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9-20 23:45:50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1

2学生层次的具体划分以及实际课堂教学工作

下面就如何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试谈如下.

2.1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分层次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面对的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朝气蓬勃的学生,由于他们家庭环境不一样,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就会有所不同.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学生的知识基础、适应能力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根据这样特点,我们实行几个时间阶段推进分层次教学工作.在第一阶段刚开课第一个月内的高等数学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分班教学,而是一边通过课堂教学,一边和学生课后交流以及结合学生平时作业情况,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基础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的安排,在学习过程中定期的安排课程测试,最后根据所评定的学业成绩,把学生分成2种类型,从而确定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以便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这样确定的“层”可明确教师的教学方针和对策,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使得教学对象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2.2分层组班,合理自愿流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2个老师分别担任过控专业13级1,2班和3,4班的任课教师,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我们以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为参照,按照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即单变量极限内容授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课程测试,所有考试流程均按照期末全校通考的程序一样遵守,严格的考试时间,教师的严格监考制度,严格的试卷评判标准,我们始终做到给出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的学习成绩.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在新学期第一节课就事先告知学生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当快要考试的那段时间,学生们都很认真的复习准备,最后根据考试平均成绩,制定分层的标准,综合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第一次把过控专业13级学生4个班按照层次要求及班容量进行分层组成2班.一个班我们定位为A班,一个班定位为B班.这样可以把学习成绩相近、某些特征相似、需求相同的学生分在一层,教师可以根据每层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施教,有区别的帮助学生.这一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想到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往往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调动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老师已深切感受到一些学生在通过这样的层次分班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但还有一点担忧就是若分班稍有不妥,有可能会给极个别学生带来自卑感,反而适得其反,为了树立每一位同学学习高等数学的自信心,我们一方面遵守分层的标准,一方面还是做到合理自愿流动.合理自愿流动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调整到相应层次的动态管理过程.分层教学阶段流动与平时流动相结合,在整整一年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多次类似的测试评定,A、B两个班的学生相继又进行不同层次的自愿流动.值得肯定的是4个班的学生始终是一个整体,在教学进度一致的情况下,合理自愿流动的分层教学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得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积极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两个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A班学生:掌握知识较好,教学内容在重基础、重收获的前提下,对A班学生综合性、理解性的习题要求要高一些,我们要求以优良成绩完成高等数学课的学习任务,具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课通用能力.B班学生:接受知识慢一些,我们放慢教学进度,在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分出层次,加强基础性知识的练习,要求以合格成绩完成高等数学课的学习任务,具备学习专业课的必备的文化基础课通用能力.这样通过在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层次班级的合理自愿的流动,使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果

在这一年的高等数学实践教学中,作为任课教师是深有感触:一方面感受到通过分层次教学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一方面也带给任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表1是任课班级的部分学生在分层次教学下不同阶段的测试成绩抽样调查结果.总之,分层次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很多经验总结:一是优化课堂教学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保证整体教学水平的前提下,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主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针对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有效地选择授课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多与实际应用结合,在教学中恰当引入数学史,把数学史中积极向上的一面灌输给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模式.打破统一大纲、统一讲授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实现由传统式教育向创新式教育的转变,由整体模式的培养到注重个人培养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全新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实施合理流动的分层制.不同的层次教学,教学标准应有不同,分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流动的,公平合理的,学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和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出新的选择.虽然每个层次的教学标准不同,但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都要遵守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把激励、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2

大学数学是理工科各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理论、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而且能够培养广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基础。多年来,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以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开设大学数学课程为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面临学生数学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尤其在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表现得更明显,同班同学的数学成绩差距比较大[1]。如何搞好大学数学教学,使教学既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对高等数学的共性要求,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优秀学生的迅速成长,这是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分层次教学”正是对以上问题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是不同于传统“一刀切”的教学,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按照专业所需、学生能力和接受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2]。因此,分层次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采用的是精英化教育模式,同一专业的学生基础和能力差别不大,各高校在教学形式上均采取由夸美纽斯倡导的班级授课制。但是,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过大,新形势下的大学数学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现今的大学数学课程普遍存在内容偏多、课时偏少的现象,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习题的讲解,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体系,忽略了大学数学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缺乏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待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学以致用,无从下手,动手能力较差。(2)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材体系过于陈旧。现有的高等数学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上出现重复或者脱节,例如,导数的概念在高中数学中已经讲过,在高等数学中还要讲;三角函数中与有关的三角公式在高中没有讲过,而在高等数学中积分的计算中这些公式经常被应用。另外,教学与教材内容过于强调理论的严谨性、系统性,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应用,特别是专业需求上的应用。(3)大学数学教学中大多采用“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练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在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多数教师采取概念与定理教学一带而过,不注重知识的形成、概念的产生及思维过程,讲解例题只注重解题方法,使学生感觉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4)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由于各专业生源总体差异较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不高,学习自主性较低,再加上学习目的有偏差,往往是以应付考试为主,考后基本忘光。(5)大学数学的考核方式单一,主要采取“笔加纸”的闭卷考试形式。问卷调查表明[3]:传统的闭卷考试已经不能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方法是考试制度改革的趋势所在。如果维持这种教学现状,则势必影响大学数学教学质量,更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2.分层次教学策略

(1)分层次教学的概念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挥特长,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4]。大学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是基于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数学素质的多元化、多层次化要求,其分层次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真正实现因类施教、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大学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班级的层次划分和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

(2)教学班级的层次划分

由于各专业的不同,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非数学理学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深的数学功底,工学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管理及经济类专业要求具有较强的经济数学的知识,其他文科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文化基础。按照2006年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根据我院的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将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不同的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微积分,仍称为《高等数学》,分为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B、高等数学C三个类别。高等数学A适用于非数学理学类专业,例如物理学、化学专业等专业;高等数学B适用于工科类各专业,例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学等专业;高等数学C主要适应于文科类的相关专业,例如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第二层次是《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分为线性代数A、线性代数B两类;线性代数A适应于工程管理、会计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线性代数B主要适应于物理学、应用化学、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两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适应于会计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应用心理学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适用于工程管理、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第三层次是《考研数学》,作为全院公选课开设,主要为全院理工科类学生考研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

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第一个层次是数学基础,第二个层次是数学应用,第三个层次是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各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一般按照自然班授课,有平行班的可考虑合班授课,如果同一专业学生人数比较多,则可以按照学生自愿分为快慢不同的班教学。

