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9-05 21:36:47

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61

片断一:找角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生1:我找到了尺子上的角、书本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找了三角板上的角、文具盒上也有角。

生3:我姐姐有块量角器,这里也有角。

师:对,这是块量角器。这里真的是角吗?

(学生中有说是的,也有说不是的)

师:看来,同学们有不同意见!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1:角有一尖尖的顶点,还要有两条直直的边。这个量角器的有一条边是弯的,所以不能说是角。

生2:只有一个尖尖的点不能说它是角。

听了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学生恍然大悟,激动地点着头说:“对!对……”

师:你们明白了吗?

生:(异口同声)明白了!

师:那么,你们觉得以后在判断角的时候,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生1:一个角要有一个顶点,还要有两条边。

生2:这两条边一定要直直的,还要连成一个尖尖的顶点。

片断二:创造角

师:认识了数学上的角,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吗?

(提供材料:小棒,硬纸条,拼接条,圆纸片,线,钉子板……)

学生小组合作展示结果:

组1:我们用小棒搭;

组2:我们用纸条钉;

组3:我们组用线、橡皮围;

组4:我们用圆纸片折……

师:你们想像力真丰富,相信只要动脑筋,还会创造出更多的角。

片断三:比角大擂台

师:森林里正要举行一个比角大擂台,想请同学们再当一当评委好吗?

师:小猴和小兔各画了一个角,你们看谁的角大?

生:小兔画的角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兔画的角张口大,小猴画的角张口比较小。

师:你真历害,一眼就看出了谁的角大。

师:第二场是小猫和小狗,你们看谁的角大?(出现两个一样大的角,一个边长,一个边短。)

生:小狗画的角大。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这个角的两条边很长。

师:边很长,角就很大吗?

此时,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嘀咕了:好像不对!不对!……

师:看来,同学们有不同意见!请你们讨论一下,如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生1:我觉得是一样大。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1:我们这小组用刚才做的活动角比过了,两个角的张口是一样大的,说明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

师:你们的方法真棒!你能演示一下吗?生演示

生1:老师,还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叠起来比一比。

师:你们觉得在比较角在大小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判断角的大小不能看两条边的长度。

生: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不能只看边的长度。

……

【反思】

1.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在“非预设生成”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只要对教学有意义,哪怕是错误的生成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因为研究问题既可以从正面(正确的)开始,也可以从反面(错误的)入手,而从反面探讨往往对人的触动更大,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效果自然会更好。因此,面对有意义的生成资源,教师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任之流失,而应该及时抓住,并尽力把它放大、做强。案例3中,学生对“边长角就大”产生的错误问题,虽然不是师生在预设中要探讨的话题,仅仅是学生计算时的疏忽,但是,就是这个小小的疏忽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它对解决“比较角的大小”方面问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所以,教师对此没有淡化处理,而是机智的抓住、理性的对待,把学生的思维迅速从原来关注的“边的长短”上自然集中到角两边张口的大小上来,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生长点,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2. 重视操作,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来完成。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师生互动,以实现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3. 让学习更富有生命活力

认识角教案篇2

《元角分的认识》数学教案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元角分的认识》练习题1

第1题:

1角=()分

600分=()元

1元=()角

2元=()角

4角=()分

1元=()分

10角=()元

10元=()角

80分=()角

40角=()元

2元=()角

5角=()分

80分=()角

200分=()元

7角=()分

10分=()角

60角=()元

70角=()元

9角=()分

20分=()角

第2题:

100分=()元

100角=()元

1元1角=()角

1角1分=()分

2元3角=()角

2角2分=()分

4元5角=()角

3角5分=()分

27分=()角()分

59角=()元()角

12角=()元()角

79角=()元()角

65角=()元()角

64分=()角()分

23分=()角()分

52分=()角()分

73分=()角()分

6角3分=()分

3角8分=()分

6角2分=()分

3角5分=()分

2角2分=()分

1角1分=()分

5角4分=()

1元5角=()角

2元3角=()角

1元1角=()角

2元3角=()角

3元6角=()角

4元5角=()角

3元4角=()角

7元5角=()角

3元5角=()角

第3题:

0.50元=()角

2.00元=()元

0.05元=()分

0.25元=()角()分

1.50元=()元()角

100.55元=()元()角()分

10.20元=()元()角

《元角分的认识》练习题2

一、我能算得准确!

5角+4角=()角

15角-8角=()角

7角+9角=()角

8角-5角=()角

3分+9分=()分=()角()分

6分+4分=()分=()角

7分+3分=()分=()角

3角6分+5分=()分=()角()分

2元2角+5角=()元()角=()角

1元6角+7角=()元()角=()角

15元6角-8角=()元()角=()角

3元5角-5角=()元

7元9角-9角=()元

二、生活应用。

1、一支钢笔8元,一个笔记本6元。

(1)李老师买一直钢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

列式:________________()答:一共花了()钱。

(2)若李老师有12元5角,还差多少钱?

