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培训合集12篇

时间:2022-03-13 18:03:47

养老培训

养老培训篇1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1.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生活照料

3.技术护理

4.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1、护理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a.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b.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c.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d.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e.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f.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知识

2、生活照料

(1)通过本章节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清洁卫生

b.饮食照料

c.排泄照料

d.安全保护

3、技术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了解技术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悉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技术护理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给药

b.观察

c.消毒

d.冷热应用

e.临终护理

4、康复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培训对象能够了解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作业疗法的原理,掌握被动运动和作业疗法训练的操作步骤、训练方法,指导老人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及主要功能,组织适合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

(2)培训内容

a.肢体康复

b.闲暇娱乐活动

5、心理护理

(1)通过本章节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初步了解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观察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及疏导技巧,掌握与老人沟通,协调及情绪疏导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导老人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自救的方法;初步掌

握临终关怀技巧。

(2)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

2.心理异常

3.心理的定义

4.心理异常的含义

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政发〔**〕131号)要求和省民政厅、财政厅《**省

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方案(**-**年)》(苏民福〔**〕24号、苏财社〔**〕165号)、《**省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社〔**〕224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年,计划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20名,中高级130名。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90%以上。

二、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

(二)培训等级:培训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培训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由具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承担,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由省民政厅委托相关机构组织培训。

(四)学时要求:初级不少于180个标准学时。

(五)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

(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2.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2)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3)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4)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5)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

(2)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安全常识(讲座)

(六)培训教师

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考核与鉴定

培训的考核和鉴定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大纲》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具体由培训机构向考核和鉴定机构申请,统一组织考核和鉴定。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参训

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报名、组织参训等管理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岗前培训。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统计上报,市民政局按月汇总,并安排市

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培训。需参加省厅中、高级培训的,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由各县(区)民政部门一次性申报,市民政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后,由省培训机构分期安排培训。

(二)经费保障

1、补助标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参照省补助标准执行,每人1200元,包括培训、食宿、鉴定等费用。由市、县民政部门从省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支付。

2、与培训合格率挂钩。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不低于90%,如低于90%的,则按照比例扣减培训经费。

3、中、高级培训经费,按照省民政厅有关培训通知要求执行。

(三)实施时间

全市护理员培训从**年5月起实施,并实现常态化。根据各县(区)新增护理员情况,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有条件的县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

(四)相关要求

1、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符合养老护理员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年龄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并要全部参加岗前培训,未经过培训的,不得安排上岗。

2、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严格审核把关,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及时统计上报,参加岗前培训;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不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养老培训篇2

本培训计划依据《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编制,适用于养老护理员(初级)职业技能培训。

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培训实际情况,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

二、培训目标

坚持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持证上岗的原则组织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通过培训使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护理员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逐步满足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

三、培训对象

男性年龄16周岁以上、55岁以下,女性年龄16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准备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热爱养老护理工作,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养老培训篇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a)-0166-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ining the trainers model in the cultivation of geriatric nurse sPecialist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SHI Hua

Department of Sterilization Supply Center, Beijing Geriatric Hospital, Beijing 10009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ining the trainers model in the cultivation of geriatric nurse sPecialist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backbone nurses in Beijing Geriatric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rainers at February 2016, the trainers were taken the training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related to geriatric nursing, after they were qualified, they started to take next training for the nurse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of trainers before training, after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were observed,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of nurse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of trainers after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after training: (74.29±16.48), (78.24±18.03) Points;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81.59±18.95), (86.61±19.36)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66.27±11.35), (69.58±14.13) Points] (P < 0.05), and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training (P < 0.05). The sco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linical nursing, leadershiP,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thical and legal Pract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counseling each dimension of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and total scores of trainers after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after training: (22.31±5.28), (25.39±6.05), (23.85±7.63), (22.54±5.53), (20.34±3.05), (14.52±1.91), (16.68±2.01), (157.53±28.84) Points;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25.78±7.15), (29.48±8.33), (26.82±8.05), (26.61±7.49), (24.16±6.13), (16.87±2.08), (18.99±2.67), (164.94±32.11)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18.38±3.29), (20.45±3.17), (19.37±3.13), (18.03±2.93), (17.44±2.33), (12.34±1.76), (13.36±1.44), (150.06±22.45) Points] (P < 0.05), and the scores above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training (P < 0.05). After the nurse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accePting training,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71.24±15.32) Points, nursing skills (74.29±16.42) Point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60.46±10.85), (63.36±12.55) Poi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training was 46.67% (42/90),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after training was 82.22% (74/9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raining the trainers model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nursing levels of trainers, Promote them to develoP into geriatric nurse sPecialists,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Provide more suPerior nursing service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但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老年护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我国老年护理事业尚在起步阶段,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严重缺乏,多数护理人员对老年专科护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2-3],而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且病程长,老年专科护士人才的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的需求[4],因此,培养老年专科护士势在必行,其不仅能有效减轻老年护理压力,还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老年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5-6]。为适应社会老龄化的新趋势,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本研究采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对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进行培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培训者 2016年2月选取北京老年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单元中具有丰富的老年护理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教学能力、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及以上护师、5年及以上护理工作经验的12名护理骨干人员作为培训者。所有护师均为女性,其中,内科6名,外科4名,妇科2名;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9名;年龄35~54岁,平均(48.2±9.6)岁;工作年限8~30年,平均(19.3±4.7)年;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2名。

