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企业文化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5 20:21:37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1

其次,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运行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弱化,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

其三,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规范,就要正确认识理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懂得运用制度文化来保证和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把电信服务理念和行为准则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不难看出,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做好经营服务工作。

其四,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个完善、合事宜的企业制度文化,能规范员工行为,使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二、当前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之现状

我们看到,目前电信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已初显成效:通过推进五项集中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大力实施预算管理,强调了企业的科学决策、投入产出经营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竞争上岗、薪酬改革、绩效考核、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培训等五项机制创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BPR业务流程重组,逐步形成了“以前台服务为标志,以后台服务为支撑,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服务链,解决了过去对市场反应慢、业务流程不畅、员工职责不清等问题,使市场响应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电信企业还缺乏对内在的制度文化自律与软性的制度文化引导;缺乏强调心理认同、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缺乏启发员工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支撑制度的文化尚未全面形成,企业的制度执行成本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动因认识不到位。一些制度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立足于需要之上的,认为制度是越多越好,为严格而严格。

二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将制度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表现形式,甚至迷信于制度建设,而忘记其他部分。

三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到位。将制度看成是管理者的文化,或者是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注重外在的约束,而不探讨制度内涵是否被员工心理认同和接受,并自觉遵守,使制度没有成为一种共有的文化。

四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执行认识不到位。有的企业在执行制度时,自上而下强制推行,虽然这些制度往往能迅速实施,很快就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但是,这些仅仅是表象,其后缺少与员工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内涵,不重视制度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制度的有效性不长。

三、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制度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规范、标准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对制度的接受度、认同感、认知率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其中,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制度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制度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集体感受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制度文化管理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所以,我们认为,把握企业制度文化的“无形”、“柔性”,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从审视制度是否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制度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同时,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制度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企业根本性需求的维护。如事关企业生存的各种问题,包括服务质量、客户关系、网络运行等,毫无疑问是必须以制度加以明确规范的。

(二)从审视制度的内容是否以“以人为本”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活力点。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信誉。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从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支撑点。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四)从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折射点。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

(五)从审视制度的责任是否明确落实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是企业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这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四、常州电信企业制度建设概要

如前所述,制度与文化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的企业,文化的反作用力更为明显。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和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文化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因此,文化理念的落实最终要靠制度去推进,形成固化模式,否则文化就没有土壤,制度也没有持久生命力。在企业转型中,制度的再造与文化的再造是相辅相成的。

为此,今年以来,常州电信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先进行了一些探索。分公司明确提出,企业制度重建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纲要》宣贯工作,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宣传、贯彻落实相结合,必须与流程重组、架构再造工作相结合,必须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是明确了制度建设的目的。以执行层的精细化为途径,以管理层的精确化为目标,逐步固化各种事务处理模式,为企业运行疏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描述清晰的操作和管理规范。

二是确定了制度建设的理念。即,制度建设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在现有机制下的改良;制度建设要做好“针线工夫”,一针一线地缝出企业品牌;制度建设要为精确化决策提供保障;淡化个人色彩,实行职业化管理;效率与规范相结合。

三是把握好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制度的描述不够清晰、细致,缺乏可操作性,留有一定的个人意志空间;部门职责的制定只解决了分工问题,没有解决执行质量问题,一些职责仍缺乏与之配套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各种制度仍缺乏相应文化理念、价值观的贯穿和支撑。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2

一、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以及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能够被客户接受,并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信息化项目的良性运营。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一般有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2)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3)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4)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5)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产业链的增值。

2.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形态分析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在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科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过程是由实体企业到虚拟企业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使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企业。

(1)虚拟企业

一个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性网络,这些独立的公司包括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共享技术、共担成本并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虚拟组织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章程;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垂直体系。

(2)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是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理念与地理、产品范围,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进入全球化的网络经济领域。(3)电子商务企业

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务主体直接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化交易手段大大扩展了交易主体的选择空间并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

3.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客户关系资源。

(1)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直接目标就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得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业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的、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MRPII或ERP将企业业务和财务、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起来,也可以开发或引进网络财务软件得以实现网络财务管理。

(3)电子化采购管理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活动。在网络上公布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给供应商选择;采购企业通过电子目录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信息;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通过电子化手段下订单及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4)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

电子商务的机遇需要靠优质的服务去把握,客户的选择标准将会集中于服务,电子化交易呼唤人性化服务,服务是维护客户忠诚的基本条件,服务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服务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独特的网站,努力成为一流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三、企业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哪种模式?

