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专业技术合集12篇

时间:2022-08-09 21:51:35

测量专业技术

测量专业技术篇1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两方面的专业技能[1]。而地形图测绘的技能在我院主要以《地形测量》课程为基础,以《光电测距及全站仪应用》和《地形图绘制》课程为辅。《地形测量》是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技术课,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为主,同时还渗透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育和养成。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1.《地形测量》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影响实践教学的客观因素

这些客观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1)因为高校扩招,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也没有复习,因此在实验课的时候还是很茫然,该做什么怎么做都不知道,等着老师重新讲解;(2)因为学生比较多,实验课都是分组进行,在现场讲解和演示时,有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学会,如果每个组都讲解一遍,有部分组在两节课的时间内根本没法完成实验项目。

2)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水准测量部分有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四等水准测量、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等实验,学生在实验课上只关注本次实验的内容,还不明白这些实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或者以后的工程项目中的作用,即实验内容过于单一化和程序化,缺少实验的系统性、层次性。

3)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核难度大

由于实验课时较短,加之学生分组分散作业,在实验课现场一般难以安排实验基本技能考核的环节,而且如果是分组不合理,有部分同学就会依赖会做的同学,或者刚好那个组的同学都不会做,那么本次的实验课就完不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方面,往往只能参照学生的实验报告。因此,不但实验小组测量成果的优劣不易辨别,学生个人实验成绩的评定方法也欠严谨与科学。

2. 对策与建议

1)增加实验指导老师,与上课教师共同指导实验

实验指导老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对各种仪器的使用熟练以外,还应该对工程测量专业的所有实验都熟悉。在实验课前应该准备好学生所用仪器设备,分类分组,节约领仪器的时间。实验过程中,与上课教师共同承担实验任务,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实验课的前提是分班做实验,否则两个班同时实验,增加了实验指导老师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测量实验,比如水准测量,一般4个人一组,若按一个班40人,每个班级会有10个组,每个教师负责5个组是比较合适的。

2)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测量实验教学模式大多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模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完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亲自演示型教学、任务模仿型教学、启发性教学、思考性教学、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等[3]。

3)掌握实验的关键环节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仪器数量与学生使用频率的矛盾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没有时间容许学生在课堂之外再从实验室借仪器进行实验,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重测补测学生量或组数[5]。每个实验都有一些关键环节,比如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实验,关键环节在于水准仪的读数方法以及视差的消除措施,在此基础上,让每个同学熟悉水准尺的刻画以及读数方法, 并明白水准尺黑红两面刻画不同的原理和差值。

4)建立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需要改进原有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将过程体验、平时表现、小组表现三方面结合,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课程的学分,实行笔试与实际操作、 内外业测绘相结合、小组与个人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团队合作的思想,在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对于基础性实验项目的考核,可采用实际操作成绩占60%, 理论考试占30%, 实验报告占10%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于任务性实验项目采用实习小组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 结束语

《地形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测、绘、算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思考和总结,不断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测量专业技术篇2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14-02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能否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课程体系如何构建,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如何进一步优化,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1专业建设背景

黑龙江省在《黑龙江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以建设‘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推进形成省域主体功能区为服务方向,以建设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和监测地理省情为核心任务,实施地理省情监测示范工程、现代化测绘基准设施建设工程、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数据集建设工程、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基础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工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等六大重点建设工程”。未来五年里,省内各测绘单位将急需大批掌握现代测绘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为高职院校的测绘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专业发展目标

依托校企合作,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共育、四阶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订单培养,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新机制;聘请行业专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强技术服务能力的测绘专业教学团队;联合企业,建设具有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室和“厂中校”式校外实习基地;以跟踪毕业生发展轨迹为重点,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中小型企业技术支持服务与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经过两年时间,将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高、产学结合紧密、具有较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重点专业。

3专业建设内容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

3.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测量专业技能为目标,根据东北每年5月-10月六个月气候温暖便于室外测量,同时这一季节为施工高峰期,企业对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的特点,将全部实践教学都安排在这一阶段,将理论教学安排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之间,设计具有寒区测量人才培养特点的“校企共育、四阶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为第一、二学期,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基本技能学习。在这一阶段,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全真训练,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于专业能力培养之中,以“边学边练”的方式完成基本能力与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能从操作中学到知识,又能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升和创新操作技能。第一阶段的最后2周,安排学生进行认岗实习,通过到现场当见习工人的方式,了解测绘行业工种,熟悉工作环境与设备,对所学专业有较深入的认识,为后面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与第四学期前16周,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单项技能学习。在这一阶段,按照“专业测绘队”真实作业程序、使用真实生产的测绘仪器开展教学,按照“国家测绘技术标准及行业测绘规程”和“测绘质量检验标准”对工程方案设计、项目管理实施、外业观测与数据采集、测绘成果整理、数据处理、技术报告编写及工程放样等各环节进行教学指导和成果验收,开展“生产性”训练。

第三阶段为第四学期后4周与第五学期前8周,学生进入企业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在这一阶段,分批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参与工程项目,为每10-15名学生聘请一名企业兼职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问题,总结生产经验,参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企业对学生参与生产进行全程记录和考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四阶段为第五学期后12周与第六学期,完成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其中第五学期前12周,在校内分方向学习,开设工程测量、数字测量两个方向,与相应订单企业共同设计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同制订考核评价标准。同时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结合,使学生获取与专业方向相匹配的资格证书,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分方向学习完成后,学生在第六学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订单企业,在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学习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提高实践技能,做到学习与岗位锻炼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3.1.2课程体系构建: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设置专业课程、按照教育基本规律组织教学,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平台+专业方向选项”课程体系。根据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将专业分为“工程测量”、“数字测绘”两个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1)核心课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典型生产(作业)任务、真实产品、真实工艺等为载体,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资源。按作业过程重构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融入真实的项目、实例、职业规范等,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使教学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发挥合作企业资源优势,结合行业发展及实际情况,与企业联合开发相应课程资源。

(2)实施“双证融通”机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我院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核心课教学内容与CAD绘图员、工程测量员、数字测绘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融通,为学生毕业时获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保证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100%。同时鼓励学生考取行业认证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2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3.2.1深化订单合作:深化与行业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培养;重组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引入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企业化管理,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改革实习考核机制,突出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作用,从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人际沟通、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挥学院设备、师资优势,共同开展员工培训、企业证书认证和横向科研课题,探讨联合开展专科层次成人教育。