1.1.2 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我院护理单元中3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内科18名,外科14名,妇科6名;大专学历31名,本科学历7名;年龄25~38岁,平均(31.2±5.5)岁;工作年限3~14年,平均(9.2±1.3)年;护师20名,主管护师18名。

1.2 方法

1.2.1 培训者的培训 邀请我院内科、外科、妇科主任医师和各科护士长对12名护理骨干人员(培训者)进行培训,授课人员以邸淑珍的《老年护理》[8]和王艳梅的《老年护理学》[9]作为指导,并参考《老年病综合征管理》[10]、《老年长期照护》[11]和《老年中期照护》[12],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课程,通过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平台等形式循序渐进地向培训者传授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老年正常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变化;老年常见疾病与康复;老年健康保健、老年日常生活及社会护理、老年用药安全与护理、老年心理护理、临终护理、老年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等。每周培训1次,每次1~2 h,共培训16次,培训时间为2016年2~5月。

1.2.2 培训对象的培训 培训者完成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开始进入内、外、妇科各科室对护理单元中的护师进行培训。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课程,通过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网络自学平台等形式培训,每2周培训1~2次,每次0.5~1 h,共培训8次,培训时间为2016年6~9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 培训前后分别对培训者与护理单元护师进行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考核。护理知识通过笔试的形式考察,满分为100分。护理技能参考邸淑珍的《老年护理》[8],考核内容包括压疮预防、用药方法、口腔清洁、叩背祛痰、床上擦浴等,满分100分。

1.3.2 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 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包含7个维度(58个条目),即科研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为0~4分,0分表示完全没有能力,4分表示能力很强。分数越高提示核心能力越强[10]。

1.3.3 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调查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对象为2016年2~5月(培训前)、2016年6~9月(培训后)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各90例,所有患者采用现场发放问卷或电话随访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满意度分为极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个维度,总分100分,以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来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者培训前后以及培训护师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培训者培训前后以及培训护师后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比较

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培训护师后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护理单元护师培训前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护理单元护师接受培训后,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培训前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培训前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6.67%(42/90),培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22%(7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培训者培训模式是一种成本效益较高的成人教育模式,其不仅科学、高效,而且普及面和适用性广[11-13]。培训者培训模式以培训者为培训对象,先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再让接受过培训的培训者开展下一步培训,培训结构呈金字塔式增长,能全方位、多层次培养老年专科护理人才,有利于壮大老年专科护理队伍,缓解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匮乏和护理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14-17]。目前我国专科护师的培养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及评价标准,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尤其薄弱[18-19]。为了探索培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理人才的最优模式,本研究引入培训者培训模式,结果显示,培训者培训后、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 < 0.05),且培训护师后的护理知识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后(P < 0.05),结果提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能显著提高培训者的护理水平,而培训护师后的护理水平更高可能是由于培训者在培训护理单元护师的同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激励培训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护理水平。

培训者培训模式结合了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有利于弥补和纠正护理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0-23]。本研究中,培训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培训者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课程,能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更容易满足患者需求,实用性较强。本研究运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培养老年专科护士,能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经过培训者培训模式的临床应用后,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培训者的筛选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培训者培训模式的成败。培训模式的培训者务必要保证能胜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理的授课工作,否则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2)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培训者培训模式成功的基础。适时的考核、评价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培训效果。(3)护理部及护理单元护士长的支持和配合关系着培训者培训模式能否顺利进行。

我国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模式,只有积极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际情况的老年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专科护理质量,真正使老年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刘传红,屈清荣,孙巧枝,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114-1116,1117.

[2] 周云辉,周晓艳,文安笑,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培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4,29(10):72-75.

[3] 邓俊,王晓月,程海丹,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品管圈活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5):3661-3664.

[4] 郭莎莎,陈雪萍,王花玲,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社区低龄老年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0):3756-3759.

[5] 张莹莹,李华珠,许勤,等.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人员压疮防治知识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38-440.

[6] 刘志英,龚竹云,涂国红,等.老年ICU多学科联合护理培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25):3115-3117.

[7] 沈志云,陈利群.培训者培训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50-1253.

[8] 邸淑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9] 王艳梅.老年护理学(供护理学专业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0] 陈峥.老年病综合征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11] 宋岳涛,杨兵.老年长期照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12] 陈峥,王玉波.老年中期照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13] 赵振华,张爱莉,汪洁,等.上海市社区老年护理师培训效果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1):42-46.

[14] 周晓艳,周云辉,文安笑,等.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20):27-28.

[15] 陈秋华,陈萍,邵庭芳,等.系统化健康课程培训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9):4163-4165.

[16] 廖映红.对低年资护士因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性缺乏的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339-339.

[17] 游汝,胡姑长,莫志云,等.老年病区陪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59-260.

[18] 周颖.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培训用于老年病房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0):119-120.

[19] 刘祚燕,陈茜,黄兆晶,等.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对老年人态度及知识的调查分析[J].o理研究,2014,28(3):299-300.

[20] 龚兰英,杜凤娟,肖斌,等.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06-107.

[21] 计晓薇,张黎明.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老年无陪护病房护理员队伍现状的相关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14):116-118.

[22] 胡苏珍,夏海鸥,王国文,等.培训者培训模式用于社区院前急救培训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17):84-86.

