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论文

时间:2022-06-08 09:17:37 关键词: 民族音乐 音乐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结晶,民族音乐的发展及其经济价值的实现,能有效增强传统文化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应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弘扬和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民族音乐市场化运作新路径,以提升民族音乐的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力,为民族音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族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市场化运作的民族音乐论文

一、提升我国民族音乐经济价值的策略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民族音乐从出现之日起,就与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在审视民族音乐时,往往会单用文化、宗教的眼光去打量它,对它的价值评判也会有失偏颇。直到宋、元时期,在杂剧戏曲发展成熟的大背景下,各类民俗艺术和文化形式都趁着时代的东风发展起来。民族音乐是杂剧、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在戏曲节奏调控和情感渲染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时候,在舞台演唱和伴奏表演中,都会有各种形式的民族音乐出现,民族音乐也逐渐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民俗文化相对繁荣的元代,民间庙会和集市上常有收费的戏曲演出,这时的戏曲,显然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商品了。同样,音乐作为戏曲的一部分,也具有了鲜明的商品属性。然而,因为受到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制约,这类简单而原始的市场化运作没有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导致民族音乐的经济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进步,为我国民族音乐市场价值的展现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此,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国民族音乐的经济价值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民族音乐市场化运作的观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音乐工作者应摈弃因循守旧的文化观念,以音乐演出市场为依托,在音乐工作中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理念,弘扬音乐魅力,以市场化包装方法、宣传手段、促销方式、传播途径,去吸引受众,去脱开市场,去增加民族音乐演出收入,增加民族音乐衍生效益,打造以音乐为主的文化产业链条。这就要求民族音乐工作者积极吸收其他音乐形式成功的传播手段,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听众心理,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譬如,在流行音乐演出中,许多音乐即使是内容肤浅,曲调简单,同样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究其原因,流行音乐人在市场化操作中,事前认真研究了流行音乐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爱好和心理,在音乐创作中也紧贴听众寻求刺激、渴望释放的心理进行创作。其次,商家在流行音乐演出中也花费了不少心思,许多商家都将流行音乐当做重点工作来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宣传甚至炒作,在票务促销上也是采用了多种市场营销手段,因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民族音乐和商家在民族音乐创作和宣传中也应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用现代化手段对民族音乐进行全新包装,在宣传和表演中突出民族音乐的文化氛围、艺术精神等,积极拓宽民族音乐发展发展路径。

(二)建立健全民族音乐市场化机制长期以来,我国民族音乐在制作上,走的还是以前的老路,即由国家拨款给文化部门,由文化部门对民族音乐创作进行统筹策划,在民族音乐作品制作完成后,再以公益文化的形式演出、展示。这一体制内发展形式,为民族音乐精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民族音乐的依赖性,使得民族音乐形成了只求投放、不重产出的不良习惯,导致民族音乐竞争意识低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民族音乐必须树立积极的发展意识,吸收各方资金,拓展投资渠道,用市场化形势去开展音乐策划和组织演出。与此同时,民族音乐工作者还要致力于跨地区、跨国家的文化互动框架的构建,加大民族音乐的制作和演出规模,让更多的人见证民族音乐发展成果,提升民族音乐的市场竞争力。

(三)通过制作机构拓宽民族音乐的演出领域以现代化制作机构为依托,拓宽民族音乐演出领域,是民族音乐实现经济价值的可靠途径。这就要求文化单位在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贯彻执行音乐制作机构实施法人制度,明确法人代表的责任和义务;收、选拔行业资深人士、权威人士、音乐达人充实民族音乐监制、演出队伍,明确音乐制作人、商业管理人士的职责,使其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同时用优厚的报酬鼓励创作团队推陈出新。在演出上,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合理应用各种形式的演出场所,以扩展音乐演出的领域,并且推动我国民族音乐市场的繁荣。

