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合集12篇

时间:2022-06-04 23:03:53

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1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2]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之审视》,《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广西教育》2005年第1期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2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 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 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2]肖汉仕着:《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之审视》,《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广西教育》2005年第1期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3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4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形成

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工作的压力,孩子父母大都无暇顾及孩子大多父母亲都会选择让老一辈的人来帮着带孩子,而老人则非常的宠爱小辈的孩子们。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会和别人交往。

2.社会因素

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孩子们成为了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3.学校因素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绩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

4.学生心理因素

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导致了一些严重后果的发生。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

2.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爱护不仅包含了诚挚的情感,也注入了对事业的追求并期望成功的精神要素。学生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者,教师的劳动成果中也凝聚着学生的目标、理想、信念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

3.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面的一种重要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情,这其实是比单纯的成绩更重要。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作为教师,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開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4.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给孩子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孩子间合作学习的效能,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只有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去学习、去生活,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

5.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6.孩子是否能正确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养孩子克制力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规章制度,鼓励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队长”,带头遵守家规家法。

7.传统文化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5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更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前途,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可是面对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当代少年儿童却出现种种新的心理问题。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有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学校教育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其人格健全地发展,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原因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

一是家长过分溺爱。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

二是平时的高压教育。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整天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

三是缺少爱。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家庭中的学生,承受的打击较大,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

四是缺乏生存教育。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认识不清,产生错位。

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措施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有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其次,创造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最后,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这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差异,用爱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且是由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教育对象,在做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根据预定的目的、任务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其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还要让学生坚持从小事做起,坚强的意志是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的。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了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时时严于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6

社会因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激荡,“地球村”已成为现实,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复杂。而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主流虽是健康的,社会正能量不断形成,但也不乏存在一些不良风气,诸如“伦理观念、道德紊乱”“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泛滥”“社会现象倒挂”等,如此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对学校教育产生冲击。又由于学生自身的社会认知能力的片面性及缺乏正确的社会判断力,他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往往会出现社会认知失调,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系列障碍并导致错误的社会行为方式,譬如:逆反或盲从心理,利己或自私心理,攻击或侵占心理,缺乏正义感和责任感。

学校因素 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人格、个性发展造成一定伤害,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厌学、惧学,在教学过程中,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良好个性的培养。其次,有些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需求往往脱节,个体差异难以得到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没有落实。最后,一些学校对提出的某些要求常常采取强制措施贯彻,对某些问题处理不公。

家庭因素 由于目前城市学校里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其中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占相当部分,学生自幼生活在家庭的溺爱和迁就之中,家长也一味满足子女的物质要求,而忽略了子女心理、精神方面的成长,普遍存在“重生理、轻心理”“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

辟心理教育途径

五育并举 心理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因素之一,与其他“五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事实上,在“五育”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内容,而心理教育的有机渗透又能为“五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学校的大量工作乃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去渗透心理教育,并把心理教育明确体现在教学环节中,积极而主动地去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并不失时机地辅导、矫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容、校貌、校风诸因素。学校的校容、校貌,不仅是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的环境因素,也是最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环境因素。譬如,校园的整洁优雅、明净整齐则属一种心境导因,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就是一种潜在的诱导力量。校风则是学校中的一种精神氛围,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起至关作用。总之,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就是避免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的前提。

以心育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时刻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要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就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教师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并塑造其良好的个性。难以设想教师的身心不健康,学生的身心会健康。然而,在我们教师当中,还普遍存在对学生不尊重、不公正、不民主、态度冷漠,甚至伤害学生的现象及自身的言传与身教不一致,如此都极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简言之,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以高尚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公正无私的处事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心理,在根本上为人师表。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伟大典范、先进榜样的优良心理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共鸣。实践证明,以心育心最为有效。

构心理教育模式

心理W认为:人的心理素质结构决定了人的精神活动,它以广泛的内容影响和制约自身其他方面的发展。由此易见,学校心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从某种意义来说,学校的心理教育过程其实就是教育者疏导对象心理。当然,我们在把要求转化为信念的过程中,首先就得把握好心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把握好个体对象的心理感受、心理困惑等;其次就是根据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直至达到既定的心理教育要求。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7

1、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

2、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3、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8

2、推荐坏事能变成好事

A: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心绿心理广播站新设立了《XXX》小栏目。欢迎收听——专题广播节目。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B: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好奇吧!为什么这个小栏目叫做《XXX》呢?

C:我们每个人在生活或学习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烦脑,面对烦恼应该有良好的心态我们的口号是:

(ABC齐)“有了烦恼不用愁,听听广播能解忧。”所以,请收听我们的广播吧,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愉快地生活、学习。

A:我们人就像花儿一样,并非一路全是阳光和雨露,难免要经历“虫害”“风雨”,我们就是那在老师和家长的呵护下长大的花儿,又如何让我们这一朵朵小花在风雨后绽放得更美丽呢?

