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探讨

时间:2022-07-18 11:23:48 关键词: 农村 科技信息 共享机制

摘要:信息服务网络建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吉林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要做好这类的信息服务,首先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资金保障,另外,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激发农民其对信息的需求,使他们主动参与信息活动,才能使信息服务的供给产生实际效果。

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探讨

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探讨:积极探索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之路

摘要:二十一世纪实施农业科技信息化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对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化

二十一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经济高度知识化的时代,实施农业科技信息化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广大农村全面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村和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民科技意识,使科学技术成果有效地得以转化,从而增加粮食单产和质量,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将科技知识输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也就是如何通过信息化这一载体的有效实施,全面加强农村科技工作,推动农村迅速奔小康,这是农村面临的首要问题。“农村要致富,先修科技信息路”。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对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全国许多地区在实施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在科技服务、示范、推广网络建设和解决农村科技下乡入户问题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如何作好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与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什么是农村科技信息化?

农村科技信息化是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全过程的科技化、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装备现代农村产业,以数字农村作为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支持农村经营管理,以信息科技服务体系作为依托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腾飞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动力,信息化为科技插上了翅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智力支持和快捷、畅通的信息高速路。

二、如何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化?

信息化对农村来说,是一项全新工作,如何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发展农村科技信息化,进而形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首先,加强领导优化环境。

农村科技信息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行政推动和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举全社会之力才能实现建设目标。将“农村科技信息化体系建设”列入经济建设大事之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其次,以农村科技信息化为核心,打造科技综合服务体系。

通过几年来一些地区的实践我们体会到,铺架产学研合作之路,提升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档次,必须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及功能完善的科技示范网络,才能实现技术到位、示范到位、推广到位;只有科技信息真正落实到生产第一线并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才是科普和成果转化最有效的途径。按照“围绕财源抓经济、突出项目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以科技进千家万户为重点,打造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再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农村科技信息化。

要想真正长期持续、稳定有效地将科技信息输入农村,只有实现农村信息化,才能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从而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1.科技信息网络基础条件的建设

一是硬件建设。首先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各涉农部门及乡镇与县、市信息网络平台的连通,使农村科技信息化具备硬件基础,使农民长期获得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得以拓宽,农业科技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是应用软件。开发科技成果推广网、电子政务网站、信息数字化管理通用系统软件、信息网络内部的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数据库系统等。

三是网络连接。实现省、市及各级行政部门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横向联接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中小学校,下联各乡镇,外联互联网的广域网络,实现政务信息网、国际互联网、内部城域网络相互融合、“三网合一”的信息网络。

四是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内容。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从科技信息指标体系标准化、科技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两方面入手,解决科技信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的兼容与共享,模块划分、系统安全、数据校验及出错处理等过程和方法的规定。

2.农村科技信息网络要实现的目标

农业科技信息化工作主要是以搭建完成的信息网络平台为网络基础,建立农业产供销信息平台、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服务热线、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以及农业预测预报系统,同时建立农田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组成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工程的主体框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各技术部门的统一服务平台。

3.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具体内容

3.1农业信息网络系统

这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系统内部的各乡镇、村屯、农场生产队,可以在网络内部实现远程查询,田间肥力、墒情、苗情、杂草及病虫害监测,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3.2农业信息化中心平台

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各种系统软件的服务器,通过认可协议对系统进行查询,对专家系统进行咨询,以及各种数据库的建设。

3.3农田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是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地理背景、本地调查、实时农田采集、以及经济的数据。

3.4农业产供销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的产供销信息。

3.5农业科技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方面的相关信息。

3.6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3.7农业预测预报系统。实现农业生产、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等信息的预测和预报。

3.8乡镇、村屯终端。在农民集中的乡镇、农场设立一个电子触摸设备,让农民免费得到信息;同时为无力购买计算机的农民设立电子查询室。在每个村屯至少设立一个信息点,配备一名信息员、一台计算机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对每个信息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信息员承担信息收集和信息传达的双重任务,让农业信息化工程真正的为农业生产发挥作用。