养老培训篇4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我国老龄事业,国务院日前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吉林省在“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为努力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议省政府在充分认识我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基础上,以更高的站位审视社会老龄化问题,以更广阔的视野谋划老龄事业,以更有力的措施推进老龄工作。结合本省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构筑老龄战略对策体系,发展老龄服务体系,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建设老年健康支持体系,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尽快制定出台《吉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我省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就进一步加快我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针对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改委和民政部等10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2006〕6号)中指出,“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我省拥有的高校数量和师资力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一些高校中开办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既可解决部分学生所学非所用的问题,又为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培养了专门人才。据调查了解,随着养老机构的增多和养老服务业的规范化,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

当前,急需解决的是提高现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专业技术水平和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建议切实落实培训和用工政策,逐步解决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和不持证上岗的问题。省里应统筹安排培训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招募的人员,提供一次免(半)费的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经职业技能考试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所有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服务人员都应该持证上岗。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安排一些公益性岗位,使部分优秀从业人员可申请享受当地社会公益性岗位政策。

养老培训篇5

贯彻落实全区准备工作会议精神;讲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政策及经办规程;讲解入户调查表等相关表格填报要求。

二、参会人员

镇处分管领导、经办部门负责人各1名,各村(居)委会经办人员各1人。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

1、时间:年9月20号。

2、地点:农业大学校友楼。

养老培训篇6

近年来我国养老护理事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我国养老护理改革在不断深化;其次,养老护理改革对养老护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护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护理队伍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养老护理人员成为社会及养老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养老护理员的总体情况而言,如年龄、学历、从业资格、相关专业知识与目前岗位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就需要对养老护理员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从而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自身业务素质。所以在当前我养老护理事业发展中,如何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培训品质,成为了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训质量及养老护理员的满意度,切实保障养老护理员的学习愿望以及利益。对品管圈模式进行运用,能够对传统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与突破,并为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综合素养奠定重要基础。

1 品管圈应用现状

(1)品管圈的全称为品质管理圈,在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创立品管圈活动,之后在英国、法国及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

(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品管圈是一种通过对管理制度的提高与工作环境的改善, 达到集体参与并改善和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方法。自1978年兴起于我国,并在我国质量协会的监督下不断发展,向着更高的技术方面、工艺方面、管理方面扩展, 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品管圈不仅要求领导人员参与其中,而且也要求职工以及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只有如此,品管圈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当前,品管圈模式在养老护理领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与运用,并且在养老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品管圈模式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也决定了品管圈模式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品管圈模式中,团队个体所具有的能力与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而整个团体也可以在明确的分工以及相互的监督检查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对于为养老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自我展现平台、提升养老护理工作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工作积极性等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动养老护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养老护理对象的满意度也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2 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2.1 国外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国外的养老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已经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沉淀,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建立了养老护士的专业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相应的培训机制较为成熟。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职业素质培养,并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来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

2.2 国内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从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来看,由于我国养老护理工作仍旧停留在关注养老服务对象基本生活需求的层面,因此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内容也多集中于此,这导致了养老服务对象所具有的心理健康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等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也没有在当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得到体现。另外,我国当前所具有的养老服务人员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养老服务行业规模的迅猛发展,而是反映着我国养老护理工作者数量不足的问题,而这种数量上的缺口,也导致了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者的准入门槛较低,这对于提升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质量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我国养老服务人员所具有的持证率较低。当前,我国拥有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仅有两万多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持证率普遍都在50.00%左右,而广州也仅仅达到了12.00%,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或者中小城市,养老护理工作者的持证率则更低;再次,不规范化培训,培的谌菁虻?结构不合理,且主要以考证培训为目的。

3 品管圈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的作用

3.1 促进了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对护理操作产生深入的理解

品管圈小组活动提倡和坚持“小、实、活、新”的发展方向,可短期见效,易持续开展,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训质量及学员满意度。品管圈模式能够促使养老护理工作者通过培训了解工作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与操作重点,从而确保养老护理工作者能够在工作实践中使用更加规范的动作与更加熟练的流程,并促使养老护理工作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与养老护理对象开展沟通,强化自身对工作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认知与了解。当然,通过品管圈模式,圈员也可以开展圈员会议,总结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再使用统计学方法和鱼骨图等明确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从而确保培训工作能够体现出更好的针对性,并确保培训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借鉴品管圈在其他行业推行的成功经验,将品管圈改善方法导入到养老护理员培训中,旨在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培训教学的教学品质。从品管圈模式所使用的方法来看,这些方法可以发挥出老师的辅导作用,并在充分调动养老护理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利用真实的操作与实践来培养养老护理工作者的问题发现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对自身工作进行持续完善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养老护理共组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学习效率具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品管圈模式中,圈员扮演者培训者角色,同时也扮演者学习者角色,他们可以通过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品管圈对于强化养老护理工作人员与养老护理对象之间的沟通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能够降低二者之间矛盾的产生,而且也有助于引导养老护理对象掌握更多的养老技能,推动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对养老护理工作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3.2 强化评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品管圈模式中,较强的实践性能够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质量进行评估,这对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评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改进与优化。而对于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时协调和完善激励惩罚制度及管理制度。

3.3 品管圈活动对于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均有双赢效果

在品管圈模式中,培训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培训对象的专业素养,引导培训对象构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而且也能够提升培训者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完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培养体系,提升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4 结语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在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升养老护理人才所具有的专业技能素养、人文素养、职业判断力和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实现养老护理事业从单纯停留在表面向充满人文精神、专业高效的全面护理的转变,借鉴品管圈活动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养老培训篇7

[DOI]10.13939/ki.zgsc.2016.01.212

一个木桶是由多块木板制成的,它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想让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其短板或将其加长才行。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滨州市养老护理要有一个既容量大、又要牢固的木桶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然而现实是木桶的木板长短参差不齐,缺口很多。要想切实将这个木桶打造成滨州市养老需要的木桶,就要从多方面着手。

