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调研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04-19 10:40:57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1

2.引导教师转变调研观念,推动调研工作由被动抵触型向主动参与型的转变。在教师中进一步树立理论研究关系法律制度前途、关系教学工作全局、关系党校事业根本的理念,推动调研工作由被动抵触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进一步纠正那种认为理论研究工作是调研部门的事、是少数人的事,与我们处室无关、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倾向。

3.重点提高调研成果质量,推动调研工作重点由数量导向型向质量导向型的转变。在完成调研指标数量的基础上,重点考核调研文章的质量。紧密围绕教学和司法工作中法律适用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和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修改建议、专题研讨、重点课题等形式,大力提升调研文章的质量。

4.采取多种方法,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注意将优秀调研成果转化为我市有关部门的规范性工作意见或办法。加强与报刊杂志的沟通联系,通过与专家合作等方式,积极向权威刊物、知名刊物、核心刊物、内参刊物和其他刊物推荐发表文章。

5.继续实行重点调研课题制。组织力量,做好我校2011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的投标和撰写工作。努力做好我校重点调研课题的招投标工作,充分发挥研调研优势,集中力量协助,力争推出高水平检察理论研究成果。

二、坚持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1.认真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采取教研室主任负责与全体教师参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和讲话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工作,确保及时、高效地完成任务。

2.加强处室博客各平台建设,服务全处室工作。13.坚持定期举办“紫芳读书沙龙”活动。探索与其他处室联合举办的方式,一期以某个处室为主体,由承办处室确定读书主题,充分调动处室和干警读书学习的积极性。

三、 以提高素质能力为目标,加强教研部自身队伍建设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2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 and design course teaching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y 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for instance improving the way of design plots given, arranging that students personally investigate living Area and excellent settlements to experience living life, 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of the institution and school to increase some subject seminars on the house type selection, landscape design, technical desig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o on, inspecting stage design results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etc. finally come tru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vel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 and design.

【key words】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 and design course, Exploration, Personally investigate, Subject seminar, Process control

1、引言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大类培养的核心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在住区空间环境和住区建筑群体组织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力。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住宅需求量较大,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践项目数量最大,涉及面广。大连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2010通过专业评估,形成了“结合地域特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坚持课程内容安排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坚持设计选题与实际题目相结合。”多年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对居住小区物质空间设计比较感兴趣,多数能完成比较好的形态设计,但在设计过程中对居住小区和所在片区甚至整个城市的整体发展考虑较少,对市场上住宅产品了解不多,住区景观设计能力不强,对竖向设计、市政设计在整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作用认识不足。针对以上这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所在地具有的北方城市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居住片区,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实地调研,指导学生从居住片区整体发展角度出发,选择设计地块,安排专业教师做专题讲座,加强教学管理,在注重个性培养基础上,使学生全面掌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及相关理论,为日后的建筑群体设计、城市设计、规划设计学习奠定基础。

2、安排学生实地调研,体验居住生活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开课之初,调查选课学生家庭居住情况,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居住在居住小区中,住在居住环境质量较好小区中的学生更少,部分学生缺乏城市生活体验,多数学生缺乏家长式生活体验、优秀住区生活体验,如果他们只是作为理论接受者,而不是观察分析者,那么设计成果可能徒有其表。因此不论从设计地段选择还是优秀案例分析都强调学生亲身参与,鼓励学生走进住区,将源自于真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获得的感性认知成果运用到后续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1]。安排学生在设计课程前两周,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完成2个实地调研任务:大型居住片区现状调研和已建成优秀居住小区案例调研。

2.1居住片区地段选择及实地调研要求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3

(二)负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人事调配、管理工作;管理和指导中小学校长、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组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负责和管理校长及教职工的学年岗位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组织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评审和聘任工作。

(三)研究和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拟定全区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管理指导并检查学校教育教学实施工作;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

(四)负责教育、体育事业经费的预算管理和使用、检查、审核,组织协调全区各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的财务、计划管理;负责学校的基建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五)制定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和配合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高、职高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有关招生工作和自学考试工作;规划并指导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指导全区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统筹管理、指导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工作。

(六)指导学校电化教育、图书、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的配备工作;指导与管理全区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工作;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进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

(七)统一规划全区运动项目的布局,指导体育训练,组织竞赛,培养、选拔优秀体育人才,研究制定竞技体育有关奖励政策,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八)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组织指导体育宣传,科研和教育工作,协调、组织全区重大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九)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今后凡涉及到政府部门审批事项取消的,以区政府文件为准。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区教育体育局内设6个科室:

(一)办公室

做好机关内部及有关单位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调研、信息、机关学习、会务、文书、收发、档案、、提案办理、保密、保卫、卫生及局机关政事务工作;负责起草工作计划、总结和有关重要报告。

(二)组织人事科

负责学校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负责学校领导班子的考察、管理、选拔、交流、任免和奖惩工作;指导全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协调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负责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负责全区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工作;负责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人才流动和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的考核录用和派遣工作;负责局机关干部和学校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工资晋升工作;办理本系统人员退休手续和负责日常管理;负责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负责本系统干部年报和区直属学校党员年报工作;管理本系统的人事档案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计划财务科

负责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编制本系统经费收支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和决算;指导学校年度经费计划的编制、实施,审核其会计报表;负责校长离任经济审计工作;监督教育体育经费实施情况;负责检查本系统收费政策执行情况;负责对教育费附加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检查指导;负责培训本系统财务人员;负责校舍情况的调查规划与基建项目的安排监督和验收;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办理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房改公积金等业务;负责教育年报工作。

(四)教育科(招生办公室)

负责制定普通教育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负责管理幼儿园、学前班,管理中小学学籍,审核验发义务教育证书;协调配合普高招生,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招生;指导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组织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文字规范化工作,负责学校安全教育。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制订并实施全区的师训规划,负责在职教师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工作。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成人教育发展规划,负责农村成人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协同有关部门抓好职工教育并负责职工教育统计;制定并组织全区青壮年扫除盲工作;组织实施全区“燎原计划”,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组织实施“农民培训”计划;指导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负责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审批、管理。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招生政策规定及实施意见;承办中专(技)在本区招生的报名、考试、体检、政审、组档工作;负责有关试卷的接送和保密工作;负责组织普通高的报名、考试工作;负责自学考试工作;协助市招生办做好大、中专招生录取工作。

(五)教育督导室

制定全区教育督导工作规划和督导评估方案,组织实施教育督导工作;负责对区级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及其中小学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具体指导开展创建教育强乡(镇)工作和“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及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情况进行督导。对教育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设在区教育体育局,负责制订全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六)体育科

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指导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指导乡镇(街道)及各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和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和宏观管理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工作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指导、组织开展竞技体育活动;组织、指导体育宣传和科研工作,培训体育专业人才。

三、人员编制

区教育体育局机关行政编制为9名(含工勤人员编制1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股)级职数6名。

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其他事项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4

二、重点目标

(一)研究目标

1. 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温州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

2. 继续编写中职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编写出版《校本教研行动在温州》、《珍爱生命》师生读本;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课例设计》。

(二)指导目标

1. 考核9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表彰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召开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考核全市第一、第二层次骨干教师。举办2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初中段、小学段)网络直播教学活动,举办20期名师大讲堂。

