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教育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12-12 02:28:35

职工教育论文

职工教育论文篇1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召开一个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各级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水利工程的人才发展战略进行定位,陈述职工教育培训对于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性,了解职工教育培训与水利事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密切性,让领导人员和上下各级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职工教育的必要性和它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使领导和全体成员将其重视起来,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时职工能够全力支持和配合,在职工教育培训时员工能够自觉参加,从而使得职工教育培训能够顺利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构建负责各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小组,这些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职工教育培训的工作制定流程和培训计划,在此过程中要加大职工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媒体或者是其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宣传,从而打开职工的视野,丰富职工的知识量,从而使员工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二)创新方法,丰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

想要搞好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可以进行创新方式来丰富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首先,要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摆脱传统的“填鸭式”职工教育培训方式的影响,加大对新式教育模式的投资力度,利用类似于讲座形式、研究谈论形式、调研形式或者是网络媒体等形式来促进教育互动,使职工的学习成效得到提升。然后,还要将职工培训的内容进行丰富化,在培训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添加一些新的活水,加强职工的专业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教育,提升水利工程文化的教育,同时还要进行有关水利方面的政策法规的教育,为职工开展一些艺术文化课程,这样不但能够陶冶职工的情操,还能够提高职工的艺术水平,使职工在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使员工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发展。最后,领导可以为职工举办一些比赛活动,活动的内容要围绕水利工程的管理、所在岗位相关技能培训或者是专业技能竞赛等内容为主,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起员工的工作培训积极性,通过比赛的形式引导员工参与比赛,这样不但能够调动起职工的学习热情,使职工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够将一些需要职工掌握的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理论通过游戏得到更好的理解,使职工在水利工程工作中的一些检验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使水利工程事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完善机制,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传统的水利职工的工作过程中,对于职工的教育培训这方面的重要性被领导忽视,工作效率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构建健全的水利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在职工培训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制度,从而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行为进行规范,使得整个培训的最终考核评价结果更为公正。为了提高有关负责人对于职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可以将职工培训机制作为对其进行升值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第二,要正确选择培训途径,将职工培训的范围和资源进行扩充。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培训活动的开展力度,活动不要过于单一简单,要具有多样性,与此同时要将每一级的培训渠道都进行疏通,并进行有效的衔接,并加大监督管理的强度,做到既不耽误水利工程的正常运作,又能够让每一个职工有同样的机会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使员工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和感受培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对水利职工教育的整个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不断引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人才,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从而有利于职工专业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各大高校或者是一些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联系沟通,这样可以实现很多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使职工教育培训的渠道不断拓宽。第三,为了实现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可以将教育培训与员工以后的工资薪酬、岗位竞争情况、考核提升或者是员工的一些特殊待遇相互联系起来,构建一种与评优等相适应的一系列鼓励制度,从而有效的调动职工的教育培训热情,提供员工的学习士气,并实行培训评价奖罚制度,对于表现良好的在培训结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对于违规员工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从而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的正常进行。

职工教育论文篇2

在企业设计职工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时,其应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和机构的每一个客户端都能通过IE浏览器访问各类应用软件,用户登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一系统确定用户身份的过程,之后用户便获得了执行相应模块的权限。系统由企业各个部门分别录入统计报表信息和台帐信息,而企业便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整体的职工教育统计报表。其中,统计报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职工的在职培训情况、在职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统计表、职工教育统计表、职教干部队伍、典型岗位达标和非典型岗位达标等内容;而台帐数据则包括了各项台帐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等内容。另外,职工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还应具备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控、统计和管理各项台帐数据的功能。

(二)系统的功能。

(1)培训台帐管理。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所颁布文件中的要求,在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应重点做好对八种台帐和三种福建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并且应将相关的台帐数据导入到信息数据库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它们分别是:《职工教育培训履历表》、《职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状况表》、《新职、晋升和转岗职工的考核登记表》、《送外培训登记表》、《自办培训登记表》、《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登记表》、《教育资源情况登记表》、《职工教育培训证书登记表》、《教学日志》、《师徒合同》以及《教育设备设施使用情况登记表》,系统应具备对这项台帐和附件的查询、修改、统计、增加、上报、打印和删除的功能;(2)统计报表的管理。在建立企业职工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以下11种日常统计报表是必须要做到系统中的,它们分别为:《企业职工培训统计报表》、《企业各级培训机构培训条件和培训情况统计报表》、《企业中典型岗位达标统计表》、《企业中指导岗位达标统计表》、《企业中非典型岗位达标统计表》、《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统计报表》、《企业人力资源基本情况统计表》、《企业职工在职学历教育统计表》、《企业职工在职培训情况统计表》、《企业职教干部队伍基本情况统计表》以及《企业职工教育专职机构、人员和费用使用情况统计表》,系统应保留人工修改报表的功能,对违反逻辑关系的填记差错,应设置报错和提醒功能,可根据临时需求生成报表,并具备对报表的查询、修改、保存和打印的功能。(3)系统设置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系统设置和权限管理等功能,人员管理应包括对系统使用者的修改、添加和删除的功能;而系统设置则是指可以对人员数据库中的编号、职位、文化程度、岗位、工种和技术等级等内容进行查询、修改和录入等操作;权限管理则是指应具备操作人员设置、操作人员权限设置以及密码设置等功能。

