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期末考察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2 14:46:40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1

(一)书面审查中产生拟培育诚信单位。在*年度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中,对被评定为A类的用人单位发放《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告知书》和劳动保障诚信宣传资料。

(二)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中产生拟培育诚信单位。各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可结合监察每个时段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分阶段选出一批劳动用工较规范、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用人单位,作为各市(县)、区劳动保障诚信拟培育单位。

(三)用人单位主动申报诚信单位。用人单位有诚信培育要求,可主动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就可以将其列入诚信培育单位。

二、诚信培育阶段

*年将诚信单位的培育服务工作贯穿于监察工作的始终,在不同阶段确立侧重点,注意抓好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年初:在用人单位将《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告知书》回执反馈给劳动保障部门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定期汇总出劳动保障诚信单位培育名单,指定劳动保障培育责任人,对培育责任人进行事前业务培训,事中信息反馈,事后责任考核。对用人单位进行上门服务,服务内容详细填写《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上门指导联络卡》。

(二)年中:集中安排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的劳资人员、法定代表人参加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培训班,讲解《劳动合同法》、《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劳动纠纷处理实用方法、社会保险费工资总额知识以及诚信单位申报指标、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三)年末:年末集中时间对所培育的诚信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验收,并在《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上门指导联络卡》上填写服务总结,对是否可以进行当年度诚信单位资格申报提出培育责任人意见。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2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1]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实验考核更是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阵地,所以实验考核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传统实验考核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将实验教学定位于辅助教学,所以实验考核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

1.1仅凭实验报告评定成绩

不少学生按照书本抄写实验预习报告,做实验时也只是“照方抓药”,按部就班地照教师说的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所以仅凭实验报告给定成绩很不科学,并造成学生对实验产生厌烦情绪和草率应付的态度。

1.2考核方法不合理

我们以往虽然采用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但没有检查学生的操作要领,只是通过最后的结果或数据是否接近准确值来判分。其后果是,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会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也不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更不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样的实验考核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远没有达到开设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2.改革后的考核模式

为使学生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采用平时实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给出最终成绩。

2.1平时成绩

平时考核成绩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60%。内容包括预习报告(5%)、实验操作(20%)、态度与卫生(5%)、实验报告(30%)。

2.1.1预习报告

预习不只是让学生把实验指导书上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等简单地浏览、抄写一遍,而是作为激发学生主动获取实验本领的第一环节来进行强化训练。首先,教师提出一些既有启发性又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认真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叶绿素提取实验中,研磨叶片时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末的目的是什么。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掌握每一步实验的原理和内在知识联系,挖掘实验成败的因素和相应措施,统筹规划实验步骤,以及立体交叉利用时间和仪器,写出最佳实验实施方案。教师除了根据预习报告的质量打出相应的成绩之外,还以提问的形式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预习实验的质量[2]。

2.1.2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一步。操作规范准确,还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等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给以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而且要亲自动手示范,并要求学生重新做。同时,教师要在原始数据上签字,以杜绝学生上课应付、课后抄袭的现象。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和实验结果给出其该项成绩。

2.1.3态度与卫生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成功的的有效保证。实验态度主要有态度是否认真,纪律遵守情况,卫生状况,是否节约药品、水电,有无损坏仪器的现象,对实验过程的异常现象能否及时提出问题等。学生每次做完实验后,都要清洁自己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台,并把试剂、仪器等摆放整齐。对打破或损坏仪器、设备者,要采取严格的登记手续。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实验期间的实验态度情况给出相应成绩。

2.1.4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学生撰写论文的重要基础,它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学生的实验全过程,是各种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升华到理论高度的重要步骤。实验报告的考核主要包括报告是否整洁规范、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记录是否完整、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否作出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等。所以,教师对实验报告主要把关“实验结果与分析”,并根据他们的分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3]。

2.2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40%,其中,实验操作和实验理论考核各占总成绩的20%。

2.2.1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主要是观察和记录学生能否准确、全面地观察到对象的变化,能否运用恰当语言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能否较好地组织实验数据,能否以科学方法从数据中得出定量或定性关系并概括出一般的原理等。

学生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张试题卡片,并根据内容进行回答和实验操作,而教师根据学生陈述、回答和操作的情况,按照评分标准,直接给出成绩。

2.2.1实验理论

实验理论考核强调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其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考核更多的实验内容,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实验技能的水平。

3.结语

我们通过实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3

该报告主要分为《2014年移动互联移动网市场盘点》和《00后用户移动互联网行为洞察》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2014年移动互联网市场盘点(要点归纳)

(一)智能机大盘

2014年智能机大盘增速已明显放缓,预计2015年人口红利期将终结

平板设备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远不及智能机,主要满足娱乐需求

(二)入口地位

移动搜索已成为用户规模仅次于社交通信的第二大应用垂类

移动搜索经历了与PC搜索相似但更快的发展历程

移动用户的搜索需求旺盛,人均搜索次数持续稳步提升

1)老格局

移动互联网马太效应凸显,主要应用垂类Top3 APP的份额均已超70%

BAT三家占据移动端Top20 APP中的17个,生态控制力强于PC端

BAT在移动端所占据的媒体时长近60%,控制力同样超过PC端

2)新战场

BAT的超级APP已经在“连接人与服务”的新战场展开正面交锋

使用频次高且渗透率高的生活服务垂类均已被BAT的超级APP覆盖

用户更愿意在超级APP中寻找和使用生活服务,而不是安装独立的生活服务类APP

第二部分:00后用户移动互联网行为洞察

(一)00后移动用户的十大行为特点

决策错位:00后关注的手机品牌明显年轻化,但实际使用的与大盘无差异

多屏一代:00后拥有平板设备的比例远高于大盘平均水平

尝鲜一族:00后更愿意尝试新鲜的、长尾的应用

劳逸结合:除学习类应用,00后对游戏、音乐和应用商店有明显偏好

低龄顽主:00后偏爱角色扮演和经营养成类游戏,对棋牌桌游无感

夜间效应:受上学作息的限制,00后的使用时长大部分在晚间释放

周末效应:00后的使用时长在周末猛增,主要用于娱乐

考前效应:每当大考前,00后会突击卸载掉一批社交和娱乐类应用

搜索先锋:00后更爱搜索,而且是使用语音和图像搜索的主力

生活伴侣:移动搜索已成为00后探知世界、理解生活的良师益友

(二)00后推动的移动互联网四大发展趋势

多屏与跨屏常态化

产品与品牌年轻化

00后运营时节化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4

唐女士

A:《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作了规定。该法第39 条规定,劳动者有六种情形之一的,单位可解除合同。第40 条规定,有三种情形之一的,单位提前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1 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合同。从法律规定来看,“末位淘汰”不属于法定的解除合同理由,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实践中,一些单位往往把“末位”等同于不能胜任工作,这种理解有失偏颇。唐女士虽然连续两个月考评处在末位,但完成了公司规定的生产指标, 这说明她是胜任工作的。即使公司认为员工不胜任目前的岗位,也不能立即解约,而应当按照第40 条第2 项规定的程序处理。虽然不能说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是违法的,但是以考核处于末位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肯定是违法的。