1 加长养老护理的短板,大力推动滨州市养老护理事业发展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养老问题已经是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促进养老问题的解决,为了切实解决好滨州市的养老问题,2014年3月滨州市向民政部培训中心申请在滨州市设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设在滨州市技术学院,基地投资200万元,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同时配备住宿、就餐,一次可承接200人的培训任务。鉴定站设在民政局下属的滨州市儿童福利院,使滨州市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养老护理员技能鉴定点的地级市,滨州市成为全省首个具备养老护理员培训、鉴定考试能力的“一站式”服务基地。

基地自设立以来,不断加大软件、硬件投入。在硬件方面,逐步完善基地建设,基地以居家养老的模式设计,配备国内先进的教学及实训设备。全力打造一流的养老护理培训示范基地。在软件方面,邀请民政部培训中心及北京社会管理学院的专家领导到基地指导授课,聘请台湾专家指导基地建设和培训。引进台湾先进的培训模式及经验。同时基地派出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打造自己的培训师资队伍。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和鉴定站的设立是滨州市实施养老护理人才战略的进一步探索,这一策略对滨州市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及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加速了滨州市养老事业的迅速发展。

2 切实了解滨州市老龄人口的实际情况,养老任务重、迫在眉睫

滨州市现有人口约378万,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滨州市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都高于同期的全省全国老年人口比例。

另外,滨州市老龄人口还呈现高龄化趋势。2010―2013年,滨州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由57952人增长到90902人,从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0%一跃到13.85%。高龄老人增长速度非常明显。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滨州市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数字就像一个警钟,时时提醒我们滨州市的养老问题不得不加大解决的力度和速度。这两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养老的相关政策,滨州市政府及社会共同努力,养老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公办和私营养老院的建立,这些机构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现有养老护理人员是不能满足需求的,专业护理员的大量缺乏,成为养老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怎样弥补养老护理员的缺口,提高养老护理质量,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3 通过培训及到养老院的调查,了解到滨州市养老护理员的实际情况

3.1 养老护理员工作强度大,工资低

在滨州市,一个40多岁的下岗女工,经过培训学习做月嫂,工资可以从3000元很快涨到7000~8000元。如果她做的是养老护理员,工资最多3000~3500元。养老护理员对技能以及职业的素养的要求绝对不比月嫂少,他们要有“养”的技能,养老护理员每天大约工作12小时,要服侍多位老人起床、穿衣、洗漱换尿布、换床单、做房间卫生,还要给老人喂饭(一日三餐),帮助翻身、大小便、洗澡等;还要有“护”的技能,比如有老人做输液治疗、翻身预防压疮等一般护士具备的专业技能。此外养老护理员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要不怕脏不怕累,对老人有爱心、耐心,更要细心。“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以看出护理老人的工作不好做,养老护理员要常年照顾各种状况的老人,尤其是那些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员,他们做出的付出可想而知,但是工资报酬不高。

3.2 改变当前的紧缺职业门前冷淡现状,养老护理员需要解放思想,提高社会地位

目前,养老护理员属于市场“非常紧缺职业”,但是由于长期低待遇、高强度的工作以及人们在思想上的歧视,使得从业者逐渐改行,养老院护理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笔者接触到许多农村的学员,培训完之后干了不久就改行了,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理由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亲朋好友面前觉得丢人,家人也不支持。这也造成了现在好多养老护理员很不自信,甚至不愿意说出自己从事的行业。要从根本改变养老护理工作是伺候老人、不光彩的工作,就要加大宣传让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职业,一个当前国家社会非常需要的职业,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高尚职业,更要靠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待遇及地位。

3.3 滨州市当前在岗养老护理员整体素质比较低,在职护理员队伍年龄偏大

2014―2015年上半年滨州市养老护理基地对滨州市在职养老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学员1087人,培训由滨州市民政局组织。学员来自滨州市各县区国办及个体养老院,护理员年龄从二十几岁跨越到五十多岁。

滨州市在职培训养老护理员文化程度统计。

上表中本科人员多数是养老院的管理人,大专多数是养老院的医务人员。护理员年龄比较大,文化层次低,导致接受新知识慢,工作中多数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习惯为指导,技能科学性较低。这些人平时对于行业发展趋势,新护理技能等接触比较少,多数人没有关注行业发展技能提高的意识。把养老护理工作单纯的作为一项生活照料工作来做。严重限制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妨碍了护理技能水平的提高。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切实地体会到养老护理队伍文化素质低这一突出特点。文化较低的护理员很难达到更高水平的培训学习,严重影响到养老护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

4 加固滨州市养老护理的长板,在现有资源上求快速发展

(1)2014年滨州市技术学院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对滨州现有在岗养老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将滨州市养老护理行业水平整体提高一个高度。使养老护理向专业化、技术化发展。

(2)开拓高素质的养老护理员资源。滨州市加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力度的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护理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定向培养养老护理人才。鼓励初中毕业生学习养老护理专业,并给予学习补助。2015年滨州市技术学院第一个设立养老护理专业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并且与民政部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实现对口升学。学生全部是免费入学学习。毕业后学校全部安排就业,学生也可以自主择业、劳务输出到多个国家就业。大力调动学生从事养老行业的积极性,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

