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转正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8-30 21:10:11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1

软件测试工程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2019(一)

伴随着充实紧凑的工作生活,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一段时间里有工作上的收获,知识的丰富,经验的增长,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文将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对工作进行总结: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中的失败和教训以及成功和经验;展望下一阶段的工作,确定自己的目标。以此作为惩前毖后的记录。

1.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这两个月的工作中,我的总体任务是协助__做好武警__部队__管理系统的后期测试,编码,修改,文档编写的工作,分解开来之后,我主要做了三件事:1.编写__系统的各类文档;系统的编码及bug勘误工作;系统的测试工作。下面依照时间来对我的工作进行介绍。

初踏入职场,进入专业的软件制造公司,对我,一个没有接触过标准软件制作过程的新人来说,起步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若直接做开发,则业务不熟练,代码不规范,弊大于利;若仅做学习,则不能跟上项目的步伐,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工作中去。

在我还在忐忑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任务已经下达了,首先进行__系统的测试工作。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在测试的过程中,了解项目的整体布局,了解项目中的业务逻辑,了解项目中尚未完成的工作并以此作为下个阶段的工作目标。至此,入职工作顺利起步。

在对__系统进行测试之后,暴露了系统的诸多问题,测试过程中发现__系统没有进行输入限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整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整理,我的下一个任务就是编写__系统的数据需求文档。在编写该文档的过程中,对__系统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之后的bug勘误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完成了__系统的数据需求文档的编写之后,新的任务是对整个__的输入数据进行输入限定,在任务开始之处是极为困难的,幸而得到了同事们的帮助才得以顺利完成任务。任务虽然完成,但是对输入限定实现方法的一知半解以及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不仔细,为之后发生的问题也埋下了苦果。

在对__系统添加输入限定完成之后,进入了解决程序小问题的阶段,对__系统进行细微的缝补工作。这段时间是学习多于工作的,不同的问题督促我要每天和百度亲密接触数百次,又要劳烦诸位在百忙中的同事抽出时间来给我帮忙。虽然辛苦一点,但收获却是满满。

完成了系统的修补之后,我们的程序送到了__进行第一轮测试,在测试的一周里,我主要是补充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

第一轮测试结果出来之后,我们项目组开始了紧张的第一轮__系统bug勘误工作。拿到bug列表之后,发现有一小半错误皆是因我而起,输入限定问题很多,我也主动承担了输入限定部分的bug勘误工作。

第一轮bug勘误工作完成后,进行了第一轮了回归测试,测试结果已然不尽人意,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修改,而且很多问题还是因我而起,输入限定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再一次进行修改之后,我们的程序送到了十五所进行所检。

在进行所检之余,我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完成__系统的概要设计以及详细设计文档的编写。这两份文档已于9月2号编写完毕。

现阶段我的任务是根据所检的bug列表,对矿权系统进行回归测试。

2.工作中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

对于失败的教训要吸取,成功的经验要进行总结。我对成功的定义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既定的计划或目标就是成功。其他的所有结果都是失败。

成功的经验:

1) 敢于接受任务并想尽一切办法完成

入职两个月最大的收获就是敢于接受任务并想尽办法完成,每一个任务对于初入职场的我都是一个挑战,如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两月最大的成功在于没有一次任务是拖沓的,每次都尽最大努力完成了任务。

2) 勇于承担错误,正视自身的问题

在这两个月的工作中可谓是错误不断,从文档的错别字这种小问题到__系统bug修改不正确导致崩溃这种大错误,暴露出来了很多的问题,我秉承着有错即改,下不为例的思想,正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因此这也算是一个成功。

失败的教训:

1) 重视每一个细节,不要忽视小问题

在最初进行__系统数据需求文档的编写的过程中,对某些页面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没有存储的情况没有加以重视,在后期进行数据限定的时候,还要重新修改数据需求文档,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这个事情上得到教训就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这个小问题可能导致之后的大问题。

2) 进行重复工作也不能大意

在对__系统进行输入限定的方法熟悉之后,都是重复性的工作,给每个页面,每个字段进行输入控制语句的添加,在进行了数个页面之后,出现了有的页面没有添加完整,或者提示语句不正确的情况,在后续的bug勘误中出现了大量此类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修改。从这个事情上得到的教训就是工作不能大意,重复性的工作更要完成好。一般重复性的工作第一次做不好,后续检查修改是非常浪费时间的。

3) 考虑问题要严谨

在对__系统bug勘误的过程中,对输入限定条件的判断出了问题,我想当然的按照我的主观思路对数据进行了限定,而在回归测试的时候出了问题,这些都是考虑不严谨的后果。这个事情的教训就是考虑不严谨直接导致问题推倒重来,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很容易埋下隐患。

4) 注重用户体验

在__系统bug勘误的过程中,修改最多的在于坐标系统的提示语句,因为坐标系统不仅要求数据必须填入,而且每一个数据都有严格的格式限定,因此每一个错误提示的弹出都要本着如何让用户知道哪里错了为原则进行设置。在最初的限定里面,语句粗糙,弹出语句不明确,造成了用户使用的不方便,还得重新进行改造。这个问题的教训是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注重用户体验从简单的提示语句做起。

3.展望下一阶段的工作

下一阶段短期内我们的工作主要针对矿权系统的使用的数据库变更来对我们的系统进行修改。我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学习oracle数据库和sql数据库的使用上的区别,做好从sql数据库向oracel数据库的迁移工作。

这两个月的工作生活是充实且富有乐趣的,结识了很多同事和朋友,公司的氛围是非常轻松愉快的。感谢两个月来__经理的关心,感谢部门同事的悉心指导,感谢公司各位同事的热心帮助,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惩前毖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到个人与公司共荣辱同进退,共同实现中地的辉煌。

软件测试工程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2019(二)

这为期四个月的实习和试用期,使我对手机软件测试工作有了深入的认识,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发现测试手机的不足,经过开发人员解决之后使手机尽快达到上市的标准,这些发现的bug就是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作为四个月__的员工,我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__技术有限公司是值得信赖的咨询与科技服务提供商,公司拥有超强的全球运营能力、严格的质量标准和高效的交付流程,致力于成为全球企业“新时代的合作伙伴”,为客户成功保驾护航。自19__年以来,__一直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世界领先的商业/it咨询、解决方案以及外包服务,在金融服务、高科技、电信、旅游交通、能源、生命科学、制造、零售与分销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主要客户涵盖众多财富500强企业及大中型中国企业。我所在的__分公司主要承接诺基亚手机测试任务,在以往的测试工作中,得到了__公司的高度认可。

一、工作中优点及不足

对于失败的教训要吸取,成功的经验要进行总结。我对成功的定义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既定的计划或目标就是成功。其他的所有结果都是失败。

优点:

1)敢于接受任务并想尽一切办法完成

入职四个月每一个任务对于初入职场的我都是一个挑战,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使是自己不熟悉的任务也会尽自己的努力和前辈的帮助下按时完成。

2)勇于承担错误,正视自身的问题

在这四个月的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测试工具使用不熟练等导致测试结果填写不规范等,我秉承着有错即改,下不为例的思想,正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不足:

1) 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参加了很多培训,在测试的时候这些知识运用的还不够熟练,所以对手机中出现的bug发现的

数量不高。

2) 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对一些测试工具的使用不是很熟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耽误一些工作的时间,导致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比较紧张。

二、以后工作中改进

1)重视每一个细节,不要忽视小问题

做手机测试工作,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细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手机里的bug,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与测试用例描述不一样的执行结果,不管这个差别有多么的小,很多bug都是从这些细微的差别中产生的。

2)进行重复工作也不能大意

手机测试有时候相同的测试用例要在不同的手机上重复测试,这就相当考验我的耐心,对每次做测试用例都要向第一次做那样,认真的执行每一步操作。

3)考虑问题要全面

每次做任务都要有一些发散思维的自由测试,这就需要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的展开思维做尽可能多的测试,才能发现更多的bug。

4)加强学习

平时的时候除了要参加各种培训外,在培训之后还要及时的复习总结,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找师傅或有经验的人请教,来提高自己的测试技能,并且要认真研究测试工具,多练习使用它们以确保达到熟练的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展望

下阶段的工作我很有信心会比之前有所改善,经过四个月的工作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有用的经验,相信他们会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以后的工作希望自己能够提高报bug的数量和质量,除此之后还要继续跟师傅和前辈们学习手机测试的更多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四个月的工作生活是充实且富有乐趣的,结识了很多同事和朋友,公司的氛围是非常轻松愉快的。感谢四个月来__组长的关心,感谢部门同事的悉心指导,感谢公司各位同事的热心帮助,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惩前毖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到个人与公司共荣辱同进退,共同实现__的辉煌。

软件测试工程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2019(三)

通过面试,来到__公司工作,已经一个月过去了,我努力了解公司的文化、制度、相关本岗工作的各种信息,以便尽快的融入到公司大家庭。对我一个月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公司的认识

在工作初期,我从各渠道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对公司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地域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阅读了一些公司管理制度。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愿意更加坚实与公司共同成长。

二、工作了解

1.信息化工作无中期的战略目标

基础建设与运维方面

基础建设薄弱。设备相应的资产信息、应用权限、辅助安全、扩展应用......管理都较松散,缺乏整套切实可行的运维机制(当然这和公司之前无本岗位人才有关)。

3.网络方面

网络不足以支撑目前的公司应用规模,表现在:网络结构无规划、带宽不足、网络管理设备性能太低,这些因素导致公司网络不稳定,无法支撑发布IT应用服务。

系统推进方面

对于目前__系统在测试准备阶段深切体会到一些问题:

(1).从整体看这套__不符合目前公司的管理结构。即:我公司所选这款__系统适合中小企业或者但组织架构企业,不适合我们目前的集团管理架构。在日后我们__应用逐渐成熟和层次逐渐深化时就会暴漏出很多问题。如:与日后集团型其它系统数据对接、更深层次权限划定

(2)的模块选择不合理。对一般__非常有用的模块没有购买,如:日程提醒、数字签名、移动应用。对我们目前现状没必要的模块又买了,如:邮件模块、办公用品管理。

(3)系统功能弱。开放自助修改地方的相对市场上主流__较少;协同审批流程设定麻烦;新闻中心版面僵硬,不可修改;知识中心版面缺乏人性化;通讯录功能非常薄弱;即时通讯功能太可怜

(4).系统实施规划不够全面。系统实施零散,缺乏整体规划。如:系统基础设备架设不安全;数据备份不合理;系统基础数据有些缺少统一规则制定;乙方顾问更换平凡、对接人多。

三、工作推进

1.将两个无线路由安装使用起来。

上线准备工作完成。截止2019年__月__日__上线前的准备基本完成,包括上线前全员培训。接下来就是公司开始试用行,上线运行后再出现的问题继续协调处理。

3.机房整理,将小UPS装给财务利用;不用之物清理出机房;

四、工作展开计划

通过对公司的了解,利用现有资源,以现在已明确的任务为首要(__系统推行到全公司),结合公司信息化长远发展,逐步从基础架构开始完善信息化工作,计划工作如下开展:

1.首先将__系统在集团总部推行起来。

2.下一步整改机房,使机房相对安全,整洁。

3.深入了解整个集团各公司的网络使用状况,对网络全面的规划改造,为日后公司更多的IT应用做准备。

4.建立升级和建立基础的信息共享沟通,即:升级邮箱、建立整个集团可应用的即时通讯系统、简单文件共享。

5.拟建初步的信息化管理办法。

系统在各个公司逐步推行使用起来。

软件测试工程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2019(四)

