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途径

时间:2022-07-19 10:58:10 关键词: 计算机工程 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科高校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探索并创新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模式是以本科教学为根基,以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以共同组织教学和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到合格员工为目标,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途径

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途径: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走势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计算机专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本科毕业生,但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和社会目标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失衡,出现了结构性就业困难。原因在于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跟不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时又难于改变,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严重滞后。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系在当前金融海啸严重影响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往年一样较高的就业率,得益于连续四年的艰苦探索,特别是在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创新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教育模式方面所进行的尝试。

2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

符合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能够满足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融合了传统本科的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应用能力。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性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坚持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通过产、学、研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3面向市场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动态教学机制

计算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西邮计算机系根据企业需求,采取了灵活弹性的专业选修课设置、考核与管理模式,加大了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都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指导书或实施细则。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计算机系与西安高新开发区、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深圳市软件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园区的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与园区中大量企业的合作,根据来自企业的需求信息,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充实调整。如企业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有一定要求,就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出“IT职业规划与职业化塑造”课程,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项目经理到校为学生授课。这些调整和合作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计算机系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周立功3+1创新教育实验班”,前三年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培养,大四第四学年学习企业的课程,学校通过课程置换,承认学生所获得的学分,毕业后到企业任职,大多数同学获得了高新聘用,许多同学毕业后都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

4建立多位一体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除了加强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外,计算机系积极开展了实验室开放工作。各个实验室在完成正常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任务的同时,全天为学生开放。每门课程都开发了供学生在开放实验中选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既解决了正常课内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又为学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供了条件。计算机系还成立了十余个课外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由实验室承担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主要有“嵌入式系统兴趣小组”、“FPGA兴趣小组”、“多媒体制作兴趣小组”、“网页制作及组网兴趣小组”、“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兴趣小组”等。一个兴趣小组常常出现数百学生报名的可喜景象。近年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在陕西省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以及各类企业或行业比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多位一体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积极参加开放实验或科技活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肯定。

5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双赢实践教学基地

计算机系特别重视与企业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采取了内外结合、校企互动、订制培养、就业对接的方式:同一家企业,既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又是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功能对接,互为补充;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各有所侧重;实习实训和课程内容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设置和调整,校外实习是校内实训的衔接和延续;最终实习考核的结果以在企业就业为目标,以胜任企业要求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为检验。以双基地合作伙伴北京神州数码融信软件公司为例,双方的合作关系为:校内实习基地由学院提供实验设施和场地,企业承担教学费用。有意参加培训的学生先由企业招聘,再根据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共同组织通过笔试和面试的学生前期培训。培训从大三暑假开始到大四上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第一阶段的技术培训。期间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西安邮电学院的学生,又是神州数码的见习员工。在校内实习基地培训经考核通过者将成为企业的见习工程师,进入第二阶段,到企业校外实习基参加真实项目实习。参加项目两个月后进行适岗度考核,通过后将成为神州数码的正式员工。企业为不被录用的学生出具见习表现证明,以便重新求职。被录取者继续参与企业开发项目,同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在学校通过答辩,毕业后正式入职。

6吸收社会和企业资源参与实践教学和培训

目前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在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企业真实环境下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的了解以及必备的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开放办学,吸收社会资源和企业参与。例如,学校近年来与西安高新开发区、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多家企业就软件开发与测试人才的合作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面向就业的培训,使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由于企业的参与,学校不仅迅速接轨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且还获得了企业捐助的大量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改善了办学条件。计算机系将国家鼓励发展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重点,针对企业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并设立培训项目。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学生在完成正常的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外,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内完成企业所提供的有关课程的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企业经理和技术总监给学生上课,并且带学生到企业体验实际工作流程。其中有关团队合作、职业素质、企业文化等培训内容,直接由企业派有关人员来授课。培训后,学生在企业由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工作,并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会被企业录用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7探索并创新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教育模式

计算机系积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与国内外多家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出“3+1创新教育实验班”、“与企业对接定制培养”、“企业参与以紧缺行业需求为目标的就业培训”等多种校企合作方式。多种校企合作方式构建出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教育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具有针对不同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且贯穿了不同方式所共有的核心内容,都是以本科教学为根基,以校内校外联合实习双基地为载体,以共同组织教学和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到合格员工为目标,最终实现校企双赢。与传统教学不同,校企合作教育在教学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认识,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思想过得硬、作风过得硬、技术过得硬”,力争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开展了多种具有企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紧跟前沿技术,并以项目设计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具备“零适应期”的平稳就业。

