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01:09: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专业英语又称专业科技英语,随着科学技术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一门重要的学科。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和要求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机械工程专业英文资料的训练,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了解科技应用常用的表达和科技英语的特点,能初步具备阅读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学完基础英语后学习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笔译速度为每小时250个左右单词,译文基本准确、通顺。”所以,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深入学习机械工程知识的英语版的课程[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用英语组织表达机械工程、机械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语句、描述专业英语语句的基本格式和主要的语法,通过课本中选编的原版教材的学习,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机械工程专业发展的动态和方向,为将来阅读机械工程英语文献资料和书籍,进一步交流和学习国外机械工程先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1.岗位需要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机械行业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在加速产品与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各技术领域也正在实现进一步的合作,许多企业引进了很多进口设备,大量资料是英文原版的。因此,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否读懂这些资料就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实际中碰到现场实际问题的时候,很可能需要查阅原版英文资料或与相关专家用英语交流专业技术来谋取解决途径,所以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掌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教育部为使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适应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提出今后部分专业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2.进一步发展需要
社会迫切需要复合型、实用型和技术型的人才。目前,机械工程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非常紧缺,而懂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个人读懂外文说明书、图纸以及其他资料,快速、准确地获取国外最新机械工程技术、动态信息的必备语言工具,所以学习这门学科是学生提高发展潜质、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谋求发展的需要。我们经常能听到毕业学生反馈回这方面的问题,从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感叹可以看出,越往上走,对英语的要求就越高。所以,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一个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与推动作用[2]。
二、专业英语的特点
1.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多
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是专业英语这间大厦的砖瓦,掌握它们是学好专业英语的基础之一。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所涉及的大多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在翻译的时候能准确使用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术语。有些词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但在专业领域内的含义却完全不同,比如spring,bearing,bar等等。并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领域,也可能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而具有不用的含义。因此,判断某个词的词义时,必须根据文章想要阐述的内容、概念、知识点,以及上下文联系、专业特点和具体语境的来判断其确切含义。
2.大量使用名词性词汇
在基础英语中,多用名词是英语的一个特点,在专业英语中这方面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专业英语文献大多以以原理为依据,以事实为基础来叙事说理,作者在遣词造句时力求见事见物,而名词正是表示人、事、物的词汇,而且在专业英语中,名词性词汇能使得句式简练,结构紧凑,表意清晰[3]。
3.长句多
为了阐述清楚,句意表达严谨准确,科技文献一般用陈述句,且长句较多,一句话可能要包含几个分句。长句中的定语多,从句多,包含的信息量大,翻译时不易处理,所以如何理顺逻辑关系,再恰当准确地表述出来,让读者获得原文的准确信息显得至关重要[3][4]。
4.被动语态多
机械工程英语使用被动语态的占l/3以上,在专业文献中,叙事推理强调的是客观准确,而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可能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并且有时叙事还不需要指出动作的执行者或者无法指出动作执行者,所以通常以非人称的语气作客观陈述,从而较多地使用被动语态;还有,使用被动语态可以把需要强调的内容(受动者)前置于主语部分,这样可以使读者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广泛使用被动语态的主要原因,而专业英语的这个特点是与汉语言的的表述习惯截然不同的。
三、大学生学习机械专业英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没必要
许多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认为自己以后在工作岗位上一般用不上,学起来又不容易,不想花功夫去学习和加强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即便有专业英语课程也是抱着及格万岁的思想,敷衍了事。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作为一名操作工,也有很大可能要面对纯英文的说明书、加工图纸等专业文献,更无须说将来担任管理和领导岗位对专业英语的需求了。