2.客户搜寻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有哪些?商品展示采取什么方式?客户与企业的信息交流采取什么方式?

3.商务咨询洽谈的方式与途径是什么?交易订单签约方式是电子化的还是纸质的?

4.交易的货款支付采取何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商品的物流配送采取哪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电子化服务方式?

5.企业信息化组织采用何种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6.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什么特点,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要求?

7.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等专业管理是否采用电子化的手段,有什么特点?

8.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哪些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信息化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司林胜周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8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3

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首先应使企业内部运作电子化、信息化。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发展自身的信息化,并构建信息化模型,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何谓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内联网、外联网以及互联网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

何谓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經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产物。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在网络和信息化社会中,电子商务以其显著的信息优势为企业奠定了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源和立足之本。这些信息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同时它制约着其市场竞争力,决定着电子商务信息优势的创造与发挥。因此,现代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活动必须完全融合在一起。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

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许多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企业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内在驱动力,归纳因素如下:

市场变化因素

全球化大市场的形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化的市场正逐渐形成。企业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压力。

由于生产者的需求不断变化,促使供应商们形成供应链。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商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者要求供应商提供集成度高的产品,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这些原因迫使供应商们紧密联合起来,形成一条供应链,对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因素

信息技术不仅用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运转更加协调。

利用电子商务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由于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的透明度提高,开发出的新产品具有较低价格和较低廉的服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对供应商们来讲,他们觉得有必要比订货者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务。同时,开展电子商务也可以提高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

在当今社会,信息已逐渐成为一类重要的商品进行买卖,比如包含有产品历史信息的数据库,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更多企业把可获得的企业内部信息用于经营决策。

企业利用网络可以赢得更多的客户。比如,通过电子公告牌、主页和其他的商业信息系统。

政府政策法规的因素

按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企业要向诸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越来越多的报告,以披露相关信息,在这种压力下,企业为提高效率,节省人力资源,迫切需要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市场逐渐成熟的因素

提供信息和远距离通信服务的商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会促使商家提供更多的和更新的电子商务产品和有效的服务。

从上述形成企业电子商务驱动力的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才能获得新的更大的前进动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不能用局部模块的信息化来代表。它需要借助社会的多方力量,尤其是专业信息化咨询公司的力量来共同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一场技术变革,不如说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改革。即借用先进的工具(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思路是随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呈螺旋上升的方式,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

首先,在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后,在做详细的需求分析前加入一个实施步骤,即“模拟上线”运行的培训方法,直观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貌。其次,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思路,从时间、成本和质量三方面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最后,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完成后,建立相关的运行保证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果,同时为新的需求做前期预研工作,为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做准备,从而实现整个信息化能够持续、健康和有序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已完成信息化战略抉择的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在战术策略上,借助外部中立的、第三方的信息化咨询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问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

企业竞争战略优势的积聚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竞争战略应侧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并积聚优势:

巩固现有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对现有顾客的要求和潜在需求有较深了解,这样,企业制定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才会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便于实施和控制,顺利完成营销目标。

加强与顾客的沟通。根据企业网络数据库存储的大量现实和潜在客户数据,确定为顾客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借助于网络数据库,还可以对目前销售产品的满意度和购买情况作分析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顾客的满意。

为入侵者设置障碍。虽然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成本日渐下降,但建立一个有效、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一旦某个企业已实行了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竞争者就很难进入公司的目标市场。

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目前,有很多大公司开始实行电子商务,其数据库产品服务的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满足了顾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公司也获得了市场上有关新产品方面的许多新信息。

稳定与供应商的关系。以美国的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公司为例,其电子商务系统可以让公司根据零售店的销售情况来制订商品补充和采购计划,然后通过网络把采购计划立即送给供应商,同时供应商适时送货到指定零售店。在零售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沃尔玛正是凭借其与供应商稳定协调的关系,使其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组织单元间的传统边界被打破,生产组织形式将重新整合,开始建立一种直接服务顾客的工作组。电子商务模式将会使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式”向双向的“多对多式”转换。一个显著特征是由集权制向分权制的转变。由于电子商务的推行,企业的经营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一种完全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

企业管理网络化

电子商务以数字化的网络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纸介质,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贸易服务方式。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管理最为显著的影响是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变革。以往的批零方式将被网络代替,人们直接从网上采购,传统的人员推销失去大部分市场。管理者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将更加依赖于网上的资料以及对网络的充分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实现电子付款,资金结算、转账、信贷等活动。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的问题

