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2-10-08 21:17:40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主要是根据三张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其指标包括盈利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反映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中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分析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流动性分析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主要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包括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中小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包括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和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收益质量分析是指报告收益与中小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衡量收益质量的指标是现金营运指数。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极少提到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这就给那些经营效益不好的单位管理者有机可乘。他们利用报表分析的不完善,大肆操纵利润,滥用关联方交易以及一些假销售手段等使本来亏损的中小企业变得利润丰富。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必须扩展到审计报告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分析的需要,再以以前的分析体系分析现有的财务报告,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

1.中小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1)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是指在中小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如果不实行科学的管理,就很容易形成陈年呆账、坏账给企中小企业造成损失。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列示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坏账政策,以便投资者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这样投资者可以分析应收款增加的原因、应收账款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

(2)中小企业的存货分析。通过财务报告附注可以清楚地看出存货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原材料存货增加,而产成品存货减少或略有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销售量较大,能产生较高毛利润;如果原材料存货减少,而产成品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衰退期,该产品正逐渐被新产品代替,或者这种产品生产过剩。这样的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转移新产品的生产。另外,通过财务报告附注还可了解到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如果存货计提的减值准备大,表明可收回金额比成本低很多,存货很可能过时或毁损。

(3)中小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支,属于非正常项目,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应注意是否排除这项非正常项目,这就得根据重要性原则,即相对于净利润的比例,比例较大即为重要,应排除。因为它是偶然性因素,不能长期给中小企业带来收益和损失,不排除就会影响分析结果。

(4)中小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关联交易披露最重要的是定价政策和交易金额。关联方为了操纵利润,经常通过关联方来达到某种目标的目的。

2.中小企业的补充财务指标分析

(1)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收现率。主营业务收现率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此指标可以弥补销售现金比率的不足,当中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业务量的增长销售现金比率一般都较低,但不是收益质量不够好,而是随业务量的增长,存货和应收项目自然增长的结果。该指标接近117%,说明中小企业产品销售形势看好,相对于购买者存在比较优势,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合理,催账工作得力,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收回现金,保证生产经营顺畅周转,收益质量较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说明中小企业销售形势不佳,或可能存在不正常销售和舞弊的可能性,或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收账不力、收益质量较差。尤其在分析该指标时,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的变化越势 ,分析该指标在大于117%时,是否是由于中小企业近年来销售萎缩,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得到收回而形成的。

(2)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付现比。①主营业务付现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此指标可以反映中小企业现金支付能力,表明中小企业每发生1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支付的现金数额。如果该比率约为117%,说明主营业务成本基本是付现成本,中小企业没有因购货而形成对销货方的负债;如果比例大于117%,说明中小企业除了支付了当期主营业务成本以外,还偿付了前期拖欠的购货款,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用;如果比例远小于117%,说明存在赊购,对中小企业形成负债压力,可能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商誉。②净收益营运指数。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与全部净收益的比值。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净收益营运指数可以评价一个公司的收益质量。非经营收益多,收益质量就差。因为非经营收益的持续性差,非经营收益主要来源是资产的处置和证券交易收益。资产处置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业务,不反映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利用“资产置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证券交易获利靠的是运气。因此,非经营收益也是收益,但不能代表中小企业的收益“能力”。

(3)中小企业的审计报告分析。随着会计信息的复杂化,非专业人士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根据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中的一种审计意见。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表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报表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无重要遗漏;报表项目的分类和编制方法符合规定要求,因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无保留地表示满意,则会计报表使用者即可按照通常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2

一、利润分析

(一)集团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

1. 水平分析 在对于企业的利润额增减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时,水平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产品销售的利润、产品销售的毛利润等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形式的分析方法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呈现出来,通过具体的数字得出其经营之后的效果。

2. 结构分析 将水平分析得出的各项指标作为基准,分析其经营成果并且对于具体的利润比例进行归纳,将盈利能力与产品销售利润、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利润等指标的变动综合一起考虑并且进行研究,综合的探讨利润额的变动状况。

(二)各生产分部利润分析 生产本部(分厂)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1.生产本部(含分厂)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分析:将本部的利润总额与同期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利润总额变动的具体原因,并且针对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的变动情况整体分析。结合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类型成本,经营销售过程中的各类费用的变动状况,分析本部的利润构成以及变动。

2.一季度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分析:首先将分公司的利润总额与同期相对比,简单地得出利润变动原因,接着对于产品的销售利润与同期近几年相对比得出变动原因分析结果,最后结合销售收入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将产品销售的毛利润涉及到的各类费用综合考虑得出分公司利润变动情况以及相应的原因。