2.感觉自己的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有排斥和畏惧心理
部分学生在高中英语成绩不理想,自述基础差。其实,事在人为,任何事情,肯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机械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老师带领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学习,逐步积累专业词汇。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并努力在其中寻找乐趣,使学习的过程愉快起来,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让自己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功,你就会感觉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令人望而止步了,这样积极的心态也一定会引领你取得最后的成功。
3.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的缺乏是专业英语学习和翻译的一大障碍。只有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人才能适应全面的对外开放,
4.无法适应专业英语本身的特点
专业英语一般内容较为枯燥,阐述的是原理概念,结构严谨,不注重文字修饰,重在客观事实;专业词汇多,逻辑性强,理论推导多,有独特的文体形式和表达方式。部分学生可能不太适应,特别是初学者[5][6]。
四、大学生学好机械专业英语的方法
1.把握专业知识
必须将机械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结合。缺乏专业知识,翻译专业文献就没有了根基,成了无本之末。也许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对翻译出来的东西拿捏不稳,或者自己都不明白,更不能保证对错了。所以,学生必须加强开设本课程前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这方面的阻碍,减轻负担。也有学生反映,专业英语学完以后,英语和专业两方面都有所巩固和加强,所以学生要做的仍旧是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2.积累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巩固基础词汇,也要学习专业词汇,更要注重基础词汇的习惯用法、含义和在专业英语中的特殊用法、含义,同时,学生还需要在识记专业词汇的同时,掌握一定量的词根、词缀[7]。提高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词汇量,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如果词汇量掌握得不够,阅读时就会感到生词多,障碍大,不但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影响理解的程度,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还容易使人产生挫败感。而学生要想扩大词汇量,就必须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识记,并扩大阅读范围。
3.加强阅读,掌握翻译技巧
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必须对每个句子作出正确的语法分析,这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
(1)翻译的一般原则。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完整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包括原文的思想、精神和风格)。译文不得随意对原文的思想加以歪曲、删除,也不得有遗漏和篡改。译文语言必须符合规范、符合译文民族语言的习惯;要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以求通顺、畅达。在翻译科技文献时,译文应力求逻辑正确、术语定名准确、语言简洁明确、数据无误。
(2)虽然被动语态经常出现在科技类英语文章当中,但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为了符合汉语言的习惯,便于理解,被动句往往不直译为被动式,而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3)专业文献中长句一般较多,要做到长句译文准确,首先要弄清楚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即找出句子的骨架,抓住最重要的主体成分,再将每一层意思分清,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再用中文表述出来。中文表述时,还要考虑到一些机械工程上的规范专业词汇和汉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但也不要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完全直译,这样翻译的内容看起来才一目了然,避免了直译可能造成的意思混乱或词不达意[7][8]。
对于长句翻译方法一般有三种:顺译法、逆译法、分译法。
其它还有许多翻译技巧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学生需要在巩固英语基本语法的基础上,掌握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
(4)联系生产实际。第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联系”。“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形势下教学与科研、生产劳动的结合”。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翻译,也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生产实习、实训是学生掌握好专业技能的关键,所以学生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学习实机,提高自己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机会还要多深入生产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知识,这样才会使得专业英语的学习少走弯路,翻译的内容也更贴合生产现场和实际。
翻译举例:
例1:Machine steel and cold-rolled steel,which contain from 0.08 to 0.30 percent carbon,are the most common low-carbon steels.
全句可译为:含碳0.08%-0.3%的机件钢和冷轧钢是最常见的低碳钢。
*which引导一个非限制性的定语从句,修辞Machine steel and cold-rolled steel。
*全句为主语+名词性谓语的结构。
例2:The sizes and locations are all correct so that the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later to create a program to machine the part.
