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8 01:19:26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1

进入21世纪,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为背景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代产业浪潮。世界各国通过大数据存储和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它不仅以全新的理念和架构重组了人类在各个领域里的实践活动,更推动了人类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样催化中国社会工作领域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为新业态的出现,更表现为以往被视为自然科学研究工具的统计学和数学算法、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等大数据技术,将应用到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领域。作为拓展社会工作新动能的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归纳、整理、分析、综合处理海量信息,推动社会工作走向专业化、专门化、多元化、精细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在顶层设计、政策引领、制度建设和实践操作上都有了长足发展,尤其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思路和任务。从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到专业人才和组织平台的培育建设都有了全面的提升,拓宽了社会工作的维度,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给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政府转换职能简政放权和社会工作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各类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队伍日益壮大。社会工作机构按照一定的宗旨和服务体系,从事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社会工作实务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数量快速增长,以年增长10%-15%的速度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156.2万个,比上年增长6.8%,职工总数1197.6万人,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206183人。其中,社会工作师和助理工作师206183人,比2014年增长29.8%;全国全年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达388321人,比2014年增加41.5%;全国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突破50万人;全国有321所高校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招收本科学生,70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4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3万人;各地社会工作资金投入26.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6%;全国成就社工岗位181273个,比上年增长了59.1%;全国社会工作机构达到4686家,比2014年增长33%;全国有社会工作行业协会455家,比2014年增长了57.4%。现阶段,我国己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形成了层次不同、区域有别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格局,其在参与环境保护、扶持弱势群体、帮助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岗位、创办民办教育、进行慈善捐助、便民利民服务、促进行业自律等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增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激增,服务领域的拓宽,对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信息科技手段为支撑,通过大数据重塑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模式,成为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民政部门要发挥引领作用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路径的探索,属于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尚无固定模式可循。国外鉴于国情差别,可借鉴的东西也不多见。所有这些为我们放下包袱,积极研究探索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嵌入社会工作,依此实现社会工作理念、方式上的变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工作创新的优先选项。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发展部门信息化的同时,要切实发挥主管部门优势和政策引领作用,在已经建成的“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以建设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为契机,积极与其他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创立的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跨行业的互联互通,集合相关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组织,发挥社会共建优势,为建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云平台,推进社会工作信息化发挥政策指导和部门引领的作用。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大庆市进行了有益探索。

“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始建于2014年,现在正在应用中逐步完善。从宏观体系来看,该平台是大庆市民政局立足现有的“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架构和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以开放的建设模式研发建立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该平台属于“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设的子平台,内部由专业社会工作者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这三个子系统在云平台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门户网站群、民政各个业务分平台、移动APP与便民终端及各类服务整合接入应用平台,与服务对象在云端交互,实现信息有效对称,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管理社会、管理事务的工作过程。与此同时,这三个互通共享的子系统可以通过“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接口与民政横向相关业务系统、本市自建系统(运营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信息平台)及本市其他相关社会工作业务系统(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协会)通过云平台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全市内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资源共享和服务管理全覆盖,优质完成平台涵盖的所有业务协同服务任务。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兼容共享功能。从目前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情况看,服务与管理的覆盖度广、针对性强、解决问题效率高,其自身服务内容包括6大类23项业务:为生活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开展的为老服务类项目: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就餐配送服务项目、病中护理服务项目、法律援助服务项目、意外保险服务项目、心理干预服务项目、社会参与服务项目、身体康复服务项目、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助老服务等其他项目(困难老人拨打政府发给的移动式呼叫器“96700”号码,即可得到多种基本生活需求服务);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服务项目:如生活扶助服务、就业援助服务、生计发展服务、权益维护服务、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为特殊群体服务项目:如纠正行为偏差服务、缓解生活困难服务、疏导心理情绪服务、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服务、就业援助服务;为受灾群众生活重建开展的社工专业服务项目:如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社工专业人才服务项目:如对专业社工人员进行培训服务、专业社工人员进社区、工厂、学校开展的社工服务;社工服务项目评估中心服务项目:譬如中心属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人员由专业社工人才组成,中心组建专家库,受民政部门委托组织专家对设计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遴选,并对社工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进行评估、论证,对完成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评定等。

该平台拓展到云端的服务则涵盖范围更广,几乎涵盖了社会、公众全方位、多维度的需求。包括为各类用户提供专网登录、VPN远程登录、无线登录、手机WAP登录等多种方式,覆盖了大庆市委、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200度家单位,共计400多用户;接入了财政局收费系统、会计证发放系统、劳动局“五险合一系统”、房产局房产证审批发放系统、质量技术监督局法人代码证审批系统等7个应用系统;进驻了政府采购、工程交易、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四个中心、45个单位及250个服务窗口,实现了市政府及市政府各委办局面向企业和市民的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审批,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开放式、交互式、一站式、一表式”的审批服务系统;通过光纤上网和“宽带大庆”,全市县(区)农委(农林局)、62个乡(镇、场)有112个村(连队)可以上网;全市共有农信通用户7730户,农信通覆盖率达91%,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标准、新闻、各类技术、各类农产品供求、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实现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集中管理、数据集中存储、政策统一口径、业务统一操作。个人账户查询系统通过政府网站直接面向个人。缴交职工实现了通存、通取、通贷;联通了数字城管系统,在主要街道、住宅小区等地区设置了监控点,实现了对地上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桥梁、路灯监控、物业小区等城市管理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以GIS的强大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作为支持,以用户的选择和要求为标准,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的共享和房产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以社区居民信息为基础、集社区办公、管理、数据同步于一体,提供给各级、各部门浏览、查询、统计社区基础信息,通过社区服务网站和民生论坛,向广大居民提供全天候的生活、工作系列化服务;以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手段,以网络化管理平台为支撑,采用出租车双频复合电子标签和自动识别的出租汽车自动监检管理系统通过云端可查,可监管追踪,实现对“黑出租汽车”和“问题出租汽车”的辅助稽查;关联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与卫生部、黑龙江省卫生厅、市辖各县区合管办及定点机构的网络连接及信息共享;基于大庆市政府网络,关联了信息化协同工作体系和数据共享体系,各业务应用基于上述数据标准、数据中心和协同工作平台来实现。

三、社会工作语境下由大数据、“互联网+”构筑的“养老服务生态圈”

透过宏观,我们再入微观。以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社区推出的“双社结合”、“双工联动”,打造“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专业化新模式为例,从中可以领悟到社会工作语境下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助推养老事业的力度。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2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55-02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路径的探索,属于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尚无固定模式可循。国外鉴于国情差别,可借鉴的东西也不多见。所有这些为我们放下包袱,积极研究探索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互联网+"嵌入社会工作,依此实现社会工作理念、方式上的变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工作创新的优先选项。

