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伦理学合集12篇

时间:2022-11-12 01:27:45

护理伦理学

护理伦理学篇1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学基础操作中已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并寻求将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操作中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为今后改进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专科)3个班的学生160人,每个班分为5组,共15组,每组10〜12人。随机抽取8组共84人作为实验组,剩下的7组共76人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教学方法设计

加强床边沟通护理:采取模拟病房的形式,要求护生加强床边沟通护理。通过主动巡视病房而不是依靠呼叫器、到床旁采用沟通技巧收集病人资料、组织一次健康教育活动等练习,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以自己良好的情感、语言、态度、行为对待病人,以病人利益为重,体现出护理人员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情境案例教学:在每种护理操作中设置一个案例,让护生根据这个案例的具体情况,把相关的护理伦理知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用到该项操作中。通过教师在示教过程中的点拨,护生在操作课之前寻找相关护理伦理理论,在操作中护生就能很好地将尊重病人、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伦理原则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应用到整个操作过程中。具体表现在出进病房敲门,合理称谓病人,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病人,操作时保护病人隐私、合理暴露病人身体并不断告知病人操作到什么程度并请求合理配合,操作结束时告知操作很顺利并向病人致谢等,整个过程表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护理既能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更能提高护理操作质量,从而展现护士的天使形象。

模拟伦理道德现场:在开始示教时,由两位老师模拟完成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一个处处体现出关心病人,尽量把伦理知识渗透到每一步操作中;另个则仅仅完成护理活动。通过不同的表现,让护生直观感受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伦理知识,同时讨论有意识地在护理操作中应用伦理知识和无意识应用伦理知识的护理结果。例如在临终关怀和尸体料理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护生在模拟操作时,能够主动了解病人的性格,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让临终患者正确面对死亡。对有痛苦的病人尽最大努力解除病人痛苦,并给予心理精神方面的安慰。当病人去逝时,我们应在现场,表现出同情,对亲属给予安慰,用严肃认真尊重死者的态度进行尸体料理。

1.2.2实施教学

开展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共24次课,专业教师分组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课题组设计的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实验组,要求:

在每次基础护理实践课开课前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相关的护理伦理学问题学习讨论,提出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护理伦理学知识,并针对不同的实践课找出相关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每次实践课前,提问或鼓励学生主动陈述本次实践课所涉及的护理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讨论,并学习及讨论下一次实践课的护理伦理问题,作好记录。

1.2.3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场景模拟考试的方式进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对伦理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程度、临床思辨能力等进行评价。

1.3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X2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人口学特征

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有效问卷为160份,有效率为100%。研究对象均为女生,生源地情况为:安宁1人(0.6%);保山2人(1.3%);楚雄34人(21.3%);大理25人(15.6%);红河13人(8.1%);昆明10人(6.3%);丽江2人(1.3%);临沧3人(1.9%);普洱3人(1.9%);曲靖28人(17.5%);腾冲2人(1.3%);文山8人(5.0%);宣威8人(5.0%);玉溪16人(10.0%);昭通5人(3.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1.10岁,年龄分布情况为:18岁1人(0.6%);19岁2人(1.3%);20岁40人(25.0%);21岁册人(40.6%);22岁46人(28.8%);23岁4人(2.5%);24岁1人(0.6%);27岁1人(0.6%)。

2.2 护理操作和护理伦理学知识认知情况分析

上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之前学习过护理伦理学的有133人(83.1%),未学习过护理伦理学的有27人(16.9%)。115人(71.9%)认为护理带教教师提高护理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03人(64.4%)认为护理带教教师提高护理基础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31人(81.9%)认为护理带教教师提高伦理学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2.3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中融入伦理学知识的效果分析

对护理操作实践课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操作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对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临床思辨能力进行比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操作能力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2=0.229,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对护理操作能力无影响,结果见表1。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6.977,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有促进作用,见表2。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伦理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程度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9.53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伦理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程度,见表3。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思辨能力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5.003,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见表4。

3.讨论

随着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责任越来越大,面临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相关伦理问题如专业思想的稳定性、与同事和其他医护人员之间、与护理对象及其家庭之间的伦理矛盾也日渐突出。因此,近些年来对伦理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医学院校及各级临床机构的重视。

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护理伦理课主要是在教室里的课堂上完成,采用的教学方法常常是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法。尽管目前许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护理伦理课教学质量,但始终与临床实践相脱节。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其教学方法有别于伦理课教学,上课地点主要在学校建立的实验室完成,许多实验都是模拟临床实际工作来完成教学内容,重视学生每项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巧,偶尔渗透一些伦理道德、沟通交流技巧等人文科学知识,但并没有系统地将人文科学知识应用到护理操作中。因此,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各项实验操作时基本不用人文科学知识,在临床实习中有78.68%的学生偶尔想起来运用和从来没有运用伦理学知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护理问题,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把护理伦理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能力较差。同时也说明护理伦理的教学必须与临床专科课程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伦理道德的巨大作用。

护理伦理学篇2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在2013年第2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对3个班同样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授课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电教、案例分析、自学、分组推论5种,每次授课采用1种~5种方法组合。

1.2.2评价工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教授于2007年编制。该量表以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为基础,可对青少年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是自评量表,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纬度,共16条目。采用5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计5分,“有点符合”计4分,“不太确定”计3分,“不太符合”计2分,“很不符合”计1分,分数越高,表明青少年的学习倦怠越高。此调查问卷的信度为0.732~0.858。

