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25 03:09:18 关键词: 农村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动学生关注身边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使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有机相融,进一步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这样一来教与学相得益彰,语文的教学便走上了良性循环之道。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我国有80%以上的小学生在农村小学就读。而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能够帮助农村孩子打好语文学习基础,提高农村生源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更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刻不容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功课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

1.1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过不了关的教师,谈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佩服,又谈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因而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尤其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深入浅出的传授知识,学生才能学有所成。1.2广泛涉猎,掌握多门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会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模式,它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又要打破学科壁垒,吸收各学科精华,形成以专业学科知识为核心,与其他学科知识关联整合、纵横交织的知识结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至少要对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与技巧。这样既可以使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的必要条件。只有全面发展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1.3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师技能的提高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实践是提高技能的必由之路。在实践中不断充电,不断提高。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还是一个开发者,不能只满足于教好教材和当好教书匠,更要力争成为一个具有广愽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1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了,如教教写字,背背课文,讲讲语句,天天如此,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谈不上学好语文。我们应该应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而教师从旁指导,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2.2要吃透课本备好课。教师应该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吃透课本,不惜花时间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吃不透教材,则有可能造成对教材的误解、误读,甚至是曲解,直接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是失效,当然也无从谈起教学方法。2.3要了解学生。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备好课,还要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教学便无的放矢,效益也只能空口说白话。要着眼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状态。一堂好课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什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才是根本。2.4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给学生创造各种语文意境和各种运用语文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3加大投入,妀善办学条件

为确保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投入、进行重点倾斜:3.1大力发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远程教育。要彻底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就要加大在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按照敎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标准装备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使山区农村小学不输在“硬件”上。3.2以教师培训机构、师范院校、教研室、电教馆、互联网等为依托,加大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培训。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以新课程、新方法为重点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全员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3.3制定启动农村小学教师津补贴政策。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经济待遇,帮助扎根农村的教师解除生活中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到在乡下从教不吃亏,有奔头。以此增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做到“待遇留人”,体现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文关怀。3.4在职称评定、晋级和评先评优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并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加強城乡校际间纵横双向交流,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总之,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各校自身发展的要求,需要各方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慰问信中希望广大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大农村小学教师一定会认真实践,制约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一定会尽快得到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陈平 单位:陆川县马坡镇中心学校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地域广大的农村学校却没有切实实施。由此,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应更好地对农村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教学思想

所谓新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更新,摒弃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教学思想,同时要吸收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思想。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转变那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譬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绝对的主体,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等等,从而接受将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思想。如此方能有效地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比如,在识字1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而教师从旁指导。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来看,农村学生的素质普遍不及城市的学生,故而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对于学生的有效的学习亦有着重要的作用,故而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这也是新课改进行的一大难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大量阅读书籍、通过网络等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教学素质。也只有这样方能促使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

三、利用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农村大部分学校里的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所接触的人或者事物均具有局限性。大部分学生只能是通过教师、课本等一些途径了解世界,故而学生的视野并不开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故而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像通过多媒体技术、电视、报纸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当今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或者事物。如此一来,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学生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譬如,在《航天飞机》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播放关于航天飞机的新闻视频等,促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把握新课改的这次机会,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如此方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作者:卢玉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白莲乡西河小学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探讨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惑

(一)农村小学语文老师素质不高。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保障。但是从目前的农村小学教学状况来看,农村小学老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很多老师都是中师或者初高中的毕业生,不仅文化知识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在专业训练、知识水平上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知识吸收速度慢、渠道狭窄,从而也就不能适应时代与教材的变化要求。甚至很多老师还存在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种严重缺乏敬业精神的现象,不仅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对教学成果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新课改实施后,很多老师对新课改教材以及大纲的任务、要求、目的理解存在问题,从而也就不能将教学和调整有机的整合起来。

(二)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理念落后。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尤其是乡镇小学,由于小学闭塞,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没有传入,从而让农村教学观念落后。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将其归类成识字,从而也就忽视了对语文能力的培养,让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很多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没有将其正确定位,从而让整体素质与语文素养培养被忽略。主要表现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单一,很多老师仍然使用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面对开放性或者想象性习题时不知所措。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落后。与城镇的小学教学来看,对农村进行新课改,资源紧缺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办学情况由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和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相关调查中,很多地方的农村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乡镇,教材、粉笔、教参就成了课堂教学的所有资源,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手段或者教学设施。在学习中,学生除了教材,再也没有其他课外读物,更不可能有家教。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城市小学都对教学技术进行了补充,但是农村只能想象,一旦这些教学设施进入农村后,由于操作技术不够,很多乡村学校甚至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这也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成果。

二、提高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一)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老师素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让老师能够跟上时代的节拍,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不断为自己注入新的能量的同时,让其适应时代与教育的要求。首先,应该拥有良好的敬业态度,在读好书、多读书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学习,丰富自身与教学内涵,让教学更加完整、清晰、准确,同时也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其次,通过城乡老师交流与学校交流的过程中,让农村老师听到更多的优质课程,并且向其学习教学经验与技术,进而不断缩短教学与师资差异。通过听取优秀的教学课程,在分析授课技巧的同时,通过卫星电视、教学资源,让老师观看教学录像,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内化成自己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另外,学校每年都应该对老师进行培训,在保障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同时,使用特殊政策鼓励城镇老师到乡村进行支教。最后,还必须加强农村老师培训力度,在增加知识面的同时,对教学基本功进行有效的训练。例如:在《秋天来了》这篇课文教学中,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仅要从景色方面进行分析,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嗅觉、味觉、感觉等方面对秋天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从而开阔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增强教育投资。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为了保障基础教育,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单位都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为完善师资力量、办学环境的同时,在国家特定指标允许的情况下,为学校添设对应的教辅资源,从根本上让教育得到改变。

(三)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从城乡教育差距来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在根据学生特点以及心理、年龄进行教学的同时,尽量将生活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课本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还应该及时引导,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学生情况以及农村发展状况,对师资、教学、生源现状进行正确分析,在加大研究的同时,对其进行改善,从而将农村教学改革真正落实。

作者:巩兴奇工作单位: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探讨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剖析

长期以来,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影响和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整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30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对当前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还存在认识的误区,贯彻执行更是阻力重重;对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教学目标还存在理解的偏差,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进取精神,基本还停留在填鸭式的知识讲授上,教学实效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理念落后,单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二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忽略课标的要求,仅仅注重字词的书写和训练,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是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师大都按照教材和参考书按部就班,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强加于学生身上,使得缺乏必要生活体验的小学生难以与所学的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吸引力大大降低,教学效果较差。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思考

前面我们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总体处于一个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状况,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上、教学内容上和教学方法上与新课标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应该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考虑,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思考和研究。