二、收入分析

(一)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销售收入的结构进行分析时主要依据销售区域在近几年之内同期的销售情况进行对比,可能涉及企业内部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出口贸易为企业带来的收入情况、国内的总销售额带来的收入等,依据对比得出的结果得出销售收入结构的分析情况。

(二)销售收入的销售数量与销售价格分析

涉及销售收入中的销售数量和价格的问题分析,就应该微观的去研讨分析企业在运转过程的各项收入以及费用成本。

(三)销售收入的赊销情况分析

赊销是现今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问题,可以说赊销存在一定的风险,要保证产品在生产加工之后不会在企业形成积存,赊销也是一种销售方法,所以对于赊销的分析直接关系到销售收入的情况,在分析过程中应该注意商、各地代表处以及相关办事处的赊销情况。

三、成本费用分析

(一)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在对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进行分析时,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部销售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主要涉及各地各区和分公司在销售过程中的成本,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以及汇总;二是单位的产品材料的使用情况对于产品成本的影响;三是销售区域的销售成本对于总成本的影响情况。

(二)各项费用完成情况分析

在企业中对费用进行分析时三项期间费用是必须考虑的,对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内部涉及到的变动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在销售费用中涉及到运费、工资以及其他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运输费、包装材料费用等变动的情况通过数字清晰的显示出来。

四、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增减变动分析

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首先考虑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同期相比较的变动情况;接着对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给予具体的分析。

(二)现金流量分析

对现金流量进行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注意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表示企业经营的收入情况与相关支出的抵补情况。

五、有关财务指标分析 有关财务指标分析

(一)获利能力分析

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多方面的考虑企业经营的综合情况,结合各类数据提出具体相关联的比例进行探讨。

(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分析方法雷同,对经营过程产生的数据综合处理之后再进行分析,涉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例如,流动比率的变动其增长便表示企业的本期由于贷款额的增加用于流动资金的速度加快,企业在短期之内的偿债能力比较强,若为减少则为反之。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中主要涉及总的资产负债率,分析其变动情况是否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以及是否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对于产权比率一般的企业应该保持在50%左右,若过低则说明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够有效的利用贷款资金,若反之则表示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够稳定。

六、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销售成本的增长率大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

一般的企业在分析之后都会发现各类问题,例如对于销售成本的增长率大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本增长的比率大于销售收入的比率,毛利润以及毛利率的下降等。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3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财务与会计作为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存在的问题

1.信息的不完整,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完整性。这是由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大大增加,除了企业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还有政府、顾客、社会伙伴、社会公众等。而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由于在向使用者提供时通常不会报告与交易无关却于某方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因此对某方面信息的缺乏,即时不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利益方,但是对企业日后的经营决策,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有着消极影响,因此无法满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2.非实时性。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大多侧重历史数据的统计,因为是一种非实时性的记录,因此其时效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周期较长,时限过宽,年度报表要求年度末四个月报出,可想而知这样的信息的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及相关方面的快速决策、投资评估等经营组织的需要。基于这样的信息所做的决策的可靠性也就大大降低。

3.信息不确定性,可靠性较低。一方面表现在现有技术的发展,还不可靠的计量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这样的软资产;另一方面,财务报表项目内容中本身就存在估计判断的成分,难以确定数字准确表达其涵盖意义;再者,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还有粉饰的成分存在,虽然会计提供单一准确数字的报表,但是不同使用者根据自己需要对之进行的不同再分析,再加工,再粉饰,进一步降低了报告的可靠性。

4.侧重总结,忽略分析,缺乏预见性。正如我们所知道,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侧重于历史数据的总结,大多只是各种报表,数字的罗列,虽然经过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但是这种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报告无法具有对未来企业发展决策状况的分析,缺乏预见性,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无法呈现及时的预警,致使监督管理部门或者企业造成决策失误等严重后果。

5.过分强调利润分析,忽略其他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包括资产负债的分析,企业实际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信息,一方面也包括企业的社会声誉、社会责任、以及货源,销售等渠道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从现行报告上看,使用者无法通过这些方面的信息展示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也是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

6.会计行为缺乏规范和制约。会计行为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行为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目前一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着粉饰行为甚至是弄虚作假,这是谋求企业短期利益或者私人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国家利益的行为。实际情况是,目前存在的会计规范得不到遵循、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大多与领导行为不当、缺乏外部监管具有紧密的联系。

二、规范和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1.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需要规范。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不是会计人员个人行为,企业负责人也应该对其质量负责。

