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4 04:54:25 关键词: 幼儿 音乐教育 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正在不断深入了解,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地进行总结,逐步探究出更科学的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体会和领悟到音乐的美感,幼儿老师还应该多给予孩子关心、爱护和鼓励。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究

摘 要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育和成长起着关键作用,适当的音乐教育不仅促进了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品德发展,同时也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幼儿的启蒙阶段,教师对孩子适时的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究了音乐教育对幼儿带来的影响以及教师应以怎样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希望对各位研究音乐教育的幼师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育 重要性 教学方法

0前言

幼儿处于一个人最初的成长阶段,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所接触到的、所学习到的以及所形成的思维方式都将决定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在这个关键阶段中,幼儿的教育主要以艺术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音乐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并且能够提升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幼儿音乐教育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1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是慢慢地熏陶和感化幼儿的情感和心灵,首先,通过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情感熏陶,教师逐步的发现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其次,音乐教育对幼儿的道德品质塑造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在儿歌的学习和传唱过程中,孩子逐渐明白儿歌当中隐藏的品质美德,然后联系实际学会了怎么样在生活中做一个好宝宝。最后,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孩子跟着老师的动作和模仿表演,幼儿的身体也因此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音乐具有很大的帮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科学家说过,刺激和反应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老师给孩子们上音乐课,让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享受了音乐的美感,当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歌曲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孩子们会手舞足蹈,身体跟着晃起来。此时幼儿们学到了音乐的学习技巧,体会到了音乐的美感。有的时候幼儿园老师会在学儿歌的时候教会孩子们一些舞蹈动作,让孩子进行模仿,此时幼儿在受到多方面的刺激时,在多方位的学习刺激下,大脑血液循环快速,孩子的智力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1.2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在上音乐n时,孩子不仅要嗓子发出声音,有的时候孩子们唱歌唱着唱着就手舞足蹈起来,身体也跟随着音乐跳动起来,所以进行音乐教育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有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会在教儿歌的时候进行游戏,比如在教《丢手绢》时,老师让孩子们同时进行丢手绢的游戏等等这些都表明了音乐教育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在又蹦又跳中还让他们的身体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1.3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

起初儿歌的传唱让孩子学习到歌曲中的一些知识,还让他们懂得了音乐的学习技巧,当孩子们逐渐体会了儿歌中蕴藏的品质时,他们就会产生联想。比如《卖报歌》体现了孩子们要对光明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主义精神,当孩子领悟到这些后就会和自己现实生活进行联想,然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树立榜样并向卖报小哥学习。因此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的品质发展,有利于幼儿的人格建立。

2幼儿音乐教学方法探究

2.1以游戏的形式组织音乐教学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带着兴趣去学习音乐能够起到很大的效果,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以上课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音乐,刻意地灌输音乐理论和音乐的表演技能,对幼儿音乐教育而言,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注重幼儿音乐学习的体验性,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全方位地体验和感知音乐带来的快乐,让幼儿自发地融入于音乐之中。

2.2根据音乐歌词内容,创设音乐情景

幼儿园里,幼师会根据音乐歌词内容,创设音乐情景,让孩子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让孩子更加容易理解歌词内容以及歌曲表达的情感。其中创设音乐情景包括是无道具、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和跳动变幻的场景布置等让孩子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中去体验、去联想,把孩子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创设音乐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会了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活泼,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对幼儿采取身体动作教学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在学习音乐的时候,由于孩子们的思维还不是很成熟,不能够很好的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领悟,所以孩子们喜欢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音乐的过程中喜欢用动作教学,让孩子们在动作上感受音乐,孩子们在模仿的同时,自己已经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老师对幼儿采取身体动作教学旨在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让孩子能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快乐。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正在不断深入了解,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地进行总结,逐步探究出更科学的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体会和领悟到音乐的美感,幼儿老师还应该多给予孩子关心、爱护和鼓励。在工作上要有耐心,要敬业勤恳,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多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积极引导孩子们享受音乐,让他们快速融入到音乐当中,体验情感。让孩子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的内心真实世界与音乐产生共鸣,引发孩子进行思考和想象,激发孩子蕴藏的巨大潜能。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幼儿音乐教育研究

摘 要:音乐是人们感受美、欣赏美的重要形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学习的快乐,还能让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文章从教材优化、情感抒发,兴趣培养、活动多样,主体发挥、想象尽显几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育;审美快乐;教学质量

教育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音乐的学习也同样如此。幼儿阶段是培养其审美的重要时期,不仅对幼儿时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且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影响深远。音乐教育可以让幼儿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和安抚,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让幼儿在乐理知识方面得到提升,因而,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极为重要。

一、教材优化,情感抒发

教材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音乐学习的蓝本。幼儿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幼儿的音乐教材,并通过多种方式对教材进行优化,帮助幼儿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陶冶他们的音乐情操,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在平常的玩耍中十分喜欢“拉钩钩”的游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拉拉钩》这首歌曲作为音乐课的教材。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简单,朗朗上口,对于幼儿而言也比较合适。为了让幼儿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歌曲的含义,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以“拉钩约定”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在幼儿表演“拉钩”这一动作的过程中,播放相应歌曲。之后,教师打开多媒体屏幕,画面中小朋友之间拉钩的情境映入孩子们眼帘,紧接着再让幼儿们跟随多媒体一起进行演唱,并根据多媒体情景进行相应情景的表演,孩子们时而翘起小嘴巴,时而伸出小指头,时而与小伙伴们拉钩,时而与小伙伴碰碰头,愉快的情绪在孩子们之间蔓延。选择符合幼儿阶段性特征的教材进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得到优美音乐的渲染,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对幼儿音乐教学有很大帮助。

