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培训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9-19 21:19:05

采购培训总结

采购培训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任职教育的不断推进,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协作培育人才早已成为共识。2003年以来,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大力开展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架起了院校与院校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合作的桥梁,对促进装备采购工作、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院校培训工作,起到了“催化”和“助推”作用,同时也为军队任职培训模式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实现广泛、深入、持久的教学协作路径,需要科学把握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内在需求,探索创新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完善院校联合育人的运行机制。 

一、内在需求与平台基础 

装备采购涉及军事、经济、管理、法律、工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领域,工作范围覆盖全军,培训专业性强、教育内容范围广、学习掌握难度大。随着装备建设的飞速发展,装备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新装备不断投产,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要充分依托领导管理体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石,紧紧围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大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益。 

(一)装备采购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升,对教学协作提出了更高远的新要求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多型号、多批次、大批量的装备科研与生产交叉并行,进度要求急,经费保障与装备建设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调整和军民融合不断推进,大量民口企业、非公经济加入军工市场,装备承制单位日趋多元化。装备采购制度和军事代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调整了装备采购程序、方法和管理制度。新的形势引发了装备采购工作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进而对装备采购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加大培训协作力度,努力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益,尽快培训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装备采购干部。 

(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教学协作搭建了更宽阔的新平台 

在成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的基础上,2011年四总部提出要建立健全总部机关、各单位装备部门、军事代表机构三级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培训工作组织体系。总部主要负责装备采购管理和通用技术类培训;军兵种装备部门主要负责军兵种通用知识和技术类培训;军事代表机构主要负责新型号装备专项培训和新技术、新材料等培训;承训院校等单位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集中领导和协作组的统一协调下,按照任务分工,分级分类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培训三级管理体系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求教学协作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力度,更加注重协作的艺术性。 

(三)装备采购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互补,为教学协作奠定了更坚深的新基石 

多年以来,各院校在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因此,通过各院校的大力配合,加强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促进军种间在装备采购领域内的交流,采取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多军种院校互动、多部门联合的新型任职培训协作路径,不断健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多学科支撑的装备采购学科专业体系,将有利于提高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整体质量效益。 

二、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按照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构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管理模式,对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循环”规程 

为促进教学协作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构建形成协作计划、协作实施、协作检查、协作总结“四循环”管理规程,保证协作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科学制定协作计划。以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对装备采购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牵引,科学统筹、认真谋划,每年依据培训计划及时制定年度教学协作工作计划,指导教学协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认真组织协作实施。严格按照协作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开展各项教学协作活动,如组织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案例、课题等评审和教材试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召开协作组专家组工作会议和年度工作会议等。 

三是严格规范协作检查。为有效控制协作工作计划的落实,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监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如坚持对新开班次进行评估审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对教员授课质量进行测评,对办班质量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定期评选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等。 

四是扎实开展协作总结。为确保协作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及时解决教学协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次教学协作活动均有总结,如每年有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教学协作年度工作总结、五年工作总结、十年工作总结等。 

(二)“五统一”办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协作工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实现了“五统一”办学,即培训计划、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采编和教学要求的统一管理。 

一是统一培训计划。按照总部机关的指示精神,紧贴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对人才的迫切要求,结合装备采购干部实际和各院校的承训能力,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上报总部机关,统一纳入全军干部调学计划。 

二是统一培养方案。按照总参军训部下发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统一规范,统一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邀请四总部、送训单位主管机关以及军事代表机构和院校的专家教授等共同评审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完善后,上报总部主管机关。 三是统一课程标准。各院校共同承担的同一类型的培训班,其中60%的培训课程,由协作组专家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决定,对重点课程名称和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其余40%的课程由各协作院校根据本军兵种特点自行设置。 

四是统一教材采编。装备采购干部通用教材由总部统一下达编写计划,协作组统一组织评审验收和试用,试用期满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使用。 

五是统一教学要求。根据装备采购干部的特点,通过师资培训班,组织各协作院校的一线教员,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统一思想,交流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采取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研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地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学习交流案例编写技巧,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三)“六规范”制度 

针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特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从调查研究、审查把关、观摩检查、总结报告、年度会议和专家咨询六个方面对教学协作工作进行规范,形成系统完备的教学协作管理制度。 

一是调查研究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赴各协作院校、军事代表机构及部分承制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就培训需求、送训能力、培训效果、联教联训等问题与有关单位深入研讨交流,认真分析总结,不断调整培训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二是审查把关制度。建立教材(案例)编写和研究课题“初审、中审、验收”的三审制度、统一组织开展评审及验收工作,并依据上年的教材课题案例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调整下一年任务分配,进一步加强了教材、案例编写和课题研究质量;统筹规划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本着“先建设、后办班”的原则,加强对拟开办班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的评估检查,确保办班质量。 

三是观摩检查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教学观摩制度,加大对新开班次和重点班次的检查指导,利用专家测评、学员满意度测评,评估办班效果和教员授课质量;与学员、教员座谈交流,了解培训需求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观摩、调研考察等活动,学习交流培训经验,了解各协作院校建设情况,促进院校间的经验交流和推广。 

四是总结报告制度。在高效完成各种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建立总结报告制度,及时向总部机关上报总结报告(抄送有关单位),汇报工作完成情况,为总部机关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年度会议制度。建立年度会议制度,在各协作院校间轮流组织召开协作组年度工作会议和专家组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年度工作,部署下一年工作,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统一观念认识、相互交流沟通的效果。 