本人自2019年_月_日起进入__公司从事手机软件测试工程师一职,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经过了2个月的试用期。在这段时间里,我感悟颇多,虽然这并不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是在此期间,我对于工作一贯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本部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地完成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并虚心向同事学习,不断改正工作中的不足;配合各部门负责人落实及完成公司各项工作,

在过去的2个月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高,已经适应了本职的工作,但对于一个初入公司的新人,要全面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可能在一些问题的考虑上还不够全面,但我相信,通过公司领导及同事的悉心指导,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素质,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向白盒测试、内部代码测试方向了解,加强 软件测试、计算机语言方面的知识,不断自我学习,力争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软件测试工程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2019(五)

伴随着充实紧凑的工作生活,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一段时间里有工作上的收获,知识的丰富,经验的增长,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文将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对工作进行总结: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中的失败和教训以及成功和经验;展望下一阶段的工作,确定自己的目标。以此作为惩前毖后的记录。

1.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这两个月的工作中,我的总体任务是协助苏薇做好武警黄金部队矿业权管理系统的后期测试,编码,修改,文档编写的工作,分解开来之后,我主要做了三件事:1.编写矿业权系统的各类文档;2.矿业权系统的编码及bug勘误工作;3.矿业权系统的测试工作。下面依照时间来对我的工作进行介绍。

初踏入职场,进入专业的软件制造公司,对我,一个没有接触过标准软件制作过程的新人来说,起步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若直接做开发,则业务不熟练,代码不规范,弊大于利;若仅做学习,则不能跟上项目的步伐,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工作中去。

在我还在忐忑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任务已经下达了,首先进行矿业权系统的测试工作。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在测试的过程中,了解项目的整体布局,了解项目中的业务逻辑,了解项目中尚未完成的工作并以此作为下个阶段的工作目标。至此,入职工作顺利起步。

在对矿业权系统进行测试之后,暴露了系统的诸多问题,测试过程中发现矿权系统没有进行输入限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整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整理,我的下一个任务就是编写矿业权系统的数据需求文档。在编写该文档的过程中,对矿权系统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之后的bug勘误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完成了矿业权系统的数据需求文档的编写之后,新的任务是对整个矿权的输入数据进行输入限定,在任务开始之处是极为困难的,幸而得到了同事们的帮助才得以顺利完成任务。任务虽然完成,但是对输入限定实现方法的一知半解以及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不仔细,为之后发生的问题也埋下了苦果。

在对矿业权系统添加输入限定完成之后,进入了解决程序小问题的阶段,对矿权系统进行细微的缝补工作。这段时间是学习多于工作的,不同的问题督促我要每天和百度亲密接触数百次,又要劳烦诸位在百忙中的同事抽出时间来给我帮忙。虽然辛苦一点,但收获却是满满。

完成了系统的修补之后,我们的程序送到了四惠进行第一轮测试,在测试的一周里,我主要是补充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

第一轮测试结果出来之后,我们项目组开始了紧张的第一轮矿业权系统bug勘误工作。拿到bug列表之后,发现有一小半错误皆是因我而起,输入限定问题很多,我也主动承担了输入限定部分的bug勘误工作。

第一轮bug勘误工作完成后,进行了第一轮了回归测试,测试结果已然不尽人意,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修改,而且很多问题还是因我而起,输入限定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再一次进行修改之后,我们的程序送到了十五所进行所检。

在进行所检之余,我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完成矿权系统的概要设计以及详细设计文档的编写。这两份文档已于9月2号编写完毕。

现阶段我的任务是根据所检的bug列表,对矿权系统进行回归测试。

2.工作中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

对于失败的教训要吸取,成功的经验要进行总结。我对成功的定义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既定的计划或目标就是成功。其他的所有结果都是失败。

成功的经验:

1)敢于接受任务并想尽一切办法完成

入职两个月的收获就是敢于接受任务并想尽办法完成,每一个任务对于初入职场的我都是一个挑战,如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两月的成功在于没有一次任务是拖沓的,每次都尽努力完成了任务。

2)勇于承担错误,正视自身的问题

在这两个月的工作中可谓是错误不断,从文档的错别字这种小问题到矿权系统bug修改不正确导致崩溃这种大错误,暴露出来了很多的问题,我秉承着有错即改,下不为例的思想,正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因此这也算是一个成功。

失败的教训:

1)重视每一个细节,不要忽视小问题

在最初进行矿业权系统数据需求文档的编写的过程中,对某些页面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没有存储的情况没有加以重视,在后期进行数据限定的时候,还要重新修改数据需求文档,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这个事情上得到教训就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这个小问题可能导致之后的大问题。

2)进行重复工作也不能大意

在对矿权系统进行输入限定的方法熟悉之后,都是重复性的工作,给每个页面,每个字段进行输入控制语句的添加,在进行了数个页面之后,出现了有的页面没有添加完整,或者提示语句不正确的情况,在后续的bug勘误中出现了大量此类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修改。从这个事情上得到的教训就是工作不能大意,重复性的工作更要完成好。一般重复性的工作第一次做不好,后续检查修改是非常浪费时间的。

3)考虑问题要严谨

在对矿权系统bug勘误的过程中,对输入限定条件的判断出了问题,我想当然的按照我的主观思路对数据进行了限定,而在回归测试的时候出了问题,这些都是考虑不严谨的后果。这个事情的教训就是考虑不严谨直接导致问题推倒重来,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很容易埋下隐患。

4)注重用户体验

在矿权系统bug勘误的过程中,修改最多的在于坐标系统的提示语句,因为坐标系统不仅要求数据必须填入,而且每一个数据都有严格的格式限定,因此每一个错误提示的弹出都要本着如何让用户知道哪里错了为原则进行设置。在最初的限定里面,语句粗糙,弹出语句不明确,造成了用户使用的不方便,还得重新进行改造。这个问题的教训是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注重用户体验从简单的提示语句做起。

3.展望下一阶段的工作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TP274;V247.1

在现代战争中,作战飞机需要高效、可靠的保障装备对其进行测试及维护。由于现有的测试设备操作复杂、可靠性差,且测试效率较低,因此就对新的测试设备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历了专用测试系统(第一代)、积木式自动测试系统(第二代,基于GPIB总线,由程控台式仪器组成)和模块化自动测试系统(第三代,基于VXI、PXI等总线,由模块化的仪器组成)三代。本文从工程角度出发,介绍了一种基于第三代技术的机载任务机自动测试系统,并详述了其硬件及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1 测试需求分析

机载任务机是飞机航电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核心,主要实现航电系统的通信管理、任务计管理、语音告警、综合显示管理及飞行员接口控制等。任务机的待测项目包括CPU自测试、离散量输入、离散量输出、模拟量输入、1553B总线、RS422总线、视频切换、语音告警、电源拉偏及整机功耗等。

2 硬件产品结构

根据任务机的测试需求,自动测试系统采用通用的VXI总线结构,以VXI测试设备为主,辅以控制设备等其它设备,主要的功能块有:

2.1 VXI系统:采用VXI标准总线,根据任务机测试的最大需求,选用标准的测试模块和机箱进行集成,主要包括离散量输入/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RS422通讯模块、1553B通讯模块及切换矩阵开关等。各个VXI模块在机箱中通过VXI总线相连,受工控机测试软件的控制,为被测件提供激励信号并采集相应的响应信号;

2.2 控制设备:采用先进的工控机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工控机内选用IEEE- 1394型零槽控制器模块,可直接将工控机和VXI 系统连接,实现对各种测试模块的控制与配置。工控机还具有GPIB接口和Fireware接口,均使用PCI总线板卡,分别用于工控机与程控电源、示波器,及与VXI系统之间的通讯;

2.3 接口适配器:包括接收器和固定器两部分。在接收器插件上有高频、低频、信号、电源和功率等各种插针组成的插针阵列,一端用于连接适配器插件,另一端连接到被测件,具有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及保护性好的特点;

2.4 视频显示控制设备:包括视频信号发生器、视频转换盒及多功能显示器(MFD)等,分别提供被测件的视频信号输入源、视频信号格式转换及视频输出终端;

2.5 测量设备:用于测量被测件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及电阻,还可用于被测件特殊输出信号的测量,主要包括示波器和万用表;

2.6 供电设备:主要由为任务机供电的+28V电源和测试使用的+5V电源组成,均使用直流程控电源。还包括为系统紧急供电的不间断电源(UPS),可让用户在系统突然断电时有充分时间下电,保证被测件和自动测试系统的设备安全;

2.7 断点板:自动测试系统和被测件接口上的一个分支点,主要用于系统维护、检测测试设备的信号连接以及被测件关键信号测量等,且对断点板的测量点进行操作时不会影响被测件及自动测试系统的正常运行;

2.8 测试电缆:实现自动测试系统与被测件的电气连接。

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

3 工作原理

根据机载任务机的实际功能划分,自动测试系统的测试项目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3.1 CPU自测试:测试应用软件向被测件的CPU模块发送自测试指令,CPU模块进行自检后将结果显示在工控机的屏幕上;

3.2 离散量输入:系统分别为被测件的每个离散量通道注入信号,同时启动接口读周期,读取各输入离散量经TTL转换后所对应的数据来检查离散量输入通道的正确性;

3.3 离散量输出:系统向被测件发送离散量输出指令,系统读取离散量输出值来检查离散量输出通道的正确性;

3.4 模拟量输入:系统向被测件输入电压模拟量,并将被测件采集的数据与注入的数据比较判定转换正确性及转换的精度。仿真卡输出的电压值可动态显示,方便测试者判定模拟量测试的正确性;

3.5 1553B总线:由系统的1553B仿真卡向被测件的MBI模块发送上/下网指令,并仿真它机设备向被测件发送数据包,被测件接收到后再回送至自动测试系统以判断通信是否正确;

3.6 RS422总线:由系统的RS422仿真卡仿真它机设备与被测件进行握手,根据被测件的请求发送命令字及数据包,被测件接收到后再回送至自动测试系统,并判断通信是否正确;

3.7 视频切换:视频信号自动测试系统的视频信号发生器提供,通过被测件的视频矩阵切换后,信号输出至自动测试系统的监视器和MFD来显示,由操作者观察显示图像的正确性;

3.8 语音告警:系统向被测件发送语音播放指令,被测件将语音信号输出至自动测试系统的音箱,由操作人员听取结果并验证正确性。同时语音信号连接至示波器输入,可以观测语音信号的电压幅值;

3.9 电源拉偏:自动测试系统通过GPIB可自动调整+28V电源输出,通过工控机显示器观测被测件的上电自检结果是否正确;

3.10 整机功耗:系统通过GPIB读取被测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该读数乘以28之后将结果显示在工控机上。

整个测试流程由工控机中的测试应用软件控制,测试完成后可生成测试数据或测试报表。

4 软件设计

机载任务机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分为系统软件、测试应用软件及自检测软件。主要有:

4.1 系统软件:包括工控机中安装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及各VXI模块的设备驱动程序,主要包括RS422仿真卡、1553B仿真卡、GPIB设备、D/A板卡、数字I/O转换设备的驱动程序等;

4.2 测试软件:主要实现测试管理、数据管理和系统帮助等功能,由LabVIEW工具进行开发。测试管理用来测试系统综合能力,通过向目标机发送模拟数据和指令,目标机运行真实的应用软件,判断能否正常工作来完成系统测试,包括测试项目选择、参数设置、仪器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波形输出、分析和显示等功能,是整个测试系统的核心;数据管理实现对测试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生成测试结果的报表和数据回调;系统帮助用于对用户进行系统介绍及操作指导;

4.3 自检测软件:用于对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资源进行全面测试,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分为VXI总线测试、仪器自检测及电缆回绕测试。其中通过VXI总线测试可通过软件调用VXI模块自带的自检函数来实现;仪器自检可通过GPIB或LAN向仪器发送自检指令,并回读检测结果实现;电缆回绕测试由软件操作矩阵开关完成电缆的通断测试。

软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软件结构图

自动测试系统上电后,自检测软件首先进行系统硬件初始化,检查VXI总线模块是否连接正常。如果自检测不通过,则显示出未通过自检的模块;如果自检通过,则跳出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及被测件号,登录测试应用软件主界面。进入主界面后,用户选择要操作的项目,测试软件进入相应项目的执行界面。在用户完成所有的测试后,测试应用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并将测试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也可输出至打印机。自动测试系统的测试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测试应用软件界面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基于VXI 总线的自动测试系统,已成功应用在部队武器装备保障设备中,实现了对机载任务机高效、准确的测试。实践表明,其具有操作简便、工作稳定、测试精度高、软件界面简洁等优点,并能实时显示测试数据及打印报告。该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降低测试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精度、速度和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正升,万程亮,蒋志忠.自动测试系统中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测试,2009,35(4).

