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业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2-13 11:42:00

陶瓷工业论文

陶瓷工业论文篇1

3.景德镇陶瓷包装装璜改革随想沈盛生,沈晖

4.墨彩描金雅俗共赏--周湘浦与墨彩描金夏忠勇

5.景德镇陶瓷 陶艺创作初探邱含

6.漫谈青花"婴戏图"陈敏

7.浅谈青花色釉综合装饰喻冬华

8.陶瓷教育家张浩张德山

9.珍稀的宋代铭文茶盏池广浩

10.景德镇--世界古代制瓷中心美国《国家地理杂志》FrankB.Lenz,张婧婧

11.文学与陶瓷相配合的内容余锋

12.陶瓷奇葩薛福连

13.《江西省陶瓷工业志》概述淘智

14.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1998年)李庆红,王达林

1.景德镇市陶瓷民营企业发展初探漆德仕

2.浅谈我国陶瓷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贺宗武

3.中海公司日用陶瓷节能型明焰无匣快烧辊道窑的设计与调试吴莹

4.陶瓷工业隧道窑节能改造及其效果保证秦臻

5.日用高白瓷釉的浅析朱玉君

6.景德镇传统名瓷--青花玲珑邵继梅

7.谈艺术陶瓷的创新与发展--"乡情"瓷画系列创作体会黄水泉

8.谈谈对"装饰"的一点认识江筱琴

9.御窑厂陈海澄

10.陶瓷教育家邹如圭张德山

11.陶瓷学院图书馆的特色服务秦觉民

12.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1999年)李庆红,王达林

1.举办中国瓷都景德镇千年华诞庆典和国际陶瓷节的构想汪天行,王升虎,朱新潮

2.关于china的另类思考龚璞生

3.陶瓷原料高级添加剂在陶瓷生产应用中的研究吴洞冰

4.浅谈提高隧道窑热效率的几种途径景德镇陶瓷 余琴仙

5.日用瓷异形盘类生产新方式:干压快烧作业线江群会,朱练平

6.如星如月如霞景德镇陶瓷馆举办二十世纪陶瓷艺术回顾展甘园

7."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浅论越窑青瓷刘虹

8.大型微缩景观群雕《景德镇陶瓷工艺流程》创作谈游亚非

9.浅谈"釉里红"在现代装饰瓷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周景平

10.试谈设计素描与陶瓷艺术创作程云

11.我对学好陶瓷彩绘艺术基本功的看法李贵镇

12.康熙青花之装饰艺术及成因简析张新沂

13.长篇史料《景德镇瓷录》选载之二杜重远与窑业改革陈海澄

14.论陶瓷雕塑专业教学改革曹春生

15.西方市场的中国瓷一瞥李宏坤

16.中央电视台在景德镇拍摄《家园--千年窑火》大型专栏节目

17.古县浮梁举办首届"瓷都之源"文化旅游节

18.中国陶瓷名牌产品亮相2002年中国礼品展

19.联合国国际陶瓷学会将与景德镇联办"千年庆典"

20.湖田古窑址元代制瓷作坊对外开放

21.瓷都景德镇为陶瓷工人塑像

22.特种陶瓷为景德镇增添现代文明色彩

1.加大体制创新与产业开放的力度推进我市陶瓷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市陶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姚亚平,YaoYaping

2.试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优越性杨志,YangZhi

3.高铝瓷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朱练平

4.钛乳浊釉的研制张玉南

5.论陶瓷刷花和程大有的陶瓷刷花艺术程云,CHENGYun

6.现代陶瓷装饰艺术语言之我见吴锦华

7.论陶瓷艺术表现文学题材的途径余宾

8.浅析清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创造性余琪

9.环境陶艺的设计性吴永平,WuYongping

10.环艺陶瓷与城市建设浪石

11.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馆冯承遇,HongChengyu

12.日用陶瓷产品的质量鉴别与选购与陶瓷造型李雨苍

13.试论陶瓷美术教育冯绍华

14.乾隆款珐琅彩瓷器与郎世宁林蔚起

1.瓷都陶都优秀陶瓷艺术家专辑序张志安

2.陶艺心语陈建平

3.根植陶瓷情系创新宁勤征

4.为现代陶艺呐喊李玮

5.我与体育陶艺的不解之缘浪石

6.陶都制陶人张晓蕾

7.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王亚平

8.陶都--宜兴大拇指堆贴画的个性方卫明

9.漫话宜兴紫砂的休闲性蒋尧基

10.玩陶、玩瓷、玩笔墨张志安

11.紫砂的本体语言吴鸣

12.宜兴现代艺术彩陶的造型设计理念邱玉林

13."珠山八友"人名及其生平史迹吴海云

14.形式个性的形成和能力与技巧的关系欧阳桑

15.谈陶瓷造型与装饰徐岚

16.古韵墨香砂壶魂时顺华

17.对景德镇陶瓷产品赴外地展销的若干思考万俊毅,郑海天

18.学习传统粉彩技艺适应现代中专教学陈晓晖

19.粉彩陶瓷教学初探王安维hHTTp://

20.佳作点评--张志安先生的陶瓷作品南湖

21.物象与心象的自由律动--周国桢陶艺作品赏析黄明新

22.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陆如陶瓷艺术赏析曹淦源

23.以画入瓷别创新格——李菊生陶瓷美术作品赏析欣文

24.捕捉人物之精神摄取自然之旨趣——何叔水陶瓷美术作品赏析陈雨前

25.春意盎然风格清雅——刘平陶瓷美术作品赏析陈雨前

26.出于传统贵在创新——彭竞强的粉彩艺术施于人

27.端庄杂流丽刚劲合柔润——舒惠娟陶瓷美术作品赏析罗欣君

1.擦亮瓷都金字招牌谨防商贩损誉侵权李平,冯丽

2.景德镇宋初瓷与私人窑场欧阳敏,魏文婷

3.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的装饰陈致敏

4.宜陶初窥景德镇陶瓷 顾美群

5.试论陶瓷造型的审美情趣杨菊英

6.浅谈新彩工笔花鸟陶艺作品的艺术特色冯燕婷

7.试论紫砂壶的构思理念和创作方法韦钟云

8.陶瓷产业工人的健康之路陈庆文,万志峰

9.陶艺教学初探王安维

10.弘扬陶瓷文化,打造出版品牌——从编辑<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谈起魏文清

11.文学与陶瓷相配合的思想内容--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余锋

12.徐仲南的艺术人生肖振松

13.承变相生,澄怀探道,自成机抒--王恩怀瓷艺之道解读舒立洪

14.体育与陶艺万志峰,陈庆文

15.陶瓷封装外壳的金属化工艺研究希奇

16.陶瓷轧膜成型中缺陷的起因分析林娜

17.虚实相结合动静皆相宜--浅谈对陶瓷器物拍摄手法的认识和体会叶海宏,熊苏蓉

18.纵横中度左右逢源--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中闻陶瓷艺术赏析熊瑶生

19.瓷都建造巨幅摩崖陶瓷壁画等

1.一次阵痛一个情结一番反思--写在景德镇整顿和规范陶瓷市场秩序一周年之后楚天月

2.珍爱我们的有形文化资源流星

3.中国陶瓷艺术与传统设计艺术美学初探罗湛英

4.景德镇官窑:寻找碎片中的文明张敏

5.论时尚与现代日用陶瓷设计金晓磊

6.无声诗里蕴深情--陶瓷装饰艺术的意境方黎波

7.景德镇陶瓷 论王琦、王大凡人物画风格李復荣

陶瓷工业论文篇2

“景德镇学”的学术理念及其构成体系

“景德镇学”学术理念。“景德镇学”,是以景德镇陶瓷为缘由和主要研究对象,以哲学和艺术、历史、经济、科技思想为深刻背景和依托,运用综合的研究包括现代的科技手段与方法,研究景德镇陶瓷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过程和各个环节中所呈现和反映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装饰文化、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传播文化、历史文化等,以及所积淀和反映的哲学思想、器物思想、科技思想、经济思想、艺术思想,并进而拓宽至研究生活方式与文明史、文化史等内容,并由此提升至研究和挖掘出景德镇陶瓷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乃至揭示出人类文化生活方式和美的样式。可见,“景德镇学”并不仅仅是景德镇瓷学或景德镇市学,而是两者的有效组合,且有所超越。

首先,“景德镇学”不仅仅是景德镇瓷学。“景德镇学”跟景德镇陶瓷有关,它当然要研究陶瓷,而且是以景德镇陶瓷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景德镇陶瓷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器物文化、消费文化、习俗文化、制度文化,并由此拓展和延伸至这些文化所积淀和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器物思想、工艺思想、经济思想等,并进而研究景德镇陶瓷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思想、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以及文化思想等。因此,它决非是单一的瓷学所能概括的。瓷学主要是研究瓷本身,是有关瓷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陶瓷的材质及其组成、工艺过程等,着重阐明的是与陶瓷有关的物理、化学等科技特性。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专门性学科。“景德镇学”是要研究瓷学的,但仅仅研究瓷学是不够的。而且,瓷学实际上早已存在,并且早已取得辉煌成就。“景德镇学”是一种新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思想。

其次,“景德镇学”不仅仅是景德镇市学。“景德镇市学”是以景德镇为对象,研究景德镇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内容的学科,其研究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区域比较研究,也包括了“景德镇学”的相关内容。但是,“景德镇学”既是景德镇区域的学问,又不仅仅限于区域研究,而是以景德镇陶瓷为缘起和主要线索,由景德镇的研究拓展和延伸,并用新的学术理念,对景德镇和景德镇陶瓷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意思就是,“景德镇学”是景德镇这个地域的,又不仅是这个地域的,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要把目光放到整个中国、放到国际上去,要把学术的研究从文化本身的研究拓展到文化史的研究、文明史的研究、生活方式的研究、科技史的研究与中外交流的研究,要拓展至研究人类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与样式,是从个别到一般,从传统到现代,从区域到国际,从理论到实践又回归理论,从理论到生活到社会而又服务于生活与社会的一种研究。

可见,“景德镇学”是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研究具有创造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创意。

景德镇学的构成体系。“景德镇学”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和范畴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景德镇学”的理论研究,即“景德镇学”的本体研究,主要由景德镇陶瓷本身的研究或表层研究、景德镇陶瓷中层研究或相关研究、景德镇陶瓷深层研究三个部分构成。