(3)2015年8月滨州市技术学院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和滨州市民政局联合举办“福彩杯”滨州市第一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此次大赛给滨州市养老护理员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将滨州市的养老护理事业推上新的台阶。

滨州市培训基地准备通过正规培训、定向培训和中长短期多层次培训,让滨州市养老护理队伍走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道路,建设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熟练技能的专业化、职业化养老服务队伍。为滨州的养老护理事业走向辉煌的明天全力助跑。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在滨州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将走出滨州市养老事业的新里程,为滨州市养老打造出一个全方位牢固的高质量木桶。

养老培训篇8

大家中午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为加强全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全区为老服务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服务质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养老服务劳动、尊重职业技能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经过汉阳区民政局的精心准备,在区福利院和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健康照护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汉阳区2021年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暨第五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比赛开训仪式,今天按期召开,在此,向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出席这次活动的领导有区民政局副书记、副局长余洪宝,区民政局党委委员、区社会福利院院长杨连贵、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杨武文、区社会福利院业务负责人江利平、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健康照护学院院长范晓松。

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有区福利院、23家民办养老院院长及护理骨干以及19个承接汉阳区养老设施建设运营企业业务负责人及护理骨干,共计200余人。

今天的活动议程有四项:

一是杨院长传达《汉阳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暨第五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二是余局长作开训动员讲话;

三是范校长讲授《衰老体验》;

四是江院长讲授养老护理技能理论知识。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

请杨院长传达《汉阳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暨第五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

根据这个方案安排,参加集训的护理员骨干于6月2日至17日,在区福利院集中培训和赛前培训。

其中,6月2日至6月4日,每天上午9:00至下午5:00,脱产在区福利院集训,中午休息一小时,集中进餐,照护学院安排专人指导。

6月5日至6月6日,各院自行学习培训。

6月7日至6月9日,脱产在区福利院集训,中午休息一小时,集中进餐,区福利院安排专人指导。

6月10日,200余名护理员参加笔试,选取30名骨干,入围实操初赛。

6月11日至6月13日,30名骨干,参加实操集训,区福利院安排专人指导。

6月14日,端午节,休息。

6月15日,30名骨干集训,健康照护学院派人一对一指导。

6月16日,30名骨干抽签,分两组进行实操初赛,从中选取15名骨干选手参加实操决赛。

6月17日,15名选手实操集训一天,健康照护学院派人一对一指导。

6月18日,进行实操决赛。

你们集训后,还要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本院、本企业的其他护理员。这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请务必认真学习,确保学习效果。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余局长作开训动员讲话。

..............................................

关于这次培训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培训要求,余局长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请大家务必领会精神,认真听课。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

请范校长为大家讲解技能培训第一课——《衰老体验》。

范晓松院长,是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健康照护学院院长、湖北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会长、湖北省家庭服务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居家养老分会会长,多次直接参与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养老护理技能大赛筹备及参赛选手的培训,担任比赛评委。对养老护理技能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备赛经验尤其丰富,请大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

范校长为大家模拟老年人身体状况,让护理员们更多的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技能,提高老年人满意度。

感谢范校长的精彩讲授!

现在,休息10分钟,4:10准时到会场,继续培训。

休息期间,请大家有序走动,严格遵守防疫规定。

............................................

好了,继续培训。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

请江院长为大家讲授养老护理技能理论知识。

........................................

江院长总结了多年来的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经验,结合养老机构护理工作实际和护理技能理论,为大家全面梳理了养老护理技能理论知识,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养老培训篇9

在音乐课教学中,良好的情境启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节好的音乐课,就是要把课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研究和探讨“有效教学”模式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是学习新课的开始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一首歌曲的前奏,它可以给演唱者和听众以情感的启示,确定演唱时的速度、音高及基本情绪。而音乐教学的导课,犹如歌曲的前奏,它能使学生做好思想上和情绪上的准备,为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我在上肖邦钢琴音乐这课时,在课前播放《猫和老鼠》弹奏钢琴的片段,曲子刚好和本课要欣赏的曲子相同。很多学生就停止了他们的课间游戏,都来观看让他们感兴趣的片子。学生在课前就进入了本课的情境中,而且在课前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养老培训篇10

关键词:

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能力

养老护理员是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总理在2013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强调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这标志着老年服务产业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当前老年服务产业现状与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规模及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相比,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特别是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养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老年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建设一支正规化、优质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应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的教育与培训,使人才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能力与素质,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目标。

一、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从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人员主要是指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的供不应求,无论是从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不能满足老年护理的需求。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数据分析课题组通过对全国养老机构数据直报系统中(截止日期为2015年3月26日)239312个从业人员的统计分析,并结合社会福利中心2014年7月~12月赴东中西部13个省市54家养老机构调研情况得出,机构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薪金范围及职称等情况如下。

1.素质偏低

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较低,一般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能达到基本照料的水平,缺乏医疗常识,绝大多数是边做边学,这不仅不能适应老人护理的需求,还可能带来一定风险。调查发现,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有效数据的70%以上。且护理人员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学历以初中、小学学历为主,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养老机构及社区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缺乏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不了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满足不了高层次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

2.持证率低

照顾老人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是经调查,仅有11.11%的从业人员取得了相关的职称证书。在取得了职称的从业人员中,初级职称16393人,占比6.85%;中级职称7549人,占比3.15%;高级职称2646人,占比1.11%。这表明我国现阶段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任重道远。

