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年底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9-02 12:12:07

市场年底总结

市场年底总结篇1

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按照行业要求,紧跟时代步伐,认真贯彻“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在规范中增效,在增效中规范”的新观念。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是履行好职责的基本条件,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是带好队伍的关键,完善制度、严格考核是规范行为,促进长期发展的要求,警钟长鸣、加强安全教育管理是实现各项目标的保证,围绕总体目标,不断落实推进,创新发展是我们的核心任务。在近两年时间来,经总结提炼,清坪市场部(专卖所)形成了在以县局(部)管理制度为总体框架下的学习制度、工作纪律、行为规范和安全管理等管理制度,且执行效果好,工作效率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以加强网建工作,解决空白村,提高卷烟市场占有率,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为抓手,保障了卷烟销售按期稳步推进;通过抓市场监管,结合许可证换版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卷烟销售布局,清理了违规经营行为,提高了卷烟市场净化率,构建了健康的市场环境。

二、身先士卒,带领队伍积极向前奋进

身为企业中层干部,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队伍带活,朝着既定目标奋进,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沿。在企业人事调整后的初期,很多工作相对散乱,部分客户经理业务不熟,经验不丰富,营销技巧和技能薄弱,销售任务量很难按时按期推进,畏难情绪渐渐滋生。对此我按照访销周期,把自己当做客户经理,和专管员一起分片突击解决,攻克主要问题和难关,在做经营户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客户经理对客户的拜访技巧,建立了销售市场基础。在深入市场突击销售的同时,加强对违法经营的检查打击,既净化了市场,实现了专卖管理目标,又促进了卷烟销售,完成了销售任务,既密切了卷烟经营户的关系,又树立了团队意识,加强了职工队伍团结。“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员工,冲在队伍的最前面”的思想定位,可谓是一举多得。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清坪市场部(专卖所)不仅销售工作有了较大进步和突破,市场规范经营、销售网络建设、客户服务满意度等方面有了提升,而且塑造了一支讲团结、讲正气、讲文明、讲和谐的队伍,为企业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前进道路上,学习是我的第一要务

从年进公司的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在行业奋斗的思想,不断学习和了解企业文化精髓。刚开始工作,我感到压力大,任务重,深知自身的业务素质急需提高,专卖法律意识还急待加强,由此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为自己充电,学习卷烟营销、专卖法律及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关注行业动态,吸取先辈的工作经验。一年后,我被提拔为市场部主任兼专卖所所长,在深感荣幸地同时也感到身上的担子无比的沉重,深知这是领导的信任、职工的期望、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对我自身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加强学习、带好队伍、完成任务、图谋发展成了我的第一责任,对于学习我更是丝毫不敢放松怠慢,而且学习范围更宽,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在学习中我懂得了不少、掌握了不少,也进步了不少,坚持到现在,我依然荡漾在学习与收获的快慰之中。把学习、锻炼、提高放在生活工作的第一位,成了自身和团队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

四、坚持反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市场年底总结篇2

面对土地市场的低迷,大多数开发商趋于谨慎,而一些具备资金实力的标杆房地产企业,甚至是一些商业嗅觉极为灵敏的温州商人都开始出没土地市场。在他们认为,目前可以用底价、低价拿更优质的地,将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土地市场将迎来拿地好时机。

9月18日,在2011年广州房博会的最后一轮土地拍卖中,三宗地块的拍让均没有让市场看到以往“金九银十”的火爆场面。

当万科以一家之势,并以底价直接拿下广州白云新城白云大道的一住宅用地后,“底价成交”与地产商“逆市拿地”成为今年“金九银十”土地市场的最佳代名词。

而不久前的9月2日,在被誉为今年广州最大规模的卖地会现场,9分钟内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9块地迅速被售出,9幅地块中8块均以底价成交。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广州成交的13宗商业用地及8宗住宅用地几乎都以底价拍出。

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楼市趋于平稳,与此直接挂钩的地价有所波动并不为奇。据中原地产近期数据显示:近期,龙湖、保利、富力等开发商在今年以来均在积极拿地,截至今年7月,仍有4家标杆房企逆市拿地,总金额超过100亿元。

随着近期国土部新增22个国务院上收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权城市名单,地根再度收紧,地产调控力度继续加大。万唐置业总经理周斌表示:个人预测,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将是土地市场抄底的好时机。

底价出现

“之所以出现大量底价成交,原因有三:一是,最近的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和价格都相对比较低,楼价和地价是相互作用的;二是,目前大部分开发商的资金都相对比较紧张,所以就没有那么容易去买一些大型的地块;三是,开发商对于接下来的楼市判断,都认为今年和明年总体市场有稳中略降的可能。这就是目前底价成交和没有太多溢价出现的原因。”中原地产项目副总经理黄韬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收入总额为7524亿元,同比下跌5.5%,土地出让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出现下跌的5个城市全部为一、二线发达城市,北京降幅则高达48.32%。

8月,全国133个城市,平均楼面地价为1203元/平方米,环比下降了6%,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61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了9%,而平均溢价率持续维持在8%的低水平,较7月减少了5个百分点。

在此情况下,8月份,全国133个城市单位住宅类用地成交量达到最低,成交面积为201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4%,且多个地区地块出现了流拍现象。“底价总比流拍好”,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向时代周报记者戏称。

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期间,全国土地市场也似乎迈向了底价时代:8月31日,上海出让4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金额仅为20亿元。

对此,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房地产底价时代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市场的供求平衡,以当前形势来看,土地出让金总额虽然下降,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低房价时代还并没有到来,供求很难平衡,现在只是暂时被抑制。”

招商去年购地13亿今年108亿

2011年8月26日,曾在2006年楼市熊市中拿下抄底良机的香港恒隆地产再次出征内地,斥资40亿元打造当地恒隆广场。其董事长陈启宗曾表示:恒隆目前拿地的价格只占投资成本的18%,而在过去,商业地产的土地成本一般会占1/3,甚至达到40%-50%。

对此,市场传出:“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种种迹象表明,到该抄底的时候了。”对此,黄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抄底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了,如果楼市走势还是持续走低或者平稳,那么土地底价有可能将会形成。”

“抄底的机遇正在形成,当前部分城市由于限购,导致大量中小房地产企业选择离场,部分土地出让金溢价继续降低,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依旧没有改变,形成‘抄底’现象。”韩长吉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据公开数据显示:1-8月,全国10个重点城市累计供应量均超过100万平方米,深圳、广州、南京、上海、重庆五地住宅用地累计供应量均超过去年同期。此前,万科董秘谭华杰曾表示:万科之所以谨慎拿地,是因为上半年的土地出让底价还在高位。万科总裁郁亮则称:“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机会将更好一些。”在今年7月以前,万科颗粒无收。而在近期,却接连拿下三块地。

“万科的这个理论是准确的,现在大部分开发商的资金还是相对比较紧缺,在这种情况下,拿地竞争小一些,开发商还能相对拿到一些比较便宜的地块。”黄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其他房地产大鳄也并未因为调控而放慢自己的扩张,据中原地产近期监测数据显示:近期,万科、保利、富力分别以3.24亿元、6761万元及2.08亿元在北京、沈阳和海南竞得相关地块,而在9月1日的北京土地争夺战中,除万科外,还有其余3家上市企业,最为引人注目的则为招商地产,去年购地金额仅为13亿元,今年的购地金额已高达108亿元。

底价不低

9月18日,当万科以底价在广州房博会中拿下白云新城住宅用地后,底价是否触及底部,却也成为业内探讨的内容之一。

据悉,万科此举拿下的土地面积为2405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3803平方米,挂牌起始价为12.697亿元,折合楼面地价为1.35万元/平方米,堪称历来底价最高的地块。

