚至有未满1足岁的学前儿童。

鞍山市的流动学前儿童入园率为76%,但绝大多数选择的是条件较差的私立园或“黑园”。而私立幼儿园中95%的儿童为外来农民工学龄前子女。

只有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积极响应国家普及学前教育的号召,采取增加公办、民办幼儿园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促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达97.8%,其中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9.2%,实现了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普及性学前教育。

二、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流动家庭的经济较为拮据,承受不起昂贵的幼儿园教育费用,所以流动学前儿童只能呆在家中,由父母或其他人看守,又因家长工作繁忙、教育意识淡薄和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导致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1.流动学前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对流动学前儿童父母文化程度的研究数据较多,黎婉勤的调查数据显示,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占调查总体的26.9%,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长占调查总体的39%。徐微对25户流动家庭进行访谈调查,家长的学历水平总体不高,66%的家长只有初中学历,16%的家长只有小学学历,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8%。由此可见,流动学前儿童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2.流动学前儿童家庭经济收入较低。有多个专家学者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经济收入进行过研究分析,庄甜甜、王奕君对上海的流动学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70%被调查的流动家庭每月工资在500~2000元之间,绝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认为“幼儿园费用太高”。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的流动人口,若有时间照顾孩子的话,一般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很多流动家庭的父亲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者,而母亲主要承担起抚养幼孩的责任,因此,相对于流入地家庭的经济收入而言,流动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是偏低的,有些甚至是非常低。

3.流动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方式单一,行为较粗暴。在家长教育方式与行为方面,流动儿童父母普遍缺乏加强情感交流的教育方式,有空闲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时,彼此交流的方式比较单一,不会经常指导孩子学习。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曾委托上海市卢湾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对上海市卢湾区0~6岁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9.45%的流动儿童家长会将“打骂惩罚”作为一种主要教育方法。他们还认为流动儿童家长工作忙,缺失教育方法。很多流动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方式与行为较为相似,状况不容乐观。

4.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物资条件不足。普通家庭拥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物资,这在流动家庭中却是比较少见的。有调查研究表明,家里很少有孩子成长所需的书籍、音像资料和益智类玩具,家中有较多藏书的只有19.23%,很少或没有藏书的有81.72%。而且流动学前儿童很少参加各种兴趣班或特长班的学习,娱乐活动主要在家里,有些甚至无娱乐活动。

从教育者、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物资条件等方面揭示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较少甚至缺失。

三、流动学前儿童家长迫切需要社区的帮助

面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很多流动学前儿童家长也意识到在流动家庭中家庭教育的迫切性,表示急需社区帮助。上海市卢湾区的调查结果显示,80.6%的流动儿童家长“迫切需要”或“比较需要”得到社会对其教育子女的指导。程福财认为73%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甚至是非常必要接受由专业早教机构或早教工作者提供的有关于育儿的成长指导。

四、构建家庭教育服务网络体系

由于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有很多流动学前儿童家长则把责任及工作交给政府,要求政府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建设低学费的幼儿园或要求放宽入学门槛来提高入园率,专家对此方面的研究也较多,但从社区的角度提出系统解决对策的研究较少。徐微提出了社区参与教育的模式,即社区主动服务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便利资源。有些专家认为应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的活动,促进流动幼儿及其家庭的社会融入。徐微还提出幼儿园可以专门为流动儿童家长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或组织流动学前儿童家长讨论遇到的共性问题,为家庭提供及时的家庭教育帮助。同时,社区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开办家长学校,如设置咨询机构、举办讲座,举行亲自互动活动等。

徐微的研究认为社区参与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的内容单一,且社区没有提供过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或活动指导,而且还认为社区对外来流动儿童有强烈的排斥性。

鉴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高入园率的成功经验,可建立教育局主管,民政、财政、发改、卫生等部门及镇(街道)上下衔接、相互配合的管理网络,同时配备专职幼教管理干部,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上海市的做法也小有成绩,将0-3岁流动儿童工作纳入散居儿童工作体系,2004年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门共同颁发了《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教教养工作的意见》,建立家长学校,为其提供教育技能培训,系统协助0-3岁儿童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因此,除增设幼儿园以提高流动学前儿童入园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以社区为单位,面向流动学前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为流动学前儿童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树立其家庭教育意识,提高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并着力构建完善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管理,从社区的角度为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伯华,宋月萍,齐嘉楠等.中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报告——基于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调查[J].人口研究,2010(1):6-18.

[2]赵华琼.流动儿童教育引人忧——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N].人民代表报,2010-07-06.

[3]邹泓,屈智勇,张秋凌.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J].青年研究,2005(2):1-7.

[4]上海市卢湾区妇女儿童委员会办公室.让每一个学前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上海市卢湾区0~6岁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的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3(10):29-32.

[5]马国才,王留柯.农民工子女入园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解决——以鞍山市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1(3):21-24.

