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8 04:33:01 关键词: 幼儿 早期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接受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长与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促进其智能发展。我们要遵循幼儿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掌握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对幼儿早期教育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努力提升早期教育的效果,力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儿童。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论幼儿早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任何一个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其智力水准都是在同一水平上的,而这个孩子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成就到底能有多大,取决于他的早期教育。但在早期教育究竟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上,仍有许多家长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误区。本文旨在引领家长重新认识早期教育,走出早期教育的误区,更好地帮助家长实施早期教育。

关键词:早期教育;重要性;误区;对策

科学意义上的“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是指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主要是指家庭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按照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智力潜能的充分开发和社会适应性发展的教育。

一、早期教育与儿童发展

从古至今有许多教育学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论述。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有能力的婴儿》一书中指出:“人类在3岁前吸收获取知识和能力,相当于成人花60年时间学习获得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怀特曾说:“孩子头三年经验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过去所想像的。对于婴儿和学步的孩子,每个生活中简单的动作都是他们日后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什么工作比抚育头三年的孩子更重要。”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我们幼小时候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他认为早期教育关系重大,主张一定要慎而又慎。他说:“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我国北宋思想家颜之推之所以重视早教,是有他的理论依据的。他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佚,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有些研究材料证明,人脑还有很大潜力,有着过去想像不到的发展的可能性,人人都有变得更聪明的潜力。教育得好,教育得早,幼儿就发展得好。

(一)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和身心的发展

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早期教育不仅可以造就超长儿童,而且能让普通儿童更聪明。有调查发现凡是受过早期教育的幼儿,智商可以增加几十分。有人曾对得分最高和得分最低的孩子的家庭状况做过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得分高的孩子的家长,一般比较重视早期教育;反之,则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同时幼儿期是孩子智力发展和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3岁幼儿的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已经完成70%~80%,而4岁幼儿的智力水平则达到成人的50%,我们更应该进行早期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农村偏远地区的儿童的智商之所以普遍低于城市中同龄儿童的智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早期教育这个环节。所以,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儿院的儿童更应该接受早期教育。同时,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丰富幼儿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情绪、心理发展、语言反应、脑力思维方面较早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化、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早期教育可以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在人类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些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期:即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个体处于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此时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而错过了这一特定时期,再去学习这些知识、经验就要花费更大的力量,并且效果也未必好。“狼孩”的例子告诉我们二三岁是幼儿发展口语的最佳年龄,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没有很好地让他的口语得到发展,在教他说话就比较困难了。研究表明:在儿童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键期,如果此时父母不进行相应的教育,只靠幼儿自己发展,必然会减缓幼儿心智的发展,而早期教育却恰好抓住了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不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是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轻松与乐趣,加速了幼儿心智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二、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

随着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注。但是,他们是否真正懂得早期教育?据调查,大多数父母对早期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关于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早期教育等同于提早学习文化知识

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早学习文化知识,把大学的课程放在中学学习,中学的课程放在小学学习,小学的课程放在幼儿园学习。这种教育对个别人可能能够适应,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取的。美国儿童学家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更看重的是“成熟”。他的观点是: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特征在环境影响下,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的生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不见得有那个必要。有时不仅没有必要,还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早期教育成了超前教育

许多家长在看到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后,便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学习一切知识,尤其是参加各种学习班和特长班,想把孩子培养成为“超级儿童”,具有“超凡”的智慧和能力,成为所谓的“神童”。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这样不但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模式,更严重的是超前的教育可能是儿童厌学的根源。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培养学习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昆体良提醒父母和教师:“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至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过苦艾心有余悸。……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

(三)早期教育成了智力教育

有些父母将早期教育误认为就是智力开发,于是在幼儿还不懂1、2、3、4的时候,就教他们数学知识,因为他们认为智力开发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是按以下顺序的: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并且它们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比婴儿期有明显提高,而抽象逻辑思维只是刚刚发展,所以这时期的幼儿不适合进行高难度的数学学习,也不宜进行复杂的知识教育。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养成勤于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另外,早期教育还存在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忽视锻炼等误区。

三、实施早期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核心

教育与儿童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教育在促进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又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必须通过外因方能起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遵循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幼儿从出生到上小学是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幼儿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有序地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变。这个时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地发展变化,各个发展阶段的儿童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早期教育既要符合各阶段儿童发展的水平,又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儿童先天的素质不同,兴趣、倾向也有差别,应尊重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儿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教育既然要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对幼儿的学习、成长不能只满足于知识量的增加和最后的成绩,而要重视幼儿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如何学习,以及在学习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注意他们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杜威曾说:“我们可悲的一种错误,就是急于要得到生长的结果,以至忽视了生长的过程。”皮亚杰也曾批评某些人“只关心培养出来的完人,而不关心儿童以及其发展规律。”

(二)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与关键期是重点

为了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早期教育还必须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掌握“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育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每个学习个体对于某种技能的掌握都有一个最佳期限,即前文提到的关键期,这与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然后引导其完成他们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直到他们把外在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化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中,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成熟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出现了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幼儿不断拥有新的最近发展区与不同时期的最佳期限,如此循环。所以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学习者的前面,针对学习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与最佳发展期限不断的调整,利用其中的规律,以给予最有利的支持与帮助。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所以,父母应该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加速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早期教育的最大价值。

(三)家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平台,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实际上,早期教育最好的课堂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作用,一个人的知识、经验、习惯、品德、爱好和特殊才能的形成与发展,同他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关系极大。有人专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他把一对同卵双生子的女孩子从小分开,一个留在大城市的家庭里,一个被送到边远的森林里随亲戚生活。两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几乎是相同的,但由于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两个孩子在个性的发展上完全不同。另外,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影响作用也是相当大的,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甚至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及时强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强化是指在幼儿出现父母所期望的行为时,为了保持此行为的出现,而施加的某种刺激,主要是指积极强化。通过积极强化可以塑造幼儿的行为,并且要及时强化,否则是不利于儿童行为发展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在一生中第一次做某件事,或许是出于模仿,或许是出于尝试错误,或许是一种应答性的条件反射,无论属于哪一种,均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后果“多少是令人愉快的”,也就是说他得到了报偿。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报偿即积极强化,儿童的有关行为就养成了习惯。但在强化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防止出现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知,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短、最差的那块桶板”,而中国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取决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这块桶板。新的世纪为早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我们本着“教育为先,幼儿为先”的教育发展理念,早期教育的发展会更加完善,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早期教育理s论体系。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试论早期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接受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长与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促进其智能发展。我们要遵循幼儿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掌握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对幼儿早期教育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努力提升早期教育的效果,力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儿童。

关键词:早期教育;重要性;发展原则;早教内容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幼儿阶段接受启蒙教育乃是教育的基础,幼儿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尽量多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促进其智能发展,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地升级变迁,近现代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目前,对幼儿早期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早期教育 广义的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点是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狭义的早期教育,主要指0~3岁幼儿阶段的早期学习。这里以广义的早期教育为例加以论述。

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1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早期教育可以使幼儿的脑力思维、语言、动作得到很好的发展。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大脑更好地发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幼儿坚持按照早期教育计划接受教育,会使得其智商大大高于同龄的孩子。经过科学验证,早期教育可以让儿童更加聪明。在同一个班级里,对孩子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比起没有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某方面的成绩更好。4岁的孩子的智商大概是成人的一半,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七十,因此,在4岁左右对幼儿智力进行开发最为重要。

2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潜能

人的很多重要习惯都是在6岁以前培养起来的。因此,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是十分重要的。潜能开发的时间与年龄成反比。潜能在幼儿早期如果获得很好的开发,就可以比较充分地被开发出来。潜能开发的时间越晚,开发的效果就越不好。若是超过了10岁,无论怎么开发,都不能够完全地将潜能开发出来。孩子的潜能开发就是要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时期,对事物有着兴趣和积极性时进行,这样潜能开发的效果就会更好。[1]所以,要想开发儿童潜能,就必须在幼儿早期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3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婴幼儿时期,婴幼儿与成人之间会建立起一种依恋行为。这种早期的依恋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后来的人格,以及与成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婴幼儿时期安全的依恋行为让其更容易接近别人,不依赖别人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和别人亲密接触,不利于交朋友。因此,在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还需要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孩子温暖,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

三、早期教育的原则早期教育一定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在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中,应力求直观、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动静配合,多采用讲故事、听音乐、唱歌、手工劳作来进行,采用和幼儿生活接近的教材。除了掌握早期教育的一般原则外,还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人类的思维在婴儿期开始形成,具有具体形象性。在早期教育中,我们应发展幼儿的思维动作,满足他们既陌生又新鲜的心情。爱问、爱动、爱想是幼儿的典型特点,在进行启发教育时不可以不加理睬,更不可粗暴地扼杀掉幼儿的这些特点,要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启发。[2]为了促使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好用比较法进行学习,使孩子感知同类事物的各式各样的属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新鲜事物。

2树立榜样,坚持正面教育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应尽量用“榜样”来教育孩子。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习惯性格等都对儿童有着巨大的影

响。例如,有的幼儿存在打人、骂人等不文明行为,大多数是由于父母的不文明言行所造成的。所以说,父母要以身作则,不断地为幼儿提供可以学习的榜样;同时,注意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3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认识事物的老师,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在幼儿早期,家长和早期教育的工作者们,需要用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对幼儿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