对此,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底价不低,还比以前高多了,那块地周边的房价目前才2万多元/平方米,就已经是1.35万元/平方米的底价了。政府提高了底价,起拍价很高了,现在的底价已经基本等于当初的成交价格。”

市场年底总结篇3

在经历了10月97.09亿股和11月156.24亿股的解禁数量后,12月迎来了解禁大限。12月的解禁数量为337.66亿股,市值高达2294.65亿元,较上月1112.87亿元的解禁市值增长一倍有余,均为年内最高。

据私募排排网调查,71.43%私募担心解禁潮对A股的影响,仍未会对大盘造成巨大的压力,20%私募则认为解禁潮不会对A股造成影响,主要是目前市场点位具有吸引力,减持的欲望应该不大,8.57%私募表示不确定。

大多私募认为虽然目前市场整体估值低,但部分个股特别是中小盘个股的估值仍然偏高,在目前市场信心缺乏的情况下,大小非的减持特别是创投的出逃非常明显,如果市场信心仍得不到好转,年内市值和数量最高的解禁潮或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大部分私募认为解禁潮不是决定A股走势的唯一走势,经济的走势和国家政策给市场的信心才最为关键。

世通资产总裁常士杉认为人为的推迟了解禁潮的到来,这与市场化大相径庭的做法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乾阳投资董事长何辉认为,目前中小盘个股的估值相对沪深300指数仍然偏高,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一些企业由于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较大,再加上经济减速和结构调整,更是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在估值高企之下,面临的减持压力最大。

他认为,十二月份的市场,在解禁潮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的作用下,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下行的市场却是“淘金”的好机会,可以淘到更多的便宜货。会逐渐布局一些低估值的优质成长股,中长期持有,享受估值修复以及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双重收益。

54.29%私募认为扩容会对市场造成压力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信息,截至11月22日,上交所的申报企业为155家,深交所申报企业为753家,在808家企业中,有90家企业已经通过发审会。随着排队企业数量的越来越多,市场对于融资压力的忧虑也正在加剧。

另外,就在管理层煞费苦心放缓IPO以节奏控制市场扩容速度的同时,上市公司再融资却异军突起,不经意间已成为今年A股市场的头号"抽血机"。

在目前市场弱势的情况下,IPO堰塞湖和再融资压力会否对市场造成巨大压力?据私募排排网调查,54.29%私募认为IPO和再融资会对市场造成巨大压力,20%私募则认为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25.71%私募持不确定态度。

大多私募认为IPO制度无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制度上的偏颇是造成市场低迷的罪魁祸首,主板市场的大小非减持(暴富)不能以二级市场投资者巨亏为代价。在投资者信心的低迷的市场中,巨量的再融资队伍和IPO堰塞湖必然会对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对市场的反弹造成压制,需要监管层对市场进行呵护。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不必过分担忧IPO排队,实际融资压力不会太大。解决企业扎堆上市的问题,应借助市场化手段,更多采用“疏导”的办法,停发新股非治本之策。市场涨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对二级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资金面和宏观经济因素。资金面充裕,则上涨动力大,与一级市场的发行没有太直接关系。

仙童投资董事长张晓君认为,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是制度性偏颇——即股市是融资者的天堂,投资者的地狱。如果不从股市制度建设角度根本改变这个顽疾,中国股市逐步走向衰败,并最终被边缘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他主张用价格机制平衡融资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诉求。简单说就是,新股发行上市后,1年之后小非解禁,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格的9折(复权后);3年之后大非解禁,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格的8折(复权后)。

龙赢富泽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童第轶表示,是证券市场供求矛盾击垮了市场,它是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内沪深股市的最主要矛盾。

他分析股市的供需矛盾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大小非问题,这些股票的原始成本都在1元左右。二级市场股价再便宜,相对这些股票来说都属暴利。

二是扩容问题,由于证券市场不断地融资、再融资,首发与增发股票上市,市场吸走了大量资金后,又出现了更大量的新增供给,各种融资行为导致的资金减少和供给增加引起的绝对供求恶化。

三是A股的流通市值问题。2005年底沪深流通市值1.06万亿,其后指数上涨了4倍,因股价上涨增加的相对供给为4万亿元,而后从2006年到目前,IPO融资1.78万亿,增发、配股融资1.93万亿,证券市场在6年半内被抽走3.71万亿资金。按50%的涨幅计算,有新增股产生的绝对供给达5.6万亿元的流通市值,加上指数上涨增加的相对供给,总共增加了约10万亿,同时还有各种解禁增加的绝对供给至少也有2、3万亿元。在抽走3.71万亿资金的同时,供给却增加约13万亿,相当于2008年流通市值的2.6倍!当前证券市场的供求秩序严峻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

28.57%私募认为经济已见底 60%私募认为仍需观察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50.6,连续第二个月处在50荣枯线的上方,并创下七个月新高。

近日宏观经济数据传递出越来越多积极信号,继官方PMI连升三个月后,11月汇丰中国PMI终值也回升至50.5,创下逾一年高位;而反映非制造业经济的非制造业PMI亦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至55.6%。

经济是否已经见底呢?据私募排排网调查,28.57%私募认为经济已经见底,11.43%私募认为经济还会进一步下滑,而60%私募则认为经济短期有见底迹象,但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确认,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已经最终见底。

金麒资产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陈宝东认为,目前经济确实应该是一个底部区域,不会再恶化。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经济见底是很确定的,但是要真正走出趋势性行情需要具备的条件还很多,像国际市场的稳定和欧美经济的复苏等,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他认为无论经济见底、经济复苏、经济反弹也好,未来GDP都不会像以前那么强劲的增速,十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就是在百分之7点几的样子,还是比较合理的,未来中国进入一个转型时期是确定无疑的,就算政府不去促进经济转型,经济实体本身也有一个自发的需求去转型。

市场年底总结篇4

但显然,这是个重要的分界点。理清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对接下来的股市投资会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不同版块市场表现剧烈分化的情况下,这波行情会持续么?

股市为什么涨?

城镇化,这个并不陌生的名词,或许是这波行情的主推动力。

刚刚闭幕的十报告中七次提到了城镇化,而之后副总理又几次在不同场合提到这个战略规划,并将它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举措。城镇化第一次出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相关章节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已经上升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的高度。

市场的行情变化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12月14日4.32%的暴涨行情里,并非所有板块都在同步上涨。银行类(991017)涨势较凶,该指数自2012年9月27日便从4065点开始上涨,至12月18日已涨到4795点。而持续遭到房价调控打压的房地产板块也在9月27日见底,并持续大涨。与此同时,水泥等建材板块以及建筑板块同样出现暴涨走势。

这些行业恰恰代表着城镇化的核心体系。

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鲍庆认为,“十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镇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条主线。根据十报告,除了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外,未来的城镇化进展将更强调消费结构升级、城市智能化。”

同花顺副总经理吴子亮对新型城镇化有着类似的理解。“新型城镇化,‘新’在由单纯的‘土地’城镇化转变为‘人’的城镇化。过去的20年,中国是通过要素驱动,吸引农村的闲置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完成土地的城市化,但劳动力并没有相应地城镇化。现在则是以公共服务的并轨,吸引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购买服务完成城镇化。”

就上涨的板块而言,“多半是旧有的要素驱动的思路,可以看成是在市场对新型城镇化还没有达成共识、研究出新的受益板块前的一种防御性措施。等新热点形成,达成共识后,现有的这批‘城镇化’概念板块可能就要调整了。我建议从智慧城市中挖掘机会,这里包括6个方面:民生信息化、食品安全溯源、绿色节能建筑、智能交通、教育信息化、安防及数字城管。”吴子亮认为。

长城证券首席投顾林毅给出了资产证券化的解读。“相较于改革红利聚焦在‘城镇化’,不妨切换下,不难发现目前轮涨的行业诸如建筑、银行、环保等均大幅受益于另外一个维度,那就是资产证券化的重启。”

那么,在城镇化的支撑下,市场是否会迎来持续上涨的牛市行情呢?