Q:我的一个朋友就职于一家国有公司,其间交了一位男朋友,由于双方很合得来,没有办结婚登记就同居了。同居时间不长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考虑到自己年龄偏大等因素,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单位知道后,勒令她去做“人流”,说如果未婚生育不但不能请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还要受到处分。请问,单位的说法有法律根据吗?

陈女士

A:单位的说法不完全正确。首先,你朋友有权请产假。《劳动法》第62 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 天的产假。”可见,妇女生育产假是法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妇恢复身体健康,使婴儿受到母亲的精心照顾和哺育,故享受产假不以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为前提条件。只要有怀孕和生育的事实,员工提出要求休产假,单位都应当无条件批准。

其次,你朋友未婚生育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故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15 条规定:“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各省(市、区)制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均规定,违反国家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不享受生育津贴(产假工资福利)、医疗服务等生育保险待遇,即产假期间停止其工资福利待遇,不能报销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等费用。总之,妊娠、分娩、产褥期的一切费用自理。

最后,未婚生育的行为还会受到一定的处分。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42 条规定,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生育子女,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其他人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有些省(市、区)还规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子女的,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被评为先进个人、不得晋升职务等。

Q:我原是一家公司的操作工。3 年前在工作中双手被机器轧伤,造成6 级伤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于公司不能为我安排合适的工作,我就退出了工作岗位,公司按月发伤残津贴。不久前,公司分立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公司,但在分立时并没有明确我的伤残津贴由哪个单位继续给付。先后找了两个公司的负责人,他们都说与己无关。请问,工伤待遇应当由谁给付?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应该告哪个公司?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5

自制视频护理技能是护理专业核心能力之一。要想充分掌握好操作技能,学生不仅需要课堂认真学习,而且要在课余时间自主练习。单纯利用网络视频或者部分教师自制视频教学对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触动不大,教学结束后动手练习更少,教师很难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反馈信息[1]。学生微信视频制作就是利用微信平台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的优势[2-3]。近年来,我们在护理操作教学及学生自主技能训练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微信平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制作视频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校四个护理大专班中选择2014级护理系专科学生1、2班96名为观察组,2014级3、4班95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都是通过高考统一招收入学,在年龄、性别、是否第一志愿报考护理专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大一第一、第二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

1.2方法

对照组的操作课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即视频播放-教师分析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指导-抽取一名学生回示,写实验报告辅以课后练习。观察组在按对照组的方式完成正常教学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创建微信群。班级选出一名同学为群主,小组长、班主任及相关任课教师为管理员协助管理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辅导学生自主练习。①学生自制视频,递交自主练习作业。课后在没有老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依据学生各科成绩、组织能力、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住校与否、男女比例等方面,将每班48名学生分成6组,每组7~8名。为了达到操作熟练要求,每个视频不超过15min。学生认真研读每个剧本,即教材的操作流程,各自扮演好所担任的角色,如患者、护士、录像、纠错以及发微信与相关老师联系等。操作中遇到疑点及时通过微信联系老师指导。小组长组织计划安排,教师负责技术指导。各小组将课后的练习制成视频录像,通过微信平台发送给教师作为课后作业。同时将视频作业放到微信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下次课点评。在此期间对照组学生不可共享。②播放视频,点评反馈,布置“平时”考核操作。下一次上课前由教师抽取视频播放,各组之间交叉点评,各小组总结。对总结不到位的教师补充,辅以习题和课后练习。选择几项常用的重点操作如六项无菌操作、生命体征测量、周围密闭式静脉输液、女患者导尿,要求学生强化训练,作为平时考核项目,评分标准同期末面对面考核。③完成操作作业评分,视频的综合评价。各组选派2名同学成立评委会,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及办法,协助老师完成平时作业评分。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组织综合评价(包括视频、音频效果),期末选取优秀作品给予奖励;评价结果作为期末对学生“优秀”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1.3考核方式

考核分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①操作期末面对面考核:期末对要求熟练掌握的操作中,每人抽取两项进行面对面考核。两组均由学校组织同样的4名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按统一评分法进行考核,评分标准即:评估10%、准备15%、流程及注意事项60%、提问5%、考核评价10%。②操作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平时考核:a.平时作业:对于大纲要求“学会”的操作,对照组要求学生每次练习后交实验报告,观察组学生分小组练习并制作交视频;b.操作平时考核:面对面考核,两组考核相同。操作成绩=80%期末面对面考核+20%平时成绩。③期末统一参加学校的理论考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打分并算出平均分。

1.4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自行设计了20个问题,由学生填写,包括授课方式、内容理解、学习兴趣、对教学满意度方面。1.5统计学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输入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期末理论和操作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成绩为(82.56±4.75)分、操作成绩(86.25±4.18)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1.26±5.54)分、操作成绩(80.21±4.8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教学效果满意度比较

见表1。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6

附件:《北京市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02年4月8日

北京市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原劳动部《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是指市和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任命的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部门从事劳动保障监察专职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管理工作。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其任命的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能模范的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熟悉劳动保障工作业务,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三) 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勤政廉洁;

(四)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机构从事业务工作两年以上或被任命为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一年以上;

(五)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保障监察初任培训考核合格。

第五条 任命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程序:

(一)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人员拟任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先由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推荐,并填报《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员审批表》(一式两份,一份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留存,一份报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备案),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并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专职劳动保障监察证》;

(二)街道(乡镇)工作人员拟任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先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管理机构向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推荐,填报《劳动保障监察员审批表》(一式两份,一份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留存,一份报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备案),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审核后,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专职劳动保障监察证》,并将《劳动保障监察员审批表》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条 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批准机关撤消其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资格,收回其劳动保障监察员证件:

(一)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

(二)不能自觉规范执法行为,做到公正执法,依法办事的;

(三)有行为的;

