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20 03:23:47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摘要:事业单位面临着转型和改革的压力,事业单位如果不健全内部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势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预算管理的科学实施和有效执行,重视预算管理,选择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强预算监督和预算审批,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严重不足,没有将预算管理与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来抓。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楚,认为对事业单位的经营计划做好组织安排,就是做好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控制。这种观点没有将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的重要工具。事业单位领导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控制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严重制约了预算管理有效作用的发挥。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认识不清,对如何组织和实施预算缺乏基本的认识,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1.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激励与考核机制,造成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配套的奖惩措施,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缺乏健全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进行衔接,削弱了预算管理的作用。其次,事业单位在以预算为标准对事业单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时,过度强调客观因素对于预算绩效的消极影响,而避开主观因素的影响。另外,在进行预算目标考核的过程中,掺杂个人情感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果的实现。

1.3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和过程控制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成本等进行预算,并为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指导。但是,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执行和预算目标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作用。在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预算管理目标的落实流于形式,对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环境缺乏细致的思考。当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缺乏相应的应变机制,造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缺乏有效调整。在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机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4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事业单位上下采用统一的、高效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事业单位业务财务一体化,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目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制约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2改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1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视

事业单位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是组织社会化的非营利性组织。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创新和改善管理模式,树立全局观念,重视预算管理与控制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层级的预算管理机构,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另外,事业单位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员工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成员的预算管理与控制意识,推动员工参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的提升,使全面预算管理和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在事业单位内部得到广泛认可和深入推广。

2.2完善预算管理相关激励机制建设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而言,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员工参与热情,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将预算方案分解时,应该将预算管理落实到各个预算责任中心、管理人员以及员工身上,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激励机制,鼓励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注重对事业单位员工的激励,营造有利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环境氛围,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在预算管理执行中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2.3科学编制预算

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与控制,首先必须科学地编制预算,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能够在客观上改善和把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效果。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以前预算编制经验的总结,科学地进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调研和分析预测,对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产出与投入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事业预算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成本费用预算的时候需采用零基预算,还可以采用弹性预算与滚动预算等。

2.4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和预算监督体系的建设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依赖完善的预算审批制度。事业单位的预算审批不能仅凭事业单位领导的主观臆断。通常事业单位在进行事业单位预算审批时,应该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从专业角度,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对预算方案的综合考虑和分析来决定预算方案是否通过。事业单位通过采取科学的预算审批和监督方法,能够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

3总结

目前,事业单位面临着转型和改革的压力,事业单位如果不健全内部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势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预算管理的科学实施和有效执行,重视预算管理,选择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强预算监督和预算审批,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作者:赵玥 单位:北票市医疗保险中心财务科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策略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

各事业单位在预算的支出上,一年中除了年末在其他时间段的支出进度都偏慢,只有在年末集中报支,使得年末的支出进度急剧加速,这导致年度预算出现不均衡现象,影响财政资金的正常调度。更有甚者为了明年能获得更多的国家财政预算,在年底时对未花完的预算就会千方百计地用完,甚至通过虚假的经济业务、虚假的发票套取的财政预算,形成了自己单位的小金库,脱离了国家财政的监控。并且财政都是在短时间内集中拨付使用,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不能得到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2.深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加大对预算法等财政法律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切实加强财政改革政策及预算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各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意识及科学预算的意识,根据各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活动特征建立对应的预算支出管控措施,以此来规范、监管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对于财政改革,要给予大力支持,要不间断地为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的改革氛围。国家审计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稽核力度,对事业单位存在的瞒报、虚报、私设小金库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要依据法律严惩,要切实保证预算法等财政法律的执行力度,为我国财政改革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2从预算编制的源头抓起,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预算中的基础支出主要是用来保证单位正常运营的费用支出,同一地区有着同样的消费水平,在同一地区的各事业单位,维持正常运营的费用支出标准应该也是相同的,所以要对同一地区的支出定额标准给予进一步的完善,制定统一的消耗定额、资产配置标准、制定并执行资产维护修理标准及资产更新标准,同时对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的运营费用增加,也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让各单位的预算编制在源头上就受到精细化的管制,使预算编制有标准可依。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内容区别对待:对一些经常性的或者固定的项目,因掌握其变动规律、可分析其变动因素,所以可在历史预算数据基础上进行测算,而对变化较大的项目,可结合单位开展工作的需要进行编制。规范单位预算编制的制度,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职责,加强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预算编制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以使预算更加真实有效,更加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发挥预算应有的作用。