(3)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

按照教学班级分层的方法,根据各个专业对大学数学知识需求的不同,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别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核大纲,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不同层次的不同级别教学大纲有所不同,因此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第一个层次《高等数学》,对于高等数学A的学生,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可以适当加深内容的难度并且拓宽知识面,如提供高等数学习题集等一些教学参考书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的数学潜力得以充分开发。对于高等数学B和高等数学C的学生,则在要求程度上依次降低,如在教学进度上,增加讲授、练习、辅导的时间有所不同,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有关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第三个层次在全院开设《考研数学》公选课,可以让基础好、学习热情高的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空间,任课教师可以以考研数学大纲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准备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此外,为了保证分层次教学策略不流于形式,还有教学方式、教学体制、考核制度等方面相应的变革。同层次同类别的大学数学教学实行统一的教材,同层次同类别的大学数学考试、考查统一命题。

3.分层次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适合我院这种多学科、多门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分层次教学中还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1)实行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常规的数学教学能力,面对各层次的学生,还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因材施教能力;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教师了解相应专业的后续课程,掌握数学知识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大纲,制订授课方案,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要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体现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把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的思想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建模融入到分层次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创新能力[5]。而数学实验则是利用数学软件(例如Matlab、Mathematica、Lingo等)借助计算机,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验中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6]。

(3)实行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后,学生成绩的考核机制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考核内容就显然不太合理,但如果采用同样的考核内容就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4)如何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制问题,同一个专业快慢两个教学班的学生流动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总之,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专业学习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理论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只要遵循认识论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永梅.应用性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12,14(3):121-124.

[2]叶林,邓秀红.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尝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3):52-53.

[3]李会荣,李超.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考试改革――以商洛学院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0,24(6):44-47.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3

1 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步伐的加快,高校间的软、硬件实力差距加大,而特定高校内的专业设置、生源优劣也相去甚远。近年来这些差距在行业特色高校更加凸显,这也是我们尝试进行分层次教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的是通过分层次教学,充分满足各专业各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要求,深度挖掘学生潜能,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以笔者所在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以下简称为南信大),南信大是以大气科学为核心,理、工、管、文、经、法、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院校,气象类学科多年排名全国前三,而其他学科排名相对靠后,是典型的行业特色高校。前些年的概率统计教学由于学时少等原因,常常采取“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考核要求,并未针对数学基础和专业要求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这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课程结束后很难达到特别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扩招等原因,高校新生素质呈下降趋势,在我校,在校学生其水平差异、层次差异也很明显,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3 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在调研相关兄弟院校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具体特点,我们对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方案有如下思考。

3.1 层次划分方案

(1)按专业划分。

第一层:大气科学、大气物理、气象学、遥感、数学、物理等对概率统计理论方法体系要求很高的专业。

第二层:电信、信控、计算机、环境科学、水文气象等对概率统计理论方法体系要求较高的专业。

第三层:经济、管理等对概率统计理论方法体系要求一般,主要侧重于具体应用的相关文科类专业。

(2)根据数学基础进行划分:由于概率统计的学习与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密切关系,因而可根据高等数学的成绩,将同一专业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

第一层:数学基础扎实,高等数学成绩优秀,排名本专业前30%。

第二层:数学基础一般,高等数学成绩良好或中等,一般占本专业学生总数的60%左右。

第三层:数学基础较差,高等数学成绩合格甚至不合格,一般占本专业学生总数的10%左右。

3.2 分层次教学及考核形式

(1)教学过程:根据各教学层次修订原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实施分层次考核。同时,概率统计课程尽量安排在统一时间节点上课,这使得任课教师能够在课后及时交流进度、切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风气,促进教学相长。

(2)考核形式:针对某一特定专业,三个层次的学生需采取三类考核标准,相应有三套难度递降的期末考试试题。可对该课程的成绩构成进行改革,学期总评成绩=(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层次系数。其中第一层层次系数为1,第二层层次系数为0.9,第三层层次系数为0.8。当然,不免衍生出这样的问题—— 该方案对专业第二、第三层中概率统计学习效果优异的同学不够公平,解决的方案是:第二、第三层中的同学根据自身情况,可参加上一层次的考核。

3.3 利用网络实施分层次教学

由于授课时数有限,很多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而希望课后能与教师做更多的互动,以得到学习上的帮助。为此,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分层次教学进行辅助:开设专业学科网站,建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试题库,完善网络课程。

4 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的反思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4

1.数学学习参差不齐。

高职数学是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培养目标和导向,在有限的数学课时里学习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既要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前建设良好的数学通道,又要为今后的实际工作甚至继续深造中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可是,就我所在的高职院校来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高职数学的学习时,由于以前在初高中时所留下的底子参差不起,导致学生对本校一直沿用的高职数学教学大纲不适应。出现有的同学“吃不饱”,有的同学“吃不了”的现象。长此以往,数学课程将会成为基础理论课良好服务于专业教学的一个瓶颈。

2.课时安排缩短,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高职教育对理论课的教学要求是“必需,够用”,安排理论课时相对专业课时要少。但学院招收新生中初中毕业一般为17岁左右,高中毕业一般为19岁左右。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态度开始由顺其自然逐渐转向到更多的是凭兴趣爱好去选择。专业课程的学习比理论课的学习更有吸引力,而数学的理论学习主要是为后续专业学习服务。在数学课时减少,对基础教学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高授课效率。

3.社会因素导致学生急于求成。

实事求是地说,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是不尽如人意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教育结构和社会故有风气所导致的,不以学校的意志为转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以往的“白领”的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大幅减少,而“蓝领”的高职毕业生却逐渐走俏。社会的需求导致学生急于求成,希望尽早毕业参加工作,往往在学校学习期间,注重专业的学习,忽视了基础理论学科的学习。基础没有打稳,“上层建筑”怎能牢固?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办法

1.学生分层。

数学课程分层综合考虑了三大方面的因素:一是数学基础:新进来的学生按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成绩(适当参考高考成绩)分成A、B层次;面向普高独立招进的学生按文理专业分班,称C层次;面向初中招进的学生分班,称D层次。二是专业方向:A、B层次学生根据专业对数学基础的需求作适当的调整,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方面有差别。三是个人志愿:充分考虑到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和特别要求。在此基础上,我院实现了高职数学的分层教学,分为A、B、C、D四个层次若干个班。

2.教材分层。

根据专业不同,使用不同的数学教材,如经管类使用《经济数学》;电子、计算机等工科类使用《高职实用数学》,通信类专业增加了《工程数学》,计算机专业增加了《线性代数》等,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

3.教学目标分层。

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分成A、B、C、D四层,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制定适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数学建模竞赛提供人才,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B、C、D层教学目标,逐级降低。以课本为基础,立足课本知识、注重实效。教会学生掌握高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4.教学方法分层。

(1)备课、授课分层

分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C、D层学生要求掌握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学有余力的A层学生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问题的难度既要让A层学生有成就感,又要让C、D层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情感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层次,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2)课后辅导分层

第二课堂是重要分层教学辅助手段,为那些在课堂教学中“吃不饱”或“跟不上”或需巩固的同学提供第二课堂。在课程设置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辅助教学内容。

