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2-07-06 01:59:20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1

Q:第一,要了解产品的攻击检测数量为多少?是否支持升级?

A:IDS的主要指标是它能发现入侵方式的数量。几乎每个星期网络都有新的漏洞,受到新的攻击,产品的升级方式是否灵活直接影响到它功能的发挥。一个好的实时检测产品应该能经常性升级,并可通过互联网或下载升级包在本地升级。

Q:第二,要知道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最大可处理流量(PPS)是多少?

A:需先分析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所布署的网络环境,如果在512KB或2MB专线上布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则不需要高速的入侵检测引擎。而在负荷较高的环境中,性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Q:第三,产品实时监控性能如何?

A:IDS通信对网络的负载不能影响正常的网络业务,无法在有攻击时保护网络,必须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所以必须考虑网络入侵检测产品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带宽。

Q:第四,产品系统结构是否合理?

A:一个成熟的产品,必须集成基于百兆网络、基于千兆网络、基于主机的三种技术和系统。传统的IDS大多是两层结构,即控制台探测器结构,一些先进的IDS产品开始采用三层架构进行部署,即控制台事件收集器+安全数据库探测器结构。对于大型网络来说,三层结构更加易于实现分布部署和集中管理,从而提高安全决策的集中性。但如果没有远程管理能力,入侵检测网络对于大型网络基本不具备可用性。

Q:第五,产品的误报和漏报率如何?

A:有些IDS系统经常发出许多假警报,它们常常掩盖了真正的攻击。IDS产品在假警报提醒下一再崩溃,而当真正攻击出现时,有些IDS产品不能捕获攻击,而另一些IDS产品的报告混杂在假警报中,很容易被错过。另外,过分复杂的界面将使关掉假警报非常困难,几乎所有IDS产品在默认设置状态下都会产生非常多的假警报,给用户带来许多麻烦。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2

源自美国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倒闭、裁员、减刊、停印……一度被中国报业视为风向标的美国报业,在金融风暴中的方向骤转使中国报业不得不冷静思考,积极应对。面对种种问题,各大报社并不愿意坐以待毙,不断地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努力,然而,报业经营整体下滑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报业又一次陷入了困境。如何才能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答案很简单,就如凤凰涅,只有历练自身,才能获得重生。

报业重生的三大支柱:品牌、规模、技术

互联网、数字化带来了传播技术的革命,在此情况下传统媒体具体应该做到:一是传统媒体要加速自己的体制改革,适应现在快速变化的形势;二是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的弱势、增强优势,再有就是借用现代媒体的技术,丰富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三是更加开放,面向群众,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多反映社会的呼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新华网的发言)

结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09年在新华网的发言以及对我国报业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报业要重生,必须以三个点为支撑:一是品牌、二是规模、三是技术,我们称其为报业的三大支柱。只有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造,才能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有能力、有实力从层层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品牌:以内容打造品牌

什么是“报纸”?笔者的理解是“报”是文字,是内容,而“纸”是一种传播介质。对于报业来说,文字才是其真实的存在,作为文字媒体来说,它是永恒的。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并不会因为传播介质的改变而停止,即使纸质报从此消逝了,人们依然会看报,或许是看电子报,或许是看手机报,只是选择不同传播介质看而已。因此,报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内容的生产与制造能力。报纸品牌的支撑力始终都是文字,只有文字的魅力才是永恒的,内容、观点和意见生产了报纸的核心价值。

网页的滚动刷新,信息的无限膨胀,使纯新闻的贬值加速。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读者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消息来源,而这始终是报纸的伟大使命之一。鉴于此,报纸可在深度性上下功夫,多作背景开掘和信息解释,简单来说,内容上可以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大众化走向分众化,二是从提供事实判断转为提供价值判断,充分发挥其舆论结晶作用,利用公信力打造自己品牌化的内容产品。只有有了品牌,才能有影响力,才能迎来广告主和读者的青睐。

规模:资本扩张、结构扩张、多媒体渠道扩张

报业现在面临着重重经营压力,而成本的不断上升是其最大的压力之一。如何才能降低成本?缩版、提价、裁员等等举措都只是应急之策,只有走规模化之路,才是降低成本、抵御风险的长远之策。

1、资本扩张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49家报业集团在完成经营性资产转型改制之后能逐步推向市场,今年大概有10家在做准备。”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传媒投融资体制,实行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能加速实现资本扩张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只有实现资本扩张,才能利用资本优势逐渐布点,从传媒业的下游到上游再迂回进入核心业务,占领受众市场与舆论阵地,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站住脚跟。

2、结构扩张

调整报业结构。推动报业集约化发展、集团化建设,鼓励推动报业以资本、业务、市场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实行集团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推动报业的发展模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轨,推动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与同行之间进行内容、客户、渠道或其他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扩大生存空间,同时也可以联合抵御竞争,降低竞争的成本。

3、多媒体渠道扩张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促长了很多新型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二次售卖理论受到挑战,一次生产多次售卖更能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实现价值增值,报业应该适应多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多元化的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推出多媒体广告的制作、、,打造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纸移动报、户外视屏等比较完备的全媒体产品方阵。

技术:印刷、采编、发行和广告四个方面的升级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套用到报业,也依然实用。报业要改革,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新技术,改造自身的弱势,增强优势,具体来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报业在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海量性以及信息传递的精准性上都不再具有优势。因此,报业要改革,除了扬长,即充分利用自己的公信力进行深度报道以外,还应该及时补短,即采用新技术,在印刷、采编、发行和广告四个方面进行技术上的升级,在信息传递的速度、准度和广度上都进行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广告主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1、采编升级

利用新技术进行采编系统升级,比如建立移动采编系统、数字信息资源平台等,实现新闻的即采、即编、即发,大大提升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例如,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于2008年7月1日正式上线使用的“全媒体数字采编系统”,其流程为采集的同一个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种类,进入全媒体数据库后经过二次加工和二次编辑,然后由各媒体各取所需选取内容,通过深加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这种系统既丰富了信息的容量,又提升了信息的及时性,同时还避免了信息的重复采集和重复加工,降低了采编成本,提高了采编的效率。

2、印刷升级

采用数字印报等方式提高印刷的速度,节省运输成本。一方面印刷厂不需要花钱去购买新的数码印刷机,另一方面,报纸发行商可以节约给成千上万的偏远乡村运送报纸的成本。在国际上,出版商已经开始利用数码印刷的潜力了。新闻世界(Newswodd)公司宣布其已经和报业联盟签署了一项关于在纽约市印刷每日电讯报的协议。为了履行合同,新闻世界公

司已经投资购买了一台新型的网屏Truepress Jet520数码印刷机,其印刷速度每分钟可达128米。这台印刷机已经安装在位于纽约的阿尔法图像公司,它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为相对偏远闭塞的地区印刷诸如《时代周刊》、太阳报等报刊,也就是说,经销商可以用这台数码印刷机直接印刷他们想要的刊物了。

3、发行升级

报纸的发行一直是报业经营最难做的一块,尤其在受到网络等新媒体冲击的情况下,留住读者显得越来越难,再加上日益上升的发行成本,以及广告主对发行的精准性的要求,寻求一种新的发行方式来降低成本、留住读者显得尤为重要。

4、广告经营升级

报纸的消费者来自两方面,一是广告主,二是读者。要想从广告主那里拿到更多的广告费,必须对广告主的需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经济整体形势不好的大环境下,企业更加注重广告投放的投入产出比,更加注重营销费用在各个营销环节的均衡分配。针对广告主这一需求的变化,报业应该整合广告资源,打造一个综合服务平台,而不仅仅是为其提供一个展示宣传的平台。

再从读者的角度看,报纸售卖给广告主的其实是读者的注意力,留住读者对报业经营来说是最基础最核心的一环。如何在留住读者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帮助广告主进行营销呢?这就需要采用数据库营销等手段对读者需求进行有效开发,从而使读者在获得阅读需求满足之外,享受到报纸更有价值的回报,既能培养读者忠诚度,又能起到稳定广告客户群,培育新兴行业广告的作用,使报业广告获得更多的新量和增量。

