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建设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13 09:10:45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经济建设

摘要: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有助于人类利用有限的资源,有利于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保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前进的目标。

循环经济建设问题探讨

循环经济建设问题探讨:村镇循环经济建设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精神,深入实施《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根据我县实际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现就2012年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生态县建设,努力将建设成为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1.大力发展精品农业,高质量推进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建成2.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2.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以上,植保统防面积3.5万亩。

3.做好秸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加工成生物质燃料、秸杆还田等方式,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第一批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16万亩。

5.创新循环农业模式,推广生态化、循环型的种养模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确保新兴产业投入占工业总投资的60%以上。

2.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健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常态机制,制订实施年度落后产能淘汰计划。

3.切实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30亿元。

4.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

5.推进陶庄废旧金属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加快陶庄再生金属产业园项目建设。

(三)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1.降低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2.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2家,创建绿色企业1家。

3.着力推进建筑节能,研究制订并实施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完成年度目标,完成省级、市级节能示范建筑面积任务。

4.做好部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农村示范县工作,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5.推进交通节能,抓好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技改,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

6.引导全社会节能。积极推广绿色照明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加强对城乡居民节能用能的理性引导。

(四)提高资源利用率

1.实施“百万造地”农村土地开发整治工程,完成土地开发新增耕地1000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成农村土地整治复垦1322亩以上,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数;合计新增耕地2322亩以上。

2.实施“五个一批”等节约集约用地工程,盘活存量土地2000亩,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消化转而未供土地2000亩以上,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合计盘活(消化)存量土地4000亩以上。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加大节水技术及节水器具推广力度。

4.深入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完成河道疏浚120公里,河道绿化100公里。扎实开展河道长效保洁工作。

5.稳妥有序有效推进新市镇集聚区和县城中心集聚区建设,积极探索节地模式。

6.深化提升村庄整治建设,抓好省定村庄整治项目建设,申报实施省定村庄整治建设项目10个。

7.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申报和日常监管。

8.积极开展城区典型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在餐厨废弃物、包装废弃物方面推进相应政策体系、管理制度的制定,努力树立城区典型废弃物资源化样板。

9.提升包装废弃物的废旧包装物、废纸、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五)加强环境保护

1.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年度工作任务。

2.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年度污水管网建设任务,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3.加大垃圾处理力度,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推动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

4.进一步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强化“飞行监测”,抓好全县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执法监管。

5.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

6.抓好《县太浦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积极推进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7.制定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年度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六)不断深化生态建设

1.积极推进部级生态县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制定落实各项整治计划、工程和措施。

2.推进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益,努力构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3.积极探索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深化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市场机制。

4.深入开展各类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着力抓好生态县、乡镇、村创建工作,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

5.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开展省级生态旅游区创建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实施《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充分发挥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作用,健全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推进年度计划,全面推进我县循环经济发展。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究,营造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环境,鼓励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快构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建立以资源产出率为核心、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制度和循环经济统计监测制度。

(三)加强宣传引导

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宣传循环经济科普知识、发展趋势和发展途径等,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投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消费观念,建立绿色生产、合理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

循环经济建设问题探讨:小议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经验以及发展决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意。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可循环的农村新能源为动力来源,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充分利用每一种资源的综合效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淳朴智慧的中国农民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努力探索着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其中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马六良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探讨和推广。

一、马六良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况

遂溪县马六良村曾是该市典型的畜牧饲养专业村,共有76户、423位村民。过去,村里遍地污水横流,不少农户家中人畜混居,遍地畜粪和泥水,整个马六良村是个名副其实的“垃圾村”。2005年11月后,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马六良村大力改善村容,休整拓宽环村大道,拆除乱搭乱建的猪舍鸡栏,挖通排水排污暗渠,建成广东省第一个生态污水处理沟,还大胆实践,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合作养殖,并配套建设大型公用沼气站,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通过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来带动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造血型’新农村”的新路子。

