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3 09:50:08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1

一是举办集市贸易,繁荣城乡市场。制定下发《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关于开展2020年“促消费·惠民生·助脱贫”农牧区线上线下赶集活动的通知》,启动全州农牧区集市贸易活动,培育“赶集”经济,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促进全州消费回补增效。截止目前,累计开展30场次农牧区集市贸易活动,超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带动社会消费超2亿元。二是搭建活动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积极组织州内230余家名优特新企业,参加全国、全省市场拓展活动15场次,实现销售2700余万元(含订单);自主举办第二届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现场会、2020年.农商对接会、广东—商务扶贫协作产业对接会等农商对接活动3场次,现场销售800余万元,签订农特产品采购订单112个,订单金额15.06亿元,再创农特产品销售新高。与商务厅、商务局、总工会、建行分行、建行分行等单位签订消费扶贫合作协议,多形式、多途径构建产品省外营销网络。三是推进专柜建设,实现联动销售。加大对口帮扶合作,主动与省内及广东消费需求旺盛的地区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联动开展农商对接、产销推介、“以买代帮”、“以购代捐”等活动。在等城市建设“圣洁”农特产品营销专柜建设3个,通过“产品+文化+品牌+体验+网络”的“精准帮销”模式,集中展示销售全州18个县(市)优质农特产品及资源。极地蔬菜走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南派藏医药入住了广州消费商圈,“圣洁”产品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四是加强督导检查,推进园区建设。围绕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完善了园区开发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园区开发建设月报制度,建立了新都桥物流园工作推进微信群,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动态掌握园区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谋发展,为领导决策部署提供依据。编制完成《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总体规划》、《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概念性规划(一期)》、《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方案》;做好园区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十四五”、“十四五”,以及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项目支持。

二、存在主要问题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2

(20__年4月9日)

今年以来,我们__镇党委、政府以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和县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走产业化道路;立足工业强镇,加快技改联合,振兴乡镇工业;立足区域经济,加快三产发展,构建中心城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到3月底,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一.到3月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206万元,占年计划23.1,同比增长7.5;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7178万元,占年计划28.5,同比增长3.2;镇村工业销售收入完成33185万元,占年计划30.8,同比增长14.4;镇村工业利润完成1559万元,占年计划31.2,同比增长23.2;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140万元,占年计划30.6,同比减少2.9;吸引外地投资到位额660万元,占年计划22,同比减少58.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708元,占年计划25,同比增长7.1。

二.以春耕生产和小区建设为重点,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季度,我镇农业围绕科技兴民、养殖富民、产粮安民、调整强民的指导思想,以优化推广新品种为切入点,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农业产业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一是搞好种植业调整。在蒙辛庄、丰富村、东草场等村新发展种植油豆800亩,投资80万元。在李四前、李四辛、小芦庄等村完成优质水稻育秧1200亩,投资60万元。在蓟县地区独家引进耐贮运、保鲜性高的扁叶葱新品种,已经在东太河村完成1亩种植试验,今年10月份召开现场会,计划推广种植20__亩,投资200万元。亩可获利润1300元以上。二是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新建东草场生猪养殖小区,采用棚室养殖,计划投资120万元,已完成投资20万元,工程进半正在施工中。李四前生猪养殖基地,计划投资11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65万元,存栏生猪400头。三是绿证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举办了由中国植棉协会霸州分会会长刘乃芳老师主讲的棉花栽培技术,参训人员153人;举办了由天津农学院王学玲教授主讲的生猪养殖培训班,参训人员248人;举办了由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贺学主讲的“六寸红”金玉都辣椒栽培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75人。圆满完成了476个绿证的培训任务。

三.围绕技改扩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企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

一季度,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围绕技改扩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3185万元,实现利润1559万元。较大的项目:一是新建天津市兴盛精米加工厂,完成投资200万元,新建精米加工车间1600平米,购置精米加工生产线1条,现已完成投资44,预计投产后年可创产值3000万元,利税320万元。二是下仓制砖厂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万元,现已完成120万元,改造车间600平米,更新制砖设备3台套,改造完成后可新产值180万元,利税20万元。三是天津华新渔业用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计划投资260万元,现已完成160万元,新建车间1200平米,购置先进制带设备3台套。四是新建天津远征工艺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万元已全部完成,新建厂房1800平米,购置各种打帘和包装设备40台套,二季度可正式投产。年可创产值300万元,利税25万元。五是天津宏茂工艺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计划投资200万元已全部完成,扩建厂房、库房1500平米,购置各种打帘设备20台套,年可新增产值150万元,利税18万元。。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3

(二)加强对“元旦”、“春节”节日市场巡查。重点巡查集贸市场、专业市场维稳安全、节假日食品安全。

(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专项巡查。重点巡查种子、农药、化肥、农业机械及零配件、农用薄膜等经营主体资格,进货索证索票制度、进货台帐、产品销售台帐情况、种子经营户建立种子经营档案制度情况,查处农资经营违规行为。

(四)生猪定点屠宰及肉类食品专项巡查。重点查处违法销售注水猪肉、牛肉和家禽以及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白板肉”和家禽的行为。

(五)烟花爆竹专项巡查。重点查处无照经营烟花爆竹和销售违禁烟花爆竹的行为。

(六)食品安全专项巡查。重点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宣传落实情况,《食品流通经营许可证》办理情况。

(七)粮食市场专项巡查。重点巡查粮食、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合法经营情况。

(八)鼠药市场和春季灭鼠工作巡查。

(九)结合验照、年检工作开展市场经营主体资格专项巡查。

二、第二季度

(一)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督导巡查,不松动、不反弹确保监管效果。

(二)成品油市场专项巡查。重点巡查成品油经营主体资格。

(三)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和信息化建设巡查,重点巡查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落实情况。

(四) “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及专业市场安全、经营秩序等情况巡查。

(五)煤炭市场专项巡查。重点巡查煤炭经营主体资格。

(六)危化品市场专项巡查。重点巡查危化品经营主体资格,打击违法经营、储存、运输危化品的行为。

(七)汽车市场专项巡查。按照《汽车管理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和《关于禁止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的通告》,重点巡查汽车经营主体资格、二手车交易行为,打击非法拆解旧车的行为。

(八)食品安全专项巡查。重点巡查饮料、奶制品、儿童食品等。

(九)市场经营主体资格专项巡查。

(十一)液化气市场专项巡查。重点巡查液化气经营主体资格和液化气经营场所的安全。

(十二)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和学校后勤服务专项巡查。重点巡查学校后勤服务经营主体资格和食品安全。

三、第三季度

(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专项巡查。重点巡查农资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类监管、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建立进货台帐、建立产品销售台帐情况,以及农资经营网点的设置、前置手续等。

(二)粮食市场专项巡查。重点巡查粮食收购主体资格和粮食收购点的设置、前置手续等。

(三)食品安全专项巡查。重点巡查大米、面粉、食用油、中老年食品和中秋月饼生产经营单位。

(四)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专项巡查。重点巡查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主体资格准入和违规使用添加剂。

(五)“国庆”节前旅游市场巡查。重点对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农家乐、专业市场安全经营情况巡查。

(六)市场经营主体资格专项巡查。

(七)野生动物专项巡查。重点巡查餐饮行业、集贸市场违规收购销售野生动物行为,同时查处商贩非法贩销野生动物的行为。

(八)鼠药市场和秋季灭鼠工作巡查。

四、第四季度

(一)市场规范化管理工作巡查。重点巡查市场业主第一责任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以及市场监管“三化”建设情况,集贸市场升级改造达标情况。

(二)“红盾护农行动”专项巡查。重点巡查服务“三农”工作措施的落实,对辖区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培训和监管情况。

(三)“元旦”、“春节”节前旅游市场、专业市场安全、经营情况巡查。

(四)食品安全专项巡查。重点巡查节前食品安全、食品经营者索证索票、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等情况。

(五)市场秩序专项巡查。重点巡查划行归市、座商归店和市场卫生秩序,冒口经营。

(六)开展商标、广告、合同工作专项巡查。

(七)生猪产品市场监管及打击注水猪肉、“白板肉”专项巡查。

(八)建材市场专项巡查。重点巡查建材市场商品质量状况。

(九)市场经营主体资格专项巡查。

(十)危化品专项巡查。重点巡查危化品产品质量和查处无《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经营危化品的行为。

教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点

2011年教育局工作计划

2011年教育局工作要点

2011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2011年文教局教育工作要点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4

一、一季度商务工作运行情况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2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春节期间,市场商品供应丰富,销售火爆,商品零售额达15.50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2月)3183万美元,同比增长72.26,其中出口1937万美元,同比增长128.8,增幅高出全省市州平均增幅73.1个百分点,居第三位;换发酒类批发许可证1份,发放酒类随附单5000份;已办理加油站项目3个;新批并成立拍卖公司1家,总数已达13家;拍卖成交金额3080万元;发生典当金额173万元;回收报废汽车38台,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废旧钢铁73吨。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作好了全市商务工作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