4.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实施的制约因素

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一是由于资金不足因素,乡镇通村入户及相应配套设施还无法解决;二是农村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尚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须对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必要的整合,减少重复投入造成的浪费;四是农民的科技培训具有长期性和必要性的特点。

目前,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的同时,进行工程建设。在解决村屯终端及入户问题上,优先发展有条件的村屯及种植大户,可由财政实行先投后收、给一定补贴刺激的鼓励政策,使工程逐步得以实施。

通过保障体系及网络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农村科技信息化从内容、到实质必将得到迅猛的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农民将增收,农民生活必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村必将会快速奔向小康社会。

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探讨: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结构组成及主要功能,并对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 科技信息 服务平台 农村科技信息化

一、引言

农村科技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科技信息化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推动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村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3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科技部“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计划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数字福建、数字农业”战略部署,福建省科技厅把“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研究”列为省重大科技项目。

“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亦称“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研究”)是“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研究”(2003S002)项目的重要内容。该项目是福建省科技厅公开招标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并要求中标单位1:1配套。经过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该项目最终由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单位中标并组织实施。

二、项目总体设计及主要功能

项目组综合运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针对福建省农村实际情况,整合利用现有的“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农家155”、“农业科技110”等资源,并与国家科技部“中国星火计划网”相配套,设计建设了一个具有高效性、高安全性以及内容丰富、独立运行的分布式虚拟集成“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www.fjsp.省略),以下简称服务平台,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该服务平台由网站硬件平台、网站信息动态管理系统、福建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⒈省级中心网站硬件平台

省级中心网站硬件平台依托福建科技网,充分共享福建省科技网网控中心的设备资源,利用省科技网网控中心高性能的骨干路由交换机的千兆端口,配置企业级机架式服务器作为网站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平台,具有C2级的系统安全;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微软的Access 2000企业版,对外提供WWW网站服务,同时在服务器上购置、安装“磐石”网站监控与恢复系统,以确保网站系统的正常运行;安装黑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所有访问网站系统的数据包进行实时检测,以防范黑客入侵,提高网站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该硬件平台共享利用省科技网网控中心的数据自动备份系统、出口线路、防火墙等所有可利用的网络设备,不重复投资,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到网站资源建设以及日常维护;达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以实现研究开发目标。省级中心网站的网络环境如图2所示。

⒉网站信息动态管理系统

网站信息动态更新,就是使用后台数据库存储信息,前台通过动态技术生成所需页面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经过比较,项目组选用了流行的IIS+ASP+ACCESS组合,开发了网站信息动态管理系统。

ASP是一套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内含于IIS当中。它可以组合HTML页面、ASP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并且ASP能够通过内建的ADO(Active Data Object,微软的一种新的数据访问模型)方便快捷地访问数据库,从而使得开发基于WWW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成为可能,这也是该系统采用ASP作为开发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客户端通过IE或其它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时,IIS自动解析ASP脚本,根据ASP脚本进行请求验证、业务逻辑处理、html数据流生成,最后将生成的html数据流返回到客户端的浏览器,由客户端的浏览器对html数据流进行呈现。由于ASP脚本都是在服务器端执行,最终传送给客户端的仅为html数据流,因此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任何的程序,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瘦客户模式。

在选用数据库的时候,考虑到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不同于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其新闻的数量和网站的流量并不是非常大,故而先采用微软的轻量级桌面数据库Access,这主要是由于Access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维护方便等特点。并且由于该系统在开发的时候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思想,已经将数据连接模块独立出来,以后可以方便地将Access数据库升级成SQLSERVER数据库。

项目组利用IIS+ASP+ACCESS构成三层式Web结构(如图3所示),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与Web密切结合,完成前后端两者的集成输出功能,使得Web信息系统的开发更方便,实现的功能更强大。

该系统的用户从低到高共分为三个等级:输入员、审核员和系统管理员。输入员可以对网站各栏目进行信息编辑(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但是编辑后的数据不能在前台直接显示,由输入员编辑的信息必须经过审核后才能在前台显示。审核员可以对各栏目进行信息编辑,所编辑的信息可以直接在前台显示,并且审核员拥有审核权限,可以对输入员所编辑的信息进行审核,只有审核后的信息才能在前台显示。系统管理员是该系统的最高等级用户,拥有该系统开发的所有功能:不但可以编辑、审核信息,而且可以对该系统的栏目、用户进行管理。栏目管理主要是指按照实际要求增加、修改和删除该系统的栏目。用户管理是指按照实际要求来增加、修改和删除该系统的三个等级的用户。