虽然电子商务前景广阔,但像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一样,总会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在目前的国内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一些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电信市场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本环境,电信市场的非开放性,导致网络资源管理混乱,服务收费过高,网络带宽受到限制。

网络法规出台迟。根据对电子商务应用前景的在线调查结果,很多人不愿意在线购物,担心因遭到黑客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企业更是担心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担心商业机密的泄漏,担心网络上的商业欺诈行为。因此,急需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其交易的安全。

信用消费的不发达和货币电子化进程缓慢。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条件,我国在开发适用于电子商务需要的安全可靠的支付系统方面几乎是空白。传统上消费者对信用消费的排斥态度,对“隔山买牛”这种远距离购买行为的不信任,以及国家金融系统对在线远程结算的保守态度,都会促使这一问题表现更加尖锐与突出。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 供电企业 文化宣传 信息化建设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也需要宣传,不能坐等人们来闻其香,等得时间久了,只能延误时机,影响发展。在信息时代,供电企业必须学会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国家电网系统的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对推进以“五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施,使企业文化在员工的心中落地生根,为推动供电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一、当前供电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现状

(一)基层供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在现阶段,基层供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是影响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首要因素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都认为,其主要职责是对电力进行生产与输送,因此更加关注对电力生产与输送领域的运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非常浅薄,这一问题在基层供电企业中更加突出,很多企业领导以及职工都认为只要按照国网公司的战略部署执行好就可以,但在实践中才发现文化落地工作无从下手,这使得基层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形成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基层团队,这对于当前我国国家电网施行“三集五大”战略的落实是一个不利的负面因素。

(二)基层供电企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文化落地

基层供电企业由于地处基层,面临的压力与困难都是非常艰巨的,其具育经营范围广、管理流程繁琐、经济效益不高以及面临的客户误解众多等问题,由于种种因素,基层供电企业的职工结构也多以技术型员工为主,主要是负责维护当地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营,而缺乏擅长于行政管理与企业文化构建的高层管理者,同时基层的技术型职工很多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只能够将日常的本职工作做好,甚至在平时的工作交流中也经常发生矛盾问题,这给供电企业的文化落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供电企业文化与市场脱节导致缺乏竞争力

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性行业,为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稳定,国家一直对电力企业实行垄断,正是由于这种垄断地位,导致我国的电力企业长期以来经济方式均是以产品为导向,而缺乏市场营销与服务品质,这种心态也使得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过于主观化,基本与市场脱轨这种问题在我们基层的供电企业中更加明显近几年随着我国电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人,一些基层供电企业的服务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供电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一些服务措施已无法满足用电客户的现实需要。

二、供电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一)把握时代脉搏,着力整合资源

社会资源丰富,社会孕育了企业,企业发展促进着社会进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将有利于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多元化,保持科学发展。企业要加强与各类媒体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社会舆论一方面使社会更加了解企业,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不断学习到前沿的、先进的文化宣传信息化方式方法,使企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二)充分挖掘职工潜能,调动职工积极性

营造乐观向上、文明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将企业发展与时代进步相结合,将职工成长成才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是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以争创文明单位为契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扎实推进“只有企业得发展,职工才能得实惠”的指导方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

(三)完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严格规范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制度体系是保障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因此,企业应该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制度规范,从纵横两项,由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由内到外,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制度。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之路。此外,完善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方能显现出制度体系的效果。企业在制度规划化的同时,必须增强整个企业的执行力,严格按照规范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做到规范管理。

三、结语

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现企业风采。

参考文献: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5

1.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虽然不少也在不断翻新版本或转换平台,但过多倾注心血的是形式上的新颖,并没有下太多工夫去提高财务和企业管理的水平。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近两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一般只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

2.我国绝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未能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

3.会计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他信息。此外,普遍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

4.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缺乏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企业信息化

从会计电算化中得到的启示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官,是拓荒者,企业信息化应该从它的成功与教训中受到启示。

1.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任务。系统集成不是程序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来实现。信息系统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尤其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制造资源规划或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不能否认,国外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基本上适用于我国企业,但是企业管理模式受一定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如果由国人开发出功能和性能都能与外国匹敌的系统,则将更受企业欢迎,何况进口软件的价格也绝不是国内普通企业可以问津的。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6

二、水利水电企业强化信息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有效树立起信息化管理新理念,培养新思维

