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企业信息化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8 14:53:41

电信企业信息化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1

九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对于国民出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经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1。由信息化驱动的经济结构调剂,大大地提高了各种物资以及能量资源的应用效力,显明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因而,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努力迎接信息化浪潮,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流动各领域普遍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充沛、有效地开发以及应用各种信息资源,使社会各单位以及全部公家都能在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如声音、数据、图象或者影象等享用以及互相传递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以提高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决策能力,提高各单位以及个人的工作效力,增进社会出产力以及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文化教育与糊口质量,增强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

因而,在中共105届5中全会上,吴邦国副总理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鼎力推动国有企业信息化”的号令。国家也因而成立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朱总理亲身挂帅,指点全国的信息化建设。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将累计投资二000亿用于信息化建设。经验表明,信息产业在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方面投入产出比可达一:四以上,有些领域乃至超过一:二0。

电信企业是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95”期间,产品增添值已经占GDP的四%,产业范围跃居各工业部门之首,拉动全国工业增长一.八个百分点,贡献率到达一九%。电信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对于于国内社会的信息化过程拥有首要的影响。

目前,国外的电信产业正处于1个比较大的调剂期,国外的IT产业也因而遭到很大影响。国内的电信企业正应当捉住这个机会,通过信息化工作,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管理水平,为迎接下1轮的市场发展机遇奠定基础。

另外一方面,咱们也应当看到,电信企业拥有自己的行业特色,与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不同。电信企业的出产是缭绕网络建设、网络服务开展的,其盈利模式是以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而赢取利润的,因而电信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但包含企业本身的信息化改造,提高为用户的服务水平,也承当着为社会信息化做贡献的社会基础角色。

二 电信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出产进程、物料挪动、事务处理、现金活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进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察看各类动态业务中的1切信息,以作出有益于出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公道配置,以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患上最大的经济效益。

电信企业的信息化包含企业信息化以及社会信息化两个方面。具体而言,电信企业信息化的对于象分为如下的几类:

·客户的信息化。通过提供标准化信息组件,为似提供信息化环境。如通过GPRS网络及标准化的客户端软件,就能够让客户在挪动的环境中,也可以上网,进行挪动办公、挪动酣等流动。这也是社会信息化的1个首要表现,让每一个客户都能够信息化,整个社会也就信息化了。

·企业的信息化。采取各种信息化技术,对于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本身的反映速度,适应市场变化,维持在市场中较强的竞争力。如企业有了企业资源规划(Ellp)系统后,就能够对于自己的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有较清楚的掌控以及节制;有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0A/MIS)以后,就能够较快地将各种指令信息发送到各个部门,及时地作出各种节制;有了客户瓜葛管理(CRM)后,就可以较快地了解用户市场的需求及变化,并对于出产系统作出相应的调剂等。

·供应商的信息化。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链,都有自己的上游及下游企业,为了较快地作出市场反映,光靠自己1个企业的信息化是不够的,应当提供信息化的渠道,让其他企业也可以及时了解到本企业的各种信息。例如:通过电子化招标、采购系统,可以对于各种供货商进行有效管理;通过ISP/ICP的管理电子化,能够凸起与合作火伴间的高效力管理;通过渠道信息化管理,能够改善对于市场环节的掌控能力等。

电信企业信息化与其他行业信息化进程相比拥有独特特色,电信企业1方面通过本身的客户信息化,为社会的每一个基本成员提供信息化环境;另外一方面,也通过电信网络建设,为社会其他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信息传输网络服务,承当基本的通讯服务角色。

因而,中国的信息化工作为电信企业提供了又1次发展的机遇,通过社会信息化,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电信网络应用不充沛的问题,而且也为开拓电信新业务市场奠定了外部环境基础。

为了迎接中国信息化高潮,电信企业也请求打好本身的服务基础,通过企业信息化工作,提高本身的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适应未来电信市场的大发展。

三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国内的电信企业相对于于其他行业,信息化程度还比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的电信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表现在如下的1些方面:

(一)信息化程度不高,技术后进

国内电信企业的信息化首先是表现在出产系统上,如中国挪动经由多年的累积,已经经在计费系统以及网管系统方面的信息化工作中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树立起了初步的集中化管理模式,但在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方面,却没有树立起足够的信息化系统,因而,中国挪动正在进行ERP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

另外一方面,国内电信企业的1些信息化系统技术比较后进,操作人员水平不高,没法充沛施展信息化系统的职能。

(二)系统扩散建设,管理独立

国内电信企业尽管也树立了1些信息化系统,但这些系统比较扩散,并无连接起来.,构成了1个个“信息孤岛”,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往往分属于不同的管理职能部门。

因为这类系统没有进行互联,因而致使各个系通通计出的数据往往不1致,为领导进行正确决策,增添了难度。

(三)管理流程没有优化

国内电信企业在管理方面,还留有规划经济时期的痕迹,良多流程还有待进1步优化。信息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1次优良的机遇,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程,进行流程重组,可以提高管理效力,增强对于企业的管理节制能力。

(四)重建设,轻管理

因为历史的缘由,国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对于硬件建设比较踊跃,而对于软件投资比较小心,构成了“重硬轻软”的现象。另外一方面,对于于系统建设10分注重,而后期的管理、保护工作却没有患上到应有的注重,致使良多系统没法应答业务功能的变化。

这些问题,反应了国内电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说明信息化技术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将构成又1个新的行业发展热门。

四 电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信息化工作能够为国内的电信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效,电信企业如果能够捉住这次机会,可以完成1次“洗心革面”的变革,树立起现代企业轨制,并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其应当包含下列目标:

(一)完成社会信息化“栋梁”的角色

电信企业的信息化,将增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客户的信息化水平,而且也为其他企业用户信息化提供信息承载网络平台,知足其信息接入内部系统的请求。

这样,在1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电信企业承当起了“栋梁”的角色,不但开辟了自己的市场,而且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首要贡献。

(二)树立闭环企业管理模式

电信企业信息化,就是要整合企业的各种系统,让出产、管理、市场、客服等诸多系统以及环节紧密地联络在1起,使企业构成1个市场、出产、服务再到市场的优良闭环,用户的市场需求,能够马上通过各种信息化渠道,反映给企业的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后,马上通过信息化系统,将指令下达给各个出产部门,各个出产部门能够马上提供出相应的业务,然后通过市场部门将该业务推向市场,同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听取用户市场的反馈,以便于及时地进行反映。

