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31 02:40:56 关键词: 高校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也在逐步完善,作为专业性特征显著的高校声乐教学,需要继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现实中存在的不足,在教学水平、课时设计、兴趣激发等方面持续提升,本文在客观分析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不足后对声乐教学如何提升提出具体完善措施。

高校声乐教育研究

高校声乐教育研究:创新教育的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也在逐步完善,作为专业性特征显著的高校声乐教学,需要继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现实中存在的不足,在教学水平、课时设计、兴趣激发等方面持续提升,本文在客观分析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不足后对声乐教学如何提升提出具体完善措施。

关键词:教学创新;声乐教学;高校教法

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进步,素质教育的大旗已经在神州大地展开,素质教育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高校声乐体系的转变已经悄然发生,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结构。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发展步伐加快,高校的教学体制为了适应改革的推进应当有进一步发展的明确目标。教育的创新是素质教育推进的核心要素,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质量提升,理论界高度重视教学创新,但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进行改革创新仍旧值得深入研究。要实现创新教学与高校声乐教育的具体操作相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正是在探讨创新教育与声学教学如何深入结合的问题之后,针对分析出来的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创新教学与声乐教育体系的紧密结合点,通过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高等教育界的声乐理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化的发展指导。

一、创新教育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创新教育的提法是在素质教育得到普遍重视之后开始受到理论研究关注的,广大高校教师通过教育发展规律的探究,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推进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论探讨,创新教育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发展规模。理论界通常认为,创新教学的实质就是为了学生的利益,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入手,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型的创新人才,为国家输送更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各种方面的素质提升。创新教学方法已经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理论体系,根植在教学领域的各种环节,从微观层面影响到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方面面。创新教育和高校的教学方法结合之后,对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学术资源等产生了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中。上述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了高校的声乐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提高学校的整体能力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首先要完善教学设备,其次教学条件和宿舍条件也需要提升,要关注设施的人文特性,这些潜在的因素影响到了学习声乐的学生的素养生成,在注重创新教学的同时,注重整体的人文规划。而学术的资源与研究的氛围则与声乐的教学水准有着深刻影响,一所大学总体氛围的生成除了受到历史积淀的影响之外,还与当职校领导的水平直接关联,教师和学生也必须共同为了学校的大环境而努力,高校的声乐教学需要好的大环境影响,需要学生养成一心向学的态度,需要要良好学术氛围的烘衬,只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拥有了雄厚的学术群体,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声乐教学强调艺术属性,艺术来自于文学又独立于文学,如果艺术脱离了文学将失去艺术的生命力,音乐是人类智慧的最终结晶,作为人类智力成果之一,音乐可以为其他学科的进步提供支撑,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与研究的动力与激情,如果没有音乐的高等教育将是不完整的,声乐作为音乐教育中关键课程,从来不可能和创新教学相分割,相反,还受到了创新教学的深刻影响。虽然学校声乐教学的基本面会受到学生素质和学校大环境的影响,但必须首先强调的是创新教学对于声乐教育的巨大影响力。但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对高校声乐教育现状的分析。

二、基于创新教育的高校声乐教学大环境现状分析

自素质教育在学界全面铺开以来,声乐教学处于快速进步的时期,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上都有提升,具体到学科结构、招生质量、教学水平来说,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音乐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都有提升。在高等教学办学规模大幅提升之后,声乐教学本身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整,适应了改革的需求。在理论进步方面,声乐教学的手段进行了多方位的改进,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效果。但是,在快速发展进步的过程当中,在创新教学越来越紧迫的现状下,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依旧有需要提升的空间。本文着重分析现实中的如下问题:

(一)声乐的教学体制需要补充

创新的教学环境是高校教学进步的发展方向。创新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宏观趋势和微观操作规则的区分。就高校声乐教学总的大趋势来说,就是在改革中将创新教学的观点渗透到具体的执行层面,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考核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如何将总体目标细化为教学细节,将创新教学的指导思想落实在具体的教学领域,依旧是现实中的一个棘手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究,实践中创新缺位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创新教学和声乐教学的关键衔接环节始终缺失,这导致了教学环节缺少大的指导方针。再具体到声乐教学的细节而言,则是在科目设置和器材配置以及课程安排方面,都采用音乐学院的固定化模式,这样就阻止了鼓励创新的大氛围,难以体现到鼓励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