二、兴趣培养,活动多样

幼儿往往会关注各类新鲜事物,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音乐情感体验和升华,让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魅力,让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得以提升。例如,可以选择《手指一家亲》这首音乐作品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询问幼儿有几根手指,孩子们纷纷回答“十根”。之后,教师给十根手指进行了角色分配:大拇指是爸爸,食指是妈妈,中指是哥哥……十根手指是快乐的一家人。在进行此歌曲播放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跟随歌曲做舞蹈动作,歌曲唱到大拇指的时候,孩子们就竖起大拇指,让大拇指“点点头”;歌曲唱到食指的时候,孩子们就竖起食指,让食指“做劳动”……这样一个一个竖起手指的方式,既让孩子们活动了手指,又让孩子们对手指有了非常形象的认知,其轻松愉快的旋律让孩子们沉浸其中。这样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思维敏捷性,而且让孩子们在优美歌曲及动感的节奏当中对歌曲和音乐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学习的兴致愈加高涨。幼儿教师通过对幼儿兴趣的激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再结合丰富多彩的课堂或课外活动,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音乐感觉,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三、主体发挥,想象尽显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或者活动设计等来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幼儿进行创造。只有让幼儿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们的音乐学习才会卓有成效。在进行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小老鼠和泡泡糖》这一音乐课程来激发孩子们的主体性。在进行该歌曲引入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告诉孩子们歌曲的名字,而是让孩子们一边听歌曲,一边猜名字,让孩子们根据歌曲内容想象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并尝试设计一个音乐剧或者诉说一个音乐故事。有的小朋友想象小老鼠被装到了球形的泡泡糖中,被风吹到天空上;有的小朋友想象小老鼠吹了一个很大的泡泡,并将该泡泡糖作为滑滑梯,好几只小老鼠排队玩耍……在听取了孩子们不同的想法之后,教师让孩子们结合小老鼠的习性进行活动设置,将孩子们自己的想象融入其中。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到了音乐的韵味,感受到了想象的乐趣。孩子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再加以创造,流露出对音乐更强的兴趣,增强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创造了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让幼儿的想象审美得以拓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的音乐审美教育非常重要,甚至决定了幼儿一生的审美基调,决定了幼儿一生的音乐认知。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更恰当的音乐教学,给予幼儿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感受音乐的曼妙,在音乐的世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研究

摘 要:榱耸视Φ苯裆缁岱⒄剐枨蟆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地发展,有必要开展幼儿音乐生活化教育。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研究和总结了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

在幼儿音乐中开展生活化教育,教师一定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的实际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开展幼儿生活化音乐教育,有效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的音乐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其能够紧紧地围绕生活,注重艺术活动和生活的联系,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塑造健全的人格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幼儿更好更快地进步与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使幼儿的音乐教育更具生活的色彩与意义,使自身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在生活化的教育当中得到不断的挖掘,推动幼儿健康全面地进步与发展。为此,在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同,每个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对所学音乐的表现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的认识,因此在尊重幼儿表现的同时适时地给予幼儿肯定与表扬。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幼儿不仅对各种各样的物品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又具有好动的鲜明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教材与实际生活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既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小碗在唱歌》《神气的小鼓手》等音乐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敲打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接触的物品,让幼儿了解到不同的物品被敲打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可以让幼儿认识更多生活中的物品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其实生活中还蕴藏着更多更美妙的声音。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材

幼儿是教学中的主体,而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教学主体学习的积极性,最主要的就是其教材能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让幼儿感觉更加亲切。例如,在学习《小兔子乖乖》《假如你是一只小兔》等歌曲时,有的幼儿喜欢其他的小动物,这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行创编歌词,然后组织幼儿在大家面前进行表演。这样不仅有效保持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深度挖掘教材蕴涵的教学思想

教师在组织幼儿学习一首歌曲时,不要仅仅只是对一首歌曲进行欣赏,还应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加工,使教材中所蕴涵的教学思想得到深度挖掘,让幼儿体会到更多,学习到更多,从而成长更快。例如,学习感受《摇篮曲》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开展母爱教育,让幼儿更深刻地感知到父母的爱,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辛苦,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鼓励幼儿回家之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如为父母捶捶肩、洗洗脚等行为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既使教学得到了升华,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环境生活化

1.创造极富美感的教学环境

音乐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可以更好地开展幼儿音乐生活化教育,应该为幼儿创设更具吸引力的音乐环境,让幼儿生活在音乐的天地中。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极具动感的墙饰,使幼儿看到就非常喜欢。为幼儿建造一个“音乐屋”,里面有各种动物和水果制成的节奏卡片,绿葱葱的大树上挂满了不同的打击乐器,清晰醒目的五线谱等。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及不同的需要更换富有动感的墙饰,进而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营造良好的教学活动氛围

良好的教学活动氛围可以有效帮助幼儿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小兔和狐狸》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先通过听音乐去区分两种音乐形象,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当中看到的这两种动物去模仿它们的动作,引导幼儿表现出小兔子玩耍时高兴、快乐的表情以及狐狸在做坏事时所表现出的狡猾、机警的表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将其大胆地表现出来。

总而言之,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更多更美好的事物,使幼儿的潜力得以深度的挖掘,而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持续开展幼儿音乐生活化教育,使幼儿音乐教学大放光彩。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的社会化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并且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出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记忆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能够积极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育 社会化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从国家相关部门到每一位家长对幼儿教育越发重视起来,也逐渐意识到音乐在幼儿成长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这一背景下,各种幼儿音乐类培训机构蓬勃发展,并逐渐摸索出一个针对幼儿的教育模式,用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喜好,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在幼儿音乐教育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主要的一点是,在之前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只注重音乐的认知功能,而忽略了音乐重要的社会功能。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

幼儿的音乐教育主要包括歌唱、欣赏、韵律培养,这三种方向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在歌唱教育上,主要需要运用语言功能,不仅锻炼幼儿的言语能力,也结合舞蹈、表演的形式,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在歌唱的过程中,教师也会结合韵律进行教学,避免课堂的单调、枯燥,同时多方面地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理解接受音乐创造的意境,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幼儿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歌曲中的思想情感,体会作曲、歌唱家的感受,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幼儿音乐教育不仅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也提升了幼儿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幼儿的基本素养。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得到全面发展。幼儿在0D6岁是学习音乐的最佳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培养也会直接影响幼儿以后的性格、能力,所以这种音乐培养对幼儿的成长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一)提高幼儿的记忆力

音乐培养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幼儿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们对这个世界是陌生的,充满着好奇心。在听到一首新歌,或者看到一件新事物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这些新事物上。他们自己还会刻意地去模仿新事物或者学习这些新的歌曲,他们对音乐的高低音记忆得也很准确。而儿童的群体音乐活动,能给幼儿带来良好的音乐体验、感受与认知,使其获得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幼儿的听力