3.2.2搭建双师培养平台:建立“双岗人员津贴”政策,统筹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与专任教师培养,逐步搭建双向兼职、双向服务的合作平台。选派骨干教师担任企业工程师,通过承担实际生产任务、协同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协助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等方式,为双师教师培养创造条件。

3.2.3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室:企业投入设备、学院提供场地共建生产型实训室。参照企业生产环境设计实训室布局、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实训室文化,为教学过程和贴近生产过程提供条件,为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养创造氛围。

3.2.4联合开展实训课程:结合“校企共育、四阶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三阶段开设《综合测量实训》,将课堂移至企业一线,派遣专任教师协同完成课程,校企共同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第四阶段,开设《道路施工测量》、《工程概预算》等方向专业课程,聘请测绘局、林业监测规划院工程师校内授课,以兼职教师为主、专任教师为辅完成实习指导。

3.2.5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典型项目、实例为载体,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核心课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建成校企合作优质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测量专业技术篇3

在工作中,我非常拥护矿党政的方针和政策,每天坚持收看寺河电视台,关心我矿每天的热点新闻,把个人思想统一到全矿“一盘棋”方针中。每个星期按时参加安全会,吃透吃准我矿下发的各种会议纪要、文件、管理规定,消除思想上的误区,坚定干好工作的信心。

二、个人工作业绩方面

自2016年在地测科工作以来,我对矿山测量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井上联系井下,缺一不可。在工作闲暇时间,我坚持一有时间就对自己充电,以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井下处理现场的能力。

经过两年的成长,我现在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罗盘、坡度规、全站仪、手持GPS、RTK等。

1、井下测量方面:

在地测科近两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我矿西二盘区、西三盘区、东五盘区、东六盘区多条巷道的贯通工作,为我矿产能衔接尽了绵薄之力。

2、在专业科技创新方面:

2017年我的项目简易平差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在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学习现代科研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一般规律。作为一名我矿基层管理工作者,能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我单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测量专业技术篇4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1201__年6月我加入了中建八局三公司这个大家庭,作为一名新进员工,施工建设给我有一种家的感觉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观念,我很欣慰能加入到这个集团成为一名测量员。

刚刚进公司我被分配到戴南万源公寓项目部担任测量员,对于陌生的环境,同事们都对我非常热情,我有什么测量方面的问题去请教领导及前辈们,他们都能热情的帮助我,交给我经验教导我技术,很快的我就适应了新环境,并积极的投身到项目建设的施工工作中。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作为测?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保颐潜咀攀导是笫怠⒁磺幸允菟祷暗脑虼邮虏饬抗ぷ鳌<堑玫谝桓鎏ど显虑虬⒛匪固氐に倒谠虑蛏咸ど系囊恍〔剑侨死嘟降囊淮蟛健5比唬谖姨ど洗髂系囊恍〔剑彩俏以谌松星敖囊淮蟛剑堑模蛭抑沼诳剂巳松凶钪匾牟糠郑铱脊ぷ髁恕?/p>对于首次来到工地的我,一切在我的眼里都是这么的好奇,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到正负零的整个施工过程,我的心也在一天天的成熟,我总结了我这半年以来学到的东西,得到了至深的锻炼。现将切实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谨科学、认真求证

在施工测量之前,认真审图,对图上有误、有疑义的地方及时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咨询、学习。在测量放线之前,利用cad算出坐标,反复查看,确保万无一失。对各种原始数据注意保存和及时整理,因为“经验,是从众多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测量放线后应认真复合线的位置确保每条线的实际误差不超过半公分。

二、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各种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不断地应用到施工建设中来,相对的,也出现了更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项规范也跟着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不能自我提高,就意味着落后,就不能适应目前施工建设工作的发展要求。

三、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甲方、监理等单位专业人士的接触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平时到多跑跑施工现场检查与学习,学习工人们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目的。

对于我这个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困难是不可以避免的,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找到解决的方法就可以了。来到工地的没多久我就遇到了问题,由于刚做施工放线不久,对如何复合线是否正确不是太了解,放线后也没有认真复合导致承台梁位置错位偏斜。但是项目经理没有责备我,反而鼓励我对我说“:错一次,二次没有关系,但是要吸取经验,保证下次不犯同样错误。”还定时请来黄工手把手教导我,并复合,这使我有了信心,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来工地的第3个月因为我对仪器的不爱惜导致了棱镜杆弯曲,放线出现了问题,误差虽然不大但是对施工进度及准确性产生了影响。项目经理依然没多加责备反而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工地就是你的家要爱惜家里的工具,把它看成自己的东西来爱惜保管。经理的一番话使我感到很温暖,我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天道酬勤,路漫漫其修远兮,测量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项目部领导指导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把好工程测量质量关,完善测量工作内外一体制度,落实各项任务及指标,配合各个部门工作,做让戴南人民放心的工程。

测量工作的严密实施,靠项目领导的支持和理解,靠我们各位测量员在工作中每时每刻的谨小慎微,不断思索求证,保证万无一失。在此感谢刘经理,黄工及项目部各位领导、前辈、同事的关心、指导与支持!相信我一定能在万源项目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继承发扬好咱们八局人的精神,为公司为万源项目部尽自己的一份力。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2时光荏苒,20____年很快就过去了,在项目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同事的无私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系统地了解项目的情况,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认识到了哪些是应该纠正和避免的,并从中吸取经验,记住教训。在工程施工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保证,在这20____年一年的测量工作中。

做了如下几方面总结:

初到测量班,由于没有经验,很多理论知识都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去,在项目领导、总工、班长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从熟悉图纸开始慢慢入手,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学习逐渐掌握了路基施工放样的坐标和高程计算方法,复核了桥梁的桩基坐标,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有了全面和基本的了解。

对现场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测量是施工的先头兵,测量放线的误差大小决定了后续施工的准确程度,作为一名测量新手,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的最小范围内。

期间对GPS的认识更进一步,在学校期间由于设备原因,对GPS的学习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可以说基本是空白。在路基平台的放样中,逐步学会了GPS的基本操作,回来后经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对动态GPS的测量原理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今后GPS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后期主要是结构物的放样测量工作,包括桥梁的桩基放样,涵洞的基础及墙身放样,隧道的洞身复测等。在涵洞的放样过程中,我认识到测量在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坐标时要充分考虑曲线和角度的影响。在随后的桩基坐标复测中,必须依据坐标方位角才能准确的算出坐标数据,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最后阶段,运用电子表格编程,我已经可以对测量坐标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复核。可以从事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的测量放样的工作。