4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活动方式,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好手段。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具体地学习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时常常用语言和动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仅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育,还能促进情感和意志的发展。[3]家长或者早期教育的工作者指导幼儿做一些游戏,使幼儿逐步获得与游戏相关联的知识,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品德等。

四、早期教育的内容1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处在发育成长的初期,健康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对于幼儿而言,健康的身体是幼儿其他方面良好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家长和早期教育工作者要经常组织幼儿参加一些体育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例如,通过游戏发展大动作:走、跑、跳、平衡等技能。结合一年四季的不同气温,选择合适活动量的游戏,使孩子们的身体棒棒的,同时辅以健康知识的学习。

2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能力

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口语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因此,早期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注意丰富幼儿的口头语言,以它为奠定思维发展的基础。有关实验证明,如果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未曾学会口语,今后的学习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很难学会相关知识。印度曾发现的“狼孩”,说明了错过最佳关键期的口语学习,后期无论如何弥补,都无济于事。因此,家长和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说话,努力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与良好品德

早期教育还要注重孩子美好情感与良好品德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讲述故事、情景剧、故事表演等方式,向幼儿传达美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使幼儿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提高幼儿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幼儿情操。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与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父母们的关注和重视。在今年备受瞩目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陈秀榕委员正式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完善儿童服务照料体系》的提议,并在提议中明确指出:提高婴幼儿童早期发展水平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之举。

关键词:幼儿,早期教育,现状

一、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俗语说:三岁定终身。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发现,宝宝出生时脑重量约是350克;一岁时约950克,占成人脑重的60%;;两岁时脑重约1100克,占成人脑重的70%;三岁时脑重量约1260克,占成人脑重的85%,已经接近成人脑重。这说明,孩子年龄越小,大脑发育速度越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对1500多名婴幼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得出结论:婴幼儿有着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并且60%的智力都是在三岁以前获得。可见,早期教育影响人的终身发展,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

二、早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目前,婴幼儿大多以家庭分散抚养为主,他们多分散在各个社区,以社区为依托,教育任务基本由监护人完成。在早期教育知识获得途径的调查中,老一辈主要靠自身已有经验育儿;年轻家长主要是从网络、电视、书籍中获得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早教机构获得早教知识的所占比例还是较少。从总体上看,婴幼儿家庭教育呈现出经验式,零散式、跳跃式的特点,具有零碎性、随机性和主观臆断性,这种教育方式已经直接影响到婴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大部分家庭都已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表示出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身教育能力和条件有限,许多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教育耐心等方面存在焦虑和苦恼。因此,家长们还是迫切需要接受专业早期教育机构的指导的。但是鉴于我市目前现状,实现早期教育社区化任然处于理想化状态。

三、我市早期教育市场存在的问题

1、早教机构监管部门的空缺

201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要求试点地区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切实把早期教育指导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2016年,江苏省明确规定,早教机构登记注册须由当地教育部门审批及管理。

2、早教机构准入的审批制度

一家正规早教机构的进入,必须有严格的准入及审批制度。首先应对办园资质的审批,对于机构的选址、消防安保、玩教具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中心课程是否符合婴幼儿发展规律……等等这些都应该有相关部门的考察和审批。

3、师资水平良莠不齐

早教市场师资水平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现在许多早教中心招聘时,要求一线教师的学历必须是专科及以上文凭及。但是一些早教机构,特别是幼儿园的老师兼职亲子教师的,仅仅通过短暂培训随即上岗。这些人员缺少对婴幼儿身心特点的全面了解和把握,缺少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能力,理论底蕴单薄,专业技能不够,不能达到家长的意愿和要求。江苏政府明确规定,早教机构园长须持有《高级职业园长证》及《高级育婴师证》上岗;从教人员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并须持有《高级育婴师证》上岗。江苏省在学前教育领域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次早教政策的出台,将给其他各地政府做个表率。相信,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都会逐步关注早教行业,师资水平的规范化更是势在必行。

四、对早期教育发展的建议

1、大力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展,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这一部分家长基本属于“三高”人群:即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其实并未真正意识到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孩子阶段,起到主要抚育作用的老一辈,更是在用陈旧的教育观念来养育孩子。所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早教机构,都要加大宣传力度,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对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要将这一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从而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为早教事业提供配合与帮助。

2、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

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关系到家家户户,我们应该将专业、规范、标准、健全的早期教育深入社区,覆盖到每个家庭,受益于每个孩子。先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政府承担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的责任,将其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范畴,才能真正惠及更多散居的婴幼儿家庭。但鉴于我国财力有限,社区建设较为薄弱的国情,可充分发挥幼儿园在社区早教中的指导作用。鼓励幼儿园从自发走向自觉为社区提供婴幼儿的早教服务。目前,很多幼儿园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活动都是免费或者低费用,这种做法大多很难坚持下去。为了不让早期教育流于形式,社区早期教育市场化也是形式的必然所趋。

3、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早期教育工作的领导,规范咸宁早教市场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问题,将其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加大对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于发展早期教育事业给予人才、经费、场所、机制的保障,按适龄人口数建立早期教育专项经费。其次,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早期教育的管理职责。加强早期教育的监管力度,确定准入门槛,对于场地、消防安全、设备设施、工作人员配备、任职条件、教育教学、收费等应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引导早期教育机构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良性发展。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切实发挥作用,整合计生、教育、卫生、宣传部门与妇联组织的力量,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协调和宣传教育,共同推进我国早期教育事业的规范发展。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对区域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效实施的几点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我国对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0年5月5日国务院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2011年国务院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还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措施,即积极开展0-3岁儿童的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201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要以发展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为目标,落实政府在早期教育中的规划、投入和监管等方面责任,重点在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服务模式和内涵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这也标志着中国的早期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探索中,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在此结合区域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的一些做法,谈谈区域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效实施的几点思考:

一、目前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尚未形成机制

一是缺乏外部监管主体,多数地区都是实行由工商部门对托幼机构进行登记注册,但没有相关部门来建立健全婴幼JLY-期养教机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规范其运作行为;二是缺乏内部行业规范,部分早教机构的养教行为已明显幼儿园化,甚至有明显小学化倾向,侧重于婴幼儿知识方面的学习,违背了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三是早教机构孤立发展,缺乏各部门的联动性。

(二)早期教育整体资源供给缺乏

表现在早期养教资源投入不足,早期教育机构分布不均,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城市中,民办早教机构收费昂贵,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三)科学早教意识不强

一是过度早教,过于强调婴幼儿智力的开发,缺乏科学早教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指导;二是养教不足,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或精力不足等原因,代养人不重视婴幼儿早期养教工作,阻碍了婴幼儿的正常发展。

(四)缺乏早教延伸服务

一是早教服务内容单一,大多数早期教育机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早教课程往往是重在让婴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不遵循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教育性、系统性。二是早教服务对象单一,大多数早期教育机构的服务重在面向婴幼儿,而忽略对家长进行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理念和掌握科学育儿方法的引领和指导。

此外还有早教经费严重不足、早教专业教师培训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二、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效实施的思考

(一)建设早教管理机制,完善早教保障力

1.确定主管部门。由于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建议将早期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行政区域内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含公办、民办机构),由教育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牵头抓总,计生、卫生、食药、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在此管理机制下,民办早教机构的行政审批困境将突破体制瓶颈,有利于规范化管理早教市场,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和支持。

2.制定早教机构准入标准。早教机构准人标准是针对早教机构的注册开办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提出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它主要涉及一所合格的早教机构从硬件(场地、设施、环境等)到软件(负责人、师资、课程、活动、制度等)的各个方面应当具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条件。根据区域实际,制定相应的早教机构准人标准,确立早教机构的资质准入门槛,有利于为政府主管部门对早教行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提供依据和抓手,保证早教机构的设立和举办有章可循,促进早教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

3.发展三级管理网络。在行政区域内,充分利用公、民办早期教育资源,建立“区级早期教育服务中心幼儿园亲子中心(园中园) -民办早教机构”三级管理网络。区级早期教育服务中心集育儿指导、亲子活动、早教师资培训、早期教育研究和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统筹安排全区早教工作。幼儿园亲子中心(园中园)既在区早教中心指导下重点面向本片区婴幼儿及家长开展早教活动,又承担对本片区民办早教机构的指导工作。民办早教机构按自身性质运行,同时也在幼儿园亲子中心指导下积极开展公益性早教活动。这一网络的形成和运行,将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的早教资源,增强早教覆盖面,让更多的婴幼儿和家长受益。

(二)建立早教活动机制,提升早教执行力

1.明确早教理念。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早期教育的理念应定位在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和进行科学育儿的指导上。

本着早期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发展的原则,建议从四个方面人手推进:一是政府主导,即把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整合资源,给予政策、资金、场所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二是社区组织,即将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宣传、文化和设施配置等工作中,由社区对辖区内散居婴幼儿进行摸底、登记,建立档案。三是幼儿园搭台,即公办幼儿园积极搭建早教平台,与社区联合组织各种公益性早教活动;为民办早教机构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民办早教机构的优势,利用其场地资源、设备资源、教师资源等开展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促进民办早教机构的良性发展。四是早教机构唱戏,即公、民办早教机构共同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教活动,如家长讲座、育儿指导、亲子早教课、亲子游戏、大型宣传活动、人家庭一对一指导等。

2.开发三类系列活动。家长导师系列、亲子课程系列、入户导师系列三类早教活动,既让社区婴幼儿享受到早期教育,又为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早教的主体意识。