列式:________________()答:还差()钱。

2、一支铅笔9角,一支钢笔5元9角。

(1)小明买一支铅笔和一支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认识角教案篇3

2. 进一步明确角的初步认识与角的再认识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

3. 能够合理选择教学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角的大小的比较,并帮助学生理解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二、 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1. 教研组每位教师独立解答本方案中的相关问题,不集中,由教师自己抽时间书面解答问题,时间约2小时。

2. 与同事交流问题答案,时间约1小时。

3. 教研组确定两个人分别上角的初步认识和角的再认识的教研课,其他老师听课,时间约90分钟。

4. 评课与交流。①结合听课笔记,独立写出评课提纲,时间约15分钟;②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时间约45分钟。(教师可以在独立写出评课提纲的基础上,先在年级组进行交流,并确定一人发言,代表年级组到全体数学教师交流会上发言。)

三、 活动前准备

每位教师各自解答下面的问题,并准备在年级组或全数学组交流。(注:以下带有“*”号的问题,表示有一定的难度。)

1. 在小学阶段,角的认识分为初步认识与再认识两部分内容。查一查《课标(2011年版)》和你们学校使用的教材,想一想以下哪些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初步认识”(在相应的括号内写1),哪些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再认识”(在相应的括号内写2)?

(1)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角,能知道角的“样子”,不出现用文字表达的角的概念。( )

(2) 能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感受一个角是有大小的,两个角可以比较大小。( )

(3) 能够结合操作活动,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能够用重叠等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

(4) 明确角的概念,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角的“边”没有长短之分。( )

(5)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知道角各部分名称。( )

(6)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直角,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

(7) 知道锐角和钝角的名称,并能够运用直角,采用重叠的方法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

(8) 能够根据大小为角分类,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能够借助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 )

2.*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常常需要出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或实物的图片,然后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角(如上表图形)。如果是你,会选用哪些物品?用多少件物品?你在选择物品时,会考虑抽象出的角分别是锐角、直角与钝角的情况吗?会考虑角的静态定义与动态定义这两个因素吗?

有位教师(吴月兰,2009)查阅了国内10套小学数学教材,发现这10套教材都呈现了三幅实物图,并从中抽象出角。从各套教材所采用的实物图来看,主要有如上面表格中所示的几种。

你觉得教材所采用的这些实物图,对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合适吗?

吴月兰老师对上面这些实物图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请你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你觉得她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样分析有道理吗?

“表格中呈现的水槽,城市里并不多见,对很多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象;而房子、五角星,这些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的物品,却和水槽有着共同的弊端:图中呈现的角太多,学生很难关注其中的一个,不利于学生去发现角的本质特征;红领巾虽然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物品,但在他们心目中,红领巾是软的,可以随意弯曲,对理解“角的边是直的”可能会有负迁移。而三角尺是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也是认识直角时的主要学习工具,具有典型性。利用三角尺来抽象出直角更接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并对后续直角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有更多的教材倾向于选择三角尺作为学生认识角的实物支撑。

从角的动态定义‘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来看,角的原型还应刻画两条边的张开度,剪刀、扇子、钟面这些物体既能呈现静态的角,又能比较好地刻画角的动态变化过程,体现角的本质特征,因此,也是实物图的首选。”

3. 如果你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先出示实物图,再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那么你会先抽象出哪一类角?为什么?以下是北师大教材中,由实物图抽象出角的顺序。

你觉得这个顺序合适吗?为什么?

吴月兰老师对10套教材中的三类角(锐角、直角、钝角)的呈现顺序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所示:

你认为不同的呈现顺序都有一定的理由吗?如果有,理由可能是什么?

4. 良好的课前导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请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第一次正式接触角的概念,这节课的导入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从数学内部导入和从学生生活经验导入两类。

所谓从数学内部导入,就是关注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学生已经有的与角有联系的数学知识开始,逐步过渡到角的学习。例如:

导入方式一:

出示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梯形、五边形。

提问:认识这些图形吗?你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引导学生将图形分成“有角”和“没有角”的两类。这些图形上都有角,到底什么是角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导入方式二:

谈话:同学们,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咱们认识了很多图形朋友!你还记得谁呢?(生:三角形、正方形……还有立方体、圆柱体……)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角的图片),你们认识它吗?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角。

认识角教案篇4

1.认识并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具准备:

生:纸片、活动角、三角尺、水笔、

师:课件、三角尺、圆片(角先贴在黑板上,用黑卡纸遮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图形朋友,瞧,它是谁呀?

1.角的各部分名称:

看:这是一个角。这是角的?这两条是?

结:对!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

变大:下面请小朋友牢牢地盯住这个角,注意啊,它要变了。这个角变(大)了,又变(大)了。

结:对,两边张得开,这个角就(

变小:再看?(手势)——

结:对,两边合得拢,这个角就(

小结:是呀,(镇定)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角的世界。

二、教学新授

(一)在比较中,初步认识直角。

1.找1号三角板中的最大角。

示:看!老师带来了—三角板,上面有几个角?

你来指一指。

(对)

那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大?——你来指、你来、你来

情况1:哟~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咱们得来比一比。

情况2:你们同意吗?你们说大它就最大啦,我们还得来比一比。

怎么比?(行,也行)

老师来出个主意。瞧,我带来一个蓝色的角。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和它一样大。找找看,是哪一个?

