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施工课程教学的改革3篇

时间:2023-01-28 16:05:52 关键词: 工程管理 施工课程 教学 改革

摘要:结合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工作时,要正视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针对性的问题改善措施,推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施工课程教学的改革3篇

工程管理施工课程教学篇1

教育部早在1998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在该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其充分实现对此前专业目录中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部分)等专业的整合,在专业设置上,综合性较强,而且涉及到的专业覆盖范围也更广。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结合目前该专业共计进行了四个平台课程的设置,分别是管理、技术以及经济、法律。在当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工程施工作为其中一门十分关键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上,其更关注的是通过课程教学和培养,促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有清晰、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因此在该课程的规划上,更关注其系统性和理论性,不重视学生创新以及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这也就导致在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难以真正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具体施工中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此,推动工程施工专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针对工程施工专业教学改革工作践行上,当前我国也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但是都没有取得有效的改革效果。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存在,主要是因为这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既有的教学方法难以确保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所以,为确保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为社会培养出色的工程管理人员,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践行上,笔者对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分析,并充分立足课程教学特点、培养目标等视角出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论述,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工作,旨在有效推动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育教学的问题解读

(一)教材内容陈旧,详略设置不合理

结合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材内容设置来说,在既有的教材中,部分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详略搭配。虽然,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中,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材也实现了相应的变革,但是在教材内容的规划上,依然显得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首先是教材内容设置陈旧。在既有的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材内容设计上,主要以传统施工工艺为主,甚至一些内容陈旧过时,不满足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专业学生培育的要求。虽然在教育教学工作践行上,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的修正和调整,但是较少涉及到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而且在教材内容的规划上,一些目前已经有广泛应用的技术也没有在教材中得到出色的凸显。由于在教材内容的规划上,内容较为陈旧,导致既有的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材内容设置难以充分满足专业学生培育的要求。其次是在教材内容的规划上,详略设计不当。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实践而言,应该强调的是立足行业现状出发,引入更多的先进工艺和技术,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更多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来说,事实上,在教材内容的详略设置上并不合理。比如在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专业教学中,部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教材中基本没有体现,或是较少体现。例如,砌体工程中各种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在教材中就很少讲述,而国家限制使用甚至禁止使用的粘土砖施工工艺,在教材中却占了相当大的篇幅。由于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材的内容规划上,详略设计不当,导致教师在进行该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工作时,也没有做好详细的把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课堂教学工作没有真正和工程施工实践结合起来,不具备出色教学手段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的而言,该课程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领域,相应的施工技术也实现了较为突出的发展,技术升级速度较快。所以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也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不关注,导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结合不紧密,不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的现状来说,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催生了大量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所以,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单纯重视理论教学,不关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就会导致学生在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唯有充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够真正确保学生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教师的讲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了解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联。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来说,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黑板和粉笔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教学不仅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发展,当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推出了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上,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入,更直观、形象地进行相关教学知识的讲解,促使学生能够同时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深化对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改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节约,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引入更多的信息量,实现知识面的开拓,同时深入进行课本内涵的深挖,运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将传统的文字难以呈现的动态内容呈现出来。所以在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教学模式的变革,引入更多先进的教学模式,营造更直观、灵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实现传统生硬理论知识的生动化、形象化,尽可能通过实践和理论融合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确保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探讨

