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探讨

时间:2022-10-24 09:20:17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摘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近年来呈剧增趋势,但交易种类还比较少。面对因金融衍生品自身特性、宏观经济和微观机制导致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存在的信用、市场、操作等诸多风险,只有通过强化风险管理,方能够确保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探讨

1前言

伴随我国金融业的日益开放,金融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与此同时,也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金融衍生品作为风险规避和有效投资的重要工具,在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潜在风险也随之显露。因此,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予以强化势在必行。

2金融衍生品理论概述

金融衍生品是对价值衍生于2个及以上标的资产的不同类型金融合约的统称[1]。金融衍生品以交易方式为分类依据,可将其分为期货和远期合约、期权、掉期3类;而以标的资产为分类依据,可将其分为汇率、利率、股票以及商品4类[2]。金融衍生品不仅具有高风险性、高杠杆性特点,而且具有跨期性、虚拟性及多重性特点。与此同时,还具有派生性、复杂性特点[3]。金融衍生品是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金融不断创新,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不仅具有增加盈利的作用,而且具有保值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价格发现与降低成本的重要作用[4]。因此,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业务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

3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现状

3.1金融衍生品交易规模剧增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起步较晚且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业务交易规模方面总体呈逐年剧增趋势。其中,以浦发、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品业务交易规模增幅最为明显,如表1所示。在总金融衍生品交易量中,中国银行占比最高(15.45%),其次是工商银行(11.45%),最后是浦发银行(11.38%)。

3.2金融衍生品交易种类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尽管近年来在交易总量方面呈剧增趋势,但在交易种类方面却依然较少。在我国银保监会的影响下,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种类仅有10余种。通过对12家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分析,其交易种类主要包括汇率类、利率类及其他(如权益、商品等)3类。其中,无论是汇率类,还是利率类金融衍生品,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2019—2020年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增加了人民币汇率风险,导致汇率类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下降,因不具典型代表性不予开展分析。根据数据得出: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总量中,汇率类和利率类的总占比普遍在93%以上,总体呈上升趋势。

4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其成因

在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规模不断上升的趋势下,其管理风险也随之日益凸显。金融衍生品作为商业银行对冲、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商业银行增加资金流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商业银行利润率提升以及资产配置优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5]。金融衍生品在促进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金融衍生品与商业银行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关系。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市场、操作、流动及法律风险5类。而上述风险的发生除金融衍生品自身特性因素外,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机制因素也是导致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从金融衍生品自身特性的角度来说,由于其是在基础资产上衍生出来的,因此会受到基础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波动的随机性较强,从而带来风险。同时,金融衍生品种类创新层出不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也会增加风险。

5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1风险管理的意识相对薄弱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主要发生在业务部门操作岗位。因此,操作岗位上的操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直接影响风险管理水平。当前,部分操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还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对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而导致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且未能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因此,银行部门应从多角度利用多种途径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5.2风险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健康发展,风险管理制度是重要制度保障。对于高风险、高杠杆性的金融衍生品业务而言,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至关重要。当前商业银行针对此业务开展风险管理时,尚存在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风险报告制度、问责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如问责制度还未能实现对高级管理层、监事会的问责;又如风险报告制度缺乏信息反馈相关内容等。

5.3监管手段单一,监管人员素质低

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涉及期货、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业务,业务的多元化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传统单一监管手段不仅难以发挥较好的监管效果,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监管工作效率。如仅以人事调整、行政命令为主要监管手段。与此同时,当前监管人员在实施监管时,存在监管理念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合规性监管、轻风险性监管,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另外,监管人员经验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也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效果。

6对策

6.1增强操作岗位人员的风管意识

在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的过程中,应注重促进金融衍生品业务部门岗位操作人员的风管意识。首先,应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细化部门职责。其次,应大力宣传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利用专题讲座等线下途径,通过银行官网、微信群及公众号等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予以宣传,以全面提升银行工作人员,尤其是金融衍生品业务岗位操作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水平。最后,应通过制定专门且系统的培训方案,并创新培训方式,同时将培训效果与绩效挂钩,以增强培训效果,提高风管意识。

6.2健全并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为推动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应以文件的形式将风险管理的目标、流程及措施予以规范,并做到定期公布和组织业务部门全体员工进行学习,避免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应定期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风险评估报告归档,为风险识别和责任落实提供依据。以风险报告制度为例,应包含横向和纵向两大方面。其中,横向报告用于商业银行各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纵向报告用于风险管理部门与最高决策层的信息沟通。通过风险报告制度的完善,能够及时将金融衍生品风险反馈至风险管理部门,甚至银行最高决策层,以更好地规避风险。另外,还应通过明确董事会与管理层的权责分配,建立基于董事会的权责制度体系,以落实问责制度。对于内部审计制度,应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并落实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6.3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水平,丰富监管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此,监管部门应积极转变传统监管手段,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由正面清单监管向负面清单监管转变,并实现非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测相结合,宏观审慎与微观细致监管相结合,对监管程序与制度予以完善。与此同时,还应由单一监管主体向多样化监管组织方向发展。如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的监督作用,提高对金融衍生品业务监管的透明度。另外,在监管理念更新方面,应变事后防范为事前预防,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非现场监督资料的自动化、网络化报送。除此之外,还应以研讨会、工作交流实习以及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多层次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

7结论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强化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近年来呈剧增趋势,但交易种类还比较少。面对因金融衍生品自身特性、宏观经济和微观机制导致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存在的信用、市场、操作等诸多风险,只有通过强化风险管理,方能够确保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而在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中,只有针对当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监管手段单一等系列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方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龙雨萱.中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6):17-18.

[2]陈普嘉懿.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改革LPR生成机制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21(1):134-137.

[3]王程广.金融衍生品交易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基于经营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20(1):127-145.

[4]吴优,赵奕焜.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12):142-143.

[5]李鹏.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探析[J].财经界,2020(10)

作者:葛卓鑫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