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审计合集12篇

时间:2022-07-16 18:42:20

高校财务审计

高校财务审计篇1

本文为教改课题:“CDIO教育模式在毕业环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2-18-24)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6日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审计的需求

我国高校扩招建设活动中,高校财务审计的内容也出现了新情况。为了达到新时期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应充分认识进行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在我国新时期高校扩招建设的情况下,办学自不断增大,所以学校办学经费筹备渠道更加丰富。面对现代高校教学活动中资源配置的要求,经费的收支状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实现高效财务管理目标、保证高校资金的合理运用,现代高校应进行财务审计改革工作。借助建立审计体系,优化财务审计工作质量,促进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审计意识淡薄。我国高校财务审计意识淡薄,因为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导致了高校领导重视科研教学工作而不重视财务工作的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财务审计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落后的思想意识已不适应高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了,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审计体系的建立及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从根本上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二)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缺陷。我国教育事业正在飞速的发展,高校的改革发展所面对不再是以前那些简单的教育、教学问题,高校在运作时所碰到的经济状况和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也不断增多,然而在经济活动不断繁琐,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监督机构没有很好的行使其职责,内部审计制度缺失以及部分管理人员不重视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等。这些财务审计工作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缺乏先进的高校财务审计体制。我国高校财务审计体制较落后,严重阻碍了财务审计效果的发挥。财务审计体制落后主要体现在:在资金运用、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等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机构独立性很差,在实施内部审计等具体的工作时常常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干涉,其独立监督的作用大大降低,严重阻碍了高校审计目标的实现,对高校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高校应加大审计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力度,有效发挥高校财务审计管理的作用。

(四)财务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审计工作不论体制有多完善,制度有多严密,最终的实际操作都要落实到财务审计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财务审计工作是否可以有效开展息息相关。然而,目前我国对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重视财务管理人员都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理论强实际能力差、具有实践经验却没有理论基础和理论与实践都不符合国家的要求等,在职业道德水平方面也有缺乏责任心、没有工作原则和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等问题,这些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导致了高校会计信息不正确,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真实情况等问题。

三、提高高校财务审计水平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审计意识。高校要有正确的财务审计观念,转变审计观念,给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新时期财务审计工作对高校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性。领导要严于律己,带动职工、学生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要从转变观念方面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整改,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预见性,把以前的事后财务审计向事前、事中与事后的管理方向转变,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

高校财务审计篇2

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尽快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是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提高了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对于民族素质的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一批优秀的高等人才的带动,因此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校的招生是我国高校教育中面临的最基础问题。在21世纪初期,我国政府实施了大学扩招的政策,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拉开了全新的帷幕,高等教育进入全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逐渐向大众式教育转变。与此同时,在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得到初步的成效,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因此我国的高考生源也在逐年减少。在高校发展的同时,各项高校的改革措施也在进行着,高等院校也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力。在高校获得自主管理权力之后,许多高校选择了从银行贷款来解决学校扩招过程中产生的资金短缺等问题,从目前来看,银行贷款已经成为现阶段很多高校进行基本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贷款也是一样,从表面上看贷款解决了高校当下的发展问题,但是在如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一旦高校的财务出现恶化的情况,贷款就会对高校产生很对负面的影响。因此在高等教育的全新发展机遇中,如何才能使高校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已经成为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高校财务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风险变化的外部因素

(1)国家对于高校的财政支持不够在前些年中我国高校的发展中,由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高校的发展经费逐渐转变成依赖政府的拨款、学生学费以及社会和个人的捐赠,其中占主要地位的还是国家政府的补助。在当今世界中,对于教育的补助在GDP中所占的比值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早就提出要将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所占比例达到GDP的4%,但是这一目标直到2011年才勉强实现。而在发达国家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为5%到7%,我国在近几年虽然经济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教育方面的投资还是没有达到相应的发达国家水平。也正是因为此,我国虽然借鉴了国外对于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但是还是没有取得相应显著地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另外的解决措施。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资金的来源已经从单纯的依靠政府补贴及社会的捐赠等扩展为用多种渠道进行筹资的方式,但是其中对于政府的依赖还是处于主要地位。虽然从数据上看我国政府对于高校的教育经费发放的数额逐年增加,但是这些经费在高校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却在逐年减少。因为我国的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各高校的教育成本逐年增加,如果还是单纯依靠政府发放的教育经费必然会影响到高校的建设,进而引发财务危机。(2)支出受到学费收入季节的限制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状态中,学费收入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学生的学费是在每年的9月份上缴的,也就是说学校的可流动资金受到非常严重的季节性限制,而学校的额支出则没有季节性的规律,属于刚性的均匀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合理地对高校资金进行规划,这种收支严重不同步的条件下很容易使高校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资金链的断裂情况,进而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3)在一个高校主体中实行两套核算方案在许多高校中将教育事业费用和教育基础建设投资费用进行分开核算。对于教育事业费用的核算主要是对教育事业的收入以及政府部门的补助进行核算,然后报给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基础建设投资费用的核算主要是向财政部门报告改革部门投入的以及高校自筹额的基础建设基金。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对于高校的财政补助很可能连银行贷款的利息都不能偿还到位,这样的单独对高校基础建设投资费用进行核算的体系就会掩盖住银行贷款本身存在的风险。