[6]王涛,冯文全.解决流动儿童入园难问题的对策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1,A:55-56.

[7]谢宝琴,吴思妮,陈俊英.促进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1(4):44-47.

家庭教育服务篇7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3-0078-03

本世纪初,中国的互联网迅猛发展,许多家庭教育网站为适应新时期家庭教育的需要应运而生。网络的开放性以及信息多元化的特点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或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广少儿阅读,不仅仅是图书馆的职责,也是家庭的责任和需求。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可以借助家庭教育网站的平台,集结家长、学校、图书馆等一切可以借助的社会力量,全面、有效推广少儿阅读。

1我国少儿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200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 、中央文明办等11家部委第一次共同向全社会提出开展“爱读书, 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在此号召下, 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这些活动都在客观上营造了推广少儿阅读的大环境。

本世纪初开始,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少儿阅读也成为热点问题。以指导少儿爱上阅读、习惯阅读为目的的少儿阅读推广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公共图书馆界举办的各种少儿阅读推广的形式内容可谓纷繁多样,有全国的少年儿童阅读年和地方的未成年人读书节等等[1];出版界在2007 年4 月将国际儿童图书节引进中国,并设定每年的4 月2 日为“中国儿童阅读日”;教育界在不断讨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书香校园的建设[2],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广阅读;很多家庭对少儿的阅读也日益重视,认识到家庭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和好的荐书途径。

鉴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特点,我国的少儿阅读推广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1 家庭在少儿阅读推广中的作用还很有限,缺乏科学引导

当前,我国少儿阅读的状况并不乐观,源于许多家长对少儿阅读不够重视,或是对少儿阅读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比如:部分家长认为阅读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跟家庭无关;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利用电脑、手机、电视也能学到知识,陪孩子阅读费时费力还没啥明显益处;还有部分家长只在孩子年幼时陪孩子阅读,不懂得亲子阅读的延续性。另外,家庭阅读氛围的缺乏及家长不当的“言传身教”都直接影响了少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以上家长的种种偏见正是缺乏科学引导的表现。

1.2 供儿童阅读的文献资源的载体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系统完整的推荐途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有阅读教育意识的家长会选择网络为孩子寻找阅读资源,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很多家长还是感到很茫然,“给孩子找本好书太难”成为不少家长的心声。虽然一些公共图书馆也定期书目推荐,但推荐的书目仅仅局限于新书,种类不丰富;推荐书目的制定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年龄段。因此,建立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文献资源推荐途径是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当务之急。

1.3 现有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有待完善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够使少儿感受到阅读的愉悦,还能使少儿对阅读产生一定的情感意向。只有在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后,才会表现出对阅读活动的肯定情绪,并主动去开阔眼界,寻求新的知识。虽然我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也举办了不少读书活动,但总体来看,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最主要的问题是只注重宏观的效果,而缺乏对个体的关注。图书馆只强调活动中参与的人数或受表彰的人数,至于活动对参与个体的实质影响,还缺乏观察和研究,这对于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效果并不明显。另外,我国的中小学现在还是应试教育,未成年人阅读被学校忽略。因此,在很多还以“阵地服务”为主的公共图书馆所举办的读书活动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效应。

2家庭教育网站可以成为推进少儿阅读的重要力量,弥补公共图书馆的不足

2.1 网站拥有广泛的热衷于家庭教育的家长群体,他们将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教育是第一重要因素, 是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3]。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的教育最终要回归到家庭中, 图书馆如何推广少儿阅读, 最重要的途径是发动家长, 争取更多的家长参与。而在家庭教育网站中正活跃着热衷于少儿阅读教育的家长,他们愿意配合学校和社会,以一个阅读参与者和指导者的姿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教育。因此,借助网站的平台,让更多的家长身体力行,必定会带动整个社会对阅读推广的重视。

2.2 便于组织家庭的联动,为少儿形成良好的家庭、社会阅读氛围

家庭教育网站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以其便捷、突破地域和时空的局限等优势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新思路。这一平台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新途径,解决了传统家教方式存在的问题。在网站里,家长可以阅读文章学习家教知识;可以收看知名专家的讲座,收获科学的家教理念和家教方法;可以与不同地域的家长交流经验;还可以获得专家一对一的指导。同时,孩子也可以利用网站体验网络学习和交流的乐趣。

少儿阅读推广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由点及面去改善少儿阅读的环境。公共图书馆虽然已为此做了很多,但大部分只能从宏观上宣传、运作,很难细微到各个家庭。如果能借助家庭教育网站的合力,为家长提供科学引导少儿阅读的方法,宣传成功的少儿阅读家庭教育经验,并组织专家在网站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阅读指导服务,由各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少儿阅读推广的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2.3 网站开辟了新的书目推荐途径,并可以提供直观、生动的多媒体阅读资源