(三)通太小额支付,提供资金流,发展电子商务

在承当社会信息化的角色进程中,电信企业可以通太小额支付系统,为用户提供挪动商务流动。电信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流平台,通太小额支付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资金流,再与有关的物流系统结合,就能够为用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这样,电信企业就能够发展成为社会电子商务的基础平台企业,不但提高了社会商务流动的效力,而且也提高了电信企业自己的利润。

(四)树立在数据仓库基础上的数据分析

电信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不但要斟酌各个业务系统的整合,而且也要斟酌数据的整合,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将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汇总,集中地反应企业运转的情况。同时,通过对于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诊断”企业方方面面的状态,并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基础,防止决策的盲目性。

以上的内容,仅是信息化工作的1些主要目标,信息化系统为电信企业提供了数字神经系统,企业也将由于有了更灵便的神经系统,而拥有更高的管理水祥和社会竞争力。

五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难点

应当说,信息化工作首先是管理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而国内电信企业在信息化工作中,拥有如下1些难点:

(一)管理问题凸起

经验表明,信息化工作是“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因而在抓信息化的同时,要抓管理的改革,要面向顾客,面向市场,创造信息时期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才能使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获得成就。管理问题比较难解决,但又是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否则在旧的管理模式下,不管采取多么先进的技术,企业也没法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市场中的各种繁杂变化。

(二)现有系统繁杂且参次不齐

应当说,信息化技术比较繁杂,触及到良多不同的系统,接口良多,因而如何在技术上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准确切施,还有良多问题。

最近几年来在信息化技术中,普遍采取中间件技术,提高了不同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而J二EE/.NET等体系结构的呈现,也为信息化技术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需求多样,存在节制问题

信息化进程中的失败案例显示,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在于需求变化太多、太快。因而,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建设及利用、保护,有必要进行需求节制,确保在不同的阶段,依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完成不同的系统功能。

(四)技术路线选择难题

信息化工作不是“1锤子买卖”,是个长时间的进程。因而技术路线的选择10分首要,是按部就班仍是推倒重来,对于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都拥有首要的影响,因而,应当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抉择具体的技术发展路线。

(五)项目管理10分首要

依据美国Hackett公司的1项调查发现,只有三七%的信息化项目在规划时间内完成,只有四二%的信息化项目在预算内完成。因而信息化进程中项目管理方面问题10分凸起,采取公道的项目管理法子10分首要。

六 电信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2

1.电力信息机构的设置问题

信息机构的设置是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经过30年的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推进和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但如何建立符合电力公司特点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以及电力企业信息机构如何设置等问题又摆在了各级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面前。

2.电力信息化标准问题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问题也是困扰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难题。现阶段青海省电力公司本部及下属的西宁供电公司、海东供电公司、海南供电公司、黄化供电公司、电力设计院、送变电工程公司等企业虽然已建成局域网,要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必须要统一平台,电力系统或电力公司系统要有统一的信息代码标准。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如何布局?安全手段怎么处理?此类关于电力信息化建设标准的问题同样困扰着电力系统信息化工作者。

3.如何实现信息产业化问题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服务功能,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PMMIS),是供电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能、决策水平和企业综合竞争力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摆在电力企业领导和信息工作者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建立青海省电力信息架构的设想

1.建立电力信息通信公司,强化电力公司信息主管部门的职能,发挥CIO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环境和满足各电力企业对信息网络和资源的需求,有必要实现电力通信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重组。建议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由省公司的调度通信中心、信息中心组建电力信息通信公司。在电力通信、信息资源和电力经济分析等方面形成产业优势,树立电力信息通信品牌,形成竞争优势。电力公司的信息化专门机构可以参照国内外电力公司的信息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

信息化领导小组或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主要领导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企业总经理应兼任领导小组组长或指导委员会主任,该组织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企业信息化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决策,是企业信息化的最高领导机构。企业的信息化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完成领导小组委托的信息化任务,具体负责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推动和项目实施工作,对下属企业的信息化进行统一协调、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此外,设立电力企业信息首席执行官(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国内又有人称为总信息师),兼任信息化领导小组常务组长,由公司副总裁或副总经理担任。企业CIO负责从企业整体发展上规划信息化建设,指导企业业务信息化实施,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工作。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关系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信息化在深入发展中将涉及企业的深层改革和业务重组,这一切不是一个信息部门主任能力所及的。信息化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也不断对信息化提出新的课题和新要求。因此,CIO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工作,从企业的整体发展和业务方向上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控制之中。

2.加快电力信息标准化建设,规范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方案及管理条例,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联网运行。

目前,在省公司内部甚至国电公司内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和系统评估体系,各企业独立编制和应用着各不相同的编码及标准,“信息孤岛”处处可见,这将给今后的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造成极大困难。因此,组织编制统一的信息代码,是实现信息系统的统一基础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信息编码范畴很宽,内容很多,难度很大。要有计划地、尽快地组织力量编制企业信息化急需的、核心的、最重要的信息代码。边建设边推广,逐步形成青海省电力企业(或行业)信息代码体系。其中主要包括:电力设备信息代码、人力资源代码、财务信息代码、业务流程代码以及相关信息代码等。

建设覆盖整个企业业务和部门的统一业务信息平台,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基本条件,是企业资源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然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力企业的新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电力企业的主要业务和管理工作要全部融入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中,如财务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企业资源管理(ERP)、电子商务等。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经营者活动控制系统要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攻方向和主要建设内容。任何业务部门的信息子系统的开发建设均纳入公司统一规划和统一的平台之内,不允许各下属企业或业务管理部门自行其是,独立建设信息系统。即电力企业信息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一定要由上而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分步实施,试点推广,强力推进的办法具体实施。

统一的平台规划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的通行信息化模式,是现代企业高效的必备的信息系统模型。电力企业的统一平台分成:基础平台、应用平台和管理决策系统平台。基础平台包括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工作流程控制、通信机制、数据转换与交换机制和规则机制平台等。应用平台包括各种业务应用子系统(如财务、审计、物资设备、人力资源等)和生产管理应用系统的集成。管理决策层平台是规范的公司管理层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各业务流程控制管理子系统)以及辅助决策系统。企业门户是电力企业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的入口。