[2]赵大鹏,刘泽乾.基于VXI总线的空空导弹发控平台测试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16(1):78-79.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3-161-03

Design of Automatic Test and Diagnosis System for RWR Based on VXIbus

TAO Dongxiang1,LI Li2,HUO Liping1

(1.Qingdao Branch,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Qingdao,266041,China;2.92126 Unit,Fuzhou,350007,China)

Abstract:Automatic test & fault diagnosis system for RWR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VXI bus.It can be used for testing function parameters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RWR accurately and rapidly,completing fault diagnosis according to test data,and giving maintenance advice.High-reliable VXI is used for constructing its hardware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ing the software in GPTS 3.0 & INCON 2.0 The user can complete complex test and fault diagnosis via mouse and keyboar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compatibility and openness,good user interface,convenient operation,increasing test and obstacle avoidance efficiency and saving cost in test and maintenance efficiently.

Keywords:VXI bus;RWR;automatic test;fault diagnosis

0 引 言

随着新型电子器件在雷达告警设备(RWR)中的应用,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而紧凑,这大大加重了测试和诊断的难度。而在实际使用中,为保证RWR功能有效发挥,要求能对其进行以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为主的技术保障:既能快速、准确、高精度地对设备各种参数进行测试,又能为排除故障提出指导性建议。因此,研制和开发适合RWR技术保障要求的测试诊断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VXI总线技术组建了一个RWR自动测试诊断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以工控机为核心,以VXI总线仪器为依托,以适配器为桥梁,集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存储、分析、显示、打印于一体的系统。它既可以完成RWR整机性能、功能的测试,又能单独对每一个外场可更换单元(LRU)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及故障诊断。

1 系统硬件结构

本系统硬件设计思路:按照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原则选用VXI总线结构,根据测试需求确定测试资源种类,依照性价比要求选择资源型号,考虑短研制周期要求优先使用熟悉的硬件产品[1]。在上述思路指导下,设计系统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硬件原理结构示意图

1.1 测控计算机

测控计算机(TCC)是系统的核心。本系统采用研华军用加固笔记本,外设包括Agilent的USB/GPIB接口转换器82357A、鼠标、打印机、UPS电源等。

1.2 VXI总线仪器及模块

VXI仪器具有高速率、高精度、易扩展、小型、轻便等特点,因而在自动检测设备(ATE)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系统的VXI仪器采用外置控制器方式,因此,VXI总线仪器有:13槽C尺寸VXI主机箱1261B,用于承载所有VXI模块,并提供电源及控制接口;IEEE1394 VXI零槽控制器E8491B,用作VXI零槽及资源管理,它通过IEEE1394总线与TCC进行通讯[3];48通道TTL数字I/O模块VM1548,用于被测RWR输入/输出TTL电平信号的提供/测量和适配器内继电器的控制[4];4通道串口接口模块VM6068,用于RS 422通讯信号的模拟和接收;矩阵开关E1466A用于完成各个测量通道的切换;6.5位多用表E1412A用于测量各种电压、电阻;示波器E1428A用于测量各种视频脉冲及SA2U同步信号的采样;同轴开关SMP6101用于完成视频信号的切换[5];脉冲/码型发生器E8311A,用于模拟各种脉冲雷达的视频脉冲;任意函数发生器E1445A,用于产生锯齿波信号,驱动功率放大电路输出具有一定电流驱动能力的X,Y偏转信号。

1.3 GPIB总线仪器及附件

由于大功率、特高频的VXI总线仪器比较少,系统选用了GPIB总线仪器作为补充,以适应被测件的特殊需求[6]。本系统的GPIB总线仪器有:微波信号源E8257D及微波开关8766K、喇叭天线附件,用于模拟各种雷达信号[7];转台控制仪及转台,设置转台参数(转速、转向、旋转)以转动被测件[8],达到测量RWR测向误差的目的。

1.4 接口适配器

接口适配器(TUA)是被测RWR信号的预处理和转接装置,完成被测件与VXI总线仪器、GPIB总线仪器及附件接口的机械、电气连接。接口适配器主要由电源组件、信号调理板、资源分配板、继电器控制板等组成。电源组件将220 V/50 Hz交流转换成28 V/3 A,5 V/5 A,6 V/0.5 A,12 V/1 A,15 V/0.5 A,24 V/0.5 A,-6 V/0.5 A,-12 V/1 A,-15 V/0.5 A直流电源,给被测RWR、微波开关等提供电源;信号调理板主要完成各种VXI模块资源信号的放大、匹配、调理;资源分配板将各VXI模块资源分配至适配器前面板的被测件接口及信号调理板中。继电器控制板主要完成对七种LRU的电源供给控制。

1.5 连接电缆

连接电缆有四种:第一种是仪器控制电缆,如IEEE1394总线电缆、GPIB总线电缆等;第二种是仪器和接口适配器间的输入/输出电缆;第三种是连接接口适配器和被测件的测试电缆;第四种是附件连接电缆。

2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部分以Windows XP为操作系统、以GPTS 3.0为测试程序开发和运行环境、以INCON 2.0为故障诊断推理平台进行设计,负责完成测试和诊断流程的管理、程序的运行、数据的分析、结果的记录等功能。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模块、系统自检自校模块、性能功能测试模块、故障诊断模块、仪器驱动模块、数据库与知识库模块、交互式操作手册模块等,其软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软件结构示意图

系统管理模块:负责进行系统用户的身份验证、管理、状态的设置、各程序模块的调度等功能,是各个功能模块的管理中心。

系统自检自校模块:主要完成系统构造检查、仪器自检控制、信号转接中枢逻辑可靠性和准确性检查以及检测接口连接可靠性检查。

性能功能测试模块:完成RWR整机及各LRU性能、功能指标的测试,它是决定测试是否满足需求、测试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的重要因素。性能功能测试模块采用面向信号的ATLAS标准化测试语言编写,TPS(测试程序集)开发较规范,通用性、兼容性好,与硬件平台无关[9]。

仪器驱动模块:测试程序与系统物理仪器的桥梁。主要包括:类仪器虚拟资源驱动、类仪器ACM驱动、IVI仪器驱动。类仪器虚拟资源驱动用于控制某一类仪器(如DMM类仪器) 的共同行为方式,是用COM实现的DLL形式的软件模块。它的主要功能是将ATLAS程序对测试需求的描述转换为对仪器的设置。类仪器ACM驱动是针对某类仪器的软件模块,它将类仪器虚拟资源驱动对仪器的设置传递给IVI驱动层。IVI驱动用于实现与物理仪器的交互,通过VISA软件I/O层与硬件直接交互,具有COM和C两种方式。

故障诊断模块:用于RWR各LRU的故障诊断和定位,给出维修的专家建议。故障诊断模块采用基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的推理方法,实现了故障诊断的智能化。

数据库与知识库模块:用于保存软件要用到的各种数据,包括专家系统中的领域知识、测试数据及分析结果等。系统中的数据库包括专家知识库、测量结果数据库、诊断结果数据库、用户权限数据库、系统日志数据库等。

交互式操作手册模块:用于用户自我培训、巩固性学习、信息查询,使用方便、灵活。

3 系统测试诊断流程

根据RWR的特点和用户需求,本系统采用了并行分级的测试思想[10]。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进行整机性能测试还是LRU测试。第一级对整机进行性能和功能测试和诊断,故障定位到LRU;第二级对LRU进行功能、性能测试和诊断,故障定位到内场可更换单元(SRU),LRU接口信息丰富的可定位到功能电路,个别可定位到元件级。图3为RWR的测试诊断流程。

图3 RWR测试诊断流程图

测试诊断流程如下:

(1) 开机,用户身份验证。

(2) 系统自检。系统自检通过,进入RWR测试环境,用户可选择进行整机指标测试还是LRU测试。若系统自检失败,启动系统自校功能对系统进行软件校准。校准完成后,再次进行系统自检。

(3) 若用户选择整机测试,系统将提示用户连接整机测试电缆。

(4) 启动RWR的BIT(机内检测)功能,并将自检结果输入系统。

(5) RWR自检通过后,用户可灵活选择整机测试项目和测试次数,设定后系统自动逐一测量。

(6) 根据整机指标测试结果判断RWR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若指标符合要求,给出RWR功能、性能正常的结论,输出测试结果,测试结束;若指标不符合要求,则进行LRU测试。

(7) 若第(4)步中RWR BIT报告有故障,则略过整机测试,直接进行LRU测试。LRU测试包括测向接收机、连续波接收机、指令信号接收机、数字分析器、字符显示器、控制盒、电源滤波器等测试。

(8) 进行测向接收机测试时,用户可灵活选择测试项目和测试次数,设定后系统自动逐一测量。若指标正常,给出测向接收机正常的结论,测试结束;若指标不正常,则调入相应故障诊断软件进行诊断,给出诊断结果和指导维修的专家建议。

(9) 其他LRU测试方法同(8)。

4 结 语

基于VXI总线的RWR自动测试诊断系统的设计,从技术方案的确立、硬件集成到软件开发等方面都遵从了通用性、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它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开放性,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功能扩展。若要实现对其他同类被测对象的测试和故障诊断,则只需设计相应的接口适配器、编写相应的测试和故障诊断程序。实践表明,该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可对RWR各种功能、性能参数快速、准确地测试,并依据测试数据,进行故障诊断,进而给出维修策略,大大提高了测试和排故效率,节省了维护保障费用,具有较高的军事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陶东香,贾绍文,张娜.无源干扰设备自动测试诊断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3):467-468,474.

[2]陈光╈戟.VXI总线测试平台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Agilent Technologies.零槽控制器、示波器、多用表等模块用户手册[Z].2006.

[4]VXI Technology Inc.串口接口模块、TTL I/O模块用户手册[Z].2006.

[5]VXI Technology,Inc.SMIP II Series Switch Modularity and Interface Platform Plug-in Module Series User′s Manual[Z].2003.

[6]辜世勇,唐晓莉,余宏发,等.基于VXI总线的通用硬件测试平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1(4):26-28,27.