(3)选修课分层

针对A层少数有兴趣的优生举办数学建模培训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有兴趣和有需要的学生举办《高等数学》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同时为需要专升本的学生提供《高等数学专升本》的选修课。

5.考试分层。

由于四个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不同,学习难度也不一样,因此进行统一的检测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是不公平的。为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进行不同难度的期末或阶段性考试。A层试卷考题综合性较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B、C、D层试卷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依次降低难度。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检验结果也能真实地反映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起到了正确评价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分层教学的几点建议

1.因“才”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一切以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为依据,以学院制定的教育大纲为准绳。切实考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对数学的需求不同,而制定分层教学大纲。并且明确各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的任务。在实施分层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摸底测验,并提取学生对分层的建议结合实际教学做适时修正,做到分层教学以人为本。

2.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任课教师来说,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将学生所需要的与专业课程结合的知识详细讲解,淡化专业课程没有涉及的数学知识。例如对于电学专业学生,麦克劳林级数内容中的级数收敛条件只需略讲或不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3.要时时跟踪调研,动态评价教学过程中的得失。

与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联合,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测评。通过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作业,练习的调研,从中整理学生分层学习后的状况。改正不适应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和手段。

4.不建议课堂采用“娱乐”教学。

对于可能活跃课堂气氛的“娱乐”教学,认为不适合采用。“娱乐”教学需要耗费课堂大量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往往教学效果很好,但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含义理解不牢。

我建议,在每章结束时可以通过另加一节《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方式,将本章所学数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有限的时间,不影响每章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此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实行高职数学分层教学改革,可以适当解决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改革方面,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在课时安排、知识衔接上的不连贯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67-02

文理交叉、文理渗透以及文理结合是新时期学科融合的主要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新时代人文社科专业的工作者应该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来指导工作。近年来,全国许多文科院校相继都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这一新的举措正急切地催生着与之相关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为了推动文科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促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形成,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文科院校高等数学的分级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科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

1.数学基础不扎实。文科院校所招生的学生中大部分为文科生,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本身就不好,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学习的过程中累积了太多的问题,缺乏高等数学学习的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数学能力。

2.课时安排少。高等数学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和多元函数微积分,还包括了空间解析几何和常微分方程等内容,而在文科院校中虽然提高了对数学的要求但高等数学的教学课时较少,造成了高等数学教学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再加上现行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信息少,使得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疲于赶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的应该精讲细讲的内容不能完全展开,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理论上严密逻辑上严谨的要求更是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

3.内容抽象。高等数学的开篇就介绍任意小正数的概念,这是极限的雏形。再加上高等数学主要又是用极限的思想去研究函数,是通过一个无限的过程来反映函数的变化趋势,而这个无限的过程是有描述法进行抽象定义的。这对于文科院校的很多学生而言,由于本身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就不强,一下子就很难理解极限的基本思想,显得极其不适应。此外,高等数学中的导数和积分部分,主要是导数的定义和积分的几何意义,更强化了概念的抽象性。高等数学的这些抽象定义不仅影响到文科院校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

二、文科院校高等数学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指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分层次设计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力求对学生因材施教,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一般的学生跟上要求,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主要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对于文科院校较少涉及。然而,从上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文科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显得更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文科院校学生数学水平层次不齐。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大幅度增加,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对于文科院校的学生即使是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数学水平和能力也参差不齐,这是无法改变的一个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文科院校中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同时,大学生的学习日标是以其专业为导向的,这就使得对数学水平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分化,比如,经管类的学生相比文哲类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要求。再加上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喜好、兴趣不同,他们的志向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得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要求就是一个天热的分层。

2.文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师的数学水平层次不齐。与理工科院校不同,大部分文科院校都没有数学学院或是数学系,很多都是由文科院校中经管学院内部设置的数学教研室承担全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同时,在文科院校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中,很多都没有通过专门的数学教育培养,只是大学期间这门课程学习的较好而已,数学知识面不宽,缺乏精深的数学素养,以笔者为例,只是本科阶段为数学专业,硕博阶段为管理学专业,聘到学校后一直从事高等数学的教学。由于教师本身数学水平有所差异,在实际的教学中产生了不同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每年都会出现较多学生申请换班的情况。而分层次教学可以有效将不同教师分到不同阶层的班级,更好地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以缓解高等数学教师的教学压力。

三、制约文科院校高等数学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因素

近几年部分高校实行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层次教学管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运算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高。然而,以下因素却制约着文科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和发展。

1.学校方面。分层次教学采用同一年级教师几乎同时上课,而且大一新生开学就要进行高等数学的学习,这就涉及教务处、各个系部、任课教师及新生多方。同时由于学生多,课程也多,教室有限,因此安排起来特别困难,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才能完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并不愿意对高等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

2.教师方面。分层次教学也意味着对高等数学教师进行分层,虽然教师分到的阶层并不意味着教师水平的高低,但会造成教师心理上产生一定不好的想法,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很难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此外,文科院校中高等数学的教师队伍本身就严重不足,如果要满足分层次教学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引进相关人才。由于分层次教学中同一年级教师几乎同时上课,这就给老师通过互相听课的方式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变得相当困难。因此,这些不利因素阻碍着教师不愿意实行分层次教学。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然而,随着分层次教学实践的深入,这些问题必将得到圆满的解决,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适合当今教育现状的教学管理模式,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莹.文科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33):258-259.

[2]王忠东,张琬琳,徐向红,张学润.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18-119.

[3]赵德钧,李路.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大学教育,2013,(1):100-102.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微积分是我校经贸学院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学习理解经济学、管理学的最主要工具,对研究经济学、管理学理论起着框架支撑作用。微积分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深化学生的思想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因此微积分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微积分的教学中,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我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学招生是按总分录取,单科成绩有时相差悬殊;有些文科生在中学时就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弃理学文;文理兼招,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良莠不齐。而微积分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其特殊性,对原有的数学基础依赖性较大,但短期不易改观。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考试,按照中等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授课,这样必然使一部分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同时也使一部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感到吃力,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放弃了微积分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毕业。如何改变现状,使他们既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又具有将数学应用于实际专业的意识和能力,是微积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课题。基于这种情况,试行分层次教学是微积分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探索方向,实行因人施教,个性化教学,为微积分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分层次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区别地制订学习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授方式,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具体的分层次教学指的是: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同一年级和同一学科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选择等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都不尽相同。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在于对不同班级进行分别授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使教学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更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设想