2. 大力倡导有效教学,总结、推广有效教学的经验。深化、细化普高“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策略;加强对高职单招单考的教学研究;实施初中毕业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开展“精品百课”活动(初中);启动小学课改领航系列现场会。

(三)服务目标

1. 运用《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报告,研究分析抽样地区、学校的学生学业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完善学业质量监测评价oar系统。建设小学新课程学业质量检测命题资源库。

2. 评选表彰“小数学家”,启动“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培养计划。

(四)管理目标

1. 做好《温州教育》栏目调整及改版工作。验收农村义务教育“教学四项规范达标”学校(第三、四、五批)。

2. 制订与绩效工资制度相适应的教研(科研)员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举办教研(教学)工作论坛;评选优秀教(科)研员、优秀教研组长。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课程改革,突破疑点难点

1.开展“疑难问题”培训。反思、总结新课程实施情况,做好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工作。高中、初中、小学继续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针对前阶段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搭建研讨与培训平台,聚焦课堂,关注有效教学,建设生本课堂,突破教学疑点与难点,提高一线教师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能力,努力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2.编写优秀课例设计。总结、整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全市高中课堂教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科《教学课例设计》(暂名),推广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优秀课例设计,为高中教师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搭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进一步完善我市课改信息网络体系,以《温州课改资讯》为载体,及时反映我市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果。

3.实施“三小”培养计划。健全评选奖励机制,评选“小数学家”,启动“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培养计划,建设“数学家摇篮”工程基地学校、“小科学家”培养基地学校、“文学社联盟”,推广温州市实验小学的“家庭实验室”建设经验;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发现、选拔和培养具有潜质的青少年数学、科学、文学的优秀苗子,鼓励他们立志投身数学、科学、文学的探索、研究,尽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深化教学研究,倡导有效教学

1.协作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有效教学。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加强教(科)研员校本教研联系校的制度建设,研究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使校本教研走向常态,走向合作联盟;做好《校本教研行动在温州》的定稿出版工作,召开全市校本教研工作会议;做好“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协作研究项目(鹿城、瓯海、龙湾、平阳)的工作,扩大校本教研的推广、辐射力度;做好市局直属学校校本教研联盟的组织工作,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召开温州中学“三磨”(磨题、磨课、磨人)项目现场观摩会;以《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的落实为载体,做好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的结对帮扶工作。

2.强化普高“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策略。动态调整“五个层次”的普高分类方案,分层次开展高中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发挥高中各学科新课程研究指导小组和新课程重难点项目组的作用,指导学校根据区域校网布局和办学历史状况,准确定位,培育办学特色;发挥同类同质学校协作体的“同伴互助”作用。加大选课指导力度,实施走班上课,促进高中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强化备考研究与指导,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组织好全市两次高三适应性考试、四个层次的高三适应性考试分析研讨交流。加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的指导;及时做好全市高中会考数据的分析、反馈、指导。 中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 | 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查看更多>>

3.义务教育“精品百课”“课改领航”活动。加强2011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研究工作、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工作,做好学业考试网上阅卷工作。深入学习执行《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将课程理念及优秀教研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继续开展“精品百课”展示推广活动,收集疑难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打造精品课例,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设计、研磨教学、反思交流,创造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案例,产生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举行“温州市小学课改领航系列现场会”(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瑞安安阳实验小学“尊重教育”等),发挥课改领航学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培育特色,形成课改精品,引领我市小学第二轮课改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4.农村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验收。抓重点树典型,推出一批农村学校办学的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探索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常效机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县(市、区)继续推进第三、四、五批农村学校、教师“教学四项规范达标”验收评估工作,以评促建,有效推进教学规范的落实,市级做好“教学规范达标”验收的抽查与审核认定工作,用好农村小学新课程资源丛书。深入调研幼儿园业务园长与教师的工作,建立城乡幼儿园“三级帮扶网络”,通过共性问题集中突破,个性问题现场指导的方式,帮助民办幼儿园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升业务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

(三)加强教育科研,提升研究水平

1.深化课题研究。以教育部《温州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结题为契机,全面总结新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筛选、调研、指导部分有全局性推广价值的重点课题,参加全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四年一度)评选;召开重点课题成果推广交流会;举行小课题与校本教研结合专题研讨;做好2011年各项课题申报立项和全市论文、案例评比;组织、参加省“三项教学评比”。拟制学校教科室评估标准和方案。

2.改版《温州教育》。做好《温州教育》的改版和栏目更新工作,拟设立行动、动态、故事、时评、思想、研究、创新、借鉴、健康等栏目,加强对全市基础教育重大项目、典型学校、有效教学、名师人生等经验的推广、宣传。定期刊出《温州教科研通讯》。

3.指导“生命教育”。编写、出版《生命教育》师生读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认定的有关工作和中小学心理辅导等级站评估工作;加强对班主任德育的研究力度,借鉴校本教研模式与经验,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德育研究意识。

(四)联系社会实际,拓展中职教研

1.发挥教学调研功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围绕我市的社会发展目标,帮助学校开展专业设置研究,特别要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加强先进制造业等紧缺人才的培养,为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加强宏观指导,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学校进行课堂调研、教学视导工作。以8个学科(专业)的专业委员会为辅助平台,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2.编写地方实验教材。开展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进一步推进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课程改革。结合温州中职教育实际,继续编写中职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指导实验学校学习新大纲、用好新教材。修订改进分类分层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的方案,让中职学生根据兴趣、特长、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发挥全市中职学校高三教学联盟的作用,加强高三教学研究和高职单招单考的研究、指导工作。

3.完善综合学分评价。继续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扎实推广、实施“综合学分制”;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省级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实施综合学分制研究》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引导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拓展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工作成效,举办“我爱职校”征文比赛和“职教之星”评选活动。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的指导服务工作,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五)改革教育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1.深化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研究。以《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温州推广应用研究》为抓手,通过参与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的系统实施,建立可与全国各地参照的质量数据常模,逐步形成包括“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与标准比较”三个维度的中小学生测评、分析机制,以适应我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和解读我市(直属学校和三区两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报告,分析我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和教育教学现状,及时发现学校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有效调控教育教学行为,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监控教学质量、改进命题技术。开展教育测量评价研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预警。以高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会考数据为基础,开展学业质量监测评价(oar系统)项目研究,以数据分析、反馈全市及各县(市、区)教学质量状况,为教学诊断提供依据,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的质量意识。通过对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等项目的监测,加强对命题技术的研究、调控。启动小学学业质量检测命题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探索小学阶段有效的学科学习质量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引导我市小学新课程改革与发展。 (2)

中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 | 2011年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

查看更多>>

(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水平

1.搭建名师引领平台。指导、考核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表彰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召开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考核第一、第二层次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三个层次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示范作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举办2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初中段、小学段)网络直播教学活动,举办20期名师大讲堂;配合市局做好第十批特级教师候选人的业务培训指导工作,鼓励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构建“大师+优秀团队”的师资队伍格局,为培育温州教育家奠基,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5

摘要:为了顺应专业发展对城市规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城乡统筹观念的形成,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村庄规划环节,并在文中对教案的设计作了详细描述。实践证明:通过该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够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并引导学生规划视野从城镇到乡村、思维模式从逻辑形象到理性综合的转换。