[7]Agilent Technologies.Test & Measurement Catalog 2005/2006.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4

2、数据转换通信模块

本模块采用AT89S52作为主控制芯片。利用FT245RL实现与测试软件的USB通信。USB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AT89S52与NoC系统通信采用并行传输的方式,使用25针串口作为通信接口。由于供电电压不同,需在信号传输前进行电平转化。发送时序如图3所示,当AT89S52有数据需要发送时,将SLROBE置0,并将数据送到DB端口,等待NoC系统反馈信号ACKING,当收到反馈信号后,将SLROBE置1,此时完成第一个数据发送,然后即可发送第二个数据,直至所有数据发送完成。经过测试,利用DB25端口可以将数据有效、高速地传输。

3、软件系统设计

本软件在VisualStudio2012平台下开发,使用C++语言完成程序的编写。微软公司的VC软件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可以非常容易地处理各种数据,而且还可以利用各种ActiveX控件十分方便地开发出基于计算机通信的程序[5]。

3.1测试软件模块

根据软件模块化设计思想,按功能将系统软件分为USB自动搜寻模块、测试矢量加载显示模块、数据分析模块、资源故障定位模块、路由器及其互连线故障显示模块、资源节点工作模块,如图4所示。(1)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用户的基本操作、各子模块的控制功能。当某指定任务被选择后,与之相应的程序将被执行。从该界面,用户能够直观地查看所有模块的故障信息和正常工作下的数据结果。(2)USB自动搜寻模块USB自动搜寻模块的作用是自动搜寻插入的数据转换模块的硬件设备。如果该硬件设备正常插入,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若没有检测到该设备,则提示用户插入设备。当用户插入设备完成后,可在主界面的菜单栏“USB端口”项对该硬件端口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3)测试矢量加载显示模块测试矢量是本系统进行测试的关键数据,当程序执行时,可以自动加载测试矢量,并可以在用户选择测试操作后在测试矢量窗口显示测试矢量信息。若用户对测试矢量进行了修改,则可以直接在菜单栏下的“测试矢量”进行加载,然后测试,无需重新启动程序。(4)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主要完成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操作,并检测收到的数据是否符合规范,若数据不符合则直接丢弃;如果数据正确则进行下一步处理。首先根据数据类型调用不同的处理子程序;其次得到资源节点编号,然后根据资源节点编号调用不同的处理算法;最后将数据提交给下一模块。(5)资源故障定位模块、路由器及其互连线故障显示模块故障定位模块主要根据数据分析模块处理后的数据确定资源节点、路由器、路由器互连线是否存在故障,如果无故障则提示测试成功,若存在故障则提示测试失败,并在窗口相应位置显示错误器件。路由器故障模块用来根据NoC系统内部的自测方式完成路由器测试后的结果显示数据信息,该模块可以显示故障路由标号、测试时间等信息。路由器互连线故障模块用来显示对路由器互连线进行边界扫描后的测试结果,可以显示故障路由器标号和故障链路标号信息。(6)资源节点工作模块在主界面中共有8个资源节点的操作界面,供用户在正常模式下对资源节点进行操作,并将资源节点结果显示在界面中。

3.2测试软件工作流程

整个测试软件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软件安装完毕后,用户就可在测试程序主界面进行相应的功能选择。在测试模式下,测试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测试结果为正常,弹出“Testok”提示对话框,若测试失败则弹出“TestSorry”对话框,并显示故障信息。当用户选择正常工作模式时,能够将测试软件数据发送到NoC系统,并显示结果。

4、测试结果与数据

当用户选择正常工作模式时,能够将测试软件数据发送到NoC系统,并显示结果。经测试,本设计可测试的NoC系统故障如表1所示。系统能够检测的故障包括了基本电路中的常见故障。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5

摘要:为了提高1553B总线测试系统应对被测系统在拓扑结构或通信协议变化时的快速可重构性,提出一种基于通用1553B总线仿真卡的快速可重构的1553B总线测试软件设计方法。分析当前1553B总线测试系统可重构性不足的缺点,详细介绍快速可重构1553B总线测试软件的设计架构和实现方法。这里提出的软件设计方法通过总线服务划分和代理托管的方式使软件的代码实现不依赖于总线协议的具体格式,并且极大地减少了软件编程的代码量,从而在代码可重构和配置可重构两方面实现软件的快速可重构。该软件设计具有可靠性强、编程效率高、重构速度快,现场可重配置等特点,其应用实例软件的代码重构率小于1‰,并已经在多个航天器的1553B总线子系统测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快速可重构性;1553B总线;测试软件;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2.20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4?0059?05

收稿日期:2015?01?19

0 引言

1553B 总线,全称为MIL?STD?1553B 总线,是一种集中控制式的数字时分命令/响应型多路串行数据总线标准,具有互连简单、高可靠、灵活性强和速率较高等优点。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1553B 总线在航空航天等军工电子信息系统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3]。

1553B总线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分布式处理的双冗余度总线系统结构,连接在1553B总线上的设备称为终端,分为总线控制器(BC)、远程终端(RT)和总线监视器(BM)3 类。其中BM 实现对总线上传输数据的采集监视,BC掌握总线系统的所有控制权,总线上的一切活动都由BC端发起和控制,BC与RT之间、RT与RT之间的相互通信遵循规定的1553B总线协议。通常在1553总线通信系统研制过程中,对BC和各RT终端之间规定的总线通信协议实现正确性的测试是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总线测试也即对各RT设备的1553B总线接口的匹配性、总线通信功能的正确性乃至特定总线协议符合性的综合评价。

目前快速构建1553B 总线测试系统的方法即是采用基于总线仿真卡的1553B进行应用软件开发,这样的测试系统具备既简单快捷又灵活方便的优点,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所采用。1553B 总线仿真卡可以实现对总线BC,RT,BM 终端的模拟,通过硬件厂家提供的SDK 库即可实现1553B 总线仿真模拟。虽然1553B仿真卡通常会自带有总线测试软件,但是这些软件是面向总线消息,而难以模拟完整的总线协议也不利于被用户直观掌握被测系统的状态,测试效率低下。

现有的基于仿真卡的1553B 总线测试软件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文献[2?3]提出的1553B总线测试软件虽然对1553B 总线消息进行了仿真,但其主要侧重RT终端接口正确性的测试或对某一特定协议符合性的测试,不具备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文献[1]虽然具有通用性设计,但软件功能单一,仅能够实现对总线消息进行单一解析,测试结果晦涩难懂,不具备人机交互性,测试效率较低,因而不能满足复杂总线协议测试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同型号项目而言,其总线系统拓扑结构和采用的1553B总线协议不可能完全一致,同一型号航天器的不同终端设备在1553B 总线上传输数据的处理格式、内容及物理意义不同,而现有软件针对总线系统和通信协议多样性的适应性和通用性均相对较差,难以直接移植,尤其在待测系统拓扑结构或者总线协议类型的变化时几乎需要对整个软件进行重新设计。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型号研制任务,构建一种快速可重构的1553B总线测试仿真系统,提供总线测试系统的构建效率对于提高型号研制效率,缩短研制进程,降低研制成本等各方面则显得尤为必要,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仿真卡的快速可重构1553B总线测试软件,通过配置可重构和代码可重构两方面手段,实现即能够应对总线系统拓扑结构的变化,又能应对总线协议类型的变化。首先提出了基于仿真卡1553B总线快速可重构测试软件的设计方案,分别对软件架构、通信层设计、应用层设计和接口设计进行说明,其次在此基础上对软件的快速可重构特性设计从配置可重构和代码可重构两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结合型号实际应用,给出基于该方法实现的软件实例及其代码评估。

1 1553B 总线测试软件设计

快速可重构的1553B 总线测试软件是基于1553B总线仿真卡开发,实现对航天器总线通信协议的仿真模拟。软件通过采用层次化设计架构将总线的底层总线消息通信和应用层总线通信协议仿真相分离,从而实现底层测试系统不依赖于1553B总线消息和RT终端参数的具体协议定义,保证了应用层面向总线通信协议的快速可重构的特性。

1.1 软件架构

快速可重构的1553B 总线测试软件总体上划分为应用层和通信层2部分。应用层负责和用户进行界面显示与交互;通信层负责通过1553B仿真卡与各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总线数据通信。为实现软件的快速可重构特性,软件尽可能降低用户层和通信层之间的耦合度,即用户层和通信层在设计时通过独立的代码实现,其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特定接口开展,软件主要划分为3个部分:

(1)应用层:实行与用户直接的对话,包括界面显示与交互、用户对仿真卡的启动和停止的控制、被测系统面向用户的数据解析处理等功能;

(2)通信层:主要完成对1553B 仿真卡的控制、总线消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周期性消息的更新与发送或接收;

(3)数据接口:主要完成应用层和通信层之间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交换,并完成数据区的管理和维护。软件的整体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通过层次化的软件架构设计,便于将1553 总线通信协议中的子地址协议转换为通信层的服务项,从而被应用层各RT对象所复用,大大减少应用层RT对象实例化的软件代码量,提高了应用层程序快速重构的效率。

1.2 通信层设计

通信层作为底层实现被划分为各种向应用层提供的数据服务。通信层软件代码通过调用1553B 板卡提供的SDK驱动程序,实现与1553B总线仿真卡的通信和控制;驱动总线仿真卡实现与总线终端的物理通信。通信层程序将需要通过总线发送的数据进行分解并通过驱动程序转换为遵循MIL?STD?1553B 总线标准的消息字进行发送,同时也接收来自总线其他终端发送的消息字,对消息字中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供应用层使用。

通信层将总线消息划分为2类:周期性消息和非周期性消息。其中周期性消息不需要用户通过应用层进行干预;而非周期性消息完全根据应用层的用户指令进行控制。由于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信,因此分别采用独立的线程实现,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为避免2个线程同时占用硬件板卡而导致数据就丢失,线程间采取互斥锁的方式实现线程同步并控制最小的总线消息间隔。

这样的通信层设计,能够将底层实现划分为各种数据服务类型,而被应用层所调用。通信层所处理的内容仅需限制在数据本身,而不需要考虑数据的对于用户而言的物理意义,因此可以很方便的根据不同的总线通信协议需求扩展服务类型,从而为面向用户的应用层快速可重构提供了基础。

1.3 应用层设计

应用层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其核心作用在于将不易被用户识别的底层数据转换为用户可以方便识别的应用信息。应用层首先构建与用户之间的软件界面,实现与用户的信息传递,并在界面基础上开展总线终端的管理。

应用层对于各RT终端通信的管理采用类的形式进行分装,从而能够通过类的接口特性实现外部控制,并利用类的可重用性和继承性实现代码的快速可重构性。与通信层类似,应用层RT终端类也能够根据不同子地址划分为不同的服务项。但与通信层不同,应用层需要面对不同RT终端应用项目进行重构,如设备遥测的信息,其在数量,物理含义上对于不同终端而言都可能相去甚远。因此,如果仅简单的采用类的继承方式实现重构,不同的RT终端类仅能单纯地继承父类的接口函数,而主要的编程工作需要集中于接口函数的重构,这种继承方式仍然需要较大的代码量,难以实现测试软件的快速可重构性。

