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法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3-05 09:24:44

翻译教学法论文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1

一、语法翻译法的形成及发展

语法一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它可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以外语译成本族语为主要具体方法,内容偏重于机械背诵语法规则,其实用目的是如何了解外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以本族语译成外语为主要方法,内容注意到了阅读。其实用目的似是用外语表达本族语的内容。20世纪至今,在众多学派的冲击和促进下,语法翻译早已吸收了许多学派的方式方法。

二、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语法翻译法是通过先详细分析语法规则,然后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的实践途径教授外语的方法。它的的语言学基础是传统语言学;心理学依据是官能心理学;哲学基底是惟理主义。其特点如下:

1.借助原“希腊—拉丁语法”的规则,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

2.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注重语言规则的归纳和列举。大多数的语法翻译课本中,教学大纲以语法知识点的顺序编排,并试图有组织、有系统地教授语法。

3.把第二语言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训练,把教学看成是发展心理的一种特殊途径。

4.强调不同语言的共性,强调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考试形式自然是目的语和本族语的互译。

5.强调阅读和写作,几乎没有系统地注重听力和口语。

6.强调精确。

7.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着重原文的学习。课文主要作为语法分析的材料。其语言教学模式是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

三、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现实价值

1.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语法翻译法的价值

(1)师资条件

大学英语教学量大、面广,大部分的英语教学工作仍由中国教师完成。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国内学习英语的,即使有些教师有短时间到国外进修的机会,口语水平仍达不到接近母语的程度。语法翻译法对教师的口语要求较低,采用其进行教学绕过了对教师的口语要求。

(2)传统语文教学

语法翻译法比较接近传统语文教学,都注重字、词、造句、阅读、作文的训练;都采用逐词阅读的方法;学习方法上都强调背诵,强调“熟能生巧“等等。因此,在传统语文教学的潜在影响下,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运用对于中国教师和学生来说得心应手和顺理成章,易于操作。

(3)课堂规模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规模大,在大的课堂规模中进行教学,语法翻译法比较容易执行。学生在单位课堂时间学到的知识点多,教学效率高。

(4)学习方式

对中国学生来说,外语必须经过有意识的、系统的讲解才能掌握。对他们而言,“语言十分复杂,有各种各样的规则、繁多的句型、大量的习惯用法、困难的发音,这些内容很难在只重意思表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所自行掌握。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5)学习动机

动机是制约语言学习的一个因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既没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在短期内也没有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需要,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最大莫过于通过各类学历、学力考试。英语考试内容重点总是放在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和写作上。在考试中要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句子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互译、目标语材料的阅读,强调精确,因此在短期内要想通过一门外语考试,语法翻译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2.语法翻译法的优越性决定了其自身的价值

(1)其强调的语法有利于外语学习

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可能完全脱离语法”。

就连倡导交际法的Wilkins也认为:学习的第一阶段可侧重rulesofgrammar,第二阶段偏重rulesofuse。

廖巧云做的调查显示,不涉及语法教学的交际法对大、中学生是行不通的,语言基础知识不过关的学生虽然努力学了四年,但进步甚微。

可见,“语法恐怕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把语法教学摆在恰当位置上的问题。”足见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词汇学习,其好处如下。

①语法翻译法有完整的语法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较快、较好地掌握目的语的整个结构。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等,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这一体系。

②通过有限的语法能够生成无限的句子,这是语言的生成特征。人们可以记忆有限的语法规则,却无法记忆无限的句子,而教授语法知识正是“授人以渔”。

③尽管语法本身不等于语言,但它总结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

④有利于学习者打好语言基础,在注重读写译的同时,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口语表达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潜在的表达素质和实际的产出能力。潜在的表达素质是一个量的积累,实际产出能力则是运用所积累量的技能问题。作为口语表达的说,如果缺少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就是相应的口语表达素质,往往开不了口。听,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我们常说的听不懂,关键的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和语法不清。可见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方面,仍具有有效性。

(2)实现母语和外来语间的对比

成年人学习外语跟儿童不同。成年人的脑海里已经蕴涵了庞大的母语参照体系,他们必然要利用其母语知识去类推、理解、把握外来语。

在母语和外语有差别的地方,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干扰外语,而在母语和外语有相似之处时,母语则会对外语学习有积极的帮助。这个过程叫做语言迁移。在两种语言相似之处,迁移起正面作用,而在有差别之处,迁移便起负面作用。

语法翻译法通过比较二者在语言上的特征,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利用汉语正迁移,排除负迁移的影响,引导学习者在向目的语迂回靠拢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提高学习质量。

(3)和其它教学法相得益彰

在今天的外语课堂上,语法翻译教学法依然很活跃,许多老师仍然普遍采用英译汉或汉译英的练习方式,也结合课文讲解必要的构词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用法和典型的句型结构这些方法比较有实效,与其它教学法交替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语法翻译法也正好弥补了其它教学法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冷洁.从社会、文化和民族性角度看语法翻译法盛行中国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2):20-24.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2

一、引言

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英国萨里大学的现代语言学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教学,是西方译界颇具影响的翻译理论家。他的著作《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视广泛采纳视为翻译教材。本文作者将分析与纽马克的翻译方法相关的两个方面:(1)文本理论范畴;(2)以作者为导向的语义翻译和以读者为导向的交际翻译;并且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用具体的例子加以阐述,以期更好的指导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

二、纽马克文本范畴理论概述

纽马克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为表达型(即主观型或者‘我’型)、描述或信息型(即‘它’型)”、呼唤或指示或劝导型(即‘你’型),而语言的寒暄功能、元语言功能和美感功能是次要功能。”根据语言的主要功能,纽马克将文本划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

三、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而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要求译文在形式、结构及词汇排序上语原文文本接近,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力求达到与原文文本接近的效应,这就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力求达到译文通顺、流畅、地道。没有哪种方法适合所有文本类型,在实际翻译中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两张翻译方法只有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四、纽马克文本范畴理论和翻译方法在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纽马克指出,表达型文本的核心是作者,作者的地位是神圣的,作者的个性成分及个人的习语或者个人方言构成了这类文本的表达要素,他指出这类文本适合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及“在目标语句法和语义结构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意义”纽马克赞同本雅明从来不是为读者而写的观点,认为在表达型为主的文本中“译者应该忠实于艺术家,必须尽可能地再现原作”因此,针对典型的文学语篇,他提出语义翻译的方法。那么,在表达型文本中,怎么样运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呢?纽马克指出“在表达型文本的翻译中,译者应该能够识别文本中的个性成分:即不平常的搭配;新颖的比喻;‘不可译’的词汇,特别是独特的形容词;超出常规的句法;新造词;奇异的词汇(古体词,方言,生僻的术语),这些常常是作者个人习语的标志……这些个人成分是表达型文本的‘表达要素’的一部分,译者不应该在译文中将他们进行规范化处理”,从而使译文语言符合目的语常规。请看下例:

例 1

“Christ knows he can’t have gone”

“Thank God he is travelling and not going down”

上述例文选自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西方经典的文学名著,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书中援引了不少关于基督受难的细节,作者有意识把老人比作成基督的化身,来强调老人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命运不屈服的抗争精神。综上所述,该例文以表达功能为主,属于纽马克分类中的表达型文本。根据纽马克的建议应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即译者应努力再现作者在语篇各层面所创造的意蕴,不仅应尽量保留原文的各种传情达意的手段,而且要调动各种文学词汇来营造类似的审美效果,给目的语读者传达同样的意蕴,给他们带来同样的感动和美的感受。

张爱玲译文:

“耶稣知道它不会走的。”

“幸而它只是航行,并没有往下边去―感谢上帝。”

在翻译老人对上帝的祷告时,张爱玲倾向于原语文化,如实彰显《老人与海》中体现的基督教精神,原汁原味地再现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张爱玲将“Christ”翻译成“耶稣”体现了海明威的深层用意,即老人与受难耶稣的相似之处。由于耶稣,上帝已经为广大中国人所了解,所以此处采取忠实原文的直译,语义翻译并不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上帝”即“耶稣基督”,是西方基督教崇信的神,是至高无上和崇高的。

在纽马克翻译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该译文成为同样具有表达功能的文本,实现了原文的表达功能,给译文读者带来同样的美和感动。纽马克文本分类和针对表达型文本采用以语义翻译为主的翻译方法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可见一斑。

结语: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给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虽然他的理论并非完美,必须在权威性言论和非权威性言论的界定等问题上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对于指导我们的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辩证关系;基本原则

中D分类号: H05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7)02010805

一、我国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法纵观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因为它是语言教学,师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包括本族语在内的双语能力;二是因为翻译本身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教授翻译的老师,自身起码也应该是一位译者,而译者也应该是‘有实无名’的作家兼学者,若以战争为喻,则翻译教师不但是军事学家,最好还是名将”[1]196。我国的翻译教学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一部系统的、全面的教科书,但专业教师和学者对于翻译教学的研究已卓见成效,不仅研究出了好的教学法,而且在这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指导下,自编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教学内容。翻译教学法已从过去单一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向多层面、多角度教学法发展。有些学者借鉴西方教学法、教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教学提出了翻译作坊式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法、功能目的论与翻译教学法;有些学者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提出了网络交互式翻译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法;还有些学者研究和创新了操作性强的翻译教学法,如语篇翻译教学法、“自主―协作”翻译教学法,等等,无不为我国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在实际教学和教改过程中,如果长期盲从某一种教学方法,会使翻译教学片面、枯燥,失去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基于他人的研究,笔者认为可用辩证关系来探讨翻译教学,进而比较以上各家长短,综合创新适合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法,提炼出相应的教学原则,结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在翻译课堂和课外予以实施。

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辩证关系

好的翻译教学法必须有好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必须符合系统科学的教学理论,这就离不开辩证关系的指导。通过英语专业笔译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翻译教学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不但有迹可寻,解决之道亦有章可循,如果能运用辩证关系着重处理好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则尤可得运用之妙。

(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辩证关系

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必须密切联系翻译实践[2]73,指导翻译实践,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否则,翻译理论就会失去它的生命力。翻译实践的发展,必然会牵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在中西翻译史上,只要翻译实践出现发展高潮,翻译理论就势必会随之出现发展高潮[3]214。各个时期的翻译实践总是带动了同期翻译理论的发展,因而使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在互动共进的传统中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翻译教学既要重视翻译理论,也要重视翻译实践。翻译实践决不是毫无理论指导的盲目行为,非凡的译品来自译者的素养和才智、原则和方法――即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必须有翻译理论的指导,决不是单凭翻译经验。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讲自己认为“应该怎么翻译”,不讲甚至不希望学生问“为什么只能这样翻译,而不能那样翻译”。这样就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只简单地回答:“这是语感问题,没有多少道理”或“一切凭经验”。这种长期止于感觉和表象的经验只是初级层次的感性认识。语感虽然是可贵的经验,但它只是一种表象,认识不能止于感觉、止于表象,必定要有超越具体经验的理性认识,才能获得理论的正确指导。

(二)文学翻译与实用翻译的辩证关系

巴黎大学让・德利尔教授在其专著《翻译研究与翻译》中把翻译划分为实用翻译和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注重作者的主观思想,文学文本所传达的是作者对世界的主观看法和对现实的个体认识,作者总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反应和自己的情绪;而实用翻译注重客观事实,实用文本往往不署名作者,其指称意义多于内涵意义,主要目标是传递信息。

文学翻译与实用翻译两者并行不悖,并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两者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原则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翻译教学既要把文学翻译内容列入教学大纲,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等,同时要兼顾实用文本的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交际能力、语用能力等。应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比较,相互借鉴,不可使两者孤立。鉴于文学翻译难度大,笔者在教学课时设置时笔墨浓重,并补充实用文本的翻译进行比较教学;同时,对于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实用文本的翻译,因课时有限,除进行基本翻译技能训练之外,更要鼓励学生多选择适应其志趣和能力发展的多样化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新闻媒体、科技资讯、财经商务、法律政务等,以扩大知识面。

(三)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翻译的载体,翻译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对于翻译教学而言,两者不可能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互相贯通的。因此要求既重视语言教学技巧,又重视翻译理论和实践教学。

如何学会应对与翻译相关的问题不完全等同于语言本身的学习,虽然它们经常结合在一起。如修饰性语言、特殊文化术语、宗教文本和其他与功能相关的文本类型的翻译都有很多困难[4]32。为了取得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双成功,教师应该把他们认为最好的语言教学技巧与翻译教学技巧结合起来。在揣摩翻译和语言技巧时,应注重翻译理论的回顾,忽略这一点易致学生思维混乱、缺乏动机、对课程失去兴趣。

要做到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的辩证统一,不仅要教学生英语学习技巧、正确的表达方式、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等,还要注意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以及文化差异,这有利于翻译教学的成功实施,因为“对于成功的翻译,译者的双文化能力甚至比双语能力更重要,因为只有文化才赋予词语以真正的含义”[5]110-111;[6]75。但单靠教科书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再好的语言教程和翻译教程也难以弥补文化及常识方面的严重不足,而且文化及常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传授不了的。因此,教师在搞好课堂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养成学生课余积累与语言和翻译紧密相关的多民族文化常识的习惯,为翻译课堂教学打基础。笔者在翻译课堂教学时,常会有意识地插入一些因文化冲突而给语言学习或语言翻译带来的尴尬,既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强调异域文化习得的重要性。

(四)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的辩证关系

个体思维是集体思维的构成因素,没有个体思维就没有集体思维。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个体思维,又要注意引导集体思维的交流与撞击。如果时间充分,最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不可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一咕脑儿“打包”给学生或一开始就讨论。知识是需要每个人独立掌握的,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也必须独立进行。这是其他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有了独立性,大脑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中,才能深入领会知识的真正奥妙。