幼儿的语言功能还未完善,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常常存在吐字发音不准确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是幼儿的听力功能有所欠缺。听力功能提高上来,发音就会得到加强,歌唱得也会比较标准。一些研究调查发现,培养一个人的音乐听力的最佳时间就是幼儿时期。在幼儿12岁之前,他的音乐听力能力可以通过音乐方面的训练得到提高,并且一个人的音乐能力与他的听力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所以在幼儿时期接受的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可以直接影响幼儿一生的。但是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时,要注重训练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的掌控,提高幼儿的听力。

(三)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对音乐的欣赏一直是处于感知的阶段,直接从声音中获得美感。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多是来自于自己的感受,缺乏理性判断能力。如果一个幼儿能够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美感,那么他的感知能力就会有基本的提升,他们对美的欣赏也有了初步的提升。幼儿对美的欣赏,会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些联想。特别是幼儿听到鸟叫的声音,会联想到鸟的形状;听到马叫的声音,会联想到马的形状。幼儿对一些欢快的声音有着敏锐的直觉,会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结合欢快的音乐,逐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创造能力的提升也是音乐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收获。在音乐实践中,有很多因素都能够为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提供条件。比如演唱或者乐器的演奏活动,都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对幼儿的培养中要注意加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音乐对幼儿的审美、记忆、思维能力、听力、创造能力等方面上都会有所锻炼和提升,不H仅在幼儿的心智上有所突破和成功,还会带动幼儿社会交往的积极性,使幼儿时刻保持开心、愉悦的心情,积极、健康地发展。所以,作为幼儿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音乐这一教育手段,有效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信息技术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摘 要: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丰富的角色,信息技术以其突出重点、图文并茂、灵活生动、操作简便等优势在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并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音乐教学,能推进音乐活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同时也能实现音乐教育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幼教 信息技术 音乐 运用

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幼儿听觉的作用上,而幼儿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媒体是最佳的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渐渐应用于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创新音乐教学内容、调动幼儿表现音乐的热情,扩充知识容量,达到从看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1 信息技术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运用的优势

1.1 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们喜欢唱而不喜欢用动作表现,有时想让幼儿创编相关的动作,但是幼儿往往游离于活动主题之外,创造想象力明显缺乏,为此,笔者运用调查法、观察实验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本班幼儿进行追踪研究,以其对幼儿音乐活动兴趣、表现力和创造力等特征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并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引导幼儿为依据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1.2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和主动性

唱歌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幼儿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歌曲,开拓思维,展开想象。

1.3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美妙而动听的音乐加上生动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动感画面,会将一个枯燥无味的课堂一瞬间变得很有活力。幼儿们会竖起小耳朵,张大小眼睛,认真地听,仔细地看,他们的小脑袋还会不停地思考,注意力也集中了,观察力也明显增强了,记忆力更加深了。幼儿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音乐课上聆听了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得脑海中加深了音乐的旋律感,使得心情变得舒畅,轻松愉悦。

2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使用建议

2.1 利用课间丰富动态情境,激发幼儿的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学习,从而提高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效果。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有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机会。

例如:音乐活动《猫捉老鼠》中,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技术,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多媒体课件:猫捕捉老鼠时的各种状态以及老鼠躲藏起来的各种的动画片段,看着画面上老猫和小老鼠的各种动态,听着那活泼欢快的音乐,幼儿那发自内心的天生爱创新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跟着音乐做起了游戏。

由此可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信息技术,也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音乐氛围,唤起了幼儿内心强烈的情感,为幼儿情感体验和表达进行了铺垫。

2.2 借助课件图像,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信息技术运用得好,不仅能方便教学,还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得心应手,灵活掌握,更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使教学面涉及更广,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律动《瑶族舞曲》,是一首以“少数名族”为主题的歌曲,但幼儿比较缺少这种生活体验。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笔者在幼儿走进教室的时候就播放了瑶族人民舞蹈的视频,将瑶族人民生活的环境展现给幼儿,使幼儿了解歌曲中的音乐形象。极大地提高幼儿有意注意,提高其认知兴趣,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2.3 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众多的好处,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幼儿园的音乐教学。

案例:在音乐活动《大熊山》中,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小蚂蚁离山越来越近的情节,笔者在表演^程中运用了信息技术,配上动画、场景、音响效果来表现,孩子们一面随着欢快的音乐旋律跟着音乐的舞动,一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己编创步伐走动,虽然是几个简单的步伐动作,但是这样让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编创能力,使人一目了然,表演得十分生动逼真,这时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时机是很准确的。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要让幼儿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信息技术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幼儿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由此可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乃至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幼儿音乐表现力、创造力、活泼开朗的性格,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为教育者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可以用具象来表示抽象,但是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可能通过剥夺想象的空间,从而造成孩子更大的依赖。这需要我们更多地从孩子们的学习心理规律出发,探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种边界条件,确保应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研究

【摘 要】音乐是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鉴赏能力,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音乐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幼儿教育中也应该存在音乐教育的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以幼儿大班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学 音乐鉴赏

音乐教学在各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失的,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音乐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节奏、音乐的魅力,老师进行正确的音乐审美观的培养,幼儿会更喜欢听一些较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利于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塑造。同时,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外界有着极强的兴趣,音乐可以让他们了解新鲜事物,也可以让老师和幼儿之间有更加亲密的P系,方便教学。幼儿教育阶段只能是作为启蒙阶段,即重点在于幼儿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学不能太功利化,不能过于看重教学的结果,而应该把重心放在教学的过程。只有充分注重过程及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确保教学部出错,才能真正做到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音乐教育理应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当前幼儿教育过程中,普遍都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即便有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也过于随意,无法发挥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也无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对音乐的热情。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尤其是针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讲,音乐教育是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教学成果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责任心,教学才能深入到幼儿的内心。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锻炼想象力,促进智力发育