(四)年度工作考核被评为不称职的。

第七条 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拟任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每季度组织一次初任培训考核,每季度第一个月末前由各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报送本期将参加初任培训考核的人员名单,由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组织培训与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书面通知各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街道(乡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初任培训也应每季度组织一次,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书面通知被考核人所在单位。

第八条 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培训制度和业绩考核制度。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年要集中组织所属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一次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培训,并要进行业务考核。凡考核不合格者,暂扣其劳动保障监察证件,经重新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二次考核仍不合格的,由任命机关取消其劳动保障监察员资格,收回其劳动保障监察证件。

第九条 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调离劳动保障监察岗位,应主动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交回执法证件和执法标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收回其劳动保障监察证件和执法标识,并交颁发机关注销。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7

近年来,肺结核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中青年是肺结核高发的群体。为更好控制肺结核的传播,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青年涂阳肺结核1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青年患者以咳嗽、胸痛、发热、纳差、消瘦、盗汗为主,病程短。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35例患者,年龄16~45岁,平均37.5岁,男91例,女44例。其中118例为从未使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因结核病应用抗结核药物化疗<1个月的痰涂片阳性者为初治涂阳组;17例为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1个月的痰涂片阳性者为复治涂阳组。

临床表现:咳嗽81例(60.0%),咯血39例(28.7%),发热46例(34.1%),胸痛43例(31.9%),消瘦52例(38.5%),纳差49例(36.3%),盗汗73例(54.1%)。

X线表现及合并症:1个肺野19例(14.1%),2个肺野54例(40.0%),3个肺野36例(26.7%),≥4个肺野26例(19.2%),空洞31例(23.0%),糖尿病9例(6.7%),胸腔积液1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肠结核及喉结核各1例,气胸3例,淋巴结核3例,慢性乙肝5例。

治疗及转归:以免费板式组2HRZE/4HR方案为主,对不能耐受或有肝炎不能应用免费项目的,应用2AHR(L)Z(E)/4HR(L)(A为丁胺卡那,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L为利福喷丁,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复治组以2AHR(L)VZ(E)/7HR(L)为主,或根据既往用药情况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其中,青年复治及初治中PHA(植物血凝素)皮试阴性加用免疫支持治疗,如胸腺肽、微卡等。局部治疗以异烟肼0.1g+丁胺卡那0.2g高频雾化吸入,1~2次/日,对有空洞的患者加用纤支镜介入治疗。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给予降糖治疗(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

观察项目:①细菌学:治疗前厚涂片法痰检,连续3次以后每月痰涂片检测2次,观察阴转情况。②胸片(CT):治疗前和2个月末、4个月末、6个月末各复查1次。③抗痨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乙肝二对半、尿及大小便常规。正常情况下,每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时随时复查和处理。随时记录患者的不适及异常体征。

病灶改变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吸收(显收)为病灶吸收>1/2,吸收为病灶<1/2,不变为病灶无变化,恶化为病灶扩大或播散。空洞变化,闭合为空洞消失,缩小为直径>1/2;不变为直径变化不足1/2,增大为直径>1/2。

结果

青年涂阳肺结核痰菌阴转情况:青年涂阳肺结核初治痰菌阴转率在2个月末、4个月末阶段分别为71.2%、82.2%,明显高于复治的52.9%,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随着合理治疗的继续,阴转率不断提高,复治痰菌阴转率在6个月末、9个月末阶段,分别为88.2%、100%;初治痰菌阴转率为97.5%、100%,说明青年患者结核治疗效果良好。

青年涂阳肺结核胸片变化情况:初治病灶的明显吸收在2个月末、4个月末、6个月末,分别为43.2%、71.2%、82.2%,均优于复治涂阳肺结核的35.3%、58.8%、82.4%(P<0.05)。

讨论

我国结核病患患者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1万,涂阳肺结核患者150万,菌阳肺结核患者196万。其中15~59岁人群中的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病例占各类患者的53%、61.6%和56.5%,农村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均高于城市、城镇[1]。

本研究显示,青年结核的特点为症状以咳嗽、发热、胸痛、纳差为主,病程短。患病以初治为主,排菌者多,以集体住宿为多发人群,饮食居住条件差,劳动强度大。胸片上示病灶广泛,青年组4个及以上肺野者占19.2%。按正规合理治疗,效果较好。

青年人外出务工劳动和生活场所密集,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很长,生活条件和环境很差,人员密集度大,一旦发现患有肺结核随时有失去工作的可能,故常隐瞒病情,或重新找工作或回家乡,造成另一个环境的污染,患者未能按时督导化疗,影响治疗效果。学生担心被老师和同学们歧视,担心被休学导致学习下降,因此流动的青年人肺结核加强有效管理十分必要,135例青年人中仅有9例(6.7%)合并糖尿病,但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需要终身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给他们生活学习和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

多年来由于单一生物模式的局限性,更多关注的是患者器官功能的改善,而很少注意患者的身心反应及生活质量和变化。青年涂阳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初期,担心结核病传染家人,尽量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扩大免费固定剂量复合剂(FDC)代替板式组合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这些措施,更有利于结核病传染源的控制,实现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8

过去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经济体制转型、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严峻形势,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者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劳动保障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两个确保”得到落实。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的发放率达到100%;累计筹措专项资金1100多万元,用于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切实保障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二是就业再就业稳步推进。累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3640个,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500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875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156人;全县职业培训共16732人,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次,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站率100%,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征缴养老保险基金由2001年的501万元增加到1068万元;征缴失业保险基金由2001年的14.1万元增加到145万元;征缴医疗保险基金由2001年的100万元增加到482万元。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均有大幅度增加,全县初步构建起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险种齐全的社会保障框架体系。

四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卓有成效。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私招乱雇、无证上岗等行为,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137.8万元,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10345份,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5起,及时进行调处,结案率达96%以上。

到“十五”末,我县劳动保障工作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统筹城乡就业的服务机制和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二是社会保险扩面难、基金征缴清欠难,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够广,基金承担风险能力较弱。三是国企改制职工转换身份面临一定的阻力和困难,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险预留资金增加了企业和财政压力,潜伏着不稳定因素。四是劳动者的择业观念、文化和技能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职业技能培训滞后,整合劳动力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劳动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十一五”期间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二)战略目标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的基本目标是:拓展劳务经济,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坚持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战略,全面建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机制。通过就业促进发展,以经济发展成果不断扩张就业总量。

一是切实做好政策导向。全面建立就业基础台帐,开发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实体,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和创业,开展跨地区劳务协作。通过政府政策导向,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的就业政策。保持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次。