一、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实务基础

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工作的观点众多,笔者认同“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1]的观点。在我国,“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2]这一概念定位从基本要素、工作方法及功能的角度比较具体地阐明了社会工作的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政府转换职能简政放权和社会工作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各类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队伍日益壮大。社会工作机构按照一定的宗旨和服务体系,从事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社会工作实务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数量快速增长,以年增长10%-15%的速度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156.2万个,比上年增长6.8%,职工总数1197.6万人,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206183人。其中,社会工作师和助理工作师206183人,比2014年增长29.8%;全国全年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达388321人,比2014年增加41.5%;全国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突破50万人;全国有321所高校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招收本科学生,70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4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3万人;各地社会工作资金投入26.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6%;全国成就社工岗位181273个,比上年增长了59.1%;全国社会工作机构达到4686家,比2014年增长33%;全国有社会工作行业协会455家,比2014年增长了57.4%。现阶段,我国己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形成了层次不同、区域有别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格局,其在参与环境保护、扶持弱势群体、帮助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岗位、创办民办教育、进行慈善捐助、便民利民服务、促进行业自律等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增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递增,服务领域的拓宽,对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数据重塑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模式成为时代的选择。

二、民政部门引领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发展自身信息化的同时,要切实发挥政策引领而不是包揽的作用,在"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以建设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为引领,主动发挥主管部门优势,积极与其他部门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创立的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跨行业的互联互通,集合其他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组织,发挥社会共建优势,为建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云平台,推进社会工作社会化发挥政策指导、部门引领和引水入渠的特殊作用。在这方面,大庆市进行了可借鉴的有益探索。

“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始建于2014年,现在正在应用中逐步完善。该平台是大庆市民政局立足现有的“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架构和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以开放的建设模式研发建立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该平台属于“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设的子平台。根据工作和业务需求,该平台内部由专业社会工作者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这三个子系统在云平台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门户网站群、民政各个业务分平台、移动APP与便民终端及各类服务整合接入应用平台,与服务对象在云端交互,实现信息有效对称,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管理社会、管理事务的工作过程。与此同时,这三个互通共享的子系统可以通过“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接口与民政横向相关业务系统、本市自建系统(运营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信息平台)及本市其他相关社会工作业务系统(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协会)通过云平台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全市内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资源共享和服务管理全覆盖,优质完成平台涵盖的所有业务协同服务任务。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兼容共享功能。从目前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情况看,服务与管理的覆盖度广、针对性强、解决问题效率高,其自身服务内容包括6大类23项业务:为生活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开展的为老服务类项目: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就餐配送服务项目、病中护理服务项目、法律援助服务项目、意外保险服务项目、心理干预服务项目、社会参与服务项目、身体康复服务项目、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助老服务等其他项目(困难老人拨打政府发给的移动式呼叫器“96700”号码,即可得到多种基本生活需求服务);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服务项目:如生活扶助服务、就业援助服务、生计发展服务、权益维护服务、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为特殊群体服务项目:如纠正行为偏差服务、缓解生活困难服务、疏导心理情绪服务、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服务、就业援助服务;为受灾群众生活重建开展的社工专业服务项目:如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社工专业人才服务项目:如对专业社工人员进行培训服务、专业社工人员进社区、工厂、学校开展的社工服务;社工服务项目评估中心服务项目:譬如中心属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人员由专业社工人才组成,中心组建专家库,受民政部门委托组织专家对设计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遴选,并对社工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进行评估、论证,对完成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评定等。

该平台拓展到云端的服务则涵盖范围更广,几乎涵盖了社会、公众全方位、多维度的需求。包括为各类用户提供专网登录、VPN远程登录、无线登录、手机WAP登录等多种方式,覆盖了大庆市委、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200度家单位,共计400多用户;接入了财政局收费系统、会计证发放系统、劳动局"五险合一系统"、房产局房产证审批发放系统、质量技术监督局法人代码证审批系统等7个应用系统;进驻了政府采购、工程交易、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四个中心、45个单位及250个服务窗口,实现了市政府及市政府各委办局面向企业和市民的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审批,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开放式、交互式、一站式、一表式"的审批服务系统;通过光纤上网和"宽带大庆",全市县(区)农委(农林局)、62个乡(镇、场)有112个村(连队)可以上网;全市共有农信通用户7730户,农信通覆盖率达91%,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标准、新闻、各类技术、各类农产品供求、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实现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集中管理、数据集中存储、政策统一口径、业务统一操作。个人账户查询系统通过政府网站直接面向个人。缴交职工实现了通存、通取、通贷;联通了数字城管系统,在主要街道、住宅小区等地区设置了监控点,实现了对地上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桥梁、路灯监控、物业小区等城市管理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以GIS的强大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作为支持,以用户的选择和要求为标准,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的共享和房产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以社区居民信息为基础、集社区办公、管理、数据同步于一体,提供给各级、各部门浏览、查询、统计社区基础信息,通过社区服务网站和民生论坛,向广大居民提供全天候的生活、工作系列化服务;以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手段,以网络化管理平台为支撑,采用出租车双频复合电子标签和自动识别的出租汽车自动监检管理系统通过云端可查,可监管追踪,实现对"黑出租汽车"和"问题出租汽车"的辅助稽查;关联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与卫生部、黑龙江省卫生厅、市辖各县区合管办及定点机构的网络连接及信息共享;基于大庆市政府网络,关联了信息化协同工作体系和数据共享体系,各业务应用基于上述数据标准、数据中心和协同工作平台来实现。

三、大数据“互联网+”构筑的“养老服务生态圈”

通观宏观,我们再入微观,以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社区推出的"双社结合"、"双工联动",打造"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专业化新模式为例。从中可以领悟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助推养老事业的力度。

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社区在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信息化工作架构中,依托政府云和大数据,把社区的各类信息统一归属到民政开发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下,推出了"双社结合、双工联动、"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专业化新模式。所谓"双社结合"就是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结合协作;"双工联动"就是社区社工和社会义工联合行动;"3+1"居家养老助老模式就是以居委会社工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区社工带动心理咨询师为老人提供精神慰籍、心理疏导+以社工带动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卫生、理发、洗脚、剪指甲等服务+以社工带动社区居民和身心健康的老年人组成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邻里守望等服务。从实践来看,这种养老模式切合当地实际。社区党工委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对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的优势整合;对社区社工和社会义工的服务方式互补互助。目前,"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模式已在庆新社区全面推开,服务效果明显,社会反响良好。这种体贴式、个性化助老服务做法,得到了辖区老年人,特别是、寡、孤、独、残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普遍认可和赞许。

庆新社区现有人口2778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6499人,占到全社区总人口近25%左右,居家养老问题一直是庆新地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庆新社区创新拓展思路,研究探索居家养老助老的切入点和着眼点,通过深度调研、沟通、了解,进一步了解掌握辖区老年人所思、所想、所需