总之,报业可以运用数据库营销的方法将媒体的读者资源、客户资源以及发行资源、编辑资源进行整合,使媒体资源能够在低成本、高效率、系统化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分析和开发。

例如,报纸媒体可充分利用闲置版面与自办网络、呼叫中心推出购物平台,为读者提供质优价廉及新、奇、特产品的订购,同时可利用发行网络配送上门。这样既给读者提供了阅读附加值,又给报业广告培育出新量和增量,还可使报媒获得广告以外的业务收入。

报媒还可根据不同行业的读者需求订制不同形式的营销组织和平台,例如成立置业俱乐部、美食俱乐部、车迷俱乐部等。这就等于伸出来很多“触角”,使报业广告成为不同读者群的“阅读需求”。这样报业广告的价值含金量就会越来越高,企业的回报率会提高,广告投资风险会大大减小。

展望:步履维艰,但仍有希望

2008年的一场金融风暴使得原本就步履蹒跚的报业更加举步维艰,但危机之下必有转机,即使在如此艰难之境下,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些希望。

一、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报纸市场还有增量

首先,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保有增量。中国报纸市场的开发水平很不平衡,虽然目前中心城市的报纸市场已经饱和。并受到网络媒体的严重挤压,但二、三线城市的报纸市场还有增量,特别是那些经济活跃的小城市,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其次,一线城市的部分报纸仍有长久生命力。在一线城市中,新闻解读类的一些强势报纸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社区类报纸和免费报纸也尚有开垦的空间。这些新市场的开掘、新报纸开发将能够给传统报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报刊退出机制的实施有助于延缓报业的衰退

2008年11月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中国报业年会上表示,将编制各类“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用于评估正在出版的各类报纸内容导向、经营业绩、管理水平、人才素质等能否达到国家有关要求,对不达标的报刊社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报刊退出机制暂且能解决部分报刊单位自己生存不下去就转手承包的现象,也能暂且完善报刊质量标准,实行优胜劣汰,解决长期以来新闻出版单位只进不出、只生不死的状况。部分报纸将会因为经营困难而不得不最终退出市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强势报社和报业集团从中将会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迅速脱颖而出。这为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石的跨地域、跨行业的新型报业组织提供了市场机会。这样一批新型报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将会大大增强报纸产业的实力,规范衰退期的市场秩序,从而延缓整个产业的衰退。

三、关注希望行业

1、医疗服务行业复苏

医疗广告在前两年的频频受挫只是暂时压制了医疗广告的刚性需求,2008年医疗广告又开始复苏。这其中存在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类广告备受打压后在宣传内容上收敛了很多,表现形式更加规范;二是该行业可选择投放广告的大众媒体较少,报纸又是相对性价比最为适合该类广告的媒体,所以该行业放弃投放报纸的可能性比较小;三是随着消费者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心身体健康,重视身体的保养,因此医疗服务机构有着稳定的消费市场基础,这使得该行业也不会放弃广告的投放。

2、教育行业逆势上扬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多的人认识到学习充电的必要性,很多暂时没有就业或者从职场上退下来的人,选择“回炉”以增加自己的含金量,在等待机遇的同时也完善自己,因此教育行业出现了逆势上扬的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前十个月,国内已披露的教育业投资达10起,已披露投资金额超过2.85亿美元,与同期其他大行业相比,占比均较高。尤其在10月份,教育行业投资金额更是高达1-3亿美元,超越IT、房地产等传统热门行业,占据创业投资市场份额的1/3以上。据有关媒体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10-11月某些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的人数比往年增加两成以上,在就业前景不好的情况下,考研率直线攀升,某些毕业班甚至达到80%以上。而国家扩招政策的推行又给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

根据慧聪邓白氏研究的数据,教育培训类广告在2008年继续保持较高的同比增长率水平,同比增长31.93%。

3、食品行业发生的危机给报业带来新机会

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已经延伸到整个食品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通过事件营销和危机营销去重塑自身品牌形象、重新凝聚消费者,这是需要广告的,尤其需要在一些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大众媒体上投放广告。没有广告部分食品企业就有可能垮掉,所以广告投放一向稳定的食品行业,可能由于危机事件对报业广告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

4、房地产行业广告的投放与行业的景气情况存在逆反趋势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3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联合京沪两地重点商业企业推出相关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根据京沪商场每月的商场销售小票经过专业统计系统分析。调研产品涉及:女装、男西服、男衬衣、童装、羊毛衫、皮衣、休闲装、成人内衣、女士内衣、少儿内衣、T恤衫、羊绒衫、美容护肤、洗发护发、香水等,每月25日出版上述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针对京沪两地不同产品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A、商场销售情况:不同商场的销售能力描述;

B、生产企业分析:各种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以及月度占有率变化;

C、品牌分析:具体描述品牌市场变化情况,每月市场份额占有走势。

因此,市场调研报告对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无疑是打开和占领两地市场的钥匙。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二)

婴儿服装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婴儿服装行业市场信息和资料,分析婴儿服装行业市场情况,了解婴儿服装行业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婴儿服装行业投资决策或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内容有:婴儿服装行业市场环境调查,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查;婴儿服装行业市场基本状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市场规范,总体需求量,市场的动向,同行业的市场分布占有率等;有销售可能性调查,包括现有和潜在用户的人数及需求量,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本企业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扩大销售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等;还包括对婴儿服装行业消费者及消费需求、企业产品、产品价格、影响销售的社会和自然因素、销售渠道等开展调查。客户可根据自身要求研究最终的调研大纲。

采用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两种研究方法:

1)直接调查法。通过对主要区域的婴儿服装行业国内外主要厂商、贸易商、下游需求厂商以及相关机构进行直接的电话交流与深度访谈,获取婴儿服装行业相关产品市场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2)间接调查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及所掌握历史数据与二手资料,及时获取关于中国婴儿服装行业的相关信息与动态数据。

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在调查活动中收集、整理、分析婴儿服装行业市场信息,掌握婴儿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投资者进行婴儿服装行业市场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帮助企业/投资者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三)

自20**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跌宕起伏,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区域一体化的逐步抬头,实体经济面临错综复杂的环境,世界经济前景难以乐观,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除成本、资金等因素外,我们面临的压力有3方面:一是项目重复建设、扎堆上马;二是需求萎缩、市场低迷;三是国际竞争对手的打压。面对严峻形势,我国必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另外,中国尽管成功地避开了金融危机,但是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持续增长严重依赖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发展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开始凸显:产业低端化、环境压力大、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拉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是恰逢其时。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正逐渐减弱,国内经济增速因此逐渐放缓。此外,随着材料、劳动力成本增长,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正在增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传统企业的生存发展。要顺利渡过这一瓶颈阶段,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4

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我国传媒业已基本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转换,报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发展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元传播格局下,新媒体凭借着即时、海量、便捷、开放、搜索、互动、视频等优势,不断分流报业的市场份额,传统报业市场萎缩已是大势所趋,报纸的读者基础正在被逐渐瓦解。

二是新媒体不断涌现,正在推动着中国传媒走向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最大特点就是融合,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各类媒体相互渗透、融合,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形态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不同媒体产业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竞合”关系,媒体的行业边界、市场边界逐步模糊与消融,跨媒体、跨行业发展成为传统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多家报业集团尝试并推进媒介融合,进入新媒体领域,但因尚未建立与数字技术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加之理念、资金、人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是中国报业长期形成的单一市场、单一媒体、单一广告盈利方式、单一投资主体,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传媒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报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传统报业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可以从报业的价值链、组织架构、产权制度改革、人才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革。