六是专家咨询制度。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协作组专家组、装备采购工作专家咨询组作用,为教材、案例、课题评审,以及教学效果检查评估和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三、运行机制的建立完善 

(一)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 

教学协作单位之间是平等协商的关系,核心任务是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并以任务带动学科专业建设,形成院校共育装备采购人才的良好局面。建立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机制,就是以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为主导,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下,各军兵种主管机关协助指导,各军事代表机构和各协作院校按照不同培训内容和层次,具体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工作。通过到军事代表机构、承制单位参观见学,举办师资研讨班,到军事代表室现场办班,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员代职锻炼,选派教员参加总部组织的装备采购质量检查、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等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师资聘任,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军事代表系统专家、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协作院校授课、参与科学研究、编写教材、案例等,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军事代表机构、院校与科研院所、院校与承制单位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和装备采购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装备采购教学协作联系会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确定联系会商的组织形式,使联系会商制度有规可循、形成常态。 

(二)教学协作的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对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越发强烈,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针对各协作院校面临的培训信息不对称、培训资源参差不齐、培训交流不畅等诸多现实问题,通过编印《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信息》,搭建“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网”等,面向总部和军兵种业务机关、装备采购系统和各协作院校,及时刊发军委、总部关于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政策精神,装备采购领域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最新动态、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为装备采购干部和协作院校一线教员提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信息交互平台和资源载体。针对从事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院校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教学水平不齐等制约院校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据装备采购人才任职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特色鲜明、共性内容与特色内容相融合的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课程体系;依据“选用与编写相结合、统编与自编相结合、教材与讲义相结合、案例与想定作业相结合”及通用型、继承性、系列化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建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教材体系。通过最大限度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协作的评价激励 

采购培训总结篇2

本文旨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按照系统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构建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实提升装备采购干部岗位任职能力培训效果。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任职教育各培训班次中实践教学不低于总教学时间的60%。不难看出,实践教学已上升到任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实践能力已成为任职教育培训对象的核心能力,实践育人已成为任职教育的重要育人方法。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注:本文将任职培训作为任职教育的一种)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其实践教学体系,是落实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培训对象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是任职培训实践育人主体功能的根本要求,更是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规范组织、有序运行的基本途径。因此,创建、运用、发展“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承担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任务的院校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本文以装备采购干部学员任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员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高素质实用型军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积极探索适应装备采购干部任职需求、反映任职培训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任职岗位阶段性培训的需要。任职培训阶段的装备采购干部已经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理论素养,故他们需要的是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这样,重在培养能力的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得以彰显,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相比,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其重要地位上升并超越理论教学而成为主导。另外,任职培训周期短、任务重,教学不可能兼顾高深的理论知识,应以提高岗位任职能力的实践教学为首选形式。

 

2.满足学员现实需求的需要。任职培训对象都是成人,更加强调学以致用。尤其是具有装备采购工作相关经历的学员,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具有切身的感受,渴望学到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能够契合他们原有的任职经验,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和空间。这种在实践中体验、在解决问题中提高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仅能够满足他们自尊自信的心理需要,还能够解决学员学以致用的学习需求。

 

3.提升培训效果的需要。传统的装备采购干部培养主要依靠自身摸索、课堂讲授、“师傅带徒弟”等方法,但随着武器装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系统越来越大,对装备采购干部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职培训应该以强化岗位技能为重点,应由岗位教材培训转向岗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专项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训的质量和实训过程。传统培训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装备采购干部岗位任职培训需求。

 

4.紧贴装备采购干部实战化的需要。任职培训学员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培训方式更应实战化。模拟训练通过对真实环境的模拟,可明显提升培训质量。一是可以让参训学员身临其境,切身体会监督环境与过程,找准监督的重点与难点;二是模拟训练系统具有可控、可重复等特点,受各种限制较少,既可模拟平时无故障状态,又可模拟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具有高效率、高效益的独特优势。

 

二、国内外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实践教学在地方人员职业教育中发展得又好又快。它为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特性。因此,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一直以来都是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只要审视当下的职业教育,就会发现国内外都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论述。

 

在国外,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从做中学”和“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德国则提出“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模式: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澳大利亚在二战后提出能力本位培训思想;俄军院校强调以实际作业和练习为主,以讲课为辅,教学过程中大量安排作业和演练,以培养学员的实际能力。

 

在我国,实践教学源于职业教育,对其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初期时,学者们大都从实验、实训、实习的层面来理解和推行实践教学,这对实践教学是一种狭义的理解;2000年左右,即中期,又有研究者重视如何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已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保障体系等子体系中。

 

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的转型,军队内部对任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通过检索《中国军事教育》、《海军院校教育》等军事类期刊文献,发现研究任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论文有300余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实习、实训、实演等教学环节展开,从教学环节来理解实践教学;二是着眼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借助系统构建一个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总之,从国内外的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来看:一方面,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但是由于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国情差异,不能将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简单地生搬硬套。务必要在立足于我国实践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来借鉴和使用。另一方面,从国内的实践教学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多倾向于就事论事,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多以某个局部现状为出发点来探索对应的解决办法,缺乏从系统理论上认识、探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三、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体系是系统之系统,所以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毋庸置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影响实践教学的方方面面出发,方能构建一个完整、实用的体系。