1.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落后。新课改实施以后,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许多教师的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陈旧的教学观念和落后的师资力量仍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但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大都比较薄弱,处于“两低一高”的状态。一是学历较低,很多教师大都是中师和高中毕业;二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课堂讲授缺乏创意和吸引力;一高指的是他们大都年龄较高,对新事物缺乏兴趣,努力工作的后劲不足,很多教师处于熬日子等退休的状态。鉴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沿用过去单纯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成绩结果,忽略了人文情感的培养和塑造的传统教学理念,小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和考试的机器。

2.教学的模式方法单一。笔者调查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课堂仍是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小学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学的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掌握课堂的节奏,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扼杀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活力。不难发现,“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逐步使得学生的思想不断被模式化和格式化,导致学生懒于动脑,不善思考,厌恶开放性问题,使得学生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与年龄阶段特征适应,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各种情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教学效果整体不佳。教学理念、师资的落后和教学模式方法的单一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整体不佳的后果。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故步自封,缺乏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成为教师进行个人表演的道具,教学效果不佳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面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进行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多设置一些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游戏活动,把具有生机的教学形式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而是一种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情感的轻松愉悦的享受。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探寻

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现状,我们认为应该正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认真对照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追求效率高、成效好、气氛活的合作启发式教学。在我30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和改善措施进行了整理归类,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在此和广大同仁分享。

1.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主要实施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效果好坏与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理念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交流调研活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和管理教学能力。同时,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自觉通过各种形式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学历层次。同时,教师要认真对照新课标的各类要求,继承优良的教学方式,改善不良的教学习惯,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向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转变和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向平等、开放、合作的教学观念转变的三大转变。

2.创新教学方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现两个基本转变,一是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的角色向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转变;二是学生学习由被动强迫式的学习向主动式的学习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逐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具体而言,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就是要敢于摒弃传统以考试和分数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目标,将学生知识增长、能力锻炼和情感培养三者并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学习氛围。

3.开拓语文教学空间,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本质上来说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归结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上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尽量结合教材的实际,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切实把握好宝贵的课堂时间,多设置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和善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断开拓小学语文教学空间。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构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课堂。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小话剧表演、课堂朗读比赛、课堂赛诗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圆满愉悦地完成既定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体会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到更实在的语文。

作者:周光义工作单位:新泰市天宝镇明德联小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分析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惑

(一)农村小学语文老师素质不高。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保障。但是从目前的农村小学教学状况来看,农村小学老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很多老师都是中师或者初高中的毕业生,不仅文化知识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在专业训练、知识水平上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知识吸收速度慢、渠道狭窄,从而也就不能适应时代与教材的变化要求。甚至很多老师还存在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种严重缺乏敬业精神的现象,不仅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对教学成果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新课改实施后,很多老师对新课改教材以及大纲的任务、要求、目的理解存在问题,从而也就不能将教学和调整有机的整合起来。

(二)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理念落后。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尤其是乡镇小学,由于小学闭塞,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没有传入,从而让农村教学观念落后。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将其归类成识字,从而也就忽视了对语文能力的培养,让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很多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没有将其正确定位,从而让整体素质与语文素养培养被忽略。主要表现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单一,很多老师仍然使用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面对开放性或者想象性习题时不知所措。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落后。与城镇的小学教学来看,对农村进行新课改,资源紧缺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办学情况由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和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相关调查中,很多地方的农村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乡镇,教材、粉笔、教参就成了课堂教学的所有资源,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手段或者教学设施。在学习中,学生除了教材,再也没有其他课外读物,更不可能有家教。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城市小学都对教学技术进行了补充,但是农村只能想象,一旦这些教学设施进入农村后,由于操作技术不够,很多乡村学校甚至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这也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成果。

二、提高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一)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老师素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让老师能够跟上时代的节拍,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不断为自己注入新的能量的同时,让其适应时代与教育的要求。首先,应该拥有良好的敬业态度,在读好书、多读书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学习,丰富自身与教学内涵,让教学更加完整、清晰、准确,同时也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其次,通过城乡老师交流与学校交流的过程中,让农村老师听到更多的优质课程,并且向其学习教学经验与技术,进而不断缩短教学与师资差异。通过听取优秀的教学课程,在分析授课技巧的同时,通过卫星电视、教学资源,让老师观看教学录像,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内化成自己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另外,学校每年都应该对老师进行培训,在保障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同时,使用特殊政策鼓励城镇老师到乡村进行支教。最后,还必须加强农村老师培训力度,在增加知识面的同时,对教学基本功进行有效的训练。例如:在《秋天来了》这篇课文教学中,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仅要从景色方面进行分析,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嗅觉、味觉、感觉等方面对秋天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从而开阔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增强教育投资。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为了保障基础教育,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单位都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为完善师资力量、办学环境的同时,在国家特定指标允许的情况下,为学校添设对应的教辅资源,从根本上让教育得到改变。

(三)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从城乡教育差距来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在根据学生特点以及心理、年龄进行教学的同时,尽量将生活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课本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还应该及时引导,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学生情况以及农村发展状况,对师资、教学、生源现状进行正确分析,在加大研究的同时,对其进行改善,从而将农村教学改革真正落实。

作者:巩兴奇工作单位: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策研究

摘 要 为了更好的做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本文对问题意识进行了概述,并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 农村 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 对策

当前,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基础,是进一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石,其表现形式是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究。由于受到多方条件的限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时常被任课教师所忽略,导致语文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缺乏师生的互动,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必须在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问题意识概述

问题意识是指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对某个知识点或者研究对象产生的怀疑精神。在基础教育中,问题意识能够唤起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促进学生能动性学习的关键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而强化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基础。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环节。因此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积极重视农村小学的基础教育环境和基础教育设施。积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创造性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要积极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使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对事物的兴趣会使得学生积极探究该事物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对该事物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敏感度,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开始探索,对于自己未知的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得学生希望能够找相关人士进行请教以解决自己未知的知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起学生的兴趣,将课本中的闪光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渴望。

(二)要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发问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由于长久以来的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使得师生之间有明显的距离,因此要积极创造宽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和愉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和书本进行质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和讨论,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插话,为课堂培养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得所有学生能够积极发问。

(三)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学会提问

从敢于提问到学会提问,学生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灌输新的方法,通过多次的训练和融会贯通让学生很容易形成提问的方式。

(1)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存在矛盾之处,从而引发提问。在语文教学的学习中,教师要有意思的让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矛盾之处,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表述,这样表述的用意和优势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发现这一系列的问题后,就会通过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将课文学习的更加透彻,在表达思维上也学习到了更多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也是学生容易模仿的对象,加上小学生的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观察事物,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长期的潜移默化,会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发散。

(3)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再有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新课改的理念是要将课堂的主导位置交给学生,有教师引导下学习,重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可以在课堂上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并找到问题的结论。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也能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述能力,让学生找到自信心,更加敢于表达自己,敢于提出自己产生的疑问。另一方面,回答出同学提出问题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对于没有回答出问题的学生,更是激励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四)让学生学会善于提问