二是作好了参加4月15日“广交会”和4月26日“第二届中博会”的准备工作,基本上确定了参加人员、参展展位及商品;

三是3月15日至16日在沅江举行了全市商务系统办公室工作会议暨信息业务培训班,总结了20__年度全市商务系统办公室工作,表彰了先进,部署了今年办公室工作,同时邀请省商务厅信息中心专家对全市商务系统办公室主任和分管局长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培训,为全省商务系统在今年4月底前即将开通的内部办公自动化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是制定了20__年全市商务系统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3亿元,增长14.3;完成进出口贸易2.2亿美元,增长21.2,其中出口1.2亿美元以上;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及外派劳务分别增长20以上;引资争资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特殊行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其他各项工作进位争先。

五是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全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起点最高的外经贸业务知识培训班。该班由副市长夏启光主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稳石作动员报告,邀请省商务厅和长沙海关的专家为主讲授相关知识。培训对象为各区县(市)分管商务工作的副区县(市)长、商务(经贸)局长、业务股长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

二、下步主要工作安排

(一)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成品油油库建设规划;二是成品油加油站修编规划;三是中心城区的农贸市场改造成超市规划。

(三)认真参与“第二届中博会”、“广交会”等有关商贸展览活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立项争资和外贸进出口工作。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5

××镇大干二季度确保时间任务双过半

(2006年4月24日)

日前,××镇党委政府召开经济工作专题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二季度重点任务,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三大突破”的发展思路,提出以“突出科技、注重效益、搞好协调,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主题,对照年初排定的任务项目,扎实推进当前经济工作,狠抓责任落实,原创:决心要算好时间帐,打好攻坚战,大干二季度,确保时间任务双过半。主要措施如下:

一.以高效种植和规模养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在继续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立足下仓实际,转变传统观念,立足调整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加快发展优质高效作物,把种植业结构调优。坚持用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种种植,优质粮播种面积达到10万亩,优种覆盖率在90%以上。扩大土豆、双味葱、豆角等无公害蔬菜种植1000亩,全镇达到4000亩。在周贾苏一带新增棉花种植1000亩,全镇达到4000亩,在左家铺为重点的东片,新增各类瓜菜种植1000亩,总面积达到1万亩。与北京中朝来、天津云发公司联合,搞绿色无公害蔬菜配送,以东太河、蒙辛庄、西屯等村现有的设施农业为基础,全力进行引导和扶持,沿杨玉公路两侧投资450万元新发展200亩设施农业,预计二季度可销售绿色无公害蔬菜150吨,农民可获纯利60万元。二是进一步推动养殖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充分利用好贴息和用地的优惠政策,抓好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建设,坚持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争取各类农业小额贴息贷款500万元,扶持养殖户扩大规模。在东草场村计划投资400万元建生态智能养殖场一个,准备发展野猪的养殖,年出栏野猪3000头,预计年效益达150万元以上。新建李四蒲生猪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可达500头,完善各项标准化建设,争创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扩建大杨各庄和东马营肉牛养殖小区规模,年出栏肉牛达到200头。鼓励农民搞土元、獭兔等特种养殖,避开风险,提高效益,使全镇32个养殖小区活起来,继续保持养殖业强镇的位置。三是以兴盛粮油工贸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突出抓好投资500万元的兴盛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挂面厂和投资200万元的盛资食品工贸有限公司的腌制车间扩建项目建设,使腌制、面粉和饲料加工企业由原来的22家增加到24家,产值由7500万元增加到1.03亿元。

二.加快技改扩建和招商引资步伐,提高工业运行效益

按照县委提出的“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要求,立足工业强镇,加快技改联合,振兴乡镇工业,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努力打造工业强镇。二季度全镇工业招商引资计划达到1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0万元,分别占年计划50%和60%。对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塑料加工、手套制造和建筑材料、线路器材等行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一是建华页岩砖制品有限公司要完成投资2200万元的第二条生产线工程建设,确保七月份点火投产;二是突出抓好投资300万元的澳蒙制衣有限公司技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建库房500平米,更新设备80台套,年加工服装由130万件增加到150万件;三是抓好华新渔业用品有限公司技改扩建项目建设,投资500万元,扩建生产及办公楼2000平方米,形成纺、织一条龙生产;四是抓好投资200万元的海兴电动车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建设,新建厂房2000平米,购置专用设备15台套,从业人员由150人增加到230人。五是以下仓线路器材厂为依托,大力发展电力器材产业。投资200万元,新建鑫山电力器材工贸有限公司,使此产业企业总数达到9家,实现产值1600万元,利税150万元;六是联生制线厂投资4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新上织布生产线2条。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6

一、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一)国内外形势

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泰国从2003年10月1日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中泰之间水果和蔬菜产品的零关税。2004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双方制订了“早期收获”计划,即在对所有品种关税取消的方法和期限进行规定之前,先对特定的品种实施减税,农业是最主要的受惠部门。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共7 000余种货物在2005年7月陆续削减关税。

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实施后,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收获最大的是蔬菜和水果贸易。

2004年我国自东盟进口蔬菜3.5亿美元,同比增长77.8%,主要进口蔬菜为木薯干;出口3.1亿美元,增长31.8%。我国出口农产品主要有大蒜、香菇、马铃薯、胡萝卜等,其中香菇同比增长2.7倍,胡萝卜同比增长1.2倍,增势突出。

2004年我国自东盟进口水果2.2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主要为龙眼、榴莲、山竹等,这些热带水果进入了中国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我国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主要是苹果、梨和柑橘等,也让东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山东、陕西为我国自“早期收获”获益较为明显的地区。2004年山东对东盟出口早期收获产品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在陕西,大量苹果、梨等水果也通过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如果说早期收获是“试验田”,那么全面降税则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6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0.1亿美元,比2002年的37.5亿美元增长113.5%,年均增长20.9%。从进口额的增长速度看,2002-2006年中国从东盟农产品进口平均每年增长29.3%。从出口额的变化看,2001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13.0亿美元,2006年达到30.5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8.6%①。

(二)云南的优势

云南同时兼备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区,农业的多样性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多样性使得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要多于竞争性。

具体说来,云南在开拓东盟农产品出口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云南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省份,出口资源丰富。云南生产的温带水果和部分亚热带水果如苹果、梨、葡萄、柑桔、橙、香蕉等在东盟等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为受气候影响,东盟等国,如泰国,在温带水果和部分亚热带水果生产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此外,烟草、蔬菜种植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到也历来不受重视,泰国国内消费的蔬菜基本依赖进口,给云南的烤烟和蔬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近几年来,云南出口东盟国家的主要农产品为:烟草制品、乳制品、 干鲜蔬菜、干果仁、温带水果、谷物、淀粉、干辣椒、啤酒、味精、茶叶、 鲜花等。

第二,云南与东盟国家具有运输距离短的通道优势。这对保鲜要求很高的农产品贸易非常关键。

第三,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准入条件相对不高,使云南农产品进入东盟市场门槛降低。

第四,云南农产品加工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东盟大部分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的食品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柬埔寨的食品工业几乎是空白,加工食品依赖进口。而云南的食品加工业门类相对齐全、业态丰富,具有较突出的比较优势。

(三)贸易总量及主要品种的变化

2003年中国与缅、泰、老等国实施农产品零关税后,云南蔬菜、温带水果、花卉、茶叶在东南亚市场的优势日益显现,出口大量增加。

2004年,云南蔬菜出口东南亚1.2亿美元,烤烟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松茸出口突破5 000万美元。

2005年前三个季度云南出口东盟的农产品中,烟草产品以出口总值1.44亿美元拔得头筹,其中主要品种烤烟出口额高达1.05亿美元,卷烟出口3 649万美元。食用菌占出口蔬菜产品六成多,出口量值分别达5 853吨和5 811万美元,松茸是出口食用菌的最大品种,出口创汇3 568万美元;芸豆、豌豆等豆类蔬菜出口增长形势喜人,平均增幅接近50%。

咖啡、果仁及茶叶出口均超千万美元。其中,咖啡出口出现“量减价增”,出口量6 834吨,同比下降4 011%,出口额1 474万美元,增长219%,创汇能力进一步提高;果仁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出口量值分别达2 029吨和1 198万美元,均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茶叶出口1 176万美元,同比增长2 713%。

此外,鲜切花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出口总量达3 245吨,创汇459万美元。烟草、食用菌、蔬菜、坚果、花卉成为云南在东南亚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②。

2006前7个月,云南省出口东盟农产品8 982万美元,同比下滑2.5%,其中,对缅甸、印尼农产品出口分别达2 731万美元和2 56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17%。

2007年在云南省烟草等传统大项农产品对东盟出口出现持续萎缩的不利贸易形势下,云南企业通过积极开拓新、特、优农产品市场,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平稳的攀升势头。