为解决1553B 总线测试软件应用层设计的快速可重构问题,软件对于总线终端相关的各类服务项采用代理程序(或代理子类)的方式实现,每种服务项对应一项代理程序,通过代理程序读取对应总线终端的应用层协议描述文件完成应用层到通信层之间接口数据的解析处理,如图1中的应用层构造所示。每项代理程序与总线协议中的一种消息类型(总线子地址)对应,每种代理程序能够被所需要的总线终端类直接复用,只需在程序外部通过配置不同的描述文件就能够实现不同终端各自所需的应用层协议,从而大大减少了类重构所需要编写的代码量,既能简化软件本身的设计,又能够在不改变软件代码的情况下实现总线终端的协议重配置,从而保证了整个测试系统的快速可重构性。与通信层相同,应用层也通过独立的线程实现。

1.4 数据接口设计

数据接口用于实现应用层与通信层之间的数据交换,为达到快速可重构的目的,要求数据接口具备可扩展性。本软件专门设计一个接口类用于数据交换,对终端及其各子地址需要的总线数据进行内存的管理,并提供写入与读取函数的接口。由于应用层与通信层采用多线程的设计,接口类中设计了互斥量来表征不同线程对终端收发总线数据的访问权限,实现不同线程之间数据正常传递并且避免不同线程中程序对同一数据资源的同时访问。

2 快速可重构设计

本文给出的软件针对配置和代码2 个方面开展了快速可重构设计。一方面在层次式的软件架构基础上实现代码的快速可重构;另一方面通过配置文件实现应用层的用户信息与底层数据的相互转换格式和通信层的总线消息数据格式的快速可重构。配置文件的快速可重构可以在总线终端拓扑不变的前提下,便于用户变更总线数据的格式和内容。代码的快速可重构可以在总线终端拓扑或协议发生变化时,增添新的终端实例和服务程序。下面给出了配置可重构和代码可重构的具体实现。

2.1 代码可重构

代码可重构主要应对被测总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其分为2类:

(1)总线终端数量可重构;

(2)总线协议数据类型可扩展。

首先,当被测系统的总线终端数量发生变化时,由于应用层和通信层之间相互独立,在软件应用层代码中可以通过继承当前已有的总线终端类并加载相关的代理程序即可增加新的总线终端,同时在数据接口上派生新的数据接口类并创建实例对象即可实现应用层新增终端使用通信层提供的底层服务。其次,在前文的软件架构中,每种总线协议的数据类型(即子地址)作为通信层中的一种服务类型进行管理,当总线协议的数据类型发生变化时,首先对通信层中的服务程序进行变更或增加,并在数据接口上派生新的数据接口类增加相应的数据管理功能,而应用层程序只需增加对数据接口中管理新数据的服务代理程序并加载至相关的总线终端类即可完成对新协议数据的操作。代码可重构的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RT?3继承于RT?1或RT?2的终端类及其代理程序,同时对于RT?3需要支持的新的总线协议向,在各层创建新的服务代理程序即可实现。这种软件设计能够充分的复用代理程序,极大的减少应用层总线终端类的重构代码量。

2.2 配置可重构

配置可重构能够实现待测总线系统拓扑结构未变化而总线协议数据类型发生变化时的快速可重构。配置可重构只需要改变软件外部的配置文件而不需要更改软件代码,具有快速灵活的特定。配置文件被设计为2种类型:

(1)通信层总线消息配置文件和;

(2)应用层参数配置文件。

总线消息配置文件以总线消息为基本单位对航天器1553B总线消息协议进行描述,软件启动初始化时对总线消息描述文件进行解析,软件运行时,按照总线消息执行列表进行总线消息的发送或接收。通信层总线消息描述文件内容以消息序号为行,以消息属性为列,其中消息属性包含消息名称、消息内容、RT地址、子地址、通信方式、消息数、数据字计数、是否循环缓冲、消息周期、优先级、消息间隔,文件内容格式如图3所示。

应用层参数配置文件以用户接收终端或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参数配置文件为例,针对不同终端设备,软件配置不同的参数描述文件。在软件启动时,各终端对象的代理程序对参数配置文件进行解析,软件运行时,终端实例将通信层接收到的总线消息送给代理程序根据配置文件进行解析,再将解析后的参数值等信息显示到指定界面。应用层参数文件以单个参数为行,以参数属性为列,其中参数属性包含参数代号、参数名称、位置类型、起始字节、起始比特、比特长度、数据类型、是否解析、解析公式、公式系数、正常范围等,文件内容格式如图4所示。

对于用户在软件界面上输入的向终端发送的注入数据或指令等信息,软件终端将数据发送至代理程序,通过代理程序将用户信息转换为总线指令码数据,再通过数据接口转发给通信层发送至终端设备。以总线指令参数配置文件为例,其中包含指令代号指令名称和指令码等参数,文件内容格式如图5所示。

2.3 软件信息流

软件中的终端对象、代理程序和配置文件各模块之间的信息流向如图6所示。

对于软件向总线上发出的消息,用户通过软件界面提出发送请求(如点击某总线指令发送按钮),软件RT终端收到用户的发送请求后将界面的发送消息信息(如指令代号)提交代理程序,代理程序根据预先读入的指令配置文件将该指令转换为指令代码,并通过数据接口传送给通信层程序,通信层程序再根据指令代码转换为总线消息发送至总线硬件系统。对于从总线上接收的消息,通信层程序先将总线消息转换为数据源码并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RT终端,RT终端将数据源码提交代理程序,通过代理程序对数据源码进行解析处理后形成应用层数据反馈给RT终端,最后由RT终端将应用层数据送给软件界面向用户显示。

3 应用实例

基于本文软件设计方法实现的基于总线仿真卡的1553B总线测试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某航天器总线通信子系统的通信协议测试验证。例如应用于某分系统的8台总线RT终端的测试系统,硬件平台的1553B总线仿真卡采用美国GE Condor 公司的型号为QCP?1553?2M的标准1553B仿真测试卡,软件界面集成了8个终端设备仿真通信控制界面,通过配置1个通信层总线消息描述文件、8个应用层终端参数配置文件、8个指令配置文件和4个注入数据配置文件实现与各终端设备的不同总线数据格式的关联。软件设计的总线数据类型包括注入数据、总线指令、总线遥测参数、广播消息等。图7给出了软件模拟的BC 终端与被测RT 终端设备1 进行总线通信的显示与交互界面。

该软件总代码行数为14 573行,其中通信层代码为9 711行,约占总代码量的66%,应用层代码为2 822行,占19%,其中应用层的代理程序代码为1 766行,占应用层代码的62%,而8 个RT 终端协议管理对象代码共计1 056 行,平均每个RT 终端的代码行数为132 行,占总代码量的0.7%,即单个终端的代码量能够达到小于软件总代码量1‰。从实际应用可以看出,应用本文设计方法实现的软件,如果被测试系统不增加总线RT终端的数量只改变总线协议,则不需要对软代码进行更改,只需要重新配置相关的参数文件,如果被测系统新增RT终端,其代码的重构量也平均在1‰左右,且不会随RT终端的协议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快速可重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4 结语

作为型号研制的重要环节,1553B总线通信系统的测试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针对当前基于1553B 总线仿真卡的测试软件灵活性和兼容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的一种快速可重构的1553B总线测试软件设计。首先,软件采用通信层和应用层的分离的架构,使得总线通信协议的实现不依赖底层总线仿真卡通信的特性,极大地增加了软件的灵活性。其次,软件将通信层和应用层的服务项与总线通信协议的子地址关联,通过服务代理的方式实现测试系统应用协议的现场可重构能力。最后,应用层总线终端的协议管理通过总线终端类的继承结合服务代理应用的方式实现,极大的减少了派生类所需要重构的软件代码,从而能够快速应对总线系统拓扑结构上的变化。文本给出的应用实例表明,基于该方法实现的1553B总线测试软件其总线协议管理程序的代码量仅为整个程序的1‰,具备极强的快速可重构能力,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型号航天器1553B总线子系统的测试,极大地提高了构建测试系统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筱雅,尚丽娜,张芹芹.1553B总线测试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0):54?60.

[2] 梁林灿.1553B总线测试系统中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中山大学,2007.

[3] 郭坚,张红军,付连芳.面向星载应用的1553B 总线仿真卡二次开发软件[J].航天器工程,2012,21(4):78?82.

[4] 赵爽,刘占渠,苗克坚.通用1553B 总线消息解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量技术,2010,33(1):78?81.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6

关键词:飞控计算机;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嵌入式系统

Key words: flight control computer;static testing;dynamic testing;embedded system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178-03

0 引言

随着航空技术、控制理论、容错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飞行控制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已经渗透到工业生产和军事研究的各个方面。飞控计算机是整个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控制率计算、余度管理、BIT(机内自检测)、系统调度、故障检测、空置率重构等关键特殊的任务[1],因此对其各项功能测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测试设备能对飞控系统的实时性、可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完备测试。

飞控计算机具有对软硬件可靠性要求高、信号种类繁多等特点,而且对实时性要求高,导致其测试流程非常复杂。传统的飞控测试设备大多体积庞大,实现成本高,软件可移植性低[2]。本论文以某飞控计算机的测试需求为基础,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CI总线,以CPU模拟板和接口分组件模拟板为核心板的测试设备。经试验验证,该设备稳定性高,维护方便,能够对飞控计算机进行精确测试。

1 测试设备需求分析

测试设备硬件部分应满足:能够模拟并接管被测设备的CPU、模拟产生TMS320C25 CPU总线信号;为了对被测飞控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路测试,板卡要求能模拟被测产品的接口分组件资源。

对于软件部分,要开发自己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要易于操作和修改。此外,测试设备要能够进行自检,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2 总体设计

该测试设备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测控单元为产品提供电源信号、控制信号、产生各种数字信号实现产品测试。测控单元包括以下部分:

①工控机:整个测试设备的控制管理中心,通过其测试软件能合理调度硬件对飞控计算机进行各项测试,并生成数据报表。

②数字测试模块:用于产生飞控计算机的控制信号,同时具有I/O端口,用于模拟产生TMS320C25总线信号,并测试飞控计算机的输出信号。

③I/O模块:用于模拟产生TMS320C25总线控制信号,并测试飞控计算机的相应信号。

④程控电源:由控制程序控制输出,提供被测件的工作电压。

⑤通讯模块:实现工控机与程控电源及示波器之间的通讯。

此外,适配器用来实现测控单元与飞控计算机之间的信号调理及转接。通用示波器用于测试飞控计算机接口信号的波形。

3 测试设备硬件设计

整个测试设备的硬件系统由工控机及工控机中的两块板卡、程控电源及自用电源、示波器及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程控电源过流保护装置及各个自检装置组成[4] ,如图2所示。

工控机作为系统的平台,安装和控制各板卡,运行各种自检和产品测试软件。CPU模拟板作为工控机中的PCI总线接口板[3],通过向被测产品发送“hold”信号,将被测产品中的CPU置于“hold”状态,并模拟产生TMS320C25 CPU总线信号,代替产品中的CPU对被测飞控计算机板上的各种资源进行访问测试。接口分组件模拟板同样是工控机中的PCI总线接口板[5],用来模拟接口分组件资源,如存储器单元、I/O资源等,以便对被测飞控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路测试。示波器用于在动态测试中对规定的接口定时时序信号及接口控制信号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通过USB接口送至工控机进行显示和判定。

程控电源为被测产品提供供电,程控电源通过RS-232接口连至工控机,加电、断电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电源本身具有过压保护功能,但无过流保护功能,其过流保护功能由过流保护装置实现。设备自用电源为机柜中除被测产品及通用仪器之外的所有其它装置供电。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将需要连接至示波器进行测量的多个信号进行程控多路转换,转换为两路信号连接至示波器的两个输入通道。过流保护装置用于对产品供电电源进行过流保护,当供电电流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切断电源供电,并发出过流保护中断请求信号至工控机。