音乐自古以来就受到读书人的热捧,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垂髫儿童都对音乐情有独钟,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作品不能平白无实,大多反映心理状态或是描述一个情景,这也导致了音乐作品有许多的令人推敲的地方。幼儿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想象力,且较小班的幼儿而言也懂事很多,因此对幼儿大班的孩子进行音乐教学更有价值。音乐作品大多含有意境,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其中的意境,可以通过游戏、肢体动作、电视电影等形式帮助学生构造一个意境,这就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过程中,老师诱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音乐作品的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想象音乐中的场景,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感受到想象力带来的快乐。经过老师的诱导,学生会喜欢上想象,因此学生在课后也会主动去思考、想象,能够很快的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大多数幼儿都活泼好动,即使在课堂上也难以安静下来,幼儿之间相互影响,既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学习,也不利于老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就成了老师研究的重点。事实上,幼儿除了有好动这一个共性,喜欢音乐也是他们的共性,因此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学就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不能够受到正确的引导,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对于他们的成长、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音乐教学就很有必要,音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一件事,并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们长大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集中精力于一件事,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三)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帮助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优秀的音乐作品反映的内容大都是比较正面、积极、阳光的,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各阶段的教学都应该把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学重点。幼儿教学中,音乐教育就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些好的幼儿音乐作品就可以实现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举个例子,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内容一直强调“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么学生自然就知道妈妈的好,也就会学会感恩父母。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中唱“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学生通过这首儿歌就可以知道陪伴也是爱的一种表现,他们也就懂得如何运用陪伴、亲、夸、抱来爱自己的父母、老师。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

(一)音乐教学要体现其艺术性、游戏性

幼儿由于其知识量有限,也缺乏社会阅历,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多音乐都无法感受,因此对幼儿音乐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进行一些比较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来进行音乐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就应该把音乐教学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才能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于学习。音乐小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是可以让幼儿感兴趣的,因此音乐转化为游戏就是可以采取的做法。比如《两只老虎》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老虎,演绎歌词中的故事。如儿歌《丢手绢》的教学就可以直接进行丢手绢的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儿歌。

(二)课堂模拟音乐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缺乏对音乐的直观感受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设情境帮助幼儿思考。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既可以完成对音乐的教学,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进行情境模拟时,不仅仅要帮助引导学生想象,还可以利用一些外部设施,比如《小兔子乖乖》就可以在教室放一些小兔子玩具和大灰狼模型,比如《春天在哪里》就可以在教室周围放一些花草,但为了避免学生损坏,可以放一些塑造制作的花草,主要的目的是营造一个春天的氛围。

(三)进行多感官教学,降低音乐理解难度

音乐教学主要需要运用的是幼儿的听觉,但事实上不仅仅是需要幼儿的听觉,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包括听觉、嗅觉、触觉等,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使得学生能够更易理解音乐作品。比如儿歌《春天在哪里》就可以利用多种感官,春天的特性是鸟语花香,因此除了听歌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听鸟的叫声,嗅花的香气,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幼儿才能够对春天有更深的认识。

三、总结

音乐教学对于幼儿的成长、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音乐的作用。本文结合了笔者丰富的幼儿教学经验,总结了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以幼儿园大班教学为例,分析了音乐教学的具体开展策略。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投入更多的耐心、细心、责任心进行教学。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如何开展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形式之一。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那么,如何掌握幼儿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呢?

一、通过不同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喜欢上音乐,主动参与各类音乐活动。

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早上入园时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进餐时播放一些抒情优美的曲子,午睡前、起床后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在^域活动中设置音乐角、小舞台……让幼儿陶醉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喜欢上音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教学手段及教具,增强音乐课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将唱唱、画画、跳跳、听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引导他们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如学唱《打电话》时,借助玩具电话,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学唱歌曲,引导幼儿自然、愉快地学习。在打击乐《小鼓响咚咚》中,设计直观、形象的打击图谱,让幼儿在观察、思考、探索中积极地体验音乐。

二、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积极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音乐活动中,只有引导幼儿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进行音乐的感知、想象、再现、创造等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更新教育观念,重过程轻结果。以前教师教幼儿学习律动、舞蹈,只是单纯要求动作整齐统一,这样容易导致幼儿变得呆板,失去自我。儿童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使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中体验音乐,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精神,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促使其主动性更好发挥的环境。如在学习“采果子”舞时边播放音乐边讲解图片:美丽的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等待我们去采摘。幼儿随着乐曲自主表现快乐:有的拍手,有的跳跃,还有的转圈。不管是怎样的动作,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音乐中欢快的情绪,这就是一种自主创新。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如,多数人对儿时经常哼唱的歌曲《一分钱》至今记忆犹新,使我们从小就懂得捡到东西要交公。“三八”节主题教育活动中,歌曲《好妈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最主要的途径是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教师不应该让音乐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而应当延伸至课外,甚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为幼儿创设音乐学习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中都有音乐的陪伴,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浅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已成为被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具体来说,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必须遵循相关的科学原则。即科学地认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遵循其普遍规律,科学地落实教育方式和教育步骤,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科学的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科学地认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地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全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间的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了机遇。而对幼儿来说,音乐又有其特殊的价值。只有认识了这种特殊价值,才能对其实施科学地音乐教育。

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生理的健康发展

科学研究证实,人类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有相对的分工。左半球对应的是人们的逻辑思维,右半球对应的是人们的形象思维。只有大X左右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生理上的健康发展。音乐教育,在开发幼儿大脑右半球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正处于通过感性认知逐步把握抽象世界的生理发展阶段,音乐教育能够促使大脑左右半球互相沟通、互相联系、紧密合作,因而增进其活动机能。

在音乐教育中,孩子们参与唱歌、跳舞、弹琴、音乐游戏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活量,使四肢得到匀称的发育。这一切都是直接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的。科学的音乐教育活动会给幼儿提供更多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2.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教学、欣赏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儿童将他们对音乐作品感知的意境自然地流露出来,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各种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音乐思维能力的一些音乐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独立思考,有助于引导儿童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有益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对幼儿的音乐教育能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发展幼儿的相互合作和谐统一的社会性,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音乐对人们所产生的审美教育作用,已不断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显现出来,它对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日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对幼儿教育认识的拓展,利用音乐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很有效的方法。

二、科学地认识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问题

1.家长功利性强,目标过高

近几年来,由于音乐对儿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让孩子学音乐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共同行为,很多家长他们把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变成了音乐学习,并不断的让孩子们考级,把考级定为终极目标。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学的苦,家长也很累。最终导致了孩子对音乐学习兴趣的丧失。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不适当的功利追求,或过于强烈的功利追求,都会对幼儿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2.缺乏适合幼儿音乐教育的音乐作品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需要大量的适合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音乐作品。但目前,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幼儿音乐教育,却因缺乏好的作品,而不得不使孩子们也唱起令他们完全不知所云的流行歌曲。

3.只重技能传授忽视情感素质的培养

不少教师按大纲要求教一定数量的歌曲、 舞蹈就完事,更有些教师只拿着教材教大量的歌曲,不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提高。其结果幼儿只会唱老师教过的歌,只会跳老师教过的舞。但是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三、科学地运用幼儿音乐教育方法