2.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流于形式,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不够深入,因此应该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体系,更是一个创新的体系。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首先,应明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定位于为国家、企业、债权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财务信息。其次,完善现行的财务分析的八比率指标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创新深入的分析指标和方法,建立起适应新经济形势下比较通行的指标模版。

三、未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

1.未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大多建立在受托责任占主导地位的目标之上,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变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及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世界性的挑战,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信息,企业信用评估等信息,吸引更多资本和投资者,就成了更高的目标。

2.未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方式。随着网络迅猛发展,网络化的经济生活已经逐步展开。未来企业财务报告将从信息表格载体,到传输方式,再到查询阅览方式都将向网络转移。未来的企业财务报告的载体将不仅仅依赖于纸张这种不易存储的物质,而更多的依赖于磁介质或者光电介质等。网络传输、阅览、搜索将加快财务会计报告查询速度,同时财务信息的记录与表述也不仅仅靠文字、表格或数字,将会出现图片、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载体。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4

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分析对企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一般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工作会得出对企业发展相关的建议,也会了解一段时间之内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情况。传媒企业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从中分析出近期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情况是否符合预期,有利于经营者对内部工作进行调整。财务报告与分析工作属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传媒企业会计报告分析

企业会计报告主要是将信息形成书面表达,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用以调整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具体方式和内容,传媒企业要想达到信息最大化利用就应该增加会计报告的披露信息,用以换取其他利益集团的有效信息。

(一)加强知识资本信息披露

传媒企业发展有一定的特点,在传媒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资本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在传媒企业会计报告中需要加强知识资本信息的披露。传媒企业知识资本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告中应该将企业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出来,无形资产信息都包括企业信誉、品牌、知识产权等无法以具体计量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情况。当前的传媒企业会计报告没有办法体现出企业无形资产信息,从而无法为企业领导人提供关于企业知识资本信息的内容。另一个方面是人力资源信息,而这种知识资本也不能被传统的会计报告具体呈现出来。人力资源是传媒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部分,如果忽视了人力资源价值将给传媒企业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所以要想促进传媒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呈现出知识资本信息内容,为领导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

(二)加强企业全面收益信息披露

会计报告中的收益数据来源只是企业报告时段内收入和费用的差额,这种会计收益代表不了传媒企业全面的收益信息。传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常常与宣传挂钩,无论是传媒企业代表政府进行政治宣导作用,还是承接其他公益性宣传活动都会产生会计收益以外的收益,而这份收益可以视为传媒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值,所以在会计报告中需要将这种功能型收益和成本编制到财务报告中,披露出传媒企业的社会贡献信息。

企业财务报告最终汇集的信息是为了向需要的人群和企业服务主体提供企业的具体盈利情况和财务情况,这些人主要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如果传媒企业在形成财务报告时不能将社会贡献真实信息披露出来,那么对企业服务主体是不公平的。还有,电视媒体行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当前电视媒体开始调整节目内容和结构,一些实力雄厚的媒体电视台开始购买独播版权,独播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包括播映档期中获得的收益,也包括后续播出时段获得的收益,如果后期的收益不能被财务报告显示出来就会造成传媒企业收益信息不全的现象。

二、传媒企业财务分析

(一)传统财务分析局限性

传统财务分析的主要方向是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传统财务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这种分析忽视了对企业具体经营情况的分析,忽视了对企业非盈利领域的分析,忽视了对企业资本运营方面的分析,容易影响企业领导人决策,也不利于传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财务分析重点

1、结合整体与专项进行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中,传媒企业财务分析可以利用整体与专项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达成综合分析评价的目标。财务分析首先要对传媒企业的运营整体有概括性的分析,其次还要针对传媒企业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的分析,例如当企业经营发生亏损时,要形成对亏损项目的专题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进行传媒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必须把握重点和整体,避免以偏概全和忽视重点。

2、注重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传媒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工作环节的创新和资源利用,传媒企业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最重要的目的是有效的发挥出资源作用,例如在传媒企业中,人力资源绝对是促进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存在,所以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应该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效益分析和创新分析,将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发掘出来,并融入到传媒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创新才能促进发展,因此传媒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提高创新分析能力,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进行发掘。

3、加强现金流量分析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当今社会货币流通更依赖于电子平台,但是企业发展之中仍然不能降低对现金流量的关注。现代企业财务危机之中常常出现受到现金短缺问题的影响而丧失企业信誉现象,这种情况警示了传媒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传媒企业财务分析中应该将现金流量分析列为与其他经营利益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是以现金流量分析为重心。这样可以为传媒企业的发展提供实时的现金信息,让高层管理者在做决策时有所参考,也会为服务主体提供有价值的企业信息。