针对当前水利水电企业在管理上出现的思维僵化问题,相关负责人应当有效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的新理念,培养新思维。这就要求企业负责人首先应当破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和束缚,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现代化企业建立经营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企业负责人可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调研活动,以分析研究信息化管理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着力培养新思维,关键是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换代。首先,以企业管理层为重心的管理者应当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与掌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念与主要管理模式,从观念上转变自身对传统管理模式的一味推崇与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若干偏见,从而在领导层中形成崭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其次,企业领导者应当向下逐渐推行信息化管理方针,要求全企业学习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念,帮助企业职工着力转变自身的认识与看法,从而在全企业范围内形成一种革新自我思维,谋求管理发展新方式的良好氛围,进而确保信息化管理新理念深入人心[2]。

(二)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职能特点,确保信息化管理实际效用

针对当前水利水电企业在管理上出现的信息化推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当着力从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职能特点方面着手。由于水利水电企业内部繁杂的部门系统与各异的职能要求使得信息化管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面临重重阻碍,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内部系统的结构职能进行合理地调整与改造,以确保各部门能够顺利推行信息化管理方针。具体来说,针对数据信息技术应用性较差的部门与业务系统,管理者可适当增设相应的技术团队,加大该部门或业务系统在信息技术上的使用频率,从而将其纳入统一的信息化数据管理体系之中。

(三)合理规划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方针政策

针对当前水利水电企业在管理上出现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合理规划问题,企业管理为确保能够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针,首要应当引起大批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人才聚合的优势特点,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方面地研究分析,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自身在新时期的信息化需求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进而能够制定出较为准确、客观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发展方案。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7

1我国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电力企业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尤其在以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为代表的单项业务处理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80年代中期,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模型形成,财务信息化开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决策辅助功能。90年初,会计核算系统开始在电力企业大规模的应用,这标志着以电力行业核算为基础的业务模型已经成熟。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部分电力企业开始引进国外新的管理理念。进入21世纪,我国电力行业财务迈入新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开始向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转型,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中提出,要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立以价值链为主线、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高度融合,总分公司信息合一、母子公司信息同步的集团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带动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电力企业普遍呈现出“三大”特点:(1)资产规模大,广州供电局资产规模超过两百亿,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站遍布广州,分布广,座落分散;(2)资金流量大,每年的电量采购与销售收入带来的大量现金流入和流出;(3)电网建设投入大,整个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做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重要保障,电网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客户管理,帮助企业进行快速正确地决策。另外,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加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整合企业的核心财力资源,实现业务与财务实现无缝连接,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一体化,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和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

3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多年来,电力企业会计电算化仅仅应用于会计核算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因此,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新的管理会计思想,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功能,是财务信息化的主要目标。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1)加强预算管理,就是要将预算指标设定在账务系统中,使预算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发生控制作用,并通过账务集中管理,将修改预算指标的权限掌握在本部人员手中,保证预算的刚性;(2)加强资金管理,就是要通过设定基层单位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减少资金沉淀,通过网上资金拨付,加强资金拨款管理和运转,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3)加强工程管理,就是要通过和工程管理部门联合审批,使各项工程拨款尽可能合理,并自动将拨款款额记录到工程台账上。当工程完工时,关于该工程的费用能自动清算出来,生成竣工决算的财务报告部分;(4)加强财务分析,就是要通过设定财务分析的模式,固定财务分析的内容,使各单位、各时期都能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图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当前电力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通过结合各公司的实际情况,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有效链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理顺本部、分公司、控股公司及控股公司所属分子公司的业务流程及信息数据流程。从而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集中财务分析从而加强财务会计监控和资金管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全面、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为电力经营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企业经营状况信息。通过信息在企业各部门的快速传递和各管理环节对信息的响应,预防和及时发现经营瓶颈,加强对分子公司、控股公司的监控,降低投资、大修项目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从而实现电力的经营目标。电力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效果,应不仅仅是将日常的财务及企业业务信息搬上计算机,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帮助企业完成日常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进行信息集中、管理透明、决策依据更可靠,同时有效地运营企业所有资金、资产,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得以实现科学决策、计划管理、调控和监督的基础。通过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为公司的财务管理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管理信息、方案和决策支持,实现对于公司各部分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测和指挥调度。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会贯彻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即从过去比较依赖行政式管理转为以资本纽带和经营管理为主;从偏重实务管理转为注重价值管理;从资金的分散使用转为资金集中运作;从实行单项计划管理转为实施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全局的财务管理体系应当从原来的以帐务、审批和资金保障为主,转变为建立一个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完整的、能够有效驾驭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中应包括: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结算及管理体系、会计核算与报告体系、产权管理及资本运营体系、投资管理体系、电价管理体系、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8