关键词:村庄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4.17;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130-05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而将新农村建设列入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到2020年城乡协调互助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奋斗目标,为今后十多年的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施行,将村庄规划纳入了法定规划的体系中,为科学合理地指导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有关村庄规划的法律文件,并广泛展开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将乡村建设纳入到规划管理的工作体系中来,真正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上的城乡统筹。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专业发展对城市规划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城乡统筹观念的形成,加强学生对村庄规划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2008-200年开始,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教学团队开始了将村庄规划设计引入到教学环节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目的和作用

村庄规划作为新的规划类型和规划层次,在其兴起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成果,但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不具备作为专业理论课开设的条件。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将其作为城市规划设计课程的一个环节,既容易入手又可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不断积累经验,为向理论教学层面拓展打好基础。同时可利用村庄规划的内容特性,达到特定的训练目的,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

(一)现有设计课程体系的不足

设计课是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课程主线,是该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各年级设计题目的设置遵循规模从小到大、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该专业2008年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表1)为例:

一年级设计课程内容偏重专业基本技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二年级设计课程注重建筑功能组织的一般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性公共建筑功能与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对学生在建筑空间组合、功能流线组织等方面进行系统训练;从四年级开始接触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并开始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的训练。因此三年级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设计对象从建筑到规划区、设计视野从微观到宏观、设计思维从逻辑形象到理性综合的过渡。而原有三年级的设计题目(表2)一直处在调整之

社区中心规划设计中,未形成固定成熟的体系,并且内容与二、四年级的关联性不强,起不到应有的衔接作用。特别是直接从以物质环境设计为主的详细规划转向四年级以社会经济研究和土地利用为主的城市总体规划,其思维模式转换幅度过大,往往让学生感到“难以上手”和“无所适从”。

(二)引入村庄规划的目的和作用

为了顺应设计课程主线对三年级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规划概念,实现教学模式从建筑设计教学到规划设计教学,教学内容从物质层面向社会经济层面的良性过渡,从2008-200年开始,学院对城市规划三年级的课程设计题目进行了系统调整(表1):第一学期从住宅设计开始,过渡到以建筑群体空间组合、道路交通组织、环境景观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居住区设计;第二学期以村庄规划设计、城市外部空间设计为

教学重点。村庄规划设计作为教学重要的过渡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衔接不同类型的设计教学

城市居住区和村庄规划设计都涉及到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景观体系建构、住宅设计等内容,两者的部分研究内容以及成果表现形式类似。学生经过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训练之后,再进行村庄规划设计就容易上手。同时由于产业、生活方式、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村庄这类聚落形式又与城市型居住小区有着显著的区别。学生在观察设计对象的同时,通过其间的对比研究能够对这两者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村民独特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于城市的居住空间形态,不仅让学生对外部空间的设计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对下一步进行独立的外部空间设计(广场、公园等)起了铺垫作用,也保证了从村庄公共空间设计(小尺度)—城市外部空间设计(中尺度)—城市设计(较大尺度)的详细规划设计教学的连续性。

村庄规划中对于社会、经济、人口、交通、用地等因素的分析,对村庄产业规划及其发展方向的判断等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城镇总体规划相关内容的理解,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2.衔接理论教学与设计教学

三年级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的关键时期。许多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如: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建设与规划史、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与交通等均在这一学年开设。学生刚刚学习了相关的城市规划理论,正是开始尝试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研究城市和从事设计的良好时机。村庄规划设计题目的安排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运用理论知识研究设计对象的作用。根据设计要求,学生需要对村庄实体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地貌特征、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分析体会村庄形成发展的脉络、对村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加考虑人的实际需求,如住宅特色、生活规律、户型要求、服务设施水平、通风朝向、特定设施(暖棚、老人会所、戏台、教堂等)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重要性,纠正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调研与设计脱节的问题[1]。

3.引导学生规划视角的转换

首先,村庄规划设计训练可引导学生规划视角从“城”到“乡”的转换。通过对村庄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对村庄现状的思考,如:城市化趋势下村庄人口的下降对村庄发展的影响,靠近城镇的村庄对城镇的依赖造成了村内公共设施的发育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现象均有助于他们深刻体会城乡关系,开始从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去研究设计对象。其次,村庄问题研究的过程引导了学生规划视野从物质空间向社会、经济层面的转变。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现状人口构成中外来人口比例、年龄构成所反应的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发展趋势,外部环境对村庄经济水平和空间形态的影响(比如周边造船企业的存在使村庄外来租住者增多、茶园经济的繁荣促使新聚居点的形成)等,均让学生不再仅仅用物质环境的眼光去对待设计,而尝试着从社会、经济的视角看待问题。

二、教案设计

(一)设计对象的设定

村庄规划的设计对象简而言之为村庄,但在相关条件的设定中还应结合课程实践做出具体安排。

首先,要求提供多地块给学生选择。在对各地块现状进行统一调查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地块的理解、设计的兴趣等选取设计对象。通过不同设计对象的选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理解村庄生长的自然规律和趋势,因地制宜地做出规划设计。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以相近为宜,便于学生结伴出行,也避免在不同地块上的往来奔波。

其次,要求设计对象现状成一定规模。这一考虑是基于训练内容和图面表达的需要:(1)训练内容的需要。村庄规划包括旧村整治和新村规划两部分内容。而“整治”在以前的设计训练中没有接触过,是村庄规划训练的重点。如果旧村现状达不到一定规模,不易归纳其发展规律,对现状的整理工作很小,达不到训练要求。(2)图面表达的需要。根据惯常的成果表达要求,若要在A1图纸幅面上1∶1 000的规划平面图能够较清晰地表达出总平面设计意图,则要求规划地块的面积在10~20hm2之间。根据这一要求,考虑村庄用地形态不规则,在任务书设计时,村庄规划人口规模控制在1 000人左右(住宅以低层为主),用地规模控制在13~15 hm2之间为宜。

再次,要求设计对象特征要素鲜明。因自然条件、历史古迹、风俗习惯、区位条件和周边环境等情况的不同,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而鲜明的特征要素有利于学生因地制宜地研究设计对象,做出各具特色的规划,避免设计方案的雷同。

(二)教学进程及内容安排

教学进程分为5个阶段:前期调研(2周)、规划设计(2周)、建筑设计(1周)、专题研究(1周)和成果表达(3周)[2]。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总体进度调节各阶段课时,总课时也可根据训练需要和任务量大小而调整。

1.前期调研

前期调研工作(表3)重点在于对村庄现状及周边环境的掌握。在后面的设计阶段中也要求学生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补充调研。

此阶段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往居住小区实地调研主要偏重于物质空间的勘察,对“人”的因素考虑不足。此次调研强调村民访谈,让学生多观察村民的生活现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习惯。此外,学生首次对有现状建设的地块进行调查,容易忽视空间细节。需要预先提醒,并要求学生多拍照片以备查阅。

2.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表4)的重点在于充分理解村庄规划和城市居住小区规划在空间形态、用地强度、交通方式、场所精神等方面的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对村庄空间形成的作用。

工作内容

发展方向判断及设计立意总平面布局旧村整治成果要求

梳理村庄发展脉络,分析引导空间发展的动因,判断用地拓展方向

确定方案立意,构思立意的表达途径(布局结构、空间构成、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等)确定用地结构、路网骨架、公共设施和绿地系统,结合地形布置住宅院落(图1)结合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及用地结构规划,确定拆留改建筑,理顺道路系统,完善院落空间,开辟公共空间1∶1 000的平面图(在建筑设计和专题研究阶段,总平面图随之不断调整、深化)