1.2.3施测课程结束后将上述量表一次发给被试者,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统一主试和指导语,当场发放和收回问卷。为避免被试由于顾虑影响答卷的客观性、真实性,答卷采用匿名方式。

1.2.4统计学方法调查完成,主试回收问卷,剔除无效答卷后对测试的资料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教学方法数量(1种~5种)与青少年学习倦怠总分相关性研究结果教学方法组合数量与青少年学习倦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789,P=0.001,显示二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3讨论

3.1《护理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的原因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原因与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他们讲道理,没有现实意义,同时很多学生认为该门课与将来的执业关系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懂得《护理伦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学习该门课的现实意义。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的意义结合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该门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护理伦理学篇3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护理伦理学;课程评价

护理伦理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伦理道德意识和决策能力、逻辑推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1]。护理伦理学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但学时少,学生没有接触临床,因此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调查某校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专业部分本科学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评价,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12月10日—25日,整群抽取某校护理学院2014级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22岁,平均(20.5±1.7)岁。护理伦理学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课,共24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6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影片欣赏等讲授理论课,实践课是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案例汇报。教材采用姜小鹰主编的《护理伦理学》第1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依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护理本科生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生源地等;第二部分是护理本科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授课与考核方式等的评价及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每部分由数目不等的题目组成,包括闭合式和开放式问题。要求调查对象按问卷说明逐项填写,于两周内回收。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00%,其中女生251人,男生37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2.2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见表2)

3讨论

3.1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总体评价

表1显示,2014级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学习效果评价较好,80.56%的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很满意;73.26%的护理本科生上课听得懂,课后认真复习,24.65%的护理本科生上课开小差,课后自己学习;40.97%的护理本科生从不逃课,59.03%的护理本科生偶尔逃课,主要原因是患病、家中有事和兼职等特殊情况;89.58%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教师精心备课,授课精彩,9.38%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教师备课不充分,授课时照本宣科。达成课程学习目标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精心备课,掌握本专业最新知识和国内外发展动向,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知识日新月异,学生的个性需求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需求,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应加强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培训、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培养,做到有的放矢、因需施教和个性化教学[2]。

3.2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的评价

护理伦理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学习和平时成绩,有经典案例教学、主题辩论会、影片欣赏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公益与医院见习实践)等,考核方式也比较新颖,注重全员、全程和全体参与的原则。调查显示,89.93%的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伦理学的考核方式非常满意,只有4.51%的护理本科生不太满意。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接触临床,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部分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不能将护理伦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护理实际有效结合;同时,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再者,由于护理伦理学课程内容抽象、知识内容繁多、涉及面广,部分学生理解应用护理伦理学知识存在一定困难。为使学生真正体会护理伦理学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学习效果,师生应共同努力探索适合护理本科生的护理伦理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3],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随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其在案例讨论、主题辩论和演讲等活动中成为主角。实践课倡导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所蕴含的不仅是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这对学习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在课程实施之前做好引导和解释工作,保证学生对合作学习在心理上认同与接纳,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中。

3.3护理本科生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

表2显示,95.83%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好,74.65%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65.63%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教师的师生沟通能力强。护理本科生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较好,师生关系融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不如乐知,乐之不如好知。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伦理学理论、新知识及教学方法,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传统的授课法转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法;定期组织教师到临床护理一线实践,积累临床经验,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的紧密联系,突出能力培养,增强教学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同时,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借助案例教学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讨论等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堂讨论和汇报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真实需要,当学生表现好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强调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师事先设定的学习目标,并由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在实践课上进行汇报。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反思问题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善于合作、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的人[5]。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护理伦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及意义,授课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护理本科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树立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6]。我们还要注意,在个体独立学习探索、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深入探讨当前医学伦理道德问题,加深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应用[7]。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师德等,对学生的影响深远,非常重要。护理伦理学课程是培养护理本科生伦理评判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必修课,应加强对学生伦理意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调动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元化学习方法[8],使学生领悟到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真正内涵和价值,不断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身素质和护理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博,王力,王爱敏.护生职业伦理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1):66-68.

[2]高静,吴晨曦,杨翔宇,等.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488-491.

[3]杨秀木,齐玉龙.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本科生生命伦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703-1707.

[4]江燕,于海燕.案例研讨性教学法在护理伦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上海护理,2014,14(6):81-83.

[5]张凤英,李晓玲.护理伦理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15,28(1):90-93.

[6]王庆华.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15,28(2):274-276.

护理伦理学篇4

护理伦理学从利用卫生学规则照顾患者演化到界定其实践领域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一门专业[1]。其研究对象是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应遵守的护理伦理道德规范。护理模式已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护理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整体护理发展,其重在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技术为框架,开展各专业协作的程序护理,向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服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士素质,我院在护理工作中,密切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从实质上着手,遵循护理程序,不断研究探讨适应我院的护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深深认识到运用护理伦理学有利于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将总结如下:

1护理伦理学贯穿于整体护理工作之中

护理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科学。学习护理伦理学可以提高护士的道德认识,激发护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提高护士的道德水平和奋发进取的事业感,以满足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更好地为护理发展作导向。护士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患者,护士要带着爱护、同情的感情不厌其烦地为其护理、治疗,带着最大的职业涵养去理解患者的痛苦。所以,护士要在平凡的职业工作中,不断努力刻苦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勤奋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关心体贴照顾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2用护理论理提高自身修养,营造美好氛围