第一,营销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电力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营销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对营销信息化建设还缺乏深刻的认知,特别是新时期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经济效益的创造,从而忽视营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甚至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第二,营销管理机制复杂。原先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一般是在传统的营销系统下实施,其工作流程设计较为繁琐,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也与电力企业当前的营销系统存在明显差距。尽管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增加硬件设施投入,但管理机制的复杂为营销信息化带来多方面的不便,基层企业对客户资料的收集有限,网络共享业务不能顺利开展。

第三,系统安全管理滞后。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但同时也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新时期电力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且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愈演愈烈,各种黑客攻击、网络信息窃取问题时有发生。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网络平台同样经常受到病毒及黑客攻击,并引起重要信息的泄露,这对企业及客户利益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第四,业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电力企业投入大规模资金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安装完毕后,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营销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但当前营销人员的能力素质与工作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精通营销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一旦系统或设备运行遇到问题,企业很多时候都需要由供应商来协助解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营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二、新时期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管理发展的举措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新时期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应着力推进以下举措:

第一,深化对营销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营销信息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力保障。营销环节体现出电力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也是经济效益创造的源泉。因此,电力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重新对营销信息化管理进行定位和认知,广泛调研国内外同行在营销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进步成果,努力学习其中的经验,进而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借助网络增加服务项目,开展企业形象建设。

第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电力企业应尽快对营销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注重整合营销资源,简化管理流程,实现电信网、进算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有机结合,提高网络综合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尤其是要弥补现有的平台漏洞,使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并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营销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以确保业务的顺畅开展和信息的快速传递。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9

二、供电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1.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物流现代化管理

在组织结构上,改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为“集中管理”模式。加大物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全过程管控力度。具体上如可由电力公司成立省局物流中心,对下属的各个地区局和县局的物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将原来下放的物资招投标和采购的权限进行聚拢回收,由省级物流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对全网物资实行需求、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关系、废旧处置等都实行统一归口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享受大规模采购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之上实现信息资源一体化的目标,为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来源保证。

2.物流中心的辅助制度建设

现代物流是以现代管理技术为基石的,没有管理现代化化就没有物流的现代化。供电局物流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基础之上。通过高效合理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各部门之间沟通合作的效率,及时应对外部出现的突况,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摩擦,使各部门的职责自然形成一个既有专门功能,又有分工合作、高效而灵活的有机整体。

3.完善内部物流管理系统软件建设

如果前两条建议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辅助,物流管理系统软件建设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主题。这主要从两方面来建设:一是通过完善强大的内控设计,保障信息记录的完备行、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相关基础数据便于分类归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经营过程存在的问题。准确性与真实性是信息的生命。不准确、不真实的信息不但没用,还可能带来各种麻烦。此外,在信息社会,信息都是具有时效性的,过时的信息也是没有作用的。第二是契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高效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物流中心的眼睛,它集中、及时、全面反映了物资的各项情况。三是建立可视化的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可视化的平台实现对存库状态、物资配送过程、车辆在途过程、流程管理规范等的全方位、分层次的生动化、人性化、图表化的信息展示,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最后,现代物流企业没有一个好的物流系统软件对信息化管理十分不利,但是,高效的信息系统也要与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能够达到方便清晰的获得有利于经营决策的信息的目的,不能让花费巨大成本建立起来的系统成为一种不实用的摆设。

4.加强现代物流的大数据平台建设

大数据是近两年兴起的一个热门词汇。其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我国各大企业都在争相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自己大数据平台(我国的如阿里巴巴,京东,国外的如苹果等大型企业),大数据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信息化应用于网络资源整合和流程管理的变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大数据管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对电力物流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可以打破我国目前电力资源物流管理的粗放型模式,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优化电力生产和配送模式,建立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5.供应链与信息管理的协同建设

随着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供电局也应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将这些数据通过数学模型、优化和模拟技术为复杂的生产和供应问题对诸如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库存管理、线路优化、采购计划等方面提供合适的建议。要将资源数据、销售数据、供应商数据、质量数据等存储起来用于跟踪供应链在执行过程中的效率、成本,从而控制成本和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10

