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方案研究3篇

时间:2023-01-04 11:30:46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方案 研究

摘要: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奥秘的理科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将德育教育穿插进核心素养中,让学生在逐渐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的同时也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高中生物教学方案研究3篇

高中生物教学方案篇1

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借助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去更好地渗透学生的德育教学。高中生物课堂能更好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理论进行自我的思考和探究。这能帮助学生养成均衡理性与感性的性格,通过自我思考和管理来更好地对待社会中的事物。因此,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优化高中生物课堂,使学生在学到生物知识的同时,核心素养得到培育,也能更好地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优秀、对社会有帮助的可塑之才。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思路

高中生物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究,其教学的内容有生命的特征、构成、进化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并借用实践探究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要配合实验探究,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观察和记录

观察和记录是进行生物实验的第一步,观察为记录奠定基础。在生物实验中,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并对其观察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问题进行记录,这是进行实验的关键步骤,也是确保实验顺利开展的基础。

(二)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生物实验大多是由教师代为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模仿。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给予学生一定的动手自由,但是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步骤进行模仿,无论是实验的步骤还是及思考的过程都没有变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适当放手,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包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借由亲身实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交流能力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当然仅凭学生一人的力量很难顺利完成实验,所以通常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中借由交流来反思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自省能力。在实验中所体现出来的错误,事实上是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借由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来发现学生的学习漏洞,同时学生也能借由问题更好地审视自己,从而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的水平。

(四)创新能力

实践探究就是一个不断出错的过程,利用问题提出疑问,在疑问的驱使下展开探究,继而得出结论。所以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即便出现错误也要将其看成一种提升自己的方式,打破传统的实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让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借由实践来提升自身的实验水平,在探究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学习创新。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案分析

(一)利用生活性话题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重在教授关于生命科学以及生物研究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高中生物利用科学、严谨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解释地球上的生命的发展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应当将课本内容与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兴趣,还能知道世间万物的生命演变以及生物圈的现状,这对学生树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世间万物都是需要平等相处的,对每个生命都应该保持敬畏感,要维持整个生物圈的平衡才能做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理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让他们对生态、生命以及社会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比如,教师在教学“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时,就可以与现在生活中的热点———转基因食品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转基因食品形成的原理以及所具备的特点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科学、全面地了解这类新型基因工程的产物,学生通过科学严谨的学习,就能对生活中一些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报道进行自己的判断,也可以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自我思考,这些过程都是学生自我思考的过程,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也能促使他们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慢慢地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科学学习高中生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重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以及探索去发现一些生物上的规则以及知识。生物书上的理论知识偏多,但都是基于实验的,因此,理解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教师通过让学生自行做实验去探索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自我探究精神,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与探讨将相对较难的问题进行解决,这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进行生物教学时,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比如,教师在进行“细胞的能量供应以及利用”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研究书本上关于能量运行的原理图,来尝试学习这个新的知识点。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对较为困难的知识点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理解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利用过程中有关ATP、酶等的作用,同时对它们的记忆更加深刻。这样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以及大脑去解决较为抽象的难题,学生也因此建立起自信心,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更加独立自主。

(三)利用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养成职业素养

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课程,学生应在尊重生命与客观的前提下去对现有的一些生物进行理解和实验。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客观事实,在这个基础上怀揣着一颗科学、严谨的心去进行学习和实践。由于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实验,这就需要学生时刻谨记一定要仔细、严谨地对待实验,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造假。这样他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生物之间的规律和常态。严谨的科学实验也能帮助学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东西,对这些东西学生应该进行思考,不仅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也要对这个实验的创造性进行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科研工作者做这些实验的初衷以及目的,理解到科研工作者为了研究而奉献的精力与时间,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比如,教师在进行“DNA”的有关知识的教学时,会涉及许多抽象的知识概念,如脱氧核糖、碱基、氢键等,同时整个DNA的分子结构也是由科学家根据抽象理论而创建出来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这个具象化的分子结构对科学研究进步有什么意义,以及科学家在当时是根据什么理论知识构建这个结构模型的。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理性思考的时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科学、严谨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非常有帮助。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当时科技落后的情况下,科学家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才成功创建DNA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科研工作者的探究精神和永不言弃的坚毅精神,让学生从中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将来在为人处事时不仅能像科研工作者一样严谨、科学,也能拥有永不言弃的精神。

