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程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10-04 09:21:03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1

Abstract:Thispaperisproceededfromthecharacteristic,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existingproblemsoftheprojectmanagementofurbanrailtransportation,emphasizesthenecessityofthe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tellsaboutthemaincontentsofthe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suchasthetrainofthought,targetsystem,tasksystemandorganizingsystem,highlightsthekeypointsof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intermsofintegratingtargets,linkinguptasks,optimizingfunctions,controllingcosts,renovatingorganizationandconstructionofintegrate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Keywords:Urbanrailtransportation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大致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管理模式,即投资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主,建设、运营分别由几家公司参与竞争,政府负责监管;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负责资本金投入,一家法人公司负责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其存在的问题是,“四分开”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责任主体对工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定义、分析、集成和管理,没有解决全系统管理的完整性和全过程管理的一致性,削弱了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通过市场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没有解决全寿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制约和监管,削弱了对工程效率的比较、分析、选择和控制。要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须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必须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或者使建设项目策划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相互分离,或者使管理者的选择缺少竞争性,导致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或者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的成本、接收、功能目标脱节,最终用户需求自决策阶段开始定义偏离,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服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对不同任务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息不能共享;或者使业主不能利用竞争提高管理效率,不能通过相互制衡来规避风险。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尝试用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内部业务集成、外部资源集成和工具集成等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十分必要。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内容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主要是将现行管理模式中相对分离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业主开发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同时解决业主主体利用市场进行充分选择管理者的问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由目标系统、任务系统、组织系统几个方面组成。

3.2.1目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系统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反映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

②应有较大的包容性,既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应包括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③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目标系统包括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着重指向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运营目标着重指向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经济收益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强调整合延伸资源,创造延伸收益。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是指对上述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社会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功能目标着眼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目标的统一性,涉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质量、使用功能等,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标准、安全保证的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目标整合了建设投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延伸收益目标,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全寿命周期时间目标包括设计寿命期、建设工期、服务寿命期目标,涉及工程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的相互关系,追求合理延长物理寿命和正确把握经济寿命。全寿命周期社会目标主要强调项目的社会效应,追求各方满意、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2任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管理任务、接口管理任务、信息管理任务。

1)过程管理任务

过程管理任务是任务系统的主体,主要涉及:①项目策划;②项目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前期工作计划,招标计划,工期计划,质量计划,资金计划,资源计划)、各任务分项计划、计划管理;③任务结构分解,包括建设任务结构分解(线网规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资源利用准备、运营筹备)、运营任务结构分解(运营乘务、车辆保障、设施设备)、资源利用任务结构分解(房地产、广告媒介、商贸、通信、咨询);④项目筹资与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模式与方案、财务管理方法与方案;⑤项目招标,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模式、招标方案;⑥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分类、合同管理模式、合同结构内容、合同风险防范、合同管理方案;⑦项目实施控制,包括总体控制和各任务分项控制,涉及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资源控制、安全控制;⑧调试与验收,包括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工程与设备验收;⑨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模式、运营组织、运营方案、安全保障。

2)接口管理任务

接口管理是任务系统的界面联系,主要涉及接口特点、接口条件、各任务间接口、各任务内接口、接口整合、接口方案。

3)信息管理任务

信息管理是任务系统的交互平台,主要涉及信息标准化(任务结构分解与编码规则)、信息沟通(不同组织、不同过程、不同方面的沟通与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化(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

3.2.3组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是指业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模式和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模式。他既涉及不同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主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又涉及同一组织中的整合。

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主要包括:①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织选择;②不同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③管理任务的衔接性;④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同一组织中主要考虑:①岗位设置,包括岗位横向结构(任务部门、职能部门、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岗位纵向结构(扁平化与垂直化、分权与集权)、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权责对应、指挥集中)、岗位设置方案;②人员配备、考核、培训,包括配备原则(因岗择人、因物器使、择优选用、能级对应)、考核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观察过程、注重结果、考核与奖惩升迁相结合)、培训原则(更新知识、强化观念、加强沟通、发展潜能)、实施方案;③组织文化与制度建设,强调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与优化;④力量整合,突出整合组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优化。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有: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任务衔接、功能优化、费用控制、组织创新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着重解决建设期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服务目标的脱节,使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服从于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最终突出交通功能目标,优化费用效益目标,重视服务寿命目标,提升社会发展目标。

4.2全寿命周期任务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任务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十分重视各任务的衔接,既要做好不同主体所承担任务的衔接,又要处理好同一主体所承担任务的各种接口关系,特别应注意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任务的衔接。

4.3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应着重功能分析,力求用较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全寿命周期功能,提升全寿命周期价值。可以用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V=F/C进行功能优化的分析,其中V代表全寿命周期价值,F代表全寿命周期功能,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轨道交通工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合理的全寿命功能实现、经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下全寿命价值的提升,思路应放在确定全寿命周期功能的合理匹配,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上。尤其是功能定位要全面反映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规定和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包括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这种满足应贯穿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以实现合理的需要、适度的满足。要注意功能的匹配,保持功能结构的合理。要着重对工程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外观功能等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定位,保证工程实施的功能前提是正确的,确保基本功能,重视辅助功能,兼顾外观功能。功能优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工程的决策和实施阶段,功能优化的效果检验和提升是在工程的运营阶段。

4.4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费用控制,①是指项目业主和管理者在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利用中,在确保功能实现和优化及收益较大化的同时,使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合理并最小化,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②是对项目全过程费用的控制,其控制流程应贯穿项目的决策、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通过对项目费用的计划、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项目费用控制在系统最小的范围内。③也是对项目全方位费用的控制,项目管理者要有效地处理项目的费用目标与项目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功能、时间、收益等目标的关系,以实现合理功能、时间、收益条件下的费用优化,从而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分析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和控制重点。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分析其全寿命费用的构成,了解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确定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结构。根据费用比重分析法(也称ABC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整个系统10%—20%的部分其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很高,可定位为A类,作为重点控制考虑,其余可定位为B类和C类,作为次要和一般控制考虑。各个部分的建设费用(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费用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可考虑将不同部分的建设费用或使用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分为策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根据经验,越是项目的前期,费用节约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②分析系统各部分的费用结构和组成。要从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中分析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功能分析指导下寻找合理的结合点,确定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纵向结构。③分析系统各部分建设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要重视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要充分利用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来降低费用。④分析系统各部分使用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要研究不同的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模式,考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降低费用的作用。⑤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全寿命周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找收益减费用的最大化。

4.5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重点,应解决业主在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优化下项目管理组织的选择;解决业主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中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任务的衔接性、管理组织的互补性。无论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应是以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为主体,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或集成管理班子,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考虑。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业主可通过市场选择或委托的方式确定一个管理方或自己作为管理方,既作为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者,又承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具体的管理任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业主要加强对管理质量、效益的监管和考核,及时纠偏,提高效率。

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又具备了多个投资主体和可供选择的多个管理者时,业主或业主联合体可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确定一个独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中需要集成整合的一体化问题,并委托或与其一起通过市场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或某条线路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方;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也可直接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并与其共同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联合班子,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不管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班子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问题,这是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核心。这一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业主。