景德镇陶瓷本身的研究或表层研究,即直接研究景德镇陶瓷本身,具体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二、景德镇陶瓷材质文化。三、景德镇陶瓷装饰文化。四、景德镇官窑文化。五、景德镇民窑文化。六、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七、景德镇陶瓷习俗文化。八、景德镇陶瓷器物文化。九、景德镇陶瓷作坊文化。十、景德镇陶瓷与科技。

景德镇陶瓷中层研究或相关研究,具体包括:一、景德镇陶瓷中国文化和民族艺术。二、景德镇区域发展与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三、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关系。四、景德镇地域文化。五、景德镇陶瓷经济史。六、景德镇陶瓷建筑文化。七、景德镇陶瓷文献。八、景德镇陶瓷的传播与世界影响。

景德镇陶瓷深层研究,具体包括:一、“景德镇学”学术构想、体系架构与价值体系研究。二、景德镇陶瓷与中国哲学思想。三、景德镇陶瓷与中国民族审美思想与审美情趣。四、景德镇陶瓷与中国人的生活及其生活方式。五、景德镇陶瓷文化精神与“景德镇之魂”。

基于“景德镇学”学术理念构建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博物馆――“景德镇学”博物馆。“景德镇学”博物馆是“景德镇学”学术理念构建体系的完整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博物馆。它不仅仅是器物馆,而且还是集材质馆、工艺馆、装饰馆、器物馆、习俗馆、传播馆、官窑馆、民窑馆、陶瓷与生活馆为一体的综合馆,是对“景德镇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全而展示。可见,“景德镇学”博物馆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地总结陶瓷制作,尤其是景德镇四大名瓷的制作工艺,为制订现代化的日用瓷、艺术瓷的工艺标准提供借鉴,不断抢占陶瓷新技术的制高点,使古老的陶瓷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而且还可以从人文、政治、宗教、绘画、经济、审美等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景德镇”区域品牌的内涵,加快区域品牌的建设速度。

一、“景德镇学”博物馆建设指导思想。“景德镇学”博物馆将本着“弘扬陶瓷文化,传承千年文明,引领陶瓷文化发展方向,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的办馆方针,着力建设成为一个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考古与鉴定、研究与创作、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与信息编撰、发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二、“景德镇学”博物馆的建设基本原则。“景德镇学”博物馆的建设将通过事先的精心规划和充分的全盘考虑,在准确定位和充分考虑未来困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将“景德镇学”博物馆建成富有时代感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具体的说,“景德镇学”博物馆将采取三新三高二多和综合发展的原则。

三新原则。新思路:在吸取同类博物馆经验基础上,以博物馆为载体,将博物馆建成收集、展出、研究和交流中心。新特色:从空间上拓展博物馆的界限,增加陶瓷民俗文化走廊、传统陶瓷手工艺走廊、世界文化遗产陶瓷墙等室外展区;在表现手段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博物馆具有动感,赋予时代的新精神。新观点:博物馆将充分吸取国内外陶瓷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与时俱进,对展示内容进行新的安排和论述。

三高原则。高起点:要树立建设一流博物馆的观念,制定战略性规划,并保证博物馆长期有效的运作。高技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建设,以提高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高标准:注重博物馆建筑物的庄重和陶瓷文化特征,体现景德镇历史传统与现代精神

的有机结合。

二多原则。多变化:采取模块化手法,使一些展厅以吸引观众再次或者多次参观博物馆。多形式:形成文字、图片、实物、模型、音像等多种表现形式,改变传统博物馆的呆板表现形式。 综合发展原则。博物馆将建立包括展示,收藏,研究,交流在内的四位一体的互动体系,切实做到收藏是基础,研究是手段,展示是目的,交流是影响。并建立起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景德镇学”博物馆的基本布局。博物馆由主体展馆、陶瓷艺术走廊、陶瓷体验馆三大部分组成。

主体展馆包括中心展厅和办公楼两个部分。中心展厅是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主要是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与现状的展示场所。具体包括:陶瓷名人馆,主要收藏陶瓷世家、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教授的作品;陶瓷名品馆,主要收藏历代名瓷,如素雅如玉、温润清婉的青瓷,光致茂美、冰肌玉骨的景德镇青白瓷,似玉如冰、类银似雪的白瓷,黑色珍珠、气象独特的黑釉瓷器,艳丽纯正、受人喜爱的高温颜色釉瓷,五彩缤纷、爽心悦目的低温颜色釉瓷器,幽雅沉静、清婉温润的釉下彩瓷器,多姿多彩、娇爱迷人的釉上彩瓷器,清新自然、朴素醇厚的民间瓷器,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雕塑瓷0;陶瓷文献馆,主要收集和展示历代陶瓷文献、古籍、诗词等文献书籍;陶瓷文化标本馆,主要收集、制作陶瓷文化与中国文化,陶瓷文化与宗教,陶瓷文化与神话传说,陶瓷文化与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陶瓷文化与绘画、书法,陶瓷艺术文化与书法,陶瓷文化与文学,陶瓷文化与民俗文化,陶瓷文化与饮茶等标本;陶瓷技术馆,主要收集和整理历代陶浇工艺、陶瓷装饰、陶瓷烧成等方面技术,以多形式再现实际操作景象;口述档案馆将主要是运用数码音像技术,从制瓷原料的采集、制作、加工、装饰、烧制、到包装、运输、销售的整个景德镇制瓷业产销链,通过口述的形式,将老一辈陶瓷艺人的经历录制下来,再现优秀的传统制瓷手工艺。

陶瓷艺术走廊是连接中心展厅和陶瓷体验馆的地带,主要是以陶瓷壁画的形式再现陶瓷古代生产、商贸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景观。

陶瓷体验馆一方面在建筑上除了复原古代景德镇城市的风貌之外,还尽可能地收集和展示古代的制瓷器物,让观众在观赏的同时也能进入“时光隧道”去体验当时的生活与情调;另一方面,陶艺现场表演与游客动手体验相结合,寓教于乐,成为实训基地。

“景德镇学”与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

陶瓷文化艺术资源是景德镇各类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则成为景德镇经济发展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实施“文化瓷都”战略,加快发展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是景德镇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是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构建环鄱阳湖经济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建设创新型旅游都市,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优势:

首先,景德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陶瓷文化遗产,为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社会与人文基础。一方面,景德镇官窑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拥有特别强的影响力,如世界上面积最大、堆积层最厚、持续时间最长的皇家瓷业遗址――珠山御窑遗址,是我国目前现存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皇家瓷厂,埋藏着世界上最精美的并可供复原的古瓷堆积。另一方面,民间陶瓷文化影响力也深远流长,如形成了“买书薄”、“禁窑”、“买位置”、“宾主制”、“买扁担”、“开红禁”等行业行规,还形成了“花朝”、“变工节”、“歇手”、“烧撞火窑”等特别的节日规定。同时,这里仍然遗存着庞大规模的、完整复杂的古瓷业体系,它所包含的原料产地、交通道路、水运码头、作坊窑房、商铺民居、城池衙署、技艺民俗等,依然能够完善结合,这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其次,景德镇陶瓷科教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为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属地景德镇。该校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现已发展为以陶瓷工科为主体,以材料工程和艺术设计为特色,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硕士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陶瓷文化与陶瓷艺术、陶瓷工程领域教学、科研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此外,景德镇还有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拥有一大批设计与创作大师。

第三,景德镇市实施“文化瓷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陶瓷旅游业,为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扶持。

第四,景德镇市拥有较为完善的陶瓷文化市场,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也初具规模,为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产业环境。据统计,2007年景德镇海畅法蓝瓷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10000万元,税收409万元,出口创汇380万美元;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哈哈尼)工业总产值5498万元,税收479万元,出口创汇594.4万美元。两企业分别位居景德镇市2007年部分陶瓷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排行表的第二位和第五位。

“景德镇学”研究对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景德镇学”研究既是一种学术的创新,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意。中国和世界对景德镇和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历史悠久,成就显著,引人注目。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停留单个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理念,无法构成学术体系,自然也构不成一门学科、一种学问。“景德镇学”是把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形态加以研究,构成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的创新,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意。

第二,“景德镇学”研究是进行陶瓷文化艺术创意及其产业的强大的和内在的动力。传统的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关门研究,而不关心景德镇文化艺术和景德镇的命运与前途,缺乏对社会应有的学术关怀与人文情怀。“景德镇学”以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复兴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进行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服务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复兴。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是进行陶瓷文化艺术创意及其产业的强大的和内在的动力。

第三,“景德镇学”研究是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智慧宝库和学术支撑。“景德镇学”学术理念的精髓揭示出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美的样式,道出了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灵魂和旗帜。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景德镇学”及其研究成果,是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智慧宝库和学术支撑。

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对策

以“景德镇学”的学术理念为依托,积极借鉴国内外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培育市场主体,适度建设

产业园区,构建以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品生产研发、文化旅游、文化交流为龙头,陶瓷新产品设计、陶瓷产品包装设计、陶瓷广告、陶瓷文化演艺娱乐为重点,陶瓷网络文化、陶瓷会展为支撑,陶瓷时尚消费、陶瓷产业咨询策划等为配套的产业体系,推动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必由之路。

基本原则:

首先,要坚持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一致原则。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制订,不仅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文化发展战略以及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还要与景德镇城市转型目标相衔接,通过对相关战略目标资源的整合,最大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战略目标。

其次,要坚持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目标的超前性与实践的可行性相统一原则。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创意文化产业在产业发展中既是产业的前导,也是产业的延伸。因此,在产业规划中,在结合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同时,重点关注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超前性。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做到可行性实践与实现超前性规划相一致,以免目标脱离实际,变成产业发展的空想。

第三,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服务保障的作用,促进安全科技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的同时,积极推动和引导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市场运作中壮大和发展自身。

第四,要坚持发挥群体优势和培育龙头企业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激发产业活力,不断培育和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使之逐步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点,各类企业相互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合作相协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

第五,要坚持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与传统陶瓷产业集群相结合原则。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个性品牌构建对传统产业集群的陶瓷产业构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传统陶瓷产业集群不仅是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转化基础,也是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品延伸发展成产业的先决条件。

第六,要坚持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与景德镇人文环境相结合原则。景德镇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积淀、传承和人文环境氛围为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集聚奠定了社会环境基础。因而,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个性品牌构建应与景德镇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性。同时,注意产业内涵的提升和置换,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使老城城池衙署、老街里弄、坯房窑房、民居会馆、瓷行白土行、水陆码头、高岭古矿等物质遗产为新产业发展服务。