整个系统主要的功能设计为:①把需要更新的数据入库,把数据先添加到数据库中;②入库后的数据按一定模板自动生成网页,然后根据要求可显示在网站首页或者次页;③系统的页面审核功能实现对页面的审核管理,即所有的信息在到网上之前须经审核员审核,以确保网页内容的严谨性,减少出错率;④自动生成的网页,可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查询,通过关键字,可以在各个栏目或所有栏目中查找到符合关键字的文章(主要是体现在前台网站中);⑤根据网站建设要求,设计“信息统计”模块,以方便对网站信息员进行量化考核和稿酬发放。

该系统利用ASP程序实现远距离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从而使更新工作不再为人员变动所烦扰,而且也使日后可能的主机迁移变得轻而易举。同时,该系统采用标准技术并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以适用于当前主流的互联网站;它采用了数据库进行管理,减轻了建站的复杂性,并使网站的运营管理、内容维护变得更容易。该系统的信息流程如图4所示。

该系统在数据的安全性、共享性以及操作的规范性方面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保证:为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库的非法使用、随意扩散和遭受破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规定数据使用权限,定义用户级别、采用口令等,限制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考虑开发数据交换接口。该系统内保证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可交换(可采用OLE DB系列接口)、不同格式的数据之间可相互转换(如文本,Excel表格,Word文档,XML文件与SQL Server)。该系统外数据交换提供ODBC接口,以避免用非数据库方式进行数据库的各项操作;并遵循ANSI SQL92标准书写SQL语句。

⒊福建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除了提供福建农村科技动态信息外,还提供“福建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该系统采取分布式虚拟网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⑴农业综合资讯系统

农业综合资讯系统包括农业综合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动态信息通过“网站信息动态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农业要闻、领导讲话、政策法规、星火动态、农经论坛、公告通知、龙头企业、一县一业、图片新闻等9个动态栏目。静态信息包括省市概况、县域经济、名优产品、绿色食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11个栏目。

⑵农业综合数据库系统

农业科技综合数据库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 2000自主开发,包括台湾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业龙头企业数据库、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农业生产资料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农业专家数据库、农业品种数据库、农业科普数据库等9个数据库共25294条记录。

⑶农业专家系统

省级中心网站提供的农业专家系统主要包括农业病虫害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农业专家电子答疑系统三部分。

农业病虫害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将作物病虫害等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集成应用,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服务于农业的防灾减灾,对于解决农民生产技术缺乏、诊断水平和经验不足,农业技术专家和科技人员实际不足的现实情况,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可有效克服农业生产中的高度分散、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等弱点。

农业专家电子答疑系统采用BBS技术,用户只要连接到Internet上,直接利用浏览器就可以阅读其他用户的留言、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这种方式操作简单,速度快,几乎没有用户数量的限制。电子答疑系统帮助农民、农业企业与专家之间建立了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⑷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

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为广大农村读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提供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的知识网络系统。该系统提供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国研网数据等大型数据库镜像站服务。其中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主要提供1999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新书的全文电子版,目前包括电子图书共10万余册;维普资讯提供了全国期刊覆盖面最广的科技类期刊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至今的9000多种中文期刊,包含四个子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外文科技期刊题录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中文科技期刊引文库》;万方数据是融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列数据库,汇聚9大类100多个数据库,收录了全国4000多种数字化期刊;国研网数据作为大型经济类专业网站、领导者和投资者的经济决策平台,提供《国研报告数据库》、《宏观经济报告数据库》、《金融中国报告数据库》、《行业经济报告数据库》、《世界经济与金融评论报告数据库》和《财经数据库――十余种行业统计数据库》、《高校管理决策参考》等一系列专业经济信息产品。省级中心网站提供的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共有数据量5TB以上。