比一比,(顶点重合,一边重合,看另一边,也重合。)嗯,

它们一样大。

我把它搬下来,和另外两个角比一比,谁来?

鼓励:蓝角最大!也就是说这个三角板中,哪个角最大,比画一下。

画:老师把这个最大角画下来,是这个样子。

(三角板移到下面)

2.找2号三角板中的最大角。

示:老师这还有一块三角板,上面也有3个角。哪个角最大?

鼓励:

你们都同意?那我也把它画下来。(三角板移到下面)

3.求同命名:

(1)

比大小:那这两个角,哪个大呢?完全重合了,说明这两个角是?

(2)

小朋友伸出手跟老师比划一下。

命名:象这样两条边张开得那么大的角有个专门的名称,叫——?

画直角符号:我们画上这样的符号来表示直角,这是直角符号。这个符号和直角的两条边正好组成一个小正方形。(手指比划小正方形)

。伸出小手一起来画画直角符号:横平竖直。

4.变式:

过渡: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直角。知道这个角是(直角)。

转动:老师转动这块三角板,你还能很快找出这个直角吗?(

藏在讲台下面)开始转了,准备:直角在哪里?请生指一指。

学生比画:直角在哪里,伸出你的小手比画一下。(四次)

再转,直角在哪里?……

电脑演示说明:刚才我们转动了三角板的位置,找到了这四个角。不管三角板怎么转动,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始终是三角板上原来的这个直角,所以它们都是直角。

5.找学生的三角板上的直角:

(1)生独立找:老师的三角板上有直角,你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吗?找一找,指一指,用手捏住直角举起来。同桌相互检查是不是直角。

(2)我的三角板这么大,你们的三角板那么小。那我的直角和你们的比?

那你们的直角也一样大吗?同桌拿起直角比一比。比的结果是:(一样大)

只要是直角,两条边张开得都是那么大,看来直角是一样大的。

6.找生活中的直角。

我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直角?请小朋友拿好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找一找。

小结:

看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直角,下课以后继续找。

(小手放好,坐神气)

7.创造直角。

过渡:刚才会找直角了,下面我们来做直角:

可以用小棒做一个

,也可以用圆纸片折出一个。

做完以后,一定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验证。

展示:小棒:是直角吗?验证,果然是直角。

纸片:你折的直角在哪里?验证。

圆纸片的折法:他是怎么折出来的呢?先对折,再对折。

(二)在变化中,深化认识直角。

1.找直角。

过渡:我们动手做了直角,现在对直角更有感觉了吧。下面就来考考你们的眼力(出字):

(1)

第一关:难度系数一颗星。

2水平:是直角吗?比直角(小了)现在呢?现在呢?…

鼓励:眼力很不错。

(2)第二关:加大难度:二颗星。怕不怕?

3非水平:过渡:是直角吗?比直角(小了)

停,我听到了不同的答案。像这样不确定的时候,该怎么办?现在呢?

我们就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是直角吗?现在呢?

鼓励:小朋友的眼力真是呱呱叫。

(3)第三关,难度系数三颗星。

要求:这次更难了。这个角会不停地变,当变成直角时,你得马上喊停。

难吧?有信心吗?那你可得看仔细,想清楚了!

鼓励:难度很大,也就差一丁点,很了不起。

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好好把握!

表扬:太了不起了,响起掌声夸夸自己。

三、借助直角认识锐角、钝角。

1.找直角

(1)老师这里有很多角,它们都是直角吗?

(2)电脑示8个角:3锐、2直、3钝。上提分离直角和其他角。

(3)剩下的都不是直角,有些比直角(

),有些比直角(

),你能将这些角分分类吗?

(提示排列:把比直角小的放上面)

他分的对不对?

2.命名。

(1)命名: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都有统一的名字,叫锐角,跟我读:锐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

重复一下:比~叫

小朋友为什么这样的角叫锐角?(动作)对呀,尖尖的,很尖锐。

为什么这样的角叫钝角?

老师准备了两把菜刀,从侧面看这两把菜刀是一样的。如果把它们转过来,

我们就能看到它们的刀口。瞧:这个刀口怎么样?

很锋利,很尖,这就叫锐角。

另一把呢?看来锐角、钝角这两个名字很有道理。

“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3.系统化:

神奇的活动角又来了,

这是直角,(连续变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都叫(

)

又回到直角,(连续变大)——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都叫(

)

四、巩固练习,清晰认知。

1.辨一辩:

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三种角,你们分得清吗?

结:这个角,用眼睛看不准,我们要用三角板来比一比再确定。而有的角,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就不用比。

2.选择填空: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请你辨一辨,选一选。

(1)生独立填。

(2)汇报交流(先处理直角):问题出在4号上,4号到底是不是呢,光凭眼睛看不准,要用三角板比一比。2号是不是?(像这样横平竖直的角肯定是直角)几号是直角、几号是锐角、钝角。

3.变出锐角和钝角。

(1)过渡:我们已经分清锐角和钝角了。

我们用小棒来做一个锐角,(举起),钝角,举起。

那用纸片你还会做锐角,钝角吗?