1949点是不是中期底?

据证监会属下的投资者保护局12月20日披露,海外投资机构(QFII)2012年8月份以来持续大幅增仓买入蓝筹股,QFII在10月对沪深300成分股中沪市股票的净买入额是2012年前7个月总额的40多倍。

这显然是个积极的信号。从历史上看,海外机构多次抄到A股长期大底,比如2007年的大行情就被海外机构成功抄底,那么这次,它们抄到底了么?

和市场一样,市场上的判断也存在着分化。尽管积极的声音占了上风,但也存在着提示市场风险的观点。

正方

观点:1949点将是中长期底部

余承(东北证券总部高级投资顾问)

分析:从经济基本面看,11月的PMI值为50.6%,升至7个月最高位;而香港汇丰12月及近期PMI预览值为50.9%,创14个月新高。数值都在经济荣枯线以上。另外从发电量来看,11月发电量同比增长7.9% 增速为2012年初以来最高……多项经济指标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企稳迹象非常明显。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期曾表示,对资本市场充满信心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说教,相信各种积极的因素的能量会持续长久地释放。

从估值角度看,全球估值处于底部区域。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美国道琼斯、标普500、纳斯达克市场的总平均市盈率为14.5倍左右,市净率在2.6倍;而全部A股平均市盈率在11.5倍左右,市净率在1.7倍左右。应该说A股整体估值已经国际化且比海外估值更低;与历史极端时点市盈率估值相比,主板市场比998点、1664点还低。

从主力大资金行为来看,有数据显示,社保资金入市加速,QFII抄底坚决,产业资本持续增持,最值得关注的是养老金入市也势在必得。

观点:1949点是大底,关注年报高送转

孙宏廷(国金证券财富中心分析师)

分析:本轮行情自1949点启动已经上涨超过200点,中期底部已经探明。如果行情能持续3至5个月的话,元旦后风格可能会转换到小盘股主导行情。历史上来看,A股都比较喜欢在年报前就开始炒作小盘的高送转题材。

本轮反弹行情与9月7日的反弹是不同的。这次是在前期反弹的基础上,出现了二次反弹的走势。反映经济基本面的PMI指标已经从9月开始连续3个月反弹。也就是说,此次反弹是在多项经济指标明显复苏的背景下。

从短线热点上来看,市场活跃资金正由周期类个股向年报高送配预期、新兴产业类板块流动,如高价含权次新股、智慧城市、LED、锂电、光伏等。光伏题材的个股中,可以关注前期超跌严重、短线资金流入明显的个股。投资者在短线操作上,要把握好操作节奏,集中精力在以上热点,待地产、银行板块调整到位后,再重新调仓介入。行情的主线虽然是以城镇化为代表的强周期类个股,但反弹行情的节奏必须要把握好。

观点:2013年二季度或创下高位

洪灏(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

分析:1949点是个重要的底部,因为恐慌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市场被打压到很低的估值,政策和经济层面的复苏也支持底部成立。2012年6月以来,我多次准确判断市场,我的决策系统主要是看各种量化模型,目前我的情绪模型、经济周期模型等,目前都支持股市在此转暖。

我们的经济周期模型都已进入拐点,预示着经济周期的复苏。这一轮股市的反弹是来自市场和经济周期的转向。当然,新领导班子的新派作风亦有助市场信心迅速地提升。

除非中国能深化改革,否则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预计A股市场在2013年二季度能创下高位,然后将会再次调整。市场2012年年底的这次强势反弹,板块轮动的出现也略早于一般情况。下一个向防守型板块轮动的时点或会提前出现,大约会在2013年第二季中旬。

观点:两会前行情没问题

蔡钧毅(上海证券首席投资顾问)

分析:1949点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中期底部。主要因为目前经济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底部特征,而此前A股持续大跌,整个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严重超跌,估值很低。前期我对权重股A股与港股做了个对比,发现A股落后港股一大截。即使涨到现在A股的估值还是低的。

市场对政策红利有个预期,尤其是IPO分流,现在有800多家排队的公司,目前有种说法是会分流一部分到三板。而社保、QFII的不断入市也在改善供求关系。

在行情启动后,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13年年初的两会期间,至少这三四个月内行情应该能持续。在整个权重股的估值跟港股打平前,行情的性质都是估值修复。如果A股想大涨到3000点以上,需要更大更明确的政策方面的改革。

同时,想爆发更大级别的行情,还需要供求关系的根本改善。

观点:市场获得喘息之机

曾令华(好买基金研究部总监)

分析:我们认为1949点是股市的新起点,其本质是反映了中国改革释放出新活力后的新周期、新起点。新一届领导班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蓝图进行了明确的描绘,民生建设和经济结构转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表明了对经济增长率下滑容忍度提高的态度。

2012年四季度,国民经济获得了政策面更为明确的支撑,一系列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政策陆续出台,将使经济逐步远离衰退的轨道。虽然现阶段尚无法断言经济全面复苏,但从我们的宏观预测模型中也不难看出经济出现了企稳回暖、复苏的趋势。

随着政策面不确定性的减弱,近期政府各部门都开始加速推出各项政策以完善经济和投资市场的建设,给股指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毕竟股市还是经济的晴雨表。

反方

观点:1949点不是牛市起点

谢祖平(大智慧投资顾问)

分析:如果说1949点是大底,牛市起点,也就是长期底部,我觉得不太可能。

目前的市场上,大盘股整体市盈率比较合理,部分中小盘股股价前期跌幅也很大,但是还存在着一大批中小盘股市盈率在30倍之上,甚至更高。这种高估值就是风险所在。

如果2013年年初指数保持震荡或维持目前的反弹走势,那么2013年全年都会以震荡为主,大底需要继续等待;如果指数在经历这波反弹之后,在2013年年初跌到1800点左右,后面可能会逐步企稳走慢牛行情;如果指数转为横盘,那就是中期底部,但2013年还是以震荡为主。

我觉得如果再次调整下来的话,可能会在1800点左右见到大底。到时大盘股和中小盘股的估值水平可能会达到一定的均衡,利于市场启动行情。

大涨行情暴跌版块蕴含机会?