(三)建立早教培训机制,增强早教内驱力

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早教教师,她们直接面对婴幼儿和家长,是早教机构内早期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家园融通的沟通者,是早期教育的探索者,她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早期教育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早教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途径、多形式加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打通“多证”

(幼儿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亲子教师资格证)教师培养渠道。

(四)建立多元早教模式,扩大早教覆盖率

早教模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满足不同婴幼儿家庭的早教需求,让更多的婴幼儿和家庭受益。如:婴幼儿集中教养模式,分为半日制和全日制,此类模式类似幼儿园模式,早上家长送婴幼儿入园,婴幼儿在园接受教育和养育,中午或下午家长再接婴幼儿离园;幼儿园中的亲子中心(即园中园)模式,即在入社区摸底调查,了解本区域婴幼儿基本情况和家长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分年龄层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特色活动;公、民办早教机构合作模式,即以公办幼儿园优质资源带动民办早教机构的发展,以民办早教机构为基点扩大早教覆盖面。

(五)建立早教宣传机制,扩大早教影响力

一是组织大型早教公益活动。定期由教育、卫生、计生、妇联、社区等各部门共同组织大型早教公益活动,扩大了早教覆盖面,提高早教影响力。

二是利用媒体立体宣传,如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区域早期教育工作的相关信息要多在各类媒体上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各公、民办早教机构在本机构网站、微信平台、园内橱窗等上创设早教专栏,多途径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提高一些科学育儿的方法,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政府、社区、早期教育机构、家庭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主体,这些主体担负有不可替代的、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职责,只有共同合作、共同推动,才能不断增强全社会对早期教育的认同感,使早期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新内容,促进早期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80后父母对幼儿早期教育意识的探究

[关键词]80后父母;幼儿;早期教育;方法

一、引言

在婴幼儿的成长阶段,早期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80后父母对于早教的认知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这与他们自身的家庭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环境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不仅仅关注儿女的教育发展,更重视儿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及各方面的长远发展。8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育儿方式与80前父母有着很大区别,80后父母较依赖隔代教育,却也与老一辈的教育模式经常产生冲突。

二、研究意义

幼儿的早期教育程度影响着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中国80后父母也正深深地相信这个观点。近年来,早教事业在世界各地得到重视,人们渐渐意识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80后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的一代,关于80后男女的话题层出不穷。如今,80后也渐渐步入适婚年龄并组成自己的家庭,陆续渐成为了人父人母。社会关注点渐渐从80后人群的成长特征转移至80后父母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研究这个项目,不仅仅能够引导其促进家庭和谐,更能为幼儿早期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要先分析人们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传统理解误区。其次,为培养80后父母的早教意识,应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知识。最后,了解80后父母对其子女进行合理的早期教育后,给孩子带来的改变。

三、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

(1)早期教育的基本含义;

(2)幼儿成长特点;

(3)80后家长教育观念;

(4)80后父母的教育误区;

(5)对比研究80后父母与80前父母对子女的培养方式及教育观念;

2.重点:研究80后父母的多种教育观念及其教育方式中存在的优缺点

3.难点:该群体人数过多,调查数据被局限。通过对参考资料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很难全方位的为80后家长提供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方面的建议。

四、项目研究创新点

1.“80后”父母概念

80年代,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发展的新时期,“80后”父母出生在这一时期,成长于这一时期。他们有着不同于“80前”父母的教养观念,他们更注重儿女的全面素质发展,这便源于他们这一特别的成长背景。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影响,多数的80后父母都是独生子女,“80后”男女组建的家庭也多为“421模式”(双方各两位老人、“80后”父母及一个孩子)。许多家庭都表示这唯一的孩子就是全家的希望,人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领先于他人,成为杰出的人才。所以在子女的幼儿时期,这些80后父母便开始注重早期教育,使得重视早期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客观性。

2. “80后”父母的消费需求特征

80后这一代人与其父母的生活理念和人生追求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80后父母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1)80后父母高消费育儿。80后这一代人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国家经济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改变了许多。80后父母在育儿方面的消费更崇尚品质和品牌,在对子女教育消费方面,他们更是不受物质的控制,舍得在早教上花钱。他们认为对孩子在任何一方面的投入都应该格外注重。

(2)80后父母独立的消费理念。80后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做事多有自己的见解。在育儿消费方面往往多以自我的认知为基础,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也是多以自我的判断为主要原则,不受他人的选择限制。

(3)80后父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需求较高。大部分80后都肩负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过人的能力和较高的学历能使他们在社会中很好的立足,他们深知学习是十分必要的。80后父母认为给子女进行合理的早期教育是为孩子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不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久可以了,而是从幼儿时期就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思维发展、学习能力、才艺、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培养。

五.项目研究基础

1.当前市面上早教机构多种多样,消费者对于早期教育认识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于不同的早教机构选择性灵活。

2.近年来,生育水平逐年增长,研究幼儿早期教育问题基础良好

3.儿童在3岁以前脑部吸收能力最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深受早期教育的影响。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早教研究。

六.校内外研究现状及结论

子女的综合素养发展是80后父母最为关注的。与80前父母的教育侧重点相比,两个群体间有很大差异。孩子的智力发育、心理健康成长、社会交往能力、独立意识等是80后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多数80后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集全家人宠爱于一身的他们,个性极强,很多人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较弱。所以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认为要多给子女在幼儿时期就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胆量。他们对于孩子的期望不再是学习一定要优秀,而是更加关心子女的综合素质。此外,80后父母对于子女学习成绩的要求也趋于合理。同80后的学习成长环境有关,他们认为能力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会在正确的引导下,完全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在成绩方面,许多80后父母表示,只要孩子尽自己的努力去读书就好。

80后家长选择早期教育的理念从过去的盲目性已经渐渐转为合理性。许多家长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去寻找专业的指导,并从那时就开始学习塑造孩子健康身体、心理、行为方面的学习方法。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80后父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一定的要求。他们对市面上的早教机构进行客观的衡量。更加注重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并且迅速,80后父母大多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各早教机构。80后父母较80前父母不同的是,他们面对诸多现实问题时。在选择上他们的考量是较为理智的和全面的。

在面对“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上,80后家长有自己新的见解。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引导方式更加科学化。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选择与孩子心平气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子女改正。在遇到孩子求助时,许多家长不会全权接管过来替孩子做,而是锻炼孩子独立地去面对困难。80后父母在引导子女的方式上,较前人有很大差别。他们更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善于倾听孩子的内心,更加尊重孩子的选择。

七.总结

合理的幼儿早期教育能培养孩子正当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将早教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家庭实际生活中。因此研究80后父母的早教意识,能够更好的引导家长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 要 本研究对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的现状及其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有助于提高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早教机构 服务质量 教育建议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关注婴幼儿的发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成为新生代父母的座右铭。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标志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正式纳入到国家教育体系当中。在课余时间,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走访和兼职工作发现A市早期教育机构的服务并不尽如人意,在师资力量、早教机构、家庭配合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婴幼儿身心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从专业角度引发了同学们更多有关早期教育机构教育问题的思考,因此,我们申请立项了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些符合A市本土化的优质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经验,为相关早教机构科学开展早教服务提供建议。

2研究目的

本文中所提到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指以0-3岁婴幼儿为对象,以家庭为基础,以早教机构为依托,以政府为统领,为广大婴幼儿设置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区域性社会教育。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了解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现状及其现状产生的原因,在思考借鉴的基础上为与此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早期教育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议,以促进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现状现状,课题采用了个案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选取了一所在A市创办最早的一所优质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和一所位于社区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进行个案调查研究。

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和相关网站,对国内外早教机构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大量查阅和搜集,掌握国内外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的相关理论。

(2)问卷调查法: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了《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的调查问卷》,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一是对早教机构的调查,主要是对所有教师进行调查,从早教机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服务效果、师资建设、指导家长现状五个方面了解机构服务质量,二是对家长的调查,主要是从家长的基本情况、对早教服务的认识、对早教服务的需求、对早教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早教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五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共发放100份,回收94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82份,回收率94%。有效率82%。

(3)访谈法:根据调查的需要,笔者围绕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形成的原因设计了访谈提纲。选用了半结构性访谈中的个别访谈法对两所早教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获取早教机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指导家长现状的相关资料及服务现状形成的原因,为科学提出有助于A市早期教育质量的建议提供依据。

4 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了解到,A市政府对婴幼儿早期教育十分重视,通过市政府推出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健康发展方案。研究中通过走访与调查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笔者从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的服务设施、师资队伍、服务需求时间需求、服务收费情况等五个方面分析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的现状。

4.1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婴幼儿早教机构的环境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70.7%的家长选择了温馨舒适的早教氛围, 80%以上的社区家长更愿意带孩子到小区周边的早教机构。之所以出现上述现状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A市早教机构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小区周边没有早教机构;二是早教机构条件不够完善。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将环境作为隐性的教育课程。对于早期教育机构来说,家长首先考察的内容就是机构的硬件设施,所以,环境通常是取得家长认可的前提条件,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与和谐的精神环境,能够极大的增强早教机构教养活动的实际效果。

4.2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67位家长选择了为孩子选择教师专业对口的早教机构进行教育,占总人数的81.7%。但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从事早教行业之前并不是幼教专业,只是在上岗前进行了专门的育婴师等教育培训便进入早教机构。