有效的教育包括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法和小组讨论法来习得。教学应该采取阅读、演讲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因此,除学生的个体思维外,还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翻译过程中,学生们互相交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交换思想和看法。“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却各有两种思想”。小组讨论法能促进学生在比较和互助中学习,通过翻译实践学习翻译理论,这也符合“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教师在小组翻译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既是组织者和监督者,又是向导和顾问,而学生是翻译过程的主体,是当事人、学习者和合作者。

笔者在翻译课堂教学时,总会把教学班级(30人一个班)分成6个翻译兴趣小组,每组5人(最好每组都有男生),学生自由组合。当课堂练习需要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时,先让大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再按组讨论。课堂上讲解练习时,每组自选一名代表按讨论后所达成的一致结果发言。通过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相结合的统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有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之后,课堂抢答声不断,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大增。这种教学法类似于“作坊式”翻译教学法,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通过提高翻译活动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翻译技能,而不是像传统翻译教学法那样用单纯由上而下的方式把翻译知识灌输给学生[7]32。

教师除了组织学生从个人到小组的课堂练习外,还要指导学生课外多参加各种翻译比赛、加入翻译协会、参加翻译资格证书考试、承接翻译实务、帮亲戚朋友翻译各种说明书等。这些课外任务由公众和市场对他们做出评价,学生更乐于接受。笔者除教学生做好以上课外活动外,还别开生面地布置了一些课外作业,如要求学生检查校园内所有中英文标识语的翻译得体性、以分组的形式利用寒暑假到大城市宾馆、地铁、公厕以及旅游景区核实中英文的翻译情况等,小组通过BBS或QQ小群把得出的最后讨论稿和他们在现场拍摄的照片做成PPT,再分组上交。收集上来的结果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大参考,到下学期再分析讲解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外作业。这种课外作业的补充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增加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并锻炼和交流了翻译技巧。

三、翻译教学原则设想

翻译教学课时有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教材,正处在摸索阶段。根据上文所论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可以推演出以下四条翻译教学原则,以科学地、合理地实施翻译课堂教学。

(一)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原则

我国翻译教学和研究发展到现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仍然呈现“两张皮”现象,特别是科技文体教材及教学,大都是翻译实例和翻译技巧的罗列,对于各种特殊句型“不惜笔墨,具体而微,但读后给人的印象却是杂乱、零散、不得要领”[8]52,缺乏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的宏观指导,不注重对翻译过程的描写,不注重跨学科理论的指导,读者依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看着所提供的译文又是羡慕,又是嗟叹。

再好的翻译教材和教师都难以从微观的角度穷尽翻译实例和翻译技巧问题,却可以尽可能多地从宏观的角度比较成熟地把翻译理论、语言学理论、语用学理论、篇章分析学理论、文学理论、文化学理论、文体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美学理论以及其他边缘学科理论整合到教材中或直接传授给学生(见表1),而这些理论正是我们当今翻译教材和翻译课堂所缺乏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应该与这些跨学科理论相结合,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科学地把它们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当中去,打破以往仅介绍翻译技巧的教学模式,加强翻译教学的理论基础。笔者在翻译课堂除了介绍一般翻译理论知识和各类跨学科理论以外,国内重点介绍了严复、鲁迅、刘重德、傅雷、钱钟书、林语堂等的翻译思想,国外重点介绍了奈达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策略等。同时,因材施教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或例示)在整个课堂或教材中所占比重的协调合理(见表1)。

内容讲授内容约占全学期课时总数的比例理论

教学中外著名翻译理论;翻译史;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文化学理论;文体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美学理论等40%翻译

实践文学文本翻译;实用文本翻译;翻译测试;翻译竞赛;计算机辅助翻译;网络交互式翻译等60%(二)文学文本翻译与实用文本翻译相结合原则

翻译实践课堂要做到文学文本翻译与实用文本翻译相结合,不可偏废。彭娜[9]指出,目前翻译教材和翻译课堂译例的选择大多倾向于文学文本题材,学生所学的基本上是文学翻译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标准,而当他们走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翻译实践时,他们才发现文学翻译的经验并非对任何文体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他往往对实用文体翻译个案束手无策。非文学翻译在翻译技能课中也要占相当大的比重(见表2),原因很简单,包括商贸、医学等应用文体翻译在内的应用翻译“已成为翻译实践的主流”[10]49。因此,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除了必须继续强调语言基本功训练和翻译技巧的传授以外,还要加强各类实用文体的翻译训练,多开设与实用文体相关的选修课程,加强经贸、法律、新闻、医学、广告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其翻译技能培训(见表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内容讲授内容约占翻译实践课内容的比例文学文

本翻译中国古典文学文本翻译;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翻译;国外现代文学文本翻译等60%实用文

本翻译法律翻译;医学翻译;新闻翻译;旅游翻译;菜单翻译;商务翻译;企业产品翻译;经贸翻译;政论文翻译;广告翻译;涉外合同翻译;外宣翻译等40%(三)语言能力培养与翻译能力培养并重原则

语言水平是翻译的根本,英、汉语言水平是英汉互译所依赖的根本语言能力。要想获得一定程度的翻译能力必须先从语言能力上开始,然后以英汉双语的形式对翻译学习者分别输入广博的知识,这是培养翻译人员要遵循的基本模式。因此,要想获得和提高翻译能力,译者必须从培养双语能力这一翻译的根本做起,同时兼顾,齐头并进。

双语水平是翻译的根本,提高翻译能力首先要加强语言能力。翻译能力是一种建立在语言能力根本之上的结合行业知识发挥出来的语际言语行为,要获得和提高这样的语际转换能力,首先就要具有足够的双语运用水平,然后在翻译工作过程中积累行业和专业知识以及翻译经验,从而逐步完善个人翻译能力的职业化。语言基础训练是翻译训练的第一基本功。没有语言能力作保障,就没有翻译输出的语言质量;没有充分的行业知识与专业术语,则没有专业的准确度和翻译职业水准。因此要搞好翻译教学,除了教好理论和指导实践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包括英语语言技巧和汉语水平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知识;同时,要多传授学生翻译技巧,多举实例进行练习、讲评、分析、对比和赏析,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见表3)。有了这样的充分准备才能使以后的翻译训练进行得更为顺利。

内容讲授内容约占翻译实践课内容的比例语言

技巧词汇;语法;句子;段落;篇章;修辞;语用;语义;现代汉语;文化知识;各行专业知识等50%翻译

技巧重复法;增译法;减译法;词类转译法;词序调整法;分译法;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法;语态变换法;释义加注法;褒贬法;具体抽象法等50%(四)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原则

