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训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7-23 16:55:47

翻译实训总结

翻译实训总结篇1

一、引言

自教育部2006年批准在三家高等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以来,翻译专业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新兴外语专业,也成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公认的“金领”人士的敲门砖。然而,从翻译专业的教育现状看,其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翻译本科专业开设许多相关的核心课程,如: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中国文化概要,但学生步入翻译行业应具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鉴于此,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以翻译工作室为依托,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开展翻译实践环节,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深入体会课堂所学技能,夯实翻译基本功和实际翻译能力,从而胜任不同领域、不同难度的翻译任务。

二、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构想

1.翻译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翻译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凸显华外翻译专业的龙头特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较熟练的翻译实操能力,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综合运用翻译理论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承担一般性实用文本的口笔译及涉外交际等工作。

2.翻译实践教学平台保障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成立之初的主要工作是承接翻译项目、组织学生实践,是一个面向翻译专业优秀学生的精英实践平台。

2016年初进行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旨在建立一套包括实训指导原则、实训制度、实训方法、实训环节、实训评价、实训科研及实训资源建设在内的完整的翻译实训体系,为翻译实践指导、翻译成果展示、翻译精英选拔提供有效平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素质过硬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三、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1.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翻译实训管理制度,例如撰写翻译实训指导教师职责明细,编写《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实训手册》本科生版与研究生版,制定翻译实训指导大纲、质量评价标准、实训环节教学日历,建立翻译工作室、翻译项目、学生翻译实践工作日志与完备的学生实训档案和书面指导记录等。

2.资源建设

初步建成包括翻译工作室、翻译成果展示室兼口译现场模拟室、口笔译工作坊等实训中心;完善实训中心人员配备,逐步形成专门从事翻译实训的“中教+外教+职业人”在内的实训团队,对学生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实时管理规划、指导答疑、测试评级与总结归档。

3.环节建设

建立以“三目标”(能力目标、技术目标与数量目标)为实训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以翻译俱乐部、翻译兴趣小组、师生联动实战模拟团队为支撑的“集中+自主+基地”实践方式的口笔译实训环节体系。

4.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

翻译实训验收采取阶段验收与最终验收、过程验收与成果验收、实训练习与定期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分别建立口译实训评价标准、笔译实训评价标准、翻译实训回收标准;同时建立翻译实训奖励措施,每个年级翻译实训结束前,开展年级翻译大赛,鼓励并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翻译赛事,翻译实训结束后进行“优秀实训生”表彰,并开展口译专场与笔译专场翻译实践经验交流会。

5.科研建设

师生根据真实翻译实践的相关材料,建立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术语库、语料库;编辑出版根据工作室翻译材料撰写的《翻译赏析手册》;完成与翻译实训相关的科研、教研项目与等。

四、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

自2016年3月开始,以翻译工作室为依托,在学生的课程中加入翻译实训课程,目前有专门教师负责翻译实训课程指导,学生修完该课程获得课外实践学分。同时将实践练习量扩大到口译训练50小时,笔译训练5万字。实践体系的调整与翻译实训内容的调整,大大解决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实现个性指导。

1.口译实训

实训课的教学一共十五周,第一周进行常用口译录音软件的学习,主要是介绍Adobe Audition和狸窝的常用功能,如添加空白、多轨录音、调节语速、格式转换等。

第二周进行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强化学生笔记记忆的逻辑性、条理性,帮助学生通过笔记进行有效的口译记忆,从而进行口译输出。口译理论和口译技巧的介绍不进行独立设置,穿插在口译实践演练的过程中,总计不超过6学时。

根据授课教师口译实战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国外大学交流项目宣讲会模拟和孔子学院理事会会议模拟等,口译模拟一学期共进行两次。

口译实践进行8周之后,进行口译实践教学期中质量测评(包括口译录音测试和教学质量反馈调查问卷),根据测评情况进行整改,再进行8周口译实践,最后进行口译实践教学期末质量测评。

2.笔译实训

笔译实训主要有译前工作、翻译流程、译后总结三个环节。不管是真实翻译项目,还是模拟项目实践,在译前准备阶段,都应该进行文本的选择和分工,每四名学生组成一个翻译小组,组内每名学生均需担任翻译和校对,并且要合作查阅平行文本,初步统一术语。

翻译主要是在课下完成的,共有翻译、一校、二校、三校四个流程,多道工序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学生在实训课上主要进行翻译重点、难点的分析讨论,以及翻译日志和项目报告的汇报;于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笔译实践教学质量测评。

五、结语

在学校“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教学保障措施落实得力,运行良好。

翻译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成果比较丰富,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柴明G.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国翻译,2010(01):54-56.

[2]刘和平.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中国翻译,2013(02):50-55.

翻译实训总结篇2

“总理身边的翻译换人了!”眼尖的记者发现,坐在温总理左侧的是一位名叫张璐的女翻译。她是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在两个多小时的问答中,无论温总理谈到什么诗词、古语,她都能迅速、流畅地进行翻译。

“她真是太厉害了,总理用的典故,好多中文我都不会写。”“这好像是温总理近几年第一次起用女翻译。”……现场的记者小声议论着。会后,这位穿着深色西装、宝蓝色衬衫,梳着可爱“蘑菇头”的“温总理女高翻”,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

超强的政治敏感

3月16日,记者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张璐回到了母校外交学院,应邀给学弟学妹们讲述“总理记者招待会翻译的体会”。原本只能容纳200人的报告厅被挤得水泄不通,走廊里、过道上站满了人。

“以前都是听别人做报告,没想到今天却是我给大家做报告。”张璐谦虚地说。她神情专注、认真,唯一不同的是,回到母校的她,多了几分俏皮与放松。

对于自己突然“走红”,张璐有些意外:“其实外交部有很多出色的翻译,只是这次刚好派我去,而一年一度的总理答记者问又备受关注。”

在张璐看来,给领导人当翻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翻译时要保持对原文的忠实,做到如实翻译。”她举例说:“在这次记者会上,温总理澄清所谓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傲慢’的传言时提到,‘……我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少数国家参加的会议……’因为我跟着总理去过哥本哈根,知道他指的‘那位领导人’是谁,也知道这个人的性别。但当时总理并未提及这位领导人的名字,所以我在翻译时也不能直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别。英文里有男‘他’和女‘她’的区别,所以在翻译时,我选择用被动句式来表达。”