 

1.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体系构建原则。(1)系统原则。系统原则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原则。在构建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系统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充分考虑教员、学员、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等要素的特点;二是注重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结合;三是需要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进行有效结合,不能两张皮。(2)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过去,院校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当前,新的培训目标出来以后,理论教学内容势必要进行精简与优化,体现能力本位思想,突出实践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与方法。(3)循序渐进原则。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难以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查漏补缺,多收集学员、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持续改进,方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2.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体系构建目标。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是提升岗位任职能力培训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搭建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综合实验与训练环境,支持装备采购管理专业的科研、教学以及初级、中级层次人才培养;二是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现地或环境模拟实现质量问题故障诊断的辅助决策,为装备研制、生产、部队装备维修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分级分类设置教学内容,加快装备采购干部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

 

3.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体系框架。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条件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考核体系,具体内容如下:(1)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任职教育人才培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总和。该项内容将着眼参训学员岗位需求,深入探索初、中、高三级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每门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修改,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确定。

 

(2)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化。该子体系将系统研究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采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模块化的方法构建实践教学课程。

 

(3)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包括很多内容,该子体系主要包括教员队伍选拔和培养研究,实践教学教材(案例库)、器材和实验室训练模拟平台(装备采购模拟训练系统、装备质量监督与检验验收模拟训练系统)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基地联教联训模式研究。(4)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是实践教学内容传输的渠道。该子体系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内容,构建专题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想定作业式教学法、参观见学式教学法、综合演练式教学法等方法体系,提出每种教学法的适用对象、程序与注意事项。

 

(5)装备采购干部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实践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也是持续改进的基础。该子体系将以实践教学目标位标准,不仅注重课终和过程的考核结果,还将建立院校与部队的联考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采购培训总结篇3

现今的交通工程项目的特点主要是:短、平、快,材料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材料费用能占到工程总造价的70~80%,因此,工程运作的好与坏全在材料的控制上,而材料的采购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下面就根据我的经验对材料的采购管理进行总结如下。

采购管理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采购管理是项目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耗用资金最多的一个环节,它同时也是项目成本管理中较易失控的环节,也是参与人员损公利己腐败产生的环节;材料采购管理的优与劣关系到了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它已成为建筑施工业对施工项目管理重点关注的领域;怎样做好材料采购管理,成为我们需要正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做好采购管理,应该从两个层面着手,分别是从技术层面提高业务的执行能力和从系统建设方面创建采购的环境,并不断从这两个方面持续改进,最终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采购培训总结篇4

2006年11月8日至10日,中直机关采购中心举办了第一期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培训班。培训期间,审计署行政事业司司长鲍国明、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管理处处长杨晋明作了专题讲座;中直管理局印发了《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规程》,副局长刘鲤生就认真执行《工作规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中直机关采购中心介绍了《工作规程》和相关采购业务工作程序,并听取了与会人员对做好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采购中心主任杨芳珍作了培训小结。来自中直机关各单位负责政府采购的140位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培训班上,鲍国明司长介绍了政府采购领域审计监督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加强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完善具体采购实施方式、提高采购效益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中直机关各单位进一步了解了政府采购领域审计制度。杨晋明处长介绍了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情况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成效,重点介绍了目前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再次明确政府采购工作的“五个目标、四项原则、六大任务”,对进一步规范中直机关各单位政府采购行为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鲤生在讲话中指出,中直机关各单位和中直采购中心要从依法采购、依法办事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作规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落实《工作规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执行《工作规程》的过程中,要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直机关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杨芳珍同志总结了中心今年工作开展情况,并表示采购中心将在“规范行为、优质服务、创新工作”三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

此次培训为中直机关各单位搭建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通过学习培训,各单位对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难点问题达成了共识,加深了了解,开阔了视野,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相关政策法规,树立依法采购意识,提高政府采购效率,规范集中采购行为,增强落实《工作规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推进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了解了全国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掌握了财政部和审计署等政府采购管理监督部门对政府集中采购的工作要求,还深入学习、交流了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规范和操作程序,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政策分析,既有法规培训,又有操作实务,是一次非常重要又很有特色的业务培训,有利于提高中直机关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技巧,对于推进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必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采购培训总结篇5

我国自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国家节约了很多资金,采购规模每年不断扩大。1998年,全国实行政府采购的规模为31亿元,1999年扩大到130亿元,增长幅度为319%。2000年为328亿元,增幅为152%。2001年,政府采购总额为653亿元,增幅为99%。[①]2002年为1009.6亿元,2003为年1659.4亿元,2004年为2135.7亿元,2005年达到2500亿元,[②]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第三,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是指在国内接受培训。我国国内有着巨大的采购市场,我国现在也有了有法可依的《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开展业务教育不能撇开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在国内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场所。

国外培训是指在政府采购队伍中选派部分有潜力的采购员到国外接受培训。此计划可针对各个阶层中优秀有潜力的采购人才,给予赴国外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国际观及语言能力,建立涉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对外采购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是迟早的事,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采购经验,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保护民族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专业培训与交叉培训相结合。

专业培训是指,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与政府采购直接相关。这是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多属于专业培训。