(四)加大民族音乐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市场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音乐制作与演出主要是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拨款,而文化部门则是用行政手段加以组织的,主要上是一种公益性教育活动,极少会顾及到其经济效益。如今,音乐艺术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用市场化方式对民族音乐进行经济运作已经不可避免。但是,以往的市场运作方式效率较低,已经难以满足时展需求。这就要求文化管理部门重视民族音乐商业化人才培训工作,有组织地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学校是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因此,艺术院校、综合类大学要将民族音乐教学、高素质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纳入发展规划中去,争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音乐表演和管理人才。社会各界也要对民族音乐管理人才培养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打造有利于民族音乐管理人才发展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音乐创造经济价值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提升民族音乐商业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就目前来说,虽然从事音乐管理工作的人员为数不少,但是,在这些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接受过系统的、专门的音乐教育,许多人都是半路出家,甚至是临时工作者。在民族音乐管理系统中,也有一部分人既缺乏音乐方面的艺术素养,又缺乏基本的市场运作常识。总之,民族音乐商业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这对民族音乐发展和市场化管理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提升民族音乐商业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重视并加强文化管理公职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通过市场化运作知识教育、运作模式培训、管理经验学习,提高民族音乐商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从思想、行为上趋向理性的市场化管理方式。与此同时,行政主管单位还要建立健全商业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加强危机教育、责任教育,提高管理队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使其戒除惰性,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当然,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还要选拔优秀的管理人员出国进修,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管理经验,做好民族音乐管理工作。

(六)运用政策体系促进民族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在音乐艺术活动日渐频繁的情况下,为了促进音乐艺术与音乐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行政主管部门在民族音乐发展管理中要做好如下几点:首先,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定,完善与音乐经济活动有关的税收、赞助、收入分配等制度,构建完整的音乐经纪制度框架,使民族音乐市场化运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严格从业人员准入认证制度、考核制度,明确从业人员考证、持证上岗细则,对从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从源头上纯洁管理队伍。再次,构建良性的民族音乐与市场化运作互动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地区主管部门的权利和责任,避免各部门之间由于利益不均而产生矛盾和冲突,确保民族音乐经济活动能有序进行。

二、结语

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结晶,民族音乐的发展及其经济价值的实现,能有效增强传统文化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应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弘扬和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民族音乐市场化运作新路径,以提升民族音乐的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力,为民族音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艳红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民族音乐论文:呼伦贝尔民族音乐论文

1呼伦贝尔音乐文化区

1.1呼伦贝尔音乐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呼伦贝尔音乐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古代呼伦贝尔音乐文化时期,从西汉至清朝年间,此阶段的音乐主要是以表现人们生产活动和展现动物的可爱形象为主,这一阶段前期音乐古朴原始、曲调简短、节奏鲜明,同时具有舞蹈性的风格,这一阶段后期音乐音调悠扬、节奏自由、腔多词少,具有极强的抒情性.

(2)近代呼伦贝尔音乐文化时期,清朝后期至今,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人们的经济形态发生了改变,音乐文化也随之改变,草原游牧音乐文化形态与半农半牧音乐文化形态同时存在,近代呼伦贝尔音乐文化时期是音乐风格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1.2呼伦贝尔音乐文化特征呼伦贝尔地区有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春夏时节五颜六色的花朵布满整个草原,令人沉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歌飘荡在草原上,诉说着草原上的动人故事,展现着草原的美丽风光.呼伦贝尔民歌数量、种类繁多,也反映了深刻、广泛的社会生活内涵,同时蕴含着呼伦贝尔人民的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等诸多方面.长调民歌是蒙古人长期在草原上生活、劳动中所创造的一种民歌体裁,它是蒙古族草原音乐文化发展的最高形态,其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蒙古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但体现了蒙古族所共有的传统文化特征,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呼伦贝尔长调民歌曲调舒缓,开阔明亮,“诺古拉”相对单纯,以硬腭式“诺古拉”为主.调式方面,呼伦贝尔长调民歌转调离调手法运用较为普遍,具有柔和宽厚的色彩.