⑸农业科技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

项目组采用Windows Media Service来实现中心网站的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Windows Media Service技术是一个能适应多种网络带宽条件的流式多媒体信息平台,包括了流式媒体的制作、、插放和管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还提供了开发工具包(SDK)供二次开发使用。

该系统投入少、建设周期短、使用简单、扩展性强、易于维护,与Windows NT/2000/XP/9x集成在一起,不需要额外购买。Windows Media Service系统包括三大部分:Windows Media服务器、Windows Media工具、Windows Media播放器。

该系统的视频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视频属性存放在具有标准ODBC接口的数据库,通过与省级中心网站WWW服务器链接对外为公众提供视音频服务。

通过流媒体技术,该系统可以实时转播农业专家授课和提供各种多媒体教学片、案例,以供远端用户通过互联网实时收看或在线点播观看。

三、项目应用

2003年12月,“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建成后,项目组大力开展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应用工作(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情况详见表1)。

项目组从国家星火产业带中,分两批确定福建省有代表性、辐射力强的5个设区市、12个县(市)进行示范,即闽东――宁德的福鼎市、屏南县、蕉城区,闽南――泉州的南安、晋江、惠安、石狮以及漳州的漳浦,闽西北――三明的永安市、梅列区,闽北――南平的延平区、建瓯市。每个示范县(市)选择一批条件比较成熟、有实践经验的乡镇、龙头企业、农户作为示范点,以构成一个辐射面广的扇形示范体系,直接为乡镇企业农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至此福建省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省、市、县为主体,并向乡镇、农村、重点星火企业、种养大户、示范场延伸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内外结合、跨区域、跨部门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目前,该示范体系已覆盖全省5个地级市、12个县级市、71个乡镇、140个示范农业企业和1871个示范农户(种养大户)以及246个示范村、若干示范场;建设了星火科技信息服务示范点,对解决科技信息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全省农村科技信息网站点击率超过544万次,共信息10万多条,新增产值12732万元,增收节支超过90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5年12月,“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暨“福建星火计划网”)获2005年首届“中国农业网站100强”荣誉称号。

2008年1月,“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研究”获200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作者简介:

蔡传彪,男,1962年生,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络资源室主任,兼任福建省信息协会政务网分会常务理事,高级工程师;负责福建省科技厅网站建设,主持或承担过多项国家、省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10余篇。

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探讨: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研究

摘 要:农村科技信息渠道为农户和农业企业传递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链条。本文以通过对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进一步加强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信息 信息渠道 对策建议

农村科技信息渠道是以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等为起点,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中介,以农户及农业企业为终端的传递路线,为农户和农业企业传递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链条。完善的农村科技信息渠道直接影响着农村科技信息的高效利用,决定着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质量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败,也决定着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吉林省农村科技信息渠道建设存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等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加强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建设提供参考,对解放农村生产力、引导和支持农民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研究比较早,成果丰富。加拿大学者Ricardo Ramirez进行了乡村与边远地区信息传播研究,指出教育和收入水平与信息传播状况密切相关。印度学者S.C.Mittal指出以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作为传播中介,制约着他们为农民服务的质量,他建议设立电子超市为农户提供及时高质量的科技信息。土耳其农业部官员Kamil Okyay Sindir指出造成土耳其农业经济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业推广信息贫困,而在土耳其的农业生产中数字鸿沟导致信息贫困主要原因。金奎文在《从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看农业科技信息开发与利用》中从农业科技信息的价值及使用价值角度探讨农业科技信息利用问题,总结出开发与利用农业科技信息的对策。曾晓娟在《浅谈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与途径》一文中提出利用刊物、网络等途径向用户传递信息是使农业科技快速应用于生产的有效渠道,还强调利用农业科技文献资料收集筛选实用性强的农业科技信息的优势。孙世勋和李冰在《技术转移视角下的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一文中结合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现状,强调农业信息资源配置过程需要政府介入,并给出技术转移视角下的吉林省未来的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模式优化策略。