张璐说,当一个好翻译还要了解领导人说话的意图,可以结合当时的语境去“巧译”。她说:“大家对我在翻译总理古诗词时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其实,古诗词翻译并不是我的强项,哪怕能再多给我一秒钟时间,我都能翻译得更加准确。”张璐认为,自己这次的表现,主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我发现总理最喜欢引用刘禹锡、王安石和屈原的诗词。所以,给总理当翻译时,要结合他说话的语境,知道总理在这个时刻引用古诗词是想要传达怎样的一种精神。这一点很重要。”

张璐介绍自己在外交部的工作状态时说,“有点上学时的感觉”。“每天要很早起床,要听BBC(英国广播公司)、VOA(美国之音)等充实自己。晚上回去要做功课,总结、回顾当天翻译的东西。有时候刚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叫去,一翻译就是好几个小时,回来后全身酸痛,疲惫不堪,感觉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顿。”不过,张璐也体会到其中的成就感,“尤其是给领导人当翻译,他们是我非常敬重的人,我觉得这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淘汰式培训”

张璐出生于1977年,是土生土长的济南姑娘。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在同学眼中,张璐从小就“很洋气”,学习刻苦,一直是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臂上挂着“三道杠”。

进入中学后,张璐的外语天赋显露出来。上英语课时,她经常会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1996年,张璐被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录取。虽然她当时就读的是国际法学专业,但英语相当出色,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大学毕业后,她在伦敦的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之后,她改行做高级翻译,并进入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2009年2月,温总理访问英国会见布朗首相时,张璐就曾担任现场翻译。

有人说:“翻译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它的上半身永远都是亭亭玉立、妩媚动人,而它的下半身则在水中不停地扑腾。”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给领导人当翻译很神秘,但他们不知道,这绝非易事。

外交部翻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优秀的高级翻译,必须经得起3道考验: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

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这位工作人员说:“入部考试中的英语水平测试相当难,通过笔试后还必须参加英语面试,其中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室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

“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首先是强化训练,由翻译室的几位前辈每天陪学员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培训的强度很大,所用的教材时效性很强,基本上都是当天的新闻和评论,或近期的热点话题。”外交部还会邀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观察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通过初试的人,只有不到4%被最终录用”。

“中国翻译的国家队”

外交部翻译室像是“课堂”,张璐和同事们接受的是“魔鬼训练”。翻译是有一定技巧的,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以用‘和’字外面加一个圈来代替。”除此之外,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你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任小萍曾对外介绍,翻译室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翻译过程必须一丝不苟,从内容到体例,从称呼到专用词,该查的必须一项一项查,决不能马虎或想当然。不仅要查,而且要知道出处。”“翻译人员还必须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既要有信心,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必须集中全部精力,不能允许有半点虚荣心作怪,否则,遇到难点和问题,就会方寸大乱,就会‘砸锅’。”

翻译实训总结篇3

一、翻译训练中要增加对异国文化的教学

文化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一个国家语言的形成也是建立在其文化信仰的基础之上,只有对文化有了一定基础的了解,在进行部分情景模拟翻译的时候,才能够真正了解句子中的含义,明确句子当中的真实含义,另一方面,通过对异国文化的讲解,也能够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好奇心,从而能够让他们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翻译训练的质量。

二、翻译训练中要积极运用提问式教学

学生是翻译训练的主体,要进行翻译训练,就必须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学者就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改为提问式教学方式,就是在对一个技巧或者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要让学生自己来运用这个技巧对句子进行翻译,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也能够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依旧存在问题,有问题的就可以及时进行补充,完善知识点,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减少教学中的乏味性。

三、将互助合作翻译训练运用到教学当中

互助合作的方式已经成为教学当中的主流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够增加学生的团结能力,也能够帮助把英语翻译带到生活当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英语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就能够提高大家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和掌握能力,从而消除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心理,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但是,采取互助合作翻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实现高效的英语训练。

在进行互助合作翻译训练之前,要对学生进行组队,按照学生的总体数量,进行均衡搭配,最好禁止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避免出现学生落单而影响学生训练心理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对所有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基本的了解,并且能够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进行小组搭配,小组人数最好控制在3-5个范围之内,这样的数量方便进行适当的模拟训练,在小组分配好了之后,教师要针对小组选择小组队长,要求小组队长对自己小组的训练制定训练计划,但是老师必须要首先制定总体训练计划,以方便学生能够拥有训练目标,在小组制定了适宜的计划之后,就要根据目标选定训练方法分阶段进行训练。

四、在翻译训练中要多教授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翻译能力

首先,增补删减法。增补删减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能够进行适当地增加或者减少词语,实现完美翻译的目的。例如“Flowers bloom all over the yard”,从字面上进行翻译就得到“花盛开满院子”这样的句子,在这个句子中,成分已经很齐全,但是听起来却不是那么优美,无法表现出花儿盛开的美丽,我们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增添,在花前面增加“朵朵”的形容词,就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花儿的美丽。

其次,转译法。转译法是一种运用在句子成分之间的翻译技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翻译者必须能够对语句的成分有着透彻的了解,能够辨析句子中词语的成分,通过对同一词语的成分转换,完成整个句子的翻译,例如,“When he catches a glimpse of a potential antagonist, his instinct is to win him over with charm and humor”,翻译成为“只要一发现有可能反对他人,他就本能地要用他的魅力和风趣将这些人争取过来。”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就将名词“instinct”转译成为了副词,才使得语句更加完美形象。

最后,断句翻译技巧。断句翻译技巧,就是通过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划分,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三个基本成分,实现全句翻译的技巧,在这个技巧中,翻译者就必须能够有很强的句子划分能力,才能够实现精确的断句,这样的技巧也多用于偏长的句子中,例如,“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在这个句子中,只要找出主语“A man”,谓语“Passed”,就是说有一个男人去世了,就可以基本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翻译训练看似简单却也复杂,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学者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再结合一定的翻译技巧教学,提升学生的自我翻译能力,让学生在互助合作训练中能够将技巧灵活运用,才能够实现学生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翻译实训总结篇4

Keywords translation; teaching; practice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范围及影响的扩大,尤其在“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带领下,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往来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并且对他们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双重要求。高校作为人才的孕育之地,应担负起高素质翻译人才培养的责任。高校翻译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双语转换的技能,通过校内翻译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身为译员的素养与能力,毕业后可以直接或经短期培训就可以从事基础翻译工作。然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翻译课堂处处可见,由于没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效果不显著。基于此种背景下,对于高校翻译教学的探索很有必要,角色的转换、方法的采用、素材的?x择等,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