如今家长对早期教育高度重视,如何选择早教机构、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已经成为家长关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早教机构条件不够完善,物质环境以及师资力量均有待改进;二是家长对于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识还不够科学,选择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4.3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活动认识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家长对婴幼儿早期教育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数据分析后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适宜年龄没有科学的认识。68.3%的家长普遍希望能通过参加早教机构的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通过对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听说过的早教机构主要集中在专业化的早教中心和幼儿园开班的早教班,51.2%家长愿意并带孩子去参加过专业化的早教中心或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参加早期体验活动。家长获取早期教育相关信息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口碑、体验课和网络信息,呈现出多元化选择的状态。78%以上的家长认为比较理想的早教活动方式是亲子活动,大部分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

4.4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时间需求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有着强烈而又多样化的需求。如今的家长十分重视婴幼儿的社会性交往,体现了家长对早期教育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有多数人更注重智力。在接受早期教育的时间上85.4%的家长希望孩子一周内的课程为1-2次,表明家长能合理考虑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对于希望早教活动安排在双休日的家长人数占57.3%,表明半数以上家长希望课程安排在双休日。

调查发现目前家长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之所以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面:(1)早教机构在安排早教内容和时间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家长的需求,(2)部分家长的育儿理念不正确,观念传统,更加注重婴幼儿智力的发展,忽略其全面发展。

4.5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收费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97.4%的家长希望早教机构每课时价位不要超过120元,但是目前部分早教中心价格过高,使部分家长每月用于早期教育的资金过大。但大部分家长愿意且能够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上给予一定数额的开销,这表明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如今早期教育费用是备受家长关注的问题。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1)政府没有相关的明确管理条例对婴幼儿早教机构的收费进行限制,导致收费现状混乱;(2)早教机构收费门槛过高,导致不少家长早期教育的负担较重;(3)部分婴幼儿家庭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

通过调查与访谈了解到,A市婴幼儿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早期教育是婴幼儿人生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服务质量。

5建议与对策

社会、早期教育机构、家庭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主体,要提高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质量必须要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职责。

5.1社会方面

社会的重视和帮助会加快问题的解决,促使婴幼儿早期教育取得更好地质量和效果。

5.1.1从政府出发,提高全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

(1)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主要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相关主体的责任、义务和权力等进行的法律规定。政府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施“依法治教”。

(2)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想顺利实现早期教育的整体目标,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系统中各因素的作用,正确引导早期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坚持政府主导、专业引领和强化服务,构建较为完整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

5.1.2从社区出发,构建良好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目前,在具体社区,由于经济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不同,不同阶层的民众难得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因此,社区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家长转变育儿理念。

(1)做好对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调研及宣传工作。社区肩负着对管辖区内0-6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的职责。

(2)提供社区的相关资源。社区需要利用各种资源为社区婴幼儿提供安静舒适的教养环境,发挥社区内专业人员的特长,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高效优质的保健知识服务于社区居民。

(3)构建有特色的工作模式。社区需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模式,来保证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运行。

5.2早教机构方面

早期教育机构是具体组织早期教育活动的场所,遵循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规律,开展科学、有效的早期教养活动,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

(1)要有合理的管理体系。任何一个机构的正常管理都需要一个健全的组织。分层管理是建立组织系统、明确职责的重要手段。一般需要三个管理层面:高层、中层和基层。一个好的管理体系需要做到管理层次分明、权责相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各平行部门之间应做到关系分明、分工协调。

(2)确立和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需要结合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与母婴群体服务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完善机构自身的教育模式和课程,更好的为家庭提供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

5.3家庭方面

家庭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最重要的条件,而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良好家庭环境是实施婴幼儿教育的出发点。

(1)提供有利于婴幼儿成长的家庭优质教育环境,让婴幼儿的身体、情感和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父母要做好婴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2)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实施科学教养。家长要十分重视婴幼儿的教育,不断学习和借鉴科学的育儿理念,掌握科学的早期教育规律。

只有建立起社会、早教机构和家庭教育有机联系的综合功能发挥的运作机制,才能使婴幼儿的社区早期教育形成正向合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高教重点资助项目《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编号:B-a/2011/01/003)、2015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立项项目《常州市民办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201511055012Z)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之后被立项为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玩具图书馆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

摘 要 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是少儿图书馆面对的挑战,更是其发展的机遇。本文从玩具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和玩具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进一步论述了玩具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作为“全免费开放”的公共少儿图书馆,只有通过“苦练内功”提升自己,和社会各界科学文化教育部门广泛合作,在统筹协调下通力协作,才能促进幼儿早期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玩具 早期教育 玩具图书馆

1 早期教育发展现状

人在0~3岁婴幼儿时期大脑成长最快,智力获取也最佳。通常家长针对刚出生的宝宝开展最初期的教育,这样做可以与宝宝增加互动,且了解宝宝的需求,也可以让家长获得育儿知识,使得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早教”一词俨然成为21世纪的时代热词,我国的婴幼儿数量近亿,各种类型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我国大小城市。

有许多国外的早教机构能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是因为早教行业市场有巨大的潜力且门槛较低。但是,相关部门要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的问题,尽快规范早教机构的运作,对早教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等工作,让早教全过程都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早教机构市场显然吸引了大波的机构介入,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市场监管不到位,早教市场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早教市场规模不一,良莠不齐,早教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等。比如,早教机构请了一些非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孩子的护理与引导等方面并未受过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面对高额的学费与与之不相符合的收获,家长无从考究。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霸王条款”等,有的早教机构出现种种不合理的收费或管理制度,却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予以规范,一旦出现纠纷,很难得到较好的解决。

2 玩具图书馆发展情况

2.1 玩具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玩具图书馆是一个提供玩具与设备出借服务的俱乐部,一个友好的家长和儿童共同游戏的乐园,一个受欢迎的具有社会包容性的社区居民聚集地。通过玩具图书馆的服务,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高质量玩具,发展技能,学习分享,玩得开心,玩出未来。支持家长发现孩子的天性,发展育儿技巧,分享朋辈经验和学习新的技能。

世界上最早的玩具图书馆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地区,直至今天,玩具图书馆已成为很多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配套设施,挪威、瑞典、丹麦、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都有玩具图书馆,东南亚各国、毛里求斯、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也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玩具图书馆。他们分布在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内、社区里,为无数家庭提供玩具借用服务和游戏场所,兴起的玩具图书馆基本上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或是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社会知名人士及名企业支持和赞助下建设起来的。目前,我国广东、浙江、香港、台湾等地均有不同规模的非营利性的玩具图书馆,其中香港地区拥有32家玩具图书馆,每个馆服务对象达1000余人。

2.2 广东省公共玩具图书馆推广的实践

近年来,广东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了进一步强化并提升对少儿读者的服务意识,都开设了少儿室或独立的少儿馆组织,尤其是在少儿图书馆内设置了“玩具图书馆”,通过玩具来引导儿童走进图书馆,爱上阅读。

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于2011年10月开始对外开放。致力于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求知、探索、共享、交流的阅读阵地,环境装饰以希腊神话为主题,空间布局以人书亲近为原则,突出“馆中馆”办馆特色,设有玩具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粤剧图书馆、老年人图书馆等特色馆。2014年新建的广州图书馆新馆设置“玩具图书馆”,让图书馆的服务人群更“低龄化”,旨在以玩具为媒介,以游戏为形式,以阅读为目的,吸引少儿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新设置的玩具图书馆特招聘玩具专业人才作为工作人员,引导少儿通过玩具和游戏,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来达到促进儿童智能发展的独特效果。

3 玩具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

3.1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玩玩具的。孩子们除了能够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肌肉的发育,很多益智玩具还能够锻炼孩子的心智。在和玩具的互动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乐趣,还能够间接地了解很多规则。针对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应为孩子挑选适龄玩具。比如说,宝宝0~3个月时,为了促进其眼、耳、鼻等器官的发育,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颜色丰富的玩具,为他布置一个五彩缤纷的小天地。2~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会有一定的变化,对于玩具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他们各自也有了自己钟爱的玩具类型。比如,小男孩可能会喜欢小汽车,给他准备一座“汽车城”,他也不嫌多,孩子会很长时间专注操纵他的“城市”运转。小女孩们可能对小汽车不大感兴趣,她们有自己专注的小玩具,如小碗、小盘、小娃娃,玩起过家家。

针对不同孩子选取不同玩具也尤为重要。玩具是孩子快乐童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玩具在促进孩子德、智、体发展的同时,如果有选择和使用上的欠缺,可能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伤害。因为不同性格的孩子对于玩具的选择往往具有倾向性,对此家长应予以关注和适当的干预,以免孩子在玩具的“助长”下,性格趋于“极端”,同时还要让孩子警惕玩具可能带来的伤害。比如,对于内向型的孩子,不提倡让其只玩串珠、积木、折纸等,可提供声控玩具、风筝等有声响、能移动的玩具,吸引小朋友一起玩,促使其积极行动,追逐欢乐。反之,对于浮躁型孩子,则不要为其提供过多的玩具,应该让其静下心来,为其提供参与性强的玩具。

3.2 玩具在“早教”中扮演重要角色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有玩具,才能引起儿童工作的兴趣,也才会专心地去操作学习,也才能帮助其自我建构与神经发展。玩具的提供与应用,直接关系着儿童学习的效果。”玩具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玩具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玩具是孩子们最好的伙伴,玩具不仅能让孩子得到生活乐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及学习能力等。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都不能好好地陪伴孩子,只有在周末的闲暇时间才能陪陪孩子,跟孩子一起玩耍。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选择一款有趣且益智的玩具,以玩具为载体,让玩具成为搭建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在与孩子共同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与其教孩子怎么做,不如和他一起去做”,这样的交流,远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玩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选择一款合适的玩具,陪孩子一起玩耍,帮助孩子成长,同时也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4 玩具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

