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25 03:17:32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创新教育

摘要: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从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我认为创新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走出尴尬的一条途径。

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研究: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模式

摘要:高中语文的创新具体体现在对文字、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写作能够全面体现对这些的掌握和运用。现在就从写作入手对高中语文的创新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模式

1审视现阶段写作教育的不足

1.1模式固定化,不能表达学生自身

现在高中写作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比较高的成绩,要求学生按照某些优秀范文进行写作,是写作变的程式化没有新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表达自身情感和灵活写作,影响了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写作本身就是就是一种表达情绪、生活的方式。发挥这种作用能让学生把写作作为一种爱好与习惯

1.2存在局限性,写作主题单一

现在的写作都是基于一个给定的题目或材料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增加了可操作性,但是却不能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写作。不能实现写作中自身特长和风格的发展。可以尝试自由,或是按照主旨进行练习。

2给高中语文教学写作带来滋养和契机

2.1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在写作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受与文章之中。注意培养他们去感受生活与周围的人事物,促使自己心灵的成长、成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作者写了一段自己夜里观荷赏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文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散文通便体现着当时的景色的清澈寂静,亦能使读者感觉得到作者那时那刻的情绪。全篇浑然天成,荷叶上流动的月色,岸边斑驳的树影,景中的游人好是一幅图画。是作者将自己的感受倾注于文字给我们带来这样的良辰美景。

通过语言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并不是一夕可以取得的,是要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之下,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会日益精进。因此在闲暇时将在自己的感受诉诸于笔端,既表达了自己又得到文学上的成就感,是一件蛮惬意的事情。

2.2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写作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除了学习语文知识外历史地理等文化的课学习是其良好的根基。要注重教导学生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狼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在人生经历中成熟,才能在写作中体现阳光健康的人性之美,生活之美。

3以兴趣主导,强化写作教学

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一个原因是对写作没有兴趣,把写作当成是一中完成学习任务。兴趣是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做某件事情的内在动因,写作兴趣的养成可以摆脱这种不好的现象。养成写作兴趣最好的是获得成功的写作体现,比如老师的表扬,得到一些人的肯定与奖励,都是很好的诱因,学生便想写敢写走上一个良性的轨道。

4强化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

4.1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读取别人已经完成的文章,有目的选取其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阅读,吸取前人的成果,借鉴其写作手法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写作的长处爱好,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

4.2强化教师在写作课堂的作用

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关于题材和主旨的分析建议,学生来完成本次的写作任务。在一定时期的写作学习中,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向老师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这种影响有时是长期的。指导师应该遵循一定的宗旨,比如坚持写自己的切身感受,对生活人生的理解。

4.3强化分类教学方法的运用

可以分类对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比如景物描写,想象力的培养,语言表达的运用。写作手法的练习,如比喻、夸张等。对于文体的锻炼,熟练掌握议论、散文、记叙等文体。扎实基本功的练习可以使写作能力稳步提升。

5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写作思维是一种抽象但却真实存在于写作过程中的,其具体的体现在拿到作文题目时,对文章的构思立意素材和结构的布置上,它的养成并不像学习词句、文体手法那样形象鲜明。其实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通过自己的摸索逐步构建,完善成熟,形成自身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写作是其的载体和体现,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其的锻炼,总结培养写作思维将对写作提供大的推动力。

6提升学生与文学相关的素养

音乐美术绘画属于艺术的范畴,很多好的诗歌散文都蕴含着音乐美、图画美,能够写出这样文章的作者不可能不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素养。所以要在写作中体现源于艺术的美,就要让学生建立其对美的欣赏评价理念。体会音乐的节奏美,绘画中生临其境的图画美,并学会在写作中使文章体现来自于他们的灵性之美。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写作正是其良好的体现和载体。要实现写作的创新,需要教育界,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发展高中作文的写作。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以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光中学)

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根据语文创新教育的特征,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教育。

一、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愿望、动机和意图

可通过典型事例,增加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的创新之火。

1.教师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想法。

2.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

3.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即使是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发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建立在创新意识上的一种巨大的创新活动

创新精神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包括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

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且意志坚强、自信心强,易反抗旧俗,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敢于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如果老师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行为的楷模,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关系。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学问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求实的态度,摒弃权威,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人。

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新思维是指有美德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具体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幻想。敢于对名家名篇的观点提出质疑,是学生身上的一种可贵的品质。这就需要让学生主动思维,通过生疑、质疑、讨论、问答而产生思维的火花。有时教师还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1.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