2.1护士的语言、仪表、行为直接影响护士的外在美,也能给患者初次见面留下良好印象,所以护士要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学会使用语言的道德美,与患者交谈时注意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保护性语言。患者住院后由于角色的改变,自尊心受到压抑,沟通时要顺从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能做到尽力给予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的要给予耐心诚恳的解释,使他们产生信任感、安全感、温暖感,决不要冷淡他们,更不能奚落和讥讽他们[2]。患者入院后从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出现恐惧、焦虑、自尊心增强、猜疑心加重等心理反应,所以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有同情心和关怀心,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使患者感到安慰与鼓励,减轻焦虑,消除陌生感,并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的准确信息,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患者与护士之间建立一种温暖和谐的关系。

2.2语言是心灵美的表现。心理护理是护理伦理的基础,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所以护理人员必须重视语言的学习与修养,善于沟通的技巧。临床调查表明,护理人员是否有同情心是患者愿意与其交谈的关键,要善于引导患者谈话,要有“转移”或“通情”的沟通能力,使其对谈话的内容感兴趣[3]。护士主动热情关心照顾患者,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详细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社会状况和心理变化,反复耐心细致地做患者思想工作,让患者倾吐心中的苦闷和忧虑,引导患者明确生活目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放下了思想包袱,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这正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的:“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4]。这说明语言对情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应具备广博学识,要熟悉了解所接触的每一个患者,给予最恰当语言交流,这要求护士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交流技巧,让患者心理处于最佳接受治疗与护理。护士高尚的道德情操,能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操,促进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内脏调节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效的心理护理上,也是护理伦理的充分体现。

3运用护理伦理对工作进行自我评价

3.1护理工作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护士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将护理技术与护理伦理结合统一,才能做到动作敏捷,头脑冷静、思维清晰、紧张而有秩序工作,才能提高操作和救治效果,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全身心护理。护士的工作质量、技术水平、道德品质均能在实施护理工作中体现。如:瘫痪患者翻身,是否按时实施或只是流于形式记录在翻身卡上;无菌操作过程是否正规,只有操作者知道;夜班护士是否按时巡视病房,也无人知道。因此,护士必须认真学习护理伦理知识,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严格执行各种操作标准,表现出高尚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2利用护理伦理学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良心是在人们履行社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4]。护士的道德良心表现在为患者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上,道德良心能使护士对自己职业道德的行为后果和影响作出自我评价,感到对工作的满足、喜悦、惭愧或内疚。因此,我院要求护士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对符合护理道德要求的情感、信念、行为做出正确的抉择,对自己所做的每项护理工作都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进行自我评价,自觉改进,避免单纯依靠逐级领导监督检查批评而引起逆反心理,从而保证了护理程序的操作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

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组成的统一体,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须转移到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工作上,而不是只重视患者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要做好此项工作护士除了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学科运用于人性化的护理工作中,才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总之,要加强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和宣传,护理人员只有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达到一个良好的境界与水准,才能将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临床工作做好,才有利于医院护理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而得到患者及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杜慧群.护理伦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18-26.

护理伦理学篇5

1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生重视程度低,师资配备不全面

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长久以来,高职护理教育一直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技术,轻医德的思想观念。作为护理人文中最重要的护理伦理教育在我国起步于解放初期,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发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护理伦理学定位不够准确,学校重视性相对不够,教学实效性很不乐观。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护理伦理学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性质,有些学校把其定位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在学生在校第一学期就开设;有些学校定位其为护理基础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也有定位为护理专业课程,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其次在学时安排上,高职院校实行3.5+1+0.5培养模式,护理伦理学的课时安排不一,但多在26-34学时之间,课时安排悬殊较大。此外护理伦理学师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承担伦理学教学的教师大多不是医学或护理伦理专业毕业,未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养,而是一些从事护理基础或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任,使这门课程形如鸡肋,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很难使学生对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及其基本理论有系统的了解,更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1.2教学内容混乱,课程标准和教材不能满足护理职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护理伦理学是一门伦理学与护理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一地减轻躯体上的痛苦,护理人员在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恢复健康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护理道德,而且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伦理问题,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处理不同利益所引起的冲突和纠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病人的要求趋向多元化,护患关系之间紧张、对持的局面时有发生,传统的课程标准往往是几年前制定的教学大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承载护理伦理学教育的载体,护理伦理学教材对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高等护理伦理学教材不仅种类有限,可选择性小,教学内容多,且偏重纯理论,道德规范与要求重复多,缺少情境设计,伦理案例和情景案例陈旧,缺乏时代性,不能如实反映临床实际。

1.3默守陈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老化

目前护理职业教育大多还是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的精神,重技术,轻人文。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老化,无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应具备本课程的知识、水平、技能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关注教学形式而无视教学效果,使得伦理学教学日渐脱离现实生活而成为形而上学的空洞说教。课程教学多由教师单纯课堂讲授来完成,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差,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伦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忽视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相关知识。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一次性的理论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较差,更多依赖于老师给予的标准答案,考试成绩很难体现课程教学效果,难以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的道德思考,采取合理的行动,避免对患者的伤害。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欠缺,认为这是一门纯理论、重说教的课程。

2高职护理伦理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讨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人文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及临床护理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我们立足于现代护理岗位的性质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主要在于强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精选教学内容,做到主次突出现行护理