8大胆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需要企业参与制定实训课程、联合组织教学和共同管理,组织对接培训并开展就业服务。这些任务的开展逐渐显现了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为满足与企业合作的需要,计算机系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寻求突破,建立了“西安邮电学院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功能包括有窗口功能、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就业服务、素质教育、教师培养等功能,实现了校企合作的管理、服务和保障。实训中心开展了各种就业实训,成为学校通向社会的窗口和纽带,开辟了学生过渡为职业人实现直接就业的新途径,弥补了现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足,构成了校企合作对接双赢的就业特色。实训中心通过建立接近企业真实物理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实验室,在技术课程实训的过程中,贯穿了职业员工素质养成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本科教学中的缺失状况在实训中得以改善,凸显了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职业化特色。

9结语

西邮计算机系在探讨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通过培养方案目标导向,建立动态教学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组织实现管理和保障,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教育模式。四年来效果显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学生更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仅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实实在在掌握与日后工作对接的本领,而且实现了人生价值转换,对未来充满信心,成为工作需要和企业抢手的人才。

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途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科高校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探索并创新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模式是以本科教学为根基,以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以共同组织教学和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到合格员工为目标,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计算机专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本科毕业生,但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和社会目标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失衡,出现了结构性就业困难。原因在于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跟不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时又难于改变,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严重滞后。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系在当前金融海啸严重影响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往年一样较高的就业率,得益于连续四年的艰苦探索,特别是在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创新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教育模式方面所进行的尝试。

2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

符合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能够满足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融合了传统本科的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性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坚持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通过产、学、研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3面向市场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动态教学机制

计算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西邮计算机系根据企业需求,采取了灵活弹性的专业选修课设置、考核与管理模式,加大了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都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指导书或实施细则。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计算机系与西安高新开发区、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深圳市软件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园区的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与园区中大量企业的合作,根据来自企业的需求信息,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充实调整。如企业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有一定要求,就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出“IT职业规划与职业化塑造”课程,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项目经理到校为学生授课。这些调整和合作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7年,计算机系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周立功3+1创新教育实验班”,前三年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培养,大四第四学年学习企业的课程,学校通过课程置换,承认学生所获得的学分,毕业后到企业任职,大多数同学获得了高新聘用,许多同学毕业后都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

4建立多位一体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除了加强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外,计算机系积极开展了实验室开放工作。各个实验室在完成正常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任务的同时,全天为学生开放。每门课程都开发了供学生在开放实验中选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既解决了正常课内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又为学生综合使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供了条件。

计算机系还成立了十余个课外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由实验室承担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主要有“嵌入式系统兴趣小组”、“FPGA兴趣小组”、“多媒体制作兴趣小组”、“网页制作及组网兴趣小组”、“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兴趣小组”等。一个兴趣小组常常出现数百学生报名的可喜景象。近年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在陕西省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以及各类企业或行业比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多位一体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积极参加开放实验或科技活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肯定。

5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双赢实践教学基地

计算机系特别重视与企业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采取了内外结合、校企互动、订制培养、就业对接的方式:同一家企业,既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又是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功能对接,互为补充;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各有所侧重;实习实训和课程内容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设置和调整,校外实习是校内实训的衔接和延续;最终实习考核的结果以在企业就业为目标,以胜任企业要求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为检验。

以双基地合作伙伴北京神州数码融信软件公司为例,双方的合作关系为:校内实习基地由学院提供实验设施和场地,企业承担教学费用。有意参加培训的学生先由企业招聘,再根据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共同组织通过笔试和面试的学生前期培训。培训从大三暑假开始到大四上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第一阶段的技术培训。期间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西安邮电学院的学生,又是神州数码的见习员工。在校内实习基地培训经考核通过者将成为企业的见习工程师,进入第二阶段,到企业校外实习基参加真实项目实习。参加项目两个月后进行适岗度考核,通过后将成为神州数码的正式员工。企业为不被录用的学生出具见习表现证明,以便重新求职。被录取者继续参与企业开发项目,同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在学校通过答辩,毕业后正式入职。

6吸收社会和企业资源参与实践教学和培训

目前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在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企业真实环境下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的了解以及必备的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开放办学,吸收社会资源和企业参与。例如,学校近年来与西安高新开发区、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多家企业就软件开发与测试人才的合作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面向就业的培训,使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由于企业的参与,学校不仅迅速接轨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且还获得了企业捐助的大量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改善了办学条件。