二、企业职工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特色

(一)系统安全运行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职工教育数据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分别为单位员工的数据和职工日常培训的数据,而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那么在硬件上应采用双机运行,并将RAID5磁盘阵列技术引入到数据盘中,用户应采用分级管理的模式,根据相应的部门和机构分为各级管理用户,对于不同级别的用户应分别设置查询内容和修改的权限。

(二)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系统所采用的设计模式为MVC,这样应用程序在进行输入、输出以及处理等操作时就是相互分开的,从而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M:模型采用的为Servlet、JavaBean等组件处理业务数据和业务规则。一个模型就可以为多个视图提供数据,并且其与数据的格式也是无关的;在模型中应用的代码只需要写一次就可以被重复使用,大大的降低了代码的重复性;V:视图采用的为B/S+FrameWork的方式。用户的应用界面是由JSP和HTML元素这两部分组成的,其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类数据,用户输入数据时也是可以自己操作的;C:在用户输入数据完成后,控制器就会快速的给出反应,其会立即调用系统中的相应视图和模型去完成用户的需求。如果用户只是想发送HTML表单或是单击Web页面中的超链接,那么控制器就是不会进行任何处理的,它在接受到用户的需求后,会立即调用相应的模型构件,同时确定相应的视图来显示模型处理返回的数据。

(三)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企业职工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方式为B/S,其应用平台采用的是WEBLOGIC,而数据采用的则为ORACLE,并且后台数据库对用户是透明的。采用这一方案后,系统对硬件设备是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便于推广,并且有效的避免出现了多平台开发和维护的问题。

职工教育论文篇3

其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很短,1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企业要创造世界一流经济指标,永久保持世界先进行列,要靠高、新、尖技术人才,而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于企业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培训来保障。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得到持续稳定顺利地发展;社会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有振兴的出路;社会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活动,赶上或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国富民强,虽然有其不同的条件和因素,但他们重视教育,尤其是非学校教育,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依靠发展科技,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各类专门人才,而我国现有人才培养与需求严重不适应,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据调查显示,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16.8,小学文化程度占34.14,初中文化占33.54。即15岁以上人口中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下的占84。因此,迫切需要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导下,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

在我国,现有1.4万个大中型企业,30多万个国有小型企业,其中有3.6万个股份制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亿人。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特大型、超大型企业的出现,需要众多专业性强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套,形成工艺专业化,产品多元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各类企业发展空间和活动领域亦将大大拓宽。据劳动部门测算,20__年后我国每年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人,并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规模预计也将达到3000万人。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对已走上各种岗位,以及需要转换工作岗位或重新就业的工人、农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等方面达到本岗位的规范要求。”岗位培训主要包括按照岗位培训的规范要求,取得上岗、转岗、晋升等资格的培训和根据本岗位生产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适应性培训。岗位培训的对象应当是正在从事经济建设的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其他劳动者,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的在岗人员。岗位培训必须注重从业人员岗位工作的需要,必须注重坚强对岗位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以及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提高。鉴于每个岗位都有具体的岗位目标,所以应对岗位人员规定思想、道德、能力、体魄、心理、爱好等整体素质的要求,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随着企业改革的发展,随着经营机制的转换,岗位人员要上岗、转岗,要使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达到岗位规范的要求,就要不断地参加岗位培训,从而适应岗位新的要求。同样,岗位人员上岗后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的更新,工艺的改进,对在岗人员知识的需求呈动态趋势,教育培训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职工教育培训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全日制学校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注重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破除单一的学校教育形式,把教育扩展到整个社会和每个家庭,使人人都能接受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育。同时,把传统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充满整个社会和整个人生。

第二,注重丰富实用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育是传授基础知识、抽象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而职工教育培训则注重发展完善知识,注重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目前,职工教育要求紧密联系社会,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注重先进性。要把重点逐步转向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设计方法上来,直接为企业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服务,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服务,为开拓新的市场服务。

第三,注重多元化的教育体制。教育不再由国家单独承办,而是由国家、行业、 社会团体和私人共同举办,办教育成为全体人民和整个社会的共同事业,受教育者由传统的青少年时期,改为终身教育,把办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统一起来。职工教育培训实行多种证书制度,学历证书作为具有知识内容和层次的证明,岗位证书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根除一张文凭定终身的旧积弊。

