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要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1-02 23:16:52

农村工作要点

农村工作要点篇1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个“1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总目标,以“百佳”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稳定。

二、工作目标

完成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2015年11月底完成;落实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力争完成5个建设点,争取奖补资金30万元;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早落实、早部署;继续抓好镇村联动工作,完善相关制度;认真落实农村清洁工程,确保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力争新增专业合作社2家、新注册家庭农场2家、新增规模以上种养大户2户;切实抓好防控工作,保障食品安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推进,着力深化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重点突破”的原则,细化实施方案,把握时间节点,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力争年内完成确权颁证工作。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接报务,坚持示范带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和标兵农场创建活动,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产品优、声誉好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引导同片区、同行业、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以产品、产业和服务为纽带,组建农民合作社联社,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二)完善体制,增强发展活力。继续巩固和深化体制改革成果,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成人员分流、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三大任务。提高气象为经济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培训工程,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建管并重,改善人居环境。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让村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上卫生厕、用洁净能”。结合镇村联动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实效、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好公共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村内绿化等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和建设品位。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抓好村民、农村保洁员、村民理事会等三个主体建设。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长效机制,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防止农村环境出现“反弹”。

(四)科学应对,做好防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长江堤岸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按要求储备防汛物资。重点抓好“水情预报、洪水调度和巡查报汛”三个主要环节,确保“思想、组织、责任、预案、检查、培训、队伍、物资”八到位,主动应对,科学防控,全面提高洪水灾害防御能力。

(五)警钟长鸣,保护森林资源。配合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做好全镇范围的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及防火知识的宣传,加强防火队伍建设,增强林火处置能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三是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综合治理工作和防止乱砍滥伐等工作,确保山林生态安全。

(六)民生为本,提升防控水平。探索建立并完善重大动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维护码头经济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要有效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重点对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等方面进行监管和督查,严格要求生产基地(户)按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生产纪录档案,严禁在生产环节使用违禁药物,并对其是否有使用禁用药物和添加剂的行为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促进农产品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农村工作要点篇2

各乡镇、农口各部门、各涉农单位:

为是贯彻落实中央05年一号文件以及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根据全区农村经济工作会精神,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 指导思想

2005年我区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发[2005]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认真贯彻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突出两个转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扭住三个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非农化),建设“四大基地”,着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繁荣的农村小康社会。

二、 总体目标

2005年我区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9730

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5%

3.农产品商品率——85%

4.农村高中段教育普及率——60%

5.城镇人口比重——52%

6.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000

7.恩格尔系数——0.3

8.人口自然增长率——5‰

三、 工作要点

今年我区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五个中心”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区域性绿色农业中心目标,紧紧抓住盛世兴农的战略机遇,从更深层次上解决好“三农”问题。

(一)增强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始终是贯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今年,要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实施区域布局规划为切入点,着眼于国内外市场,把有效利用资源、扩张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产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和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重点。

一是做好资源整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要加大投入力度,解决用水难、行路难,加强土地整理开发,结合砖窑整顿,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要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基本农田;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要积极采取防雹增雨等人工影响天气的措施;要开发和保护耕地、荒坡、荒山、滩涂等多种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水利设施:节水面积达到27.04万亩,饮用氟改水的人口达到7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0000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

二是做大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打破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通过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张实现特色产品的集聚和优势产品的整合。2005年要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调整思路,突出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建设。选用优质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上档,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保障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优势玉米和杂粮产业开发带,确保粮食安全,面积稳定在40万亩,粮食总产量1.5亿公斤。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 无公害蔬菜面积要突破30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其中北田、庄子等乡镇要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建设,郭家堡、张庆等乡镇要完成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建设,什贴、东阳等乡镇要完成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建设,全区要完成6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其中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在种植模式上,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总产量达到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30%。养殖业要突出以奶牛、瘦肉型猪、禽蛋、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郭家堡、东阳新建两个500头奶牛示范小区。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

三是做强龙头企业。2005年和今后一段时间,要进一步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交通资源、优势产业资源、气候资源、服务资源、环境资源等),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力争建成一个大型龙头企业。已建设几年的福大保鲜速冻蔬菜加工出口项目和丰元枣业等项目要加大扶持引资力度,争取早日建成达效;博瑞乳业要有突破,尽快成为大型龙头,增加辐射基地、带动农户、推动调产的能力。各部门、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要逐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技术研发,强化科学管理,重点抓好四眼井公司固态生物发酵、金贝植物苗木克隆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要创新机制,紧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稳定的产销协作以及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关系。在做强龙头加工企业的同时,还要重视贮藏龙头避旺补淡、增值上市的重要作用。我区已有北田镇张胡和庄子乡杨坊的西红柿贮藏、东阳镇彭村青椒和上丁里的葱头贮藏、庄子乡黄彩的苹果贮藏、东赵乡训峪的梨贮藏、张庆乡郝庄的大葱贮藏等一批专业贮藏基地,2005年的果品、蔬菜贮藏量要突破1亿公斤,增加效益5000万元以上。

四是做精品牌产品。品牌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农业产业化的支点、农产品抢占市场的卖点。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盘活长凝大蒜、后沟果品等传统品牌资源,巩固蔬菜、红枣品牌,重点发展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如什贴小米、华玉香椿、涂河鲜枣、涂河肉羊、涂河大蒜、怀仁四眼井醋,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要通过技术培训、园区示范等方式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要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重点引导和扶持丰元枣业、老醋坊、仙枣公司、德御农贸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认证企业总数达到8家。无公害认证方面,蔬菜新增产地认证20万亩,补认证西葫芦、茄子、白萝卜等品种;果品认证杏、梨等面积1000亩,继续推进5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畜牧上认证“博瑞”乳品和“泽榆”猪肉。围绕市场准入制度,一是要全面完成12种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制定,并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二是打无公害“品牌”,要充分发挥蔬菜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及营销大户的作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特别是在西红柿、青椒、葱头等我区的主导产品上要闯响“魏榆”品牌。三是今年我区无公害蔬菜要实行市场准入,同时要加大对现有“魏榆”、“北田”等品牌的宣传力度,力争再创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