(二)音乐教师的指导思想还不够新颖

虽然整个教学学界都已经在强调创新教学,但是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声乐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很多因素影响,这个群体并没有完全贯彻到创新教学的理念,很多声乐教学的具体操作流程还停留在原始的阶段。但是创新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断裂,则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大环境。因此在音乐教师的培养方面,关注音乐模式培养的细节尤为重要,具体到师资力量的培养中,需要关注到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非常复杂这一现象,在高校领域,音乐教师多为中年偏多,虽然他们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并且学术素养高,但是在教学模式上容易固化,虽然尊重传统但是教学观念容易固定,在知识层面上也难有快速发展的途径。具体到现实表现上,则往往出现年轻教师容易接受创新教学的措施,但中年老师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在策略上表现出差异性,难以形成互补优势。从教育的具体方式而言,中年教师的方法容易因为没有及时更新而落后,如果教学方法沿着口授,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等老办法,教学变成了讲授,而忽略了音乐史、乐感、艺术氛围等方面的提升,可以考虑将歌剧鉴赏等提升综合素质的课程纳入到普通的教学环节当中,将声乐与美学的提升结合起来,将美的享受带入课堂,教会学生欣赏美。在教学途径的扩展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三、关于声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关键节点

艺术教学的内容中声乐教学继承了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艺术教学也有音乐教学所不具备的特殊性。音乐相对于艺术整体而言,具有特殊的要求,声乐更加注重情趣的提升,注重艺术素养的培育,艺术技能的提升也相对重要,其余在于用人的声音,培养的目标在于提升人的声音的艺术性,重点不在于对于某一乐器的掌握程度,因而更能体现出对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声乐教育的创新中更加注重如下关键问题。

(一)根据教学具体规律创新声乐教学的目标体系

声乐是人的声音的美的表达,声乐的核心在于人的声音的培养,歌唱艺术的核心在于人的发声,人的发声有时也会受到人的心理的影响,从生理因素而言,人的声音可以通过技巧加以把握,而人的心理因素是无法通过技巧加以掌控的,人的紧张心理、恐惧心理和抑郁气质等因素,都会改变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创新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提升人对环境的适应水平,培养教学过程当中的良好师生关系,增加老师与学生沟通的频率,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大型表演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一是积累经验,二是改善紧张心理。在学科体系教学当中,要制定科学的培养方式,促进学术理论体系循序渐进的培育,要对学生从学习的层面加以培养,在社会属性而言,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从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两个维度,从专业上分析学生的发声条件、声音结构、声部特征,合理安排齐唱、独唱等演唱形式,对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等培养细节,应当从科学论证的角度规范教学模式,如此才可以构建出符合学生学习特性的声乐教学创新体系。

(二)创造出创新教学的环境

要实现创新教学理念和声乐教学的流程化统一,在学生、教师、管理层三个环节把握整体的流程体系。领导层是关系到整体教学体系大局,教学目标制定、以及教学策略决策的制定人,从宏观上把握创新教学的大局。教师关系到声乐教学的具体环节,是与学生的主要沟通者,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题,是老师教学的对象,三者在教学体系当中相互关照,共同作用,因而需要营造出三者相统一的创新教学体系。领导层要以创新教育为依据,制定以人为本的具体教学目标,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调研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执行措施。教师层面要积极营造浓郁的声乐学术环境,为学生提供关阔的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练声环境,促使教学和课后练习互相提升。同时,教师应当组织适当的音乐竞赛等团体活动,开展丰富的课后练习形式,为学生打造艺术实践和练习的舞台。音乐教师面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应当根据创新教学的要求,适时调整具体的培养方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点,不断开辟教学的新路径。在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这一指导观念。做到创新教学就是要不断打破声乐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定位应当是教学的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在体验当中学会创造,培养出学生对于声乐的想象力和领悟力,不用权威的观点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也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声乐知识的提升,在提升中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毛建勋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高校声乐教育研究: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声乐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声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严重阻碍了现代教学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对现代的声乐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一下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策略,以此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改革;思考