2 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现状

2.1 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吉林省绝大多数农民通过基地、农技站、专家大院获取农技知识与信息,少部分农民从农业科普期刊获得科技信息,还存在部分农民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利用政府建设开通的“农技110”获取专家指导或请求现场指导及接收天气预报、大田季节常规管理技术。近几年国家示范推广的农业基地、农技站、专家大院及农技特派员等渠道对农业高新技术的运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吉林省科技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台、邻居和朋友、报纸、手机短信、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广播、网络、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另一方面,吉林省利用当前农业部门现有的渠道在农业信息设备方面,建成了“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吉林农网”,在农业技术供求信息方面,吉林省以农委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为主体,建设了“一网、一刊、一展、一站、一中心”五大类农业信息窗口,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资源。

2.2 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现状

通过对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现状分析总结以下特点:首先农村电脑普及率低,农村偏僻、农民居住分散致使网线难以铺设,加之病毒侵害、维修力量不足。其次电视和录音机虽然为大众传播工具,但其有关农业频道介绍农业知识的节目很少,同时农村有线电视网的铺设、运行、维护等费用相当高,加之农民看电视多是用来消遣和娱乐。第三多数农民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出于风险的考虑不会立刻采用,甚至因科技信息推广体系人员失职,给农民传递是过时的、错误的信息,对农民产生误导并带来损失,造成农户对科技信息渠道的不信任。

3 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不畅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描述分析出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不畅的原因如下:首先,多数农民缺少现代化生活意识,农民受传统观念和居住条件等因素制约对新技术、新信息极为保守,害怕承担风险等原因不能主动利用各种大众媒体获取科技信息。其次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硬件设施如电视、电脑、网络等远远不及城市普及,获得科技信息的渠道十分狭窄。再次,农村进行现场指导的信息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引起广大农户质疑其传递科技信息的权威性,甚至存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介机构未领会科技信息供体的思想,以及对广大用户需求不甚了解,产生科技信息供给与需求矛盾。

4 完善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对策

结合吉林省农村信息建设现状,针对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不畅的原因,给出以下解决对策:第一,注重用户自身想法,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自愿原则;第二,建立科技培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先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掌握高新科技并建立示范区,实现科技成果传播与应用效果的最大化;第三,加强政府重视农村的通讯、广播、电视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承担对农民试用新技术的免费教学工作,尽量减免网络年使用费,促进资源集成及共享工作;第四,减少科技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简化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形成科技信息供体与科技信息受体信息直接交流方式;第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制定节目播出、重播的时间表,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完善多种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

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探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

〔摘要〕提高农民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农业信息化的目标,其关键是解决好农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建设问题。本文研究和探索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新模式,对于解决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至关重要。总结国内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结合“四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的新模式,提出对农村信息用户有效服务的策略。并结合吉林12316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吉林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吉林省农村信息工作在促进吉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吉林城乡还存在着信息鸿沟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信息鸿沟问题,提高吉林农民的信息素养,使吉林农民获取到及时有用的科技和市场信息,仍是吉林省农业信息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提高吉林农民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吉林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1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

农业信息化是指为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吉林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信息保障,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吉林农民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要吉林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需要及时有效的信息作保障。如何使作为农产品的生产主体的农民提高其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需要探索出一条为适合于吉林农村的信息服务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将对吉林的农业发展起到如下作用:

1.1农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信息服务

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占据有利的位置,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作为农业市场中主要的主体――农民,需要更好地认识并适应市场,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是使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基础,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对于农民获取和利用信息是有帮助的。只有这样,农民才能获取和利用科技和市场信息,并用其指导农业生产并帮助农民处理好生产、销售和消费间的关系。

1.2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需要信息服务

据统计,国内的农科教专业网站和与农业相关的其他网站上都有大量的农业科技信息,在这些网站上农民不仅可以获取商业信息,农民也可以通过农业专家系统及时得到专家的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上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使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的得到及时的传播。

1.3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需要信息服务

现代农业的发展导致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就需要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各种障碍,障碍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低和掌握的就业信息少。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可使农民方便及时地获取劳务信息,所以说有效的信息服务有利于农民及时获得各地的就业信息,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农业信息服务采用的模式

2.1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形式

(1)龙头企业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提供服务的主体是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业企业。它的信息用户是农民、农业企业、涉农管理部门,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他提供的农业信息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政策法规等。