3.风险变化的内部因素

从学校方面来说,首先是学校对于风险问题的认识不足。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并没有意识到进行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仍然沿用着以前过时的管理方法,对于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全面的调查。在高校已经负债的情况下仍然大肆进行校区扩建等项目,造成高校的财务压力越来越重,最终导致高校在资金的筹集以及运转等方面都出现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管理层应该切实做好管理工作,对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提起应有的重视,及时对当前的形式进行全面分析,对于财务的管理作出相应调整来适应新时期下对于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如果一味地进行不合理地发展,最终将导致学校的经营入不敷出,不能及时偿还银行中所欠债务,影响高校的声誉。其次,学校的投资决策失误现象非常严重。学校的决策人为了筹集学校的发展资金,用学校的资金进行投资活动本身对高校的发展是件好事,但是由于高校自身对于复杂的经济活动没有一定的商业预见性,或者是对于某些新生事物缺乏一定的经验,最终导致投资失败等现象的发生。在高校的内部投资方面,学校进行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时建立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之上的。但是这类项目的投资数目比较大,而且对于投资的回收期比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的还款政策不完善或者本身已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在成高校财政风险的主要因素。

二、应对财务风险的审计对策研究

1.完善高校审计规范制度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就是要有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所以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主要包括对于审计工作人员准确的理解力以及执行力的培养。其中要想完善设计制度的建设就要做到几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指,对于一些重要事项高校的相关审计机构应该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公开审计。其中审计的主要方面包括:财政收支情况、专项资金支出情况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等。在目前阶段中,我国的高校审计公告工作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即使有些高校实行了审计结果公告也还只是停留在审计信息的公告阶段中,要想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计结果公告还是有非常多的难关需要克服。其次,建立审计结果跟踪整改制度。高校内部的审计结构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审计之后,审计结果要得到审计单位落实的决定以及改进意见等。从审计单位方面来说,要做好对于审计结果的报告等工作,对于审计结果中需要改进的方面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之后,给出一定的整改意见指导其进行整改纠正,并且及时将这些整改后的信息反馈给高校内相关的审计部门。最后,在高校中实施经济责任到人制度。在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法令中指出,各教育部门要严格重视高校领导人任职期内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助高校完成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监督高校管理人严格履行相应的责任,从而保障高校资金的安全性,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2.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

高校事业的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能够及时防范高校内部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将高校的发展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而审计工作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因此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促进学校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高校内的审计部门应该鼓励审计工作人员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余,在自己现有的职称以及学历的基础之上进行新一轮的学习。通过各种手段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水平,还能为整个学校的工作带来一种全新的气象。

3.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高校就是为广大的有志青年提供一个较为公平的发展平台的地方,因此在与高校有关的一切工作中都要切实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对于审计人才的选拔方面更是如此,审计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财务安全情况,因此在对于审计人才进行选拔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选拔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对原有的人才选拔机制进行创新,最终挑选出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一批高素质审计工作人员。在对于人才进行分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本人的工作特点进行相应的划分,使得每个人都能发挥出其最好的水平,这样才能保障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高校财务审计篇3

二、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确

目前高校校办企业主要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学校通过成立产业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校办企业;二是学校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来进行管理。为规范校办产业建设,教育部积极推进以资产经营公司为来管理学校所投资企业股权和经营性资产,规避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以上两种管理模式下高校管理层都与校办企业有着较强的经济联系。学校以投入到国有资产的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但不对或极少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高校管理层对企业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经营方式是承包制,每年企业与学校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是考核企业及其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但由于目标制定缺乏科学合理依据,考核指标单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脱节,使得制定的目标任务不合理。另外,校办企业固定资产账户上往往只反映用学校投入资金或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某些企业对学校提供的厂房、办公室及设备等实体都不列入实收固定资产入账,变成学校无偿支付和提供。学校和企业在产权上界限不清、投入的资金状况不明、资产账物不符,极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无偿占用与流失。

(二)校办产业对国有资产负有的保值增值的责任认识不清

校办企业大部分以学校投资为主,学校管理企业模式主要由学校委派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一定程度上还带有行政计划色彩。当学校完成对一个企业实施投资以后,企业就应当对学校的国有资产承担着保值增值的责任。但目前有的企业只享用对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甚至一些经营人员把企业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而不考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最终结果造成了学校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由于高校对企业绩效考评多采用上交利润或占用资源费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某些企业负责人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只考虑短期行为,注重短期效应,不考虑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企业资产长期投资获利能力降低,企业竞争力降低,发展缺乏后劲。

(三)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以科技产业为主高校的校办产业数量众多、规模各异,涉及经营范围包括科研、工业、贸易和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对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些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工作,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不规范、成本核算和财务数据不准确、收入分配不合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未能建立有效的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的企业虽然也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监督不力,对资产疏于管理,财务控制不力,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四)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控制监督机制学校对校办企业投资,每年仅通过数次召开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实际上是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高校管理者虽然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所以也难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校办企业财务过于独立,“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未建立年度财务报告备案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对一些重大经济决策未能实施备案审批制度,导致企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三、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一)加强财务审计,促进国有资产增值

学校作为校办企业的投资人,直接拥有选择和考核经营者、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收益分配等权利。目前各高校相继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是出于对国家资产负责的重任,代表学校行使股东的权利,负责监督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通过设立资产经营公司,做到校企分开,有助于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保障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校企应按《公司法》等相关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领导层决策制度等。为加强财务监督的力度,还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加强内部审计。利用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或外聘社会审计机构,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审计。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相关企业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随着校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了进行传统的财务审计,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外,还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等方面。其中经营过程产生的利润是企业生产和经营取得的最终成果,涉及到学校、企业及其它所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对利润的审计也是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由此可见,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到校企资产的监督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等环节的控制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帮助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校企发展提供支持。