1.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组织微积分专业的学生进行入学后的数学考试,然后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入学后的考试成绩、自愿选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分别进行排班。将数学基础好、成绩高、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组成A水平的班;成绩中等、自己对数学没有强烈要求的学生,组成B水平的班;数学成绩低、对数学没兴趣的学生组成C水平的班。在分层次时不能强行选择分级对象,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发展目标进行选择,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将竞争机制引进来。高层次班的学生如果达不到预期目标要降到低层次班,而低层次班的学习突出者,则可提升到高层次班。这样做让高层次班学生有压力,低层次班学生有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A水平的班的教学目标是:开设高等数学,能够获得较为扎实的高等数学基本理论,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研和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及河北省、全国非数学类的数学竞赛。B水平的班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获得较为扎实的微积分基本理论,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掌握,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达到毕业后能胜任所从事工作需要的数学水平。C水平的班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获得微积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数学思想。教学上达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掌握微积分知识的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3.考核方式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学生的奖学金评定,出国留学,内推和外推研究生,都与成绩息息相关。在分层教学中如何公平、公正地进行成绩评定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三个水平班的考核试卷的难度差别过大,会出现成绩倒挂现象,A水平班的学生考试成绩过低,或不及格,从而影响学生的总成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试题有20%的差异,80%的试题相同,或增加附加题的方法。期末的总成绩中的平时成绩在三个水平的班级中灵活处理,使最后的成绩公平、合理。

4.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分级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仅体现在因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更体现在为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上。A水平的班因为开设的是高等数学课程,与工科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同,对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B水平的班因开设的是微积分课程,为学生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学习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C水平的班的学生树立能学会微积分的信心,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掌握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能通过考试,并为后继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采用分层次教学,通过分阶段培养,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培养创新精神方面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的同时,也为普通学生的成长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适度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分级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差异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注重培养了不同层次上学生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行分层次教学在其他院校已实施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分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微积分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立楠,赵晨霞,曲博超.大学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华章,2013(26):213.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

金融院校;通识教育;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一、分层次教学概述

1.分层次教学含义

分层次教学理论是美国教育家Harris•W•T于1868年提出的。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质的差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学生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训练及教学考核上区别对待,通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老师的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分层次教学由于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体差异性,注重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状况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潜质、动机、方法上的差异,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其针对性,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都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从而使教学更为行之有效。

2.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分层次教学对于金融院校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它破除了统一大纲、材、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标准化”的教学范式,为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支撑。其次,分层次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学习愿望,在通识教育中分类施教、分类指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消化不良”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提高,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再次,实践证明,在通识教育中,由于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接受与其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相匹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能使其打牢通识教育基础,为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高层次需要,奠好基、打好底、夯实根。

3.分层次教学的现实依据

通识教育也称“通才教育”,从人才培养层次上看,通识教育是一种基础能力素质的教育,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行为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性教育。数学是金融院校学生的重要工具课和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既可以培养金融专业学生基础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以备专业学习之用,又可以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基础工具学科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计算统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思维品质、意志力和科学的专业行为和能力基础。因此,数学教育是金融院校金融专业的重要通识教育学科之一,分层次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这是因为,金融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入学基础好的学生对数学教育要求“吃饱喝好”,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消化不良”,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厌学”,视数学学习为“畏途”。综上,金融院校通识教育进行分层次教学改革已成为对学生提高能力和素质、打好专业基础的不二选择。

二、分层次教学改革的思路

1.教学目标分层

金融专业通识教育的所有课程都有其相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以数学为例,《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要求》就对数学教育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目标和分层标准。这为在数学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分层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分层确立是整个分层教学改革的提前和基础。这种分层应从学生入学时就明确下来,如根据学生的数学入学成绩及入学后的数学测试,可以按成绩和学生学习程度,将学生群体目标分为A、B、C等多个层次,分别制定符合“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教学目标分层。以新生入学后开设的微积分为例,我们就确立了与“一般要求”相对应上级教学目标,即掌握微积分中的微分、积分和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掌握导数、极限和积分的物理和数学意义,学会数理分析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于金融专业的“边界分析”,最后,能顺利地通过数学课方式,基本达到金融数学教学计划的要求。这三种层次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决定着金融院校数学教育分层教学改革的走向。现阶段,应用数学的教学必须把握理论传授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向,提倡学以致用。

2.学生基础分析

分层教学目标确定后,就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状况进行基础分析,这是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一是入学成绩分析。可以按照学生入学成绩,初步对学生学习基础状况分为三大类:基础差、基础较好、基础好,从而确定人数比例及分层次教学的分班依据。二是入学后测试分析。在新生入学后,又组织进行了一次入学后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对学生入学成绩分析分类进行局部调整,匡正入学考试评价的不足。三是每学期学习结束后的滚动式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入学后,数学学习成绩通过分层教学有很大提高。每学期都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努力,成绩提高,可以相应进入上一层次班级学习。在整个学生基础分析过程中,必须把基础差班的学生的教学工作作为重点,以此推动层次教学滚动发展,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