4、重视企业营销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传媒企业发展过程中推出了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但是营销效果如何才是各个利益群体关注的对象,因此财务分析中要重视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分析。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传媒企业正处于发展的新局面之中,本文对传媒企业会计报告和财务分析工作进行了探讨,期望能促进传媒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财务报表主体与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概念区分

财务报表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即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是对会计人员所处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一个界定。

财务报表的分析主体――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即财务分析主体。财务报表分析是特定主体的行为,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来为自己的决策服务。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主体就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并希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

区分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根据财务报表分析信息的使用者不同、目的不同,有重点的提出相应的有用信息。

二、做好准备工作是做好财务分析的前提与保障

(一)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一个调查过程,深入全面的调查是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但调查要有目的地进行。分析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要点,经常搜集积累有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包括间接的书面资料,又包括从直属企业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包括:

1.各类政策、法规性文件;2.历年财务报告的历年财务分析报告;3.各类报纸、杂志公布有关资料;4.统计资料或年度财务计划。

(二)整理核实资料

各种资料搜集齐全后,要加以整理核实,保证其合法性、正确性和真实性,同时根据所设想的分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核实资料是财务分析工作中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分析人员应根据分析的内容要点做些摘记,合理分类,以便查找和使用。

三、财务报告分析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财会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关注的,比如收入、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变化等。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为好。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主营业务收入应占有企业总收入的绝对份额,否则,该企业被认为是处于非正常经济状态或主营业务不突出。

2.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通过观察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净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还可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3.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这可通过销售利润率或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同时需要对成本费用作进一步的分解,以便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占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的压缩有关开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即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对应收账款周转率,通常可采用账龄分析法,重点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状况,评价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对于呆账和坏账,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对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年度同期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个别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周转情况,以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对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对三大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

1.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如非生产性企业,由于存货较少,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账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

2.一般而言,速动比率为1比较适合。但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所以,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该指标是用企业的速动资产,即用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和信誉好客户的应收账款来反映和衡量企业的变现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该指标由于剔除了与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账款,因此,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3.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4.对于股东权益比,该指标值大,说明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较低;而该指标的值小,是低风险的财务结构。

5.利息保障倍数说明的企业利润偿还借款利息以后还有多大盈余。该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

2.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实现账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3.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

4.资产的现金净流量回报率。该比率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5.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流动负债的比率。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偿还当期流动负债。

(五)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有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对这些重要事项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动态,从这些附注中找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从而作出投资决策。这些附注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有价值的主要包含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易。

1.对或有事项的分析。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这些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事项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的损失,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210-02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主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是随着新世纪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全球市场的各种需求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会计职业界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是企业财务报告没有能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失去相关价值。因此,改进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势在必行。

2 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现行财务报告不重视未来

传统会计的确认标准都是以某一会计主体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对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确认,财务报告是一种反映过去经营状况的向后看的会计报告。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现状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相关者来说,他们的各种决策建立在对企业未来前景预测的基础之上,要想对企业未来做出准确预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描述,更希望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其对未来的自身的经营状况的预测性信息。按照传统会计来衡量,像期货、期权之类衍生金融工具,过去却没有任何实际交易事项可言,一项合约的签订仅仅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变动,如保证金户头上账户资金将随着市价波动而不停变动,对冲、履约、交割等行为可能带来风险和收益。衍生金融工具以小博大,所蕴涵的无穷机会与风险,以及未来期间合约履行情况为立足点的特性,使传统会计束手无策。

2.2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现行财务报告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揭示不足。在现行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但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可低估。风险的这种重要性使得风险的披露也成为财务报告的一个必备内容。但现行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体、以附注和说明为补充的体系不能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充分有效的揭示。

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意义上来讲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告,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职业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的报告以外考虑到特殊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专用”财务报告。

2.3 现行财务报告的滞后性较严重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现行财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对外披露的。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金融工具的应用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变化。年度报告,甚至季度报告已明显无法满足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要。

财务报告周期过长,信息滞后。我国企业的年度报告要求在年末结束后4个月内报出,中期报告要求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这段时间足以让一个企业由盈利走向破产。英国的巴林银行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而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财务报告由于缺乏时效性而失去了它的有用性。

2.4 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

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不仅翻新速度快、数量大、品种多,而且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金融衍生交易也越来越多。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投资和信贷决策失误。由于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利率和汇率瞬息万变,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如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我国上交所“3.27”事件就是相当典型的事例,但现行财务报告却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

3 改革企业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

3.1 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重的原则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较差;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非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不可偏废,必须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提高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改进或改革,都极有可能给信息质量带来严重后果。不可否认,兼顾两者的实际处理,其难度明显大于理论探讨,但又是改善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必须坚持的原则。