根据“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的调查显示,少儿读者不会选择阅读书籍是阅读中最大的困难之一,而家庭教育网站的出现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网友鲜活的语言和亲身的阅读经历介绍,他们推荐的书目易被其他网友信赖和推崇。因此,只要利用好家庭教育网站,他们将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荐书系统中不可估量的生力军。通过在网站建立阅读资源库,收录少儿喜欢的寓言、童话视频、音频资料及有趣的课件,推荐优秀的少儿阅读书目及一些优秀作品的读书评论等。网站上这些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阅读资源,形式活泼、内容形象、有趣,不仅方便家长选择,还进一步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

2.4 便于系统地组织开展阅读活动

[JP3]网站因为具有突破时空、地域的优势,便于读书活动有计划、有组织进行,保证活动的常规化,广大少儿参加活动不再顾此失彼。少儿的心理和生理都有自身的特点,他们喜欢参加群体活动,喜欢展示自己才能。因此,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读书活动,可以让少儿亲近阅读、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4]。

家庭教育网站可以建立一个少儿阅读服务和少儿阅读能力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孩子们可以方便、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活动,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互相交流阅读的快乐和阅读的成就,并吸引更多的少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3公共图书馆与家庭教育网站优势互补,合作推进少儿阅读的构想

针对当前少儿阅读的现状,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将当前服务工作进行整合与定位,改“阵地服务”为“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专业优势,联合家庭教育网站,有计划地推广少儿阅读。

3.1 组织阅读资源,做好书目推荐工作

对馆藏文献和网上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是图书馆社会职能的体现,因此为网站组织阅读资源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阅读需求的不同,网站的阅读资源应分为针对家长和针对少儿两大部分。

针对家长,主要是向家长阐明少儿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方法等,还可以将图书馆曾经成功举办的一些读书活动的视频也作为一种资源,既可以为家长提供示范,还可以以此激发其他没有参加活动的少儿的兴趣。

针对少儿,主要以培养少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目的,根据少儿自身发育的特点分年龄段组织资源。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以有声故事、动画视频为主,可在推荐有声故事的同时配以相应的纸质图书封面,例如目前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音频故事《小猪唏哩呼噜》《长袜子皮皮》《西顿动物记》等,在网页上相关的文字旁边配上对应的故事书封面或者是图书中的部分插图,将会激发少儿对纸质图书再次阅读的兴趣。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已经具备一定文字阅读能力,可以独立阅读网站内容的特点,应迎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分主题组织资源,同样可以采用馆藏图书介绍配上相关音频或视频资料的推介方式。另外还可以开辟一些如“书友社区”“书虫论坛”等交互性强的栏目,让孩子们在阅读完图书后有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以跟帖的方式交流读后感和心得。并且为了调动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可以聘请学生担任栏目的版主,让他们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3.2 优化馆藏建设

图书馆应高度重视馆藏质量。为了吸引更多的少儿乐于进入图书馆,针对少儿的馆藏应尽力突出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时代性等特色。少儿阅读不是简单的接受、被动地反映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的参与和积极反馈。少儿对阅读的感悟和收获都会通过反馈来表现。因此,图书馆要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就应该注重他们阅读的反馈信息,此举将是改进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原动力。家庭教育网站正好可以为图书馆提供收集反馈信息的渠道,利用在网上发放调查表等手段,直接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质与量的有效程度,从而提高馆藏的适用性、针对性和效用性;也可以由图书馆馆员、家长和孩子组成选书委员会,借用网站平台提出意见、共同探讨,建设高质量的馆藏。

3.3 组织特色读书活动,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

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站开展形式更加新颖、更能迎合少儿心理特点的读书活动。比如,目前结合家庭教育网站往往还设有专门的QQ群,图书馆可以利用QQ群,建立QT语音聊天室,借用聊天室空间可以直接组织少儿朗读比赛,或者邀请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图书馆馆员针对少儿阅读组织专题讲座。另外,活动结束后,网站管理员或相关图书馆馆员还可以将活动录音整理后直接放在网站平台,既可以让家长和少儿多次收听,还可以针对活动内容收集相关的活动反馈意见,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效果。

网站设置一些互动性栏目,通过家长与家长、家长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帮助个别家长方便、及时地解决在阅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结语

家庭教育网站将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最佳媒介。因为有了网友之间的交流,让不论是理念传播、图书推荐还是阅读体会,都变得感同身受和具有说服力;让阅读的宣传和推广变得更平面化;还让每一位家长都变成了热心的种子,随时影响着身边的人。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因为有了家庭教育网站的融入将会更加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素音.少儿阅读推广之我见[J].图书馆学刊,2010(5):69—71.