(一)精心备课,结合人才培育需求科学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践行上,要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的需求,认真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同时立足学生视角出发,科学合理进行讲授内容的规划。在课程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出发,既要遵从教材内容,又要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尽可能摒弃那些过时的、不实用的旧知识,同时充分结合专业发展成果,尽可能增加一些较为出色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另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在进行简单原理或是简单工艺教学上,对于一些简单的工艺或是理解十分容易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学生进行相应知识自学的同时,教师要汇总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进行这些问题的讲解。通过该方式,促使教师能够优化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对于复杂的理论或是工艺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入,帮助学生进行相应问题的深入阐释和解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出色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复杂的工艺或是原理教学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引入,针对复杂的原理或是工艺教学,可以实现具体案例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深入研究和讨论分析,了解相应工艺和原理的内涵,并培养学生出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所以在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能够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践行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深入理解和分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利用相应工艺或是理论知识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的实践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上,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是有效推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桥梁。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本身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多引入实践案例,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引入,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时,教师对于案例的筛选应该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不同章节对应的教学重点也存在不同差异,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上,也要充分结合不同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案例的筛选,确保所筛选的案例能够和单元教学内容有较高的契合度。唯有如此,方可确保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上,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时,教师在备课环节,也要充分运用好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创新备课效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时俱进,引入多媒体设备以及真实的建筑施工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现场的真实再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以及更多先进教学设备、理念的运用,尽可能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确保在课堂教学内容讲解上尽可能生动、真实、清晰。通过前期精心的备课,以及课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确保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践行上,尽可能取得较为出色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前的精心备课、课中引入具体的真实案例,并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和科学教学,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全面、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深化学生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和所学知识进行具体实践问题解决的能力。为此,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而言,教师要想确保取得较为出色的课堂教学效果,前期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精心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全面、理智地看待问题,立足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客观、合理地看待和处理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实践问题,真正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三阶教学法,推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在三阶教学法中,包含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感性认识阶段。所谓感性认识,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上,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立足学生的感性认知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立足感性视角去理解所学知识。在感性认识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上,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规划,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现场参观或是录像观摩等。在具体的教学实现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录像短片,并及时联系施工现场进行参观,让学生对本次课中所涉及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理性思考阶段。在经过感性的认知后,学生对施工的情况有了基础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知,对所观察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开始逐步进入到理性思考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上,核心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感性观看内容的回顾,去进行相关知识的反思、回顾,深化学生对感性观看知识的理解。在理性思考阶段的教学实现上,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规划等。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的相关录像观看,以及进行施工现场参观后,结合学生观看录像或是现场参观内容,结合课堂教学需求出发,进行相应提问问题的设置。通过教师给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同时,其他学生也可以结合给出的答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课后作业的规划,教师在完成课堂提问后,进行知识要点的讲解,并结合讲解的知识点,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深化对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且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学互动。

3.总结深化阶段。所谓总结深化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教学过程。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学生经过前期的观摩以及提问思考后,对所学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到教材知识的学习环节。在该环节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介绍书本内容,通过板书、框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必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典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等内容,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典型结构的施工从感性到理性地进一步升华。

三、总结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工作时,要正视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针对性的问题改善措施,推动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不断践行教学改革,促使当前的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工作,能够真正的摒弃不足,与时俱进,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盛垚 单位:延安大学

工程管理施工课程教学篇2

1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及重点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对培养工程应用创新型技术与管理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学科。

1.1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

施工课程内容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施工技术研究工种工程的施工原理及方法,针对具体施工项目的特点,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以及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施工组织以科学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为研究对象,包括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建造项目施工方案的选择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具有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的初步能力。通过学习施工课程,学生理解掌握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能够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经济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充分利用空间时间,把控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安全经济高质量地建造工程项目。

1.2施工课程的特点

施工课程综合性很强,内容涉及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各章节内容跨度大,与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测量等课程均有密切的关联,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施工课程奠定基础。施工课程具有知识点众多的特点,内容涉及土方工程、桩基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教材按照施工工序编排各章节内容,各章节都以涉及的分部分项工程为切入点讲述其施工工艺与方法,内容体系完整。施工课程实践性很强,与实际工程施工密切关联,课程内容既是实际工程经验的总结,又对工程施工起指导作用。教师应多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教学中应融入典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重视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概念清晰,弄懂施工原理、计算公式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

1.3施工课程的教学重点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业转型升级日益加快以及“一带一路”项目的深入实施,愈来愈多的施工企业承揽海外工程项目,对工程管理人员产生较大需求,并对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要求工程管理毕业生进入单位能快速胜任技术管理工作。另外,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根据我校院系统计数据,我校70%以上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国内外工程项目、房地产公司、施工企业等单位。就业岗位直接与施工技术及管理紧密关联,主要从事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成本管理等工作。几乎所有从事与工程相关的人员都会面临职业注册考试问题,如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等资格,这直接影响未来学生的专业技术发展水平。施工课程与这些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密切关联,如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科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一级造价师的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等等,可见,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及专业发展都需要有扎实的施工知识功底。教师应因势利导,掌握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动态,讲授施工课程时应与注册考试科目相结合,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能力,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方向。