这些尺寸和定位都是准确的,这样这些信息随后可以被用来编制加工该零件的程序。
*so that引导一目的状语从句。
*machine:在这儿是动词,意为加工。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文献的翻译必须利用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才能准确表述原文的含义。
4.培养浓厚兴趣
培养对英语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必须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多让自己去尝试,通过努力让自己体会成功的愉悦。
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习的过程就是巩固、复习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过程,这是一种愉快的经历。翻译专业文献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慢慢量变到质变,就会很轻松了。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英语的一种,所以对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大学生来说,在进行专业英语学习的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基础英语的学习,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练的训练同样不能放松和忽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五、结语
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是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由于翻译过程是个创造性的、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只有具备刻苦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一定的英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汉语表达水平,才能充分理解原专业文献的含义,把握原文的想要表述的实质内容,运用种种表达手段和翻译技巧,用准确流畅的符合汉语言习惯的语言生动地再现原文[8]。所以,为把自己培养成为复合型、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大学生必须把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积累专业英语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加强英文原始专业文献的阅读,扩大知识面,迅速而切实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高素质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丹,卢珊.基于学术英语的机械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32):311-312.
[2] Orr,T..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for specific professional needs[C].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2001,44(3):207-211.
[3] 颜科红,殷蕾.结合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140-141.
[4] 秦艳.浅谈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5,(3):38-40.
[5] 郑勇,阚子振,吴传山.浅谈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翻译方法及技巧[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1):158-15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13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Practice Ability
XIANG Changcheng, WEN Jun, CHEN Shiqiang, TANG Liming, FANG Zhuang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 44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 course content revolving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e basis, moderate caliber,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 which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atic course content and occupational demands, and strengthe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Innovation, Applied Talents necessity of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grams and specific measures, also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science in our school reformation,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1信息与计算科学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它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面向信息化处理的各个领域。由此学科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敏锐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数学修养,还具有较丰富的计算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目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该类型人才受到社会各领域的欢迎,学生就业范围广泛。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2002年,隶属于理学院,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符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在13年的办学实践中,理学院结合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和学校转向应用型大学的需求等要求,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历经三次大的修订。2013年上半年完成了新一轮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并从2013级新生开始实施。新修改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按照“基础适度、口径适中、注重应用、强化素质”的原则,构建“2+1+1”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接受扎实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的训练,从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信息处理、实际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2新修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修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以能力为核心,专业方向设置从社会和行业需求自身出发,突出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方向课程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将数学、信息科学和运筹与优化学科有机给合,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系统建模、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及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实行“2+1+1”模式,第1~2学年为通识教育阶段,第3学年为专业教育阶段,第4学年为专业综合能力提升阶段。根据专业内涵和市场需求,设置“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开发”两个限选方向,并设置“信息处理拓展模块”和“软件开发技术拓展模块”两个任选课程模块,在第3~4学年实行按方向分流培养,使学生在专业培养上获得个性发展。按照基础适度、口径适中、注重应用、强化素质的原则构建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职业需求间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专业方向课程实行“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引进企业典型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来综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综合评价机制,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在坚持传统考核方式的同时,增加成果性考核方式,将调研报告、项目/方案设计、论文刊物发表、专利发明、各类比赛获奖成果等纳入成绩认定范围,并计入相应学分。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在实习基地企业中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骨干工程师为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由学院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2.2改革实践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以建立创新性应用型大学为出发点,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三个层次主要包括基础性试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能力;综合型试验平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研究性试验平台,培养学生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改革主体思想见图1:
图1一体化层次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在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强化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所有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4.36%实验课程共19门,其中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17门,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89.47%。
2.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改革教学方法,创造研究条件,选择部分课程(数学模型、智能优化算法等)进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其中创新是关键和核心。只有教师自身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摸索出真正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需求、具有时代气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营造出引导型教学的条件和气氛,其核心是把“教师要讲什么”变成“学生能干什么”。
主张“教无定法”,但最重要的是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经过质疑、判断、比较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获得结论的方法,才不失为可以借鉴和推广的好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的改革方案如图2所示:
2.4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基地
在巨大的就业市场的压力下,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仅仅靠上面的实践环节是不够的,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外给学生提供平台。我们构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此体系围绕培养学生就业、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以“面向行业就业,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构建以“学科赛事、项目驱动、seminar课程,创业工作室”为依托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四大平台建设如图3所示。
(1)学科竞赛平台建设:建立学科竞赛的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协会组织,为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定规划、协调实施。建立各学科赛事的教练组、评价体系,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学科竞赛主要有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数据挖掘竞赛等,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提高学生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项目平台建设: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检查、结题工作。学生创新项目成果论文、专利转化工作。通过创新项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查阅资料、阅读文献、论文撰写的能力。
(3)seminar研讨平台建设: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选取部分课程进行研讨课程学习,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通过研讨课程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拓宽学生了解科研前言的视野。
(4)创业工作室平台建设:针对学生就业口径,设计创业工作室平台,结合企业需求,根据学生创新兴趣,成立创业工作室平台。该平台由大学生创新基地提供场地、设备,教师提供指导。主要针对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的迫切需求,联合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工作平台。
3湖北民族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改革后建设效果
3.1学生能力的提高
(1)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方向多元。在专业改革之前,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主要就业方向为软件工程师,从事软件行业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大于75%。通过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行改革后,近2年学生首次就业率达到95%左右,从事软件行业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才45%左右,考研升学率为20%左右,并且25%左右的同学进入到专业数据公司、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从事大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工作。
(2)学生创新成果显著:2011-2014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走出了自己新的路子,并取得了很好的实效。数学建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奖项51项。3D软件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以上奖项47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6项,省级8项,校级30项。学生公开24篇、软件著作权4项。
图3大学生创新基地改革四大平台体系
(3)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过去学生从事毕业论文主要集中在简单系统开发、网站建设等方向。通过专业方向设置改革与优化,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结合指导教师课题、企业实际需求等开展研究。现在大部分学生除了从事系统开发的毕业选题外,大部分同学开始选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等方面的课题。2年来,该专业毕业论文获得显著提高,获得校级优秀学士论文20篇,省级优秀优秀学士学位论文8篇。
3.2教师素质的改观
(1)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现代教育观。我院以前教师比较注重教学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改革,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符合专业改革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我院教师逐渐由封闭单一化的教育向开放多元化的教育转变,由知识传授型教育向既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迈进。
(2)拓展了知识结构,丰富了知识域面。我院教师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力求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合理优化知识结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对同学们起到了带头作用。
3.3理学院整体风尚的提高
我院过去给人的感觉就是死板,只注重做题、考试。如今的理学院在专业改革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监督,努力申请创新项目,带领同学们积极参加;同学之间既互相帮助又互相竞争,积极创新,勇于拼搏,提高能力。我院培养的人才越来越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3JYZ02)资助
参考文献
[1]杜守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型实验室设计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178-179,186.
[2]马国春,詹士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状况及其对本专业建设的启发――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学),2014.4:65-68.
[3]赵昕,王淑玲,皇甫艳.普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22-23.
[4]葛焰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68-269.
[5]赵德平,,马龙.浅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51-252.
[6]袁权龙,詹再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与权重的设置[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30-133.
[7]赵艳芹,王光辉,付喜辉,孙昌立,张兴华.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2-23.
[8]宋初一,姜静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734-736.