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及相关性极强的工作,也就是说,政府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综合的知识结构,所以,专业培训不能满足采购的要求,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交叉培训。

这里,我把政府采购人员到外界各种研究机构、协会、团体等进行研习和到与采购相关的部门挂职培训称为交叉培训。这样做使采购人员彼此间能交换心得,扩大视野,并通过专题交流,交换意见,解决疑点,以补充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政府采购的有效运作》,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采购培训总结篇6

我国自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国家节约了很多资金,采购规模每年不断扩大。1998年,全国实行政府采购的规模为31亿元,1999年扩大到130亿元,增长幅度为319%。2000年为328亿元,增幅为152%。2001年,政府采购总额为653亿元,增幅为99%。[①]2002年为1009.6亿元,2003为年1659.4亿元,2004年为2135.7亿元,2005年达到2500亿元,[②]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第三,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是指在国内接受培训。我国国内有着巨大的采购市场,我国现在也有了有法可依的《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开展业务教育不能撇开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在国内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场所。

国外培训是指在政府采购队伍中选派部分有潜力的采购员到国外接受培训。此计划可针对各个阶层中优秀有潜力的采购人才,给予赴国外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国际观及语言能力,建立涉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对外采购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是迟早的事,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采购经验,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保护民族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专业培训与交叉培训相结合。

专业培训是指,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与政府采购直接相关。这是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多属于专业培训。

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及相关性极强的工作,也就是说,政府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综合的知识结构,所以,专业培训不能满足采购的要求,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交叉培训。

这里,我把政府采购人员到外界各种研究机构、协会、团体等进行研习和到与采购相关的部门挂职培训称为交叉培训。这样做使采购人员彼此间能交换心得,扩大视野,并通过专题交流,交换意见,解决疑点,以补充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政府采购的有效运作》,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采购培训总结篇7

我国自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国家节约了很多资金,采购规模每年不断扩大。1998年,全国实行政府采购的规模为31亿元,1999年扩大到130亿元,增长幅度为319%。2000年为328亿元,增幅为152%。2001年,政府采购总额为653亿元,增幅为99%。[①]2002年为1009.6亿元,2003为年1659.4亿元,2004年为2135.7亿元,2005年达到2500亿元,[②]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第三,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是指在国内接受培训。我国国内有着巨大的采购市场,我国现在也有了有法可依的《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开展业务教育不能撇开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在国内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场所。

国外培训是指在政府采购队伍中选派部分有潜力的采购员到国外接受培训。此计划可针对各个阶层中优秀有潜力的采购人才,给予赴国外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国际观及语言能力,建立涉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对外采购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是迟早的事,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采购经验,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保护民族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专业培训与交叉培训相结合。

专业培训是指,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与政府采购直接相关。这是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多属于专业培训。

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及相关性极强的工作,也就是说,政府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综合的知识结构,所以,专业培训不能满足采购的要求,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交叉培训。

这里,我把政府采购人员到外界各种研究机构、协会、团体等进行研习和到与采购相关的部门挂职培训称为交叉培训。这样做使采购人员彼此间能交换心得,扩大视野,并通过专题交流,交换意见,解决疑点,以补充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政府采购的有效运作》,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采购培训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 C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5-0050-07

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是政府向社会人员提供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培训服务,是公共就业服务最重要的服务项目。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供给,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对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待业人员、农村劳动者等进行就业培训。目前,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主要由政府以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各省市对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供给的主要机构――就业培训中心投入规模较大,且保持稳定增长,基本做到就业训练中心地级以上市全覆盖。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2635个,教职工3.8万人,经费规模达17.94亿元,其中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占总经费来源的比重普遍在90%左右。深入研究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效率,可以推动优化政府资金投入配置,有效提升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供给效能和水平。

一、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效率、绩效评价的研究却非常少。张萌、王家耀等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政府购买绩效合同管理基本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形成了一套符合绩效合同管理模式的指标体系分析框架,为河南省项目县的试点工作提供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价工具[1]。钱海燕、沈飞运用DEA模型,选取2012年和2013年合肥市曙光、城南、友谊和兰亭等4个社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指标数据作为样本,对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2]。

有学者尝试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的特点,在绩效评价方法上积极进行探索。比如魏中龙等采用系统工程中的DELPHI方法构建了政府购买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创造性地把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数据压缩等领域广泛使用的SOM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到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中[3]。王春婷等基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以深圳市与南京市部分公务员和普通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较广泛的社会调查[4]。

总体来看,现有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效率评价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随着近年来各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做法不断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视角、内容和范围也随之不断延伸和扩展。二是构建评价指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也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目前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三是针对不同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选取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至关重要,在政府购买公共效率评价理论与实践中,应该结合评价目标、评价对象等的特点和要求,灵活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确保能够全面、客观地体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四是现有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资金经济效率的分析上,忽视了站在公共服务消费者的位置上看政府和社会组织两者的综合绩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运用的指导作用较为有限。

结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效率研究的不足,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效率进行研究,对全国有关省份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