家庭教育服务篇8

一、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1.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生理需要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中、大班的孩子在以上几个方面基本能独立完成。如,自己吃饭,中、大班分别有66%、75%的幼儿能独立完成;自己喝水,中、大班分别有65%、79%的幼儿能独立完成;独立上床睡觉方面,中、大班分别有41%、52%的幼儿能独立完成。而幼儿在生活方面处于低级水平,如收拾餐具方面,中、大班分别有37%、38%的幼儿能独立完成,大多数幼儿都不能独立完成。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在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提高。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途径

(1)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并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件复杂的事情,家长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细节方面教育孩子,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等。

(2)教师要学会增强幼儿自信心 。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服务竞赛活动,可以让会做的孩子去教不会做的孩子,孩子教孩子效果会更好,这样也会把不会做的孩子带动起来。幼儿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事情,继而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增强。

(3)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家长和老师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影响源,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举止,家长要促使幼儿巩固和发展在幼儿园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老师也要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及时有效地应用。家长要和老师定期沟通,及时进行教育培养方面的计划调整。

二、幼儿参与家庭劳动

1.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现状

(1)幼儿方面。调查结果表明, 29%的幼儿会主动参与家庭劳动。例如,一些幼儿可以自己穿鞋,穿衣服,自己主动做一些简单的家务。60%的幼儿会在家长的协同下参与家庭劳动。例如, 一些幼儿跟随爸爸妈妈一起扫地、擦桌子及收拾餐具等。

(2)家长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家长会对幼儿进行家庭劳动教育,会主动教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传授、亲身示范等手段对幼儿进行家庭劳动教育。有73.5%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在他们看来,幼儿参与家庭劳动不仅会给自己添麻烦,还具有危险性,甚至还有家长认为幼儿参与家庭劳动会弄脏衣服。

2.培养幼儿参与家庭劳动习惯的建议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劳动教育观念。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甚至从不让孩子参与劳动。动手操作是孩子认识世界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孩子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体验愉快与成就感,从而逐步建立自信。

(2)家长要正确地运用教育方式方法。第一,家长要对幼儿的劳动行为进行及时的表扬。幼儿劳动的目的性不强,有时难免会对家务劳动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参与家庭劳动。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想尽一切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来激发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积极性。

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幼儿经常有意无意地模仿成人的生活,通过模仿成人行为的方式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善于并喜欢模仿的本能,抓住示范的机会,当好幼儿的第一位老师。

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服务篇9

论文关键词:网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服务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许多家庭无法自行解决随家庭生活周期发展而产生的各种家庭教育问题,需要更多家庭组织外的力量为其提供家庭教育服务与协助。传统家庭教育服务模式主要以家长为服务对象,依托家长学校、社区、社会群团组织、各种市场化家庭教育机构,通过家访、讲座、书籍报刊等方式提供服务。但由于时空与资源上的限制,面对日益变化、丰富、复杂的家庭教育需求,传统家庭教育服务模式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指导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家庭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方助学者以网上家长学校为依托实施家庭教育服务已成为一种趋势。网上家长学校由于其自身的教育性、虚拟性、社区性、自主性、开放性,一方面,具有打破时空局限,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度,针对不同家庭教育需求最大限度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实现各种传统家庭教育服务的功能互补,将网络自主学习功能、家长学校的指导功能、社区互动功能、社会工作的整合功能通过网上家长学校这一平台进行优化,以栏目与活动的形式,多面结合,推进家庭教育服务。网上家长学校对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家长自身的学习,促进家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网上家长学校的办学现状,有利于深入思考其办学方向。

二、网上家长学校概况

1.指导思想。网上家长学校旨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全国妇联和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精神,通过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权威性的、智能化的家庭教育网上指导及培训系统,鼓励开办网上家长学校,为家长服务,为学校服务,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2.组织结构。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该校是2006年由江苏省文明办、省妇联、省教育厅、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等单位合作创建的全国第一家省级网上家长学校,由各主办单位领导组成的网校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对网校的领导和指导工作;网校校务委员会负责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网站的技术开发和维护。随后,这一合作模式也被各地推广应用。由各省市县级妇联牵头,联合教育部门、文明办等党政机关及各企事业单位成立各级网上家长学校,省级网校同时起到对地市网校的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借助政府部门的正确导向和政策支持,以及其成熟的组织网络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借助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技术支撑和优势的运营能力保障,网上家长学校的建设如火如荼。

3.网校定位。网上家长学校在创立之初就定位于民办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网站,承担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倡导家庭教育主流舆论导向、指导家庭教育服务的职责,集宣传、倡导、服务功能于一体。