2昭乌达音乐文化区

昭乌达地区东接科尔沁界,西连察哈尔正蓝旗和围场,北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南和卓索图盟(今赤峰市宁城、辽宁省建平一带)毗连.具体指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赤峰市郊和哲里木盟的开鲁县、奈曼旗、扎鲁特旗等旗县.昭乌达地区凭借中华龙的故乡、大辽帝国故都等令人瞩目的历史文化成就以及不断演化的民族习俗与传统,形成了以“红山文化”和草原文化为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昭乌达地区代表性的民族音乐有长调民歌、赤峰鼓吹乐、赤峰雅乐、赤峰佛乐等,昭乌达地区代表性曲目,如《云青马》、《达木茹哈达》、《江沐沦之水》、《吉塔拉草原的野雉》等,随着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演奏技艺的不断发展,歌颂新时代的民族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

作者:黄国荣单位: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民族音乐论文: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论文

一、小学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立足于本民族又要面向于全世界,在吸收西方理论的同时,注重本民族的音乐发展。作为小学生,正是逐渐培养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阶段。通过学校的音乐教育,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向他们传播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让他们继承优秀的民族音乐。因此,普通基础教育是专业音乐发展的基石,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应当从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开始。

二、小学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程度仍然远远是不够的,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一,民族音乐教育没有受到重视。长期以来,虽然音乐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民族音乐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面对西方音乐、日韩文化等大量文艺作品的涌入,我国民族音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崇洋媚外的教学方式取代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忽视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其二,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不强。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音乐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目前,一些小学教育中,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音乐教师,由此,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教学的质量。其三,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片面性。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大多只是关于唱歌和舞蹈方向的教学,传统的民歌说唱和戏曲方向的课程甚少涉入,因此,学生对于我国国粹了解有待深入,缺乏基本的常识。其四,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缺乏规范性。通常来说,当前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容只是穿插于各节音乐课程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孩子们缺乏民族音乐的概念,对于民族乐器和戏曲方面的知识了解更是甚微,这些都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三、小学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充实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容音乐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工具,因此可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使用的教材中适当地加入我国各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突出民族音乐的教学特色。其次,通过加入一些贴近小学生生活,并且能够得到他们喜爱的、经典的音乐素材,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教学课程现如今小学的民族音乐课程单一,大多是以教育唱歌和舞蹈为主,缺乏对于戏曲、说唱和乐器的教导,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应该设置一些相关的课程。例如设置欣赏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基础的民族音乐四大件,了解一些著名的民歌、民族舞和乐器。与此同时,也可设置相关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们亲身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小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也要提高教师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和热爱。例如,在小学生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传统的节奏乐器和小学生经常使用的木鱼、三角铁和沙球等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体现作品的思想,还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节奏感的敏感性,更突出小学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

(三)改革民族音乐教学的模式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小学的民族音乐教学。为了真正使小学生热爱、喜欢和接受民族音乐,学校必须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口传心授”的方式,通过“感染熏陶”使得学生们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民族音乐的图画与录像,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演”,通过这些视觉材料,切身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四、结语

总之,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可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透露出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文化。然而,发展民族音乐确实是一件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不断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逐渐丰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传承民族音乐,从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

作者:刘燕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民族音乐论文:区域经济民族音乐论文

1民族音乐在区域经济的独有的价值

1.1引发感情共鸣

音乐带有听觉体悟这样的特性,是审美架构中的感情艺术。欣赏美好乐曲,能激发潜藏着的强烈感情,拨动深层心弦,激发内在特性的这种共鸣。从文化视点看,音乐表征着共通的某一情感。不同区域以内的民众,经由音乐特有的纽带,能互通深厚情感,建构友爱关系。文化载体特性的民族声乐,折射着乡村独有的民风、带有市井特性的厚重风俗。亲近的音乐,能拉近彼此关联,让人们接纳美感熏陶。区域架构之中的经济进展,可以依托音乐,来创设交往互通的最优环境。招商引资特有的历程中,若能添加着音乐的互动,则能拉近距离,创设祥和的、带有厚重关怀的互动气氛。

1.2有序拓展内需

民族特性的多样音乐,能满足多层级的娱乐要求。民众潜藏着的这一需求,应被看成延展之中的优良商机。传统框架内的生动音乐,应能协同人们,去发觉更广范畴中的内需市场。特色明晰的曲目表演,不仅创设了娱乐形式,还活跃了平日以内的经济生活。