1 翻译教学现状

第一,教师与学生缺乏对翻译教学的正确理解。翻译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上,即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有效衔接,翻译的主体不够清晰。

第二,翻译课程的结构不合理,设计存在不足。所教授内容大多是书面语,学生的翻译练习通常只存在书面上,场景模拟、沙盘演练、商务会谈等口译形式缺乏大量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授课监视一言堂的灌输仍然是翻译教学的主要形式,翻译技巧陈旧,科学性与实用性无法与时俱进,导致大量的翻译训练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

2 翻译教学改革

第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翻译理论对于翻译过程的指导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提供整套可行办法,优化翻译策略,而且还避免学生翻译时可能会产生的经验主义。与此同时,实践能力应予以重视,大量课上、课下实战翻译训练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基础。课堂上教师翻译理论的讲授与材料译文的讲评、修改、讨论有效结合是课程的保证。

第二,重视教材建设。学生上课所使用的材料是教学的中心。系统化、理论性强的教材应是教师首选。教材不仅要系统全面地介绍翻译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有理可循,而且要立足应用层面,针对社会热点等具体翻译进行创新性的尝试,通过使用社会客户真实需求的材料,使课上学生通过所用翻译策略可行地对材料进行翻译。

第三,翻译教学新模式。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笔译口译技能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培养目标,而且还要在轻松的氛围下明确社会岗位的需求。课堂上,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分组训练、情景模拟、案例教学、APP在线、多媒体演练等多种模式进行翻译教学,丰富课堂,提升效果。

3 翻译教学实践

第一,实践教学目标与定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翻译真实模拟环境,翻译课程授课教师在课外系内成立外语系模拟翻译公司。模拟翻译公司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创造性的即时性翻译服务解决方案,以求通过营销渠道网络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即时个性化要求的翻译需求。公司主要业务为:① 培养译员。培养外语系大一、大二、大三广大翻译爱好者的翻译能力,通过项目组成员为其不同类别的翻译任务,经过层层审核后,印刷成刊物,发给各个班级,供学生相互传阅学习,提高翻译素养与能力;② 通过层层选拔与培训,能力较为出众的译员承接社会上的翻译业务,为中小企业以及个人提供翻译服务。

第二,译员选拔与培训。翻译任课教师可以在外语系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中进行译员选拔,通过对指定文章的英译汉、汉译英的翻译(含部分专业性术语),邀请评委教师对译文筛选出一、二、三类译文。再进行第二轮选拔,主要考查一类译文所属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境、文章翻译技巧,最终确定第一批次译员(淘汰译员归到第二批次)。然后对这三批次译员统一进行培训(从2015年5月至今,学期期间每周周五下午5-6节),利用外语系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对其进行专业性培训,强化翻译规范,内容涉及旅游、法律文书、留学移民等方向。定期让其在规定时间内翻译社会上一些翻译公司选拔译员的标准材料,指导教师针对译员译文的实际情况作指导说明,通过多轮的培训与考核,选定最终的第一批次译员人选以及次一级译员(单独做强化培训,准备接单),其余第二、三批次译员继续接受培训与考核,以补充译员库。

第三,办公地点设计与人员分布。办公地点设在外语系“模拟翻译公司”创新创业教室,借用系闲置的计算机与打印机,置办办公室所有必备的办公用品,如笔、纸、墨水、电池、文件夹/盒、胶水、信封、档案袋、笔记本、复印纸、墨盒等,指导教师提供一部专供联络用的移动电话一部、翻译软件若干。任课教师所带翻译课程班级的负责人(通过多次任务的承接而选定的能力强、责任心强、翻译水平高、态度端正的学生代表)通过实地、网络做任务设计、流程规划与监督、译员选拔、刊物及业务翻译质控等工作;大一、大二、大三参与项目的学生中选取第一批次译员名单上的班级负责人,负责在学期内定期到创新创业教室领取培训材料、业务承担等工作,假期期间远程网络办公。

翻译实训总结篇5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翻译, 因此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很不容乐观。本文对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翻译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据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林戊荪先生讲“目前我国外语系的毕业生要经过三到四年的工作实践与锻炼才能真正胜任翻译工作, 少数优秀者也要一至二年方能适应工作。由此可以看出, 专业人才训练的成本变相地转嫁给了用人单位。”

    1.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一般每周两学时,就是这仅有的两学时,也不能保证一个学年的完整教学。大四学生需要停课实习,需要停课写论文,甚至还需要停课进行专业过级考试复习或缺课去找工作,当然还有毕业班的提前停课考试等等。这样一来,真正用于翻译教学的课时其实只有不到一个学期,也就是说不到40学时。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描述翻译的基本概念,介绍中外翻译史及翻译理论,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要让学生做各种文体和体裁大量的翻译练习,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不能对翻译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理解翻译课对于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论文网 LunWenNet.Com]

    2. 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翻译教学应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但究竟该选取那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 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拟定。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 可以在宏观上决定译文的思路, 增强我们的应变能力, 但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指导学生具体怎么译词、译句。然而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文章翻译时, 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 1) 片面注重和强调对“大词”、“大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而教师眼中的“大词”又通常限于翻译材料的关键词和学生不太认识的词(尤其是结构复杂词) ; 至于“大句子”,则通常被教师用来指代那些词汇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学生通过反复地训练, 翻译大词、大句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小词(如关联词) 、小句子翻译方面却很生疏。于是, 就会不时地犯这样的毛病:

    汉语译成外语时, 译文是一种汉语式的外语; 外语译成汉语时, 却是一种外语式的汉语。2) 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双语修养的培养。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语言功底, 必须具备驾驭两种语言行为的一系列能力。有些初学翻译的人常说:“原文我懂,但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这就反映出一个现实的问题: 目的语的水平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翻译教学过程中, 常常根据某教材的具体内容, 通过译例来阐述翻译理论, 解说某一技巧, 然后根据该理论或技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虽然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在入门阶段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 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而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遇到的文章和文体各式各样, 内容也不象教材中那样单一,所以有的学习者译文的质量不高, 很难胜任翻译工作。

    3. 当前我国翻译的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现已达到6万名之众, 另有数十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中国虽是“翻译大国”, 却远称不上“翻译强国”。因翻译界繁荣的表面下, 高端翻译面临一将难求的窘境, 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翻译作品泛滥。而在翻译质量下降背后, 是翻译界和出版界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翻译界的形象和声誉, 还将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三、对策。