五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标准监测、执法五大体系。

信息网络体系。继续完善1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大“一站通”的应用力度。要加快网络延伸的步伐,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经营大户中建立信息服务站,2005年要在华玉香椿、丰元枣业、老醋坊等龙头企业中建立10个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继续推广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网络500户,全区网络延伸总量累计达到2000户。培训农村信息员,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传递,及时企业和农民急需的政策、技术、品种及农产品供求信息。

技术服务和标准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80%,科技贡献率达到50%,农技培训达到20万人次。继续开展种植遥感监测工作。依托现有技术力量、硬件设备组建我区综合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服务我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建设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区疫情测报站和5个乡镇疫情测报点,完善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兽医站,重点建设张庆中心站。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做好杂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

执法体系。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一年至少是2次。质检站要对农产品的生产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监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要加紧筹建,选拔精通业务、熟悉法律、作风优良、廉洁公正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尽快建成我区完善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做好农资打假等各项工作,为“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市场营销体系。市场体系建设要从市场建设、经纪人队伍、专业合作组织入手。一是要强化市场载体建设,建一个大型的综合农业批发市场——榆次串串红农产品综合市场,发挥其的带动、提升、辐射等功能,促进产业基地建设。另外,张庆乡演武要培育禽蛋交易市场。二是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建设,组建各业协会,重点在销售上要打品牌,进行一些初加工,打上“魏榆”等品牌销售,引导农民闯市场,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商家权益,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经管办、供销社要引导农民经纪人、协会、合作组织规范运行和提高级次,使农民在生产安排、技术指导、信息提供、销售等方面得到服务,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六是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2005年,我区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人畜吃水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工程、万亩造地工程以及什贴小米、香椿加工项目。2005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加强土地整理,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加快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63”节水项目、金贝植物园等工程。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把握和定位城镇建设,与提升产业化、促进非农化结合起来,统筹运作,加快建设具有不同产业特色和人文内涵的城镇化体系。重点抓好乌金山镇、修文镇的集镇建设,两个乡镇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筹集资金,分步推进集镇建设。同时,确定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确定王湖、郭家堡、南关、聂村、大东关、北胡、小峪口、聂店、怀仁、演武、张庆、郭村、东郝、东长寿、东阳、车辋、彭村、庄子、杨方、西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要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要认真研究小城镇的产业规划,充分依托区域优势,创办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为农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我区108经济走廊一线的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已经具备了集群经济的产业基础,要力争实现率先发展,带动辐射周边农村共同繁荣。其它乡镇都要考虑区域资源优势、传统产业基础,靠发展优势产业群体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路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搞好规划,要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资源可利用和环境可承载来进行规划定位,确定建设速度。今年我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要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素质,继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促进农民非农化

加快进城入镇务工就业和跨区域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区还有14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要认真总结去年实施“阳光工程”的经验,组织安排好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完成今年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6000人、“阳光工程” 培训400人、转移3000人的任务。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按照“走出一人,带动一户”的思路,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提高和规范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把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紧密结合起来,以一职中、晋中旅游学校为定点培训单位,实施“定单”输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业。各乡镇劳动服务站、区阳光工程办要加强与劳动保障局、市区职介中心的合作,及时了解和掌握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甚至是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鼓励、扶持、指导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开发本地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展在市外、省外、境外的就业能力,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服务体系。

二五年三月九日

主题词:农业 农村 工作要点

报 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

农村工作要点篇3

1、加强乡镇团委建设,逐步发挥乡镇团委农村团工作的主体作用。

继续推进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团县委将加大对我县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曲亭镇团委工作的指导,力争曲亭镇团委在制度建设和工作内容设计上都有所创新,在创造“点”上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向全县推广。

保障乡镇团委必要的工作经费。争取乡镇团委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个乡镇每年5000元,主要用于本乡镇青年农民农业技能培训、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等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建立乡镇团委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团县委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三时召开乡镇团委书记工作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县农村团支部书记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建立乡镇团委班子例会制度和农村团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以制度保障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对乡镇团委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制定乡镇团委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与各乡镇团委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底根据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以县委办发文的形式反馈给各乡镇党委,上报组织部,并根据考核办法严格奖惩。

强化乡镇团委基层团建基础性作用。各乡镇团委要把区域内的青年农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务工人员、农村经纪人等各类青年都纳入工作范围,把区域内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等各类团建和团的工作都纳入乡镇团的工作格局,整体考虑和推进乡镇团的工作和建设,强化乡镇团委在基层团建和开展农村共青团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2、加强农村团支部建设,继续巩固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和基础。

加强团支部的班子建设。团支部班子还未配齐的,要按照团章的有关规定和民主程序,把那些优秀的年轻党员和团员选拔到团支部班子中来,要尽快配齐班子,利于开展工作。

加强团员队伍建设。摸清本村团员底数,对团员进行团员意识教育。有计划地做好团员发展工作和推优入党工作。 加强团支部的各项制度建设。在农村团支部中逐步建立健全团员大会、团小组会、团支委会和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以及团课制度(简称“三会两制一课”),不断提高团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使团支部的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加强团的阵地建设。按照“五有”标准规范阵地建设,即有一间团干部办公地点;有一个明显的办公室标识牌;有一套团务内容上墙(团的性质、团员的权利和义务、团旗、团徽、入团誓词等),体现团内特色文化;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等);有一份团内学习报刊。

加强农村团建示范点的建设。根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引导”的工作方针,大力加强农村团建示范点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重点推进村团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建立3-5个农村团建示范点。

二、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1、加强青年农民技能培训

农村团支部要作好调查摸底工作,掌握本村青年农民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各乡镇团委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团县委负责师资协调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下决心把这项工作做成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一项品牌工作。

2、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

继续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抓住农村信用联社培养、挖掘未来成长型小企业,寻找未来优质客户的需求,积极向联社推荐好项目和好青年。

农村工作要点篇4

年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年,是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一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工作机制,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亿元,增长4.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542元,增长12.1%,两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开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主要成就可以用“五个持续”来加以概括。