服务于供电业务,是电力相关机构当中后勤管理环节的基础出发点,也是其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其主要的服务功能,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其一,是供给,后勤工作可以为电力企业内各项业务的运作提供最为重要的物资,以确保企业的运行能够有充足的物质资源作为支撑。其二,是辅助,为确保企业的电力生产与输送工作能够顺利、稳定的进行,内勤需要提供相应的辅助与保障,要确保各项业务流程的规范,还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工作环境的整洁规范、保证设备的质量与正常运行等。总体来说,后勤管理工作,应当做到为电力企业本职的供电工作打好基础、提供辅助。其三,是服务,即是为企业内部的环境及员工的工作生活提供贴心的服务,只有将每项服务工作都做好,让工作环境更加整洁、员工更加有动力,才能切实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保障性

后勤是电力生产过程当中的核心支撑力,企业只有在日常生产运营过程当中出现问题时,后勤工作才能够充分展现出其保障性的作用,但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不可预测的,突然性的。此外,后勤管理工作的保障行为通常是隐性的,针对的是一些细节方面,但工作的难度却是相对较大的,因此比较容易遭到忽略和轻视,但是,实质上,这些细节问题,却通常是对电力企业整体生产运营过程有着决定性影响的问题,许多潜在问题或许看起来并不觉得是会造成威胁的,但是这些问题一旦引发了故障或操作失误,就很可能会给整个电力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或名誉损害。所以,后勤管理工作的保障性作用,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电力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有许多高危险性的环节,所以只有依靠后勤工作的保障,才能确保整个生产及供电过程能够更加平稳、安全。

(三)复杂性

后勤管理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的涵盖面较广,需要了解的知识也更广泛,所以整体工作内容是较为复杂的,其工作内容当中不但涵盖了人际关系,还包括内部物资与设备的管理,对生产运营过程的监督,员工的培训以及考核等等。涉及到的知识也包含管理学、心理学、法学及电力相关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所以,这样的复杂化、广泛化工作特点,决定了后勤管理工作必然是十分繁琐的,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协调能力,且头脑敏捷的人才,才能够胜任这一岗位的工作。

二、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革新措施

(一)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划

后勤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依据电力企业内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将后勤相关的工作人员从杂乱繁琐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采取更加合理科学的手段,建立起正规的信息化后勤管理体系,以达到提升后勤管理工作效率的目标,因此,企业必须要先进行详细的规划,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系统工作内容的建设

后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与电力企业内后勤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相符,并依据管理工作的自身特点,利用结合实情、详细分析的措施,对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编订,其信息系统的具体内容应当包含:

1)房地、物资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的土地资源信息、办公楼宇、房屋租赁、公寓及周转房等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利用信息系统有效理清底数,录入房产性质、面积、归属、原值、净值等关键数据,建立一房一档,可实现对资源数据的动态管理、实时监控,可有效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2)办公实务的管理。企业内的办公实务管理工作,其内容主要包含餐饮服务、会议组织、物业内务以及其它多项企业实务的处理,在逐渐趋向信息化后,其主要的内容则是对于企业内各项原有事务进行信息化的处理与整合,这样的信息化实务管理模式,不但能够实现对于每项实务的人性化、精准化管理,还能够提升后勤服务与管理环节的整体工作效率,强化管理的力度。

3)生产运营安全的管理。后勤工作中也包含生产运营安全管理,细化进行归纳,其主要包括安保消防、交通保障及对设备、操作人员作业流程等方面的管理,进而确保企业的生产工作过程及环境更加安全,避免故障与事故的发生。

(三)顶层设计、分批实时、逐步推进,订立完善的管理规章

对于国内的电力企业来说,信息化的管理是一门新的管理技术,所以电力企业在开始落实信息化管理时,应当使用统一平台设计开发,先试点,后推广,分批次实施,建成横向集成,多级应用、上下一致的公司统一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同时出台相应的规章政策,将其深入到每个工作环节当中,以确保后续的每项工作更加规范、准确。

(四)推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实践

后勤管理的信息化环节,是一项具有革新性的工作,对企业的后勤管理成效会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要制定出合理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改革规划,并且要对这项工作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企业可以借助内部的办公网络、宣传刊物及告示等多种方式,来对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进行宣导,以确保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与认可。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11