C:是呀,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很正常。但请不要人为地扩大自己的烦恼。如果你有烦心事时总老想着,放不下。这个烦恼就会占满你的头脑。。一件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我们的烦恼,还是我们的收益,有时取决于我们的想法。

(A):取决于我们的想法?难道想法不同了,坏事还能变成好事?

(C):不信?是的,你们也许不信,请听几个故事:

因为每个同学都必须参与,内容较多,时间就定为一课时。提前根据报名安排好节目次序,因此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节目包括: 独唱:《约定》 朗诵:《再别康桥》 集体讨论:自信的魅力 宿舍集体合唱:《光辉岁月》

(故事一:)一位考试没考好的年轻人来到一座寺庙前,坐了下来长长地叹了口气。庙里的主持见了,指着地上斑斑驳驳的树荫问:“年轻人,这是什么?”他回答:“阴影。”主持大笑:“哈哈,错了,年轻人,这是阳光啊!”年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露出了微笑。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如:遇到了学生有自卑心理时,我们不能不关心他们,我们要多鼓励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在班里面也是有

(B):哦,有阴影说明有阳光,年轻人注意到了阴影,却没想到阳光。

(C):是呀,再给你们讲个故事。

(故事二:)那是暑假里我们一家人在武夷山游玩一线天的时候,我们头顶上有许多白色的蝙蝠,还不时地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有的游人在走出来的时候,身上还沾上了蝙蝠的粪便,大家心里都挺不舒服的。但导游说:“其实难闻一点没关系,那可是‘福气’哦!粪便更珍贵,说明你有‘福分’了!”这样一说,大家都愁云散尽了。

(A):哈哈,真有趣,这倒使我也想起一个故事:

(故事三:)有一对双胞胎,哥哥整天愁眉不展,口头禅是“太糟啦!”,弟弟每天都笑容满面,他的口头禅是:“太好啦!”。父亲看在眼里,想试着改变一下,想让哥哥能露出笑脸,弟弟也生一次气。一天,父亲趁兄弟二人不在家,在哥哥的房间里,放上一盒玩具,在弟弟的房间里放上一堆小狗的粪便。不一会儿,兄弟俩回来了。父亲坐在客厅里,等待他们的反应,你猜,结果怎样?

(BC):怎么样?

(A):只见哥哥哭丧着脸跑了出来,对着父亲嚷嚷起来:“太糟了!是谁进了我的房间?!”接着弟弟也急匆匆地跑出来了,兴奋地问爸爸:“太好了,爸爸!我们家是不是添小动物啦?是小狗还是一匹小马?我怎么找不到呢?在哪儿呢?”

(C):同学们,听了这三个故事,你们是不是受到了一点启发呢?乐观是使我们生活幸福的法宝。烦恼时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从烦恼中我们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呢!

(B):我还补充一点,如果有了烦恼别空烦恼,只在那儿发愁、沮丧甚至伤心、流泪是没用的,不如主动去解决烦恼。就像一个结在那儿,不管再难解开,我们动手去解,都有解开的希望,如果只看着结叹气那结就永远在那儿了。

最后用毛主席的话总结:毛主席说过这样的话,“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我想,只要付出努力,男孩和女孩都会成为了不起的人!”让我们大家都喜欢自己的性别,成为一个好男(女)孩!

(A):是呀,有学习方面烦恼的同学,你可以通过老师、家长帮助,了解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是学习技巧不足,还是学习情绪不稳定。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为自己记忆力不好烦恼的同学不妨学点记忆方法:有目的记忆,理解记忆,分步记忆,对比记忆,特征记忆,联想记忆,协同记忆,谐音记忆……记忆的方法不少吧。加上平时的训练,不愁记忆力练不好。

(B):有交往方面烦恼的同学,不妨学习三个词:尊重、理解、宽容。要做到这三点可不容易,但也只有做到了才能拥有友谊的甜蜜,共同进步的喜悦。

(C):有亲子关系方面烦恼的同学一定要加强与家人的沟通。你为大人们的有些做法、说法感到烦恼时,而他们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要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主动地与家长交流。对于有些大人们之间我们个人力量无法改变的事不妨不去过问。人人都希望拥有幸福、温暖的家庭,如果不幸你的家庭不够幸福,请不要难过,这是给你的一个小小考验。生活要求你更加自力、自信、自强,不妨换个想法,战胜困难,也许你可以练就比别的同学更强壮的翅膀,比他们飞得更高、更远。还有请记住,我们是你们永远的支持者。你们有什么烦恼,可以写信投到的心理信箱里,让心理老师帮你出出主意。

(A):为自我形象烦恼的同学,我送上一个词:自信;送上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一定的不足,千万别为自己一方面的不足把自己全部否定掉。