翻译课的课时设置偏少,一般为两个学期72个课时,有的高校翻译教学课时甚至设置得更少。要想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既让学生掌握好上文提到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语言知识等,又做好课堂翻译实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在翻译理论的有力支撑下,把翻译教学延伸到课外,精心安排和引导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见表4),以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消化课内知识。同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在互动和交往中能动地学习,互动和交往能引发、保持和促进对学科的兴趣[11]189。参与各种活动以后,学生能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也能借助工具和他人的帮助,相对独立地获得认识,并常常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推断式的思考。其中参与“作坊式”五人组活动,学生会关注他人的想法,通过了解他人的观点修正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之间关系密切,彼此合作,互相帮助。

内容指导内容约占学生总活动的比例个人

活动参加翻译比赛;加入翻译协会;参加翻译资格证书考试;承接翻译业务;帮亲戚朋友翻译相关资料等70%集体

活动“作坊式”五人组活动;班级活动;跨年级活动;自愿者活动;网络讨论活动;实习活动等30%四、结语

翻译教学有章可循。翻译教学存在着辩证关系,即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辩证关系、文学翻译与实用翻译的辩证关系、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的辩证关系以及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的辩证关系。专业教师、学者、编者明辨这些辩证关系无疑会给翻译教学带来长足的发展。而基于以上四种辩证关系所确立的翻译教学原则,即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原则、文学文本翻译与实用文本翻译相结合原则、语言能力的培养与翻译能力的培养并重原则以及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原则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很好的宏观指导,把握翻译教学的总体方向,在翻译教学原则的指导下综合、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法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成为“打开窗户让光线进入房间的人,敲开硬壳让大家吃到杏仁的人,拉开帷幕让大家看到更加神圣的地方的人,揭开井盖让大家取到井水的人”(钦定圣经英译本序言)。

参考文献:

[1]余光中. 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刘晓丽,温惠娟. 翻译研究中的辩证思维[J].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71-73.

[3]谭载喜. 翻译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4]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5]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6]Ma Huijuan, A study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7]Xiao Hong. Translation Workshop: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 J ]. 2005,(3):31-36.

[8]刘季春. 加强中译外教材的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3,(3):52-55.

[9]彭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C]//戴炜栋.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

[10]n子满. 应用翻译研究[J]. 中国科技翻译,2005,(4):48-51.

[11]钟启泉. 教学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4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理论渗透

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首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测评模式仍然以闭卷测试为主,翻译在考试中占据的比例较小,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设计教学体系结构时是以考试内容为基础的,由于翻译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而大学教师对英语翻译教学毫不重视,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达不到要求。

其次,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和我们的母语汉语相比,不仅语言表达上存在较大区别,语序及语言逻辑也存在很大不同。翻译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仅仅依托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较少的课程分配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这直接导致英语翻译教学的量和度都不够,翻译训练的方式相对单一,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

再次,大学教师对待翻译教学的态度存在问题,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认为翻译属于英语的专业化技能,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根本没有必要开展翻译教学课程,因此很少有大学英语教师及教研团队针对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体系和内容展开研究和探索,导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缓慢。

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

由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理论体系。因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没有规范化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根本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同于专业翻译的培训,其对翻译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了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我们有必要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体系的设计目标为追求译文与原文内容上的一致,而不是追求字与字的对等。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要做到让大学生在翻译时能够准确、完整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对于翻译内容的表达形式及结构则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

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的渗透

鉴于我国大学英语测评体系的现状,我们不可能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但我们可以通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渗透,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了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渗透的目的,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英语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包括文字对等和意思对等两方面内容,也就是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作为英语翻译中的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为了实现在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的渗透,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并能够根据翻译内容的特点实现对这两种翻译手段的灵活运用。除此之外,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应该做好引导工作,由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因此应该更追求翻译技能的实用性,让学生可以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忽略原文的文学性,引导学生将英语翻译的重点放到正确的表达内容上。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技巧渗透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技巧中,最常用的就是合译法、分译法、减译法和增译法。

1.合译法和分译法

合译法和分译法是两个相对的翻译方法,合译法就是指合并原文中的几个简单短句进行翻译。分译法就是指将长难句适当分解,并以相对简单的短句组合翻译表达文章的意思。合译法和分译法的选择,是按照英语句式的长短进行选择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种方法,针对不同的句式和句子结构,通过长短句的组合变化更清晰具体的表达英语原文的意思。英语和汉语相比,有着较多的长难句,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时,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对长难句进行分解,并在翻译时能够利用介词、连词等副词完整、清晰的表达原句的意思。

2.减译法和增译法

根据翻译理论,英语翻译译文的流畅和自然是重点,译文与原文的语言规范要相符。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忠实翻译的重要性,努力保持原文与译文风格的一致性,并根据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合理的应用一些词语。在利用增译法进行翻译的时候,一般利用虚意词,当然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利用实意词。利用增译法进行翻译,不但能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还能够使译文更符合语法要求。减译法是与增译法正好相反的翻译技巧,即在翻译英语时,有选择性的省略一些词语,以避免译文的拖沓与重复。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理解应用减译法进行翻译不是为了简化原文意思,而是为了更加整洁的表达原文意思。

综上所述,我国加入WTO以来,和国际社会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英语成为了与国际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流语言,是否拥有较强的英语翻译能力,已经成为左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我们必须做好英语翻译教学中理论与技巧的渗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拥有较高英语翻译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5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各类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对听、说、写、译等能力分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没有适合公共外语的翻译教材,平时也没有检测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便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试图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以飨同行。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三、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04-04

翻译教学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更是培养当今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渠道。然而,兼具良好专业素养和翻译能力的大学生的产出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并不理想,这不仅制约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对外交流。这一点在新建的本科院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之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的通过率上。升格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了教学的风向标。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了革新,其中一项便是将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用时由原来的5分钟调整为30分钟,分值比例由原来的5%调整为15%。翻译分值的提升反映了大学生翻译能力日趋重要,更折射出考试委员会希望通过四六级考试改革来引导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翻译教学这个环节。然而,囿于升格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所学课文的重要词句进行英译汉或汉译英练习,一般不会专门进行翻译理论和技能的讲解及传授,更多时候则是老师直接将教参上的课文翻译过来念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难以应付四六级考试的翻译测试,更难以解决日后与英语紧密关联的各类学习或工作难题。因此,如何革新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合理设计翻译教学环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有较强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便成了重要课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不仅起步晚,而且在教育观念上狭隘,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方法滞后,教材选择受限,导致育人效果不理想。