(二)开展审计监督,明晰产权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有清晰的产权关系。资产关系是企业最根本的关系。为避免学校对企业经营活动承担无限责任,学校通过成立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行使股东权利。资产经营公司在财产、机构、财务核算、管理人员等方面与学校分开。资产经营公司不再是行政管理部门,而是一个经营实体的企业,只是其所经营的是股权和资产,代表学校对所投资的校办企业实施有效监管,承担学校校办产业资产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的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关注企业资产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对学校股东的投资回报。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实际上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避免因为企业不规范运行对学校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造成影响。通过开展对校办企业的审计监督,可以从根本上明确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产权界限。资产经营公司对学校投入到企业的资产享有资产增值受益、经营重大决策审核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确立了企业法人财产权和企业法人地位。在校办企业中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任明确、灵活运转的组织机构。校办企业在高校相关机构的监督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三)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高校财务审计篇4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

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专门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定期将校园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核检,然后将核查的各项资料进行总结规整,在保障资料的完整性以及合规性之后制作一份审计报告。在高校内部,审计单位属于独立单位,可有效监督学校的各个经济组织活动,保障其合法性。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它的经济性质以及它的经营理念都是构成其内部审计内容的重要因素。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包含有:高校财务预结算、收入和支出以及经济责任这4项审计内容。其中,财务预结算审计的目的就是专门审计高校内部的经费预算,重点核查高效实际的花销是否和预算一致,有无超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各大高校的经费预算都需要遵循一个特定标准,若未被批示准许,不可以使经费的预算超出这个标准。收入和支出审计,顾名思义,与高校内部相关的收费支出项目有关。收入审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设置了专门的资金账户以及抑制和整治乱收费现象等;支出审计的具体内容有是否出现乱开支的情况,专用资金有无私挪乱用等。经济责任审计即对离任的责任主体的经济情况作审计工作。

二、新财会体制中的新的高校制度探究

相较于旧财务会计制度,新的财会制度重新调控了主体、资本、监管以及风险等方面的内容,让高校财会制度的整体有了一定转变。首先,改变了会计计量。将新财会制度中的营业税转变为了增值税,计税的税率和方法还有依据等等都有所改变。这样,也就或多或少影响了高校的税负情况,使得高校内部的经营活动也受到了改变。另外,新财会制度之下的会计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靠性,可明确显现高校资金的流转情况。其次,改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新财会制度更细化了会计的核算方法,譬如,调整了稳定资产的价值要求(每单位),并且以资本折旧的方法来核算,以此真实映射稳固资本的价值现状,这相对于旧制度来说,实用性有所增强。另外,新制度还将高校会计核算的科目也进行了细致划分,譬如,高校财会核算中还包含了政府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等等。

三、新财会体制影响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其影响主要包含3方面:审计类别、审计内容以及审计职能。以下内容是具体探析

(一)审计类别审计类别以高校内部的审计内容为依据可分为4种:财务预算、收入和支出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1]。然而,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新增政府收支等内容使得审计工作内容也有了不小的调整。譬如,新财会制度中更加重视财务预算审计工作,严格把控预算的收入、执行以及支出过程,这对高校相关部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将审计固定资产的工作也纳入章程中,保障其过程的完整、严谨性。另外,也扩充了新财会制度中的审计报告范围,既保留了原先的审计评价,又评估了各高校的效益和风险。

(二)审计内容新财会制度中更加细化了财务收支的各项内容,这也对高校的审计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严格审查高校收支方面

譬如,逐条审查补助收入情况以及科研教育、经营收入的情况,规整明晰每项条款。在审计高校的支出情况时,务必将经营和事业支出分清、分离,其中的事业支出在新财会制度中还包含有科研、教育、后勤保障和刑侦管理以及离退休这5部分的支出情况,审计时需要仔细核对验证。对于年末的结余,需要将其合理规划和分配,保障账目条框合理符实。至于其他方面的支出,诸如报废和捐赠或转让等情况的,也要严格遵守新财会的制度,不可出现乱支出的情况。

(三)审计职能以往,旧的财会制度重视的是严格监督高校内部的各个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时刻防范风险发生,保障高校内部生活的正常运转,它重在施行一种发现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

自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施行以来,高校的重心便开始向审计职能的防范性迁移,这也对相关的审计部门提出了要求,需学会转换角色,将监督角色换为管理角色,既要能监管学校活动又要能正确引导学校策略的制定与施行。所以,高校内部的审计制度和程序都要保持其严格性、防范性,从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

四、结语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新财会体制相对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作为一种关键因素,在高校活动中,它切实地保障了整体活动的正常展开。对于每个单位而言,内部审计既有着监督的功能,又有着风险防范的作用。如今,新财会制度发展趋势日增,各高校也已经开始吸纳其宗旨和精神,将其与自身的审计相结合并适当调整,进而提升自己高校的审计工作效率,并不断促进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

高校财务审计篇5

1.1高校财务审计观念落后随着我国高校整体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我国高校当前财务审计工作现状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监管机制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对高校财务审计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当前我国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大多存在着重视教学、科研而轻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对财务审计工作认识观念上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审计体系的进程。

1.2高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与高校相关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作为保障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合理有效运行基础的内部审计工作尚不到位。当前我国各高校虽然都设有内部审计和监督机构,但内部审计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力度不够、以至无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的现象的存在,使得内部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1.3高校财务审计制度体制改革滞后当前我国高校已有财务审计体制制度不但存在着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审计制度体制改革的滞后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财务审计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资金使用、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反映出当前财务审计制度已无法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要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有作用,审计制度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

1.4财务审计分析指标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广泛,这使得高校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虽然高校财务制度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财务分析指标,但财务分析指标并不健全;无法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充分可靠的经验分析数据,使得作为高校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资金使用、预算管理等工作无法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审计水平的提高。