1.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家庭音乐教育,往往是一个人一生中音乐学习的开始阶段。在幼儿家庭音乐教育中一定要多创造激发孩子音乐兴趣的音乐环境,比如即兴用音乐来创编故事、在钢琴上找各种动物的声音等音乐游戏可以使孩子的天性在其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也由此让孩子在童年阶段真正热爱上音乐。

父母应有意识地观察分析孩子的特点,根据孩子的发展变化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为幼儿创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可以在家庭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随时随地地进行,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还可以在生活中通过关注孩子不同时段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来安排音乐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在生活中及时启发和具体观察、指导,帮助孩子在已有的音乐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2.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中,要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能以自己所掌握的良好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善于总结经验,合理利用教材,因材施教。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音乐学习环境。可设立音乐专用活动室,放置一些不同国家、民族的乐器供幼儿操作、“演奏”。在班级内创设音乐区域活动空间,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播放各种歌曲、乐曲让幼儿欣赏,丰富幼儿的听觉经验和审美体验,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增长幼儿的智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 它是可以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对孩子成长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教育。让我们记住陈鹤琴先生的话“我们应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试论新教育理念下的现代幼儿音乐教育

摘 要: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以幼儿为教学主体,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利用音乐陶冶幼儿的情操,使之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本文讨论了新教育理念下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阐述了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同时对幼儿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现代幼儿教育;音乐教育;新教育理念 一、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观念与新教育理念

1.现代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音乐可以令幼儿感受美,使其在学校生活中体会到乐趣,帮助其更好地融入集体,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正确的情感和正面的情绪,在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训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新教育理念

新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本,主张开发人的全面教育,主张解放人的思想、心灵和身体,通过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内容丰富和充实人生,使被教育者保持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向上的活力。

二、新教育理念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影响

1.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新教育理念将幼儿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及教学方式也是按照幼儿的特点来展开的。尤其针对幼儿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幼儿学习音乐可以采用动态与静态相互结合的形式。音乐教育包含对音乐的寻找和感受,理解和鉴赏,通过创设具体情境的方式提高音乐教育的趣味性。例如,某些幼儿歌曲模仿动物的叫声,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动物造型的教学道具,边唱边演,将音符转化为实物,把节奏表现为动作,通过视觉刺激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音乐教材的不同选择

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现代幼儿教育主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选择相应的音乐教材,从而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音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既要对幼儿的日常行为与所思所想有所了解和理解,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动作,并根据反馈调整讲授方法。

3.游戏与科学发声

歌唱练习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的发声练习,并鼓励幼儿开口歌唱。游戏对幼儿发声的引导作用十分巨大,教师要做好游戏的创设,调动幼儿的情感,营造氛围鼓励幼儿歌唱。同时,教师要通过领唱等方式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既避免幼儿走调而影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可以保护幼儿的嗓子,使其快速掌握唱歌的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4.节奏训练

节奏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掌握好节奏是促进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法门。幼儿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现代音乐教育正是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将其引导到节奏音乐教育上来。如在唱歌时结合拍手和踏脚的动作,使幼儿在实际学习和游戏中领会节奏的意义,并将把握节奏作为欣赏和演唱音乐过程中的一个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幼儿介绍打击乐器,如手鼓、响板等,通过实际的乐器帮助幼儿掌握节奏感,同时理解音乐在音色、特性等方面的差异。

5.提供幼儿展现音乐才能的机会

现代幼儿音乐教育鼓励幼儿进行创作。每个幼儿有不同的特性和特长,为幼儿提供展现自己才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会在展示中得到充分发挥。舞台是现代幼儿音乐教学课堂的一个延伸,幼儿或独自表演,或集体表演,可以在实际中把握音乐的创造性和集体合作的乐趣。

三、现代幼儿音乐教师的作用和要求

1.现代幼儿音乐教师的作用

现代幼儿音乐教师不仅是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引导者,还是幼儿今后的人生导师。教师通过音乐陶冶幼儿的情操,使之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心态,能够把在音乐中体会到的快乐丰富生活,体会人生的乐趣。可以说,教师在音乐及其相关领域的引导作用十分巨大。

2.现代幼儿音乐教师的要求

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现代幼儿音乐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从业资质,掌握普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音乐知识,还要能够运用专业技能感染幼儿、影响幼儿,以自身的魅力和对幼儿的尊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同时,也要对钢琴及其他乐器有必要的演奏和教学功底,有一定的舞蹈和戏剧方面的才艺。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如何结合幼儿个性特点

【摘 要】音乐是一门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艺术修养的重要学科,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音乐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个性特点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学;音乐教学;兴趣提升;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很多学科的教育都不断提前,比如在幼儿教育阶段,就加强了音乐、绘画、语言等多种教育。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悟能力有很大帮助。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要加强对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幼儿能够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更多音乐的魅力。

一、影响幼儿音乐学习效率的因素

第一,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在当前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还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音乐教育。在课堂上一般都只是对各种音乐进行分享,教幼儿学会唱一些歌曲,并没有真正让幼儿体会到音乐课程的乐趣,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对于幼儿而言,其个性比较活泼,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很多教师只是对各种教材进行讲解,因此导致幼儿对音乐课程失去兴趣。

第二,幼儿自身的基础较差。很多幼儿虽然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音乐基础比较差,语言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并不能真正掌握音乐学习的奥秘,很多幼儿只是在教师的指导或者单纯的教师帮助下歌唱练习。

第三,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比如很多音乐课就是作为附属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很多音乐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提高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音乐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育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幼儿教育阶段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理念,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是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启发、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的过程。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幼儿学校更关注幼儿的综合能力,更关注幼儿的主体性。音乐教育不仅是唱歌练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教育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得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心情,以一种更加愉悦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去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学,提高幼儿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加强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第一,丰富课堂氛围。传统课堂教育是单纯地讲解一些乐理知识,引导幼儿进行唱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幼儿对这些枯燥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各种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得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对此,可以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改善课堂氛围,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音乐作品,让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猜歌名,分小组进行比赛,哪个小组猜中的歌名最多则可以获胜。第二,加强合作化教学。合作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根本是榱硕土队锥的团结协作能力,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比如很多幼儿生都喜欢进行探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幼儿生对外界的好奇心,进行合作探究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是要对班级的幼儿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使得幼儿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进行合作教学,首先应该要让幼儿明确音乐教育的作用,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分析和探讨音乐教育的作用,从而能够拓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过程中,音乐课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对幼儿生的艺术修养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过程。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水平。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析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帮助