第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提升农业发展“六大核心”能力,农业各大产业全面发展。发放农业“四项补贴”1.34亿元,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召开十多场现场会,典型引路,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百片万亩特色产业基地上新规模,百家省、市龙头企业上新层次,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发展。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决定》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决议》;市政协在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上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各级涉农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茶业、水产品、食用菌等主导产业产销两旺,林竹、畜禽、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面发展。“一村一品”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农户9.18万户,占专业村总户数的72%。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新增2家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39.66亿元,增长29%。16家茶企入选年度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成为全国百强茶企最多的地市。“银耳”省地方标准正式实施,成为以南唯一的滑菇规模生产基地。水产品出口货值突破2亿美元,蕉城区、水产品加工势头良好。“四绿工程”启动实施,冬春造林绿化工作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新增6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三品”认证产品。“银耳”、“工夫”、“太子参”、“白茶”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受保护区域占全市面积50%以上,受惠农户已经超过50余万人。农业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引进优良果蔬、茶叶、食用菌、种猪等品种58个,引进农牧业台资项目5个。大力推进农业“五新”示范推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10多项,新肥料、新农药14种,新农机具1.5万台套。成功举办协作农业项目推介签约活动,与国家海洋三所、农科院、农科院、水利科学院、林业大学签定“院市项目与人才科技合作协议”,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和引智工作取得新突破。

第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工程”,努力拓展农民创收新增长点,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市茶农人均售茶增收11.3%,渔业发展带动人均渔业增收10.5%,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增收6.8%,太子参产地柘荣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3.1%,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3802元,同比增长11.9%。继续推进造福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全市15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714元,较全市高2.63%。造福工程总投入7.16亿元,实际完成造福工程和地质灾害险情村搬迁6703户29630人,资金投入力度大,搬迁人数居全市首位。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就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万人次,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全市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2378元,增长12.9%,实现转移就业达6万多人。鉴于去年全市实施省、市农民增收“工程”成效明显,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对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达8%以上的给予奖励,年还将继续开展全市农民增收工作考评奖励活动。

第三,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坚持把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五大战役”民生工程,把九大农村系列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全年除险加固海堤29公里,加固病险水库39座,解决15.8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海堤加固、霞浦县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实施标准高、推进快、质量好。全市完成9个乡镇360个村垃圾治理,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890口。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治理3.5万亩,硬化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建9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和283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第二阶段海上养殖业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攻坚克难,多次组织大规模清理行动,全面完成了航道、锚地、重点项目和军事用海的养殖整治清理任务,累计清理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网箱1.27万箱,建立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区4.05万箱。划定养殖“三区”,建立了海上养殖长效管理机制。防汛救灾工作卓有成效,防台、防暴雨、防冻害工作有序、有力,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推进,春节前受灾户全部迁入新居。农业低温冻害、重大动植物疫病和森林防火工作应急处置及时,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气象、水文、农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服务、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年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25.6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已完成明晰产权面积838.52万亩,占集体商品林面积的90.36%,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000多万元。完成海域使用确权发证45宗,确权面积397.14公顷。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试点深入开展,“农户自立工程”项目,福安、霞浦两地共发放小额贷款7062万元,扶持1.3万多户农户发展种养业。“信用建设促进会”通过加强“3331”平台建设,实行林权反担保、信用担保人担保、村合作经济组织联保等担保制度,共为农户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推荐、担保贷款7630万元“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启动实施,两地第一批10个项目村已经为入会会员发放贷款162.8万元,受益农户达367户。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工作有力推进,全年完工“一事一议”项目802个,总投入资金2.35亿元,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奖补资金4146万元。古田县“一事一议”奖补工作扎实开展,创造了许多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第五,基层活力持续增强。以“争创佳绩、从我做起、科学发展、跨越崛起”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以五心创五好”经验做法受到好评并得到全面推广。全市“十项民生事业”全面推进,建成村级综合服务场所776个,建立乡镇“三农”服务中心86个、村级服务站687个。评聘农村“六大员1.89万名,农村服务不断拓展。学习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市共建立村务公开栏2306个,村务管理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新一轮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扎实,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4.8%,农村社会保持安定和谐。第二批省、市选派的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成效显著,7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年的平均每个村2102元提高到年的20074元,增长了9.55倍。

同志们,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市优势产业迅猛发展,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产品销路不断拓宽,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农村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全体“三农”战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农业支持保护水平低与农民增收愿望强烈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农业发展承担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的矛盾等。具体来说: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低。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看病难、就学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扶贫开发中巩固成果、重点攻坚任务艰巨。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全市14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仅有20家,占总数的14%,其中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只有和海鸥2家企业,占总数的1.4%,与省内超大、银鹭等龙头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三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从目前情况来看,依靠农业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已在高位运行,依靠劳动力转移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呈放缓趋势,依靠政策性因素促进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作用也在逐步减弱,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

四是农村信息化、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健全。信息、传输体系有待加强,基层农业科技力量薄弱,“大市场”和“小农户”的矛盾比较突出。新时期的“三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对于以上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开局之年“三农”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环三战略实施、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按照“越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同步”战略思想,按照“环三”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十大工程”要求,“突出四个重点促发展、实行五个带动促增收、增强六大能力促提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四个重点,即现代农业发展、水利改革发展、造林绿化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五个带动,即从产业带动、劳务带动、龙头带动、政策带动、扶贫带动等五个方面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能力,即把提升基地示范、农产品加工、市场开拓、科技支撑、农业组织化和农业防灾减灾六大能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力争更好更快。为实现上述目标,具体要“狠抓十个加快促落实”。