全媒体时代报业价值链的重构

传统报业的价值链是围绕着内容生产将相关的上下游环节搭建起来,包括报纸内容生产、印刷、发行、广告,主要是单点式经营方式。随着读者需求差异化、个性化的加剧,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报纸所提供的单一的内容产品已无法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而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需求。由此可见,报业必须打破单点式的价值链,打造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具体说,我国报业价值链重构模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一体化)延伸。围绕报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即主业精耕细作,把办报、印务、发行、广告经营做强做大。在纵向一体化的扩张中,报业集团可通过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发展来实现价值链的拓展。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扩张就是通过“龙生龙,凤生凤”的产品衍生模式来实现的。一种是横向(多元化)发展。借助报业集团的品牌优势,将报业价值链向其他行业拓展,形成多点产出、多点支撑的价值链条。在横向多元化扩展中,报业集团在归核化的前提下,可通过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实现价值链的拓展。浙报集团开展的多元化经营,其业务范围已延伸到房地产开发、高新技术投资、资本经营等领域,正在向全国一流的报业航母进军。

全媒体时代报业组织架构的调整

目前,我国报业普遍实行的是“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由“塔尖”逐级向下分权,子报也承袭这种组织架构,各自建立编采、发行、广告等经营团队,形成了成本支出巨大、信息反馈迟缓、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的封闭型垂直管理机构。在全媒体时代,报业要与各类媒介进行融合、合作就必须摒弃垂直型的组织机构,构建内部整合、业务外包、传媒集群等新的报业组织架构。

内部整合是报业集团将编采人员整合在一起,统一为报纸、网站等媒介提供多媒体信息产品,构建信息营销和信息增值服务的全新的报业经营发展模式。业务外包是报业集团将发行、广告、印刷、物流、人力资源等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从而提升报业集团的整体运营效率。以广告经营为例,目前国内报业广告经营实行行业的比率已经超过了50%。传媒集群是传媒融合过程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当今国际领先的传媒企业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对信息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集群内新闻资源的“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次和多元”,使得报业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升级。目前,国内的一些区域性的领军报业集团纷纷以品牌为纽带,通过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的经营,构建了包括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传媒集群框架,大大提升了报业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全媒体时代报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我国报业多年来由于体制管理方面原因,产权界定比较模糊,产权结构较单一、产权关系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弊端已经严重制约了报业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推进报业产权制度改革,其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国有产权制度体系,其目标是把报业集团塑造成一个产权关系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相互参股,构建混合所有制,建立股份制企业的形式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由于报业特殊的形态属性,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应根据不同性质的报刊与报刊经营性业务,区别对待,分类实施。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三步走”改革法,已经为全媒体时代报业产权制度改革开辟了一条成功的路径。国内报业产权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产权交易所,为报业搭建一个实现报业与资本、业内资本与业外资本、虚拟文化与实体产业、版权与资产有效对接的一个平台,实现报业做强做大。目前,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2009年6月,国内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在上海成立,为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构筑起了一座桥梁,为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源泉。我们坚信,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定会为报业走向市场,在全媒体时代的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5

经历了汶川5.12大地震后,四川广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09年春季开始,四川卫视隆重推出年度力作《5.12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我爱我的祖国》,展现和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用全新的方式体验中国建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无论是汶川5.12大地震中的灾情报道,还是颂扬祖国的大型节目《我爱我的祖国》、《中国娇子·爱心行动》,“爱心传播”成为了四川广电的品牌符号,也标志着四川广电从“故事”定位到“爱心”定位的转型升级。

定位,是近四十年世界营销界流行的营销战略术语。20世纪70年代,里斯、特劳特创立了定位理论,由此开启了定位至上的理念。艾·里斯、杰·特劳特这样定义“定位”:“定位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于是一个人,也许可能是你自己。但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做什么事。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换句话说,定位即为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占有的位置。

作为传播媒介,广播电视产业的定位必不可少。受众细分市场的不断扩大,电视节目样式和类型也日趋多样化,电视节目逐步从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在电视节目过剩阶段,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强,节目与节目、频道与频道、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因此媒体必须具备品牌意识,将频道打造得具备自身特点、并有别于其他媒体,从而赢得受众市场。传媒的品牌塑造基于其传播定位,即一个媒体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总体反映,它包括传媒的特质或价值。而当定位成为众媒体争相选择的发展途径时,同质化现象也愈来愈严重,这时定位升级或转型就成为一个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媒体的必然选择。如果把频道定位看作是频道发展的起点,那么差异化、特色化的频道定位升级或转型就是频道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一、定位升级战略的独特视野

2000年以来,激烈的收视竞争使各省级卫视频道纷纷打破过去“综合性”的模糊面孔,从专业化、类型化、个性化等不同角度,寻求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频道定位,并由此重塑自身的节目体系,如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大卖场”,甚至于中央台各个节目频道都做出详细定位,积极占领分众市场……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通过频道定位走特色化之路。

四川广电集团在2005年9月的九寨高峰对话中明确定位为“四川卫视·天下故事——打造中国最好的故事频道”。这一定位,一方面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也考虑到四川的地域文化特征。四川卫视的故事频道定位,是借鉴故事叙事特点打造专业化的综合频道,以故事的形式来表现新闻、电视剧、娱乐节目,把故事化作为一个视角,作为一个价值取向标准来重新对各种节目的形式做编排。其频道传播定位就是故事性凸显,将电视剧、新闻和专题相应对接为“虚拟故事”、“正在发生的故事”、“真实故事”,实现板块化编排,成功打造出故事板块化频道。这一举措使四川卫视收视持续快速地提升,2006年,四川卫视以“四川卫视-天下故事”的崭新风格一跃成为中国收视涨幅最高的一匹黑马,首次跻身全国十强。随着传播价值的不断升级,如何在全国电视舞台上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已成为四川广电的下一个目标。

5·12汶川大地震撼动神州,震惊世界。灾难来临,全国观众第一时间把目光投向四川卫视。地震发生后,四川广电集团在几个小时内迅速组织新闻报道,实行8个电视频道两个节目板块24小时并机直播,全方位及时报道抗震救灾情况,并停播所有商业广告。一线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将最真实、准确的灾情和救援情况及时传达给全国人民。

此次直播报道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创下了国内媒体之最。四川广电集团的媒体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品牌美誉度得到空前提升,四川卫视长时间高居省级卫视收视排名第一,在包括央视在内所有电视频道中排名第三。其中《以生命的名义》赈灾义演特别节目通过四川卫视、凤凰卫视等15个电视频道,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37个广播频率以及新浪网、神韵在线、凤凰网等46家网络同步向全球直播,根据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显示,当晚四川卫视在20:00—23:34该节目的平均收视达2.463,居全国所有频道同时段收视率的第一。

在这次危机报道中,四川广电用快速的反应、真实的报道、专业的素养、敬业的精神,使得媒体影响力、政治动员力和社会引导力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媒体形象和公信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其表现不仅受到大量的赞誉和认可,并且迅速地占领了广大的受众市场。

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往往能成就一家善于抓住机遇的媒体,汶川大地震是灾难,同时也给四川广电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过这次灾难的洗礼和考验,四川广电在节目中用心传递的人间真情、无私大爱博得了民众的信任和青睐,也催生了四川广电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思路。通过这次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四川广电意识到受众的关注点落在灾区各项情况与重建工作上,在追踪报道的基础上,大胆决定将频道定位升级为“爱心成就梦想”——四川广电人在经历了地震带来的生与死的洗礼后找到了“爱”的方向。频道内容在保持原“故事定位”基本原型的基础上,围绕“爱心成就梦想”这一主题,积极策划,推出一批优质、新颖的活动和栏目,打造“爱心”这个品牌符号,并将重点放在灾区重建的宣传报道上,以公益栏目、公益活动以及公益广告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将四川卫视打造为爱心传播的倡导者和领航者,展现电视传媒的公信与责任。

二、“爱心成就梦想”定位的创新策略

受众时代的到来是媒介产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媒介产品及其质量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内容为王”的现实状况,使媒体必须将节目和内容当作立业之本,走特色之路。经受过地震的磨难,四川卫视品牌形象全面升级,“爱心成就梦想”的频道定位使四川卫视频道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立足于“爱”,重点打造《新闻连连看》《真情人生》等自办栏目,同时尝试举办与“爱”相关与地震相关的系列活动。