要求。以“景德镇学”的学术理念为学术支撑,以支撑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建设的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体系为目标,重点指导与扶持几个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龙头企业,使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增量的主体部分,成为全市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成为景德镇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初步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跨越,实现激活陶瓷文化艺术资源,使之由陶瓷文化艺术创意向创意经济方向发展与跨越。着力打造一个具有景德镇特色和国内外影响的陶瓷文化艺术创意品牌,成为在国际有影响,在中国有特色的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中心。

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策略。

第一,高度重视着力加强不断深化对“景德镇学”的研究,尽快采取措施,将其打造成国际“显学”,使之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智慧库。首先,“景德镇学”是以区域和产业两个纬度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进行研究并使之深化提升为国际“显学”,是一个创意集群,是对传统陶瓷文化研究的飞跃,更有利于景德镇城市品牌的提升和导入新的精神与灵魂,是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学术的思想智慧的理论。因此,它就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研究,也不仅仅是学者的事情,而是景德镇市政府和社会需要全力打造的学问。其次,“景德镇学”既重视理论的研究,更注重实践的研究。因此,不仅要加强对其理论支持,更需要加强对其实践研究的扶持力度,以支持其既出理论成果也出实践成果,以取得示范作用。

第二,加强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

一要借鉴国内外一些大城市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谋划。二要定期、不定期召集国内外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对涉及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课题、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讨,为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建议。三要围绕知识产权、技术研发、信息提供、信用担保、法律咨询等环节,加快各类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引导其规范运作。

陶瓷工业论文篇3

如何打好“旅游牌”,笔者认为,陶瓷文化是打好“旅游牌”、壮大旅游产业的突破口。

一是陶瓷文化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打好“旅游牌”提供陶瓷文化旅游的原产地。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集天下名窑之大成,自元青花问世以来,就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她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遗址遗存,都积累成当今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2011年景德镇市旅游业绩也提供有力的佐证。瓷博会期间古窑民俗博览区明代葫芦窑复烧,及元代馒头窑、清代镇窑同时复烧创意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和国内外知名度;“红叶陶瓷杯”陶瓷-旅游高峰论坛举行,5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致辞,同时还举行了国内主要产瓷区及省内各设区市陶瓷旅游推介暨《陶瓷旅游融合发展景德镇宣言》签字仪式,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形象,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陶瓷文化的良好资源,可以为打好“旅游牌”提供有力的保障。除旅游、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古窑民俗博览区、浮梁古县衙景区、高岭一瑶里风景区、锦绣昌南中国瓷园景区都和陶瓷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资源外,我市还有国家和省级的工业旅游资源,如雕塑瓷厂的明清园陶瓷雕塑、陶瓷股份公司的现代陶瓷技术、红店街的粉彩手工技艺、佳洋陶瓷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还有陶瓷系统利用改制后老厂区打造的各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创意园,陶瓷馆藏和新兴的民办博物馆、陶艺村,以及专业的陶瓷市场等等,这些都可以为打好“旅游牌”提供良好陶瓷文化旅游资源。三是陶瓷文化的特色资源,为打好“旅游牌”设计陶瓷文化旅游线路提供依据。《景德镇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打造“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名镇、生态家园”的旅游城市形象品牌目标。要把开发陶瓷文化资源,作为打好“旅游牌”,壮大旅游业的突破口来抓,这就要求我们在打造一批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的景点、景区时,一定要把陶瓷文化融合其中,主打陶瓷文化旅游品牌。要集中旅游、文化、陶瓷、文博方面的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好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游人徜徉在陶瓷文化的王国里流连忘返,感到物有所值。

陶瓷是这个城市的特色,陶瓷文化就应该是这个城市的灵魂。陶瓷文化则毫无疑义也在成为打好“旅游牌”,壮大旅游产业的主线。笔者畅想打好“旅游牌”的最佳效果应该是,让游人在旅游过程中,仿佛来到了瓷器的海洋,遗址遗存可以了解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轨迹,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保护传承创新可以领略陶瓷技艺的鬼斧神工,民俗风情、奇人趣事可以感受到景德镇人海纳百川的情怀,丰富的馆藏、稀世的珍品可以体会到古陶瓷的无与伦比,精美绝伦的艺术陶瓷、高新技术的现代陶瓷可以展望到景德镇的未来。

(廖传铭)

陶瓷工业论文篇4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发展,20世纪初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兴起和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国内兴起了留学的热潮,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学习国外的各种专业,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开始提倡实业救国并投身于教育当中。虽然景德镇封建势力力量强大,人们思想保守,但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兴起,也给景德镇的陶瓷职业教育带来了希望之火。陶瓷界前辈张浩、杜重远先生先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前子承父业、师徒相承的陶瓷教育习俗,这些变化对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20世纪初杜重远在陶瓷职业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哪些呢?本文对其进行了逐一论述分析。

二、陶瓷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个时期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健康的经济增长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动荡的社会环境和萎靡的经济增长则阻滞教育发展。

(一)动荡的社会环境影响着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我国的国民经济,由于外受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内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已频临破产的境地。农村日益凋敝,手工业也陷于没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自然也逃脱不了这种没落的命运。特别是入“民国”后,国内军阀割据,内战连年不断,外瓷趁机输入,充斥市场,致使景德镇的瓷业,外销阻止,产量下降,工厂停闭,工人失业,出现了景德镇瓷业史上从未有过的垂死局面。致使江西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愈益艰难。由于缺乏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再加上景德镇陶业学校几经拆建和搬迁,使老师和学生无法拥有一个稳定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陶瓷职业教育发展相当缓慢。

(二)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各省协款中断,陶瓷业衰落,从而使陶业学堂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并且传统陶瓷教育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但是随着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盛行,西方新技术和新机器的使用以及西方科学教育的引进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发展,引起了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意识到近代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学习西方和日本,政府也派出大批的公费留学生去接受西方科技知识与观念。杜重远等留学生把西方技术引入国内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国内,他们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陶瓷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并为中国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杜重远在陶瓷职业教育方面的巨大贡献

在民族危亡,民生艰困的三十年代,卓越的民主战士、实业家杜重远曾经来到江西,来到景德镇,为改革江西瓷业和振兴古老瓷都,费过一番苦心,出过一番大力;他创办的陶业人员养成所,为当今陶瓷业的发展和陶瓷职业教育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杜重远为何被邀请到江西改革瓷业?因为1929年,国际上爆发了空前巨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使他们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和残酷掠夺,中国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村一片狼藉。而景德镇的瓷业也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而日益衰落,为了挽救具有优良传统的陶瓷业厄运,振兴瓷业,一些有识之士和江西当局就在景德镇瓷器手工业中进行一些改革。但是并没有能挽救“一落千丈”的景德镇。此外,国内军费开支过大。当时国家的财政状况是“入不敷出,为数甚巨”,“虽欲维持收支适合,而有所不能”。而作为五次围剿红军的主要战场的江西,其财政状况就更加可惨了。当年,《江西民国日报》社评公开承认“中国今日,民穷财尽”,而且是“不仅为江西经济前途,甚至于可说是全国经济前途,抱无限之杞忧也” 。当时熊式辉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他想到了瓷业是江西的第一大实业,要加以改革和振兴;想到了要在九江办一个大规模的机械陶业工厂,这需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主持;宋子文向他推荐了杜重远,于是他向杜重远发出了盛情的邀请。杜重远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邀来江西的,并在江西创办了陶业人员养成所。

杜重远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革命先烈,以及陶瓷改革家与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陶瓷教育家。杜重远是吉林省怀德县人,1898年生。1915年,他在奉天两级师范附属中学毕业后,1916年,经考试合格,被选为官费留学生送往日本深造。他先在东亚日语学校学习了两年日语,再考入东京工业学校专攻窑业。1923年春毕业回国后,他坚持学以致用,并以“实业救国”为职志,集资在沈阳城北创建一座德国式哈弗曼的大轮窑。1934年冬,省政府在景德镇设江西陶业管理局,委任杜重远为局长。杜重远上任伊始,即呈准陶业人员养成所,并亲任所长。所谓养成所,就是培养训练人才,使之达到成熟有用程度的训练班。1935年2月,养成所正式开学,其办学宗旨是“培养陶业技术与陶业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近代思想和陶业初步的技术”“担负改良陶业的使命”。杜重远在创办养成所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逐一分析:

(一)明确规定了接受陶瓷教育学生的年龄段。

因景德镇封建势力力量强大,人民思想保守,杜重远早期就提到“要改革瓷业须先改良瓷人,要改良瓷人须先改造瓷业教育”。景德镇如此封建、愚昧、自私、涣散,如果没有一批具有科学知识、了解世界情形的陶业技术人才去冲锋陷阵,改革景德镇瓷业的计划,那是难以实现的,那么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无从谈起。所以他把接受陶瓷教育的年龄段化为12岁--18岁,并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是容易改变的,这一措施的实施对思想保守的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加强了对女子教育和农村学员的重视,扩大了招生范围。

学校实行全国招生,这样学生的来源就比较广,除了景德镇周边地区外,还有来自大城市的学员,杜重远认为大城市的学员思想开放,视野开阔,文化素质较高,这样扩大招生为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对于景德镇地处偏僻的山区,文化教育长期得不到发展,女子教育更是一片空白,为了改变这一传统的观念。杜重远先生在引进国外先进思想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女子教育的重视,并创办了几所女子学校。如1914年,在景德镇开创了第一所“女子公学”,1925年在景德镇又开办了“珠山女学”,随着女子学堂的出现,女子进入学堂学习技艺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绘画方面特别突出。20世纪初,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进入学堂只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贫民是没有机会的,然而杜重远认为不仅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与农村的关系密切,贫民教育应该得到重视,而且农村学员能吃苦耐劳,他们学习技艺时更加的专注认真。这些措施得到落实后,为加速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陶瓷教育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比如扩大招生范围以及对农村学员、女子教育的重视,这些措施对当今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加强对基础课程的设置,使课程结构设置全面化、系统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对陶瓷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是由于1932年中小学和其它高等学校纷纷开设手工图画课程。瓷业学校的学员在进瓷业学校前就有了基础性的手工绘画基础,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快的转入手工陶瓷技艺的学习。同时,图画课程为中国的陶瓷教育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手工技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开端,而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杜重远先生在日本学习的陶瓷技艺,回国后将这些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国的陶瓷教育体系中,如学制、课程最初基本上是移植日本的,又如他在日本系统的学到了现代制瓷技术的方法回国后将这些陶瓷知识系统地应用到制瓷业中,之后,对于借鉴欧洲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的学习和尝试也逐步增多。还有就图案设计方面,不再是以前的样稿,而是要求有创新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开阔、具有创新性,因为学校是以培养专精技术人员为原则,注重数、理、化的结合。养成所所开课程有精神讲话、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制学、公司法、会计统计、陶瓷总论、陶瓷分论、筑窑、图画、绘色、瓷业生产调查、应用文等学科。还开办了英文、俄文、日文选修课,学生们通过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大量知识,从而使养成所培养出来的人员知识更加全面化、更加系统化;所以说新式教育设置的课程显得更加丰富,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理论不断指导实践,实践又不断指导理论,这样为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推广新技术,建立教学实验工厂。