4.1 政府部门对我国早教的重视

0~3岁是人整个一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早期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我国要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图书馆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让婴儿接受早期教育的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幼儿教育向下延伸势在必行。如果要在大范围内推行“婴儿阅读”工程,我们要锁定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覆盖率和影响力的部门。自2012年6月文化部要求“三馆一站”实行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则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场所、人员等各方面的条件。

4.2 少儿图书馆如何做好早期教育

公共少儿图书馆建设玩具图书馆,正符合《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需求,而且,少儿图书馆环境幽雅、配备丰富的少儿读物、相对固定的幼儿读者群、不存在收费现象问题等良好的基础资源。公共少儿图书馆在资源上和技术上都有充分的条件建设玩具图书馆,但是,这也对图书馆的自身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深入市场调查,根据婴幼儿需求,制定特殊采购方案。玩具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做好大量的前期工作。若要开启图书馆的早教模式,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做边摸索。图书馆提供的基本服务功能是阅读,但是服务广大的读者才是公共图书馆的最终目的。玩具图书馆应借鉴早教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阅读加游戏的方式,给小读者们集中定期开展活动。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玩具图书馆应招聘部分具有幼儿教育或玩具专业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以确保所开展的工作具有专业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5 结语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早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建设玩具图书馆也可以推进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与市场的早教机构相比,玩具图书馆可以给家长和儿童更多的保障,从而促使早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公共图书馆想推进少儿阅读与早教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在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局限因素比较多,但是少儿阅读及少儿早期教育的推广工作并不是单凭少儿图书馆的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玩具图书馆的开设与推广,需要图书馆界的广泛合作,并且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在统筹协调下共同开展多元化少儿阅读服务,并且实现模式化运作。无论是图书馆的发展还是幼儿的早期教育建设,都是亟需解决及发展的课题,一项长期的工程和任务。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浅谈0―3岁幼儿早期教育

【摘 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也可看出,三岁之前的教育对幼儿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文章从早期教育的原因探析、早期教育的误区以及有效地实施早期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家长更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早期教育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0-3岁幼儿;早期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33-02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这说明,出生至三岁的早期教育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也为培养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铺下道路,重视幼儿早期教育是毋庸置疑的。

一、早期教育的原因探析

1.早期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描述一个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国度,在那个理想国度中“幼儿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在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国际竞争中,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就依赖于教育,教育的成功捷径,则追溯到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成功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繁荣和昌盛是国家日益强大的基石。

2.抓住幼儿潜能发挥的关键期。日本儿童教育家木村久一总结出儿童潜能的递减规律,他强调每一个幼儿都具备潜能,但潜能通常遵循“递减规律”:如果幼儿生下来就在理想的教育条件下被培养,幼儿可以发展自己能力的100%;但是,如果从5岁开始进行教育,就是在理想的教育环境中,幼儿也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80%;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60%,也就是说,教育越晚,儿童潜能发展所受到的阻力越大。简单地讲,每种动物都有适合发挥潜能的关键期,有的动物长,有的动物短,无论长与短,动物潜能必须在这个期限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内进行开发,则会“事半功倍”,相反错过关键期,则会“事倍功半”,三岁之前的教育决定幼儿一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因此,要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3.幼儿是早产三年的动物。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一书中提到人类的婴儿刚出生时,头部特别大,脑的重量是成人脑重的约25%,比成年类人猿还要重,在出生后头一年,大脑发育特别迅速,要想使人类的幼儿像一些哺乳类的幼崽那样强大,就需要把人类现在的妊娠期再延长12个月,这也就是说,人类是生理上早产的动物,但是波特曼从把人与动物幼崽的现象对比中发现,人类并不是生理上早产的动物,恰恰相反,人类婴儿的生理是比较成熟的,早产仅仅是他的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家格赛尔曾对野生儿的智力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人的一生中,出生以后的头几年是形成正常个性和心理机能关键的时期,此时脑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决定他今后的心理发展方向,脑在此时仍处于胎儿期,从母亲孕育的胎儿变成环境孕育的胎儿,此时大脑就像高级电脑,有着强大的兼容,植入狼的环境的子宫就变成狼孩,植入熊的环境的子宫就变成熊孩,但是一旦过了这关键的3年,人脑从环境子宫孕育分娩,这时大脑基本成熟而不再会发生大的变化,人脑是早产3年,因此,在这3年里要对幼儿进行及时教育。

二、早期教育的误区

1.把早期教育视为“超前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所期待的,但是从小让幼儿的自由玩耍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超前教育”所替代,那么原本对学习充满兴趣和期待的幼儿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这是因为家长未能正确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缺乏对早期教育正确理解导致的。

2.家长教育方式的误区。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并且许多家长多以“早教书本”为标准喂养幼儿,例如,孩子的肢体发展、睡眠时间等,但是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身心发展存在差异,家长不应该按照同一标准模式要求。

3.儿童观的误区。许多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曾抱有“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的理念,把幼儿视为自己的“还愿”工具,因此,不顾幼儿的兴趣爱好,过早、过多地进行智力的教育,更有些家长把幼儿视为宠物,娇惯成风,过分保护、替代,使得幼儿从小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导致幼儿的成长受到阻碍。

三、有效实施早期教育

1.早期教育从一出生就开始。教育要及早进行,出生就对幼儿实施教育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正如木村久一总结出的儿童“潜能的递减”规律,及早实施教育,抓住幼儿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也讲过,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可以,家长应及时抓住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适时教育。

2.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其生命的每一个历程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好幼儿的前提。正如爱尔维修所说,“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教育得法即指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而且家长还要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要通过幼儿的自主活动而唤起其好奇心、兴趣、求知的欲望,从而刺激幼儿智力迅速地发展,而不是注重幼儿各种各样的智力知识的灌输,忽视其当下的心理发展特点。

3.尊重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讲过,“早期对幼儿开展教育就是要使幼儿的兴趣和热情得到顺利发挥,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到顺利的发辉,就会成为成功的人。”然而现如今家长一发现幼儿有某方面的兴趣,就似乎如获至宝,认为幼儿在这方面是天才,就不遗余力地培养幼儿这方面的天赋,久而久之,幼儿对这方面的兴趣大大减弱,幼儿的兴趣是天然的,而父母对待幼儿的兴趣则包含功利性的,这种功利性的期待无形中对幼儿施加了一种压力,最终把这种兴趣的萌芽毁灭掉。因此,家长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给予耐心地指导,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想办法使幼儿的兴趣保持长久,为幼儿今后的成长铺垫道路,与此同时,家长还要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乐于动手参与活动创作,对幼儿的积极性给予鼓励与支持,培养幼儿的进取意识。

4.习育和化育并存进行。习育指环境,一种社会遗传。人是早产3年的动物,他先天的生理遗传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不可缺少的前提,但是仅仅生理遗传还不能决定发展的进程,还需要社会遗传,需要生活在人群之中,同成年人交往,并在其帮助下成长。因此,家长要为幼儿优化生活环境,带幼儿多到人群中去,多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当然化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化育即人的精神上的教育,纵观人的精神发展的几个阶段,最重要、最关键的不是最后理想实现的显影阶段,而是在童年、少年气概形成时的感光阶段,这种感光阶段形成他人生的规模,因此,在幼儿时期,家长要培养幼儿树立自我形象,给予幼儿积极地鼓励和支持,重复讲述伟人传记,让幼儿心理树立要成为“伟大的人”的自我形象。

5.努力学习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幼儿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不断获取、巩固和提高自己能力的?当然是通过模仿,幼儿的模仿不是简单地模仿,他是一种范式模仿,较早认识这种范式模仿的是日本儿童教育家井深大,他发现幼儿之所以一眼看到汽车说出车种,之所以听几遍就能唱广告歌曲,都是范式感受方法所致。范式模仿是把所有的信息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并且幼儿在范式基础上就形成习惯,形成人的心理动力定型。人是早产3年的动物,人在出生时大脑的大部分还是空白,这部分空白要在出生后继续完成,也就是在接受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下,人脑才变得更加聪明完善,然而父母是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刺激,促进其发展的第一人,因此,父母如何开展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父母应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范式,这就要求家长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幼儿做好榜样。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音乐为幼儿早期教育插上梦想的翅膀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策略涉及如何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的学习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当重视幼儿早期音乐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实施有效的情景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和音乐欣赏等教学策略,让幼儿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在欣赏中,真正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幼儿早期教育插上梦想的翅膀。

关键词:音乐 幼儿教育 策略 表演技能 欣赏能力

音乐有其独特的特征,对幼儿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让音乐教育回归幼儿主体,重视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学习品质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等良好品质。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p体验p表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

一、培养幼儿表演技能的策略

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艺术。学龄前的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烈且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强,他们对音乐的领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灵感和热爱,在音乐节奏下的表演和游戏活动更是他们的最爱。在此状态下的幼儿,他们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重视幼儿音乐素质能力的培养,充分把握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的学习规律,结合音乐实践活动的三个方面(创作、表演和欣赏),在原作的基础上或是通过对原作的改编,再加上自己所掌握的音乐技能和技巧,实施有效的情景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和音乐欣赏等教学策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在欣赏中、真正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为孩子们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幼儿早期教育插上梦想的翅膀。

(一)情境化教学培养幼儿音乐技能

在歌曲表现中,音色和气息是两大难题,可以通过加强歌曲的情境性,将抽象的“好听”转化为幼儿可以理解的具体的“好听”。如在学唱《画妈妈》最后一句“咪哩,咪哩,画出我的好妈妈”这一句时,幼儿唱到象声词“咪哩”时,声音不好听,这时我就告诉幼儿:“咪哩是唢呐发出的声音,它也在夸奖好妈妈,快把你们的唢呐擦擦亮,让声音从圆圆的喇叭里传出来,所以你们的小嘴也是圆圆的,这样唱出来的唢呐声才会好听!”