此阶段教学需要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1)任务书只给定人口规模,没有划定用地红线,要求学生自行分析判断发展方向。该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可根据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原村庄用地拓展的分析,找寻规律,并对比不同的用地发展方向做出合理判断。(2)学生以惯常的城市型居住小区的设计手法对待村庄,易追求平面上的构图、城市型的绿地广场;同时在公共空间、道路的尺度和公共设施规模上的把握会偏大。可运用城市设计中的“图—底”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村庄的空间形式和尺度与城市居住小区的不同。鼓励学生对村庄交通形式、服务设施需求、村民公共生活对空间的利用等内容进行再调研;加深对设计对象的了解,使设计更加脚踏实地。(3)在旧村整治方面,学生通常不知如何着手。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明确旧村整治的目的、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建筑质量评定入手,在挖掘用地潜力的基础上对交通及院落空间体系进行整理。

3.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表5)的重点在于充分理解农村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在户型上的反映。如:燃料的选择、下水条件和积肥要求决定了厨房、厕所与主房的分离;养殖、晾晒和主辅房之间交通联系的需要决定了房前屋后的院子等等。

此阶段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部分学生以城市型的公寓、别墅类住宅代替农村住宅,对村民在房屋尺寸、户型上的需求和习惯缺乏考虑。

4.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对村庄规划基本训练的进一步拓展。学生根据设计的兴趣点,针对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如村庄肌理、公共空间形式、院落空间(图3)、户型设计、市政工程等方面。此阶段可组织学生综合各自研究的问题统一设计问卷进行深度调研。该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对研究成果的形式不限制。

5.成果表达

定稿1周,用于整理设计思路,绘制各类分析图,进行版面设计,完成定稿图;后2周用于绘制正图。

此阶段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对于分析图的理解偏程式化,认为只要有任务书规定的交通、功能、景观等分析图就能满足设计要求,对表达设计构思和方案分析的图纸不够重视。而优秀的设计必需有好的设计立意,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清晰完整的设计思路加以充分表达。因此需要教师在成果要求中明确两个层次:(1)解决基本功能要求,包括交通、日照、户型等;(2)对村庄特征或特定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规划设计上的应对。学生只有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规划设计达到较好要求,才能最终获得较好的成绩。这两个层次的要求,既可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创新,又可防止他们不顾基本功能胡乱“创新”[3]。

三、结语

经过三个学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对规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与村民和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沟通协作能力均得到了加强。在村庄规划的观察—思考—设计的过程中,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设计作业成果中反映出二、三年级的设计衔接较为平稳、顺利。学生在后读课程中对总体规划相关概念的理解更容易,城市设计的“上手”也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郄瑞卿,李春林,聂英,等.城市规划课程多维教学方法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42-44.[2]吴怡音,雒建利.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6,22(8):62-64.

[3]王承慧,吴晓,权亚玲,等.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5,21(4):62-64.

Teaching practice of village planning course

LI Zhi-hu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 P. R. China)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6

一、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工作业绩突出

对待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对自己负责的每个项目,罗小虹同志都精益求精,反复研究,力求“将传统规划做出新意,把新型规划做成范例”。朋友常劝她,女孩子应“家庭第一、工作第二”,不要过多地投入事业。但她认为,这不是事业不事业的问题,而是责任所在,义不容辞,既然单位和领导信任,把工作交给她,就应该全心全意,尽量做好,不辜负这份工作和把工作交给她的人。

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着广东省城乡规划行业技术研究创新和行业规范管理重担,工作中需要担负大量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的指令性项目。这些工作通常都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且很多都是无偿服务,但她深知这些项目是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省级规划技术支撑机构的核心任务,所以从不计较得失,经常加班加点,通宵熬夜,保证按时按质地提交成果。仅在2012年,罗小虹同志就负责完成了广东省委书记同志《在中国国防大学的当前形势报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研究、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城乡一体化规划》多媒体宣传材料等近10项指令性项目;历年参与完成各类指令性项目40余项,涵盖了重大区域规划、政策法规、技术指引和相关政策等多种类型,并多次获得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赞许。近年来,她负责和参与了广东省多项重大规划项目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主要包括:《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为专题负责人)、《粤港澳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等。如:

1.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该规划是广东省政府与建设部合作的规划项目,2007年省人大根据该规划制定了《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成为我国首部规范区域空间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被认为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研究》,该规划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委托,是三地首部空间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该项目的开展为粤港澳三地城市规划的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 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粤港澳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该项目是2009年省委开展深化粤港澳合作调研的成果之一,该规划提出了在环珠江口湾区建设粤港澳跨界合作创新区的概念,成为横琴新区开发的重要思路,同时还率先提出了“环珠三角紧密合作区”、“宜居城乡建设”等重要理念,为粤港澳区域空间合作及我省的城乡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受到省委书记的高度评价。

4. 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等,该规划是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行动计划,在规划中提出的“区域绿道”、“区域公交网”等概念已经成为目前我省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它全省层面的重大项目还包括:《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房地产发展及住房政策》、《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评估报告》、《构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调研报告》、《澳门与珠三角西岸协调发展研究》等。

通过参与和完成这些项目,罗小虹同志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并因此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包括:

2005年度参加《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7年度参加《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及试点规划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7年度参加《佛山市区域绿地专项规划》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7年度参加《佛山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管理指引》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7年度参加《广州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研究》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9年度参加《粤港澳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二、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技术水平精湛

在工作过程中,罗小虹逐步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技术作风,并积累了大量的先进规划理念和鲜活的地方发展信息。近年来,为提升城市规划项目的技术水平,罗小虹参与编译的各国原版规划专著近百万字,广泛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应用到广东的规划实践中去。

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罗小虹同志和同事一起开展了“广东省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宜居城乡建设”、“新型人地关系”等专项技术研发工作。这些专业技术的研发工作较好地将广东省规划实践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相结合,对推动广东省城乡规划行业技术创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如在“城乡规划体制改革研究”中根据城乡规划作为高效和公平分配土地开发权的公共政策的思路,从“空间+政策”的角度提出了从区域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对于本单位《横琴总体发展》、《河源城乡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这些技术研发成果的基础上,罗小虹同志撰写的论文连续4年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宣读,并在《城市规划》等各类学术期刊上近10篇。

三、投身行业建设,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在担任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秘书处负责人期间,罗小虹积极利用省城市规划协会的平台,组织、策划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行业活动,包括“全国城乡规划法研讨会”、“大珠三角规划与管理论坛”、全省规划年会等,并负责编撰多期《规划与观察》杂志,组织出版《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广东省城市规划行业发展十周年回顾》等多本专著,为全省的规划技术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广大城乡规划设计机构的技术推介和成果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两年一度的全省规划年会,是全省规划界重要的技术交流活动。“大珠三角规划与管理论坛”是粤港澳三地规划界合作举办的学术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并获得了粤港澳三地规划界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7

一、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工作业绩突出

对待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对自己负责的每个项目,罗小虹同志都精益求精,反复研究,力求“将传统规划做出新意,把新型规划做成范例”。朋友常劝她,女孩子应“家庭第一、工作第二”,不要过多地投入事业。但她认为,这不是事业不事业的问题,而是责任所在,义不容辞,既然单位和领导信任,把工作交给她,就应该全心全意,尽量做好,不辜负这份工作和把工作交给她的人。