养成所设有一个陶瓷实验工厂,如进行机械制瓷、注浆、成型等试验和教学。这样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研究中,陶瓷教育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这对于扩大学员的知识结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更符合陶瓷教育发展及陶瓷业的需求。

虽然陶业人员养成所只办了一期,但养成所却为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方面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骨干,如李清泉、熊振作、潘琪、李汉雄、袁煦、戴修选、凌菲、徐上庸等这部分学生组成“江西救国会”,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另一方面又为中国陶业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专业人员,如1935年底,杜重远在九江创办江西光大瓷厂,就从养成所学员中抽调许仲、罗湘澄、邹

翰芳、潘炯乐、播文伟、胡绵芳等同学和刘伯陶、王兆勋二位老师去做筹备工作,他们成为光大瓷厂的技术骨干。前辈们在瓷业的发展和陶瓷教育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陶瓷教育培养的不是一般的制瓷人才,而是具有全面知识和技能及美术理论的通才,其他诸如精神讲话、政治课程的增加及法制课程的开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而且也使他们能够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使学生在洋货膨胀的时代能正确地对待中国传统的工艺;学习科目的增加,使我们可以看出陶瓷教育正逐步朝合理化方向发展。

四、对当今陶瓷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杜重远创办的陶业人员养成所是在西方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思想模式输入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在推动国内教育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杜重远等有识之士在国内陶瓷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破了以前子承父业、师徒相承陶瓷教育的习俗;同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内外各类教育思潮及各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影响,杜重远等前辈们为陶瓷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了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也推动了陶瓷业的发展。虽然他当时开办的陶业人员养成所时间比较短,却为当今陶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一辑,1984年8出版.

[2]《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五辑,1988年10出版.

陶瓷工业论文篇5

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基地课题“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问题的研究”(编号:YG2016206),主持人:胡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65-04

景德镇历史上曾经是世界著名的瓷都,制瓷的历史达到1700多年,自从宋真宗把自己的年号赐给了这个小镇,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的官窑所在地,成为世界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历史悠久,唐代白瓷洁白如玉,宋代景瓷名闻天下,元明清时代成为我国制瓷中心,清代康、雍、乾时期瓷器发展到颠峰,被称为“天下窑器所聚”。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凝聚了书、诗、画、雕塑等于一体,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享誉世界,不仅是中国帝国时代的皇帝的专用品,而且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成为中华文化和经济的交往大使,也成为的“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

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自晚清开始就已经日渐衰落,民国许之衡曾在《饮流斋说瓷》中评述景德镇瓷业时说:“故乾隆一朝,为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这枢纽”。清末和民国时期,我国大环境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各种战争不断,景德镇陶瓷产业也日益萧条,陶瓷技术水平低下,生产力落后,还基本处于手工制瓷的阶段,未能跟上工业时代的发展,陶瓷业在国内的地位不断下降。建国后景德镇对原有的小作坊进行了重组整合,组建了十大瓷厂,但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沿海地区迅速发展,由于体制的落后和机制的呆板,景德镇这个千年瓷都又陷入新的危机,人才外流、资金短缺、企业倒闭。

2003年以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先后评选过六个瓷都,其中2004年把“中国瓷都”荣誉称号授予了广东省潮州市,2015年世界手工艺界联合会国际专家组开展“世界陶瓷之都”评选,福建德化成为“世界瓷都”。十多年的时间,景德镇二次落选“瓷都”称号,景德镇的瓷器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显示着景德镇瓷器发展中的尴尬与困境[1]。

景德镇作为历史悠久的瓷都,在千年的制瓷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同r培养了大量的制瓷专业人才,人才的储备是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基本前提。社会经济的竞争最基础性的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人才也能够为陶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基础,能够促进产业的大发展。提高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的发展水平,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效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职业教育是教育领域与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能够直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能够加快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提升产业的换代和升级。景德镇陶瓷产业的重振和发展,需要大力开展陶瓷职业教育[2]。

一、景德镇传统陶瓷教育模式与当代陶瓷职业教育的特征

(一)前工业时期的景德镇传统陶瓷教育模式

景德镇的陶瓷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几乎一统天下,朝廷在景德镇设置官窑,以供宫内使用,同时也带动了民窑的发展,官民竞市,陶瓷业在景德镇空前发展,从业者达到十几万人数之多,其中包含了大量外地来景德镇人员在此学习制瓷技艺,从事陶瓷业的生产。传统的前工业时代的景德镇陶瓷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3]:

一是师徒传承。师徒传承关系是景德镇陶瓷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主要教育模式,历史悠久且极为有效。师徒传承方式极大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的特色,以家长制的形式和经济依附关系为核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不仅是技艺的传授人同时也带有感彩的父亲角色。“三年徒弟,四年伙计”,徒弟在学艺期间,还要为师傅做家务,同时师傅还是徒弟的老板。师徒传承的方式带有强烈的排他性,但同籍内部没有严格的限制。如匣钵业带徒弟小器有禁,三年一届。师徒相承时注重言传身教,徒弟在做中学,随时随地地学。师傅注重口诀,徒弟要依葫芦画瓢。师徒长期相处,相互熟悉,能够根据各人的性格、天资、能力和资质分类传习。师徒传承不仅教习技艺知识,同时也教习行业规范和为人处世的要求。

二是家庭传承。《礼记・学记》中记载:“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治之子必学为裘”,传统技艺的家庭世代相传,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传统社会,手艺的祖传常常被作为家庭的无形资产,常常会对技艺进行高度保密以求生计。而且家庭传承还常常体现出父系的直系传承的特点,即所谓“传子不传婿,传媳不传女”,这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制的体现。在家庭传承中更优于师徒传承,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子”。同时由于家庭原因,家庭成员长期浸润于家庭技艺中,耳濡目染,长期熏陶,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体会技艺的精髓,更易掌握技术。

三是行帮传承。随着瓷业的迅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营业规模不断拓展,原有家庭模式人员数目有限,无法完成大规模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传承的模式遇到瓶颈,需要通过其他形式来扩大生产,即形成了行帮传承的模式。行帮传承是以师徒传承作为基础的,是师徒传承的一种扩大版。这些行帮常常以一定的纽带来联系,如籍贯等。籍贯等为基础的行帮传承事实上也是家庭传承放大,促进了技艺的发展和传承。其中比较著名的行帮有都帮、徽帮和杂帮,他们分别把持了一些行业,只有同籍的人才可以入帮。

师徒传承、家庭传承和行帮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简单易行,保留了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千年传统,促进了技术的代代相传,甚至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都能够迅速恢复。但是传统的陶瓷传承模式在后工业时代后,由于其农业社会的基本属性,局限性非常明显,阻碍了景德镇瓷业的创新与发展,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直接导致了近代以来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衰落。

传统的技艺传承固步自封,具有显著的垄断性。既导致了陶瓷产业的陈旧落后墨守成规,又加大了陶瓷产业的成本。这种行业垄断壁垒森严,容易恃强凌弱哄抬价格,同时为保证自身的垄断利益又经常互相拆台。黄炎培的《考察本国教育笔记》中就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弊病:“景德镇制瓷者,墨守成规不可改,担心一经改良,手工技g竟被淘汰而无啖话,势且出于合群抵制之一途,故迁地以避之”。同时这种过细的分工也导致陶瓷产业的整体性被割裂,无人能够独立承担陶瓷制作的全部工作,专业过于狭窄,非常不利于陶瓷产业创新无法参与现代竞争。

(二)同步于中国工业发展的当代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模式

从晚清至民国,中国社会陷入了极度动荡之中,战乱纷呈,传统社会支离破碎,传统产业面对现代工业化的竞争不堪一击,景德镇陶瓷产业也陷入了落后的困境之中,曾经行销世界的景德镇瓷器陆续退出世界市场,面对国内竞争也力不从心。传统的陶瓷教育传承模式与现代的学校教育并存,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之路也在蹒跚而行。1776年景仰书院建立,这是景德镇最早的具有启蒙意义的陶瓷职业教育机构。1934年陶业人员养成所成立,1947年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成立,1955年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成立,195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的体系就此形成[4]。我国近代陶瓷职业教育挖掘了传统的陶瓷技艺精华,继承了传统的技艺文化,同时为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其基本的教育模式为:

一是“美院式”的陶瓷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景德镇陶瓷大学是我国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1982年开始招收陶瓷美术硕士研究生,采取的是传统的美院式的办学模式。景德镇陶瓷大学虽然是江西首批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试点单位,但在教学历史和现实中更注重的是用美术教育的模式进行陶瓷设计教育,而并未能够明显突出陶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待加强。同时在教育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也比较显著地呈现出重“艺”轻“工”,重“工艺”轻“思维”,重“理论”轻“实践”[5]。以陶瓷设计为例,如果创作瓷和设计瓷不能加以区分的话,将无法体现陶瓷的特色。

二是“灌输式”的陶瓷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形式就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把所有教学内容都作为普遍的客观的知识的传授,其教学过程极其封闭,强调对学生的控制,教学中完全远离了生活世界,基本方法机械呆板。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材被视作知识的精华,是绝对的真理,学生只需要理解和记忆,而不需要去进行检验,学生的任务就是尽量多地去接受任务,尽最大的限度去吸收知识,学习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这种教学模式和方式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它与现代批判式学习理念是相冲突的,也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在我国的陶瓷教育中也以此教学模式为主,这与职业教育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冲突的,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服务产业升级,创新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模式

在内外压力的形势面前,景德镇陶瓷产业进行了深刻思考,重新调整了战略,国退民进、结构调整、脱茧重生。2004年在浮梁建立了陶瓷工业园区,通过产业集聚的方式,通过对接国内外高新技术陶瓷产业企业,通过引进名牌陶瓷企业,努力打造高附加值的陶瓷产品,生产高新特陶瓷。在原有的艺术瓷的基础上,重建建筑卫生瓷,大力发展高新特瓷。