2工程管理专业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

多年来,各高校不断加强对工程管理专业施工课程的内容体系建设,笔者从事本专业施工课程教学10多年,认为施工课程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缺失,亟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赋予施工课程更旺盛的生命力。

2.1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存在缺失

从教师层面来讲,施工课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但目前,老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方面却存在缺失,而中青年教师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但接触实际工程项目较少,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亟待加快师资能力培养,引导中青年教师积极深入实际施工项目,教学是本,科研是用,教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2.2学生难以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从学生层面来讲,首先,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阶段需学习大量公共课程和一些专业基础课,而大学三、四年级需完成诸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教学。施工课程一般在大三开设,留给施工课程的课时不多,但教学内容却不断增加。其次,学生没有精力和条件进行工程实践,学校也由于外出工程实践安全隐患较大,无法提供适合的实际工程项目供学生实践,学生难以深化、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最后,学生投入施工课程的时间精力有限,部分学生只是课后看看课本,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考试之前临时突击,依靠强制记忆力将课程知识点进行记忆以应付考试,考试过后不久遗忘掉绝大部分知识点,等到做毕业设计时才发现掌握施工内容甚少,难以适应未来就业岗位工作。

2.3课堂讲授模式存在缺失,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甚少

从教学模式来讲,仍沿用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传授方式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课后长时间实践和积累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难以适用于施工课程学时不够、内容复杂,实践性很强的情况。诚然课堂教学对夯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功底很重要,但过多依赖以教师讲授为主,照本宣科式讲授施工专业知识的课堂模式,而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精力和学习资源又十分有限,学校和社会也不可能提供无安全隐患且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项目,学生难以真正学懂施工专业知识及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校投入实践教学经费有限,企业考虑施工管理和现场安全,较少同意安排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工程实践,学生亲临接触实际工程甚少,难以拓宽专业知识视野。另外,现代施工技术蓬勃发展,以BIM为主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项目中日益发展,这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胜任施工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提出机遇和挑战。亟待改革施工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研和工程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加强教学内容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懂施工会管理,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施工学科发展的要求,培养高质量并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3工程管理专业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施工课程知识体系复杂和实践性强,章节内容多且跨度大,仍采用课堂灌送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施工课程改革创新应顺应时展和行业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卓越精英人才为目标,教师应根据教材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及方法,综合使用各类教学方法,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制作多媒体软件、翻转课堂等方式,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视野和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

3.1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对于传授工程施工的基本施工原理与方法,以及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综合使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生动,传授更多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中应融入施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诸如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BIM信息化模拟技术,以及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以拓宽学生的技术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融会贯通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知识。课堂理论知识应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结合施工实习进行现场观摩,安排施工项目技术人员做专题讲座,内容包括项目概括、图纸内容、环境情况、地质情况、技术与管理措施等,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对于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在课堂中要重点细致讲解,指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认真完成作业,组织专题讨论,而对于学生相对容易掌握的内容,以学生课后自学为主,量化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教师安排足够的时间讲解难点和重点,缩短讲授学生能够自习的章节内容。教师通过QQ、微信、课程教学网站及时教学课件,包括教师收集或本人制作的实际工程相片、施工工艺视频、质量安全措施、施工动画等学习资料,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教师也要多安排专题讨论、答疑、测验、考试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及时理解掌握课程理论知识,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3.1.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师应积极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实际工程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表达方式多样化,内容包含文字、图表、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元素,设计有趣的诸如情景对话等网络表达方式,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巩固基本知识点,容易学习新知识,便于学生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形象化,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解理性知识。

3.1.2问题引导式教学,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内容,先设置问题,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查阅相关图纸、规范规程等资料,按时提交学习成果。之后,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布置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多人多次接力、通过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问题的完整答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挖掘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踊跃发言的学生发放积分卡作为奖励,积分卡可加平时成绩。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施工教材中的助学视频,包括施工现场相片、动画演示、录像片段及工程案例等内容,利用移动终端学习有关视频资料,内容包括典型工程施工工艺和技术、施工图纸及规范规程,以及中国大学国家精品施工MOOC,尤其是土木建筑行业的伟大成就,如超级工程系列,锻炼学生检索文献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了解施工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这有助于学生把相关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掌握施工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计算,下功夫认真完成作图题、计算题及联系实际工程的题目,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集中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3.2翻转课堂