    1. 合理化设置翻译课程。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像大语种英语专业, 学生一入学就可以开设翻译课, 经过几年的训练, 才能从理论到实践彻底掌握翻译技巧, 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2. 翻译训练灵活多样。首先,翻译训练要经常性与系统性。英语教学不应只注重单词解释、篇章的简单翻译和单元后的练习。而应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翻译专项训练。同时可以借助外语专业翻译训练的理论。其次,翻译训练兼顾趣味性。翻译训练不一定完全依赖书面材料。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录像、新闻等更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地展开。再次,翻译训练强调跨文化性。这主要是针对翻译训练的材料选择来说的。材料的选择要注重异国文化特征强的材料。

    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既进行了翻译的练习又进行了一次文化的交流。

    反过来,对异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表达原文之意。最后还应该注重对母语文化修养的培养。翻译训练要求教师加强跨文化交际、语言对比和翻译方面的训练,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翻译训练的技术程序。这样才能避免传统翻译法的弊端,将这一教学路径放在培养国际双语交流人才培养的背景中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要尽快建立翻译人才和机构的准入、评估等相关管理办法, 促进翻译职业化, 对译着的出版单位有一个资格上的认证, 另外翻译出版的流程也应当加以规范使翻译服务企业和客户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有根有据”的判断, 做到优胜劣汰。在这个前提下, 尽快制定相应的翻译人才培养总体纲要, 用来指导我国的翻译教学。

    四、结语。

    我们目前的翻译市场繁荣异常, 但是浮华中有危机。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受其影响也不容乐观。但只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翻译教育教学一线出发, 本着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目标, 勤于实践、大胆创新、善于总结, 我国的翻译教学就会越来越乐观。 [论|文|网]

    参考文献:

翻译实训总结篇6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翻译,因此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很不容乐观。本文对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翻译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据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林戊荪先生讲“目前我国外语系的毕业生要经过三到四年的工作实践与锻炼才能真正胜任翻译工作,少数优秀者也要一至二年方能适应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专业人才训练的成本变相地转嫁给了用人单位。”

1.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一般每周两学时,就是这仅有的两学时,也不能保证一个学年的完整教学。大四学生需要停课实习,需要停课写论文,甚至还需要停课进行专业过级考试复习或缺课去找工作,当然还有毕业班的提前停课考试等等。这样一来,真正用于翻译教学的课时其实只有不到一个学期,也就是说不到40学时。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描述翻译的基本概念,介绍中外翻译史及翻译理论,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要让学生做各种文体和体裁大量的翻译练习,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不能对翻译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理解翻译课对于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2.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翻译教学应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但究竟该选取那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拟定。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可以在宏观上决定译文的思路,增强我们的应变能力,但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指导学生具体怎么译词、译句。然而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文章翻译时,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片面注重和强调对“大词”、“大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而教师眼中的“大词”又通常限于翻译材料的关键词和学生不太认识的词(尤其是结构复杂词);至于“大句子”,则通常被教师用来指代那些词汇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学生通过反复地训练,翻译大词、大句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小词(如关联词)、小句子翻译方面却很生疏。于是,就会不时地犯这样的毛病:

汉语译成外语时,译文是一种汉语式的外语;外语译成汉语时,却是一种外语式的汉语。2)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双语修养的培养。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语言功底,必须具备驾驭两种语言行为的一系列能力。有些初学翻译的人常说:“原文我懂,但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这就反映出一个现实的问题:目的语的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翻译教学过程中,常常根据某教材的具体内容,通过译例来阐述翻译理论,解说某一技巧,然后根据该理论或技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虽然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在入门阶段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而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遇到的文章和文体各式各样,内容也不象教材中那样单一,所以有的学习者译文的质量不高,很难胜任翻译工作。

3.当前我国翻译的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现已达到6万名之众,另有数十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中国虽是“翻译大国”,却远称不上“翻译强国”。因翻译界繁荣的表面下,高端翻译面临一将难求的窘境,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翻译作品泛滥。而在翻译质量下降背后,是翻译界和出版界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翻译界的形象和声誉,还将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三、对策。

1.合理化设置翻译课程。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像大语种英语专业,学生一入学就可以开设翻译课,经过几年的训练,才能从理论到实践彻底掌握翻译技巧,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2.翻译训练灵活多样。首先,翻译训练要经常性与系统性。英语教学不应只注重单词解释、篇章的简单翻译和单元后的练习。而应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翻译专项训练。同时可以借助外语专业翻译训练的理论。其次,翻译训练兼顾趣味性。翻译训练不一定完全依赖书面材料。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录像、新闻等更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地展开。再次,翻译训练强调跨文化性。这主要是针对翻译训练的材料选择来说的。材料的选择要注重异国文化特征强的材料。

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既进行了翻译的练习又进行了一次文化的交流。

反过来,对异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表达原文之意。最后还应该注重对母语文化修养的培养。翻译训练要求教师加强跨文化交际、语言对比和翻译方面的训练,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翻译训练的技术程序。这样才能避免传统翻译法的弊端,将这一教学路径放在培养国际双语交流人才培养的背景中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

3.要尽快建立翻译人才和机构的准入、评估等相关管理办法,促进翻译职业化,对译著的出版单位有一个资格上的认证,另外翻译出版的流程也应当加以规范使翻译服务企业和客户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有根有据”的判断,做到优胜劣汰。在这个前提下,尽快制定相应的翻译人才培养总体纲要,用来指导我国的翻译教学。

四、结语。

我们目前的翻译市场繁荣异常,但是浮华中有危机。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受其影响也不容乐观。但只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翻译教育教学一线出发,本着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目标,勤于实践、大胆创新、善于总结,我国的翻译教学就会越来越乐观。

参考文献:

翻译实训总结篇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翻译, 因此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很不容乐观。本文对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翻译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据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林戊荪先生讲“目前我国外语系的毕业生要经过三到四年的工作实践与锻炼才能真正胜任翻译工作, 少数优秀者也要一至二年方能适应工作。由此可以看出, 专业人才训练的成本变相地转嫁给了用人单位。”