延续“故事定位”时期故事栏目带风格,四川卫视将新闻栏目打造成板块式,四档强势新闻——早间7:00-7:30、午间12:30-12:45、19:35-20:00、晚间23:00-23:20连贯式播出,奉献新闻资讯大餐,并穿插《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特别报道。以“爱”为主题,四川卫视重点打造“真情人生”栏目,对抗震救灾中出现的感人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延续四川卫视在抗震救灾中树立的新闻品牌,树立高端栏目品牌。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卫视又推出《我爱我的祖国》全新大型爱国主题娱乐节目。节目以“我爱祖国”为主题,历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深度聚焦中华民族令人骄傲的方方面面。节目知识性强,内容涉及面广,可视性高,同时又极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四川广电以“爱”为主题的定位升级战略,将“爱”扩展到关乎祖国、民族的“大爱”,把“爱心成就梦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在大地震之后重建家园的四川,爱国情结被无限量放大,重建中的四川,以“我爱祖国”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和党的感激之情。这是塑造“大爱”形象的大手笔,节目价值随之上升,最终深化媒体品牌内涵。

三、内容定位升级与营销定位的融合

随着四川广电内容定位的升级,其营销定位“大众消费品牌的成就者”也随之有效转型——在保持理念不变的基础上,加入“爱心”元素。四川广电通过2009年“爱心成就梦想”电视广告推广暨招商会,向客户展示2009年集团的发展机遇与整合优势。地震促使四川广电定位升级,从而拥有更为强大的传播优势;定位升级后的“爱心”元素使广告商拥有社会责任形象,从而提高美誉度;最终实现媒企双赢。

5·12抗震救灾特别节目播出以来,四川卫视成为最后一家恢复电视广告的频道。短期看来其广告收入受到了较大影响,但从长远看,其实收获更多。灾难中,众多企业特别是国内知名企业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援助工作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报社会;同时,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对于提升自身社会公益形象和投放公益广告有很大需求。而四川卫视,不管从节目内容还是媒体形象和公信力,都是广告客户投放公益广告、树立品牌形象的最佳选择。四川卫视抓住机会加大公益广告的营销力度,常规广告+公益广告已经成为电视广告投放的新模式,常规广告可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公益广告则可以提高美誉度,双管齐下将使广告效果达到最佳,而灾难过后的公益广告也将有更多的切入点和诉求点,为公益广告的开发带来新的增长点。如前不久启动的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四川依然美丽”大型公益广告片活动的拍摄,邀请到了李连杰、李冰冰等明星志愿者,拍摄地选定在某房产公司,它将成为“四川依然美丽”最直观的缩影和窗口。

同时。四川卫视强势弘扬“中国爱”,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四川卫视延续2008年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宏大气势,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强势推出大型全民公益活动《5·12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该活动是四川电视台为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精心打造的特别节目,节目以志愿者行动为载体,一方面以明星志愿者的视角和体验,重温抗震救灾中的动人篇章,再现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体现震区人民面对大灾坚定乐观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展现地震一年来在全国各省区的支援下,四川震区在重建家园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另一方面,重访震区的志愿者和明星还通过“中国娇子,爱心行动”帮助震区群众实现自己的心愿。形成以重访震区的志愿者和明星活动为经,以精心选取的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中所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事件、生动的细节为纬,通过震区群众与明星志愿者之间的真情互动,展现志愿者帮助灾区群众实现美好心愿的感人过程。“中国娇子·爱心行动”以行进式结构,构成既有相对独立的故事,又相互衔接的三十期系列节目。每期节目有i+n个开放型、进行时的故事组成,节目通过vcr+演播室的形式,融合感动、感谢、感恩的情感元素,从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前一个月起在四川卫视推出。这一节目成为2009年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公益电视节目之一,其营销效果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地震后的灾后重建给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如建筑、医药、食品、家电、通讯等行业。为了增强原有客户的投放信心,同时加强新客户的开发,四川广电集团在全国召开系列联谊会,一方面针对客户在抗震救灾中的支持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将四川台在此次灾害报道中的巨大影响力和四川经济、四川市场的状况和潜在机会传达给广大客户,帮助客户进行下一阶段的市场拓展。

四川卫视作为“爱”的传递者,通过爱心传递,用“爱心”来成就彼此的“梦想”,从而提高媒体与企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最终达到完美的双赢。

四、定位升级与媒体责任彰显

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省级媒体定位的升级,不仅仅是为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更是作为主流媒体承担责任的表现。四川广电集团在经历地震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作为传播喉舌,有义务向全国人民传递灾区信息,而“爱”的倡导,更会起到凝聚人心、唤起爱心的作用。“爱心成就梦想”这一定位将四川广电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关乎责任关乎人文关怀的高度。

目前媒体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报道的失实和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位。如果说虚假新闻的产生是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媒体人的经济利益有关的话,那么,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则主要是由媒体人的世界观、价值取向和人文修养等意识形态领域的要素发生了变化。新闻报道作为及时准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就要求媒体不仅要当好社会信息的传播者,而且要成为人文关怀的具体实践者。人文关怀不仅是媒体的道德使命,也是媒体争取受众、在竞争中求生存的手段,更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践过程必须是全面的、持久的、积极的和健康的,媒体要始终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一个整体去把握,而不能将其视为新闻传播外在的标榜。人文关怀方面。四川广电在地震中的表现出色。大灾面前,四川广电集团始终站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四川广电不仅成为了党和政府以及公众信息的“传达者”,也成为抗震救灾的“参加者”,更是组织公众共同应对灾难的“动员者”,它引导公众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去拼搏,在具体而细微的新闻中发挥真正的传播实效。最终,四川广电集团的宣传报道,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四川广电集团抓住地震危机成功定位升级,将四川卫视打造为充满人情味与责任意识、更易为受众接受的频道。以“爱”的名义,承担起传播职责,背负人文关怀的责任,这在省级卫视频道乃至全国电视媒体中,是前所未有之举,从而树立了四川广电此次定位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

延续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四川广电一直积极前行。在5·12地震一周年之际,四川广电更以各种“爱”的形式向受众传递“爱”的讯息,引领爱心传播。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6

一、都市报创造了我国报纸的新型业态,但其持续提升报业品质的努力却一波三折

“都市报”一词并不是一个恰当的新闻学概念,因为历史上一切报纸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都可以称作“都市报纸”。但是,在中国,“都市报”这个概念是指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新型报纸业态,已成为通用说法。本文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使用“都市报”概念的。

都市报在传播和经营方面具有如下特征:{1}是综合性(而不是专业性)的大众传媒;{2}主要以一个城市为传播范围,做大本地新闻,强化本地发行;{3}新闻选择上贴近市民、注重服务;{4}新闻处理手法上注重轻松娱乐和吸引眼球;{5}以广告销售为基本赢利模式;{6}市场意识强,自负盈亏,重视经营、成本、读者等商业要素。只要具备这些特征,不管报纸的名字是不是有“都市报”三个字,都可以归入此一业态类型。

有研究者指出,从新闻传播学理论来看,机关报立足于组织传播,都市报注重社会传播。“在大量的以组织传播为己任的报纸之外”,出现了“以社会传播为己任的报纸”(孙旭培《都市报:中国报业最有意义的改革》)。

都市报的迅速崛起,深层次的原因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进而带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都市报立足城市,面向市民,走市场化道路,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

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报纸的增多、竞争的加剧,一些都市报着力追求赢利、内容品位低下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是边缘化,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报纸的必读性和权威性缺失;

二是低俗化,新闻过度娱乐化,偏爱八卦报道,渲染传播绯闻、暴力、血腥,媒体的使命感和崇高感严重削弱;

三是浅薄化,追求刺激性效果,过度包装和形式化,策划过度甚至虚假策划,报道不严谨甚至虚假报道,降低公信力、影响力;