3.2 定量和定性指标相顾的原则

现行财务报告中的定量指标主要限于货币化历史财务数据,定性指标基本得不到反映,使用者往往需要对报表的再分析才能做出预测和判断,但这经常又是盲目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兼顾的原则,要求改革后的财务报告在充分揭示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前瞻性信息,既要披露财务信息,又要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人力资源信息,既要有量化分析指标,又要有定性分析说明,如企业背景和竞争状况。以便于使用者更加全面地、准确地掌握企业状况。

3.3 报表格式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财务报告的主体是会计报表,主要会计信息都集中于会计报表中,采用固定统一的报表格式,无疑为报表的编制、汇总、计算机加工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但又使得情况各异的不同企业在披露信息方面受到了束缚,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此。充分揭示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披露与经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对于重要信息的揭示,不应当受报告格式的限制,应予以充分揭示。在维护报表格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利用表外途径揭示财务信息是可行的、必要的。另外,在报告的周期方面也应当适度灵活。

4 对企业财务报告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4.1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项目简化,增加财务数据分析

我国现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有64行、22行和56行数字,假想设计的资产负债表、核心收益和净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只有27行、18行和32行数字。两者相比较,我国现行财务报表项目明显偏多。事实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以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所理解或比较熟悉为假定,这一假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较为普遍的适用基础,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家群体则比较缺乏必备的财务观念和会计知识,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会计信息很可能是一堆看不懂的数字,甚至可能导致误解和误用,报表数据越多,误导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在做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简化会计报表项目、设计精练的会计报表更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大多数需使用者经过分析之后才会变得有用,缺少来自提供者的财务分析数据,在报告中增加由企业专业人员提供的分析数据必然会受到报表使用者的普遍欢迎。

4.2 对所有者权益理论及其对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所有者权益理论应采用“企业理论”为宜。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为许多群体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机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不宜仅采用现行的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还应以增值表为主要报告形式。用增值计算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企业内外各利益当事人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及其相应的受益情况,所以增值表更适合于反映知识经济时代各产权主体的权益、受益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均衡结构,增值表应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报表之一。

4.3 应注意相关性与可靠性并重的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本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基本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等。基本财务报表及附注来自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有可靠的凭证作为原始证据,并遵守会计准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符合可靠性原则。其它财务报告主要是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作出与企业相关的经济决策。

在财务报告改革中,应当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进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解决得就较好,从而使它们可以将财务报告的改革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上。

4.4 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编报和考核

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财务弹性,其可靠性和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财务指标,已日益成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而备受使用者的关注。现金流量表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年报,并且只要求编报,不要求考核,这势必会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随意性,降低报表信息质量。企业现金流量表由年报改为月报,并且增加一些考核指标,如现金净流量占赢利额、营业额的比重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角度,都是可行的。

4.5 保持传统三大报表,增加附注内容

改革现在的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对之完全否定。相反,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一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建议把三张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对于核心信息,应该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的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在财务报表中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会计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有关项目等作的解释。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以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就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① 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② 采用与报表不同的基础编制的信息。③ 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④ 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在我国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财务报告中附注的内容都比较少。我国会计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会计准则或制度对附注问题做出具体规定。《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已有一些规定。我国的附注应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提高,不应只是报表数据的延伸或另一种算法,也不应只局限于财务数据。

4.6 关注小企业财务报告

“抓大放小”历来是人们处理众多问题的基本立场。相对而言,我们对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改革比较重视,而对小企业的会计问题,过去关注不够。我国小型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改革企业财务报告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财力有限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重合的特点,建立一整套适应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体系应当是可行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棣华.改进我国企业会计报告的建议[J].广西会计,2002,(5).

[2]刘玉廷.当前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2,(2).

[3]张鸣,贾莉莉.财务分析入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7

1.概述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终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上,为了使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能够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揭示的经济内涵,就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2.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主要方面

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注册会计师等。如何对这些会计报表及附注进行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 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财会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关注的,比如收入、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变化等。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 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企业收入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一般采用最近三年的数据比较,从中可看出企业经营是否稳步发展,同时主营业务收入应占企业总收入的绝对份额,否则,该企业应被认为是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或主营业务不突出,其经营业绩是不稳定的。

2.1.2 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财务报告使用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利润指标是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如果营业利润占在企业利润总额中主要份额,就可看出企业利润来源较稳定。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每股利润及每股股利等。

2.1.3 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营业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一般用成本费用利润率来反映经营耗费与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该指标表明每付出1元成本费用可以获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反映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越强,反之则反映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越弱,企业效益越差。