2007年一季度,云南省累计出口东盟农产品达到5.7万吨,实现创汇3 399万美元,占云南省一季度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2.8%,较上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值增幅分别为23.2%和19%,增势平稳。其中鲜切花、茶叶、香料油等多个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种出口均实现了成倍增长,涨幅居前。

一季度,云南省对东盟鲜切花出口继续实现快速增长,各类切花品种累计出口71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创汇额173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7倍,创汇效益增长达1.5倍。对东盟茶叶出口市场表现良好,出口量达420吨,实现创汇121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倍和1.8倍。其中普洱茶占到出口茶叶总额的6成以上,成为云南省出口东盟市场茶叶的主打产品。香料油作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新的贸易增长点,对东盟市场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出口量值分别达215吨和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倍。对东盟市场蔬菜产品出口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出口量达1.3万吨,创汇金额330万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1.1%和69.2%③。

(四)贸易经营主体

经营东盟农产品出口的主体已经由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演变为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总体比重占主导,国有企业地位下降民营企业增长显著、边境贸易创汇大增。一季度,经营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云南省民营企业出口继续实现大增,创汇额达1 690万美元,同比增幅达66%;而云南省国有企业不及民营企业,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下滑明显,出口额1364万美元,同比下降10.4%;云南省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出口344万美元,增长9.2%。

(五)贸易平台

2005 年12月,云南省有关部门与新加坡圆圃园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云南圆圃园中心。云南圆圃园中心的建立,使得云南的花卉、茶叶、红酒、蔬菜等优质生态农产品能够借助这个贸易平台,成规模地进入新加坡,进而进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市场。同年11月底,云南省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2005年东盟—中国农业展”,组织了成规模的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等农产品参加展览,受到与会各方的关注,成为另一个重要的贸易平台。

二、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近年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增速较快,但总体而言,出口总量偏小。这一方面是由于农产品贸易在东盟依然受到严格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云南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一)面临的困难

虽然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部分农产品可以开展自由贸易,但是,这种自由贸易还是有限度的。

首先,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早期收获”列出的可以参加自由贸易的农产品只有8类,即01—08章产品,中泰果蔬“零关税”更是只涉及07和08章产品,所以能够享受“零关税”优惠待遇的农产品种类并不是很多。另外一个限制是参与“早期收获”计划的农产品必须符合产品的原产地原则。“早期收获”计划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宗农产品如大米、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油棕、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以及大量加工农产品排除在外,这些产品继续享受贸易保护。

其次,即使在“早期收获”计划规定的产品范围内,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所受的待遇也会不尽相同。由于农产品贸易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在区域贸易框架下自由贸易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自由贸易还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农产品贸易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这一点在东盟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东盟国家进行农业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制定暂时除外清单、敏感级产品清单、高度敏感级产品清单和永久免于自由化的全面例外清单。

第二是区域贸易安排或协定没有解决区域内成员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影响自由贸易的实施效果。东盟国家在农业的发展方面极不平衡,除新加坡、文莱因国土面积狭小农业规模有限外,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马来西亚、泰国的种植业相对比较发达,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种植业处于中间层次,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农业发展水平则较为落后,因此不同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是有很大差异的。

第三是非关税壁垒仍然阻碍区域农产品贸易实现自由化。在区域贸易安排或协定中,即使能够将农产品贸易列入安排或协定之中,农产品贸易仍然会受到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阻碍或限制。在东盟国家内部,非关税壁垒现象普遍存在,形式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依据保护国家安全、公共道德、人类、动植物和健康等方面的理由制订全面例外清单,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二是实施严格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和标准来达到限制进口农产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基本上可以起到代替关税壁垒的作用,这使得区域农产品贸易安排或协定在开放市场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市场开放是有选择的开放。

由于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因此,对“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出台后,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化并不能有太过乐观的估计,必须有区别地看待东盟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同时还必须看到开放是有限的开放。

(二)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很多省区相比,云南农产品虽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在生产规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况且,云南农产品在东南亚的竞争对手不光是国内其他省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者。因此,观念的转变,包括生产和经营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云南农产品在泰国市场的营销过程就很能说明问题。有着优厚条件的云南,其农产品进入泰国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云南的应对显得比国内别的省区慢半拍,在泰国市场上甚至难得见到来自云南的农产品。2003年10月,为配合中泰果蔬“零关税”的实施,中国西南投资促进中心组织了一次云南农产品赴泰推介活动,当活动主办者来到泰国时,发现在泰国的农产品市场上,基本见不到来自云南的产品,相反,来自山东、广西、湖南等省区的水果、蔬菜却在泰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说明,光凭近水楼台的地缘优势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亲缘优势,并不一定就能够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还在于云南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与国内其它省区相比,都有差距。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品牌意识不强。品牌除了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外,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建立产品的识别系统。如出口到泰国的云南苹果,只是在包装箱上印有商标,在苹果上却没有贴印有商标的小标签,因此,云南苹果虽然具有口感和价格优势,但品牌优势和产品形象却不佳。

2.产品规格混乱。很多出口到泰国的云南产果蔬都没有统一规格,让人难以识别等级,从而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产品的市场定位过低。由于采取低价位措施,云南省果蔬在泰国市场成为低利润、低档次产品,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4.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链不配套。云南农产品生产、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过小,各自为战,产业链不配套。部分农业经营企业市场意识不强,“小富即安”,不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固步自封。

三、推动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一)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云南省有关部门应从“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所引发的市场变化这一实际出发,主动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增加总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畜产品、马苓薯、蔬菜、花卉、咖啡和传统的甘蔗、茶叶、橡胶等优势农产品为重点,着力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让滇中、滇东北成为蔬菜、马铃薯、烤烟、花卉、畜产品出口基地;滇南、滇西南成为甘蔗、茶叶、咖啡、橡胶、生物制药等出口基地;滇西、滇西北成为畜牧业、马铃薯、特优杂粮出口基地。针对“早期收获”主要实施领域是水果、蔬菜、家畜、家禽的特点,从财政上支持建立专门面向东盟市场的果蔬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

(二)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汇龙头企业,使之形成产业集群

进一步发挥以红塔集团、盘龙云海、千佛茧丝绸、云南咖啡等为代表的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加工、营销、科技型创汇企业的作用。大力引进外资,兴建农业创汇龙头企业。此外,还根据企业出口实绩和发展势头,每个产品认定1-10户重点外向型农业企业,实行年度动态管理,培育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明显的重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有关部门在原料生产、技术改造、产品检测、海外注册等方面给予其相应扶持。

(三)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走农产品专业化、品牌化道路

建立农产品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冷冻保鲜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与服务市场的对接。

(四)建设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

协调各部门,建设云南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五)认真研究“早期收获”计划的相关条款

准确理解所有条款和实施细则,将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各种便利措施落到实处。

(六)针对东盟国家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加强云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证工作

在“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出台后,东盟国家大多通过实行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和标准,来达到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也有部分国家通过实行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和标准,来达到维护本国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东盟市场对农产品质市场准入一直门槛很高,进口农产品必须具备多项准入认证,如国际认可的ISO9001和HACCP认证。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认证工作,影响了云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形成对农产品及农副加工产品出口的促进政策体系,制定从企业生产加工、经营环节到出口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环节,从出口创汇环节到市场开拓环节,从设立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基金到为企业培训外向型人才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企业能够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来获取更大发展空间,以增强云南农产品产业的竞争实力。同时鼓励和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市场准入质量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身份证”,以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资格,打开国外市场。

建议云南根据出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建立与之相一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进行全程监控,把好每一道出口关。

(七)进一步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

云南- 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已经开通,目前应进一步完善该项目,特别是要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这一平台,提高平台的实用性、专业性。

(八)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消除农产品出口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彻底转变自货自运的经营理念。

四、小结

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以及多样化农业的优势,但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总额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还很小,说明其在生产规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与国内其他省市、国外竞争对手都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云南农产品在泰国市场有着不错的表现,出口增速较快,是云南开拓东盟市场的一个缩影,也是云南企业经营理念从封闭落后状态向主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现。

因此,云南农产品要进一步打开东盟市场,需要政府主动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汇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建设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加强云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注释:

① 山世英.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8):42.

② 春城晚报[N].2005-10-20.

③ 王铭.一季度云南鲜切花、茶叶、香料油领涨东盟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2007(5):19.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李见明,马腾飞.“早期收获”计划与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J].东南亚,2007(1):46-52.