四是功利化,完全受制于市场,片面追求赢利,商业性报道(俗称“软文”)泛滥,新闻受制于广告经营,不实和低俗广告污染版面,报纸的社会责任和报道的独立性严重受损;

五是同质化,大量相同风格、相同定位的媒体接连创办,争夺同一区域市场和目标读者,导致新闻高度同质,进而出现恶性竞争。

由于上述问题的持续存在,读者在获得了初期的阅读新奇感之后,对一些都市报越来越感到厌倦和不满。反映在经营上,一些重要广告商开始对投放品牌广告表现迟疑,报纸发行和收入陷入停滞,发展面临危机。

有鉴于此,一些早期觉醒的报纸开始有意识地寻求改变,尝试提升定位、拉开层次,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新的办报境界迈进。一些都市报先后提出“主流化”(或叫“高级化”)的办报主张。应该看到,都市报主流化,本质是要进入一种新的更高级的报业形态,是都市报业态升级的新尝试。

都市报主流化从理论和方向上看具有重大价值,但受制于各种因素,其实践成果并不理想,更多还停留在述说概念的阶段。有研究者甚至将某些“主流化”做法直指为“伪主流化”,称“伪主流化倾向”是“导致这种转型不彻底或失败的最主要因素”(鲍海波:《当代都市报伪主流化倾向分析》,《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一位研究者列举了都市报主流化的几个误区,分别为:“把精英媒体等同于主流媒体”,“把减少社会新闻等同于提高报纸品位”,“把增加时政报道等同于增强报纸权威”,“把增设评论栏目等同于引导舆论”等,作者希望将来能出现“真正的主流媒体”(陈国权,《都市报主流化的几个误区》,《当代传播》2004年第5期)。

就在此时,报业的宏观形势突然发生了急剧变化――平面媒体广告增速减缓,网络等新兴媒体迅速膨胀,新型广告载体不断出现,纸媒体在全球均出现衰退等等。对此,一些悲观论者甚至匆忙宣告报纸的“末日”,都市报主流化的话题也渐至搁浅。

不能不说,都市报主流化的提出有积极意义,也有现实针对性。它之所以失败,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可以从报纸定位、操作手段、人才队伍等等多方面找到原因。

但是,都市报主流化失败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其出发点是功利性的,缺乏深刻的思想基础,缺乏应有的文化使命感。对于报纸这种服务人民大众、承担社会责任、传递文化价值的特殊产品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缺陷更加致命呢?

因此,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思考都市报的历史性责任和历史性机遇。

二、把握社会变革的方向,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打造“办报之魂”,是都市报实现业态升级的前提和动力

媒体属于社会上层建筑,与主流意识形态密切互动,与主流价值观高度融合。在变革的社会,一个有作为、有影响的媒体通过创造性的吸纳整理,把鲜活的社会意识整理转化为良性的价值体系,促进形成全社会互通共享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这是媒体在单纯地传播信息之外另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

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七大确定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富有新意的重要论述,攸关中国社会变革大方向,对研究报业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

第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阶段,都市报应主动参与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构建和谐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旗帜,是创建和谐文化的价值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概念之所以具有新意,就在于它承认了当今阶段多种价值观并存的客观现实及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同时,准确界定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地位和“凝聚核”功能。比较其他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重视整合、包容、存异、创新社会多元价值观,打开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多种价值观良性互动的通道,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的活力和吸引力,有助于把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上来。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通过国民教育体系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推广,也成为引领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主线”。对此,都市报理应挺身而出,抓住宝贵的历史性机遇,借势主动优化办报理念,更加增强与普通市民的切身利益、价值观、文化品位等多重联系,在创造性地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主流代表性,强化民意亲和力,推动形成发达的社会意见沟通表达机制、不同利益折冲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做平衡多种利益的舆论工具。

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实力,将为报业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总体上发展还不充分,文化软实力有限,文化产业严重“入超”,机制创新仍有潜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七大的明确要求,“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是重要方向。结合此前开展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可以预言,随着十七大精神的不断落实,文化创意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报纸作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报纸的实力是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都市报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有一定优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报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面对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应对纸媒体面临的新挑战,都市报完全应该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步子更大一些、机制更活一些、发展速度更快一些,着力加快提升办报水平和层次,推动报纸业态的不断创新。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都市报办报理念的升级将成为新业态升级的内在动力

都市报诞生之前,党报、机关报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报业市场,其办报理念更多体现的是“行政理性”的内在驱动;都市报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奠定了以“市场理性”为内在驱动的办报思路,强化了报纸的品牌化发展。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互动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时势造英雄”,社会变革推动着报业变革。

“一代之世,必有一代之报”。笔者认为,都市报的升级必须完成对以单纯“市场理性”办报的扬弃与超越,推动办报工作中“文化意识”的觉醒,强烈突显报纸的文化产品属性。这种文化意识必须鲜明地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零距离感受公众的精神世界,理性表达人文关怀,充分体现报纸价值整合的建设性取向。随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识”的觉醒,进而统领办报思路,必将给办报带来新的观念和视野,为未来新一代的都市主流报纸的诞生带来内在的驱动。

面对新的形势,有远见卓识的报业开拓者,将勇敢地选择融入主流,而不是逃入边缘;将主动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设,而不是消解社会价值共识;将挺身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潮流,而不是满足于碎片化地反映现状、丧失应有文化追求。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都市报面对媒体新格局、应对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必然选择,是都市报提升思想高度、实现错位竞争的取胜之道。

通过这次业态升级,都市报将在解决了初步发展的问题之后,进一步突破当前困境,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永续性。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生存哲学,实现都市报的新一次业态升级

“业态”一词据考发源于日本,“业态定义为营业的形态”,是形态和效能的统一。都市报的业态升级,是通过对内容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革命性改造实现报纸的质的飞跃和提升,带动自身和整个产业跨越发展的努力及其结果。以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途径,推动都市报的新一次业态升级应当在实践中做出如下的努力:

第一,提高都市报政治舆论作为的能力。都市报对大众生活影响力很大,但“在民主政治、公共政策等严肃政治主题上,都市报基本无所作为”(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都市报的生成、发展与转折》)。因此,都市报新主流化道路,必须符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提高政治作为,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具体而言,今后的都市主流媒体,将不仅是新闻内容的提供者,更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传播者、努力践行者、权威诠释者,成为社会观点、生活智慧提供者,成为主流受众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者,成为城市发展、社区生活建设的参谋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守望者。这一点,对都市媒体的办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必须具有政治家的胸襟和洞察力、政治教员的亲和力、理论家的深厚理论功底、哲学家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等。

在中国,党报、机关报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市报提高政治舆论上的作用,是要发挥自身的相对特点优势,同时都市报更要学习党报的政治传播力,提高政治成熟度。两种报纸未来很可能风格逐步接近,殊途同归,向着城市强势的、广受读者欢迎的、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首选媒体的风格演进,如以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所初步形成的报纸品格那样。

第二,打造高品质新闻的传播平台。笔者倾向于把提供高品质新闻看成是都市主流媒体新闻内容升级的标准,也可以看成是对升级后的都市主流媒体的新闻品质、报纸品格和品牌形象的定义。2006年,北京青年报提出“做高品质新闻纸”的口号。什么是高品质新闻?那就是“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符合新闻传播学规律的对城市主流人群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指导和服务意义的新闻内容”。这一点对办报人的要求是,他们应该是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中坚、训练有素的社会调查员、头脑敏锐四肢也发达的“社会猎犬”、恪守专业主义原则和有高度新闻操守的新闻信息搜集和加工者。

第三,做主流意识形态和城市主流民意的沟通者、举足轻重的社会进步的推动器之一。历史地看,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兼顾包容多种阶层的利益,打破妨碍社会流动的制度性约束,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今后的都市主流媒体既要担负起传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也要成为民意表达的载体之一,进而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中的一员。都市主流媒体,应该在公共新闻、民生新闻、政策解读新闻、财经服务类新闻等方面有突出作为。