3.教学内容分解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应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分解”。例如,在金融院校应用数学的分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教学内容分为“精讲、略讲、自学、实例部分”。首先,精讲的内容,主要是指金融专业学生必备的数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对此,教师要进行透彻分析和讲解,以具体的例子应用和完整的理论推导相结合,使对应专业的学生掌握应用实例所需的基本理论,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与教学内容相整合的方式,使其能够初步完成简单实际应用。现阶段的教学课时无法使一个老师将所有的内容都做到精讲,细讲。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把握要领,而且引发学生进一步地思考和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略讲的内容,主要是指实际应用上用得较少,过分强调知识系统性对专业可有可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此,教师可以只讲粗线条,介绍思想和方法,以多媒体PPT与教学内容相整合的方式,板书作为辅助,讲授对应理论的推导,让学生重在把握基本定理和公式,以利于实际应用。不求掌握推导过程,如微积分中的牛顿•莱而尼兹公式的推导、洛必塔法则的推导等,皆可略讲。自学的内容,仅说明相应知识、理论的意义和作用。如对于极限理论可以让学生以自学为主,辅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沟通,以简单的方式讲解。这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解决了由于增加实际应用带来的学时短缺问题,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实例也称案例,对于使用实例的内容,重在依专业特征和应用程度进行分解。例如,针对金融院校应用数学对于不同专业学生有不同的实际应用的要求,在分层式教学内容分解中从学生主要专业中提取针对性较强的应用实例,通过例子使学生对所学理论内容以及其对应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所了解。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只针对理论内容进行学习即可。比如专业I对矩阵理论A和理论C有特殊要求;专业2对理论B有要求;专业3对理论A、B、C都有要求;其他的部分专业(专业4)则只注重理论D的了解。专业的学生只要重点例子A、C以及例子对应的理论内容A、C,而对于理论B以及其应用的实例B,只要有大体了解即可。在之后的应用过程中,学生能做到通过何种方法解决实例B中的问题,再具体深入研究。对相对基础的理论内容D、E,可通过PPT与自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授。在教学内容的分解过程中,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单纯依赖本科所学习的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作为主要的数学工具,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要求,而作为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用性较高的数学理论之一,《数学建模》的知识涉及面既广又难,所以以《数学建模》课程为突破口,对传统的应用数学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教学方法方式分类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分层教学目标实际的保证,在教学方法的分类设计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方式和学习基础出发,认真做到经典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要在传统的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的基础上,注重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等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分层后各班级的教学方法选择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于基础差的班级学生的教学,要注重激情引趣,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对于现实复杂的数学建模的问题,在学生一定编程基础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大量数据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用抽象化思维定性分析,定量化解决,寻求和发现规律,使其完成数学建模理论的把握。在教学方法的分类中,还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分类改革。一是计算机软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针对《数学建模》Matlab是一款数值计算机软件,其在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不同于C等初级语言,Mat⁃lab有较好的交互界面和相对简单的语法规则,非常容易上手。它将矩阵的计算、数值分析、可视化科学编程以及动态系统建模仿真等大量科学研究上实用的功能集成起来,大量的函数库、丰富的编程及仿真模型几乎覆盖了应用数学化处理的所有领域,在图形图像显示方面Matlab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成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利器。所以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媒介,实现应用数学中理论与实际问题应用的对接,不仅仅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还能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二是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相整合的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图、文、声、影的方式弥补甚至是代替板书成为现在大学课堂的主要工具。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其中微软公司的PPT以简单易用、功能强大著称,成为高校老师幻灯片的首选。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分为适用课上的课件和适用微课的课件。课上的课件应生动、制作平面或三维动画,内容详细。微课的课件应淡雅清新,不应出现与内容无关的背景画面,PPT内的文字应简练,最好能做到一目了然。只要遵守就可以使PPT生动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微课、微信等自媒体与教学内容相融整合的教学方式。自媒体伴随着手机和网络的发展,在近几年有着爆发式的增长。通过微信、微博的移动教学,微课成为课堂的固定地点、有限时间的教学模式的补充.微课有多种类型,对于应用数学教学而言,讲授式、问答式的微课和作业式微课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微课要在保证“微小”的前提下能够使学生觉得这些微小的学习资源有用。在《数学建模》的微课中,微课教学视频设计和微课教案设计简练有条理并上传微信平台,使得开发的微课要能对“客户”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在应用数学课程微信方式辅助教学上的研究上,搭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面向所有学生,在该平台上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比如相关定理证明、习题解答、重要知识点、题型解析等,同时还一些相关学术研讨和交流的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群提出问题,任课教师会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这样会给学生对学习该课程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帮助,让学习者可以少受时空与环境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

5.课后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分层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别,绝不能“一刀切”,按一个模具去要求学生,使学生“厌学”“弃学”。为此,在分层教学中应当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做适当调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后作业中,轻松完成作业,取得成功,提高学习信心,满足其愉快、成功的心理体验。分层作业,即教师根据“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内或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层次性练习题。具体理解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去做基本的题目,中等生做一般题目,优等生则做较难的题目,有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作业进行多选或全选。这样,学生无论能力高低如何都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分类达标,都有信心、有兴趣亲自动手尝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获得成功的感受。

6.教学考核分档

教学考核是分层次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分层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以学生基础不同、知识能力差异、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分档考核。所谓分档考核,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档次的评价标准,努力使教学考核多元化。多元化考核就是采用多种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档、分类考核。如采用课堂出勤记录、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专题汇报、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并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在试卷考核方面,在期中、期末的考试中,对试卷也要分档,用不同的试卷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考核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降低试卷难度,重在考核其对知识的基本运用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好和基础好的学生,适当加大题量和考核难度,更侧重于对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在分档考核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估,只要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显著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并记录在档,作为移入上一层次群体的依据。例如,在数学建模课程的考核中,调整考试内容的权重,如对基础差的学生,卷面考试占50%,其他考核方式占50%,加大了平时学习态度,兴趣才能、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对于基础较好和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以60%、40%或80%、20%的比例把卷面考试和平时表现合理分档结合。为了改变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方式,把课堂调研、个人访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形式也纳入考评体系,以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作者:王贵艳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基础教研部

参考文献:

[1]徐新荣.分层次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2(2).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4).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8

1研究目的

面对篮球技术层次不同的学生如何进行篮球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现阶段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为了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本文以乐昌市第三中学高二学生篮球模块教学为基础,就篮球模块课程进行分层教学,进行实践检验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与时间

研究对象:乐昌市第三中学高二学生。

研究时间:2011.9――2012.6。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和中国教育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一个详实的理论依据。

2.2.2访谈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有计划的进行访谈和调查。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深入了解实施篮球模块分层教学现状,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 从学生对篮球的态度、参加篮球活动的频率、篮球技术的进步等方面设计问卷。篮球模块分层教学前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回收率97.5%,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7.4%,其中男生110人,占57.9%,女生80人,占42.1%。进行分层教学一年后,对相同的学生再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98.5%,其中男生107人,占54.3%,女生90人,占45.7%。

2.2.4数据统计法。通过 Excel对问卷调查和测试成绩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乐昌市第三中学高中学生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前后的基本情况

3.1.1乐昌市第三中学高中学生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前后对篮球的兴趣比较。

从表1、表2的统计结果对比发现,经过一学年的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非常喜欢篮球和喜欢篮球的比例提高了很多。其中非常喜欢篮球的男生比例从16.3%提高到了47.6%,非常喜欢篮球的女生比例从7.5%提高到了28.5%;喜欢篮球的男生比例从31.8%提高到了36.4%,喜欢篮球的女生比例从16.2%提高到了31.1%;同时可以从表中看出,对篮球喜爱程度持一般态度比例下降了很多。

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其次课堂教学的氛围有明显好转;再次学生集体荣誉感有显著的增强。

表1实施前学生对篮球课兴趣的调查统计表

态度 男(人数) 占%女(人数 )占%总(人数) 占%

非常喜欢 18 16.36 7.524 12.6

喜欢 35 31.81316.2 48 25.2

一般 57 51.86176.2 11862.1

表2实施后学生对篮球课兴趣的调查统计表

态度 男(人数)占%女(人数 )占%总(人数) 占%

非常喜欢 51 47.6 26 28.5 77 39.1

喜欢 39 36.4 28 31.1 67 34.1

一般 17 15.8 36 40.0 53 26.9

3.1.2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前后对运球上篮测试成绩的分析。

从表3、表4可以看出,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学生的运球上篮技术有了较大提高。男生11秒以内由分层教学前1人提高到18人,11秒-12秒由分层教学前的30人提高到54人,而12秒-13秒由分层教学前46人降低至30人,13秒以下的由分层教学前33人降低至8人。女生12秒以内由分层教学前的8人提高至18人,12秒-13秒由分层教学前44人提高至54人,而13秒-14秒的由分层教学前29人降低至15人,14秒以下由分层教学前8人降低至3人。