二、马六良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

马六良村致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开发建设多个“造血型”项目,探索出“畜一沼一鱼、菜、花、果—游”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成功的建设过程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规模化养殖与大型沼气站相结合

规模化养殖是相对于传统的单家独户式散养的新型养殖模式,与此相配套的就是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沼气站模式。这种沼气利用模式,一是使原料来源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常有波动,大型养殖场可以抵御一定的市场风险,能够保证持续饲养足够的生猪来提供沼气原料,二是沼气池的保管方便,分散在农户各家的沼气池不管是有专门的机构管理还是农户自己维护都有很大困难,而这种集中的沼气站模式就方便了管理维护,保证了持续的沼气输出,三是利于落实更先进的沼气利用技术,有助于沼气的综合开发,不会造成浪费,充分发挥沼气这种新能源的巨大作用。

马六良村以集体投入和群众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32万元,在村西集中建造现代化猪栏4条,建成总面积2240平方米的猪舍,同时与泰国正大集团南宁畜牧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一条龙”订单养猪项目,年可出肉猪4800头,每年可获得纯收入29万元。规模化养殖的问题解决后,村集体又出资万元专利使用和技术指导费将“深藏式沼气池”国家专利技术的发明者请到村里讲课、指导,并投资15万元在猪舍旁建起了5座总容量500立方米的连体深藏式大型公用沼气池,目前为广东省最大沼气池,将猪粪用于生产沼气,沼气通过输送管如同自来水一样通到每家每户,每天免费供应250立方米沼气供村民们煮饭、照明和洗浴用,解决全村群众日常所需能源,每年节约能源费20万元,相当于人均减少支出500元左右,同时年可节省木柴20多万公斤,相当于200亩生态林木的年生长量。可以说,将规模化养猪与大型沼气站相结合的模式,既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沼渣、沼液的集约化回收再利用

依托沼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沼气的综合效益除了沼气的能源价值外还包括充分利用沼渣和沼液。沼渣、沼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代谢产物,里面含有大量维生素、蛋白质,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沼液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平均提高10%左右;水稻增产10%左右,玉米增产8%左右,小麦增产6%左右。沼液对蚜虫、红黄蜘蛛、清虫、稻叶蝉、稻飞虱等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且因具有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等特性而被称为“生物农药”。沼液沼渣也是优质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沼液还可作根外追肥,或者叶面施肥,促进生长平衡,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沼渣可作为淡水养殖和腐食动物的营养饵料,其中富含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成分,能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沼气的综合效益,马六良村把原来村边的4口臭水塘开发扩建为76亩鱼塘,鱼塘周围种上柳树、桃花以及杨桃、龙眼、木瓜、香蕉等经济果树,同时建设了20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村内统一收集垃圾、畜粪和部分生活污水,修建专门的沼渣沼液排输管道,将全部沼渣、沼液用于养鱼和200多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经济果树。这些沼渣沼液是天然的绿色无污染肥料,通过利用沼渣沼液不仅使全村每年节省下35万元购买化肥的开支,还使果树、蔬菜能够更健康的生长。经过一番规划改造后,村集体每年可获得收入约35万元,76亩鱼塘、200亩无公害蔬菜以及250亩花卉、水果每年可助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马六良村利用沼渣、沼液养鱼种草种花种果,形成了一个循环互动的绿色生态环保型经济模式,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同时也美化了整个村庄的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城郊型乡村休闲生态旅游