三、结束语

简单来说,高中的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而是需要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培养较为健康、积极的人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时刻牢记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学生。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生命奥秘的理科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将德育教育穿插进核心素养中,让学生在逐渐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的同时也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偏向生活性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生活热点的机会,因此学好生物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养成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所有的事物有一个理性的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均衡地对事物进行理性和感性的思考,养成较好的职业素养。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与学生多互动、多交流,将品德教育慢慢融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正确地将知识运用到社会的建设中,同时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

作者:葛成虹 单位:江苏省兴化中学

高中生物教学方案篇2

生物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学科,尤其对于一些刚进入高中接触生物知识的学生来说,他们理解生物知识比较困难,再加上生物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帮助学生们很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因为这种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下,生物教师会一股脑地将生物概念、知识点、重难点等内容全面灌输给学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在理解生物知识时,只理解生物知识的表面含义,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我国教育部门为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教学纲要中明确指出需要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一个人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具备各种核心素养。通常来说我们常见的核心素养有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内容,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获得的,所以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点进行这些内容的培养,这样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生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且将学生作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还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由于高中生物教学本身的概念内容较多,所以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也不会进行独立思考,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一些抽象性内容时,难以充分理解。此外在我国高考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教师的工作任务重,从而导致教师无法花费更多精力在生物教学设计中。因此许多教师依然在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意识薄弱,专业能力不足

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虽然说有很多教师都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但还是存在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使用不熟练的情况,像一些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依然停留在过去,对于这种新型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不是十分熟练,所以当需要将现代技术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时,只能机械地将板书搬到电脑上,通过多媒体进行板书,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也没有提升教学效果。

(三)学校经费有限,硬件设施不完备

由于实验课程的开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学校方面投入大量的经费,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说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而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育经费的占比也大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影响了新教育理念的实施和传播,导致各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生物学科又被称为生命科学,通过对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生物结构的研究,了解生物和生物之间、动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生物教师要明确生物学的概念,并让学生们了解生物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像地球上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所以说生物学是一种对自然生命现象进行了解的抽象性活动。其次,生物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们详细讲述相关生物内容,像生命的起源、生命发展的过程、孕育的过程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了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还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例如在学习《走进细胞》这一节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讲解细胞产生的过程,并且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视频、图片等内容的播放,从而使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生命产生的过程。

(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通过生物教师的讲解来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为后续的高考打下理论基础。对于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生物教师来说,其必须增强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因为大部分高中生都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存经验,所以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时会存在吃力的现象。而针对这种情况,生物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通过视频、图片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内容,同时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因为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通过讲述为学生们介绍生物知识,并不能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学生们也无法了解生物学的价值,所以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们了解生物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例如当人遇到疾病时,生物技术会发挥强大的作用。可以说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升了学生对生物知识内容的认知水平,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对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此外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们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锻炼自身的生物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深层次的生物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三)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复杂的生物理论知识,学生不仅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还无法理解生物知识内容的含义。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地进行后续学习。例如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融入一些生活化情境,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经历,让学生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这也能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四)科学设计生物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知识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此外生物教师还需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的帮助。比如在开展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教学时,生物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创设问题情境:区分物质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在物质中添加苏丹III染液和斐林试剂,引导学生观察每种物质在添加不同试剂后的反应,并判断物质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通过这一实验研究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笔者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意识薄弱、学校经费有限,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等内容进行阐述,希望给高中生物教师带来帮助。