2区域经济特有的促进路径

2.1确认新颖理念

民族特色音乐,应被拟定成新颖架构中的产业理念。经济全球化态势下,应变更偏旧的认知路径,采纳经济思维,重新预设民族音乐原初的定位。对于带有偏差的认知,自觉予以纠正。类似区段中的旅游产业、关联着的文物文化,民族音乐也带有明晰的产业特性。民族音乐关涉的产业,耗费掉的投资偏少,后续时段的成效凸显,且布设范畴很广。区域中的主管部门,应当依循新颖思路,建构配套特性的文化对策、音乐推广关涉的技术规程。这样做,能建构音乐与区段经济的密切关联,助推健康进展。

2.2培育最优人才

民族音乐范畴以内的最佳人才,应带有精湛技巧。调研得来的数值表明,熟识乡土这样的音乐家,能创设最优的表演成效,吸引众多听众。当地群众惯常喜好的、这一范畴的音乐家,应被组织起来。经由审慎的筛选,选出技术层级很高、事业心凸显这样的人才,予以接续培养。这种新型人才,应提升综合架构下的音乐素养。传统音乐建构起来的表演体系,也能经过预设的这种路径,渐渐予以完善。拟定定期特性的业务竞赛,对凸显出来的音乐人才,赋予搭配的荣誉,或某层级内的职称。添加多层级的补贴,创设更高收入。有序延展融资的途径,拟定适宜特性的经济收入。

2.3编创特色曲目

带有乡土特色的、趣味特性的新颖曲目,应被不断创设。依托区域独有的厚重文明,编创带有区域特性的、风格明晰的这类作品。创设的新颖曲目,包含风格明晰的乡土民歌、说唱及对应着的戏曲、器乐细化的多样乐种。运用累积得来的编创素材,吸引外来特性的投资,建构区域进展的新路径。编创的乐曲,应能凸显特色,同时添加新时段中的新颖内涵。这样编创得来的曲调,会涵盖深层级的底蕴,也会满溢着时代气息。

2.4设定音乐节

为拓展民族特性的乐曲影响,可以拟定年度以内的音乐节。音乐及当地独有的人文景观,都表征着民俗的特色。依凭这种资源,创设经济良机。年度之内的民歌节,应当整合着艺术特性、深层级的经济特性;为当地进展,带来凸显的成效。邀请省市这一范畴的优秀艺人,介绍独有的区域文明。音乐节范畴内的含金量,应被渐渐提升。创设高水准情形下的音乐节,汇聚各方来客。在音乐节之中,人们体悟出音乐特有的魅力,也产生对这一地域的好感。经由印象的累积,会铺垫着后续时段的进展阶梯。音乐节凸显出区段中的经济底蕴,便利人们了解。

3结语

传统框架之下的民族音乐,潜藏着经济推动特有的侧重价值。以往调研中,人们惯常忽略这一价值,没能把各区段中的民族音乐,看成经济促动的根本动力。实际上,民族音乐建构了区域经济的衔接纽带;通过音乐特有的视窗,可以明晰区域延展的总历程。音乐拓展的内需,能创设新颖成效。添加民族音乐特有的这一功能,就应在接续的实践之中,不断摸索探究,增添累积效益。

作者:张晓霞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民族音乐论文:现代作曲技法民族音乐论文

一、现代音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1.持续发展阶段

从1949年到1979年的20年间,是中国现代音乐的持续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我国的现代音乐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政治现状和意识形态开始侵蚀我国的现代音乐,尽管无论是音乐的演奏技巧还是演奏方式、唱法,都含有当时明显的时代特征。

2.初期发展阶段

在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已逐步解冻,中国的现代音乐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作为中国的初期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中国的现代音乐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表现出非常旺盛的生命力,中国音乐人开始采用全新的创作思想、观念、视角进行中国现代音乐的创造②。

3.快速发展阶段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的现代音乐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新成长起来的青年音乐作曲家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创作风格和创造技巧都呈现着多变的特性,使中国的现代音乐更加的全面和丰富,中国的现代音乐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中。

4“.隐形”发展阶段

从1989年开始,中国音乐艺术界开始反思中国的现代音乐是否过于西化的问题。在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和国内政治形式又变得严峻起来,政治环境再一次影响到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同年对中国现代音乐的批判更加的严峻,直至1998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音乐人一直处在选择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还是本国音乐的焦虑状态中,中国的现代音乐停滞不前,进入“隐形”发展时期。