对于测量员,准确性是硬性指标,在施工放样中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更加严谨的对待本职工作,争取零错误。

过去的20____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过去的经历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加强。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的悉心栽培以及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在20____年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3不知不觉来到松源路桥已经快两年了,也毕业快两年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20____年这一年可以说是我从从工作以后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的一个小的转折。因为这一年我当上了主测,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彷徨过,也幻想过;忐忑过,也激动过。我想这也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战吧。

其实,当领导第一次给我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我只有一种感觉,害怕。害怕做不好改怎么办,做错了咋整。但是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让我很快的适应了主测这一角色。慢慢的开始觉得其实测量也很容易,发现有很多东西书本里都接触过。我也从对工作的茫然到一点点的适应再到胜任,这当中都离不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心。不想让关心与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失望,我也一点点的充实自己,努力的学习,不光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回报那些帮助以及关心我的领导与同事们,这里是我的另一个家,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还是来说一下这一年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吧:

1、工作前,准备工作要做好,要细心、积极

每当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时,都要最晚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的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以便于在第二天能快速而准确的把工作做好。我就有几次忘记确认了图纸和数据或者忘带了测量笔记等而耽误了工作,所以测量开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这是保证完成工作或任务的前提。

2、工作中,要准确、细心或者反复测量确认测量作业的时候,要能发现问题,做完一样工作的时候,心里就要能够确认自己做的就是对的。

但是,不管怎样都要回头再看一遍,如果有疑问,哪怕很小,都要进行再三确认,反复测量防止出现错误,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工作后,要善于总结,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每当完成一个工作,都要把测量笔记做好,记录清每一个细节,不仅可以加深对它的印象,也可以在以后有问题的时候,作为判断的依据。

还要善于总结,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懂就要问清楚弄明白,并记录好;要善于发现和改变,对于一些繁琐的测量程序要能寻找一种既简单有准确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利用业余的时间来充实和提升自己在空闲的'时间,可以向同事和领导多聊聊天,因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可以利用书籍和网络来丰富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接触和了解一下最新的测量方法和规范,从而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开拓一下眼界。

其实,前提都是对图纸和工程都充分了解,有一定的基础的情况下,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都是一点点的学来的。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是不管怎样,只要你学习努力不断进步就是好的。不光是我还有大家,都在不断的进步,公司不也一样吗!看着它,感受着它一天天的壮大,我知道我应该更加的努力,让自己能够跟上公司的步伐。我的个人能力虽然不强,但是我会努力的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为人处世等等。

20____这一年,我想说:我喜欢这里,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英明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会更好的发展,而这一点我更坚信。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4紧张的一年过去了,作为____建设有限公司一名测量人员,我在公司领导、项目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努力工作,为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一年中,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了很多工作,现将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导线点、水准点的交接

施工放样是在施工承包合同生效后按设计图纸进行的,施工放样前,测量人员应全面的熟悉设计文件及监理细则,接受监理工程师或设计单位交给的导线桩、水准点和设计院逐桩坐标资料及其他桩志。在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设计单位按照找总结网图纸资料在现场直接向承包人交桩。

若发现连续两个以上控制桩点丢失、损坏时,应要求设计单位补定。承包人在接到设计单位发出的桩位图及坐标、标高等数据并现场交桩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一般14天)自己进行复核检测,检测过程中应进行旁站监理。如果没有错误且精度符合设计及施工的要求,应书面表示正式接受桩位,并负责以后的维护和使用。如承包人对任一测量标志及数据持有异议时,应由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表格,列出认为有错误的桩点位置和修正数据。承包人的复核检测成果应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在监理工程师确认以前,不得作为控制点使用。

交桩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进行中应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给工程造成的差错。测量人员应及时对新桩点时行复测,用附合导线法与相邻标段联测两个点,看是否满足二级导线相关的技术要求。导线点往往不能满足测量需求,离道路中线较远且彰碍物较多,所以必须增设支导点,在选点的时候,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相邻两点间互相通视,便于测量。导线点设置在平坦,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面设置。便于架设仪器。导线的边长要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应悬殊过大。

新点选取后,在地面上做好标记,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导线点,应埋入石桩或混凝土桩,刻凿十字作为标志,通过两个已知点测出该点的角度距离和高差,并闭合到另一个导线点。利用正倒镜的测法,算出平差,再确定该点的坐标,做好成果记录。以保证所移交的控制桩、点资料的正确。

二、控制网点的加密

设计单位提交的导线点、水准点是设计阶段为满足设计要求建立的,并不能完全保证施工现场测量施样的需要,且其中有些桩点在施工过程中会被覆盖、破坏而消失。因此,在开工前,测量人员开展好加密控制网点的工作,以保证路线及构造物各部位都能准确定位及施工过程个别桩位丢失后也能有足够的精度恢复桩位。测量人员正式接受导线点、水准点桩位后,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立即开展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加密工作。

加密控制网点的埋桩、测量、建网和计算由测量人独立完成。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要有合格的资历和工作经验,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标定,符合精度要求。拟定加密控制网点测设方安案。测量人完成加密控制网点工作后,应书面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报告和计算资料。监理工程师复核检测结果进行审核,认为准确无误,精度符合要求后,可以使用。

三、施工放样复核

测量人员应按设计要求将公路线路、构造物的位置及高程正确地定到地面上。为防止施工放样测量发生错误,给工程带来损失,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已完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以开始做具体分项工程的施工放样工作。在测量放样开始前,测量人应提交一份测量放样计划方案,测量放样过程中监理人员应旁站,以保证施工放样方法及测读无误。放样测量的报检表和原始记录应在施工开始前交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首先,编制测量方案,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均要按批准的方案实施,且先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请监理人员复核。

俗话说:“点点滴滴,造就不凡”,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不管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还是多彩多姿的,我都要不断积累经验,与各位同事一起共同努力,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过去的阴霾是否依旧会伴随我们一路前进,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勤勉严谨的敬业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拼搏进取,依法履职,牢记宗旨,必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抒写出更加壮阔的篇章。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5时间如水流,匆匆而过,20____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有喜有忧。喜在我们的新同志慢慢的在进步,忧的是偶尔会犯点低级错误。当然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都在努力的学习,不断的总结这总结的工作,争取干到更好,做到最好。