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着广东省城乡规划行业技术研究创新和行业规范管理重担,工作中需要担负大量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的指令性项目。这些工作通常都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且很多都是无偿服务,但她深知这些项目是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省级规划技术支撑机构的核心任务,所以从不计较得失,经常加班加点,通宵熬夜,保证按时按质地提交成果。仅在2012年,罗小虹同志就负责完成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中国国防大学的当前形势报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研究、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城乡一体化规划》多媒体宣传材料等近10项指令性项目;历年参与完成各类指令性项目40余项,涵盖了重大区域规划、政策法规、技术指引和相关政策等多种类型,并多次获得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赞许。近年来,她负责和参与了广东省多项重大规划项目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主要包括:《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为专题负责人)、《粤港澳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等。如:

1.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该规划是广东省政府与建设部合作的规划项目,2007年省人大根据该规划制定了《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成为我国首部规范区域空间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被认为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研究》,该规划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委托,是三地首部空间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该项目的开展为粤港澳三地城市规划的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 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粤港澳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该项目是2009年省委开展深化粤港澳合作调研的成果之一,该规划提出了在环珠江口湾区建设粤港澳跨界合作创新区的概念,成为横琴新区开发的重要思路,同时还率先提出了“环珠三角紧密合作区”、“宜居城乡建设”等重要理念,为粤港澳区域空间合作及我省的城乡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受到省委汪洋书记的高度评价。

4. 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等,该规划是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行动计划,在规划中提出的“区域绿道”、“区域公交网”等概念已经成为目前我省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它全省层面的重大项目还包括:《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房地产发展及住房政策》、《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评估报告》、《构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调研报告》、《澳门与珠三角西岸协调发展研究》等。

通过参与和完成这些项目,罗小虹同志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并因此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包括:

2005年度参加《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7年度参加《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及试点规划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7年度参加《佛山市区域绿地专项规划》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7年度参加《佛山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管理指引》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7年度参加《广州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研究》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9年度参加《粤港澳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二、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技术水平精湛

在工作过程中,罗小虹逐步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技术作风,并积累了大量的先进规划理念和鲜活的地方发展信息。近年来,为提升城市规划项目的技术水平,罗小虹参与编译的各国原版规划专著近百万字,广泛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应用到广东的规划实践中去。

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罗小虹同志和同事一起开展了“广东省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宜居城乡建设”、“新型人地关系”等专项技术研发工作。这些专业技术的研发工作较好地将广东省规划实践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相结合,对推动广东省城乡规划行业技术创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如在“城乡规划体制改革研究”中根据城乡规划作为高效和公平分配土地开发权的公共政策的思路,从“空间+政策”的角度提出了从区域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对于本单位《横琴总体发展》、《河源城乡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这些技术研发成果的基础上,罗小虹同志撰写的论文连续4年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宣读,并在《城市规划》等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

三、投身行业建设,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在担任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秘书处负责人期间,罗小虹积极利用省城市规划协会的平台,组织、策划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行业活动,包括“全国城乡规划法研讨会”、“大珠三角规划与管理论坛”、全省规划年会等,并负责编撰多期《规划与观察》杂志,组织出版《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广东省城市规划行业发展十周年回顾》等多本专著,为全省的规划技术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广大城乡规划设计机构的技术推介和成果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两年一度的全省规划年会,是全省规划界重要的技术交流活动。“大珠三角规划与管理论坛”是粤港澳三地规划界合作举办的学术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并获得了粤港澳三地规划界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8

二、工作要素与原则

1. 正确认识工作职责,不因自身身份而视权傲物,不应自身工作限制而妄自菲薄;

2. 出色的工作效率,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3. 拥有合理周全的工作方法,合理安排工作的时间与内容;

4. 含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拥有创新意识与责任感;

5. 善于合作,团结同伴,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为其他同学做好榜样。

三、工作重心

(一)丰富的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是校学生会工作的一大特色,一直以来受到同学们的喜爱。今年我们秉承“精心策划,周全筹备,完美呈现”,提升原有活动的品质,打造一系列全新的校园活动。详情见下文中的“活动工作计划”;

(二)细致的常规工作

常规检查一直都是校学生会工作的基础,也是学校获得校内学生表现的直接依据。检查人员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是重中之重。本学年校学生会常规工作将在前期快速稳定,并逐步提升工作质量,达到高标准。详情见下文中的“常规工作计划-职能部门(各部门任务)”;

(三)大众的调研工作

本学年校学生会调研工作将扩大其工作范围和影响力,将调研工作常态化,定时定期展开相关调研,并拓宽反馈信息搜集渠道,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做成真正改善同学们校园学习和生活的调研成果。详情见下文中的“常规工作计划-调研计划”;

(四)健全的内务工作

校学生会对内建设一直以来是内部工作重心,本学年校学生会将加强对内团队建设,设立专项小组--内务组,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反馈机制,做到“一人一档”完备的内务记录,打造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团队。详情见下文中的“内务工作计划”;

(五)对外缤纷的校学生会社交活动

外联工作是我校与友好学校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本学年校学生会将致力于形式丰富的外联活动、专业的赞助支持工作,让华师一的学子能和友好学校同学更加亲切的交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详情见下文中的“活动工作计划-外联工作计划”。

四、工作调整说明

今年学生会追加了信息组。信息组将与策划组、内务组并称“三大组”,“三大组”为应校学生会工作需要建立的工作小组,会在未来的一年里会承担起学生会中的许多重要工作,它们的具体职能将根据其工作性质在此工作计划不同部分有详细介绍。

常规工作计划

一、职能部门(各部门任务)。

(一)办公室

1. 保持开会通知、任命通知、常规分数处理等任务。期间注意催分、沟通工作,与交分部门协调交分的方式及时间;

2.部长安排工作时将每一名部员的工作范畴分配到位,责任到人,确保工作的落实情况;

3.协调各部门的负责情况,尽可能减轻部员工作量,缓解办公室压力;

4.与内务组积极配合,提供数据资料,建立“校学生会干事档案资料库”;

5.按规定时间进行专项整治,月度总结工作。将专项整治分数交给苏航老师,月度总结交给陈丽老师。按照月度总结的结果,办公室将该月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名单下发至各个部门,由各部门向各班下发流动红旗。

(二)生活部

1. 维持原有的卫生检查、流动红旗管理以及其它常规工作不变;

2. 与自理部开展其它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小型活动;

3. 争取在10月中旬稳定生活部常规工作。

(三)自理部

1. 维持原有的晚自习检查、流动红旗管理以及其它常规工作不变;

2. 继续负责学生出勤记载本的批改;

3. 与生活部开展其它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小型活动;

4. 争取在10月中旬稳定自理部常规工作。

(四)体育部

1. 常规工作为课间操的组织与检查;

2. 争取在10月中旬稳定体育部常规工作;

3. 组织与体育文化相关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高一篮球联赛等。活动期间体育部承担主要规划筹备工作。

(五)文艺部

1. 常规工作为“天天唱”和“眼保健操”组织与检查;

2. 组织或协助校内所有与文学艺术相关的大型活动;

3. 长期对学校学生的文艺素养进行培养提高工作;

4. 文艺部部长需长期观察新部员的活动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每个活动中做出必要的指导。

(六)外联部

1. 撰写周密友好学校接待计划和外联出访策划;