乡村休闲生态旅游集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将旅游与农业合二为一,是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国旅游业实际运用中的典型模式。这种形式的旅游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可以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城郊型的乡村休闲生态旅游最为发达和典型。发展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是城市郊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扩大城市旅游空间,开拓旅游资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乡村生态旅游与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富余劳动力本土化转移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亦农亦旅、亦果亦商的生产方式,建立了以旅游带农业、以城市助乡村的长效机制,培育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考虑了自身实际后,马六良决定要充分发挥其城市郊区和果园鱼塘相间的优势,开展城郊型乡村休闲生态旅游。通过集资,村内修建了具有农村特色的招待所、休憩景点、钓鱼台等农家乐休闲项目,凭借其卫生整洁的村容和依山靠海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吸引城区居民前来度假。马六良的农家乐生态旅游充分利用了其自身的农业循环系统,例如游客可以到蔬菜基地、果园采摘瓜果,在鱼塘钓鱼,最后将“战利品”送至村食堂消费,整个农家乐都围绕着农业循环系统进行。马六良的城郊型乡村休闲生态旅游迎合了现在城市居民热衷绿色食品、渴望接近大自然的心理,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05年马六良人均年收入4230元,08年跃升至6600元,可以说这些成绩都与新发展的乡村旅游密不可分。

循环经济建设问题探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理论萌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具体原则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它的思路是改变传统经济中“资源一一产品一消费一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为“资源一产品~消费一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最基本的精卒叶I足清洁生产。总之.就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早利用循环经济的国家是德国.亚洲搞得最好的国家是日本,而我国的循环经济娌沦是从2003年起才进入了实践推进阶段。

1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及步骤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慨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巾提出的。是代表一定地域空问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服的城市类型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具体的说,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巾,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问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一个城市不管多么贫穷或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资源,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城市拥有充沛的活力,这个城市就处予健康状态,即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因此,根据现代化进程生态城市可以被分为工业型生态城市、人文型生态城市。

1.2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

国内外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一自然一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而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MBA)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大原则,其实也就是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五大条件:第~,生态保护战略。就是把整个生态城市建立成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绿色城市和风景城市的综合体。第二,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污染净化处理设备、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服务体系、社会基础设施等。第三,居民的生活标准。作为生态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完善的资源利用体系、舒适清洁的环境、齐全的区域生态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态基础、可恢复的生态系统。第四,文化历史的保护。就是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文生态文明体系,把古老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第五,将自然融入城市在发展高效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巾,优化投入产出的生产系统,布置合理的经济产业格局,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不会因为城市发展而破坏环境。

1.3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步骤

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虽然人们都认为生态城市不同于以往“绿色城市”、“健康城市”,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和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没有以循环经济模式来估量生态城市的系统,即包含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人文、肖费等各方面的设置。要建立好一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其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是,首先减少进入生产和肖费体系的物质消耗量}其次,通过精良的售后服务等手段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服务时间;最后,通过工业净化等人为或自然净化的手段来将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经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就可以将工业废料或半成品用于农业,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把种养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从而将工业、农业、消费连接成为大的循环圈。

2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2.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

2.1.1发展生态农业。耍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业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还原土地原始状态,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

2.1.2发展生态工业。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在产业方向上,关、停、并、转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对新上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或将其放在非城区的下风方向,避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排放,保持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恒久保持清洁生产,以符合国家的需求

2.1.3发展生态旅游业。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以红色旅游闻名于世的南昌,不仅制定了南昌一吉安一井冈山线、赣州一瑞金一于都~会昌一长汀一上杭一古田线、井冈山一永新一茶陵一株洲线和黄山一婺源一上饶一弋阳一武夷山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而且在泰井等高速公路种植了四季常绿的易活植物,树立了一系列井冈山斗争题材的雕塑,让游客们感受到“历史红、山林好”的特色,是典型的文化生态之路。

2.1.4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途径,2002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在方案中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未来5年内,中国将建30家垃圾气体回收填埋场,计划到2015年,建~_3oo家这样的垃圾处理场,年处理垃圾l亿吨。利用垃圾等废弃物发电不仅无污染而且能解决大部分城市的供电不足,是循环经济理论的较好运用。

作为被国家授予的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贵阳市分批启动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6大类254个项目,总投资达479亿元。可见,未来的产业结构将是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为主体的大循环体系