4.6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整合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组成联合班子,运用公共的、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始终全面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集成问题,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这一平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为用户对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为所有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这一系统构建应由业主推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组织或委托专门班子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J].基建优化,2001,22(2):38-40.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2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大致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管理模式,即投资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主,建设、运营分别由几家公司参与竞争,政府负责监管;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负责资本金投入,一家法人公司负责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其存在的问题是,“四分开”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责任主体对工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定义、分析、集成和管理,没有解决全系统管理的完整性和全过程管理的一致性,削弱了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通过市场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没有解决全寿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制约和监管,削弱了对工程效率的比较、分析、选择和控制。要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须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必须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或者使建设项目策划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相互分离,或者使管理者的选择缺少竞争性,导致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或者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的成本、接收、功能目标脱节,最终用户需求自决策阶段开始定义偏离,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服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对不同任务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息不能共享;或者使业主不能利用竞争提高管理效率,不能通过相互制衡来规避风险。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尝试用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内部业务集成、外部资源集成和工具集成等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十分必要。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内容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主要是将现行管理模式中相对分离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业主开发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同时解决业主主体利用市场进行充分选择管理者的问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由目标系统、任务系统、组织系统几个方面组成。3.2.1目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系统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反映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

②应有较大的包容性,既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应包括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③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目标系统包括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着重指向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运营目标着重指向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经济收益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强调整合延伸资源,创造延伸收益。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是指对上述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社会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功能目标着眼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目标的统一性,涉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质量、使用功能等,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标准、安全保证的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目标整合了建设投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延伸收益目标,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全寿命周期时间目标包括设计寿命期、建设工期、服务寿命期目标,涉及工程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的相互关系,追求合理延长物理寿命和正确把握经济寿命。全寿命周期社会目标主要强调项目的社会效应,追求各方满意、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2任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管理任务、接口管理任务、信息管理任务。

1)过程管理任务

过程管理任务是任务系统的主体,主要涉及:①项目策划;②项目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前期工作计划,招标计划,工期计划,质量计划,资金计划,资源计划)、各任务分项计划、计划管理;③任务结构分解,包括建设任务结构分解(线网规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资源利用准备、运营筹备)、运营任务结构分解(运营乘务、车辆保障、设施设备)、资源利用任务结构分解(房地产、广告媒介、商贸、通信、咨询);④项目筹资与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模式与方案、财务管理方法与方案;⑤项目招标,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模式、招标方案;⑥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分类、合同管理模式、合同结构内容、合同风险防范、合同管理方案;⑦项目实施控制,包括总体控制和各任务分项控制,涉及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资源控制、安全控制;⑧调试与验收,包括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工程与设备验收;⑨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模式、运营组织、运营方案、安全保障。

2)接口管理任务

接口管理是任务系统的界面联系,主要涉及接口特点、接口条件、各任务间接口、各任务内接口、接口整合、接口方案。

3)信息管理任务

信息管理是任务系统的交互平台,主要涉及信息标准化(任务结构分解与编码规则)、信息沟通(不同组织、不同过程、不同方面的沟通与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化(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

3.2.3组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是指业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模式和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模式。他既涉及不同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主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又涉及同一组织中的整合。

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主要包括:①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织选择;②不同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③管理任务的衔接性;④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同一组织中主要考虑:①岗位设置,包括岗位横向结构(任务部门、职能部门、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岗位纵向结构(扁平化与垂直化、分权与集权)、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权责对应、指挥集中)、岗位设置方案;②人员配备、考核、培训,包括配备原则(因岗择人、因物器使、择优选用、能级对应)、考核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观察过程、注重结果、考核与奖惩升迁相结合)、培训原则(更新知识、强化观念、加强沟通、发展潜能)、实施方案;③组织文化与制度建设,强调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与优化;④力量整合,突出整合组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优化。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有: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任务衔接、功能优化、费用控制、组织创新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着重解决建设期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服务目标的脱节,使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服从于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最终突出交通功能目标,优化费用效益目标,重视服务寿命目标,提升社会发展目标。

4.2全寿命周期任务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任务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十分重视各任务的衔接,既要做好不同主体所承担任务的衔接,又要处理好同一主体所承担任务的各种接口关系,特别应注意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任务的衔接。

4.3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应着重功能分析,力求用较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全寿命周期功能,提升全寿命周期价值。可以用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V=F/C进行功能优化的分析,其中V代表全寿命周期价值,F代表全寿命周期功能,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轨道交通工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合理的全寿命功能实现、经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下全寿命价值的提升,思路应放在确定全寿命周期功能的合理匹配,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上。尤其是功能定位要全面反映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规定和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包括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这种满足应贯穿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以实现合理的需要、适度的满足。要注意功能的匹配,保持功能结构的合理。要着重对工程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外观功能等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定位,保证工程实施的功能前提是正确的,确保基本功能,重视辅助功能,兼顾外观功能。功能优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工程的决策和实施阶段,功能优化的效果检验和提升是在工程的运营阶段。

4.4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费用控制,①是指项目业主和管理者在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利用中,在确保功能实现和优化及收益较大化的同时,使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合理并最小化,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②是对项目全过程费用的控制,其控制流程应贯穿项目的决策、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通过对项目费用的计划、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项目费用控制在系统最小的范围内。③也是对项目全方位费用的控制,项目管理者要有效地处理项目的费用目标与项目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功能、时间、收益等目标的关系,以实现合理功能、时间、收益条件下的费用优化,从而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分析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和控制重点。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分析其全寿命费用的构成,了解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确定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结构。根据费用比重分析法(也称ABC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整个系统10%—20%的部分其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很高,可定位为A类,作为重点控制考虑,其余可定位为B类和C类,作为次要和一般控制考虑。各个部分的建设费用(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费用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可考虑将不同部分的建设费用或使用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分为策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根据经验,越是项目的前期,费用节约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②分析系统各部分的费用结构和组成。要从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中分析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功能分析指导下寻找合理的结合点,确定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纵向结构。③分析系统各部分建设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要重视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要充分利用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来降低费用。④分析系统各部分使用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要研究不同的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模式,考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降低费用的作用。⑤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全寿命周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找收益减费用的最大化。

4.5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重点,应解决业主在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优化下项目管理组织的选择;解决业主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中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任务的衔接性、管理组织的互补性。无论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应是以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为主体,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或集成管理班子,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考虑。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业主可通过市场选择或委托的方式确定一个管理方或自己作为管理方,既作为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者,又承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具体的管理任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业主要加强对管理质量、效益的监管和考核,及时纠偏,提高效率。

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又具备了多个投资主体和可供选择的多个管理者时,业主或业主联合体可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确定一个独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中需要集成整合的一体化问题,并委托或与其一起通过市场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或某条线路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方;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也可直接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并与其共同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联合班子,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不管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班子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问题,这是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核心。这一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业主。

4.6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整合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组成联合班子,运用公共的、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始终全面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集成问题,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这一平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为用户对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为所有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这一系统构建应由业主推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组织或委托专门班子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J].基建优化,2001,22(2):38-40.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3

2运营介入策划

介入工作策划应与新线工期策划同步进行。针对目前轨道交通介入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需从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工作计划等方面入手精心策划。

2.1成立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需精简高效。依据轨道交通项目管理特点,可成立三层(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垂直管理架构(见图1),统筹管理、分层对接。此机构专门针对运营介入工作成立,不影响也不替代原公司各部门职能,同时满足后期验收接管、联调演练等工作组织需求。决策层的领导组由监管部门、建设单位、运营单位领导组成。负责制定介入工作的指导方针,决策工作组上报事宜,决定重大问题处理意见。指挥层的工作组由建设单位及运营单位的相关部门经理组成,负责统筹指挥介入工作的开展、协调处理各类问题、督促相关方落实问题整治。执行层的各专业组由建设单位、运营单位专业(车间)负责人组成,负责介入工作的具体实施,汇总、对接、处理各类问题,提出问题处理意见。