第四,成为城市主流人群的精神家园、城市文化的坚强堡垒、城市内涵和气质的符号。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理论支点,都市主流媒体必须让自己成为城市主流人群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堡垒,联系一批社会贤达人士和文化大家,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历史文化传统,有选择、有鉴别地传播推广世界其他文化和文明成果,力求能够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7

第一部分“签约认购”自9月20日全面启动以来,备受企业关注,《星光大道》、《黄金档剧场》、《等着我》、《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多项资源短时间内售罄。截至目前,签约认购额度保持稳中有升。

第二部分“国家品牌计划”签约仪式于11月8日上午开始,现场可谓顶级企业云集,经过前期报名和资格审核,有几十家企业获得“国家品牌计划”商业部分的参选资格。最终,海尔、万达、华为、格力、云南白药、美的、京东、鲁花、比亚迪、金一、洋河、东阿阿胶、茅台、碧桂园、伊利、天猫、长安汽车、红星、蓝月亮、爱玛、力诺、环亚、双汇等二十余家企业成功入选“2017国家品牌计划”。

第三部分“超级IP资源招标”也于11月8日下午结束,小米、蒙牛、东风日产等企业获得了“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贺岁套装广告”等稀缺资源。

至此,中央电视台2017年广告招标季的一、二、三部分全部完成,总成绩超越去年,圆满落幕。

大事看央视,不断强化的“第一新闻平台”得到市场认可

2017年央视广告招标依托的最重要资源,是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国舆论场》为核心的央视新闻节目,本届招标成功,标志着2016年以来央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改革取得了成功,标志着企业界、广告界对中央电视台信心回归。

央视新闻是全媒体时代的“第一新闻平台”,包括CCTV-1综合、CCTV-4中文国际以及CCTV-13新闻、CCTV-NEWS等多个开路电视频道,以及“央视新闻”的各新媒体平台。同时,覆盖全国的31个国内记者站和遍及全球的70个海外台站,形成央视新闻广泛覆盖、融合交互的内容采集和传播网络,让受众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2016年,央视新闻报道亮点不断,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更是收视率飙升。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报道中,9月4日新闻频道收视份额达到5.36%,创下“9・3”阅兵后的新高,在上星频道中排名首位。9月4日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总收视率更是达到8.26%,收视份额达到26.49%。同时,“央视新闻”新媒体各平台总阅读量突破11.7亿,峰会移动直播触达用户接近3.4亿,观看人数超过1亿。

2016年,《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支撑的“国家品牌时间”稳坐每日收视至高点,截至8月27日,《新闻联播》并机收视率达到8.77%,收视份额高达30.99%。《焦点访谈》并机收视率为3.25%,收视份额达到9.31%。为增强《新闻联播》头条选题的前瞻性、引领性、可操作性,保障主题主线报道有规划、成系列、高品质推出,央视专门成立了《新闻联播》“头条工程”编委会,围绕治国理政思想,对中长期选题进行研判,系统谋划头条选题,适时协调、调配采访力量和新闻资源,从机制上保证头条工程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舆论场》从今年3月开播以来,迅速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收视率稳定保持在1%以上。最新的舆情、最热的话题,《中国舆论场》将电视、互联网、移动新媒体深度结合,带动全民参与讨论,用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激发社会思考,明辨是非,凝聚共识。

2017年,央视重大时政类播报亮点纷呈,两会、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中共等热点时事,中央电视台将全线出击,全程报道,及时追踪热点新闻事件,实施创新创优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频道改版,调整优化节目设置。

央视新闻的强势回归,说明内容过剩的时代,优质内容更显稀缺,精良的内容制作,依然会王者归来!

“国家品牌计划”助推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二,“made in china”渗透到了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中国产销量高居全球榜首的产品数以百计。但是,由于没有品牌或品牌影响力太低,作为“制造大国、经济大国、品牌小国”的中国,几十年来只能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

中国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了110家,排名第二,但在2015年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入选的中国品牌仅有31家,排名第五。

为了重振“中国造”的雄风,挺起“中国造”的脊梁,2014年提出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助推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一臂之力,“品牌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可以说,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批能够在全球市场上代表国家形象参与商业竞争、文化交流的国家品牌,央视无疑肩负了国家品牌塑造与传播这样一个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依据“国家平台成就国家品牌”的新定位,在今年9月20日正式“国家品牌计划”,旨在寻找、培育、塑造一批能够在未来三十年里代表中国参加全球商业竞争和文化交流的部级品牌,实现“中国造”的伟大复兴。计划后,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得到了无数品牌企业的热烈响应。

关系国计民生的各行业顶级品牌纷纷加入“国家品牌计划”,如海尔、云南白药、格力、华为、美的、万达等受到鼓舞,热情响应,成功入选“国家品牌计划”TOP合作伙伴。

在签约仪式上,参与企业共同“国家品牌计划”宣言,表示要“为民生造福,为民族立业,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而笃志前行!”

央视广告变阵:从广告销售向品牌服务升级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8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关注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推进工业节能产业设计的发展,我国工业设计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设计服务业的规模持续放大,“制造的中国”正在朝着“设计的中国”方向迈进,国内设计服务能力,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界设计创新水平的提高和设计品牌价值的成长,是业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等十一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探索和建立优秀工业设计评奖制度,激励和引导全国设计产业界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设计服务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迎战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搭建专业、权威性的活动平台,推荐创新性的节能产品与技术,是具有示范性、广泛性的社会影响力。

二、活动目的:

贯彻中央“十二五”会议精神,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我国节能事业和节能产业的发展,实现节能设计的产业化,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活动如下:

展示节能环保工业成果;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规划、设计、咨询、培训与服务;提供节能管理、设计、改造和运行等服务机制;提供节能产品的认定、评估和推广应用。

三、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11月底

地点:北京大兴区(具体地址另行通知

四、活动形式:

节能产品展示、推荐、技术交流、节能产品设计以及产业服务活动等。

五、会议内容:

1、论坛内容:

(一)、主题: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机遇

(1)节能工程招商会;

(2)节能超市认证合作授权会;

(3)节能产业设计教育培训会。

(二)、活动主题:未来新城市、新环境、新生活

(1)节能产品、技术、服务展;

(2)节能产业设计作品展;

(3)公建、企业、生活节能高峰论坛。

2、配套活动:

(1)VIP接待晚会:开幕式前我们将会为VIP嘉宾设立会前接待欢迎晚宴。

(2)VIP专场推荐会:以鸡尾酒会的形式,特别推荐产品、技术交流展。邀请关联企事业单位专场活动,为部分嘉宾提供一个小范围、高层次对话与项目合作交流的机会,出席人员须着正装,(限额报名,额满为止)。

(3)闭幕式宴会暨成果颁奖会:我们为答谢各行业单位的朋友们将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闭幕晚宴晚会并将颁奖新闻成果。

六、组委会:

名誉主任:罗富和(拟请)

顾 问:王立平 赵喜子 朱永新

主 任:朱 焘

副主任:赵卫国、曹辉、王易

委 员:(以姓氏笔画排序)

王 易、李 艳、李安琪、宋蔚祖、吴道洪、张福元、张凤泉、张来民、林 华、冼 然、贾银松、候义斌、黄武秀、曹 辉、徐仲偶、绳立成……(增补中)

秘书长:王 易(兼)

七、合作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中国工业信息化部原材料司、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中国学院奖组委会、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

承办企划:中国节能产业设计组织委员会、中国(大兴)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北京瀚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天津商业大学、福建神州学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隆和科技有限公司等、(增补中见附件)

八、广告与宣传:

提供多样的广告形式供您选择。

1、广告总:北京数位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介见后)电话/传真:010-60216338、61273514;

(1)、广告形式:会刊、网站、展板、展位、挂旗、海报、易拉宝、礼品、参会证、台历、挂历(敬请咨询);

(2)、广告媒体:《中国企业报》《科技日报》;

(3)、广告期刊:《工业设计》《设计》;