实际,积极推进辖区居委会与专业的"喜悦爱心社工服务中心"合作协作,将所有需求信息规范采集,统一录入"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通过网站集群系统、民政业各个务分平台、基于移动APP的互联网+服务、第三方服务整合接入中心数据共享、协同平台共享服务、智能终端等多维度的互动方式,最终完成信息共享服务和业务协同服务。这种"互联网+"模式下构筑的"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新模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慰籍、照料、问候、代购、导诊、休闲、娱乐、互助等菜单式帮助,老年人还可通过网络和智能终端访问"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信息平台",采取"选单"和"点单"的方式享受8种服务:一是社工+心理咨询师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籍、心理疏导、亲情关爱等疏导服务;二是社工+义工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卫生、理发、洗脚、剪指甲等生活服务;三是社工+公益律师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婚姻、继承等法律服务;四是社工+医生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预约、挂号、导诊等健康服务;五是社工+中心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中心帮助老年人通过网络视频与在异地的亲人见面,一解思念之苦;六是社工+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组织文艺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有益于身心的文化沙龙和文艺演出等娱乐活动;七是社工+老人提供的服务:由身体好、心态积极的老年人成立阳光服务队,为其他身体不好、心情抑郁的老年人提供聊天服务与生命历程回顾;八是社工+党员提供的服务:主要通过党员结对,使有共同爱好、共同经历、共同需求的个体结对,形成互相守望、互相照料、互相帮扶的小组。这样,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与其他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模式下信息对称,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多元的智能服务系统编织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养老服务生态圈,满足了多元的、个性化的社会需求,探索了一条可借鉴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3

0 引言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信息化教学对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和网络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使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 电子技术课程特点与采用信息化教学可行性

1.1 课程特点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电路设计、印刷板设计、电路的组装和调试等能力,实践与实验性都很强。该课程概念抽象、公式较多,又与专业课和电工类实际工作结合紧密。学生基础的好坏、学习兴趣的高低、对电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实验实践技能的高低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1.2 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电子行业属高科技制造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这意味着工人需要有更高的职业技术水平。许多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很难跟上行业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的更新速度,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而信息化教学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源能够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工学结合等多方面的需求。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促进主动式、协作式、自主型学习,形成高效、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依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不同,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素材开发个性化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实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2 数字钟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直观地把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表述的过程和现象主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信息资源、交互反馈、互动研讨、问题分析、效果考核等方面来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平台。

2.1 数字钟结构框图设计 构架课题知识技能

数字钟是一种用电子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图 1 数字钟设计框图

2.2 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资源设计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图1可见,数字钟由石英振荡器、秒脉冲发生器、校对电路、计数器及译码显示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信号传递非常抽象。

对于该课题的信息资源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制数字钟视频、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各部分工作原理讲解、对于元器件应用的讲解可以采用Flash、Multisim等软件进行动画演示。也可以到网上收集、购买教学录像、课件等多种信息资源。生动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需要建设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

2.3 进行交互反馈功能设计 增强互动研讨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但从根本上讲,教学应该是在老师正确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来进行的一个过程。

在数字钟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老师课前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能力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老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中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及互动研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4 问题分析设计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各个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讨论沟通,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问题可以跟踪学生的进度和学习效果,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字钟信息化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比如如何实现定时功能?如何实现整点报时功能?采用提问、提示、启发、小结的模式,各小组之间采取抢答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积极地思考和参与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5 教学评价设计 及时掌握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和引导。《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在数字钟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主要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数字钟的制作完成后每组同学把记录本组调试过程的录像上传至多媒体,然后每组进行讲解本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录像进行自评、互评,老师可以加以点评和打分。评价结束后整个教学效果一目了然,老师可以根据该课题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3 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仿真机房、网络课程等信息化资源有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信息化教学,但信息化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上由于经费和师资等问题仍然达不到教学要求,只能是一部分课程或某些课程中的某些项目和课题可以进行信息化教学。《电子技术》课程属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多,知识量大,而课时安排往往比较紧,若全安排信息化教学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因此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内容,合理分配时间。

3.2 教师的观念、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技术理论,还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有的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感情,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

4 结语

教学事实证明,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我们要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尽量多的采用信息化教学,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综合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4

一、引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对农民参保过程真实有效的记录,是在农民参保业务办理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性的文件、纸质文档、电子文档、图像等,这其中与财务内容有关的信息记录材料总称为财务档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主要包括与养老保险缴纳明细,支取明细、申领明细、记账凭证等有关的信息资料。财务档案是对财务收入、财务支出等财务信息的有效记录。财务档案管理对于财务的统计、核算等工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目前由于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多,涉及范围广,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分析与探讨,找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发展的新路子。

二、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存在意识缺失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是对养老保险缴纳、申领等信息的有效记录,是解决财务纠纷的重要凭证,同时还是打击经济违法犯罪,对养老保险金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尽管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规模的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有所进步,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单位却依然没有对财务档案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也没有加大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没有能够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部分人员思想比较保守,认为财务信息是保密的,所以对于一些财务票据等资料进行了封存,并没有建立财务档案。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存在制度缺陷

完善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却有所缺陷。一方面,虽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财务档案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有关单位却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内容建立财务档案管理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标准不一,管理缺乏统一规范,没有明确的账目分类规则,财务信息记录标准等,这使得财务档案的记录显得杂乱无章;另一方面,财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多数单位缺少专门的财务档案管理部门,缺少档案室,档案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缺口也较大,并且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技能与水平有待提升。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财务档案管理也进入到已信息化为主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却相对较低,财务档案仍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档案相对较少,这极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损坏与丢失,并且财务纸质档案内容与电子档案内容不同步,无法便捷的通过电子档案查找所需信息,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此外,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存在不小的缺口,并且有关单位对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不够,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不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三、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出路

(一)强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意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意识是做好财务档案管理的思想保障,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强化。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强调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使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对此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财务档案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使相关人员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并积极引进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充实财务管理队伍,着力提升财务档案管理质量,使相关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档案管理意识。

(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与规范,包括财务信息的记录标准、养老金的缴纳记录规范、养老金的支取记账凭证、财务信息的立卷和归档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分类规范等;二是要建立财务档案管理室、档案管理部门,优化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结构,重新规划财务档案管理部门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数据维护等引入到财务档案管理当中来,以此来提高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水平;二是要加大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的投入等,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为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做好人才保障。

四、结语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是保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还存在意识缺失、制度缺陷、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强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档案管理意识,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等,保障我国强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5

2公路行业职工队伍及培训现状

就目前公路行业职工队伍组成看,有年龄大的,也有年龄小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员相关较大,思想观念和知识相差也较多,新员工与老员工的工作经历、专业知识、学历水平也不一致等等,职工队伍组成中体现的种种不合理情况分析如下:

一是公路行业单位领导思想观念比较老旧,对于职工教育培训不重视,不能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等支持,不舍得花钱在员工培训上,认为公路行业修桥补路等工作技术含量低,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就可以,不需要掌握新知识,或是定期进行培训,这就容易打消一些职工的积极性。实际上,职工教育培训是职工一个很好的在职学习和成长机会,很多职工都在工作中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职工教育培训即是单位需要的,也是职工个人非常需要的。