2.2建立工作机制

为使组织机构有效运作,必须配套对应的工作机制。运营介入需制定系统化工作机制,包括管理办法、规章文本、工作制度、资料归档等。运营介入总体工作机制见图2。(1)审定、《运营介入新线建设管理办法》。此办法是运营参与新线建设的核心管理文件,明确界定运营介入新线建设工作中各相关方职责,明确工作内容、方式、要求等,并组织实施运营介入工作。(2)建立规章文本体系。依据轨道交通工程特点,与介入工作相关的规章文本主要包括安全(含工地)管理规章、验收工作流程、移交管理办法、联调演练总体方案、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方案等。以上规章,部分可结合前述参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或新编。(3)制定工作制度。工作制度具体体现为运营介入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有效运作手段,主要包括例会制度、周报制度、对接制度、协调制度、考核制度等。(4)成果总结与资料归档。所有介入过程相关的技术资料、会议纪要、问题记录表、现场记录、调试记录、专题报告等均按照工程验收资料归档。在线路开通运营后,进行运营介入总结,形成介入成果文件,作为后续线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2.3制定工作计划

2.3.1采取WBS(工作结构分解)进行工作分解原则上轨道交通开通试运营前的工程行为均属于建设方职能。“运营全介入”要求运营方全面参与试运营前工程建设相关工作。可采取WBS对轨道交通工程进行工作结构分解(见图3),以明确运营介入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2.3.2依据工期策划制定介入计划在WBS基础上,提前制定总体计划及实施计划。总体计划应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工期总策划进行制定,主要是统一各部门之间的阶段性工作安排,并落实年度人、财、物等筹备工作计划。实施计划应结合各设备设施设计、施工、调试具体计划制定,是介入工作的落地执行计划。2.3.3动态调整实施计划因受诸多因素影响,原工程进展会实时变动。一方面,介入实施计划必须随工期实况动态调整、优化,提高计划可行性;另一方面,运营介入也应根据运营筹备的需求(如试运行期3个月等),对工期的实施提出调整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轨道交通线路能如期、顺利、安全地开通试运营。

3运营介入组织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可划分为工程前期、工程实施、验收接管、综合联调演练等4个阶段。运营介入新线建设工作需结合工程实况采取有效方式分阶段逐步组织实施。有效地介入工作方式包括组织调研、开展专题、提供或审核各类资料、参与会议、现场检查、跟进施工作业、参与调试等。

3.1工程前期阶段

(1)规划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方应向运营方提供规划选线等基本情况;运营方应根据线路运营经验,对工程可行性报告运营相关章节内容提出修编意见,并参加工程可行性报告交流和专家评审会。(2)总体及初步设计。建设方、总体设计单位就设计技术原则及依据征求运营方意见;运营方应选取部分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并就设计文件相关章节内容提出意见。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建设方向运营方提供设计文件初稿,安排运营方参加设计文件会审,并就运营方所提意见的采纳情况进行反馈。(3)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设计(含设计变更)后,建设方向运营方提供施工图目录和具体图纸资料,并组织运营方参加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强审工作,运营方及时提出意见。

3.2工程实施阶段

(1)工程招标。在编制工程招标技术文件时,建设方安排运营方参与用户需求书及技术要求的研讨工作,运营方应组织调研并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对设备的功能要求、技术规格、维护保养、备品备件、专用工器具、专业培训等方面提出明确的需求。建设方安排运营方参与设备系统开标、授标前澄清、合同谈判等工作,运营方及时安排人员参与。(2)设计联络。建设方向运营方提供设备系统设计联络相关文件,组织运营方专业人员参与设备系统设计联络、设计沟通等相关会议。运营方应结合运营需求审核技术资料,对设备系统的具体技术细节提出意见,积极配合完成设计联络工作。(3)设备系统生产制造。建设方组织运营方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设备的监造、调试、出厂验收等工作。运营方需依据设计文件、合同技术文本、试验大纲、运营需求等,参与相关设备的制造、验收过程,及时提出优化建议。(4)施工、设备安装、装修。运营方依据工程筹划、计划、工程进度等相关文件,跟进现场施工(含隐蔽工程)进度,掌握工程施工动态和重点工程进度,及时调整优化运营筹备工作。建设方敦促施工单位、供货商及时提交设备安装相关技术资料并向运营方提供,协助运营方参与现场施工、设备安装等监理、工地例会。运营方依据技术资料、相关规范要求,及时提出施工安装存在的相关问题。建设方将相关例会会议纪要抄送运营方相关部门。(5)单体(系统)调试。运营方需根据运营筹备、人员培训计划需要,向建设方、供货商提出设备系统资料需求及培训需求;建设方、供货商根据运营方需求,按计划提供设备系统的技术功能说明书、维护手册、操作手册等文件资料。运营方应及时学习研究并提出资料的优化及补充意见;各供货商应按要求进行修订,并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建设方组织运营方参与设备(系统)单体调试,运营方安排专业人员配合,完成后在调试记录上签字确认。单体(系统)设备调试完成后,供货商向运营方提供系统调试报告、测试记录表、遗留问题汇总表等。

3.3验收接管阶段

(1)工程验收。运营方应作为建设方代表成员参与各阶段工程验收工作,就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建设方相关人员沟通协商;建设方相关人员对问题作跟踪处理并明确回复。为确保试运营评审顺利进行,建设方须在各阶段验收后向运营方提供1份非正式的验收资料。正式验收资料应在竣工资料交接时一并向运营方移交。(2)三权接管。三权接管主要包括属地管理权、设备使用权、调度指挥权的交接。运营方与建设方共同起草编制接管方案,并经领导组审核后实施。移交前及移交过程中工作组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各专业组交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及期限。对重大行车、消防、设备的安全问题,专业组、工作组组织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不能协商一致的问题,报领导组决定处理意见。

3.4联调演练阶段

(1)综合联调。运营方牵头组织,协同建设方各部门共同实施综合联调工作。运营方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综合联调发现的问题。建设方相关部门敦促各相关设计、施工、供货商积极处理运营方提出的问题并作回复。(2)运营演练。运营方应负责编制试运行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建设方需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配合试运行的演练、保障等工作,确保在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前基本完成试运行及各项演练。运营方应将试运行及运营演练的有关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建设方就报告所列问题及时组织整改。(3)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运营方需及时全面配合评审主办部门编制试运营准备综合报告及提供相关资料,并参加评审会议,负责运营相关内容汇报及交流。根据试运营专家评审会的评审报告,建设方负责实施相应工程整改工作;运营方应积极配合为整改工作创造条件,做好整改相关记录及备案。

4问题收集与处理

4.1问题收集

运营介入实施过程中,各方应采用统一EXCLE表格对问题进行记录、汇总。对于每个问题,所需填写的内容不限于表1所列项。填写问题纪录表的具体规范填写要求见表1。

4.2问题处理

所有发现问题应按收集、反馈、协调、整改或消除、归档等进行处理。处理过程总体遵循分层协调、逐级上报原则。遇重大问题,专业组可直接上报工作组、领导组处理,具体流程见图4。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4