善于提问是建立在学生有主动提问意识基础之上的,善于提问相对于主动提问在内容上、形式上更提高了一个层次。

(1)善于提问并非遇到问题就提问,每个问题都必须问,而是自己通过充分思考却依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自己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和同学讨论便可以解决。这也是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

(2)提出的问题要思路清晰,表达清楚。清晰的表达不仅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更是能看出学生的思路,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为问题更加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3)善于提问更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依然困惑,而这些问题无法从课本或教学资料中得到答案,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思考探究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调动学生整个认知结构,汇总调用各方面的信息,同时这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并学会善于提问。让学生从不断提问中收获知识,掌握知识,并不断将学习到的内容归纳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构筑新的知识库。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问题意识将会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农村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扎实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教育事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各方原因,我的农村教育存在诸多的不足,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教学现状予以改善。以下重点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探究,力求以点带面,为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现状 改善措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农村语文教育会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由于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据此,我们要对其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问题予以解决。文章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改善策略进行分析总结。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初探

1.1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教学效率的一大关键因素,教学环境不仅仅指教学的客观环境,更重要的是指教育软硬件、教育师资环境。就当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来说,由于教育投入相对较少,使得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存在不足,而师资力量方面也有待加强,这成为了制约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1.2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但是就当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方法的创新问题还有待解决,填鸭式教学急需改革。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2.1重视农村教育的基础建设。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是阻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阻碍。由于农村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学校的校园建设还不够健全,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基层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有效改善当前教学落后的办学条件,改变现代化设备落后的现状,真正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此外,亦要注重师资力量建设,要加强现有师资培训力度,亦要注重对教育人才的引进,进而优化现有的师资队伍,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师资保障。

2.2倡导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是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的关键与保障,笔者在此推荐“四学”学习法,包括“首学、互学、群学、共学”。(1)首学,就是课前的准备,预习加前置题单。所谓前置题单就是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布置课前作业,为了使后面三学顺利进行,首学是最为关键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法找到困惑点,自己探索或者在课堂上和老师共同研究。(2)互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研究,老师起主导作用,老师提出质疑,学生思考。(3)群学是分小组讨论,积极讨论老师质疑的问题,同时学会自己质疑,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上台展示,小组汇报,其余小组补充。(4)共学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教学的一个汇总,老师学生共同总结。老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到了什么。

2.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教学。(1)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合理搭配,实现合作小组的最优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以及性格特征对合作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并在合作交流的时候大胆展示。其一,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质疑。在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由地大胆质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命发展和教学任务的结合为本。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同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其二,让学生大胆展示。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展示自己的思考。只有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才能帮助学生深人全面地思考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师生要适时给予纠正。

2.4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课堂。尽管农村小学教学设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但农村广阔的大自然和生活天地,给农村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农村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破以课堂为中心、封闭为特点、灌输为手段的应试教育形态,引导学生在自然和生活的广阔课堂中学习,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老师应该让学生走进自然,指导他们观察、想象,在课堂中学了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篇课文、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就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看、听、体验、评价。丰富的农村教学资源,处处都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机会,老师应该适时地指导小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这样才能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综上,农村教育有其客观的特殊性,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薄弱之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据此,我们要重视对其教学基础条件、教学方法等的改进,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德江县枫香溪镇八一爱民学校)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摘 要: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人们对小学教育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而我国农村教育受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仍然没有制定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教育而言,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就成了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不断运用小学合作学习的方法。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人民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本质上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这里交流和学习,从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观点,旨在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合理划分小组,制定学习常规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断的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众多合作学习模式中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合理划分小组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我们划分小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安排四至六人为一小组,四人一组最佳。划分小组要灵活,考虑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组长的任命先让能力强、学习习惯较好并且热心助人、合作能力好的人担任。组长按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协调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有所成效后,轮流每个组员当一次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每次合作学习中,由小组选出本组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每次要求的不同,代表的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本组代表,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小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也可提高小学生合作的信心。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教室里巡回倾听、仔细观察,及时掌握小组讨论的进展情况,在巡回中就如何流利地表达巧妙指导,有针对性地细致地辅导,用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发挥合作力量,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并非所有内容所有时间都要合作,它需要具备一定吸引力,是有价值、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根据我们语文教学的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让学生合作参与:

1.参与预习之合作

课前预习,可以降低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组内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布置预习《田忌赛马》时,先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我说:“战国时期齐国举行赛马比赛,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是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后来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明白的字词在小组内解决。另外,你们小组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学生感觉很有趣味,很自觉地做着预习工作,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组员。在检查预习效果中,每组对字词掌握都过关,并出现了思维火花。

2.共战课堂之合作

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常会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此时,教师应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结合小组其他成员的思路,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如《跳水》一课理清人与猴子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并用示意图表示,学生异常活跃。整个教学中,学生不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在集体中相互协调、团结探索的规则和方法。

3.课外拓展之合作

课外的生活是学生合作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时空领域。如在学完《将相和》后,学生对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有了印象。为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合作练习: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没有对人物的言行进行刻画,请小组借助插图进行讨论,同时合作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彼此信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男儿膝下有黄金”等名言警句充分运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间,云雀啧啧”的话外配音更是让师生动情。

四、注重合作评价,激发合作兴趣

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评价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评价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比如认读生字词,比比哪组在一分钟内快而准;朗读课文看哪一组通顺流利。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组内成员,激发他们助人为乐的兴趣;差一点的学生,来自集体的荣誉感就会使他们觉得不能拖小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根据上文叙述可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农村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由于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使其很难在枯燥的课堂中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是学习困难户,而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其小组长进行专门负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现阶段的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只有学生和教师齐心协力,一定可以促进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新课标及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研究多种教学过程后,我进行了多方的探究和试验。在识字教学时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他们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趣;浅谈

我认为在我们农村由于地域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小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范围比较狭窄,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几乎不怎么给自己的孩子买课外书。学生看的课外书少,阅读也少,大部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从课堂上学习认字,他们的识字量少。因此给我们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我认为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这样我们的老师就要掌握一套能够使学生提高识字能力的方法与技巧,让我们的农村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得以提高。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一年级上学期要至少认识400个汉字。会写100个生字。一年级下学期要认识550个汉字。会写250个生字。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劳动强度,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是,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学过程复杂繁琐相当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且耗时大。甚至我们有些教师上公开课时都干脆避开生字不讲。识字量大了以后,要求我们心态上应该积极地适应,理念应该急需跟进,操作上应该勇于创新,大胆尝试。