[2] 王铭.一季度云南鲜切花、茶叶、香料油领涨东盟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2007(5):19.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7

一、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一)国内外形势

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泰国从2003年10月1日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中泰之间水果和蔬菜产品的零关税。2004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双方制订了“早期收获”计划,即在对所有品种关税取消的方法和期限进行规定之前,先对特定的品种实施减税,农业是最主要的受惠部门。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共7 000余种货物在2005年7月陆续削减关税。

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实施后,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收获最大的是蔬菜和水果贸易。

2004年我国自东盟进口蔬菜3.5亿美元,同比增长77.8%,主要进口蔬菜为木薯干;出口3.1亿美元,增长31.8%。我国出口农产品主要有大蒜、香菇、马铃薯、胡萝卜等,其中香菇同比增长2.7倍,胡萝卜同比增长1.2倍,增势突出。

2004年我国自东盟进口水果2.2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主要为龙眼、榴莲、山竹等,这些热带水果进入了中国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我国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主要是苹果、梨和柑橘等,也让东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山东、陕西为我国自“早期收获”获益较为明显的地区。2004年山东对东盟出口早期收获产品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在陕西,大量苹果、梨等水果也通过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如果说早期收获是“试验田”,那么全面降税则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6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0.1亿美元,比2002年的37.5亿美元增长113.5%,年均增长20.9%。从进口额的增长速度看,2002-2006年中国从东盟农产品进口平均每年增长29.3%。从出口额的变化看,2001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13.0亿美元,2006年达到30.5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8.6%①。

(二)云南的优势

云南同时兼备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区,农业的多样性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多样性使得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要多于竞争性。

具体说来,云南在开拓东盟农产品出口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云南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省份,出口资源丰富。云南生产的温带水果和部分亚热带水果如苹果、梨、葡萄、柑桔、橙、香蕉等在东盟等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为受气候影响,东盟等国,如泰国,在温带水果和部分亚热带水果生产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此外,烟草、蔬菜种植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到也历来不受重视,泰国国内消费的蔬菜基本依赖进口,给云南的烤烟和蔬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近几年来,云南出口东盟国家的主要农产品为:烟草制品、乳制品、 干鲜蔬菜、干果仁、温带水果、谷物、淀粉、干辣椒、啤酒、味精、茶叶、 鲜花等。

第二,云南与东盟国家具有运输距离短的通道优势。这对保鲜要求很高的农产品贸易非常关键。

第三,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准入条件相对不高,使云南农产品进入东盟市场门槛降低。

第四,云南农产品加工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东盟大部分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的食品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柬埔寨的食品工业几乎是空白,加工食品依赖进口。而云南的食品加工业门类相对齐全、业态丰富,具有较突出的比较优势。

(三)贸易总量及主要品种的变化

2003年中国与缅、泰、老等国实施农产品零关税后,云南蔬菜、温带水果、花卉、茶叶在东南亚市场的优势日益显现,出口大量增加。

2004年,云南蔬菜出口东南亚1.2亿美元,烤烟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松茸出口突破5 000万美元。

2005年前三个季度云南出口东盟的农产品中,烟草产品以出口总值1.44亿美元拔得头筹,其中主要品种烤烟出口额高达1.05亿美元,卷烟出口3 649万美元。食用菌占出口蔬菜产品六成多,出口量值分别达5 853吨和5 811万美元,松茸是出口食用菌的最大品种,出口创汇3 568万美元;芸豆、豌豆等豆类蔬菜出口增长形势喜人,平均增幅接近50%。

咖啡、果仁及茶叶出口均超千万美元。其中,咖啡出口出现“量减价增”,出口量6 834吨,同比下降4 011%,出口额1 474万美元,增长219%,创汇能力进一步提高;果仁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出口量值分别达2 029吨和1 198万美元,均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茶叶出口1 176万美元,同比增长2 713%。

此外,鲜切花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出口总量达3 245吨,创汇459万美元。烟草、食用菌、蔬菜、坚果、花卉成为云南在东南亚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②。

2006前7个月,云南省出口东盟农产品8 982万美元,同比下滑2.5%,其中,对缅甸、印尼农产品出口分别达2 731万美元和2 56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17%。

2007年在云南省烟草等传统大项农产品对东盟出口出现持续萎缩的不利贸易形势下,云南企业通过积极开拓新、特、优农产品市场,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平稳的攀升势头。

2007年一季度,云南省累计出口东盟农产品达到5.7万吨,实现创汇3 399万美元,占云南省一季度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2.8%,较上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值增幅分别为23.2%和19%,增势平稳。其中鲜切花、茶叶、香料油等多个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种出口均实现了成倍增长,涨幅居前。

一季度,云南省对东盟鲜切花出口继续实现快速增长,各类切花品种累计出口71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创汇额173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7倍,创汇效益增长达1.5倍。对东盟茶叶出口市场表现良好,出口量达420吨,实现创汇121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倍和1.8倍。其中普洱茶占到出口茶叶总额的6成以上,成为云南省出口东盟市场茶叶的主打产品。香料油作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新的贸易增长点,对东盟市场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出口量值分别达215吨和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倍。对东盟市场蔬菜产品出口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出口量达1.3万吨,创汇金额330万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1.1%和69.2%③。

(四)贸易经营主体

经营东盟农产品出口的主体已经由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演变为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总体比重占主导,国有企业地位下降民营企业增长显著、边境贸易创汇大增。一季度,经营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云南省民营企业出口继续实现大增,创汇额达1 690万美元,同比增幅达66%;而云南省国有企业不及民营企业,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下滑明显,出口额1364万美元,同比下降10.4%;云南省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出口344万美元,增长9.2%。

(五)贸易平台

2005 年12月,云南省有关部门与新加坡圆圃园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云南圆圃园中心。云南圆圃园中心的建立,使得云南的花卉、茶叶、红酒、蔬菜等优质生态农产品能够借助这个贸易平台,成规模地进入新加坡,进而进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市场。同年11月底,云南省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2005年东盟—中国农业展”,组织了成规模的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等农产品参加展览,受到与会各方的关注,成为另一个重要的贸易平台。

二、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近年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增速较快,但总体而言,出口总量偏小。这一方面是由于农产品贸易在东盟依然受到严格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云南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一)面临的困难

虽然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部分农产品可以开展自由贸易,但是,这种自由贸易还是有限度的。

首先,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早期收获”列出的可以参加自由贸易的农产品只有8类,即01—08章产品,中泰果蔬“零关税”更是只涉及07和08章产品,所以能够享受“零关税”优惠待遇的农产品种类并不是很多。另外一个限制是参与“早期收获”计划的农产品必须符合产品的原产地原则。“早期收获”计划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宗农产品如大米、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油棕、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以及大量加工农产品排除在外,这些产品继续享受贸易保护。

其次,即使在“早期收获”计划规定的产品范围内,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所受的待遇也会不尽相同。由于农产品贸易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在区域贸易框架下自由贸易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自由贸易还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农产品贸易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这一点在东盟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东盟国家进行农业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制定暂时除外清单、敏感级产品清单、高度敏感级产品清单和永久免于自由化的全面例外清单。

第二是区域贸易安排或协定没有解决区域内成员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影响自由贸易的实施效果。东盟国家在农业的发展方面极不平衡,除新加坡、文莱因国土面积狭小农业规模有限外,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马来西亚、泰国的种植业相对比较发达,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种植业处于中间层次,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农业发展水平则较为落后,因此不同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是有很大差异的。

第三是非关税壁垒仍然阻碍区域农产品贸易实现自由化。在区域贸易安排或协定中,即使能够将农产品贸易列入安排或协定之中,农产品贸易仍然会受到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阻碍或限制。在东盟国家内部,非关税壁垒现象普遍存在,形式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依据保护国家安全、公共道德、人类、动植物和健康等方面的理由制订全面例外清单,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二是实施严格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和标准来达到限制进口农产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基本上可以起到代替关税壁垒的作用,这使得区域农产品贸易安排或协定在开放市场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市场开放是有选择的开放。

由于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因此,对“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出台后,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化并不能有太过乐观的估计,必须有区别地看待东盟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同时还必须看到开放是有限的开放。

(二)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很多省区相比,云南农产品虽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在生产规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况且,云南农产品在东南亚的竞争对手不光是国内其他省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者。因此,观念的转变,包括生产和经营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云南农产品在泰国市场的营销过程就很能说明问题。有着优厚条件的云南,其农产品进入泰国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云南的应对显得比国内别的省区慢半拍,在泰国市场上甚至难得见到来自云南的农产品。2003年10月,为配合中泰果蔬“零关税”的实施,中国西南投资促进中心组织了一次云南农产品赴泰推介活动,当活动主办者来到泰国时,发现在泰国的农产品市场上,基本见不到来自云南的产品,相反,来自山东、广西、湖南等省区的水果、蔬菜却在泰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说明,光凭近水楼台的地缘优势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亲缘优势,并不一定就能够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还在于云南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与国内其它省区相比,都有差距。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品牌意识不强。品牌除了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外,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建立产品的识别系统。如出口到泰国的云南苹果,只是在包装箱上印有商标,在苹果上却没有贴印有商标的小标签,因此,云南苹果虽然具有口感和价格优势,但品牌优势和产品形象却不佳。

2.产品规格混乱。很多出口到泰国的云南产果蔬都没有统一规格,让人难以识别等级,从而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产品的市场定位过低。由于采取低价位措施,云南省果蔬在泰国市场成为低利润、低档次产品,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4.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链不配套。云南农产品生产、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过小,各自为战,产业链不配套。部分农业经营企业市场意识不强,“小富即安”,不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固步自封。