【摘 要】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会迅速成长。而对幼儿的教育和教育的方式方法等,也受到越来越多成年人的关注。幼儿的受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以及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等,已然成为当下更多家长正在关注的问题。文章论述了音乐教育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游戏 幼儿 音乐教育

因为幼儿的天性比较好动,仍处在对周围世界好奇的阶段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若形式比较单一死板的模式很可能让幼儿感到压抑。幼儿不配合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易完成教学任务,幼儿也感受不到音乐的乐趣所在。教师应该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这一现象为重要参考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幼儿创造出符合他们这一阶段多动好奇状态的课程。

一、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增加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以及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跟其他人沟通,并且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抢椅子”的音乐游戏。教师在开始这一游戏之前,要选好背景音乐。那些童声歌唱、曲调轻快的音乐比较适宜。游戏开始时,教师要播放音乐,播放短短三十秒左右就可以将音乐停止,幼涸谝衾滞V沟哪且豢蹋要坐在距离自己最近的椅子上,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就要被淘汰了。幼儿在仔细听音乐并判断音乐几时停的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在抢坐椅子时,需要幼儿以最快的、灵敏的反应能力坐在椅子上,这也锻炼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观察力。几轮游戏下来,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参与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也在游戏过程中训练了大脑的反应速度。当然,除了这类对肢体积极作用更大的游戏,还可以开展对思维和幼儿脑力有益的游戏。通过游戏,能够提升他们的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是没有边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更加有助于他们的成长。通过一些益智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也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进一步融合音乐和游戏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音乐教育,能够训练幼儿的听力和反应能力,还能陶冶情操,让幼儿在音乐包围的环境中成长。为了保证音乐教育中,音乐和游戏的良好结合,需要幼儿在游戏的体会音乐,在音乐中快乐玩耍。

1.幼儿是音乐教育的重点。幼儿处在比较多动、好奇的成长阶段,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增加音乐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选择游戏方式、规划游戏内容、设置游戏背景音乐的前提下,应该明确游戏的主体,在游戏过程中应该集中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音乐游戏中设置相关情节,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交流,让他们互相了解,并对音乐游戏和音乐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在音乐游戏中,幼儿会将自己的个性和喜好表现出来,其实幼儿的音乐游戏实际上是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皮筋,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跳皮筋。这个游戏有非常明确的人数要求,幼儿在规定内要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在四个人都愿意的情况下才能组成小组。沟通过程是幼儿自发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幼儿自主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幼儿还可以在游戏时间内跟小组其他伙伴商量怎们玩皮筋。有的小组选择了“马兰开花”,有的小组选择了别的游戏。选择游戏类型、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让幼儿处在游戏的主体位置中,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玩耍中增加对游戏的兴趣。

2.音乐游戏须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音乐游戏增加幼儿对音乐课的兴趣。音乐和游戏的良好结合利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音乐游戏中的游戏,形式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单一的游戏既不能体现音乐的多样性,又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也没有太大效用。选择多样的游戏,能够让幼儿在不同的背景音乐的配合中感知音乐。

3.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状态。利用音乐游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要密切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状态。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专注力等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其给予正确指导。幼儿在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比单纯的音乐教育更有效率。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在游戏中积极正确的引导幼儿,帮助他们学到正确的音乐知识。比如,教师组织幼儿玩“丢手绢”游戏。幼儿在玩耍过程中会表现出真实状态,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状态及变化。对于幼儿的做游戏时的状态和唱歌的状态,教师要敏锐观察。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当中,在与幼儿进行游戏时,能够将二者的距离拉近,让教师更加了解幼儿。

三、在音乐教育中添加音乐游戏的前提

1.物质基础。在音乐教育中添加音乐游戏,游戏中所用的装备和道具等物质条件是开展游戏的重要前提。有些游戏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绿色草地。有些游戏则需要制备大量的乐器。有些歌曲游戏需要准备多份节奏图。游戏结束后还需要给获胜的幼儿颁发奖品。装备或者道具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幼儿处在比较稚嫩的阶段,要给予他们同等份量的呵护。游戏时应该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道具。当然,重视数量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质量,保证游戏道具或者装备不会伤害幼儿。只有良好的物质基础的支撑,才能保证音乐游戏的正常开展。

2.心理因素。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幼儿的反应上。音乐游戏要能够将幼儿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才是好的音乐游戏。有部分幼儿,因为性格胆小、怕生,所以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反应比较平淡,而且也没有进入到学习状态,这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该在游戏中,利用技巧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这样幼儿才能在放松的环境中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当然,有些老师的心理因素也要作为开展音乐游戏的前提。新来的音乐老师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会比较紧张,而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这方面更具资历。所以新来的老师要多向资历丰富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经验总结,学习他们应对教学难题时的态度和方法,学习他们对待幼儿学生的耐心。当老师和幼儿的心理状态都成熟了,音乐游戏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而幼儿音乐教育的成果也更加显著。

四、结束语

幼儿音乐游戏教育是一种比较综合的教育方式,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观察力等,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开展游戏之前要明确物质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轻松的游戏,有助于学生的积极性。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

摘要: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许多音乐家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才。”我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所创办的鼓楼幼稚园中,把音乐活动就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正像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认为的那样:音乐是人的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由于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鲜明、美丽、有声有色和富有动态的歌、舞等最容易感兴趣、最容易理解接受。因此,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情感;能力;发展

儿童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渴望通过模仿学习到技能和本领。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一、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来看,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直接指向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基本素质教育。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掘音乐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潜在价值,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音乐表达人类的情感,而情感也可以说是人的生命体运动的一种状态。音乐活动需要全身心投入与体会,因此音乐对人有一种怡情健身的作用。音乐益于身心健康的这一功能,与体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从特征上说,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而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体育锻炼人强健的体魄。从儿童的角度来说,各种活动不仅能丰富活跃幼儿的生活,而且可以使幼儿情绪愉快,机体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灵活自如。不同的音乐活动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学前阶段是听觉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有关研究着曾经做过对成年专业音乐家的调查,发现在2-4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人中,有92%的人可能获得绝对音高感:在4-6岁接受音乐教育得人中,这个比例便下降到68.4%。可见,及早地、更多地为儿童提供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和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听觉的感知和分辨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各种音乐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愉快情绪体验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人人皆备的一种普遍能力,这是当代音乐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许多儿童之所以表现出音乐能力的欠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是由于他们最容易接受音乐教育的年龄,缺少耳朵和心灵的训练,从而丧失了天生的音乐能力。所谓音乐能力是指人们在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或音乐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本领和个人的音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表象等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音乐素质,是指为了适应音乐艺术的感受和表达的需要,在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特点,它属于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经过教育和实践,可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教育素质主要表现在听觉的敏锐、准确程度、节奏感觉的准确、灵活、反应的敏捷程度和发声器官的音质、音色特点等。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感受能力是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的综合。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力是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如倾听声音、歌唱活动、节奏活动、演奏乐器等活动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的所期望获得的儿童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儿童情感,培养良好个性