这一年的时间,我们测量从两横洞(际坑横洞毛竹坞横洞)见证到进北山主洞。横洞的测量工作,方向的定位,现场的监督,精度的控制。每个测量人员都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不怕辛苦,不断的思索着放样的方法,不断完善工作经验,努力提高放样精度。际坑横洞一进主动,我们就对开挖面方向进行了确定,保证我们掘进方向的正确。为了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对横洞的导线点即时进行复测,进主动我们每三百米埋设一组导线点,一百五十米加密一组导线点,半年公司请公司精测队复测一次埋设的导线点。主洞内对开挖面进行了复测,沿着“杜绝欠挖,控制超挖”的思想,对欠挖的地方标出,超挖的根据开挖断面,分析原因,指导现场工人改进操作方法。对测量的结果,我们做到及时交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让他们对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监控量测方面,及时的督促施工队,对点的埋设进行交底。埋设方法做到书面交底,现场指导。对埋设的观测点及时的进行观测,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化情况。

测量专业技术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42-0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办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增加。但据了解,目前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出台统一的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明确提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致使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甚清晰、人才培养质量差异明显,甚至还出现了有的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而在课程体系的安排方面采取“因师设课”,由于教学设备的缺乏而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采取“偷工减料”,由于学生基础的薄弱而在能力培养的选择方面采取“以单概全”等现象。因此,为了真正培养适应形势需要的符合高端技能型要求的工程测量人才,需要有关院校和教师共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目标规格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定位、人才的服务对象等问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特别强调,高等学校要把“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3]则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工作中要注重“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这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显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所谓高职教育特色就是产学结合紧密,而实践教学特色就是学生应有足够的动手能力训练时间。因此,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表述为,坚持工学结合,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测绘专业技能,培养从事地质、矿山、水利水电、建筑、道路建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监理、能源、测绘等部门工程测量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准确阐述了人才定位、培养方式、培养目的、培养要求、就业去向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元素和组成方式。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应体现在,既有基本的时事形势、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或常识,又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知识。结合当前测绘理论及测绘应用的发展普及、毕业学生职称评定及继续学习的个性要求,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知识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质。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对当前社会各种现象具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自觉遵守经济法规和技术法规。

2.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测绘科学与数学、物理的关系十分紧密,甚至可以说,测绘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的发展、物理的发展,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数学的基本知识(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上可适当地给学生讲授一定的基础物理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测绘基础理论、从事测量数据处理、适应新型设备运用、提高测绘成果质量。

3.有适度的工程建筑知识。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规划、施工、管理服务的科学,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对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服务对象有所认识和了解,具有工程类型识别、施工进度判断、管理要求掌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或常识。当然,如果是采取“订单培养”,则应该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对相关工程建筑知识的传授有所侧重对待或优先选择。

4.有扎实的测量专业知识。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学科,其涵盖的内容复杂且深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不可能“求全、求广、求深”,必须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针对职业要求对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内容进行选择、组合、优化,特别是当前生产单位运用较为普遍的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如大比例尺测图、工程控制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化测图、工程测量放样、测量数据处理、RTK测绘技术、地籍测量等必须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而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等可作为学生学习的拓展内容。

三、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是指一个人通过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等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要的主观条件。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应体现在,既有基本的与人交往、知识阅读、继续学习的能力,又有从事服务于一般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测量技能,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的为人处世技能。大学生毕业融入社会后,总是要与人打交道的,这就要求毕业学生要具有正常的与人交流、沟通、协作能力,要能善于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服从服务意识,并在工作中逐步学会组织管理、优化工作程序,从而提高工作效果。

2.发展的阅读学习能力。当今信息社会,知识传播与更新十分迅速,学校应教育并引导学生既要会生活更要会学习,倡导并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需要,计算机使用、英语阅读、中文写作技巧等能力训练应适当加强,并尽可能开设一些测量高技术选修或讲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绝大多数毕业生是进入生产第一线的,直接从事测量操作工作,因此,毕业生应具有水准仪(包括精密水准仪)、经纬仪(包括精密经纬仪)、全站仪、GPS仪等常规仪器的熟练使用技能,及一般测量计算软件使用、工程图识读、工程测量资料整编管理等能力。此外,在条件许可时,也应尽量让学生对当前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专用工程测量仪器有一定了解,不断扩展学生视野,为毕业生从事创造性活动打下基础。

四、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遵循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保持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培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文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分布、能力形成。结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性质、学生智力发展特点,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教学工作安排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课程主次有别”原则。当前,有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领域设计法”、“项目驱动法”等,其实质是就一门课程而言采取的教学技巧或教学方法。按照“理论够用”的指导思想,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还是应该遵循“课程主次有别”原则,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思想政治、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为主,特别是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合并、补充等方面统一认识,着重塑造学生道德规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二阶段是以AutoCAD、地形测量、测量平差基础、数字化测图、工程控制测量等课程为重点,适当增加航空摄影测量基本知识教学,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与工程测量关系十分紧密的一些工程数学知识的教学,着重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提高学生专业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形成学生专业素质;第三阶段是以GPS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地籍测量、RTK测绘技术等课程为主,着重固化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2.坚持“实践技能优先”原则。测绘科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而高职院校的职责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更要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尽可能保证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50%以上,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数字计算能力、仪器操作能力、项目设计能力、误差分析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规范执行能力、工作优化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强化课程教学与训练,重要的专业技能一定要做到在时间、设备、指导“三到位”,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能真正初步具备“合格测量员”的条件。

3.坚持“综合素质并重”原则。对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应结合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形势、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要求、学生适应社会个性发展等,适度增设选修课程或讲座如《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工程变形观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程经济学》等,以利于学生拓宽社会人文、专业基础和技术基础知识,形成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既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如何认识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目标规格等问题,应该是从事相关教育工作的人员认真思考并相互切磋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测量专业技术篇6

0.引言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测绘事业在经济的助推下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发展态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培养出如何符合测绘事业发展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掌握工程测绘技术的高级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教育工作的硬性要求。有些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依旧是学科型的模式,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毕业生适应行业的能力差,无法真正的为工程测量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1]。所谓的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以工作来完成学习的目的,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为目标,一种符合时代的教育模式。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对策

2.1 正确定位职业目标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满足工程测量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测量监理、城市规划放样以及野地作业组长等。其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数字化成图以及控制测量等,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技术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的能力。所以学校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以后就业方向,以此建立符合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首先针对企业岗位的需要细分专业的研究方向,同时制定符合需求的教学大纲,进行模块式的训练。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突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倾向性,以满足岗位需求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建立独立的实践体系,使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再次,实行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增加关于专业实训项目的课程,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2],按照工程测量职业的需要,以已经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新的课程。