2.2 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等指标衡量。

应收帐款周转率应重点分析应收帐款的质量状况,对于呆死帐,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存货周转率主要是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年度同期进行比较,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

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2.3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注的,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衡量指标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1)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非生产性企业,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帐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

(2)一般而言,速动比率1比较适合。该指标是用企业的速动资产,即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和信誉等级较高客户的应收帐款来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该指标剔除了与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能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3)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比较适宜。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2.4 现金流量分析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反映企业经营是否健康。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2.4.1 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

该比率表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

2.4.2 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

该比率表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实现帐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2.4.3 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

该比率表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

2.5 企业成长能力的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扩展经营能力的分析,是用于考察企业通过逐年收益增加或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扩大经营的能力。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企业的长远扩展能力,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实力。分析判断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

2.5.1 主营业务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这一指标可以较好地考查企业的成长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表明企业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强,业务扩张能力大。一家企业具备成长性,基本上应能连续几年保持3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2.5.2 主营利润增长率

主营利润稳定增长且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呈增长趋势的企业正处在成长期。但如果企业尽管年度内利润总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营业务利润却未相应增加,甚至大幅下降,表明这样的企业的利润来源于非核心业务,具有不稳定性,可能蕴藏巨大的风险。

2.5.3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最终结果,净利润的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净利润增幅较大,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反之,净利润增幅小甚至出现负增长也就不具有成长性。

2.6 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只能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所以对这些事项的关注及分析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动态,从这些附注中找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从而作出相关决策。这些附注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有价值的事项主要包含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易。

2.6.1 对或有事项的分析

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应在报表中披露。常见的或有事项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事项都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的损失,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的或有负债事项较多且金额较大,则表明企业存在较大的潜亏因素,财务报告使用者就需要高度关注此类事项,谨慎做出决策。

2.6.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存在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2.6.3 关联易

企业的关联易,是关联企业之间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交易。对这些交易,我们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了解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是企业的非重要性资产,而被交易进来的资产是否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财务报告使用者可通过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为各自的目的对企业作出比较科学的判断和相应的决策。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8

1 财务报告本身的局限性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在我国资本市场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目前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的资产和负债,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发生的日益频繁,需要企业披露各方面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1.1 财务报告中估计和判断的运用

由于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估计和判断: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的确定、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认定等项目。但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却掩盖了这个固有的特点,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仿佛是十分确定的数字,这大大影响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1.2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及时

企业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交易事项,只要经营状况正常,其会计信息的生产就必然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生产的连结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结果是:一方面当用户得到信息时,许多会计信息已失去了相关性;另一方面,那些占有信息优势的人可利用信息披露的时间差而进行内幕交易,导致了投资者之间的非公平竞争,使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3 财务报告分析的数据可比性较弱

由于企业使用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不同,将使有关指标失去可比性。如果两企业的规模也大致相当,由于折旧方法、存货发出成本、坏账准备的计提都是由企业自行决定,两企业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不同,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也不同,即使两企业在同一时期有相同的业务收入,利润也会相差很大,无法根据利润来评价两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使由此而产生的有关分析指标失去可比性。

2 会计政策的选择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会计政策具有一定弹性,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在政策范围内,“灵活”地选择会计政策,而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 。

2.1 会计政策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列入报表的仅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报表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了那些报表中列示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方法的制约而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价值未能在报表得到反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第一资源,作为提供生产经营信息的信息系统会计由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与物质资本投入不同,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不是直截了当,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2.2 会计计量方法的局限性

会计计量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这就要求有一个能综合各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共同尺度.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这个共同尺度只能是货币单位,因为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态,具有其他任何计量单位所不具备的综合能力。会计所提供的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据和信息。然而就用货币单位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实质上存在着货币是稳定的这一假设,因为如果货币不稳定就没法把它作为统一的标准尺度。然而这一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

3 环境因素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3.1 企业内部因素

3.1.1 业绩压力

公司的业绩压力分别来自于内部与外部。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因为证券分析师和股东所重视的是短期的获利能力和营业收入的增长,这就使得管理层不得不明哲保身,投其所好。此外,管理层还必须对董事会及股东负责,董事会常常施加压力要求管理层完成财务及其他目标,为激励管理层,公司还经常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将个人的绩效及薪酬与经营或财务目标相连接。在这种环境下财务报告失真是不可避免的。

3.1.2 复杂的商品交易活动

随着金融商品的不断创新,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财务工具和结构复杂的交易活动,有的公司还会采取一些创意性的商业活动,如通过购并等形式扩大自己的规模,但是有关资料显示很多购并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反而会增加公司财务危机及财务报告不实的风险。