股市红火的另外一面,是白酒、医药等传统绩优板块却纷纷出现暴跌走势,而整体估值较高的小盘股也大幅杀跌。

300消费指数(000912)在2012年7月11日碰到7159点后边一路下跌,11月16日已经跌至5860点,但在酒鬼酒塑化剂这一黑天鹅事件后,白酒股带动整个消费指数创下了5079点的近两年新低。医药指数在大盘暴涨时,也只是跟着“打酱油”,涨幅远远小于基建、地产、银行等板块。

对于白酒行业,实力资产CEO陈理总体判断白酒行业有泡沫,但具体量化到泡沫有多大,泡沫是否会破灭,什么时候破灭,是不可知的。“2011年年底、2012年年初,白酒行业销售增速已经见顶,出现拐点。我的同事上半年就提醒我阅读五粮液的大经销商银基集团的年报。银基集团的年报显示,2011年年底、2012年年初,五粮液的销售增速已经见顶,出现拐点。”陈理接着说道。

市场年底总结篇5

2007年,我会抓住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势头较好,市场承受能力较强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积极稳妥地推动了多项改革与创新工作。

(一)加快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适应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会加快了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市场层次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一是大力发展交易所主板市场。2007年,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建设银行等一批大型企业陆续在境内上市,大盘蓝筹股在股市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极大地拓展了市场深度。二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板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行为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执法监督,中小企业板总体运行规范,活力不断增强,初具规模和影响力。截至2007年底,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达到202家,比2006年底增加100家,总市值为10646.84亿元,比2006年底增加8631.54亿元。三是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在前期对创业板定位、功能、管理模式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我会成立了创业板建设工作小组,创业板的发行上市、交易结算、市场监管制度基本准备就绪。四是进一步完善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报价交易功能,审慎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工作。经过广泛调研,基本摸清了未上市股份公司的情况,起草了《非上市公众公司股票发行管理办法》。

(二)开展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工作。2007年我会颁布实施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及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相关配套文件,建立了公司债交易平台与结算体系,启动了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试点。截至2007年底,长江电力等3家上市公司成功发行了公司债,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三)推动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协调发展。一是扎实开展股指期货筹备工作。相关的制度和技术准备基本完成,中介机构参与股指期货的各类业务资格审核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开展了股指期货投资者教育和机构投资者培育工作,初步建立起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跨市场监管协作机制,落实了相应的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体系以及监管安排。二是完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2007年先后上市了锌、菜籽油、塑料、棕榈油等4个商品期货新品种。2008年1月,黄金期货成功上市。至此,国际期货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品种,除石油外,都已在我国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三是全面实施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制度和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设立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四是推进期货中介机构多元化,出台证券公司从事期货中间介绍业务的规则,推动商业银行试点金融期货的结算业务。

(四)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高。一是继续做好股权分置改革收尾工作,推动和指导困难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二是在上市公司中开展了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工作,要求上市公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基本确立了全流通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体系,稳妥实施了新会计准则。四是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整体上市、行业整合。五是健全综合监管体系、辖区监管责任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六是完善了高风险上市公司托管、风险处置机制和破产重整监管机制。

(五)促进证券经营机构规范运作与发展创新。一是全面实施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截至2007年底,已上线合格资金账户4867万户,占合格账户总量的97%。二是实施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全面推行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指标监管制度。三是稳步推进QDII业务试点。截至2007年底,已有5家证券公司、15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得QDII资格,5只QDII产品完成募集,累计募集1075亿元人民币。四是批准部分证券公司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五是批准部分基金公司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六)加强市场法制建设。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期货执法体系,组建了稽查总队,充实了稽查力量。完善了行政处罚工作机制和程序,进一步健全查审分离、调查与处罚相互制约的证券执法新体制。由我会牵头、相关单位参与,成立了整治非法证券活动协调小组,建立了打击非法证券活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二、2008年改革动态

2008年,我会按照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部署与要求,继续加强证券期货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动解决制约市场长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为证券期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

(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市场年底总结篇6

事实上,从基金的公开表态中,他们也不认为市场已经见“底”了,仅仅是到了“底部区域”,有“中长期投资机会”。

博时基金:等待或许是最好的战略

上证综指迭创新低,2132点被击穿。市场热点匮乏,场外资金不敢盲目进场,投资者已显麻木,信心低迷可见一斑。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认为,等待或许是最好的战略。

博时基金并不认为当前的经济需求已经出现了趋势性的改善。从投资角度看,受制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约束,基建投资难以显著改善,未能对经济总需求形成支撑。在房地产调控放松已成为一种政治风险,企业去库存之路依旧漫长的背景下,如果沒有货币政策的刺激,经济调整中,总需求的恢复将是一个艰难缓慢的过程。

当前中国经济调整不仅仅是周期性调整,还有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从衰退到复苏,共识是唯有改革,才能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局,然而重大制度红利还未显现。博时基金引用了利弗莫尔说过的一句话:“在股市中赚钱一定要等:一是一定要等到足够好的机会出手;二是买了好股票一定要等到赚足。当前,等待或许是最好的战略。”

新华基金:A股短期仍将延续震荡调整格局

新华基金认为,目前在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的重重压力下,投资者情绪较为悲观,若无实质性政策利好刺激,A股短期仍将延续震荡调整格局。

基于对宏观经济周期和企业盈利周期的判断,目前经济处于衰退后期,且持续时间将较长。新华基金认为,近期强势股补跌,未来市场下跌空间有限,中报过后,对三季度后半段的A股市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三季度股票市场将呈现探底回升的走势,整体上仍然维持震荡筑底的格局。

嘉实基金:机会总是在无人问津时

在投资人还在因行情低迷而信心不足,缺乏投资动力时,嘉实基金大胆指出,机会总是在无人问津时。

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邵健认为,经济下行,使市场估值维持低位,投资者对企业盈利的预期进行了大幅度下调。随着短周期经济触底温和回升,市场环境有望向好。嘉实基金也提醒说,考虑到中长期增长速度面临下降、政策力度较弱及海外风险等因素,市场回升幅度有限,正面因素仍将通过结构性机会表现出来。

建信基金:A股市场进入中长期价值洼地

建信基金认为,目前的A股市场相较其他投资品种,堪称价值洼地,市场向上获得投资收益的机会可能大过市场向下的风险。

政策方面对流动性的放松,对于A股市场的后市表现是有力的支持,有望实现市场的长期向好。从更广义的政策面来看,对国内经济转型的推动,虽然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限,但从中长期来看,实现转型后的中国经济将获得更强劲的内生动力,经济增长将不再限于“量”的突破,而是“质”的提升。这都会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机会。

建信基金认为,具体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虽然股市处于持续的震荡状态,但仍然存在结构性的机会。就今年下半年而言,A股市场行情发展既面临有利的因素,也面临一定的压力。

市场年底总结篇7

个人投资者占据市场主流 本土LP结构仍需优化

从LP数量上分析,截至2012年底,清科研究中心共收录的LP共7,511家,在所有收录的LP中,披露可投资本量的机构共6,134家。在清科研究中心观测的19类LP中,富有家族及个人、企业以及VC/PE机构位列前三名,分别有3,773家、1,289家以及475家,分别占LP总数的50.2%、17.2%以及6.3%,这三类LP的占比总和超过了中国创投暨私募股权市场投资人总量的七成。

从LP可投资本量来看,截至2012年底,全体LP共披露可投资本量为8,073.36亿美元,其中上市公司、公共养老基金以及财富基金所披露的可投资本量均超过了1,500.00亿美元,分别为2,123.76亿美元、1,667.64亿美元以及1,543.07亿美元,各占可投资本总量的26.3%、20.7%以及19.1%。此外,作为活跃的机构投资人,FOFs可投资本量共515.16亿美元,占LP可投资本总量的6.4%。

清科研究中心观测到,进入2012年以来富有家族及个人LP投资趋于活跃。数据显示,在2011年底时,富有家族及个人投资者从数量上看仅占LP总数的46.1%,而截至2012年底,这一比例攀升到50.2%。可见,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在股票二级市场处于寻底,房地产调控政策较为严厉的情况下,可供富有家族及个人LP选择的投资种类并不多,而VC/PE投资因其高收益性也就成为家族及个人LP的重要选择。另外在政策上,政府也开始试点引导民间资本进入VC/PE领域,使之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根据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浙江省政府对应制订了“省12条”具体实施方案。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个人投资者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为优化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增添新的动力。然而作为个人投资者,其资金的特性有着先天不足,比如在投资期限相对较短,投资标的筛选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具体的投资中,富有家族及个人LP还是应该选择有着良好的投资业绩支撑的GP,规避管理人的风险。