第四,注重补充交叉的网络性的教育结构。学校教育要求教育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构成一个纵向系统,层层递进;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则由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职后教育等构成一个横向系统,纵横系统互相交织、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的网络工程。并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形式,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的教育方式,为企业员工提供广泛的教育培训服务。

职工教育论文篇4

二、职业院校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优势

(一)师资优势

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绝大部分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的基本理论,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合理,专业教师、人文教师齐备,可以满足职工全方位的教育培训需求。

(二)设备优势

职业院校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特别是各类实验实训装备一应俱全,基本可以满足职工教育培训期间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

(三)环境优势

职业院校校园漂亮,运动场地齐全,图书馆藏书丰富,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满足需要,学生宿舍设施齐全。职工在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接受培训,可以感受到大学生的生活,身心愉快。

(四)继续学习优势

在完善学分制后,职工在教育培训期间所学课程都可计算学分。坚持学习的职工将来可获取大中专文凭。同时,企业职工培训完成回企业工作后,还可就所在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改造等方面继续和培训教师沟通、合作,实现企业发展,职工成长,教师能力提升“三赢”格局。

三、职业院校构建职工教育培训新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职工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把职工教育培训职能明确到院校的继续教育部门,适当增加工作人员,要给予继续教育部门明确的权责。继续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职工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要结合各自院校特点,整合院校内资源,规划出适合职工教育培训专业及课程,形成完整的对外宣传材料,积极拓展培训市场,不断扩大职工教育培训规模,努力实现职业院校、委托培训方、受训职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职工成长“三赢”格局。

2.建立好职工教育培训师资库。要把那些专业能力强,有较丰富的职工教育培训经验的教师收录进师资库。要针对委托培训单位的要求,在实施培训前组织相关教师研究培训内容及培训课程。

3.制订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保证每一期培训顺利进行。这些制度包括受训职工日常管理制度,教师上课考勤制度,培训经费使用制度等。特别是在培训经费使用上要确保受训职工培训经费的足额到位,要保证任课教师的课酬不低于学历教育上课的课酬。

(二)建立职业院校与党政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联动机制

具体展开如下:

1.主动对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市、县两级相关党政部门,每年都有培训任务,并且这些培训都有国家的专项资金予以保证。但相关部门苦于无培训师资、无培训基地,导致每年都有部分培训经费使用不出去。个别部门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甚至弄虚作假,触犯党纪国法。作为职业培训主力军的职业院校,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培训等项目,主动对接党政相关部门,主动承担培训任务,主动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案,共同完成培训任务。

2.主动对接相关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涵盖了本行业的相关企业,运转正常的行业协会都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行业协会对其行业内的企业情况最熟悉,也最了解企业需求。部分职业院校也加入了相对应的行业协会,有些职业院校还建了本行业的重点实验基地。所以,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与相关行业协会联动,形成强强合作,把职业院校建成行业的培训基地、实验基地。

3.主动对接企业。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多余的生产设备,也没有相对固定的师资,特别是除技能培训外其他综合培训更是难以组织。职业院校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职业院校有专业设备,既有专业教师还有人文方面的教师,可以全方位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所以,职业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对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为职业院校在校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职工教育培训平台,从而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动合作双赢。

(三)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机制

企业职工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大都失去了上大中专的机会。而他们对获取大中专文凭仍有梦想。针对这部分培训需求,职业院校可从以下方面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机制:

1.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完善学分管理,探索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相衔接。受训职工通过连续不断的学习、培训,并且完成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考试考查,职业院校可以颁发正规学历证书。

2.对完成相关教育培训的职工,除颁发相关培训结业证书外,还可计算相关专业的学分,为这部分职工获取大中专文凭留下后门。

3.重视职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及考级培训。国家规定了部分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职工技术等级晋升也必须参加考试。而一线职工实际操作上都能过关,但相关理论知识不系统,在考证考级上往往不能如愿。职业院校要发挥指导职工考证考级优势,满足职工考证考级需求。

(四)建立职工教育培训评估机制

职工教育培训,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并提供了巨额财政支持;各职业院校也统筹了校内的相关资源来保证培训的组织;相关企业付出了成本,有些企业更是从投资的角度支持职工教育培训。所以,作为职工教育培训组织者,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对每次职工教育培训的评估,要建立相关评估机制。

1.对职工教育培训组织评估,包含教育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受训职工管理、授课教师管理等进行评估,确保实现培训目标。

职工教育论文篇5

二、对于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教学弊端的改进措施

1.颠覆以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地位

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根本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全面突出,并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令学生在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强化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沟通能力。在此模式下,教师们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在根本上将自身特点发挥出来,并积极的参与进去,在进行分析问题的过程之中,进行组织和分工并采取行动,最终得出解决的办法,在最后依照科学的目标来将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