伦理教材,通常分为理论部分、规范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内容偏多,而且部分理论已经不能反映临床实际情况。教材中却很少涉及具体的护理行为道德训练的内容,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不知不觉就把伦理学当做一门理论课程,讲些远离护理临床的干巴巴的理论,教学中所列举的案例也不能代表现代临床护理实际,缺乏实践性和指导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认为伦理学就是讲些枯燥无用的大道理,考试时只要背些原则、规范就足以应付,使学生对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错综复杂的伦理突况及难题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决定。笔者认为: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应由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转变。护理伦理学以爱的伦理为核心,其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爱、为什么要爱、作为一名护士如何去爱,当遭遇利益或各种冲突时,如何评价和选择爱的行动方案。教师有重点、有选择地讲授理论知识,将其基本原理融入到护理实践活动的各个章节中。教会学生用伦理学的原则、规范和范畴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护患、医护、护护、护技、护社等各种重要人际关系道德,特别是当上述人际关系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学会运用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护理实践,提高评价能力。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

2.2丰富伦理学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评价方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且较抽象的学科,传统的讲授法虽然能使学生靠考前背一些概念过关,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际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2.2.1借助合适案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选择符合临床实际的案例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引导,不仅可以免除一些毫无意义的开场白,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直接进入讲授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知识点,将枯燥的、抽象的伦理学原理和生动、具体的护理临床结合起来,学生参与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原则问题的理解,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教与学的结合。通过与伦理相关案件的分析和讨论,也有助于学生解决护理实践中的护理道德困惑,从而精准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开阔学生的思维。生动活泼的案例式教学大大调动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改进了教学的质量。

2.2.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式学习

研讨式学习是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在课前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结合具体教学要求和临床护理现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又适合讨论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老师当“导演”拟定讨论提纲,学生当“演员”,由小组轮流选出代表本组发言的同学对本组的观点、结论进行阐述,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最后老师对讨论做总结和讲评,使学生得到系统和完整的知识。角色扮演法是学生非常乐于互动的一种教学手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演戏和想象创造情境,再现教学内容。如在学习护患沟通这一目标任务的时候,可由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病人对护士百般刁难,而护士可根据所学习的伦理知识巧妙应付,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学生通过看表演,对所学知识是一种复习巩固,教师在表演结束后组织针对性讨论,包括课堂总结,强调所学的内容以及怎样的过程能被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学生反思和感悟,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评价方面,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考核方式应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以仅靠课程结束时的一次理论考试,要按照共同标准见识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克服一次性评价的弊端。考核时间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对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如伦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可强调以记忆掌握为主,采用闭卷考试方法;对能力的评价,如伦理困境的决策;安乐死的利弊,则以开放的灵活多样的考查为主,如用问卷反馈调查、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准确性、参与角色扮演、演讲交流辩论、以分析案例为主的小论文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提高其职业素质,让学生“学以为用,考以为用”,从而对培养护理人才起到导向性作用。

护理伦理学篇6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095-01

为了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及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护理伦理学》教学自2002级学生以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这几年的护理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充分运用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对于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护理伦理学理论、原则和规范十分有益。

1 案例分析法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取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及方法,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给出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中,应用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对象

护理本科2002级、2003级、2004级、2005级学生,大部分是女生,普招生。《护理伦理学》课程2002级、2003级、2004级安排在第六学期,36学时;2005级安排在第五学期,18学时。

3 教学实施

3.1 课前展示案例,引出讲授主题

在讲授新内容前,安排与本内容相关的案例,既引出问题,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第七章时,先展示案例。患者,女,29岁。曾因幻想型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1年前出院回家。患者已怀孕7周,其丈夫和母亲都担心怀孕和分娩的痛苦会给她的精神状态带来不良影响,都劝她到医院流产,但她坚决要求继续妊娠。作为护士,你会给她提供什么样的咨询?由此,引出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3.2 课中引入案例,使学生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护理伦理学用特定规范来规范护士的具体行为,但在护理实践中如何应用是个不确定的问题,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伦理规范,影响学生将来的护理行为。例如:在讲授第七章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中的公正原则时,展示案例。两个病人需要肝移植。患者Z,45岁,男性,因多年酗酒患严重肝硬化。另一患者L,25岁,男性,待业青年,在购物时因协助捉拿歹徒,被歹徒刺伤,肝脏破裂,病情危重。正好医院有一个可供移植的肝脏,且检查两者的组织配型均符合。Z有钱,能付全部费用,但 L付不起移植费用。假如你是这个医院的护士,由你分配这个肝脏,你会给谁?为什么?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移植给病人Z,因为他有钱,能够支付起移植费用;也有些人认为应该移植给病人L,因为Z需要肝移植,是由于多年酗酒而造成严重肝硬化,是自身因素造成的;而患者L,虽然他支付不起移植费用,但是在购物时因协助捉拿歹徒,被歹徒刺伤,肝脏破裂,他是对社会有贡献的。通过讨论后,加深了对公正原则在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中作用的理解。

3.3 课后讨论案例,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课后讨论案例,一方面,巩固已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引发学生对一些护理伦理学难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分析,能够较准确把握其实质。例如:一女患者,12岁,精神状态正常,因车祸需要行截肢手术,手术前其父母要求医务人员勿告诉实情。此时,作为她的责任护士,你认为怎么处置是最适当的?依据什么伦理原则?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虽然案例中蕴含的困惑或许谁也无法给出明确合理的答案,但是发言中所涉及的广泛的伦理问题,无疑有助于使学生对行使病人的知情同意时所涉及的家属意见、病人承受能力等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4 教学效果

课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69份,调查显示:认为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占85%,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占60%,可提高医德认识的占40%。

5 讨论

5.1 促进群体思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案例教学法是给定特殊情景,让学生自己在这种情景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背景,运用智慧,自己发现和分析问题[2]。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把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概念和原则通过综合分析运用到护理实践中。促进学生群体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增强学生对医德的敏感性