三、网上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服务

网上家长学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成人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在家庭教育方面具体应用的结果。它以家庭教育信息化服务为重点,结合传统家庭教育服务方式,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服务新模式。现阶段,国内家庭教育服务主要是指以家长为服务对象,以家庭教育指导为核心,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家教方法为内容的教育服务,它包括:以学校为主导的服务模式,如家长学校、家访等;以社会组织为主导的服务模式,如群众团体组织(妇联、关工委、专业学术团体等)及事业性组织(医院、图书馆、出版社等)组织的关爱活动;以社区为主导的服务模式(社区家庭儿童服务指导中心等)。笔者认为,家庭教育服务是各种家庭组织外的力量以家庭教育主体为服务对象,以家庭教育学为理论支撑,从理论、方法、内容、技术等方面进行的服务,它旨在通过系统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方法,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使其获得资源与情感上的支持,以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网上家长学校的产品是家庭教育服务,尤其是家庭教育信息化服务。基于此,以对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的调查为例,笔者认为,网上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服务主要表现在:

1.家庭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相对于传统单一部门的家庭教育服务模式,网上家长学校获得了更多的国家方针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的重视,形成了政府主导、媒体引导、专家指导、企业资助、家庭参与的社会化合作机制。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的文化传统,家长对优质家庭教育学习资源的迫切需求,则为网校的发展提供了直接动力。围绕服务对象需求提供学习资源、设计用户页面并开发初始服务是网校建立的基础要素。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多次以问卷等调查方式探索新时期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并适时改版贴近优质的家庭教育学习服务。该网校目前有家教热点、图片新闻等家庭教育动态类栏目,旨在引导家长关注最新教育动态及家教理论进展;家庭教育专家在线咨询、互动论坛、在线视频点播等网络服务,基本上能满足网民参与家庭教育话题的需要;同时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开设了父母学堂(孕期家教、幼儿家教、小学家教、中学家教)、家教好书、亲子乐苑等免费服务项目,为网民的自主学习、参与社区活动提供了条件;再者,网校还提供了手机家教杂志、素质学堂等商业化服务,为企业的进入提供了空间;根据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等开展奥运征文、世博征文等评比类活动,调动受众群体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2.家庭教育情感支持服务。情感支持服务是虚拟学习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更是为爱子心切的“家长”提供教育类服务的形成要素。成人在面对面交流过程中携带的情感,是无法或很难在仅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即使是利用实时视频的方式。情感支持服务主要是将“社IX-"特点考虑在内,着重思考如何建立社区归属感和亲和力、增强共同体意识、组织学习者形成合作学习、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问题,从而形成庞大而稳定的学习交流群体。该服务主要体现在一些线上线下互动类活动,包括线上“家教论坛”等交流类栏目;亲子乐苑、“七彩田园”网上农趣园、“红色之旅”网上夏令营等寓教于乐的游戏类活动;承办省妇联、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各类关爱活动,关爱孩子,携手家长,共同营造温情的社会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网校积极打造可延伸的操作平台,开展多种“落地”活动,及时地建设三大基地,打造学习共同体:与高校成立网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研究基地,致力于家庭教育服务的科学化;与种植基地、养殖基地等共同搭建亲子活动实践基地(力求与线上农趣园游戏类的种植与养殖同步耕种、收获,组织家长与孩子去农场学习知识收获成果);配备可开展讲座、沙龙等活动的多媒体培训基地。多种途径打造一个稳定的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

3.家庭教育指导支持服务。网上家长学校是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及其服务的专业性网站,其专业性、权威性、指导性是网校建设的核心要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网校的主办方是省妇联等单位,对政策的利用能力强,可从国家的宏观角度审查和指导网校的建设,在网校的决策上具有较强的前瞻陛和指导性;其次,网校开办政策导读等专栏,引导家长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再次,网校拥有高素质的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志愿者队伍,并不断完善网校专家库的建设。在网校运行中,全方位调动家庭教育专家,如2010年,江苏省家长网校积极响应省妇联活动,推出主题为“科学家教进万家”的全省范围内的家庭教育系列讲座,讲座可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同步观看,并开通专家热线、专家在线答疑等服务。他们争取在家庭教育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建立高质量、专业化的网络资源库,在同类服务中突显品牌和专业优势,使家庭教育专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需求及时向家长提供不同的科学育子知识,并可以随时接受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咨询,实现专家与家庭的点对点交流。 转贴于  4.家庭教育技术支持服务。技术是实现学习支持服务的基本保障。网上家长学校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其手段或形式应满足社区成员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同步或异步、真实或虚拟的对话交流。基于多媒体网络开展成人虚拟学习,学习者会遇到各类技术故障或难题,网上家长学校一方面和专业的网站合作建设公司,为学习者构建性能稳定的网络学习支撑系统,给学习者提供理想的虚拟学习环境,力求网站技术架构安全、稳定,网站风格统一,网页布局主次分明;将技术和网站功能结构密切结合起来,以功能为导向,选择和配置技术。基于学习者的个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务更有赖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同时,还提供个性化的导学助学服务,使学习者能尽快地步入学习的正轨。截至2010年7月,网校运行四年来,PV(访问量)已达2300万人次,UV(独立访问者数量)、RV(重复访问者数量)、PVPU(单个访问者的页面浏览数)等数据经分析也都呈逐年逐月上升趋势。