计算机系将国家鼓励发展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重点,针对企业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并设立培训项目。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学生在完成正常的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外,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内完成企业所提供的有关课程的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企业经理和技术总监给学生上课,并且带学生到企业体验实际工作流程。其中有关团队合作、职业素质、企业文化等培训内容,直接由企业派有关人员来授课。培训后,学生在企业由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工作,并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会被企业录用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7探索并创新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教育模式

计算机系积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与国内外多家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出“3+1创新教育实验班”、“与企业对接定制培养”、“企业参与以紧缺行业需求为目标的就业培训”等多种校企合作方式。多种校企合作方式构建出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教育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具有针对不同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且贯穿了不同方式所共有的核心内容,都是以本科教学为根基,以校内校外联合实习双基地为载体,以共同组织教学和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到合格员工为目标,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与传统教学不同,校企合作教育在教学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认识,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思想过得硬、作风过得硬、技术过得硬”,力争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开展了多种具有企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紧跟前沿技术,并以项目设计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具备“零适应期”的平稳就业。

8大胆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需要企业参与制定实训课程、联合组织教学和共同管理,组织对接培训并开展就业服务。这些任务的开展逐渐显现了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为满足与企业合作的需要,计算机系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寻求突破,建立了“西安邮电学院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功能包括有窗口功能、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就业服务、素质教育、教师培养等功能,实现了校企合作的管理、服务和保障。

实训中心开展了各种就业实训,成为学校通向社会的窗口和纽带,开辟了学生过渡为职业人实现直接就业的新途径,弥补了现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足,构成了校企合作对接双赢的就业特色。实训中心通过建立接近企业真实物理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实验室,在技术课程实训的过程中,贯穿了职业员工素质养成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本科教学中的缺失状况在实训中得以改善,凸显了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职业化特色。

9结语

西邮计算机系在探讨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通过培养方案目标导向,建立动态教学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组织实现管理和保障,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教育模式。四年来效果显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学生更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仅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实实在在掌握与日后工作对接的本领,而且实现了人生价值转换,对未来充满信心,成为工作需要和企业抢手的人才。

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途径: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按照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工程实践教学内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计算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21世纪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综型人才, 基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优秀软件人才就成为计算机学科专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当然也是计算机学科教育改革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十五”期间,教指委就发表了《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其中提出了新的“专业方向分类”发展的基本思想,并根据专业方向分类的思想分别制定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四个专业方向的规范。我们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

1 现状分析

1.1 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是高端软件人才的匮乏却严重阻碍了我国IT 企业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内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理论知识和针对个人动手能力的实验构成了教学的主体,普遍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难以很快融入现代IT 企业的运作。

1.2 缺少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人才需要一支强工程系统能力和强工程化素养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尤其是年轻教师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虽然理论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工程化实践能力缺乏。

1.3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

现有的课堂教学中,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培养。而计算机专业课程不少是实践性较强的课,因此在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必须采用案例驱动、项目驱动、启发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4 缺乏实践教学环境

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配套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而现有的实验室已不能实践教学要求。在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积极探索出一套以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课程设计、项目实践与毕业设计为核心,以学生科技创新为外延,以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形式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要有多门课程、多个环节构成外,还必须形成一个体系。实践体系主要是由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几个环节构成组成。

2.1 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一般是针对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设置的实践教学活动课内实验主要用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课上所讲的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实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出现,我们学校共有13门课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包括:程序设计基础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我们还开设了开放性实验,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为此需要实验管理采用开放性,采用自动式的学生认证系统,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2.2 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可以是一门课程为主的,也可以是多门课程综合的,统称为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和课程相关的某项实践环节,更强调综合性、设计性。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实验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高级程序语言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作为主要的内容。综合性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和集成能力,以及强化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2.3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一个科研和教学结合最为密切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项任务,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工作、团队协作、问题表达等能力的任务。毕业设计应当紧密结合科研项目或课题,从科研任务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进行设计、实验和研究,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进行。毕业设计要实现12方面的综合训练。具体包括选题、调研、熟悉问题、查阅资料、需求分析、制定研究计划、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具体实现和调试、撰写文档、问题与方案的文字与口头表述、论文撰写。通过这12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培养研究与实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还要加强管理。通常要注意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期末验收、论文答辩等环节。要注意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每周进行交互,包括辅导、工作报告、问题讨论等。