1.5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由于财务审计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高校忽视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提高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财务人员普遍缺乏作为财务审计人员应有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职业道德水准低,原则性差,个人利益高于高校利益;业务素质低,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反映不了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2.完善财务审计体系的必要性分析财务审计工作作为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财务审计体系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财务审计监督、综合评价和指导促进三个方面。高校财务审计通过全程参与高校的经济活动,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签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消除不足,充分挖掘财务审计潜力,保障高校财务监管的落实。

3.完善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体系的途径

3.1提高高校财务审计思想认识高校领导往往忽视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制约了财务审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发挥。要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充分认识财务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监督、综合评价和指导与促进作用,将财务审计工作作为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予以重视,为财务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3.2充分发挥财务内部审计作用高校的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经济活动相关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高校财务审计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高校财务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有关经济活动的违规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更正。通过财务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高校财务审计篇6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背景下,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好教育工作还要提升其综合实力,进而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向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为了确保各项资金都能得到合理利用,应当做好财务工作,并通过实施内部审计,从而实现对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

1.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力度。然而,在使用资金期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利用率偏低,暴露了一系列的财务问题。因此,为了保证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显著提升,应当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力度。构建财务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内部审计制度,大力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对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对财务内部审计认知不足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在财务管理期间,以集权式方式为主,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准确定位,尤其是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不足,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欠佳,并且在部门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从而导致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在开展经济活动和进行财务收支时,资金的利用率偏低,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2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合理的问题,因而降低了工作质量,对财务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实际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期间,主要采取的是事后审计方式,然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十分广泛,所以开展的经济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增加了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但是,从财务预算、审批和经费使用等环节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并没有做好事前和事中监督工作,而是仅仅开展了事后审计监督工作。同时,高职院校在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的是传统的审计方法,审计的范围较小,审计的内容比较单一,因而不利用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1]。

2.3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期间,为了促进工作的有效实施,应当建立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从而为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利依据。但是,部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制度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限制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2.4未能单独设置财务内部审计机构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期间,由于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未能予以高度重视,所以未能单独设置财务内部审计机构,因而在实施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容易存在诸多漏洞,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3.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3.1增强对财务内部审计的认知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应当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力度,通过增强对财务内部审计的认知,从而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挥主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全新的内部审计意识,认真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理念,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提升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财务内部审计过程中,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取得良好效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对财务内部审计有高度的认识,进而在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下,为提升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3.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为了实现对财务工作的高效和全面管理,应当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保障。高职院校在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期间,要将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作为主要目标,强化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选拔掌握丰富的审计业务、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等多方面素质的审计人才,并能够熟操作计算机,进而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然,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整体效果,应当确保所培养的审计人员是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为了解决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少的问题,可以聘请具有先进经验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队伍,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财务工作质量,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应当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含业务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展开培训,对内部审计人员实施教育考核,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法律和责任等意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促使高职院校对财务工作的处理和解决取得显著效果[2]。

3.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监督管理职能

高职院校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财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应当加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通过大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从而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在实施财务内部审计期间,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加以创新和完善,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前瞻性。同时,对工作流程和制度等予以高度重视,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为了使得对疏漏环节排查能够具有规范性,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监督管理职能,对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进而满足实际变化和发展的基本需求[3]。例如,高职院校在开展基建工作过程中,由于基建工作包含了项目立项、招投标和施工等环节,在对各个环节予以全面跟踪和审计时,需要在所制定完善的制度下开展,当然,所制定的制度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含《建设工程及施工竣工验收审计办法及实施细则》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实施办法》等制度,使得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有效地渗透到高职院校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

3.4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其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财务工作质量,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降低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必须加大内部审计力度,从而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全面审计,科学的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力,并做好有关报告工作。当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接受本单位行政首长的领导,还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总之,高职院校通过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对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5]。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通过大力深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科学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各项资金的利用率,保证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符合规范。

4.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为了保证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教育经费予以严格管理,通过发挥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从而降低资源的浪费,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体现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为高职院校财务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进.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304.

[2]苏效圣.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11):24-24,5.

[3]冯婧.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J].品牌,2015(8):161-161.

高校财务审计篇7

一、高校财务管理状况分析

高校内财务管理松懈,造成收支不平衡,甚至虚报账目,私设小金库等,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现今,我国内所有的高校管理及运作都是以资金及物资为主的,而学校资金以及物资管理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现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弊端显而易见,缺乏统一的高校财务审计准则。高校内财务审计重点及人员不够突出,审计内容不公开、不透明,且国家为了实现201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各大高校在最近几年不断地扩招,加大了招生规模,在加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基本建设,不断地建设宿舍、餐厅及办公场地,教学场地等。这些就需要大部分的资金,资金的来源,既有国家财政拨款又有银行贷款等渠道,这样一来高校的原有财务管理制度就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资金在使用时,不能更好地、更科学地对学校领导层使用资金进行更加科学,有效地规划。而且学校在使用资金的时候,没有形成一种资产使用分析的理念。

财政审计工作在高校发展的工作中占越来越重的分量,而落后的财政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阻碍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而现代高校的发展不能简单的面对教育的方面,而现今我国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缺乏合理的制度及体系,缺乏合理的监督机构和组织。而且高校本身没有自己完整的一套财务审计系统,都是采用原先落后的经验,及方式方法,缺乏高校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而且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独立性很差,常常受到上一级领导的干涉。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等不到解决,这将会是高校为来发展的已做难以逾越的大山。

二、加强高校财务审计监督工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明确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在高校以及社会中的作用,高校内的经济活动已经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完全结合在一起。