通过对正反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吸取个案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实践中正确地处理护理伦理问题。可见,知识是在分析和讨论中增强了学生对医德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护理伦理学篇7

2从案例中总结、推论出护理伦理的基本

理论每一个理论的形成都是实践的正确总结,必须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具备普遍意义或能反映事物共性的案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发现、总结规律,并依此揭示出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教授美德论的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哲学先贤以及他们的事迹。从老子、孔子、文天祥、岳飞到孙中山、,从亚里士多德、康德、休谟到美国总统华盛顿,在使学生感受伟大人物人格魅力的同时,体会到美德是什么以及美德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让学生明白一切美好的品质都应该是美德的基本内涵,一切丑陋的东西都与美德背道而驰,进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备美德的人。

3用案例阐释、说明护理伦理理论

理论是抽象的,但它是活生生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探讨、教授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时,辅以大量的医学案例,特别是用那些能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并能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典型案例。例如在探讨安乐死这一问题时,我们列举了中国安乐死第一案以及事隔近18年后,当初要求为母亲实施安乐死的王某患胃癌并转移,向医院提出安乐死被拒绝,后王某在痛苦中病亡。组织学生讨论:(1)安乐死应该不应该被允许,它的意义何在;(2)安乐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曲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该案例不仅使学生正确认识了安乐死,而且拓展了对生命论中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护理伦理学篇8

 

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上好护理伦理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智能结构、言论行为方式等,对学生乃至社会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完备的学科知识、技能,具有同护理教育道德、文化选择的一致性,才有可能使优良的护理文化在大学生的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是非常重视高等教育教师质量的,对师资选拔和任用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注重应聘人员的思想道德、知识水平与能力、教学经历与实践经验。由于我们许多从事护理伦理教育的老师很大一部分直接从高校毕业,大部分任课教师未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缺乏伦理教学经验。学校可以一方面将这部分老师集中去到相关实习单位见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等途径尽快建设护理伦理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另外也可以聘请一些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做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开讲座、做专题报告、举行各种座谈会等,让学生聆听来自一线的护理经验,增加其真切感受。

 

二、加强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必须重视案例教学工作。老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案例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在选择案例时,最好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例子,例子不要太长,要典型,能反映当前护理实践的现状,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在案例讨论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学生们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分析整个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最后,老师可以在总结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写一个总结报告。案例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新的护理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三、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能够适应护理伦理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笔者在讲授护理工作的道德要求这一部分时,曾经要求几个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几个学生分别模拟一位行动不方便、有点耳聋的孤寡老年病人,一位耐心负责的护士和一位不负责任的护士。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一会儿叹气,一会儿愤慨,一会儿捧腹大笑。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理解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认识到护理孤寡老年病人时应理解和关心,尊重病人和细致观察病情。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讲授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时,我们可以穿插护理界模范人物的事例,讲授她们的高尚情操及一些动人事迹,以提高教学效果。如笔者在讲课中穿插讲授了2005年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亚丽的事迹,就深深的打动了学生的心。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亚丽,在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定西工作了整整30年。30年来,王亚丽不论是做普通护士,还是当主管护士、护理部主任,始终工作在护理第一线。她在30个春秋的护理生涯中,以无私的仁爱、忘我的奉献和天使般的善良无微不至地守护着无数被死神威胁的珍贵生命,筑起了一座闪光的爱的丰碑,赢得了生命守护神的美誉。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使学生真正懂得了“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是护士的天职,护理事业是崇高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课后联系和交流

 

除正常教学活动外,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加强联系。师生恳谈会、心理咨询、业余党团校、人文科学讲座、育人帮教联谊会、校园艺术节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以及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渠道。

 

护理伦理学篇9

1国外的护理伦理教胄现状

 

1.1国外护理伦理学教育的内容

 

随着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以及护士角色的变化,护理伦理学的教育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外护理伦理学的教育内容较广泛,涉及到的伦理问题也较多,包括人丁授精、体外受精、堕胎、有生理缺陷的婴儿、脏器捐献及移植;儿童、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的权力;脑死亡、人体实验、自杀、安乐死、临终关怀、基因治疗、撤除生命支持措施、放弃治疗、护士的角色等:3:_。因此,近年来国际护理学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护士是终身探究和实践关怀照顾的学者。这也意味着护士是道德行动者,她们的行动始终是关怀照顾他人,尤其是患病的、虚弱的和有残疾的人在美国,人文课程在医学院课程所占的比例为20%-25%;英国和日本为10%-15%[5]。

 

化前珍等[6]报道,美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将护理伦理学列为核心知识的第一项,内容包括澄清个人和专业的价值观;将护理专业伦理守则及专业原则用于临床实践;将伦理决策框架用于涉及道德概念;专业伦理及法律的临床情境;尊重不同的价值及信仰;应用法律及伦理原则保护病人等。这体现了将护理伦理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贯穿护理全过程,注重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和职业道德实践的训练方向。

 

1.2国外对护理伦理教育所做的相关调査研究

 

Williams[7]研究认为,在伦理教育中,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我意识(反思〉和不断自我批评(评判性反思)是至关重要的。5〇^6^等[81研究表明,在护理方面评判性思维是专业责任和护理质量必要的部分,伦理教育必须要创造一个教育学上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培养和实践评判性思维[91。

 