2.4 专业实习

实习不仅是学生发挥本专业特长服务社会、接触社会;也在实践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即能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当前实习有多种形式: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实习等,我校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为期半年全时制企业实习。学校在业界具有领先地位的软件企业中设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基地参与企业运作和项目研发,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项目开发环境,直接感受产业界的脉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实习的质量,必须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包括接收学生的数量、提供实习题目的质量、管理学生实践过程的情况、学生的实践效果等。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有实践经验、教学经验,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科研任务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进行设计、实验和研究。

3 结束语

工程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改革和完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工程化改造,逐步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并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

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途径:计算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摘要: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管理层面进行改革,研究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指标框架、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和层次教学目标体系,力求通过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完整的体现在培养规格要求中、全面的贯穿到课程体系结构里、切实的落实到具体教学目标上,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计算机工程专业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 知识——能力——素质 人才培养 教学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的要求。本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是为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管理层面改革,通过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完整的体现在培养规格要求中,全面的贯穿到课程体系的结构里,切实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上,形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计算机工程专业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COQE模式)。

1、COQE模式的培养规格指标框架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首先在理论上应该准确和完整。以“学科知识”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明显特点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强调知识结构的内容详细具体,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内容就不够完整和准确,比较泛且不易把握。COQE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根据培养目标完整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的要求,而不是注重某一方面。其实现办法是: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的内涵和专业特点进行补充和调整,并借鉴国外可雇佣指标体系的方法,建立培养规格指标及其细化要求,使其尽量完整并便于操作实施。在能力结构的创新能力的表述中突出其内涵要求: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能力。身心素质的正确培养是目前大学生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在培养规格中的要求中细化为:自信、自尊、自爱、自律、自我调节等,充分明确其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2、COQE模式的课程体系目标结构

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方式,主要按“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一般采用“楼层式”或者“平台式”结构模式。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又增添了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和素质教育系列课程等,构成通识教育平台,形成了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和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结构。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的建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规格中的各项培养要求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体现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实践教学环节也不仅仅培养动手能力,也要体现传授知识和提高素质;专业教育课堂和素质教育课堂同样都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有了这样明确的要求和联系,就有利于引导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去努力实现规定的目标。

3、COQE模式的层次教学目标体系

如何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指标要求和课程目标建立教学目标,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知识目标比较容易明确,而能力和素质目标比较含混。COQE模式要求将培养目标切实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上,其方法是针对课程目标建立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体系。这样的层次目标体系既包含了目标也体现了方法,使得所有的教学活动参与者能清楚的了解该项教学活动的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3.1知识领域2个层次水平

(1)理解水平:认识并把握知识的逻辑联系和本质。规范行为动词示例:识别、描述、解释、辨认、懂得、指明、区分、枚举、想象、比喻、比较、选择、标注、验算、总结、阐述、熟悉等。

(2)运用水平:运用概念、原理和规则进行分析、推理和扩展。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分析、评价、预测、推断、联想、抽象、推理、解答、证明、论证等。

3.2能力技能领域3个层次水平

(1)获取水平:按照规范和规程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或行为。规范行为动词示例:模仿、尝试、重复、维持、验证、使用、运行、校对、估算、制定、编码、编制、调查、修理、组装、整理等。

(2)应用水平:运用理论原理独立完成设计和实现系统功能,并能进行调整与维护。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完成、运用、执行、提出、撰写、计算、指导、设计、实现、维护、调整、构建、改装、修正等。

(3)创新水平: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和方法,或改进已有技能和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境。规范行为动词示例:提高、优化、发现、研究、发明、转换、更新、改进、扩展、升级、创造等。

3.3道德价值观3个层次水平

(1)感受水平:建立感性认识。规范行为动词示例:经历、感受、参与,尝试、交流、合作、体验、感知、明白、对话等。

(2)理性水平:能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规范行为动词示例:遵守、拒绝、认同、尊重、接受、同意、反对、讨论、关心、关注等。

(3)觉悟水平: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个性化的价值观和持续的行为。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形成、树立、坚持、保持、坚信、确立、确信、信奉、追求等。

4、结束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其目的是促进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COQE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关于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指标要求会因学校和专业各有不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体系等也有不同,这些都有待探讨和充实完善。但是,促进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一致。

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途径: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途径