1.公开高校中资金使用情况,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及程序化,具体措施有:在布告栏、校务网等多方面进行布告(财务部分内容可省略)。加强公众对财务审计的民主监督职能,并参照事业单位财务审计设立合理高校内财务审核制度,加强对现金及固定资产的审核,加强高校内的财务审计工作的内部管。

2.设立独立的高校审计监督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审计程序走,现今高校内的财务审计监督机构少之又少,且现今高校内的财务审计机构都是下属于上级领导管辖的部门,所以高校审计工作的实质性进度不理想,然而关于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是为了防止上级领导对内部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干涉行为,同时可以明确领导对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责任意识。

3.加强对高校内物资及固定资产的管理,科学的分配高校内资源使用,确保高校物资合理使用,资源优化配置。

4.加强国家审计机构对高校内的监督,发挥国家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与真实性,以保证高校内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合理。

5.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机构及人员要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资金转款专用,对低收益的项目要进行深入的分析,避免造成损失及浪费资源,并规划出整改措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6.建立起现代化的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制度,明确责任意识,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

7.加快高校内财务审计工作的法制建设,使高校内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效地规避风险,加大追究力度,出现事故,要严格追究责任人。

8.加强高校内廉政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基础,不断地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

三、加强高校内财务审计工作监督的意义

加强高校内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有利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更有利于高校内制度的健全,及高校内资源配置的全面提高,摒弃了高校内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弊端,减少国家及社会的经济损失,做到高校内的收支平衡,实现高校自身的正常发展,减少了高校内的腐败及“小金库”现象。

不断发展的财务审计工作制度可以更好地为高校服务。推动现代化高校各项制度的建设,可以避免从源头出现财务问题,减少财务问题与高校建设问题的激化,提高高校内财务审核工作的管理水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出高校审计监督的最大作用,高校内的财务审计监督的法制建设又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高校内的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也加强了高校内领导党员干部自身廉洁,防微杜渐,同时发挥了人民民主监督的作用,使高校内的体制与制度更加的完备,高校内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加强,能够为我国各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好的范本,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内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完备了高校内的职能机构,更好地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建设的发展道路,既合理地配置了资源,又合理地利用了资源,更有利于高校的自身发展及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建涛,韩英霞,陈宝农.论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2009(09)

[2]蔡卉翎.浅谈高校财务管理风险与内部审计监督[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1)

[3]高明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会计和审计监督[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9)

[4]高晓红.加强审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高校财务审计篇8

关键词:

高校财务;财务审计;审计监督;有效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众多高校财务在审计监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校园发展。所以说,当前高校应当致力于如何才能更加全面的实现对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改进,对高校经济发展方面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高校财务审计监管工作,以此为校园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现状与问题

(一)忽略对高校审计工作的管理随着近些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社会上的多个方面都已经加入到改革的内容中。[1]高校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与内容,得到了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的关注,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在近几年中颁布了与高校财务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起到保障审计管理的作用。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还有很多学校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仍然不能清楚的意识到财务审计对学校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没有将财务审计工作纳入重视的范围之内。

(二)高校资金结构较为多样高校普遍参与经济活动,这是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将学校财务审计的难度大大提高了,与此同时,高校逐渐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来往与联系,并在资金方面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2]在这之中主要包含基础建设、教育建设等方面内容,不单单有政府给予支持,还有来自社会的支持。举例来说,学校可以通过校办工商业、运输业完成对资金的筹集,这样的结果就是,高校资金结构变得多样化,而高校在财务审计监督工作方面需要完善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三)高校管理的多元化近几年来高校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的趋势,提高办事的效率,加之在校内活动举办的方面来说,考虑到学校中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特点,加上学习基础也不甚相同,因此学校增加了活动的举办频率。[3]学校好比一个小社会,在新形势的发展下,有很多后勤部门也正在渐渐走向市场化、高校财务工作方面不单单包含简单基本的会计内容,还包含了其他领域的会计工作内容。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财务审计监管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变得更加多元化。

二、加强高校财务审计监督的措施

(一)建立三方审计主体为了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对高校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高校财务监督制度务必要进行更新与创新,不单单要设置一个监审处,还要配备出相应的审计人员,加强对各种监督控制机制,之所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在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所以说,一定要建立起三方审计主体,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审计工作方面的职责,才能有效的实现其强制与权威作用。

(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高校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审计监督工作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一点是高校需要认识到的内容。在对财务审计监督过程中,要积极建构起对审计监督的激励与约束,在内部建立起审计监督的专用资金,完成专款专用。随着当前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随着高校经济活动的增加,就需要在审计监督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不但要加强信息采集,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督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建立起这些工作内容,应当对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奖励。

(三)加强审计监督的执行力高校要对教育部与财务部下发的关于财务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对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内容,要通过以上方式加强对学校财务的管理。审计部门每一年都要对学校的预算情况进行决算和审计,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要加强联网工作,审计人员通过在线完成对财务活动的监管。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学校财务工作的协调与宏观管理作用。另外,在以校长为首的经济责任制度之下,建立多层的经济责任制体系,对学校会计师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

(四)完善监督实施机制考虑到当前高校审计监督的机制不能很好的与审计监督的需要,务必要对审计监督的实施机制进行重新构建。在重新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审计监督规范的制定,将相关部门的职责内容进行确定与核实,加强其自身的工作动力。其次,要鼓励参与审计监督中各个审计主体之间的制约与约束作用,从而将整体功能的有效作用。再次,要对学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思路进行理清与明确,对审计监督方式来实现转变,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审计监督的质量与效率,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对校园经济的健康管理与发展。