2.2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宏观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环境优美、宜人是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标志,良好的城市环境能带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了鼓励个人、企业和城市建设者们提高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应加大立法步伐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宏观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对个人,应赋予原先“谁污染,谁付费”条例新的内容,提高个人污染的罚款力度;对企业作到优惠政策引导,从价格、税收、资金、水电等方面优惠那些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城市建设者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深度,鼓励节约用水,为此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如涉及到筹建污水处理厂以及铺设相应的管网项目,应尽量参考国际惯例将厂、网分开,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部进入市场,而污水管网投资则仍主要由政府承担。目前,我国全国人大已经通过并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

2.3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绿色消费应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不仅应涵盖生产过程,还应和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息息相关。要树立绿色?肖费观和价值观,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上,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如加大罚款力度和强制实施ISO14000等措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道德”、“意识”方面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来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前,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已经逐步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必将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和绿色食品特别畅销。公务员之家

2.4推行住宅生态化

进入21世纪后,购房和装修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之一。生态住宅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也随着房地产热和经济发展渐入人心。生态住宅是应符合以下三大主题的住宅,即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居住的环境作为生态住宅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城市居住环境的系统化、生态化、经济化和人性化,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在建设部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征求稿意见中,对能源、燃气的优化、室内外公用场所等环节都有了相应的规定。

2.5完善绿色循环经济核算体系

据统计,美国20世纪90年代,用于环保投资的额就占工业总产值的12;英国电力公司计划耗用70亿美元的防治费用以达到欧共体SO排放指标;我国每年用于改善环境的经费高达2830亿元。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所产生的费用和效益必然是各大中型企业考虑的问题,所以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应增加补充考虑绿色资产、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绿色利润等诸多问题,特别在编制会计报表中,应重点突出绿色会计的核算资料,充分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在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还应客观揭示企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环境污染的程度及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罚款等情况。

总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有助于人类利用有限的资源,有利于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保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前进的目标。

循环经济建设问题探讨: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地区特色经济建设论文

摘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体系建设中,不仅要突出生态和文化内涵,还要体现鄂西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更要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兼顾物质、精神、生态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循环经济与特色经济的原理为指导,通过对鄂西圈8个市州(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的分析,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体系特色经济模式构建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鄂西;特色经济

一、循环经济与特色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体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持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特色经济是一个区域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原则,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经济结构。特色经济的构成要素是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特色产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以公平竞争为生命线,而区域经济发展又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因此,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特色经济是相对于特色经济而言的,是在鄂西地区依据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文化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在竞争中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持特色资源的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特色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一个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与保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是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于资源环境依赖性与主要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等固有特性和发展要求。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体系构建的基础分析

根据鄂西不同市州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情况及资源禀赋,我们选取了若干指标,经过对指标进行数学处理将鄂西8个州市划分为如下三个圈域:即第一圈域为“宜昌襄樊”圈域,包括宜昌、襄樊2市;第二圈域为“荆荆十随”圈域,包括荆门、荆州、十堰、随州这4个市;第三圈域为“恩施神农架”圈域。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不同圈域特色经济优势分析

“宜昌襄樊”圈域特色经济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川鄂湘三省交汇点。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地处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宜昌市共有景点350多处,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于一地、融现代化和文化历史于一炉的旅游城市。襄樊市共有各类名胜古迹和景点70余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13个,是一个同时具备旅游资源丰富性与独特性的旅游大市。三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宜昌是中国巴文化、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交融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襄樊是一座有2800多年建成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灵秀,文化悠久,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地。四是产业集聚初具规模。近年来,襄樊、宜昌作为鄂西北、鄂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积极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潮,在与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相互合作和竞争中较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襄樊、宜昌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稳步提升。

鄂西生态圈第二圈域包括十堰、荆门、荆州、随州4个市。其特色经济优势一是文化底蕴深厚。圈域内拥有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等优质文化资源。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圈域内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种类齐全。三是旅游资源级别高,品种齐全。武当山这一世界级旅游景区位于该圈域,特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等古文化遗址,荆州、随州、钟祥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历史文化品牌,优势明显。