改变老师对课文烦琐地条分缕析,不厌其烦地肢解语言,让学生机械地进行知识训练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冲破写作樊篱,让学生大胆作文

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要大胆突破,要提倡“扬个性、抒心灵”。中学生处于思想最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写出偏激的思想,也应鼓励他们能说真话的精神。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没有思想。思想不正确可以纠正,认识模糊可以澄清,没有思想的文章等于废纸一张。积极引导学生启动思想的航船,扬起想象的风帆,在现实生活的大海上劈波斩浪,奋勇向前。这样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3.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4.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我们利用双休日,组织考察江河水质,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情况,并举办征文比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和对语文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的创新教学

摘要: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教师理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意识的创新。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巧妙情景设疑,激发自主探究;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等三个方面就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语文;理念更新;学习创新

前些年在教育功利化的大背景下,语文这种较难拉出分数差、提高分数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就容易不受重视,传统的中国文化学习的氛围不够好,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民族文化与语文素养上有欠缺。时下“语文热”正在出现,先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的热播,再是北京高考语文分值大幅度提升,都让人们对语文这门课有了许多新的期待。因为语文学习代表的是一种思维的创新,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有人做过研究,发现除了中文系以外,多数大学生一辈子的语文能力都停留在高中毕业的水准。所以在高中阶段更加要重视语文,是绝对值得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如何按照《新课标》要求来“教”“学”高中语文学科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所以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会超常发挥,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以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诗时,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漫的形式,让两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捧着条幅“:上联是鉴赏现代诗歌方法技巧;下联是考虑在座同学全部知晓。横批:请同学们回答。此屏幕已打出学生一片哗然,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立即进入状态考虑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感情。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调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鲜明生动的形象(意象)。品位诗歌意境,感受意境之美。”这样一个小的情景设置既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学习诗词内容进行了复习,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鉴赏诗歌的途径、方法,也最终明确了本节课笔者要教学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者有目的,学者有目标”,两者达到了,说明这堂教学效果就有了。诗人罗伯特・弗罗斯说过:“学生是已经有了某种知识程度而想更上一层楼的人。”这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的观点是一致:学生都有一定的学识基础,我们只有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加之以相应的欲望(学习目标),如果此时教师给入必要的帮助,先进的教学理念则学生就会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学习者有目标就能够达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性教学的话,学生会语文教师的主动帮助就能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以上便是通过恰当、巧妙的导语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巧妙情景设疑,激发自主探究

1、情景设疑促学生发展。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是说开始读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中解决它,最后达到学习的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拿到今天的素质教育来说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方法引领指导下,不断深层次发现“疑”,然后不断思考,让学生不断进步;同时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给学生设的“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再别康桥》这节课时,笔者先是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的标题想一想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随后要求学生把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用作者的原话表述出来,然后要求举例来说明一下。经过笔者的层层提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最终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欣赏到了《再别康桥》这首诗所要表达的美的情感。最后看到学生基本上对此诗歌有所认识了,笔者要求学生在把握这首诗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首诗的‘美’,于是笔者继续设疑并引导学生诗歌“美”的地方还不止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一点,它的语言还富有音乐性。这一问题的提出更让学生觉得此诗歌的语言清新、流畅自然。这就是教师的设疑的结果,教师没有费力劳神的去讲诗歌怎么美,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自我觉得美。

2、激发学生自我探究意识。新时期素质教育课堂就是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学习。具体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逐渐摆脱教师、教参的依赖,做功课、看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变得独立和有所创造,这是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效果。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其语言内容充实最快,应用要求也最广,教学中若只停留在经验、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远离现实,与生活脱节。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到实践能力就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惟有让学生结合实践中进行学习,才能够让学生有记忆、有创新。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性的、是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总之,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设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上变得独立自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从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我认为创新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走出尴尬的一条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

高中语文课程中体现创新精神是国家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语文创新教学旨在教育高中生领略优秀文化,增进自身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塑造良好人格,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为他们一生的全面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应试教育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语文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科目,在考试分数的单一指标的指引下,教学中还是主要以知识技能的灌输为主,反复强化训练高中生的记忆、总结和理解等机械技能,教学中并没有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情感体验、兴趣培养等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而是主要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价值,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还是为了应试。