教师选择适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章节,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每组学生人数5人左右,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题目进行组合,组内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各小组内容不同,小组成员各自收集资料,分析讨论问题,按时提交成果,通过PPT和报告形式轮流展示学习成果,师生对报告内容进行质疑提问,教师对遗漏和难点进行补充延伸讲解和点评,学生验证、巩固、深化理解所学课程知识,掌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划分学习小组,对不懂或感兴趣的专题展开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收集和阅读资料的能力、PPT制作能力、撰写报告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挖掘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师生及同学之间广泛探讨问题并进行交流,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建模,编制施工方案,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及编制施工网络计划图,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3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讲授施工基本原理与方法要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要联系较新的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重视施工实习与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笔者承担工程管理专业施工课程及实践环节教学,讲完施工课程之后,进行施工实习及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提升教学效果。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内容的融合,如讲授钢结构施工技术内容之后,邀请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做讲座,使学生理解掌握钢柱、钢梁、钢屋架、钢支撑等构件类型、受力特点、截面形式、连接方式等专业知识,让学生动手制作小型钢结构厂房模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重视本科生科研,学生通过科研试验,收集分析试验数据,验证、巩固、深化所学课本理论知识,学习新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

3.3.1课堂理论教学中要融入实际工程案例

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平台,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技术人员培养,将教学、科研与工程项目三者相结合,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制定施工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由院系安排,经过细致部署让学生去实习基地实践,不但学生在施工实践中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教师也可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利用企业集中实践、专家主讲课程、专家大讲堂在提升学生竞争力方面的优势,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收集资料撰写收获体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较好的生源,实现三者共赢。利用学校和教师等资源优势,在理论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及专业特点等情况,针对各章节施工技术内容,分次分批带领学生去实际工程项目观摩参观,课堂教学与随后进行的施工实习及课程设计应密切衔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课堂理论知识,为做好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奠定基础。

3.3.2施工实习

合理安排施工实习的时间和项目。实习内容涵盖土方工程、桩基工程、钢筋混凝土、装饰等分部分项工程,以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质量及安全管理措施等内容,指导学生识读施工图纸,学习施工规范规程,观察体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以及聆听专业技术讲座等内容,学生按时完成提交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教师对实习成果进行百分制量化,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学校及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人员及时监督评价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实习质量。

3.3.3课程设计

注重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按照班级进行分组,各小组课设题目不同,提前布置课程设计内容,小组成员按照分工编制完整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图纸及计算书。课设成果应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进一步深化所学课程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另外,倡导工作坊教学模式,工作坊可为课程设计提供施工图纸等案例,选题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意义。学生利用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使用相关软件将设计图纸信息导入,生成三维图形,编制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模拟,绘制施工平面图,绘制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例如,某综合楼的主体结构工程的主要施工工序分为绑扎柱钢筋—支设柱子模板—浇筑柱子混凝土—拆除柱子模板—支设梁底模板—绑扎梁钢筋—支设梁侧模及楼板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浇筑梁板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除梁板底模,每层分两个施工段,学生使用相关软件构建建筑物三维模型,模拟施工过程,编制施工方案,绘制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检查各工序之间的逻辑错误,以及持续时间是否合理,对施工过程及施工进度一目了然。通过课程讲授、施工实习和课程设计三个相互支撑密切联系的教学环节,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具体工程项目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工作就业缩短适应时间。

3.4建设模拟仿真实验平台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人机对话、形象生动、细致逼真、便于记忆等优点,利用学校与软件公司的校企合作的平台优势,企业提供相关软件并安排技术人员来校讲解相关软件的使用操作,结合学生了解的实际工程项目的图纸资料,进行施工模拟仿真实训,克服施工现场空间时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课堂教学与模拟仿真教学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工程相结合,培养学生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加强学生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知识的记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模拟仿真实验能力及应用BIM软件技术能力。建筑工程领域应用BIM信息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施工过程,使学生懂施工会管理。

