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考试评价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3-03-07 16:29:39 关键词: 病理学考试评价的实践探讨

摘要:病理学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紧紧围绕“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标准,尤其是要增加挑战度。它是对以往形成性评价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也是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一种教学考评形式,建立并完善病理学考核指标体系,保证考核结果符合量化标准。构建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既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病理学考试评价的实践探讨

1国内外医学考试评价体系的现状

20世纪中后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开始对医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实施了改革,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倡导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的考核,体现考试不是教学效果的全部,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5,6]。同时,考核的结果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有的放矢地加强自身薄弱环节知识的学习。考核多为开放性的试题,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扩散思维的空间[7]。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的重点医学院校也对医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如撰写论文、实验操作、答辩汇报、口试、上机考试、成果演示和在线测试等[8,9]。这种改革使学生学习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0]。

2辽宁中医药大学病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的现状

辽宁中医药大学从2012年开始在病理学考试中应用了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由美国著名评价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1],指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修正教学过程本身所开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取得的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使学生从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中及时地认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12]。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形成性评价将平时成绩、实验考试成绩及期末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病理学学习的效果。即病理学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10%)、实验考试成绩(30%)和期末成绩(60%)3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评定方法包括出勤、课前提问、实验报告等,满分100分。实验考试成绩评定方法为将实验课所观察过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中典型的病变制作成幻灯片题库(300余张),从中随机抽选幻灯片40张,在规定的时间内放映幻灯片,让学生填写病变的诊断结果,要求完全闭卷回答,满分100分。期末成绩评定方法为理论闭卷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题,满分100分。平时成绩、实验考试成绩及期末成绩中并不需要每项成绩都及格,只要学生的形成性成绩及格就可以认定病理学结业考试及格。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本应避免学生平日不学习、考试靠突击复习现象的发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依旧不高。形成性评价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全面评价,只是考试评价方式的简单增加,这样改革的结果往往降低了学生本应达到的考试合格标准。

3病理学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

目前,摆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构建更加科学的病理学考试评价体系。在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病理学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具有双重作用,既能全面评价学生对病理变化特征的掌握情况,又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对进一步发挥病理学桥梁学科的作用,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后病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病理学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翻转课堂”成绩(10%)和期末成绩(50%)4个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和评定成绩方法(满分100分):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依托于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课堂互动(10%):考核方式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完成指定的课堂活动。评定成绩方法为参与问卷、抢答、讨论、测验、小组任务等课堂活动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积分达100分为满分。签到(10%):考核方式为每次理论课课前扫描二维码签到。评定成绩方法为按次数累计,每签到1次,签到30次为满分。课程视频、音频(10%):考核方式为学生观看教学难点相关的视频、音频。评定成绩方法为课程视频、音频全部完成得满分,单个视频、音频分值平均分配,满分100分。章节测验(60%):考核方式为每1个章节结束后,在课上利用最后5min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实时评测。从题库中随机抽取5道选择题进行随堂测验,考查学生本节课实时的学习效果。评定成绩方法为计算所有章节考试的平均分。讨论(10%):考核方式为课下授课教师在讨论区抛出临床病例及几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评定成绩方法为发表或回复1个讨论得2分,获得1个赞得1分,最高得100分。(2)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和评定成绩方法(满分100分):实验成绩考核主要依托于多媒体无线互动教学系统。实验课实时考试(100%):考核方式为每次实验课最后5min对本次课上观察过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进行实时考核,题目可以是病理诊断或某种病变结构的辨认。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5题,每次实验课考试满分10分,共计10次实验课。评定成绩方法为所有实验课考试成绩的总和。(3)“翻转课堂”考核方式和评定成绩方法(满分100分):“翻转课堂”评定成绩方法如下。基础分(60%):参与病例角色扮演或PPT汇报的学生即可获得。教师对学生的评分(10%):考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对学生的评分(10%):考查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讨论(10%):课上或课下能够提出合理问题或准确回答问题。特殊贡献(10%):在小组中完成了公益性任务,如担任小组长、查阅汇报所需文献、制作汇报所用PPT等。(4)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和评定成绩方法(满分100分):期末成绩评定方法为期末主观试题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题。取消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试题,所有考试的题目均为主观试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增加病例分析题的权重,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适当引入非标准答案试题,考查学生阐述的观点是否科学、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能否融会贯通地利用已学的病理学知识,最后综合学生表现给出成绩。

4病理学考试评价体系改革后的效果

为了客观地反映改革前后病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的优劣,我们采用了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2种方式进行评价。(1)期末成绩。期末结束后,按照前述病理学考试评价体系中各部分考试的考核方式和评定成绩方法进行期末考试。同一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期末成绩比较结果显示,改革后学生期末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试卷分析显示,病例分析题的得分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说明病理学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开拓了临床思维。(2)问卷调查。学期末以匿名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问卷主要从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效率、学习主动性、课堂氛围、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设置调查问题,设定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档次。同一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改革后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提高20%以上,其中对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满意度排在所有调查项目的前3位。

5结语

在医学院校中,通过考试、考核改革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促进新兴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的形成,把考试、考核改革融入教学过程改革当中去,科学、合理地健全考试、考核制度,建立合乎实际的评定成绩方法和考核方式。辽宁中医药大学构建的科学的病理学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从多维度、多环节考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即学习投入、学习成果和差异化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锻炼学生整合医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医学模式需求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一骅,范成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3):133-134.

[2]马志波.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学业考试改革:从效果考试到能力培养考试[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3):66-68.

[3]赵善民,何显教,王彩冰,等.基础医学考试改革与应用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8):612-6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EB/OL](2019-10-31)[2022-03-20].

[5]汤晓丽,李培振,张波.国内外工程教育考试情况调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9(49):39-41.

[6]黄根哲,许金凯,于化东.中英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28):142-144.

[7]郁松,徐大刚,丁文龙.改革考试方法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23-24.

[8]李侨,曾静,左川,等.医学教育中的非标准化考核[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6):72,133.

[9]沙爱龙,冉兵,赵春玲,等.生理学无纸化考试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9):50-51.

[10]叶蓓,王光辉.浅谈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848.

[11]曹聪,李俊,李凤玲,等.全科医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0):33-36.

[12]郭敏,郑中华.医学课程形成性考试改革的反思[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3-5.

作者:高原 王莹 王哲 于丹 井欢 潘茜 刘春英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