二是公路职工队伍员工学历普遍较低,员工总体素质不高。

三是专业结构严重失衡,管理及专技人才严重不足。公路行业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在招聘或人才引进方面往往受多种因素限制,导致人才引进渠道不通畅,这样就导致公路行业难以招到年轻的新员工,单位中很难有新鲜的血液进行补给,这就使得一些很好的管理人员或专技人员的年龄偏大,很多已超过四十步,这些人中又有很多上升到管理岗位,不再从事技术工作,这样就使得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更为缺少。

四是一线执法力量不足,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从事公路执法岗位的人员年龄都偏大,他们通常由以下几种类型的人组成,退伍军人、中专技校毕业生和原收费站转岗职工等。这些人的学历相对较低,虽然很多职工都参加了在职继续教育学习,获得了大专文凭,但与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生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职工的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是新技术应用深入,技能型人才缺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快速发展,公路行业技术发展也大大加快,公路行业引入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可以使公路养护效果更好。但是,因为操作工人大多都是老工人,他们的知识水平低,对于新的设备使用和维修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这样就使得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水平都相对较差,机械设备老化加快,增加了设备维护的成本,同时,也影响了公路养护质量和工程建设进度。

六是教育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工作实际需求来定,而是很机械的执行老路子,学习老内容,不能根据实际应用与发展,设计更实用的培训课程,这样导致培训效果不好,既浪费了职工的时间,也浪费了培训资源,达不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3加强公路职教工作措施及思路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从两个方面说,一方面是领导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培养人才的重要性,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如果不重视人才,不能培养职工积极学习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那再好的设备和方法都不能有人去应用,这样就会造成设备的闲置与浪费,影响公路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职工也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这个社会就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公路行业也要适应潮流,一步步向前发展,员工要想跟上单位的发展步伐,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更好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3.2根据公路行业实际和未来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

首先,各级公路行业部门要做好在职职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摸清所有在职员工的真正情况,主要是学习教育情况。其次,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设立目标,根据目标内容,确定职工教育培训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最后,树立科学的人才教育培训发展观,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即要符合公路行业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又要保证职工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于工作中,学有所用,这样既解决了单位的问题,也提高了员工的技能,使企业与员工均受利。

3.3加大扶持力度,鼓励职工自学成才

一是鼓励职工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等形式参加学历继续教育,同时也积极支持职工参加各类职业资质与技能培训,多培养一些通用型、专用型、实用型人才。二是通过报销职工学费、报名费、考试费等,鼓励职工参加学习,对其参加学习与考试时间比照正常出勤处理,为其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三是对取得相应学历和专业资质证书的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调整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待遇。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4突出行业重点,大力开展岗位培训

一是要紧紧围绕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开展短、平、快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往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培训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继续抓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地学到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公路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公路养护技术工人的培训。以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生产操作技能、改善技术结构为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对中青年技术工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及知识,逐步适应新形势下养护工作的需要。

3.5强职工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

职工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培训内容的信息化和培训手段的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要靠科技的支持,这就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给了我们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职工教育培训中的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职工培训的质量。传统教材的内容多以讲授为主,其信息量有限,内容也滞后于现实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开发电子版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库,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指导下形成在网上运行的电子课件,再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演示型网路课堂教学。不同单位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单位间的软硬件的资源共享,实现远程教育,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培训水平。

4结束语

要想做好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与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同时,分析职工的基本情况,从而确定培训项目内容,积极开展培训,以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做好公路行业职工的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公路行业科学、和谐的发展。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6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次难得的展示自我、认识自我的机遇和锻炼、学习、提高的机会。

我市委办公室举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是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天,我本着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宗旨,站在这里,进行竞争上岗的演讲,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我参加市信息办正科级秘书岗位的竞争,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自己先后在市、县信息办工作,有着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和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强烈愿望,比较熟悉基层信息化工作实践,也有一定的信息化理论知识。特别是调入市信息办以来,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促进自己从重技术学习向重理论学习转变、从重实践操作向重提出思路转变。同时,在参加全市第一期信息化骨干培训班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地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知识,并注意在工作实践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是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以来,自己经过多个岗位的实践锻炼,培养了自己办文、办会、办事及综合协调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先后从事过调研、文秘、督查及信息化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被评为全国固定观察点系统优秀调查员、全市党委系统督查工作先进个人,撰写的调研文章曾在省级刊物上予以刊登。特别是在市委办公室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自己不断加强与县(区)、部门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相互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也显著地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协调能力。

三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己注意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踏实干事,诚实待人,多年的办公室工作经历,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协作意识。这些正是团结同志、做好工作的基础。

如果这次竞争成功,我将在深、实、严、新四个字上下工夫,努力做到学习求深、作风求实、自律求严、工作求新。

1、学习上求深。我将把学习当作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以学习促进步,以学习促提高。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文秘知识、信息化理论等业务知识,积极总结和探索信息化工作规律,全面把握信息化发展方向。

2、作风上求实。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一直是我人生的座右铭。作为市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我将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吃苦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在堂堂正正做人上有新境界,在踏踏实实做事上有新成效。

3、自律上求严。继续坚持严以律己,诚实待人,工作上积极主动,成绩面前不争先,困难面前不退缩,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小事上见精神,在细节上下功夫,无论事情大小,都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7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次难得的展示自我、认识自我的机遇和锻炼、学习、提高的机会。

我市委办公室举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是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天,我本着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宗旨,站在这里,进行竞争上岗的演讲,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我参加市信息办正科级秘书岗位的竞争,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自己先后在市、县信息办工作,有着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和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强烈愿望,比较熟悉基层信息化工作实践,也有一定的信息化理论知识。特别是调入市信息办以来,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促进自己从重技术学习向重理论学习转变、从重实践操作向重提出思路转变。同时,在参加全市第一期信息化骨干培训班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地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知识,并注意在工作实践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是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以来,自己经过多个岗位的实践锻炼,培养了自己办文、办会、办事及综合协调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先后从事过调研、文秘、督查及信息化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被评为全国固定观察点系统优秀调查员、全市党委系统督查工作先进个人,撰写的调研文章曾在省级刊物上予以刊登。特别是在市委办公室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自己不断加强与县(区)、部门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相互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也显著地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协调能力。

三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己注意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踏实干事,诚实待人,多年的办公室工作经历,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协作意识。这些正是团结同志、做好工作的基础。

如果这次竞争成功,我将在深、实、严、新四个字上下工夫,努力做到学习求深、作风求实、自律求严、工作求新。

1、学习上求深。我将把学习当作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以学习促进步,以学习促提高。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文秘知识、信息化理论等业务知识,积极总结和探索信息化工作规律,全面把握信息化发展方向。