歌曲中关于吐字、气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如学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其中有一句“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当幼儿在唱到“虫子”时,气息总是不够,不得不换气,这时教师就说:“唱到虫子时不能换气,否则小乌鸦辛辛苦苦叼来的虫子就会掉到地上,妈妈就吃不到了,我们请小肚子帮帮忙,顶一顶,虫子就不会掉了。”

在这种情境化语言的带动下,幼儿不断调节自己的音色和气息,以此获得准确表现歌曲内容、富有感染力地表达情感的歌唱方法。通过这种情境化的方式,歌唱活动中的难点由此得到化解,幼儿也唱得越来越好。

(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技能

游戏和活动是培养幼儿音乐技能最佳的方法。幼儿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如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做游戏。首先所有幼儿围坐在一起,由教师敲鼓进行击鼓传花,红花传到哪个幼儿,哪个幼儿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歌曲《对数》,所有幼儿一起问“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被传到红花的那个幼儿回答“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回答完后由这个幼儿开始继续传花,下一个被传到的幼儿继续回答问题,所有学生开始问:“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被传到的幼儿答:“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这样以此类推下去,幼儿们不但做了游戏而且还熟悉了歌词。然后教师把首歌曲播放出来,幼儿由于已经知道了歌词内容,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提高,歌曲就好学多了。

二、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策略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但是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较注重培养幼儿学唱歌、学乐器的能力,忽略了对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感到音乐课较为枯燥,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音乐教育应更加注重适应幼儿个性的发展,注重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我们教师只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例如,幼儿在表演《拔萝卜》时,直接要求他们在表演中恰当而准确地把拨萝卜的形态神情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夸张的表情来引导幼儿:

师:幼儿,萝卜大不大?(双手抱萝卜的动作)

生:大!

师:辛苦不辛苦呢?(张嘴大口喘气的表情)

生:辛苦!

和着《拔萝卜》的节奏,伴随拔萝卜的动作,欲拔而不动的那种夸张表情。幼儿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和欢快的游戏活动,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但幼儿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着的个体,他们的心理活动、成长需求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去观察、了解、研究。在幼儿这一群体中,因家庭、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又有着很大的差异,也有待于教师去探索、研究灵活多变、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而教师本身各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还有许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河北省0―3岁婴幼儿家长早期教育认知水平的调查

摘 要: 为了深入研究河北省0~3岁婴幼儿家长早期教育认知水平现状,研究者采用问卷法对河北省地区0~3岁婴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发现广泛存在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认知水平不一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加大早期教育知识宣传、创设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提高家长自身教育素质,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健康成长。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婴幼儿家长 认知水平

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是孩子知识、思维、心理、身体各方面的综合早期训练。思维上,要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允许孩子对事物有不同认识与看法。心理上,给予孩子充分安全感与爱,父母情绪稳定愉悦,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身体上,多带孩子进行室外大动作训练,加强手指细小动作训练。良好的早期教育为婴幼儿日后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为了深入了解婴幼儿家长早期教育认知水平现状,经过缜密思考,研究者采用随机取样方法从河北衡水、沧州、石家庄等3地,随机选取300名0~3岁婴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资料查询,改编成《河北省0-3岁婴幼儿家长早期教育认知水平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93.8%。将问卷所得结果用EXCEL程序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对统计结果按照论文框架进行分类总结,以取得有效的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早期教育目的认知不全面

调查发现,对早期教育目的的认知,1.1%的婴幼儿家长认为是陶冶宝宝情操的;5.8%的婴幼儿家长认为是培养宝宝自信心的;20.3%的家长认为是为幼儿园做准备的,34.2%的家长认为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38.6%的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前开发宝宝智力。

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阶段特点和敏感期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培养,开发婴幼儿各种潜能,促进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全面发展。

2.早期教育对象认知不清楚

调查显示,35.3%的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应该从3岁之后开始,反映婴幼儿家长常常误认为只有上了幼儿园的3岁之后的宝宝才需要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开端。目前大家对早教有一个错误认知,以为学龄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岁,目前各大院校早期教育系规定的是0~3岁才属于早教范畴。

3.早期教育方式认知不明确

调查发现,50%的家长不知道玩具可以促进智力发育,60%的不知道新生儿抚触能有效促进婴幼儿发育,68.4%的家长不知道婴幼儿每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指标。

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应该从婴儿出生甚至胎儿期开始。如感官刺激中,明亮和适度的光线;摇篮上悬吊的彩球和摇篮边的响铃;睡眠时母亲哼唱的催眠曲和轻柔、舒适的音乐;让婴儿的眼睛跟踪发亮和移动的物体等。运动刺激中:不断移动婴儿的卧向;让婴儿抓住父母的手指;父母握住婴儿的双手或双脚,定时适量给他们做上肢或下肢的被动运动等。

4.早期教育内容认知不科学

在家长对早期育儿知识的调查中,100%的家长会选择让幼儿接受知识获得,他们认为早期教育内容更多的是让幼儿智力得到开发,学习到更多文化知识。比如:汉字认识与读写、数学运算、语言能力等。

早期教育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点:大脑与五官刺激、身体素质与身体协调能力、情绪能力和心理健康、语言能力、良好生活习惯、社会性等方面的培养。

三、合理化建议

1.加大早期教育知识宣传

社会舆论力量和媒体力量是提高早期教育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利用报纸媒体、互联网、电视广播创建关于科学育儿的节目,或者早期教育专栏、视频加文字积极宣传正确的早期教育知识。当地可以选择发放科学育儿指导手册、举办讲座等进行大力宣传,形成全社会良好的学习风气。

2.创设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

创设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拓宽家长获取早期教育知识的渠道,需要各级部门齐心合力参与早期教育活动。如由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对早期教育进行业务指导和评估考察、发现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方向和重点;卫生保健部门负责提供医疗、卫生、防疫等技术、业务咨询服务等;妇联、团委与教育部门一起进入农户做动员工作,宣传早期教育知识并指导家长育儿、参与各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育儿沙龙;财政部门负责多渠道筹措幼教经费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创设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

3.提高家长自身教育素质

家长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信息等传媒了解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及时掌握现代育儿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积极参加社会教育机构开办的家长学校;参加有专家、学者的教育讲座、咨询、专题讨论等,进一步掌握育儿知识和方法,在咨询活动中解决育儿中的困惑和难题;在医疗机构学习婴幼儿保健常识;还可以同其他家长讨论孩子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使自己获得正确的、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技能。

学前教育开展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早期教育更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河北省父母早期教育认知水平的提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目的为促进0~3岁婴幼儿父母认知水平和早期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所谓广义的早期教育指的是从孩子出生到接受正规的小学之前部分的教育,狭义的早期教育则主要指0~3岁婴幼儿智能的发育。部分国家开始让孩子提前接受读、写、算,将正式的学生教育提前,并且将这个作为探讨和实验的基础。然后,有些人则认为在婴幼儿期间发展婴幼儿的智力才是最重要的。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最为科学,依据五万份孩子成长基准数据,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1]。现如今,在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要行为的时代,对早期教育的研究也在一步一步的进行。作为新崛起的教育事业,对婴幼儿的智能发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人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并且提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一、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必要性

有专家说明,0~3岁婴幼儿阶段是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非常快,婴幼儿本身各种潜能的开发最有效、最关键的阶段,的确是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也是婴幼儿获得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2]。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3]。进而科学家们表示,对婴幼儿进行的早期教育,会在婴幼儿的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影响,这对于婴幼儿在日后的健康发展中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早期教育下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存在的问题

1.相关事业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认知不足

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虽然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各个国家也已经展开了早期教育中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一系列的研究和调查,然而,除了国家对早期教育中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研究之外,其他相关机构并没有对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的发育进行研究,虽说国家的力量是不小,但是相对于这么多相关机构来说,力量确实薄弱。因而,只有发挥出群众的力量才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激发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才能让更多的婴幼儿受益。

2.婴幼儿智能发育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发展

尽管国家已经在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大多数地区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婴幼儿进行智能发育,大多数地区和人则选择传统的教育方式,这样对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并没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大多数人的不采用,也对国家对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研究没有了充分的案例,进而影响研究,使得研究的效率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这样停滞的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研究只能使得中国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

三、早期教育下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相关事业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认知

要想使得相关事业对早期教育有重视,必须使得相关事业对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有充分的了解。相关机构了解到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开发性和重要性之后才能够对早期教育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研究投入一定的研究和精力,这样才能够壮大我国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研究体系,进而加快我国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研究效率,为我国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使得更多的婴幼儿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接受到早期教育。为日后国家的全能型人才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作用。