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就业。大力开发保安、保洁、家政服务、公共设施维护、托老托幼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妥善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通过市场化运作、网络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社区就业样板”,对就业成效突出的社区提请政府实行奖励。

三是建立就业援助机制。就业服务机构主动掌握就业供求信息,建立规范的就业供求数据库,有效调控公益性就业岗位,及时供求信息,实行空岗公告制度。分季举办招聘会,定期开展社区就业援助活动,为求职人员提供“零距离”服务。

四是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工程”,全力抓好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十一五”期间,培训全县农村贫困劳动力5万人,认真抓好“技能就业工程培训基地”建设申报筹建工作。大力援助“技校贫困生”,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送技能、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下乡,服务上门。全面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就业训练中心及民办培训机构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教师。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十一五”期间,继续向企业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拓展,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五是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职业培训政策宣传力度,扩大职业技能培训的社会影响,切实增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法律意识。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和分类指导,突出本地培训特色,适应市场需求。有效利用再就业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商业、服务业,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烹饪、车工、焊工、电工、电脑、美容美发师、营销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十一五”期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万人,基本达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建设规划的需求。健全就业准入制度,加强“两证”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六是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服务机制,有序地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5—2010年,利用劳动力市场广泛搜集招工信息,强化与东北、南方沿海等地的劳务协作关系,拓展大西北输出渠道,组织劳务输出45万人次。并建立规范的劳务输出管理、流动服务、市场调节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扩大劳务经济成果。

七是建立政府支持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向县政府汇报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展和政策落实情况,政府对就业再就业财政支持资金逐年增加,力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养老保险

(1)积极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社保经办机构切实搞好服务工作,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做到管理重心下沉,服务位置前移,促进参保人数回升,基金征缴到位,基金积累增多,支付能力增强。

(2)切实抓好农村养老保险接收工作。按照“编内接人、全额预算、不吃基金”的原则,2005年底至2006年初完成接收任务。研究制订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办法,探索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3)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制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统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与企业制度相衔接、坚持退休人员待遇平稳过渡、坚持基金自求平稳。

(4)积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到“十一五”末,基本养老保险要覆盖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及从业人员,覆盖面达到100%,参保率达到95%以上,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5)切实抓好清收历欠工作。从2006年起,对欠缴养老保险费数额较大的单位,分别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督缴。对原破产单位的养老保险债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债权,清理债务,以年清缴35%的速度,在“十一五”期内基本清收完毕。

(5)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巩固和完善委托银行退休费制度,确保社会化发放率100%;加强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推行属地生存认证的监管机制;建立对离退休人员走访制度,提升退管服务水平。

(7)做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落实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精神,规范“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做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加强基金数据库建设,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制度。统一五项险种数据,实行一卡通,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服务。

(8)进一步规范职工提前退休审批工作。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规定,规范企业职工提前退休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基金支出。

(9)增加社会保障事业财政支出预算。在现有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县政府要逐步加大社会保障支出预算比例,每年保持不低于15%的比例,逐步达到年支出比例为20%。

2、失业保险

(1)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核定力度。失业保险的扩面重点是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用三年左右时间将失业保险制度覆盖到位。做好改制、重组企业和转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关系的接续服务工作。以2005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基数,每年新增参保人数15—20%,基金核定率达100%。

(2)清收失业保险基金历欠。在依法规范社会保险缴费申报,缴费程序的前提下,清理失业保险基金债务,理顺债权债务关系,运用法律、行政和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强化清欠力度。年清欠率达20%,到“十一五”末基本完成清欠。

(3)建立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将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与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有机结合,纳入“金保”工程同步实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平稳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工作。在实施并轨过程中,做好失业职工待遇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实现基本生活保障方式的转变,平稳推进改革。

3、医疗保险、生育保险

“十一五”期间,要逐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稳妥推进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按照“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指导思想,完善全县生育保险制度,实行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统一参保、统一征缴、统一管理的模式。

(1)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统帐结合,双方负担”的原则,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到“十一五”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100%,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覆盖面达60%以上,参保总人数达3万人。

(2)全面启动生育保险,到“十一五”末生育保险参保率、基金核定率均达到95%以上。

(3)建立完善生育保险业务运行系统,实行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分别确定费率,基金分别立帐,待遇分开支付的运营机制,协同推进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

(4)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以定点药店、定点医院“两定”管理为重点,强化对医疗保险各环节管理工作。

4、工伤保险

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按照“注重法规宣传,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工作职责,夯实基础,稳步推进,重点突破,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扩面、征缴和待遇支付等工作,切实保障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的参保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1)积极扩面。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首先启动矿山、建筑、化工等风险较大的行业、企业,逐步覆盖到各类用人单位,到2010年末,覆盖面达95%以上。

(2)狠抓核定。严格核定缴费基数,准确确定各行业缴费费率。

(3)落实待遇。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积极组织申报,严格按照待遇支付项目和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落实参保人员的待遇审核支付。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1)根据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十一五”期间,保证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四到位、四落实”。并建立规范的文件备案审核制度和劳动监察重大案件报告备案制度,推行主办监察员培训制度。年度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5%以上。

(2)建立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察执法机制,持续开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劳务中介和非法使用童工等为重点的各类专项监察活动。

(3)建立劳动保障执法信息管理系统。2006年基本配备信息管理系统,培训专业人员,2007年全面建成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系统。

(4)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大力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按照劳动部、省劳动厅要求,建立我县规范的仲裁庭,切实做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维稳工作。重点是做好企业安置分流方案的审核、保障职工的经济补偿兑现、催缴社会保险费及维权维稳等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5)推行用人单位守法诚信制度,建立用人单位诚信档案,完善诚信信息交流体系,推行失信惩戒制度。

(6)加强劳动工资分配和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宏观调控用人单位工资分配体系。继续执行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规定》,推行新的《劳动合同规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查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分配的调控,进一步规范工资分配秩序。

——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素质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

(1)改善各经办机构办公条件。继续完善办公场地和设备设施建设,到“十一五”末,本部门基础建设达到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的标准。

(2)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平台服务功能。2006年要逐步实现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指导社区平台做好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管理服务台帐,建立集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职业介绍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进一步提高社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2、队伍建设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教育活动,坚持党组、党总支、党支部的制度和中心小组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升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政策水准。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干部职工文化素质教育。鼓励干部职工自学成才,支持离岗专学。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版权所有