2、作风上求实。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一直是我人生的座右铭。作为市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我将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吃苦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在堂堂正正做人上有新境界,在踏踏实实做事上有新成效。

3、自律上求严。继续坚持严以律己,诚实待人,工作上积极主动,成绩面前不争先,困难面前不退缩,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小事上见精神,在细节上下功夫,无论事情大小,都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8

1 引言

信息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习者寻找、应用和分析信息、创意思考、解决问题和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文学阅读的推广有助学习者培养阅读习惯,发展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和图书馆在推动阅读及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方面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大学图书馆系统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中国语文教育组合办的“走进香港文学风景”计划①,是结合信息素养教育、文学阅读和实地考察的推广阅读活动。本文首先介绍活动的背景、宗旨、目标和内容,然后以参加者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焦点访谈的检讨,论述这种新的文学阅读推广模式与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关系。

2 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图书馆系统2002年成立“香港文学特藏”以来,先后与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合办“接触香港文学”(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讲座系列”(2005年)等多项活动,努力推动文学阅读的风气。2010年6月23日,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大学图书馆系统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中国语文教育组联合举办了“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的文学阅读和赏览活动,旨在为中学教师介绍搜集香港文学及中国语文网上教学资料的方法,让参加者能轻易掌握和运用网上资源,选取合适的篇章和教材,为学生开启广阔的阅读天地;此外,透过实地赏览香港中文大学的人文风景,让参加者体会作家、学者在文学作品里所表达的文哲思考及文化关怀。是次活动共有七十多位教师参加。

“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主要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文学短讲——“轻松搜集香港文学资料”,介绍利用信息科技的技巧,以及运用香港中文大学开发的“中国现代文学网站”,配合“香港文学资料库”和“香港文学档案”等网上资源,轻松快捷地寻找香港文学的教学资料。第二部分为“香港文学作品赏览——以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的文学景点”为例,将过去四、五十年来众多作家文人在香港中文大学留下的行踪步履,以至笔墨篇章联缀成文艺赏析的线索,让参加者在校园内边走边看。参加者由导赏员带领,从新亚书院出发,分五条路线赏览香港中文大学的文学风景,即“象牙之塔的高度”、“吐露居停的光影”、“科学人文的对话”、“青葱年华的印记”和“本土情怀的反思”。

“指掌步履之间”重视信息科技的运用之余,亦结合了文学作品和文学地景来推广阅读活动。从对参加者的问卷调查可知,这个阅读推广的新模式深受中学教师欢迎。2011年,“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荣获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社区乡镇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征集”之优秀案例奖。

3 走进香港文学风景(一):与小思老师对谈及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文学景点赏览

鉴于“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的效果理想,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系统于2010年12月向香港中文大学知识转移基金申请拨款,举办“走进香港文学风景”。2011年2月,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系统正式获得拨款,并连同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中国语文教育组,推行为期15个月的“走进香港文学风景”计划,内容包括大型讲座、文学景点导赏、分区文学景点设计工作坊、“走进香港文学风景”专题网页等,旨在向更多中学教师和学生推广文学阅读与地景赏览的知识和乐趣。

“走进香港文学风景”计划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与小思老师对谈及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文学景点赏览”,而第二部分为“分区文学景点导赏设计工作坊”。本节首先简述第一部分“与小思老师对谈及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文学景点赏览”的内容,第四节会介绍第二部分“分区文学景点导赏设计工作坊”的情况。

“走进香港文学风景(一):与小思老师对谈及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文学景点赏览”于2011年6月30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举行,共逾250位中学教师和学生参加。这次活动的第一项环节是“小思老师与中学生对谈”,由香港著名学者兼作家卢玮銮(小思)教授与三位来自不同中学的学生进行现场对谈,就着“文学情怀与本土关注”的话题,分别畅谈阅读和写作的乐趣和反思,以及对香港本土文化、文学教育和城市发展等议题的观察和思考,从往昔谈到当下,从本地谈到外地,从个人谈到群体,表现出年轻一代对香港本土文学和文化的关注。期间,台下参加者就对谈内容踊跃提问和响应,气氛热烈。

活动的第二项环节是“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文学景点赏览”,由导赏员分组引领参加者以实地考察的形式,走进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的文学风景,感受作家的创作思想与地方情怀。这次赏览活动的构思和重点,在于让参加者透过阅读作品认识文学地景,然后实地考察,重新思考人文风景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微妙关系。活动共设有十二条赏览路线,每条路线分别选取两篇著名作家、学者如钱穆、余光中、陈之藩、黄国彬、小思、郑镜明、王良和的作品为导赏篇章,并从中设定每条路线的文学景点,包括新亚书院、唐君毅像、合一亭、百万大道、科学馆、崇基校园、神学楼等等。导赏路线的景点各有不同,透过现场选读和分享心得,让参加者切身体会文学作品与地景的关系,从而深入感受作家、学者的人文思考及文化关怀,经历一次文学阅读的新体验(见表1)。

文学地景的考察,是“文学散步”的主要活动。卢玮銮(小思)在《香港文学散步》中指出“散步”应该包括两层含意:

一是思想上的散步、知识上的散步;另一就是真的用双腿去散步。

换言之,“文学散步”是指读者身体力行地重访文学作品里描写过的,以至出现过的文学地景,切实感受这些地景的人文风光。“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景点导赏”正好体现了“文学散步”的理念,鼓励参加者进行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散步,透过阅读预先选定的篇章,然后重访沿途的文学地景,让参加者在想象与现实中来回穿梭,从而深化对作品的认识。

4 走进香港文学风景(二):分区文学景点导赏设计工作坊

“走进香港文学风景”第二部分为“分区文学景点导赏设计工作坊”,分别以“九龙区”、“新界区”、“香港区”为主题,并先后于2011年11月26日、12月3日、12月10日举行三场工作坊,共95位中学教师参与。

每场工作坊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主持人演讲”,三场工作坊的主持人分别由本计划的成员担任,透过文学作品分析举隅,以实例说明把风景和作品联缀成文学赏析线索的技巧,介绍“文学景点赏览”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文学景点导赏设计的办法,并向参与工作坊的教师提供分区文学景点地图及精选文学篇目。第二部分为“作家演讲”,三场工作坊分别由三位香港青年作家现身说法,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及推广文学的甘苦。第三部分是“老师分享”,三场工作坊分别由任教中学的老师分享他们筹办校本“文学散步”的经验,以及学生参与散步的启发和心得。

工作坊的特点在于协助中国语文及中国文学科教师设计香港文学景点路线和行程,提供教学素材和建议,并以示例说明考察香港文学景点的方法和须知;透过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技巧,提高参加者对作品的认识,从而加深阅读的体验(见图1)。