(一)传统观念制约

长久以来,在英语学界流行着翻译无理论的观点,在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中更是如此。这种观点坚持:翻译教学重在实践,不需要讲理论。还有观点认为,翻译是一种灵感与悟性的碰撞,翻译工作者是有天赋的。许多翻译家未受过系统的翻译培训,同样能产出大量经典译作。因此,翻译不需要教,也不必学,翻译教学可有可无。更有人以为,翻译只是两种语言间的简单转换,只要通过输入足够的语言材料,拥有充足的词汇量和相当的语法积累,借助词典就可实现良好的翻译效果,因而不必将太多时间花在翻译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专门的翻译训练上。各种认识误区及狭隘的观念使得翻译问题简单化、翻译教学边缘化。笔者也注意到,即使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译题在2013年12月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中被赋予了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仍没有一席之地。当然,不管是四六级考试还是学生期末英语考试,与翻译相关的考题都较为固定,且模式相对简单,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教师及学生不重视翻译教学,导致翻译教学的效果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学生基础制约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语法知识不全面,基础词汇量未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导致翻译能力低下。中学阶段迫于应付高考,学生一般是考前强记词汇,教学过程重视语法灌输,强调做题目。因而,翻译训练的时间不足,量不够,翻译方法少,学生说不出,译不了,基本无法应用。特别是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语法试题训练上,理论灌输有余,实践活动稀有,导致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薄弱。在翻译实践中,常出现词不达意、语法结构混乱、表达错误等问题,致使教师很难完全进行翻译教学,而是教学翻译和语言教学并行。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打好英语基础的有效手段,在中学、高中以及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翻译,都属于教学翻译,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词汇、短语、语法结构或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夯实英语语言的学习基础。后者适用于英语教学的较高阶段,目的是了解一些翻译理论和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张培基,2009)。教学翻译对翻译教学的负迁移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致使教师难以开展翻译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对翻译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英语能力只要把听、说、读、写学好了,翻译就会顺理成章了。事实并非如此。穆雷曾说:“对于外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外语水平主要体现在口笔译上,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最终都要从翻译能力上表现出来。”(穆雷,1999)笔者认为,穆雷的论断同样也适用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的接受与输出o不依赖于与翻译的衔接。因此可以说,翻译能力是学生外语语言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欠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翻译实际上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只有对双方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差异有深入了解,翻译方可游刃有余。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往往认识句子中的单词或词组,却不能理解这段文字的真正含义。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根源就是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限定了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制约

传统的课堂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控制着整个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亦是如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梳通句子、逐段翻译为主,学生穿插翻译为辅,教师对学生的翻译点评多采用纠错法,对难度大的内容有时就直接给出“权威性”的标准译文,其间省去了两种语言的比较、字词用法的推敲,忽视了中西文化的对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不足,学生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无法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亦无处了解自己的缺点。这种缺乏师生互动、缺乏交流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学生篇章翻译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以篇章形式出现的翻译材料束手无策。

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不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这些都是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主要诱因。翻译师资紧张,许多翻译教师并非翻译专业出身,缺乏翻译理论和翻译职业的背景。有些教师一直从事英语语言教学工作,对于翻译和翻译教学仍处于摸石头过河和瞎子摸象阶段。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一般步骤是教师先介绍翻译方法和技能,然后通过例文进行分析、点评,再然后布置课堂练习,最后对练习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创新性发展,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缺乏对学生的引导,还容易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偏离素质教育的宗旨。同时,随着大学扩招和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师资严重不足,师生比例失衡,新增的教师也多为刚毕业的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更糟糕的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不少教师任教两到三种类型的课。备课、批改作业、科研、命题阅卷等各类工作,让教师累不堪言。教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翻译作业,但由于工作繁重,精力有限,鲜有时间做深入细致的批改和点评,一般是教师提供翻译范文供学生参考对照。同时,考核评价难以对学生产生激励,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欠缺,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对于英汉语言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使其在实际翻译中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常见的应用文翻译(如求职简历、广告、产品说明书、商务信函等)无从下手。这样一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远远无法达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教材制约

面对新的学生,新建本科院校要采用新的教材,这势必要有一个新的探索过程来适应新的教学。纵观当下大多数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所用教材,基本是以读、写教程为主,辅以听、说教程。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中,单元练习中增加了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的单一的翻译练习版块。市面上还没有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专用教材,很显然,如果基于该类型的教材,翻译教学就很难开展下去。当然,有针对英语专业教学的专用翻译教材,但种类繁多、参差不齐。各版本教材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促使编者注重教材质量,缺点是没有统编教材,难保翻译教学质量(曾建平,2010)。其中以张培基的《汉英和英汉翻译教程》使用最为广泛。然而,无论是统编教材还是非统编教材,总结看来,都有如下不足。其一,内容陈旧单一,且与需要相脱节。教材译例内容比较陈旧,且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学、政治、历史等方面。据统计,市场需求90%为非文学翻译 (李长栓,2004), 香港地区文学翻译比重已降到4% (陈善伟,2000)。其二,理环节薄弱,偏重于翻译技巧和方法。教材除了在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翻译史、翻译标准及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理论,其余内容都是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如增词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并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又丰富了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难免走弯路。其三,重句子翻译,轻篇章的翻译。每一章节的译例几乎全部集中在句子的翻译上,在教材后面有大量的短文翻译,但对于短文翻译,教材只给出了参考译文,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基四,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和中心地位,适合教师讲授,却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偏重授之以鱼,忽略了授之以渔。

科学、系统的教材是翻译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总结来看,在当下,大部分高校使用的翻译教材都未能对翻译能力的要求及考核标准有明确界定。其次,尽管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拥有多部全国性的统编教材,但大学英语翻译类的教材却实属罕见。除此之外,在为数不多的翻译教材中,基本内容及框架大同小异,且教材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这便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另一个障碍。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路径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起步晚,翻译教学更是滞后。笔者认为,必须要认真做到以下几方面才能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质性改革。

(一)提高师生对翻译教学的认识

要从理念上摒弃传统的“翻译无理论、无章法”“翻译无师自通”等狭隘观点。要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区别对待,摒弃传统的大学翻译教学模式。正确认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经过适当的训练,不但可以具有较高的翻译能力,而且在某些领域,如在科技翻译和专业翻译上,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具优势。要明白翻译作为外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尺。它要求学生对译文进行准确、透彻的理解,并运用扎实的语言基础客观、准确的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更有益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把握。为此,各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更应当充分认识到翻译教学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加大翻译题在教学测验中的比重,从而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

(二)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与比重

所谓翻译教学即是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去理解将一种语言内容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思维过程并运用这些理论、规律及方法去指导翻译实践,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目的。学生翻译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英语实际应用水平的高低。可见,翻译应当和听、说、读、写等英语应用能力训练一样,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时间安排。具体来讲,新建本科院校应当适当提高翻译教学在总教学任务中的比重,使翻译教学和听、说、读、写教学并重。其次,教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翻译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因此,各高校在翻译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不仅要注重认知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及目标,还要关注教学过程、方法、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目标的制订。同时,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可以先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学习翻译选修课程的每个班的人数最好以40人为上限。因为翻译课程需要多练,教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互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特别是如今社会急需的科技翻译实践能力。在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缩短部分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教育的时间,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翻译课程。