(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农村合作社,服务的对象是合作社成员,主要给信息用户提供合作社内部需要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手段是利用黑板报、宣传单,广播、电话,特点是针对性强。

(3)科技大院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主体是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农民,主要给农民提供政策法规的信息,也提供科学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以及技术培训等。

(4)农民之家模式,这一模式提供服务的主体是有关农业部门,提供服务的主体是由有技术的农民、农业企业的专业人员和农民专业协会。提供服务内容包括:生产经营方面的信息、生产资料信息等。

(5)网上服务模式,这一服务模式提供服务的主体是政府有关涉农部门。服务的对象是涉农企业、涉农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农业企业的产品价格、品种、供求和市场信息。

(6)网上劳务咨询服务模式,这一服务模式的主体是政府、农业管理部门。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农民和涉农企业,服务的内容包括:搭起企业与农民之间劳动力转移的桥梁。

这6种信息服务模式,对促进吉林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出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2“四电合一”信息服务模式

通过远程教育等手段,可以使农村共享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这对促进农村信息资源的利用是十分有利的。可以通过热线、网站、电视和广播四种服务手段,为全省农村公众用户提供种植、养殖、信息咨询、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涉农综合信息服务。

3吉林省农业信息服务实证研究

3.1基本情况

目前,吉林省各市(州)大多成立了信息科或信息中心,大约占吉林省县(市、区)总数的93.4%,全省从事农业信息管理和技术人员2 648人,经过培训的乡、村、生产经营大户及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员23 636人,经过农业部认证的信息员达10 000多人。这些经过培训的信息员基本掌握了计算机使用基本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等技能,整体水平再不断提高。

3.2信息服务功能

3.2.1网站服务

从2001年吉林农网开通以来,除了满足农民对网上的信息需求外,也成为各级农业系统网站信息的主要来源。各地也积极发挥市、县两级农业网站作用,为当地农民提供适合本地特点的信息服务。如东辽县泉太养猪专业合作社社长李辉经常上网查询生猪价格等信息,因价格掌握准确,一次性出栏1 000多头,增收10多万元。再如梅河口市进化镇农民张靖环,根据网上信息调整种植结构,每年增入8多万元。

3.2.2平台服务

自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短信平台开通以来,积极利用两个平台为农民开展服务。2009年,12316新农村热线日均接听农民电话10 000多次,最高达200 002次,及时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信息需求。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两个平台信息服务,农民每年增收40多亿元。

3.2.3媒体服务

吉林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影响大、覆盖面广的信息传播优势,积极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全省35个市县创办各类农业信息简报、快讯等1 200多期。图们市农业信息协会每周编发一期《农业科技信息》,梨树县信息中心编发《梨树农业》简讯。四是开展现场服务。目前省里聘任各类涉农专家700多名,分布在全省各地,为开展现场咨询服务提供了方便。2010年夏季,吉林省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为帮助农民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受灾期间先后共组织300多名专家及时赶到受灾现场指导生产,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3.3信息服务开展情况

3.3.1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加工

(1)依托相关专业网站获取信息,通过这一途径主要获取国内外的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

(2)通过报刊获取信息,通过这一途径获取的信息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信息,政策方面的信息以及种子、农药、农产品销售方面的信息。

(3)通过涉农部门及下属单位等获取信息,通过这一途径获得信息主要有农产品市场方面的信息以及农业政策等信息。

(4)各乡镇、村信息服务站及时上报本地生产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主要是向外地传播本地农产品的信息,以其做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5)从各种科技培训或讲座会议、外出考察等收集信息。

信息服务部门对于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再向用户提供。

3.3.2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

(1)现场解答

吉林省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每个工作日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对技术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安排两位专家值班,接受农民现场和远程信息咨询,尽可能做到让农民及时得到需要的信息;各乡镇信息服务站均有工作人员值班,接待农民求助。

(2)热线电话

吉林省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设有信息服务电话。服务电话有专人接听,受理咨询,及时的解答农民的咨询问题。