2.建立起“双师”教师团队

要想在根本上将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档次,就要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们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工商管理教师队伍中,应该讲在具有实践工作经验教师的比例进行扩大。并定期安排教师们到企业中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身工作经历。同时将实践教学的能力在根本上加以提升。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要聘请一些具有行业则个的管理人员来到学校担任教师,扩充兼职教师队伍,在根本上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资质兼职教师讲授的相关机制。

3.创建实践教育基地

要想在根本上将工商管理追暗夜的教学目标加以实现,就必须做好相关事件基地建设工作。实践基地的件事儿主要分为校内与校外两个实习部分。在学校内的实践工作一般是为学生们进行模拟教学与训练来使用。是一种培养新型人才的场所。校内的实训基地应该将对学生技能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令学生在相对真实得分情况下得到相关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理论的同时拥有专业的技能。在根本上减少从业之后的工作压力。

4.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对充裕的文献资料

学校方面应该尽快的建立起图书馆,并在其中配备大量的资料,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查阅,在进行资料准备工作的时候,不但要向学生们提供理论方面的资料,在管理案例上也应该多加思考。

5.对以往的考核方式进行全面创新

学校方面可以将以往的考核方法进行全面转变,可以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工作,理论与实践操作考试应该与之相结合,在答辩现场应该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性课程的考核,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知识理解能力上,在根本上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测工作。

职工教育论文篇6

煤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针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期性特点,要制定既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的培训工作计划,特别是要落实好队组级培训计划的制定,使培训计划具有系统性、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2]。

1.2改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

培训要紧紧围绕煤炭生产、生活,收集能触及职工内心的“身边事”、相关事故案例作为“药引子”,将培训内容贯穿于其中,更有利于提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培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视频动画、现场模拟教学、兴趣教学等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相比,更能使职工印象深刻,煤矿企业应设置多媒体培训教育、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同时购置优质的、与时俱进的煤矿安全方面的报纸期刊等,拓宽职工的知识面。发动职工结合自身情况编写安全劝语、安全警句,组织职工开展安全演讲、安全知识问答、安全文艺节目表演,使职工自己成为培训的授课人。建立“送教到现场”的培训机制,通过开展现场案例培训和直观的实操培训,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

1.3改善岗位合格的监督方法

《矿山安全法》规定:“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3]。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各煤矿企业都在认真开展职工强制性安全教育培训,但目前多数企业岗位合格的考核依据还是理论培训结果,在工作实际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考核未能和岗位合格有效挂钩。因此,企业有必要在开展好集团、矿、队、班“四级”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将日常作业质量考核纳入岗位合格评定。

1.4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1)加强内部讲师的授课管理。作为公司培训的中坚力量,要求讲师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且有良好的业绩,考核通过后方可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讲师要根据岗位职工的教育程度不同,理论知识掌握快慢不同准备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仅有安全素质的培养,还应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态度,课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便于职工的理解接受,在授课形式上要紧跟时代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视听相结合的方式。

2)加强讲师培训效果考核。按照标准化要求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使讲师工资和培训结果挂钩,不但要根据培训任务确定讲师工资,同时要充分结合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职工培训后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考核,促进讲师提高培训质量的主动性。

3)因材施教,定制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的受训群体,明确各类人员应必修的课程结构,高级管理人员总课时的80%应为管理类课程,中级管理人员总课时60%应为技术管理类课程,岗位职工总课时的80%应为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同时,明确岗位的学历要求,保证新上岗职工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已在职的不具备学历要求的职工,开设基础理论进修班,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补长职工素质短板。

4)完善学员考核机制。建立各级人员每年应修学分标准,通过参加内部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修满规定的学分(参加外部培训人员,经确认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对于能够按要求修满学分的职工全额兑现各类奖金和工资,对于修完要求比例50%以上,但未修够学分的,同比例兑现各类奖金,50%以下的脱产培训并进行处罚。

1.5突出重点安全教育培训

1)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班组长是安全管理的兵头将尾,是安全管理的最小单位,要通过持续有效地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一线管理基础,实现班组安全管理从“零事故”向“零三违”转变。首先要做好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班组长持证上岗制,班组长要加强对班组中作业人员的现场安全教育,对班组员工的安全绩效进行动态考核,并落实班组长连带考核机制。其次抓好对班组的集中培训,促进班组管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员工互联保、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队组、队组保全矿的安全生产网络。

2)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属于技能岗,同时也属于高危岗,工种种类繁多,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培训中要作为重点进行监督和管理。要根据不同工种专业的特点,向工人传授该工种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要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技术知识和应急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并结合相关特种作业事故案例教育,强化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1.6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模式

1)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优秀的专业技术领导干部,也是将专业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工作实践中认识深刻的“优秀教师”,利用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通过现场指导,系统讲解,既弥补了专职理论教师实践知识匮乏的不足,建立了“和谐的干群关系”,同时也起到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骨干积极主动下队组、进现场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的作用。

2)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是借鉴企业“订单生产”概念而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培养”,指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定用人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企业参与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实施整个培养过程,学校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有效保证学校所输送人才的实用性。