“恩施神农架”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第三圈域。是实现鄂西圈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分层指标显示本圈域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禀赋条件优越,未来以旅游业为带动的产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其特色经济优势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其中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达62%,被称为“鄂西林海”、“天然氧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并且有中国“三大后花园”之一的美誉。神农架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8%。物种极为丰富,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称。二是文化特色鲜明。圈域民族、历史、民俗等文化特色鲜明,恩施州拥有数量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神农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使其具备了发掘和开展观光揽胜、度假休闲、探险猎奇、体育健身、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的独特优势。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特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宜昌和襄樊作为湖北省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日渐明显。其主要表现: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不足。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旅游规划与开发依据不充分,资源数量和承载能力不符,资源价值特别是潜在价值把握不准而造成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或低水平开发等问题。二是市场运作乏力。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手段落后,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没有形成统一鲜明的主题形象。三是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与粗放经营并存。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缺乏,旅游商品趋同,富有特色的晚间娱乐活动严重不足,旅游产品结构简单,更新缓慢。不能满足多层次旅游市场的要求,旅游产业结构的粗放经营特征明显。

“荆荆十随”圈域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环境友好程度不高,工业发展水平跟宜昌、襄樊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圈域内工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工业上,资源消耗大、环境友好程度不高,离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是旅游及相关产业体制障碍突出,圈域内产品路线各自为政,市场集中度不足。三是旅游业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如随州、谷城和神农架都有炎帝神农旅游资源,但缺乏一定的整合,难以形成品牌。“恩施神农架”圈层内基础设施、工业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底子都较为薄弱,圈域内生态保护、文化保护及生态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还面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业带动效应不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

三、构建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鄂西特色经济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资源节约引导机制

为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循环经济体系,必须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建立自然资源节约机制。自然资源的节约主要表现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节约资源,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原材料的消耗是自然资源的节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即将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废弃物加以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也是自然资源的节约。因此,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统称自然资源的节约。

(二)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联动机制

为了保证环境质量的“生产和再生产”,必须建立资源耗费和环境治理的联动机制,将环境保护与治理结合起来。制定环保法规,建立法律机制,用环保法规规范环保行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税收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和相应税率收取环保税,以此收入作为治理环境的投入:建立行政审批机制,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开办;建立行政监督机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运用经济手段推荐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进程。

(三)建立生产活动影响的评估机制

建立生产活动对自然和社会影响的评估机制,以便配和调节这种影响。对于每一项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要组织相关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评估,依靠专家进行决策,以使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改变为人类目标服务:对社会生态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要组织相关社会科学家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发挥它们对社会生态的积极影响,限制对社会生态的消极影响。

(四)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资金支持。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循环经济体系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要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杠杆的调节,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公务员之家

四、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特色经济模式

基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已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整合其工、农业和文化资源,借助于旅游产业发展平台,致力构建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主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务实工业基础,探索生态工业模式

以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为主线,以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形成从企业内部到企业之间、再到全社会的物质能量循环生态系统,构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工业。把废物综合利用与建设循环经济型产业结合起来,把企业清洁生产、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解决结构性污染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规划建设主导。形成污水、固废、废气资源化综合利用三大循环系统,实现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合理循环和配置。逐步建立鄂西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二)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将农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防治农业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探索适合鄂西自然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生态农业模式,突出区域生态农业特色。目前,鄂西地区形成了以柑橘等为特色的水果产业、以草食动物为特色的畜牧产业、以库区特种养殖为特色的水产业、以无公害反季节为特色的蔬菜产业、以优质绿茶为特色的茶叶产业和以乌红天麻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把这些特色产业纳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大量开发参与性、体验性的产业农庄,将达到双向促进的效果。