三、推动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一)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云南省有关部门应从“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所引发的市场变化这一实际出发,主动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增加总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畜产品、马苓薯、蔬菜、花卉、咖啡和传统的甘蔗、茶叶、橡胶等优势农产品为重点,着力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让滇中、滇东北成为蔬菜、马铃薯、烤烟、花卉、畜产品出口基地;滇南、滇西南成为甘蔗、茶叶、咖啡、橡胶、生物制药等出口基地;滇西、滇西北成为畜牧业、马铃薯、特优杂粮出口基地。针对“早期收获”主要实施领域是水果、蔬菜、家畜、家禽的特点,从财政上支持建立专门面向东盟市场的果蔬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

(二)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汇龙头企业,使之形成产业集群

进一步发挥以红塔集团、盘龙云海、千佛茧丝绸、云南咖啡等为代表的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加工、营销、科技型创汇企业的作用。大力引进外资,兴建农业创汇龙头企业。此外,还根据企业出口实绩和发展势头,每个产品认定1-10户重点外向型农业企业,实行年度动态管理,培育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明显的重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有关部门在原料生产、技术改造、产品检测、海外注册等方面给予其相应扶持。

(三)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走农产品专业化、品牌化道路

建立农产品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冷冻保鲜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与服务市场的对接。

(四)建设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

协调各部门,建设云南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五)认真研究“早期收获”计划的相关条款

准确理解所有条款和实施细则,将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各种便利措施落到实处。

(六)针对东盟国家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加强云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证工作

在“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出台后,东盟国家大多通过实行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和标准,来达到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也有部分国家通过实行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和标准,来达到维护本国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东盟市场对农产品质市场准入一直门槛很高,进口农产品必须具备多项准入认证,如国际认可的iso9001和haccp认证。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认证工作,影响了云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形成对农产品及农副加工产品出口的促进政策体系,制定从企业生产加工、经营环节到出口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环节,从出口创汇环节到市场开拓环节,从设立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基金到为企业培训外向型人才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企业能够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来获取更大发展空间,以增强云南农产品产业的竞争实力。同时鼓励和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市场准入质量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身份证”,以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资格,打开国外市场。

建议云南根据出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建立与之相一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进行全程监控,把好每一道出口关。

(七)进一步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

云南- 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已经开通,目前应进一步完善该项目,特别是要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这一平台,提高平台的实用性、专业性。

(八)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消除农产品出口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彻底转变自货自运的经营理念。

四、小结

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以及多样化农业的优势,但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总额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还很小,说明其在生产规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与国内其他省市、国外竞争对手都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云南农产品在泰国市场有着不错的表现,出口增速较快,是云南开拓东盟市场的一个缩影,也是云南企业经营理念从封闭落后状态向主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现。

因此,云南农产品要进一步打开东盟市场,需要政府主动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汇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建设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加强云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注释:

① 山世英.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8):42.

② 春城晚报[n].2005-10-20.

③ 王铭.一季度云南鲜切花、茶叶、香料油领涨东盟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2007(5):19.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李见明,马腾飞.“早期收获”计划与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j].东南亚,2007(1):46-52.

[2] 王铭.一季度云南鲜切花、茶叶、香料油领涨东盟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2007(5):19.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8

1、药品抽样检测情况

药品抽样2批次,由凉山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检验结果:抽检中药饮片2批次,2批次合格。在完成药品抽样的同时,也对各个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和麻醉药品进行了监督检查。

2、食品抽样检测情况

抽样食品41批次,2个产品(竹荪和竹笋)不合格,正在进行处罚处理,确保了全县食品安全;州抽食品10批次,0批次不合格,合格率100%;省抽26批次,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1.5%。

3、农资抽样检测情况

为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完成州抽农资抽样2批次,2批次合格,合格率为100%。

4、产品质量抽样检测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脱贫攻坚建筑工程质量源头控制,保证原材料质量,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抽样产品10批次,2批次不合格,合格率80%;完成州抽抽样12批次,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为66.7%,3家砖厂正在复检中,1家正在处理中。

5、食用农产品抽样检测情况

为全面掌握我县食用农产品食品质量状况,为食用农产品日常监督提供技术支撑和执法依据,根据省州文件要求2020年食用农产品抽样150批次,第二季度已经完成80批次,合格80批次,0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100%。

6、开展集贸市场肉类水分监测;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期间且肉价格居高,为防止不良商家卖注水肉,我局开展了集贸市场肉类水分监测,共计检测55家猪肉,未发现注水猪肉。

2020年第三季度快检站工作计划:

1、食用农产品计划抽样40批次,在第三季度完成;

2、食品计划抽样50批次,其中包含:秋季食堂抽样15批次,秋笋抽样5批次,中秋月饼专项抽样15批次,市场监管和餐饮抽样15批次;

3、药品计划抽样18批次;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9

二、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推进农贸市场检测终端建设,确保完成全市第三批农贸市场检测室建设任务。今年一季度,各直属局、分局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基本实现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全覆盖”的目标要求,认真做好农贸市场检测室建设摸底调查、筛选、推荐等工作,为政府确定建设任务、批次安排和建设名单提供决策参考,尽快把升级改造到位、基础条件好、主办者积极性高的市场和大型批发市场纳入全市第三批建设计划。与此同时,积极借助人大和政府力量,推动检测体系建设和运行资金纳入财政供给体制,切实保障检测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从4月份开始,市局和各直属局、分局联动,紧扣政府下达的全市第三批农贸市场检测终端建设任务,扎实做好建设资金筹集、检测场所和人员落实、检测设备采购安装、检测人员培训等工作,力争到10月底前全市新建成25个检测室,并全部达到检测场所、人员、设备和制度“四落实”的要求。

(二)加强对农贸市场检测和不合格食品处理工作的督查指导,提升市场检测效能。市局3月份将编印《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手册》,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对市场检测人员进行一次检测业务轮训,每月对市场日常检测和不合格食品处理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市场检测和不合格农产品处理工作正常规范运行。各直属局、分局建立常态化的督查指导工作机制,保证市场及时完成规定项目和批次的检测任务;及时上传检测数据、检公示测结果;严格依照《市农贸市场不合格农产品处理办法》(政办发【】144号),与市场经营者签订进场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协议,正常有效开展不合格农产品处理和溯源工作。

(三)加大对农贸市场检测的监控和调控力度,提高检测监控中心运行管理水平。从年初开始,市局农贸市场检测监控中心实行定人定责实时监控工作制度,实时掌握农贸市场检测和不合格食品处理情况,实时指导和督促市场正常、规范、有序地开展检测和处理不合格食品,提高市场日常检测的实效性和处理不合格农产品的时效性。市局监控中心从今年开始,将围绕政府关注重点、市民关心热点和一定时期合格率较低的食品,制定落实专项检测计划和查处不合格食品的专门预案,指导和督促市场提高检测批次,及时有效处理不合格食品,并根据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引导市民消费,积极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市局监控中心进一步加大节日期间市场检测的调控力度,制定落实节日期间专项检测计划和处理不合格食品应急预案,确保节日期间农贸市场食品质量安全。各直属局、分局要积极配合市局监控中心做好市食品安全网站的食品安全法规政策、监管动态、食品安全状况等信息的工作,使网站成为交流市场检测工作的平台、展示食品监管成果的平台、市民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的窗口。

(四)推进农贸市场检测体系与溯源体系的有效对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从下半年开始,市局监控中心建立检测数据的季度汇总分析制度,每季度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检测信息,为有关部门开展不合格食品的溯源工作提供参考;与农委等部门建立农产品检测信息及时互通机制,积极建议农委等部门及时对不合格率较低的农产品开展专项治理,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各直属局、分局要根据辖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情况,高度负责地做好不合格食品的溯源工作,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查处一批有影响的案件。

三、工作要求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10

【正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两稳一扩”的决策部署,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商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现将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0年商务工作简要回顾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暖,消费新业态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11.1%,比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22.3%)收窄1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5,较上半年前进2名。网上零售额持续增长,全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实现4亿元,同比增长6.3%,在全省位列第8。食品酒水行业在我市网络零售市场中占据首位,在线餐饮、电脑办公行业紧随其后。直播成为农产品销售上行的重要途径,1-8月,我市参与直播农产品零售量315.3万件,实现零售额4346.8万元。我市举办的“畅购林都 乐享消费”消费促进月系列活动对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起到重要拉动作用。全市市场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12月份,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左右的增速。2021年,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可实现5%左右。

2、全市外贸出口额降幅明显,进口额大幅增长。2020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指标为3.98亿元,前三季度全市已完成进出口5.83亿元,同比增长135.9%,其中:出口完成1.68亿元,同比下降24.9%;进口完成4.15亿元,同比增长1715.6%,完成了指标的146.48%。疫情影响,出口产品销量大幅下滑;进口增长主要拉动因素是西钢铁矿粉进口业务实现3.64亿元,占全市进口总额的87.7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2.44%。