(五)加强高校财务审计监督的力度根据对我国当前高校审计工作情况来看,其自身的发展空间还是较大的,只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并结合适当的培养机制,对审计监督工作进行治理,那么校内的审计监管工作在效率上能够得以提高。工作人员是影响审计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以此来为审计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有效实现校园财务的健康发展。纵观我国高校发展的整体形势,不难发现的是在当前财务工作管理方面存在着较之前来说越来越多的内容,而其工作内容范围也在不断的向外扩展。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参与经济活动的次数逐渐增多,也收到了较高的经济利益,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面临很多的压力,为了能够做到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务必要将校园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

高校财务审计篇9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其主要特征是在学校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明确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但一些高校内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从源头上给舞弊,腐败行为予可乘之机,同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首要课题。2000年国家先后了《会计法》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从法律的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规定。意在规范会计行为,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升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效果,杜绝经济违法行为于未燃。

高等学校的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它活动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经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高等学校的支出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后勤保障、行政管理、学生事务、对外服务等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主要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下级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等。为加强对高校各项收支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堵塞漏洞。必须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也必须合理设计高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一、高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合理分工原则。就是权利分割,把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分成若干处理步骤,由不同人员分别完成,不得一人包揽。如收费业务。不能一人既开票又收款。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预算审批。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预算。

3、内部牵制原则。就是账务和事务分离的原财。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内部牵制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4、责任原则。规定有关责任人员的工作职权和经济责任,对经管人员实施制约,增强办事责任、强化单位管理。

5、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依据内部控制的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明确审批人及对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控制权。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高校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由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账或报账。这种审批模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即使会计人员发现疑问已是“既成事实”,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授权领导或职工代表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为加强支出管理,实行由主管财务校(院)长负责财务;“一支笔”审批;各单位由分管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基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有些单位负责人把“一支笔”审批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说了算,更是难有约束。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应加强民主理财建设,对于大型投资应经过领导集体会商,涉及职工利益事项应通过职代会表决等。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学校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3、多重审批模式。这是指所有财务收支均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制度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有的单位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有的单位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分管领导后审,有的甚至还需要单位负责人最终审批;也有的单位实行分管领导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等等。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原则,能够提高审批质量。

4、混合审批模式。混合审批模式实际上是上述三种模式的结合运用。它规定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和金额范围内由一人审批,超过一定范围和一定金额的财务收支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这种模式针对不同的财务收支业务采取不同审批制度,既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简化审批程序,也加强了对重要财务收支项目的控制。

建立并有效实施高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会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会计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也是高校业务活动有效运行的前提,随着时代不断进步,高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会更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5)

高校财务审计篇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对高校而言,处理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网络化的财务信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机制就必不可少。这时候,会计审核就成为了高校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加强会计审核不仅弄能够给高校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而且可以减少高校资金输出时候的浪费,节约成本。这就为高校解决财务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而又有效途径。

    一、会计审核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笼统地说,会计审核工作就是审核原始凭证,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出纳收付款的凭据。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审核是一项时间性、技术性、政策性、都非常强的工作。会计审核是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应运而生的,主要是审查高校财务部门资金往来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对于原始的凭证,会计机构和人员要加强审核和监督”[1],“审核会计凭证和复刻会计账本、报表,以此建立规范的稽核制度”[2]。这样才能够让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得到最真实最完整,最准确的财务信息,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有效地预防经济犯罪。进而使高校的财务管理状况得到改善。从而为高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其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二、会计审核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多弊端。会计审核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不应该忽视。

    1、财务环境滞后于财务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了会计审核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网络上的财务管理软件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会计核算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最新的最方便快捷的财务管理软件,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高校财务管理较为繁杂的财务工作。除此之外,

    2、有多会计审核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达标。记账登记的时候,数据核算不够精确,操作方法不够规范,工作不够认真仔细。把应收的款项记得少了,把支出的费用记得过多;在购买教材、图书时,折扣和差价核算不准确;一些维修费由于疏忽大意记错记混的现象。这种人为的因素会导致高校的财务账目混乱,资金流失等等状况。这都是因为会计的审核力度不够强,才会出现记录的财务信息不够真实有效。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要加强会计审核的力度和强度,这样才能保证高校财务信息状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监督监管不到位。高校的财务管理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它主要针对的是高校的师生。所以,会计审核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报账、记账、算账这样简单的模式上,而应该提高到管理的层面上,加强监督监管。对于一些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财务支出应该查清楚账目,保证账目的真实性,以防出现公款吃喝的现象。

    三、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会计审核的应用

    高校的领导人对于学校的财务管理情况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合理有效的高校财务管理会不仅仅减轻学校的财务负担,为高校节约大量的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同时,也保证了高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如何发挥会计审核的作用,这是值得思考的重点。

    首先,要为高校中的会计审核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办公环境有利于会计审核人员高效率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办公设施要配置完备,因为财务办公设备就像是战士的枪,没有武器怎么能打胜仗。财务软件要及时更新换代,定期对会计审核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快速掌握新软件的操作方法。实现信息化的管理、电算化的财务,并且对财务内容及时公布,建立公开化、透明化的财务环境。不要给财务人员施加各种压力,要搞好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强财务工作人员团队意识,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健全各项财会规章制度,提高会计审核工作人员的素质。学校要在结合本校实际的情况下,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财会制度。对么每一项制度都要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同时,定期对工作人员培训,加强业务的熟练程度,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的规范化。对每一项工作的内容要尽量的详细,分工精细、明确,这样才会让会计审核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更加的明确,不至于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找不到负责人,以致于影响工作效率。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