机构投资者扩容 投资经验尚待成熟

市场年底总结篇8

牛短熊长让人迷茫

中国的股市总是牛短熊长。近5年来,沪指从6124点高位一路落下,漫漫“熊途”不断损耗着投资者的信心。今年以来,股市不再一味下跌,但上涨之路仍举步维艰。截至6月15日,受美股收高和希腊股市暴涨10%等利好的提振,两市股指均小幅高开,终于沪指企稳反攻翻红恢复十日线,深成指最终收平。

A股市场人气低迷,其中有经济增速放缓和资金面趋紧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在企业质量、估值水平、股价结构和投资回报方面出现了问题。

不妨做一个有趣的统计,假设投资者在2001年买入A股股票并持有到2011年,当时的1108家上市公司在这十年间真正靠自身发展取得高于同期存款利息收入的仅有248家,占当年全部上市公司的23.4%。由此可见,即便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也有一半多上市公司业绩长期没有进步,这也折射出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总体并不高。

在市场上,蓝筹股与小盘垃圾股的股价结构扭曲更是一大怪象。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公开表示,“炒新、炒小、炒差现象非常严重,不仅使股价结构不合理,而且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分别为58倍和47倍,经过“击鼓传花”式炒作,使参与炒新的投资者遭受较大损失。

越玩越穷

恰似一个“马太效应”的活案例,低迷的股市正在成为一个“越穷越玩,越玩越穷”的地方。援引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4月,在国内5600万自然人持仓的账户中,50万元以下的账户占比高达97.6%。而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18804户,在2010年底时这一数据是23323户,意味着A股已有4519个千万级账户消失了,占比近20%。

华安证券分析师张兆伟就此表示,2011年股票市场低迷,大资金已开始转移到其他投资领域。此外股市的震荡,尤其2011年4月以后长达8个月的下跌行情,使得部分千万级账户严重亏损,导致从千万元的队伍“转会”到了百万元的队伍。

此外,49.16%的账户持股市值在1万元至10万元之间,而持股市值在1万元以下的账户数量占到了35.67%。两项一加,不难得出,目前A股市场中84.83%的个人投资者是资金量低于10万元的小散户。富人们面对低迷和股市,正在上演“大逃杀”。

不过也有对此持乐观的意见,据莫尼塔公司的专题研究报告称,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量变化与投资者的交易意愿等有着密切关系。如参与交易账户与总账户数的比值越高,说明投资者交易愿望越强烈,市场也可能正在见顶;反之则预示市场正在筑底。因此莫尼塔公司认为,富人的逃离也可理解为对整个市场进行判断的“超买超卖”的指标。

“破净”带来的信号

自央行近期宣布降息后,银行股中几家徘徊在净资产价格边缘的股票,开始抵挡不住下跌压力而纷纷跌破净资产,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这四只银行股已成为首批“破净”的银行股。

在众多板块中,银行股的“破净”影响远胜于其他板块,原因在于目前其他“破净”的股票,大部分业绩已大幅下降,而银行股的业绩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净资产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一旦“破净”,则说明市场已十分悲观。

平安证券客户经理王彪表示,净资产通常被认为是股价的底线。以银行股为例,净资产代表着重新设立一家银行需要花费的投资,因此一旦“破净”,那么还不如按市场价直接收购。王彪认为,综合历史数据,大批股票跌破净资产时往往表明市场的“估值底”已开始形成,虽然很难判断走出底部需要多长时间,但此时投资最终往往会有较好的回报。

不过,即便A股已迎来“估值底”,“市场底”却未必到来。随着股指的持续调整,目前“破净”队伍仍在不断“扩编”,A股市场更是缺乏支撑上涨的“理由”。

股市有句谚语叫“五穷六绝七翻身”,综合过去10年的历史数据,6月份往往是大盘上涨或下跌行情的重要转折或中继调整期。对此,东方证券的分析显示,目前还不能说市场已进入底部,动态估值是建立在市场对于宏观经济与上市公司业绩一致预测基础上,但目前无法去预测下半年的经济增速与上市公司盈利,因此“市场底”还需耐心等待。

英大证券研究所的数据则显示,虽然5月份以来的政策面给出了利好,经济面也有所改善,最担心的还是市场,诸如希腊的债务问题解决等因素,因此市场底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反弹难以一蹴而就

即便A股市场让人迷茫,但真正的勇士依然在等待着机会。

“短期勿盲目乐观,指数将遵循其运行规律,横向延伸;但中长期股市仍以恢复元气的方式回升。”南京证券投资顾问张进表示,如果把市场的热度比作烧水,那么现在还没有达到各路资金长期投资布局的热度。

“好比不断向炉中投入木柴,希望尽快燃烧,但无奈市场却未给出相应的热情回应,原因在于仅有木柴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缺一把点燃木柴的星星之火。”

张进认为,理性的市场会遵循着一个规律,即通过一个或几个理由来支撑市场的短期走势,当这些理由充分消化后,资金的逐利性将寻觅新的支撑力量。因此,如果力量足以使市场发酵将自然会影响其走势。

市场年底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27-03

一、娄底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1.人口总量增长平缓,但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娄底市2001―2008年的人口状况为:2001年总人口399.8万,人口增长率0.002%,城镇人口80.03万,城镇化率为20.14%;2002年总人口402.16 万,人口增长率0.006%,城镇人口106.49万,城镇化率26.48%;2003年总人口403.89万,人口增长率0.004%,城镇人口113.49万,城镇化率28.10%;2004年总人口405.10万,人口增长率0.003%,城镇人口119.54万,城镇化率为29.51%;2005年总人口407.58万,人口增长率0.006%,城镇人口123.51万,城镇化率30.3%;2006年总人口412.04万,人口增长率0.011%,城镇人口133.91万,城镇化率32.5%;2007年总人口416.12万,人口增长率为0.01,城镇人口142.28万,城镇化率34.24%;2008年总人口418.4万,人口增长率0.005%,城镇人口146.82万,城镇化率为35.09%。由此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8年期间,全市的人口呈缓慢增长的态势,到2008年总人口达到418.4万,年增长率为0.59%,波动不大。但2008年城镇化率达到35.09%,8年间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位居湖南省前列。

2.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1―2008年,娄底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79.8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528.4亿元,翻了三番。2006年,娄底市在巩固“十五”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开创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12亿元,增速达12.8%;工业增加值达到160.02亿元,增长18.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9.6%,较上年提高29.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贡献力明显增强。到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28.40亿元,增长11.0%,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46.13亿元,增长13.6%,比全市GDP增速高2.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5.2%,上升13.7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1.55亿元,增长33.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8.23亿元,增长7.7%,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中,娄底排名市州第7位,继续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娄底市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在稳步地推进。特别是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22.2∶37.8∶40调整至2008年的18.2∶50.4∶31.2。

3.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区域发展条件得到改善。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娄底市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在不断加大,2001―2008年累计完成投资额845.56亿元,年增长率达23.79%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1.77亿元,在“3+5”城市群体系中的8个城市中排在第 八 位,同比增长 31.3%,相对于2001年增长了422.5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9.63亿元,增长32.7%。全社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94亿元,增长50.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16.41亿元,增长57.9%。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在激活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

4.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娄底市通过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政策支持,放宽了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从土地征用、行政审批、税费收取、信贷等方面优化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07年底,娄底市497家规模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达到了31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3.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0.82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46.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7.49%;2007年娄底市40家大中型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16家,占大中型企业的40%。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娄底市经济的发展、社会就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企业技改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注入了新的活力。