3、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有所突破,吸引外资压力较大。1-11月份,全市累计获取项目线索100条,签约招商项目27个,总签约额40.25亿元;全市新建、续建市外投资项目54个,到位资金 32.7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9个,到位资金17.51亿元;续扩建项目25个,到位资金15.27亿元,新建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按照统计局实际利用内资监测平台数据,前三季度我市已入库省外千万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12个项目纳统到位资金20.4亿元,预计全年省外千万元以上项目纳统到位资金约31.8亿元。在吸引外资方面,2020年1-11月份,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户(同比上涨200%),合同外资金额总计4394.96万美元(同比上涨577.18%),其中:伊春坤海森林康养旅游有限公司,合同外资4237.59万美元,计划12月底前到位外资,收购大箐山县影视城并经营旅游观光服务等项目。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稳步发展。牵头制定《伊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通知》,组织开展“马力十足 约惠夏天 伊春市汽车消费文化节活动”、2020年伊春市“消费促进月”暨“畅购林都 乐享消费”“2020年林都冬季服装节”等大型促销活动,吸引全市698户企业,一体推进成品油零售、汽车销售等10大领域企业进行促销。开展“促消费搞活流通刷卡满减和电子消费券发放活动”,通过市政府分四批次组织发放1500万元消费券,交易金额10264万元,拉动消费8.5倍,参与商户8587户,参与消费者6.33万人。加大全市“老字号”企业认定及“公筷联盟”、“文明餐桌”等活动宣传,印制20000份《倡议书》、手册15000份、条幅等分发给各县(市)区,向全市餐饮企业发放张贴,向大型餐饮业发放文明餐桌宣传桌牌200余份。

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在全省20个农商互联供应链建设项目申报过程中, 我市“铁力市小兴安岭农林北药批发市场项目”、“南岔县关东三奇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2个项目分别获得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拨付资金829.82万元。截止12月10日,共推送省级稳岗稳企基金贷款住餐批零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00户,申请贷款金额5.18亿。有214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担保或非担保贷款,合计获贷金额3.08亿元。通过家政协会开展户外宣传活动提高家政服务平台的使用率和知晓率,并印制宣传海报下发给家政企业,积极做好家政服务信用业务平台建设,建立家政服务员服务、信用等信息,已录入平台的家政企业可享有优先被选择权。截至目前,我市家政服务平台已录入家政企业7家,家政人员2507人,其中完成人证合一验证并审核通过1218人。利用10万元家政体系信用宣传专项资金用于家政体系信用服务平台宣传,通过新媒体、海报、宣传册等系列宣传方式,全面推广平台建设。市商务局、市发改委牵头联合17家单位成立伊春市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外资稳住基本大盘。认真落实上级出台的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等扶持政策,外贸进出口额持续向好。疫情期间扎实做好外贸企业服务工作,累计组织近20家外贸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龙江云展会、服贸会以及“外贸优品汇 扮靓步行街”暨“钜惠金秋龙江购物季”系列展销推介活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统计整理急需复工企业名单11户反馈至市工信局,帮助企业争取恢复生产经营。组织我市重点企业扫码填报《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企业影响问卷调查》,帮助外贸企业减少经济损失,累计下款9.68万元。开展“战疫情保复工促返岗、就地就近就业在家乡”线上招聘活动,为伊春市福林木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北货郎森林食品有限公司近30个岗位招聘信息。协助企业办理“跨境快贷-退税贷”业务。指导8户企业填报了3150万元的贷款需求表,截止目前已下款1500万元。

3、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区域合作成效明显。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紧盯重点合作目标企业,市级领导带头多次赴京津冀等地登门招商,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单位针对重大项目线索等开展精准对接、邀请考察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已推动我市与华侨城旅投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一大批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建立战略合作。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网络对接形式,累计向1200余名企业高层推送我市重点产业、重点园区、激励政策等招商资料,组织我市本地企业及园区参加省级产业项目线上推介洽谈会等网络招商推介活动,寻求项目合作。截至11月末,累计开展不见面招商活动共44次,取得项目线索49条,签约项目9个,总签约额16.4亿元。全市开展外出招商活动42次,累计获取招商项目线索51条,签约项目18个,签约金额23.85亿元。

4、园区发展态势良好,优势产业逐步聚集。2020年我局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将市域内5家开发区优化整合为4家省级开发区,明确了各经开区发展方向与主导产业,整合后各经开区及下辖托管园区核准规划面积共23.5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59户,规模和配置达到基本合理。2020年1-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23.18亿元;销售收入129.54亿元;利润3.5亿元;税金1.94亿元。各经开区计划建设项目共22个(其中:新建项目8个;续建项目14个),项目计划投资19.88亿元,截止10月末,已完成投资18.23亿元。成立“百千亿级”园区推进工作专班,制发《伊春市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截止前三季度,落户园区的8个省百大项目已完成投资17.65亿元;制发《开发区机制体制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指导各开发区推进链长工作专班制,制定产业培育方案、工作计划;建立开发区企业电子档案,弥补了开发区企业档案的空白;加强开发区疫情防控指导,严格执行防疫“三宝”,做到复工复产督察全覆盖,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配合相关部门坚决予以关停整改。

5、对俄合作继续深化,强化引导劳务输出。2020年1-7月份,我市对俄贸易完成40349.65万元,其中出口完成2232.45万元,进口完成38117.2万元。我市边境小额贸易完成36652.18万元,全部为进口。我市积极落实东北振兴和兴边富民措施,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力推进对俄农业开发。指导赴俄农民科学备耕,为赴俄务工人员提供俄方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定期俄方生产销售方面的相关信息,正确引导赴俄劳务人员做好境外疫情及投资风险防控工作。我市2020年计划组织赴俄农民455人,计划赴俄农业开发42万亩。因疫情影响,截至目前我市已赴俄农民仅15人,为不影响春播,聘用当地俄罗斯务工人员130人,有效地缓解了务工人员不足问题。现播种已结束,播种面积20万亩,完成计划播种面积的47.8%。同时,已完成对俄互市贸易区申报工作,经省商务厅、哈尔滨海关等部门验收合格并报省政府备案,即可开通运营。积极推动嘉荫口岸复关工作,现嘉荫县已正式列入《黑龙江口岸中长期发展规划》。

6、完善电商公共服务,推进新业态发展。推动电商企业复工复产,保证市场主体活跃度。举办网络专场招聘会,满足电商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伊春电商云课堂,开展电商课程线上培训,启动淘宝直播村播培训计划,培训农村主播。开展电商公共服务“走基层计划”,带领电商专家开展电商培训、座谈交流、企业指导等活动。联合市邮政管理局制定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扶持政策,列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4家快递企业获得22万元快递补贴。建立伊春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嘉荫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金山屯禾源森林食品有限公司、四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个“森林物产供应基地”和“大学生森林里的家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淘宝直播、快手、抖音等平台开展多次直播带货活动,组织企业通过伊春扶贫网、伊春林都汇电商平台参加家庭网购节、消费促进月商贸企业系列直播、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电商购销对接会、“双十一”融媒体电商直播、“双十二”伊春冬装节等电商直播活动。建立天猫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集聚伊春优品,打造区域名片。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深入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部分指标下行压力较大、项目落地推进缓慢等问题。下一步市商务局要在继续贯彻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精神基础上,重点从“稳外资、稳外贸、扩消费、促投资”等工作下功夫,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商务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着眼普惠民生,推动市场流通提质增效。一是继续做好促进消费、稳定市场、保障供应工作,推进落实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任务,抓好2021年度新增限额以上入统企业的摸底调研工作。二是继续加强农商互联供应链建设项目和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三是积极做好“十四五”期间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配合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做好《 “十四五”成品油零售体系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对成品油、报废机动车等相关行业进行联合检查,指导县区开展本系统双随机抽查监管工作。五是持续开展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牵头组织开展电商信用、服务贸易、招商引资、家政诚信体系建设,做好诚信兴商宣传工作。六是全面宣传家政信用体系推广,促进家政服务业更好发展。推动步行街提升改造升级,联合相关部门给予支持。深度挖掘“老字号”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影响力。

(二)夯实发展基础,稳定外贸发展良好势头。一是进一步优化外贸进出口环境,协调相关部门在企业通关、出口退税等方面给予帮助。二是组织企业有选择地参加重大展洽活动。发挥对外开放三大展会的名片效应拓宽企业销售渠道,通过积极争取鼓励政策,提高企业参展热情。三是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和线上销售渠道等有关工作。四是围绕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通过远程推介、视频会议等方式与外商做好前期对接;五是加强对外资企业设立、变更、营业状况的信息报告采集和跟踪管理,夯实基础;六是推动我市新设立外资项目进展,加大全程帮办力度,提升外资到位进度。