(二)缺乏交流互动

毫无疑问,高中语文作为高中的主要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也大多给语文课程安排了较多的学时。虽然语文课程很多,但是概括起来无非是课文学习和作文训练,也就是读和写两部分。[1]这样高中语文教学就局限于课文赏析、语词识记、文法汇通、写作应用这些书面内容了,缺乏听说训练,这就很难培养高中生形成优秀的观察能力、具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更是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不仅仅是工具性的读写而已,更是应当作为承载创造性思维的工具,沟通社会和人心的交流工具,语文学习应当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学习是一种闭门造车,这样的教学方式死板呆滞,严重的制约了高中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以教师为本位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下,不少教师以及学校的领导将高考升学率作为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认识之下,教师很多时候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会不自觉的做唯一正确答案的讲解。[2]在这种教师主导的唯一解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被贴上错误的标签,教师的灌输压抑了高中生对于文章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高中语文的教学评价不能仅限于成绩,应当有多元化的考量方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然而长期以来长期以来以课本和考卷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奠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讲解课文、点评试卷,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很难想象在当今的语文课上如果教师缄口不言,这个课堂如何能够持续下去。这种教师和高中生的位置明显的不对等,仅仅培养了高中生的应试能力,他们从情感上没有丰富的体验,价值观上没有真正的接受,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自主的合作探究,在学习内容上没有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和教师对等互动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是没有诞生创新精神的土壤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建议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立足于满足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应试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是面向高中生的未来和一生,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动学

过去的语文课是教师的一言堂,我们总是看到教师讲解课文,提出课后问题,学生作答,循环往复的这种教师主导的场面。学生要化被动为主动,是构建创新教育的前提。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构建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从单方面的教师传授课本知识,逐步过渡到对课文的讨论,鼓励学生多说多动脑,要让高中生完成不仅仅能找到唯一解还能怀疑唯一解,有自己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作出自己的判断。[3]通过不断地引导发言,不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然后再写作上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探索,表达他们的发现。当学生有了主动的探究的表现时,其实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更加专注扎实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够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被问得哑口无言。这需要不断坚持学习,更加专精专业知识。也不会为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备课的构思推进,而手足无措,这需要教师能够有一个开放的教学观念,容忍学生的思维发散,适当的引导和节奏的把控。这确实是推进创新教育的一个很大的难点,但是教师应当勇于实践,才能不仅仅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让自己的学生终身收益。其次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人文修养。更多的交流就免不了让教师走下讲坛,更多的和学生平等的对话,如果教师没有为学生为人师表,将会贻害无穷。

(二)大胆创新主动探寻创新教育的方法

过去的教学因为仅仅是为了应试,常常教师已经形成了一个路径依赖,讲解课文往往离不开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概括大意、中心思想、字词知识点等几个分割明确、目的单一的模块。[4]这种各个击破的教学方法也许对应试教育很有帮助,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于事无补,所以要开展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应当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应当不仅仅局限与课本,应当主动的丰富教学的内容,少一些分散的固定单元,多一些宏观的调控,不是带领学生到达目的地,而是指引学生通往目标的方向。

(三)注重人文素养的积累,奠定创新的基础

创新教育的本旨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乐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要成为一个有人文关怀的人才有产生创新能力孕育的基床。苗圃中的花朵要能开出魅力之花,一定需要有充满丰富滋养的土壤,如果仅仅是改变方法,催长的花朵只能是伤害到整个植株。我们不能仅仅是改一改形式,做做形式上的改善,就好比曾经的我们多了一些多媒体设备用于教学中,但是依旧是改不了那种灌输式的方法,那么在条件上的改善究竟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多大的变化呢?所以不能说换汤不换药,要有新方法,更要有新的教学旨趣。而这才是从根本上有所变革。

高中生处于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期,创新教育可以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而高中语文作为他们相伴一生的学科,更加需要多多研究,让他们受益终身。

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研究: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创新教育

摘要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他们的创新兴趣,把语文学科功能和创新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培养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

关键字高中语文;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眼下,某些地方高中语文课堂普遍还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沉闷局面。也就造成了调皮的学生越来越多,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上涨”。“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老师们怨声载道,对自己的教学的信心指数一天比一天“下跌”。看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确实像一潭死水,缺乏生气,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才能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荡起迷人的涟漪。

1互换角色,让学生体念教师的滋味

湖南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变形记》,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感动不已。讲的是一对父亲子俩通过互换生活消除了“代沟”的故事。小熊儿子从小寄宿在托儿所长大,直到初中才搬到新家与爸妈一起生活。回到家里后,整天抱怨父母没有出息,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要求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个典型的城市不羁少年。大熊爸爸是某私营服装市场一小老板,与爱人辛苦经营一个门面,一年365天,除了春节休息三天,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市场吃盒饭,晚上一到家就累得躺在客厅沙发上不想起来。他只上过小学五年级,常常为自己不能辅导小孩学习懊恼,但是并不自卑,总是从积极方面引导小孩。因为长期缺少沟通,儿子与父亲之间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隔阂,他们称之为“代沟”,每回讨论问题,双方总是各有理由,争论不休并痛苦对方不了解自己的苦心。