2.3建立预算节约的激励机制

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规定,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均要纳入国家财政管理,只有属于预算批复范围内的部分,事业单位才可动用,剩下的收入必须要结余在指定的财政专户上,这一规定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对收入进行瞒报。另外,如果单位本年的预算在年底时尚有结余,除存在还未完成的项目需下年继续时,预算结余可结转至下年继续使用,其他情况预算结余都划为下年的收入,为国家财政做贡献,这使得一些事业单位想方设法的花光预算指标,形成套取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的歪风邪气,所以有关财政部门应对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增加激励考核政策,设置公平合理的薪酬考核机制,以此来激发单位的成本意识,促进各单位对财政资金的节约,对项目支出的合理安排,通过激励机制来杜绝小金库的形成,使财政资金都处在国家监控范围之内。

2.4采取防范风险的措施

对事业单位套取财政资金的防范上,在集中支付时要力行直接支付,杜绝授权支付,如果必须要授权支付,要避免使用现金支付,可采用公务员卡支付,这样在源头上将套取资金、设置小金库的漏洞封死,有效减少了财政资金支付中存在的风险,保证国家财政的安全运行。

3.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需要各部门不断深入研究并完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规范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力度,提高预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适应并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刘颖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市管理局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现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

一、事业单位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促进事业单位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国情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计划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上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其现有的管理方式与观念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事业单位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财务工作有着编制、控制、执行、监督等作用。因此,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保证财务收支上的平衡,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普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一切资金来源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来实现的,因此,以编制财务收支的指标来进行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最为常用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与手段。预算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预算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有限的资金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价值,保证事业单位一切活动都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3、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管理,明确管理人员责任

从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来看,其对国家财政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那么对本单位的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能够促使资金的使用活动按照相关实施标准进行,还能够明确责任人的意识,从而使财务预算主体充分发挥出能动性作用,强化责任人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使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够用到合理之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预算程序上存在不合理之处

从当前事业单位的财政发展情况来看,预算管理意识低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和认识是大部分财政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预算相关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无论是从领导阶层还是到一般员工,在思想上都没有形成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意识,走程序化过程,大部分财务工作人员都是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简单预算并获得所谓的预算结果。预算编制往往起步晚,用时短,匆忙得出预算结果,既没有对预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和论证,也没有与本单位的经济目标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也没有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财政预算工作。这样得出来的预算编制结果往往不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同时也不具备科学预见性和前瞻性。

2、预算编制的过程存在不合理之处

使用不科学、不规范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中,要求以“零基预算”作为最佳预算编制方法,这样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本年度的财务预算编制时,就能够有效避免以往财务预算结果的影响。“零基预算”的优势就在于财务管理者能够根据各个职能部门的发展实际,掌控现有的财力资源情况,制定出新的预算编制,这与滚动式预算相比,编制数据更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但是由于预算编制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全面等原因,致使事业单位的申报部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原有预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变换,导致事业单位在进行整体预算编制时,所得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财政资金的闲置或浪费,使财政对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功能不能够正常发挥出来。

3、预算的内部控制环节存在不合理之处

从整体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没有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事业单位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预算管理制度来规范预算管理活动,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加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而对于经济效益较少关注,在预算的执行、监督和考核等方面都缺乏有效制度的指导,同时预算执行结果与管理负责人的薪资以及竟升机制没有挂钩,导致预算制度的约束力度不能有效发挥出来,资金利用率水平低下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内容、预算标准、支出范围等都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制定,对于那些临时性的,计划范畴之外的支出,预算制度对其约束力度不足。

(2)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单位在进行日常财政活动时,不能够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进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编制严重不符,且单位各个部门的经费划分标准不统一,使资金在分配上难以形成有效数据支持。另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不经过允许随意变动项目的财政收支情况,扩大费用标准,从中牟取利益,导致贪污腐败现象在事业单位中屡屡出现。

(3)预算执行结果缺乏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从当前来看,事业单位还是以粗放型的预算分配模式为主,对于支出的管理、考核、监督等缺乏有力约束和激励,同时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与社会效益有机的统一起来,使经费的使用随意性大,造成资金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三、有效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1、提高相关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预算能够做到科学、合理、规范

其一,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基础是上至领导下至财务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头脑中必须要有这样的观念,预算管理对于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贯穿于事业单位财政活动始终的重要环节,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够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其二,在预算编制时间的设置上要做到充分、合理,以保证预算编制质量符合相应标准。预算编制是一个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单位与之相关的所有支出情况,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作支撑。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务必要抓住预算时机,合理安排时间。首先要对论证材料要进行仔细研究,制定出符合预算编制的指标;其次,在编制的具体环节中,要统筹兼顾国家预算拨付和经营性收入两方面,同时使用“零基预算”方式,综合考虑各个财政情况,制定出一个符合本单位发展实际又具有远见性的年度预算表。