[9]王光辉,赵艳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社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9-20.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抉择,一些在校大学生出现了困惑、孤独等心理障碍。而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除了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进步的思想意识之外,还必须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障碍日益突出和明显,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愈来愈多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就十分必要,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现代人的良好素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心理障碍,是一种对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在多方面:
学习上的持久紧张感与竞争压力感,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大学生们从中学到考上大学,持续多年的紧张学习,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入大学后,强中更有强中手。有的学生失去了学习上原有的优势,在心理上产生了竞争压力。学习上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和压力并不要紧,它对一个人成才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但当这种紧张和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使大脑持久处于高度疲惫状态,从而导致心理功能失调。
人际关系不良及社会交往恐惧。这在大学生中表现得比较普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个体会产生极大的心理作用。人际关系不良多见于性格具封闭性和攻击性的大学生。这两类学生在集体中往往不合群,使自己很容易在同学中处于不被理解,被排斥、受冷落的境地,久而久之,便产生一种精神压力。同学间相互关心不够,一遇到问题影响情绪时,便无以寄托,无所支持,无处抒发,便只能压抑。也有些性格孤僻,自卑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总是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经验多,从而把自已的交往面局限在很小范围,以与身边的人交往为满足,而害怕与不熟悉的人交往,尤其害怕与权威、长者、名人交往,从而产生社会交往恐惧感。
性压抑与性敏感。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已经性成熟、性的欲望与冲动十分强烈。但由于社会道德、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受到限制和压抑。通常情况下通过学习、工作、娱乐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常释放,这样可以减弱,抑制性的生理冲击力。但各人程度不同,有不少仍有一定程度的性压抑,有的甚至比较严重,直接表现出性敏感病态,过分热衷于性的引诱,沉洒于性的想象,个别的甚至还有异装癖(偷穿异性内衣裤)、恋物癖(贪恋异性日常用品)和窥阴癖等。由于被原始所控制,性心理失去平衡,情绪经常过份激动,消耗精力,造成精神不振,使学习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业,甚至出现性错误和性犯罪。
思乡想家及环境适应性不良。这种情况多见于一年级新生,在女生中尤为突出。他们一般是独生子女,或家庭中宠儿,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新的生活环境,没有独立生活和离家在外的经验,面对社会化的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一旦遇到困难就情不自禁地想家。此外由于娇生惯养长大,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特别易受挫折。在环境适应不良时,个体就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当其又未能找到适当的渲泄解脱这种不安和焦虑心理的途径时,就容易产生一种空虚,压抑紧张、无所适从的感觉。
恋爱受挫与单相思。近年来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年轻人的爱情,不管是成功、失败、失恋还是单相思,从心理卫生角度来讲,都是一种应激,需要动用大量的精神能量,其强度不亚于紧张的学习。如果学习与恋爱交织在一起,并产生各自和交叉的冲突时便可能造成心理危机。尤其是失恋和单相思,往往在精神上蒙受痛苦,有的将深情隐藏心理,形成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造成心理失调。
专业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学习动力。这种情况往往与高考时填报志愿失误与服从统一分配有关。在高考时填报志愿时,通常根据分数线,以确保入学为主,很少考虑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兴趣爱好。一些学生进入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后,又不愿在专业学习中积极调整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对本专业产生抵触情绪。于是这些学生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去对待学习,以致心理矛盾辈出。
心理素质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打击。在特定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以往生活中的顺利与受宠形成了他们的心理定势,在生活中他们事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的学生连老师、辅导员的批评也不能忍受,心胸狭隘,怨天优人;对失败常常耿耿于怀,不善于自省。有的学生因偶然失误,便能认为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失去了面子,自尊心受挫,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变得孤僻、自卑、心灰意冷、萎靡不振,个别甚至轻生,走上绝路。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心理障碍是人类个体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一定结果。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既不能离开对大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素质的分析,也不能忽略对大学生生活社会背景的研究。因此,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社会发展,社会变革来看,转型期的社会必然更多地产生心理冲突,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种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它要求人们变革传统观念,加快生活工作节奏,采用新的生活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作为青年殊群体,对社会变化发展十分敏感。他们喜欢这种变化,但又对其中某些变化迷惘不解,产生某些认识上的混乱,价值观念的颠倒,心理上的困惑与压抑,行为选择上的无所适从等等。各种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现象呈现在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面前,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他们缺乏生活磨炼,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极可能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心理需要还会更加迫切,伴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障碍也会愈加突出。譬如,改革开放中的心理失衡,人生追求中的思维障碍;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舆论环境中的逆反心理;历史变革中的心理困惑;恋爱求偶中的人格变态等等。