幼儿在身心愉快的前提下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表现音乐,从而实现音乐的教育功能。

这种情绪上感染、思想上影响的音乐活动转化为一种“寓教于乐”的表现形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对儿童心灵的深入,会经久不灭。他说:“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而,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更包含有启迪儿童心灵、陶冶儿童情操的良好音乐教育内容。可见,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他了一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音乐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学前期的儿童正处于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随着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扩大,情感体验的日趋丰富积分化的逐渐细腻,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能满足儿童情感发展的需要。好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活动都能使儿童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起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提高儿童音乐审美感受力和表现能力,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完善人格。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议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

摘要:目前,由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则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内容。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方面入手,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社会性发展;培养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在学前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尤其面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应变、协调、适应等多方面能力素质。“社会性”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在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界,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强调,并且日益被家长们所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具体表现为自我的发展、交往行为、亲社会行为和生活适应四个方面。然而,儿童在同情心、责任感、自制力、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方面的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加强对幼儿这些方面的培养与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工具和手段,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学前期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因此,我们不能用教育成年人或者青少年的方法教育他们。

一、歌唱教学培养幼儿情感的社会性

歌唱是出于人类本能的、最原始的音乐表现形式,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对于幼儿来说,唱歌是进入音乐的最自然的途径,儿童大都保持着对唱歌的强烈爱好。因此,唱歌在幼儿的音乐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歌唱教育是最能培养孩子社会情感的方式和途径,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介绍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内容,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孩子共鸣的、能够被幼儿所理解的歌曲。如最近热播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既适合幼儿歌唱,又具有情感教育意义。喜洋洋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美洋洋可爱甜美、聪明善良,懒洋洋虽然有些贪吃懒散,但是关键时刻也能帮助伙伴逃离困境。这些美好的动画形象配上美妙的歌曲,让孩子们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体会这些情感。帮助儿童逐步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理解和满足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帮助儿童初步形成他们所能理解的勤劳、友善、关爱、公正、勇敢、坚强等的积极情感。

二、韵律活动培养幼儿协调的社会性

所谓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应开始于动作。①达尔克罗兹也曾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②

韵律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儿童的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交流合作的需要,控制力的培养等。

学前儿童的韵律活动,一般包括律动及其组合和表演形式。基本的动作,如走、跑、跳、点头、弯腰、拍手、跺脚等;模仿的动作有鸟飞、鱼游、花开、锄地、开火车、骑马、怕球等;还有些舞蹈动作。动作的组合可以是,身体节奏动作组合、律动模仿动作组合、表演舞、集体舞等。表演形式可以是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和领舞群舞。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相互合作与配合的能力,而且能够加强儿童相互之间的交流。对于幼儿这一时期,年龄小、音乐经验少,活泼好动,因此韵律活动应该与歌唱、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儿童逐步学会自身协调能力。

三、音乐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自控能力的社会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能够直接得到快乐。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音乐教育目标而编制的游戏。幼儿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不仅能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控能力。

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有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歌舞游戏主要侧重于歌唱和韵律活动的游戏,可以有简单的情节和角色,但不需要专门的音乐来表现。而表演游戏则按音乐性质变化进行情节和角色表演,这种游戏要有专门的音乐来表现,也相对比较强调情节和角色的表演。听辨反应游戏则侧重对声音或音乐的听辨结果进行快速的反应。

音乐游戏通过给幼儿分配不同的角色,表演不同的情节,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动作来表现,帮助幼儿逐步学会遵守与他人所参加的具体活动有关的社会性规则,并逐步学会理解这些规则对自己和其他人的重要意义;逐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打击乐器演奏培养幼儿合作的社会性

儿童天生是好动的,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是孩子们喜欢、并容易接受的学前音乐教育内容。打击乐器演奏,不仅可以发展学前儿童演奏乐器的兴趣,而且,开展集体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可以发展学前儿童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熟练地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发学前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学前时期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鼓、铃鼓、串铃、碰铃、三角铁、锣、木鱼、双响筒、响板、沙球等。“奥尔夫乐器”就是一组适合儿童演奏的乐器。这些乐器很容易操作,而且能模仿自然界的许多声音,能够引起儿童足够的兴趣。如今,很多地方都强调学习“奥尔夫教学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时,可以结合歌唱、游戏等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演奏有序的进行。孩子们可以围坐成圈,随意的进行演奏,不一定非要按照标准的演奏形式进行。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培养幼儿之间互相合作的能力。

五、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纪律性和责任感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秩序的社会活动,它要求参加者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活动,同时也要求参加者明确认识并自觉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学前儿童教育机构的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这些要求被进一步明确为:学会遵守音乐活动的常规:初步养成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对乐器、道具和其他有关设备负责,对活动场地负责的基本观念和行为习惯。学前儿童在这方面的发展,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的。而且这种培养应该和当前儿童教育的全部课程与活动整体地联系起来设计和实行。另外,教师自身的态度、行为榜样和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行为习惯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活动作为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的载体,是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可操作性优势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培养。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要和幼儿教师、家长结合起来,共同配合,以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积极、健康的发展。另外,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是通过教育影响有效地促性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音乐教师更是利用音乐这一特殊的认知情感教育工具和手段,合理有效地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这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对培养幼儿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重视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是每位幼儿教师重要的职责。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幼儿音乐教育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就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审美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能通过人的审美感知,迅速调节情感,引起共鸣,获得美的感受。脱离了“美”,再好的音乐教育也只是空谈,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如果你对于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必要将音乐的“美”传递给幼儿,并使他们学会感受美、懂得欣赏、创造和表现美,如此才能使他们在欣赏、学习、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养成优秀的审美能力,进而终生受益。