1.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一般每周两学时,就是这仅有的两学时,也不能保证一个学年的完整教学。大四学生需要停课实习,需要停课写论文,甚至还需要停课进行专业过级考试复习或缺课去找工作,当然还有毕业班的提前停课考试等等。这样一来,真正用于翻译教学的课时其实只有不到一个学期,也就是说不到40学时。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描述翻译的基本概念,介绍中外翻译史及翻译理论,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要让学生做各种文体和体裁大量的翻译练习,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不能对翻译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理解翻译课对于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2. 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翻译教学应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但究竟该选取那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 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拟定。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 可以在宏观上决定译文的思路, 增强我们的应变能力, 但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指导学生具体怎么译词、译句。

然而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文章翻译时, 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 1) 片面注重和强调对“大词”、“大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而教师眼中的“大词”又通常限于翻译材料的关键词和学生不太认识的词(尤其是结构复杂词) ; 至于“大句子”,则通常被教师用来指代那些词汇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学生通过反复地训练, 翻译大词、大句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小词(如关联词) 、小句子翻译方面却很生疏。于是, 就会不时地犯这样的毛病:

汉语译成外语时, 译文是一种汉语式的外语; 外语译成汉语时, 却是一种外语式的汉语。2) 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双语修养的培养。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语言功底, 必须具备驾驭两种语言行为的一系列能力。有些初学翻译的人常说:“原文我懂,但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这就反映出一个现实的问题: 目的语的水平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翻译教学过程中, 常常根据某教材的具体内容, 通过译例来阐述翻译理论, 解说某一技巧, 然后根据该理论或技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虽然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在入门阶段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 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而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遇到的文章和文体各式各样, 内容也不象教材中那样单一,所以有的学习者译文的质量不高, 很难胜任翻译工作。

3. 当前我国翻译的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现已达到6万名之众, 另有数十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中国虽是“翻译大国”, 却远称不上“翻译强国”。因翻译界繁荣的表面下, 高端翻译面临一将难求的窘境, 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翻译作品泛滥。而在翻译质量下降背后, 是翻译界和出版界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翻译界的形象和声誉, 还将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三、对策

1. 合理化设置翻译课程。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像大语种英语专业, 学生一入学就可以开设翻译课, 经过几年的训练, 才能从理论到实践彻底掌握翻译技巧, 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2. 翻译训练灵活多样。首先,翻译训练要经常性与系统性。英语教学不应只注重单词解释、篇章的简单翻译和单元后的练习。而应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翻译专项训练。同时可以借助外语专业翻译训练的理论。其次,翻译训练兼顾趣味性。翻译训练不一定完全依赖书面材料。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录像、新闻等更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地展开。再次,翻译训练强调跨文化性。这主要是针对翻译训练的材料选择来说的。材料的选择要注重异国文化特征强的材料。

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既进行了翻译的练习又进行了一次文化的交流。

反过来,对异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表达原文之意。最后还应该注重对母语文化修养的培养。翻译训练要求教师加强跨文化交际、语言对比和翻译方面的训练,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翻译训练的技术程序。这样才能避免传统翻译法的弊端,将这一教学路径放在培养国际双语交流人才培养的背景中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要尽快建

翻译实训总结篇8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外语教学中翻译训练本身就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强化翻译训练应该与外语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结合起来。翻译教学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翻译训练指向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在课堂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总结,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再指导翻译实践,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翻译的能力。【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能力培养一、大学英语教学与与翻译的关系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教学的目的是以增强语言能力为目标的。而这种能力最终又会体现在实际的应用上。翻译教学是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统一。翻译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从口头交流的顺利进行到能够积极有效地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翻译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翻译实践标准就是以语言能力的增强为首要目标,通过翻译建立学生的语言能力机制,以语言的运用能力为验证语言能力的标准,因此翻译实践能力就是语言能力的验证标准。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出翻译水平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值得我们深思。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专门用来讲授翻译的课时极为有限,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 不能对翻译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理解翻译课对于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翻译训练有一些困难。首先,大型考试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在强调培养语用能力的同时,我们不能不考虑应试带来的压力,,因而难免造成不注重翻译的应用能力培养。其次,翻译训练的教学评估难于控制,因为翻译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多样性,因此评分标准难以控制。翻译测试的评分标准难以控制。再次,工作量大。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而专业的翻译训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教材的选择纷繁复杂、作业数量多,致使翻译训练成为一种奢侈的训练项目。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沿用先让学生翻译一段,然后教师批改学生译文,教师讲评,最后教师再给出标准译文的传统方法;或者教师课堂讲解理论、例证分析、课后留作业的方式。近年来也有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其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方法。第一种教学方法自然有其合理性,它使学生能独立地完成翻译,得到翻译训练,使翻译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其不合理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没有理论基础,缺乏技巧学习。由于材料是教师所选,学生在心理上处于被动地位,不是主动积极配合翻译教学。由于评讲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和教师不能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使翻译课显得沉闷和乏味,另外教师给出的标准译文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是重视译文结果的教学模式。好处在于理论系统性较强,知识灌输结构完整;弊端在于学生常处于被动的听讲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第三种是一种顺向教学模式,缺点在于课前预习流于形式,课后的作业疲于应付,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三、灵活运用翻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翻译是一个非直线性的、探索的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起到指导监控作用,并辅导学生自行修改译文,相互比较。我们都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反过来为理论服务。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一个过程。从实用感官的陌生信号刺激开始,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上升为求知欲。以过程教学为特色,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翻译课的特点是“精讲多练,实践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能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突出了翻译课的实用性,在课堂上完成翻译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实用又不偏废理论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教学开始就将学生摆在了中心位置,跨学科展开,把学习心理学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调成就满足感教学,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

翻译实训总结篇9

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这样界定的:“能够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但是,学生对英语翻译能力的训练的重视程度与其它技能相比明显不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在平时的自主学习训练时,学习者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指导,掌握平时常用的基本翻译策略,从而促进他们翻译技能的提高。

一、学生自主学习英汉翻译能力基本情况调查

英汉翻译是沟通英、汉两种语言的手段。因此,在英译汉时,译成的汉语应该确切地表达原英文话语的真实含义,译文的内容与形式必须和原文是等义的。翻译过来的汉语必须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修辞方法和表达习惯。2012年3月,笔者对126名学生的英汉翻译情况进行了调查。笔者连续两周在英语自主学习计划任务中布置了20道英汉翻译训练题,学生的任务处理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

1.能把自主学习任务中的20个英语句子准确、通顺地翻译成中文的有21人,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16.7%。

2.对英语原文理解有错误,译错或者不译达12个句子以上,或者中文译文结构不清,逻辑混乱,甚至译文无法看懂的有41人,占总人数的32.5%。

3.中文译文能够符合要求,少部分句子出现翻译错误或者译文有理解障碍的有64人,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50.8%。

从调查的结果分析,有不少大学英语学习者在翻译中等难度的英语句子时还有较大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他们词汇量不足和中文基础差之外,最大的障碍在于以下两点:

① 对英语句子的理解有障碍

从他们的自主学习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看,英语句子理解障碍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理解问题:英语单词意义和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障碍、英语句法结构理解障碍以及英语上下文逻辑关系理解障碍。

例如:My point is that the frequent complaint of one generation about the one immediately following it is inevitable.