(三)对策与措施

1、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劳动法》为基本法律准则,全面贯彻实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熟练掌握和运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各项政策法规,依法行政,确保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2、进一步强化管理,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各经办机构、股室,层层分解工作目标,责任到岗到人,限时达标,逐月考评,年度汇总,奖罚分明。二是对参保单位一把手,实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按政府经济工作的要求签订责任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政府分年度把社会保障工作考核情况作为参保单位年终评比、一把手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分段落实。

3、健全人大、政协监督机制。每年定期向人大、政协报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请县人大、政协领导到劳动保障局视察工作,检查督办。

4、加大基金监督力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和财政、审计协同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改进监管方式,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督并举,查处少缴、漏缴、虚报冒领、滥批滥发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健全基金预决算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挤占挪用基金行为。

5、增加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透明度。定期向群众公开劳动保障政策及实施结果,坚持政务公开,取信于民,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建设项目

1、完成“金保工程”建设。

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建设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督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简称“金保工程”)。先启动“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子系统,配置设备,培训人员,建立规范化、现代化的服务大厅。到“十一五”末全面完成业务经办、劳动力资源管理、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工资价位确立、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金保工程”建设。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9

[中图分类号]I3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1-0092-05

[作者简介]杨晓辉(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文学博士,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生态文学、日本文学研究。(辽宁大连 116034)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日本当代生态文学研究”(13YJC752028)、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日本当代生态文学研究”(W2012072)和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学课程建设与研究”(JGLX1243)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沙青的《北京失去平衡》(1986)、徐刚的《伐木者,醒来!》(1988)等作品作为中国早期生态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引起文坛关注,这类作品反映了林林总总的中国生态危机问题。但鲜为人知的是,日本女作家有吉佐和子却早于中国作家,于70年代末就在其文学创作中阐述了她对中国生态问题的思考,这就是多年遭冷落的《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这部作品既表达了作者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生态问题的深深忧虑,也肯定了当时中国的一些环保举措。

有吉佐和子(Ariyosi Sawako,1931-1984)作为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导演,是战后畅销作品最多的女性作家,与曾野绫子、山崎丰子并誉为当代日本文坛“三大才女”。有吉佐和子1931年生于日本和歌山县和歌山市,其父为横滨正金银行(现东京三菱银行)美国分行职员,1937年6岁时,她随父亲去了爪哇(现印度尼西亚),10岁回国定居东京。童年的海外旅居生活对她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1949年,有吉佐和子考入东京女子大学英文科,在校时她对日本古典和演剧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于1956年凭借《地歌》获文学界新人奖。她的代表作品有《并非因为肤色》(1963)、《暖流》(1968)、《恍惚的人》(1972)、《复合污染》(1975)、《出云的阿国》(1967-1969),以及有关中国题材的《墨》(1961)、《年轻的母亲劳动模范罗淑珍》(1961)、《孟姜女考》(1969)和《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1979)等。有吉佐和子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情结,是访问中国次数较多的少数日本作家之一。纪实报告文学《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就是她第五次访华成果的结晶。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正值我国翻译界兴起“日本文学热”,大量日本文学作品被译介到中国,《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虽然于1979年(昭和54年)就由日本新潮社出版发行,但在我国仅是在1980年1月的文艺刊物《当代》书讯中被提及过,直至今日尚无中译本,相关研究亦寥若星辰。直到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向远的《中国体裁日本文学史》对该作从中国纪行文学角度作了简要评论,但篇幅不长。

今日重读《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我们多少可以了解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生态问题的实际状况,以及作品透射出的超越国境的生态关怀。但与《恍惚的人》、《并非因为肤色》、《暖流》等相比,《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在我国却较受冷落,本文认为原因有三。其一,纪实文学或报告文学是否算做文学,在我国文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圈内人士认为这类作品缺乏文学性。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译介了大约529种文学作品,44种儿童文学作品,①这其中也包括有吉佐和子的作品,但《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却未在其列。其二,这是一部外国人视角的纪实文学,记述的内容或发表的观点是否准确尚被质疑。其三,农业公害问题在我国当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虽然在总理的指示下,我国的环保事业已于20世纪的70年代起步,但在风暴的“洗礼”下,国人对农业公害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足,“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产生污染,谁要是说中国有污染,有公害,谁就是给社会主义抹黑”。②只是近些年随着食品安全、农业公害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话题,我们才开始采取行动。

《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介绍了中国农村的农药使用情况,并记述了作者向当地农民、技术员甚至科研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化肥、农药的危害的情况。该作对“”刚刚结束后的中国农村的描述未必全面,但必须承认的是,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农村的某些侧面,尤其是能够了解有吉佐和子站在“中国”这个场所,对中国生态问题的文学思考,所以极有必要重新回顾这部佳作。

二、跨越国境的生态思索

“”结束后的1978年,有吉佐和子第五次来到中国,目睹并记录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变化,这是一部日本作家视角下的后的中国农村写照,是“迄今为止日本文学史上仅有的有关中国农村的调查报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③1966年至1976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时期,十年浩劫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重创,一般认为,期间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工作出现了停滞不前或倒退现象,但我们从《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可以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西铺大队的农业试验场栽培出了建明一号、二号玉米,西铺大队实行了农业间作奖励;1964年开始,遵化新建起了碳酸氮铵化肥厂,化肥能够自给自足;农药、化肥在数量和种类上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等等。有吉佐和子对后的中国农村问题非常感兴趣,但她最关注的还是农药、化肥的使用问题。她以女性的纤细敏锐,创作了长达二十五个章节的《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其中有十六章即64%的章节谈到中国农村的农业污染问题。

1975年,有吉佐和子发表了《复合污染》,将日本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小说的形式公诸于世,在日本民众中引起极大反响。环境问题没有国界,属于全球性问题,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是否存在同样问题,这是她发表《复合污染》之后继续关注的生态问题。从5月到6月,从北方到南方,每到一处,有吉佐和子便向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民宣传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危害。她不仅站在农业公害问题启蒙者的立场上向普通农民做宣传,甚至面向中国的农业专家做讲座、发表演说,近乎幼稚的执着中透射出的勇气和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因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有吉佐和子未必能够在作品中非常准确地描述当时中国的农业状况,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她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发现了中国人自己没有发觉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一些农民甚至农业技术员对农业公害知识知之甚少。时期提出了农业八字宪法,即“水、肥、土、种、密、保、管、工”,第六个字的“保”,却被理解为通过农药杀虫来保护植物。“一切都是按照的八字宪法做的。”“八字宪法是什么?”“就是关于农业的八字宪法。即水、肥、土、种、密、保、管、工。”“第六的保,就是植物保护,用农药杀虫。”①从动乱年代走过来的农民往往把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温饱问题看成现代化的标志。正如有吉佐和子所言:“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村的骄傲。这与二十五年前的日本完全相同。机械、化肥、农药对农村而言是现代三大神器,谁都没有考虑过这种现代化会使农村病人增加,甚至出现死亡事件。日本的农林省和农民万万没想到农业的现代化使日本粮食自给率下降。”②七年前在日本禁止使用的DDT还在中国的西铺使用,这令有吉佐和子感到焦虑甚至愤怒。有吉佐和子认为,当时一些官员的急功近利思想——当务之急不是考虑百年后的危险,而是要让百姓摆脱饥饿,③造成农业公害的扩大。而美国和日本却扮演着“死亡商人”的角色,把在本土禁用的化肥、农药运往国外销售获利,遵化县使用的化肥是贴着“财神牌”商标的日本货。