5“.回归”发展阶段

从1989年开始,中国的音乐人开始摒弃西方音乐和本国音乐之分,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现代音乐的创造:人们喜欢的音乐就是好音乐。以人们的音乐感受为创作准则,使中国的现代音乐摆脱了“向左走,向右走”的桎梏,提供给人们更多美好的音乐③。

二、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

中国的现代音乐之所以能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其并不是一味抄袭西方现代音乐,而是运用西方作曲技巧,结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进行现代音乐的创作,继形成中国特有的现代音乐,对于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是如何融合的,本文将通过《多耶》这部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进行具体的论述。在1986年,我国音乐家陈怡创作了《多耶》这部现代音乐作品,在该作评中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作曲技法进行了有效地融合,是陈怡的代表作之一。陈怡的父母对西方古典音乐推崇备至,使得陈怡在幼年时已开始学习现代的主要演奏乐器,为现代作曲技法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在她青年时期“,上山下乡”的经历使得她开始真正接触到中国的民族音乐,并在以后现代音乐的创造中,大量地使用民族音乐元素。而《多耶》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应用我国侗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对陈怡创作《多耶》这部音乐作品具有深刻的影响。

作为广西侗族传统歌舞的名字,“多耶”具有很浓的中国的民族元素,作者以“多耶”命名自己的音乐作品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应用。在侗族的语境中,“多耶”是一种集体舞,说的是跟着歌曲的节拍跳舞,汉语说的是踩歌堂,深层的意思是歌舞能消除人们语言上的隔阂,使得人人平等,不分贵贱尊卑,以唱歌跳舞的形式表现劳动的快乐。经过比对,我国知道《你们到来住几天》旋律的发展是以第一小节的do和la开展的,而《多耶》的主题旋律采用do和la的固定调贯穿全曲,两者的核心音调是一样的。并且,北部侗族音乐中最常见的3/4、3/8拍和南部侗族的混合节拍,在《多耶》中也多有体现,使得《多耶》的音乐节奏更加的自由、多样,节奏感也更强。而钢琴曲《多耶》在呈示段和过渡段应用的复调式多声部手法,也是借鉴侗族民歌,增强了作品的旋律和节奏强度④。

2.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在作品中的应用

在充分体现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前提下,陈怡应用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多耶》的创作,使得作品具有现代音乐特有的音响效果。在作品中,多种多样的踏板和触键的应用,使得作品更加的形象和生动,使得民族音乐以现代的作曲技法呈现出来。在钢琴作品《多耶》中,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应用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曲式自由的曲式和任何经典作品的曲式都不一样,它是在某种结构原则上自由发挥,不再受原有曲式框架的束缚。而《多耶》的自由曲式,是引入侗族的节奏和节拍,破坏原有经典的调性功能结构,继而实现结构曲式的自由化。(2)“数控化”的节奏、节拍“数控化”的节奏、节拍是现代作曲技法之一,而钢琴曲《多耶》的节奏和节拍进行了明显的“数字化”处理。《多耶》音值、发音点的组合和规划都符合数学逻辑,在作品中应用“数字控”节奏组合,使得作品的节拍更加多样和复杂。有利于作品风格和意境的体现。而在《多耶》中“数控化”的节奏形式具有两个特点:横向“数控化”节拍、纵向“数控化”节拍。(3)复合和弦作品《多耶》典型的现代音乐作品风格还体现在:作者不再单纯地采用经典的三度叠置和弦的和声手法,而是积极地应用三度和弦,以产生不协和的和声音响。并且,中国民族调式和声中大量的非三度色彩性和弦,使得中国民族调式的色彩性和声与西方现代非三度叠置形成了共鸣的效果。(4)现代音乐多调性的手法运用多调性,是在旋律中应用两个以上的不同调性。而在钢琴曲《多耶》中,随着作品的发展,多调性和调性重叠的手法多次出现。比如,作品呈示部中的第2小节,上方声部为E宫调式,下方声部则为降D宫调式,继而形成双重调性叠置。结语民族音乐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现代作曲技法的应用,使得民族音乐元素以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展现出来,继而形成具有明显中国元素的现代音乐,促进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三代音乐人的努力,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已相互交融在一起,中国的现代音乐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者:钱成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