2施工阶段RIM和激光扫描结合应用

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激光扫描方式协同整个轨道交通施工,项目各参与方,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因此,轨道交通施工信息化的新阶段就是实时获取施工信息,并及时反馈至设计、施工、监理等等,提供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交互。三维施工监测的主要研究在建筑施工阶段,我们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扫描轨道施工站点,获取施工现场的施工信息,并快速获取施工现场的点云模型,利用自动化生成的激光点云数据和设计阶段信息模型进行对比查看和拟合,并由检测软件自动校核,生成精度误差图谱,由此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误差,减少施工返工,以达到一定的施工监督的作用。

2.1数据深化

在施工阶段,要进行管线安装施工监测,需要对未完善的设计阶段模型进行补充完善和细化,包括管线阀门、机电设备、支吊架、吊顶和孔洞等,需对模型的制作精度进行细致归类,增加轨道站点信息模型数据制作种类,并对每一个图层进行建模。

2.2施工数据采集

在站点主体施工结束,全程跟踪站点的管线施工,在管线施工阶段,设若干激光扫描测站,最大限度扫描已施工部分建筑主体和管线。工程测量由控制网测量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两大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是:控制网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先导,原区域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当满足施工测量技术要求时,应予利用。获取管件的激光点云数据,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全站仪分别对轨道交通站点施工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架站扫描的数据要求能够准确并完整地获取所有施工的管线。(2)在车站现场布置好三维激光扫描仪,完成车站测站布设、后视点坐标扫描、测站坐标扫描、车站场景粗扫描、场景精扫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车站点云数据和车站影像数据,全站仪获取车站参考点云数据。

2.3点云数据和模型的拟合

根据快速获取的站点的点云数据,直接导入到软件中,进行配准,配准过程中应保证模型不损失精度,得到三维矢量模型,并赋予必要的建筑信息。如图3所示:不同区域按柱体、旋转体等特征划分,然后以不同的CAD特征进行拟合并修剪为最终三维实体模型。每次拟合完成时,将显示被处理的点云的实时偏差分析结果以辅助做出决策,施工数据模型能更精确。将处理后的点云数据直接导入,直接与设计模型进行精度对比。通过计算出实测值和设计值的标准差,得出实测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判断管线施工工程总体质量。

2.4设计施工协调

将对点云数据和信息模型进行精确匹配和对应,最后计算出点云数据与信息模型的偏差并用色谱图显示,使检测结果可视化。同时可以挑选特征点,列出对比分析报告,包含偏差、公差、偏差半径、参考差等项目。由此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误差,减少施工返工,以达到一定的施工监督的作用。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检测报告判断是否修改设计或重新施工。管线的设计和施工协调过程与主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协调过程整体流程基本相同。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5

2 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装工程中的实际施工中,施工方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安装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规范做出要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安装人员对施工的要求并不了解,安装的电气设备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要求有些不符合,最后再进行电气设备的拆除。这样的方式对施工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完善的体质对施工安装人员的工作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电气安装工程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加强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安装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在电气设备的设计方面还没有形成严格的体系,在所以说在电气设设备的安装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的通行质量。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电气设备的质量,保证电气设备的质量和功能可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聘请专业的电气安装人员对设计人员进行分析和指导,保证设计出来的图纸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装的施工质量。

(2)在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装中使用直流电机。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车辆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径向的转向架,這种转向架属于一种自导式的模式,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在车辆上使用比较容易通过半径比较小的曲线,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保证线路在运行中的平稳度。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的电气安装中,直线电机采用的主要是直线感应的方式进行电机的牵引,主要的构成是转向架上面的定子和钢轨在进行铺设的时的感应板。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利用直线电机进行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推力,同时还会产生侧向力,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系统在对推力的工作点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直线电机产生的侧向推力和垂向力,城市轨道交通在对直线电机进行制动的时候,英爱采用再生制定和反接制动,这样城市轨道车辆在紧急制动的时候,采用的是空气制动和再生制动的方式,利用城市轨道车辆的非黏着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使用直线电机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系统中的直线点击来说,直线电机的牵引是一种非黏着驱动,不会轨道车辆的轮轨之间的黏着造成限制,因此,轨道交通车辆的爬坡能力是非常好的。对于一些常规性质的铁路来说,爬坡的能力比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使用直线电机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轨道车辆的爬坡能力,在爬升的时候具备良好的灵活性能。直线电机在牵引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减速齿轮,这样在对转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利用径向的转向架通过车辆来设置组成半径,减少线路建设的具体长度,在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系统中使用直线电机具有非常好的导向效果,降低城市轨道车辆的整体高度,在可以行走的区间之内是的断面的面积降到最小。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6

 

近年来,铁道整体道床因其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养护维修方便和工作量小而广泛应用于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国家铁路的隧道和桥上。但采用整体道床作为道岔的轨下基础,主要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轨道工程高架线上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以及60 kg/m钢轨9号道岔,我们知道,道岔工程是轨道交通工程的咽喉,对于整个施工项目来说,短枕式整体道床道岔的施工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整个单位工程质量控制。因此,采用较为先进的短枕式整体道床道岔的施工工艺进而保证可靠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来说尤为重要

二、工艺原理

无论是短轨枕式整体道床6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还是短枕式整体道床60 kg/m钢轨9号道岔交叉渡线,其整个道岔体系范围内的框架几何尺寸必须作为一个联合整体来考虑。施工过程中必须本着这一原则进行施工。

三、整体道床道岔施工工艺流程

整体道床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先进行线路复测,设置道岔控制基标,并在地面进行道岔的试装,经检查确认零件齐全、位置正确后,方可分组装车,运至施工地点。运装时将尖轨与基本轨捆牢避免尖轨损坏。运装至施工地点后采用原为组装法进行道岔的施工。组装时在岔位上安装钢轨支撑架和轨距拉杆,并将各组钢轨连接,挂上混凝土岔枕。

2、道岔调整

a.道岔组装:根据基标用直角道尺和万能道尺粗调调整水平。首先把直角道尺架在基本轨上,通过支撑架调整使直角道尺水准气泡居中。钢轨位置根据道岔基标调整,并根据中线用轨距校核,然后用万能道尺将另一股钢轨位置定出并调整水平。用支距控制曲线基本轨位置,调整就位后用道尺控制水平及中线,定出侧股的准确位置。每组钢轨架设调整后,设钢管支架加固,以防止调整后的钢轨因连动或意外碰撞发生变形。

先调整直基本轨,使轨道水平和平面位置达到设计要求,然后根据直线基本轨确定其它直线的位置。直股调整完毕,再根据支距将曲线基本轨调整就位,最后将其它曲线调整就位。

粗调就位后,用高精度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最后精调。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通过后,立模浇筑支承墩混凝土。支承墩设于轨枕下,顶宽50cm,设置间距不大于钢轨支撑架间距。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为提高支承墩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缩短施工时间,混凝土中掺入高效早强型减水剂。

b.道岔调整精度道岔按设计位置进行精度调整,其精度符合下列规定;道岔里程位置允许误差为±15mm;导曲线圆顺,支距正确,其允许偏差为1mm,附带曲线用10m弦量,连续正矢允许高程:道岔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超过2mm,高程允许偏差为±1mm,不得有反超高;轨距:尖轨尖端处轨距允许误差为±1mm,相邻两轨距以1‰顺坡:转辙器部分,尖轨连接牢固,搬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1mm,曲尖轨在第一连接杆处的动程不小于152mm;轨头部外侧至辙岔心作用边的距离为1391mm,允许偏差为0~+2mm,到翼轨作用边的距离为1348mm,允许偏差为0~-1mm;轨面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轨撑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0.5mm;道岔范围内各接头以及与轨道连接处轨面无错台,轨头内侧直顺无错牙,其允许误差为0.5mm;轨缝:允许编差为0~+1mm。