3.加快电力企业基础性系统建设,加强全体员工的信息化学习和培训

电力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应向电网生产和业务管理方向倾斜,把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务。现阶段青海省电力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分阶段、分模块、分步实施、逐步建设的方式,积极开发建设一批电网生产管理急需的、适于电力市场运作的应用系统。其中包括建设电网公司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统计分析系统、竞价上网报价交易系统、企业统一财务系统和人才管理、物流管理等系统。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手段,它既要改变人们的管理思维,更要改变具体的管理方法.如果企业员工不能熟练地掌握并加以实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一定要加强全体员工的信息化学习和培训,逐步形成与信息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培养形成信息化的意识和工作习惯。只有在全体员工都有了这一全新的管理理念时,才能顺利进行企业资源管理(ERP)的规划、开发和应用,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4.建立电力企业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3

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信息化会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企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也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简单的例证是,企业有实力(资金)才可以使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不断改进。

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水平是基础,信息化是工具和手段。没了基础,手段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定不健全的情况下,信息化程度却很高,这是不可想象的。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快节奏工作要求,会对信息化的发展自然产生需求拉动。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二者循环往复,不断促进,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发展,但当时企业的发展还未达到一定水平,管理水平也未达到一定高度,信息化发展不是很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到了21世纪,信息化建设无论在国家电力公司、省网公司还是下面的发、供电企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力量

市场经济是信息化发展的最好土壤。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分散的,决策也是分散独立的,市场主体决策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状况,而信息化为此提供便利、有效的手段,所以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成就,为经济决策服务。

反过来看看目前国内的电力企业,最近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频繁出现以电力行业为代表的垄断行业员工福利居高不下的报道,显然,电力企业已经被指认为垄断行业中的典型。也就是说,电力是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最低的产业,因此,电力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乃至管理变革的最原始动力就不难理解了。客观地说,在目前的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条件下,要求电力企业从根本上推进的信息化建设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必然要以管理创新为前提,而管理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又必须要以充分的市场化为前提。

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出路从根本上来说要靠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步伐;而作为电力企业本身来说,管理层必须树立长远的战略视野,切实地认识到市场化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以管理变革为切入点,带动信息化建设;同时,也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与构想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

(1)确立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转变管理方式的辩证关系

业务需求驱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促进管理变革和业务能力的提升。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要获得成功,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化是固化基础管理、活化综合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强化战略管理的重要变革工具;是实现企业发展、控制运营成本、挖掘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的思想。要树立信息技术是管理变革的第一推力的观念,通过信息化来推动管理现代化,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现代化所引发的管理和组织变革同步考虑和改进。

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转变管理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明晰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认清电力企业的管理特性,客观评价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认真运用swot等现代管理工具进行深入分析,瞄准国内外先进标杆,实现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2)注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和策略

信息化引发企业变革,形成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全新企业运行和管理模式,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信息化不是单纯的项目组合和信息堆积,也不是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的管理模式照葫芦画瓢式地“数字化”描述,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基础环境的不断调整、变化、发展、再调整、再变化、再发展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因此要注重建设策略。电力企业还处于改革进程中,信息化建设应实施规划先行、实施紧随、稳步推进的螺旋式递进策略,重点突出对核心业务的支持,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有效结合。

(3)正确把握和运用“一把手”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在这“一把手工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一把手”在信息化工程中的组织者地位,而是要把“一把手”对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定位,“一把手”对信息化带动管理变革和创新作用的认识,“一把手”坚定不移地把信息化进行到底的决心,“一把手”将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管理创新中的能力,影响并渗透到企业文化及员工思想行为中,从而使全体员工融人到“一把手工程”的企业氛围中,形成一种强大的企业文化,把信息化作为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和自我创新的自觉行动。

(4)切实加强信息的标准化工作

企业信息化进展到现在,之所以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化过程中忽视信息标准化这项基础工作,如技术平台的标准化、信息编码的标准化等。

企业信息化需要总体规划,需要从最底层的业务流程调整和优化做起。但任何企业级的信息系统都不可能涵盖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因此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是信息化进程中永恒的话题,而标准化则是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成功的基础。

(5)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建设是信息化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企业各业务领域,信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的同时,构建强壮的i t运维管理体系不容忽视。如何将静态的被动式运维管理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式运维管理,使信息技术运维的风险降到最低,是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总之,信息化发展不能与企业的管理现状相背离。必须仔细审视自身现状,找到信息化的准确定位和恰当的切人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1)总体目标:作业层实现流程网络化,提高工效;管理层实现定量化,提高质

量;同时实现决策支持智能化,有效提高企业管治和竞争力。上述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下列各项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体系,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通过数据整合,保证企业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唯一性,

――建立电力企业一体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信息系统运行环境支撑平台与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创建高效、有序、统一的企业信息技术环境,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完成公司主营业务(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2)建设思路:

――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体系框架。按照“专业开发,应用集成”的一体化建设部署,构建信息系统体系框架;

――通过统一的信息应用集成平台(eai)实现各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业务整合;

――通过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eip),实现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为电力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运行环境支撑平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平台一个中心”,即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安全平台、应用集成平台和区域性数据中心。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平台与数据中心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进行、适度超前。

四、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理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实践规范、有序和高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策略应该以信息化规划实施为依据,创造条件落实信息技术规划类专项计划资金。

2、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管理数据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存储的要求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各主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创建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4

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在当代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生存和竞争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当下是一个由信息技术创建的生存环境,电子信息类企业要想突破市场挑战,抓住机遇,就要及时实施信息化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因此,电子信息类企业要不断引进信息技术,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我国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的方针为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突破行业,展开区域。这种政策的推动使得电子信息类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信息化建设,但是据数据显示,电子信息类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战略而成功发展的只有20%以内,而失败的企业却有一半,与理想中的效果完全不符,并且也浪费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电子信息类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也拓展了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发展空间,很多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发展逐渐开始重视并实施企业信息化。

1信息化在电子信息类企业中实施的必要性

1.1信息化是电子信息类企业生存的必要前提

电子信息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不能摒弃传统的发展手段,就将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失去生存能力,这是很多电子信息类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有很多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以及人才和发展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使得企业发展止步不前,但是,很多电子信息类企业又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自身的发展制度。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能够将自身管理制度改变,提升管理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施更加优化的监督体制,也能够加强企业在各方面发实施力度,保证企业各部门都提高工作效益;利用网络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与客户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优化企业的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扩大企业的宣传力度,使更多人对企业有足够的了解,从而以企业自身优质的产品来获取更多的销售量;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工作时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并且积极研发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最大化加强企业竞争力和稳定,以达到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1.2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求

