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对策3篇

时间:2023-01-30 15:52:31 关键词: 中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 对策

摘要:现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大致分两种:一是书籍阅读,二是网络阅读。语文教师要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有限的课外阅读更有针对性,与课内学业、身心发展结合起来,更有效率效益,为人生奠基。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对策3篇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篇1

对中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如何指导中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是广大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下面就怎样指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总结课文内容,有目的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有目的的进行积极阅读。要利用一切时间、机会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老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价值和地位,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用动人的情节悬念唤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奖励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理想的阅读环境,能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学校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是学生丰富的图书资源库。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行为。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适时举行课外阅读座谈会,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培养他们自主、独立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本领,逐渐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教师还应重视与学生家长间的联系,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应让阅读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三、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范围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不好的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一般的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程度不同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读中外名著,这类读物主要指新课标推荐读物和历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报刊,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少年文艺》《中学生阅读》《杂文选刊》等,这些读物中,有的接近生活,有的可以开阔视野。这些作品都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读科幻读物,现在各类科普读和通俗的文学向青少年介绍大量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指点方法、提高阅读

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应用精读法,集中精力、字斟句酌,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并圈点、记录。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技巧。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当前社会是信息时代,科学飞速发展,读的文章很多,学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大,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广泛涉猎,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泛读法。泛读速度很快,简单粗略,知其大意,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对一些重要资料一般是先速读后精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用选读法有目的地查阅、摘录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把不想读或简略的内容跳过去,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迅速捕捉所需的信息,以便学以致用。对一些长部的书籍,可用浏览法。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阅读速度加快。对所读的课文不是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视全文,甚至了解内容大意,寻找作者的观点。这几种方法各有用途,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有机结合,灵活的运用。

五、阅读时做摘录批注

读书做摘录批注,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为语文准备丰富的知识积累。根据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设计各种符号,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课外阅读的确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有益于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只要在老师的正确指点,只要学生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把课外阅读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闫业梅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滕东中学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篇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而听说读写这四种教学活动中尤以阅读最为重要。但教学中阅读一直是学生的难题。如何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丰富知识储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针对以上问题,经过我们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共同研讨,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愉悦地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时,可先声情并茂地讲解精彩的片断,或播放读物配套的电影片断,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实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教会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是学生从事阅读活动的动力,但只有动力,仅凭兴趣阅读而不懂得技巧也会收效甚微。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与量。阅读也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对于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以下就是教学中常用又有实效的方法:

1.选读法:这是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根据课内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与课内文章相关的书报或篇章,以便拓展迁移,学以致用。如,讲授八年级的课内阅读《老王》这一课时,就可选择课外的有关介绍杨绛先生的散文或杨绛先生的其他散文作品,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杨绛为人及文风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丰富了积累,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2.浏览法:当今社会信息量大,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信息,囿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的文章,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文章的主旨及写法即可。

3.摘录法:俗语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说法都是在强调积累的重要。只阅读不积累有如走马观花,收获很少。运用摘录法就能弥补不足,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语句及片断摘录下来,或将好文章直接剪裁下来,粘贴到积累手册上,空闲时间拿来看看,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丰富知识储备,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4.交流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摘录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上一节阅读展示课,以便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利用这一平台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阅读的收获。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可讲可演,也可讲故事或制作手抄报,也可用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总之,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学生自然愿意参与。

5.记读书笔记法:此方法是一种更为深入地阅读,是让读为写服务、读写结合的一种方法。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水源头活水来。”读书笔记则是补充“源头活水”的最有效的途径。记读书笔记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三、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条件,扫除学生在阅读中的障碍,为了弥补书源不足的困难,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将个人的书籍暂存在一起,设立图书角,或者将学生分组,每组购买不同类型的书籍,轮流交换阅读。我们还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有些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没有用处,对课外阅读存在误区,教师可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方式,向家长讲明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书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还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布置作业,不留无效的抄写作业,减少书面练习,并争取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为学生预留出阅读的时间。比如,可以采用早读或午读的方式,利用早午自习时间开展阅读活动。还可以单独安排一二节的时间,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

四、鼓励学生,坚持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并非一朝便能形成,需要学生长期坚持,更离不开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为了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持久地开展下去,教师就必须制订周密的制度来检验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每学期制订好合理的阅读计划,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并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评比出优秀阅读者并对其进行鼓励,使之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我们可能不知道汉语教学的存在方式会发生何种变化,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平静地在浮躁的社会中,把我们心中对读书的这一点坚持传承下去。”当然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持之以恒,正确指导,我们的学生也定会将阅读变成内在的需求,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阅读也定会让学生的心灵在最纯洁的人类智慧中渲染成长。

作者:曲洋 单位:辽宁省本溪县第四中学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篇3

现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大致分两种:一是书籍阅读,二是网络阅读。语文教师要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有限的课外阅读更有针对性,与课内学业、身心发展结合起来,更有效率效益,为人生奠基。

一、推荐阅读书目

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中学生这一时期的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弱。因此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必要和有益的。推荐书目应该选取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著作,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奠定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二、指导阅读方法

关于读书的方法,首先要学会思考。美国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二者缺一,全无用处。南宋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其次,可以做摘录,作批注。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如果发现了好的例证不随手记下来,过后就会印象模糊,用时再找,就像大海捞针,费时费力。”所以,要求同学们每人有一本摘录本,阅读时随时摘录有用的内容。摘录时以分类整理为宜。

三、写作促进阅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但是,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去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如《我最爱读的一本书》、《书本给我带来了……》、《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和《书本的世界》等作文题;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一定量的读书笔记。这样就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活动增强效果

课前开演讲。课前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读、说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每一轮的课前几分钟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同时它对条件的要求不严,在农村中学可以广泛地开展。手抄报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和积累。开辟小讲堂。先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的优秀节目,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形式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和感想整理成讲稿,每周固定一节自习课,请两三位同学来讲,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五、背诵增加积累

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透彻。”巴金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脑子里面了(指背诵了《古文观止》等书中的二百多篇古文),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文学巨匠茅盾,能熟练背诵120回的《红楼梦》,他的朋友将信将疑。一次大家聚会,有人指定了某几章让他背诵,茅盾丝毫不差地背了出来。可见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巨大成就与他的背书是分不开的。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饱读诗书,才出口成章的。新大纲也提出了重视积累的要求,而且规定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也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不仅名篇要背,好的文章、精彩片断都应该鼓励学生背诵。因此,我给学生规定了每天必做的两件事:每天抄写一点自己喜欢的文章,每天背诵百字左右的片断。三年下来,学生积累了很多的词汇,下笔也言之有物了。

六、从课内到课外

以教材中节选文章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扩展。以教材中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教材中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这有利于学生将课内形成的阅读能力应用于教材外,教材外文章的大量阅读实践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总之,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就可取得效果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通过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这样进行下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一定可以得到提高。

作者:孙永奇 单位:许昌市襄城一高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