3)“五轮驱动”培养人才。五轮驱动:即实习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彰显、综合评价、价值提升五个方面,其核心是“三个三”培养思路(三导师指导、三岗位培养、三渠道成才)。学校毕业生到矿后,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和六个月实习锻炼,在实践导师、管理导师、技术导师的精心培养下,主要通过技术主管、跟班见习技术员、验收员或副验收员三岗位的轮岗交流,不断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此间,通过实施月度评价、季度测评、半年考评、年度综评的考评机制,以及动态转化、纳入后备人才、进行物质奖励等形式,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工作热情,全面盘活人才资源,经过坚持不懈的培养,逐步使大学生成长为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科队技术骨干、高级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

1.7加强安全文化熏陶,提升职工安全意识

企业的员工人数众多,在自身的修养方面各有差异,层次区分明显,因此对安全的理解深浅不一,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可以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共同提高。日本经营业先驱松下幸之助指出:“企业可以凭借自己高尚的价值观,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引导到自身意想不到的高境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情和工作干劲,这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根本”。企业不断通过教育培训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加强安全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切实做到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形成上下合力,增进企业活力。

职工教育论文篇7

二、对于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教学弊端的改进措施

1.颠覆以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地位

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根本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全面突出,并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令学生在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强化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沟通能力。在此模式下,教师们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在根本上将自身特点发挥出来,并积极的参与进去,在进行分析问题的过程之中,进行组织和分工并采取行动,最终得出解决的办法,在最后依照科学的目标来将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

2.建立起“双师”教师团队

要想在根本上将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档次,就要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们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工商管理教师队伍中,应该讲在具有实践工作经验教师的比例进行扩大。并定期安排教师们到企业中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身工作经历。同时将实践教学的能力在根本上加以提升。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要聘请一些具有行业则个的管理人员来到学校担任教师,扩充兼职教师队伍,在根本上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资质兼职教师讲授的相关机制。

3.创建实践教育基地

要想在根本上将工商管理追暗夜的教学目标加以实现,就必须做好相关事件基地建设工作。实践基地的件事儿主要分为校内与校外两个实习部分。在学校内的实践工作一般是为学生们进行模拟教学与训练来使用。是一种培养新型人才的场所。校内的实训基地应该将对学生技能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令学生在相对真实得分情况下得到相关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理论的同时拥有专业的技能。在根本上减少从业之后的工作压力。

4.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对充裕的文献资料

学校方面应该尽快的建立起图书馆,并在其中配备大量的资料,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查阅,在进行资料准备工作的时候,不但要向学生们提供理论方面的资料,在管理案例上也应该多加思考。

5.对以往的考核方式进行全面创新

职工教育论文篇8

【 abstract 】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to build highway culture, accomplish truly "ita, JianLu built man", "and the highway department staff's overall quality is not divided, and the work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education. Worker education decided to highway culture construction condition, the worker education is of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prerequisite and guarantee; Worker education and highway cultural interaction.

【 key words 】 worker educ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Highway culture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公路文化一般指公路行业在道路的建设、养护、管理和收费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影响行业凝聚力、刨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精神、信念、道德、心理、智能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是公路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新兴文化。它是一个包括价值观、管理特色、伦理道德、行业精神、行风等内容的复合体,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与公路相伴而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软实力的体现,对于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公路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公路行业的内部凝聚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公路文化对推动职工教育发展的作用

1.1 公路文化影响职工教育的公益性

公路有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等属性,属于社会公共事业的范畴,服务对象涵盖了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这些需求的满足都与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紧密相关。公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公众对公路交通的四项要求为切入点,提高“三个服务”的水平,从覆盖面广、适应性强、直达性好、机动灵活以及做到“三网”并进,协调发展,这是满足人们出行的方便、快捷需要。同时,还要努力做到安全、舒适,让公众感满意,这些文化特征很大程度地影响职工的公众意识、服务意识。因此,首先要进行行业责任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观念。使职工认识公路交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公路行业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其次要进行传统教育,继承和发扬公路系统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再次要树立公路行业勤奋敬业贡献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典型,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感化大多数职工;最后要全面提高公路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纵观著名企业,无一不是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行业技能素质不仅能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和地位,也能增强职工自豪感、凝聚力。

1.2 公路文化推动职工教育的时代性

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作为集资金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于一体的现代服务行业,公路部门应当实现科学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发挥公路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体现时代特征。重点开展各项培训,进行养护成套技术、公路防灾、病害快速检测诊断和预防技术研究,积极推广路面材料再生技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提高公路设施的使用品质和寿命,降低工程全寿命成本。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提高公路行业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树立循环发展理念,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公路机械化进程,全面提高公路建设技术水平和效率。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公路行业管理科技水平。