1COQE模式的培养规格指标框架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首先在理论上应该准确和完整。以“学科知识”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明显特点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强调知识结构的内容详细具体,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内容就不够完整和准确,比较泛且不易把握。COQE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根据培养目标完整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的要求,而不是注重某一方面。其实现办法是: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的内涵和专业特点进行补充和调整,并借鉴国外可雇佣指标体系的方法,建立培养规格指标及其细化要求,使其尽量完整并便于操作实施。具体内容是: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3大结构基础上,细分12项指标和80多项要求(国外的可雇佣指标内容多达百余项)。比如:在培养规格的知识结构中补充了思维科学知识指标和要求,因为思维科学知识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诸方面内容,这些是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在能力结构的创新能力的表述中突出其内涵要求: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能力。身心素质的正确培养是目前大学生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在培养规格中的要求中细化为:自信、自尊、自爱、自律、自我调节等,充分明确其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表1是计算机工程专业COQE模式的培养规格指标框架,根据框架中的指标和要求,可以组织比较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2COQE模式的课程体系目标结构

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方式,主要按“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一般采用“楼层式”(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或者“平台式”(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结构模式。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又增添了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和素质教育系列课程等,构成通识教育平台,形成了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和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结构。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的建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规格中的各项培养要求之间的联系。虽然课程体系设计时已经考虑,并且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再体现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显然,如果在课程体系结构中就明确表明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将更有利于指导教学过程中的落实。COQE模式要求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全面的贯穿到课程体系中,采取的办法是将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依据课程的特点细化为课程目标并加入到课程体系结构中,形成“楼层式”和“平台式”相结合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目标结构(见表2)。其目的是明确的强调: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体现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实践教学环节也不仅仅培养动手能力,也要体现传授知识和提高素质;专业教育课堂和素质教育课堂同样都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有了这样明确的要求和联系,就有利于引导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去努力实现规定的目标。

3COQE模式的层次教学目标体系

如何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指标要求和课程目标建立教学目标,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知识目标比较容易明确,而能力和素质目标比较含混。COQE模式要求将培养目标切实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上,其方法是针对课程目标建立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3大领域、共18个层次。霍恩斯坦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了改进,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大领域,每个领域分别包含5个层次。借鉴上述两位学者的方法,结合我国社会特点和课程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域、能力领域和道德价值观领域3大领域、8个层次及100余个规范行为动词,形成层次目标体系。以此作为教学指导的依据,要求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层次目标,并在教案里、课堂上、实验中、作业里、试卷上和考核中都规范使用指定的行为动词。这样的层次目标体系既包含了目标也体现了方法,使得所有的教学活动参与者能清楚的了解该项教学活动的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3.1知识领域2个层次水平

(1)理解水平:认识并把握知识的逻辑联系和本质。规范行为动词示例:识别、描述、解释、辨认、懂得、指明、区分、枚举、想象、比喻、比较、选择、标注、验算、总结、阐述、熟悉等。(2)运用水平:运用概念、原理和规则进行分析、推理和扩展。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分析、评价、预测、推断、联想、抽象、推理、解答、证明、论证等。

3.2能力技能领域3个层次水平

(1)获取水平:按照规范和规程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或行为。规范行为动词示例:模仿、尝试、重复、维持、验证、使用、运行、校对、估算、制定、编码、编制、调查、修理、组装、整理等。(2)应用水平:运用理论原理独立完成设计和实现系统功能,并能进行调整与维护。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完成、运用、执行、提出、撰写、计算、指导、设计、实现、维护、调整、构建、改装、修正等。(3)创新水平: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和方法,或改进已有技能和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境。规范行为动词示例:提高、优化、发现、研究、发明、转换、更新、改进、扩展、升级、创造等。

3.3道德价值观3个层次水平

(1)感受水平:建立感性认识。规范行为动词示例:经历、感受、参与、尝试、交流、合作、体验、感知、明白、对话等。(2)理性水平:能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规范行为动词示例:遵守、拒绝、认同、尊重、接受、同意、反对、讨论、关心、关注等。(3)觉悟水平: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个性化的价值观和持续的行为。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形成、树立、坚持、保持、坚信、确立、确信、信奉、追求等。

4结束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其目的是促进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COQE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从教学管理层面改革,完善和细化了专业培养规格要求,建立了3大结构、12个指标及80多项内容要求的培养规格指标框架,并将这些指标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联系形成课程体系目标结构,最后进一步落实到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上,建立3大领域、8个层次及100余个规范行为动词的层次教学目标体系。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关于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指标要求会因 学校和专业各有不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体系等也有不同,这些都有待探讨和充实完善。但是,促进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