5 活动成效

“走进香港文学风景”计划分别以问卷调查和焦点访谈两种方式,收集教师对活动成效的意见,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活动成效。参加第一部分“与小思老师对谈及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文学景点赏览”的39名中学教师中,共收回27份问卷,回收率为69.23%。根据收回的问卷显示,96.3%回答者认为这次活动可以达到目标,而且同意活动的讯息明确,所有回答者同意活动的节奏适中。至于“与小思老师对谈”与“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景点赏览”两部分,所有回答者认为前者的内容能够切合主题,81.5%的回答者认为后者的内容能够切合主题。总的来说,所有回答者对这次活动感到非常满意(22.2%)或满意(77.8%),结果令人鼓舞。

“与小思老师对谈及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文学景点赏览”焦点访谈小组的成员包括三位与小思老师对谈的学生、两位参与该次活动的教师和三位计划人员。焦点小组分别就“学生参与情况”、“活动目标及效果”、“活动对学习和教学的帮助”及“延伸活动”四方面进行访谈,得到的意见包括:

·活动能体现对本土文学和文化的关注,有助于思考本土文学的定位和定义。

·活动前已收到对应导赏路线的两篇文章,有助于老师自行设计校内预习或延伸活动。有老师建议主办者可考虑就导赏路线举办赏析、创作工作坊等后续活动,延伸学习经验。

·出席者认为活动具有熏陶作用,出席者虽然未必能从活动中获得很多文学知识,但能培养出参加者尊重文学、文化的精神,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均有帮助。

·“景点赏览”方面,出席者认为现场导赏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文学作品描写的地方景色,效果有别于老师在课堂讲授。

参加第二部分三场“分区文学景点设计工作坊”的中学教师共95名。每场工作坊以问卷形式向参与的教师收集意见。总括三场工作坊的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回答者认为工作坊可以达到目标。至于讲者方面,认为主持人、作家和老师演讲的内容能切合主题的分别为100%、93.3%和87.5%。另外,97.1%的回答者认为工作坊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有帮助;92.9%的回答者认为活动提供的讲义和参考资料对教师有帮助。总的来说,对这个工作坊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百分比分别为28.1%和62.7%。

另外,参与“走进香港文学风景(二):分区文学景点导赏设计工作坊”焦点访谈的成员包括一位讲者、三位参与工作坊的教师和四位计划人员。焦点小组分别就“活动目标及效果”、“活动对学习和教学的帮助”及“延伸建议”三方面进行访谈,作为日后举办同类活动的参考。访谈中提出的意见包括:

·活动提供的文学作品及路线设计能紧密配合,有效地把文学作品的风景和现实地方连结起来,达到活动目标。

·主持人和嘉宾所选的实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他们的阅读体验。

·活动提供的资源,例如文学地图和作品篇目,能直接减轻老师筹备文学赏览活动的工作量。

·活动能提升教师筹备文学赏览活动的效果,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投入文学赏览活动。

·活动能成为不同老师、作家、学者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促进本地教学交流和沟通。

·建议通过设计不同模式,开发更多文学路线,邀请中学老师参与设计,同一地区可提供不同主题的路线,以特定作家为路线主题等。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9

首先,邱老师带领本溪和沈阳的参训教师,一起回顾了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历史,理清学科发展脉络。重点讲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学科思维层三个层次,以及学科素养的表现,从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和信息活动的参与能力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信息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再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与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能力,最后到信息社会所必须的思维能力。

然后,邱老师介绍了如何立足当下,探寻教学策略。重点讲述了核心素养落地的三个思路:侧重不同素养,立足学科概念,从任务到项目。邱老师从信息意识的强化、计算思维的启迪讲起,到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最后着眼到基于项目的学习。既有深厚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指导,更有具体的参考样例。即激起大家对学科教学的深层研究,又唤醒大家对教学方式的转变。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10

关键词:

信息化;职业定位;专业素养;教学模式

1帮助学生角色定位与信息化理念更新

首先,无论是本科院校学生还是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几乎都是想做些轻松的办公室工作,不愿吃苦,也觉得没必要吃苦,这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另一部分原因源于社会,学生的思想开始严重走偏,导致学习态度上的各种不屑,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化的教学异于传统教学,将更多的新时代的岗位技术融合入信息化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并让知识接轨,使学生得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认知。

1.1选择路线,角色定位

与教师评职称时选择走中专、中学、高校路线一样,定位的起点不一样,那么爬升的难度和过程要求也不一样,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前也要选择路线方向,让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肯定自我。而对于企业来讲,他们也根据不同情况会给予员工定位,寻找每个人的切入点,分配合适的岗位,所以前提条件你已经具备企业要求的切入点,那么学生自己定位和被企业定位之间是不一样的,肯定存在出入,很多学生因此工作不久就会不满意,频繁换岗,不能稳定工作,实际上还是对于自己的定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事实上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有偏向性,因此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知识展现的方式的尝试的接受态度,以及之后作业种类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调查,摸清每类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路线规划和角色定位。问题总是相辅相成,我们必须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企业一般将员工定为三类,操作蓝领、技术蓝领、以及工程师。操作蓝领即一般的操作工;技术蓝领即熟练操作工,又称初级技术员;工程师即资深熟练操作工,中高级技术员。目前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定位为一般操作工,而就业的目标却是办公室技术人员,显然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企业肯定会将机会给更高能力或者更高学历的人,然而不论你学历多高,企业都希望员工能先到各个一线部门去学习实践,最后根据一段期间的学习情况来定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样员工就有了在一线操作的经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不至于盲目做事,导致返工,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但是职业院校学生心中的目标和普通高校学生的一般无二,最初他们也是激情昂扬的,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不希望被大材小用,但是碍于自己是职校的学生,又总是多了份自卑自弃,要使这类学生能更进一步接近的自己的目标,必须重新定位,确定新的路线方向,比如技术蓝领,学生学习的技能要求不再是学会,而是熟练,告诉学生考核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企业需要技术人员,我们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员,在企业中,在专业领域挖掘自己的价值,在多次的实践中得到深刻的理论基础认识,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起来,技术得到提升,企业一定会以高工资稳定这类员工,学生要从思想上理清思绪,确定方向,找到目标。

1.2信息化理念更新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要知道,你在进步的同时,企业也在进步,技术也在进步,如果你的进步速度跟不上,必然还是觉得累的。因此,我们除了要时刻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也要了解跟专业相关的企业的发展,比如目前企业在推出什么产品,这类产品用于什么地方,需求量如何,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怎样的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理念的更新,大小企业都在进行两化融合的尝试,使得各项工作越来越有秩序并且高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已有的资源,自主学习探索知识,如今网络资源越来越多,国家也建立了数字化教学平台,有很多分步的微课教学视频,详细地解说了基本知识,方法多样化,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思路下去理解知识。只要学生有学习意识,肯学,那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不必单一的依赖课堂教学,学生课前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课堂上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全员参与活动,一起探讨,深入理解知识。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会学生学会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随时进行自我学习和通过评价系统进行自我肯定,使学生不再被动地听课,只注重课堂时间又提高不了效率,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自己,通过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学习,教师只是充当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寻找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路径,使得学习过程不感到劳累,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的技术也是不断更新改进的,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引进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激情,任何有助于学生进步的教学技术都需要努力提炼后尝试运用教学,总结教学后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成熟信息化技术教学。