1.3 公路文化作为职工教育核心的先进性

先进公路文化的引领是公路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的动力,坚持先进性与行业性相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指导,打造先进公路文化,形成公路行业价值观,弘扬公路行业精神是公路文化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公路文化的先进性特征反映了行业内部衡量事物重要程度及是非优劣的根本标准,是公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公路文化的灵魂,牢牢把握公路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建设作为职工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教育每个职工必须着眼于当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党员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引导职工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起强烈的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机遇意识、效益意识,为实现公路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当前公路行业职工教育现状

2.1 职工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

多数人把职工教育主要看成是一种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对其功能的认识不深、不透,主要基于其补充的考虑。公路职工在思想素质方面:①忧患意识差。仍然存在“等、靠”和“铁饭碗”思想,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路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冲击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认识,危机感不强;②竞争意识淡薄。随着公路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竞聘上岗已逐步成为公路行业内用人的主要方式,因为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对岗位的撤并及人员调整,束手无策;③学习观念落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任何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文化,需要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培训,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观念上的局限性已经严重阻碍了职工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公路职工在工作业务素质方面:①理论基础不扎实。公路养护部门的工作多为熟练工种,岗位技术性相对不高,部分职工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对规章的学习教条、孤立,无法达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完全凭经验干活,知其然不知所以然。②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心中没底,不敢处理;根本不会,无从下手或没有头绪,程序错乱。③发展潜力不足。职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实现现代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

2.2 公路职工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创新

科学合理的整套公路教育培训体系尚不成熟,直接导致一方面单位培训对教育投资的成本和效益不明确,由此还致使职工教育工作被少数单位仅作为职工福利予以实施,另一方面还致使在教育方向、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法上乏善可陈,主要侧重于公路养建管等技能的提高(主要培训领导岗位、养护岗位),忽视其他岗位职工发展潜能的发掘和对职工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单位、个人和职工教育培训本身后劲不足。

2.3 公路行业内教育和行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不牢固

职工教育在本行业还未真正引起重视,公路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存在人员不整齐、经费匮乏等问题。这种状况不能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更不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和公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公路职工教育对加强和谐公路文化建设的作用

3.1 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如何提高职工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职工队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公路行业领导的教育观念。领导是单位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的观念就是行业的观念,提高职工素质,首先要从转变领导者的教育观念做起。树立行业发展,教育优先;行业竞争,素质为本的观念。教育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职工受教育的过程是职工不断专业化的过程,职工专业化的程序决定行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从此意义上说,行业对职工的教育投入实质上是优化行业产品的生产性投入。为此,行业的领导要站在行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并加大教育的思想资金投入,多一些职教管理的深层次思考,多一些创新,使职工教育始终处于领导思想的前沿。

(2)提高公路职工的知识更新能力,改善知识结构。就目前我区公路系统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而言,提高各级领导和职工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更新能力,是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新形势下要引导职工树立“科技兴路”、“知识就是力量”等观念,加强对各级领导和职工干部进行现代管理知识、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培训|,引导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文化素质,改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3.2 加强公路职工教育就要着力加强“三种文化”建设

(1)职工教育工作要着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公路行业要以建设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为目标,以“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铺路石精神等先进典型为代表的精神为基础,对公路文化的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和宣传,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职工教育工作要着力注重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因此,行业文化建设要围绕建设创新型行业,大胆进行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展现有制度清理工作,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行为规范、文明服务标准等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制度体系。

(3)职工教育工作要着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指出:文化创新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根据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经济条件的可能,逐步推行行业形象统一战略,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统一规范交通行业工作场所的指示标志等。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通过加大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向社会展示公路行业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职工教育论文篇9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内涵是根据创业教育的概念来确定的,创业教育加上创新,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那就是用新的思想和新的行为,进行新的创业形式和创业内容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从新思想出发,把创业概念融入教学中,从而营造出创业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创业的自主能力。要深入理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必须把握以下三点: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创业的内涵,并懂得如何创业。把握的要点不是让学生毕业就去“练摊”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使他们具有创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技能,为创业打好基础;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与其他院校和社会组织的创业教育雷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更突出其创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对自己的技能充满信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我创业素质;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孤立的一个单学科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理念,创业能力不仅是自主创业能力,更是岗位创业能力,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是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岗位的培养来完成的。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个人能力、创新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

1.2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创业教育的第一大作用就是给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对各个行业的认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第二大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只有通过创业教育,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并通过创业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提升自我创业的能动性,从而支配学生进行创业行为;第三大作用是提升学生的创业品种,培养学生创业品质,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正确创业,还能够通过创业品种的提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第四大功能是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题教育中提升创业教育的理论能力,在实践基地提升岗位创业能力,从而提升实践创业能力。