电子信息类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首先,电子信息类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能够使其扩大发展规模,这就改善了人们的就业问题,满足了部分人的就业难度;电子信息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遵循多样化的发展原则,在当前人们消费多样化的市场格局下能够满足消费者在各方面的需求;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引入高科技,也就是要紧跟科技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更为稳定的发展,因此,电子信息类企业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科技人才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科技创新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社会、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创新科技才能持续发展。因此,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十分必要。国家也已经提出了有关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问题,需要电子信息类企业进行参与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战略

2.1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信息系统是用来处理信息流的一体化系统,主要组成有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信息资源、信息用户以及规章制度。在电子信息类企业中信息系统又能够分为5种类型,包括数据处理、管理信息、决策支持和专家系统以及虚拟办公室。信息系统的功能有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5种。其中输入功能是指企业中要使用某系统时的管理过程,主要取决于使用系统的目的和能力;存储是指将企业内重要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保存,方便企业今后的使用和检查;处理是指数据仓库技术和联机分析处理,是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管理的监督;输出是为了企业对某资料的使用,这种功能则是为了保证企业在过程中的最佳输出能力;控制是指对企业内有关系统组成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保证企业在对信息加工、处理和传输以及使用的安全过程。

2.2电子信息类企业有关信息系统的具体使用

电子信息企业制造的电子品种度、批量多,并且还存在一些临时插单情况,导致生产内部管理秩序混乱,而信息系统能够将分别管理各订单的生产情况,在存储相关生产信息和品种后,管理人员能够根据数据来进行生产上的合理控制,保证品种和质量的合理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间断性,每个阶段和工序都会存在一定的时间段,产品的生产过程也会被分解为多个阶段完成,信息系统将要完成的阶段分别进行纪录,并分别在阶段中制定相应的任务量,规范生产过程和质量。企业的业务模型是了解客户需求,并加强沟通交流,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以满足客户。通过使用信息系统的网络方式,消除与客户之间地域和时间上的距离,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向客户展示产品成果,并介绍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来完成业务沟通。另外就是对高科技的应用,在电子类企业中,科技作为非常关键的部分获取了很大重视。而信息系统的适应涉及到如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都是当前时代下的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会给加大企业的经济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在企业对原材料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对于检验原材料问题也能够使用科技手段,从而为原材料的质量做出一定的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很多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实施,但是却没有运用到整个工作流程中,而企业对信息化的制定和实施也要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在选择建设信息系统时才能够更为合理地发挥其作用。另外,企业发展少不了人才的参与,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人才对科学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使得增强企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淑凤.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158-159.

[2]阚宏亭.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实践[J].科技与企业,2014(11):137.

[3]李冰.大数据时代下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5

随着时代的发展,供电公司的信息化体系不断健全,其自动化应用需求不断得到提升,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工作模块,比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用电营销系统,输变电工程系统等,这都需要进行自动化程序的控制。目测来说,电能量计量遥测系统是这个控制体系的核心,其需要在专门的虚拟网络中进行传输。为了更有效的进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改善,进行电力专用通信网络的开拓是必要的,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延展及其延伸,扩散到各个生产场所,保证为其信息化应用系统创造条件,保证其可靠性的信息传输,进行通信模块,计算机信息网络模块的传输,保证供电企业的信息一体化工作,从而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为其创造统一性的信息传输平台,从而有利于供电企业的信息一体化过程。

2在通信及其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过程中

可以进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升级,保证信息网络整体系统的优化,按照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需要,进行自动化应用系统的更新,保证其实时性、安全性及其可靠性,更好的满足不同工作业务的需要。更好的进行数据模块,故障模块的控制,更好的减少系统的崩溃率,从而更好的降低网络传输的不稳定几率,为网络信息化及其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保证其统一信息传输平台的应用。通过对通信系统及其信息网络系统的整合,更好的进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延伸,更好的进行网络生产管理信息的良好运作。这就需要做好信息网络变电及其输电过程的业务控制管理,做好查询模块、统计模块等的工作,更好的进行生产管理信息的优化,保证其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在实践工作中,电力企业信息化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多个模块的内容。如果缺乏必要的策划控制,就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完整性,也就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统一性。这就需要进行电力单位的管制,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如果缺乏健全的信息化构建系统,就难免出现电力企业信息化中的麻烦。这就需要针对电力企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不同个工作模块的优化。针对不同信息化含量的电力工作展开布置,保证策划程序的良好性,针对其业务进程及其管制展开分析,做好业务的整理工作,更好的进行信息化的建设,策划好各个信息体系的工作步骤,保证信息化的质量。

3不能缺乏计算机的有效管理

如果缺乏计算机的管理,其信息的发出及其接收就难以得到控制,也就难以进行信息的识别。这就需要按照当下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工作需要进行控制,进行工作模块的标准化流程,做好计算机程序的各个工作,进行数据标准化的控制,及时的进行计算机的处理,保证数据库的良好管理,保证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模块的协调,保证电力系统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信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很多的厂商都推出了面向电力行业的管理方案。经营决策者需要根据市场的信息及其需要进行企业发展策略的决定,这需要信息管理者们做好生产信息及其经营信息的管理工作,保证决策模块的优化,做好信息的积极处理工作。

二、关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及其电力企业

信息一体化目标的分析在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可以串联各个电力部门之间的信息化体系,保证电力单位的程序运作智能化,保证不同应用体系之间的相互结合,这样可以打破独立信息化体系运作之间的局限性,通过对电子商务的利用,更好的提升电力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针对电力单位的工作步骤,进行工作范围的开拓,保证电力单位内部结构的协调性。凭借电子商务的使用推动电力单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还有,针对电力单位内部机构中一些封闭的工作范畴,经过贯彻单位的整合运用,能够把电子商务和那些封闭的工作范畴有机联系起来,进而能够推动电力单位内部结构各个信息化的体系综合起来。通过对不同电力信息体系的结合,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的综合管理,保证不同模块中的数据信息的结合,保证这些数据材料的良好应用,进行电力单位的信息化体系的修整,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提升其应用效率。电力单位内部的作业程序要按照数字信息化的形式开展。如,在使用ERP软件体系搜索有关内容时,就要凭借综合模块进行完成,这就必须在完成电力单位信息体系的综合时要把有关的工作程序管制的体系综合起来。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6