OliviaNumminen[1°]对183名护理教育者和212名护士进行调査研究,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伦理道德被认为是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综合教学方法需要发展。ChrisGastmans[^认为,护理伦理道德观最基本的3个部分是:道德实践的护理、护理主体间的特征和道德观念。StephenHanson[l2]认为,医疗和护理学生伦理课程的跨学科设置对他们是有益的。这种方式的教育更符合卫生保健目标的道德,可以帮助减少道德压力和倦怠,并能改善病人护理,特别是在伦理方面,跨学科的教育带来的好处大于许多学校可能在发展这类课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造一个独立解决伦理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而言,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应用相关的理论和学科知识来洞察及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所面对的伦理课题或道德困惑,并思考符合伦理的做法及其理论依据。

 

2国内的护理伦理教宵现状

 

2.1国内护理伦理学教育的内容

 

国内护理伦理教育起步晚,1983年我国护理伦理教育才逐渐开始出现。国内的护理伦理学教育内容,重点放在护患关系、护理道德规范和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上。我国的医学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发展存在失衡,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的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相对比较欠缺,容易出现重“技”而轻“德”的现象,这对一名医务人员来说,是本末倒置的[5]。杨丽报道[16],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讲授内容包括护理伦理概念、伦理理论与规范、生命与尊严、生命伦理的必要性等主题,涉及面广,但是欠缺3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开发而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等。

 

2.2国内对护理伦理教育所做的相关调査研究

 

李春玉等[171调査结果显示,中专没有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我国35所髙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分析发现:国内不少学校在护理课程设置上,没有具体明确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地位和性质,仅有58.1%的学校定位为专业任选课程,29.0%的学校定位为必修课程;伦理课程教师大部分未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没有伦理教学经验的任课教师占51.4%,教师对护理伦理认识不足或非医疗护理专业教师授课等因素造成了教学内容过于局限、老化和教学方法简单,大部分趋于理论讲授和个案分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另外,医疗保健系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积极的伦理大环境,经常会出现理论上学习到的知识和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不统一的现象[18],这势必会影响医护人员临床的伦理决策与伦理实践。所以,要解决落实当代临床护理伦理职责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从护理伦理教育入手,而a更要营造理想的医疗护理伦理环境.,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理沦不断在临床中应用,护理领域不断扩展,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面临许多伦理问题甚至伦理困境,因此,护士需要具有专业的伦理素养,妥善处理丁.作中的伦理问题,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张梅等[20]报道,临床实习没有将伦理道德素质培养纳人临床教学过程。临床实习被认为是理论知识强化和巩ra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对临床教师在护珂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布20.0%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65.0%的学生表示满意;但在如何处理临床护理中遇到的伦理问题以及处理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仅冇7.5%的学生认为作常满意,25%的学生认为满意。学生们指出,临床教师很少就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伦理道德分析和要求,也很少对日常护理行为中所隐含的职业道德及法规进行分析教育。调査中,多数学生表示渴望获得老师在护理伦理方面的指导,如处理护患关系问《的原则、思路和技巧等。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床带教老师对伦理决策的指导欠缺™。老师做得很好,如果能加强分析其行为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帮助。

 

3临床护理伦理教宵的思考

 

3.1加强临床护理伦理师资队伍的建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到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是教师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是教师在生活目的和生活准则上的表率作用,是教师的生活目的和生活准则使儿童特别是青少年为之倾倒和激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伦理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2]。因此,教师在教授临床技能的同时,应该强调和实践与操作相关的伦理道徳要求,并以此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教师本身需要增强自身索质,在行为和态度方面为学生塑造徬样。教师应将正面的态度传递给学生,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实习单位的管理者应对临床教师的职业道徳索质做严格要求,除了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还必须热爱护理亊业、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索质,并对临床教师进行护理伦理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训[20]。刘义兰等[2«报道,临床护理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及其隐私权,对学生公正等。

 

3.2增加护理伦理讲授的具体内容

 

对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如脏器移植、脑死亡、人工受精、体外受稍、人工流产、以人作为对象的实验和放弃治疗的决定、自杀等问题应当适当增加,以满足临床实践要求ttt]。在现代医疗过程中,护士经常面临告知病情真相和用药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专业发展和个人权利的冲突问题;现代医疗实践中的敏感问«,如对特殊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科研和实验疗法中的各种伦理问题等。以上这些问雇,都是护理伦理的具体内容,应该列为护理伦理学的讲授内容。同时,有必要加强国内外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发或共享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和教学指南,携手培养护理伦理专家,推动护理伦理学科的发展。

 

3.3更新妒理伦邐教学的方法

 

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教学设施,如视听教材、模拟患者、角色演示等,探索出一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伦理学实习,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与伦理学象一起进行伦理学査房,并与责任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探讨伦理问題的解决方法在实施护理伦理教育时,应充分考虑护士的层次、认知水平、文化背录以及临床懦求。根据临床护士层次的不间,教宵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如初级职称的护士,虽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伹缺乏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他们的伦理推理和决策能力;对中离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应注意理论性和深刻性,将理论学习和研讨活动相结合、自学和讲座相结合,内容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新兴领域以及由此引发的伦理问题,使其掌握护理伦理教育的最新动态。

 

3.4合评价护理伦理教育的效果

 