1.幼儿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以音响信号为中介,直接刺激审美主体的听觉感官,唤起审美主体的联想和幻想,使审美主体产生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在人类的感知能力中,听觉常常被认为是十分高级的一种,而聆听也是人们挖掘美、感受美、理解美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时期,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尚不健全,听觉却率先发展起来,因此在音乐教育中积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是引领孩子们进入“美”的殿堂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美,并尝试通过创作、表演的方式再现和再创造音乐的美,如此才能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艺术教育的价值。

2.幼儿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

2.1 感受音乐魅力,激发审美情趣

幼儿是审美教育的主体,我们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引导他们体会音乐的魅力,才能使他们认识到音乐的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发展。音乐作品中通常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而从情感的体会入手,往往能很快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促进审美情趣的养成。对此,笔者曾经开展过一次教学实验,即对两个中班的孩子播放同一首《摇篮曲》,在A班播放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闭上眼睛体会这首歌所抒发的感情,使他们自由联想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而对B班则只是简单的播放和学唱这首歌。

对两个班的孩子,笔者均未透露《摇篮曲》这一名称,并询问孩子们是如何发现这是一首摇篮曲的。A班的孩子多数回答,这首歌很柔和温暖,让自己联想到了妈妈哄自己睡觉的场景,B班的孩子则多从歌词上体会到这是一首摇篮曲。而通过观察也发现,A班孩子在聆听和演唱这首歌时显得更享受、动情,足以见得他们对音乐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其审美情趣的养成无疑至关重要。

2.2 引导理解音乐,积累审美体验

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的特点,往往是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它的美具有一种难以说明但不难感受的独特性,因而,不断积累审美体验,将音乐的美进行理解、吸收和内化,对于审美能力的发展就极为重要。而3到6岁的幼儿,受年龄、阅历、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接触可能并不广泛,审美视野往往是较为狭窄的,即便如今许多家长会有意识地为孩子播放音乐,也多是一些简单的儿歌童谣。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义务引导孩子们体会音乐艺术的多元性,并使其在不断欣赏和理解的过程中,积累审美体验,学会发掘美、感悟美。对此,笔者曾经在一堂音乐课上播放了圆舞曲特点突出的钢琴曲《水仙花圆舞曲》,非洲舞曲《非洲之夜》,接着又听了《四小天鹅舞曲》,最后播放了中国民间音乐《彩云追月》和《茉莉花》,如此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笔者引导他们猜测每首乐曲是什么国家或地区的作品,并鼓励他们通过表演或讲述的方式展现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美”,使他们的审美体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2.3 强化音乐表现,激发审美创造

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引导孩子们自由表演、积极创造,是提升他们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应在积极开展音乐欣赏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表演等形式展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要求的:“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例如:笔者曾经在班上播放《送别》这首作品,当音乐响起,孩子们纷纷陷入陶醉和沉思,放完歌曲,笔者问孩子们都联想到了什么,不少孩子想到了自己所经历的分别的场景,并纷纷表示出不舍和感伤,接着,笔者选取该首歌的一部分带领孩子们演唱,并鼓励他们变演唱边回忆自己所联想到的场景。不少孩子唱的十分动情,看似简单的演唱活动,却是他们对音乐理解、体会和再创造的过程。

3.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是提升幼儿音乐教育成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我们可联系幼儿音乐教育内容,通过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三个途径来共同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培养其审美情感,帮助其积累审美体验,进而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协调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

【摘 要】在幼儿音乐教育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音乐并不是通过教授者的解说来理解与感受的,而是要通过幼儿自身的理解能力去感受。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不仅将教授者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化成引领者,摆脱了音乐课堂中常见的一问一答现象,也帮助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走进音乐、欣赏音乐,对幼儿认知音乐及身心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律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律动教学起源于欧洲,它所要求的就是跟随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体系是瑞士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立的。通过他的细心观察,逐渐意识到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如:学生们虽然演奏技巧和水平高超,但是却缺乏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无法感受和理解音乐中的美;一些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将音乐中的节奏反映出来,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性。在经过三个阶段后,达尔克罗兹体系最终确立。它开始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改革,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构建了“体态律动”的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对律动教学体系的建立仍处于发展状态。思想、文化间的差异造成了我国律动教学体系建立的局限性。

第一,教育体制。尽管“素质”教育在当下已经发展迅速,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学校中都能落实。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习惯,“模式”则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框架。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以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们的独立创造能力。

律动教学体系则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灵活性,按照其原则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由此可见,引进先进的幼儿律动教学、加快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首要问题是从根本上认识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第二,我国音乐教育的师资水平。目前,我国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偏低,对音乐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同时,受传统幼儿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儿音乐教师的授课思想、理念守旧,创新意识薄弱,再加上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幼儿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动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在我国,律动教学体系的建立还不够完善,教师队伍不够壮大,教师素质水平、层次参差不齐,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律动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虽然如此,但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经过从本土化到世界化,再到本土化的过程。只要我们克服弊端,不仅要重视“输入”,也要重视“输出”,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积极与国际接轨。

“听”是律动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听”的过程中,配合直观的道具、夸张的动作以及形象的语言,可以提示幼儿去感受音乐进中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音乐。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曲式,在幼儿逐渐熟悉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踏脚、摇摆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可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本能”地投入到律动活动中。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幼儿就能抓住音乐的特点,配合身体各部位律动,更加生动自然地表现音乐。

例如,课例《开火车》,教师要做“火车头”,带着每节“车厢”在各种不同“轨道”上行驶。在行驶过程中,可与配课教师(或家长)用各种道具(呼啦圈等)搭成“山洞”,让每节“小车厢”跟随音乐的不同节奏运动。在实际体验过程中,通过游戏方式以及律动变化,使孩子们更直观体会到音乐中的各种要素。

律动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教师则处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附属地位,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做到动静结合,动静分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让孩子在动静结合的环境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美。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教育模式不是依靠死板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律动游戏学习,看似杂乱无章,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在游戏中因势利导地学到知识。这在律动教学中,特别是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显得极为重要。律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儿童上升到课堂的主导地位,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是十分符合当代教学要求的。

作者简介:

刘 颖(1990-),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传媒音乐方向。

基金项目:《河北省律动教学法应用调查研究――以保定市幼儿音乐教育为例》,项目编号:S201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