第一,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今年中央和省里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摆在改善农村民生工作首位。我们一定要抢抓发展机遇,认真研究、谋划生成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特别要做好环三都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流域防洪二期工程及县市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挤入省里和中央的盘子。各级政府要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认真解决好乡镇和基层水利管理机构、队伍和工作经费等一系列问题。今年要重点抓好“七大民生水利工程”:一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要认真调查摸底,三年内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今年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里的计划盘子;二是海堤(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强化加固海堤20公里;三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固建设病险水库24座;四是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重点推进乡段治理、段治理、下游段(牙城)治理等工程建设;五是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重点建设三个国家第一批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六是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主要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及节水灌溉项目、冬春水利、水毁集中整治建设;七是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推进围垦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学院及火车站周边排涝渠建设进度,保障中心城区防洪安全。同时,认真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各地要落实普查人员、普查经费,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加快造林绿化工作进度。全面完成今年全市118万亩造林绿化工作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森林福建”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加快建设“生态”、打造绿色宜居滨海新城、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举措。截止年2月20日,全市落实造林地118.73万亩,占任务的101%;完成林地清理116.87万亩,占任务的99.01%;完成整地挖穴102.40万亩,占任务的86.76%;完成造林面积62.40万亩,占任务的52.88%,进度居全省首位,造林绿化工作进展顺利。但根据近期省、市相关部门的检查、抽查,还存在不少问题:个别地方上报的造林数据与实际完成情况存在出入;造林进度不平衡,县(市、区)之间造林进度差距较大;个别县(市、区)造林质量不高,未按技术规定种植;有些地方配套资金尚未落实,严重影响造林进度。对此,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加快进度、注重质量,确保完成全市造林绿化任务。

第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稳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调整结构、优化品质、主攻单产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抛荒,确保完成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09万亩的任务目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各种惠农补贴要一分不少的发到农民手中,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围绕构筑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山区绿色农业产业带和环三都澳高优农业产业园“两带一环”的规划布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做到县(市、区)有大板块、乡镇有专业基地、村组和农户有致富项目,持续抓好百个万亩示范基地、千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做大、做强、做实优势产业,形成更具特色的区域板块经济,推动我市特色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茶产业要以改良品种、建设标准化茶园为重点,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公共品牌知名度,今年完成改植新优茶树良种4万亩。这方面做得很好,这两年来改植茶树品种3万多亩,并全力打造茶业品牌,取得明显实效;水产业要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实施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建设规范化网箱养殖示范区3个,辐射带动健康养殖5万箱;食用菌产业要加大珍稀食用菌、反季节食用菌和代用料栽培菌生产的发展力度,加快发展工厂化设施栽培,建设食用菌高产优质示范点10个,推广食用菌代用料栽培1000万袋;畜牧业要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抓好标准化规模猪场建设工作,要重点抓好蕉城南阳公司50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果蔬业要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加快果蔬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增产增收,重点抓好蕉城无公害草莓基地、设施葡萄和屏南等地反季节蔬菜等项目。日《日报》头版登载了果农郑同志在葡萄园搭建竹木避雨大棚,全年种植葡萄收入6~7万元,比前年翻了一番。这充分说明发展设施农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作用。

第四,加快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产业持续发展。要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要求,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6个部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辐射带动,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责任追溯制度。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市级农产品、畜产品质检中心和县(市、区)农产品质检站建设。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健全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三要积极开展农业“三品”认证。强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开发,新增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四要建立四大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无公害农产品年度抽检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等四大监督机制,重点突出用药安全、疫病防治,加强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到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要早,反映要快,处置要有力,后续跟进要及时。

第五,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省政府决定今年将在我市开展“农产品深加工财政补助政策试点”,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省财政按投资额5%予以补助。我们要紧抓机遇,围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从今年起,通过5年持续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在全省同行业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一批产值超过10亿的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超过20亿的县(市、区)。今年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工专业园区。要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依托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各县(市、区)建设1-2个茶叶、食用菌、水产加工专业园区。目前已经着手规划和建设,其他县、市也要抓紧推进这项工作。二要着力壮大龙头加工企业。规模化、标准化不足是农产品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年全国7万家茶业企业产值300亿元,而英国立顿一家企业年产值就超过230亿。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强企业的联合、合作,条件成熟的可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参股等方式,形成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创造条件争取上市。三要着力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扩大农业合作。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参与我市农业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服务机制。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园艺产品、畜禽产品的加工合作示范基地。

第六,加快培育专业市场体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关键靠市场、靠销售,农产品销售环节最重要、最薄弱,也最难抓。一要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茶叶、食用菌、水产品、太子参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推进海峡两岸水产品集散中心、海峡大茶都二期工程,着手筹建市茶叶集散中心。二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营销新模式。积极引导企业推行专卖店、加盟店和网店等营销模式。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校对接活动,继续抓好与更多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直接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三要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信息处理、与传播机制,切实有效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克服时下农民生产“跟着感觉走”的盲目性,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

第七,加快推进农业品牌打造工作。农业品牌代表一个区域、一种文化、一种生态,是无公害、绿色、有机的代名词。要树立大区域、大品牌的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合力打造“大黄鱼”、“金闽红”、“太姥银针”等区域品牌,继续扩大福安“工夫”、“白茶”、“银耳”、“太子参”等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争取年内“天山绿茶”通过驰名商标认定。定期举办大型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和相关赛事、评奖活动,积极鼓励和引导品牌企业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固定广告牌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广告宣传。要学习推介白茶品牌的经验,去年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白茶宣传推介活动,邀请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报道白茶,有力提升了白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力度拓展我市农产品市场,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专业市场、专卖店等,拓展品牌连锁经营,推动品牌市场扩张,提高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要借助国际农交会、海峡两岸农博会、茶博会等,宣传和推介我市知名农产品。要继续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品牌宣传,今年计划在等地开展茶业品牌推介活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打造商标品牌,今明两年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农业类企业(协会)市本级农发资金给予安排奖励30万元。

第八,加快建设防灾减灾体系。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要把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一要全面落实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主动避灾、有效防灾、积极抗灾,防在灾害之前,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二要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监测与预警机制。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建立起快捷畅通的灾害预警和信息传输体系。加快农业有害生物检测预警体系、重大植物疫病检测预警体系、重大动物疫病检测预警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等项目建设步伐,安装渔业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重大灾害预警预报、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援能力。三要全面加强各项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防汛抗旱工作,要强化各类防汛处置预案,认真落实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设完善县级洪水预警系统,全面实现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强化各级政府的森林防火责任,加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和火灾应急处置,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的防控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疫情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农业防寒防冻工作,及时预报、预警,完善农业防范恶劣天气工作机制,强化防寒防冻技术指导,切实降低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失。