表3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前的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测试成绩

运球上篮 11"以内 11"-12"12"-13" 13"-14" 14"以下

男生1人 30人 46人28人5人

女生0人8人 44人29人8人

表4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的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测试成绩

运球上篮11"以内11"-12"12"-13" 13"-14" 14"以下

男生 18人 54人 30人7人 1人

女生1人 17人 54人15人3人

3.1.3实施篮球模块分层教学前后学生投篮测试成绩的分析。

从表5、表6可以看出,实施篮球模块分层教学后,学生在投篮技术上有所提高。就以一分钟跳投为例,男生6次以上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22人,4-5次的由原来的38人增加到68人,而2-3次由原来63人降低至18人,1次以下由原来的7人降低至2人。女生6次以上由原来0人增加到1人,4-5次由原来的21人增加到39人,而2-3次的由原来57人降低至46人,1次以下由12人降低至4人。

表5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前的投篮测试成绩

一分钟跳投 6次以上4-5次2-3次 1次以下

男生2人38人 63人 7人

女生0人21人 57人 12人

表6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的投篮测试成绩

一分钟跳投 6次以上4-5次2-3次1次以下

男生 22人68人 18人 2人

女生1人39人 46人 4人

3.1.4实施篮球模块分层教学前后篮球理论考试成绩分析。

从表7、表8可以看出,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学生的篮球理论知识得到显著提高。85分以上由原来的11人增加到45人,75-84分的人数由原来的42人增加到75人,而60-74的人数由原来的124人降低至79人,60分以下的人数由原来的23人减少至1人。

表7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前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

理论知识85分以上 75-84分 60-74分 60分以下

人数 11人42人 124人23人

表8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

理论知识85分以上 75-84分 60-74分 60分以下

人数 45人75人 79人 1人

3.1.5 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前后学生每周练习的次数。

从表9、表10可以看出,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学生每周练习的次数比之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每周参加1次篮球练习的学生比率23.6%变为11.6%,每周参加2次篮球练习的学生比率从43.6%变为32.4%,每周参加3-4次篮球练习的学生比率从18.4%提高到36.0%;每周参加5次以上篮球练习的学生比率从14.2%提高到19.7%。

表9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前的每周练习的次数

次数男(人数) 占%女(人数 )占%总(人数) 占%

1次1311.8 3240.0 4523.6

2次5045.4 3341.2 8343.6

3-4次2522.7 1012.5 3518.45次以上2220.0 5 6.25 2714.2

表10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的每周练习的次数

次数男(人数) 占%女(人数 )占%总(人数) 占%

1次 87.4 15 16.6 23 11.6

2次 34 31.730 33.3 64 32.4

3-4次 38 35.133 36.6 71 36.0

5次以上 27 25.212 13.3 39 19.7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非常喜欢篮球和喜欢篮球的比例提高了很多。实施篮球模块分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了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

4.1.2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提高了学生的运球上篮的技术水平。

4.1.3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投篮的技能水平。

4.1.4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篮球理论知识的提高。实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篮球理论知识。

4.1.5实施篮球模块课程分层教学后,学生每周练习的次数比之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4.2 建议

4.2. 1 在设置分层教学的目标时,尽可能做到明确、具体、有层次、和可操作性;在设置具体的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体验。

4.2. 2 分层教学的设置要符合高中篮球课程的要求,做到教学目标全面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方法合理化、教学过程实战化。

4.2. 3 分层教学的设置必须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地适当安排教学。

参考文献: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51-01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XIE hai feng

(Shenyang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College,Shenyang 110034,china)

Abstract:higher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er level plays a vital role in. How to l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mathematics is one of the students 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 ,so we try to take the number of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 of the recent yea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conclusions show that through the reform mode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learning ,should be said to be close to the actual teaching mode,has the value of promotion.At the same time a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n other college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Key words:Advanced Mathematics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1 分层次实施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各高校学生的不断扩招,使得我们现有的生源质量存在着下降的问题。学生的素质应该说参差不齐,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也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但目前高校并没有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的课程教材和专业进行区分,都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计划、大纲,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存在不高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必要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材施教,因此分层次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

2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他认为:“掌握学习”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1]。所以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所学更贴近实际。

3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推进

对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来说,分层就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水平对其学习的内容进行重新的设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的效率。我校是在教务处的领导下针对10级和11级两届毕业生针对高数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和以前相比,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明显。我们针对数控专业、金材专业、数控设备维护专业进行分层和分班的形式,分两个层次打乱了原有的班级开展数学教学,即A层次和B层次。对于A层次是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的层次,对于所学的内容要有较深入的研究;而B层次则相对要求较低,只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不需要深入的拓展。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水平来进行层次的选择,班型一般以80人为一个班,授课地点则选在多媒体大教室进行授课,同时我们会根据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需求或根据学生的考试试卷成绩来不断调整层次,调整学习内容 [3]。

4 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计划一经确定,那么起决定因素的一定是老师。因此就要要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包括专、兼职的教师,能够善于调整心态去勇于面对逐年变化的生源。这就要了解我们的学生,真正的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教师所讲授的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同时,也要让你的学生明晰他们应该做什么,以及让他们明白应达到什么效果。建立平台加强沟通,才会营造出良好氛围,使师生双方都感到满意。

5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效果与思考

通过几年的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了提高,学生及格率也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更趋于正态分布。通过10级和11级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学生调查问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抵触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不在把高数当成负担来对待,避免学生对于高数的学习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虽然开展分层次对于数学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由于学生可自主选择班级层次,就造成了原有班级打乱,对于后期班级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课堂的秩序和作业批改等等,为此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进行逐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独立学院数学分层教学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9日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较高素质的人才。笔者结合独立学院数学教学的实践,对独立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进行一定的理论探讨。

一、独立学院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生源与本科第一、二批次的生源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在中学教育阶段,“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策略非常普遍。而进入大学后,教学环境变得较为宽松,这种变化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新生显得无所适从,不知离开了中学时期教师的监督管理后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管理,这一点在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对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三门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普遍持有一种畏难情绪。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解释:

首先,独立学院从开办至今大约十余年的历史,虽然在办学过程中已经逐步摸索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但在一些具体课程的设置上仍然缺乏较为清晰的定位。以大学数学基础课而言,目前社会上针对独立学院而编写的数学教材还非常缺乏,大部分学院仍采用与本科第一、二批次相同的教材和辅导书,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也基本参照本科第一、二批次。这种数学课程定位的不清晰,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很难去适应和一、二本学生近乎一样的要求,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其次,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独立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对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期间的数学基础就并不牢固,因此在心理上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畏难情绪,把大学数学的学习视作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很困难的事。学生心理上对数学课程的排斥、实际学习过程中较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造成了独立学院的学生学学数学的困难。