2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2.1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在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里精神培养需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要给学生大量的各个行业成功人士的创业资料信息,通过这里宣传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聘请成功人士、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培训师等进行创业讲座,用实际案例给学生做创业指导。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建筑业分析”“、现代建筑企业运营模式“”什么是企业想法”、“自我评价练习”、“你最适合创办哪类企业”“、市场调查分析”“、资金的运用”、“现代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方面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创意的概念真实起来,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

2.2注重实践提升岗位创业能力

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创业培训平台,建立起以院校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实践基地,与设计工程单位、房地产公司、建设工程公司、装饰公司等多家单位进行横向联合,实现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把这些单位的专业人士请进学校给学生做创业实践讲座,带领学生走出去到这些单位进行实践,通过岗位实际提升岗位创业能力,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为这些单位献计献策,这些单位可以根据学生的创新设想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者工作奖励,通过实践能够为学生排除创业中缺乏经验的障碍,更快地提升创业能力。而通过对实践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单位的现有状况,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通过实践岗位,实现岗位创业,进而实现创新创业。

3高职建筑工程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3.1以实践带动理论推动职业素养的提升

在传统的创业教育中,必须首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新的思路是先实践后传授理论知识,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反过来,从实践到理论的逆向探索。在实践的工作岗位,学生积累经验体验岗位创业的感觉,然后再运用实践知识来进行理论学习,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自我创业与岗位创业相结合

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进行自我创业和岗位创业相结合,是更有效的创业教育途径,鼓励学生先就业在就业岗位进行岗位创业,然后再在岗位创业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业。岗位创业是自我创业的基础,自我创业是岗位创业的发展和提升。

职工教育论文篇10

1生源成绩逐年下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对高职教育没有普遍的认同感,大部分学生家长没有将高职教育认作是与本科教育并行的高等教育的两个分支,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分数较低。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生源录取成绩下降趋势更为明显,高职学生个体素质差异性悬殊增大。

2生源层次复杂多样随着高校招生模式改革的推进,在统一招生录取的基础上,增加了注册入学新模式,为高职院校解决生源和低分学生入学提供了新的渠道,随之带来的是生源文化知识基础和综合素养的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中、高职衔接的对口单招,成为与普招并列的新模式,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同时,也产生了生源基础不同的新状况。

3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录取分数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提现了学生知识基础的差异,与文化分相比,艺术类高职生源的专业分的高低带来的专业基础的差异更明显。其次,现在的生源多为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成长的独生子女,往往集体意识淡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职业岗位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较为匮乏。此外,部分学生存在求学、就业目标不一致性,对专业的兴趣度不高,无法积极投入专业学习中。高职生源质量的复杂性决定了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二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工业设计是多学科交融和综合的设计类学科,从莫里斯提出“艺术参与工业运动”的设计指导思想,到格罗披乌斯建立包豪斯,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真正确立。以“艺术与技术相统一”为原则的包豪斯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实行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提倡“从干中学”。西方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至今,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均已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生态系统。当代德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要求学生在工作室中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项目,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国家,美国工业设计教育强调专业化的校企合作产品设计教学,通过严谨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获得较高的职业素质。英国工业设计教育针对学生特点安排课程,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由此可知,从包豪斯到现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教学,无不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理念,带有浓厚的职业设计教育特色。工业设计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普及性的教育,如德国从小学即安排艺术修养与艺术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训练课程;英国也是非常注重从小开始设计教育,其小学就设有“设计与工艺”课程。此外,在国外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两个并列的教育模式,不存在孰好孰坏,孰高孰低的问题。而国内,由于社会认知上的偏差和高考录取机制等因素,导致高职的生源质量不是很理想,从整体上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本科生有一定差距。从对目前高职工业设计生源的调研分析来看,往往录取的人中大部分并不了解工业设计,而其学习工业设计所要具备的艺术素养和基础也比较差。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肯定行不通,笔者认为采用分层教育更具可行性。

三高职工业设计分层教育探析

国内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产品创意设计效果图绘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模型制作、产品结构设计等岗位。与之相应的专业技能包括草图绘制(产品速写)、手绘产品效果图、二维、三维设计软件应用、产品模型制作等。工业设计的工作性质和流程决定了完成一个工业产品设计(项目)需要设计团队的通力合作,因此教学中除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外,还要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的沟通领悟能力。

1生源的分层综上所述,高职工业设计教育改革应考虑两方面因素:生源质量和人才岗位要求。可以生源质量为依据,从兴趣能力角度将学生分类,实施分层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工业设计专业所需具备的基础储备、潜能和兴趣度等可将学生分成“创新型”、“技能型”和“待定型”三类。“创新型”是指那些具备成为一名工业设计师所应有素质的学生,他们除了能熟练的掌握各种设计技能外,还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技能型”是指那些掌握熟练的设计技能(如设计软件的应用)但创新思维欠佳的学生。“待定型”是指那些求学、就业目标不一致,对专业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