景德镇陶瓷产业的重新崛起,既是景德镇陶瓷产业千年传统的积淀,也是景德镇陶瓷人才储备所发挥的作用。景德镇陶瓷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人才的保证,这需要陶瓷职业教育的开展,也需要提升陶瓷职业教育的效率,需要对传统的职业教育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转变陶瓷职业教育的思想,提升教育质量

陶瓷职业教育应该以质量提升为目的,强化素质教育,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陶瓷职业教育应该传授陶瓷行业的知识基础、建立良好的思想情操、掌握熟练的陶瓷职业技能、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陶瓷职业教育中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体制、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方案、该完善职业教育内容、丰富职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提升职业教育师资的结构和层次;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元化教学,提升教师的自主性。

(二)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实践教育

陶瓷教育中应该采取动态性的方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模式的转变,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主。学术与产业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在陶瓷职业教育中。学生到企业中去工作,能够了解企业的运行和实践操作,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感性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学生到企业中还能够了解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洞悉行业的发展动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专业研究、课堂教学与产业相合作,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升企业的专业能力,也有利于教师的学术提升,使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市场,研究更加有针对性,能够促进教学工作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使产学研都得到最佳发展。

(三)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陶瓷职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是通过课程的教学实现的,课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陶瓷职业教育中首先应该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美学知识,通过这种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建立学生的艺术知识结构,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应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结构;再次应该加强操作性的实践理论学习,陶瓷职业教育涵盖了陶瓷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职业教育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四)加强创意基地的建设,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陶瓷职业教育是与其他职业教育的一个区别是,它与艺术具有天然的联系,陶瓷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陶瓷产业与其他领域的职业教育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创意与传统工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τ谌瞬诺乃嘉习惯也有着不同,不需要人的过分严谨和墨守成规,而更多地需要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给陶瓷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内乐天陶社创意集市就为景德镇的陶瓷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作用,乐天陶社周边有数百个手工作坊,其中涵盖泥料生产、模具工人、拉坯艺人、青花艺人、泥雕艺人等,这些各种类型的创意作坊构成了完整的陶瓷文化产业链,是学生学习的天然场所,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陶瓷制作环节,直观地学习陶瓷制作工艺。学生们也可以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既展现自我提升自我,又能够实现创业就业的直接对接。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其核心因素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学校质量的好坏。陶瓷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的范畴,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本形式。景德镇拥有悠久的陶瓷产业历史,拥有完整的陶瓷产业链,陶瓷产业中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师级人物,这些人都能够成为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的教师,完全能够为陶瓷职业教育提供服务。同时可以安排职业院校的教师参加陶瓷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经营活动,甚至定期直接到陶瓷企业去全职挂职,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齐皓,张俏梅.中国陶瓷设计教育模式的弊端与对策[J].江苏陶瓷,2008(2):26-28.

[2]蒋小兰,高颖.基于职业技能教育下的陶瓷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3(35):58-60.

陶瓷工业论文篇6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陶瓷工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产业。论文大全。然而,目前大多数陶瓷生产厂商只把降低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作为企业节能降耗的首要方式,而忽视了对次品的回收和利用,因此导致废弃陶瓷日益增多。由于陶瓷制品不风化,不腐烂的特性,多数厂商采用挖坑深埋的简易方式来处理废弃陶瓷,这样不仅挤占土地资源, 还对水和土壤等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将零利润、零价值的废弃物品,将其资源变成高利润、高价值的陶瓷商品,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论文大全。

1.运用废弃陶瓷资源,铸造高新陶瓷建材

近年来,国内外着手以工业陶瓷废料为研究对象, 来发掘废弃陶瓷资源的潜在价值。由于陶瓷容重小、内部多孔, 形态、成分较均一,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坚固性, 因而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抗震和良好的隔绝性、保温、隔热、隔音、隔潮等功能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1.1用来生产陶瓷透水砖

众所周知,现代城市的地表逐步被建筑物和混凝土等阻水材料所覆盖,被硬化的路面逐年增多。而传统的地面硬化材料主要是石材、水泥、普通陶瓷广场砖等,这些材料具有共同的特性就是不透水和不透气,造成诸多的危害,如下雨时,雨水遇到硬化地面四处横流,横流过程中雨水会带走大量的城市污染物,造成接受雨水的河流、湖泊的污染;同时由于雨水被倒入河流而流失掉,造成干旱缺水的问题,从而加大了“城市热岛效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陶瓷废料及内含可燃物的工业废渣,研发出一种具有透水性强、保水性好、强度高,还有降温、降噪、调节气候、消除城市“热岛效应”以及提高空气质量,保持地表水循环的多功能耐磨复合陶瓷透水砖。

1.2用来生产陶粒

在生产过程中,颗粒化废弃陶瓷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而它依然具有陶瓷本身的特性,如利用陶瓷厂的废料做成的轻质陶粒为主要原料,辅以造孔剂和防水剂,采用一般的成型方法研制成一种新型多孔地铁吸音材料。论文大全。通过性能测试分析,该吸音材料, 吸音频率范围宽, 吸音效果明显。

2.优化组合废弃陶瓷,艺术构建生活点滴

在提倡绿色环保,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我们巧妙地利用废弃陶瓷分割重组的特性,将陶瓷艺术栩栩如生的运用到生活中。

2.1废弃陶瓷在景观设计中运用

这是废弃陶瓷最重要的装饰手法,并且被许多艺术家采用,并在景观环境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景观装饰效果,比如还有将废弃陶瓷碗、碎片与建筑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新的视觉形象,从而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的重要作用。

2.1.1 废弃陶瓷在道路铺设中的运用

2.1.2 废弃陶瓷在公共设施中的运用

公共设施主要有街边椅凳、花坛、垃圾桶等等,我们通过利用废弃陶瓷,将其黏贴在这些公共设施上,既减少了建设成本,从而又起到保护和美化公共设施的作用,进而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同样的道理,运用艺术的处理手法和特有的装饰工艺,废弃陶瓷运用范围也可以是城市建筑的局部立面、城市雕塑、城市广场等各种公共场所。

前面我们阐述了废弃陶瓷在室外环境的运用,其实废弃陶瓷在室内装饰点缀中也有着独到的妙处。

2.2.1制作陶瓷组合灯具

在现代生活装饰中,陶瓷灯具因富有美感又便于陈设,广泛运用于现代住宅、宾馆客房、办公室及会客厅内。常见的陶瓷灯具的装饰手法多是以一件具有特定造型的陈设艺术瓷作为台灯的主体,将内部有导线穿过的中空螺旋杆隐藏于陈设艺术瓷内部进行装饰。而我们现在利用废弃陶瓷来组装灯具的主体,而且在这灯具上,还可以搁置首饰、项链等小物件物品,既节约能源,还有使用性能。

2.2.2制作陶瓷饰品

3.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样也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在当今构建“低碳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我们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瓷”这一高能耗、高污染、高废品率的产业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 我们如果将废弃陶瓷充分利用起来, 不但可以解决巨大的能源、环境危机, 而且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做到陶瓷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更好的实现瓷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瓷土本身是一种资源,同石油一样需要我们的珍惜、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3]薛圣言等.论陶瓷碎片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5.

陶瓷工业论文篇7

西班牙建筑陶瓷概况与启示…………………………黄惠宁(9.1)

2009年建筑陶瓷发展形势分析………………………黄 宾(11.1)

中国墙地砖产品的发展趋势与策略分析……………黄惠宁(12.1)

研究与探讨

溶胶凝胶法制备锆-钴高温防氧化粉体…………王建昌等(1.1)

蓝晶石对矾土基低水泥耐火浇注料的性能影响 ………单玉香等(1.5)

一种耐酸砖的制备方法……………………………田小让等(1.8)

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曲面板的生产工艺研究……于志永等(2.1)

以铝矾土为原料制备高档瓷球的研究………………韩 君等(2.4)

广西坭兴陶的SW0T分析……………………………王 宁等(2.6)

Al2O3/A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侯铁翠等(3.1)

陶瓷粉体粒度对PZN-PZT/PVDF压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徐 合等(3.4)

枧田瓷石化学与矿物组成及其工艺性能研究……李小红等(4.1)

SiC/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万春锋(4.4)

高性能纳米杂化抛光砖防护液的研究………………黄月文(5.1)

Al2O3/TiO2纳米复相陶瓷的增韧机理研究…………娄本浊(5.4)

仿黄金光泽釉的研究…………………………………董伟霞(6.1)

Bi掺杂Ba0.6Sr0.4TiO3陶瓷的研究……………………王厚山(6.4)

陶瓷专业教育对广西钦州坭兴陶业发展的影响……王 宁(6.7)

论都昌发展陶瓷产业的可行性……………………伍妍菲等(7.1)

陶瓷抛光废料对多孔陶瓷砖气孔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

……………………………………………………谢代义等(8.5) 陶瓷墙地砖粉料压制成形机理及其CAE分析的探索研究

………………………………………………………汪 刚等(8.10)

建陶产业力量分析及结构调整方向初探……………陈凯敏(9.7)

核化及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孙元元等(9.12)

烧结工艺对CaZr4P6O24陶瓷性能的影响 …………韩 龙等(9.16)

几个陶瓷概念的辩析………………………………马养志等(10.1)

热处理对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的影响………邓伟强(10.5)

晶化时间对MgO-Al2O3-SiO2微晶玻璃相转变及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王 峰等(10.9)

马龙塘瓷石的化学与矿物组成及其工艺性能研究

………………………………………………………魏红兵等(11.4)

二氧化钛水热合成单分散立方形貌PZT粉体………颜学敏(11.7)

铟填充Skutterudite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热电性能

……………………………………………………刘桃香等(11.11)

α-Si3N4与γ-Si3N4、α-Si3N4混合粉体超高压烧结的比较研究

…………………………………………………………姚怀等(12.8)

多层陶瓷电容器用BSZT纳米瓷粉的制备 …………陈 杰等(12.13)

复合定型相变储能材料SiO2/Na2SO4的性能研究 ……王 芳(12.17)

含低α相氮化硅粉料的烧结特性………………江 涌等(12.21)

环保与节能

陶瓷企业能耗计量的探讨……………………………徐建国(1.10)

清洁生产与陶瓷企业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颜东亮等(1.15)

实施清洁生产、推行环境标志制度是建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郑晓梅(2.9)