1.2因地制宜,确保网络全面覆盖代管县电力公司软硬件基础设施以及管理精益化程度均与国网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且光纤通信覆盖率偏低。为此,湖南电力统一部署、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预先开展代管县公司信息网络建设。①超前谋划,将代管县公司及下属农村供电所光纤通信项目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5个月内完成光缆铺设350千米,5个代管县公司由原租用运营商2M电路所构建的信息网络全面升级到了100M。②对于年内光纤暂不能覆盖的代管县公司,与当地电信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采取租赁电路的方式,为代管县公司分别租赁2条10M电路以不同路由接入市公司。③租赁N×2M电路,以县公司为中心建立租赁电路汇聚点接入中心供电所、营业网点。通过以上举措,实现了信息通信网络的提前覆盖,为信息系统的顺利延伸推广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1.3严格标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由于代管及控股县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模式与直管县公司存在差异,且大部分尚未按“三集五大”体系要求进行调整,为确保标准化实施并减小后续“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信息系统适应性调整的复杂度,确定采取“标准化推广”的总体策略。①由业务部门统一收集各代管县公司业务现状与系统标准化流程之间的差异,针对差异点逐个进行具体分析,出具针对性的代管县公司业务流程调整方案,确保适应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需要。②主数据必须规范统一,无论是控股县还是代管县公司,所有主数据均纳入公司统一管理范围,采取一套编码体系,执行一套标准;③组织机构标准唯一,所有系统的组织机构设置均以ERP人资模块为源头,以目录系统同步方式,实现组织机构的一致性和唯一性;④系统功能无差异,所有控股县和代管县公司均采用统一的系统部署方案,所有系统的配置、权限、功能的实现方式都参考了原有直管县公司模式,实现系统功能的统一性和延续性。通过“标准化”实施,不仅有效降低了延伸推广工作量,而且确保了在“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信息系统适应性调整阶段可与直管县公司“步调一致”。

1.4务实创新,确保用户培训实效针对代管县公司员工基础较差的情况,为确保系统上线后能顺利应用,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延伸覆盖的过程中,湖南电力加强了对员工的应用培训。一方面加强集中培训,在3个月时间内,共举办35个集中培训班,2614人参加,系统新增用户培训覆盖率达100%,最终用户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另一方面创新培训模式,①因人而异,制定多种培训方式。整个培训工作根据对象所处岗位不同分别开展了宣贯培训、领导培训、关键用户培训、最终用户培训和运维人员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②专业有别,开展多种组织模式。由于各系统面对的用户数量和操作要求都存在较大差异,如ERP、财务管控等系统的操作难度较大,用户量较少,适合集中培训;协同办公、门户目录等系统的操作相对简单,则可采取地市单位内部培训方式,从直管县抽取业务骨干在地市集中对新上线单位用户进行培训。③采取了下发培训视频材料、交流研讨、电话指导、导师制等多种方式,如在政工管理等业务相对独立的系统培训中,安排地市供电公司班组信息化建设工作突出的优秀人员,在课堂上分享系统使用经验及业务心得;针对ERP、财务管控等系统,安排工作进度领先的供电公司介绍ERP、财务管控等系统的数据收集进度跟踪经验和专业技巧,突破了固有的讲课、上机、答疑培训模式,增强了培训的现场感,培训实效显著。④严格培训考核。为保证培训质量,对所有参培学员进行笔试和机试,并将考试成绩和日常考勤作为最终考核结果,记入学员的工作绩效,学员主动学习意识显著增强。

1.5多措并举,确保全面深化应用在县供电企业信息系统上线应用的同时,湖南电力坚持“强制单轨制、强制使用”“全面深化应用、全面实用化”。在国网公司统推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3个月后,各单位原有自建系统必须下线,强制实行单轨应用;对于信息系统已具备的业务功能和应用,要求强制使用,所有业务必须在信息系统内闭环流转,不允许体外循环。与此同时,为大力推进新上线单位系统深化应用,参考国网公司信息系统应用同业对标指标体系,根据代管县公司业务开展情况和各系统的应用要求,抽取7个主要系统的30个核心业务项,作为各代管县公司的业务系统应用情况看板(如ERP系统的新增采购订单数、新增设备资产对应率,财务管控系统的银行账户和融资台账信息准确率、完整率,营销系统的抄表率、电费发行率等指标),并将其纳入所属地市公司信息系统深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按月通报和排名,有力促进了各单位“主动应用、规范应用、熟练应用”工作的开展。24家代管县公司11、12月份共新增ERP基本工资数据11210条、采购订单1923条,物料凭证2432条,设备台账420条,财务管控会计凭证20297张,生产管理缺陷记录214条、两票1288张。