而就翻译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笔者认为,我们要坚持并深化两条道路:翻译技巧和翻译知识教学。在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适当运用减译法、分译法、增译法、调整翻译法和语态转换翻译法。以“语言”为核心考察对象,阐释翻译中科学的语言转换原则,以实现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当然,翻译的基本技巧不仅限于这六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具有普适性作用的前提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该部分的教学可以从细微处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翻译人文常识教学也不可忽视,总结说来,在翻译知识教学中,要系统的让学生明白翻译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哪些因素,同时又是如何反哺社会文化的。在翻译人文常识教学中,要简单梳理中国重大的翻译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与翻译相关的重要人物。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翻译是一门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互动行为。我们并不希望大学英语教师督促非外语类专业学生去从事文化翻译研究,去钻研翻译史,去背诵中国翻译大家作品,而是通过翻译理论知识和人文常识教学的合理嵌入,让学生了解语言差异、社会语言环境、译者主体、翻译发起人、权力关系等文化因子都与翻译有着关联。从学理层面进行翻译理论知识教育势必将有助于学生对翻译问题进行合理认识,避免将翻译简单化、公式化,为提升学生翻译能力铺设了道路。

(三)完善英语翻译教学条件

编写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明确翻译能力的培养要求及目标,了解翻译题材,如文学作品,常见应用文,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新闻。其次,严格挑选、编订大学英语翻译教材。最好是编写时代感强的翻译教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反映时代特征。翻译教材要体现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并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篇章翻译、英汉对比翻译、各类问题翻译、摘译、译述以及编译等。将实务翻译(如学术论文、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法律文件、国际会议资料以及出国留学旅游文件等)作为翻译教材的重点,以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通过竞争的方式吸收英汉基础好并对翻译感兴趣的教师充实到高校英语教学队伍中,并不断鼓励教师参加进修,以满足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需要。目前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质和量都还存在严重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尤为突出。现有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都还有明显的短板。高校应该创造条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假期开设的翻译培训班,如中国翻译杂志社举办的“暑期高级翻译研讨W习班”,也可以选拔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或培训,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进行师资的储备。

三、结论

在中国,90%以上的中国大学生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翻译能力则是衡量这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尺。笔者所在学校为医学高校,医学与英语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每当有重大课题申报或是重要时,便会有非英语专业同事前来寻求课题或论文摘要的英文翻译,也有请求将全文翻译以便投稿给海外学术刊物的,且总认为短短的论文摘要翻译只需十几分钟便可完成。可见,要培养兼具良好专业素养和翻译能力的大学生,任重而道远。翻译是一门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和技能,如果没有学习某一专业领域里的一组基本课程,就不可能达到既懂专业又会翻译的目标。而在中国,学翻译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专业知识,在翻译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是科技知识的缺乏。事实上,任何处在学术前沿的科学家往往也是翻译家,他们在做研究的同时,又翻译、引介西方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因此,培养和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迫在眉睫。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应充分重视翻译教学这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改善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翻译教学本身起步晚,所以要把翻译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范畴,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高质量的教科书,让广大的非外语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翻译。这不仅是学生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还应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来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翻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革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完善英语翻译的教学条件,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提升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促使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水平有新的突破。最后要注意的是,本文的讨论并不主张将非外语类专业学生与外语类学生同化,而是在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中做翻译教学方面的改革。翻译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的游戏,而是涉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培养具备良好翻译能力又贮备丰富翻译知识的新型大学生成为时代强音。

[ 参 考 文 献 ]

[1] Nida,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鄄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 Harmer,Jeremy.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鄄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蔡基刚.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2):1-7.

[4] 陈善伟.怎样教翻译理论[C].香港翻译学会,2000:357-389.

[5] 陈恪清.大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2-44.

[6] 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4):11-12.

[7] 卢思源,吴启金. 展望 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中国翻译,2000(1):41-43.

[8] 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9] 刘晓明,刘金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J].山|外语教学,2013(5):69-73.

[10] 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11] 罗选民,邵有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63-65.

[12] 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7-49.

[13]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14]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5] 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翻译,2004(4):59-63,291-298.

[16] 束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426-435.

[17] 陶丽,王腊宝.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需求分析与反思[J].外语学刊,2013(6):109-113.

[18] 王玉西.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6):29-33.

[19] 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20] 文旭,莫启扬.大学英语教材:问题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3(6):97-101.

[21] 魏令查.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J].外语教学,2001(3):63-66.

[22] 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3] 严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24] 尹汝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我见[J].山东外语教学,2004(6):96-97.

[25] 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93-297.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7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各类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对听、说、写、译等能力分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没有适合公共外语的翻译教材,平时也没有检测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便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试图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以飨同行。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三、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 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8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往来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人们沟通的语言工具受到了重视,学好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时代,英语教学已经不单单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要。然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较低。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强化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而且,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应试教育中也有体现。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翻译的题型作出调整。翻译的新题型是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翻译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并且,翻译的时间从原来的5分钟增加到30分钟,分值也从原来的5%提高到了15%。这一方面,说明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四六级考试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教学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地位也逐步提高。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翻译教学的发展。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翻译教材存在严重不足

翻译教材是翻译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着翻译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因此,翻译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翻译教学的好坏。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教材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教材编写体系不够合理,引入翻译理论的方式不够科学,虽然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翻译理论,但是这些翻译理论比较抽象,使学生很难理解;有的教材全部都是译法、译例,没有理论指导,缺乏科学性;还有的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缺乏广泛性,在选材上过于侧重文学翻译,选材大多是文学作品、名家名译,而非文学翻译的内容却涉及很少。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忽视了非文学翻译的内容,致使教材实用性不强,不利于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即便是在这些侧重文学翻译的教材中,也存在所选用的译例陈旧的情况。这些教材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翻译课程的兴趣。还有的教材练习讲解不够深入,练习题设计不够合理,形式单一,甚至东拼西凑,只是简单罗列答案而未加点评。这些都是目前的翻译教材存在的问题,这对翻译教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亟待解决。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单独开设翻译课程。在每周四课时的教学中,精读占用了3课时,听说占用了1课时,这使得老师没有时间重点讲解翻译技能,只是在精读课程中有所渗透,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翻译知识的学习。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要求,但由于老师课时有限,很难重点讲解翻译知识,使得学生翻译知识匮乏。很多学生没有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对于学生翻译水平的要求,学生们在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答得也不好,很多学生普遍反映翻译题型对于他们来说较难。