2. 及时与兄弟院校联系、往来信息;

3. 积极联合其他学生组织一同展开出访工作。

(七)调研部

1. 定期举行大型调研活动,切实改善校园生活;

2. 定期批改校学生会学生干事值周本,整理有价值的建议;

3. 向同学们搜集收集问题并及时反馈;

4. 定期联系学校有关负责人,说明近期相关调研内容,反应搜集的问题,并督促相关负责人整改;

5. 定期撰写公示,及时反馈给同学;

6. 定期整理意见箱,及时给同学回复。

(八)监察部

1.保持校服的组织与检查的常规工作;

2.继续实施积分制度,该积分将纳入“功勋个人”的评定;

3.负责各种会议、活动、升旗的考勤与会议记录;

4.对学生干部来活动室的频次要做定期的统计并提交主席团;

5.与人事组积极配合,提供数据资料,建立“校学生会干部档案资料库”。

* 各部门部长在开展工作的前2周需经常观察新部员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与新部员一起解决出现的问题。部长每周在工作计划中需涉及该部门中部员的工作情况,该反馈情况将纳入人事组的评定中。

二、调研计划。

(一)调研工作前期准备

1. 设立“想说”意见箱,方便同学们以个人名义向校学生会提出建议与意见;

2. 在级部学生分会设立调研部,帮助校学生会调研部收发相关文件,协助开展相关大型调研,及时与各班进行交流沟通,定期汇报级部相关调研成果,管理校学生会调研会议入场券。

(二)常规工作

1. 留心身边和贴吧等处反映的问题及意见,及时记录。将校方的解决办法及时以恰当方式反馈到学生中去;

2. 每周定时回收意见箱中的信件,及时整理同学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与学校沟通,并且以书信形式及时答复同学;

3. 每周定时批改校学生会干部填写的值周本“意见与建议”一栏,从中摘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学校沟通;

4. 每月下发调研反馈单,每班一份,各班可提出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校学生会将通过此反馈单给予反馈。反馈单由级部学生分会调研部统一收发;

5. 每月撰写“校学生会调研公示”,将该月所有调研工作成果进行公示并告知本月调研进程。纸质稿张贴校园,发放各班,电子稿网传。校学生会将对同学们对公示意见与建议进行反馈工作,做好二次调研的准备;

6. 每月召开校学生会调研会议,商讨每月调研相关事宜。大会由校学生会调研部在校学生会主席团领导下开展,与会者凭券入场。入场券由级部学生分会调研部负责,每月会限量随机发放至级部各班同学手上。与会者以个人名义参与讨论,代表个人及班级提出学习、生活中的意见。校学生会调研部会尽快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或展开大型调研;

7. 建立完备的学生会调研资料库,方便日后信息调取。

*由以上途径收集到的意见与建议校学生会将会在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后进行反馈,必要时将由校学生会调研部组织大型调研。

(三)大型调研

1. 调研周期:一个月

2. 调研主题:由主席团和调研部部长在开展调研前开会商议决定,由收集的同学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中选出;

3. 调研流程:

【筹备阶段】

·完成策划 ·做好相关前期准备(场地、横幅、海报、问卷等)

【调研阶段】

·开展现场调研工作(任务分配到位)

·对调研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得出调研报告。

【反馈阶段】

·与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完成调研目的;

·及时反馈给同学,搜集调研反响,总结经验;

·将调研成功上交主席团,主席团对其成果进行审议;

【调研构想】(初步拟定,具体主题以实际为准)

09月:生活帮帮会(解决同学们吃住的相关问题,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新学期校园生活)

10月:硬件行动(解决教学区同学们对硬件设施的相关问题,致使学生更好学习)

三、常务代表会机制。

(一)在常务代表会成立后,每月召开常代会(后皆用常代会指代常务代表会)常代会实施合议制,由会长主持常代会工作。常代会决议需经全体委员的二分之一半数以上通过;

(二)常代会中将讨论有关调研的情况,听取级部学生分会的意见及建议。并且布置下个月的调研工作重心;

(三) 常代会中将通知校学生会在下个月会举办的活动,要求各级部学生分会积极配合宣传;

(四) 常代会中要指出各级部学生分会中常规任务工作中的不足,力求下个月改正并精进。

常务代表会详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生会章程第二次修订版第四章第二节常务代表会。

五、专项小组—信息组

校学生会信息组主要工作为: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9

二、调研内容。1.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人口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出生缺陷预防等重点工作情况。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开展情况,群众生殖健康状况,群众人口和计划生育权益维护情况。3.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十一五”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人口计生“三线考核”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人口计生队伍及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10月8日—10月13日为调研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访谈提纲;二是印发调研通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二是各调研组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11月下旬为成果运用阶段,一是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二是遴选部分优秀调研报告经委党组审定后,上报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上旬-2009年2月为后续工作阶段,要结合调研成果,进行对照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10

周小谦,1941年3月出生,浙江温岭箬横人。1964年从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水电部电力建设总局工作。从此,他就与电力基本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该局主要是负责全国火力发电厂和电网的基本建设,周小谦到局机关不久,便自觉提出要到电力建设第一线去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从1964年9月到1967年,周小谦基本上是在全国正在建设的大部分电厂搞调查研究。3年多,他的足迹踏遍数十家电厂建设工地,这为他以后从事国家能源电力的建设与规划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69年,管理机构大变动,电力建设总局被撤消,大部分人都去了“五七”干校,而领导上安排周小谦与其他几个人留下抓生产,到水利电力部成立的生产组去上班,仍然是参与电力基本建设的管理工作。这期间,他参与了当时浙江最大的火电厂――台州电厂的改扩建工程,参与了唐山陡河电厂的建设规划和审查。

“”结束后,1982年周小谦被任命为水电部基建司工程调度处副处长,然后被送往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学习结束后,1983年11月,他被水电部任命为河南省电力局副局长,又分工负责电力基本建设工作。

当时河南省姚孟电厂二期正在建设。姚孟电厂位于河南平顶山市,当地是河南也是全国主要产煤区,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建设姚孟一期2台30万千瓦机组电厂,这是我国第一批国内生产的30万千瓦机组,第一台烧煤的30万千瓦机组,于1975年建成投产。二期2台30万千瓦机组发电设备是引进法国和比利时的设备,这也是我国70年代第一批引进的西方国家的发电设备。但受“”干扰,许多基本建设队伍都被搞乱了,河南姚孟电厂二期工程建设中也存在这方面问题。水电部决定调整河南省电力局的领导班子,派周小谦到河南,重点抓基本建设,基本建设中重点是姚孟电厂二期工程建设投产。

他到河南之后,首先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姚孟电厂二期工程建设上,采用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住到建设工地。在河南电力局三年,他在姚孟电厂工程现场的时间就约一半左右。他深入工地,吃住、工作在工地,了解施工队伍情况及工程建设中的管理、设计施工和技术方案等问题,紧密依靠现场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与他们打成一片,充分调动施工队伍、技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水电部组织各地高水平的研究技术人员,帮助处理新型大机组安装调试中的施工质量和技术上的问题,使工程建设比较顺利。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到1985年底,二期第一台机组顺利建成投入运行,第二台机组也于第二年顺利投产,较好地完成了姚孟电厂的建设任务。