第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三门大学数学的分支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较强的内在逻辑关联性。笔者发现,这三门课程的难度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是依次递增的。由于中学数学教育中已经涉及微积分的初等知识,且微积分的思维方式与中学数学是相互衔接的,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对微积分的学习似乎压力不大。而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两门课程较微积分而言更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数学基础不佳的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而言就显得比较困难了。又由于这些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如果没有打下扎实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那么进一步学习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因为上述三方面的综合影响,才造成了目前独立学院的学生学学数学课程的效率不高、热情不够的现状。考虑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独立学院数学教学中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

二、独立学院开展分层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以“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掌握教学”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

分层教学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模式,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理念。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巨大的潜能和不同的个性的。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受到所在地区、专业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其自身的素质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对于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就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遵照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对所有的学生制定同样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施同样的教学方法、采取同样的考核标准是非常不科学的。这种做法没有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最后只能造成学生对数学教学的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

而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定位于为社会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其所设置的专业大都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性。就不同的专业而言,其对大学数学的要求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因此,独立学院完全可以在学科层面实行分层教学,如对不同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大学数学的不同教学大纲、实行不同的教学课时和进度。

大学数学是一个具有极强的内在逻辑关联性的知识体系,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三门分支课程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支撑。而要实现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率,就必须遵循可接受的原则。独立学院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性、独立学院所设专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性,都说明了在独立学院内开展分层数学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独立学院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达到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独立学院数学教学的分层模式

那么,应该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独立学院的分层数学教学呢?以下,笔者将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分层教学在独立学院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如笔者前述,独立学院可以自行选择一套较为合适的大学数学教材和配套教学辅导书。目前,社会上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教材较少,大多数独立学院仍然采用和母体学校相一致的数学类教材。而现有的教材编写内容对独立学院的针对性偏弱,部分教学内容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显得略有难度。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院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的设置规划,组织一线数学教师编写教材和教材辅导书。此外,独立学院内部不同专业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并不应该追求完全一致,大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根据各专业具体要求而区别对待。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数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学科层面的分层数学教学。

其次,对于学生层面的分层数学教学,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学生的自愿情况,将班上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明确不同的教学要求,如对A层次的学生降低要求,只需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及推论,会做较简单的基本题型;对B层次的学生适当提高些要求,在保证A层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一些中等难度的性质、定理及推论,题目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对C层次的学生则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增加题目的难度。通过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划分,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合适位置,明确自己的学习要求,从而制定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目标。(2)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将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推论和较简单的基本题型作为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务必讲解清楚、透彻,使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中等难度的性质、定理及推论,要介绍其证明思路和方法,务必明确这些性质、定理和推论的应用,并通过相应的例题加以说明,使B层次以上的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在介绍完上述层次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和推论后,教师可酌情补充少量有难度的性质、定理和推论,当然这些性质、定理和推论的证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略过,教师只解释这些结论的应用,并通过相关例题说明,从而给部分C层次的学生留下思考和提高的空间。(3)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原则上按照7∶2∶1的比例安排布置A、B、C三个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可按照教学内容灵活变通处理,要求学生对照自己所选择的层次完成对应的题目。对学生的作业要做到细致批改。(4)在考试时,可采取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7∶3的方法给分,这样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数学掌握水平和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在卷面题目的设置时,又可以根据7∶2∶1的分值比例来保证A、B、C三个不同层次的题目所出现的概率。通过这样的卷面设置,可以较为客观地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考试,同时又能使部分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取得良好甚至优秀的成绩。

笔者认为,在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首先,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乐于学习。以往“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各专业学生之间和同专业学生间的差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分层教学由于针对不同的学习主体提出不同的目标,因此能够树立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克服他们的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并进而由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这将大大缓解独立学院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其次,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那么教师既能保证大部分学生接受和理解,又能够激发部分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部分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在分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时间参与能力训练与提高,这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与特长,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第三,分层教学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迁移,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能够使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都充分享受教学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探索知识的愉悦,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

四、结语

笔者对独立学院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普遍出现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热情不够等实际问题,提出了在数学课程中有必要引入分层教学,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分层数学教学的具体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当然,如何使分层教学更为科学、合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学质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探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将积极应用这种分层教学方法,力争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95-02

一、“分层次教学”的主旨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主旨思想是:教师的“教”要考虑到学生“学”的特点,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学方法也应体现出差异。根据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群体,教学活动相应地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挖掘利用学生的差异,以此促进全体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心理学研究基础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至深、从现象透过本质、从具体深入到抽象、由单一发展到繁杂的过程。教学活动实质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不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存在着高低差别,因此制定教学计划前必须要清楚人的认识规律。

(二)教育教学理论根据

客观来说,学生在基本知识基础、性格爱好、智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吸收和接受教学内容的能力也存在差别,这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要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让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三)教育教学现实依据

在传统教学模式面前,许多普通高中都遇到不少困难。一是当前的高中知识理论程度高,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二是普通高中开展教学活动都以升学率为单一目标导向,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激励下,许多教师采用非合理教学方式,造成多数学生陪读少数所谓的“尖子生”的现象,极大地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和学习动力,也违背了教育理念。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分层次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遵循“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是继承和发扬“分层教学思想”理论的具体体现。根据“分层次教学”方法,学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班,各班开展分层次教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在实施分层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操作模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操作模式以供讨论:

(一)班级的分层

学校根据学生升学语文成绩,在入校时进行分班。因为语文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要实现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班,必须以学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上期考试的语文成绩和平时的作业情况作为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兴趣和方法、学习能力和意志力、写作水平等方面也是分层分班的重要考虑因素。要努力避免学生对分层分班的抵触情绪产生,学校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分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在内心接受并支持分层教学。同时要动态调整分层,积极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进取。

(二)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感

教学长期目标是给所有学生树立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长期目标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它与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思维习惯、进取心和意志力息息相关。短期教学目标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成绩考核后形成的,在最近一段时间或阶段性考试时可达到的目标。长、短期目标要有机结合,层次鲜明、目的明确,尤其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要循循善诱激励其渐渐进步。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1.学习目标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级别的班级开展教学活动时,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此外,还需对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层次水平再次细分,按个体能力水平提出个人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了解自己所必须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并保证达到目标。

2.课堂提问的分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分层次提问,基础一般的学生回答基础性的问题,对中等生可以设置相对灵活的问题,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难度高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和讨论,强化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敢于思考核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作业任务的分层。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量须相同,但内容侧重点要有所区分,课上和课后作业分三个层次。基础层学生重点练习基础题型,中等层学生练习一部分基础题,同时增加适量略有难度的题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需有针对性地布置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的题型。作业分层设定和布置,既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感到轻松、自信,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学习辅导分层。要鼓励高层次的学生多主动思考,勇于去发现和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可适当点拨中等层次的学生,引导大家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对基础层学生开展耐心详细的辅导,帮助他们建立面对难题的自信,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积极发言,积极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篇12