(三)学生对翻译学习重视不够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设置翻译课程,所以考试时也不重点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这使得许多学生忙于精读和听说的学习,不重视翻译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多背单词,多学语法,能看懂文章就能够翻译,对于翻译技能没有重点学习。实际上,翻译课程是一门很难的课程。郭沫若先生曾说过:“翻译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不但尊重翻译,也深知翻译工作的甘苦……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1],这就说明翻译对译者具有很高的要求。他要求译者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精通中、英两种语言,能正确理解原文,同时,又要求译者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把原文恰如其分的译出来。除此之外,译者还需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他能够熟悉中西文化差异,熟悉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够在翻译中更好地传递文化知识。再次,译者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译者的工作态度要严谨、端正。翻译前要进行周密的准备,翻译后要认真进行校对,要做到敬业。许多学生认为,只要学习了一点外语,借助一两本词典就能翻译,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四)学生中英文水平薄弱,翻译教学难度大翻译是一门很难的课程,它要求译者中英文水平过硬。有的学生英文水平薄弱,单词不认识,语法看不懂,这使得他们很难进行翻译,翻译难度较大。在这些学生的译文中,出现了意思不对、语法病句、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混乱等胡乱翻译现象。即便有的学生英文水平较高,能很好地理解原文,但是他们的汉语水平不高,也翻译不好文章。而且英文水平较高的同学,他们的中文水平受到了英语的干扰,不符合汉语规范,译文读起来既不是地道的英文,也不是地道的汉语,这使得翻译教学难度增大。

二、改进对策

(一)完善翻译教学所用的教材

要想改善翻译教学的现状,完善教材是前提。1.加大对翻译教材体系的研究力度。孙根年教授指出:“教材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组合系统,其体系结构的形成不仅要使所选取的概念、理论、事实和方法有机联系,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而且还要正确地反映该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适应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相配合、适合学时分配和学生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2]由此可见,教材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教材的编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教材的编写体系也应遵循这些特点。在编写翻译教材过程中,编者不仅应该考虑到翻译教材的整体布局,包括内容选择、译例讲解、练习设计等,还应注意到所选内容应具有时代性,要与时俱进。2.科学合理地引入翻译理论,使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林克难教授指出:“技巧教学绝不是翻译课教学内容的全部或者说唯一的内容,翻译课应该将至少百分之五十的时间用于科学翻译理论的讲授,因为只有科学的翻译理论才有可能揭示翻译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3]因此,在翻译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引入翻译理论。理论引入不能过深或者过泛,要做到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这样更容易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一般认为“翻译实践应占教材内容的70%~80%,理论知识占20%~30%”。[4]根据教材的定位、培养目标、学生的需求等可以适度调整比例。3.翻译教材选材要全面、实用、具有审美性。翻译教材的选材既要做到全面,又应兼顾实用,做到各种题材兼容并包。既要包括文学翻译,又要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非文学翻译。在所选译例的难易程度上,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译例的选择应该紧扣教学大纲中有关翻译课教学的培养目标,难易程度应与学生所参加的相关考试大体上保持一致。4.翻译练习形式应具有多样性,讲解要深入细致。练习是帮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翻译能力的必要手段。对于翻译练习,编者不应该只是给出参考答案或者简单的解释。翻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提供参考答案而不详加解释,使学生难以清楚地认识到翻译过程的复杂性,具体到自己翻译时,仍然不知所措。而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教师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练习形式应该力求多样化。

(二)合理配置翻译课程,多留翻译作业,鼓励学生自学

由于大多数学校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时没有给翻译课程留出教学时间,我们建议学校每周抽出1课时的时间用于翻译教学,如果正常学时安排不出时间,可以开设选修课进行教学。在开展选修课时,应小班授课,学生人数不宜过多,由于翻译课程本身的性质,不建议大班授课。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主要起一个引导作用,授课时讲重点难点,简单的知识引导学生自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讲,这样也可以避免翻译课上学生发言机会少,翻译课枯燥的问题。如果发现学生的讲解有问题,教师再进行更正和补充,让学生亲身投入翻译教学的环节是非常好的办法。除此之外,教师多留课下翻译作业让学生做,大学阶段翻译课程的侧重点还是翻译实践,学生练习做多了,翻译水平肯定会大幅上升。正如王占斌教授指出:“翻译课应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翻译课的成功与否在于教师使学生参与机会的多少,所以教师应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我参与会逐渐感受到翻译既要对原文忠实,又必须发挥译者的创造性。传统的翻译教学只注重技巧的讲授,教师在课上罗列众多翻译名句,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应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5]为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翻译作业进行检查,要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差距,改正错误,进而提高翻译水平。

(三)提升学生对翻译学习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译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语言沟通活动,是推进与传播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说,没有翻译就没有当今人类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如果不重视翻译,不重视各种合格翻译人才的培养,很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发展,更难在文化多元的大格局中对外宣传、彰显本民族的传统精华。[6]翻译本身是重要的,学好翻译更重要,学生应该重视翻译课程的学习。只有学生重视了翻译课程的学习,他们的翻译水平才有可能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告知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翻译水平提高了,英语的综合水平就提高了,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四六级考试甚至是将来找工作都是非常有利。让学生重视的最好办法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增加大学英语精读练习中有关翻译技能的培养。教师在讲授翻译习题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对对答案,写写单词,讲讲语法,而应该以学生的练习题答案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因为教师讲的就是学生自己做的答案,所以一定会听的特别认真,这样可以间接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2.互联网时代,一提到“网络”这个词语,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互联网丰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语料库、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翻译工具软件都是不错的选择。例如,教师在留作业时,可以留一些难度较大的段落给学生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利用网络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这样,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困难,还看到其他的参考答案,也能够反思自己的答案。这既解决了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提高学生的中英文水平,有效地开展翻译教学

翻译课程对学生的中英文水平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提高中文水平,还要提高英文水平。林语堂先生说:“翻译的艺术所倚赖的: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7]提高学生中英文水平方法有:1.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翻译的心智活动过程之中,无法完全免于创作。例如原文之中出现了一个含义暧昧但暗示性极强的字或词,一位有修养的译者,沉吟之际,常会想到两种或更多的可能译法,其中的一种以音调胜,另一种以意象胜,而偏偏第三种译法似乎在意义上最接近原文,可惜音调太低沉。面临这样的选择,一位译者必须斟酌上下文的需要,且依赖他敏锐的直觉。这种情形,已经颇接近创作者的处境了。”[8]确实,如果译者的中文水平过硬,那么在翻译的时候可选用的中文表达就比较丰富,所以就更可能译出高水平的文字。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有限的创作:一方面译者要遵循原文的意思,不能胡译乱译;另一方面译者又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创作水平高,翻译的文章质量就高。2.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首先,学生要多背单词,词汇是基础。词汇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要解决语法的问题。看到一句话,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应该先分析语法结构,分析其主干部分,这种方法可以使翻译内容一目了然;再者,学生要多读英文读本,提高阅读量,学生的翻译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结语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应得到重视。选用合适的教材,完善课程配置,提高学生对翻译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效果,进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中英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孙根年.论教材体系优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

[3]林克难.翻译理论教育纵横谈[C].全国首届翻译教学研究会交流论文,1996.

[4]曾剑平.论翻译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J].国科技翻译,2012(3).

[5]王占斌.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上海翻译,2005(1).