由于识字量大了,人教版新教材专门安排了我们一定数量的科学生动有趣的识字课,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甚至安排了与主体课文一并前进的,在内容上与主体课文没有多大联系的识字短文,出现了很多生字。但是生字出现的主要途径还是将生字分散到一篇篇我们要学习具体的课文中,随课文在语文中出现。我们新教材的课文一般都有十四五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五六个要求学生“会写”的字。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局限学习识字的学生和我们教学在一线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有的时候甚至弄得我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才能让我们低段小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识字的能力。但书上不是说的很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我这些年在农村小学任教的经验,以及和这次中教师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训后对我在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谈谈我是怎样带着我的学生识字的。

1制作水果卡片,以游戏的方法随课文识字

在教学时,可以事先准备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硬纸卡,可以把硬纸片做成各种水果的样子,然后写上本课让我们认识的生字,如我们在教学小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柳树醒了》的识字教学:“醒、雷、澡、枝、软、梳、稍、”八个认识的字时,教师把这几个字写在刚才准备好的水果卡片上,再用双面胶把他们贴在黑板上,让我们的学生来玩一个“摘水果”的游戏,看看谁摘的水果多,谁最棒。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摘到的水果卡片拿回家。又如:在教W其他课文识字的同时,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既调动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还让学生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中已从一些老师上学到,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好课堂。

2编儿歌、猜字谜、提高识字情趣

在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编儿歌的方法来熟记一些容易混淆的生字。‘渴’和‘喝’这两个字容易让我们的学生混淆,教学时学生难识记。这时教师可以采用编儿歌的方法,如“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渴”要有三点水,“喝”要有口字旁。又如:“买”和“卖”的教学“没十买,有十卖”。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不容易混淆。还有游泳的“游”字好多学生容易把后面写成“放”。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这样教“一个大人带着孩子,到有水的地方去游泳”。这样既让学生记住了这个字,还对学生进行了品德的教育。没有大人的陪同,小孩子不能自己去游泳,因为那样会很危险。说道“吃”这个字,很多教过书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容易在吃字上多加一横,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这样教学生“明明吃苹果,别把嘴来挡,嘴被挡起来,怎么吃下去”。采用编儿歌的方法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把这些字混淆。“猜字谜”识字。既幽默又琅琅上口,深受我们很多学生的喜爱。如:“全”字有的学生会编“大王头上有一人”。“胖”可以编“半个月亮爬上来”。“朋”可以编“两个月亮是伙伴”。经过编儿歌,猜字谜。学生很容易就把字记住。

3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

汉字中很大一部分是形近字,根据这一汉字的特点,在教学新认识的字时,教师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新教材中《看电视》一课中要求认识的生字:“奇、妙、却、精、完、员、音”等这些字都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又如:我们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中有“胖、等、情”等认识的字,在学习过程中“胖”可以用我们学认识的“伴”单人旁换成月字旁。“等”字可以用认识过的“诗”字言字旁,换成竹字头。还有“情”字可以用我们认识过的“蜻”字,虫字旁换成竖心旁。掌握了这种方法学生在后面学习识字就很容易。

4结合识字语境,随课文识字

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识字教学要以周围的环境严密联络”。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课《爷爷和小树》中有“爷、棵、暖、热、伞”等认识的十个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边读课文,边发现“爷”,让学生读“爷爷”。教师让学生发现它跟我们认识过的“节”它们的下半部分是一样。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的“棵”和树“木”有关,是“木字旁”。太阳出来暖洋洋,所以“暖”字是左边有“日”字。是“日字旁”,再拿伞跟小树作比较后,细心的学生会发现“伞”跟小树的树冠和树干有些相像,在教学“热”时,教师可解释为爷爷如果没有小树遮阴就会很热。他会热得流汗,所以“热”字是四点底。这样就可以在语文的语境中,随着课文识字,学生能很快的认识这些字。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广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近年,我区中小学的新课在不断的改革,小学语文在课改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为学生带来新的教学模式。我区的农村语文教学在不断发展,仍有不符合新课改的内容。本文分析现阶段我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措施

1 我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学历整体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农村部分的语文教师对语文课改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任务和大纲都理解的不透彻,对课改调整政策不够深入的了解,不能很好的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已有定论的教材处理中的一些老问题,还是未能很好地解决,教学效果自然难尽人意。

我区农村教师队伍中学历整体不高,学历水平偏低,语文的专业知识没有得到更好的更新,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没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起来,吸取知识的速度不快、教学设备落后,信息渠道来源窄,教学思维不够创新,老师的教学思维与方法跟不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和教学发展的要求,应付式的对待教学工作,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理念滞后,新课程理念有待提高

在我区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滞后,新课程理念有待提高,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育实施“机械复制”与“填鸭”等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正确处理好能力与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在于对学生灌输课本的知识,反复训练,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新课改中在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在农村小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度的模仿复制,照本宣科,不能很的领略新课改的实质以致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课堂的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兴趣。过度对活动数量的追求,教学质量与效果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下的几个问题:1.教学大纲的识字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小学生的知识面不广2.学生不能灵活的掌握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课文的意义,2.教师对没有深入吃透教材,遵循教材施教,结合学生知识能力和实际水平,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此,优良的语文基础创新对优良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催化作用,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文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施不全

在课题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四一方式(一个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本教参),教学设备不够齐全,相对落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用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用书外,课外补充学习材料种类少,不能更好的巩固课堂的知识。自从课改以来,在条件好的、资金充足的学校,资料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而在在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跟不上教学的需求,对发达地区的这些“先进的教学法”只能是望尘莫及,无从下手。教学仪器落后,信息不够灵通,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师,无所适从,严重影响语文教学效果。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硬问题。尽管近几年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相差甚远,达标学校是比较少。

2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一)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确立了教师学历提升目标,制订相应的学历提升方案,并把学历提升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校,落实到每个教师。着重抓师范专业的培养。为适应教育现代的发展要求,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高素质的“留得住、用得上、能带头”的优秀教师队伍,我们加大教育学历的培养力度,先后与师大,师院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与合作,扩大招生规模,实行定点培养。

(二)和谐发展,促进公平

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和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农村和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出台了城镇教师、校长与r村学校支教交流制度,真正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工作落到了实处。扎实推进提升工程项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立足实际,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需求与国培、区培和市培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各级提升工程项目的有机衔接和补充。

(三)加大投入,添置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农村小学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没有或不完备,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少且陈旧,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并保障教育经费真正落到实处不断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按国家规定的要求配齐教学设备。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监督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合理使用,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师资、生源、教学的现状,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工作,把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上。

(四)拓宽培训路径,突出重点和特色。

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师培训,以“创新培训理念,注重资源开发,优化培训过程,提升培训质量”为工作目标,继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市、县(市、区)均已为农村教师开设专门的培训班。“菜单”式培训的运行有需求调查、课程开发、编排菜单、教师选择、分块实施、效果评价六个程序,这种培训模式为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开展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并强化对“传帮带”工作的考核,帮助新进教师尽快适应岗位教学的需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评价,举办青年教师技能比赛,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有计划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强化教学规范,加强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评比和示范观摩以及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为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服务,创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平台。