在姚孟电厂建设期间,周小谦还与河南省电力局的同志全面统筹了河南省电力局的基本建设问题,组织力量研究编制了河南省电力发展长远规划,制订了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河南省的电力发展规划。同时还抓紧河南焦作电厂的建设,部署落实了洛阳偃师电厂的开工及三门峡、南阳鸭河口、沁北等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另外还抓了电网规划及其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河南省电网的发展思路和网架的规划。使河南电力建设逐步走上了一条比较健康发展的路子。

1986年,周小谦调回水电部基建司。

二、参与制定国家近中期能源发展战略

由于国家计委需要一个能胜任计委燃料动力计划工业局局长的人选。1987年11月,周小谦被任命为国家计委燃动局副局长。

国家计委是全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管,有小国务院之称,权力很大。燃料动力计划工业局所管范围包括电力、煤炭、石油和核能四大部分。周小谦刚去时,除了电力方面还熟悉一些,其他行业都没有涉及过,只有不到半年的过渡时间,就要接替退下来的老局长,全面负责燃动局的工作,这对他来说又面临一大考验。

在计委不到二年,周小谦便和全体同志一起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国务院、委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调研制订了发展电力、煤炭和石油的许多政策:如制订了煤炭工业调整、整顿乡镇煤矿的政策和提高大型煤矿装备水平的规划;提出了加强东部石油与天然气及海上石油的开发、加强勘探投入、稳定东部、开发西部的方针;进一步论证和明确了能源工业要以“煤为基础、电为中心、加强油气勘探投入”的发展方针;组织调研制订了电力体制改革和集资办电的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制订完善了计委本身特别是燃料动力计划局的改革方案,等等。

1988年,中央、国务院对国家计委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改革方案中就有将计委管煤、电、油、核的燃料动力局撤消,新成立能源部来管理能源问题。根据这一改革方案,1988年成立了能源部,周小谦也随之而到能源部,任综合计划司司长,负责能源的综合计划工作,工作内容与范围与计委差不多,基本上全部承接了原来计委燃动局的工作。

周小谦在能源部综合计划司任上,除了日常计划、规划、项目研究审批等工作以外,把重点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与长远规划上。1989年开始,周小谦主持先编制了“中国能源工业中期(1989年―2000年)发展规划纲要”。1989年6月,邓小平在一次和我国高级领导人谈话中提出“研究下个世纪50年的战略,使我们的发展持续有后劲”。当时能源部依据这一指示精神,又组织了“中国能源战略研究(2000―2050年)”,由综合计划司牵头,周小谦任课题负责人,组织了60多个研究机构、大学、学术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参加,主要研究人员和咨询专家约200多人。为此,先委托中国能源研究会总结编写了《能源政策研究报告――中国能源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从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能源政策和规划工作入手,同时又组织编写了《能源政策与规划》参考资料书12册,为能源战略研究作了充分准备。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2000―2050年)”工作,从1990年开始,直到1995全部完成,历时6年,中间经过多次的分组研讨会与各组之间的协调会,最后形成了总报告和分报告约290万字和10个数学模型。报告描绘了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社会图景,展望未来我国能源系统发展趋势,探索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为近中期我国能源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长远背景和决策依据。在国家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该研究报告被认为是国内一项独创性、并具有极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1993年能源部撤消,成立电力工业部,周小谦任电力部总工程师。

三、全面负责国家电网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1992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审议并同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兴建,中国人民的这一百年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三峡输变电工程,是三峡工程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华中、华东的12个省、市供电,并关系到全国联网。其建设规模巨大,有交直流500千伏的输电线路9500公里,变电容量4100万千瓦,堪称世界第一大输电系统工程。经电力部研究上报国务院批准,1996年专门成立国家电网建设总公司,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事宜,由国务院秘书长任董事长,周小谦任总经理。

周小谦和他的同事们在组织实施招标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所有的工程招标方案、评标都公开操作,高度透明。立足点是确保三峡电力的送出,并确立以国产为主、技术先进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原则,抓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加强投资管理,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抓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直流设计研究及设备制造的国产化。工程实践基本上按照上述原则实施,不仅节约了投资,在同类型的输变电工程建设中造价是最低的,同时也使我国在超高压直流工程建设中,从人才培养、公司组织、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以及工程咨询研究、系统成套设计、设备规范研究、技术设计及建设调整试验、运行管理,一直到成套设备制造和供应,实现全面国产化,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直流输电建设大国、制造强国、管理先进之国。

他在谈及自己对三峡电网建设的贡献时,仅概括为一句话:这是中国电网建设公司全体同志在国家与地方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集全国电网建设专家之力,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做了我认为要做的工作而已。

在进行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同时,周小谦还注意抓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联网的规划建设,为建立全国统一电网,并以电网为载体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从而实现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电力的“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格局。所以在规划三峡电网的同时,也规划了全国联网与“西电东送”的方案:这包括华中与华北、华中与西北、华中与南方,以及华北与东北电网的互联。到2005年,全国大区间电网互联基本形成,同时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联网也已基本形成,并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调剂地区电力余缺、确保电力供应、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11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转变等“新常态”。为适应我国城镇化“新常态”,住区规划内容以及规划方式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包括:跨学科综合发展、增量规划与存量规划的并存、社区发展等等,因此,如何认识和适应这种新常态,是今后一定时期内住区规划工作和发展的重点。本文拟通过分析传统的居住区规划教学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对传统的教学定位、内容和方式等进行相应调整,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一、住区规划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1.规范不合时宜

自2012年正式实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来,相应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还没有出版,原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结构模式、道路分级结构等方面已不适应时展需求。

城市发展速度在经过高速膨胀阶段后,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用于住宅开发的用意相应也在减少。2002年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住区分成“居住区―小区―组团”的结构模式,已不适应土地资源现状。按居住区级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来推算,一个居住区级的用地约20公顷左右,但现在单个楼盘能征到此规模的用地的情况已不普遍。同样,按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的道路分级结构也存在不适宜性。这种蓝图式的规划结构对今日市场开发导向的商品房小区建设的指导和控制意义渐微。

2.重“增量设计”轻“存量设计”

目前,中国城市空间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老城区中的街坊型社区;(2)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社区;(3)经济适用房社区;(4)商品房社区。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商品房社区占市场主导,属于增量规划,是教学的重点。但在质量效率集约型时期,老城区中的街坊型社区、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社区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也是今后住区规划的中心,属于存量规划范畴。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因重“增量建设”而轻“存量发展”,大量城市社区资产遭受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城市特色减少、活力降低、认同感淡薄和社区衰退。存量规划设计对旧住宅区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存量工作涉及的权力关系复杂,工作的方法以及内容与增量规划也有差别,需要多学科综合应用。从近几年的教学来看,不论理论教学还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均以增量规划设计为主,设计任务书以新增地块为设计条件,未重视旧住宅区的更新与保护,导致培养的学生擅长于在白纸上描绘蓝图,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较严重。这是教学的缺失。