第九,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以集体林权制度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到年底基本完成林改“回头看”,全市林权发证率达85%,发证到户率达60%以上。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开展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四荒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大型农用生产设备以及林业、茶业、果树所有权抵押贷款试点,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深入实施农村信贷扶贫,扎实推进“农户自立工程”项目,带动农民增收。总结推广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试点经验,在各县(市、区)选择若干乡镇,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网以来,共推介担保贷款农户小额贷款1.5亿多元,初步实现农民贷款“跑一趟不隔夜”。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单位及供销合作社等利用自身优势牵头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着力推动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合作社对接,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为合作社服务的专门机构,为农户提供购销、农资、技术、信息等服务。比如立峰葡萄专业合作社就十分具有典型性,他们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管理民主化、活动章程化、监督社员化、生产标准化,为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社年共销售葡萄1235吨,123名社员人均收入6856元,高于当地人均农民纯收入38.7%。全面推进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以要素入股、产权联合等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继续抓好财政奖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工作,将试点工作扩大至全市9个县(市、区),加快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第十,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促进农业劳动力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改善农民进城务工条件,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保增收。徐江村依托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分院培训,200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的四家船舶企业实现了就地就业的做法值得借鉴。继续抓好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以新型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负责人为重点,开展系统培训和轮训。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力度,实施农业“五新”示范工程,继续举办“(霍童)3·18农业五新项目对接活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确保县、乡农技、经管干部在岗在位、专职专用。全力推进第三轮整村扶贫开发工作,78个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要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快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千方百计落实帮扶措施。继续推进造福工程,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引导集中化、规模化安置,确保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万人以上。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继续推进15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加强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抓好33个省级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完善农村“六大员”管理制度,提高农村的服务水平。促进各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继续推进协作,抓好4个省级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双高普九”进程,完善中小学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基础网络改造、村通客车工程。扎实开展第三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收海渔民养老保障政策。继续推进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惠民工程建设,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农村工作要点篇5

(2)提高补偿水平。指导各地不断优化统筹补偿方案,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逐步缩小实际补偿比与政策补偿比之间的差距。

(3)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纳入大病保障范围。

(4)建立覆盖全县农村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在全县实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5)积极推进省内跨地区就医即时结报。以统一补偿方案、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即时结报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全市新农合数据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6)严格基金监管。健全完善新农合基金监管制度,形成卫生、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新农合基金监管长效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民营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诊疗行为的监控,严厉打击套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犯罪行为。

(7)继续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和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门诊统筹制度,加大门诊统筹政策宣传力度。继续推进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改革试点,6月底前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积极探索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支付方式改革。

(8)创新经办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工作试点。

(9)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法人设置。开展全县乡镇卫生院名单重新确认工作。

(10)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启动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巩固

“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创建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

(11)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绩效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调动乡镇卫生院的积极性。

(12)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派员参加全市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急诊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动。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对2011、2012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13)继续推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到2014年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

(14)继续实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组织实施对口支援项目,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淘汰机制。对违反项目规定、项目落实不好的单位进行通报。

(15)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发放时间节点和发放比例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经费交付给乡村医生。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由每人次6元提高到每人次9元的补助政策。

(16)积极探索乡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加大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建设力度。探索建立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机制和乡村医生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17)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推行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工作,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18)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各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按要求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19)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落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体检、巡诊、健教”三方面10项防治措施,重点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和农村医疗机构定期集中巡诊工作。

农村工作要点篇6

二、工作目标:

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0.5万立方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0.8万立方米,新增沼气用户800户。新增太阳能热水器3.5万平方米,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0.6万台,资源化循环利用沼液1.5万吨以上。全市农村能源清洁利用率达到74%,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78%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大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依托中央大中型沼气项目、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市政府“铁腕治水”以及农业“两区”建设四大平台,开展大中型沼气、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坚持工程招投标、凭资质施工、工程监理等制度,规范施工行为。配合美丽乡村、清洁空气行动等计划,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提出工程管护建议,发挥建设成效。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沼气建设的契机,认真做好适宜发展农村沼气乡镇的调查摸底工作,加强项目后备库建设,积极申报中央农村沼气项目。

2、完善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体系。今年继续探索构建农村能源服务组织模式,在三门、临海、玉环等地探索建立合作社自我服务型、专业性公司物业化服务型等模式。进一步完善市区和仙居服务网络建设,逐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努力创造条件,增强服务组织生存能力,确保沼气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完善和规范服务组织运作机制,督促服务组织建立服务联系卡制度和“三沼”综合利用服务合同制度,完善服务组织运行双方台帐,加强对服务组织的管理,把经常性监管和考核纳入日常工作,确保服务组织的正常运行。

3、以“两区”建设为平台,加快“三沼”综合利用。抓好储液池、管网、槽罐车等沼肥配送体系建设,加强与农技、畜牧等单位协作,各地新建1-2个沼肥综合利用示范点,加快沼肥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形成特色的“养殖业—沼气池—种植业”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4、创新发展模式集成,建设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村。针对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今年将在温岭市、仙居县各建一个模式集成创新示范村。通过多种农村能源适用技术集成组装,实现农业农村废弃物的多层次、多途径的转化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生”的有机融合。

农村工作要点篇7

目标任务

——财税收入完成400万元;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0000万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工作重点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以品牌促发展。根据各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着重抓好以下四大产业。一是做大玉米产业。要做大做强玉米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努力向标准化生产、群体化加工方向发展。力争年内全镇新发展鲜食玉米制种基地660亩,糯玉米种植基地400亩。二是做大蔬菜产业。在设施农业种植上,要充分利用我镇近临、京、津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错季、精细、无公害、订单型瓜菜;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基地,年内新发展大棚50个,全镇设施种植面积达到120亩。三是做大林果产业。在巩固发展永昌源果仁食品有限公司、绿然丫果品有限公司等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培植发展能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龙头企业;以杂果林基地为依托,抓好退耕还林区的嫁接改造,最大限度的实现产品的增值、增效。四是做大畜禽产业。要围绕我镇的粮食资源、秸杆资源优势,加快畜禽、畜种结构的调整,鼓励引导以村为单位的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全镇养殖业快速发展。突出抓好镇北部以养猪、火鸡、肉羊为主的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形成集养殖、销售、加工于一体的服务网络。年内新建养殖小区2个。