3.1.3 市场竞争的压力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需求矛盾突出,其结果往往会造成有的企业利润下降、筹资能力减弱、成长趋缓、资本市场发展受阻、公司被迫采取减产或降价等措施。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后都将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上。相关的会计实务如果未加以处理,财务报告的质量必然会下降。

3.2 企业外部因素

3.2.1 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

从一些已经查处的案件来看,不少在招股说明书中作假的不法行为监管机构没有及时发现。另外,交易所对上市财务报告披露的监管主要是在持续披露阶段,对于持续财务信息披露的载体——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审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采取事前审核的办法,由于时间和人力的制约造成了事实上的审查不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3.2.2 中介机构功能的错位,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一些中介机构在财务报告披露的问题上和上市公司一起与监管部门周旋,使监管者在专业水平上处于劣势,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3.2.3 法制不健全

我国“证券法”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通常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但对受害投资者却没有给予补偿,无法对违规者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情况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财务报告的质量还有多方面的不足,但随着世界各国会计的不断发展进步,财务报告的质量将会有越来越真实公充,而且实用,将会更好的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9

一、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1.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为好。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主营业务收入应占有企业总收入的绝对份额,否则,该企业被认为是处于非正常经济状态或主营业务不突出。

2.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通过观察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净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还可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3.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这可通过销售利润率或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同时需要对成本费用作进一步的分解,以便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占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的压缩有关开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对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对三大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

1.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如非生产性企业,由于存货较少,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帐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

2.一般而言,速动比率1比较适合。但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帐龄较长的应收帐款,所以,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

3.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4.对于股东权益比,该指标值大,说明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较低;而该指标的值小,是低风险的财务结构。

5.利息保障倍数说明的企业利润偿还借款利息以后还有多大盈余。该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

2.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实现帐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3.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

4.资产的现金净流量回报率。该比率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五、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有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对这些重要事项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动态,从这些附注中找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从而作出投资决策。这些附注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有价值的主要包含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易。

1.对或有事项的分析。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这些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事项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的损失,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有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财务报告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3.关联易。企业的关联易,是关联企业之间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交易。对这些交易,我们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了解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是企业的非重要性资产,而被交易进来的资产是否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经营者、债权人、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通过分析报告,可从不同的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从而为各自的目的对该企业作出一系列的决策。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10

一、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关注的,比如收入、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变化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一)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为好。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主营业务收入应占企业总收入的绝对份额,否则,该企业被认为是处于非正常经济状态或主营业务不突出。

(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通过观察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净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可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三)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这可通过销售利润率或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同时需要对成本费用作进一步的分解,以便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占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地压缩有关开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即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对应收账款周转率通常可采用账龄分析法,重点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状况,评价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对于呆账和坏账,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对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年度同期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个别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周转情况,以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对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对三大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的。

(一)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

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如非生产性企业,由于存货较少,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账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

(二)一般而言,速动比率为1时比较适合

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所以,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较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该指标是用企业的速动资产,即用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和信誉好的客户的应收账款来反映和衡量企业的变现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该指标由于剔除了与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账款,因此,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三)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

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四)对于股东权益比,该指标值大,说明是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较低;而该指标值小,是低风险的财务结构。

(五)利息保障倍数说明企业的利润偿还借款利息以后还有多大盈余。该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一)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

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

(二)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

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现实账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三)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

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

(四)资产的现金净流量回报率

该比率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五)负债现金流量比率

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流动负债的比率。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偿还当期流动负债。

五、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对这些重要事项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动态,从这些附注中找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从而作出投资决策。这些附注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有价值的主要是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易。

(一)对或有事项的分析

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这些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事项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的损失,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关联易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11

财会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关注的,比如收入、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变化等。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为好。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主营业务收入应占有企业总收入的绝对份额,否则,该企业被认为是处于非正常经济状态或主营业务不突出。

(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通过观察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净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还可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三)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这可通过销售利润率或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同时需要对成本费用作进一步的分解,以便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占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的压缩有关开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即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对应收帐款周转率,通常可采用帐龄分析法,重点分析应收帐款的质量状况,评价坏帐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对于呆帐和坏帐,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对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年度同期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个别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周转情况,以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对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对三大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

1.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如非生产性企业,由于存货较少,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帐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

2.一般而言,速动比率1比较适合。但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帐龄较长的应收帐款,所以,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该指标是用企业的速动资产,即用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和信誉好客户的应收帐款来反映和衡量企业的变现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该指标由于剔除了与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帐款,因此,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3.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4.对于股东权益比,该指标值大,说明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较低;而该指标的值小,是低风险的财务结构。