2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与实践要求,提高专业素养

老师不仅仅承担的是传授知识的角色,也承担着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而专业素养恰恰是企业最为重视的,如果员工专业素养好,做事态度端正,责任意识强,肯学习肯吃苦,企业必然看重并大力培养。在企业中,一项规范动作的达标练习,员工重复做一个动作,当设备显示合格,并多次重复操作,没有出现误差才能在岗位上做这个动作,也就是说要求员工的操作绝对规范,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因为一道工序的错误可能会影响整个过程。将在企业拍摄到的这一类照片、视频等通过课堂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企业的要求是多么严谨,从另一方面来讲,设备如此精准,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见信息技术的进步,鼓励学生从严谨求实的态度开始,掌握技能,学习经验,巩固理论,态度决定一切,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随时都要学习准备,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候体现你的不一般。学生要有实践规范意识,只有学生在思想上得到领悟才能更好地进行,这种实践规范意识一方面源于性格主导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师的要求不严格。前者,要配合班主任一起在课堂课后教育引导,俗话说性格决定一生,可见拥有好的性格十分重要,有时候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容易产生脾气,因为学不会或者学不好,心里烦躁,久而久之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环节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途径。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认识到真理来源于无数次的实践,不要怕动手实践,动手操作越多,体会就会越多,再加上持续进行的理论知识的探索与沉淀,思维看法就越有说服力,才可以向技术员或者工程师方向努力。

3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1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被认为是教育史上最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它解决了传统教学知识过于碎片化的问题,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导向学习技能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先学习知识再用脱离背景的问题进行练习的状况。问题激发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反过来被用于问题的解决。作为问题导向学习,应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作品更加多样,这才是问题导向学习的精髓所在,学生积极热情、广泛平等地参加讨论,更能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2翻转课堂

课前共享学习资源,微课讲授基本知识点,根据知识内容布置合理、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微课承担的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主要是内化的过程,因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思想上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展开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由传统被动学习怕表现,转变为学生自己愿意表达,享受互动学习的过程,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纠错解惑,总结知识,提升应用;课后通过作业、作品等形式呈现学习结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3轮岗学习模

为了提升实训课教学质量,改变原先因学生多老师少所导致的教学质量问题,在授课时,采取学生分批老师分模块进行授课,轮岗学习模式,比如将一个51人的班级分成三部分,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每位老师负责一个模块,学生到指定负责该模块的老师处学习,合格后进入下一模块,这样所有学生全员参与,且亲身体验,实践过程变得完整且多样化,与企业期望的新员工轮岗实践丰富工作经验的理念是一致的,通过这种模式,使得学生摆正态度,正确看待一线轮岗工作的过程,在今后的实习工作过程中,不至于怕吃苦、不能坚持,频繁换岗,导致学无所获,只有认识到这是企业培养、观察员工,给予员工发展机会的一种模式,抓住机会,坚持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4结语

总之,企业在发展,教育也必须要跟上发展步伐,信息化是手段,也是使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和期望要求,只有改变教学模式,引入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信息理念,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动态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服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51

教育是国家重点战略层面,关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兴亡。在快速前进的过程中,如何切实做好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信息化的浪潮,将信息技术教育推向浪头。然而,现在的教育模式还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在快速跟进西方列强的过程中完善。小学信息技术还在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固化学生的思维,任务驱动型思路便是典型的一种。

1 培养学生兴趣,做好教学思想工作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非常重要。小学时期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其最具塑造性的阶段。孩子的梦想往往在这个时期形成,他们的爱好以及行为习惯也会在其间快速养成。

因此,在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就应着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诱导式教学。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喜好,将他们分组训练,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要定期举行集体性活动,培养他们的团结意识、集体荣誉感。在做好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着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之前的这一系列活动安排是非常关键的,关系到之后教学的成败。现实的情形告诉教育工作者,小学生的能动性很强,同时数量又多,单纯的黑板式教学远远不够,思想教育工作费神劳心,要求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的兼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迈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步是困难的和必要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思路模式往往会因为其他课程的模式而同化。毕竟信息技术的普及受到限制,地位还难以企及传统教学。传统型教学典型的模式在于,对学生的教学是任务驱动型的。教育工作者时常的做法是,分配给学生大量的作业去做,完成者就是优秀的,完不成的就是较差的。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和态度,是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决杜绝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律性不强,辨别真伪的能力较弱,但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所以,教学工作者一定要认真负责,在学校中做好学生的父母,引导学生做有意义的任务。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反馈,自然能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慢慢喜欢去做,从而做到优秀。

2 合理安排学生任务量,抓住重点教学

合理安排学生的每日任务量,抓住重点进行教学是劳逸结合的最佳途径。在信息技术课上要一再重申当堂课程的目标,重点教会学生完成任务安排。课堂上多进行师生互动,不要一味赶超教学的进度,重点把握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协调各门课程的轻重缓急,主要的课程不要过分挤压其他次级课程。每日安排的任务量符合重点要求便可,其余不必要的可以在课堂之上完成。小学的各门课程要协调高效进行,让孩子学有所成,学得轻松。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东西。网络是活的,学生的大脑也是活的,知识就应当活学活用。老师要告诉学生的是更好的学习方法,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不要规定过多的任务,以免孩子的叛逆心理产生反作用。有好的方法,学生自然愿意完成规定的任务。课堂中切记一点就是,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这要求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备好文案,熟练运用计算机,通晓任务的分配方案和解决方式。

3 结合其他科目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突出实务性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能熟练运行计算机,但仅限于游戏方面。游戏对至于学生是否有实务性,在这里暂且不去探析。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结合其他科目进行教学,教以学生实务性的东西。举例来说,很多学生数学不好,一堂数学课不能完全明白老师所讲的。这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数学视频重复学习。

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多到网上进行筛选优秀的教学视频、课件、文献资料等等,之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课堂,把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联动起来。各门课程的老师多进行交流,畅谈自己的心得,把教好学生的工作放在首位。具体而言,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要结合其他课程的安排,制定符合自身的教学模式。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信息技术信息量大、网络人员流动性大、优劣内容参差不一。教学工作者必须进行精心筛选,为孩子提供充实、新鲜的内容。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慢慢发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和有趣的课程,就会积极参与与之有关的各项活动。这样,不但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搞好,同时更能克服传统的任务驱动思路,将其他课程学好。

4 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的教育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是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小学时期思维非常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学校一方既管理学生的教学,又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定期要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关心孩子,为他们的未来塑造设下双重保险。

具体到信息技术教学来说,要明白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它既是教给学生以知识,发挥其潜能的良师益友,也是不良信息散播,易让学生沉迷网络的工具。这一方面要求教学工作者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另一方要求学生家长多和孩子谈心,引导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最应该反思的一点在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不但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失败,更是家长的失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就回到本文的头条所指出的,做好在学生教学中的思想工作,是教学的前提,成功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卢永俊.信息技术教育的诱导式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2]郭家荣.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2013,(8).