5.进出口增长波动较大,但总体规模扩大。2001―2008年,娄底市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2001年,进出口总额为0.73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0.33亿美元,出口总额0.4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0.6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 4.63亿美元,进口额为 5.99亿美元。相对于2001年进出口总额上涨 1354.79%,且增长率呈W型变化;出口额上升1029.27%,年均增长 40.46%,进口额上涨 1 715.15%,年均增长 82.20%。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贸易顺差额却逐年下降,增长率波动呈W型变化。

6.外商直接投资额不断增加。2001―2008年,娄底市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八年间全市累计直接利用外资5.5亿美元,年均增长18.17%。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仅为2 846万美元。到2008年,全市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重点产业招商。全年新批外资项目,实际到位外资 1.2亿美元,相比2001年增长近 321.64%。

7.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娄底1979年设立地级建制,1999年撤地设市,可以说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近年来娄底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09年底,全市城镇人口142.48万,城市化率34.24%,比2000年提高了11.24个百分点,年均递增1.41%。中心城区大力推进“北扩南移”,加快扩容提质,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26万增加到34.8万,建成区面积由26平方公里扩展到40.6平方公里;县市城区建设各具特色,冷水江、新化、涟源、双峰城区人口分别达到14.8万、14.68万、12.26万、10.1万;建制镇发展到57个,全市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60%以上,以市本级为中心、县市城区为节点、小城镇为纽带的城镇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城市承载力大幅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市城区总面积达到94.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达到572公里,城区绿地率达到25.97%,绿化覆盖率达到28.63%。燃气普及率达到74.86%,万人拥有公交车辆5.75标台。娄底中心城区坚持项目筹资、路网捆绑、开发建设同步推进,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序化、亮化”, 加快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城市生态治理等一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规划建设了住宅小区、专业市场、公园广场休闲场所,形成了三纵七横的城市主干路网,构建了城北工业区、中心商业区、城南行政区的功能分区格局。相继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城市知名度、宜居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二、娄底与其他七城市之间的差距

城市群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以提高整体经济实力。但目前娄底与长株潭比较,在很多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有: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2008年,娄底的GDP528.40亿元,人均GDP 13 509元,财政总收入40.07亿元,人均财政总收入957.70元,一般财政预算收入42.99亿元,人均财政预算收入1 027.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2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 920元,以上指标在“3+5”城市群八城市中的排名分别为第七、第七、第七、第六、第五和第八名。娄底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分别只有长沙的0.18和0.3,财政总收入和人均财政总收入分别只有长沙的0.12和0.18,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和人均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只有长沙的0.21和0.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长沙的0.71和0.43。

二是城镇化水平低。2008年,长株潭三城市的城镇化率分别为61.25%、48.8%、49.4%,而娄底还只有35.09%,为“3+5”八城市中最低的,城市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同时城市的发展重规模,轻质量,大气、水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严重威胁到人居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不高。一是娄底的几大支柱产业都表现为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特征。如娄底综合能耗产出比为2.848吨标准煤/万元GDP,而全省平均水平为1.32吨标准煤/万元GDP。二是机械制造业发展层次低。代表娄底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主要是小型农用机械和矿山机械,尽管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但与长株潭的交通机械、工程机械等制造业比较,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拉动作用不强。三是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领先于城市化,在工业中原材料和重化工比例偏大,在第三产业中高层次的服务业比例明显偏低,第三产业的积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四是科技事业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科技人才不足,娄底目前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只有4~5人,而长株潭三城市平均为56.6人。娄底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2.1%,而长株潭平均为9.63%;研发机构少,娄底目前拥有科技研发机构39家,其中企业科研开发机构有25家,而长沙一市就有100多家;科技投入偏低,娄底2006年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和科技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0.38%,而长株潭三城市平均为1.4%。

五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在五种运输方式中,娄底目前还只具备二种,即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水运有条件,但没有恢复。市内的公路交通网还不十分完善,特别是到重点旅游景区不很通畅,出市的公路交通还有三个方向(往南、北、西)也没有解决好快捷方便的问题。铁路运输的主要问题是往南(衡阳)不能直达和境内车站货物吞吐量有限,满足不了娄底货运量较大的需求。

六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从党政机关和干部层面上来看,官本位思想重,小集体利益重,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因循守旧,不思发展,对外排斥,包容心不强,导致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缓慢。从中小企业层面上看,小富即安的心态和家族经营方式束缚着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产品做不精、规模搞不大、品牌打不出,企业之间竞争有余,而合作欠佳。从“十一五”产业发展思路来看。也偏于保守。依然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这是娄底的优势,没有错。但从工业化进程的标志来看,要过渡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发展以高加工度装备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而在这方面娄底的发展思路中体现得少,创意不多。思路决定出路,如果没有很好思路,娄底的先进制造业不但做不强,也不能很好的承接核心城市制造业的战略转移。

娄底尽管被列入“3+5”城市群建设之中,且有一定的产业优势,但就其目前的经济总量(GDP)和财政收入来说,与核心城市差距较大。娄底的GDP也只占八城市GDP的6.3%,对整个城市群来说无足轻重。如果娄底不加快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缩小与长株潭的差距,就难以融入“3+5”区域的主流经济,且完全有被区域经济边缘化的危险。

总之,娄底城市发展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机遇,但也面临着城市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活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功能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城市的发展需要克服不利因素,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有效地抓住机遇,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

1.娄底市域总人口预测。2001年,娄底市总人口399.88万;2008年全市总人口为418.4万。其中近五年间,平均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1%。未来二十年间,考虑到人口基数的变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预计2010年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维持目前水平;2010年前后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上升的趋势,但随着基数的增大,人口则逐步下降。现对娄底市域人口预测按速度预测法进行。具体公式为:P=Po*(1+x)*n*YPo:基数年人口数;P:预测期人口数;X:预测期人口自然增长率;Y:预测期人口机械年增长数量;N:预测年数。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规模,根据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预测,2006―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2010―2020年为9.1‰,2006―2010年每年增加3万人,2010―2020年每年增加3.9万人。本研究在现状的基础上,参照规划成果,预测2006―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2010―2020年为8.4‰。关于人口机械增长,考虑到国家区域发展宏观政策的变化、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相关大型项目的建设、户籍制度的改革等因素,娄底市的人口聚集能力将会增强。因此,本研究将2006―2010年的人口机械增长数调整为每年2.6万人,2010―2020年按每年3.6万人计算。这样,预测2010年全市总人口约为425.2万左右,2020年约为461万人左右。

2.市域城镇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2006年全市域人口412.04万,自然增长率为6.5‰;城镇人口72万,自然增长率为5.8‰,城镇化水平为32.5%。全市城市化水平预测采用人口转移法:

UL={[P01(1+X1)n/K1][P02(1+X2)n/K2]} / PUL:城镇化水平;Po1:基准期中心城非农业人口数;Po2:基准期中心城外市域其他乡镇非农业人口数;X1:中心城非农业人口增长率;X2:市域其他乡镇非农业人口数增长率;N:预测年数;K1:非农业人口占中心城常住人口的比例;K2:非农业人口占乡镇常住人口的比例;P:全市总人口数。

市场年底总结篇10

“年初市场普遍预测CPI会前高后低,上半年CPI迭创新高也在预期之中。”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表示,“这可能是市场真正的风险,所以目前期待政策会有所放松不契合实际。短期内通胀压力依然较高,以控制通胀为核心的政策压力尚不会放松。如果下半年的通胀超出预期的话,加息可能是必然手段。”

冀洪涛同时指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9%,增速比4月回落0.2%,考虑到价格因素,消费实际增长略有下降,总体较为稳定,波动不大。而从5月PMI数据可以看出,产成品的库存较高,目前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目前还在观察之中。

虽然A股整体估值已进入底部,但市场仍担心两个问题,一是结构性的问题,剔除金融行业后,沪深300其他成分股的静态市盈率在22倍左右,与2008年底18倍的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二是在全流通、市场化扩容、期指等制度性变化发生后,A股市场的估值中枢是否会逐渐下移,历史上的估值低位是否可能成为未来的估值常态?冀洪涛向记者表示,估值中枢的逐渐下移将市场演变的必然趋势,对此投资者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市场年底总结篇11

然而,就在有股民乐观反弹成立的时候,第二天大盘大幅低开,将所有兴奋的股民抛向深渊。21日沪指跌幅3.63%,22日再跌1.09%。市场以无情的下跌再次宣告反弹一日游到此为止。

此前市场已经经历了降税的反弹,经历了维稳调子的鼓舞,如今又在摩根大通点石成金的报告“忽悠”下再次无功而返,三次探底均以失败告终。

是救市无力,还是报告传言有误,抑或市场已经牛皮至极?