3.流动率高

随机抽取部分从业人员数据,从入职日期和离职日期可以看出,部分机构从业人员入职时间很短,有许多甚至不足一个月。另据广州市民政局一项面向全市养老机构的人才数据统计显示,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一般在40%左右,个别民办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流失率高达八成。养老护理员紧缺,成了更为迫在眉睫的难题。这与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流动率高与其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缺乏职业认可度、福利待遇差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可见,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准入门槛较低、职业技能较差,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待遇偏差、知识面窄、持证率低、流动性大等问题,迫切需要结构调整和专业化建设。

二、制约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提高的因素

1.政策方面

从外部环境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训尚未真正融入“大人才”工作格局,没有真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类养老护理机构都在行政管理的大框架下自成体系,缺乏统一领导、相互配合和密切协作。从内部环境看,养老护理人员的选拔、管理、激励与评价机制等都没有建立或完善。一是没有设立职业准入制度。二是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三是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从政府层面还没有建立养老从业人员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各机构对护理员业务水平的考核标准与要求不统一。

2.社会方面

首先是认可程度不高,认为照顾老人是一种“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尽管一些院校开办了养老照护类专业,然而相当多的考生不愿意报考,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也不愿意做,从而影响了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的积极性;其次,老人及家属不愿意为养老护理员支付较高的工资,使得专业化前景不佳,工资低,人员流失率高,是人员队伍建设发展定制不前的重要原因;再次,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使得养老护理员无编制、无归属感,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稳定性。

3.个人方面

多数养老护理员年龄整体偏大、文化程度低、精力有限、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不愿意或没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专业培训难度大。同时多数养老护理员未经过正规岗位培训,这类人文化素质偏低,并且都是年龄偏大的无业人员,她们所掌握的技能基本是养老护理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并不一定具有规范性,与受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养老护理员相比较,差距很大。

三、提高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能力的途径

养老服务职业观确立后,需要一支与这一职业相匹配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服务队伍。《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要求养老护理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较为丰富的医疗、康复、心理及护理知识,良好的语言沟通、人际交往、社会组织能力。在当下养老护理员短缺、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现有养老照护人才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途径:

1.机构在职培训

1.1专项培训。专项培训,是强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及职业技能等级资质待遇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主要措施与途径。针对养老服务人员在日常照护工作中应用到的知识、照护技术进行专项培训和学习考核。培训内容既要包括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还要包括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及老年人常见意外情况应急处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培训形式上,可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在职轮训,逐步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比如对长期卧床老年人进行翻身预防压疮,对失能老年人进行特殊口腔护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方面的培训,然后定期进行考核,加强管理。也可通过养老服务技能培训机构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提高现有行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下岗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不仅可以扩充养老护理员队伍,而且可以扩大再就业。同时要通过改进培训,拓展培训渠道,开展交流式培训和知识技能储备式培训,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并对养老护理人员获取职业技能认证提供补贴,激励更多的养老从业人员参与培训,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率和持证率。

1.2继续教育。在取得各个级别的职业技能资格后,不能一劳永逸,还要进行继续教育,让护理员掌握各种新的知识、技能。对于已获得上岗证的养老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其服务水平,使养老从业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水平得到可持续发展。目前养老护理员的继续培训存在偏重医护、忽视生活照顾的内容,对此可以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养老护理员培训的经验,它们的操作性更强,如具体怎样使用轮椅、怎样省时节力地移动老人、不同性别的便器如何使用等等。因此继续教育可包括:让护理人员掌握日常按摩推拿、康复训练、四肢护理、皮肤护理、特殊老年设备的使用等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养老护理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慢性病护理方面的专业问题,因此还要加强对慢性病的预治等培训,更要着重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浙江省规定,经培训获得上岗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人员,每两年需参加一次在职培训。在教育方式上,由于护理人员很难脱离工作岗位,可以采取开展远程教育的方式,为养老护理人员学习、教育、培训提供方便,然后参加人力社保部门举办的测试,检验学习成果。

2.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养老产业催生了专业养老护理员这一新兴职业。随着社会进步与“白潮”的来临,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养老行业的服务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其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已成为必由之路。因此鼓励在行业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养老护理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提高广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在全社会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文化美德;另一方面也会展现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风采,彰显养老护理员的职业价值,加深社会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认识和理解。例如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定期主办的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竞赛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密切结合养老护理工作实际,设置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个人职业展示三个环节,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在大赛中表现合格的选手在赛后可拿到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养老护理员学技能、比贡献的热情,培养了人才、发现了人才、激励了人才,促使越来越多技能精湛的养老护理服务人才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3.采用“送出去、接进来”方式

所谓“送出去”是指进一步扩大将养老护理人员送入本地专业培训机构或学校(如职业鉴定所、站及高等卫生学校等)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范围,提高持证上岗率;“接进来”是将具备相关资质的培训教师接入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实地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在时间、地点上便于养老护理人员接受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养老机构可以依托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或已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高校,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与这些单位做到资源共享。养老机构中患有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人较多,但是护理员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尤其在疾病的中晚期,护理员在照护这类老年人时普遍存在经验不足、无从下手的现象。养老机构可以请医院专家或者培训师对护理员开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指导,使照护者能够发现老年人的一些异常表现,进行日常照料和心理护理,逐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情况,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

4.尝试远程教育模式

当前信息化软环境的快速优化、数字技术的快速提升、数字资源的日益丰富为微课的制作与传播奠定了基础,使远程教育成为一种高效、便利、不可或缺的教育与学习形式。我们知道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是直接从社会招聘的下岗或农村务工人员,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学员认知能力较低。通过将复杂深奥的知识制作成视频或课件,它灵活、反复播放等特点能大大增强学员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也能明显提高授课者的授课效果,同时也便于网络传输、共享资源,可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员的认知率及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如为老年人整理更换床单,在每个步骤配合文字及语音解说,这些护理技能的视频可帮助学员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反复模拟练习,降低训练难度,增强培训效果。对护理人员来说,有效的培训十分重要。采取机构自我培训、借助职业高校等模式实现培训资源的最优化、大整合,将日常工作实践与理论培训有机融合,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培训效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和养老服务水平,并将培训成果有效运用于养老服务实践,促进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课题组.我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全国养老机构数据直报系统239312名从业人员的数据分析[J].中国民政.2015.17.