CPU模拟板及接口分组件模拟板自检装置代替被测飞控计算机产品,建立CPU模拟板及接口分组件模拟板之间的连接,以实现两个板卡之间的闭环联合自检。示波器通道切换自检装置产生多路可区分的信号连接至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设备自用电源为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过流保护装置、CPU模拟板及接口分组件模拟板自检装置及示波器通道切换自检装置供电。

4 测试设备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是在Windows XP 系统下,编译环境选择Visual C++6.0。软件采用分层设计的思想,最底层为驱动软件,即板卡的驱动程序,上层为设备的应用层软件。

4.1 应用层软件设计

应用层软件的组成如图3所示。

自检程序实现测试设备自身正确性检测,分为板卡自检及示波器通道切换自检。板卡自检实现CPU模拟板及接口分组件模拟板的自检,示波器通道切换自检则完成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的正确性检测。

芯片擦除测试是对作为程序存储器的E2PROM按规定步骤进行擦除操作,并测试擦除的正确性。芯片写入测试是将制定应用程序写入作为程序存储器的E2PROM中,并进行校验,以确定写入的正确性。RAM测试是指对RAM进行存储访问的功能性测试。E2PROM测试是指对E2PROM进行存储访问的功能性测试。数据通路测试是测试产品96芯接插件至两个37接插件信号的连通性。示波器观察测试是将需要观察的信号引至示波器,并观察、记录和分析信号特性是否满足要求。中断信号测试是由接口分组件模拟板产生一个中断请求信号,通过96芯XF信号连接至CPU模拟板,以测试中断响应的正确性。自动测试是一键完成用户规定的所有测试项目。

所有测试项完成后生成数据报表,方便用户观察测试结果。

4.2 驱动程序设计

开发PCI设备驱动程序,就是取得PCI板卡所占用的各种资源(内存、端口、中断和直接存储器存取(DMA)等),并提供给应用程序一条访问这些资源的途径。这里采用WDM模式进行驱动程序的开发。在驱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硬件访问、中断处理、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4.3 测试设备总流程

飞控计算机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及动态测试两个过程。测试设备总流程如图4所示。先进行静态测试,然后进行动态测试。只有两种测试的结果都正确时,才能判定飞控计算机的正确性。

静态测试具体方法是由测试设备中的CPU模拟板模拟CPU的工作时序,利用静态检测软件,在产品板上CPU(TMS320C25)非工作状态下,对产品的硬件资源(除CPU外)进行逻辑功能的检测。静态测试主要测试除CPU以外的板上资源逻辑实现的正确性,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器测试、数据存储器测试、内部控制逻辑测试、调试接口及接口分组件接口连通性测试。

动态测试具体方法是由产品上的CPU运行专用的动态测试程序,对产品全系统进行实时工作条件下全面、细致的自我检测。动态测试检测的内容包括CPU、EPROM、SRAM、接口分组件接口等。在系统完成检测后,通过读取相应单元的测试代码,可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判读,并对产品存在问题进行故障定位。

5 实验应用

设备软硬件系统设计完成之后,即可进行连接产品调试。调试过程为:首先运行测试软件[7],给目标设备上电,然后通过点击主程序界面的相应模块测试按钮进行相应的测试。程序面板的部分界面如图5所示。

6 结论

该测试系统采用装有PCI接口卡的工控计算机为硬件平台,软件设计采用分层设计思想,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该测试系统已被某研究所投入使用,实际应用表明,经过测试的飞控计算机系统(针对某无人机测试)其主要技术参数有一定的提升,如下所示:

①姿态(俯仰、横滚)保持精度:±2度;

②航向保持精度:±3度;

③气压高度保持精度:±40米(飞行高度>300米);

④悬停无线电高度保持精度:±3米;

⑤空速保持精度:±10千米/小时;

⑥自动导航精度:圆概率误差(CEP)50 米;

⑦发动机转速控制精度:±1%。

该测试系统采用流行、实用、可靠的软硬件测试技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从硬件设计上实现了模块化、系列化、通用化,以满足已知的测试分析需求、并兼顾未知测试分析需求的实现,结果准确、稳定可靠、易于操作,达到了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鉴莹.导弹飞控组件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27(5):68-70.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7

0 引言

 

随着航空技术、控制理论、容错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飞行控制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已经渗透到工业生产和军事研究的各个方面。飞控计算机是整个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控制率计算、余度管理、BIT(机内自检测)、系统调度、故障检测、空置率重构等关键特殊的任务[1],因此对其各项功能测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测试设备能对飞控系统的实时性、可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完备测试。

 

飞控计算机应用具有对软硬件可靠性要求高、信号种类繁多等特点,而且对实时性要求高,导致其测试流程非常复杂。传统的飞控测试设备大多体积庞大,实现成本高,软件可移植性低[2]。本论文以某飞控计算机的测试需求为基础,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CI总线,以CPU模拟板和接口分组件模拟板为核心板的测试设备。经试验验证,该设备稳定性高,维护方便,能够对飞控计算机进行精确测试。

 

1 测试设备需求分析

 

测试设备硬件部分应满足:能够模拟并接管被测设备的CPU、模拟产生TMS320C25 CPU总线信号;为了对被测飞控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路测试,板卡要求能模拟被测产品的接口分组件资源。

 

对于软件部分,要开发自己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要易于操作和修改。此外,测试设备要能够进行自检,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2 总体设计

 

该测试设备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测控单元为产品提供电源信号、控制信号、产生各种数字信号实现产品测试。测控单元包括以下部分:

 

①工控机:整个测试设备的控制管理中心,通过其测试软件能合理调度硬件对飞控计算机进行各项测试,并生成数据报表。

 

②数字测试模块:用于产生飞控计算机的控制信号,同时具有I/O端口,用于模拟产生TMS320C25总线信号,并测试飞控计算机的输出信号。

 

③I/O模块:用于模拟产生TMS320C25总线控制信号,并测试飞控计算机的相应信号。

 

④程控电源:由控制程序控制输出,提供被测件的工作电压。

 

⑤通讯模块:实现工控机与程控电源及示波器之间的通讯。

 

此外,适配器用来实现测控单元与飞控计算机之间的信号调理及转接。通用示波器用于测试飞控计算机接口信号的波形。

 

3 测试设备硬件设计

 

整个测试设备的硬件系统由工控机及工控机中的两块板卡、程控电源及自用电源、示波器及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程控电源过流保护装置及各个自检装置组成[4] ,如图2所示。

 

工控机作为系统的平台,安装和控制各板卡,运行各种自检和产品测试软件。CPU模拟板作为工控机中的PCI总线接口板[3],通过向被测产品发送“hold”信号,将被测产品中的CPU置于“hold”状态,并模拟产生TMS320C25 CPU总线信号,代替产品中的CPU对被测飞控计算机板上的各种资源进行访问测试。接口分组件模拟板同样是工控机中的PCI总线接口板[5],用来模拟接口分组件资源,如存储器单元、I/O资源等,以便对被测飞控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路测试。示波器用于在动态测试中对规定的接口定时时序信号及接口控制信号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通过USB接口送至工控机进行显示和判定。

 

程控电源为被测产品提供供电,程控电源通过RS-232接口连至工控机,加电、断电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电源本身具有过压保护功能,但无过流保护功能,其过流保护功能由过流保护装置实现。设备自用电源为机柜中除被测产品及通用仪器之外的所有其它装置供电。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将需要连接至示波器进行测量的多个信号进行程控多路转换,转换为两路信号连接至示波器的两个输入通道。过流保护装置用于对产品供电电源进行过流保护,当供电电流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切断电源供电,并发出过流保护中断请求信号至工控机。

 

CPU模拟板及接口分组件模拟板自检装置代替被测飞控计算机产品,建立CPU模拟板及接口分组件模拟板之间的连接,以实现两个板卡之间的闭环联合自检。示波器通道切换自检装置产生多路可区分的信号连接至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设备自用电源为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过流保护装置、CPU模拟板及接口分组件模拟板自检装置及示波器通道切换自检装置供电。

 

4 测试设备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是在Windows XP 系统下,编译环境选择Visual C++6.0。软件采用分层设计的思想,最底层为驱动软件,即板卡的驱动程序,上层为设备的应用层软件。

 

4.1 应用层软件设计

 

应用层软件的组成如图3所示。

 

自检程序实现测试设备自身正确性检测,分为板卡自检及示波器通道切换自检。板卡自检实现CPU模拟板及接口分组件模拟板的自检,示波器通道切换自检则完成示波器通道切换装置的正确性检测。

 

芯片擦除测试是对作为程序存储器的E2PROM按规定步骤进行擦除操作,并测试擦除的正确性。芯片写入测试是将制定应用程序写入作为程序存储器的E2PROM中,并进行校验,以确定写入的正确性。RAM测试是指对RAM进行存储访问的功能性测试。E2PROM测试是指对E2PROM进行存储访问的功能性测试。数据通路测试是测试产品96芯接插件至两个37接插件信号的连通性。示波器观察测试是将需要观察的信号引至示波器,并观察、记录和分析信号特性是否满足要求。中断信号测试是由接口分组件模拟板产生一个中断请求信号,通过96芯XF信号连接至CPU模拟板,以测试中断响应的正确性。自动测试是一键完成用户规定的所有测试项目。

 

所有测试项完成后生成数据报表,方便用户观察测试结果。

 

4.2 驱动程序设计

 

开发PCI设备驱动程序,就是取得PCI板卡所占用的各种资源(内存、端口、中断和直接存储器存取(DMA)等),并提供给应用程序一条访问这些资源的途径。这里采用WDM模式进行驱动程序的开发。在驱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硬件访问、中断处理、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4.3 测试设备总流程

 

飞控计算机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及动态测试两个过程。测试设备总流程如图4所示。先进行静态测试,然后进行动态测试。只有两种测试的结果都正确时,才能判定飞控计算机的正确性。

 

静态测试具体方法是由测试设备中的CPU模拟板模拟CPU的工作时序,利用静态检测软件,在产品板上CPU(TMS320C25)非工作状态下,对产品的硬件资源(除CPU外)进行逻辑功能的检测。静态测试主要测试除CPU以外的板上资源逻辑实现的正确性,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器测试、数据存储器测试、内部控制逻辑测试、调试接口及接口分组件接口连通性测试。

 

动态测试具体方法是由产品上的CPU运行专用的动态测试程序,对产品全系统进行实时工作条件下全面、细致的自我检测。动态测试检测的内容包括CPU、EPROM、SRAM、接口分组件接口等。在系统完成检测后,通过读取相应单元的测试代码,可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判读,并对产品存在问题进行故障定位。

 

5 实验应用

 

设备软硬件系统设计完成之后,即可进行连接产品调试。调试过程为:首先运行测试软件[7],给目标设备上电,然后通过点击主程序界面的相应模块测试按钮进行相应的测试。程序面板的部分界面如图5所示。

 

6 结论

 

该测试系统采用装有PCI接口卡的工控计算机为硬件平台,软件设计采用分层设计思想,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该测试系统已被某研究所投入使用,实际应用表明,经过测试的飞控计算机系统(针对某无人机测试)其主要技术参数有一定的提升,如下所示:

 

①姿态(俯仰、横滚)保持精度:±2度;

 

②航向保持精度:±3度;

 