5.家庭教育管理支持服务。网上家长学校的管理是融家庭教育工作和网络家教平台建设于一身的新型管理,其建设不单单是建设网站框架,而是一个长期的内容建设过程,以及一个长期的信息更新过程。科学的管理是网上家长学校建设的保证。也是提升网校服务质量的前提。网校已具备组织管理制度,成立采编部、项目部、彩信部等部门,专人负责网校各栏目维护,制定考核方法;不定期召开网校理事会、全省网校校长会议、每周工作例会等会议,共同探讨网校工作进展和发展方向;制定管理体制,从领导体系到具体执行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做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建设网站本身制定了一系列条规,如《网站信息管理办法》、《编辑岗位自律认责书》等,从稿件来源、编辑审稿、稿件上传的每个环节都订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签订责任书。

四、网上家长学校办学方向的五点思考

1.完善网校层级体系,实施品牌战略。2010年4月,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指定江苏作为全国家庭教育信息化服务基地,以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为核心载体,共建“全国网上家长学校总校”,共同推广各地市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家庭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也是网上家长学校应有的发展趋势。首先,应把握契机,加强建设互联互通的网上家庭教育平台,实现全国网上家长学校总校与区域性网上家长学校及相关网站的链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人才资源共享、用户资源共享,形成网上家长学校联盟并加强各类家庭教育服务组织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合理有序地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其次,要实施品牌战略,这是针对网校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而言的。所推出的家庭教育服务及其产品必须走精品之路;营造家庭教育的文化氛围,塑造网校品牌形象才能扩大并巩固市场份额。这是网校的艰巨任务,也是吸引网民并令其产生信任感与归属感的唯一有效途径。

2.用户需求导向策略,创新家庭教育服务。首先,网校应继续做好两个方面的宣传以培养市场需求,挖掘潜在用户。既要宣传家庭教育重要性和家庭教育信息化服务的价值,使家长意识到在信息时代下应争取主动学习;又要宣传网校的服务理念、服务实力、服务内容,多种渠道引发用户对网校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其次,对用户群进行分析,围绕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把握家庭教育服务趋势,应强调主动跟踪服务、个性化服务,推进核心服务和资源“一站式”服务。再次,网站整体架构的科学性,应遵循家庭教育系统性原则。此外,网校还要关注家庭教育服务创新(现代家庭教育服务的模式、方法和观念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建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经营模式,以及管理创新(思想上突出现代民主意识、模式上突出管理组织网络化、机制上突出创新激励体系)。

家庭教育服务篇10

围绕家庭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家庭教育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参与、努力推动家庭教育相关法规条例出台,为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拓展家庭教育工作阵地,夯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基础

巩固发展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创办家长学校,市、县(区)及乡(镇)普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为家长提供及时便利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三是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壮大专兼职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力量

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骨干系统化培训,配合推进家庭教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提高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有条件的高校、研究机构设置家庭教育专业或课程,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专长毕业生,充实家庭教育专业力量。省、市、县普遍建立家庭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专家队伍、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教师、儿童工作者、“五老”人员的积极作用。

四是规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统筹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发展

发展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依托家长学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妇女之家、文化活动站、乡村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儿童福利机构等公共服务阵地,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重视向留守、流动、困境儿童家庭和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和关爱帮扶,有条件的地方在学校、社区、乡村设置专业社工岗位提供救助及指导服务。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工作,充分借助幼儿园所的专业资源优势,发挥新婚夫妇学校、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妇女之家、儿童早教基地、家庭教育指导站等基层阵地作用,开展公益性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宣传普及。坚持定期组织各级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基层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讲和问题咨询,各级各类家长学校每学期或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家庭教育指导或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比例。

五是创新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围绕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抓住重大节日、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等契机,策划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调动家长儿童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扩大活动覆盖面,培养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儿童和家长共同学习成长,形成和谐亲子关系。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宣传家庭教育正确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引领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家庭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好网上家长学校和各类家庭教育指导网站,为家长搭建信息、服务、互动平台。

六是发展规范家庭教育社会组织,提高家庭教育社会化程度

家庭教育服务篇11

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务用品,关系到各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及国家发展,应由国家承担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责任。政府作为公共教育服务的最佳提供者,提供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就成为其基本职能之一。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公共教育服务的一部分,也已被纳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因此,政府应为家庭教育指导在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组织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全社会力量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2.家庭教育指导具有重要性