2、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牢固树立“投资第一,项目第一”的工作理念,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搞好城镇规划设计,让该亮的亮起来、该绿的绿起来,真正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重现古城魅力,为客商营造安心、舒心的生产经营环境。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城镇供水、排水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二是大力发展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实现经济总量调强的目标。年内硬化道路1200米,铺油路600米。三是以旧堡煤炭运输专线为契机,在洗马林村以南,建设集煤炭运输、餐饮、物流、加工等行业的综合区。四是立足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厂房、设备、土地等存量资产上大项目,扶持矿山开发、果品加工等产业优化升级,培植龙头企业。

3、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挖掘我镇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建设以洗马林“玉皇阁”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和以黄土梁明长城为中心的长城文化旅游区。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按照《文物保护规划》修复玉皇阁楼、钟楼、鼓楼和城墙主体;对具有研究价值的三教寺、东西大寺等重点庙宇进行修复和重建。二是依托洗马林“玉皇阁”、“晾经节”、“明长城”、黄土梁“生态林”景观和鱼儿山“云中草原”自然景观,建成集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项目,把旅游业打造成洗马林镇的“朝阳产业”,逐步形成全镇重点突出、多点支撑的经济格局,实现经济增量调优的目标。

4、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按照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要求,逐步满足群众对社会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是以生态文明村、新民居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危房改造步伐,增加村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营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村容村貌。二是积极稳妥地实施完善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等社会保障事业,保证新农合、居民医保、新农保的参保率、覆盖面,使社会保障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结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一批以人畜饮水、结构调整等群众直接受益、稳定脱贫的项目。年内新打机井7眼,新打大口井2眼,新修防渗渠15800米,新挖潜流2处,新建畜水池6座,新建休闲广场2处,安装或更换路灯66盏。四是认真贯彻落实条例,重视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维护好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稳定、大局稳定。

5、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一是以“喜迎十,争创新业绩”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挖掘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结合全省开展以“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题的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完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三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站设施,加强对换届后新一届村干部的培训,重点开展对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致富技能和本领,确保50岁以下的农民均能熟练掌握1—2门农村适用技术。四是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青年工人、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年内计划新发展党员25名。

工作措施

农村工作要点篇8

一.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战斗力。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知识、特别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紧紧围绕我村“二委”工作各抒己见,围绕我镇发展目标建言献策,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一年来的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和奉献的意识,加大了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力度,尤其是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同时我村“二委”注重培养青年干部,今年我村支部加入一名预备党员,并向上级组织选报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为我村支部今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工农业生产方面:㈠、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村委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和企业老板共商对策,同时认真多好各类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今年完成工业产值1800万元,比去年有所下降。㈡、农副业是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镇农副业站的指导下,村完成了夏收夏种和秋收秋播工作的同时努力配合镇畜牧兽医站做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农副业生产稳中有升。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㈠、遏制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是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激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村高度重视,制定了领导班子并设立了管理网络和每日巡查制度,自去年至今我村违章建筑已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没出现过一例违法用地。㈡、计划生育是国国策,村在完成计生惯例工作的同时,还解决一起意外怀孕事故,该村民怀孕后提出了年拆迁征地的历史矛盾并提出苛刻要求,经全体村干部半个多月的努力工作,最终得到该村民的理解并及时地去做了手术,今年没发生超生及早育早婚现象。㈢、一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认真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及时调处社会矛盾是村的重点工作,今年我村发生两起上访事件,虽经村委会、镇办、经管站多次调解,并拿出协调意见,但个别村民还是无理取闹,并且煽动群众,甚至发生过激的违法行为,公安部门及时地进行了制止,对个别村民进行了批评教育,防止了事态进一步的发生,对歪风邪气进行了一次有力的打击,全年我村没发生黄赌毒现象,偶尔发生个别邻里纠纷,社会比较稳定。㈣、平安生产和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村是畜牧养殖村,曾经受到过党委政府的表扬和扶持,但近几年来,随着畜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各养殖户缺乏环境维护意识,对我村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村民们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我镇环保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别对养殖户们作出了停业关闭和整改的决定,经我村委与上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历时4个多月现已顺利完成,减少了污染源的发生,同时我村认真做好平安生产的宣传、走访和监督工作,全年没发生重大平安事故。㈤、按上级要求我村实行“两公开”规定,财务上我按规定执行,需要大的开支时,及时召开村“二委”和民主理财小组会议进行集体商量,同时向上级领导请示,并及时利用村宣传栏向全体村民公布,接受监督。村务上我也利用宣传栏或在各组醒目的位置把村委会的工作及时地告知村民,接受村民的建议,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日常工作开展情况:日常工作内容多、范围广。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强农政策的落实,使每位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关键是这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是否扎实、认真,深感责任重大,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全体村干部不怕苦、不怕累,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以下这些工作:

㈠、新型农村养老安全是建国以来分田到户和农业免税直补后的又一项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惠农大事。并成立了新农保料理工作领导小组,从月日开始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了十一”长假的休息时间,不管白昼黑夜,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全村共料理养老安全468人,享受老年补贴310人,为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㈡、全体村干部的努力下。全村有1101人纳入医保范围内,减轻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经济负担,同时为6位村民办理了大病救助资金申报的手续。

㈢、由于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少。今年五月份在大家的努力下,由村委组织各组出资,分期付款的方式,对二、三、四、五、六组的村道进行了混凝土硬化。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由南野田十组的企业主们出资15万元对南野田的主干道路进行了混凝土的硬化。同时我村花木场主陆文耀老板无偿为村委会前的水泥路两旁进行了绿化种植。这些工程的完成既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又改善了村的环境。

㈣、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方便了村民垃圾的清倒,并派出专人在村主干道负责保洁工作,改善我村环境。

㈤、关心协助弱势群体也是工作中的重点。对全村的低保户、五保户、边缘困难户、优抚对象及残疾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民意,对不符合规定的人员及时进行取消,为新增人员及时料理手续,让他感到党和政府对他关心和温暖。