虽然高校声乐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变革,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大大降低了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因此,必须仔细分析当前高校声乐的教学现状,摆脱过去陈旧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做贡献。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

现在,高校声乐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一直坚持着“就声乐教声乐”的陈旧的教学理念,丝毫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我国所实行的应试教育,主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别差异性,也忽略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现在有很多学生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抱着不纯正的目的去学习声乐,学习过程中心浮气躁。

(二)教学内容单一

另外,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从内容选择到课程安排基本都借鉴的是西方音乐的价值取向,不重视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也不科学。

(三)教学模式死板

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基本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及音乐本身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声乐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以往“就声乐教声乐”的狭隘教学理念,易导致高校只侧重声乐教学,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致有些同学受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走上了歧途,甚至做些违法的事情。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声乐教学为主,同时兼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新时代的多元化需求,也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所以必须积极优化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融合,泛唱与精唱相结合。除此之外,在具体曲目的安排上,不能以西方音乐为主,也不能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要两者兼顾,不偏不倚。

(三)增加授课形式

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而设置不同的授课形式,其原则主要是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比如说,学生刚入学,可以多人一起上课进行普及性的声乐知识教学,即集体式授课;当学生升入大二,已经掌握了声乐的基本知识,这时就可以针对性地缩小学生的团队组合,改成小组式授课;到了大三、大四,学生之间的差距显现出来以后,教师就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采取单人式授课。通过这种不同的授课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这也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声乐教学发展的脚步,所以我们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以它为基础发展新的教学方式。大一时期,学生对自己的发声部位还不是很理解,如果把生理教学运用到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影像等,把医学理论与声乐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发声时,咽部有哪些肌肉在运动,在做什么样的运动,教师针对这些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发声位置,调整好气息,这样就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实践教学

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声乐教学还必须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在课堂上或课下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音乐会,为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提供机会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准学习目标,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加实践经验,促进学生以后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声乐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学,不管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不能过于陈旧、僵化,高校声乐教学要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多元化、灵活化,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作者:李娅敏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声乐教育研究: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改革

1、更新教学理念是改进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基础

声乐表演要具有真实性。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均属于某个特定历史时代,自然也就具有着独特的特征。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作曲家所处历史时代及作品风格特征有所了解,并准确地把握住声乐作品形式和内涵的前提下,才能使声乐表演更具真实性。也就是说,只有仔细阅读乐谱,充分研究作曲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处年代及作者生平简历,并对作品内容、风格、结构等做细致的分析,这样我们能够对这首歌曲的情感基调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了解其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这样才能运用相应技法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旋律,才能使之更富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2、改进和提高声乐教育质量学生兴趣培养不容忽视

虽然大学生知识结构相对稳定,且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可调控的学习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只关注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兴趣的培养了。要知道,无论处于哪个教学阶段,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得当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更加趋向于培养学生欣赏高雅音乐的能力,所以教学中与声乐有关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占据较大比例,这难免使人望而生畏,学生的兴趣培养自然无从谈起。因此,为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兴趣,可适当改进课程相关内容。例如,在音乐艺术欣赏课中,可引人作曲者的创作背景故事,通过作曲者与作品相关的生平有趣或音乐故事为媒介,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历史背景、文化构成,而这种方式无疑更加有利于学生与作曲者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其能更好地把握住歌曲的灵魂与内涵。