护理伦理学篇10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护理已经由单纯的生理护理向整体护理拓展、从仅仅疾病观察护理及医院内临床护理向社区护理方向倾斜[1]。社会对医护工作期望值的日益增加、责任范围日趋扩大,使得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日趋复杂,包括护患双方在诊治和护理等活动中的行为关系,尤其包括了道德、利益乃至法律关系等,由于现在医患关系背景日趋严峻,护生有必要更好的具备护理伦理学的知识。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起于1983年,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且国内护理伦理学的教育重点多放在护理道德规范和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上,而对高职院校护理伦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研究尚少。护理学生是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者,对护生、社会的发展来说提高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都是极其必要的。本研究以苏州市某高职院校为例,对312名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护理伦理认知现状,比较其在实习前后有无区别,最终希望为学校的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从护理专业专科大三实习学生中抽取3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护理专业专科大三实习学生。排除标准:实习时间<3个月以及失访的护生。

(二)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护生的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专业态度等内容。2.自制《实习护生护理伦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经预调查,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者参考MJT道德判断测验、DIT道德推论工具等相关道德测量工具并结合多个版本护理伦理学教材,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也邀请了从事护理学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问卷内容包括了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等,也包括了临床护理伦理认知问卷:侧重知情同意、医疗保密、生命价值原则、医疗最优化。经过预调查,问卷的信度较高,克朗巴哈系数达到0.853。

(三)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主要运用问卷现场调查法。于护生去实习前发放实习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并于护生实习12个月后发放护理伦理决策问卷。所有调查问卷由专人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实习护生一共发放问卷31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9%。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方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学生的情况与护理伦理知识得分的关系。

二、结果

1.一般资料参与本研究的专科护生共310名,其中男17名,女293名;年龄21~24(22.04±0.23)岁;该批护生均分配在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家庭所在地情况,123名学生来自于城镇,187名学生来自于农村。所有研究护生在调查中表示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243名。在校期间参加伦理学选修的有123名。2.实习前后专科护生伦理决策能力比较实习前后护生伦理基础知识得分情况见表1。综上可见,实习前护理伦理基础知识的得分低于实习后的得分。但是实习前后护理伦理的基础知识得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可见,各种特征分组下护生实习前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情况比较可见,性别、生源地和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方面,参加选修的同学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较高,高于未选修护理伦理学的同学,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主动学习护理伦理方面知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的同学分数高于未主动学习的同学,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方面,认为护理伦理重要的同学相对护理伦理的分值也较高,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由结果可见,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的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综合来看,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的P值为0.000,最为显著。可见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非常重要,其次为在线选修护理伦理学、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

三、讨论

国外的护理伦理教育开展得较早,美国的护理伦理学始于18世纪早期,美国护理伦理学已成为护理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美国的人文课程在所有医学院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25%[2],已经自成一套以科学为基础的护理知识体系;且他们认为核心知识的第一项即为护理伦理学。我国护理伦理学的教育起步较晚,国内医学教育普遍对护理伦理学课程重视不够、偏重于伦理理论知识的讲解等,但是对护生护理伦理的培养、与护理行为密切结合的实践训练、在临床实际情况中如何有效的进行护理决策等方面均极为缺乏。而且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医疗工作中,医护关系已变为“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也处于更为敏感的时期,对护生护理伦理方面的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由结果可见,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护理伦理认知水平不高,表明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前护理伦理认知水平较低,护理伦理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峻,因此需要引起护理管理者、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最终制定相应对策并付诸实施。根据本文结果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状况,建议护理教育部门应该更多的关注护理伦理教学,大力发展该方面的教育投入。学生在护理伦理方面认知水平较低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缺乏相关教育;2.学生还未接触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中的护理伦理问题没有切身体会,不能对病人感同身受;3.学生对护理伦理方面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学校开设伦理课程数量本身有限,即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护理伦理学知识,却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对护理伦理问题的有关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此,护理管理者需及时制订相应的对策,引起广大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等部门应注重将护理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应该根据护生对各方面伦理认知水平掌握的不同程度而有所侧重,加强学生较弱环节的培养,重视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培养,学校及医院应重视护理伦理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转变授课方式,采用PBL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可通过收集临床过程中护士遇到的各种伦理难题,组织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最终促进学生伦理水平的提高[4],并且学校应该加大护理伦理方面的教学。并且可以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增加关于护理伦理方面的活动,可以在校期间加强教育,除了在课堂授课中加强教育外,在其他方面的学生活动中,如日常团日活动中可以加强教育,如“授帽仪式”、“心理剧大赛”等都可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学校针对护生的伦理学教育必须将理论工作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应在整个医学教育阶段贯穿伦理学各个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本次研究表明,护生的护理伦理知识较低,实习前后改善不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其护理伦理认知水平,可以侧重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护生进行护理伦理认知教育。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将临床与实践相结合,将护理伦理的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为护理伦理教育改革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伍永慧,施雁.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47-448.

[2]崔妙玲,韦宇宁,杨连招.352名实习护生伦理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15):9-12.

[3]白阳静,李宁,李晓玲.论护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09,23(7):1698-1699.

[4]李春玉,金锦珍,崔仁善.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12-13.