刚到建明,映入眼帘的景象也让有吉佐和子大为吃惊:“河北省遵化县建明的公路铺设完备,一眼望去便知道这是一个忙碌的收获季节。新鲜的是,马路上铺展着刚刚收割的麦子。车辆从麦秆上飞驰而过。”④“收割的麦秆被置于烈日当空的马路上晾晒、粉碎的场景,和悠然站在马路中间、拿着传统的竹筐筛选麦子的农夫的身影,勾画出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的画面。农民全然不知汽车是引发人身事故的凶器。我心惊胆战不时地想,那位大叔会不会被车撞了?”⑤

每到一处,有吉佐和子便不厌其烦地向农民宣传DDT等农药的危害和害虫的耐药性。她向当地人介绍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和自己的《复合污染》,并把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告诉中国人,向中国农民和技术人员提出忠告:“工业从农业中争夺劳动人口,反过来又向劳动力不足的农村输送机械和化肥”,“人类支配自然的想法是狂妄自大的。我认为与自然保持友好的关系,农业才能正确、安全地发展”,“我并非完全否定杀虫剂杀菌剂的使用,作为自然现象,五年或十年会有一次病害虫异常繁殖的时期,农药应该是那个时候使用,而不是将其当做营养剂每年定期使用。”①平实的语言背后显现着一颗忧虑的心,唤醒了一批有着生态良知的人。

王向远认为,“从《有吉佐和子中国报告》中还可以看出有吉佐和子是将环境污染问题、公害问题作为一个超越国界的人类共通问题来看待的,这也是她要深入中国农村考察的根本动机”。②有吉佐和子在1975年完成《复合污染》的创作后,越发关注日本以外其他国家的生态状况,将环境污染问题当做超越国境、全球性的问题来对待,其对中国生态问题的文学思考则具体体现在《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这部作品中。

三、关于两种生态作为的思考

有吉佐和子的创作不是只顾埋头写作、不观察社会风云、不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她总是慎重审视自己想写或所写题材是否有足够的价值和意义。有吉佐和子观察到,1979年的中华大地似乎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作为,其差别在于农业生产中是否使用农药和化肥。

河北省遵化县西铺大队1953年开始使用化肥,1955年开始使用DDT,1961年开始使用有机磷杀虫剂。青年农民对害虫的耐药性、喷洒农药的注意事项等农业知识一无所知,有吉佐和子似乎看到了过去的日本,日本经历的农业伤痛正在另一个国度重演。

而在另一些地方,有吉佐和子了解到很多令她吃惊和兴奋的事情。首先,她发现后牧大队1969年开始停用DDT和有机磷,比日本早两年。第二,沈阳五三1964年停用DDT,1966年停用六六六(BHC),是世界上最早停止使用DDT的地区。第三,远在南方的苏州长青从未使用过DDT,六六六也早在1966年停止使用。当深受现代化之苦的日本农民发现无农药的农业产出更好,从而开始选择有机农业、循环耕作的时候,长青的农民却早已从经济角度考虑,放弃了部分农药的使用。这里的农民知道农药的危害性,所以,他们一年只喷洒一次1605和203的混合液,而且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喷洒时戴皮制长手套和口罩,穿长裤,尽量不让皮肤;喷药后,竖起旗子,提醒大人孩子一周之内不要靠近;烈性药有专人管理,这是日本农林省也做不到的;这里的技术人员对作物抗药性等农业知识比较了解。第四,河北省遵化县的沙石峪大队曾经“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而今天“层层梯田绕山转,满山遍野绿油油”。“从招待所放眼望去,沙石峪山峦映绿,层层梯田绿油油。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诧异,在这个缺土的地方竟能有如此的绿色,但当我走到外面一看,才发觉脚下都是石头。右脚碰到石头,左脚踢到岩石碎片,所谓的路也是用岩石碎片重叠铺上的。农田的土是红色的”。③沙石峪人愚公移山的精神令有吉佐和子大为感动。通过她的作品,日本人对中国农村又有了新的认识。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农业环保事业虽有不及发达国家之处,但某些方面已有超越。

有吉佐和子第四次、第五次访问中国的时候,中国的环保事业刚刚起步。《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虽然并未触及中国的环境政策,但在重读这部作品时,了解一下当时中国的环保举措,对反思当下的中国环境现状不无裨益。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大连海湾、渤海湾、上海港口、南京港口等因陆源污染导致六处滩涂养殖场关闭,许多食品饮料因滥用化学添加剂造成严重危害,等等。可以说,70年代的中国,海湾污染、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等问题已慢慢凸显出来。总理高瞻远瞩,意识到环境污染的潜在威胁,于1972年6月5日派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代表团成员的曲格平参会后大为感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在极左路线的支配下,在‘’风暴的‘洗礼’下,我们自负地嘲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害,却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产生公害。”他“猛然间看到了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中国城市和江河污染的程度并不亚于西方国家,而自然生态破坏的程度却远在西方国家之上”。1973年8月5日,中国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1979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走上了法制轨道。“该法律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范围,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并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防治环境污染做出了若干具体规定。”①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对学生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德智育体美等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评价结果能做出明确解释,提供有说服力的详实佐证材料。

2.全面性原则。既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定,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定,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做法。

3.发展性原则。运用发展的观点,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更加注重过程性价,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4.导向性原则。促进学校变革育人模式,引导教师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健康、主动、全面发展。

5.多元化原则。采取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在评价中的应有地位。同时把等级定量评价和评语定性评价有机结合。

(三)改革目标

2017年秋季启动初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改革试点,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多元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评价实施