正确译文应该是:我的观点是:一代人对下一代人常常进行抱怨,这是难免的。

不少学生没有搞清楚one和it的关系而出现错误的翻译。

② 缺乏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自然语序和句子结构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差异。另外,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各自的特点,这就是翻译常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大学英语学习者平时对翻译技能的训练不多,并且缺乏翻译理论的指导。因此,在英汉翻译自主学习计划任务中,因学生缺乏翻译技巧和方法而导致中文译文不能通顺达意的现象非常普遍。

根据教育部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一般要求,以及目前大学英语学生的英语翻译技能状况,英语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自主学习指导和语言技能训练时,强化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布置英语自主学习任务时,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英汉翻译的实训量,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基本的英汉翻译策略。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策略

1.正确分解英文句子

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一样,每句话都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个英语句子无论有多长,其结构无论有多复杂,但都离不开一个主干结构,即“主-谓-宾”结构,其它的部分都是修饰成分,是附属结构。主干结构一般表述了句子的主要意思。

例如:Students from Lafayette College were crowding onto the train platform eagerly awaiting the arrival of the Carlisle Indian School’s track and field Squad.

先找出主干结构:Students were crowding. Students 是主语,were crowding是谓语,剩余的都是修饰成分。因此,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学生们在拥挤着……”这句话的参考翻译为:“拉菲德学院的学生们一起涌上月台,热切地等待着卡莱尔印第安人学校田径队的到来。”

英语翻译句子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的,翻译时的处理顺序应该是这样:首先,根据句子所在的语境,也就是常说的上下文来初步了解句子的大概内容。然后,分析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和分解。最后,根据汉语句子结构习惯,恰当选词组句。

英汉翻译的第二个步骤是关键,也就是句子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学生们只要掌握了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有助于翻译时最关键的问题处理。一般的英汉翻译处理原则就是在译文里,尽量让句子中的修饰成分接近句子中的主干成分。

翻译实训总结篇10

 

“飞行翻译”是中国民航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飞行翻译和飞行翻译人员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为中国民航的发展特别是在飞行翻译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飞行翻译包括各种飞机资料的翻译,飞行训练的翻译,航线飞行的翻译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开设了飞行翻译课程。该课程是结合民航行业内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自主研发的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新型课程。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五年的教学实践,飞行翻译理论日渐完善,飞行翻译教学显现出了教学特色。 

1 飞行翻译理论 

任何一门课程的构建都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飞行翻译课程是一门新课程,飞行翻译理论也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民航特色的,前人重未涉及过的行业翻译理论。该理论依托科技翻译理论(《科技翻译学》李亚舒、黄忠廉)将飞行翻译归属于科技翻译的范畴,有效地解释了飞行翻译的属性;明确了飞行翻译特点;提出了飞行翻译的三大原则等。 

1.1飞行翻译理论的属性。 

飞行翻译属科学翻译的范畴。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飞行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与飞行训练有关的信息的翻译活动。 

1.2飞行翻译的特点。 

飞行翻译是翻译人员用译语将飞行资料和有关飞行训练方面的信息进行转换的语际活动。飞行翻译具有科学翻译的种种特点,如:科学性、现实性、准确性、快捷性、程序性等: 

科学性:飞行翻译需要转换的信息是飞行手册中有关飞机的各种资料,飞行训练手册中有关训练的各种资料。飞机信息是飞机制造商提供的。飞行训练信息是飞行员在飞行领域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信息均为飞机、飞行等事实、飞行训练的过程、结果等。翻译的内容其隐涵意义较少,歧义现象也较少。因此翻译时要求译语严谨,逻辑性强,同时避免主观臆测。 

现实性:飞行翻译具有实用性强的特征。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讲求实用,讲求效率,根据飞行员和飞行训练的需要有选择的摄取信息。 

准确性:飞行翻译要求对原语资料“理解要准确,转换要准确,表达要准确”。准确性在飞行翻译中还体现为术语规范,表达用语规范,使用民航行话等等。 

快捷性:有时飞行翻译是在飞行训练中进行的,有些飞行程序如起飞、进近、落地,这些飞行过程时间紧,任务重。飞行员在其间须完成的项目较多。翻译人员对教员的讲解翻译应干净利落,只需将有用的信息和教员的意图翻译到位即可。 

程序性:无论是哪一种机型,所有的飞机系统,飞行训练程序均大同小异。因此,飞行翻译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路。 

1.3飞行翻译的原则。

飞行翻译原则为语用价值第一原则;语里意义第二原则;语表形式第三原则。飞行翻译的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传达原意内容,而且为飞行员所接受。飞行员的需要为语用价值标准,只要把语用价值和语里意义传达出来了,语表形式可以处于最次要的地步。在以往的翻译中多以文本为中心,但在飞行翻译中飞行员是翻译的服务者,飞行员能接受的翻译是翻译的第一原则。其次是利用全译风格求似,变译的变通求效的方法保持飞行翻译中的内容信息;最后在力保信息内容的前提下取意舍形,因意变形,因意造形。 

1.4飞行翻译的翻译标准。 

根据飞行翻译的本质: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求得信息量相似”应该是衡量飞行翻译的标准。这个标准指明了飞行翻译的基本方向和总体原则。 

飞行翻译是以满足飞行员的需求为目的的。应该把飞行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让飞行员能够接受翻译内容,应追求语用价值的翻译,不一定是字斟句酌的翻译,而是“动态翻译”或“功能对等”式的翻译,还可使用全译和变译手段,突出原作或教员讲解的有效信息或使用价值,同时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飞行员的实际情况,提倡和鼓励翻译人员的正当发挥,使飞行员获得快捷、详实的知识。 