民族音乐论文:游戏音乐与民族音乐论文

一、游戏音乐中的作用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化主题、抒发情感等方面,游戏音乐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是游戏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游戏音乐,能够成为具有双重作用的主题音乐,如《仙剑奇侠传》中逍遥这个人物,客栈的主题音乐欢快、明朗,恰当的表达出了逍遥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塑造人物形象逍遥的音乐,也是一首典型的背景音乐。其次,通过句情话的音乐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为游戏营造一种游戏氛围,为游戏带来不少艺术的美感,深化游戏主题,加强了情感的渲染。如:《仙剑奇侠传》中,逍遥向赵灵儿索要紫金丹出现的音乐,恰当的表达出了李逍遥与婶婶之间深厚的亲情,音乐以抒情见长,深化了游戏的内容。在李逍遥与赵灵儿入洞房时,为了恰当的表达出李逍遥心中挂念亲人的纠结心情,采用了充满哀怨、婉转的音乐。从某种角度来说,音乐增强了游戏的戏剧表现力,弥补了RPG游戏天生的缺憾。每当音乐响起,都使人在无尽的遐想中。

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调式在游戏音乐中的运用

游戏中运用民族调式是音乐的主体,占有绝对的优势。如:《仙剑奇侠传》的游戏音乐中,由于羽、角调式不但具有西方小调风格委婉悠扬的特点,还具有东方特有的哀婉性忧伤美,符合游戏风格和剧情的需要。因此,前面二十首音乐运用羽调式的达到了十多首,采用宫调式的作品几乎没有,其他几首也运用了民族调式角调式。如:第六首《蝶恋》的主题旋律优美、含蓄,是一首表达爱情主题的乐曲,因此,采用了羽调式,成了游戏音乐的核心主题,增强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外,《仙剑奇侠传》中序奏音乐《云谷鹤峰》,为了奠定游戏的基调,也采用了羽调式,描绘了青山幽谷、笛声悠远的景色,音乐主题富于活力,清新明快。另外,为了使音乐洋溢浓厚的民族特色。《仙剑奇侠传》采用了民族五声、六声的调式。如:游戏音乐第六首、三十一首、十六首等都采用了民族六声调式,而第十四首等都采用了五声的调式。我国的五声、六声调式没有与主音形成强烈的倾向性,半音功能被弱化,半音成了音乐进行的一个辅助音、经过音,没有西方音乐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因此曲中出现的变宫就是作为经过音在使用。

(一)民族音乐元素和声

在游戏音乐中的运用在三度音程关系和弦基础上,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弦音乐具有西方音乐的典型特征。但是为了避免与民族音乐的不统一,在游戏音乐中,很多音乐没有使用这样的一种典型结构,而是使用了不完整的和弦,按照四度叠置的和声,凸现了东方的民族特点,形成了东方色彩性的和声。如:《仙剑奇侠传》中《逆天而行》的音乐,从音乐的开始,旋律就形成了一种具有活力、张力、空旷、不呆板的音乐效果,连续使用了四度叠置的和声,凸显了民族和声的特点,避免了三度和声过于硬板的音响,不仅在旋律声部,还是其它织体声部,这种四度叠置的和声和下面和声声部一起被采用,形成了一个协和、统一的整体。在这首音乐中,几乎没有不采用四度和声的地方,音乐的中心一直就是四度和声。因此,这是创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并不是一种偶然。而在第六首《蝶恋》中,也采用了带有民族性的四度叠置的和声。音乐重负两个铺底性的和声声部,采用了四度叠置和声,使用了弦乐,并且为了形成独特的运维,始终贯穿整个乐曲中。