(三)促进旅游业同工业、文化产业对接,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旅游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业实行全过程的环境质量控制,将旅游企业、旅游者对环境的直接与间接的负面影响消除或使之尽可能减少的活动过程。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开发方面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方面,坚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能力,使物耗和能耗进一步降低,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废物产生方面,加强污染预防,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控制污染产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再生资源产生方面,遵循“再循环、再利用”原则,实现旅游地废弃物最大限度资源化,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在社会消费方面。大力倡导旅游资源保护与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均衡,减轻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压力,采取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旅游消费方式。对旅游业的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全程污染控制,强调无害化处理排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并重。

循环经济建设问题探讨:工业园区生态循环经济建设路径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资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现在,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另一方面要保护生态,节约资源。为了切实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将开放型经济模式转换成资源节约型经济模式,发展生态经济,高效合理的利用资源,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三者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广西也根据生态规律,探索循环经济建设道路,在自己多个工业区实行循环经济,效果不错。结合广西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循环经济在广西工业园区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条建设路径,希望能有助于广西在工业区推行循环经济的步伐,更好的完善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路径

1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特征

循环经济说白了就是生态经济,在生态规律的指导下,将可以使用的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转化,并且要减少污染无的排放,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就是要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不仅在生产中合理的使用资源,并且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说循环经济取代以往的直线型经济是必然的,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应该进行的探索道路,如果广西在工业园区中推行循环经济成功的话,将有利于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改善现在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增长率[1]。

2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现状及问题

2.1广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概况

广西为了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在本地区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根据生态规律建设,模拟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将各种生产企业有机的组合在一起,通过工艺之间的配合和资源共享,实现物质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极大地减少了污染物,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的稳定运行。其中在贵港生态工业园区中的循环经济建设最为成功,他们以制糖工业为产业链核心,周边发展了水泥工业、火力发电以及化工工业等行业作为相互配的产业链,很好的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并且有力的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通过对贵港生态工业园区的监测数据分析,在实行循环经济之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环境污染指数显著下降,希望在不久之后能更大范围的推行循环经济。目前,广西的各个生态园区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加快推广速度。

2.2企业投机风气严重,实施循环经济动力不足

现在有很多的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只知道无休止的追逐利益,对于这样的无良者我们应该谴责。资源在经济学中的定义涉及到经济和生态两个层面的含义,然而现在很多企业只看到了蕴藏在资源中的经济价值,却无视其中的生态效益,人们总是想榨取资源中的所有价值据为己有,就不管之后会造成的后果,这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当然也有很多良心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污染改善人民生活的生态环境,但小众的力量还是太渺小,而且还有很多企业在看到有别的企业在进行环境治理的投入,他们便恬不知耻的搭顺风车,享受别人的治理成果,因为环境是公共的,这样就会让那些想要尽力的企业望而却步,心有余而力不足[2]。这样的不良风气会导致企业丧失推行循环经济的信心,没有动力就可能成功。所以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惩严办,使得市场竞争良性化发展。因为对污染治理的投入非常大,也就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果还有人搭顺风车而没人管,就会让这些做好事的企业生存境地尴尬,也就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2.3企业配合不协调,资源有效利用不高

广西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推行循环经济成效明显,但是当在其他地方推行时,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究其原因就是应为在没有像工业园区一样的合理配置的情况下,循环经济运行情况不是很理想,资源也得不到最大化利用。因为,在生态工业园区是根据生态规律,科学合理规划了企业类型,以及生产工艺流程能够相互配合,所以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其他普通地区,多个企业和公司无法形成完整的资源消耗产业链,没有做到协调匹配和,甚至有的是在企业内部的,这就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无形的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一定要合理的配置循环经济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有效的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广西的企业之间协调配合没有做好,造成循环经济的运行受阻,应当合理解决[3]。

2.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企业推行循环经济信心不足

有的良心企业想要为人民为环境做事情,但也深知环境治理方面的经济投入需要相当大,而且在企业中推行循环经济,不但延长了生产周期,而且产业链中的副业,虽然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社会效益,但无法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让企业的利润率下降,这就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另外,国家对于这方面的优惠政策也不明朗,也没有什么力度,这就让企业更加没有信心和底气。所以广西政府如果是真的下定决心要推广循环经济,就应该给出明确的政策保护,加大监管力度,给出优惠政策,给企业吃下定心丸,这样才会极大地推动企业行动。