(五)转变观念,促进发展

在教学中,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学生个人情绪和心理的的变化。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观念,确立正确的学生观重视学生的感情。要注重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多元化,灵活化,感情化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大力改革,积极推进课堂的有效化建设。

作者简介

李海珍,塘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就要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对策。本文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农村小学的特点,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部分教师,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出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很迷茫,不知怎么样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天只知道忙、累,有的教师说现在备一节课的时间比以往的多了很多,仍然老是找不到上好一堂课的感觉等等。

一、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教学信息化设施落后,教学改革信息闭塞的现象,教师缺乏接受和了解新课程教学动态和前沿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用或懒得利用学习资源,如课件资源、教案资源、教辅资源等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加上农村小学的教师采集学习资源十分困难,现在有些村校虽然配备有一些多媒体设施,但是还没有掌握好相关技术,只能仅凭一本教学参考或教师用书。因此,简单的教辅用书以及新课程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一部分教师在组织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没有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也是制约农村小学语文课改的因素之一。一堂课怎样上,如何上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些问题一直是部分语文教师最需要解决的。现在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参与互动”课堂教学的模式,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收与放的尺度不好把握。

3.没有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是阻碍语文课改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新课程标准实施时间不久,农村小学信息闭塞,有很多语文教师一直处于“半饱”状态,一些该“啃”的材料没有完全“啃”到,对于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没有完全理解、掌握乃至运用。只靠次数不多的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犹如井底之蛙,眼光狭小,所见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4.农村小学的学生情况近年来比较复杂。留守儿童多,转入转出的学生也较多,随之出现了一批学困生,学困生理解能力差、学习漠不关心,要转化这一批学困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此外,学习较好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更优质的营养快线,已不满足甚至开始厌倦语文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部分教师找不到上好课的感觉。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1.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有恐惧感。一到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写作情绪障碍。这种厌烦情绪不仅妨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教育对学生的有效影响。

2.该如何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3.怎样有效的开展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却没有在日常生中交谈得好。绝大部分学生不想发言,发言的学生也没有创新,好像被一个模式固定了。如何让绝大多数学生开口说话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4.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由于考试几乎不考综合性学习,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综合性学习。"考什么学什么"的思想,在学生心目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上课教师纸上谈兵,学生动不起来、走不出去,学生没干劲、不感兴趣。再加上教师对综合性学生的研究和学习不够深入,对其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即使指导,也是缺乏协调与配合,往往单枪匹马,没有形成有效合力,这样以来,综合性学习就形同虚设,即使学了,也只是摆摆花架子。

三、几点看法

1.创新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应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合作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2.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积极主动,激发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进行创造性学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语文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3.加强学习,引入多媒体,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乐意学、勇于思索、敢于创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农村小学,绝大部分语文教师还不会熟练运用多媒体设施进行课堂教学。因此,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是每一位教师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组织教学。

4.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能力。农村学校大多数地处偏僻,交通困难,进城培训的机会不多。因此,农村小学要结合实际,利用校本培训或教研活动组织语文教师集体学习,集体钻研教材,集体备课,集中听课评课,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也可以组织参加过国家和省州集中培训的学科教师通过汇报课、培训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二级培训,及时理解和掌握教学改革新动向和前沿信息。

我认为,只要潜心探索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结合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不折不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努力构建有效地课堂教学,就会有利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农村小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朗读训练

【摘要】鉴于农村小学生口语发音、知识面、理解力等方面相对薄弱的现状,本文论述应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朗读教学,不断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喜读、乐读、爱读,从而爱上语文,为培养语文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 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

朗读,能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沟通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朗读教学法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但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轻朗读、重讲解”的现象依旧存在,导致学生对课文理解如囫囵吞枣,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最终影响了语文能力的形成。鉴于农村小学生口语发音、知识面、理解力等方面相对薄弱的现状,教师应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喜读、乐读、爱读,从而爱上语文,为积累语文素养打下良好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加强朗读训练。

一、朗读之前要为学生扫除障碍

把字、词读准确,是进行朗读的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文章中的生字词,语句、段落所蕴含的感情基调难以把握,是阻碍学生顺利开展朗读的“绊脚石”。要搬掉这些“石头”,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认读生字

教师可以先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把文章中不会读的字抄写下来,并通过查字典、请教长辈等,初步掌握生字的读音。进行朗读之前,教师可以把课文中的生字词事先用小黑板或卡片写好并标注拼音,然后通过教师拼读、学生拼读、集体认读等方式,让学生认准生字词。认读完教师展示的生字词后,教师不能忽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提出还有哪些生字词读不准或不会读,这一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为必要。一是农村学生识字量相对较少,仍有一些学生认字较为困难;二是目前农村小学班额较小,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到多数学生。例如在让学生朗读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秋游》一课时,教师在小黑板上教读完“绵”“稻”“逮”等生字后,仍有学生提出不会认读“蓝天”“嗓子”等字词,于是笔者便把W生提出不会的字词有针对性地罗列在黑板上,依次为学生扫除朗读障碍。

(二)进行范读

范读是让学生在认准生字词的基础上,初步领略文章感情基调的一种有效方式。范读一般有两种,一是教师亲身示范,二是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录音。一些教师可能会认为,两种范读形式采用一种即可,尤其是当个人朗读水平相对不是很高时,个别教师就会“羞于”进行范读,而是直接使用播放设备。笔者认为,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这两种方式都应兼顾使用。教师读,能拉近学生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和模仿欲;使用播放设备,则有助于学生朝着更高水平的朗读目标迈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哪吒闹海》时,因为笔者对此故事十分熟悉,在家中经常给孩子讲该故事,所以在朗读时便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读出来,让学生们听得十分入迷,哪怕随后使用了播放设备进行范读,学生也反馈说“还是老师读得好”,随后几名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吻,把这篇文章读得十分精彩。由此可见,教师不可轻视亲身范读。

二、朗读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

倾听学生朗读,不是单纯以听的姿态读,而是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闪光点,适时进行点拨,以便接下来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鼓励中不断进步,在朗读中不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习得一些必备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切忌打断学生的朗读

不管是进行个别读、小组读,还是对比读、集体读,教师都不应中途打断学生的朗读。因为在朗读进行时,学生总会注入一定的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一种微妙的作用,所谓“情由境生”即为如此,此时之境,笔者认为是朗读之境、入文(走进课文)之境。学生在朗读时,教师所要做的大致有三件事:一是记,记下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以便接下来进行纠正;二是品,以欣赏的姿态品听学生的朗读,品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三是看,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朗读状况,包括嘴型、面部表情、动作等,以便判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上三者,需要教师同时进行,没有先后之分。