陶瓷企业如何走出节能的误区………………………李家铎(2.13)

“煤粉气化燃烧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杨富茂等(3.8)

建筑陶瓷绿色化研发与展望………………………郑树龙等(3.10)

超高压微雾加湿系统在陶瓷行业的应用……………刘文东(4.7)

再探湿法球磨工艺的节能途径………………………韩复兴(5.8)

利用四会本地劣质原料生产二次烧内墙砖…………韩复兴(7.4)

利用飞天燕尾矿研制中温瓷器………………………黄玉銮(7.8)

试论瓷砖快速烧成技术在日用陶瓷中的应用

…………………………………………………………詹树荣(8.14)

陶瓷企业生产现场环境降温的方法及应用…………刘文东(9.20)

陶瓷窑炉的节能技术……………………………曾令可等(10.12)

高分子型复合陶瓷浆料减水助磨剂的研制与应用

……………………………………………………吴宗华等(10.16)

陶瓷企业对“三废”和“危废”管理的效果分析

………………………………………………………郑晓梅(11.15)

生产与应用

超宽体低热值燃气节能型辊道窑的工艺技术研究……柳丹等(1.19)

电熔生产陶瓷熔块…………………………………陈修成(1.22)高温釉料组成对Co-Si宝蓝色料发色影响的研究

…………………………………………………………翟新岗(1.25)

浅析微粉抛光砖中间裂纹缺陷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法

…………………………………………………………王满生(2.17)

陶瓷坯体螺旋挤出成形的螺旋纹缺陷及其解决途径

…………………………………………………………蔡祖光(2.20)

炼钢电炉除尘器用陶瓷滤件的简介…………………韩以政(2.24)

如何提高二次烧内墙砖产品的釉面平整度………谢志军等(3.12)

谈微晶玻璃熔炉的烤窑工艺………………………韩复兴等(3.15)

无铅无硼金属釉的研制及其生产实践总结…………冯 飞等(3.20)

日用瓷杯把手开裂的原因分析……………………刘新平等(3.23)

挤压成形大规格陶瓷薄板的生产工艺………………陈迪晴(4.9)

渗花砖阴阳色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谢志军等(4.14)

陶瓷釉用黑色的研制及工艺控制…………………秦 威等(4.17)

瓷片辊筒印花产品的色差色号控制…………………毛旭琼(4.21)

球石的耐磨性能及其对球磨工艺技术和经济性能的影响

………………………………………………………蔡祖光译(5.12)

法蓝日用瓷的生产技术探讨…………………………詹树荣(5.17)

石膏粉质量的简易鉴别方法…………………………王同言(5.19)

ZHRK-Ⅱ型卫生洁具辊道窑的研制与使用 …………李向宁(6.9)

一种日用微晶陶瓷的生产方法 ……………………周桂欣(6.11)

中温裂纹釉的研究……………………………………洪兆凯(6.16)

中温颜色釉的研制 …………………………………洪兆凯(7.12)

视触觉结合的陶瓷造型设计………………………张 洪等(7.14)

陶瓷工艺技术对陶瓷灯具的影响 …………………饶爱君(7.17)

辊道窑窑压不稳问题的解决 ………………………李振中(8.17)

浅谈内墙砖的不透水工艺…………………………毛旭琼等(8.19)

PDM系统在建材装备制造企业中的运用…………王 颖等(8.21)

色釉基础釉的研究与探讨……………………………郭素玲(8.26)

陶瓷FDM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张 洪(8.28)

釉面外墙砖底釉的研制与应用………………………林志江(9.23)

机械性面裂的分析……………………………………刘向东(9.26)

日用陶瓷能耗的统计和计算方法 ………………黄振豪等(9.28)

高温刚玉-莫来石棚板的生产与应用…………周会俊等(10.19)

变频器在陶瓷行业高压柱塞泵上的应用…………欧 瑞(10.22)

快速一次烧成全生料亚光釉的研制――常规原料下12#白釉的分析

……………………………………………………戴铁建等(11.18)

洁具高压注浆成形坯料粘土成分研究的新进展

……………………………………………………蔡祖光译(11.20)

熔块膨胀系数测定时制样方法的改进……………毛旭琼(11.24)

内墙砖不透水工艺的研究………………………戴长禄等(12.24)

铸造用泡沫陶瓷过滤器的生产工艺…………………王 霞(12.28)

薄胎工艺瓷的研制…………………………………严权坤(12.31)

水晶瓷片“凹釉”缺陷的分析………………………张跃风(12.34)

机械与设备

高效节能内燃烧式热管的创新设计…………………陈仰鑫(2.26)

陶瓷浆料除铁器的技术分析及发展趋势…………严锦荣等(3.25)

陶瓷墙地砖模具类型与分析………………………向卫兵等(3.29)

PLC在全自动隧道窑上的运用………………………梁善良(5.22)

多级油缸的结构分析………………………………张俊豪等(6.20)

西式琉璃瓦的自动生产线介绍……………………谭利军等(7.20)

带式输送机尾轮部位的改进与应用分析……………张跃进(7.25)

基于复合控制的液压位置控制系统及MATLAB仿真

…………………………………………………………黄卫华(8.31)

焊接机架颚式破碎机的开发及可行性分析…………张跃进(9.30)

自动瓷球等静压机的发展及现状…………………刘光海(10.24)

陶瓷抛光机磨头主轴的模态分析………………程洪涛等(11.26)

经营与管理

景德镇陶瓷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分析……………蔡清龙(8.36)

“景德镇瓷器”原产地保护制度的缺陷分析

……………………………………………………陈莎莉等(11.29)

陶艺纵横

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女性表达方式…………………吴海燕等(1.27)

浅谈现代陶艺语言……………………………………吴正辉(1.29)

清代景德镇瓷器人物粉彩的传承与发展…………张俏梅等(2.29)

浅谈现代陶艺的本位语言……………………………孙圣国(2.33)

论现代陶艺创作中的人文情怀………………………李新青(3.33)

浅析现代陶艺的艺术形式…………………………周 瑶等(3.36)

艺术陶瓷在现代家居空间中的运用………………齐 皓等(4.23)

浅谈墨西哥古代陶器和中国原始陶器……………高 扬等(4.26)

浅析中国现代陶艺的弊端…………………………王洪运等(4.31)

从社会性看装置艺术对现代陶艺的影响……………张亚军(5.26)

民间青花的“片面之瓷”……………………………袁晓莉(5.29)

论民族文化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意义…………余 靖(5.31)

从军持造型的演变看设计的形式与功能…………张亚林等(6.24)

陶瓷装饰中吉祥图饰的发展例说…………………谢志明(6.27) 浅谈潮州手拉坯朱泥茶壶的发展与探索……………罗晓芬(6.32)

浅论陶瓷雕塑的“刀”法………………………………陈 响(7.27)

浅谈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张文兵等(7.28)

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居中的独特魅力………………刘颂莉等(7.31)

新时代的陶瓷艺术设计……………………………许 静等(8.41)

论宗教文化与石湾陶艺发展的关系…………………李小艳(9.33)

陶艺传情――论石湾陶瓷的形神艺术 ………………庄 阳(9.37)

钦州坭兴陶艺术风格的历史流变及其地域性特征

………………………………………………………毛文青(10.26)

浅谈女性形象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钦冯燕(10.29)

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张 伟(11.32)

复合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黄海红(11.36)

浅谈唐宋元明清陶瓷装饰中的凤纹………………吴蒙蒙(11.40)

浅谈图腾崇拜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袁 洁(12.36)

陶瓷青花装饰与民俗的融合 ………………………熊青珍(12.39)

屋脊民俗风情画――论石湾瓦脊公仔的艺术

………………………………………………………李健敏(12.42)

知识讲座

论广东陶瓷行业的原产地名称保护………………胡充寒等(1.32)

陶瓷材料成形工艺的研究新进展…………………崔静涛等(1.36)

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吴思华等(2.35)

陶瓷原料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唐志阳(4.34)

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李 栋等(4.37)

我国陶瓷色釉料与添加剂专利技术的新特点和发展动态

………………………………………………………鄢春根等(4.41)

佛山陶瓷行业的商标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胡充寒等(5.33)

高岭石有机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崔 超等(5.36)

烧结法制备YBa2Cu3O7-δ系列超导体的研究概况

………………………………………………………王爱霞等(5.41)

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况学成等(6.34)

陶瓷材料硬度表示方法的探讨………………………王 霞(6.41)

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佛山建筑卫生陶瓷持续发展

…………………………………………………………向玉兰(6.44)

尖晶石型LiMn2O4的制备与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王姝瑛等(7.33)

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新趋势…………………………周 源(8.43)

日用陶瓷低温快烧技术的发展现状………………林 衡等(9.39)

纳米WO3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研究……………黄 荣(10.33)

浅淡肌理在陶瓷首饰中的运用……………………李昕迪(10.37)

玻璃/陶瓷体系低温共烧陶瓷的研究进展

……………………………………………………陈兴宇等(12.43)

专家门诊

关于“羊皮砖”的装饰工艺手法等…………………孔海发等(1.41)

关于加入石英能否提高抛光砖白度的答疑等

………………………………………………………孔海发等(2.39)

关于委托第三方进行产品生产现场质量监理的答疑等

………………………………………………………孔海发等(3.39)

关于陶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答疑等……………孔海发等(4.44)

关于解决素烧釉面砖出现裂纹或炸坯的答疑等

………………………………………………………程春明等(5.44)

综述生产瓷质无釉亚光砖的工艺方法等…………孔海发等(6.47)

谈坯料混色的工艺方法等…………………………孔海发等(7.38)

关于清洁生产审核中陶企污水排放标准的答疑等

………………………………………………………孔海发等(8.46)

关于干法造粒工艺在陶瓷行业应用的答疑等

……………………………………………………孔海发等(9.43)

关于生产微粉抛光砖出现色差的解决方案等

……………………………………………………孔海发等(10.40)

渗花抛光砖产生中心裂纹的原因探讨等………孔海发等(11.44)

关于佛山的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依托单位的答疑

……………………………………………………孔海发等(12.48)

专利信息

一种电绝缘陶瓷件自动压制成形的模具等…………………(1.44)

一种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等…………………(2.42)

一种微波介电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等 ……………………(3.42)

混合式陶瓷燃烧器及其用于制备燃烧器炉头火盖的陶瓷材料等

………………………………………………………………(4.46)