作者:程转霞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

高中生物教学方案篇3

高中学习期间,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落实,高中生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期间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期间,不仅需要向学生充分讲解和传授各项基础知识,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情况和学习习惯,并以此为基础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缺少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也得到了不断丰富,这既给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多要求。当前,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依然严格遵照教材内容教学,以讲解、说明的方式教学生物知识,让学生感觉学习生物知识枯燥乏味。这种传统的教学流程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较差,主要原因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未被激发出来,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导致无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1.2课堂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材讲解、实验实践都是高中生物教学必须采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对于学习生物学知识抱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这期间,教师是否精心设计教学,不但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于后续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生物学知识讲解,并在关键的节点上对学生提问。课堂教学中未以学生为主体,使得高中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除了教师提问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其他交流,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各种生物学问题时,很难快速将各种生物学知识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1.3教师教学模式需要优化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固化的教学模式使生物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堪忧,学生很难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目前,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依然习惯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目标也是以应试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限制,教师没有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其思维也相对固化。这种教师单纯讲解生物知识的方式也会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2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2.1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思维

为了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同时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秉承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生就应该从认知角度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与教师沟通交流。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高中生物知识,并科学记忆学习到的知识。高中生物知识有一定难度,加上部分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改善上述现状,教师应在教学初期从“乐学善学”引导的角度为学生构建生物学习发展“蓝图”,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物的奥秘,充分调动学习参与生物学科知识讨论与互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自信地迎接每一次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渐找到学习生物学科的乐趣,同时总结生物知识规律,形成适合自身独特的学习思维。在后续的学习中,遇到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时,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学习思维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探索。在学生由“鼓励期”过渡到生物学习的“正式期”时,高中生物教师也应做好提示与警醒,要求学生在保证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秉承批判质疑的态度审视自身知识学习成果,保证其建立的学习思维更贴合高中生物教学对个人发展的要求。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自主实验”“生生互评”等教学模式,以此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审视和完善自身的学习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最终强化生物学习思维的培养效果。

2.2鼓励学生尝试深入探究

生物知识应用范围较广,学生应在学习期间充分重视学科知识相关的生命活动分析。学习了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后,高中生可以了解到人、动物、植物等生命活动的规律,知晓生物的结构能决定生物自身的功能。这类知识本身是“新奇”的,是学生过往未接触过的,在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步萌生时,便是教师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最佳时机。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脑海中会萌生类似“如果是这样的条件”“如果是这样的操作”等假设。高中生物教师一方面需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假设及猜测,另一方面也可邀请学生在课上、课下进行积极探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尝试自己动手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实践探索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这有利于其养成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实践探究“成败”结果的获得,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学、勤于反思的学习思维,使其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精进,获得更好的发展。

2.3引导学生强化社会意识

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身能力及未来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关联。生物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常见行业均具有一定的关联。在高中生物教学阶段,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技术研究及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生物技术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课下主动关注生物技术相关的时事新闻,并在课堂上分享一些与所学内容及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内容,介绍当代生物研究发展方向及进程的相关知识。必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部分生物学学者的励志故事,并以其作为课堂讨论的“催化剂”,使学生将其视为榜样,分别确定自身生物学习的长远目标及近期目标,以便学生提升对未来个人学习发展的重视程度,并进行自我监督,高效完成各类学习任务。

3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举措

3.1关联生活内容,优先保证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培养

以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章节中第一节“被动运输”的教学内容为例。教材第64页有探究“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理”的思考讨论。在阅读完课本的内容后,部分学生会想到日常生活中家长“泡发木耳、海鲜”等行为,进而联想到“海鲜为动物,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又是怎样的?”等相关问题。在学生提出此类问题时,教师应首先表扬学生积极关联生活经历进行深度思考的行为,而后由此延展至对“动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探究,要求学生深入地思考,并尝试列举身边与之相关的例子。有的学生想到嘴里长时间含着糖的时候,口腔内的黏膜会皱,认为这属于细胞失水;还有的学生想到在洗澡和游泳时,自己手指的皮肤会变皱,认为这属于细胞的吸水。针对相关举例,教师可询问:“吃糖和洗澡时通过吸水、失水,皮肤及黏膜都会变皱,那么吸水和失水导致的‘变皱’是一样的吗?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此时,学生会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总结和叙述。在讨论结束后,结合思考讨论第五问,教师可额外拓展“推荐健康饮水每日八杯”的相关知识,提醒学生注意规划每日饮水量时应算上自身进食期间各类食物中的含水量。例如,进餐期间有饮汤,吃芹菜、萝卜、西瓜等含水量较高的蔬菜水果,也要将其算到其中,避免摄入过量的水,引发身体健康问题,使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讨论主题得到了有效的延展。在讨论过程中,要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保证学生优先理解教材知识并强化记忆。教师通过控制教学节奏,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研讨思路。后期教师也可向学生拓展生活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此时回归教材,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清晰,互动热情也更加高涨。