(二)必要时教师可进行跟读

教师进行跟读,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能增强学生的朗读自信,让朗读更为顺利地进行。但是,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进行跟读,一般而言,需要教师跟读的是生字较多、感情基调难以把握,或者是学生已经读了一两次后仍然读不好的文章。教师跟读时要注意技巧,声音不宜过大,语速不宜过快,应该以一种参与者,即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学生的朗读行列,如此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文章较长,其中蕴含的“荷花是我,我是荷花”的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时难以把握,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就可以进行跟读,带领学生走进荷塘、品赏荷姿、感悟荷情。

三、朗读之后教师要注重点评

教师适时、正确和有针对性的点评,不但能为学生较好地扫除朗读障碍、掌握朗读技巧打下基础,还能为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提高朗读水平搭建台阶。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一)鼓励与纠错均应兼顾

我们常说“鼓励是最好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朗读点评来说,鼓励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那么,学生的哪些朗读优点值得教师肯定和鼓励呢?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读得正确、流利、读有感情都是值得赞扬和鼓励的。教师的鼓励与赞扬应该就实避虚,表扬实实在在的东西。例如学生读完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木兰从军》后,笔者这样表扬学生:“从最后一句,我听出了大家的惊讶和钦佩之情。”当然,鼓励要有,必要的批评和纠错也不能少,对于学生朗读中出现的读音错误、感情基调不符等“硬伤”,教师切不可视而不见,要注意及时进行纠正。

(二)不妨尝试进行“回放”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对朗读后的点评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运用“回放”的方式,使用现代通信设备中的录音功能,把学生朗读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有选择地播放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教师使用“回放”这一方式,能直观、便捷、有针对性地展示学生的朗读状况,对于纠正学生的朗读缺陷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是值得尝试的有效做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朗读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们平时只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运用切合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方式,注重朗读的实操性和多样性,将使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爱上朗读、爱上语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 要 随着《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不断深入实施,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学生所处的环境成为学习的课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提供广阔的空间。“聚焦常态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成了语文老师追求的共同目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呢?本文在此谈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有效性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学时,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参,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随着《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不断深入实施,结合本学期市小语科“聚焦常态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教研展示活动,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我们农村语文老师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传统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依纲照本,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求同存异进行单元学习:但最终都是要体现出编书者的意图来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开拓学生学习思路,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如第二册第一组围绕“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这一组的学习,学生的积累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可以从课外寻找大量的教育资源,如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曲赋、歌曲等,学生在读读背背中,领略到了春天的美好,激起了对春天浓厚的兴趣。课后教师发动他们自己找找有关春天的资料。用学生搜集到春天的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春天”环境。有的学生背诵了有关春天的诗句;还有一位女孩子说自己是在春天出生的,就像是个春姑娘,想为大家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学生们的创造欲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刻被唤醒,创造出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有人这么说:“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学中要充分把教师的情感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曾看到一位老师这样教学《诗经・采薇》:她抓住“杨柳”“大雪”这两个意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构设情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就可以构设这样的情景:柳丝在春风中舞动,蝴蝶、蜜蜂飞来飞去,野花姹紫嫣红地开在路边,在这样灿烂的春光里,主人公背着包袱,在路边亭子里挥泪告别妻子、父母奔赴战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也一定会悲从中来,甚至会为主人公的遭遇洒下同情的泪水。学习“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作者则可构设这样的情景;冬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田野中一片萧索景象,而在这样凄清的环境中从军数年历经沙场艰险的主人公却带着胜利的消息荣归故里。教师能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景呈现出来,学生一定会为主人公感到由衷的高兴、欣慰。如此声情并茂地讲述,学生言义兼得,情感又怎能不爆发出来呢?

二、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充实学生学习源泉

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要想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必须优化课内外衔接。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课内外结合,在教学中不断挖掘出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让学生运用知识积累再现生活情景,注重学用生活,渗透生活,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综合性学习。

1.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课前开放

传统的语文教学,上课时才告诉学生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起点是“零”。语文是社会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是作者知识、生活、能力、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反映。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开放教学内容,把课堂教学目标向课前开放,让学生在课前就根据开放性目标中的显性和隐性目标,通过阅读导读、预习课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社会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提前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并根据多方面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课堂参与质疑和反馈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样,学生通过开放性的自主语文学习,在课堂中的学习起点不但绝对不是“零”了,而且有了质的飞跃。在开放的过程中,学生与信息媒体合作、与家庭成员合作、与社会(社区)合作、与广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合作,不断陶冶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能力、情感等,逐步形成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探索、学会求异思维的能力。

2.紧绕教材出发进行课后延伸

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为课外学习的选题指引了方向。语文学习的着眼点不仅要前延至课前,而且要向课后延伸。要让学生“带着许多在社会和生活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走出课堂后,积极参与在家庭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完善、升华。教师要大胆改革教材的编排要求,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要加大学生课后社会实践活动的跟踪、调研、检测、考查力度,不断总结有效的经验,使课后延伸落到实处。

3.围绕教材的教学进行课外阅读

在利用教材重组教学中,语文教材使用中所运用的重组、延伸、提升与整合策略,是一体化的思路。对教材进行重组是按课本――课外选文的思路来选择文本,这一过程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综合性学习资源由教材文本扩展到课外可利用的所有资源的理念。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阅读的材料是广泛的,图片、音乐、诗歌、散文乃至听别人说话都是丰富的阅读,不同的形式还有不同的欣赏方法。在这当中,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我校的语文教师利用《乡村语文报》《现代小学报》《岭南少年报》这些课程资源,用日记、赏识点评、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另外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经典诵读节”“感恩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三、利用拓展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语,今有“大语文教育观”之说,说的都是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它要求语文老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起个性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体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材是我们学语文的一个凭借,以我们的教材为基点,适当进行拓展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语文学习的核心应该是在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获得语言素养,实现“言”和“意”的融合与转换。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表达特点,紧抓文中四个相同句式:说:“荷叶是我的。”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其特点,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这么美的荷塘还有谁会来这里呢?他们会说什么?学生掌握了课文句式表达特点后,在老师提供的语言实践平台中勇于创新: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小船。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鸟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这样的想象拓展训练既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动学生关注身边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使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有机相融,进一步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这样一来教与学相得益彰,语文的教学便走上了良性循环之道。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摘 要:随着国家对农村小学的不断投入,班班通教学设备已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教师能更好地利用资源,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既符合新课改要求,也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应用

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传统教学手段不够生动、直观,很难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果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进行整合,会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我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从教学重、难点入手,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乐学、好学。兴趣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可以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发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因此,现在的语文课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成为每位老师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为了使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些教师在上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贯穿整个课堂,老师个人的魅力没有了,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也很厌烦,还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我觉得要想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难理解或是教学重、难点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比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可农村孩子很难外出旅游,所以让他们只靠书上的两幅图来感受黄山石的奇特不是一件易事。为此,我在网上收集了关于黄山风景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在深入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时通过班班通设备播放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不仅知道了黄山奇石的特点,还对黄山风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独立学习