纸片:只要往里折一点,就是锐角。只要往外拉一点,就是锐角。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直角、锐角、钝角)

这样的角叫直角,

什么锐角,什么是钝角呢?

六、综合练习。

找图形中的角。

1.这是一个正方形,它有几个角?

是什么角?

(验证)(用大三角板)

确实有四个直角。

变:

睁大眼睛看一看,现在还是4个直角吗?

认识角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一)地位作用

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所以三角形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获得有关三角形的系统知识,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知识既能为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提供学习经验,又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打好基础。

(二)实际应用

本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及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解决建筑、桥梁、道路及图案设计、物品维修、选择路线等生活问题。

学情分析: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在四年级上册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等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联系实际并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学习活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二)数学思考

在由三角形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发展模型思想;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问题解决

发现不是任意三条长度的边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并提出这一问题的假设;通过动手拼摆、记录归纳什么样的三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总结三边关系的规律。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运用三边关系解决拼摆三角形、制作三角形用品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教学难点:

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老师也让大家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请同学们上传到服务器上!

(学生将自己拍摄或上网搜集的图片上传至服务器。)

师:这些就是大家搜集的结果,好漂亮啊!(教师调取学生上传的图片展示。)

师:这是谁拍的?(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展示。)

(学生汇报图片是如何搜集并存储的,有的是利用pad上网进入网站搜集并下载的,有的是利用pad拍照功能拍摄生活中三角形。)

【评析:课前引导学生利用pad上网进入网站搜集并下载图片,利用pad拍照功能拍摄生活中发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当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之后,使用电子书包展示学生搜集到的带有三角形的图片,在这样的展示中一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生活中三角形的无处不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看到自己作品的时候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认识三角形

师:看来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它,老师选取了几张图片,已经推送到同学们的pad上,请同学们先找到这张图片,再把图片上的j角形画出来。(教师利用推送功能,将图片推送到学生的pad上。)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批注功能,画出图片中的三角形,完成对三角形概念的初步感知。)

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画出的三角形?

(学生将自己的pad画面推送到大屏幕上展示给同学看。)

师:他找到的三角形和你找的一样吗?

(学生表达观点、展示画的过程。)

师:仔细看看这些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三角形都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三角形不仅有三条边三个角,还有三个顶点。

生:老师,我从铅笔这张图中发现了,拼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都是首尾相连的。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更善于总结!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围成指的就是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

师: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还有哪些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点开课件中的视频按钮去看一看吧。

(学生利用课件中的资源自学。)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概念、高与底的相关概念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很好,我们对三角形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评析:利用文件分发功能,将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推送到学生的机器上,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批注功能,自由地画出他们所认为的三角形,实时地监测到每个学生画的情况,之后学生表达观点、展示画的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点在黑板上绘制。这种方式使学生由被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教者也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

三、探索三角形特性

师:三角形除了它独特的美感外,还有它与其他图形不同的特性,请同学们动手体验一下吧。

【学生动手操作课件,体验三角形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不同,体验三角形稳定性。】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我发现咱们教学楼对面的支撑热水器的架子就是三角形的,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你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确实是利用了i角形的稳定性。

生:老师,我也发现刚才我们看的那些图片中的梯子也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有斜拉桥。老师还有我手里的这个pad的支架也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看来小小的三角形用处还挺大呢!

【评析:给学生提供了仿真的多边形,学生动手操作pad课件,体验三角形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不同,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对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表达与展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做一个倾听者和辅助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

师: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在照片上画出了三角形,还体验了三角形的特性,接下来老师想让你动动手,你愿意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根小棒,从中任意选出三根,有哪些选法?

师:很棒,你们猜猜选三根小棒我们要干嘛呢?

生:用我们选的三根小棒拼成三角形!

师:对!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这10种情况的拼摆,并把拼摆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操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汇报对10种情况进行分类,将拼摆结果推送至大屏幕展示。)

师:你们和他们组拼摆的结果一样吗?

师:谁能说说这几个为什么摆不成?

(学生边说边操作展示。)

师:看来,任意的三根小棒真不一定就能拼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够拼成三角形呢?

生:前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长度,这样的三条线段就可以拼成三角形。

生:两条短边长度之和都要大于第三条边长度,这样的三条线段就可以拼成三角形。

师:那对于任意一个已经拼成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

生:两条短边长度之和都要大于第三条边长度。

生:可以说,任意两边长度之和都比第三条边大。

师:咱们就利用这三边关系再来检验一下这十组小棒吧!

(学生验证、汇报。)

【评析:在总结了10种线段组合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在平板上展开了协作探索,马上拼摆不出三角形的矛盾冲突效果实现了!很多同学都在纠结:为什么不是任意三条线段就能摆成三角形呢?教者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线段观察、操作去发现规律,以此建立他们的几何直观,另一方面教者在课件中设计了拼摆记录表格,让那些思维断层的孩子可以借助数据进行分析。从数的角度去发现图形的规律。最后引导学生表达:任意的两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条边,这样的三条线段就可以拼成三角形。】

五、深化拓展

(一)巩固三边关系

师:老师想准备制作一个三角形教具,已经准备好了两条木条,请你帮我想一想,第三条木条可以是多长?动手试一试,老师要求大家选整厘米数。

(学生操作课件进行拼摆、汇报。)

生:13―1厘米都可以。

生:不对,我觉得第三条边的长度应该比14厘米小,但要比4厘米大。

师:为什么要比4厘米大呢?