(4)、广告网站:中国工业节能设计网、中国学院奖网;(注:也可根据客户要求特定广告形式。)

2、如下媒体将进行宣传报道: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报刊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企业报等;

网 站:新华网、新浪网等。(其它形式媒体等)

九、参会要求:

1、展位费每平方米9800元,如需展位特殊要求请联系秘书处;

2、参会单位须填报申请回执函(名额为有限注册);

3、本次注册会费:VIP8000元/人,非会6000元/人,会员2200元/人(人民币)。

* 此费用包括会议知识产权费、资料费、考察费、住宿费;

* 会务费请于2011年11月前,汇至指定承办单位,以便提前办理注册等事宜。

4、参会往返交通费、餐饮费自理(组委会招待餐饮免费)

5、报名参会人员请于2011年11月前,邮寄或传真到会议筹备秘书处。

十、合作赞助:

欢迎各行业单位以不同的形式合作赞助,敬请联系。

十一、秘书处联系方式:

中国工业节能产业设计组织委员会秘书处

电话(传真):010-89201800 60216338

手机:13811154186 13601029801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9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04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04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部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部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10

及时控制、迅速解决*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减少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1.3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科学预警、防控结合、快速反应。

2、适用范围和事故分级

2.1适用于*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发生因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因素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损害、健康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

2.1.1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全省及其他省(市),有进一步扩散趋势,并已造成符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第2条或第3条情形的;

(2)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或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国务院认定的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并已造成符合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第2条情形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3-9例死亡病例的;

(4)省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辖区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并已造成符合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第2条情形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或者出现2例以下死亡病例的;

(3)市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的;

(2)造成伤害人数2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3、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1市质监局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食品安全监管办主任任主任。

3.1.1市质监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配合*市局应急领导小组处理较大(Ⅲ级)、一般(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及省局督办事件的处置工作。负责受理突发事件报告、日常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协调工作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3.2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科(室)具体职责:

3.2.1监督稽查科(食品办):负责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实施局应急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部署;检查督促各地区、各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负责对事故食品生产企业持证情况及生产条件的核查,协助开展事故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工作;负责对事故食品的监督抽查,组织食品检验机构对事故食品质量的原因调查和相关技术鉴定。向*市局、*市政府报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3.2.2综合业务科:负责对事故食品执行标准情况的调查,协助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3.2.3稽查大队:组织协调对事故食品生产企业的执法查处等工作,依法立案查处违法行为。

3.2.4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车辆、人员调配及救援物资筹集等后勤保障和事故处置完成后的总结、综合报告等工作。负责对单位内工作人员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调查。负责与新闻媒体的联络,全面、客观、准确了解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经组长或副组长批准,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采访。

3.2.5其他成员按照领导小组临时分配的任务,做好各项工作。

3.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专家咨询委员会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出建议,协助事故调查,进行技术指导。

4、监测、预警与报告体系

4.1监测体系

落实日常巡查、监督抽查、许可证年度报告审查、加严检验等日常监管制度,及时发现事故苗头,消除事故隐患。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共享。食品安全监管科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其他科(室)及时向食品办提供有关食品的监督抽查、执法打假、标准变更、检验检测机构认可等相关信息。

4.2预警体系

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高风险食品尤其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日常监管。依据日常监管获取的信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按照规定的预警等级标准及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及时作出预警。

4.3报告制度

4.3.1层级报告及时限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应在半小时内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及*市局作出初次报告。对预判断为特别重大和重大的事故,应在1小时内向*市局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此后,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对判断为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事故的,在半小时内向市政府和市局报告。

4.3.2报告内容

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食品品种、数量、批次、流向、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鉴定结论、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等。

任何科(室)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缓报、漏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5、应急处置程序

5.1分级处置

5.1.1特别重大(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的应急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在省局和*市局应急领导小组现场指挥领导下,开展相关的协助配合工作。

5.1.2较大(Ⅲ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的应急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在省局、*市局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在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开展相关的职能工作。

5.2升级与降级

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的发展进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或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事故的升级与降级由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报请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决定。

5.3指挥协调和紧急处理

各级应急领导小组应强化指挥协调,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根据事态发展变化,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应急救援力量一般按以下分工组建:

(1)现场处理组:由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监督稽查科(食品办)、综合业务科、稽查大队等负责人组成。负责传达贯彻领导指示,随时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及人员分工合作进行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并进行现场检查。

(2)通讯联络组:由办公室、质量科等人员组成。负责保证现场指挥与当地政府和上级的通讯联络畅通,沟通应急领导小组与外界的联系。

(3)后勤保障组:由办公室和监督稽查科有关同志组成。负责保证现场所需各种物资及现场指挥人员和现场处理人员的食宿安排。

(4)医疗救护组:由综合业务科和质量科有关同志组成。配合相关部门负责受伤、中毒等人员的救护工作。

(5)专家咨询组:由监督稽查科负责组织,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分析事故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评价检测数据,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6)预备机动组:由指挥首长临时确定,机动组力量由指挥首长调动和使用。

各组的其他组成单位由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需要临时指派。

5.4技术鉴定

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由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并接受专家咨询组的指导。检测机构受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委托,按有关标准实施检测,为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6、后期处置

6.1责任追究与奖惩

6.1.1对在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1.2对在处置食品安全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有功人员,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

6.2总结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结束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总结分析,包括对事故作出鉴定结论,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10日内报送市政府和上级应急指挥机构。

6.3演习演练

监督稽查科(食品办)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组织会同相关科室开展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6.4宣教培训

市质监局将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应对能力。加强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

7、附则

7.1术语解释

7.1.1食品安全:指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7.1.2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卫生安全。本预案涉及到的食品安全主要指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

7.1.3食品安全事故:本预案所指的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因食品质量、卫生安全因素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损害、健康危害并造成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

7.1.4造成伤害:是指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导致食源性疾患(即食源性疾病)。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11

据Wind数据显示,华安目前公募基金总规模为678亿元,截至7月11日,旗下共有64只产品,产品品种数量得分62分,在全市场排名第十。从旗下产品业绩回报情况来看,更是年年都有回报丰厚的品种。

这些品种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投资者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华安基金相关负责人,希望在他们一一道来声中帮助读者知其然及所以然。

厚积薄发的华安安顺

“15年来,基金安顺随行业一同成长,见证中国经济发展变迁,虽后来者无数,却一直用成绩和荣誉证明着自己依旧耀眼。”此话颇有煽彩。但如果这是指国内任职时间最长、管理单只基金(华安安顺)时间最长的公募基金经理尚志民却一点都不虚。

Wind数据显示,封转开前,基金安顺成立以来回报率高达810%,年化收益率高达16%,同期上证指数上涨43.79%;封转开后,截至2014年6月30日,华安安顺开放式运作一个半月以来收益率达2.6%,折算年化收益率达22.79%。

“华安安顺投资风格灵动均衡。追求价值投资,遵循基本面选股,持股‘拿得准、拿得稳’是我们操作思路的最大亮点。”华安基金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华安安顺每季前十大重仓股的变动很少超过3个,持股集中度高,组合进攻性强,有效个股(占资产比例超过1%)基本保持在20-25个,多数个股持有时间超过一年,既能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也能确保组合品种研究和跟踪的效率性。

“未来市场更适合灵动平衡风格。因为受政策微刺激、经济微企稳、持仓再配置、资金国际化的影响,A股市场下半年有望筑底反弹。而当前主题成长股估值已高,价值股有望迎来趋势性行情,投资机会将转向均衡,因此,灵动平衡风格有望脱颖而出。”尚志民如是说。

顺势而为的华安大中华

“经济结构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主题,产业结构升级、消费升级和技术升级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必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全面辐射到港、台等大中华区域,带动这些区域自身产业不断向前演变与升级,同时产生新的投资机会。”全球投资部总经理兼基金投资部总监、华安大中华升级基金经理翁启森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投资华安大中华升级能够有效分散单一投资A股市场的风险,同时由于市场的优势互补,组合稳定性更高。