[3]李红岩.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8).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篇12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108-02

1民办高校电子电工基础实验的现状与特点

1.1民办高校的政府导向性

在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早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积极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5]我校也响应省教育厅的导向,着力培养“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人才。

1.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确立

广州商学院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如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整体都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既有较高文化素质也有敬业精神并承担社会责任感,在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需要进一步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通过本科学习学生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自身成为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6]

1.3 我校电子电工实验室的现状和配置

实验室有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30套、电工实验箱35套、数字双踪示波器30台、直流稳压电源30台、信号发生器30台、频率特性测试仪10台、数字万用表80个、实验模块板、烙铁、剥线钳等各类实验设备和工具若干。

1.4 我校电子电工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开设情况

可开设的实验包括《电子电路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电路分析》等课程的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五十多个,为学生提供了电子技术的实验场所。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传统电子电工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得不到重视

我校是一所民办高校,到现阶段为止我校大部分的电子电工基础实验课程仍然保持着理论课教师充当实验教师,没有专业的实验教师为实验课辅导教学。鉴于此原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高校实验课,理论老师在不熟悉实验室的情况下,只能在实验课堂上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介绍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规则、实验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原因就是希望学生多动手,但是又担心学生动手实验时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实验不能很好地进行。老师讲得多留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自然就相对少了。理论老师在实验教学缺乏学生创造性培养,没有系统的实验课程认识,所以我校电子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大多都以教师为主导,然后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演示方法或仅按照实验教材规定的步骤进行简单的实验结果验证,没能很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理论基础不很扎实的情况下,学生没办法充分的利用除去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之外的时间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对实验数据进行的分析显得非常不严谨,无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研究思维。而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单纯为了按时完成实验内容,敷衍了事,更有甚者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理论课老师在实验课时大多数仅能给予学生理论推理,而学生在实验课接触到的实际操作问题没办法得到很好的解答,这样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大大降低,认为做实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3]

2.2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实际问题,实验教师如果没有长时间接触实验室仪器,没有很好的研究实验课程合理性,是很难在实验课程进行实际辅导。我校的电子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往往以实验结果作为依据来评定学生的实验能力,虽然部分教师在上实验课时都会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可是这种观察记录往往只能反映学生完成了多少实验内容和完成的顺序是否按照了实验指导书的既定顺序进行而不能反映学生对实验故障的处理情况。举个例子:某个学生在实验时出现了故障或错误,他原来想自己分析解决,但由于对实验研究的不严谨,仅仅因为担心解决实验故障花费时间,会来不及完成实验指导书既定的实验而影响平时成绩,所以便不再思考解决方法,只是单纯的拆掉线路重新接线,这样做的后果便是白白地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故常处理机会,最后由于不细致的实验操作导致实验无法完成的学生甚至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来应付老师。我能理解作为学生来讲,他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全面,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所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犯错不能避免,既然无法避免出现的问题实验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利用这样的机会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自主排除故障。在出现问题时对故障的处理态度和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要求来说,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4]

3就如何解决电子电工基础实验的思考与设想

3.1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1)配备实验教师。首先实验课程应当配备相应专业资质的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开始前简明扼要地介绍实验室基本状况,利用前期的实验课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规范实验流程,由浅到深地开展实验课程,对于学习本课程需要储备的知识点着重讲解。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保持紧密的联系,交流学生对于本课程的理论理解程度和实验动手程度。电子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应该与时俱进,结合现今流行的仿真软件,模拟实验操作和流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课程的推进夯实基础。实验教师也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实验课程相关课件、实验指导课程、接受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反馈,并利用网络手段在课后时间和学生及时互动,尽可能为其提供完善的实验教学服务。[1]

2)合理化编排课程。合理调整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及时以实验课程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实验内容是实验课程的命脉,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保持紧密的联系,交流学生对于本课程的理论理解程度和实验动手程度。实验老师应该努力使基础实验课程内容紧密贴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给学生讲解以后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然后根据社会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精简验证性实验,多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占比。我校的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内容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设计实验为辅。对于现有的综合设计型的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为陈旧,学生可以简单地从网络及书本上找到完整的资料按部就班地完成设计任务,这样使综合设计失去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为此我校也做了一定的努力,提出了更新与优化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内容的想法,老师应尽量使实验内容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接轨,提高综合设计的实用性、趣味性、综合性。[2]

3)完善考核机制,实验报告增加实验问题解决。实验报告的内容上只需对核心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作简要说明,然后详细记录实验过程遇到的实验问题以及当时的解决方法,严谨地把控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误差分析,最后实验报告应该突出实验创新及收获体会等部分。实验老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判断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才是最后的考核重点。[3]

3.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经过实践教学,发现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缺乏有多个方面,其中突出有以下三点:第一,部分学生认为电工电子实验是基础课,没有专业课对以后的就业帮助大,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就有所松懈甚至反感。学生的这种想法既然客观存在, 老师必须根据社会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强调电子电工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合理化安排, 还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二,实验课程对于学生而言不应该是神秘的表面的,很多学生对于电子电工实验室仅停留在实验仪器的表面使用,而没有深入了解电路的运作和实际产生的功能及影响整体电路的外在因素造成的误差判断。第三,很多高校都积极引进了多种仿真软件辅助实验教学,甚至主要使用仿真软件用以取代实物实验。这是一个时代进步带来的技术创新,同时也相应地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即仿真软件对实验仪器及环境的过于理想化,无法模拟出实际产生的外界因素影响的实验误差,从而导致学生在面临着电路误差时的判断失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电子技术是一门技术更替很快的专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仅靠理想化的仿真实验或者仅靠实验仪器的实际操作都不足够,应当两者相结合,同一个实验两种实验方法,引发学生无穷的创造性,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创造力的开发与动手能力于一体的电子电工实验课程是民办高校所迫切需要的基础实验课程。[7]

3.3 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

我校现阶段仍保持着实验室仅在有实验课的时间开放实验室。鉴于我国很多高校都逐步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的先进做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讨研究实验课程上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实验室设备的操作认识,让学生自主动手,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希望我校能够很好地做到实验室资源利用,更好为教学服务。[8]

参考文献:

[1] 王中训,张振义,陈瑞平,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C].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67-70.

[2] 邓保青.普通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科技信息,2013(5).

[3] 巢云.对民办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9):164-166.

[4] 王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N].实验室科学,2015(2):140-144.

[5] 吴迪,毕胜,谭克俊.建设创新型、信息化、开放性的电工电子实验室[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3):20-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