2 飞行翻译教学 

我院正式启动飞行翻译教学是在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以后。为了打造我院英语专业学生民航英语的特色,我们确定了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民航英语方向。为了成功的创建飞行翻译课程,我们先开设了全院性的飞行翻译选修课,根据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而后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纪开设了飞行翻译课,制定了“飞行翻译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教学研究,飞行翻译课程已基本成熟。飞行翻译课程已成为我院民航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飞行翻译课程也开创了民航教育新领域。 

2.1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在飞行翻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式就要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教学。实际上要完成飞行翻译工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飞行翻译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英语水平,掌握翻译技能技巧,了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掌握航空基础知识。对于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民航基础知识几乎等于零。因此,在进行飞行翻译教学时,除了讲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民航的语言特点外,主要还要讲解民航基础知识、飞机结构基础知识、飞行训练基础知识、飞行技能和技巧基础知识。由于我院飞行翻译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人员,他们的知识比较全面,飞行翻译经验丰富,通过他们主导式的讲解,学生收获较大,翻译的进步较快。因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确立了飞行翻译课程采用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2.2以飞行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飞行翻译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不是先讲解词或句的翻译再讲解段的翻译,而是以飞行训练的顺序和程序进行教学。在飞行训练中飞行员要学习飞机系统、固定模拟机上飞行训练的正常程序和全动模拟机上的主要训练科目;另外还包括简单的航空理论、航行管制理论、航空气象、jeppeson航图等知识,在飞行翻译的授课中,讲解飞机系统时主要以空客320的飞机系统为主线;飞行程序主要以b737和747为主线;讲解飞行技能时主要以经验丰富的机长的飞行经历为主线。由于课程讲解的内容与实际的飞行翻译密切相关,学习的课程非常实用,学生毕业后可马上进行飞行翻译工作,而且,工作会非常出色。

2.3互动式的听译练习方式。 

互动式的听译练习就是飞行翻译练习中一边叙述飞机某一系统,某一程序,一边翻译的同声传译的练习。这种练习在培养飞行翻译能力上非常有效,又非常实用。飞行翻译在实际的翻译中就是通过计算机一边看和听讲飞机系统,一边为飞行员翻译讲解,或一边听外籍教员讲课一边翻译,或在模拟机上教员一边讲解飞行技能技巧,飞行员一边学习飞行,翻译人员一边翻译。由于担任飞行翻译的教员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他们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因此他们利用这一方法来训练学生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练习效果。 

2.4课后的自主学习。 

由于课时紧,内容多,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2006年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飞行翻译练习软件”研制成功。该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配合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 

翻译实训总结篇11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80

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以及语言服务产业迅猛发展。在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经济学科领域学生专业基础扎实,英语成绩较为突出,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不佳,翻译和表达能力较弱,尤其是受过系统专业口译训练者且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知识的高水平翻译强者人数更少。目前,市场上从事口译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根本无法满足满足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及对外交往的需要。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的口译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如何将学生培养为职业译者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充分体现了翻译教学的市场化和职业化,有利于翻译专业本科生口译能力的培养。

1翻译专业本科口译实践教学理念

口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如何提升学生口译技能将其培养成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口译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是翻译院校迫切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一般性技能层面,教育心理学家庞纾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完成的”(刘和平,2001)。针对特殊性技能层面,口译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口译教学最终要回归实践。吉尔(Gile)(1995)指出,口译技能是在口译实践中,由学生试译、教师矫正的方式来传授的。正是基于此,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根据“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了“职业翻译能力+专业基础+语言知识”的课程教学体系,实施了“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对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口译实践教学体系中,口译组教师将“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译教学,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小组讨论、协同操作为基本形式,以?n堂内教学模式及校外实训及真实项目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通过在口译实训室现场模拟以及承担口译实训任务提高学生真实口译场景下恰当地运用口译技能应对困难的能力。“口译工作坊”式实践教学模式由四个模块组成,即实践教学目标、责任教师、工作团队和教学场地,符合口译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对提高翻译专业本科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明显的益处。此外,该教学模式融课内场地演练、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训基地训练、真实项目操作等学习方式为一体,形式丰富多样,成果具体系统。

2翻译专业本科口译实践教学方法

2.1情景模拟互动教学方法指导下的口译实践教学

2.1.1任务式教学

在口译课堂上,口译教师将口译实训编成独立的项目和任务,通过完成项目和任务达到学习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的目的。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每一次独立的口译任务之中,由项目驱动实践教学进程,由学生根据任务做好译前准备,译中实践、译后总结。这种方法使学生任务目标明确,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工作、团队合作的能力。

2.1.2互动式教学

著名的口译教学研究学者刘和平认为,口译教学应该是“在大量口译训练实践中认识翻译的性质、对象、程序、原则、方法,并初步掌握翻译技能”的过程,而非“语言教学的继续”(刘和平,2001)。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口译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优化实践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由传统讲解说明转变为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场景,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团队的协商讨论形成互动。该实践课堂教学方式突破了纯语言技能课程的局限,放开教学形式,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围绕笔记能力、短期和长期记忆能力等不同能力展开“互动式”教学。

2.1.3仿真模拟教学

在口译课堂上,教师采取模拟仿真、小组合作工作坊的模式,尽可能把口译课堂设计得像口译现场,营造真实口译气氛,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记者招待会、商务谈判、领导人发言、记者现场采访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口译现场的紧张感与压力感。这些活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加强合作意识,发挥自身优势,还增强了口译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2基于口译实训室的信息化口译实践教学

李华芳指出:“基于翻译实验室的翻译实践教学借助新媒体技术与媒介,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上获得最大的认知”(李华芳,2017)。外国语学院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良好的案例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例如,同声传译实训室引入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数字化的现代化会议系统和传译系统,模拟真实的国际会议场景,学生可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同声传译、交替传译、会议模拟;口译工作坊实训室装有Televic语言教学系统、喻译口译软件及实训平台,主要用于口译基础、笔记法、高级口译等实训课程。实训室的建成为我校召开小型国际会议提供了保障,也为学生提供了观摩场地,学生通过会议模拟、商务谈判、现场口译等活动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口译现场,强化职业口译技巧及提升困境应对能力。

2.3基于第二课堂的口译实践教学

除课堂教学外,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有着必不可少的指导意义,对构建培养经贸类复合型和实用型口译人才模式,培养能够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对外交流的口译人才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湖北经济学院口译队于2005年组建,面向全校吸纳队员,严格筛选,系统训练。实践实训课程每周一次,以公众陈述、短期记忆、笔记法和数字口译技能训练为主,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训练、队员互练等方式开展。近年来,我院口译队队员承接各项口笔译任务,并参加各类口译大赛,实践中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在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屡获佳绩。