事实上,华安大中华升级基金各阶段业绩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27日,华安大中华升级成立以来回报率高达25.4%,年化回报率高达7.54%,各阶段业绩均位列晨星同类第1名。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安大中华升级由两位基金经理进行管理,除了翁启森,另一位基金经理苏圻涵也同样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市场投资专才。这两位基金经理均拥有多年当地市场投资经验,深谙股票市场投资之道,坚守价值投资理念,追求长期业绩表现,严格控制组合波动,持仓分散控制风险。

“在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内部中国经济企稳的预期下,香港市场有望走强,尤其是银行、保险等低估值、大权重板块的估值修复仍有空间。台湾将受益于外需复苏,实体经济的走势有利于股票等风险资产类的表现。”上述基金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美国景气复苏可直接带动中国台湾的出口,中国景气回稳也会对中国台湾出口有利。

闻“机”起舞的华安科技动力

“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到2020年,传媒产业总产值占GDP5%以上,成为战略支柱性产业。尽管今年2月以来,市场缺乏增量资金,科技类成长股短期呈现高位调整,但科技股长期发展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华安科技动力基金经理李冠宇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李冠宇于2010年3月加入华安基金,先后担任研究发展部研究员、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值得一提的是,其任职期间两只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5%。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篇12

1 新版管理办法概述

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共同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对该办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7号令,将法律层级由规范性文件提升为部门规章。2011年5月4日卫生部签发了再次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以卫生部第81号部令颁布,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版《管理办法》共分8章67条,包括总则、职责、报告与处置、重点监测、评价与控制、信息管理、法律责任以及附则。与2004年版相比,除了在原有6章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完善外,还新增了2个章节的内容,即药品重点监测和信息管理。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明确了省以下监管部门和监测机构的职责,进一步规范了药品本文由收集整理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强化了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核实及处置要求,引入重点监测制度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研究,强化了药品生产企业在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作用等[1]。

《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也较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均适用此办法,包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机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和报告单位(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适用范围可以看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不是哪个部门的孤立工作,其职责贯穿了政府管理部门、监测技术机构、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各相关单位。

2 《管理办法》重点内容解读

对《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首先依赖于对该办法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参与了该办法的制定和培训,希望通过以下重点内容的解读使广大读者对新法规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1 职责

《管理办法》第3章明确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根据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为全国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主管单位,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行使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一些具体职能也将由卫生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如共同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规定和政策,联合开展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等。

此外,新办法还明确了市县级药品监管部门和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职能。近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尤其是医改相关政策文件的,使我国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迅速向基层延伸。截至2011年,全国333个地市均成立了专门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指定了专人开展监测工作。体系的扩展迫切需要法规的支持,新版《管理办法》明确赋予了市县级监测机构报告的收集、审核、评价、上报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和群体事件调查等职能,不但为基层开展工作奠定了法规基础,也为基层监测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埋下伏笔。

2.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置

《管理办法》的第2章进一步规范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处置,这也是修订篇幅最大的部分,由原来的10条增加至26条。新办法共明确了4类不良反应报告形式,即不良反应的个例报告、群体报告、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对各类型报告的报告范围、报告内容、报表格式、报告程序和时限等也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2.1.1 个例报告 通常所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指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个例报告,是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系统提交至监测机构的。与原法规相比,取消了“逐级报告制度”的说法,因为逐级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报告的时效性,不利于报告的及时评价与处置。根据新报告系统的设置,基层报告单位在线提交报告表后,将直接传送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服务器上,各级监测机构在权限范围内均可查看、评价、分析报表,因此新报告系统实现的是“网络直报、分级管理”的模式。

2.1.2 群体报告 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本次修订将原法规中的“药品群体不良反应”统一更改为“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明确了因药品质量、用药差错或不良反应等引起的群体不良事件均须报告,将不良反应扩大至药物警戒范畴。群体事件的报告要求快速,报告单位发现或获知群体事件后要“立即”报告,必要时“越级报告”;对事件的调查要求高效,因此直接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同时体现了多方协作

的管理模式,即除管理部门外,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均需要开展相应的调查或应对处置工作,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事件原因、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2.1.3 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均是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报告收集、评价和风险管理意识,将原先形式简单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定期汇总表”更改为国际标准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要求企业对收到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定期汇总分析,进行全面的药品安全性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发挥了生产企业不同于医疗机构的监测职责,同时也体现了监测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新趋势。

2.1.4 报告的处置 处置是指对报告的核实、评价和调查。为提高报告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性,加大不良反应信息的可利用率,对于不良反应监测资料,相关监测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都有责任进行核实、评价及调查。尤其是死亡病例和群体不良反应事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和监测机构必须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为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评价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一手资料。同时明确了监管部门、监测机构和报告单位在调查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细化了调查程序,使相关部门在调查工作中将有法可依,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2 药品重点监测

引入了药品重点监测的概念,是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管理办法》第4章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开展重点监测,省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可要求企业对其他药品开展重点监测。药品重点监测实际上是借用了国际上已有的主动监测的理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监测活动,全面收集患者用药后的安全性信息,旨在进一步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特征、严重程度等,为药品风险控制提供更加科学依据。开展药品重点监测,一方面可以督导企业积极参与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上市前安全性研究的局限性和自发报告系统存在的先天性不足,提升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水平。有关药品重点监测的详细指南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中。

2.3 评价与控制

随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监测工作的重心已由报告的收集过渡到对报告资料的评价和风险控制中来。《管理办法》第5章对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开展以品种为基础的评价工作进行了规定,要求国家和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收到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信号挖掘和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对监测机构一直以来所承担的核心技术工作给予了准确的诠释。

此外,还明确了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依法采取的药品风险控制措施。国家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监测技术机构的分析评价结果,在职责范围内对存在安全性问题的药品可采取责令修改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责令召回药品、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等措施。报告单位也可依据相关规定在职责范围内采取救治患者、暂停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措施。

2.4 信息管理

随着报告数量的增长,报告单位对监测数据的反馈呼声日益加大,监测机构间如何共享信息也成为突出的问题,医患人员和公众对药品安全性信息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信息、反馈和共享机制已是当前形式下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的必不可少的。

修订后的《管理办法》新增了有关信息、反馈、共享的条款,并单列成章。确定了各级监管部门、监测机构信息的权限和内容,增加了信息保密的相关规定,鼓励报告单位之间共享不良反应信息。虽然条款的规定还较为原则,但与原法规相比已有了很大进步,兼顾了当前信息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未来工作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奠定了基础,也必将对推动信息公开、增进信息交流、保障公众知情权起到积极的作用。

2.5 法律责任

《管理办法》第7章对报告单位、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违反本办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对于执法主体,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处罚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医疗机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并向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对于违规情形,根据报告单位的职责不同,药品生产企业所列出的违规情形最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所列违规情形内容基本相同。处罚措施主要包括警告、责令限期改正以及罚款等。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93条,规定法定报告单位违反相关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时,要承担赔偿责任。此“相关规定”是指《民法通则》、《产品质量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药品损害赔偿的规定。

3 新版《管理办法》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指导意义

中药是我国民族医药学发展中的瑰宝,也正是因为中药的特殊性,其不良反应监测开展情况更能体现我国药品安全监管的水平。《管理办法》虽然对中药的监测没有提出特殊的要求,但是新法规的实施必将推动和促进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3.1 增强中药生产企业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意识

我国中药制造业受医改政策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如此,国内中药生产企业无论在规模上、管理理念和水平上与跨国企业相

比都存在一些差距,药品风险管理意识也相对薄弱。新版《管理办法》加强了药品生产企业在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这无疑也为中药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首先在管理上,要求企业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并设立专职人员开展监测工作,对监测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其次在技术上,要求企业不但要收集报告,还要开展对严重不良反应及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定期汇总药品安全性数据,报送与国际接轨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等。通过在法规中加强生产企业的责任,可以督导企业合理配置监测资源,提高报告意识,主动开展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3.2 加大中药新药的监测力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