为了消除这种隔阂,双方决定要换位体验对方生活,大熊爸爸来到初一的课堂代替儿子上课,还要参加考试;小熊儿子则担当起一家之主的重担,不仅要接替父亲的服装生意,还将料理家务。

就是这样的角色互换让奇迹发生了,代沟没有了痕迹,水火也相容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所以一夜间有多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角色互换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一位网友写道:“如果有时间看一次变形计,120分钟教会我们的可能是看一辈子电视剧也没办法体会的,……每期的故事总是告诉我一件事就是珍惜,珍惜我所拥有的幸福!”。另一网友表示:“说真的,这一集真的很感动。……。李博离开学校的那一刹那,……除了感动,还有什么呢?”……

2激励推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人们借助想象,可以“精婺八极,心游万仞”,正如刘勰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说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一点也不假。然而,我们当今的课堂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多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大部都被老师的苦口婆心占据了。老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学生只能做接纳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其实,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丰富有味起来。比如,我在给学生复习七年级语文(下)“文学常识”和“课文有关内容”时,我就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用编故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他记下来。哪知,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口吐莲花,一段段让人过耳难忘的“段子”,接二连三地从他们的口中崩出来。

“正在学作诗的郭沫若手提一串心脏似的石榴,前往文史作家郑振铎家,邀他到海边观赏《海燕》,排遣心中轻烟似的乡愁,刚到重庆近郊时,见丰子恺老先生正津津有味地同《白鹅》交谈,三人约定驾着《鹤群》畅游江口涣。”

“且介亭里,鲁迅正在开坛讲学,题目是《什么是传记》,只见鲁迅瘦骨伶仃,但精神矍铄,……慢条斯理地说:”人物传记,也称'传',它是记载人物事迹的一种文章,分为自传和评传。……我为自己写的传记就是《鲁迅自传》,……埃德加-斯诺为伟大领袖神人写了一篇叫做《的少年时代》的文章,就是评传。……这时一个黑小子站起来振振有辞地说:“我叫贝利非常喜欢踢足球,……我看你就把这篇文章叫做《第一千个球》吧?”学习一向刻苦的王宾同学把八百度的黑框眼镜往鼻梁上一推说:“我们应该为学习刻苦的人立传,……题目我都想好了,取名《少年爱因斯坦》他那雄心勃勃的样子,让大家忍俊不禁……”

3课堂沙龙,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

有些知识本身就枯燥无味,如果我们还采用中规中矩的方式,呆板高深的学术讲座式授课,未免会造成“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后果。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助文学或艺术沙龙的形式,让课堂变成文学和艺术的聚会呢?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艺术天堂,在这里接受艺术的熏陶呢?

在给学生强调生字词时,如果板起面孔给学生讲:这个字怎么都不认识呢,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了……学生不但很难记住这个字词的读音、写法和用法,而且还会十分讨厌你这样的语气,因为给他们的心里造成了不愉快。他们会在心里埋怨:“我不会才来学啊!”相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给他们讲一些由于发音和写错别字引起的笑话,或者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平时所知道的故事,他们就会很自觉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为了纠正读错用错字的现象,我曾经给学生讲了许多笑话,比如:“一个同学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歇)一喝(歇)。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歇)了喝(歇)'。”

4开门授课,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

开放促发展,中国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语文老师不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关起门来搞建设,而应该有计划地把其他科目老师请进来,让我们的课堂不断丰富和精彩,成为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吸取到更多的知识营养。

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像藤缠树,树缠藤。就拿语文与历史来说吧。两者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的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比如对于文言文和文言诗词的理解,如果对文章的中有关背景的历史知识不了解的话,学生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请历史老师给我们讲解相关的知识,或播放一些典型的历史图象资料。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从对安史之乱的了解中,学生可更好地理解杜甫在《兵车行》中“生女尤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反常生育观的感慨,更好的理解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进惊心”;从清朝走向腐败的历史中,学生可更好地认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学生了解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就有助于学习《狂人日记》;学生对秦灭六国和秦朝暴政亡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的学习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他们的创新兴趣,把语文学科功能和创新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培养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