(B):同学们,每个人成长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勇敢坚强的你一定不会轻易地被小小的烦恼压倒。不是有这么句歌词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相信战胜了困难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C):最后祝每一位同学都能在 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9

(2)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工作做铺垫,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的支撑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保障。

二、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讲座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到现场进行讲座,将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难题,如何与人交流相处等,让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要多结合相关故事、事例,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讲座的枯燥、难懂造成学生的反感。

2.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管理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最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可能发现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教师对于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对于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

(1)及时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和学生家长交流,告知家长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2)在平时的生活和授课过程中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处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产生自信心,通过健康、积极的环境影响,让学生的心理逐渐回到正轨。

3.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应当制订一套详尽、科学的计划,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流程、参与人员、意外情况处理等,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空洞化的情况发生。另外,不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相关的小学管理工作者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生人数、经费、课程安排等,灵活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的制订和严格实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率。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10

一、激励赏识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理

客观来讲,小学生懵懂无知,一直处于摸索、探究的状态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犯下许多错误,需要教师的赏识激励来保证小学生可以一直以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认识世界。再加上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宗旨是要求教师从激励角度出发,强调通过适当的奖赏保证小学生的积极心理,所以激励赏识教育,也就成为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落实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做法。我们班有几个学生性格内向,对待学习十分认真,但是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明显起色,所以这些学生逐渐产生了畏学、厌学心理,在学校生活中郁郁寡欢。于是,我与其他任课老师合作,分析了这几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发现这些学生本身是有一定的发展潜能,但是却因为过于被动导致这些学生丧失了通过课堂提问及时解决个人疑问的主动权,让问题越积越多,使学生学得越来越吃力。于是,我先是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然后组织了学科课外辅导班,希望学生可以自主报名参加,及时接受教师的课外辅导。渐渐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得越来越好,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而我也及时赏识与激励了学生所取得的学习进步,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因为短期的学习成功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二、客观批评学生,培养学生的谦虚品质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11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看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篇12

论文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时期,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尚未定型,会产生很多问题,稍有不慎,他们的健康成长就不能得到保障,例如,在小学期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会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即使发现并着手解决,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发现的时候已经难以治愈。所以,在小学教育期间,构建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显得异常迫切和必要。本文通过对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在我国已经进入科教兴国时期的今天,小学生作为振兴民族和发展社会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时期,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尚未定型,会产生很多问题,稍有不慎,他们的健康成长就不能得到保障,例如,在小学期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会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即使发现并着手解决,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发现的时候已经难以治愈。这些问题虽然不会危及他们的生命,但是对他们的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难以弥补的,而且,它们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纪律和家庭的和睦,甚至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如近几年时常发生的中小学生因病态心理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误,甚至导致了犯罪的现象,如果在小学期间,赶在小学生心理尚未定型时进行矫正和治疗,这些问题很可能会被避免。所以,在小学教育期间,构建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显得异常迫切和必要。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就在一些学校进行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并构建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渐渐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却不容乐观:

(1)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始终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人员和设备之后却从未做过实际工作,也没有为学生解决过实际问题。

(2)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达不到实际要求,由于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工作人员耐心与学生沟通并逐步引导,其中需要丰富的实际经验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配备的工作人员远远达不到标准,这不仅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还有可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3)许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后,却只是把它作为了应付差事的形式,一味地照本宣科,这样既不利于小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又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难以达到设立这些课程的最初目的。

(4)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以便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样可以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机率。

三、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通过心理普查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小学生很少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也不大可能会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咨询,所以心理咨询室应该定期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普查,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并据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发现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对象时就及时展开进一步的调查,最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心理剧表演、心理主题班会、赏析心理健康电影等等,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小学生与其他年龄层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教育上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地帮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心理教育研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由于小学生在各方面都尚未定型,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困难,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整合模式

在一个人的受教育时期,尤其是小学时期,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它们对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就必须把家庭和学校的功能都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1)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学校可以在内部开设家长学校,举行一些专业讲座,使家长能够利用有效手段促进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已经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孩子上学后的教育就完全由学校来完成,这样是十分危险的。而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既是给了家长与学校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能够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在孩子的教育和家庭关系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2)建立校访和家访的模式。家访就不用说了,是一种实施已久的联系方式,主要是方便老师及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表现情况。校访,顾名思义,就是家长到学校去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子女所在学校和任教老师的情况。这两种方式让学校和家庭因为孩子的身心健康而紧紧团结起来,并为同一目的而努力。另外,为了方便家校交流,可以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网络、通讯等方式,保持联系。

四、结束语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的未来,所以,这一问题应该也必须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联合起来将它解决,为祖国搏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张馨尹,蒋升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整合模式构建[J].科学咨询,2007,(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