(三)立足发展定位,抓实招商引资重点工作。立足我市“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依托优势产业、重点产业链,谋划筛选产业招商项目。重点推进与新希望集团、月星集团、北京建龙重工集团、北京航天化工集团、华侨城旅投集团等企业合作。积极组织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及本地企业参加2021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国家、省、市和商协会组织举办的各项经贸交流洽谈活动以及各类线上推介活动。设计制作《伊春市产业招商地图》,强化充实黑龙江省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伊春板块内容,丰富宣传内容及形式。积极组织基层招商引资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招商引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制定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完善招商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民招商氛围。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11

论文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提出后,云南-东盟之间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发展非常迅速。然而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过程中,由于农产品贸易在东盟受到严格的保护及云南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的问题,使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面临很多困难。因此应制定相应政策,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 论文关键词:云南-东盟;农产品;对策 一、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一)国内外形势 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泰国从2003年10月1日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中泰之间水果和蔬菜产品的零关税。2011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双方制订了“早期收获”计划,即在对所有品种关税取消的方法和期限进行规定之前,先对特定的品种实施减税,农业是最主要的受惠部门。201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共7 000余种货物在2005年7月陆续削减关税。 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实施后,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收获最大的是蔬菜和水果贸易。 2011年我国自东盟进口蔬菜3.5亿美元,同比增长77.8%,主要进口蔬菜为木薯干;出口3.1亿美元,增长31.8%。我国出口农产品主要有大蒜、香菇、马铃薯、胡萝卜等,其中香菇同比增长2.7倍,胡萝卜同比增长1.2倍,增势突出。 2011年我国自东盟进口水果2.2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主要为龙眼、榴莲、山竹等,这些热带水果进入了中国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我国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主要是苹果、梨和柑橘等,也让东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山东、陕西为我国自“早期收获”获益较为明显的地区。2011年山东对东盟出口早期收获产品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在陕西,大量苹果、梨等水果也通过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如果说早期收获是“试验田”,那么全面降税则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6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0.1亿美元,比2002年的37.5亿美元增长113.5%,年均增长20.9%。从进口额的增长速度看,2002-2006年中国从东盟农产品进口平均每年增长29.3%。从出口额的变化看,2001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13.0亿美元,2006年达到30.5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8.6%①。 (二)云南的优势 云南同时兼备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区,农业的多样性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多样性使得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要多于竞争性。 具体说来,云南在开拓东盟农产品出口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云南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省份,出口资源丰富。云南生产的温带水果和部分亚热带水果如苹果、梨、葡萄、柑桔、橙、香蕉等在东盟等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为受气候影响,东盟等国,如泰国,在温带水果和部分亚热带水果生产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此外,烟草、蔬菜种植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到也历来不受重视,泰国国内消费的蔬菜基本依赖进口,给云南的烤烟和蔬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近几年来,云南出口东盟国家的主要农产品为:烟草制品、乳制品、 干鲜蔬菜、干果仁、温带水果、谷物、淀粉、干辣椒、啤酒、味精、茶叶、 鲜花等。 第二,云南与东盟国家具有运输距离短的通道优势。这对保鲜要求很高的农产品贸易非常关键。 第三,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准入条件相对不高,使云南农产品进入东盟市场门槛降低。 第四,云南农产品加工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东盟大部分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的食品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柬埔寨的食品工业几乎是空白,加工食品依赖进口。而云南的食品加工业门类相对齐全、业态丰富,具有较突出的比较优势。 (三)贸易总量及主要品种的变化 2003年中国与缅、泰、老等国实施农产品零关税后,云南蔬菜、温带水果、花卉、茶叶在东南亚市场的优势日益显现,出口大量增加。 2011年,云南蔬菜出口东南亚1.2亿美元,烤烟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松茸出口突破5 000万美元。 2005年前三个季度云南出口东盟的农产品中,烟草产品以出口总值1.44亿美元拔得头筹,其中主要品种烤烟出口额高达1.05亿美元,卷烟出口3 649万美 元。食用菌占出口蔬菜产品六成多,出口量值分别达5 853吨和5 811万美元,松茸是出口食用菌的最大品种,出口创汇3 568万美元;芸豆、豌豆等豆类蔬菜出口增长形势喜人,平均增幅接近50%。 咖啡、果仁及茶叶出口均超千万美元。其中,咖啡出口出现“量减价增”,出口量6 834吨,同比下降4 011%,出口额1 474万美元,增长219%,创汇能力进一步提高;果仁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出口量值分别达2 029吨和1 198万美元,均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茶叶出口1 176万美元,同比增长2 713%。 此外,鲜切花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出口总量达3 245吨,创汇459万美元。烟草、食用菌、蔬菜、坚果、花卉成为云南在东南亚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②。 2006前7个月,云南省出口东盟农产品8 982万美元,同比下滑2.5%,其中,对缅甸、印尼农产品出口分别达2 731万美元和2 56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17%。 2007年在云南省烟草等传统大项农产品对东盟出口出现持续萎缩的不利贸易形势下,云南企业通过积极开拓新、特、优农产品市场,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平稳的攀升势头。 2007年一季度,云南省累计出口东盟农产品达到5.7万吨,实现创汇3 399万美元,占云南省一季度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2.8%,较上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值增幅分别为23.2%和19%,增势平稳。其中鲜切花、茶叶、香料油等多个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种出口均实现了成倍增长,涨幅居前。 一季度,云南省对东盟鲜切花出口继续实现快速增长,各类切花品种累计出口71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创汇额173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7倍,创汇效益增长达1.5倍。对东盟茶叶出口市场表现良好,出口量达420吨,实现创汇121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倍和1.8倍。其中普洱茶占到出口茶叶总额的6成以上,成为云南省出口东盟市场茶叶的主打产品。香料油作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新的贸易增长点,对东盟市场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出口量值分别达215吨和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倍。对东盟市场蔬菜产品出口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出口量达1.3万吨,创汇金额330万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1.1%和69.2%③。 (四)贸易经营主体 经营东盟农产品出口的主体已经由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演变为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总体比重占主导,国有企业地位下降民营企业增长显著、边境贸易创汇大增。一季度,经营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云南省民营企业出口继续实现大增,创汇额达1 690万美元,同比增幅达66%;而云南省国有企业不及民营企业,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下滑明显,出口额1364万美元,同比下降10.4%;云南省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出口344万美元,增长9.2%。 (五)贸易平台 2005 年12月,云南省有关部门与新加坡圆圃园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云南圆圃园中心。云南圆圃园中心的建立,使得云南的花卉、茶叶、红酒、蔬菜等优质生态农产品能够借助这个贸易平台,成规模地进入新加坡,进而进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市场。同年11月底,云南省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2005年东盟—中国农业展”,组织了成规模的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等农产品参加展览,受到与会各方的关注,成为另一个重要的贸易平台。 二、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近年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增速较快,但总体而言,出口总量偏小。这一方面是由于农产品贸易在东盟依然受到严格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云南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一)面临的困难 虽然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部分农产品可以开展自由贸易,但是,这种自由贸易还是有限度的。 首先,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早期收获”列出的可以参加自由贸易的农产品只有8类,即01—08章产品,中泰果蔬“零关税”更是只涉及07和08章产品,所以能够享受“零关税”优惠待遇的农产品种类并不是很多。另外一个限制是参与“早期收获”计划的农产品必须符合产品的原产地原则。“早期收获”计划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宗农产品如大米、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油棕、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以及大量加工农产品排除在外,这些产品继续享受贸易保护。 其次,即使在“早期收获”计划规定 的产品范围内,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所受的待遇也会不尽相同。由于农产品贸易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在区域贸易框架下自由贸易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自由贸易还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农产品贸易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这一点在东盟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东盟国家进行农业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制定暂时除外清单、敏感级产品清单、高度敏感级产品清单和永久免于自由化的全面例外清单。 第二是区域贸易安排或协定没有解决区域内成员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影响自由贸易的实施效果。东盟国家在农业的发展方面极不平衡,除新加坡、文莱因国土面积狭小农业规模有限外,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马来西亚、泰国的种植业相对比较发达,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种植业处于中间层次,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农业发展水平则较为落后,因此不同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是有很大差异的。 第三是非关税壁垒仍然阻碍区域农产品贸易实现自由化。在区域贸易安排或协定中,即使能够将农产品贸易列入安排或协定之中,农产品贸易仍然会受到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阻碍或限制。在东盟国家内部,非关税壁垒现象普遍存在,形式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依据保护国家安全、公共道德、人类、动植物和健康等方面的理由制订全面例外清单,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二是实施严格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和标准来达到限制进口农产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基本上可以起到代替关税壁垒的作用,这使得区域农产品贸易安排或协定在开放市场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市场开放是有选择的开放。 由于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因此,对“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出台后,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化并不能有太过乐观的估计,必须有区别地看待东盟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同时还必须看到开放是有限的开放。 (二)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很多省区相比,云南农产品虽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在生产规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况且,云南农产品在东南亚的竞争对手不光是国内其他省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者。因此,观念的转变,包括生产和经营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云南农产品在泰国市场的营销过程就很能说明问题。有着优厚条件的云南,其农产品进入泰国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云南的应对显得比国内别的省区慢半拍,在泰国市场上甚至难得见到来自云南的农产品。2003年10月,为配合中泰果蔬“零关税”的实施,中国西南投资促进中心组织了一次云南农产品赴泰推介活动,当活动主办者来到泰国时,发现在泰国的农产品市场上,基本见不到来自云南的产品,相反,来自山东、广西、湖南等省区的水果、蔬菜却在泰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说明,光凭近水楼台的地缘优势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亲缘优势,并不一定就能够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还在于云南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与国内其它省区相比,都有差距。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品牌意识不强。品牌除了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外,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建立产品的识别系统。如出口到泰国的云南苹果,只是在包装箱上印有商标,在苹果上却没有贴印有商标的小标签,因此,云南苹果虽然具有口感和价格优势,但品牌优势和产品形象却不佳。 2.产品规格混乱。很多出口到泰国的云南产果蔬都没有统一规格,让人难以识别等级,从而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产品的市场定位过低。由于采取低价位措施,云南省果蔬在泰国市场成为低利润、低档次产品,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4.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链不配套。云南农产品生产、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过小,各自为战,产业链不配套。部分农业经营企业市场意识不强,“小富即安”,不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固步自封。 三、推动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一)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云南省有关部门应从“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所引发的市场变化这一实际出发,主动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增加总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畜产品、马苓薯、蔬菜、花卉、咖啡和传统的甘蔗、茶叶、橡胶等优势农产品为重点,着力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让滇 中、滇东北成为蔬菜、马铃薯、烤烟、花卉、畜产品出口基地;滇南、滇西南成为甘蔗、茶叶、咖啡、橡胶、生物制药等出口基地;滇西、滇西北成为畜牧业、马铃薯、特优杂粮出口基地。针对“早期收获”主要实施领域是水果、蔬菜、家畜、家禽的特点,从财政上支持建立专门面向东盟市场的果蔬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 (二)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汇龙头企业,使之形成产业集群 进一步发挥以红塔集团、盘龙云海、千佛茧丝绸、云南咖啡等为代表的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加工、营销、科技型创汇企业的作用。大力引进外资,兴建农业创汇龙头企业。此外,还根据企业出口实绩和发展势头,每个产品认定1-10户重点外向型农业企业,实行年度动态管理,培育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明显的重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有关部门在原料生产、技术改造、产品检测、海外注册等方面给予其相应扶持。 (三)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走农产品专业化、品牌化道路 建立农产品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冷冻保鲜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与服务市场的对接。 (四)建设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 协调各部门,建设云南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五)认真研究“早期收获”计划的相关条款 准确理解所有条款和实施细则,将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各种便利措施落到实处。 (六)针对东盟国家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加强云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证工作 在“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出台后,东盟国家大多通过实行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和标准,来达到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也有部分国家通过实行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和标准,来达到维护本国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东盟市场对农产品质市场准入一直门槛很高,进口农产品必须具备多项准入认证,如国际认可的ISO9001和HACCP认证。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认证工作,影响了云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形成对农产品及农副加工产品出口的促进政策体系,制定从企业生产加工、经营环节到出口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环节,从出口创汇环节到市场开拓环节,从设立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基金到为企业培训外向型人才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企业能够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来获取更大发展空间,以增强云南农产品产业的竞争实力。同时鼓励和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市场准入质量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身份证”,以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资格,打开国外市场。 建议云南根据出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建立与之相一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进行全程监控,把好每一道出口关。 (七)进一步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 云南- 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已经开通,目前应进一步完善该项目,特别是要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这一平台,提高平台的实用性、专业性。 (八)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消除农产品出口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彻底转变自货自运的经营理念。 四、小结 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以及多样化农业的优势,但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总额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还很小,说明其在生产规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与国内其他省市、国外竞争对手都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云南农产品在泰国市场有着不错的表现,出口增速较快,是云南开拓东盟市场的一个缩影,也是云南企业经营理念从封闭落后状态向主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现。 因此,云南农产品要进一步打开东盟市场,需要政府主动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汇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建设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加强云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注释: ① 山世英.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8):42. ② 春城晚报[N].2005-10-20. ③ 王铭.一季度云南鲜切花、茶叶、香料油领涨东盟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2007(5):19.