二、实证分析框架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

本文依据“3Es”理论构建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3E理论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政府效率评估理论。3E指的是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益性(Effectiveness)。经济性表示投入的成本最小化程度,即在维持特定水平的投入时,尽可能降低成本,或者充分使用已有资源以获得最大和最佳比例的投入,即“做事情要尽可能节约”,主要考虑成本与投入之间的关系。效率性表示在既定的投入水平下使产出水平最大化,或者在既定产出水平下使投入水平最小化,即“把事情做好”,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效性表示产出最终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包括产出的质量、期望得到的社会效果、公众的满意程度等,即“做正确的事,并且把它做好”,主要考虑产出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在3E理论的基础上,还应该加上公平性(equity),即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对社会公平的促进程度,主要考虑效益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评价扩展为“3Es”理论(或称为“4E”理论),即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5]。

政府买公共服务的过程,可以划分为投入、活动(购买公共服务)、产出、结果、影响五个环节。结合“3Es”理论,相关过程如图1所示。

2.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结合易于理解、方便收集和计算的原则,构建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口径说明和计算过程如下:

一是经济性指标。C1是人均财政补助费(元/人)。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资金投入包括财政补助费和职业培训补贴,其中财政补助费为直接投入、职业培训补贴为间接投入。人均财政补助费=财政补助费/培训人数。C2是人均职业培训补贴(元/人)。人均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培训人数。

二是效率性指标。C3是培训人员结业率(%)。参加就业培训的人员并非都能够顺利结业,因此,培训人员结业率能够较好地体现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配置过程。培训人员结业率=结业人数/培训人数。C4是培训人员中失业人员比重(%)。失业人员、女性、农村劳动者等群体是失业高发人群,也是就业培训服务的重要目标人员。这三种人群在就业培训人员中的比重,是衡量资源投入结构和服务目标人员结构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政府购买职业培训服务配置效率的重要指标。培训人员中失业人员比重=就业培训人员中的失业人员数/培训人员总数量。C5是培训人员中农村劳动者比重(%)。培训人员中农村劳动者比重=就业培训人员中农村劳动者人数/就业培训人员总数量。C6是培训人员中女性比重(%)。培训人员中女性比重=女性就业培训人员数量/就业培训人员总数量。

三是有效性指标。C7是培训后再就业率(%)。培训后再就业率=职业培训后再就业人数/参加培训人员总数。C8是培训后获得职业技术职称人员比重(%)。培训后获得职业技术职称比重=职业培训后获得职业技术职称人数/参加培训人员总数。

四是公平性指标。C9是失业人员就业培训覆盖率(%)。指社会失业人员中能享受政府购买职业培训服务人员所占的比重,能体现政府购买职业培训服务对失业人员的政策覆盖率。失业人员就业培训覆盖率=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失业人员数量/失业人员总数。

(二)评价方法及计算过程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相对重要性的步骤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评价过程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6]。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其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1)构建判断矩阵

为确定各评价层之间的权重,制作问卷开展调查,选取就业培训领域专家对各评价层和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和打分。构建各评价层之间的判断矩阵,设计判断矩阵打分标度表,见表2。将各项评分套入判断矩阵,对各评价层和指标的权重进行测算。

(2)计算指标权重

第一步,对判断矩阵赋权,形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为:

第二步,通过,对判断矩阵正规化处理。

第三步,通过,对每一列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进行加总,并对加总后的矩阵正规化处理,得到矩阵W。

第四步,确定指标权重。矩阵W中的W1、W2、…Wn值,即为B1、B2、…Bn的权重。

(3)一致性检验

第一步,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计算公式为:

第二步,计算一致性指标值CI,计算公式为:

第三步,对一致性指标值进行检验。

计算矩阵一致性比例CR,计算公式为CR=CI/RI。RI为对应不同阶判定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指标值见表3。在CR

(4)合成权数

对各指标的权数进行合成,计算公式为:某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数=指标层中某因素相对于准则层中对应因素的权数×准则层中该因素相对于目标层的权数。

(5)综合评分

第一,把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对逆向指标取倒数转换,转化成正向评价值;第二,把指标转换值与对应权数相乘,得出综合评分;第三,对评分情况汇总,对评价情况得分进行排序。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模糊集合论”的基础上产生,利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在模糊环境下把模糊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综合分析多个相关因素影响后作出综合性评价。其数学原理是:第一,在确定评估对象综合能力指标体系后,对各因素指标标准先不做定量处理;第二,由评估专家对各因素对应的指标标准进行模糊选择,统计出专家群体对评估因素指标体系的选择结果;第三,按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综合计算,并作出评价。在实践中,模糊综合评价法常与层次分析法搭配使用[7]。

(1)基本原理

设n个因素构成的集合为U=(u1,u2,u3,…,un),此即为因素集;m个判断构成的集合为V=(v1,v2,v3,…,vm),此即为评价集。由于事物受到各因素的影响不同,各因素权数A=(a1,a2,a3, …,am)组成U上的模糊集,其中ai为第i个因素的权重,并且符合归一化条件。在这里,可以把m个判断的综合u价看作V上的模糊集,即B=(b1,b2,b3,…,bm),其中bj反映第j个判断在评价中的总体地位。

R=(rij)max为模糊变换矩阵,反映U和V之间的模糊关系;(U,V,R)构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为输入权数,B为对应的输出综合评价,如bij=max(b1,b2,b3,…,bm),则相应的评价结论vj为:

(2)计算过程

第一步,根据研究对象,以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因素集。第二步,根据综合评价需要采用5级评价标准,设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第三步,把隶属度分为5类,把同一类指标的最大值作为最好值、最小值作为最低值、平均值作为一般值,把最好值与平均值的平均值作为较好值,把最低值与平均值的平均值作为较差值。第四步,评价因素的权重集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权数,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第五步,模糊综合评价B=AR采用加权平均法取得。

三、实证分析

就业训练中心是我国各级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占总经费来源的比重一直稳定在90%左右。在实证分析中,以就业训练中心为研究的样本项目,政府购买投入与产出的数据关联性较强,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特征。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对比性,选取全国23个省2008-2014年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一)指标相关性分析

运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对各指标进行数据描述性统计,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个指标之间相关系数,除C9-C4相关系数0.531大于0.5外,其余均小于0.5。表明各指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

(二)层次分析法

1.权重计算

根据判断矩阵打分标度表,对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的两两关系进行分值标度,构建A-B、B1-C、B2-C、B3-C、B4-C等判断矩阵。邀请10位专家运用指标之间两两比较的方法,对判断矩阵进行打分。考虑到篇幅所限,判嗑卣蠼行打分情况不一一列出。其中判断矩阵B2-C的赋值情况如下:

2.计算指标权重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分别对每个判断矩阵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各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对各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数进行合成。见表4。

3.综合评分结果

将每个省基期年的每个指标设为100分,2008-2014年的每个指标均调整为无量纲的正向评价值,再将每一指标转换值与对应的权数相乘,得出综合评分。由此可以计算出23个省份的综合评价分值。见表5。

为便于分析,对个省份的评价结果进行排序。排序的方法是先按结论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类,再对每一类按照很好、较好、一般三种评价结果的权数之和从大到小排列。从一般档往上所占的比重越高,则排名靠前。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看,在2013年,全国23个省份中,安徽、湖南2个省的评价结果为“很好”,河北、福建、山东、陕西、黑龙江、青海6个省的评价结果为“较好”,浙江、河南、重庆、广西、湖北、贵州、新疆7个省为“一般”,广东、山西、江苏、四川、甘肃5个省为“较差”,天津、北京、吉林3个省为“很差”。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定量的角度对2008-2014年全国23个省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结论:

第一,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4年,全国23个省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平均得分值分别为100、121.6、116.0、128.2、184.8、134.5、126.7,其中只有6个省绩效得分下降,其余省均呈递增趋势,表明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总体绩效水平不断提升。

第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4年,全国23个省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绩效评价平均得分值较高的省份有河北、山西、福建、甘肃、贵州等,均为经济欠发达和劳动力净输出省;平均得分值较低的省份有天津、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均为经济较发达和劳动力净输入省。这表明,近年来许多经济欠发达和劳动力净输出省的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绩效普遍呈递增态势,许多经济较发达和劳动力净输入省则呈普遍递减态势。

第三,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绩效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省有安徽、湖南、河北、福建、陕西、青海等,主要为劳动力净输出省;绩效评价为“较差”和“很差”的省有广东、天津、北京、江苏等,主要为劳动力净输入省。这表明劳动力净输出省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绩效水平,普遍好于劳动力净输入省。

(二)对策建议

1.针对劳动力净输出省和净输入省劳动力特点加强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

近年来,我国劳动供求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发达省份制造产业转移至欠发达省份以及异地务工人员回流,经济欠发达和劳动力净输出省政府通过购买方式向社会提供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绩效不断提升;而经济较发达和劳动力净输入省由于公共就业训练机构建设滞后、未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劳动力培训的需求,导致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绩效有所下降。为此,应该针对劳动力净输出省和净输入省劳动力特点,加大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力度,加强各地区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供给,及时向务工人员提供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就业培训服务,带动提升当地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2.扩大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投入规模和购买范围

当前,全国各地还普遍存在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服务投入不足的问题[9]。对此,一方面,应增加购买服务资金规模,加强就业培训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建设,提升就业培训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切实加大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服务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应扩大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服务的购买范围,在增加向就业训练中心等传统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供给机构购买服务的同时,大力鼓励和扶持就业培训服务类型的社会组织发展壮大,逐步加强向有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

3.加强不同地区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合作与交流

我国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区域差距较为明显,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差距就更为显著,应加强各地区之间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均等化发展。一方面,应加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向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交流,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公共就业培训的先进技术、资源配置、管理经验等。另一方面,推动各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之间建立劳务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加快推进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一体化进程,促进不同区域公共就业培训服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参 考 文 献

[1]张萌,王家耀,吴建,等.政府购买绩效合同管理基本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12):54-56.

[2]钱海燕,沈飞.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以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例[J].财政研究,2014(3):64-67.

[3]魏中龙.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34-160.

[4]王春婷.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与传导路径分析――以深圳、南京为例[J].软科学,2015(2):1-5.

[5]徐建中,夏杰,吕希琛,邹浩.基于“4E”原则的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框架构建[J].社会科学辑刊,2013(3):132-137.

[6][7]赵学群.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政法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3):114-116.

[8]钪芨矗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7-128.