2、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对预算进行编制,其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最终都是靠预算执行来体现出来的,而预算的规范执行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为其做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事业单位的预算在经过审批后,一些预算活动都要依照《预算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展开。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上,其监督重点是本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时,除了发挥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还要在内部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其与财务有关的部门都能够参与到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中,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在资金使用效益上也要进行监督,各事业单位要定期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那些数额比较大的支出要弄清楚其使用情况是否与实际相符,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彻底查清原因所在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3、建立预算考核机制

预算考核也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各级财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体,不仅要做好基层各个事业单位的预算审批环节,同时更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以确保预算管理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财政预算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绩效评价体系,包含定性、定量、财务、非财务等指标内容,充分结合各部门的预算考核指标,以使单位预算考核与部门业绩考核紧密相连,并根据审计部门的审计报道,对参与预算的各个部门、人员进行考核,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此外,还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要求预算执行各个部门、员工的薪酬与最终结果相挂钩,使其能够各负其责,按照考核标准,采用月度、季度、年度的考核形式,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单位或个人要进行一定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规事项、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事项要严惩不贷,做到奖罚分明。

四、结语

随着现代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也必须要加快改革步伐才能够跟上时代步调,而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其良性发展,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就必须要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实力与竞争力,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作者:郝佳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教务处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初探

一、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

1.有力提升有效管理能力。

预算管理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预算目标的确定和预算编制是对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量化,预算的执行过程是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预算的控制是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有效保障手段,预算分析有利提升战略管理能力。

2.有利高效使用资源。

实施预算管理有利于对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的编制结果和预算的执行结果,通常会分别成为其业绩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和评定依据,预算的执行分析是监控经营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算计划可以使资源被统筹调度、合理安排,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无效或低效使用。

3.有利提高事业单位收入并节约成本。

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初步发现年度经营中潜在的风险,有效地规避或化解部分经营风险。在全面预算的编制环节,预算管理单位在分析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增加收入和节约成本费用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在预算执行控制环节里,收入与成本历来是重要的监测指标,预算管理单位不得不提高应变能力,对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在预算考核评价阶段,收入成本经常被作为利润等基本指标的辅助参考指标,与业绩考核结果甚至薪酬计划相关联,激励预算管理追求增加收入、控制成本。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存在问题

1.对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我国有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出台了不少,但在一些事业单位,无论领导还是员工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领导层只关注编制的预算能否为本单位获得更大的利益,即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往往会夸大一些项目的支出费用,并不关心预算本身的准确性。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缺少必要的调研和论证,存在许多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只是单纯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预算结果与实际差异也很大,这样的预算已经失去了预算管理存在的意义。

2.预算的执行力不强。

预算控制是最大的难点。预算控制是指依照已经制定好的预算目标或标准,对业绩进行监督和评价,其目的是在造成巨大损失之前迅速采取补救行动。预算目标要服务于单位目标,并非越细越好。预算制定出来以后,要恰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当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预算目标和单位目标发生偏离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时间跨度大、情况变化复杂,一些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实施进度慢、项目结余资金规模较大或项目资金严重不足的现象,这说明没有对预算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预算没能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导向。

3.预算监督方面。

事业单位预算能有效的贯彻执行离不开对预算的监督。预算监督主要是指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包括财务部门的监督以及审计部门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单位会计核算和一些辅助性工作,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向政府申请资金的报告上。业务部门在实施具体项目缺乏和财务部门的沟通,使内部监督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1.提高全员预算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预算管理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管理工具,要认识到预算管理有利于完善单位基础管理,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使单位从事后核算转化为事前的预测、计划和事中的控制,由无序管理转向有序管理。鉴于预算管理在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的职能,决定预算管理是全员管理。因此,在预算管理实践中必须打破许多传统的作法,改变预算管理仅仅由财务部门去完成的现状,要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管理机制作出相应的变革,让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为了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使预算编制的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落实管理制度,严格按预算办事,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全力以赴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2.要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各部门应按照批复的预算严格执行,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中心,把各责任区域的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各责任区域对本区域发生的可控成本负责,将预算向下层层分解,将预算执行过程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执行过程中形成的预算差异,应进行分析、形成差异分析报告,成为预算预警系统的主要支持性资料。对于超预算项目以及预算外项目一定要有批准程序,否则,预算就没有严肃性。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一般不逐一查明其中的原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所以预算管理必须是动态性管理,并随时检查该程序的有效性。

3.建立激励奖惩制度。

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预算考评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权、责、利结合,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引导员工的行为与单位目标保持一致。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单位未实行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预算对员工缺少约束力,员工执行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有的单位存在相应的考核体系,但大多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仅仅走走形式,形同虚设。因此,要加强预算管理,必须在预算期结束后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预算工作能够合理、高效地完成的部门,要给予奖励;对预算工作不能完成的部门要分析原因,明确责任,确属惩治的范围,一定要进行惩治。要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员工的绩效挂钩,以有效引导员工的行为。奖惩的方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作者:陈晓娜 单位:苍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政体制的弊端