(1)道岔道床混凝土的浇筑

①模板安装

整体道床混凝土侧模采用组合钢模,安装模板前对道床标高及轨道中心线位置 进行复查,以确保模板安装正确,模板安装允许误差±10mm,

②道岔道床混凝土浇筑

先浇注道岔支墩砼,待道岔支承墩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拆除支撑架,对道岔各部位状态进行二次精调并全面检查各项尺寸符合要求后,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

3、整体道床交叉渡线施工控制要点

交叉渡线由四组60Kg/m9单开道岔,一组菱形交叉和连接渡线组成。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菱形交叉部分由两组钝角辙叉及两组锐角辙叉组成。菱形交叉的两股轨道均为直线,轨距有所加宽。所以交叉渡线除零部件数量多之外,其构造及轨距变化也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a、施工方案

交叉渡线中部的8组辙叉与其前后连接的钢轨连成一片,铺设时8组辙叉必须准确到位,底部高差均保持在2mm之内。这两点正是施工难点所在。

(1)在交叉渡线中4组9号辙叉、2组锐角辙叉及2组钝角辙叉均为对应铺设,一侧辙叉的翼轨同时起到另一侧辙叉护轨的作用,而翼轨与护轨不同,其轮缘槽是无法调整的。此外各辙叉底部的平整度存在制造误差,辙叉底面四周的允许高差可达2mm。

(2)辙叉的铺设若不到位,方向、轨距不良。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就很维符合要求。

(3)针对交叉渡线的施工难点,采取对岔位精确定位、从中间辙叉向两头单开道岔轨辙器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

(4)将交叉渡线纵向分为3段,针对施工难点,先铺设中段的8组辙叉部分,这部分铺设完毕再向其前后扩展铺设两端四组单开道岔的连接部分及转辙部分,该方案在施工时既可边铺设边调整,对辙叉的定位比较准确,又利于以渡线关键部分作精调及检查,质量易于保证

b、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施工前首先根据线路基标及交叉渡线设计图纸测设菱形中心,菱形长知轴及四组9号辙叉理论交点等控制桩,然后按图纸散料,经技术人员核对无误后将短轨枕、垫板垫片、轨距块及扣件等与辙叉及钢轨进行组装,至于基底处理、绑扎钢筋等与常规施工相同,在此不作详述。

(1)辙叉部分的铺设

用支撑架将叉渡线中部的8组辙叉及其连接钢轨调至设计高程。各辙叉挂线后使其叉心理论交点与相应的控制桩的拉线重合。联结辙叉与钢轨的夹板,找正辙叉前后方向装上轨距拉杆。检查菱形长短轴及四条斜边的长度;在适当位置立模浇注支墩

(2)交叉渡线中单开道岔的铺设

交叉渡线中包含四组单开道岔,其辙叉已随菱形交叉铺设完毕,因此只需铺设转辙及连接部分。转辙部分轨件多,空间少,且滑床板及护轨部分为偏心短枕,采用钢轨支撑架已无法调平滑床板。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施工时用小型螺旋千斤顶配合钢轨支撑架,用千斤顶调平短轨枕及滑床板,施工程序和要求如下:

A、当转辙器部分曲直两基本轨的高程、方向、水平及距设定后,安装上拉杆及加长拉杆,连接部分除设拉杆保持轨距外,导曲线外股钢轨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短拉杆以保持支距。

B、将尖轨与基本轨进行分解,把一侧尖轨拨至轨道中部支撑架上;滑床板下的轨枕依靠扣件及滑床台下的弹片扣件悬挂在基本轨轨底,调平轨轨枕前稍放松弹条螺母。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

C、在轨枕底部里端中轴线附近放入千斤顶,滑床台面上设置水平尺,千斤顶升起的同时拧紧弹条螺母,要求滑床台面上水平尺保持水平。当弹条中部与钢轨接触时确保滑床台面水平。

D、转辙器一侧的轨枕经上述方法逐一调平后,用拉线检查同侧14块滑床台,台面在同一水平上后方可打入弹片上的销钉;将尖轨拨回滑床台上,进行静态检查,首先使尖轨靠拢基本轨,若工厂生产的尖轨质量符合制造标准,则尖轨轨头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轨头密贴,尖轨轨底与滑床台间不应有较大空隙,若尖轨符合以上要求后,即可安装辙跟扣件及夹板,进行另一侧尖轨部分轨枕的调整。

E、当两侧尖轨下的轨枕均调整完毕后,与道岔连接部分一并选择合适位置浇注支墩,至此交叉渡线的安装调整工作基本完成,施工单位全面自检及监理工程师复查认可后,方可浇注其整体道床。

四、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点

1、支承块偏心问题

滑床板和护轨处支承块的重心远偏离钢轨中心线,从而造成支承块偏心,安装后支承块内侧低头严重。处理方法为采用螺栓螺母上加套钢管来增加螺栓的调高量,外加配合水平尺调平支承块,并在滑床板的纵向上拉弦线控制其在同一水平面,从而保证尖轨与之密贴。

2、钢轨小变形问题

钢轨制造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小变形有些难以满足道岔铺设精度要求,尤其是纵向变形在施工现场较难处理。为此,对纵向变形钢轨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在变形处两端架支撑架,中间用钢丝绳固定于桥面门筋上,再在轨顶架起道机处理。

3、支撑架滑移问题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7

 

近年来,铁道整体道床因其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养护维修方便和工作量小而广泛应用于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国家铁路的隧道和桥上。但采用整体道床作为道岔的轨下基础,主要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轨道工程高架线上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以及60 kg/m钢轨9号道岔,我们知道,道岔工程是轨道交通工程的咽喉,对于整个施工项目来说,短枕式整体道床道岔的施工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整个单位工程质量控制。因此,采用较为先进的短枕式整体道床道岔的施工工艺进而保证可靠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来说尤为重要

二、工艺原理

无论是短轨枕式整体道床6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还是短枕式整体道床60 kg/m钢轨9号道岔交叉渡线,其整个道岔体系范围内的框架几何尺寸必须作为一个联合整体来考虑。施工过程中必须本着这一原则进行施工。

三、整体道床道岔施工工艺流程

整体道床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先进行线路复测,设置道岔控制基标,并在地面进行道岔的试装,经检查确认零件齐全、位置正确后,方可分组装车,运至施工地点。运装时将尖轨与基本轨捆牢避免尖轨损坏。运装至施工地点后采用原为组装法进行道岔的施工。组装时在岔位上安装钢轨支撑架和轨距拉杆,并将各组钢轨连接,挂上混凝土岔枕。

2、道岔调整

a.道岔组装:根据基标用直角道尺和万能道尺粗调调整水平。首先把直角道尺架在基本轨上,通过支撑架调整使直角道尺水准气泡居中。钢轨位置根据道岔基标调整,并根据中线用轨距校核,然后用万能道尺将另一股钢轨位置定出并调整水平。用支距控制曲线基本轨位置,调整就位后用道尺控制水平及中线,定出侧股的准确位置。每组钢轨架设调整后,设钢管支架加固,以防止调整后的钢轨因连动或意外碰撞发生变形。