第二,从家庭、学校来看,家庭和学校中的教育缺陷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生于80年代初期,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从小学对中学一直是家庭中的重点保护对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父母的过分溺爱,不仅使他们自理自立能力差,也使他们对变化了的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及承受压力能力较低。而学校教育也不完善,在中学时,一些学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出现心理压力过重,上了大学,心理压力并没有完全消失。同时由于对大学片面理想化的宣传,使不少中学生对大学期望值过高,一些大学新生因不能较快适应现实大学生活而苦闷。另外,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同学之间竞争激烈,不少新生常为学习成绩担心,加之缺乏科学的用脑方法,身心过于疲惫,心理压力过大。此外,高校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够,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矛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时有效的解决。
第三,从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育来看,心理与生理成熟的差距带来诸多心理冲突与失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中晚期,大学生一般在这段时期内可以完成生理上成熟,但多数人不能同时达到心理的成熟,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有的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性格发展不够完善,过于内向孤僻,过于自卑或自尊,或者急躁冲动,或者偏激爱钻牛角尖。另外,这个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处在变动中的大学生一方面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且随着知识的逐渐丰富而逐渐成熟。同时,又因为一下子失去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第四,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不重视心理保健,缺乏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也是大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我们一直把健康教育理解为身体健康,而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早应在中学时期进行的心理卫生教育对许多大学生还是个空白,以致他们在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压力及过重的心理负担时,因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而导致心理上的异常、失常及行为偏差。就是迄今为止,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意义仍没有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三、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调适
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应采取一系列调适措施。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是一个综合各方面努力的过程。既要求个体正确地认识内在心理矛盾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又要求学校加强管理,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第五,适应社会、尊重现实,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我们正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只有顺应和适应这些变化,个体才能健康成一长。因此,我们的个人理想要与社会理想相和谐,相一致,并把这种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诚然,现实和理想是有矛盾的,为要实现理想,应必须正视现实,科学分析现实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采取正确的途径,实现自己理想。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才能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以及所发生的事情,冷静地妥善地处理好事物。
第六,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确立恰当的价值目标孙子曾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承认自己,有自知之明。同时,又了解别人,了解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周围现实。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善于扬长避短,凡事量力而行。期望目标切合实际,不好高鹜远,往往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成功的机会。
第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生在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困难和挫折。解决心理障碍,保持身心健康,就要培养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抵抗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感情上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要头脑清醒,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奋发努力,顽强拼搏,困难和挫折就一定会并踩在脚下。同时,还应掌握一些应付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技巧,如用“人生自古无直路。”“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名言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心理品质。
二、活动时间
充分利用山西移动*营业部的网络、信息资源及山西农业大学人才优势,在全县开展为期18天的大学生进百村网络知识普及活动。具体时间为:7月12日-7月30日
三、活动主题
信息、科技、关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进万村网络知识普及活动。
四、活动目的
普及网络知识,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科技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得途径、方式、方法。了解农村网络现状,发挥科技信息服务效能。启动农业信息网建设,并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不断提升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资源服务的质量。
五、活动范围
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已开通(或今年即将开通)网络文化站和农村宽带的村。
六、活动内容
(一)了解农村通信基本情况,调查村庄通信需求;
(二)建设所有的参加活动的县、乡、村门户,各门户主要介绍县、乡、村的概况、历史文化、土特产品等内容;
(三)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培训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集中培训:利用学校、村委会等场所,搭建演示展台。采用知识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计算机、互联网及农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在网络文化站,与农民面对面的进行计算机、互联网和农业信息等方面的讲解,给农民提供接触、体验的机会,提高上网的技术、技能。
七、活动方式
(一)本次活动由山西移动*营业部具体负责,山西农大为我县选派了37名优秀学生和2名优秀教师,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全县197个村庄开展活动。
(二)根据网络文化站及农村宽带业务开展的情况,以山西移动网络文化站为基本阵地、以村为基本单位开展网络知识普及活动。
八、具体要求
(一)各乡镇、村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本着为农民谋利益的目标,与山西移动*营业部密切配合、大力推动,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