(一)实施要求

1.记录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作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利用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记录学生信息,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2.内容全面。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3.注重过程。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发掘学生潜能,加强学习和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健康成长。

4.体现特色。依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增设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内容。

5.强化监督。公正、公平实施,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确认制度、公示和复议制度。

(二)评价内容

1.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次数和表现。

2.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主要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

3.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记录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等。

4.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主要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以及运用信息手段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要根据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考虑城乡差异和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在上述五大指标框架内增设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内容。

(三)程序方法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空间”中完成,记录、录入典型材料和客观数据,经整理、审核、评定等级、公示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1.写实记录。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或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当前学期体现个人成长的实证材料,在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个人空间“成长记录”中添加。写实记录注意归类,同一实证材料原则上只能在一个指标内使用,要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事项,并辅以相关的事实材料、相关证明等佐证材料(如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作品照片、证书、录音录像、作品成果等)。学生、学校必须对所提供的相关事实材料、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整理遴选。每学期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理“成长记录系统”记录,遴选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能体现个人特长的实证材料,在班级进行展示并进行自我陈述。

3.录入数据。学校班主任通过“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录入或批量导入学生平时、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学校管理员录入或批量导入校内统一组织的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国防项目、团队活动经历和荣誉称号,学校特色艺体和实践探究活动经历以及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等内容。

录入数据应按照“档案管理”系统设定的时间,在学期末完成。能由学校或教育局组织或掌握的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均采用客观数据录入的方式进行,减轻学生负担。

4.审核公示。“成长记录系统”中学生遴选后的实证材料经学校、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审核后进入“档案管理系统”。学校需要事先审核导入“档案管理系统”的客观信息与数据,并对学生、学校录入的内容进行抽检。每学期末,学校对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所有内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必须在班级显著位置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公示。

5.评定等级。毕业前一个月,学校采取过程记录、测评结合、民主评议等方式,对学生近三年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分别采取A、B、C、D四个等级呈现。

各学校除思想品德维度外,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四个维度评价为A等级的学生不超过参与评定学生人数的30%,A、B两个等级的学生不超过80%。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时应非常慎重,有维度被评为D等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

由外县转学进入本县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由转入学校按本校制订的实施办法予以确定等第,并报教育局认定后导入信息管理系统。

往届生及户口在我县、在外地就读回原籍参加中考的应届考生,必须参加我县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考生于中考报名时向报名点递交初中期间的在校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表现、奖惩情况等五个维度方面的实证材料,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报名点安排学校组织实施。

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A、B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学校公示栏或校园网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6.形成档案。整理遴选和各级录入的实证材料经班主任、学校、教育局审核,公示无异议后由“档案系统”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档案以《省普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的方式呈现。纪实报告由“档案管理系统”分学期、分学年和整个初中阶段自动生成。初中毕业前,学生撰写自我陈述,教师为其撰写简要、客观、准确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评语。纪实报告经学生本人确认,班主任及相关教师、校长审核、签字以及初中学校盖章后存档,供高中学校招生录取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档案,学生、教师、学校、教育局可依照各自权限查看相关内容。

7.结果报送。县教育局将审核确认后的《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汇总表》《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统计表》报送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四)材料使用

1.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促进教师开展学生成长过程指导和生涯辅导,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促进学校育人模式优化。县教育局、学校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和评价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引导初中学校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3.作为高中学校录取依据。稳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使用,积极探索高中招生录取方式的多元化,推动高中学校特色发展。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评价结果,分别按照A等赋4分,B等赋3分,C等赋2分,D等赋1分的方式转换为等级值,并将等级总值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市、县、学校三级管理机制,共同负责、协调、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县教育局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检查、监督评价程序;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质询、监督与仲裁等;负责区域内工作的统筹协调,制定本区域内落实《实施办法》的工作规程。各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评价小组和监察(含仲裁)小组,负责制定具体评价工作的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具体实施,校长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提高认识,广泛宣传。

各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和培训工作,确保全员具体了解《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学校转变育人模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把握进度,常态推进。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11

第一,扩展了人(人力资源)、财(产品资产)、物(自然资源)的存量、流量核算。人指劳动者,含素质,报酬(所得),贡献(所创)等;财指净资产,资本金,所有者权益,含谁出资,归谁所有等;物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资源——环境质量退化成本等。它们既是经济循环的起点,也是经济循环的终点。

第二,跟踪了商品(劳务)交易活动。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生产者是为了出卖商品获得收入,为卖而买,购进中间产品发生支付,收支相抵,力争盈利。这就形成了收、支、利核算。不仅要核算生产了什么,有多少,更要核算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否为市场所需要,分配是否合理。正如1993年SNA绪论中所说的“利用交易数据具有重要的优点。首先,市场上买卖双方交易中交换货物与服务的价格,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对账户中所有项目进行估价所需要的信息。其次,发生在两个不同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必须记录在交易的双方。因此,一般在宏观经济账户中出现两次。这一点使得本体系能建立重要的联系。例如,加总销售额,易货贸易额或转移给其他单位的金额,再加上入库额减出库额,就得到产出。实际上利用交易数据记录产出的各种使用,就可求出产出价值”据此,结合我国实际,建议:(1)采用以产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为主体,结合产成品库存、发出商品占用资金的增减变化,来计算工业总产出。具体计算方法是:工业总产出=产品销售收入±发出商品占用资金期初期末差额±产成品(含生产周期较长企业的在制品、半成品)期初期末差额。这种方法有利于企业加强市场观念,竞争意识,着眼市场需求,重视产品质量,力求产销对路,避免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2)采用以购进中间产品(劳务)支出为主体,结合储备资金增减变化,来计算中间产品投入。具体计算方法是:工业中间产品消耗支出=中间产品购进支出±储备资金期初期末差额。这种方法有利于企业选购中间产品,降低消耗,合理储备,节约成本。(3)采用总产出减中间产品投入求得增加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增加值指的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同从其他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和劳务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世界银行也说,国有企业创造的增加值被认为是销售收入减中间投入物成本之差。