优良的家庭教育能够使人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使人具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从这个意义而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发挥家庭与家庭教育的核心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个体、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科学文化水平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之一,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在教育孩子之前需先接受教育,接受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此外,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其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及育人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家庭教育指导的介入。由于对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家庭教育指导逐渐成为新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3.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就指导的实施者而言,由于我国鲜少有高校专门设置家庭教育指导相关专业、国家未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出台资格认定制度、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等原因,以致家庭教育指导人员不足以及专业水准偏低,并由此带来了指导的内容及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如未能就家长日益增多的“个别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就解决“相应年龄段家庭教育的易发问题”的指导较多等问题;“家庭访问”和“个别咨询”等个性化指导方式欠缺;就指导的渠道而言,各级学校组织形成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垄断格局,社区、政府等指导渠道不够畅通。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最佳提供者和职能承担者,政府能够也有责任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专业人员培养、保障工作经费、法律法规制订等方面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推动其走上法制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二、政府支持家庭教育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保障性政策有待出台

自2007年起,我国针对促进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相继出台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在最新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儿童与社会环境”部分提出家庭教育的工作目标是:“适应城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儿童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并指出策略措施是“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普遍建立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国家七部委颁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更将目标具体化,在高度、广度、深度上较以往的规划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尽管如此,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所能参照的以上政策中,更多的是对指导服务的对象、目标、内容等指导服务标准、指导服务的实施主体和职责和指导服务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及其职能的规定;而对指导人员队伍的资质与培养,监督制度,经费、设施、场所保障制度,指导服务机构的准入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则较少。在当前的家庭教育指导政策中,主管部门的缺失和缺乏必要的保障性政策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2.行政监管有待加强

完善而高效的执行机构是家庭教育指导相关政策落实的有力保障,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完备的负责统筹监管的领导机构,并由幼儿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实体为公众提供具体的服务。其中,统筹全局的领导机构是重中之重。《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基于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应由政府完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也同样是政府职能,应由政府进行规划和投入,购买相应服务等。在2012年《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保障措施中则提出:“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建立由各级党政领导牵头负责,妇联、教育、文明办、卫生、民政、人口计生、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领导体制”。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各省虽都建有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但真正负责该事务的基本为妇联领导,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妇联,业务工作也主要由妇联负责,政府部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而妇联作为社会群众团体,由于人力、财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先天缺陷,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如所设专门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人员较少;下拨经费有限进而导致组织活动受限;在对家庭指导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和系统规划方面,难以协调其他行政部门通力协作,导致有些人群重复接受教育而有些人群却被忽视的情况。

3.政府投入经费不足

总体而言,家庭教育工作经费逐步落实,绝大多数省妇联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为之设立了专项经费。但据相关调查,尽管如此,除上海外其他省人均家庭教育经费投入仍不足一元;从基层经费来源看,需要自筹的经费接近所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经费的六成;从经费的涨幅来看,很多地区的机构经费没有增长。这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政府在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机构所投入的经费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理论人才不足、研究力量薄弱、实证研究困乏、科学化水平不高、研究成果不多、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亟待完善、从业人员匮乏及素质偏低等制约家庭教育指导事业快速、良性发展的问题。

4.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政府参与从业人员的培训不足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尚属初级阶段,所以存在管理机构中专业、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且以从事该专业时间不长的新人居多的问题,这是制约家庭教育指导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此外,专业化的家庭教育人才培养离不开政府支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管理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政府支持家庭教育指导事业的表现之一。然而目前从管理及从业人员构成来看,虽然基本形成了一支以机构内兼职为主、有较好学历背景的年轻队伍,但从人才培养途径来看,从业者多以自学及参加科研机构、民办教育机构举办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而由政府投入经费及组织的培训较少,即政府参与度不足。

三、家庭教育指导政府支持的策略

1.政策支持

科学化、法制化是家庭教育指导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政府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法制调研,促进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政策法规逐渐完善,使各个层面职责的划分、工作的开展都有法可依。首先,强化政府在整个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对相关部门的责任、权力和利益要作出明确规定。其次,使家长切实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并提高其教育能力和法律意识。再次,给予一定政策倾斜,调动更多社会组织及资源积极投入家庭教育指导领域。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以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作为保障,尤其是应尽快出台对人员资质及培训、指导服务标准及考核、机构准入、经费投入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在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方法和途径等得到广泛社会认同的基础上,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贯彻实施和良性发展。其中,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制度应尽快建立。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必须经过长期系统培训,通过职业等级资格认证认定其为专业性强、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可从根本上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对该行业健康、高水平发展的制度保障,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2.行政支持

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事业来开展,并且深刻认同其主体为政府。这需要政府不仅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完善政策,更要为其提供行政上的支持,积极落实相关规定,为城乡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首先,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建立自上而下、覆盖方方面面的、整合社会各种资源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工作运行机制、监督考评机制、受众反馈机制,理顺供给机制,以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同力量,以建立起富有成效的符合各地实际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其次,加强督导及监管。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包括政府加强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经费管理体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经费利用效率;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资格及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的有效监管,可定期对家庭教育指导师进行考核、评估,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研讨班、专家讲座等。这些政府工作将会有效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化发展。