3.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合理量化施工课程成绩构成,课程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施工案例总结+期末考试组成,各项分值比例分别为1∶1∶0.5∶0.5∶2∶5,扩大平时成绩占比,平时成绩要反映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及质量,弱化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考试前的应试式记忆的弊端。建立工程案例总结资料库,比对学生提交的成果报告,杜绝抄袭,改革考核方式,实现综合全面的课程考核,课程成绩要反映学生的学习全过程,体现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4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知识体系复杂、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采用以学生为导向,综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即课堂讲授、翻转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应用模拟仿真软件等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重视实践环节教学,在课堂讲授施工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进行施工虚拟仿真实训,通过查阅施工图纸、规范规程、施工手册等资料,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所学施工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强对施工过程及工法的记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作者:范恩海 单位:山西大学

工程管理施工课程教学篇3

一、建筑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任务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以来,目前国内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置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专业规模发展十分迅速,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他们已逐步成为各类建筑业企业的中坚力量,为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工程建设的步伐不会放缓,工程建设规模仍然巨大,这对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然会需要更多受过正规教育的高水平工程管理人才。因此,各高校积极推进工程管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然任重而道远。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原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可以概括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技术、管理、经济、法律4个平台课程的相关知识。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土木工程技术放在了第一位,可以看出,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管理人员只有懂技术,才能更好地从事管理工程。建筑施工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原理、方法,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具备科学、合理地组织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能力,具备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优选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基本能力,以及有效组织、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建筑施工类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类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课程理论部分涉及三大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砌体工程、地基基础和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跨越技术和管理两大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内容本身来自于工程实践,又用之于工程实践,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在技术与组织管理两方面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因此,教学内容与方法也需要不断发展与更新。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之前“粉笔+黑板”的呆板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给广大施工类课程的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展示授课技巧的机会和平台,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类课程上述特点,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师的讲课难度更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更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1.学生对施工技术类课程重视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容易受专业名称的误导,重视管理类课程而轻视施工技术类课程,意识不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施工技术类课程的重要性,往往在潜意识中放松了对课程学习的要求,学习不够认真主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授课教师工程经验欠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筑施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授课教师除需要具备宽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许多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虽然具备高学历,但较少参与工程实践,甚至没有参与过工程实践,讲课时只能照本宣科,局限于书本内容,无法与工程实际相联系,也无法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发挥,缺乏感染力,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近年来出版的施工类教材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但许多内容仍旧是传统的建筑材料、施工机具、施工工艺和工程案例,而许多已经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却未能得到体现。另外教材中的许多插图内容也非常陈旧,有的仍旧是使用多年的示意图,与当前的工程实际差别较大。若仅依靠教材内容授课而不及时更新,会使学生对所从事的行业丧失兴趣和信心,从而降低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4.课程之间缺乏交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施工类课程授课教师若在授课过程中只讲授施工技术和组织的相关知识,不能适时穿插一些管理、经济和法规类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很难意识到施工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密切关系,容易造成知识孤立,不能融会贯通,达不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于建筑施工课程具有知识点较多、实践性强、逻辑关系差等特点,若授课教师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和网络资源,只是用语言描述和教材中少量的图片讲解有关施工机具、材料、工艺、工序的具体问题,学生就无法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另外,由于课程内容多,学时有限,教师往往很少安排讨论课,以致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查阅资料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6.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许多高校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安排甚至不安排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只有寒暑假在工地进行相对集中的实习性质的实践教学,这样使建筑施工类课程在教学中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纯粹理论知识的讲授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在学习时就一知半解,再等到集中实习时理论知识大部分已经遗忘,实习如走马观花,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两者的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三、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介绍

(一)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前身是1999年在土木工程专业下设置的工程管理专业方向,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正式成立工程管理专业,下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投资与造价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取得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8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于2011年5月以全票顺利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评估。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介绍

1.建筑施工类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开设施工类课程的高校有的称之为土木工程施工,有的则以建筑施工、施工技术与组织等命名。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开设建筑施工课程的同一学期还开设了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道桥工程设计与施工两门课程,分别讲述不同施工领域的技术知识。为了更好地对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区别,学校从04版培养方案开始将施工类课程名称由03版培养方案中的土木工程施工更名为建筑施工,开课学期从第6学期提前到第5学期,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专业主干课,并在第5学期末开设建筑施工课程设计。开课时间提前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诸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工程进度管理、工程造价与投资控制等后续课程。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设置情况。

2.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情况

中国矿业大学承担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归属于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授课教师均具有广泛参与工程建设的经历,在教学之余一直从事工程代建、监理和咨询等业务,拥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他们也承担了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工作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和成果奖;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类课程内容逻辑性较差,无法通过推理、演算来掌握,这也导致了建筑施工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很多,学习难度较大[2]。另外,随着国内建设步伐的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形势对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紧迫。