2.3 强调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体系

依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点,工学结合模式的建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在课间加强对工程测绘设备的认识,进行各种操作仪器的操作,增加学生仪器操作的熟练度。二、进行单项项目的作业的训练,如外水准测量、方向阀水平观测等。因为工程测量技术的每一道工序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进行实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模拟完整的测量工程,集中教学,让学生综合学习,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测量工程的流程,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工程测量工作的性质,从而增加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3]。

2.4 具体实施措施

2.4.1 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是以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技术,测量设备更新速度快,所以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工学结合实践基地,更新基地测绘设备,同时采用的新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推动测量技术的传授。

2.4.2 a实行工、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由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对理论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必须长久,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三年的时间,规划好学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保证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行工学交替,以实践增加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以学习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

2.4.3 实行订单人才的培养体系

学校应该积极进行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收集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需求的具体信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为企业服务为目的,研究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出符合需求的人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签订就业协议,实现订单培养。在校期间针对学生就业意向以及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养,实现学生一毕业无需企业培养就可上岗的目的。

2.4.4 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学校可以实行多证书制度,以此鼓励学生一专多能,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下,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参加工程测量技术的等级考试,鞭策学生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4.5 建立以工作驱动学习的教学机制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有偿的服务,以此将学生推向工程测量工作的第一线,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竞争气氛,感受社会压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根据学校所处的经济的环境和科技环境为依据,有针对性的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建立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工程测绘技术专业人才工学结合模式的方案设计以及具体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测量专业技术篇7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37-01

1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专业中的应用前景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我国工业的持续拓展,工业生产对机械设施制造的需求数量也持续提升,对机械制造的技术水准需求也愈发高涨,使我国机械制造的科技人员必需尽快研究将测量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中去,进而为机械制造提供精益求精的尺寸参照数值,从而提升机械制造生产设施的品质。所以,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技术科研人员必需持续实施测量技术科研,提升它的测量技术水准且全方位运用到机械制造流程中去。

2 目前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运用状况

机械制造中的测量技术实际就是为了保障机械生产设施的品质,使用测量工具对机械制造零件的长宽度、半径和形状等实施基础参照数值的测量。机械制造中不单含有测量技术的运用,还包含机械技术和制造技术,这三类技术一起组构成机械制造的技术三大板块,三者紧密交织却又互相牵制,综合组成机械制造设施生产的基本技术。现今因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测量技术的水准还需要完善,测量设施的质量还有待提升,牵制着我国测量技术的运用拓展。我国每个行业的进展都受到我国财政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领导层只主要关注经济水平的提升,而忽视对发达科学技术的引进吸收,而且匮乏自我创新能力,致使我国科研技术往往匮乏原创能力,测量技术的运用拓展也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其在机械制造中的运用成效也相对偏低。然后,测量设施的品质也低下,设施也不齐备,从而难以达到测量技术的测量效益。我国测量设施的科研与运用通常比技术的研发慢一拍,致使技术运用中相适应的配套设备通常难以齐备,从而减低测量技术的应用效率。

3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专业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占据有显要的位置,机械制造技术人员必需注重测量技术的运用和拓展,以下列举几类通常用的测量技术。

3.1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①激光器械测量技术。激光器械测量技术首要运用在机械零件的测量、切割和钻孔等各方面。激光是一类受刺激辐射光源扩大的现象,它的首要运用原理其实就在机械制造技术中,科技人员使用正交叉偏振激光器械所射出的激光来测量机械设施的有关参照数据。激光器械测量技术在量程、精确度和线性等方面相较都比以往的测量仪器测量的效果更精确,其能有力地减低测量结果的误差率,发达的激光器械甚至还可以规避机械制造的误差率,很大地提升测量结果的高度精准率,进而完成机械设施生产的高效能优质。不单这样,激光传导器应用的首要材质仪器就是激光器械,此类仪器能提前避免人为骚扰地实施远程测控,规避了人为操纵对其测控结果精确度的影响。此类技术是现今测量技术中精确度颇高的一项技术,被称作最精确的测量尺寸。

②纳米移位测量技术。纳米是世界目前最微小的长度量测量单位,而纳米测量技术是一项对微小目标实施操纵的高科研技术。在机械制造流程中,科研人员使用纳米技术,对设施生产中的移位、速率和分辨概率实施测量,将测量目标置身于微观环境,此类测量技术运用原理实际就是运用多频激光集成的波长度来牵涉条纹虚线细分化,而完成对目标移位的测量,提升测量效果的精确度。然而现今纳米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地拓展科研,测量技术在运用流程中还凸显出某些难题,还必需留出很长时间实施技术测验。

③石英传导器械测量技术。石英具备光力学和电力学的属性,是一类优质的传导器械材质,科技人员能使用石英制造成新兴造型的适应传导器械,在机械生产流程中对目标的温度、移位和电压力等实施测量,获取目标精确的参数图表。此类技术操纵简约,测量结果精确度很高,在机械制造中的运用十分广阔。

3.2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专业中的应用前景

伴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持续拓展,生产机构会持续导入新兴的测量技术,提升机械设施生产品质。最近几年以来,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产生了全新一代的电子自动测量器材、新兴数字测量体系和电子测量仪器等高新科技产品,很大地促使测量技术不断长足拓展。现今运用广阔的三角坐标测量仪器是指在一种六面体型的区域范围中,可以体现几何形状、长度量和圆周率分度等测量功能的仪器表,又被称作三角坐标测量机器和三角坐标计量机床。三角坐标测量仪器的测量性能必需包含尺寸精确度、电力定位精确度、几何精确度和轮廓精确度等等。将来我国测量技术将持续科研发明引入先进的测量设施,比如游动坐标测量具、千分测量具、大区域侧头和内径圆规。除此之外,科技人员还需持续改进测量方式,比如坐标测量技术的改善,促使机械制造行业整体技术水准持续进展。

4 结 语

综合论述,机械制造工程中的测量技术的运用拓展是我国工业持续拓展进而对机械设施品质需求愈发高涨的必然结果。现今机械制造行业中测量技术的科研运用和拓展早已取得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效果,然而测量技术的综合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同时还必需尽快研发高品质的测量设施,优化测量技术的运用氛围,进而获取更加精确的测量效果,促使机械制造的综合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裘祖荣,石照耀,李岩,等.机械制造领域测量技术的发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0,(14).