[6]何刚强.译学无疆译才不器[J].上海翻译,2006(2).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9

翻译课是外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目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外语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外语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重视和加强翻译课的教学,无疑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目标培养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我院针对社会需求,专门设立了高级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笔译人才。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出翻译水平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值得探讨。

1、翻译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我院从大一入学就设立了高级翻译班,重点培养现在社会紧缺的笔译人才。可见是必要的,及时的。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我们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学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2、翻译课的“逆向全过程”教学法。

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我们的翻译专业是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我们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又不排斥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观,提高学生翻译外语、应用文等能力,使之最终能够成为比较合格的、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目标明确了,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法,把它叫做“逆向过程教学法”。即以逆向教学为出发点,从实用感官的陌生信号刺激开始,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上升为求知欲。以过程教学为特色,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具体的步骤应该如何实施呢?

2.1 课前作业,初次感受。翻译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

因此,翻译课每周布置课外作业,以篇章翻译为主,内容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听为虚,手到为实。实际的翻译能力只能在不断的、经常的、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获得。因此,这就决定了翻译课的特点是“精讲多练,实践为主”。

不在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翻译技巧与方法,无异于“隔靴搔痒”。

2.2 对比讲解,分析纠错。教师的讲解内容是学生课前作业的问题点,以多种答案对比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法、文化、外汉语言差异等专业知识判断作业译文优劣。在对翻译作业的讲评中,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对重点句子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译文及课堂讨论中的评语以鼓励为主,同时有理有据地提出不足之处以利今后改进。收集各种典型的错误,组织开展讨论,分析这些错误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也可以提供各种译文,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最佳译法,从而也接触到了比较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典型错误可能是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在书刊或其他媒体中出现的。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中共同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这些需要在课上进行讲评或讨论的问题还必须能与我们准备向学生介绍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有目的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以保证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论/文/网 LunWenData/Com]

2.3 课后验证,再次练习。再次验证练习就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验证(验证的求知欲),教师通过作业讲评,讲授了必要的理论和技巧,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到底怎样,能否运用,还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检验。因此,再次验证,安排学生再次进行一次练习是翻译课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这次练习材料难易度的掌握,可以略深于初次接触时的练习材料,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技巧要求也应高一些。练习最好当堂限时完成,以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用符号标出学生哪些句子译得好,哪些译错或需要改进。也可以发下参考译文,让学生对照自己进行分析、比较,自行修改、提高。

2.4 学生总结,教师概括。自己总结出该节课内容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由教师一人作灌输式的讲演,应采取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中好的译文或典型的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评论,各抒己见,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也先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事实证明,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活,掌握得牢。

教师进行再次概括辅导,完成理论技巧的讲授。这样可使学生在动态、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翻译理论一般把翻译看成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现代翻译理论则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翻译问题。要使学生认识到,翻译课绝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变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意识,必须在总结课中注意从文化高度引导学生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如文化的概念,与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等。

3、结束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译课也要注重创新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模式。翻译课“逆向全过程”教学模式,以直观性和实用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有效地缓解目前翻译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突出了翻译课的实用性,在课堂上完成翻译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实用又不偏废理论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教学开始就将学生摆在了中心位置,跨学科展开,把学习心理学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调成就满足感教学,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切实现了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导的教改理念,当然一切教学手段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笔译人才和复合型翻译人才,放眼其他国家的翻译教学,虽然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找到一种效果最佳的模式才不失为明智之举。好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课堂质量,进而提高翻译课的质量,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翻译证的考试,并为将来的翻译工作打好基础。[论-文-网]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10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各类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对听、说、写、译等能力分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没有适合公共外语的翻译教材,平时也没有检测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便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试图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以飨同行。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三、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11

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二、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翻译教学法论文篇12

翻译课是外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目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外语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外语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重视和加强翻译课的教学,无疑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目标培养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我院针对社会需求,专门设立了高级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笔译人才。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出翻译水平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值得探讨。

1、翻译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我院从大一入学就设立了高级翻译班,重点培养现在社会紧缺的笔译人才。可见是必要的,及时的。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我们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学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2、翻译课的“逆向全过程”教学法。

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我们的翻译专业是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我们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又不排斥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观,提高学生翻译外语、应用文等能力,使之最终能够成为比较合格的、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目标明确了,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法,把它叫做“逆向过程教学法”。即以逆向教学为出发点,从实用感官的陌生信号刺激开始,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上升为求知欲。以过程教学为特色,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具体的步骤应该如何实施呢?

2.1 课前作业,初次感受。翻译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

因此,翻译课每周布置课外作业,以篇章翻译为主,内容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听为虚,手到为实。实际的翻译能力只能在不断的、经常的、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获得。因此,这就决定了翻译课的特点是“精讲多练,实践为主”。

不在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翻译技巧与方法,无异于“隔靴搔痒”。

2.2 对比讲解,分析纠错。教师的讲解内容是学生课前作业的问题点,以多种答案对比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法、文化、外汉语言差异等专业知识判断作业译文优劣。在对翻译作业的讲评中,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对重点句子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译文及课堂讨论中的评语以鼓励为主,同时有理有据地提出不足之处以利今后改进。收集各种典型的错误,组织开展讨论,分析这些错误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也可以提供各种译文,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最佳译法,从而也接触到了比较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典型错误可能是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在书刊或其他媒体中出现的。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中共同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这些需要在课上进行讲评或讨论的问题还必须能与我们准备向学生介绍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有目的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以保证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论/文/网 lunwennet/com]

2.3 课后验证,再次练习。再次验证练习就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验证(验证的求知欲),教师通过作业讲评,讲授了必要的理论和技巧,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到底怎样,能否运用,还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检验。因此,再次验证,安排学生再次进行一次练习是翻译课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这次

练习材料难易度的掌握,可以略深于初次接触时的练习材料,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技巧要求也应高一些。练习最好当堂限时完成,以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用符号标出学生哪些句子译得好,哪些译错或需要改进。也可以发下参考译文,让学生对照自己进行分析、比较,自行修改、提高。

2.4 学生总结,教师概括。自己总结出该节课内容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由教师一人作灌输式的讲演,应采取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中好的译文或典型的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评论,各抒己见,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也先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事实证明,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活,掌握得牢。

教师进行再次概括辅导,完成理论技巧的讲授。这样可使学生在动态、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翻译理论一般把翻译看成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现代翻译理论则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翻译问题。要使学生认识到,翻译课绝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变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意识,必须在总结课中注意从文化高度引导学生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如文化的概念,与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等。

3、结束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译课也要注重创新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模式。翻译课“逆向全过程”教学模式,以直观性和实用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有效地缓解目前翻译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突出了翻译课的实用性,在课堂上完成翻译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实用又不偏废理论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教学开始就将学生摆在了中心位置,跨学科展开,把学习心理学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调成就满足感教学,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切实现了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导的教改理念,当然一切教学手段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笔译人才和复合型翻译人才,放眼其他国家的翻译教学,虽然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找到一种效果最佳的模式才不失为明智之举。好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课堂质量,进而提高翻译课的质量,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翻译证的考试,并为将来的翻译工作打好基础。[论-文-网]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