3广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资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广西也根据生态规律,探索循环经济建设道路,在自己多个工业区实行循环经济,效果还算不错。根据循环经济在广西工业园区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条建设路径,希望能有助于广西在工业区推行循环经济的步伐,更好的完善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

3.1政府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增强社会节能环保意识

现在很多企业只看到了蕴藏在资源中的经济价值,却无视其中的生态效益,人们总是想榨取资源中的所有价值据为己有,就不管之后会造成的后果,这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在循环经济建设中下血本。对于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在社会中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在潜移默化中让企业朝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早就颁布了诸多相关的法律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明确的表现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循环经济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并且给出了很多建议,但是下放到有关部门就重视程度下降,或者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适应循环经济的推广,也就已在搁浅[1]。所以政府部门应当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切实为循环经济的推广做好工作。应该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让民众了解到循环经济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循环经济,提高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推动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让那些想要搭顺风车的企业无所遁形,自觉地更新发展理念,在政府相关的政策扶持下,一步步的完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人民增添福祉。

3.2加大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模式的转变,国家经济制度也应该相应的创新改变,这样有利于加快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进程,同时要做好扶持工作,完善优惠政策,加大监管力度,让企业之间的配合更加协调,提高循环经济的运行效率,进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由于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经济投入很大,如果完全企业自身负担,那么生产成本就会很高,不利于企业的生产产品市场竞争,也会增加企业的资金风险,所以国家应该在环境治理方面对企业进行一定的政策帮助,帮助企业建立相应的排污系统,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应该给企业提供先进的循环经济管理经验,共同开发环保项目,提高社会环保意识,提高企业资源共享效率,在政府,社会和企业三者相互配合下,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2]。

3.3加大科技创新,增强循环经济建设基础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更好地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科学技术也是难以获得成功的,我们说要在相互配合的产业链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这些都是空谈。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没有高效率的生产线,也就没有办法高效循环利用资源,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好的污染处理系统,也就无法降低环境污染。所以推行讯环境的基础是要有将强的经济科学实力,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创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循环经济,也需要根据当地的科研实力来做出决定,不要跟风。所以,广西要推行循环经济就要政府企业以及研究院相互配合,加大科技创新,给循环经济提供坚强后盾,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更快的进步。

3.4科学调整企业结构和园区企业布局

广西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推行循环经济成效明显,但是当在其他地方推行时,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究其原因就是应为在没有像工业园区一样的合理配置的情况下,循环经济运行情况不是很理想,资源也得不到最大化利用。在其他普通地区,多个企业和公司无法形成完整的资源消耗产业链,没有做到协调配合,甚至有的是在企业内部的,这就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无形的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一定要合理的配置循环经济的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有效的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4]。广西的企业之间协调配合没有做好,造成循环经济的运行受阻,应当科学合理的对企业配置进行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园区布局。

3.5完善循环经济建设管理体系

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尚不成熟,为了更好应用循环经济,需要对循环经济推行的地区进行监测。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进入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量,产品输出了以及废弃物总量等数据信息进行监测,然后通过数据分析仪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资源利用率,企业利润率,环境污染程度等等结果,然后借鉴世界先进的循环经济管理经验对广西的循环经济推行地区进行科学管理运行。将监测结果与国际循环经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不断地完善广西地区的循环经济运行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知道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表现好的企业政府应该给予表彰并且将其成功经验进行共享,在不断完善的发展体制下,循环经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资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现在,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另一方面要保护生态,节约资源。为了切实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将开放型经济模式转换成资源节约型经济模式,发展生态经济,高效合理的利用资源,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三者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广西也根据生态规律,探索循环经济建设道路,在自己多个工业区实行循环经济,效果还算不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原天 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新加坡鸿德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