生:因为如果5厘米、9厘米当做两条短边,那第三条边应该是13、12、11、10、9厘米都可以,但如果把9厘米当做长边,那第三条形最小应该是5厘米!

生:那第三条边的长度应该是5~13厘米!

师:很好,通过这些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师生小结三角形三边关系。)

【评析:通过开放性的题目,利用课件灵活地调节与设计功能,一方面深化两边之和的规律理解,另一方面延伸至两边之差的规律,学生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应用转化与拓展。】

(二)巩固应用

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一起去看看吧,看图说说,大家的选择和三边关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表达,教师引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评析:让学生利用规律模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将知识延伸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评析:

本节课胡老师从知识体系与学习规律入手,将三角形的认识、特性、三边关系设置为一个专题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素材与工具,利用合理的呈现顺序和关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学习活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了三角形的概念,深刻地理解了三边关系的规律,适切、高效、智慧是我在听完这节课之后最大的感受。

1 教学安排适切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线段、角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这个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因为生活环境、技术课程的影响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胡老师准确地把握了知识体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技能素养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将三角形的认识、稳定性、三边关系三个知识点集成为一个专题内容,利用丰富的学习素材、工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说,对知识体系和学生特点的深刻理解是本节课成功的重要前提。在常规教学中这一部分内容需要2~3课时完成,在本节课就比较有效地完成了。

2 教学交互有效

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项师生的互动交流活动。而这种互动是否有效便决定了教学的成败。这节课上的交互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搜集、数据传送、素材分发、过程推送、结果展示、操作交流、答疑指导,这些很难在常规环境下有效实施的教学活动在这节课里有了比较好的买现,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撑,让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交互更加方便、直接、全面。

3 探究活动自主

常规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缺乏积极的动力,探究过程没有实用灵活的学习工具,课后也缺少拓展延伸学习的资源与条件,而电子学件与移动学习终端相结合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每个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自我控制中,这种自我调控的状态就是自我发展的状态。在本节课我们看到孩子利用平板拍照、上网收集素材,利用电子学件探究三边规律,利用网络平台协作交流。展示思维过程与结果……这里面既有个人对知识的建构,也有集体智慧的生成,我想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认识角教案篇6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角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个部分名称,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从实际物体的面上抽象出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没有关系,而是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用具:每人一张彩纸、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个活动角、一副三角尺;教师用具:角两个、小磁铁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带同学们玩个小游戏:我来猜猜猜,猜猜老师的袋子里有哪些图形?

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猜猜老师的袋子里有哪些图形。

生: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到的呢?

生: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有四个角,圆形没有角。

师:那老师想让你给它们分分类,可以这么分?

生:有角的分一类,没有角的分一类。

师:没错,你有一双从数学角度出发的眼睛。咦?那角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角)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从生活中发现角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角吗?(见过)

说一说你见过哪些角?

2.出示图片,找出角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物品,你能指一指角角哪吗?请同学上黑板上指一指找到的角。

3.摸角,感受角的特点

刚刚咱们找了角,也能指出角,你想摸一摸角吗?

拿出课本,请同学摸一摸数学课本上的角。并且说说角摸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角摸起来尖尖的。

生2:角摸起来扎手。

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角那个尖尖的,扎手的地方。

预设生3:尖尖的那个地方的两边摸起来平平的。

师引导学生用手去感受角的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的看到角,咱们把这些图形的角都描下来怎么样?

(PPT展示描角的过程,师讲授:这些描下来的图形都是角。)

观察:这些角有都有什么?

师:先自己独立观察角都有什么?再和同桌讨论一下你们的发现是否一样。

汇报交流:

生1:角都有尖尖的地方。

师:请上来指一指那个尖尖地方。

交流发现:这些描下来的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师:角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生齐读顶点)。每个角几个顶点?(1个)师板书(角都有一个顶点)。

生2:角还有两条线。

交流发现:这些描下来的角都有两条线。

师;角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每个角几条边?(2条)角都有两条什么样的边呢?回想一下刚刚咱们摸角时候的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角有两条直直的边(相机板书)

4.说一说角的组成

师:请同学看,这一个一个的角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并说明理由。

5.学习画角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角,也认识了数学中的角,大家的表现非常棒!老师想把难度升级,你们有信心完成新的挑战么?(有)老师想让大家画一个角。不着急,咱们先想一想画角需要些什么?(直尺,因为角有两条直直的边,不用直尺画的不直)

(1)教师先放手让同学们自己画,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2)强调画角的好方法: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

(3)介绍角的标记,弧线的使用。

6.认识角的大小

(1)比一比哪个角大?说说为什么?

(2)掌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师:同学们看,这是老师动手制作的两个角,这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啊?(在对比中发现两个角一样大,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2)学生观察角有大有小

师: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制作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说说你的方法。再制作一个比我的角小的角,说说方法。

引导总结:把角的两边张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

角的大小说的是它开口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找一找,填一填,找的时候可以在找到的角里面标上弧线再去数,组织交流时,让学生指一指所找出的角的顶点和边。

2.