农村工作要点篇9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自从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致力于完善与旅游相关的附属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备为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镇成为全国特色景观名镇打下坚实基础。村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先后完成主街主路修砌石砌边沟,铺设彩砖,修建交通桥;建设灌溉、防渗等小型水利工程;消灭了泥草房,修建标准化厕所,新建村村部、文化大院,改善了村民休闲、娱乐的环境,村容村貌大有改观,使外地来到的游客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镇政府把村的发展定位为旅游村庄。年镇政府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为村新农村建设制定了未来15年的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逐步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首先维修了水泥路,村有驼---靖线、样---金线、抚---金线贯穿境内,与旅游环路纵横交错,大大增强了客运承载能力。村和村、屯和屯之间也都修上了水泥路,完善了基础设施。因为村是政府所在地,也是旅游出入门户,所以倍受领导的重视,为了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镇政府投资65万元购买了垃圾清运车、钩机等保洁设备,成立了市政大队,村里雇用保洁员,通过镇村联手,齐抓共管,实现了村旅游季节全天候的环境保洁,呈现给游客一个干净、清爽、优美的外部环境;还购买了清雪车,及时清理冬季积雪,保证人员车辆出行顺畅。

现在村内有商业店铺40多家,村的西线餐饮一条街,集住宿、餐饮、会议等于一体的旅游功能服务区,有17家大中型酒店宾馆,接待能力达到1700人,能够接待百人大型会议的酒店有7家,能接待大型旅游团队50人以上的16家,玛珥湖山庄是四星级宾馆,有豪华的套房;还有丫溪山庄、金龙山庄,让游客有亲水、戏水等活动,体验游玩于山间的自然情趣。游客吃住在,游玩在,购物在。为满足游客购物的欲望,西线购物一条街应运而生。销售当地的特产,多是老百姓上山采摘的绿色产品:山野菜、中药材等。旅游旺季当地特产蘑菇、蕨菜、核桃、松子都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抢手货,还有当地有名的煎饼、大蒜、干豆腐、人参、五味子、灵芝等等。

镇政府实施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村的大泉眼矿泉水成功招商大连宜春堂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来开发建设30万吨矿泉水生产企业,企业建成后会安置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将极大地拉动地方经济;三角龙湾和吊水壶景区也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建设,年投资500万元开发了后河漂流,每年的游客数量发展到30万人。

三、今后发展方向

镇政府年被省确定为“百镇建设工程”首批试点乡镇,镇政府已经完成了村河北新区开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的设计理念是:要把村河北新区打造成为具有欧洲风格的风情小镇,建设0.4平方公里的“多功能旅游服务区”。在这个区域内集中建设旅游服务管理中心、旅游宾馆、餐饮服务业、居住、文化、商贸等。这项工程的启动将带动村经济、商贸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农村工作要点篇10

一、计生工作:年度我乡全县排名一类乡镇第21位,今年,按照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保一类进名次(进入全县一类乡镇前十名)的工作要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高计生干部待遇,配齐配强计生干部队伍。2、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重点是抓好未婚先孕、未婚先育人员的管理和处理。3、坚决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让育龄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4、转变工作职能,积极开展“5.29”和妇科疾病普查等计生服务下乡活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改变计生形象,取得育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截止目前,我乡共出生人口126人,其中计外6人(多孩一例,二孩二例,非婚三例),计划生育率达95.23%,在年度全县半年综合排名位居第9名。全县夏季计生突击服务活动下达我乡的任务为:四大手术措施共30例,已完成27例(结扎9例,上环16例,人流2例),社会扶养费征收任务6.5万元,已全额完成。

二、集镇建设

集镇整体搬迁是我乡发展史上难得的一次机遇,也是提升我乡集镇品位的一个突破口,要以此为契机,利用库区建设的有利条件,按照打造辰溪后花园的工作思路,高标准、高定位、高质量地稳步推进新集镇建设步伐。

一是大力加快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搬迁进度。随集镇搬迁的共有23家部门和单位,截止目前,已迁入新址办公的有10家(区工委、乡政府、卫生院、敬老院、农电站、信用社、电信所、派出所、供销社、自来水厂),正在建设的有4家(法院、邮政、畜牧、乡安置工程),还有6家(国土所、国税所、移民站、中心小学、农技站、粮站)因为资金和项目的原因还没有动工。年新增建设项目3个(中心汽车站、乡文化楼、市场)已完成规划、设计及落实施工队伍等前期工作,目前正组织人员准备进行施工。

二是加快移民建房进度。随集镇搬迁共涉及村、居委会两个单位147户,自年月日完成集镇宅基地的分配工作以来,目前,除自购房5户外,已完成宅基地基础部分施工的共107户,余35户因为基础超深需做处理及天气原因暂未完成。正在建房的共72户,其余部分移民户因资金和建设场地等原因暂未能施工。

三是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电站大坝到乡卫生院处公路的路基改造,预计月前完成水泥硬化工程。集镇供电、供水工程也正在逐步完善,排污管线、垃圾站场、绿化、亮化等建设工程也正在规划中。

三、稳定工作

村的稳定工作一直是乡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早在年,县政法委就提出了“稳,修、修、辰”的维稳口号,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乡所面临的严重的维稳工作压力。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切实解决疑难、遗留问题为切入点,把矛盾纠纷、群体患事件消除于萌芽状态。

1、积极组织乡、村及农电站相关人员开展电费的收缴工作。村自年底电站正式开建以来,就没有交纳过电费,截止月,共欠缴电费达110余万元。年初,乡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转变群众观念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周密部署,按照逐步规范的思路制订工作方案,目前全村562户已完成四月份的电费收缴共534户,未缴28户中有24户因全家外出不能收缴,仅有4户无缘由拒缴。

2、积极协同业主做好村沿河水土流失的赔付工作。因村二期护坡未启动,造成沿岛护坡高程过低,每遇泄洪,必使岛上部分地段受水侵袭,水土流失严重,群众意见也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政府及时与业主协商,对群众的受损部分给予了经济补偿,并表示及时予以启动二期防护工程。

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切实转变群众思想观念。

先后启动实施了村内道路的硬化工程、引水工程、农网改造工程,并通过县建整扶贫工作组的进驻,积极实施柑橘品改、蔬菜大棚、农家乐等项目建设,让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把心思从蛮要工程当包头转变到了实实在在搞开发上来。