③气压高度保持精度:±40米(飞行高度>300米);

 

④悬停无线电高度保持精度:±3米;

 

⑤空速保持精度:±10千米/小时;

 

⑥自动导航精度:圆概率误差(CEP)50 米;

 

⑦发动机转速控制精度:±1%。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8

【关键词】

FDIR技术;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设计

随着国防事业、工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所发射卫星的数量明显增多,此时,卫星是否安全、稳定运行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人造卫星必须借助地面基站实现控制,卫星能够通信的范围有所限制,且卫星与地面距离甚远,实时性极差。因此,必须提升卫星的自主控制能力,从而保障卫星运行的安全。综合电子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整个卫星系统出现的故障,准确定位系统发生的故障,通过重构等一系列方法确保卫星安全可靠的运行。文中详细介绍卫星综合电子系统FDIR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电子系统的容错能力。

1FDIR技术下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卫星综合电子系统是以中心管理单元(CMU)为中心,分别设置ISU1、ISU2、ISU3三台业务单元,借助1553B总线实现连接,主机与各个功能模块采用二级网络总线实现连接。卫星综合电子系统通过两级总线建立分布式网络系统,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的总体框架。

2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的BIT电路设计

2.1设计综合电子系统BIT硬件

BIT是指设备根据自身电路、程序对综合电子系统发生的故障展开诊断及隔离。BIT作为提升系统可靠性降低维护费用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借助附加在系统中的软、硬件实现在线故障检测的效果。卫星综合电子系统主要包括CMU、ISU1、ISU2、ISU3等部分组合而成,各个模块之间均设置双冗余总线进行连接,各个模块均设置BIT检测电路,系统正常运行时,下位机软件借助所设置的测试向量,定期对所有模块运行状况展开自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传送至上位机。上位机的CMU软件主要收集、存储各个模块检测结果,对故障进行定位,根据检测结果设计合理的故障预案,对故障进行有效的隔离[1]。

2.2BIT测试方案

卫星综合电子系统BIT检测方案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计算机系统自测模块: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等部分,该系统自测功能由存储器自测试和指令集自测。为了消除单粒子翻转过程中SRAM产生的影响,借助EDAC算法对其进行纠错。综合电子系统使用上电启动自测方法,计算机软件根据预先设定的算法实施自主运算,随之比较其运算结果,依据比较结果判定计算机指令系统及存储功能是否异常,最终将自测结果传送到中心管理单元(CMU)。②总线自测试:卫星综合电子系统主要包括二级总线,一级为1553B总线,这级总线设置完备的协议操作功能,具有良好的检错、纠错等功能,也可准确定位总线出现的故障,提供良好的寄存器,CPU能够及时查询总线的运行情况[2]。系统对总线通信自测试系统进行设计时,借助CMU软件向总线部分测试指令实现自检测。第二级总线设置在各个下位机主机与其它个功能模块,能够实时采集各个模块的数据。这一总线通过自行研制的串行通信芯片,处理器能够实时监视整个总线运行效果。系统正常运行时,下位机根据有关特征寄存器监测二级总线的运行状态,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CMU。③模拟电路自测系统: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的模拟电路借助电路测试方法实现,当A/D转换电路时,在电路上设置某个固定电压作为参考信号源,借助多路宣统开关将该信号纳入被检测A/D输入通道内,检测A/D电路是否可以正常运行,从而完成A/D转换接口电路故障测试的效果。当D/A转换电路时,借助A/D采集电路接口对D/A输出的信号进行采集,随后检测D/A转换接口电路能否把数字信号转换成规定误差范围之内的模拟信号,完成D/A转换接口电路故障检测。

3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的FDIR软件设计

3.1综合电子系统故障等级分类

根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的总体结构,对系统的故障实施分类,系统的故障类型不同,可以制定对应级别的故障检测、隔离等措施,综合电子系统故障主要分为以下四级:①0级:如果二级总线主备份通信系统出现异常,采用内部热备方法实施自主恢复操作,对该系统的其他功能并无影响,这类故障隔离恢复策略只在综合业务单元中执行[3]。②1级:如果各个下位机内部各个功能模块出现故障,针对这类故障使用关闭本模块电源的隔离方式。恢复故障策略如下:自动开启备份模块,这一故障隔离恢复策略在CMU中执行。③2级:如果综合电子系统各个服务功能发生古城镇,这种故障借助分析软件得出,通过原先设定的隔离及恢复策略,达到及时恢复故障的效果。④3级:但综合电子系统上位机发生故障,不能将上位机进行自主恢复,系统借助硬件监控策略,直接把上位机主份电源关闭,开启备份的上位机,这部分故障通过硬件完成隔离恢复操作。

3.2设计FDIR软件

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软件作为实现该系统FDIR功能核心,这一设计可对各个下位机采集的数据展开周期性监测,监控、定位各个模块存在的故障信息。依据系统原先设置的容错策略,一系列指令,对系统故障展开隔离重组操作。软件设计作为整个综合电子系统的一部分,根据每个采样周期对系统的关键参数实施监控。如果系统发生故障,软件根据设定的周期展开多次检测,定位故障后,即可发出遥测信息[4]。同时,立即限制该模块为整个卫星综合电子系统提供的相关服务,修改软件中保存的各类设备监控表,根据设定的容错策略执行相对应的故障恢复。

4结语

卫星综合电子系统是一个由多个模块、软件、硬件等部分组成的集成系统,文中从故障建模、故障测算、故障处理恢复等方面展开进行设计和分析,详细介绍卫星综合电子系统FDIR设计与实现方法。根据检测分析可知,卫星综合电子系统出现故障后系统能够自动进行重组,有效提升综合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作者:冯珊珊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叶伟松,刘海颖,陈志明,等.“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数据综合系统设计与在轨性能评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44(6):797~802.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9

【关键词】

MIS系统;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目的是规划项目范围并做出项目计划。在这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目标、可行性分析、人员分工三部分。

在开发MIS系统时,首先定义项目的目标,它是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其次,确认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方面应该从社会效益、资金投入以及社会回报等方面考虑。再次,确定MIS系统的人员分工,一般应该包括界面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维护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

2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目的是了解并详述用户的需求,这个阶段重点考虑的是系统做什么。一般而言,系统需求包括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

功能需求最简单的方法是定义事件,并跟踪针对某一个参与者而发生的一序列事件。事件是可以描述的、值得记录的、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例如:雇员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参与者是管理员与雇员。从管理员的角度看,可以增删改查雇员信息。

从雇员的角度看,可以填写和查看自己的信息。系统的所有事件按照工作流的顺序组织在一起可以构成系统事件表。事件表中行代表事件,列代表某个事件的详细信息(触发器、来源、动作、响应、目的地)。

非功能性需求定义了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环境包括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部分,另外非功能性需求还包括性能指标等。下面是对非功能性需求各个方面的简述。

(1)性能方面的需求:性能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软件响应速度方面、软件响应结果方面、软件响应精度方面、软件在运行时的消耗量,用户在这几方面的需求就是性能方面需求。

(2)可靠性方面需求:可靠性方面主要指的是在软件使用过程中软件失效的频率、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错误,错误的严重程度、以及软件的易恢复性,故障可预测性。用户在这几方面(软件失效频率、严重程度、易恢复性、故障可预测性)的需求就是可靠性需求。

(3)易用性方面需求:易用性方面主要指的是用户是否容易使用该系统,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界面是否人性化,是否美观,是否能够满足用户文档和培训资料方面的要求。

(4)安全性方面需求: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主要是体现在用户在身份的认证方面、授权控制方面、私密性方面的要求。

(5)运行环境方面的约束:运行环境主要包括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该方面的约束主要是指得用户对MIS系统软硬件方面的要求。

(6)外部接口:不同软件与硬件的接口不同,因此在系统开发出来后,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

(7)可保障性方面需求:用户在软件是否容易配置、是否容易扩展、是否容易维护、是否容易移植等方面的要求。

3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的着眼点是系统如何构建。该阶段主要分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概要设计指的是总体设计,主要是整体的设计,不关注细节。总体设计主要设计软件的整体架构,包括哪些模块,这些模块应该实现什么功能,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以及模块之间的层次结构等。

另外,总体设计的内容还包括该MIS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以及底层的数据库结构。总体的数据结构及数据库结构包括MIS系统存储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及联系。

在该总体设计阶段,通常利用软件结构图来表示。这个阶段的文档叫做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在该文档中包括模块的划分、模块的调用层次、需要选择的技术路线等。

详细设计阶段指的是细节方面的设计,是具体到某个模块的细节(模块具体功能的实现),在这个阶段不能笼统地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非常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在详细设计阶段,主要有流程图、盒图(N-S),伪代码等方法进行描述,该阶段产生的文档叫做详细设计说明书,该文档中是具体模块的实现细节,是对上一个阶段(总体设计阶段)的进一步细化。从理论方面来讲,编码可以根据详细设计文档来进行,也就是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4 系统实施阶段

设计阶段完成后,在将系统移交给用户前的一系列活动叫做系统实施。该阶段主要包括按照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下面以雇员管理系统为例进行讲解。

雇员管理系统的实施包括数据库的实施、管理雇员、增加雇员、查询雇员功能的实施,数据库实施时,需要建立两个表,管理员表与雇员表;管理雇员功能实施时,主要是分页的实现;增加雇员功能实施时,没有涉及到难点;查询雇员功能实施时,主要分为模糊查询与精确查询。

5 系统测试阶段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它进行地越早越好,一个MIS系统需要必须经过软件测试阶段。这是对MIS系统的检查,这种检查从某种方面保证了软件开发产品的正确性、一致性等。

软件测试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黑盒测试,就是把软件看成一个黑盒子,不关注里面的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测试人员根据功能上的输入输出关系,设计测试用例来检查软件是否会按照预想来显示结果。以便查询出对应的错误,测试是为了检验错误,但是绝对不能证明软件正确,这是值得强调的。另一种测试是白盒测试,这种测试和黑盒测试正好相反,它关注的是软件的内部结构及内部特性,测试者需要根据内部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检测。在这里还需要注明,测试者最好不是软件自身的开发人员,如果是自己对自己设计的软件进行测试,容易忽略错误。

软件的测试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指定对应的测试计划。第二步,进行测试的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指定测试方案。第三步,利用设计的测试用例来运行程序,将预期的结果和运行的实际结果进行对比。第四步,就是管理层面的问题,包括测试配置管理、资源管理、测试管理三方面的管理。

6 系统支持阶段

系统投入使用后所涉及的活动为系统支持。它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系统文档,编写用户文档,并组织用户培训。

【参考文献】

[1]沈备军.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1):39-42.