2.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仅仅是政府,所有的经费来源都依靠的是政府,没有社会资金的进入,给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办”事业单位的主体,同时也是“养”事业单位的主体,“养”就意味着事业单位日常运营所需的全部资金都需要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而事实是国家并没有能力承担所有的事业活动开支,所以形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并且无法提供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而政府“办”事业单位则从根本上排斥了其他社会资金的进入,所以事业单位的经营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意识,内部管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管理效率普遍低下。

3.管理模式中的官僚化风气,严重削弱了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由于事业单位依附于政府,所以其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衙门”作风,具体表现就是在事业单位向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时,没有形成为顾客服务的根本理念,姿态清高,为顾客服务时显得态度冷淡、不尽职尽责。这样的服务理念会严重地削弱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

4.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较为混乱,部门与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着“重复建设、沟通闭塞”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是政府具体部门下属的,所以事业单位与部门、地方、层级之间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甚至成为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争取权利与利益的工具,为了争夺资源,各部门、各层级不管是否重复建设,纷纷成立属于自己的事业单位,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造成事业单位之间职责不分、效率低下。

二、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编制

1.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应遵守的编制原则。事业单位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必须以当地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计划作为编制的基础,以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编制的依据;在编制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完整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完整性原则要求预算编制涵盖所有的事业单位活动,真实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会时不可主观估计与臆测,而要根据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测算与计量;遵循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则。

2.事业单位编制全面预算的具体步骤。成立预算编制小组。事业单位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该建立以管理者为主,由财会部门人员一同参与的预算编制小组。建立小组后,在编制之前还应该进行严格的、明确的分工,落实各方应该完成的职责任务,保证编制工作最后的顺利完成。预算编制小组成员在编制工作中应当根据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结果以及本年度新近发生的变化,来综合考虑预算的影响因素,合理编制预算。全面预算正式编制前的准备。首先,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全面清查与登记各预算单位的全部类型的财产物资,对预算单位的债权债务要进行全面的核查与证实,要求检查财务账簿,确定其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其次,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便后面期间预算编制实现准确性与适用性。最后,要事前认真分析上年度的收支结构,从根本上对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把握,将预算的偏离度降到最低。编制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部分。在编制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时,要事先明确事业单位具体有哪些收入项目,针对具体的收入项目要找到相应的征收负责部门或责任人,进行详细的询问与调查,由相应的征收负责部门来根据事实情况按照事先的规定编制出基本的该项目收入预算。之后,将各项目的收入预算交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审核,同时要分析事业单位各项目占用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将资金用到效益高的项目中来,保证年度总收入目标的实现。编制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该遵守“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包括与专项工程有关的项目经费、人员维持需要的基本经费、机构正常运营需要的基本经费等方面,在编制时,应该充分优化资源的配置,追求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编制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说明书。预算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对本单位下属部门上交的预算进行汇总审核后,预算编制小组的人员应当对照预算编制过程中设立的年度目标来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向财政部上报一个预算建议数,随着这个建议数一同交付的还应该包括预算编制说明书,说明书主要是对预算的形成过程进行一定的说明与解释,还包括适当的说明与分析。

三、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执行事业单位

1.事先制定与预算执行有关的各项制度,及时完善与改进。配套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预算能够得到完全执行的前提,管理制度应当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权责利相结合,合理确定各执行单位或个人在期间的义务与权力;建立完备的日常管理机构和管理组织;对支出的限额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激励预算的有效执行等。

2.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作出及时、准确的反馈。事业单位除了要严格执行事先编制的预算外,还应该进行事后的适当反馈,应认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和相应的说明书。预算编制小组要及时检查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偏离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分析导致偏差出现的不正常因素,及时地采取纠正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3.根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及时地调整预算。在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的或无法克服的现实因素,会导致预算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在预算的具体调整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制度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范围。

4.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在事业单位的支出审批过程中,应严格划分公事与私事,绝不可以将私人开始列在单位的支出中,在财务报账时,财务人员应要求报销人员出示合格的报销凭证且作为留底的证据,绝不可以擅自、私自开支各类不合理经费支出,做到“专款专用、专项列报“。不仅仅是在预算的整个执行过程总中,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在预算的编制及总结过程中,也需要监督机制发挥效力来实现有效的全面预算制度的运行。事业单位建立的强有力的预算监督机制应该做到事前进行审核、事中进行监督控制、事后及时检查与核实。目前随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实现,影响到社会公共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为了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管理,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做到预算编制精细化,并且明确预算执行各方应负担的责任,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同时保证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及时有效的反馈,按时进行总结,才能够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建立有效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制度,在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作者:杨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