网络的普及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通过网络他们一方面可以获得与课文相关的更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后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行解疑答难。我深深地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优势,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可以适当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延伸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来补充知识。比如,在教学《渔童》一课时,当课堂教学任务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要求他们课后观看《渔童》的动画片,并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这样一来,使文本变成了生动的动画,特别是对语文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通过观看影片,他们把课堂上不理解的内容也消化掉了。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都是身兼数科,每天把所教学科系统地备完,需要教在课后花费较长的时间。如何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呢?我觉得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教学资源。我的很多语文课都是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教学设计,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网络资源使我的教学有了抓手,不再是只凭自己的冥思苦想,而是百家争鸣,让我的思维变得活跃。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高农村孩子的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语文成绩很高,可是面对人群不会表达或不愿表达,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表达能力比较弱。因此,我不能把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来作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唯一标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现代信息技术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来创设情境,将传统教学无法呈现的情境用活泼、可爱、有趣的方式体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比如三月份语文书多会安排一些让学生说、写春天的内容,可对于黑龙江的学生来说,三月份与冬天没什么区别,学生根本没办法观察,只能凭记忆来说,这对小学生来说增加了说的难度。怎么办?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三月的北方虽然没有一丝春天的迹象,但我可以课前找一些春天的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参照,减少了学生说的难度。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合作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农村小学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更是培养一个人对世界认知的起点,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合作式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文素养,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为显著。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和科学评价,让合作式学习更有效地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服务。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有别于传统的“个别化学习”,“合作式学习”是一种以互动为主要取向,以合作为主要特征,并以小组(通常3-5人)为单位,通过最大化的互助和交流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达成共同学习目标,最后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教学实践证实,合作式学习,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要运用得当,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增强小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素质,提升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笔者将以自身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探讨合作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价值和方法。

一、合作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青睐,给农村小学带来了一阵清凉之风。但是在实际运用合作式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容易产生诸多问题,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一)不合理的分组标准

合理分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式学习的前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容易忽略学生在性格、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因随意性较大易造成不合理的分M。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这样往往就会出现“好+好”“差+差”的组合,如此就打破了组与组之间的平衡,总体能力较弱的小组无法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合作式学习的目的自然也难以达到。

(二)不明确的分工模式

有效分工是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式学习的关键。学生之间性格的差异导致了自身对新事物的接受和运用能力的不同。当老师布置新的学习任务时,若小组成员分工不合理,将直接导致小组成员参与程度不一。优等生热情高涨,默默地在唱“独角戏”,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静静等待答案,轮到其汇报时津津有味地念答案。不合理的分工模式降低了小组成员在合作式学习中的参与度,合作式学习中“合作”的核心也就名存实亡。

(三)不科学的评价制度

科学评价是合作式学习产生效用的保障。在合作评价上,如果只注重整体而忽视了个体的发展,将导致小组为了胜利,牺牲弱者,激励强者,这就使得优等生通过展示自我越来越优秀,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丧失自我变得越来越困难。合作式学习本意是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而不科学的评价制度则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更为严重,致使合作式学习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二、合作式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我国合作学习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毛诗》中就已提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战国《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中也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了合作式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式在当时相当流行。这些行为无不体现了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这是合作式学习最基本的理念。

在西方,著名的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阐明了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式学习的原理,是合作学习的理论支撑之一。群体中共同目标的存在产生了参与者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在这样一个群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导致其他成员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员内部会相互依靠,从而为彼此提供动力,激励整个群体的奋发。当把这个理论运用到“合作式学习”中,可以被阐释为:通过给予每个小组共同的目标,使得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学习,依靠团结互助提供动力和激励,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的村庄,囿于有限的眼界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的孩子中不善言谈、学习积极性差的情形更加普遍。再加上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方法和手段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依旧流行一支粉笔、一本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和年龄特征来看,互相竞争是他们的天性,采用合作式教学的方法,能有效地将学生的天性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活跃程度,提高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二)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手段

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一直是一个特殊却又普遍的群体。特殊是因为相较于非留守儿童的学生,他们表现得更为内向和敏感;普遍是因为在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的占比一直居高不下。我所执教的三年级,将近5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有限,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够重视,监护权基本都由老人代为行使。由于老人的忽视,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合作式学习,提供了相对均等的让学生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交流与合作的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不仅如此,合作式学习同样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让整个班级充满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和谐氛围。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要途径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读书识字,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沟通与合作是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在合作的过程中,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产生答案,对答案正确性的评估是学生思辨能力养成的重要过程,而讨论、总结、汇报答案的过程则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合作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农村,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有限,且效率低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小组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让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应用策略:

(一)因人制宜,科学分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这更是无可厚非。所以,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性别、基础差异,以“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为原则,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无限的潜力,最大化提升小组合作效率。以我执教的三年级为例,全班共20人,4人一组,共分为5组。学习小组长先让领导能力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的人担任。分成的小组尽可能做到在一个小组内既有活泼开朗的又有内向腼腆的,既有成绩优秀的又有成绩较差的,既有心思缜密的又有马马虎虎的,既有思维活跃的又有迟别人半拍的,如此才能“动静结合”,取长补短。另外,男女生的搭配比例应该尽量保持在1:1。基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让优秀的女同学去管调皮的男同学,让优秀的男同学去帮助成绩较差的女同学,既减少了同性之间的矛盾,又提升了合作的效率。

根据学习内容和强度的不同,汇报合作成果时,小组应推举不同的成员作为代表来汇报,不应次次都让能力强的学习小组长来汇报。如此,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合作式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

当然,为了保持合作学习小组的新鲜感,教可以两三个月后重新分一次组,让学生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团结协作,人人有责

学生都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是有些被泥巴埋得深些,如果我们适度地分给能力较差的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小组合作一定能事半功倍。在实现小组合理分工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论前引导、论中帮助和论后提醒。我在讲授《奇异的植物世界》一课时,先采用“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全班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会第一种奇异的植物――哈哈树,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接着用刚才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第二种奇异的植物――带电花,这是对学生进行“扶”学,让学生加深对学习方法的理解。接着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四人一小组,合作自学剩余的四种奇异植物:蜡烛树、醉草、捕蝇草、水笛荷。由于小学生之间实现自由分工比较难,老师应该适当地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分工。我要求每个组员选择一种植物自主学习,找出这种植物的名称、发现的地点、奇异之处和发现奇异之处的方式,最后完成表格。在老师的指导下,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小组就开始了明确的分工。你学醉草,我学蜡烛树,他学水笛荷,她学捕蝇草。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找出发现奇异之处的方式比较难。在讨论进行到一半时,老师应该适当提醒,让先学完的同学帮助一下还没有完成的同学,只有整个小组完成任务才算是胜利,以此来促进小组间合作的形成。即使最终由于一部分同学没有顺利地完成任务,但是整个课堂的参与度已经实现了提升。完成以后老师应该对每一个小组的表现作出肯定和鼓励,提升学生对于合作式学习的兴趣,如此,合作式学习才能可持续地良性循环下去。这样,每个成员在组里都有明确的分工,整个小组为了追求最后的成功,团结协作便是水到渠成。