(二)民族音乐元素配器

在游戏音乐中的运用我国民族音乐特点的形成与演奏的民族乐器具有很大的关系。而民族性乐器音色的使用也是游戏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如:在创作的时候,很多游戏音乐注意到了这一规律。但是由于GM音色库中缺少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因此,为了为音乐丰富的表现提供很好的途径,在游戏音乐制作中,很多创作者借用了其他民族乐器的音色,如:《仙剑奇侠传》中的第六首的主旋律使用了FX4合成音色,用合成音色来模拟中国弹拨乐器的音色。而在第十四首《比武招亲》中旋律声部采用了kato音色,充分的展现了比武招亲喜剧、滑稽的气氛,kato是日本传统音乐中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它来自于中国的古筝。但是和古筝相比,它的音色冷峻,过于明亮,因此没有把游戏的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凸显出来,而加上犀利的十三弦筝的音色,就适合欢快气氛了。第三十一首《客栈》音乐中,为了表现快乐、愉快的情绪,主旋律也使用了FX4合成音色,乐器音色的使用与第六首相似,但是音乐中Kato的使用是在中音区,起到了增强节奏性的作用。另外,《酒剑仙》主要描写了乐逍遥的师傅酒剑仙表演武功的片段,音乐使用了架子鼓乐器,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场面,但是对于其他音乐或情绪不紧张的音乐,作曲家用同音反复演奏,尽量回避使用西方打击乐器,避免西方乐器音色对音乐本体的伤害,而是用小打击乐器的方法来烘托音乐气氛。如:八首、七十六首中,用同音颤奏表达出了高兴、悲伤的情绪。

作者:熊金波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民族音乐论文:钢琴与民族音乐论文

一、新疆民族音乐的特点与西方钢琴的特点

(一)新疆民族音乐的特点

1.节奏。音乐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就是旋律和节奏,而节奏又先于旋律诞生。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节奏是一个鲜明的特征。其主要包括切分节奏、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三种。这些都是通过改变重音的位置,使之形成欢快愉悦的特点。

2.节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民族音乐中,主要节拍形式都是均匀性的律动方式。而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不规则节拍、混合节拍以及散板型节拍的应用较为普遍。这种非均匀律动方式的独特节拍给人以一种摇曳的、粗犷豪放的感觉。散板型节拍没有明显的重音,节奏自由,适合表现抒情性强的乐思,带有了浪漫气息。

3.旋律与调性。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既具有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也有欧洲的大小调式和教会调式,有时甚至两种在一首曲子中混合使用。

(二)钢琴的特点

1.音域宽广。现代钢琴一般都有88个琴键,也就是从大字二组的A到小字五组的c的全部半音。有些钢琴的低音区还有比大字二组的A更低的若干琴键。这样宽广的音域,只有管风琴可与其相比,超出了任何其他乐器。

2.音量变化幅度巨大。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度、力度。钢琴既可发出十分微弱、人耳刚刚能听见的弱音(ppp),也可发出宏亮有力、震撼人心的强音(fff),以及处于极弱极强两者之间的各个力度层次的声音。并且,这些不同的力度都是可以随钢琴家的心之所欲弹出的,这又使钢琴胜过包括管风琴在内的所有单件乐器。

3.最理想的多声乐器。由于钢琴使用十二平均律,使音乐的转调、复调、和声获得极大的自由。弹奏者借助踏板的作用,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无限丰富的不同音的纵向、立体组合。多声,即多声思维。多声思维,使音乐从单线条的变成多线条复合的,平面的变成为立体的,这就是钢琴具备的任何单个乐器都无法与其相比的表现无限丰富的艺术内容的可能性。钢琴的这三种特点,为满足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旋律、调性的特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民族音乐与钢琴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二、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钢琴与民族音乐相融合的途径

(一)音乐理论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将钢琴与新疆民族音乐相融合,首先要做到音乐理论上的融合。教师要通过研究钢琴音乐理论和新疆民族音乐理论,充分吸收二者之中的优秀成分,形成新的音乐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用这种全新的音乐理论来指导教学,学生会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走出一条新的新疆民族音乐之路。

(二)创作风格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对于教学中需要用到的音乐作品,应该进行再次创作。那么创作过程中,风格应该如何把握呢?钢琴音乐的风格结构规整,伴奏和旋律分工清楚,内容直接明了,在形式上还往往融入丰富的和声和半音旋律,通过和声营造一种虚幻的意境。新疆民族音乐突出了活泼、自由舞蹈性强的风格,因此要将两种音乐风格相融合,使民族音乐因素同欧洲音乐因素相结合,进而创造出最动听的音乐。