[2] 周璧华,刘培山,何伟,等.地闪雷电流间接测量技术[J].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3] 马洪强,高贺,毕志献,等.高超声速飞行器相关的摩擦阻力直接测量技术[J].实验流体力学,2011,(4).

[4] 董兴建,孟光.一种转角动柔度间接测量技术及在实验模态综合法中应用[J].振动与冲击,2013,(5).

[5] 杨平,朱睿,郭隐彪,等.基于激光干涉仪与自准直仪的平面镜轮廓高精度测量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13,(17).

[6] 薜国芳.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与制造模式分析[J].煤炭技术,2013,(10).

[7] 王建楹,王建森,范玉涛,等.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探析[J].价值工程,2013,(24).

测量专业技术篇8

机械制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测量技术是机械制造工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能有效地指导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确保大型机械设备准确有效生产,减少制造误差,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手段和测量技术不断呈现多元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制造的测量质量,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稳定发展。

1. 测量技术概述

测量技术产生和发展由来已久,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手工业等各个领域中,尤其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测量技术成为国民日常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更深层地认识自然事物。测量技术即是对物体尺寸、规格、性质等进行测量的一项技术,其测量对象不仅包括长度、宽度、直径、半径等尺寸,同时还包括温度、浓度、速度、分辨率等深层参数。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测量、传感和仪器三个方面的技术,测量是基于物理原理对物体几何尺寸进行量取,传感是基于化学效应实现信号的转换,并将测量信息转换成人们易处理的普通信号,为人们认识和处理所用。测量技术根据测量对象性质不同可以分成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静态测量是对静态目标或物体进行测量,其误差源相对较少,测量结果精度和准确度相对较高,动态测量主要是针对移动或旋转等处于运动状态的目标进行测量,其测量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容易受目标物体的动态影响,测量误差源比较多。

2.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主要作用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机械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剧增,生产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才能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而测量技术是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基础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具有指导生产的作用。在机械生产制造过程中,应用测量技术,在线对加工产品的规格和尺寸进行测量,及时了解加工和制造的实时进度,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制造加工具有指导的作用,防止盲目加工造成原材料的浪费,避免企业蒙受经济损失。(2)测量技术在制作行业中具有监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械产品经一系列工序加工成品后,需要利用测量技术对生产产品质量进行验收,利用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对产品各个要素进行检查,包括产品的用料、尺寸、精度、硬度等,并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委托加工方的要求对产品进行评价,鉴定产品质量是否达标或合格。可见,通过产品质量检测可以有效对不合格或劣质产品进行排除和筛选,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企业信誉不受影响。

3.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专业中的主要应用

测量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其中融入大量的新科技、新理念、新元素,逐步呈现高科技化、高智能化发展,为机械制造业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

3.1石英传感器测量技术

石英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的特性,是一种很好的传感材料。由石英为材料制造成的新型石英传感器,其主要包括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测量电路等,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准度高等优点。机械制造中,石英晶体机械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目标的位移、速度、弹力、温度等参数,比如可以在线测量铸件的温度、实时测量金属溶液的浓度等。此外,机械制造中常用的电式三向车削测力仪、压电三向磨削测力仪等,通过间接测量不仅可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质量。

3.2纳米位移测量技术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产物,在机械制造中,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测量深入到微观层次,使得高精度、微量位移的目标测量成为现实。纳米位移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双频激光合成波长来干涉条纹虚细区分,达到超精度位移的测量。但纳米测量技术的应用需要特定的测量环境支持,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但目前人们对纳米材料和器件的特征、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认识仍然不足,使得其在设计和制造中存在许多盲目性。因此,提高纳米测量技术水平,并推广应用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努力,提高纳米技术的影响力。

3.3激光器测量技术

激光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制造产业中,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测量效率高等特点。机械制造中的激光技术主要包括焊接、打孔、切割、测量等,而激光测量是利用正交偏振激光器所发射的激光进行测量,相比传统的测量手段,其可以有效降低测量误差,提高精准度。利用激光制造的测量仪器通常有激光扫描、激光测距、激光散斑测量、激光测长、激光检测仪等,其测量可有效避免了直接接触造成的物体损伤,利用该项技术可以测量高压、高温、高旋转等不可接触的目标,确保了人员和被测目标的安全性。

4.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测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技术新设备的产生和应用,使得测量技术和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测量技术呈智能化发展

传统测量技术注重产品尺寸、规格等方面的测量,强调产品数量,产品质量观念淡薄,测量技术等级比较低,多数局限于静态目标的测量。而现代测量技术更加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质量等级,包括产品材料的检测、工业流程的检测、产品设计的检测等,并不断融入了集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仪表技术等,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测量系统,并利用电子、光子、分子等进行信号转化,自动生成直观明了的显示数据,实现实时测量、在线检测、跟踪测量,为机械制造提供高效、准确、自动化的检测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4.2测量技术呈多信息化发展

当前机械制造行业不断精细化发展,对产品质量要求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高端产品信息量十分丰富,促使测量技术向多信息融合技术发展,为机械制造生产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在建设可持续性经济模式的形势下,节能降耗成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要求机械制造业不仅要从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等过程中加强绿色生产,更需要从资源入手,利用测量技术对制造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等方面进行监督,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融合,为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完整、有效、合理的测量参数,促进行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测量专业技术篇9

2004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以就业为指导,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要求各个院校组织实施,其中高职院校则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在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就业好,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能适应岗位的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测量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测量能力的培养。

1 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备测量能力的重要性

测量能力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据调查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80%的人会选择在施工单位工作,施工单位需要的基本上都是施工员,也就是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施工放线的能力,甚至现在一些施工单位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学生会测量,把测量的能力作为决定是否录用的标准。另外还有15%左右的学生会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工作,虽然这些单位对测量能力的要求没有施工单位高,但也同样要求学生能够熟悉相关的测量工作。所以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测量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他们的就业。

2 测量能力的现状

虽然测量能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很重要,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连基本的仪器都不会操作,更别提去用仪器解决问题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通常情况是安排在第二学期,等到毕业时已经隔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时间太长,中间又没有进行适当的练习,所以很多学生就忘了测量仪器的操作、基本测量工作的一些测量方法,理论计算及数据的处理。