5.利息保障倍数说明的企业利润偿还借款利息以后还有多大盈余。该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

2.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实现帐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篇12

(一)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小 制度不完善决定着监督力度的大小,监督机制不健全制衡着制度缺失。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制度的理解不是很健全,没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人员行为规范,即便有也是生搬硬套其他公司的制度,根本不能在本公司发挥效用。对于会计信息内部化,不向外部披露已经成为公司内部的“潜规则”;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解,企业高层管理者没有投入大量时间去研究,没有以个人企业为基础拟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致使企业内部监督力度非常小,促使财务部门信息与管理内部化,财务报告失信也成了经常性的行为。

(二)企业财务人员道德素养低 企业财务人员道德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财务报告失信程度的高低,财务报告失信的根本决定者是财务人员,因此加强财务人员自身素养,显得非常重要。我国财务人员拥有的缺点普遍有:综合素质差、没有责任感、缺失信息管理经验、会计知识结构不完整、没有政策观念、缺少法律知识等。针对这些缺点,笔者总体归纳为道德素养低,这种软性的特点。一时无法纠正,只能慢慢向好的方面发展。我国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越来越趋于表面化,其实培训的根本并不是走形式,重要的是要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提升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准。

(三)财务部门内部权限混乱,缺乏科学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始终对于职权、权限及财务管控程度不能有良好的界定与操作,对于内部权限不能够明细划分,对于外部关系不能够良好的协调,造成财会部门“独树一帜”的怪现象。对于财务报告的递交,财务部门内部进行虚假与隐瞒操作,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满足权利拥有者的私欲,但是,财务报告信息的失真为企业带来的是当年财务数据的错误评判,影响企业业绩、员工心理以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等。科学发展管理理念在我国已经宣传多年,可是实行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无法进行符合自身发展的科学化管理模式,所以无法进行科学发展,现阶段有效治理财务部门职权混乱的重中之重就是科学管理,分清权限。

二、企业财务报告信用度提升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防范会计财务报告失信的最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限定和财务行为规范,严格把控财务管理的失信行为。基层之间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和各种会计业务的操作规范,切实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系统的会计操作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在完善会计制度和规范行为做到良好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保障。一是相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和规范,要由专业部门进行重新的梳理与更新,将符合发展规律的制度留下,不符合发展规律的剔除;二是对于规章制度进行更新式的管理,以前旧的管理制度在新制度生效时全部废止,不再使用,防止一些人在日后破坏秩序,一些相关的内部财务管理文件需要重新编排和整理,规划好新制度的文件资料。三是建立系统的会计操作守则和奖惩制度,对于不遵守规则办事的财务人员要严厉惩罚,对于遵守行为规范的财务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会计人员的素质一定要与时俱进,有效提升。一是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强调对会计管理职能的把握。现阶段,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还是会计信息的优秀使用者,他们应当把时间更多地消耗在如何利用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上。二是会计人员要对新的会计机构有新的认识。在信息财会时代,财会发展的方向趋于网络化,财会人员对于网络财会的新结构要认识透彻,不能只对外表有所了解就浅尝辄止,对财会新结构的掌控决定着财会发展的平衡性。三是财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政策观念与法制观念。财会部门的人员对于法律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了解非常必要,对法律制度的了解可以有效规范财会人员的财务行为,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有助财会人员了解经济背景和社会环境。四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自律性及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是对于工作环境的一种认知和维护,一个人如果对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规划和认识,那肯定能够与组织发展相结合;自律性和敬业精神是培养员工的自动自发的工作素质,这样的员工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内部进行管理,财会人员进行自我管控的结果是最大程度地降低管理损耗,企业内部投入的资源越小,财会部门的自由程度则越大,但是自我管控和文化氛围的限制,促使财会人员在意识上不会失信。

(三)引用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制度 我国市场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或者技术,达到均衡模式。国内财会环境正处于重组与变革的更新阶段,这个时期采用国外先进管理模式或者先进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我国财会工作的发展,如吉利集团采用的绩效考核是CPV的考核方式,即:能力(Competency)、业绩(Performance)、价值观(Value)。能力维度分两个子维度:专业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对于管理人员,增加领导能力的考核维度。业绩考核包括三个维度:业绩指标、重点工作、个人成长/员工培养和发展。价值观评价维度分三大子维度:态度(吉利的六面大旗)、品德、廉洁。其中品德和廉洁均为否决项。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源于德国,德国采用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有效掌握了企业内部各不同层面的综合素质,利用多维角度考量每一个人的标准。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未来全面接轨的速度。

三、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