8月20日,沪指结束奥运开赛以来的持续下跌,当日上涨7.63%,成交超过600亿元。收盘后,一位女性新股民和一位男性老股民照例在MSN上寒暄几句股市。

“真是幸运,我前天(8月18号,当天股市下跌5.34%)补了点仓,今天果真大涨了。”老股民有近10年的股龄,很自得的样子。

“那你今天应该抛掉,现在只要还在股市有利,就应该立即了结,我今天把有红色的(股票)都抛了。”新股民很谨慎地说,她去年4月才入市。

“我就不信还会再来一个反弹一日游。”男性股民很自信。

“现在基本的规律就是长跌10天后,来个突涨,给想抛的人最后一点希望,接来下的就还是长跌。”女股民很谨慎地说。

老股民补仓又套进去了,新股民心态很好,逃出来了。

从2007年10月最高点6124.04到眼前的最低点2284.58,标志A股市场的沪指已经跌去62.7%,名副其实的全球跌幅之最。期待超跌必有反弹的股民,在侥幸中,不但没有抓住机会反弹出局,反而在一次次的探底中,越陷越深。

辛辛苦苦大半年

一朝回到解放前

来自安徽的邓先生在北京打工12年,干过工地,送过货,开过公司做过小买卖,但40岁的他至今孑然一身。今年春节回家,他就再没回到北京,而是在老家专心炒股,说这样可以在生活消费上省去一大笔开支。

2006年10月份,在沪指1800点的时候,他很幸运进入了股市。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15万元,真的给他带来了好运,其股票市值一度达到了60来万元,不到2年的时间啊,远远超过12年辛苦打工的积累。春节回家前,邓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过了奥运会,我的钱就应该会到100万吧,那个时候我就可以买房娶老婆了。”

但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还没等过2008年的春节,他的股市噩梦就开始了。奥运那天,他给记者发了个短信,“老乡,最近还好吧,不瞒你说,我在股票上赔惨了。进50万,往后还不知道咋办,请别见怪,我只是和你诉说下,心里会好受些。”

想起这个40来岁的老男人,买房结婚的美梦化为泡影,我心里比自己亏了还要沉重。然而,在这个惨烈的股市中,许许多多像邓先生这样的股民欲哭无泪,心在滴血,亏得心痛。真可谓“辛辛苦苦大半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根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推出的《七十万股民大调查》做的统计,从2007年1月1日起至2008年6月17日,参与调查的76万名投资者中,亏损者的比例达到了92.51%。在亏损的投资者中,有59.98%的人目前亏损占其金融财产的50%以上,有14.50%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40%,有11.43%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30%。而2007年1月沪指还在2800点左右,如今却在2300点晃悠。这么算下来,股民的亏损估计更甚于此。

是什么让这些可怜的股民亏损累累呢?是什么力量击碎了这些平民百姓发财的美梦?

进入2008,尤其是上半年,真是多事之秋。除了迎接奥运给人一点暂且的忘忧之外,雪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不侵袭着每个人的神经;CPI(消费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节节攀升,不但让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棘手,即使不懂CPI的老百姓也感到钱不值钱所带来的紧张与不安;美国次贷风波跨过太平洋,给国人带来的震撼不比“9・11”恐怖袭击带来的震撼小;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40美元的时候,北京很多加油站半夜加油的汽车常常不约而同的排起了长队;越南的股市暴跌,是否预示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卷土重来等等,姑且不论股市自身的问题,但是这些外部因素,每一个不好的信号都让深陷亏损的股民心有惶惶。

跌跌不休的股市,亿万股民望眼欲穿,也还没有盼来救市举措;而居高不下的楼市,还没有显露出真正的下跌,但已经有一些地产商、经济学家和部分政府官员呼吁救楼市。一边是股票市值不断蒸发,沪深股市总市值从6000多点时的30万亿元(超过2007年24.66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到目前不足16万亿元,流通市值仅仅5.3万亿元左右,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一边是高危的楼市价格,这两个敏感而显性的价格,如同两把钢刀,刺向很多脆弱的老百姓的神经,尤其是股民的神经。

期待跌幅最深的股市触底反弹,成为他们的共同心愿。

是底不反弹 反弹不是底

熊市的到来不是一下能发觉的,而等真的发觉了,那也就晚了。每一轮牛市的见顶,就是熊市的开始,但由于投资者习惯了牛市的思维,面对创新高后的突然暴跌,都以为急跌之后有反弹,哪知就这样被熊市套牢了,而且等发觉套牢后,熊市的跌势是加速度的。

2008年4月22日,沪指跌倒2990.79点,不到半年50%的跌幅让救市呼声四起。管理层也意识到这样的跌幅有矫枉过正之嫌,4月23日晚间,果断宣布减税: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3‰调整为1‰。是日,沪深股市全线飙红,涨幅达到9%以上,涨停个股比比皆是,沪指也跃上3500点,接近3600点。

然而,好景稍纵即逝。5月12日四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罕见大地震,雪上加霜的是,5月13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紧接着6月10日,央行再次将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升至17.5%历史高位,冻结可贷资金逾4200亿元,当日沪指下跌7.73%。A股市场出现了罕见的10连阴,此轮政策救市带来的反弹宣告结束。

6月20日,又是一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党委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全力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维稳”口号首次出台,市场人士将此解读为“为迎接奥运做准备”。

7月3日,证监会推出8项举措,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并购重组要“三公开、阳光作业”,当日沪指跌到2566.53点企稳,随后展开了连续3天的约250点的反弹。但是,紧接着由于量能不能持续放大,市场追涨气氛不浓。

7月25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市场热点问题回答媒体提问,欢迎社会各界为资本市场发展建言献策,向市场传达致力于维护市场公平的监管精神,意为救市,但没有引起投资者的反响。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7月PPI同比上涨10%,再创新高,当日沪指深跌5.21%。至此,本轮反弹宣告无疾而终

8月18日,又是一周开始。上周四个“十字星”没有为这个周一带来利好消息,这个被股民揶揄为“逢8不发”的日子,股市再度下跌,热钱外逃、QFII做空、大小非解禁高潮等空头炸弹密集,上证综指跌到了2319.87点,被视为跌出世界证券交易史上最惨一幕。19日,股市顺势低开,2300点不攻而破,创出2284.58点的新低。

此时的A股市盈率接近发达市场的水平,被认为是跌无可跌,股民尽管心灰意冷,但还是人心思涨。似乎是政府救市不得,民间揭竿而起,扯起了救市大旗。

在8月15日证监会就市场热点问题答记者问没有激起救市效应后,20日,媒体披露摩根大通报告,说中国政府领导层正考虑一项总金额至少2000亿元至4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和支持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等,再加上“大小非”二次发售等“传言利好”,股市再起掀起触底反弹的火爆走势,沪指当日涨幅7.63%。

然而,这次依然是好景不长,在传言被澄清后,接下来的两天,沪指相继下跌3.63%和1.09%。

老股民大多熟知“是底不反弹,反弹不是底”的股谚。在3000点的政策底被击破后,市场已经在为自己寻底,2700、2300被视为是市场底,但是也先后遭到了无情的击破。然而,股民心中也在期盼,“事不过三”,三次探底之后能迎来一个像样的反弹。

“绿色奥运”匆匆过大底守在2300?