3.文化传承的缺失

文化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而住区则是文化的重要的载体之一,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工艺技术、建筑材料等均能在住区中展现。但目前我国住区规划项目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较大。放眼各大城市,采用欧陆风格的楼盘比比皆是。虽有部分人士坚守本土文化,但却少之甚微。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已通过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树立了传统文化传承的观念,但在真正做设计时却不能创新地继承传统文化,仅能简单模仿,实则失去了继承的意义所在。因此,如何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教学以及学生以后工作的持续命题。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1.树立价值观,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时值我国城镇化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转型之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面对资源和环境双重威胁的转型之期,“英雄主义”的“蓝图”指引规划已不适应时展需求。当时期,树立公平和效率、生态指向、文化传承等价值观迫在眉睫。西方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对关注弱势群体、民主社会中的参与、文化和观念的多样化、职业品质等关注极多。对住区规划而言,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的利益权衡、尊重历史、重视生态环境。住区规划要面对政府、开发商、业主三方服务对象,因此要正确认识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不平等性,关注公共利益的公平公正。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中提出我国的城镇建设应“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记忆主要来源于场所物质空间。因此,在住区规划中对可利用有价值的建筑、道路、水系、植物等的保留和传承,是留住的可行方式。

2.增量规划、存量规划并驾齐驱

中国城市化水平虽已达到50%,但要接近70%的目标,城市化还有几十年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住区数量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而,增量规划仍是目前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同时,在城市空间面临紧缩的情况下,存量规划也成为住区规划工作的必然选择。

在增量与存量规划并存的多元需求下,在教学时,除了注重空间物质形态等层面外,还应关注公共政策、社会文化、经济利益等层面。

存量规划涉及不同群体利益,包括政府、社区居民、开发商,具有复杂的社会性。存在服务设施升级、产权利益分割、社区安全性与公平性、单位住房流转与人口流动等问题。在工作方法上也需要采取上下互动的协商式方式。在规划设计内容上也有别于增量规划。旧住宅规划设计主要针对交通、停车体系的疏导与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增设与调整、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住区景观环境提高、建筑改造等。存量规划是基于现状基础上的改造设计,因而需要掌握更详细的现状基础资料,设计也应具体到细部尺度。因此,需要学生在该阶段学习时,同时应有建筑和景观设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旧住宅区改造的案例讲解。同时在调研环节,让学生走进不同类型的旧住宅区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3.调整分级结构

根据土地供需条件调整住区规划结构。目前市场上住区增量规划占主导的为4公顷左右的楼盘以及15公顷以上的综合体。综合体多以科研、教育与住区功能结合,形式多样。以上规模已不适宜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的结构模式,可以用组团方式进行划分结构。相应的“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道路”结构也可调整为“住区主干路―住区次干路―住区支路―宅间小路”,其道路规模仍可采用规范数据。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1.理论联系实际

规划工作者只有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获得大量调研资料,才有可能把握理解所要规划的客体对象,才有可能把握社会主体的真实诉求。不论是新增住宅区还是旧住宅区,均需要对其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进行全面的了解,实地调研尤为重要。调研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进入住区实地调研,另一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调研。

住区实地调研就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已建成楼盘。要求学生根据调研要求做好调研计划,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了解住区区位关系、居民的户外活动的行为规律及人口规模等。分析小区规划结构、用地分配、服务设施配套及交通组织方式。重点对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住宅类型及住宅组群布局、公共建筑的内容以及景观规划设计进行调查。调研成果要求每组出一份报告,报告包括以上调研内容。同时要求每人抄绘所调研楼盘的总平面图。

房地产市场调研主要是让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城市每年举办的房产交易会,了解目前市场需求:包括购买者需求、开发商需求以及政府需求,为后面将进行的住区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

2.专题教学

针对目前住区规划的多元性以及人们对住区需求的多样性,传统的填鸭式、任务型教学具有很大局限性,已不适应现阶段对人才培养在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上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菜单式专题型教学,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专题应囊括目前住区规划热点、主要内容,涉及社会专题和空间专题。专题教学采用两种形式:(1)部分专题利用现有资源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式讲解。如老龄化与住区养老、旧住宅更新等特殊、热点议题。(2)学生在多个专题菜单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组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社会专题涉及价值观、住区安全、住区邻里交往、住区便捷等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专题除涵盖传统空间形态规划内容外,还对绿色住区、住区场所感与归属感营造、住区道路交通及停车、住区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等继续解决的内容强化。

专题教学提交成果根据不同选题类型,可采用能表达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图纸,也可采用研究报告、政策建议或多种形式结合。成果提交多样化,避免学生仅对物质空间规划与表现技法的重视,同时还引导其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表达。

总之,城乡规划教育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注重时展需要。规划教育不能坐井观天,止步不前。职业教育应涉及当前以及今后的经济形态对城市社会的影响,并关注城市发展政策。我国2014年3月正式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对住区规划的影响意义深远。5月提出国家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常态给城乡规划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机遇。住区规划职业教育应在价值观、知识结构、技能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在新型城镇化、新常态时期对城乡规划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徐苗.从住区到社区:学科调整背景下对居住区课程的思考[J].2014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小学调研工作计划篇12

二、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思路

根据市场调研的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现实营销调研活动为主线,把书本的教学转变为实际操作的任务训练,按照“明确调研主题—编制调研计划—调研组织与管理—调研总结评价”的步骤设计教学过程。具体分为八个任务:①确定营销调研主题。②编制营销调研计划。③选择营销调研方法。④设计营销调研问卷。⑤抽取营销调研样本。⑥实施营销调研。⑦整理分析营销调研资料。⑧提交营销调研报告。按照这八个任务模块,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具体营销调研活动实践课,课程的宏观组织按照营销调研活动的主线展开。第一步,学生分组。学生几个人为一组,确定营销调研主题,明确具体的实践项目。第二步,营销调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根据教学进程,教师给学生明确项目任务,从撰写营销调研计划书,到营销调研活动方法的选择、营销调研问卷设计、抽取营销调研样本,到实施营销调研计划,到最后整理调研资料、总结营销调研活动和提交营销调研报告。第三步,任务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教师要从态度、能力、绩效等方面,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同时组织学生互评,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宽思路,提升技能。通过“以岗位需求设计教学项目,以工作流程设计教学环节,以真实任务为教学载体”教学思路,可以让《市场营销调研》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1)任务一:确定营销调研主题。

通过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由同学分组明确调研主题,列出确定营销调研主题步骤的提纲。通过该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销调研的含义、种类和程序,掌握确定营销调研主题的步骤和方法。

(2)任务二:编制营销调研计划。

学生明确了各组营销主题后,要求学生分组编制一份营销调研计划书。通过该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销调研计划书的格式,理解编制营销调研计划书的要求和原则。掌握营销调研计划书的评价方法。

(3)任务三:选择营销调研方法。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选择使用恰当的营销方法并实施。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理解各种不同调研方法的特点、形式和应用,并能够根据不同调研对象和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并能对各种营销调研方法进行评价。

(4)任务四:设计营销调研问卷。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独立设计一份符合调研项目主题的调研问卷。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了解问卷的类型和一般结构,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重点掌握营销调研问卷的设计技巧。

(5)任务五:抽取营销调研样本。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方法抽取调研样本。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掌握抽样调查的特点。重点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操作技术及特点应用。

(6)任务六:实施市场营销调研。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对访问人员的培训,收集调研数据。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组建好调研团队,对调研人员进行培训,并能对调研工作进行初步的评估。

(7)任务七:整理分析营销调研资料。

根据学生收集回收的调研资料,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对调研问卷进行回收、审核、校订,对调研资料进行编码、录入和处理缺失值。能够利用Excel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8)任务八:提交营销调研报告。

学生总结整个调研活动,撰写营销调研报告。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调研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理解调研报告的撰写原则和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