硼氮陶瓷纤维先驱体的制备方法等………………………(5.46)

一种陶瓷加工表面损伤的检测系统等………………………(6.50)

碳化硅陶瓷耐磨结构件及其制造方法等……………………(7.41)

一种提高Ba0.5Sr1.5Na0.6K0.4Nb5O15陶瓷压电常数的方法等

…………………………………………………………………(8.48)

一种碳化铝铬陶瓷粉体的常压合成方法等…………………(9.46)

陶瓷工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40-01

一、陶瓷艺术教育的普及不够

《雅》记载:“居中国之人,不能使其国以坚船利炮称雄于海上,其次又不能以其……于商场,而仅凭借其国初所出之瓷之声誉以相夸耀,至使寰球之人目其国为瓷国者则有司者之辱也。居瓷国而不通瓷学,又使寰球之人嗤其生长于瓷国……所以显名,则吾党之耻也。”中国是陶瓷古国,陶瓷文化延续几千年流传至今,代代相传,中国人的确应当懂得陶瓷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精髓,这并不只是单纯的对器物的欣赏和制作工艺的了解,而是应该真正去理解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陶瓷艺术的精神价值。由此观之,关于陶瓷艺术教育,清人早已有觉悟,陶瓷艺术教育的普及势在必行。

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是发扬中国陶瓷文化、继承陶瓷工艺技法、培养优秀陶瓷艺术家和陶瓷理论家的核心力量。我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已经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历程,至今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根深蒂固的纯绘画教育体系;其二是陶瓷艺术市场的繁荣下陶瓷艺术教育的日益浮躁。陶瓷艺术教育必须关注自身学科与其它艺术类学科相关联,形成教育的综合性力量,从而达到学科自身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以此来辅助并增加陶瓷艺术课程的魅力。纵观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创作风格始终无法在传统技法上有显著的突破,创作题材虽非千人一面却也大多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题材或图案搬前挪后,创新甚少,总结起来,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美术教育中这种不可撼动的对纯绘画教育的体系的“保护”。另一个原因便是艺术市场,艺术市场既可以让不断发展的陶瓷市场更加繁荣,亦可以让这种繁荣止步不前,陶瓷市场的繁荣与否取决于陶瓷创作者们作品的“有料”与否,而如今陶瓷艺术市场的状况也直接影响着陶艺教育教学。我们应正确利用艺术市场这个媒介,让它成为展现当代陶瓷艺术的平台而非追逐经济利益的手段。

关于陶瓷艺术教育,还有一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就是高校别是美术类高校应积极开办陶瓷艺术及陶瓷理论学科专业。陶瓷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开设专业的高校,除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几所美术类院校外,绝大部分高校包括若干艺术类院校都无陶瓷艺术专业,陶瓷艺术类人才极度缺乏,陶瓷艺术专业的开设亟待展开。

二、陶瓷艺术教育模式的陈旧

在现今高校陶艺教育教学中,沿袭传统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坚持传统表现方法和审美理念的现象普遍存在,宏观上,这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坚持,但从陶艺教育发展来看,这无疑也是一种因循守旧。现如今国家经济水平与日俱增,科研条件不断提高,而高校美术教育特别是陶艺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始终未能搭上改革的末班车,而在倡导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时代,学习陶艺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较深厚的人文基础与悟性,而后者正是陶瓷艺术创新所需要的素养,更是陶艺教学中的核心体系。

从材料技法上寻找艺术与市场的交集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更重要的,我认为,陶艺创作者和陶艺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观念和审美品位上加以提高,广泛阅读、积累理论知识等,再结合传统的工艺技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对陶瓷制作技法的提高,更应着重于对学生审美品位、陶瓷文化等方面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既有文化内涵又不失时代特色的好作品,培养出即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的陶艺新人才。

三、陶艺教育应基于对陶瓷本源的探寻

有借鉴地传承是中国陶瓷发展得以生生不息、传承千年的原始动力。当代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正是取决于当代陶艺人对陶瓷自身价值观和对陶瓷文化根源的定性,而不是盲目地求多,求变,这并不代表陶瓷发展的兴盛,甚至有时一些粗制滥造的瓷器不仅会降低陶艺市场的整体水平。殊不知,源头上的水是最清澈的,而中国陶瓷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正是我们现今陶瓷创作和陶瓷教学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家和陶瓷理论家以及陶瓷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从中国陶瓷文化的本源上去探究和创新,挖掘中国陶瓷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

中国的陶瓷文化不仅蕴含着器物的器形美、釉色美、纹样美,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传承者,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应该深入到陶瓷文化的历程中,虽然不能还原那熊熊的窑火,也回不去历史原本,但我们可以透过几千年的窑火回溯陶瓷历史的长河,去寻找那隐藏着的陶瓷艺术文脉。

陶瓷工业论文篇9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文化产业涵盖范围广,根据它的定义,文化产业可以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九大类。在这个具有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的城市里,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窑炉烧造技术、古窑遗址遗存,可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它所生产出的陶瓷产品,又可以作为工艺品销售、拍卖、收藏。无论是悠久历史,还是民间习俗,陶瓷产业都应当成为景德镇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体。

陶瓷作为景德镇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摆在陶瓷产业发展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那就是陶瓷不仅仅是陶瓷市场上销售的陶瓷商品,而且要成为文化市场上的文化产品。要实现这个转变,就需要有一种创新精神,这种创新是在传承保护基础上的创新。无论是日用陶瓷,还是艺术陶瓷,都要通过原材料、器型、工艺、技法、装饰、题材上的创新,力求传统与现代的融会贯通,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看到千年陶瓷文化的积淀,让人品尝到画面题材凸显的独特韵味。陶瓷作为商品在陶瓷市场上销售,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是必需的,也是其基本的功能。但作为文化产品进入销售、收藏、拍卖市场,那它的附加值就更高,它产生的作用就更大,传统的制瓷技艺就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光大。

陶瓷作为景德镇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体,这是景德镇的地方特色、是景德镇的市情、是千年陶瓷文化所决定的。陶瓷公司利用改制后的企业资源,创办陶瓷文化创意园,一个企业一个特色,凭借着历史的脉络和灵气,传承着千年陶瓷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建的陶瓷文化创意园如何搞好招商,想发展陶瓷文化创意的企业如何进园发展,珠山八友街、陶瓷文化创意一条街如何打造等,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载体和渠道很多,这都要集思广益,不然的话花了钱,又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文化产业大发展,关键是要有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理念、规划、政策和措施。按照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创造一个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氛围。陶瓷、文化等主管部门要有具体措施,做好服务与引导,把企业的、民间的、外埠的陶瓷技艺人员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把政府的、民间的、外来投资的资金聚集起来,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形成陶瓷是景德镇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体共识,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文化产业大繁荣景象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廖传铭)

陶瓷工业论文篇10

作为中国古代瓷器标志性器物――钧瓷,在宋元时期广为烧制,并形成庞大的钧窑系,其开创的钧瓷釉色美学对后世各名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钧瓷恢复烧制以来,广大从业人员做出了艰苦努力,钧瓷技艺得到继承和创新,釉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力量。作为中国陶瓷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钧瓷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前钧瓷发展现状如何?如何解决钧瓷发展中的障碍与制约因素,促进钧瓷更好更快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艺术品鉴》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陶瓷工艺大师孙军。

:在您看来,古代钧瓷对中国陶瓷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保护、发展钧瓷的原因是什么?

孙军:古代钧瓷对中国陶瓷的贡献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创造性地烧造铜红釉,具有独特的乳浊效果,拥有了独特的窑炉技术。其中,高温铜红釉的使用和烧造,改变了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历史,开启了中国陶瓷进入五彩缤纷的时代,是世界陶瓷美学的巨大贡献。

当前钧瓷的发展和独具的特色,已经超越了历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在全国的影响度,是河南省其它工艺美术品所无法比拟的,完全可以成为河南省的第一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钧瓷的独特价值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发展钧瓷事业的重要原因。

:您如何看待当前钧瓷发展的现状?

孙军: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钧瓷三大厂相继停产,国有企业逐步退出钧瓷业,随之而来的是民营窑口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

目前,钧瓷已经形成了规模的产业链,成为蓬勃发展的特色文化区域,出现了大批创新产品。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仅河南省禹州市钧瓷生产厂家达到186家,从业人员2.8万人,年产值13.6亿元,年实现利税2.3亿元。如果加上相关产业,分布在全国的近千家钧瓷销售店、包装、餐饮、运输,因钧瓷带来的产值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您认为当前影响或者制约钧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孙军:目前,钧瓷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影响钧瓷发展或者制约钧瓷发展的因素仍有很多。

比如人才问题,民国之前,钧瓷行业主要靠匠师与徒弟之间的言传身教。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河南省禹县各瓷厂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采用以下措施:选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工人和干部到大专院校带资培训深造;通过参加省工艺美术公司等单位举办的创作学习班,学习钧瓷制作知识;聘请专家教授来神讲学,开展学术交流。进入2000年,民营企业基本取代了国营、集体企业,他们通过自己向陶瓷学校输送学生、参加培训班、师徒传授等培训人才。

由此可见,数十年来,钧瓷界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许多窑口对美学知识、创新理念、新材料、社会审美变化了解甚少,这就造成了许多生产厂家创新能力差,产品抄袭严重,同类质产品多,与时代的要求渐行渐远。

河南陶瓷包括钧瓷从业人十万有余,但目前河南省还没有专门的高等陶瓷艺术大学。一件作品的成功实现,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手工,而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如果我们的钧瓷制作人员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作出时代所需的作品,将会影响钧瓷的进步和艺术传播。因此,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高等陶瓷艺术学院,提升整个钧瓷从业人员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在营销宣传方面,目前,钧瓷的生产厂家有200多家,但出口狭窄,在省会郑州没有一个专门的展示大市场,更是缺少像现代航空港这样的销售平台。钧瓷店各自分散在不同的街道、市场,而且很多钧瓷营销人员对钧瓷的美学知识了解甚少,经营者也是一知半解,所展出钧瓷无论造型或者釉色,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不能成为钧瓷的代表。

:对于钧瓷收藏爱好者而言,在钧瓷收藏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

孙军:钧瓷千年窑火不断,其特有的窑变艺术使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张独特名片。也是因为“窑变”,造成了钧瓷知识的普及难,许多人刚一接触钧瓷一头雾水,一些收藏家玩了许多年仍一知半解,其主要原因在于钧瓷理论知识的匮乏。