奥运会承载了一个崛起的大国梦想,却没有成就众多股民的发财梦想,奥运行情被形容是真正的“绿色奥运”。更让广大股民感到始料未及的是,开幕当天股市大跌4.47%,第二个交易日开盘,又跌了5.21%,随后击穿2300点。

诚然,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奥运的影响却还存在。从奥运举办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的股市在奥运后一个阶段会有一个扬升的走势,而从技术的角度来判断,在前述大跌的情况下,A股市场在奥运会结束后可能会有一个反弹行情出现。但是,这个反弹能否持续,要有赖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

发轫于2005年年底并持续到2007年10月的大牛市,是在制度变革下、是在被熊市压抑了5年的股市的一个报复性的行情,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的必然反应。但是,伴随着这轮牛市,经济过热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过热的经济一旦稍有降温,股市的牛头必然会被勒回,2007年9-10月,央行连续出手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紧缩的货币政策累积效应终于发挥了作用,牛市行情宣告结束。

但是,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经济增速突然放缓,必定会带来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消费减少等环节很多问题,从而影响到国民对未来的信心。有专家指出,要保持我们国家的稳定,并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经济增速不能低于8%,因此,在大的宏观面上,我国经济不会出现大面积衰退。

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在天津考察时指出,扩大内需是推动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要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人士解读为,副总理的讲话,显示了政府高层想要借力投资和消费来保持经济高速增长。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国家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内需来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

市场年底总结篇12

根据《投资者报》的统计,以6月7日的股价计算,今年以来上市的145只新股中,有111只已经破发,占总数的近八成。这些新股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石油化工和信息技术等三大行业中。

导致这些新股破发的直接原因,是其过高的定价和发行市盈率。随着股指不断下挫,A股市场重心不断下移,这些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市盈率发行的高估值公司难免“原形毕露”。

近8成新股破发

伴随着今年市场的调整,以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发行的“双高”新股被打回原形――近八成股票跌破了发行价。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统计,截至6月7日,今年以来上市的145只新股中,已经有111只跌破了发行价,占今年所发新股总量的76.6%。

从破发程度(当前股价较发行价下跌的幅度)来看,破发10%以上的公司有77家,占今年新股总量的半数以上。

更有9家公司的破发程度超过30%,包括天瑞仪器、亚太科技、安居宝、雷曼光电、大智慧、风范股份、华锐风电、海立美达和通源石油。

这些破发程度较大的公司均是在今年1月上市的公司,其中机械设备类股票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在今年早些时候上市的公司,比最近新发的股票经历了更多市场调整过程,因此其破发程度较其他新股更为严重。

以破发程度最大的天瑞仪器为例,该公司今年1月25日以高达65元的首发价格上市。其发行市盈率也高达72.63倍。由于估值过高,其上市首日就跌破了发行价,此后股价一直未达到过其发行价。目前其后复权的价格只有39.69元,破发程度已近40%,令打新的机构和后期参与的投资者惨重损失。

从行业特征来看,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上述破发的公司多集中在机械设备,石油化工和信息技术等三大行业中。

这3个行业所云集的破发股有61只,占全部破发股的54%。其中,又以机械设备类股票最多,有31家,占全部破发股的近3成。

“双高”成破发主因

这些股票破发的直接原因是新股上市时的高估值。

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以来上市的145只新股中,有140只股票的发行市盈率超过30倍,占总数的96.6%。其中,还有88只股票的发行市盈率在50倍以上,占总数的6成以上。

在创业板上市以后,A股市场以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发行的公司越来越多。市场渐渐失去了理智的判断,对新股“双高”发行的容忍度越来越高。

最终,导致A股市场居然出现了5家以百倍市盈率发行的上市公司。包括新研股份、雷曼光电、先锋新材、铁汉生态和国电清新。发行市盈率最高的新研股份居然以150倍的PE发行。目前,除了这家公司外,其余4家以百倍市盈率发行的公司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发。

反观A股市场的整体市盈率,截至6月7日,全部A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6倍。即使在今年市场较好的时期,股指冲上年内高点3067点时,全部A股的平均市盈率也只有18倍。

上述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市盈率发行的公司,因为其估值远远超出市场的平均水平而不得不进入破发的行列。

保荐人国信平安最不靠谱

推动上述公司以“双高”标准发行保荐人似乎难辞其咎。

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以来破发的111只股票中,涉及到40家保荐人。而保荐的破发股最多的两家券商是国信证券和平安证券,分别保荐了15家和10家。两者合计保荐的破发股占总破发数量的1/5。

在被国信证券保荐的15只破发股中,有半数破发程度已超过10%。其保荐的破发股中,破发程度最大的是安居宝。这家创业板公司在今年年初被国信证券保荐上市,至6月7日,跌幅已经超过35%,同期上证综指只下跌2.83%,远远跑输大盘。

被平安证券保荐的10只破发股中,已有8家破发程度超过10%。破发程度最大的也是一只创业板股票――通源石油,目前该股股价较发行价已经下跌30.3%。

新股的不断破发,从侧面反映出保荐人保荐不力,未能将优秀的上市公司推荐上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保荐人未能给予新股合理的估值,令其上市后就被打回原形。

这些保荐人所保荐上市的股票,在上市不足半年后即纷纷破发,不知这些保荐人是否会为此感到汗颜。

一季度7成业绩环比下滑

需要承认的是,新股的破发和多种因素相关,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能勉强说得过去,则保荐人保荐的股票虽然破发,还算情有可原。因为整体市场不景气,破发在所难免。

但事实上,这些破发的股票大多业绩表现不佳,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即出现了明显下滑。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当前破发的112家新股中,有49家公司存在可比数据,可以对比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净利润的环比增幅,结果令人有些吃惊。

在这49家公司中,竟有39家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环比出现下滑,占比达到8成。其中3家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甚至出现了亏损,这3家公司分别是光大证券保荐上市的世纪游轮、平安证券保荐的通源石油和国信证券保健的美亚柏科。

此外,业绩下滑迅速的还有民生证券保荐的万达信息、中信建投保荐的迪威视讯、国信证券保荐的安居宝等。

其中,最不靠谱保荐人国信证券保荐的业绩变脸公司多达7家。并且这些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环比下滑幅度均较大,超过30%。

对于那些没有去年四季度净利润数据的公司,我们进行了粗略的估算。我们暂将2010全年净利润的的1/4作为比较对象,结果发现,在53家可对比的公司中,有29家公司的业绩环比下滑。

加上此前已计算得出的净利润环比下滑的39家公司,共有68家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下滑。这意味着,有近7成破发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环比下滑。

未来三个月跑赢大盘概率不足半成

对于在破发股中套牢的投资者,后市何时能解套?投资者是否能进行抄底跟进?我们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这些破发股的投资价值还尚未显现。

目前,沪指跌至2700点附近,已经接近阶段性估值底部,后市下跌空间有限,在此情形下,我们对比了此前阶段性底部时期破发新股的股价走势。

我们分别观察上证指数2005年6月6日998点、2008年10月28日1664点和2010年7月2日的2319点三个历史底部时期的破发股,跟踪这些股票的股价走势,以及在股指达到历史底部区域后的三个月的股价走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