第三,反映了市场交易价格,并可求得产出物价格和投入物价格变动。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生产者銷售产品,是按销售量、销售价格获得销售收入的;购进中间产品,是按购进量、购进价格支付货款的。成交的价格是真正的现价,有单据可查。为了观察价格变动对收支利的影响,利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相联系的产销存、购销存资料,即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同上期相比,由于销售价格和收费标准变动,影响收入增加或减少多少;企业外购的原料、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以及运输、邮电、广告收费,同上期相比,由于购进价格和收费标准变动,影响支出增加或减少多少。必要时还可按主要品种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编制产出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通过双重缩减法,求得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加值、GDP,编制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计算经济增长率。这既适用微观经济,也适用中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随着电脑的普及,企业领导需要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活动状况,故乐此不烦;宏观经济管理中常期存在的一个缺口从此可以得到弥补,GDP的基础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夯实,审核评估GDP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第四,显示了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产品流量与资金流量及其相互关系。市场交易,一手交货,一手收钱,物流与钱流随即形成。产销存和购销存,既按价值形态核算,也按主要品种实物形态核算。物流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劳务,即供给;钱流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实际可以形成的对市场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即需求。这些信息既有利于观察与分析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也有利于观察与分析投资品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归根到底,是钱与物的平衡,是实现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统一、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重要条件。

第五,促进了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相互协作,资料共享。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既是两门独立的经济应用科学,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姊妹科学。五十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在《从“总产值”谈起》一文中曾经指出,要使计划统计指标和财务会计账不脱节,而且做到相辅相成,统计的基本指标应能推进企业管理,不能偏重于反映物量即使用价值,而应兼顾劳动消耗量即价值的计算。现在,总产出核算涉及产品销售收入、发出商品占用资金、产成品和在制品库存,均系四个会计科目。中间产品投入可以从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四个会计总账以及储备资金科目取得有关数据计算出来。这样,统计核算所需基础资料,特别是价值指标,凡是能够直接地、间接地从会计核算资料取得的,力求相互之间转换灵便,资料共享,避免重复劳动,浪费人力物力。

第六,衍生了考核企业的指标。商品经济核算模式衍生出工业企业七项考核指标,既可分指标考核,也可加权平均进行综合考核。

(1)产销率。产销率=产品销售收入÷总产出(区别于传统的工业总产值,它等于产品销售收入±产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差额±在制品库存期初期末差额±发出商品占用资金期初期末差额)。它可以反映产销存的状况,产品质量的考核也属于其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可靠保证,是增强企业兢争的能力的主要支柱,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为什么不单独设立指标进行考核呢?这主要是因为:(ⅰ)产品种类繁多,质量标准各异,很难从数量上加以综合,宏观上进行考核;(ⅱ)在商品经济下,一个企业有没有生命力,在经营上有没有活力,首先要看能否向市场提供所需要的优质产品,能否以质优取胜于人,以售后良好服务取悦于人,占领市场。如果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必然导致无人购买,买了的要求退货,产品滞销,若不改进,只有关门大吉。显而易见,质量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哨所。产销率可以间接地、综合地反映产品的质量。

(2)增值率。增值率=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总产出。它可以综合地反映增产节约的程度,所得与所费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增值率越高,就说明中间产品消耗得少。由于消耗率是逆指标,数值越低越好,而增值率恰好相反,是正指标,数值越高越好。它可以同其他指标配起套来。因此,这里采用的是增值率,没有采用消耗率。

(3)国家所得率。国家所得率=依法向中央和地方财政实际上交的税金、费用、利润(包括利润前上交的和利润后上交的)÷增加值。它可以反映国家从企业纯收入中集中的比例,生产增长与财政增收是否相适应?如增加值增产1%,国家所得应当增长多少?

(4)资金收益率。资金收益率=实现利税÷(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平均占用)。它可以反映资金使用的效率,投入的资金能否生息、增值?能否加速周转?

(5)工资效益率。工资效益率=实现利税÷工资总额。它可以反映劳动所得与所创的关系,如工资总额增长1%,实现利税应当增长多少?在分配中是否存在向劳动者个人倾斜的现象?这里选用了工资总额,没有采用劳动报酬。因为工资总额的组成有明文规定,是控制指标。而劳动报酬的含义,可宽可窄,尚有争论,而且一时弄不清,不便考核。按理说,劳动生产率是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应当加以考核,但是,考虑到目前企业普遍超员,一时难以精简安置,考核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不大,所以没有把它列为考核指标。

劳动期末考察报告篇12

手是重要的劳动器官,且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太多的保护,受伤的几率很大,外伤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现将一例手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1岁,主因机器碾压伤致右手拇指疼痛、出血、活动受限1小时于2011―7―30收入我科,并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右手拇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皮肤挫裂伤清创肌腱吻合缝合术,术后给予二级护理,禁食水四小时后改普食,去枕平卧位四小时后改自动,并给与抗炎、止疼、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治疗,术后十四天拆线后痊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患者工作中被机器碾伤急诊入院,伤口持续出血,且有麻木感,担心受伤手指预后情况,护士在帮助患者做紧急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积极配合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1.2 患肢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和减少出血。

2.1.3 饮食 患者需急诊手术,此时嘱患者禁食水,为手术做准备

2.1.4 病情观察 观察患指末梢血液循环情况、颜色、温度和患者的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2.2术后护理

2.2.1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回到病房,责任护士要安抚患者,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积极配合术后锻炼,促进患指恢复。并告知患者此时处于麻醉状态,患肢麻木感会随着麻醉作用的消失而随之减轻,不必紧张

2.2.2 臂丛阻滞麻醉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位四小时后再改为自动,且使用前臂吊带保持患肢悬吊,始终保持高于心脏水平,利于淋巴和血液回流,以减轻肿胀

2.2.3 饮食 禁食水四小时后改为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以促进伤口恢复

2.2.4局部护理 保持患指敷料清洁,此时为炎热夏季,嘱患者既要避免汗液浸湿敷料,又要注意患指的保暖,保证室温在22-25℃,温度过低会使手指血管收缩,不利于末梢血运循环的恢复

2.2.5 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罂粟碱30mg肌注每日四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一次,静脉输注盐酸丁咯地尔,并给与肝素钠注射液15000单位每日五次滴伤口已达到促进末梢血血液循环,解除痉挛的目的

2.2.6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指末梢血液循环情况、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询问患者患指麻木感有无减轻,

2.2.7 功能锻炼 麻醉恢复后指导患者患指处于功能位,:掌指关节屈曲,,掌指关节屈伸及指间关节屈伸和整个患肢的关节活动,活动量以患者不感觉疼痛、酸胀为宜。随着患指功能恢复再做手指关节的精细锻炼如剥花生、捡豆子等。

3 出院指导

3.1指导患者严格戒烟限酒

3.2保持伤口周围清洁,避免感染

3.3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食用高营养、高维生素食物

3.4定期复查

3.5坚持功能锻炼,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