由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钧瓷窑变的理解归纳为“神、奇、妙、绝”等抽象的字眼,难以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描述和讲解,让问询者陷入迷茫的怪圈。钧瓷窑变不是魔术,而是地地道道的科学变化。因此,钧瓷知识的科学理论整理迫在眉睫。

在我看来,钧瓷理论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并形成各自的体系:钧瓷发展史,当代钧瓷窑口,大师研究,钧瓷材质分析,窑变成因,铜红釉成色分析,开片现象及原理,坯体烧成的物理化学变化,造型研究与应用,釉彩分析与研究,烧成研究,开发利用,钧瓷收藏与鉴赏等。

:您对如何促进钧瓷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陶瓷工业论文篇11

一、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利用自身优势着手打造世界陶瓷文化创意城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大小实体有3000余家。景德镇围绕陶瓷文化品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文化产值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该产业已成为景德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最主要的就业渠道。经过调研,笔者了解了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

二、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深入景德镇雕塑瓷厂、景德镇陶瓷学院新厂校区陶艺一条街等地160个工作室,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了工作室的经营、管理、发展方向等信息资料。通过走访、分析、调研,制约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1.思想落后,自主创新观念不足。

景德镇陶瓷作坊型生产惯性根深蒂固,绝大部分经营者的经营思维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小工厂生产阶段,思想观念落后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创意与创新,致使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薄弱,难以实现规模化。有57.5%的工作室经营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室应该向公司企业发展,20%的经营者希望自己的工作室保持原来状态,5%的经营者想转行到其他行业,17.5%的经营者表示没有考虑过此类问题。

2.创业者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67.5%的经营者通过自筹资金创办工作室,创业的融资渠道较匮乏,27.5%的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创业资金,5%的经营者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取创业的机会与资金。当谈到产品被别人模仿、被人抄袭时,55%的人强烈反对这种做法,有27.5%的人觉得无所谓。受访者表示,作品被模仿,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瓷器的推陈出新有促进作用。17.5%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被模仿表示支持。

3.艺术瓷产业化有待提升,创意产业发展缺乏品牌集群效应。

调研时了解到,景德镇的艺术瓷产业化遇到不少困难。不少陶瓷艺术大师认为,艺术瓷产业化会丢失景德镇高档艺术瓷的独特性、唯一性属性,大众化的艺术瓷将失去收藏价值。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很小,地域品牌响亮但企业品牌力薄弱,长期以来只有产地概念而没有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

4.人才支撑不足,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创意。

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人才往往将主要精力限于个人创作,影响范围有限,很难支撑起全市的陶瓷产业。人才结构失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以陶瓷制作技术为主,对于中层的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较为短缺,同时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师级人物年事已高,中青年艺术家还没有很好的成长起来,存在着断层现象。调查显示,陶瓷首饰成为院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经营产品的新宠,其中有55%的工作室设计生产陶瓷首饰。由于近几年陶瓷首饰类市场还是比较火热,再加上学生作品物美价廉,市场需求量大,催生陶瓷首饰市场的表面繁荣。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创新思考

1.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宣传和推介工作

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把文化的要素融进陶瓷产品,使陶瓷产品艺术化、创意化。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应增加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使艺术陶瓷走出“象牙塔”,变艺术圈内孤芳自赏为大众的掌上明珠。其次,积极培养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免费对市民开放景德镇历史博物馆、古窑遗址、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通过教育培训,多为他们提供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到创意生活。另外,开发多种形式的以陶瓷为特色和主题的文艺表演节目。例如依照传统制瓷工艺流程编排一台集科教普及和文艺欣赏于一体的大型舞台剧目,以一种独特新颖的视觉方式诠释陶瓷文化,既普及陶瓷有关知识,又使观众得到艺术享受。如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艺术作品《瓷魂》以动态人体雕塑语言呈现了最朴素、最单纯最真实的制瓷工序,成功晋级了2013年《我要上春晚》栏目。

2.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门机构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尽快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机构,建立全市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和指导。该管理机构必须要有相当的权威与独立性。

3.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工作

首先要对单一的、不同类别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规划,确保其各具特色而不重复建设。其次,要做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创意产业园作为国际上最常见的创意产业的孵化基地,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制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办法。

4.做好陶瓷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

一要创新人才政策,引入全面的创意产业相关的培训,健全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用、激励和引进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文化创意行业的人才包括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吸引他们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推广工作或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承租、创办、联办、兴办各种经济实体。二要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实现高校、企业、政府、行业组织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地方化。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大力培育创意与创新氛围,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雨前,江华.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0

[2] 陈金圣,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J],商业经济评论,2011

陶瓷工业论文篇12

在古代人们处在小农经济、个体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状态时候,陶瓷艺术活动多以个体的、小群体的形式出现,呈现的状态为自我赏玩、友情往来、相互赠答的方式,以自生自长的态势缓慢向前发展。而进入今天陶瓷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形成较大规模时候,便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产业即陶瓷艺术产业。

国内目前的陶瓷艺术管理方式,由于受地域形态和文化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完善,过去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外文化陶瓷艺术活动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陶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这就必然涉及到陶瓷艺术管理和操作方式上的国际接轨。比方说,如何更有效发挥非营利机构的陶瓷艺术教育功能、如何建立和健全陶瓷艺术基金会以保证陶瓷艺术的正常发展、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更有效地保护陶瓷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如何借鉴和采用国际通行的陶瓷艺术策展人制度、如何通过立法来保证陶瓷艺术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针对现状,我们对陶瓷艺术管理的研究,更应该充分借鉴其它国家成功的经验。同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陶瓷文化发展战略的陶瓷艺术管理研究,使之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色。

泰勒曾经对文化有过经典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言,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包罗万象的整体”。发展陶瓷艺术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形成新的陶瓷艺术产业,要对陶瓷艺术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应当将科学的管理思想渗透于这一活动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对陶瓷艺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遵循陶瓷艺术的内在规律,尊重陶瓷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即要注重陶瓷艺术产品的精神性因素,又要注重其物质性因素及商品属性。为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条件,引导陶瓷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陶瓷艺术产品的生产包括两个阶段:其一是陶瓷艺术创造主体的构思和个人创作阶段,该阶段主要体现为陶艺家的个体性的精神劳动;其二是陶瓷艺术产品的制作、成批生产或向社会展演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体现了陶瓷艺术品的物化过程,以及针对社会需要所进行的集体或个人的制作程序:搞好对陶瓷艺术活动生产环节的管理,就应该密切注视社会对陶瓷艺术产品的需求特点。同时又根据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适时把握和调整各类产品的生产规模与产品的更新。积极推进和繁荣陶瓷艺术的生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其次,是对陶瓷艺术产品流通过程的管理,必须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做好陶瓷艺术流通过程以及流通与消费联结环节的管理。对陶瓷艺术活动流通过程的管理,主要依据我们的国情、民族的审美的审美习惯,以及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采取包括法制、经济、舆论的、行政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对陶瓷艺术市场进行严格管理。既要把握人们对陶瓷艺术产量的要求,更要恰当把握其内在质的水准;既要顺应陶瓷艺术市场和文化消费的客观规律,又应积极掌握其运行轨迹,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良性的引导。

再次,是对陶瓷艺术服务部门的管理。陶瓷艺术的服务性工作不同于一般文艺产品。纳入市场流通渠道的作法,有其特殊的性质。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搞好这方面的管理,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领域里的管理人员应积极,审慎地研究时代变化中陶瓷艺术管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作出科学的分析与阐释,不断提出准确、可行的意见,引导陶瓷艺术服务工作健康发展。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又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同时还应该特别关注陶瓷艺术活动内部管理系统及其内在运行机制的衍变。应立足于当代文化的高度,着眼于21世纪陶瓷文化的繁荣,对于发展中的陶瓷艺术管理机制与内在运行机制进行深层的思考,从广义的角度探讨管理体制的整体框架。我国目前对陶瓷艺术事业实施管理的机构,主要指国家各级政府设置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与这以主体相适应,还有社会各种群体文化团体及民间文化组织,参与陶瓷艺术市场与经营活动的部门与个人,以及从事陶瓷艺术的传播与交流的媒体与机构。这种多层次、多元的管理机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适应未来陶瓷艺术发展的完整体系。

陶瓷艺术管理研究主要内容是与其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和历史使命相一致的,是其使命的延伸和深化。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

1、陶瓷艺术管理的基本理论。它作为一门刚兴起的学科,其自身的基本理论构架有待建立和完善。无论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还是它的基本性质、特点、内在发展规律与学科体制,或是它与其他相邻学科之间的必然和区别,都有待于人们下很大气力探索和研究。

2、陶瓷艺术管理史。这一研究能够帮助认识陶瓷艺术管理的兴起、演变和运行轨迹,并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总结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研究陶瓷艺术管理史,应当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无论史中国古代还是现代的陶瓷艺术管理,无论史欧美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陶瓷艺术管理模式,都应当认真研究,通过分析和鉴别,为我所用。

3、陶瓷艺术管理的主体实施者。即从事陶瓷艺术管理事业的部门机构和团体。在此系统中,国家和政府的管理、社会和群众团体的管理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作为当代意义上,其生产与经营的管理、传播与交流的管理,都应成为管理主体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从这一宏观的角度透视管理的主体系统,才能做到全面的、整体性的把握。

4、陶瓷艺术管理的对象。即处在陶瓷艺术管理对象位置的部门、个人和运行机制,可以分为公益性的陶瓷艺术活动、陶瓷艺术的生产系统、陶瓷艺术的传播和流通系统。公益性的陶瓷艺术活动、陶瓷艺术的生产系统,包括其生产的形式及过程,陶瓷艺术的传播与流通系统,主要指陶瓷艺术传播与流通的形式与特点。

5、陶瓷艺术管理机制与管理者。是指在管理主体系统中运行机制的具体构成及其模式,以及它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对于管理机制与管理者的研究是管理主体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延伸和具体化。

6、陶瓷艺术管理的原则。即从事陶瓷艺术管理所遵循的原则和法度,要按一定的规则行事,把握既定的策略和法度。既要遵循艺术规律,又要遵循市场和经济规律,既要实行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求,又要适应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因而必须审慎地研究和确定陶瓷艺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7、陶瓷艺术的管理方法,即在从事陶瓷艺术管理中应当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当目标和原则均已明确后,还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使既定的方针和计划得到顺利实施,试图在原来的单纯行政的基础上,探讨以法律的、经济的、心理的、行政的等方法并举的综合性手段来管理陶瓷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