1概论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强调应聘毕业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按照国家教育部教育司的规定,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或一组必修的基础课[1]。随着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逐步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教学方法的改革,继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行之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分级教学也成了近几年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讨论的比较热的话题。具体到如何施行分层教学,以及分层教学利弊在很多论文中都阐述了不同的建议和观念。但就具体如何分层?分几层比较合适?层次水平如何界定?这些问题一直都未明确。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 高校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高低不同。

笔者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有四年时间,每次在上课之前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入学之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问题包括六个方面:①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②Windows 操作系统;③Word字处理软件;④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⑤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⑥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对这六个方面的掌握分别分三种情况:(A)从未接触; (B)一般了解;(C)熟练掌握。学生针对每一方便都要做三种情况的选择。

表1和表2显示的是从参与调查的班级中随机抽出的两个班级的调查结果。

虽然参加调查的是笔者授课的部分专业,但是从上述两个表的数据显示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①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不同;

② 几乎没有学生从未接触计算机(几乎没有同学全部选择A)。

③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处于一般了解阶段,有一定的基础;

④ 极少数同学对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在调查过程中极少学生全部选择了C)。

从以上几点可以说明,高校学生入学之前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学生均处以一般了解状况。要想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知识,实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势在必行。如何让一般学生能很好地达到熟练的水平,如何能让高水平的同学学习更多的知识,分层教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 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的要求不同。例如,理工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仅能使用基本的软件,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程序设计能力;某些相关艺术类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多媒体处理能力,比如音频、视频、图像处理等;某些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有数据处理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自己专业后期课程,那么对计算机基础就展现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可以按照专业来划分层次。如理工类的程序设计要求比较高,在基础课教学中可以选择高层次的课程;艺术类的后续课程对计算机的相对比较低,可以选择稍低层次的学习。

3) 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对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肯定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入学水平不同,如果授课内容广而深,那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授课内容窄而浅,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会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从以上三点可以得出结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3分层方法的选择

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分层方法也是业内教师热点讨论的话题。一个完美的分层方法是展开分层教学的基础,以下提出几种分层方法。

1) 新生入学参加摸底考试,依据分数段来划分。

摸底考试应该是一个可行方法,并且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如何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成绩分割点是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于去年对1936名新生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摸底考试。考试范围和难度相当于本校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讲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期末考试的范围和难度,题型包括客观题50分,主观题50分。客观题主要考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观题主要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表3是对摸底考试情况的分析。

从表3的数据分析可以反映出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多于60%的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还很不到位。仅仅只有不到2%的学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80分以上)。根据以上结果,那么如何取合理的分数段来分层呢?简单来讲,如果分两个层次,是应该把多少分作为分割点呢?为了进一步说明分级的必要性和分层分数点如何选择的问题。笔者所在单位在去年没有实行分层教学,而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对这1936名学生的成绩再次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对比表3和表4,不言而喻,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整体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是具体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到底提高了多少,仅仅通过这两个表的比较是不能得出结论的。因此笔者把1936名学生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摸底考试和期末考试两次的成绩逐一对比,统计出期末考试成绩比摸底考试相比较各分数段成绩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图1是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学习之后,成绩出现负增长情况的分析。

从图1的数据线显示我们不难得出,在摸底考试中取得较高分数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更容易出现成绩不增反而降的情况。而成绩偏低的学生大多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数据线也表明,对于高水平的新生仍然采用相同的教学,只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成绩不升反而降低(备注说明:虽然这部分学生成绩降低了,但是平均降低分数在2分左右,也就是基本保持了原有水平)。同样对成绩很偏低的学生,也没能得到提高,根据数据统计,有96名学生出现了负增长,有11名学生成绩保持不变。这组数据也证实了本文中第一部分关于分层教学必要性的第三点的观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依据摸底考试成绩情况可以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具体到划分几个层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A、B、C。二是可以划分两个层次A、B。通过图1的数据线,摸底考试成绩在60

2) 依据学生专业培养计划来划分。

这个划分依据比较简单,也就是依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每个专业的培养计划,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划分。比如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可以按照:理工类、文法类、艺术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来划分。可以划分成A和B两类,如表5所示;也可划分成A、B、C三类,如表6所示。

3) 依据摸底考试成绩与专业相结合来划分。

显然这种方法最完美,先按照专业划分,不同专业中再依据成绩划分,是第一和第二种方法的结合,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工作流程也相对复杂一些。表7给出了一种先按专业划分A、B两类,然后根据每个专业的具体考试成绩划分高低两个层次。

4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在很多院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笔者分析其他院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总结出在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1) 学生的认知问题。

但凡是有层次或等级的划分,必定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分到高层次的学生难免会有骄傲的心理,分到低层次的同学也难免会有自卑心理。这就需要做好分层之前的宣讲活动,可以动员班主任或辅导员,做好课程分层之前的辅导,点明分层的目的,阐明分层教学的优点。让学生清楚对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开展学习。

2) 教师的认知问题。

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需要不同教师去进行课堂教学。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教师分组,形成课程群,不同课程群的老师完成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当然根据师资,组中难免也有交叉。无论在高层次或低层次组,教师都应该摆正心态,科学的进行课堂教学。

3) 教学管理问题。

对在本科生阶段还未实行学分制的院校而言,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给教学管理中的排课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度。需要得到学校政策的支持,并协调学校相关部分做好本部分工作。课堂教学监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想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真正地掌握课程内容,需要有配套的考试系统对学生的成绩能够做作出客观的鉴定。

4) 课程体系问题。

本文所提到的分层方法是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分层。课程体系设置问题是分层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2],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如何安排才能更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一个好的课程体系。目前很多高校采用“1+X”或“1+X+Y”的方案,这样至少需要两个学期才能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X和Y的课程安排。

5) 成绩管理问题。

成绩无疑是学校认定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大多数学生修完课程之后比较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能带来成绩管理的一些问题,比如:在摸底考试中成绩特别好的一个层次的学生是否还要进行“1+X”或“1+X+Y”中的1的学习。如果可以免修,成绩如何认定?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在摸底考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比如85分以上,则可以考虑学生免修第一门基础课,同时需要通过教务处认定并取得学分,这样学生可以预留出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其他计算机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鉴于成绩的重要性,在处理成绩方面需要事先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商并达成一致。

5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是形势所需,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质,突出课程或所涉及技术的特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为了使分层之后的教学效果能够最优化,选择一个好的分层方法非常重要。针对不同院校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我们需要做合理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洪伟,李晓辉,宋平.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

391-393.

[2] 张润. 高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32-335.

Discussion on Method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Grades Teaching

WANG Zhao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