2.使得婴幼儿智能发育得到普及

对婴幼儿智能发育不能够得到普及,大多数人不选择这样的方式,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只能够停在最初的地方,将现有的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大多数人使用,使得现有的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研究成果中的缺点和不适用的地方能够暴露出来,这样一来,在研究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的时候就能够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加上一定的理论依据,一定能够加快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研究,使得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潜力能够被我们尽快的激发出来

四、结语

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各个国家都在尽全力的研究和发展早期教育。从各个国家对早期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较为强大的国家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我国的相关机构也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国家发展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帮助国家尽快的发挥出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潜能,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孩子尽可能快的接受到早期教育,国家孩子的健康发展才能够使得国家富强。只有国家有了较为健康、较为聪明的孩子,国家才能够健康的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探讨婴幼儿早期教育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很多方面, 本文主要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影响。分析表明对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包括语言、运动、社会交流、环境适应等多个方面;而对体格发育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对婴幼儿的体质、身长有影响, 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影响不明显, 所以对于体格发育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婴幼儿;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出生日起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 对孩子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指导和培养, 为孩子多远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侧重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综合发展和教育。经学术界对儿童年龄的分界有两种看法, 早期教育广义指0~6岁入小学前的教育, 而一般儿童在3岁左右进入幼儿园, 所以3~6岁对儿童的教育又称为幼儿教育。狭义讲0~3岁为幼儿教育阶段的早期教育(婴儿早期教育)。婴幼儿的生长和健康发育多由家族遗传、环境、营养、疾病等因素影响[1],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与智力发育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所以本文针对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为今后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生长发育的进一步研究作第一手研究资料。

1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对于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国内不同学者的研究有各自的己见, 有相关研究表明对体格发育没有远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另有相关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有重要影响。

首先, 很多研究者表明[2],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主要是指孩子的头围、胸围、体重、身长, 他们的发育受遗传、环境、疾病、营养等因素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孩子体格发育与疾病的防御治疗, 家长都很重视, 并能保证良好的喂养、防治的水平。相关研究证明, 选取0~3岁的婴幼儿若干, 并分组进行实践观察, 对其中一组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期教育, 结果两组的婴幼儿体质、身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 研究者认为孩童的体格发育主要受喂养、营养是否均衡吸收、经济条件、遗传等因素影响, 早期教育是否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有重要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3]。

其次, 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体格发育不但与遗传、环境、疾病等因素有关, 而且与后天的养育有很密切的关系。对婴幼儿早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技巧喂养、被动体操运动、抚触等, 通过学习喂养技巧与营养知识, 及时改正错误喂养的的习惯, 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与正确的喂养;通过对孩童身体的触摸、对婴幼儿进行被动式的运动, 促进其血液循环与帮助其消化, 不仅加强婴幼儿的抵抗力、体格发育而且也增进婴幼儿的食欲及睡眠状况, 并促进了婴幼儿的肢体感知能力。因此, 对婴幼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对其体格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并且进行的时间越久效果会越明显。

2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人的大脑发育是受外界环境、教育影响的, 实践证明对婴幼儿0~3岁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及大动作和细小动作、感知能力、情绪等多方面都具有促进和积极的影响作用。在情感方面, 因婴儿时期大多与父母、家人接触, 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而且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的教育对其情感、情绪的发展、变化都具有促进的作用。在社会化方面, 定期给孩童一个与同龄伙伴交流的空间, 时常进行亲子交流与游戏活动等, 可促进孩童的语言交流能力、运动接触能力、感知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等。研究者并认为3岁以下的孩童应参加社区或其他机构的幼儿系统化早期教育,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的个体, 社区或其机构可按照个人的差异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早期教育, 发现并挖掘孩童的潜在能力, 不仅促进孩童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及运动能力等, 还可以带动其相关教育体系的发展。早期教育通过亲子游戏、同龄集体游戏等可以促使体弱者或佝偻病等婴幼儿进行体格锻炼, 对其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增强其免疫力与抵抗力。

总之,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语言、社会交流、精细运动、感知、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而且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关系。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浅谈如何把握幼儿早期教育的“度”

【摘 要】我们知道,幼儿教育跟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它需要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在现实中,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正日益严重,不少幼儿园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私人幼儿园几乎跟小学一模一样。这种倾向,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福还是祸?是喜还是忧,值得家长、幼儿园乃至全社会的深思。

【关键词】早期教育;本质;小学化;度

我国的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学前教育思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甚至幼儿园对学前教育的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1-2]。许多家长抱着忘子成龙的心理,很早的就给孩子安排各种培训学习课程,他们认为这是为孩子提前打基础,认为这样做就可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幼儿老师理论上能够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游戏与生活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师虽然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但对于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成长到底应该到什么程度,多数老师心中没数,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考核和迎合家长的教育诉求而在潜意识里改变了自己的育儿观,不知不觉的给幼儿提前教一些超过幼儿认知水平的知识,殊不知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反而让幼儿形成各种不好的学习习惯,过早的丧失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1 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2]

它是指学前教育阶段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常见的表现有:(1)教学内容小学化:以拼、写、算为主,把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开设的课程当作可上可不上的课。(2)教育形式小学化:把幼儿当小学生一样对待,上课要求遵规守纪,下课自主管理,重教育轻保育。讲课缺少教具演示,缺少生动游戏;课后要求做大量巩固练习,甚至留有书面家庭作业。

2 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原因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从私立到公立,由城市至农村,这种被多数幼儿园和家长誉为“早期开发”的教育方式,在越来越多幼儿园普及开来,小学的算术、拼音、英语等课程被下移至大班甚至中班,令幼小身躯负担陡增。许多人把矛头直指幼儿园,但幼儿园又有自己的苦衷,教育需求决定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病根在应试教育,现在大多数好的小学都有入学前考试或者面试,有人调研发现在大中城市甚至三四线小城市想上好小学的幼儿至少要认识数百个汉字,会20以内加减法,会简单的语言表达,甚至有艺术特长方面的要求。这种压力逼着家长给幼儿园加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适应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不得不变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是社会上“双语幼儿园”、“速算幼儿园”、“艺术幼儿园”、等所谓“早期开发”幼儿园红火的主因。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曾组织部分本科生对126 名幼儿家长做了问卷调查,并走访了24 位幼儿教师,调查结果显示[3],大多数家长因为望子成龙心切,赞同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而家长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过度教育形成的主因。

3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2-4]

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合理、相应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在他们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随意逾越其认知尺度,强制灌输知识,硬性压制延长幼儿的专注力,这样务必增加幼儿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定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甚至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诱发畏学、厌学、逃学倾向,或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以致恐惧心理,不仅贻误幼儿良好成长的关键期,还会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3.1 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

学前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长时间地强制性地要求其集中注意力,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大脑容易疲劳,反应会变得迟钝。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特别是书写,还会导致幼儿未发育好的指关节变形,并影响指关节的灵活性和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因其注意力、坚持性有限,久坐必然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等不良症状的产生,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

3.2 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小学化”倾向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幼儿通过游戏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言、逻辑、欣赏、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评价、想象、观察等能力的全面开发,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3.3 扼杀孩子的潜能,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进行教育的方式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遏制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地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4 如何正确认识和开展幼儿早期教育

4.1 幼儿教育的本质[5-7]

前国家总书记同志在湖北十堰市柳林幼儿园考察时亲笔题词“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这8个字概括了学前教育的本质:“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的作用就是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启迪幼儿智慧、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能力、开发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潜能、发展幼儿个性。从幼教评价的角度,对幼儿的评价不应注重幼儿学了多少,而要注重如何学;对幼儿教师的考核,不应注重教师教了多少,而应注重教师是否呵护启迪了幼儿爱学习、爱思考、爱探索、爱创造的天性。从幼儿园发展定位的角度,幼儿园就是提供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乐园,而不是承担知识宝库角色,其作用是对幼儿从智力启迪、兴趣开发、好奇心保护到自尊心、自律性等方面加以培养,使幼儿健康和快乐成长,不输在起跑线上。

4.2 如何杜绝“小学化”,适度开展幼儿教育

4.2.1 科学发展,杜绝“小学化”

为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继续蔓延,教育部门应对幼儿园教学和小学录取“两手抓”,才能根除“病灶”。一方面教育部门应从幼儿园入手,停止招收学前班、严禁幼儿园使用幼儿课本、禁止幼儿园提早开设小学课程,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从根除应试教育入手,坚决纠正小学入学考试或者面试等入学潜规则,坚决根除录取监管之弊,打破教育不公、捣毁“小学化”蔓延的温床。

4.2.2 强化幼儿教师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教育理念是关系到学前教育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鉴于当前学前教育队伍的参差不齐,我们需要从各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强化业务能力和知识。一是要建立开放包容、尊重平等的研修文化,鼓励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积极为教师提供实现新思想、新理念的条件和平台。二是要搭建专业化的教师发展平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主阵地在幼儿园、在课堂,教师全方位的提升必须基于教师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发的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的历练中,必须基于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行为改进的亲身实践上。三是健全教师学习提高制度。对教师的学习,既要有对其内驱力的激发,也必须辅之以幼儿园、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定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评鉴、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竞赛,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4.2.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科学育儿观

通过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公开课,家长会等场合加大力度向家长宣传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使家长了解学前儿童各阶段应该学什么,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家长如何把握教育的“度”等问题,从而使家长根除提早安排各种培训教育就是帮孩子在打基础,就会使孩子跑赢起跑线的错误理念,把幼儿教育从“小学化”转到“游戏化”教学本位上。