动手做一做

先用角的符号标记长方形上的4个角,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任意减掉一个角,鼓励用多种不同的剪法,找出所有结果。将减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汇报,带领孩子数出剩下几个角。

认识角教案篇7

1、经历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了解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积累活动的经验,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角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跟同学们做个猜一猜的游戏,猜猜它们的形状

师:出示图形,你们在猜最后这个图形时为什么不说是三角形或长方形呢?前面几个图形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师:他们都有

“角”,角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新课

1、指一指:

师:角总是藏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把你们找到的有角的物体拿出来,哪一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角,选择其中的一个角指给大家看看。(指导指角的方法)师:角是一个点吗?谁能完整指出角,师生共同指一指角

师:我这也找到了一些藏着角的物体,你们看,现在我要把角请出来,仔细看。(放课件)这些图形都是角,想更深入地了解角吗?(想)

2、小组活动1:学一学

师: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摸一摸:摸一摸三角形学具的一个角,互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一人展示,拿三角板带大家一起,摸一摸,说一说)

师:通过摸一摸,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2)画一画:画一个角,并且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84页)(1人边画边讲解)

师补充:我们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以后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角

(3)填一填:角有()个顶点,()条边。

(4)师:角的一个顶点是……,两条边是……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就要看有没有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认不认识角。

(出示课堂检测题,第1题口答,第2题小组讨论)

2、小组活动2: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角,还能把它画出来,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想)请从你们桌上的

筐里选择材料:(1)选择你需要的材料,动手制作一个角。

(2)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角,指一指顶点和边在哪里?

师:哪一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展示时,说一说你用什么做的,指一指,顶点和边。)

展示完问:其他组有不同的吗?

3、小组活动3:玩一玩

师拿一个活动角:下面我们来比比角,好吗?我伸出我做的角,看谁根据指令做角快速。

师:先用边较长的活动角做一个角,要求学生:做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

师:再用边较短的活动角做一个角,要求学生:做一个比我的角小的角。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角越来越小?

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师:生活中有像我们做的活动角一样的物体

观看扇子打开,剪刀合拢的过程,发现我们早已在生活中见到角的大小了。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能活动的角吗?(钟面)转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可以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角。(85页第3题,问:哪个角最大,哪个最小,为什么?)请学生口头做出判断,并讲明原因。

(2)猜一猜,比一比:

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没有)板书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角)下面有一首儿歌,对角有了全面的概括。

认识角教案篇8

数学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学过的平面图形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它的特点,初步学会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3、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掌握画角的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

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准备

PPT、尺子、练习纸、圆纸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昨天同学们观看了微课视频,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叫做什么?(角)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回顾微课,探究新知。

1、猜一猜,从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出“角”。

同学们,屏幕上的这些图形被纸片遮住了,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吗?

生一一说出。

师:你是凭什么猜出这些图形的?

生:根据露出来的角。

2、引导学生归纳角的共同特征。

师: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课件)出示: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是的请画“√”,不是的画“×”。

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三、学会画角,加深认识。

1、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

2、画角应该注意什么?

生1:用尺子画。

生2: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边。

3、生独立尝试画角。

师巡视,投影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作品。

四、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每个同学从学具盒里拿一个角,你拿到的角是长方形上的角吗?

指名学生到讲台比一比,引导学生感知角有大有小。

2、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引导学生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观看小故事:红角和蓝角之争。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五、操作活动,进一步深化角的认识。

1、请同学们拿出两根小棒,自己做一个角,并跟同桌说说顶点和边。

你能将角变大吗?能将角再变小吗?

2、请同学们拿出圆纸片折一个角,再跟同桌比一比大小。

六、归纳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歌谣总结: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七、欣赏生活中的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认识角教案篇9

1.比一比.哪个角大?(

)

A.                                       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2019年二月份是28天。

B. 零件实际长0.2厘米,画在图纸上长3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50。

C. 9时30分,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较小夹角是一个钝角。

D. 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一个合数。

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一条直线长6厘米       B. 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C. 钟面上4时整,分针和时针成钝角

二、判断题

4.他们说得对吗?请你来.

5.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6..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7.两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三、填空题

8.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多少个角

(1)________个

(2)________个

9.时钟在________时整和________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

10.8时整,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度。

四、解答题

11.指出下面图中的直角,并标出来

12.

(1)上面的图形中,有________锐角;________个钝角。

(2)在图形中加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五、应用题

13.数一数,下图有多少个角?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

2.【答案】

B

【解析】【解答】选项A,2019÷4=504……3,2019年是平年,二月份有28天,此题说法正确;

选项B,30cm:0.2cm=(30×10):(0.2×10)=300:2=(300÷2):(2÷2)=150:1,原题说法错误;

选项C,9时30分,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较小夹角是一个钝角,此题说法正确;

选项D,质数×质数=合数,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当年份是整百年份时,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00整除的是平年;当年份不是整百年份时,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闰年全年366天,平年全年365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据此解答;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据此解答;

钟面被12个数字平均分成12大格,每个大格所对的圆心角是360°÷12=30°,角的分类:0°<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周角=360°,据此解答;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一个合数。

3.【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直线无限延伸,没有长度,此选项错误;

B、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此选项正确;

C、钟面上4时整,分针和时针成120°,是钝角,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直线和射线都是无限长的,线段是有限长的;B、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C、判断出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后确定夹角的大小.