2教学组织形式专业课采用主修与选修互补、集中授课与工作室教学交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年级完成设计基础课和相关技能课的强化训练,二年级时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工作室模拟设计公司运作流程,大二上半年以教师提供的模拟项目为设计课题,工作室内的学生以团队方式、分工合作完成课题。大二下半年引入实际项目,老师以指导的方式带学生一起完成项目。

3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首先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高职工业设计的教师必须时时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将教学同企业实践相结合。其次是完善的教学设施,学校在教学条件的软硬件配置方面应尽量与企业接轨,仿真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教学成果的取得,当然若能吸引企业入住学校,成立校中厂,则更有利于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成果的共享。此外,分层教育不可避免会带来教学管理的复杂化,因此需要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工作量统计和考核机制。

职工教育论文篇11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一般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员的调配等,会对企业的工作进程以及利润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员工培训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往往要经过几轮的系统培训还有员工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对培训内容慢慢消化,转化成企业的利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企业会由于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对职工的培训,使培训中断。石油系统应该以战略的眼光看待对职工的培训,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投入人力物力配合教育培训。

2.遵循“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原则

在石油系统中,拥有不同工种的职工,有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基础工人等,在进行培训时,企业应该了解不公工种职工的基础素养,对不同人员进行不同的教育培训,这样既能保证职工都享受到了教育培训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能直接推动企业发展。而对不同工种职工培训时,企业还应该将培训突出实用性,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思想概念的灌输。例如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石油企业可以聘请大学教授或技术精英等进行授课培训,让技术人员对自己的技术空缺及时补充,以便在工作中因为缺少技术支持而影响工作效果。

二、教育培训内容的创新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体现在对新时期下新理念、新技术、新形势的培训。对于石油系统的职工来说,其中对局、矿者两级的经营者的培训内容应该重点体现在经营管理理念上、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经营管理领域。使经营者了解当前市场情况,积极根据市场转变经营理念,为其提供先进的管理理论以及经营艺术,让石油系统的发展进步从管理人员战略思想的提升开始。对石油系统中的中层管理者来说,石油在开采、生产等环节中的技术难点、经济效益是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也应该从税务、金融等经济领域以及石油勘探、开采等技术领域上。经过系统的培训让中层管理者掌握对技术工作的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对石油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要体现在多方面,其中要关注技术人员对英语、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由于技术工作中常常涉及到外语以及对电脑的运用,所以要对加强技术人员这两项素质的掌握,培养其基本的工作技能。另外,还要加强技术人员对国外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鼓励技术人员积极使用新技术,加快石油系统技术创新的步伐。另外,石油系统还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对石油系统中,技术性、行业性较强的操作人员,企业应该在培训中加强人员对技术的应用,对职工所掌握的技术进行更新,让操作人员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为石油系统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在石油系统的操作人员中,还有一部分是技术性较弱的工种,企业也应该对此工种职工进行素质培训,对能力较强的人员进行技术岗位的转换,以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

职工教育论文篇12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教育现状

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第一线的需求,并且掌握一定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和较强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直接受培养目标所决定。相关领域的实践技术必须更加直接的掌握,并且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当中不断的得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项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学科,在国外只有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开设工商管理专业这一学科的教学,而在我国的许多的大中专院校都开展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通过培养了大量的相关专业的管理人才,为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

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的数据,工商管理专业在开展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不够重视开展教育这一课程,并且专项资金以及政策制度不能够得到保障,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比较守旧、知识机构比较老化,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在调查的所有学生的80%对院校开展的教育课程不是很满意;其次,在开展教育时所使用的教学体系比较老化,教学的方式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并且缺乏创新,此外由于教学资源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最后,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三者不能够很好的统一,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本次的调查过程中,有81%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被忽略了。

三、关于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教育活动

教育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教育活动反面学校需要加强资金投入的力度,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使教育能够得到保障,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确保开展的教育活动对学生有帮助,对本科四年的教育制定出一个分层次的全面性的统筹以及安排,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开展特定的教育活动,使开展的培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明确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不重视,这也是影响教学的另一个因素。为了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育中,学校需要积极的教育和宣传教育呢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并且鼓励工商管理学生积极的参加对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活动或者比赛,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的指导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三)明确实践目的,拓展和创新实践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比较广泛,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并积累新的专业知识,为了使自己的阅历变得更加的丰富,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比较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广泛的资源,比如可以与一些资质比较高并且就业有保障的单位进行合作,每年都可以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阅历。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想法和问题,这时老师就要把学生的想法以及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且对相应的想法和意见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改进,最后把学生所反馈的付诸于实践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变得不是那么的枯燥。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教育内容比较广泛,与其他专业相比就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进行了调查,并且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明确的指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在进行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指出对于教育过程中学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当对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建素质拓展方案,以教育过程中以知识应用为出发点,并且围绕这个出发点建立以及完善教育的体系。

作者:盛中华 单位: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可军.高职本科院校提高教学督导工作质量之浅见[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