0前言

现如今,我国电力系统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革,电力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的日常用电量不断增加,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十分关键,这就使得电力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电力生产的要求,因此,如何革新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迅猛发展,从极大程度上完善了电力企业传统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对电力生产的需求。

1实现电力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需遵循的几个原则

1.1可靠性的原则

电力企业的信息一体化管理能够使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运营情况得到深入了解,还能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发展手段。因此,确保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及其稳定性非常必要,这就要求了电力企业在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务必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尽可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或者不被外界任何因素所影响,从而影响了系统的运行。

1.2实用性的原则

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实用性,要求了相关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系统操作界面应当简单实用,便于电力用户的使用,使这些普通用户也能够通过屏幕对系统进行操作,与此同时,一体化的系统还包括了一些日常操作需要的功能,这些功能必须全面和简明,要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体化电力系统多样性和实用性的相互结合,促进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1.3安全性的原则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以保障企业的生产,能够确保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安全问题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确保系统的安全是电力企业顺利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信息一体化的系统应当具备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的功能,利用这个功能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系统的自身安全,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病毒以及黑客的入侵。

1.4开放性的原则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开放性的原则是指系统要利用一些标准、通用的网络技术、通信协议、计算机的软硬件等,保证系统在必要之时,能够有效实现自动升级、自动重建或者系统互联等。

1.5实时性的原则

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对电力的实时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信息一体化的系统中就包括了实时,帮助系统实时应对各类特殊情况的发生,从而充分保证了电力安全运营。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一体化目标

2.1应用电子商务

通过整合电力企业中相关的应用程序,实现了电力企业的跨应用程序以及自动化营运流程的整合、交易,有效整合了原有电力系统中的分散的应用软件,这类电子商务应用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赢得发展机会。此外,还能利用导入企业应用整合使电力企业的一些内部封闭作业环境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从而促进了企业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2.2整合企业的业务

电力企业应用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全面整合企业的所有业务,能把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以及电力系统中的大量数据相互整合,而系统中相应的应用程序的连结,就是实现整合这些数据的关键。

2.3业务流程管理

电力企业实现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以后,可以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流程进行管理。比如:利用ERP系统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的时候,就要结合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中相应的功能模块来完成,因此,这也要求了电力企业在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务必做好与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系统,确保其功能的实用性与整合性[1]。

3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的技术方案

3.1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与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电力企业信息的一体化发展最终的目标就是搭建起电力企业的信息统一支撑平台,安全规划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框架,使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实现系统的高效集成,从而使电力企业在客户、业务、员工工作以及合作单位之间的相互统一,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逻辑层次。第一,客户的表现层。客户的表现层结构主要是建立一个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客户需求数据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对普通企业用户的数据、对电力企业全体的员工数据以及对电力企业相关职能管理的部门数据、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数据。第二,企业业务的逻辑层。电力企业业务的逻辑层起到了对电力企业的数据进行集中交换的作用,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帮助电力企业设计出有效的处理联机事务的系统。第三、企业数据的逻辑层。电力企业数据的逻辑层是实现电力企业统一数据建模的重要结构,这一逻辑层能够将不同站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统一的储存与组织,从而使电力企业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数据信息整合。

3.2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物理性质结构

首先,电力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来支撑整个平台,并且搭建起统一的门户平台来实现电力企业网站的访问。其次,电力企业要规划自身的信息资源,并且按照规划模型的统一,构建起电力企业数据中心。并且确保数据稳定与可靠,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挖掘与分析,这就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具体指标。最后,根据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积极借助相关开发工具以及动态建模等技术,为电力企业搭建一个信息统一管理的平台。

3.3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的工作流程管理平台能够以最优化、自动化的方式对企业的工作进行管理,能够支持、并发、顺序、分支等形式不一业务流程。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信息的一体化系统工作流程管理平台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3.3.1软件构件

电力企业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平台所包含的软件构件,其作用就是用来对工作流中一些基本的构件进行管理,这些基本的软件构件则是确保企业整个工作流程管理平台的重要部分。其功能主要包括了构建工作流模型、构建执行工作流服务以及构建客户的应用管理。

3.3.2系统的控制数据

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管理平台数据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了工作流的控制数据、控制相关数据以及应用数据等,其中,工作流对数据的控制主要用来控制工作流的执行服务。管理平台中的相关数据为数据的有效控制、状态转换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决定着系统逻辑的发展方向。应用数据是指应用系统程序来操作的一系列数据,这个环节的作用是确保整个流程的流动性。

3.3.3应用数据和其他应用

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与外部应用,虽然不在工作流平台组成部分当中,但是这些外部应用和数据也可以为工作流的产品调用,在工作流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当中,务必考虑不同的应用需求,便于在和不同应用系统交互的时候,能够建立、提供一个标准的API函数及规范应用来实现系统之间不同的交互[2]。

4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一体信息管理的策略

4.1集中管理服务器

若要实现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电力企业则需要将现有的各系统服务器集中,在确保服务器的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对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电力企业对各类系统服务器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机房的重建,同时,也是建立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与保障。

4.2整合现服务器

电力企业在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可以把那些容量较小、分散的服务器用较大的、功能较强的服务器进行整合与替换。通过对企业服务器的整合,扩大服务器容量利用空间,有效改善服务器性能,进而提高企业服务器系统使用效率,增强服务器扩展性,降低系统维护、检修、升级、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的投资费用。

4.3整合数据

电力企业对数据进行整合,是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和基础,对电力企业各系统数据进行分类与合并,将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整合,使数据实现集中存放。对于平台产生的一些问题应及时解决,有效降低了数据冗余存储,进而使之在更大范围内也能发挥出电力企业的数据信息效应,与此同时,也充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3]。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电力企业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若要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与一体化信息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务必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优化企业的电力系统配置,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力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管理,优化电力系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何南鸿.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的探讨[J].硅谷,2013,10(23):96-109.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7