四、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一)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充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建设项目决策、项目全过程管理和相关研究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该课程以满足毕业生能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和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等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为宗旨,立足于本专业08版培养方案,重点强调建筑施工课程的重要地位,不断积累授课教师的工程经验,精心挑选授课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各类课程之间的交融,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和具体改革措施

为了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工作,笔者借鉴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经验,结合自身的授课体会,提出通过实施“六结合”策略来推进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六结合”策略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改革措施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1.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相结合

授课教师在开课伊始就应结合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和管理类、经济类、法规类课程学习需要,重点强调施工课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将施工技术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有机结合讲解,穿插一些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合同管理的知识或案例,将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技术知识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掌握各类知识的能力。

2.教材内容与工程前沿相结合

针对施工类课程许多教材内容陈旧,授课内容未及时更新的情况,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认真对比分析各类教材,慎重选择,最好从获奖教材和部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中进行选择。另外,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建筑领域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和推广情况,了解工程前沿的知识和动向,在讲课过程中适当进行补充和介绍,注重教材内容与工程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传统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知识,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会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中国矿业大学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第5学期末进行的课程设计和第6学期末进行的暑期生产实习,由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上的不同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均大打折扣。为了解决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首先,由于第5学期结束后的寒假不便安排实习,可以将课堂教学安排在第5学期后半学期进行,这样课程结束后紧接着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实际工程开展有关施工组织方面的实践训练,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模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其次,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设置观摩教学课,根据理论课的授课进度安排若干次工地现场观摩课,可以安排在周末进行,时间较为充足,学生可以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施工情况或存在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展观摩教学前教师需认真编制详细的观摩教学计划和内容,提前确定好工地和现场讲解人员,并重点强调安全和纪律,学生人数太多时,可分组安排,为便于管理和保证学习效果,每组最好不超过20人。再次,在第6学期末进行的暑期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实习施工知识,还包括各类管理知识,所以实习指导教师应做好实习组织工作,继续引导学生回顾和掌握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方面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4.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高层次工程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实施方法,还要明白实施的原因,实施会出现的问题。因此,要求授课教师从力学、材料学、建筑学、组织行为学、美学等角度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深入分析施工技术所涉及的各种原理,并且需要通过大量的工程案例甚至是工程事故进行实证,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授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学科各类理论知识,还应在参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参观考察过程中注意收集和梳理工程资料,比如收集某些典型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机械的照片和录像、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招投标文件、合同,工程当中遇到的问题等资料。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工程新闻、工程图片或工程事故照片,不断丰富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在讲解施工原理和方法时,适时进行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5.教师主讲与团队讨论相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主体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不仅要确保教师讲课的主导地位,还要兼顾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对于授课教师,开课前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内容、讲课思路和方法,明确重点讲解内容。另外,要制作出精美的教学课件,将收集到的各类相关工程资料进行链接,营造一个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环境,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他们的兴趣。授课过程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内容,从建筑材料到施工机具,从施工工艺到施工规范,从基本原理到例题分析,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确保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对于听课学生,授课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参加讨论、提出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在融洽、开放、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展开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授课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和思考题,提前布置团队讨论题目,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教师适时进行团队辅导,加强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传统考核与创新考核相结合

许多高校施工类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采取传统的“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所占比例可适当调整)”方式。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出勤情况、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综合打分,学生提高卷面成绩的手段主要根据考试范围死记硬背,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埋没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和优势。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必须对考核方式加以改进,要从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为主转变为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在传统考核方式基础上尝试如下创新考核方式:适当降低客观题所占分值,增加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情况和动手实践能力,将卷面成绩所占比例降低至50%,将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在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考查的基础上,增加课堂发言、观摩课表现、团队讨论、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考核,赋予一定分值加以量化。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进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打破应试教育的弊端。

五、结语

建筑施工类课程对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促进其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尽快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受课程特点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改善教学效果仍然十分必要,建议尝试采取上述“六结合”的策略,采取多种措施来系统提升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国,许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2]刘艳军.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44-47.

[3]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J].河南建材,2008(3):77-78.

作者:倪国栋 鄢晓非 宁德春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