[2]陈卓颐,黄岩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3):282-3.

[3]柴瑞章宋恺宁.广东省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现状及政策建议[J].社会福利.2015年7月.

[4]腾翀,高飞,尚红.国外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与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5]黄菲.辽宁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1-2.

养老培训篇11

1.1 对象 2016年 4-6 月从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8所养老机构中选取55名护理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护理员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员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户口类型)和工作特征(劳动时间、照顾老人数量、从业时间、月平均收入、是否有培训意愿)两部分。共发放55份问卷,回收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100% 。

2 结果

2.1 养老护理员一般情况。参与调查的55名养老护理员中年龄25~45q10人(18.18%),46~60岁40人(72.72%),61以上5人(9.10%);男9人(16.36%),女46人(83.64%);小学及以下13人(23.64%);初中34人(61.82%),高中及以上8人(14.54%);农业户口43人(78.18%),非农业户口12人(21.82%)。

2.2 养老护理员工作特征。月收入1000元以下18人(32.73%),月收入1000~1500元30人(54.55%),月收入1501元以上7人(12.72%);劳动时间在8h以内19人(34.55%),9h~14h者27人(49.09%),15h以上者9人(16.36%);照顾老人数量3人以下4人(7.27%),4~5人10人(18.18%),6~7人23人(41.82),8人以上18人(32.73%);从业时间不到1年8人(14.55%),1~3年22人(40.00%),3年以上25人(45.45%);30人(54.55%)参加过培训,25人(45.45%)没有参加过培训;38人(69.09%)有培训意愿,17人(30.91%)没有培训意愿。

3 讨论

目前承德市养老护理员酬劳少、劳动时间延长、体力消耗大,年龄较大、文化浅,女性居多,流动性强、缺乏系统培训,迫切需要结构调整和专业化。

3.1 酬劳少,劳动时间延长,体力消耗大。承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酬劳较少,原因是养老机构的发展基金缺少政府资助和银行贷款,在运营成本高和床位利用率低的双重压力下,通过降低成本精简机构员工、降低酬劳来维持。此外,养老护理服务是一项持久工作,护理员很少有节假日休息的时间,每日的劳动时间均超过8小时,同时还要负责数名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又劳累又繁杂,这样的体力消耗将很难保证对老人的服务质量,护理员的工作负担加重,长此下去,同样不利于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建设。

3.2 养老护理员整体年龄较大、文化浅。目前承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大多来自农村,年龄在46以上人员为主,年龄偏大且半数以文化水平浅,护理水平偏低。由此可见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没有医学护理知识,很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本研究中护理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浅,学习能力及记忆力下降,参加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效果欠佳,大部分护理员没有医学护理知识,不能为老年人提供较高水平服务,满足不了老年人护理需求。

3.3 护理员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居多。合理的性别结构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目调查结果显示,承德市男女养老护理员性别比例为1:5,女性护理员数量为男性护理员的5倍。养老护理最主要的工作是照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极易让人觉得养老护理员就是看护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保姆”,并且女性一直被认为是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男性从事这个行业则被认为有损男子汉形象,多数男性在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从事养老服务的男性较少。而养老护理大多是照顾行动不便、常年卧床的老人,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男性在这些方面较女性占优势,更适合胜任。

3.4 流动性强、缺乏系统培训。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福利收入低,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护理技能专业化程度不够,只能为老年人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护理等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此外,相关培训机会较少,培训模式单一,甚至部分人上岗前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几乎看不到发展前景,从业积极性降低,很大程度都影响着职业归属感和工作稳定性。

4 对策

4.1 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养老服务产业,重在服务,而服务的核心重在护理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定今后要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因此,有学者建议国家制定和完善政策,对中高等医学院校在招生、教学、就业等方面加大扶持,调整培养方向,开展“双证”教育认证模式。依托承德现有的承德医学院、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等大中专医学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课程和专业,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养老护理员上岗前的职业培训,获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毕业后再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同时拥有“双证”,使毕业生更具就业竞争优势,扩大了就业范围,另外可以参考其他城市的做法,承德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大在养老护理方面的投入和补贴,制定养老护理工作的特殊待遇政策,接纳专业人才上岗工作,使养老护理队伍更加健全壮大。

养老培训篇12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养老遇到了资金、场地、人才等难题。目前养老护理员护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缺乏专业训练,未建立与执行职业准入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养老事业的需求,不能让家庭放心、老人省心、养老机构安心。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沟通能力强,形像气质好,精力充沛,将大学生培养成养老护理员队伍,一方面为解决养老护理员队伍短缺提出了方案,同时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从业人员学历偏低