(2)《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模式太过陈旧。现今很多高职院校该门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理论上,还采用的是黑板板书的形式。有的学校甚至连仪器都没有配置,更不谈测量的实训了。对于这样一门操作型、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仅停留在理论上不仅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3)实训的内容和实际脱节。有些院校虽然有一些仪器,甚至还配备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仪器,但实训的内容安排不当,注重测绘,许多学校的测量实训最后都是要求学生测绘建筑物的平面图,把重点都放在测定上,但现实是施工单位需要的人员做的大多是测设的工作,这就导致学和用脱节,学生到工作的时候觉得用不到学的东西,最终测量能力无法真正提高。

3 具体做法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测量能力欠缺的现状,我院结合实际采取如下措施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

(1)为了真正了解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设计了岗位能力情况调查表,该调查表主要以选择的题型出现,里面列出了参与调查的企业名称、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下一步的用人需求、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的看法。另外表里还列出了本专业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技能,如测量能力、绘图能力、识图能力、算量能力、材料检测能力、施工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技能、施工组织的编写能力、企业管理及生产组织能力、测量放线能力等。了解用人企业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对这些专业技能应具备的程度。然后将这些表发放到100家的施工企业进行调研,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所有的施工企业都看重的能力有测量能力、绘图能力、钢筋算量能力、识图能力,但都把测量能力作为第一选择,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建筑施工企业。

(2)针对调查表反映的施工企业在多项专业技能方面更注重测量能力的情况,我院先从准毕业班中随机抽取了20人,对这20人进行专业的测量能力的培养。然后看其就业情况,最后追踪施工企业,看实际的效果。

(3)编写测量能力的培养方案并进行实施。该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严谨求是、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主要通过邀请施工企业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进行讲解,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典型案例如发生过的一些安全事故来让学生加深理解。

专业技能的培养则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来完成。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他们对施工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测量仪器有一个认识,然后具体讲解各种仪器的用途、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每种仪器设计几个小任务让学生进行实地的操作,如水准仪就安排测一个闭合的水准路线和高程的测设,对闭合水准路线,给一个起始点,让学生进行外业的观测,测完后再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内业计算,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内业计算知道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高程的测设则是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抄平、测设坡度等的基础,直接和施工测量相联系,让学生在心理上觉得学有所用。对于经纬仪则安排其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而水平角的观测也会为导线测量奠定基础。全站仪主要安排任务为导线测量和坐标放样,其中导线测量将要求学生对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都非常熟悉,同时也需要掌握坐标计算及直线定向的相关内容,同样内业的计算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测量精度的高低,对误差比较大的结果能分析原因。当然,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做这些的意义,学院也组织他们到工地现场进行学习。

职业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计算机绘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小地区控制测量能力及施工测量能力。该项能力的培养主要穿插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中进行。

(4)追踪用人企业的反映。本院进行的第一批参加测量能力培养的20位学生与今年的3月份结束,经过追踪了解现都已落实工作,其中不乏进入了中南集团、通州建总、苏州三建等具有特一级、一级资质的大型的施工企业,通过对这些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满意度达到100%,他们一致认为经过测量能力培养的学生比没有经过培养的学生在工作的时候更自信,上手也更快,同时他们也要求学校能对多一些的准毕业生进行测量能力的培养,以缩小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综上所述,对高职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顺利找到工作,做好工作,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测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即就业,做到社会、学校、学生三赢。

【参考文献】

[1]温琳.浅谈以就业为指导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J].科教纵横,2012,(10):301.

测量专业技术篇10

一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当代的测绘创新技术发展迅速,逐渐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测绘时代。在现今阶段,现代化工程测量技术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测量过程控制智能化以及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方向发展。

1.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工程测量施工中实施的放样测量技术。如今,高新技术全站仪在大型的项目工程施工放样测量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放样措施通常运用全站仪的坐标方法进行放样测量。高新技术全站仪具备的高性能自动跟踪与远程实际遥测操作帮助施工在实际测量及动态测算上实现高效的施工操作。此外,在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很多专用的施工检测仪器。

第二,大比例尺的数字测图技术与城市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工程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中,需要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因此,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成为一项比较普遍的测绘工作。目前,全站仪、计算机测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使地面地形图测绘技术逐渐转向于数字测图技术。全站仪以及便携机、PDA连接,都是使用屏幕显示进行点位,实地现场进行编码,通过编辑生成数字地图。同时,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成图也逐渐向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变,引发了摄影测量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工程的控制测量技术。工程的控制测量已作为各项项目工程选用测量施工实施的基本准则。现代化的空间定位技术尤其是GPS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推广出了一种创新型的控制验测技术方法,推动工程的平面控制验测发生创新变革。在实际的工程线路测量过程中,普遍应用了GPS进行快速定位及RTK高新技术实施线路工程控制测量。现阶段,全站仪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施工测角及测距操作的精度,且可实施自动识别、全面跟踪及精准目标方向检测。同时,应用全站仪设置工程的以控制网及导线网为主要措施的展开项目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第四,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即施工工程的建筑物及其引发的地表发生变形的监测。现阶段的GPS技术是工程的变形检测技术施工操作的关键方法,已普遍应用在矿山开采中的施工地表、工程项目桥梁、施工的坝顶及滑坡的变形监测中。在其实施的变形监测中,新型的自动高精度全站仪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人才需求

第一,系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通晓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等基础测

绘知识,掌握GPS、GIS和RS等新技术,了解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第二,具备良好的基本工程测量技能。工程测量技术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仪器以及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及数字化成图软件能力、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工程测量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等。

第三,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逐渐形成职业意识和准则。

二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必须探索合适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首要任务是需要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测绘行业需要,高职院校需要重新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施工测量、变形监测和测绘信息处理等能力,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工程测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经济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即知识结构: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能力结构: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科学.与人文素质等。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始共同探索构建适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河南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两轮顶岗”、“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建 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践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实施“1导向、1载体、1依托、1机制”的“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陕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模式,推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等。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特点。同时,高职院校探索建立的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 构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保障体系,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等。

1.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依据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求,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教学项目开发研讨,明确“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目标,将工作任务设计为多种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群,采取“过程考核+综合实训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实现“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即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要,按照课程总体设计思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并转化为具体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在课堂实习和综合实训过程中加以实施。

此外,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如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现代化的实训条件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双师队伍建设,全面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 结束语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处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本文基于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对探索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等提出了基本设想。