[9]张海枝.我国区域公共就业服务效率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法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1):36-42.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Purchasing Public Employment Training Services in China

Luo Yuting, Tu Yongshi

采购培训总结篇9

8月28日,有幸参加了中可成功人士陈占江总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课程,陈总的一言一句让我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受益匪浅。

所谓七个习惯: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已、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从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三个阶段实现了由个人成功发展到团队成功,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习惯是:要事第一。在日常工作或部门管理中,我总喜欢先将一些急事、杂事清理,再处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虽不知道每一天的杂事、急事越来越多,已经腾不出时间再去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了。也就只能每天周而复始地紧张、杂乱到处"救火",结果工作效率低,心身也觉得疲惫,压力山大。

在培训中,陈总通过四个象限来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哪些事情紧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却不紧急?哪些事情紧急却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紧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该怎么做?要事第一提供了一个模型:在从容与救火之间,要做一个选择:更多去关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从此入手,消除干扰,启动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是的呀!如果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处理好了,杂事、急事不也消除了吗?在公司运作中,如果将流程梳理清楚,明确责任,每个部门或岗位按流程办事,不也减轻工作压力,减少重复环节了吗?

采购部作为公司资金输出量最大的部门,工作既重要又繁琐,每天面临的是大至原材料批量、小到办公用品、备品备件的零散采购。那如何才能在保质保量地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呢?假如一天24小时是一个桶,第一类事情相当于:碎石(无计划的紧急采购),第二类事情相当于:石块(规范的采购/审批流程、计划性采购、部门沟通),第三类事情相当于:细纱(会议、报告、总结),第四类事情相当于:水(无关紧要的邮件、琐事)。然而第一类事情确实很急(救火一般紧急!),但是想想,碎石就是由石块破裂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提前制定好流程,没有规划性采购,当然整天处于救火的场景中。所以,必须一步步要做好完善采购流程,规划好采购计划,这样碎石会渐渐减少,我们可以从容的做更多的事情~~

感谢公司提供了一次这么好的培训机会,学海无涯,学以致用,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采购培训总结篇10

为规范装备采购工作,提高装备采购队伍的整体素质,2003年2月,四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训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其主要教育特点如下。

一、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要求教学不仅仅要教授学员基本工作知识,还要培养学员参训必需的觉悟和意识

由于对装备采购干部的任职教育开展时间不长,从送学单位及参训干部来看,其主动性及重视度均有所不足。首先,从领导层面来讲,至今仍有一些送学单位的领导对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技术培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培训是“软任务”,可搞可不搞,把培训投入看做是纯消费,而不是教育投资,从而产生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其次,从参训人员来讲,对培训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不少人感到培训作用不大,训不训一个样。由于认识不到位,培训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参训人员的构成及学习态度方面。从参训人员的构成来看,部分送学单位将培训当作一种硬性规定任务,随便点个人敷衍了事,从参训人员的学习态度来看,部分参训人员学习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培训,人到心未到,应付了事,个别人员甚至自我设置心理障碍,不管授课水平高低,都将授课拒于心外。

在教学活动中,学员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主动性学习与被动性学习是相对学习意愿或需要而言的。显然,在被动性学习中,学习者的内心感受是一种自己不愿学而不得不学,这样的学习效果必然是不尽如人意;而相反,主动性学习者则是属于一种自己愿意学,认为学习是自己追求的事情,对学习有兴趣,觉得是一种享受,其外在表现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教学内容及任务高度重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学员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主动意愿的学,而不是被迫不得不学。在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中,需要的也应当是主动性学习的状态。装备采购干部的工作和学习是相互促进、不断循环的有机体,只有热爱工作才能自觉自愿去学习。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其使命也不仅仅是让学员掌握装备采购知识,具备履行装备采购工作岗位职责的能力,而且还要通过教育,端正学员的学习动机,激发学员学习热情,规范操作,科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二、装备采购干部来源的多样性、任职培训的岗位针对性要求培训内容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装备采购干部大多毕业于军队和地方各类工程院校,涉及专业多种多样,层次高低不同,且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这就对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提出了特殊要求。参训学员主要毕业于军队和地方各类工程院校,所学专业涉及机械、光学、电子、通信等。从送学对象的专业结构来看,技术人才多、管理人才少,尤其是缺乏高素质、高级别的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项目管理、经济管理类人才,整体素质、人才结构与高技术装备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从学历层次上看,参加初、中级培训的学员中学历从大专、本科直至博士学历均有,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另外装备采购干部还存在年龄结构复杂的特点。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由于参加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学员年龄相差较大,其必然直接导致了参加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学员的工作经验不一致,这一特点决定了任职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起点要有适当的高度,不能仅停留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上。

同时,任职教育多从学员今后的就职能力基础出在培训对象完成高等学历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大学后教育,通过传递特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这种性质决定了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只有通过针对岗位的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对装备采购干部的任职教育必须正视这些客观实际,高度重视对各专业及各层次参训人员的需求,注重贯彻因需施教、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基本原则,把贴近军事斗争准备、贴近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实践、贴近岗位任职需求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教学的着力点,把实践性环节纳入教学主渠道,把互动式、研究式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既要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培训,又要注重实践经验的交流,增加对操作性内容的讲授等,努力将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成为有理论又善实践的专家人员。