先调整直基本轨,使轨道水平和平面位置达到设计要求,然后根据直线基本轨确定其它直线的位置。直股调整完毕,再根据支距将曲线基本轨调整就位,最后将其它曲线调整就位。

粗调就位后,用高精度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最后精调。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通过后,立模浇筑支承墩混凝土。支承墩设于轨枕下,顶宽50cm,设置间距不大于钢轨支撑架间距。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为提高支承墩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缩短施工时间,混凝土中掺入高效早强型减水剂。

b.道岔调整精度道岔按设计位置进行精度调整,其精度符合下列规定;道岔里程位置允许误差为±15mm;导曲线圆顺,支距正确,其允许偏差为1mm,附带曲线用10m弦量,连续正矢允许高程:道岔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超过2mm,高程允许偏差为±1mm,不得有反超高;轨距:尖轨尖端处轨距允许误差为±1mm,相邻两轨距以1‰顺坡:转辙器部分,尖轨连接牢固,搬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1mm,曲尖轨在第一连接杆处的动程不小于152mm;轨头部外侧至辙岔心作用边的距离为1391mm,允许偏差为0~+2mm,到翼轨作用边的距离为1348mm,允许偏差为0~-1mm;轨面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轨撑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0.5mm;道岔范围内各接头以及与轨道连接处轨面无错台,轨头内侧直顺无错牙,其允许误差为0.5mm;轨缝:允许编差为0~+1mm。

(1)道岔道床混凝土的浇筑

①模板安装

整体道床混凝土侧模采用组合钢模,安装模板前对道床标高及轨道中心线位置 进行复查,以确保模板安装正确,模板安装允许误差±10mm,

②道岔道床混凝土浇筑

先浇注道岔支墩砼,待道岔支承墩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拆除支撑架,对道岔各部位状态进行二次精调并全面检查各项尺寸符合要求后,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

3、整体道床交叉渡线施工控制要点

交叉渡线由四组60Kg/m9单开道岔,一组菱形交叉和连接渡线组成。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菱形交叉部分由两组钝角辙叉及两组锐角辙叉组成。菱形交叉的两股轨道均为直线,轨距有所加宽。所以交叉渡线除零部件数量多之外,其构造及轨距变化也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a、施工方案

交叉渡线中部的8组辙叉与其前后连接的钢轨连成一片,铺设时8组辙叉必须准确到位,底部高差均保持在2mm之内。这两点正是施工难点所在。

(1)在交叉渡线中4组9号辙叉、2组锐角辙叉及2组钝角辙叉均为对应铺设,一侧辙叉的翼轨同时起到另一侧辙叉护轨的作用,而翼轨与护轨不同,其轮缘槽是无法调整的。此外各辙叉底部的平整度存在制造误差,辙叉底面四周的允许高差可达2mm。

(2)辙叉的铺设若不到位,方向、轨距不良。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就很维符合要求。

(3)针对交叉渡线的施工难点,采取对岔位精确定位、从中间辙叉向两头单开道岔轨辙器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

(4)将交叉渡线纵向分为3段,针对施工难点,先铺设中段的8组辙叉部分,这部分铺设完毕再向其前后扩展铺设两端四组单开道岔的连接部分及转辙部分,该方案在施工时既可边铺设边调整,对辙叉的定位比较准确,又利于以渡线关键部分作精调及检查,质量易于保证

b、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施工前首先根据线路基标及交叉渡线设计图纸测设菱形中心,菱形长知轴及四组9号辙叉理论交点等控制桩,然后按图纸散料,经技术人员核对无误后将短轨枕、垫板垫片、轨距块及扣件等与辙叉及钢轨进行组装,至于基底处理、绑扎钢筋等与常规施工相同,在此不作详述。

(1)辙叉部分的铺设

用支撑架将叉渡线中部的8组辙叉及其连接钢轨调至设计高程。各辙叉挂线后使其叉心理论交点与相应的控制桩的拉线重合。联结辙叉与钢轨的夹板,找正辙叉前后方向装上轨距拉杆。检查菱形长短轴及四条斜边的长度;在适当位置立模浇注支墩

(2)交叉渡线中单开道岔的铺设

交叉渡线中包含四组单开道岔,其辙叉已随菱形交叉铺设完毕,因此只需铺设转辙及连接部分。转辙部分轨件多,空间少,且滑床板及护轨部分为偏心短枕,采用钢轨支撑架已无法调平滑床板。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施工时用小型螺旋千斤顶配合钢轨支撑架,用千斤顶调平短轨枕及滑床板,施工程序和要求如下:

A、当转辙器部分曲直两基本轨的高程、方向、水平及距设定后,安装上拉杆及加长拉杆,连接部分除设拉杆保持轨距外,导曲线外股钢轨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短拉杆以保持支距。

B、将尖轨与基本轨进行分解,把一侧尖轨拨至轨道中部支撑架上;滑床板下的轨枕依靠扣件及滑床台下的弹片扣件悬挂在基本轨轨底,调平轨轨枕前稍放松弹条螺母。免费论文,轨道交通一号线。

C、在轨枕底部里端中轴线附近放入千斤顶,滑床台面上设置水平尺,千斤顶升起的同时拧紧弹条螺母,要求滑床台面上水平尺保持水平。当弹条中部与钢轨接触时确保滑床台面水平。

D、转辙器一侧的轨枕经上述方法逐一调平后,用拉线检查同侧14块滑床台,台面在同一水平上后方可打入弹片上的销钉;将尖轨拨回滑床台上,进行静态检查,首先使尖轨靠拢基本轨,若工厂生产的尖轨质量符合制造标准,则尖轨轨头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轨头密贴,尖轨轨底与滑床台间不应有较大空隙,若尖轨符合以上要求后,即可安装辙跟扣件及夹板,进行另一侧尖轨部分轨枕的调整。

E、当两侧尖轨下的轨枕均调整完毕后,与道岔连接部分一并选择合适位置浇注支墩,至此交叉渡线的安装调整工作基本完成,施工单位全面自检及监理工程师复查认可后,方可浇注其整体道床。

四、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点

1、支承块偏心问题

滑床板和护轨处支承块的重心远偏离钢轨中心线,从而造成支承块偏心,安装后支承块内侧低头严重。处理方法为采用螺栓螺母上加套钢管来增加螺栓的调高量,外加配合水平尺调平支承块,并在滑床板的纵向上拉弦线控制其在同一水平面,从而保证尖轨与之密贴。

2、钢轨小变形问题

钢轨制造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小变形有些难以满足道岔铺设精度要求,尤其是纵向变形在施工现场较难处理。为此,对纵向变形钢轨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在变形处两端架支撑架,中间用钢丝绳固定于桥面门筋上,再在轨顶架起道机处理。

3、支撑架滑移问题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15-02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工程师210万人,大学生中有35%学工科――“现役”和“后备”工程师的数量目前都排名世界第一。据《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中国只有16万,占不到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10;而印度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师超过其总数的70%。为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契机下,根据已有产才学合作的特色培养方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申请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本文在“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浅谈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认识实践实习。依托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实习,对本专业涉及的信号系统设备有更感性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认识实践弥补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实践效果明显。