农贸市场季度工作计划篇12

季度目标:完成绿地系统、地下空间、市域建制镇污水处理等9个专项规划的中间成果;完成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中间成果及新城区、东城区和滨江新城一期控规的中间成果;完成新城区建设、民生、公安、检察大楼的施工图设计;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中间成果。

完成情况:已完成任务。

1.完成了绿地系统、住房保障、污水处理等9个专项规划的中间成果,设计单位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金海浪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于6月初进行了汇报。

2.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已完成中间成果。

3.新城区、东城区和滨江新城一期控规已完成中间成果。

4.新城区建设、民生、公安、检察大楼已完成建筑方案设计,但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办公厅相关通知精神,目前暂停实施。

5.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选址,位于沿江公路北侧、三星河东侧,占地约90亩,项目建议书已完成批复,一期规划中间成果已经完成。

二、市政工程建设

季度目标:开工建设丁仓港路南延、南苑东路、建设路南延、南苑路西延;和平路污水泵站完成75%工程量;完成民乐河、庙港河清淤工程图纸设计;完成惠阳河闸、世纪大道涵闸工程招投标并开工;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环评等前期工作。

完成情况:已完成任务。

1.丁仓港路南延已成立项目部,部分施工用土方已运入;南苑路西延100米左右雨污水管基本完成,已完成100米左右的基础层和8%的灰土层;南苑东路项目部已成立,部份土方已运入,挖机已进场。

建设路南延已成立项目部,部分施工用土方已运入,但经市财政、审计、指挥部相关部门讨论,考虑2013年城建资金压力,要求暂缓实施。

2.和平路泵站土建、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增加石驳部份的工程正在施工,待通电后进行设备调试,总量已完成90%。

3.民乐河、庙港河清淤工程已完成前期现场测量工作,民乐河需清淤约6200方,庙港河需清淤约6300方;同时,完成了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和招标单位确认,分别为方桂圆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东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标底编审工作已完成,进入施工单位招投标。

4.世纪大道涵闸、惠阳河涵闸施工招标已于2013年6月4日公告,但由于投标单位只有3家,其中1家审核未通过,不满足投标要求,导致流标。

5.第二污水处理厂排口论证报告文本已委托水文局制作完毕,6月下旬省水利厅来启进行现场审查,进入批复程序;环评报告已由南京南大金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现已进入现场监测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上海市政设计总院制作。

三、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开发

季度目标:完成全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安置房累计开工70万平方米;商品房累计开工70万平方米。

完成情况:均已超额完成任务。

1.中央大道南侧保障房、组织部人才公寓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滨海工业园蓝领公寓已开始基础施工;吕四中化专家公寓正在主体施工。

2.安置房小区先后新开工了团结新村(一期)、城东花园(A标)、台角小区(四期)、北新家园、东郊花苑、北上海花园B区(二期)、长龙别墅北侧等14个地块,累计施工总面积为120.4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50.45万平方米。

3.第二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工面积71.86万平方米,超计划数1.86万平方米,分别为:。

四、民生城建项目

季度目标:完成市区全年绿地目标任务(65万平方米)主体工程60%;提升改造10万平方米老城区绿化,新建游园1个;东珠新村等老小区改造开工并完成主体工程40%;城东、和平路、紫园路农贸市场完成招投标并开工。

完成情况:已完成任务。

1.市政绿化合计完成40.8万m2,已完成总量的62.77%。其中丁仓港路等道路绿化19.6万m2;南郊家园A标安置房等小区绿化10.2万平方米;老小区改造、廉政广场共计11万平方米。

2.已提升改造老城区绿化10.5万m2,超出季度目标0.5万m2。分别为:改造南城河滨河绿带4万m2,人民路、建设路增植常绿乔木1万m2,长江路(看守所前)增植常绿乔木0.3万m2,文化宫前、人民路等地增设树箱、挂式花盆等总面积1万m2,庙港河沿线绿化提升4.2万平方米,并完成河南路与和平路东南转角游园一个。

3.东珠新村等老小区改造于中高考结束后开工,不锈钢扶手基本安装完成,东珠新村基础设施改造已完成70%,和平新村、台角新村东区、台角新村西区、建工小区、天工花园、紫薇一村局部、长龙一村局部、和平新村、制药厂东侧、民乐新村局部地块老小区改造现已完成主体工程的40%。

4.城东、和平路、紫园路农贸市场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紫园路农贸市场尚存在拆迁问题,相关问题正在协调,已进入拆迁评估阶段。城东、和平路农贸市场因汇龙镇政府目前尚在办理相关立项手续,暂无法进入招投标程序。

五、融资工作

季度目标:二季度完成9亿元。

完成情况:已超额完成。

通过努力及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二季度我局完成融资8.65亿元,累计完成18.73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六、建设工程开票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