一、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组织分析。

电力企业档案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发展历程的原始记录,信息化档案管理要求档案信息的覆盖面广阔,就电力企业而言,需容括科技信息、知识信息、人员信息、工程信息等各要素,但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对信息采集不重视,将档案管理等同于简单的文字类工作,认为档案管理与市场经营不挂钩,一方面缺乏严谨的信息采集与分类,档案材料归档与保存形式化,信息使用率不高,表现为无价值的材料堆积;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完整性不足,信息类型单一,跟不上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趋势,表现为档案信息组织的滞后,与电力企业的发展规划脱节。

第二,电力企业的档案运作方式分析。

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导性与持续性,在电子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时代,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已具有全球化特征,即档案载体的数字化形态,知识型档案管理以科技创新理论为基础,重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化是近几年才逐步提出的,由于观念的落后,电力企业虽然配备了档案数字化的硬件设备,使用率却很低,因为缺乏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导致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档案管理仍沿用传统经验主义的运作方式。

二、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信息档案管理的思考

第一,电力企业档案信息组织的多元化。

信息化档案管理要求电力企业档案信息组织多元化,电力企业一方面应对档案信息进行多元划分,比如划分为科技信息类,知识信息类、人力资源信息类,工程项目信息类等等,实现档案信息的针对性与秩序性,提升管理与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关注档案多元信息采集的严谨性与实用性,认识到档案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从多变的社会信息环境出发,重视企业信息的在生产经营领域的可利用效能,促使档案信息更新与企业发展速度、方向一致。

第二,电力企业档案人才结构的综合化。

信息化档案管理要求电力企业档案人才结构综合化,首先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岗位应设置严格的人才聘用制度,确保人才的专业性,并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力求在实际操作中判断与锻炼人员,杜绝经验主义的用人模式。其次,为提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含量,适应数字化档案建设,应重视对技术性人才的挖掘,建立档案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的综合性人才模式。再次,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人才的年龄结构应呈阶梯状分布,性别比例应适当,确保档案管理运行过程张弛有度,兼具灵敏性与稳定性。

第三,电力企业档案运作方式的现代化。

信息化档案管理要求电力企业档案运作方式现代化,现代化的档案运作方式为信息化运作,因此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应加速信息化进程,一是打造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系统,促使原有的纸质与照片等载体形式向电子形式转变,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对其进行数字化加工扫描,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二是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档案管理手段,比如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扫描技术与OCR技术,编码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等等;三是制定档案信息管理的制度规范,确保数字化工作的有序性,比如电子档案的保密制度关系着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8

1、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产生影响

传统的会计数据输入形式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而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这一输入形式通常被电子数据所取代,比如通过超市收款机所采集到的销售方面的凭证、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交易凭证等等都是电子数据。另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原始会计数据输入的地点也从财务部门扩展到产生数据的部门,比如采购、销售等部门。其次一些凭证将不需要输入而由软件自动产生。以上改变将对企业设置会计岗位及会计处理流程等带来变化。

2、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内容及处理流程产生影响

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统一而事先确定的,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没有不同,都是综合性而单一计量的。而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之下,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共享整个数据库信息,在这一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其在整个企业治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远程处理、实时监控等等也扩大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间及空间范畴。另外,会计数据处理的流程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也有很大的改变,其流程起点即凭证输入点被扩大至企业业务的源头,其部分日常数据处理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在输入正确的情况下,其处理、输出正确就几乎有保证,省去了部分的核对及试算平衡处理工作。

3、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数据的生成与治理及会计数据处理组织产生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记账凭证的数量可能因为信息系统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位而有所增加,记账凭证跟原始凭证也可能难以保证完全的书面匹配,另外在传统的书面资料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应产生的生成与治理办法,会慢慢过渡到在电子信息会计数据基础上产生的生成与治理办法。另一方面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处理组织也会产生变化,在电子信息系统中,很多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会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必然使得人员配备、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特别是会计信息化系统慢慢融合进企业整个信息系统过程中,数据处理职能界限愈加模糊,进而使企业会计甚至整个企业的部分岗位不得不产生相应变化。

4、企业信息化会对会计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日常业务及其治理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在这一环境下,会计数据表现的多为电子数据,且以部门控制为主的传统的控制模式不再那么有效,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过渡到以保证电子信息安全为重要目标。为此必须建立新的凭证传递制度、凭证审核制度、软件治理制度、硬件治理制度以及新的岗位职责分工制度,且内部控制措施也必须慢慢过渡到更多地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实施。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现在在很多企业,会计电算化都走在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前面,而且会计电算化本身也是企业信息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先行者,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成功无疑会给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以及启示。会计电算化过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如下启示:

1、必须重新构建企业整体数据库

类比会计电算化成功的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要建立全面共享的数据模型,必须在对整个企业采购及运输、库存及生产、财务及人事等各方面需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各部分信息资源进行完善及重组。这种整体数据库的构建不是原有模块的简单堆砌,也不仅仅是数据简单的传递或者简单的系统转换,重新构建企业数据库必须是以数据为中心建立起全局共享的整体数据库,以此来提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内外部之间的良好的信息交流。

2、应促使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繁荣

会计软件市场的繁荣对会计电算化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及使用习惯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必须注重建设一个完善而成熟的信息管理软件市场,使其能够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技术、管理、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3、应注重培养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

从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部从1994年就开始全面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培训,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无疑更加复杂,更需要具有较高素质及创新思维的技术人才,因此要确保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电子信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及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现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未来要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及适应新的环境,要使会计电算化能融入企业整体信息化中,就必须使其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应渐渐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更要求必须达到整合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因此会计电算化必须扩大其功能,渐渐扩展至财务信息化,应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中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使企业的整体财务信息得到充分开发及利用,服务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企业发展目标。

(二)应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会计软件改变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模式,主要的需求是对技术的需求,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较为落后。而会计电算化要扩展为财务信息化,技术与信息、管理的结合非常关键,这也是财务信息化甚至整个企业信息化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必须加快加强。

(三)应加大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

这一点很多的财务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注重,使其会计软件工作模块渐渐覆盖到企业采购、固定资产、库存、销售、往来账款等更多的工作领域,并且添加了很多管理上的功能。会计软件在为企业财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必须加大对其信息及管理方面的开发研究。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9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153-02