一、实习对象

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设置的主要专业中,有利用轨道交通设备指挥地铁行车的专业,还有对信号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信号设备良好,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专业。本次认识实践实习对象为大一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学生,安排在第二学期末。认识实习是继课堂教学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在校所学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基本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获得对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依托基地

为了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正点,以往这些专业的学生到现场实习,由于受到实习场地、实际系统的运行、培训实习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只能观看,不能亲手操作,实习效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本次实习采取直观教学,依托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改变以往实习只能观看不能动手操作的缺点。

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由“一条实训线路、三个运行平台、五个专业系统”和原张江高科地铁站“三站两区间”组成的。在龙阳路基地至2号线原张江车站建有实训线,线路总长1.6公里,采用了国产化的CBTC信号设备,并安装新型道岔和转辙机,并由原2号线张江站、龙阳路基地以及一个模拟车站构成了“三站两区间”的线路形态。

三、实习内容

鉴于实习对象的知识结构,本次实习主要是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其中重点讲解室外设备,如:轨道电路、信号机、转辙机、计轴器、应答器等。下面以轨道电路、计轴器为例讲解认识实习。

(一)轨道电路的基本原理

轨道电路是以铁路线路的两根钢轨作为导体,两端加以机械绝缘(或电器绝缘),接上送电和受电设备构成的电路。最简单的轨道电路如下图所示。轨道电路由钢轨、轨道绝缘、轨端接续线、引接线、送电设备及受电设备等主要元件组成。

图1 轨道电路示意图

图2 轨道电路现场设备

(二)25Hz相敏轨道电路设备构成

送电端扼流变压器(BE25)、送电端电源变压器(BG25)、送电端限流电阻(RX)、熔断器(RD1 、RD2)、受端扼流变压器、受电端中继变压器(BG25)、RD3熔断器、防雷补偿器(FB)、防护盒(HF)、轨道继电器(GJR)、25HZ电源屏。

图3 25HZ相敏轨道电路原理图

(1)扼流变压器 (2)限流电阻

图4 轨道电路轨旁设备

扼流变压器作用:沟通牵引电流,同时配合送电端供电变压器,受电端匹配变压器和二元二位继电器等设备,构成25HZ相敏轨道电路系统。

送端限流电阻作用:防止车辆在送端轨面上分路时,分路电流过大烧毁轨道变压器,提高分路灵敏度。

(三)计轴器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采用计轴器,是今年出现的新景象。当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utomatic Train Control, ATC)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计轴器作为轨道电路的替代品,由其构成联锁、闭塞系统,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今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选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s Based Train Control ,CBTC),作为CBTC系统的后备模式,普遍也采用“计轴器”替代轨道电路,用“计轴器”检测轨道区段有无列车占用。

计轴系统,它主要完成检查区段状态的功能,包含室内设备和室外设备,室外设备有传感器(计轴磁头)和电子连接箱;室内设备有运算器、UPS电源、继电器以及由计算机构成的计轴器主机系统。室内设备和室外设备由专用计轴电缆相连。

图5 计轴设备的原理图

图6 计轴磁头和电子连接箱

四、总结

体托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现场认识实习采用直观教学和最生动的方案,基地里面信号设备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刀真枪地演练,深受学生欢迎。通过认识实践实习,学生获得了对本专业领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实践实习效果显著。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丽梅,韩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研究[J].前沿,2012,(12):183-184.

[2] 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55.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3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将高等教育分作三类,包括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型人才;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如教师、工程师、医师等“师化”人才;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其中第二类高校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山东交通学院2013年获批成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设立在自动化类下的特设专业,学院自2013年正式成立,已经接近500人,本文将重点论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将学校特色与专业特征有机结合起来的具体措施,进而达到专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一、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分析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3年末,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目前我国已获批运营、开建、筹划地铁的城市共有28个线网规划,2020年将建成轨交运营线路177条,运营总里程6100公里;到2050年规划建成290条城市轨交线路,运营总里程达11740公里。至2020年,城市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增至1000公里。每建设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左右管理及技术人员。据分析,至2020年,地铁要新增4至5万名员工,而新增员工的主体是一线技术管理岗位人员。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包括两类,即设备安装、调试、测试和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学院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的约占95%,其中从事操作维护工作的约占85%、行政管理占10%左右,而脱离该行业的约占5%。

二、应用型人才的定义

应用型人才概念是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而出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四次大的社会分工,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人形成独立的社会阶层,以及科学技术成为单独的行业。在科学技术行业中,人才一般又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类。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人才,其任务主要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由此可见,应用型人才是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概括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源动力;其次,应用型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是理论知识的横向应用,而不再是理论内容的纵向挖掘或研究;最后,他们应具备将理论或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且能够从实践应用中总结提炼共性技术问题。

三、信号专业特点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铁路运输是两种主要的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五种技术系统(见下页表1),主要涉及电子电路、继电器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通信、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集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要学科,是典型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行业体系。

四、人才培养措施

1.树立应用型培养理念。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既包括学校管理理念的应用型、也包括教师教学理念的应用型。建设应用型专业的首要任务在于围绕应用型培养目标,改变或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一是改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或修订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利用政策指挥棒引导教师改变理念。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新进教师大多为从“校园”到“校园”,在应用型如何实践方面必然缺少切身的感悟,因此需要加强对此类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

2.构建“深度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校企联合是众多高职、应用型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合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探索校企之间的硬件资源共享机制,包括实验条件、实训条件等,如学校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进行实训培养,企业利用学校的教师、实验环境进行优秀员工的能力、学历提升教育等。其次,探索校企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机制,包括优秀企业员工聘任专业课教师;优秀教师到企业协助解决部分技术难题;双方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

3.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平台+模块”的发展策略,建立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平台,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模块。通识课模块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设计类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遴选控制类、通信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中的核心课程组成。设置国铁和城轨两大培养方向,国铁和城轨两个课程群模块。其次,采取“小课程、短课时”课时设置模式,缩短讲解时间,预留课时增加到实验或实践环节。构建“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提升认知能力―实训强化应用能力”的“一条龙”式的培养体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交互式提高。

4.搭建应用型实验、实训室。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是基础,更是必要条件。实验条件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何种课程,课程如何设置实验实训内容,都由实验室硬件条件决定。因此,在实验条件设计上以学生“能动手、愿动手”为目标,改变“观摩式”实验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5.加强建设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安全苛求系统,从业人员一般均需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从教育角度而言,实验室或实训室锻炼了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要真正提高他们的一线生产能力,在走进工作岗位之前,仍然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培养。综合实训基地主要是以轨道交通实物实训实施,构建一个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综合性实训考核基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信号与通信、车辆维修、供电系统维修等多专业的实训演练、教学指导、实做考核以及技能鉴定等工作,并且可以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五、结语

为办好本专业,经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在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办学模式,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了网络化建设新时期,轨道交通相关专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10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系统作为我国重大国策,极大的带动和提升了城市交通领域的市场发展空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专业特色,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重点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

2.专业素质要求:具有扎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熟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及其控制系统的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文化素质要求: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4.身心素质要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团队拓展训练,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本专业任务检索相关规章和文献,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工作实践环节,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站务服务、票务组织、行车组织、应急处理、运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精神):有创新意识,对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基础的科技开发工作,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

4.专业核心能力:行车组织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及调度、列车运行图、站细及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加强非正常情况行车组织的处理,相关车站站务员、行车值班员职业资格考证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运输设备运用能力,具备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的基础知识及车站常见机电设备的相关知识,识读线路平纵断面图,掌握车辆、供电、通信信号及车站机电设备的基本组成、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