(三)科学评价,实现共赢

在进行评价时,老师除了应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之外,更要注重对学习的过程作出评价。实践证明,在进行中的过程评价效果要远远好于完成后的汇报、总结评价。首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只是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或是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而应该悄悄关注学生们讨论的细节,如果发现有新颖独特的观点,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发现有“剑走偏锋”的倾向,老师更应及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指导。或者发现有在困难面前萎靡不振的同学,或者无视合作、趁机开小差的同学,老师应真心地送上鼓励与支持,哪怕是一个期盼的眼神、一次温柔的抚摸、一个鼓励的击掌,帮助学困生重拾自信心。必要时走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一起交流、探讨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其次,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时,不要只是简单地排出123,而是只要做得好可以并列第一。我们既要提倡小组之间的竞争,又不能忘了小组之间的合作,两个小组团结协作共同荣登冠军宝座、实现共赢也是合作式学习的意义所在。因为有的时候只有一个第一,会造成拿了第二的或者排名靠后的组的某些成员因心有不甘而失去信心,这样反而会让同学之间产生隔阂。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认认真真讨论的小组,都应得到全班表扬,或者适当给予加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学习的成果应该受到重视,但老师更要促进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最后,在实际评价时,我们可以对学困生适度降低标准,教师应及时评价他们的闪光点,并给小组适当多加分。这样,学困生就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合作,久而久之形成学困生主动参与的良性发展,小组实现共同进步,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四、结语

合作式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人际交流能力并提高语文素养,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达到合作式学习的理想效果,语文教师在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之外,更应帮助学生感受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享受合作学习的轻松快乐。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式学习并不只存在于课堂中,课后同样可以互助合作。例如,抄写的生字新词作业交到老师手里之前,我会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两次,成员的作业需要交给组长和另一个成员检查,组长的交给两位成员检查。这样就降低了作业的错误率,也让学生养成了爱检查的好习惯。正式听写之前,我会让学习小组长提前给其他小组成员听写并评分,如此一来,学生们对生字新词就记得更牢了。

但是,小组合作式学习并不是多多益善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注意凡是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去习得的知识不适用于合作式教学,例如阅读、朗诵、作业甚至某种类型的作文等,这些部分不要滥用该教学方式,以免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这样,合作式学习才能发挥出它的真正效用,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和城市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将再次面临巨大压力。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如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语文教学方法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农村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方法 探索

前言

近年来,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付出了不懈地努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因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薄弱,农村教学环境自身也存在一些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使得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对整个语文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以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要有一定的效率和成果,在小学阶段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各方面的发展,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客观问题,如何减少乃至避免相关问题而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甚至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内容。

一.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学习是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只有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充分利用孩子自身天真、活泼、好动等特性,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全面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掌握语文知识,是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思想的体现,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农村小学传统语文教学单调、陈旧。

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仅仅依靠陈旧的课本内容,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和学科的发展。如,课堂语文阅读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从而使学生习惯了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式学习,当然,这也和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有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农村小学语文内容十分枯燥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记忆型内容,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反复训练和巩固课堂知识,能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实践很少,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中。

3.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有学者认为,农村的教学资源确实很贫乏,但是它也具有自身优势。如果农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教学资源,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鉴于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设备差,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其教学方法陈旧,新的教法难以接受,学生智力发展很不平衡、且滞后等特点,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探索,认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或许能改变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的困境。

1、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

首先,农村小学生因受其生活地域影响,接受信息现代化成果的条件受到客观限制,而在学校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让小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得到锻炼,把语文素养的提高训练向课外延伸,为农村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高科技成果。

其次,在农村,由于学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接触得非常少,所以对老师在教学当中所描述的情境不能理解,导致对整个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合为一体,这样就会让学生容易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在小学低年级中,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用语言描述情境,那么,学生在理解上就会感到非常吃力。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把语言所描述的情景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不仅使课堂上的气氛活跃了,还让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

最后,依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语文的教学要有趣味性,并且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教学上,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比如说:教学课件、动画、视频等等,通过这些媒介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形象、真实、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语文课程感兴趣。例如,在学习《刻舟求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观看一段与文中情节相符的动画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剑为什么找不到呢?这样形象而又直观的动画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并且增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有效利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通过对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模拟,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农村的田野、乡间等自然环境,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入规定的情境。农村的一大优势就是拥有城市里所不具备的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有碧蓝的没有污染的天空,有成群的牛羊、鸡鸭,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自然风光,把学生带入规定的情境去,这种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摆脱了那种无话可说、生编硬造的畏难情绪,从大自然回到教室后,学生们都产生了欲欲跃试、一吐为快的感觉;播放音乐,把学生带人特定的情境中去。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很易于激起儿童感情上的共鸣。比如,在教学《春姑娘》这一课时,我在朗读课文环节,配上了柔和的轻音乐,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规定的情境中,头脑中生发出对春天的各种想象。在《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的教学即将结束时,我适时地配以《国际歌》的雄壮乐曲,在激昂的乐曲声中,学生们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一种希望祖国繁荣强大的情感也在悄悄地滋生。运用图画,再现文中的情境。抽象的课文,经过具体的图画再现就变得更加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很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在运用图画时,我们不是单纯地展示图画,而是时常让学生亲手绘制图画,这样更容易使他们进入规定的情境中。比如,在学习《海底世界》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想象绘制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样在没有进入课文的正式学习之前,学生就已经进入了规定的情境。

3、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习作

乡土文化资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发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以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语文能力。如果我们能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利用好乡土文化资源,必然会给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有很多适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乡土文化资源:杀鸡宰鸭、走亲访友的正月,粽叶飘香、龙舟竞速的端午,月朗中天、举家团圆的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佛音缭绕、山高安谧的石盂寺,古迹繁多、古韵悠远的洞霄宫,苦竹遍山、笛声悠扬的铜岭桥……这些地方特色鲜明、令人流连;别墅幽静、绿树林立的桃花源,清泉淙淙、野趣盎然的山谷演义,可以垂钓赏景、拓展锻炼的同家乡村乐园……这些新建的地域充满着山乡之趣、之美……教师如果合理组织开展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放松身心,亲近乡土文化,一定会有很大收获。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并从中得到增长知识、增强能力、感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快乐。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学习是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掌握语文知识,是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和城市相比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瓶颈性问题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为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有效发展到高效,教师不仅需要以教学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思考、更多地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使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