(3)编发刊物、简报

吉林省农业信息中心创办了《吉林农业信息》,每月1期,国内外的市场行情、种养业技术、产品供求信息等,刊物发到乡镇、村。乡镇信息服务站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当地农业生产特点,自行编发简报类刊物,再发送到村信息员、农户手中。

(4)黑板报、宣传栏、广播

在吉林省各乡镇沿街、集市等人员集中的地方,以及乡(镇)政府门前、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部门前、村里交通要道路口等显著位置都设有黑板报、宣传栏。有的是板书,有的是打印纸贴上去。根据农业生产季节的变化,按当地的生产需要提供种养殖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怎样做好田间管理,养殖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做好疫病防治等农业技术知识以及农产品市场动态信息都及时公布出来,通过这些媒体农民很方便地就能了解到需要信息。乡镇、村还定期通过广播向农民病虫害等农情信息。

(5)通过网络收集和信息

吉林农业信息网开通了由半月农事、特色农业、名优产品、供求信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20多个栏目组成的农业信息平台,对外吉林省农村经济动态、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同时也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等其他农业信息网等相关网站吉林农产品供求信息,或者从相关网站下载与吉林农业生产及时、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农民。

(6)指导培训

指导培训是实地向农民传授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最有效的途径。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农业专家到乡镇、村、户进行技术指导。农忙季节,白天农民劳作,就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培训;有时在田间地头、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由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技术人员还要将一些专业技术用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并且示范给他们看,使农民听得清楚、弄得明白,并且会操作。不同的培训内容,信息中心与有关部门联办,如,科技与市场信息的培训,与农业局专业站联办;电脑培训与电信部门联办等。

于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分析、经验判定,再提供给农民或向外。

3.3.3信息服务效果

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吉林省12316信息服务网络在为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种传播使用农业科技养献技、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吉林12316信息服务网络建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吉林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要做好这类的信息服务,首先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资金保障,另外,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激发农民其对信息的需求,使他们主动参与信息活动,才能使信息服务的供给产生实际效果。

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探讨: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拓宽致富路—××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许多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针对这一现实,××县全面启动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取得了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以10%的速度递增的良好效果。

一、健全服务体系,确保信息直通到户

(一)抓机构建设。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村建点的思路,成立××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明确为事业性质,划给2个事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配备科技人员,规定了七项职能,每年安排2万元事业补助经费,装配了数码相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机、刻录机、喷墨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安装了宽带,建立了局域网,制作并开通了“××县科技信息网”。同时,启动了乡镇信息服务站和科技信息服务点的建设,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与县科技信息中心签订技术服务、信息共享及目标责任合同。乡镇、专业大户配备了电脑及相关全套设备,选配安装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实用技术软件,实现了拨号上网。截止目前,已在24个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15个村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点,以县科信息中心为枢纽、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为骨干、村科技信息服务点为基础的科技信息体系基本形成。

(二)抓规范运作。××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严格做到了“七有”:有一套电脑设备,有一套专家系统,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规章,有统一的服务合同,有统一的标识标牌,有统一的信息栏,有统一的技术服务。按照县科技信息中心服务于乡镇、乡村站(点)服务于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业务工作,实行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县科技信息中心为乡(镇)、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其性质和职能,各站(点)在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服务,乡镇信息服务站的设备所有权的50%归县科技局所有,乡镇服务站每年向县科技信息中心缴纳一定的技术服务费,县科技信息中心根据乡镇的要求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和服务。小康示范村科技信息服务点配备的设备,科技信息示范户享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并为当地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其所有权归县科技信息中心,由县科技信息中心与各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签订合同,严格实行目标管理。

(三)抓优质服务。在信息传递上,力求做到“新、实、快”,确保让农民以最便捷的方式,不出乡(镇)就能了解全国各地的最新信息,不出村就能学习最先进的实用技术,坐在家中就能直接接受专家的指导。网络建成后,随时大量产品供求、病虫害防治及种养新技术信息,上网学习成为了乡镇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民的首选,全县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共有360余人通过科技信息示范工程学会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有近2.5万人次通过网络查询信息和技术,有3000余农户通过网络和专家系统掌握了1至2项致富技术,有7500余人次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从事经营流通,有800余条专利技术、产品供求信息通过网上,帮助客户上网查询经济技术信息1300人次,进一步拓宽了各级干部和农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同时,通过现代信息高速公路逐步缩小了区位空间距离,先后有广东、深圳、徐州、阿坝等地有关部门查阅我县的网站,咨询××黄羊、银花、石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产品信息,很好的推介了××的知名品牌。大部分乡镇将网上采摘的信息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种养新知识,市场信息,有力推动了新科技的普及和运用。