    再者,加强会计审核的力度和强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的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漏洞。高校中,要制定学费、购书费用、出差报销、设备引进、更新维护的详细规定等等。这些规定也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弄虚作假。报销时,会计审核人员要对所需报销的款项的原始凭证认真审核。在审核原始凭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发票上的是否有涂改的痕迹,是否改动了单价、数量、金额等等,并且要看付款的单位是不是和本单位的名称是一致的,从而,避免报销者将与本单位无关的其他发票拿来报销。第二:在报销时,对于不同工作种类、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不同的项目的报销比例是不尽相同的,在审核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报销内容是否与相关的规定相一致。第三:于发票金额较大的,应该对单价、数量等内容认真核算,是否有记得过少、过多或者记录重复的现象,同时,要把各个分类的金额加起来,看是否和发票上的总金额相一致。第四:当原始凭证出现问题时,应该要求其重新开,不要带有“睁只眼闭只眼”的错误思想,怕麻烦或者怕得罪人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为这是关系高校财务审核的大事。所以,在审核原始凭证时,要本着对事不对人,公平公正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报销的人员一视同仁,不能够区别对待。这是保证原始凭证真实性的最为重要的原则,否则就容易助涨歪风邪气,导致高校中的贪污腐败。问题的性质就变了。所以,在加强会计审核的时候,一定要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从而保证,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精细化、真实化。只有加强会计审核的力度,才能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序进行。

    最后,监督监管一定要到位,提高服务意识。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中,监管监督不到位是很常见的现象。因此,要加强财务内部的管理,将监督落实到实处,不能成为一个口号。一方面,转变传统的报销方式。在会计审核的时候,要先审核发票的真实性,如果有弄虚作假的现象一定要及时上报,如果符合规定就可以让高校的领导签字,在进行报销,这样的操作流程,才能够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性,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还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学生与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同时,也可以将高校的财务报销状况在校内网上公布,让大家都成为监督者,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打电话报告,会计审核人员再对报告的情况进一步的核实,这也可以起到有效地监督作用。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因此,在会计审核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报账前查明账单的真实性,操作中要规范不要出现失误,报账后要及时地核对信息,避免粗心、不认真造成的失误。另一方面,高校事业性单位,它运作资金的来源是国家拨款,所以都是纳税人的钱。取之于民,也要用之于民。加强会计审核,就有利于监督资金的流向,从而达到物尽其用。除了要加强加强会计审核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要提高服务意识。因为学校的会计审核不同于其他的会计审核。学校是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所以,对服务意识的要求必然是非常高的。因此,要加强学校会计审核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

    结论:

    会计审核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会计审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挥会计审核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会计审核资料的准确性有利于了解高校的财务信息状况和真实性,避免虚假信息。同时,也能够使高校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从而保证高校财务信息的安全高效率的利用。

    参考文献:

    [1]何瑛.关于高校会计审核监督工作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8(34):96

    [2]郝玉枝.对高校会计核算审核、监督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8(6):65

高校财务审计篇11

关键词: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决算审计

1高校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内容及意义

高校对财务预算执行的审计既包括学校整体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也包括各个职能处室部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具体包括收入预算执行的审计和支出预算执行的审计。收入执行预算主要包括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是否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政策;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支出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内容包括:支出是否有预算,是否超预算;是否有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是否有无虚列支、以领代报;是否有支出浪费现象等问题。高校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存在或形成是否真实、合法,决算报表是否完整、正确以及报表项目是否真实等。高校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可以加强高校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和约束,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紧迫感,能推动高校资金合理规范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可以拓展审计领域和范围加强审计力度,扩大审计影响,促进高校各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高校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内审工作起步较晚,审计工作经验不足,部分高校往往存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审计的广度及深度不够、审计方法落后以及不注重绩效评价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领导对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不够重视,高校审计部门并未按教育部门要求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作为经常性审计工作。大多数高校对此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即使从事了该项审计,也因时间仓促、人手紧张等原因而走马观花,草草收场。财务及其他部门因担心审计而暴露财务管理问题或缺陷,在审计过程中配合不够积极,相互推诿。

2.2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的广度、深度不够

受时间和审计力量的限制,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往往只抽查部分部门和部分项目进行审计,并未做到对高校整体、各个部门、各个项目进行审计,造成审计广度不够。另外,高校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往往主要停留在财务收支数据的准确性上,比较注重查错纠弊式审计,而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决算执行的效益分析不够,而导致审计的深度不够。

2.3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方法有待改善

大多数高校审计部门未与财务部门联网,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与决算的审计仍采用原始的查阅财务纸质报表、账本、凭证等资料,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且不利于审计部门对经济业务的事前、事中监督。高校审计工作并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审计方法,使审计员工作得到解放而提高工作效率。

2.4高校审计工作偏重于事后审计,不注重整改后的审计

目前高校审计工作往往存在偏重事后审计,轻事前、事中审计的问题,这样不利于事件的防患于未然,不能对经济活动和业务开展起到事前、事中监督,这种滞后性的审计,不利于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审计效果。很多高校在审计完成并提出整改意见后就任务该项审计工作已经结束,很少对整改结果作进一步追踪审计,容易造成相关部门对错误、问题认识不足,年年审,年年犯,达不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加强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相关审计制度

高校应按审计署、教育部颁布的相关制度,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方面的制度,将该项审计工作予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引起学校领导、审计部门、被审计部门的高等重视,维护审计人员权益,提高审计质量。