一、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是企业采用财务软件把日常的经营数据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代替传统的记账、记录方式,使信息新技术应用到烦琐的工作中,简化会计工作负荷,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很多,首先是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度,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效率,缩短了会计核算的周期,以利于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把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的流转环节的记录当中,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对整个流程进行管理,实时的关注企业的最新动态,有助于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决策。企业的信息化的应用需要创建一个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平台,进而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有的企业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比如构建了电子商务的网络或者是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主要是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提升企业的内部交流渠道,保证信息交流通畅,进而提升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一)企业信息化要求构建企业全局的数据库

会计电算化是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这种新型的会计处理方式满足了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在企业的日常流转中涉及到的环节主要有采购、入库、材料领用、生产、销售等,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这些不同的环节和部门同隶属于一个总的组织,是在共同为一个组织服务,因此,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应该通畅,这样才能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工作,保证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建立共享的信息平台至关重要。企业应当构建全局的数据库,保证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二)企业信息化需要完善的管理软件服务市场

会计电算化进程加快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企业也应当以会计电算化作为出发点,开发适合国内企业使用的ERP系统。虽然ERP系统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但是主流的软件还是来自国外的产品,没有完善的国内的管理软件市场。中国的国情与国外不同,应当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企业的软件,从而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化带来的管理职能。同时,市场上还缺乏相应的财务软件的咨询市场,这不利于企业实施软件的环境保护,只用具备服务市场,及时地帮助企业解决软件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提高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积极性,保障软件实施的顺利程度,从而加快企业的信息化的速度。

(三)企业信息化需要开发行业性的软件

目前,企业的种类很多,行业也很多,比如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业等等,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企业规模、管理模式、业务范围都不相同,只有设计出适合不同行业的软件才能保障信息化的进程,才能更受企业的欢迎。软件的开发者应当设计出适合制造业企业、金融行业或者是服务性行业等行业的ERP。这样才是对症下药,保证管理软件的可操作性。软件公司应该结合不同企业的情况,找准企业的特点,做足调查和调研工作,设计出适合不同行业的管理软件。比如,在广州的一家软件系统开发公司,这家公司主要开发宾馆的管理软件,他们的产品结合宾馆类型的服务性企业的特点和管理模式,受到了宾馆企业的广泛好评。

(四)企业信息化需要培养信息化的人才

中国的会计电算化实施得比较早,早在1994年财政部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定期地进行电算化的培训。电算化的过程就是信息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信息化的人才。众所周知,会计的电算化人员需要具备应有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这种要求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企业的电算化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的思维,只有具备满足信息化的人才,才能保证信息化的进程的顺利进行。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要加强员工的计算机知识和会计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特别应该注重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职业培训培训。同时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观念,树立信息化的意识,加快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会计电算化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快财务信息化的步伐

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逐渐地扩大信息化的范围,才能加快构建企业的信息化。其中比较好的渠道就是逐渐走向财务信息化,也就是在电算化的基础上扩大信息化的功能,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全局的信息化建设中去,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体制,进而发挥全体信息化的优势,以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尽快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取代传统的会计做账方式,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简单地说,会计电算化只是技术的操作实施,没有涉及到理论的更新研究。理论指导实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由会计电算化向财务信息化的转变,才能更好地把管理与信息结合起来。

(三)加大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

软件公司不能只是局限于现在的开发水平,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经营的日益多元化,软件公司应当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企业的管理软件。软件的开发要结合实际,使会计软件能够涉及到采购、生产、出库、销售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做好核算和监督工作,保证财务信息化的水平。此时,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是至关重要的。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10

电算化在会计中的应用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记账、算账以及报账,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以及预测,可以对决策提出参考依据。由于是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所以计算的速度比较快,并且可以进行电子版存储,存储量比较大,容易保存,并且可以进行快速的信息检索,信息报告比较容易制作,分析数据的结果也比较的准确。

二、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来进行企业的项目的开发、生产、销售。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于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的一体化。实现信息的迅速流通,对于信息实行全面的管理。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对于信息进行处理,并且是对企业进行更好的组织管理。企业实现信息化,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信息化与电算化的联系

信息技术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会计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会计管理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变化,并且也改变着会计工作人员。会计的工作内容以前是进行核算,随着信息化的处理,会计逐渐转变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咨询服务,并且进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提供。企业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人才,既可以进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又懂得会计知识。信息化和电算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的信息化促进了会计的现代模式的发展,会计现代的发展模式又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部分,电算化促进企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两种模式互相促进,互相适应现代的发展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发挥着作用。

四、会计电算化促进信息化管理

(一)对于企业的数据库进行网络电子管理

运用了会计电算化的方式,对于企业的采购以及生产、运输、财务等等方面进行信息的系统总结,然后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原来的信息进行重新梳理和综合,建立一个数据的全面的系统。信息的综合分析是企业建设的基础,掌握足够的信息,并且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审视现在的管理模式,才能股将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进行信息综合的时候,不是将信息进行简单的集成,而是根据数据来调节各个部门的信息的交流,进行数据模式的共享。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网络的服务模式,广告可以使用电子广告的形式,支付进行网上支付,咨询进行在线网上咨询。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交易方式,更加的方便用户的购买和消费。多个支付方式,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人力与时间,并且更加全面的网络服务可以更加直接的对用户进行服务。会计电算化要对网络实现充分的利用,对于企业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不同渠道的采集,来产生会计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以及存储等等。并且运用网络将信息实现流通,让管理者可以根据信息来进行财务的决策以及经济活动的策划。在当今的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会计电算化在进行基础数据计算后,向网络化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实现网络会计的发展模式,更好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信息话也在朝向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二)促进管理咨询的市场发展

电算化运用的时候,有一系列的软件可以进行应用。进行软件的设计的时候,必然要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我国的文化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使用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使得市场健康发展。来促进企业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得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前景更加的明确。

(三)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11

电算化在会计中的应用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记账、算账以及报账,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以及预测,可以对决策提出参考依据。由于是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所以计算的速度比较快,并且可以进行电子版存储,存储量比较大,容易保存,并且可以进行快速的信息检索,信息报告比较容易制作,分析数据的结果也比较的准确。

二、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来进行企业的项目的开发、生产、销售。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于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的一体化。实现信息的迅速流通,对于信息实行全面的管理。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对于信息进行处理,并且是对企业进行更好的组织管理。企业实现信息化,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信息化与电算化的联系