3.经济支持

我国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规划”中明确规定:“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提高;每年有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多渠道筹集家庭教育资金。”这要求各级政府首先要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的基础上,把家庭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即积极落实经费政策;以此为前提,鼓励和引导企业、民间团体、慈善机构、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创办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即多渠道筹措经费;允许对一些服务项目适当收费,用以支持公益项目发展,即引入市场参与调节。而对于广大边远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事业,中央财政应给予重点支持。此外,鉴于学术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对于推动家庭教育服务事业的重要性,建议政府重视对其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其相对充足的研究经费,调动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事务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资源,加快课程建设,参与家庭教育师资及工作人员的培训,协助政府研究、规划及开展家庭教育,编写家庭教育相关书籍以供社会各界参考等。

4.人员支持

家庭教育指导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依靠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政府层面,要注重管理队伍与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在管理队伍建设上,适当增加管理人员数量,并逐步做到定编、定岗,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在专业队伍建设上,政府牵头搭建专业人才培训正规化平台。包括依托并支持高校建立与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的独立院系及课程体系,开展集中教学和科研,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吸引并整合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基础的志愿者等民间力量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和教学等。形成高效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教师专业水准和指导能力。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专业人员,都需要通过学习形成对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现代化家庭教育理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家庭教育基本理论、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方法等方面的系统认识。

家庭教育服务篇12

丛中笑:为配合新一轮家庭教育工作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更好地为决策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童工作部编制了《课题指南》。

《课题指南》是在充分考虑了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五次全国妇女童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童发展纲要(2011―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文件中家庭教育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后制定的。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课题指南》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丛中笑:《课题指南》在突出工作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将研究范围主要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家庭教育法律政策研究:加强政策研究,推进立法进程。

家庭教育的研究要突破家庭教育自身的问题,注重宏观研究,既要关注社会环境变化对家庭教育带来的各种影响,又要从社会文化建设、社会环境、政策、法律的角度研究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因此,围绕家庭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研究,探讨如何制定实施家庭教育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并努力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 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着眼理论体系的完善,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随着家庭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要基于教育实践,同时要重点关注理论指导实践的适宜性,确实发挥理论指导、服务实践的重要作用。

3 家庭教育实践研究:关注家庭教育现状和问题,突出时代特征。

深入了解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及时发现并深入研讨、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重点和盲点问题。由于家庭教育实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应结合教育实践,选择重点关注的领域和人群进行家庭教育的研究。同时,由于家庭教育实践的变化性,要重点关注不断变化的多元因素对家庭教育带来的诸多不同影响。

4 家庭教育工作研究:着眼指导、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研究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家庭教育指导、支持和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探索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模式和新载体,提升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的公益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扩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覆盖率。

记者:您认为《课题指南》的意义是什么?

丛中笑:首先,《课题指南》在借鉴其他领域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课题申报、课题管理和课题验收等环节的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保证课题都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其次,《课题指南》的意义还体现在整合研究力量,实现家庭教育研究长远发展。研究人员不足和分散是我国家庭教育研究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研究工作开展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如选题重复,浪费研究资源;缺少交流,影响研究效率等。

第三,《课题指南》的也是为了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一是通过课题申报,淘沙见金,把最优秀的研究人员组织起来,予以支持,协同攻关;二是本周期课题由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负责管理,该指导中心将安排专人负责各省的联络工作和成果推广,以便为大家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逐渐形成家庭教育研究的管理机制。

记者:中国童中心是综合性的少年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是全国校外教育工作者交流的平台。作为中国童中心主任,请您介绍一下围绕《课题指南》的,中国童中心有关家庭教育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丛中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实践了十年的时间,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本周期的课题管理委托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负责,该机构是去年成立的,日常办公设在中国童中心。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定会认真履行职责,推动这项工作的科学、公正、规范的发展。

在中国家教学会的指导下,我们已经出台了《全国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新一轮全国家教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已经开始,目前已确定了“家庭教育立法研究、流动与留守童家庭教育研究、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家庭教育的研究、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研究、《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实施研究”等几项关系到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重点课题。

记者:为推进家庭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中国童中心都做了哪些有效的尝试?

丛中笑:中国童中心借助全国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平台,申请了学会的重点研究课题: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本课题希望能从一个更加系统的角度去看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联系,对重点问题环节有所突破,建构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框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国当前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出建议。

记者:在新一轮家庭教育工作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中国童中心将落实哪些具体工作?

丛中笑:中国童中心将很好地完成全国家教研究指导中心的工作,按照学会的统一要求,搭建家庭教育研究信息资源库,以全国家庭教育及相关研究为基础,收集整理全国各地家庭教育政策法规、学术研究、热点评论、专著及专家等相关信息资料,搭建全国家教研究与交流的信息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