3.2更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探究并分享成果

例如,以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内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节中第三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内容为例,有关于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在第91页有参考案例及实验设计。这类实验耗费时间较长,教师可预先录制实验视频,在课堂中播放。在演示CO2检测时,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提问,询问学生“检测CO2的形成及量最简便的方法是哪一种”,进而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现阶段积累的知识尝试解答。教材中提出CO2传感器,部分学校或许并未配备此类设备。教师也可以搜集此类设备工作原理等信息作为课后探究任务,为学生本节课的知识学习留下悬念。检验酒精产生的实验占时较短,可在课堂上操作。教师可通过演示视频教授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并告知学生其中各类实验器具及危险试剂的应用注意事项。为保证全班全员均参与到实验当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亲自为各个小组分配浓硫酸溶液,让各组同时展开实验操作。在执行操作时,教师到每小组添加浓硫酸的时间是有差异的,在同一个课堂中,每组实验的反应进度也会有微小的差别。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摄像设备录制自己小组的实验反应变化流程。在实验完成之后,教师收上各组录像,并在教室投影仪同屏播放多组实验录像,比较各组变化差异,同时邀请各组学生深入讨论,分析差异出现的原因。实验中实验器具均为学生亲手组装,学生会更加了解哪些地方出现了不规范的操作。这样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更加重视生物实验实践,并在日后提高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在下节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反馈的CO2传感器知识的分享补全,再次播放应用此类设备的实验视频,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验操作见识。

3.3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拓展讲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以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教学内容为例。本章节中的知识是以“生老病死”作为主题,在学习期间学生会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准备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教案时,高中生物教师应先收集当代生物技术发展的相关资料及生物技术应用于抗衰老研究的相关案例,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思路进行拓展,同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相关科技知识以及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在完成生物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形成属于自己的生物思维以及知识体系。此外,教师也应重视教材第125页“与社会的联系”的内容,搜集近年来我国高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最新数据,同时收集以及整理高龄人口的其他社会信息和社会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生物技术研发及应用在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课堂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此类社会现象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看法,并允许学生基于自身学习了解的内容展开创新思考,畅想未来国内外可能出现且利于人们延长寿命,保证身体健康,利于社会发展的最新技术。最后,教师可结合教材第128页“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的内容,询问学生日后希望从事何种职业,是否有向生物学研究方向发展的意愿。无论学生给予怎样的回答,教师都应对其展现的不同社会责任感给予嘉奖。例如,有的学生对教材中的“病理科医师”感兴趣,教师可进一步延展此职业的相关讲解,并着重提及“必备素质”中“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等内容,向学生说明具备此类素质的可贵之处。课堂结束,教师可以“生命”相关延展内容对本节课进行主题升华,并鼓励学生多关注此类生物学关联的社会新闻,争取日后投身生物学科研工作当中,为国家及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4结语

总的来说,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课堂教学进行相关探究,十分必要。高中生物教师应优先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而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应用“关联生活内容”“优先保证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培养”“更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知识探究及分享成果”“提升教学素质,通过拓展讲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策略,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其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使他们养成不惧困难、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庄婷婷.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J].知识文库,2020(20):128-130.

[2]韩桂云,董晨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3):187-188.

[3]任俊香.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95):147-149.

作者:李洋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