[2]孔祥盛主编.PHP编程基础与实例教程.2013.7.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10

对于当前信息时代而言,软件作为服务诸多领域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工具,本身在经济社会和技术领域都具有显著价值,并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软件更是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组件。但是对于软件本身而言,随着技术的发展,与之对应的软件可靠性也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 软件可靠性相关概念与特征综述

软件的可靠性,是随着软件本身的规模而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的,一种用以评价软件工作水平和状态的指标。具体而言,可以将软件的可靠性理解成为在一段时间内正常运行的概率,相应地,这一指标必然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并且表现出极强的动态特征。它是用于衡量在确定的条件下,确定的时间内,软件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履行相应职能的概率。需要首先明确的一个方面在于,软件本身的可靠性,不仅仅与其自身特征直接相关,同时也与其运行环境和使用状况保持着高度关联。因此,想要切实展开对于软件可靠性方面相关特征的测度,首先应当对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展开进一步的系统边界确定,才能获取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软件的可靠性,从客观上要求软件的相关程序应当保持正确性、完整性、以及性以及强壮性等诸多特征。主要的影响因素涉及相对较广的范围,可以大体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层面。其一在于软件系统内部,即包括软件开发的支持环境;软件开发采用的语言和具体的方法,包括必要的管理方法和态度;在软件设计阶段中采用的,用以保证和提升软件可靠性的相应软件技术,即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软件的规模和内部结构;以及软件的测试与投放方法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另一个重要的层面则指除软件系统内部之外的相关因素,通常为软件的工作环境以及其他外部环境,诸如软件功能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与经验等方面。

对于加强软件可靠性的技术方法,通常是在合理采用适当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开发管理以及设计方法的基础之上,对其展开充分的测试和重用。测试方面的工作相对复杂,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个方面,其中前者重点在软件不参与运行的基础上,安排有经验的技术工作人员对其代码展开检查和审视,此种方法虽然在错误发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于人员的水平和人力资源的耗费也不容忽视,但是一旦发现错误,通常就可以通过逻辑结构和思路发现批量不足并且予以纠正。而对于动态测试,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其中白盒测试是根据覆盖准则设计测试用例,使程序中的每个语句、每个条件分支、每个控制路径都在程序测试中受到检验;黑盒测试则是一种从软件需求出发,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设计测试用例,并按照测试用例的要求运行被测程序的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注重过程而黑盒测试注重结果,通常将二者相结合展开使用。

最后在软件的重用方面,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开发过程的重用、知识重用以及软件构件重用,这对于加强软件的可靠性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

2 软件可靠性衡量模型简述

软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复杂且为数众多,想要仅仅通过定性的说明和描述实现对于软件可靠性的有效衡量,仍然不足以实现推动软件完善的总体目标。因此需要通过模型和相应的指标,来实现对于软件可靠性的进一步衡量和反映。

上式中,Ri表示软件中相应模块的可靠性,而Vi则表示模块之间的转移概率,Rs为软件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可以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发现在开放的环境下,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导致Ri和Vi很难与需求测试保持高度一致性。对于此种状况,可以考虑采用监控方法对静态模型的局限性进行弥补。

进一步分析式(1)的假设前提,即软件体系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转移概率符合马尔科夫过程,并且模块能够保持相互的独立,不会因为其中一个发生故障而导致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同时应当确保测试剖面与运行剖面相同。在这样的假设环境之下,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其可靠性会存在合理性下降趋势。如果将Risti定义为风险因子,并且用以表示软件构成模块i可靠性降低的风险程度。这一风险因子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包括监控周期内测试剖面与运行剖面存在差异的操作数、监控对象的个数以及软件测试过程本身的可信程度等。

3 结论

软件的可靠性,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和生活都极为重要,因此只有不断深入分析和研究,准确衡量和完善相关模型,才能切实推动软件事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11

随着开发生产的军用装备的种类和数量逐步增多,这几年来大批量提交给用户使用,有的装备已经陆续进入了故障维修阶段,用户要求针对这些装备开发一套故障综合检测系统,既要完成对装备的检测和故障诊断,又要满足信息化要求,实现检测诊断设备、修理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的一体化。

检测系统采用了先进的PXI平台,该平台是一种专为工业数据采集与自动化应用量身定制的模块化仪器平台,基于机箱的体系结构与高速、工业标准的PCI总线结合,提供了对于其他体系结构无与伦比的高性能。

软件使用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的Lab Windows/CVI7.1.LabWindows/CVI是一个提高开发效率的测试测量ANSIC开发环境。

Lab WindowsCVI7.1具有功能强大的调试工具、DAQ助手、仪器I/O助手、简化多线程的内置库、命令行编译器等,简化了开发过程。

硬件设计

测试需求

故障综合检测系统检测装备时所需的激励信号、检测信号类别和检测信号特征如表1所示。根据信号类别及特征确定哪些信号需适配器转换后再送到PXI测试资源,哪些信号经适配器就直接进入PXI测试资源,以及进入PXI测试资源的哪一种功能测试模块,确保进入PXI测试资源的信号不超过功能模块的测量范围。

资源配置需求

根据测试需求分析的统计结果,信号适配器对故障综合检测系统的测试仪器资源配置需求如表2所示。测试系统利用多路开关扩展功能模块来满足测试的需求,分时复用。而不是选购多块同一种功能模块,这样有利于降低PXI测试资源的硬件成本。

信号适配器设计

为了使装备的信号与检测系统的检测接口匹配,连接装备与测试板卡之间设计了一个信号适配器,其测试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板卡能直接测量的信号就直接引入板卡,不经任何转换电路,提高故障综合检测系统的可靠性,需转换才能进入板卡的信号,其转换电路尽量选用无源器件,因为有源器件受环境参数的影响大,会增加测试结果的不确定性。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各模块相互独立地工作,互不影响,互不干扰,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信号适配器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连接器接口、被测装备接口、信号调理单元、激励单元和负载单元组成。主要完成检测平台到被测装备的信号连接和调理功能,包括资源分配、信号调理、信号激励、模拟负载等。其中,测试接口占用测试资源的16个万用表通道;激励单元占用测试资源的16个隔离数字I/O通道;信号调理单元中有3块适配卡,适配卡1和适配卡2为八通道电压及10A以下电流激励的信号调理单元,适配卡2具有3个大电流回路,用于系统电源、电瓶和50A以下大电流负载的激励和信号调理,两块适配卡的结构相同,可以直接互换。此外,设置一个专用万用表通道,对不具备快速接口的装备部件电流、电压信号,分别用电流钳和外引万用表笔测量,也可扩展到对压力、温度、流量等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检测。

硬件的安全性、可靠性设计

为保护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在信号适配器上增加电缆识别信号,每次检测时,由软件自动识别电缆连接正确与否及有无短路等,只有电缆连接信号被正确无误地识别时,检测系统才向装备上电检测。被检测的装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模拟采样信号时,由检测系统的板卡隔离数字I/O PXI-6514输出驱动控制适配器的模拟电路,给装备反馈模拟的采样信号。隔离数字I/O实现了信号的隔离,阻断了信号的干扰,从而使得故障综合检测系统工作更安全、可靠。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思路

软件设计基于数据库的软件设计方法,以往的软件设计是由软件编程人员按测试流程逐步编程实现。这种方法效率低,软件的可靠性、可扩充性差,当测试任务改变时,与流程有关的软件需要从头做起。基于数据库的软件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与主程序相结合的方法,先根据装备写出工作流程图,然后根据流程图用填表方式建立测试项目库、测试参数库、驱动通道库、检测通道库,测试装备的流程变化时,只需修改数据库,主程序基本不变,从而方便快捷地完成测试系统软件的组建工作。

在程序编写中,应用多线程技术使程序同时做多件事情,使操作变得十分方便。在测试过程中,程序一边采集数据,一边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界面还要同步显示检测数据及检测时相对应的动画等,实现实时处理,互不影响。将多个应用程序共同使用的功能子程序独立成所有应用程序都可以共享的动态链接库,减少了主程序界面设计的工作量,不同的程序使用相同的动态链接库,只需在内存动态链接库装载一次,这样就节省系统内存。功能子程序设计中利用了DAQ开发助手,根据板卡的不同功能设置相应的参数,自动生成所需的功能子程序,大大减少了程序开发的工作量。

主程序设计原理

系统软件的测试流程图如图3所示,执行检测操作时,程序先按测试项目库中检测项目的先后顺序确定检测项目,通过关系连接到测试参数库、驱动通道库、检测通道库,确定该项目检测时所需要的驱动信号、测试信号、技术指标、使用的接口通道、操作要求提示等。当每一个测试项目的各种属性在数据库中确定后,测试时先给出驱动激励信号(测试需激励时),再给出测试激励信号,即可控制检测系统执行测试操作,测试完成后分别复位测试激励信号和激励驱动信号(测试需激励时)。然后根据检测结果与数据库中相应字段中的极限值比较,根据结果判断当前检测的组件的质量状况,然后由数据库的相关字段决定程序执行的流程。

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设计

检测过程中若所检测的组件有短路、过载等现象,系统自动停机。由于检测系统使用多路开关,开关导通速度远低于软件执行速度,所以在开关通道切换时容易发生开关短路现象,可能造成强电信号与弱电信号混叠加到弱电信号处理模块上而损坏模块。因此我们是通过适当的软件延时来避免开关短路,这样对开关速度不一致造成的信号通道间短路能起到保护作用。

软件测试转正总结篇12

九月份的工作比较繁忙,工作重点有四方面:s6测试,医院软件开发、测试,售后服务,文档书写及培训。

1、关于s6测试

本月s6的新增修改功能大约30多项内容,测试的重点如:其一,每日结账时更正库存的操作,此项功能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测试起来比较烦琐、测试量也比较大;其二,由于业务开票时程序内部处理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控制台转移到存储过程中处理,所以对此部分也进行了重点测试;其三,饮片划价自动批号的测试;其它方面的测试包括,gsp报表、客户对应商品销售、批次会员录入以及远程配送价格等的测试,再有就是售后人员随时提出的问题随时测试,如打印模块加完打印项还是不能打印、某些模板在99pbl修改以后还是不好用、哪个报表数据是否有问题等。

2、医院软件开发、测试

对于新版医院软件的功能模块开发工作也做出了一点贡献,作了15个打印模块(如入库重打、划价重打、盈损重打等),12个查询模块(入库报表查询、住院报表查询、入出院费用查询等),所做模块包含的内容为:菜单挂接、将窗口中不需要的按钮隐藏、书写查询报表中所需要的sql语句(大约60句,但语句结构并不复杂)、打印模块及查询模块所需的数据窗口大约80个;测试方面,现在只是进行了表面性的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每个窗口中的字体是否一致、按钮是否对齐、点击按钮后弹出的提示是否正确、开票窗口的金额、价格、数量、库存等的变化情况是否正确,焦点移动问题等,现已测出的问题100多个;其它方面,修改了库结构,将每个的表中将不允许为空的字段修改正确以及将a25、a35等字段在每个表的长度统一等。

3、售后服务

s6的售后工作,由于每日结账时更正库存,造成几个客户的库存数据不准确,通过查询客户实际的数据库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再有就是在电话中为售后人员解答一些问题;其它方面,上门服务三次,分别是,解决了先知医疗器械公司的应收应付财务问题,通胜医药财务软件中辅助核算的客户查不到,从后台修改数据已解决问题,汉华林销售出错库存未减,原因未查到;远程及电话解决客户提出的财务软件、财务接口、金税接口等问题。由于十一休息,售后人员少,在月末休息前做了两天售后工作。

4、其它方面

本月s6的培训文档写了两次,其次就是书写了加强版与s6的区别,再有就是编译序程、备份程序、程序注册等工作,其中程序注册是随时性,所以也占用一定的时间。

二、工作分析

通过本月的工作,自己在pb方面又懂得了一些知识,并且可以修改简单的错误,也可看明白一些简单的脚本结构,这对于我的测试工作是很有帮助的。从本月反馈的情况看,s6的结账库存更正功能还存问题,还需要加强测试。再有从售后服务的情况看,售后人员在财务方面的技术还需要加强。

三、工作计划

1、医院软件测试

2、书写医院软件的说明书

3、s6新增、修改功能的测试

总结人:姜波

日期:2007-09-28

2007年10月份工作总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