三是以保护性施工为抓手,全力推进集镇建设进度。新集镇的建设自年开始“三通一平”工作以来,矛盾不断,先后发生了“1.31”打砸乡政府、“8.6”冲击县政府两次重大。今年年初更是因少数村民以征地标准过低等原因进行阻工,造成随集镇搬迁移民户不能建房,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政府在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动态,为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保护性施工的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月日,400余政法干警组织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保护性施工,强力推进了新集镇的建设进度。

目前,全乡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四、其他各项工作

1、农业方面

重点一是抓好征村750亩的国土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已完成500余亩;二是抓好村450亩葛根种植培育基地的建设,目前已完成280余亩;三是抓好库区网箱养鱼,目前全乡已有网箱824口,扶持网箱养鱼专业户82户。

2、旅游休闲业

试点起动旅游休闲业项目,充分挖掘我乡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库区旅游休闲开发为依托,抓住大洑潭电站库区开发和清波浪新集镇建设的有利契机,增强新集镇与库区发展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旅游开发“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旅游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开发,重点抓好以大坝为点,沿至、至黄埠库区游的“一点两线”建设,乡党委、政府在财政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用于扶持、奖励“农家店”和“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同时组织邀请发改、旅游、规划、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或专家来乡实地考察,为我乡的旅游规划及开发工作献言献策,按照将我乡打造为“辰溪后花园”的总体思路,使旅游业成为壮大我乡财政、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五、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干部、干部与干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性开展谈心活动,营造了一个团结有活力班子队伍和风清气顺的工作氛围。二是要秉着“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开展“建功创业”活动,倡导岗位建功,积极鼓励干部创业。整顿作风、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抓好村支两委班子主要成员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6.8”洪灾受损情况

月日凌晨2点,我乡境内普降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140毫米,给我乡群众的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据统计,全乡共计房屋受损17栋54间(塌方损坏8栋,水淹9栋),受淹稻田1700余亩,其他作物受损1200余亩,其中绝收600余亩,冲毁溪堤34段2000余米,公路塌方15处800余米,高压输电线路冲断5档,冲走网箱150余口,中、小学被迫停课两天,全乡直接经济损失达800余万元。

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及时启动防汛预案,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加强汛期值班制度;二是加强汛期预警措施的落实;三是积极排查、消除灾害隐患;四是组织开展抗灾生产自救活动。

七、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1、按照“先稳定,再发展”的思路,重点做好全乡的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按照打造“辰溪后花园“的思路,重点加快新集镇的建设步伐和后续管理工作,完善集镇功能,确保新集镇年底前初具规模。

农村工作要点篇11

2014年,全镇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多措并举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主要目标是:实现粮食总产量0.7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稳定粮食生产。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发展水果干果产业。在2013年发展核1000亩的基础上,今年将积极争取,在发展核桃种植2000亩,在稻香、两村发展脆红李1000亩;二是继续发展烤烟种植。全年计划种植烤烟1700亩,主要在种植基础较好的、两村发展,切实提高种植水平。三是发展中药材种植。在、天堂两村各发展赶黄草种植500亩,继续在狮龙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扩大至800亩。

(三)大力发展养殖业。加强以村为中心的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扶持村肉牛专业合作社,推行以“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年出栏肉牛2000头,发展生猪养殖和土鸡养殖,实现年出栏生猪3.5万头,土鸡8万只。

(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实施村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加强灌溉水池、生产便道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落实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以工代赈工程项目,实施稻香、、、村叙大铁路29户拆拆迁户异地扶贫搬迁及其配套泥结碎石路建设。

(五)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通村水泥路四条,分别是通村公路,春灌之前,全面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并争创优质工程,争取狮龙村提灌站建设。加快村和村安置点扫尾工程建设,完善路面硬化和外观装饰。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实施农村惠民工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务培训,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五保和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等制度。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七)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县上部署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巩固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落实林业所有人的管护责任,加强森林防火的机制建设,确保森林安全。

(八)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蔬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及兽药残留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

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农村工作要点篇12

一加强宣传。增大影响力。宣传工作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首要环节,

注重从多方面、多层次做好宣传工作。一是通过传媒宣传报道,只有让广大农民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真正弄懂了才会积极参与和支持。实际工作开展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力。今年,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今日》等新闻媒介,以专版、专题等多种形式先后报道了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二是利用受理弥补中的实例,进行广泛宣传。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弥补过程中,窗口工作人员积极、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农民宣传、解释《管理方法》条款和各项管理规定,认真解答参合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位农民带着满意和疑惑离开,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不但是受理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之所,更是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重要阵地。三是通过新闻媒体、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外公布全市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弥补信息和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实行阳光操作,让广大参合农民及时了解全市弥补情况,看到发生在身边的弥补实例,真正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体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优越性,从而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与、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对外宣传。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全国各地观赏考察交流团余次,这些考察交流团观赏我市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解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对我市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很高评价,同时,也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不时改进工作、完善管理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这些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扩大了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也为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发明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经办机构工作效率好坏、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到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强化管理。始终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坚持努力提高经办机构服务管理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中,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医疗费用弥补兑现问题。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把“中心”便民、高效、廉洁、规范”服务宗旨作为行为准则,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政策,严格把关,有情操作,实行一站式服务,运用自主开发符合我市《管理方法》计算机软件,当场兑现医疗弥补费用。截至月日,全市共补偿人次其中住院弥补人次,门诊弥补人次,慢病补偿人次)弥补金额共计元(其中住院弥补总额元,门诊弥补总额元,慢病补偿元)通过近两年运转,以户为单位受益面达%左右,得到元以上弥补金人次,得到万元以上弥补金人次,最高弥补金达元。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使之不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确实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局组织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针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收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相关情况展开督察,发现问题,及时书面反馈,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利用乡医培训契机,加大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行为、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等培训力度,受训医生达余人,为参合农民就医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氛围,让广大参合群众真正得到优质、高效、便利、价廉的医疗服务。今年上半年,局开展定点医疗机构督察共达余次。同时,为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特别是参合农民对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设立了监督、举报、投诉电话的同时,还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人民医院设立了意见箱,广泛了解参合农民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和建议。截止目前,服务对象投诉率为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用一流的服务发明了一流的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