4.2.4 积极探索,正确做好“幼小衔接”工作[8-9]

杜绝幼儿早期教育小学化,并不意味着幼儿园不该进行幼小衔接的探索与活动开展,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小衔接是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让幼儿进入小学后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对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的有效途径。

据文献介绍[3],大多数的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最应教给孩的是一些给人生奠基的东西,比如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体,而不能拔苗助长,否则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过早的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探讨健康幼儿早期教育效果及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健康幼儿早期教育的因素和早期教育的效果,为给予健康幼儿教育事业足够的数据支持。方法 将参加早教中心进行早期教育的62名健康幼儿定位实验组,并选择与实验组幼儿基础资料相仿的62名幼儿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指导,另给予发育商(DQ)的检测,育商的检测。分别在幼儿进行3、6、9个月的教育之后进行1次检测,以便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后效果的评定,对照组幼儿无早期的教育指导,在进行对比时和9个月后进行对发。结果 实验组幼儿在经过早期教育9个月后的发育商提高了(21.8±1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幼儿在9个月后的发育商水平,对照组实验后的发育商为(3.0±9.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5,P

[关键词] 幼儿;早期教育;发育商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而人们针对早期教育(简称早教)在对幼儿教育方面是否能起到作用还存在一定的疑虑,对早教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明确[1],可以增进我国在幼儿教育工作方便的开展,提高我国的个人平均素质,为对影响健康幼儿早期教育的因素和早期教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自愿参加早教的健康幼儿62名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组研究对象为自愿参加的早教的健康幼儿,共有62名幼儿,定为实验组,该组幼儿在进行早教分组的月龄在1个半月至30个月之间,平均(13.3±8.3)个月左右,幼儿发育商在70~111之间,平均值为(89.2±10.5),选择与实验组幼儿基础资料相仿的62名幼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幼儿在月龄、健康、父母或带养人的受教育情况等问题上差异小,基本相同。

1.2 方法

针对实验组幼儿,在进行早期教育只前,对其发育商值进行检测,并且在进行早教后定期对幼儿的发育商进行检测,时间间隔在每3个月之间,发育商的检测应用高振敏等人[2]的幼儿发育诊断量表[3],进行评估者避免接触幼儿的早教工作,以防止出现评估失效的问题。通过对幼儿首次的发育商测定,给与个体幼儿制定相应的早教方案,并通过幼儿接受早教后的效果和幼儿发育商的测定对早教方案进行调整。幼儿进行早起教育的时间设定分别是1次/月、2次/月、4次/月及8次/月4种,每次进行培训的时间在90 min左右,有专业的培训老师以不同形式对幼儿进行培训,形式多彩,以便提高幼儿兴趣,相应的培训方法在其余时间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独立完成、记录,家长培训的资料应给与培训老师进行综合统计。另外,本组家长全部进行保健知识、儿童营养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并尽量参与和幼儿之间的亲子游戏等。而对于对照组幼儿,在进行调查分组时,对其进行发育商的检测,作为基础信息值,后期不参与任何早已教育课程,在9个月后对对照组幼儿进行第二次发育商的检测。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该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计数资料采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对比实验前后发育商的情况对比

该组资料中,实验组幼儿共62名,在早教前的发育商平均值为(90.1±10.5),在该次对比实验后的发育商值为(112.0±16.8),即实验组在经过早期教育9个月后的发育商提高了(21.8±13.7)分,而对照组幼儿在入队前的发育商值为(91.0±9.8),在该次对比实验之后的发育商值额为(94.0±10.2),发育商经过9个月提高了(3.0±9.8),说明实验组在经过早教后,发育商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幼儿,并且两组幼儿的发育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7,P

2.2 实验组幼儿实验对比前发育商的时间段分布情况

实验组幼儿在实验对比中各个阶段的发育商变化见表1。

从表1中实验组幼儿的发育商分布中发现,在实验对比前,实验组幼儿有分布可知,有30例在中等水平之下,发育商的中等水平值在90~109,优秀水平为129以上,该组数据显示只有1例幼儿发育商值在中等以上,在9个月的早教培训后,仅有4例在中等以下,33例在中等水平以上,其中有12例已经达到优秀水平,在不同阶段的对比中,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与意义(P

2.3 提高幼儿发育商的因素

经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影响幼儿发育商的因素有很多[4],首先是幼儿完成家庭作业的程度,决定型系数在R2=0.58,即幼儿发育商的提高有58%的概率是因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决定,第二是参与早期教育中心进行培训的频次(R2=0.018),第三是幼儿性别(R2=0.017)。

3 讨论

该研究显示,实验组幼儿在经过早教培训后的发育商值有显著的提高,并且在3、6、9个月之间,有点递增的趋势,从时间与培训效果的角度分析,幼儿在经过早教的时间不宜过短,应满足9个月以上的早教时间,该组实验后发现,实验组经过培训后,幼儿发育商平均提高21.8分。对照组仅提高3分,实验组为对照组7倍以上,两组的对比值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表明,早教对于健康的幼儿发育是非常有效的,可能由于幼儿在早期的发育中神经系统的可塑造性比较强[5]。并且与早教的老师于家长配合有很大关系[6],该组数据分析说明,早教的效果与幼儿完成家庭作用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其系数为R2=0.58,另在幼儿在参与早教的频率也会直接影响早教水平,频次越多越会增强效果,但是每月1~2次的进行早教也是可行的,但要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基础之上。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大脑、智商以及运动等发育,明显优于未经早期教育的幼儿,是提升幼儿发育商的重要手段。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从幼儿成长看游戏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反映儿童的发展进程,让幼儿从中感受喜悦的实践活动。幼儿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生理机能的成熟,丰富幼儿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及语言的发展;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教育 顺应儿童的发展 智能及语言发展

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固有的快乐的活动。它能给儿童带来欢乐,让幼儿在游戏中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并在游戏中接触生活,观察生活,掌握简单的生活经验,从而成长并获得发展。因而,游戏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对儿童智力、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与发展

游戏对幼儿来说意味着活动,这种活动是自如地、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不断变换的活动,不管哪些部位的运动,都满足了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促进了幼儿的神经、心脏、呼吸、骨骼、肌肉等身体组织及生理机能发育与成熟,如“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虽然跑步可以强身健体,但让幼儿在操场上过多地跑步是不可行的,因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他们不可能长时间维持一种动作。而且在促进器官协调发展的同时,不能使他们运动过量。折纸、捏泥、插塑、穿珠、夹玻璃球等对手部小肌肉群发展、训练手眼协调十分有益;追逐、爬行、攀登、走平衡木、跳绳等游戏可训练臂部和腿部的配合协调。当幼儿通过各种练习,身体各器官组织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也促进了幼儿消化系统等各种生理机能的发展,这对幼儿的发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感知与巩固

1.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行为。幼儿期是人社会化过程的初始。为了适应将来要面临的社会生活,幼儿必须逐步了解社会的生活知识,游戏则是幼儿实现这种社会交往的最容易接纳的途径。因为游戏能在成功的交往经验和失败的交往教训中,帮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幼儿掌握社交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并逐步运用掌握,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

2.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接触社会、认知社会的基础。他们学习社会性行为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模仿动作。如幼儿参与《小兔乖乖》的演出,教师可根据情节需要,让幼儿分别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如:大灰狼、小白兔、兔妈妈。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互相配合、统筹安排的意识和能力。

3.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为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重要的基础。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行为道德的机会。通过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便可引导幼儿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还能从游戏内容中使幼儿初步感知社会中的善与恶。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形成与运用

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并让他们通过角色游戏进行表达,在游戏中发展自己的口头语言能力。儿童在与同伴的游戏的交流中,通过语言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这有助于语言的形成,巩固、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的语言描述。如角色游戏中建议他人:“你当医生吧,我来演病人。”儿童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运用,调节自己的游戏行为,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语言,并以语言为中介,提高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发展自己的智力。

四、游戏能促进幼儿行为品质的养成与提升

1.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行为品质。幼儿游戏常常通过扮演角色,学习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如幼儿常喜欢扮的演角色有妈妈、老师、医生、售货员、司机、警察、解放军等,扮演角色本身就包涵着行为的榜样。幼儿要模仿这些角色的劳动表现,他们的言行,相互间的关系,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根据角色的行为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2.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有的坚持一会儿后就想逃离岗位,但游戏的责任感又告诉他们要坚守,幼儿的意志因此得到了自然地锻炼与发展。

3.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难免会碰到一些难题,如玩具不够,场地太小,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逐渐地,他们就有了一定的团队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让幼儿体验一点劳累,如让幼儿收拾玩具、整理场地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也可适当让孩子受一点批评,经受一点失败,从而让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趣味中体验、感受,磨炼幼儿的意志品质。

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美的感受能力的发现与完善

角色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反映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应培养他们注意美、喜欢美,并引导他们认识美和追求美。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发现美,从对人行为的观察中形成对良好行为的好感。如在游戏《美与丑》中,教师准备挂图,并出示其中一幅,一位小女孩听音乐时在翩翩起舞,请幼儿说出美与丑,然后说出他们在做什么。再出示一幅挂图,两位小男孩在马路中间打闹,请幼儿说出美与丑及他们在做什么,丑的应给予改正,并评出说得最完整、最准确的一组。游戏作为幼儿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结合,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这不仅满足着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的需要,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生活中的美,而且可以满足他们用行为表现美的愿望。

综上所述,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游戏,并且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