三、装备采购干部性质的综合性、任职培训时间的有限性要求培训必须以提高学员素质、能力为目标,培训内容是“广”与“精”的结合

装备采购干部身处装备从承制单位到部队的把关岗位,身负装备质量监督、审价、检验验收等特殊使命。作为一名装备采购干部,必须是一个懂技术、通经济、会管理、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今武器装备技术日趋先进、系统更加复杂、性能与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作为工作在武器装备监造岗位上的装备采购干部来说,在技术方面必须是行家里手,要求他们一定要全面理解、深入吃透、弄清所验产品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各项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同时,还必须熟悉装备采购的法律、法规、文件和各类标准;还必须精通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理论,并有效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还必须精通经济工作,让有限的军费发挥最大的效益;还必须随时追踪现代管理知识,学会与人打交道,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而围绕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装备采购工作任职教育,更需要突出抓好需求分析、风险评估、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成本分析、质量管理、合同审计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装备采购干部综合运用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广”。

相对来说,装备采购干部的任职教育多为就职后的再教育,根据培训类型、培训层次的不同,培训时间安排也不同,但往往时间安排比较短。初级班一般培训周期为一个月,而中、高级班往往只有半个月,再加上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所以没有更多时间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对装备采购干部的任职教育要根据其岗位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选择教学内容,尽可能用有限的时间满足培训更多的需求,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精”。

采购培训总结篇11

根据餐厅的整体建筑布局,对于业务领域进行了详细的功能与市场定位。在区域分布来看,餐厅必须合理考虑的管理过程,如送餐线路,确保服务过程的合理性;厨房工作过程是整体性,餐具清洁过程有足够的空间,尤其是多功能宴会厅留有足以场地。

2,餐厅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

要科学合理的设计餐厅组织设计,配备餐厅经理,并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如:酒店规模,档次,建筑布局,设施设备,市场定位,经营方针和管理目标等。

3,制定物资采购清单。

酒店开放前会有许多事务,餐厅的物资采购就是一项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没有一份详细的物资采购清单,采购部门很难完成这项任务。无论是采购部门或餐厅部门,在制定餐馆采购清单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本餐厅的建筑特色。我采购的物资能够符合本餐厅的建筑特点。

(2)行业标准和市场定位。

(3)本餐厅的设计标准和目标市场定位。餐厅的总经理,应该注重以现实标准制定物资等级,餐厅膳食应根据酒店的目标市场,考虑目标客源市场提供粮食与需求。

(4)行业发展趋势。餐厅总经理应密切关注本行业发展趋势的发展,应配备具有前瞻性思想,不能过于传统和保守。

(5)其它情形。在制定采购清单的同时,有关部门与人员还应考虑其它有关因素,如:餐厅出席率,餐厅的财务状况等。购物清单设计必须规范,一般应包括以下几列:部门,编号,物品名称,规格大小,单位,数量,票据等。

4,采购协同。

采购协同这项工作,与餐厅开业与开业以后工作影响很大。餐厅总经理应密切关注并在采购过程中适当参与。这不仅可以降低采购经理人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以确保采购流程符合要求。领导经常视察采购工作,定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改进改善工作。

5,餐厅工作服装统一设计与制作。

餐厅工作是一项集体工作。餐厅的工作岗位很多,不同的岗位负责不同工作。餐厅分为零点厅,宴会厅,包房,风味厅等,为创建一个更好的服务气氛,餐厅工作服装的设计制作方面应该追寻整体风格相同,细微服装不同的原则。

6,编写部门操作手册《管理实鉴》。

餐厅各部门工作必须有一套合理详实的工作管理机制,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对各部门操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工作机制考核,确保这类人员基本上懂得所有相关工作机制。

7,人员招聘。

通常情况下,餐厅工作人员的招聘和培训,要由总经理负责,人力资源部实行。在招聘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餐厅工作的总体要求与实际需要,对候选人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由餐厅的总经理负责选人。

采购培训总结篇12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习惯是:要事第一。在日常工作或部门管理中,我总喜欢先将一些急事、杂事清理,再处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虽不知道每一天的杂事、急事越来越多,已经腾不出时间再去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了。也就只能每天周而复始地紧张、杂乱到处"救火",结果工作效率低,心身也觉得疲惫,压力山大。

在培训中,陈总通过四个象限来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哪些事情紧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却不紧急?哪些事情紧急却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紧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该怎么做?要事第一提供了一个模型:在从容与救火之间,要做一个选择:更多去关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从此入手,消除干扰,启动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是的呀!如果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处理好了,杂事、急事不也消除了吗?在公司运作中,如果将流程梳理清楚,明确责任,每个部门或岗位按流程办事,不也减轻工作压力,减少重复环节了吗?

采购部作为公司资金输出量最大的部门,工作既重要又繁琐,每天面临的是大至原材料批量、小到办公用品、备品备件的零散采购。那如何才能在保质保量地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呢?假如一天24小时是一个桶,第一类事情相当于:碎石(无计划的紧急采购),第二类事情相当于:石块(规范的采购/审批流程、计划性采购、部门沟通),第三类事情相当于:细纱(会议、报告、总结),第四类事情相当于:水(无关紧要的邮件、琐事)。然而第一类事情确实很急(救火一般紧急!),但是想想,碎石就是由石块破裂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提前制定好流程,没有规划性采购,当然整天处于救火的场景中。所以,必须一步步要做好完善采购流程,规划好采购计划,这样碎石会渐渐减少,我们可以从容的做更多的事情~~

感谢公司提供了一次这么好的培训机会,学海无涯,学以致用,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