二、判断题

4.【答案】错误

【解析】

5.【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角的两边的长度与角的大小无关。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小于180°的角不一定是钝角。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例如两个10°的角拼出一个20°的角,仍然是一个锐角,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由于不知道两个锐角的度数,因此不能确定两个锐角拼出的角的大小及类型。

三、填空题

8.【答案】

(1)3

(2)4

【解析】

9.【答案】

3;9

【解析】【解答】

时钟在3时整和9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

故答案为:3;9。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钟面与角的知识,钟面被12个数字平均分成12大格,每个大格所对的圆心角是360°÷12=30°,3时整和9时整时,时针和分针之间有3个大格,所成的角是3×30°=90°,直角=90°,据此解答。

10.【答案】

120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8时整,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8时到12时分针与时针之间间隔4个大格,每个大格是30度,因此,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120度。

四、解答题

11.【答案】

解:如图:

【解析】【分析】直角是90度的角,由此根据直角的特征确定图中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标出即可。

12.【答案】

(1)2;2

(2)解:

【解析】【解答】(1)图形中有2个锐角;2个钝角。

故答案为:(1)2;2。

【分析】(1)图中上面两个角是钝角,下面两个角是锐角;

(2)从上面一个顶点出发向下底边画出一条线段,就能使它增加3个直角。

五、应用题

认识角教案篇10

案例是学科知识内容精髓的生动“代言”,是教材学习要求的有效“承载”,更是教师教学目标意图的重要“展现”。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看似对数学问题的讲解活动,实际需要综合多方面教学要素,结合学与教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施教,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程。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要求和标准随之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案例教学更关注学与教之间的互动,更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及情感情操的培树。笔者以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之中的案例教学活动,将视野放置案例教学的整个全过程,渗透以生为本思想、体现能力培养是第一要务。鉴于上述感知,现简要论述对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活动的认识及思考。

一、教材要点要义融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为数学教材教学服务,案例应是数学教材要义的深度概括体和集中展现体。数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对象巩固强化对所学数学知识、所获解析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活动时,要将设计数学案例作为首要工程、基础性工作,把教学意图、教材内涵等融入数学案例之中,设计的数学案例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使初中生通过数学案例这一“镜子”窥探教材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及教学目标要求,从而让初中生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数学知识内容要义,感受更真切的数学教学目标要求。

如“等腰三角形”一节课案例教学时,教师在案例预设环节根据该节课“经历剪纸、折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能够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以往初中生在该节课学习认知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如图所示,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等数学案例。该数学案例的意图是考查初中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利用情况。初中数学教师通过上述针对性数学案例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内涵,并对其使用注意事项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二、双向互动交流渗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案例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部分和重要环节,自然秉承数学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特性。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或学生“独自为阵”的单边个体行动,而是相互贯通、相互配合的协作互动活动。教师和学生只有深入其中,深刻互动、深度配合,才能实现学与教主体和主导特性的有效展现,才能使学与教活动效能的“最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互动特征,双向特性,将案例讲解的过程转化为师生互动的过程,组织初中生参与案例探析活动,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个体围绕案例的解题思路及解答方法等重点环节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沟通等,促使初中生更深入地思考、研析,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

问题: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点A(-2,3)、B(m,-2).(1)求这两个函数关系式;(2)求该一次函数图像上到x轴的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3)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某一支上任取点M(a1,b2)和点N(a1、b2),若a1

初中生个体之间感知问题条件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得到其认知体会:该问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特别关于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教师与初中生围绕解题要求,共同梳理题意条件关系和内涵,指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观察图像的方法予以解决。在解决第三小问时要充分考虑两个点所在象限的异同情况。

初中生自主思考探知得到解题思路,教师予以强调,初中生进行思路完善,开展解题活动,过程略。

三、主体参与探析纳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发展性

案例: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求证:OB=OC;如果∠ABC=50°,求∠BOC的度数。

初中生解析:结合问题条件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形式,求证得到OB=OC。要求∠BOC的度数,可以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A的度数,然后通过四边形ADOE的内角和得到∠DOE的度数,从而得到∠BOC的度数。

教师点评:该问题主要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

初中生修正解题思路,得到其思路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以先证明ABD和ACE全等,得到条件进而证明BOE与COD全等,从而得到OB=OC。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得到∠A的度数,然后通过四边形ADOE的内角和得到∠DOE的度数,从而得到∠BOC的度数。

教师组织初中生合作探析归纳解题方法:通常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计算角度时一般都会利用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内角和性质。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初中生成为案例教学活动的实际践行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尽情的“释放”,深度参与到了案例讲解的全过程,其探究数学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及推导归纳的能力等得到显著提升和发展。

由此可见,初中生参与其中的案例教学,贯彻和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永远是第一核心,能力永远是第一要义”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具体讲解进程中将初中生学习技能锤炼和培养渗透于案例讲解中,既要提供初中生进行案例感知、探析、解答的亲身实践活动机会,又要重视初中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和点拨,保证其探究活动的效果,针对他们解题中出现的认知疑惑、解析困难等情况,予以及时、科学的指导,在推动初中生数学解题进程的同时,实现数学探究分析效能的提升。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有始终遵循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放置于核心地位,凸显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要义,既注重主体的认知、解析训练,又强化过程的指导和讲解,实现案例教学效能的最佳目标。

认识角教案篇11

教师:“你们喜欢变魔术吗?”