(三)音乐理念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要改变共性创作的特点,充分给予老师和学生的艺术创作的自由,不设统一的音乐创作标准,相互包容,相互吸纳,通过音乐理念的融合,使传统新疆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竞争中焕发新的竞争力。

(四)音乐群体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充分考虑钢琴音乐的受众群体和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的融合问题,通过受众群体的融合,进一步扩大新疆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这样会为新疆民族音乐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三、结语

西方钢琴进入中国,对新疆民族音乐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将钢琴与民族音乐相融合,为高校声乐教学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万莹张园园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论文:媒介融合与民族音乐论文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传承模式的发展

民族音乐是特定民族人群理解世界和表达情感的音乐文化形式,它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礼教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蕴含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个性特点,由各族人民自觉地传承和弘扬。面对面的口授心传是传统的民族音乐传承形式,各族人民在与朋友、同伴和长辈的音乐交流中,受到感染,进而通过亲自实践,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进行传承和传播。但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音乐传承不再以人为载体,而是通过手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媒介设备进行传播,人们不再需要面对面的口授心传,而是使用电脑、手机、U盘、DVD、VCD等设备进行记录和整理,这使得民族音乐传播的覆盖面更加广阔,打破了传统传承模式的局限性。此外,由于民族音乐多为各族人民在劳作和生活中即兴创作和演唱,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灵感过后人们便容易忘记所唱的内容和旋律,因此,严重影响了民族音乐的传承,现代媒体设备则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在歌唱时可以用手机、移动存储设备等便携式媒介设备,及时记录下来,这使民族音乐的创作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取得了更大的自由性和稳定性。在这种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必将朝着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风格更多变的方向发展。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

由于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对音乐的审美上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族人民逐渐接触到外界信息和音乐艺术形式,音乐审美观念逐渐产生了改变。人们通过电视欣赏到更多的音乐作品,通过手机和电脑了解到来自全世界的音乐知识和理念,艺术审美观逐渐改变,开始逐渐吸收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并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加工和改编,形成了新的民乐形式,这种新民乐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民族音乐的意蕴内涵和表达形式,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民族声乐的传播范围,增强了民族声乐的包容性和感染性。例如,无线网络普及环境下,各族人民可以将本民族的音乐录制成音频或视频,进而进行flash动画加工,搭配图片和动画,使之更加生动可感,然后上传到相关的视频网站,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就可以共同欣赏和分享,这不仅扩大了民族音乐的影响力,而且也会使欣赏视频的人产生音乐审美上的变化。调查显示,目前许多非本民族音乐逐渐进入各族人民的生活,并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少数民族歌手认为这些新的音乐形式更易于表演,且更受欢迎,例如,哈尼族人民将陕北民歌《拥军秧歌》用本民族语言演唱,搭配本民族舞蹈,显得更加生动感人;楚雄黎族的左脚调也在新媒体背景下逐渐引入流行元素,用新的曲调进行翻唱,受到大家的喜爱和传唱。可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族人民受到各种音乐元素的影响,审美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人们不再向往古朴、自然、原始的传统音乐审美元素,而更倾向于流行音乐的审美理念。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价值观念的发展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脑、电视机、网络逐渐出现在各族人民生活中,这一方面使各族人民对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使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外界的关注。例如,当前,许多旅游节目都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并介绍当地的特色音乐文化,人们在观看节目时,就会对当地的民族音乐进行了解和关注。此外,一些电视音乐节目选拔赛,也为民族音乐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中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唱者,这无疑加深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提高了民族音乐的价值。增强了少数民族人民在音乐艺术上的自豪感,增强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自觉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产生了新的艺术特点,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发展方向,多媒体的普及让少数民族音乐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逐渐吸收外界音乐元素,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再次加工和创作,形成新的音乐形式。另一方面,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对之进行研究和传播,这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民族音乐的传承方式。总之,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在审美观念、音乐价值观念和传承模式上都发生了重要改变,我们应对这种发展改变加以研究,进而引导民族音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田亮单位:新乡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