制约养老服务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未经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多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研究者在2008年对杭州市17家老城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情况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学历:294名护理人员中有22人为护理中专学历,272人为非护理专业,其中15人为大专学历,从事管理工作,257人为中学及以下学历(81.7 %接受过老年护理方面的培训);街道敬老院及民办敬老院护理人员中没有护理学历。正是由于护理员的文化水平低,使得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增加了培训的难度。在护理员队伍中有临床医学、护理或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培训经历的护理员寥寥无几,只经过民政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也不多,大多数是未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2008 年民政部王振耀司长曾讲到: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规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现阶段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总体满足率只有15.9%,其中聊天解闷服务满足率仅3.16%。全国的数据显示有32 万的为老服务人员中具有职业资格证的只有2 万人,比例为6%左右。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期开展的关键。

(二)缺乏专业培训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认为只要能吃苦就能做好养老护理工作,对培训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受当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等限制,培训起来难度大,较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专业培训机构也较少,大多数培训都以短期的观摩或个别帮传教式的指导,不能解决整个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问题。大多数养老机构没有配备专业护理、康复保健、老年心理护理、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实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现有养护人员普遍存在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差的问题,只具备一般的服务技能和护理知识,缺乏医学、心理学知识,无法对老人,特别是半自理、不自理老人进行有效的专业护理。养老护理员的人力来源大多是周围农村或进城的农民工。

(三)社会需求与现实服务水平矛盾突出

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同时80年代又施行了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也不断增大,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需要社会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养老护理人员以非专业人员为主,服务水平、态度等方面很难符合高要求,很难提供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养老服务。

(四)数量缺口较大

我国有家庭养老的传统美德。但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和20世纪末人口老龄化的急剧转变,传统的集中型大家庭向分散型核心家庭或小家庭转化,甚至出现老人单身家庭,人口金字塔倒置,严重削弱了传统家庭的家庭养护功能,迫切需要发展机构老年护理。目前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缺口非常大,出现用工短缺的养老机构越来越多,有些养老机构在无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专业护理人员情况下,不得不临时招聘农民工顶替。这样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大,另一方面也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护理工作责任和压力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养老机构的高龄老人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养老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已不再仅限于简单的保障基本生活,还需要能提供一定的医疗、娱乐等服务。

(二)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上存在着养老护理员工作不需要什么文化,只需要农村妇女就能从事。养老护理员低待遇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800~1000元,高的也仅有千余元,除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为护理员购买社会保险。护理员大多是临时工,执行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一旦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就跳槽,变换工作很频繁。低待遇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机构收费较低、运营成本较高,在缺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养老机构只能通过精简员工、降低待遇来维持。其次,在政府监管不利的情况下,不排除少数经营者有克扣员工工资待遇的行为。

目前收入水平较低,工作也不能得到社会很好的认可。工作队伍还不够专业化,另外受传统观念、收入水平、社会定位等多方面的影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社会认知程度不高,社会地位偏低。

(三)缺乏相应激励政策

传统观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无价值、贫困的社会边缘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负面、消极的老年歧视观念也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业,表现为:治疗护理环境较差、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低;老年人受歧视、被忽视,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优先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三、机制建立原则

(一)以激励为导向的原则

养老服务虽说是朝阳产业,但属于微利行业。不管是公办还是民营养老机构,都存在成本核算,有报道称,许多的社区托老所因经费缺乏停止运营。目前一些养老院、托老所能维持运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但是随着新劳动法的全面实施,劳动力成本必然上升,而养老服务的收费标准是根据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来确定的,要保证一般老年人能住得起养老院,同时要能留得住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为老人服务,建立稳定的专业化养老护理员队伍,所有的这一切,在养老机构自身努力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各个政府扶持的方法方案中,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财力支持是对养老事业最大的支持。制定大学生加入养老护理队伍的相应激励制度,鼓励受过专业训练的相关专业学生加入养老护理队伍。为大学生护理员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消除正式工与临时工的差别,使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有保障、归属感、成就感,以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二)重培训

对在校大学生引入专业护理、康复保健、老年心理护理、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相关课程教学,并在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专业训练,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分批组织学生学习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开展经常性的职业培训,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加强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服务技能。

(三)可操作原则

一方面要考虑当前大学生的从业意向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意义,掌握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前景。另一方面,摸清当前已有课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培训课程,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合理组织培训形式。对相关工作进行预算,从政府、相关机构、高校等多方面努力获取经济上的支持,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四、机制的建立

(一)深入研究需求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养老服务机构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年龄、专业、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调研进入养老服务机构或期待进入养老服务机构老人期望的护理人员特点,并认真分析其内在原因。对当前护理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深入剖析,找出现状与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内老人需要之间的差异,并寻求解决办法。

(二)科学设定培训体系

当前护理员对护理行为规范、心理知识、一般护理知识、营养与饮食、老年病护理、沟通技巧等知识掌握不深,不能全方位应对各种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无从谈起。基于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护理常识、心理学、沟通技巧、基础医学等相关知识为一体的科学培训知识体系,建立讲课、观摩、实习、总结、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养老护理技能比赛,激发大学生提高护理技能、技巧的热情,促进大学生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和养老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相应制度

为了激励大学生加入养老护理机构,需要建立就业奖励、从业人员规范、养老护理员资格认证、养老护理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从制度上清除障碍,使大学生进入养老护理队伍切实可行。

(四)加强高校与养老院、社区的交流与合作

高校主要负责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招生及日常教学管理,负责养老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社区为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提供见习与实习机会,并积极向学生及高校反馈,建立培训联系。养老院为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提供专职或兼职机会,为高校提出培训建议,建立日常交流沟通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