3.2坚持点面结合,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

首先,要改变审计人员一人多岗现象,加强审计力量,优化审计结构,为提高审计的广度,夯实基础。其次,应将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对财务的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管。最后,审计部门应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的经济性、收益性等进行绩效评价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审计整改落实跟踪审计,全面提高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3.3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在传统审计方法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数字化审计方式,配合和优化财务预算审计软件,使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衔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跟踪审计。要改变事后监督审计方式,积极探索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3.4重视抓好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

高校应将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置于审计其他环节同等重要位置。首先,要出台审计整改工作的系列规章制度,细化整改工作条例,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要提高整改落实的思想认识,不应将整改作为一种思想负担,有抵触心理,而应将审计整改看成是治病救人,促进提高的目标。再次,要落实审计整改的问责机制,高校应对审计整改落实不认真、不配合的部门及个人追究其相应责任,并与年度考核相挂钩,推动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

4结语

强化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对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减少浪费,杜绝腐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审计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高校应积极加强审计,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财务审计篇12

    1.思想观念传统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不重视财务审计课程教学,存在“重会计、轻审计,重理论、轻实务”的状况。有些院校只开会计专业,没有审计专业,而财务审计课程一直是“大会计”专业下的主要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财务审计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及综合性学科,融汇会计、税务、统计学、经济法、计算机等理论与方法,它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所以财务审计课程难度较高,本科院校将财务审计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在快毕业的最后一年。由于有的学生会计基础不扎实,再加上有较多的学生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的学生临近毕业又要找工作,时间紧张,心里不踏实,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积极性不高,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程也不重视。

    2.高职高专培养方案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高专在课程设计上,没有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过分强调理论教学,重视说教和灌输,在实践环节上蜻蜓点水,非常肤浅,没有深度和广度,没有发挥出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特点,不能满足社会和执业界的技术需求。

    3.财务审计实践教材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完善、补充和修改,导致审计准则、制度、政策也处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从而使财务审计教材、实践教材都无法及时更新,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致使有些内容失去了应用的价值。另一方面,我国审计实践发展较晚,审计课教师难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财务审计教材和实践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再加上财务审计课程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系统把握。财务审计理论内容太多,各种理论互相穿插、渗透,导致学生一方面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难以一次性理解透彻。

    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经调查,在财务审计方面具有“双师型”教师的学校平均仅占3%左右,这种现状使得财务审计教学只能停留在表面。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懂得审计实务,还要懂计算机技术,不仅要懂会计电算化,还要懂计算机操作技能而真正适应这一要求的教师却是凤毛麟角。

    5.财务审计模拟实验成本高,设计难度大。会计模拟实验室实验资料,只需要一个典型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和整理,到明细账、记账凭证汇总表,再到登记总账,最后到会计报表的填制就可以了。财务审计一般采用逆查法,先从会计报表审计,再到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审查时间一般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所以财务审计实验资料时间跨度较大。实验资料除了会计实验所需资料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合同、契约书、协议章程等,除了准备正常资料以外,还要设置“审计障碍资料”。同时根据审计目标,还要审查账实是否相符,需要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证券资产等通过盘点法以证实它的存在性。而实物资产的配备难度较大,它需要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以及债权、负债采用函证法以证实它的存在性和所有权的归属,有时还需要直接观察法等其他方法来证实资产的存在。此外,一个单位一年以上的会计资料,企业一般不愿意给予提供,因为这会涉及到商业秘密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数据间的连续性、相关性与钩稽性,这就使得资料的筹集难度增大。随着计算机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对财务审计实验资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充分考虑电算化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对数据和资料要求,不仅准备模拟手工资料,还要准备电子财务审计数据,要购买软件、计算机等,所以财务审计设计难度较大,需要耗费一定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同时硬件设备成本也较大。

    6.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建立财务审计模拟实验除了设计难度大以外,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比如,对存货、现金、固定资产的盘点,对往来款项的函证等,而这些在实验室里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只能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弥补。联系校外实习基地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保证,但财务审计课程一直从属于大会计专业教育范畴,在“大会计”的观念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只重视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开发,而对审计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开发却不重视。所以很多院校财务审计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的开发,由于缺乏资金,还处于探讨阶段。

    二、财务审计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围绕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形成“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以培养审计专业技术为主线设计课程,将财务审计课程一分为二。其中,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性教学,在课时分配上,要尽量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为最佳,突出高职高专实践性教育的特点。

    1.单项实训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的。案例教学法要求专业教师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的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让学生深入审计情境的现场,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审计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审计思维模式和审计职业的洞察力。财务审计课程内容一般分成两块:一块是审计理论和方法,内容较少;一块是审计实务,内容占90%左右。在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这一块,笔者认为,主要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审计实务方面,主要以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为主,案例分析旨在说明哪些违背了审计准则、会计制度、法规,说明存在的问题和弊病。案例讨论旨在说明解决的措施和途径,做哪些调整分录。但这种案例教学比较机械,没有设置多种情境,不能培养学生审计的应变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只有做到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综合实训包括模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财务审计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贴近现实的感觉,犹如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财务审计理论的内涵。审计模拟实验就是先确定一个被审计单位,以该单位的会计核算为基础,采用适当的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完全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在获取审计的证据、出具审计报告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审计约定书的编制,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实践操作过程,熟悉财务审计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价、审计抽样、实质性测试,以及各种审计方法和概念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审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审计不再感到抽象,获得对审计的直观的认识,并能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满足工作要求。

    三、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1.改变观念,重视财务审计实践教学。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希望高职高专重视这项工作,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因此高职高专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会计、轻审计的观念,重视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对于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一方面要指定专人负责,并派专人去会计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实践,尽快完成审计模拟实习资料的设计,联系好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基地;另一方面要增加经费的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