2建设成果

湖南电力ERP、财务管控、生产管理等系统在县供电企业的推广,使县供电企业的管理更为精细,相关人员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升,降低了运营成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方面:各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更加规范,清理代管县公司50多个银行账户,发挥了资金聚集效益;通过充分应用一键式报表功能,使县供电企业的月报表编制时间从7天缩减至1天以内,大大提升了报表编制效率;实现财务管控标准业务流程126项,所有新增财务人员实现与标准流程的岗位相匹配。生产方面:利用系统将安全管理的两票管理、运行管理加以固化,通过工作票、操作票流程将关系到安全生产的两票管理制度落实到最基层班组,实现安全生产从最基层做起,有效规范了流程管控,提高工作效率,如一个高压熔断器的消缺作业从发现问题到消缺完成由原来所需5天缩减到3天。营销方面:为推进营销业务城乡一体化提供了信息化基础和支撑,实现了代管县公司与直管县公司营销业务的“同管理、同标准、同考核”的统一对标,如对代管县公司由原来只考核电费回收率的方式,扩展为考核电费回收率与考核客户基本信息收集率、新型缴费方式推广率、电费通知到位率、停电率等立体化指标体系,实现了对业务过程和工作质量的有效管控。延伸覆盖后,湖南电力抄表例日执行率达99%,电费通知到位率100%、欠费停电比例下降到1%以内。

电信企业文化论文篇12

1.引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及唯物史观四个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关于实践思想、发展思想的科学完整的概括、总结及论证。如果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推动企业科学、有效的发展,对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

实践表明: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的进步发展,都受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文化与政治、经济日益密切,已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同样,文化对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2]。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其企业文化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特别是西方企业文化的影响及冲击。因此,如何继续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继承和发扬,建设充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企业文化,并逐步适应全球企业发展的潮流,缩小我国企业与世界企业的文化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基于此,本文对企业文化的理念文化及行为文化进行了分析,并以我厂企业文化为例,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为其他企业制定合理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

2.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我厂(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理念文化及企业行为文化两个方面。下面对其进行具体阐述。

2.1特变电工企业理念文化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厂企业理念文化主要包括:社会使命、经营宗旨世界观、核心价值观、沟通口号等。下面分别予以分析。

(1)特变电工的社会使命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我厂确定了社会赋予的使命:特变电工始终专注于大型电力装备“输变电、新材料及新能源”三大领域的开创与共同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全球的能源事业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2)特变电工的经营宗旨

特变电工的经营宗旨主要包括:客户称心、员工安心、股东放心。这就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下,正确的端正心态,尽最大努力尊重客户;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研究,了解客户心理,不断提升服务,感动客户并竭尽所能的满足客户。信任自己的员工,教育员工以德服人,分享成功,激励员工价值共享,使员工具有凝聚力。

(3)特变电工的世界观及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我厂的核心世界观为捍卫诚信、拥抱变革、推崇健康、欣赏简单和创造和谐。

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条,是企业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指导员工的行为取向。基于此,我厂的核心价值观为: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能学习。有效的规范了员工的行为,调节和有效控制员工的兴趣和意志,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思考方向与行动指南,是企业长期 的根本动力。

(4)特变电工的沟通口号

特变电工的沟通口号为:“特变电工,全球信赖”、“四海特变一家人”。“全球信赖”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信赖,包括了用户的信赖,员工的信赖,投资者的信赖,供应商、销售商等合作方的信赖,政府和社会各方的信赖;也包括了来自世界各地区客户的信赖。让特变电工数以万计的员工为了共同的企业愿景而拼搏出力。大家亲如一家,观念相互融和,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企业文化的灵活运用。

2.2特变电工企业行为文化

特变电工企业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企业行为宣言、员工行为公约、员工行为准则及围绕世界观的行为举措。

(1)企业行为宣言

特变电工是引领中国输变电行业的脊梁,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装备和服务;重视与客户的沟通,以超越满意的产品和超乎想象的服务赢得客户的完全信任与持久支持;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互动共赢,共同走向成功。

(2)员工行为公约

特变电工要创造以“可靠”为核心精髓的品牌,就必须做可靠的人,做可靠的事。以马克思哲学原理为指导,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意味着任何虚假、奉迎、言不由衷的话都将不受欢迎;任何欺骗、推诿、敷衍塞责的行为都将不被允许在我厂体系。

3.结论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通过对我厂企业文化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从企业理论文化及行为文化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企业文化方面进行了具体实践,总结了我厂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有益经验,为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