信息技术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会计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会计管理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变化,并且也改变着会计工作人员。会计的工作内容以前是进行核算,随着信息化的处理,会计逐渐转变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咨询服务,并且进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提供。企业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人才,既可以进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又懂得会计知识。信息化和电算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的信息化促进了会计的现代模式的发展,会计现代的发展模式又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部分,电算化促进企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两种模式互相促进,互相适应现代的发展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发挥着作用。

四、会计电算化促进信息化管理

(一)对于企业的数据库进行网络电子管理

运用了会计电算化的方式,对于企业的采购以及生产、运输、财务等等方面进行信息的系统总结,然后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原来的信息进行重新梳理和综合,建立一个数据的全面的系统。信息的综合分析是企业建设的基础,掌握足够的信息,并且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审视现在的管理模式,才能股将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进行信息综合的时候,不是将信息进行简单的集成,而是根据数据来调节各个部门的信息的交流,进行数据模式的共享。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网络的服务模式,广告可以使用电子广告的形式,支付进行网上支付,咨询进行在线网上咨询。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交易方式,更加的方便用户的购买和消费。多个支付方式,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人力与时间,并且更加全面的网络服务可以更加直接的对用户进行服务。会计电算化要对网络实现充分的利用,对于企业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不同渠道的采集,来产生会计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以及存储等等。并且运用网络将信息实现流通,让管理者可以根据信息来进行财务的决策以及经济活动的策划。在当今的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会计电算化在进行基础数据计算后,向网络化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实现网络会计的发展模式,更好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信息话也在朝向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二)促进管理咨询的市场发展

电算化运用的时候,有一系列的软件可以进行应用。进行软件的设计的时候,必然要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我国的文化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使用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使得市场健康发展。来促进企业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得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前景更加的明确。

(三)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12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会计工作的结合,具体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改变传统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方式,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的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告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优点。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实现了由人工记账、报账等向信息技术数据处理的转变,会计数据处理已由单纯地以“处理”为中心转化为对“信息”的高质量和高时效的追求,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会计工作的结合,是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的新技术,因此,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

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条件,利用磁性材料(硬盘或软盘)作为数据的载体,将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登录,计算,分类,收集,报表的编制,都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就要求除了加强计算机硬盘和软盘存储数据的硬件保护,还必须加强数据的备份和防止恢复措施,因意外造成数据的重大损害。

2、数据的规范化、代码化

计算机会计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录入计算机的“数据”(包括字符数据)的代码,如会计科目,原材料,固定资产,如成品数据,必须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代码,便于计算机快速和有效的进行处理。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数据使用的代码必须标准化、集中化。

3、组织和人员协调及内部控制的网络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人员将由会计专业,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人员组成。对这些人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会计知识,还要了解电子计算机知识。构成从原来的相互牵制作用的专业审计的组织,到会计数据处理部门的变革,由会计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部门构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内部控制网络。这就需要新的管理系统,各种条件下会计电算化方案为例,岗位责任制,硬件和软件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数据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由于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开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为依托,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去,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1、流程优化,规范管理

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将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去,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提高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效率,这就首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就要改变企业先前使用应用的传统方法,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与业务流程,因此,首先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建立管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

2、提高企业效率,实现业务实效

实现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融合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浅层次目标,而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业务的实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优化管理方式,将新出现的一些信息管理方式应用到现有的企业管理中去,推陈出新,保证企业信息化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实效。

三、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1、改变了会计数据输入形式

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会计数据的输入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会计核算中的纸质原始凭证很少使用,而电子数据形式的原始凭证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这些凭证包括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记录、商场收款机产生的销售记录、计算机自动记录的数据。这些原始凭证的输入的部门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财会部门转移到了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去,这对于对数据的快速、准确核算有重要意义。此外,会计电算化可以自动生成大多数的数据凭证,方便了会计工作的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治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2、丰富了会计数据处理内容

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往往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以会计要素为中心展开的数据处理与汇总,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不能保证数据报表不能满足每一位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要求会计部门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报表,这就势必加重会计部门的工作负担,数据的处理也比较滞后,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数据实时性的要求,最终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信息化的趋势,企业开始不断为各项工作添加了新的技术元素,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给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使用,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保证及时的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数据报表。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实时监控成为可能。

3、优化了数据处理流程

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凭证的输入点改变了,从原来的财会部门转移到了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去,这对于对数据的快速、准确核算有重要意义。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化就可以自动进行日常会计数据的处理,并且一般情况下,所处理的会计数据不会存在误算等数据处理问题,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的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对传统的人工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了优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可靠。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各大企业不断引进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去,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力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稳定发展。其中,企业信息化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成功应用,给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多启示。

1、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基础首先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评测和控制的自动化。为此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但不管这些怎样,会计信息系统都不可避免地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2、ERP体现了会计的思想,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模式,但ERP系统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中心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企业的物流,资金流的连续运动,信息流和反馈设计,打破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界限,实现企业业务过程的统一。而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ERP的核心,而会计信息系统是不是专门作为一个系统,但与企业之间的生产,分配,人员,管理系统的紧密性,系统间的相互融合,打破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模型。

ERP通过统一的数据结构,实现了不同模块的实时传输,从而将整个系统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信息的高度统一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然而,ERP不仅仅是反映货币计量的信息,但也反映了非货币信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以满足不同的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它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3、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也不能例外

财政部从1994开始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会计人员60%―70%通过初级培训,15%通过中级培训,5%通过高级培训。并统一了相关的会计软件。该信息系统如财务软件比ERP更复杂,并不断更新发展的总的技术,因此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的系统维护技术人才,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企业的信息化将是一句空话。

四、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影响

尽管会计电算化已经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应用,但是会计电算化还不能很好的融合入到企业信息化中去。

(一)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只有会计电算化是不够的。会计电算化要超越“会计”这个范畴,应当扩展为财务电算化,即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产品为依托,充分利用和开发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等信息技术对目标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专业技术理论与管理相结合的结果。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组织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了统一的培训教程、教材和教学会计软件,努力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努力开发会计从业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力求他们能够将自身的理论基础与会计从业实践相结合,为企业开发出更加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系统。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五、结语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对会计电算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实现好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这直接关乎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远景。

参考文献:

[1]毛华扬,陈泳俊.“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J].中国会计电算化,201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