护理伦理学篇11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1],对一名合格护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护理伦理学》属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如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另外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让她们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若采用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09级15个高职班700余名护生进行授课,重新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1.1案例分析 

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贴切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来分析案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基础这一章节时,例举了大量的鲜活的事例,如湖南靖州的“医院出动救护车讨价还价误时,男孩转诊途中死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天价医疗费”,同学们被案例的情景深深吸引,并初步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1.2视频播放 

视频教学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使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历来都深受同学的追捧。在护理伦理决策这一章节时,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永不放弃》第九集--某银行被抢劫,四个伤者被抬进医院,医院只有3套监护设备。首先得到救治的人是其中伤势最重的,但他是一名罪犯;而那个伤势最轻的人被排在最后,他却是一名正局级的国家干部,这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该如何决定?会如何决定?一晚期肺癌的老太太要求医务工作者对她自己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这时又该怎么办?这一连串的令人纠结的问题,深深的揪着同学们的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领悟伦理学的真谛。 

1.3开展辩论赛 

对相关伦理难题,组织辩论赛,如安乐死是否该在我国合法化。首先摸查同学对此问题的观点,鼓励两组同学派出代表进行公开辩论,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观点。辩论中老师充当主持人的身份,辩论双方有理有据、振振有词、辩论激烈。辩论结束时老师做一简短点评,然后让同学们观看深圳卫视22度观察—安乐死是文明还是谋杀?,最后老师再做一总结。 

1.4组织社会实践 

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历觉得很陌生,不知道都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通过播放北京松堂医院—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创始人李伟院长工作20多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同学们对临终关怀这项事业有了视觉上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临终关怀,学校组织全系老师分别带领同学去抚州市各个层次的福利中心和养老中心参观,帮老人家梳头发、剪指甲、量血压、按摩和聊天等,同学们觉得很有意义,有了直接的感受。 

2.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表,集中发放问卷表,15个班级同学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问卷包括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开设这门课的收获及有何意见及建议等问题,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1感兴趣程度比较 

将上课前和上课后对《护理伦理学》的感兴趣程度,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4.256,p<0.05),课程结束时同学对《护理伦理学》更感兴趣了。 

2.2其他教学评价 

89.1%的同学认为课程结束后非常有收获或有收获,60.0%认为应适当增加课时,50.8%认为授课时应适当多增加案例,90.7%认为视频教学非常好,可增加,34.5%建议可提前开设本门课程。 

3.讨论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伦理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 

3.2加强案例教学,适当增加视频教学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点名或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各抒己见,在总结完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后,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给出参考意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加护理伦理讲授的具体内容 

目前《护理伦理学》教材的内容大多讲的是护理道德的历史发展概况、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等,对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如器官移植、脑死亡、人工授精、流产等欠缺,这些是同学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也是同学今后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会遇到的问题,应适当增加,使护生在对待即将面临的临床实习或工作中不会感到迷茫。 

3.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老师过于严格,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发言或不敢发言,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差;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秩序差,教学效果也不好,充分发挥案例分析和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和谐互动的环境中学知识。 

4.小结 

护理伦理学篇12

 

关键词:护理 学生 护理伦理学 学习兴趣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1],对一名合格护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护理伦理学》属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如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另外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让她们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若采用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09级15个高职班700余名护生进行授课,重新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1.1案例分析 

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贴切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来分析案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基础这一章节时,例举了大量的鲜活的事例,如湖南靖州的“医院出动救护车讨价还价误时,男孩转诊途中死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天价医疗费”,同学们被案例的情景深深吸引,并初步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1.2视频播放 

视频教学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使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历来都深受同学的追捧。在护理伦理决策这一章节时,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永不放弃》第九集--某银行被抢劫,四个伤者被抬进医院,医院只有3套监护设备。首先得到救治的人是其中伤势最重的,但他是一名罪犯;而那个伤势最轻的人被排在最后,他却是一名正局级的国家干部,这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该如何决定?会如何决定?一晚期肺癌的老太太要求医务工作者对她自己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这时又该怎么办?这一连串的令人纠结的问题,深深的揪着同学们的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领悟伦理学的真谛。 

1.3开展辩论赛 

对相关伦理难题,组织辩论赛,如安乐死是否该在我国合法化。首先摸查同学对此问题的观点,鼓励两组同学派出代表进行公开辩论,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观点。辩论中老师充当主持人的身份,辩论双方有理有据、振振有词、辩论激烈。辩论结束时老师做一简短点评,然后让同学们观看深圳卫视22度观察—安乐死是文明还是谋杀?,最后老师再做一总结。 

1.4组织社会实践 

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历觉得很陌生,不知道都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通过播放北京松堂医院—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创始人李伟院长工作20多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同学们对临终关怀这项事业有了视觉上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临终关怀,学校组织全系老师分别带领同学去抚州市各个层次的福利中心和养老中心参观,帮老人家梳头发、剪指甲、量血压、按摩和聊天等,同学们觉得很有意义,有了直接的感受。

2.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表,集中发放问卷表,15个班级同学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问卷包括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开设这门课的收获及有何意见及建议等问题,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1感兴趣程度比较 

将上课前和上课后对《护理伦理学》的感兴趣程度,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4.256,p<0.05),课程结束时同学对《护理伦理学》更感兴趣了。 

2.2其他教学评价 

89.1%的同学认为课程结束后非常有收获或有收获,60.0%认为应适当增加课时,50.8%认为授课时应适当多增加案例,90.7%认为视频教学非常好,可增加,34.5%建议可提前开设本门课程。 

3.讨论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

编辑整理本文。

加亲和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伦理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 

3.2加强案例教学,适当增加视频教学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点名或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各抒己见,在总结完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后,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给出参考意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加护理伦理讲授的具体内容 

目前《护理伦理学》教材的内容大多讲的是护理道德的历史发展概况、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等,对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如器官移植、脑死亡、人工授精、流产等欠缺,这些是同学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也是同学今后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会遇到的问题,应适当增加,使护生在对待即将面临的临床实习或工作中不会感到迷茫。 

3.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老师过于严格,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发言或不敢发言,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差;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秩序差,教学效果也不好,充分发挥案例分析和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和谐互动的环境中学知识。 

4.小结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对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