2.4学术讲座及会议辅助下的口译实践教学

为了克服口译实践教学师资的局限性,外国语学院对翻译专业的课程辅以不定期的学术讲座及学术会议进行补充性实践教学。例如,2012年11月主办华中地区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2014年6月主办外国语学院第一届博士论坛(翻译理论与应用研究);2015年1月主办湖北省第五届翻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此外,2015年聘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梅德明教授为我院“楚天学者”主讲教授,为翻译本科生及MTI研究生授课并举办多场学术讲座;2016年聘请英国杜伦大学翻译学与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郑冰寒为我院“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主讲人,主讲了《当代译学研究的趋势与展望》、《做有影响力的口笔译过程研究》等系列讲座。学术讲座及会议的开展对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感知课堂外翻译研究的基本状况、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5校政行企协同合作联合培养的口译实践教学

在多年的本科教育过程中,外国语学院积极走出校园,探索校企合作途径和方式,学校依托经贸、翻译、教育等行业,与大量企业事业单位校企合作,近年来陆续建立了两个省级示范实习基地及十多个与专业方向联系密切、合作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从实训内容的安排、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实训效果的评价,都做出了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完善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为了帮助翻译专业的学生把握翻译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了解专业翻译公司的运作流程,我院聘请传神翻译公司的资深专家和熟知计算机翻译技术的员工为我院学生授课,同时,每学期选送30-40名学生到翻译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翻译专业本科口译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果

多年来,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面向现代服务业,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1保证了“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翻译实训总结篇12

一、引言

德雷福斯兄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关于指导学生培养技能的“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Dreyfus model of skill acquisition)。他们将技能培养过程总结为五个阶段:初学者阶段(novice stage)、高级初学者阶段(advanced beginner stage)、能力形成阶段(competence stage)、熟练阶段(proficiency stage)以及专业技能阶段(expertise stage)。武汉大学马萧在“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中提出“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循序渐进的能力发展规律”(马萧,2005)。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德雷福斯模型对翻译教学的启示作用。

二、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

在技能培养的初级阶段,初学者将严格遵照被告之的规则,无需关照情景,也不能够将所学规则举一反三。当学习者能够将系统知识随时随机应用于特定情景时,该学习中相应进入了能力培养阶段。该阶段主要特征体现在选择一系列行动过程中的积极决策制定。在熟练阶段,学习者能够形成一定自觉性,利用直觉制定决策,甚至可以自主制定规则。技能培养过程也就可以归纳为严格遵照规则基于理性策略的直觉模式。各阶段具体特点如下:(1)初学者阶段:严格遵循被教授的规则或计划;无自主决断训练;(2)高级初学者阶段:有限的情景识别能力;孤立且无主次的处理每项学习任务;(3)能力形成阶段:处理大量信息及多重任务;制定计划;形成路线;(4)熟练阶段:对情景的整体把握;对每项学习任务的层次性处理;对规则的应激性调整;灵活运用指导原则适应具体情况;(5)专业技能阶段:超越规则、准则;优化处理各项学习任务;直觉处理任务;可行性分析准确;利用分析法处理新情况。

三、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与翻译教学

翻译是一种行为技能,该技能是构成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翻译技能属于可以学会的技能,获得过程也就应该遵循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所以,相应制定与该技能获得模型相适应的翻译教学计划能够适应学习规律,取得更大效果。现根据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将翻译教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翻译初级阶段:该层次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性翻译活动,能够熟悉习得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大体反映初高中学生翻译水平。教师教学活动中以英汉双语直接对应翻译为主,适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在词语方面,以专有名词、固定短语为主。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主题性词汇,例如: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鞭炮――firecracker,Christmas――圣诞节等。句子翻译训练方面以能够直接对应翻译的句子为主。例如,教师在选择汉英翻译例句时,可以将英语典型句子先翻译成汉语再让学生进行回译。如:I much prefer dogs to cats.和猫比起来我更喜欢狗。教师可以将汉语译文作为例句,让学生练习翻译prefer A to B句型。而将更难的双语句当作英汉翻译训练例句,如:Many people living in cities would actually prefer to live in the country.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实际上更愿意生活在乡下。在这一双语例句中,教师可以选择保留英语,让学生进行英汉训练,学习掌握词组、句型、句式。对于翻译策略,教师可以总结若干翻译经验规则供学生记忆,要求学生在翻译某一类型文本时,使用特定翻译策略;(2)高级初学者翻译学习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当英汉双语知识,在翻译特定文本时也能够使用被传授的特定翻译技巧策略。该阶段学生已达到四级水平,学习任务安排上应该以原生态文本翻译为主。要求学生根据原文分析译文,找到译文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但是,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适当把握译本难度。在找练习文本时,也可以选择原生态文本。如汉语句子:酒后驾车容易出车祸,学生在翻译练习时应当添加英语主语,译文为:One who drives after drinking tends to cause car accidents.这些翻译都是具有显著特征,标记性很强的原生态材料。通过该阶段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翻译句法和翻译策略;(3)翻译能力形成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能够翻译标准化文本,熟练运用被教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语言能力方面已经具备大学英语六级,甚至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所以就教学重点而言,教师应该注重翻译策略和方法的灵活欣赏。该阶段可以以文学性强的文本作为翻译训练材料,如中外经典散文、小说。面对这些翻译材料,学生很难进行标准化对照翻译,而在解释性翻译过程中,又会发现译文有多种翻译方法。于是,在众多可行译文中根据译入语语境,选择最合理的译文成为了学生翻译活动的主要内容;(4)熟练翻译阶段:这一层次学生要求从分析性思维模式转变为直觉思维模式。以英语专业八级训练为例,该阶段训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翻译任务。迫于时间压力,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充分分析思考,只能凭借直觉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翻译任务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翻译进行理性分析,小组对比译文,进行评价,试图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觉达到与通过理性分析同等的译文;最后,通过四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将进入专业技能阶段。该阶段无需实施教学,学生转变为真正的译者。该阶段,译者不再关注翻译文本本身,更多关注情景、译入语文化等。教师应该严格把握翻译技能培养规律,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翻译训练。

四、结语

翻译能力的获得过程符合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技能水平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运用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所提供的范式,要求学生将翻译自动化,成为直觉性活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