参考文献

测量专业技术篇11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50-0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纲要指出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某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结合专业历史优势和自身特色,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形态和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实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该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以工程测量技术岗位群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铁路、公路、建筑等土木工程施工企业为服务对象,以测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了“三岗并举、六方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

“三岗并举”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三个核心岗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六方对接”是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顶岗实习与就业对接、学习实践与技术服务对接。“六方对接” 始终贯穿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强调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见下页图1)。

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实训实习基地,使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推行“六阶段、双柔性”的教学组织模式。“六阶段”是指按照“基本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六个阶段组织教学,逐级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双柔性”是指在培养过程中的现场教学及顶岗实习环节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柔性安排人才培养的时间节点,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一致。“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见图2)。

第一阶段:“岗位基本能力”培养阶段(2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2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能力。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基本职业能力。

第二阶段:“岗位适应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柔性学段,时间为0.5学期。将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如“线桥隧施工测量”、“工程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等放在施工现场,采用现场教学,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指导,进行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的岗位适应能力训练。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一致,确保现场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在现场教学期间直接在生产第一线接受真实生产环境与企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及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第三阶段:“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1.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1.5学期。紧紧围绕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的岗位核心能力,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标准渗透到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企业文化融入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学生在此阶段应及时参加控制测量工、工程测量工的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阶段:“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0.5学期。核心技能模块突出“一专”,拓展能力模块对应“多能”,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3S技术实训室、变形监测实训场,采取“教学做思”合一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可参加拓展方向的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资格证书。

第五阶段:“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单位进行,为柔性学段,时间为1学期。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施工现场,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现与就业岗位对接,体验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强化学生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生产一线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群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树立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

第六阶段:“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完成,学段为0.5学期。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返回学校,根据企业及其自身反馈,对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技能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授课与操作提高训练,并结合顶岗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设计,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梳理和总结,使其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结语

该高职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已构建了一整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优化、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了一个集“现代化、职业性、开放性、标准化、全方位”为一体的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设立了一批关系友好、实力雄厚的校外实训基地,全方位保证了“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毕业生在就业率、就业质量、工作业绩、核心能力掌握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红.高职高专院校测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09(1).

[2]魏旭东.高职高专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6(3).

[3]冯大富,邓军.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8).

[4]王德利,薄志义,李长青.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测量专业技术篇12

关键词:质检 调研 人才培养方案

0 引言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的趋势、岗位指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和设置本专业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等方面的针对性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合理的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1-4]。相关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对本专业已经就业的学生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了大量走访及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本专业在生产中的具体工作情况,为本专业的建设方向提供有力的依据[5]。经过大量走访和调研,发现了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在工厂工作中的要求存在一些相适应的问题,也听取了相关人员对于本专业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为下一步编制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能够切实深入了解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工作情况,特此制作了《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调查表》,主要调研:近三年质检人才需求状况;能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哪些类型的工作岗位;就业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企业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建议。调研教师对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学生、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了走访调研和座谈调研等,并完成了调查表的填写,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 调研资料分析

调研资料中的一些调研项目可以有多项选择,而有些调研项目的一些被调研对象没有做出选择,每一项调研内容的百分比为选择该项的调研资料份数与总份数之比。

2.1 近三年质检人才需求状况

2.1.1 需求人数:1-3人,30份,34.5%;4-6人,19份,21.8%;7-10人,6份,6.9%;10人以上,14份,16.1%。

2.1.2 需求趋势:上升,38份,43.7%;下降,1份,1.1%;无变化,5份,5.7%。

2.2 能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哪些类型的工作岗位

机械产品检验,70份,80.5%;质检工艺编制,8份,9.2%;计量仪器操作,32份,36.8%;机械产品加工,21份,24.1%;产品质量分析与改进,27份,31%;车间技术组织与管理,6份,6.9%;企业内审员,18份,20.7%;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咨询、监督,19份,21.8%;其它岗位,2份,2.3%。

2.3 就业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2.3.1 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46份,

52.9%;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的能力,40份,45.9%;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2份,48.3%;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9份,33.3%;具有在团队合作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44份,50.6%。

2.3.2 专业能力:具有阅读机械专业有关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36份,41.4%;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制图的能力,23份,26.4%;能使用游标卡尺寸、千分尺等常用量具进行产品检验,49份,56.3%;能使用三坐标、万能工具显微镜等现代测量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检测,28份,32.2%;具有对机械产品进行质量分析的能力,35份,40.2%;能够对常规量具及测量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调试的初步能力,15份,17.2%;具有学习及应用新技术的能力,34份,39.1%;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员岗位的工作能力,21份,24.1%;具有正确编写中等复杂零件的检验工艺规程的能力,26份,29.9%。

2.4 企业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28份,32.2%;具有识图、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的一般知识,52份,59.8%;掌握必须的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12份,13.8%;掌握简单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理论,11份,12.6%;熟悉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41份,47.1%;掌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进行质量分析及产品质量改进,25份,28.7%;了解计量仪器原理及其操作方法,31份,35.6%;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等专业理论知识,20份,23%;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与ISO9000质量体系

及标准化法、计量法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39份,44.8%。

2.5 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建议

2.5.1 需要加强的知识技能: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需

要加强,要有更多的机械加工实践机会,要了解一些现在先进的检测技术。

2.5.2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规范使用各种通用量具,对气动量仪和内径表这方面知识更应该加强;对课程方面应该加强学习材料力学、金属表面处理、机械加工工艺,这样可以准确的判断出不合格零件产生的原因。

2.5.3 正确应用下列术语:合格、不合格、缺陷、返工、降级、返修、报废、让步、偏离许可、放行,会熟练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和质量信息处理,具有生产技术知识。

2.5.4 要有对产品质量进行审核,对产品设计进行评审和新产品鉴定的能力,具有调查研究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的能力。

2.5.5 在学校应当多安排实训,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待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对工作的责任感、生活的积极态度。

3 调研结论及建议

从调研资料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质检专业设置的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在校学习这些课程和走上工作岗位应用这些课程之间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调研企业对于质检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正是我们今后应该在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完善的薄弱环节。

①适当增加机械加工工艺、测量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的课时。

②总体要求毕业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生产一线机械加工、工艺实施、机械产品检验、企业内审员、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咨询、监督等岗位。

③应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企业文化。

④开设实用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类课程,以适应企业的急需。

从调研结果来看,本次调研达到了调研的预期目的,为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韩丽珠,林琨智.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19-21.

[2]徐秀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徐秀娟.机械制图[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