3、改进和提高声乐教育质量,增强学生自信也很重要

高校的声乐教学应使学生在演唱技巧与表演艺术上均有所进步。在声乐教育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不懈的鼓励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真诚的微笑和眼神来面对学生,能产生一定的亲和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唱艺术效果。可以说,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对于教师来讲,保持课堂教学氛围的轻松和谐尤为重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轻松幽默的语言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歌唱环境,能使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之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对待在声乐学习中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歌唱技巧的学生,要通过更加细致的讲解和更加耐心的训练来培养,只要稍有进步就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样的鼓励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有效消除学生紧张心理,使学生感到声乐知识的学习是幸福和愉快的。可以说,调节好学生的心理,鼓励并引导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毅力,使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声乐知识及相关技巧,是改进和提高声乐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4、改进和提高声乐教育教学质量要从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在坚持有益于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推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如在传统一对一授课基础上,适当地引进排练课、集体课、观摩课和音乐汇报会等不同教学方法。一对一授课要更有针对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唱技法,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提升;通过排练课,让学生对不同声乐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如表演唱、对唱、合唱、重唱等,为学生从事音乐相关活动打下牢固的基础;通集体课中学生间的相互借鉴和学习,鼓励学生们互相启发影响,共同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观摩课的合理运用,能够使学生对声乐作品理解更深刻,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还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汇报会则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当然,所有教学方法的运用,离不开轻松教学环境和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教师应更加努力地去了解和认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为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创造条件,这是提高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5、改进和提高声乐教育教学质量还应适当运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创造更加完美的情境、扩大并优化声乐欣赏的环境。多媒体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依据教师创造的声乐意境,感受和进人到声乐世界当中,对于学生欣赏声乐更加有益。学生对于一些鲜活的物体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正是将声乐鲜活的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这也使得学生在欣赏不同种类鲜活声乐的同时,学习声乐的兴趣得以提升。此外,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全方位活动,使得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更加的迅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一些想象与创新。(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徐显辉单位:湘南学院音乐系

高校声乐教育研究:高校合唱和声乐教育研究

一、声乐技巧在合唱中的重要作用

1.1体现歌曲的风格

合唱所用的每一首歌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们往往反应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特有的文化气息。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合唱的歌曲而言,其风格的浓郁程度更加的显著,如藏族歌曲的合唱往往高亢嘹亮,给人辽远的感觉。演唱者在合唱的过程中,其声乐技巧,如发音的方式、语气的变换、唱腔的长短都能很好的阐述歌曲的风格,进而达到抒发情感,达到创作的目的。

1.2表达歌曲的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对于合唱而言,演唱者不仅需要和歌曲的创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还需要和听众形成一定的默契。只有每一位演唱者充分的将声乐技巧融入合唱歌曲之中,才能更好的将歌曲的内在情感抒发出来,进而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展现合唱艺术的魅力。缺乏好的声乐技巧会使得合唱歌曲在情感的传输上受到限制。

1.3描绘歌曲的艺术形象

在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个演唱者可以根据自身音色的特点进行歌曲艺术形象的描绘,给听众带来不同的听觉效果。同时演唱者之间声乐技巧的运用和合理搭配往往能够更好的勾勒出歌曲的形象。

二、高校合唱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合唱和声乐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各大高校的合唱声乐教育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显著。

2.1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有关音乐课程,并进行了合唱有关知识的教育。但是很多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比较的零散,甚至很多普通高校课程的开设方式参照的是专业院校的模式,简单的效仿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这样的方式会造成所教授的内容过于专业化,教学目标模糊,不切合实际。还有部分院校将声乐课程和合唱课程作为选修课,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时采取敷衍的态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教学中学生人数过多

很多高校由于对音乐课程的不够重视,特别是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学往往采用大班模式进行。在合唱和声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人数过多时常会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好。由于个体差异,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发音方式和技巧进行明确悉心的指导。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集体授课的模式进行,集体授课的方式使得声乐训练和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无法解决个人声乐问题。虽然教师们在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下时常采取乐器的方式来进行平衡,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声乐和合唱基础缺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3学生的合唱基础差异化

合唱的核心即进行声部和情感的结合,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学生缺乏有关的声乐知识,在发音和咬字等方面掌握的不好。同时由于生源的不同,学生在声乐和合唱上的差异十分的明显,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会严重阻碍教师的授课进度。若以基础的合唱知识为主,时常会满足不了音乐基础较优的学生的需求,但是若以高难度的合唱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对合唱的了解并不是十分的全面,部分同学甚至认为简单的齐唱便是合唱。合唱认识上的误区会导致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够真正的领悟其中的要点以及合唱的魅力,这样也就不可能塑造出完美的合唱效果。