客运服务能力,掌握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服务规范及服务标准、客运服务过程的标准化作业技能、职工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实践能力,通过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综合项目,主要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行车模拟实训和客运及服务顶岗实习,培养并强化行车、客运及服务的专业核心技能。

三、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向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新的教学模式,根据用人需求预测情况,学校专门为地铁公司开设几个相关专业,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相关专业,定向招收一批学生,确定相应的订单培养关系。

(二)按需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学校从已在校学习的相关和相近专业的学生中选择(分流)一批,按照地铁企业的岗位要求,用1-2年时间,强化相关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使学生尽快掌握专业要领,能适应岗位需要,加快培养节奏,解决现阶段许多新建地铁公司和新线路开通的用人问题。

四、根据地铁相关企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改革

(一)主要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站务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二)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三)素质拓展课程:急救员培训课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团队协作训练、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教育等。

五、大力创新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体系

在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方面,尽量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贴近,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接触企业管理模式。

(一)执行绩效考核模式。

现很多学校采用的是操行考核评定来考核学生,采用企业的现在最常使用的绩效考核模式,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理念。

(二)推行“6S”现场管理法。

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养成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进而达成安全生产的目的。

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和企业需求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对企业忠诚,有职业道德。

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企业忠诚,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从一而终,同企业同甘共苦。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这方面的要求也越高,企业如此,国家亦如此,企业的文明程度依靠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企业,企业形象好,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二)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细,某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集体的巨大损失,因此要求每个员工要把企业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做好“补防”工作,不仅自己不出错,而且还能防止团队其他成员出错。

(三)能力要求。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11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 科学化 思想政治工作

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具体实践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相结合,也就是逐步使在方式、载体、内容、观念等多方面的科学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上要符合其发展的本质规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盈利性,还有政治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的。

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中,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忽视了能力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更多地关注应聘者在企业招聘中的阅读,听写等文字形式方面的能力。还有在配置与有关部门的党组织干部时的企业管理层 ,一般情况下会优先考虑安排一些技术上相对较好或企业资历相对较老的同志,从而忽视了这部分人员的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素质。进而导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组织最终无法建立起一支既卓越、又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队伍。有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往往极度忽视,往往只关注于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运营生产队伍的建设。

(二)思想政治工作覆盖不到位

1.多样化人员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劳务派遣工、农民工、技术工、生产工、项目管理者、高层管理者等员工类型在不同职位、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之间变动,而且这些类型的员工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员工组成结构呈现的多样化特点。这些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旦被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层忽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将无法调动一切主观因素。

2.社会影响因素的多样化,思想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多样化,价值取向和社会利益主体也随之变得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会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想多样化的产生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或正面影响;

三、加强并改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对策

(一)明确分级负责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分级负责制的明确,要求各级企业管理层爱护每一位企业中的员工和干部、真真实实地去关心企业中的员工和干部,并及时了解且掌握绝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员工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在感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等。要切实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员工的心里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工作,当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员工的感情、生活、学习和生活受到负面影响时。

(二)完善保障体系机制

服务全面大局,健全保障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总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载体、内容、原则和理念等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保证资金、场所、物力、人力等方面到位后,才为广大城市轨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员工员工欣然接受。

(三)顺畅信息沟通机制

在不同行业领域的群体或人之间、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身份地位之间一般均可以进行对话交流。信息对话交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四)创新奖惩激励机制

轨道交通工程论文篇12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铁的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的总里程数将高达15万公里,覆盖全国交通网络。目前,在许多大中型城市中,得到批准建设轨道交通的有45个,规模近3,500公里,总投资近3万亿元。自2000年起,山东科技大学就已经开展了有关轨道交通设计的工作,在其技术指导下,青岛的轨道交通总长度超过300公里,为交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远大的发展空间。其中,轨道交通课程主要包括线路设计、轨道工程、轨道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和系统设计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因此,强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培养中的作用对提高轨道交通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情况而言,轨道交通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如“讲练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步疑教学法”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重点,学生往往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为了适应新时代对轨道交通人员的新要求,对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较为陈旧,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不仅教学环节相似度很高,教学理念单一,单向思维定式严重,而且很难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轨道交通课程设计环节存在不足。

由于轨道交通课程从属于交通工程专业的某段线路或区间的设计和计算,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大量的设计条件,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去理解操作方案。但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使得教学形式单一,设计周期较短,考核机制松弛,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和钻研。第一,课程设计安排的简化现象比较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课程设计至少包括路基、区间隧道和车站等项目,教师过多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到教学内容的真谛。据调查,实践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出现的,课程设计简化的倾向十分严重,有的教师会压缩课程设计的实践,有的教师会将设计内容精简,从而降低了设计难度。这样会直接导致学生将理论公式照搬照抄,忽视了实践中的诸多因素。同时,由于教师布置的设计内容每一届都很相似,因此设计模式和成果也多半是模仿而来,与实际要求的效果相差甚远,这也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埋下深深的安全隐患。第二,轨道交通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在交通工程专业中各学科之间应该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专业知识和理论内容,忽视了其他学科与轨道交通的内在联系,使得各学科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甚至造成思路混乱。第三,轨道交通课程设计考试过于宽松,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该设计的考核多以提交设计报告为主,设计的环节没有设置任何反馈机制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的设计理念、思路、方法更是得不到清晰的反馈,长此以往,错误的观念得不到纠正,会逐步累积成错误的工作习惯,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

(二)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在开设轨道交通课程的高校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占绝大多数,即将精讲、PPT和图片浏览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教学环节相似、手段单一的问题,依旧是课件、讲解满堂灌的旧模式,很多学生反映课堂中所学知识不如“试验训练”和“课程设计”的环节收获多。因此,实现多角度、多系统开拓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和模式成为改善教学的主要问题,将教学重点转移到突破单向、定向思维,采用启发式、主体式教学法上来。

二、提高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近年来,轨道交通课程中的工程实践能力逐渐被广大高校认为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因此其教学方法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改进。基于对现状的分析,主要从教学内容、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轨道交通课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

实践是轨道交通教学课程的根本,上海交通大学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在国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所占学时高达40%~45%。因此各大高校也要树立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适时制定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方案。建议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时,丰富理论教学形式,从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课程设计在轨道交通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加强课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精讲教学。精讲同样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板书、演示和测试,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精讲不能以传统的传授方式进行,而要实现教学的多维突破,如教学中存在公式复杂、概念多、构造规定多等情况,这种推导严密的内容让学生往往难以适应,这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轨道建筑为例进行讲解,降低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关联性教学。

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树立专业课“全科设计”的教学理念,即轨道交通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环环相扣,相互关联,推行模块化教学。同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学科的发展前景,将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前沿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合理采用多媒体实践手段,用更容易理解、记忆和贴近工程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是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的关键环节,单一的教学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多模块、多维度的教学理念应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的实践教学中来,不断强化课程设计对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考核机制上要推行随堂考核和成果答辩考核,严把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严谨、务实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会锋,靳露.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内容研究[J].大学教育,2015,9

[2]郭文荣,于丽杰,高宗余.应用型大学《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建设与研究[J].办公自动化(学术版),2014,9

[3]刘陕南,石嵘.主动式教学在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4,29

[4]车广侠,于慧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施工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