二、搞好“三个结合”,努力实现增收富民

(一)科技信息工作与“三村”建设相结合。始终把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作为“科技兴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各试点村均建立了科技信息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发送各类科技信息,开展业务查询,使村民们大开眼界,有效地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大幅度减少了因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失。流坝乡金台村二社的科技示范户李新琼不仅自己依靠科技信息发家致富,还主动为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和黄羊养殖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拓宽了产品销路,增加了收入。该村村民还通过上网查询各地劳务需求信息,成批有序的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近万元。准确便捷的信息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法宝。

(二)科技信息工作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把科技信息工作作为示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示范建设村的科技含量,先后在13个示范村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并以站(点)为依托,利用黑板报、简报、培训会议等方式普及和推广实用科技、最新农业信息,确保户平有一名掌握2至3项实用技术的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占总户数的30%以上,十个试点示范村中90%的劳动力掌握2至3项实用技术,科技示范户占总农户的50%以上。

(三)科技信息工作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围绕××黄羊、××金银花和××石材等重点产业,狠抓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搞好信息跟踪服务,搭建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技术市场平台,把农村分户经营与大市场连接起来,缩短时空差距,改善区位劣势,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围绕国家“863”计划《××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课题》实施,加快新品系培育和新技术推广,按照“园区+基地联农户”的运作模式,推进××黄羊产业化发展。二是抓住被列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金银花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的机遇,以金银花gap核心基地为中心,依靠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抓品种选育,标准制定,全力打造××金银花品牌。三是按照“三集中的原则”,围绕××石材等特色资源的加工,通过招商引智,建立××民营工业园区,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以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秦巴山区核桃绿色食品开发标准化栽培》为重点的核桃产业发展科技专项,抓低改技术推广和优质品种选育,加快科技基地建设。五是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知名的品牌优势,着力抓优质水稻栽植、优质茶叶栽植和观光农业开发等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壮大绿色产业基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科技工作实效

始终坚持市场法则和效益原则,大胆创新科技开发机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为富民兴县提供科技支撑。

(一)创新投入机制。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坚持把科技三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逐年增长。建立××黄羊、优质生猪、石材工业科技开发基金,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科技项目,鼓励金融部门扩大科技贷款规模。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开发科技项目,聚集民间资金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和个人逐渐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在科技信息工程建设中,县上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列支专门经费,用于科技信息中心建设和乡村科技信息站(点)建设补助,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事业补助费,用于网络建设和维护,确保信息工作正常开展。

(二)创新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县级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逗硬落实技术、物资、资金“三配套”和工作实绩、职称评定、职级待遇“三挂钩”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使科技人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县三洋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由18名畜牧科技人员筹资创办,投资350万元建成无公害生猪科技养殖园,按照“园区+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委派畜牧科技人员实行包片联户,与50多户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和收购合同。该公司年可产外二杂母猪5000头,年出栏无公害生猪4万头,年创产值3000万元,辐射带动全县建成100个优质仔猪基地村、20个dly优质肉猪基地乡。县上出台了《××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隆重表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完善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办好村一级”的原则,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专业化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和各类专业协会,推行“支部+协会”、“科技部门+基地+农户”、“科技人员+农户”和“专业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着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县上下派100名科技干部到村任职,充实农村科技干部队伍,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健全培训体系。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有较强责任心、在自然科技方面学有所长的技术带头人,充实到农、林、水、牧等业务部门,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作为我县科技顾问。充分发挥党校的优势,分期分批培训机关干部和农村干部,使他们成为技术指导明白人;充分发挥职业中学和成人中专校的优势,围绕“三大经济”发展,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新型农民和科技带头人,努力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在中小学开设了农技课程,努力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和科技致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