2.4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素质教育已经渐渐地深入人心,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各大高校逐渐强调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上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尽管院校的音乐教育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仍然不够完善。很多高校缺少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和声乐教师,而是由其他的乐器教师进行兼职,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影响其顺利的进行。

三、高校合唱和声乐教育的改革

3.1制定明了的声乐训练计划

声乐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考虑每位学生自身情况的前提下提前规划训练计划。整个过程必须严格的进行的要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音色、咬字、音域、吐字、音准等方面进行训练。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采取分层教育的方式分阶段有的的进行。一是,声音的搭配上要协调与统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进行统一的声部规划,并且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训练。二是开设声乐的理论课,让学生了解发声的方式以及合唱中语言处理的途径,并在咬字、音色、情感的把握等方面加强训练。

3.2由整体训练向个性化转变

学校由于对合唱和声乐课程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使得整体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学校应该将整体课程和个体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在训练的过程中着重的观察学生的专长,从视唱训练、融合训练、气息训练等方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达到合唱演奏的最佳整合。

3.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聘请有关声乐和合唱课程的教师时应该严格的要求和把关,避免聘请音质较差、声乐基础不扎实、音准不够高的教师,并且不能随便的让其他音乐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讲授。同时,声乐和合唱的教师应该适当的进行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定期或不定期的观看音乐会进行学习。当然,合唱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合唱作为一个团队的集体演出,对于演唱者的团结合作要求较高,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协调作用。

3.4开展声乐合唱实践活动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存在舞台恐惧,导致在正式场合时合唱效果不佳。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声乐和合唱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参加演出的机会,如小型的演唱会、排练歌剧等,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摆脱实际演出的胆怯心理。在体会舞台表现的情况下,逐渐培养驾驭自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控力,为合唱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维娜单位:运城学院音乐系

高校声乐教育研究:高校声乐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声乐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声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严重阻碍了现代教学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对现代的声乐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一下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策略,以此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改革;思考

虽然高校声乐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变革,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大大降低了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因此,必须仔细分析当前高校声乐的教学现状,摆脱过去陈旧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做贡献。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

现在,高校声乐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一直坚持着“就声乐教声乐”的陈旧的教学理念,丝毫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我国所实行的应试教育,主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别差异性,也忽略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现在有很多学生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抱着不纯正的目的去学习声乐,学习过程中心浮气躁。

(二)教学内容单一

另外,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从内容选择到课程安排基本都借鉴的是西方音乐的价值取向,不重视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也不科学。

(三)教学模式死板

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基本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及音乐本身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声乐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以往“就声乐教声乐”的狭隘教学理念,易导致高校只侧重声乐教学,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致有些同学受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走上了歧途,甚至做些违法的事情。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声乐教学为主,同时兼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新时代的多元化需求,也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所以必须积极优化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融合,泛唱与精唱相结合。除此之外,在具体曲目的安排上,不能以西方音乐为主,也不能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要两者兼顾,不偏不倚。

(三)增加授课形式

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而设置不同的授课形式,其原则主要是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比如说,学生刚入学,可以多人一起上课进行普及性的声乐知识教学,即集体式授课;当学生升入大二,已经掌握了声乐的基本知识,这时就可以针对性地缩小学生的团队组合,改成小组式授课;到了大三、大四,学生之间的差距显现出来以后,教师就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采取单人式授课。通过这种不同的授课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这也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声乐教学发展的脚步,所以我们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以它为基础发展新的教学方式。大一时期,学生对自己的发声部位还不是很理解,如果把生理教学运用到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影像等,把医学理论与声乐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发声时,咽部有哪些肌肉在运动,在做什么样的运动,教师针对这些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发声位置,调整好气息,这样就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实践教学

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声乐教学还必须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在课堂上或课下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音乐会,为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提供机会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准学习目标,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加实践经验,促进学生以后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声乐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学,不管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不能过于陈旧、僵化,高校声乐教学要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多元化、灵活化,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作者:李娅敏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