学生:“喜欢。”

教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学生:“吸管。”

教师:“看老师把这些吸管变成了什么?”

学生:“正方形。”

接着,教师用吸管摆成了三角形形状,并提问道:“看老师抽掉了一根吸管,现在变成什么了?”教师接着引导:“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平面图形,它的名字叫角。”在新课引入环节,笔者认为教师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图形学生都已经认识,它们也都包含角,这意味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知识从陌生到熟悉就有了自然而然的过渡。

随后进入新知识探究环节,教师先利用课件展示出生活中的实物,诸如剪刀、钟表、红领巾等,让学生在这些实物中找出角,旨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然后拿出三角板,让学生通过观察三角板上的角认识角的顶点,在接下来认识角的边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触摸角的边并说出感受,有的学生说有点痒,有的学生有点涩(因为三角板是木制的,学生沿边摸的时候不是太光滑,有点涩也正常)。其实我们都明白,教师想要的答案是“直直的”,因此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换一种问法:“从这个顶点出发的两条线就是角的两条边,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这样学生在触摸的时候就有了方向,用眼睛看或是用手摸都可以得到答案:角的边是直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说不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应多从自身找原因,在很多时候是由于教师提的问题太模糊,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不能给出让教师满意的答案。

认识角教案篇12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字样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进率。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在买东西时,进行的人民币单位换算。

学 具:各种面值人民币的放大纸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回答:10个一是( ),2个十是( ),5个十是( ),10个十是( )。

2、课件出示:美元、港币、英镑、日元、人民币

师:世界上有很多种钱,比如美元、港币、英镑、日元,而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4、请同学在学习小组中把准备的人民币(硬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各一枚,纸币:1角、2角、5角、1元各一张,教师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纸币各一张)分一分(教师及时介绍人民币的质地:硬币、纸币。)

【评析:通过复习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一”、“十”与“百”之间的关系,利用课件、人民币纸样,简单地介绍人民币的知识。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显得自然、流畅。】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出示教具: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纸样。学生通过观测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部分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获取这一知识,教师让所有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①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边出示课件边介绍,同时也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纸样。

②小组活动:进行人民币纸样分类。(让各个小组组长拿出教师预备的硬币和人民币纸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一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做到对后面的教学心中有数。)

学生汇报“分”的理由和“分”的结果,接着教师引出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

【评析:通过有趣的课件演示和学生利用学具的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小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诱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2、分组讨论。请学生观察人民币纸样,再将知道的、看到的、想到的不同面值人民币的颜色和图案在小组中说说。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生:我们组有几位同学昨天上网查了,现在用的人民币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3、教师顺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币的教育。

课件出示:把不同面值人民币国徽图案展示。(引导学生爱祖国,爱护人民币。)

4、人民币的识别方法

让学生拿出人民币纸样认一认。

教师点拨:我们一般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字以及图案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人民币的角上都有盲文这是为盲人朋友设计的。

小结: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颜色不一样(教师点拨:不同套的人民币的颜色不一样),以现在常用的人民币说说它的图案。有各种人物、山水、国徽,有水印、花印,阴阳互补对印,还有防伪线。

【评析:互相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获取了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师利用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互换人民币

1、学习人民币的进率。

①让学生把准备好的1分硬币,一分一分地数,数出10分来。

10分是几个1角?(生:10个。)10分是多少?(10分是1角)

板书:1角=10分

②让学生把准备好的1角纸币,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来。

③10角是几个1元?(生:10个。)10角是多少?(10角是1元)

④板书:1元=10角

指明口答:1元=( )角 1元=( )分

2、购物游戏:

课件:小猴来到超市,选中一支自动笔,自动笔的单价:1.60元,小猴拿钱给服务员(看不清楚小猴付钱的人民币面值)

让学生说说小猴怎么付钱。(一种是钱刚好是1.60元,另一种是服务员要找小猴钱的)

【评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精心创设了一个购物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新到什么?你能用这些知识干什么?

五、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口答

①1元可以换( )个5角 ② 1元可以换( )个2角

③1元可以换( )个1角 ④ 1角可以换( )个5分

⑤1角可以换( )个2分 ⑥ 1角可以换( )个1分

⑦ 1元可以换( )个1分

2、填空

5元=( )角 7角=( )分 10角=( )元=( )分

六、发展与应用

帮妈妈购物。

【评析:拓宽题的设计很有必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也使他们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充满兴趣和信心。】

【总评: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采用了观测、操作、讨论和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体现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具体地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

1、合作学习,主动探索,适时进行爱祖国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