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3-26 14:09:09

书法教案

书法教案篇1

一、教案书写的意义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教师的职责之一,认真书写教案是认真备课的具体体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是讲好课的基础,为教师理顺教学思路,进行合理化、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提供指导性框架。教案书写是教师为授课实施的方案,是有计划地安排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只有充分地准备,才有精彩的讲课,认真书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书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即既要备教材又要备课学生。因此,教案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的积累、总结、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将来教学工作的改进提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案是备课的指标之一,高质量的教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教案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尤其是教学态度的重要尺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探讨教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是教学评估重要指标之一,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软件,能体现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教案书写的设计

教案分为手写教案和电子教案,两种教案各有优缺点:传统的手写教案查看方便,易于保存,但携带不方便;电子教案易于修改增补,但查看受条件的限制,容易丢失。它们的设计基本上是一样的。教案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教案首页。依次有学校名称、教学年级、专业、班级(含人数)、学科名称、授课教师、教师职称、使用教材和教学时间等。

2.单元设计。(1)第?摇 ?摇单元,单元名称?摇 ?摇(本单元所用)总学时?摇 ?摇。(2)前提诊断。知识点。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技能点:要获得的主要技能;态度:应该以何种态度学习本单元;主要教学方式与方法。(3)单元目标,学习本单元要达到的目的。

3.单元课时分配。课序(第几课),课的名称、学时分配(该课所需学时)、教学模式、评价方式(考试或考查)、主要资源。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书写教案的重点,包含专业、课程、章节;课题名称(单课名称);授课班级和时间(时间要写到第几周几日第几节课);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学习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学时数;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课后记(上完本课后,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学效果、改进措施等);教师姓名;教案书写时间;板书设计(要注意板书的设计,版面布置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版面有限不能什么都写,主要写大小标题、版面分两部分,一部分写重难点,一部分作为讲课展示部分);教学内容(包括组织教学、课前复习、新课导入、新课内容、课堂练习、本课小结等,各部分旁边都要留空标明所需时间和采用的教学方式,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时间与内容匹配);作业的布置(每课之后都应有作业,作业量要适中,紧扣本堂内容,题型要多样化);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素质、思维的激发程度、教学情境创设、学生情绪的调控等作恰当评价,以及对后续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调整、修正或做出新的规划)。

三、教案书写的注意事项

1.教案设计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安排要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活动要求的目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突出教育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案设计应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书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3.教案书写既要有逻辑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有层次感,又要有节奏感。要自然过渡和完整过渡,符合认知规律,使教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写准教学目标,写活教学过程,写实教学后记。让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风格,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创造性,灵活多样地教学,避免“一个模式走到底”的现象,通过课后记总结改进自己的教学。

4.教案的表述要清楚,内容要全面,详略要得当。在教案中教学过程是教案书写的重点,大约占整个教案的70%,书写要详细。对于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地考虑,如典型例题、基本训练、演示实验、教具、提问内容、板书布置、练习的布置、练习的评讲等都应有周密考虑。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准确合理,各项比例适中,最好能详细标明每一小节所需的时间,这样,在授课时,教师对整体时间的把握会更为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李占尧.在课件中怎样书写教案.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

书法教案篇2

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项目介绍

1.教育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大背景

2.培训注重职业伦理的书法教师,不培养艺术家或者教师艺术家

3.追求薪火相传的理念

4.介绍十天培训的课程基本安排

5.学生的准备工作

下午 讲座:书法教育学的理念

1.私塾教育模式

2.学院教育模式

3.书院教育模式 我们的定位

书法教育学与书法教学法:不但要研究教什么,还要研究怎么教

[目标]

(先导)审美能力培养

(基础)实践技能培养

(素质)艺术表现力培养

晚上 讨论会

教师的目标:逻辑地组织展开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清晰地解读经典法帖的感受力与表达力

【第二天】

上午 经典与审美感受力

经典范本解读:兰亭序 怀素/张旭

颜真卿/李璧墓志 峄山碑/赵之谦(篆书)

礼器碑(隶书)

针对每件作品写300字观摩心得

下午 实践课

一般尝试性临摹 自由选择字帖

对比性临摹

教师现场指导示范

晚上 班级讨论

主题:学习书法应从哪里开始?操作技能?审美眼光?

【第三天】

上午 集中专攻性临摹

兰亭序 例字练习“惠风和畅”四字

峄山碑

讲解重点:

笔性,笔势,笔力,笔迹

线构,线形,线质,线律

全班分两组训练

教学法评议:为什么要这样教书法?

下午 集中分析性临摹

颜真卿8种字帖分辨、临摹、表达

习惯于从点画线条、间架结构、外形体势去寻找经典范本的魅力

晚上 教学法评议与特色分析:如何带领孩子们更有趣地去认识经典?

【第四天】

上午 集中专攻性临摹(关注伸延性)

兰亭序 峄山碑

[教学要求] 临摹与自己书写的双重练习

面对范本范字,如果自由书写同一字形结构笔画,效果会如何?

[作业要求] 兰亭序/字一组,分析临摹

峄山碑/背临/仿书

[教学法评议] 临摹必须亦步亦趋,自由书写又可以任性发挥,把它们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下午 分析性临摹

颜真卿8种字帖临摹

任选名句格言的8种颜体书写

每一学员的自我分析与讲评

[教学法评议] 您能带领孩子们看出颜体其实不是一个笼统的体,而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艺术精灵吗?

晚上 教学法相关讨论会

[教什么] 技术:写字书法艺术

能力:想象力与推演能力

[怎么教] ①经典解析的教学

②实践表达的教学

【第五天】

上午 文字与书法 对象

[汉字] ①印刷字②钢笔字③毛笔字④书法字

以“印刷字”为标准,找到出发点

钢笔字个人习惯的变体

毛笔字汉字语汇,即笔画线条与间架结构的变体

书法字艺术化表现,即线条与造型的变体

[练习] 从①到④的连环推进,任选五个字例的练习

下午 书写与书法 行为

书写行为的培养

1.《关于设立“汉字书写日”的全国人大代表议案》讲解

2.汉字的笔顺、笔画、部首偏旁

3.“书写”与“拼写”: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涵义

[书写] 端正整齐正确

①学习态度培养 ②行为模式培养

[书法] 变化丰富与想象力,以经典为依据

晚上 [教学法评议]

文字是什么?汉字是什么?对它的认识决定了对书法的认识。学习书法,必须先从这个根上抓起。

【第六天】

全天 以楷书为平台的书法演绎

①印刷字钢笔字毛笔字书法字

[唐楷] 颜体系列

欧体系列

赵体系列

[魏碑] 张猛龙系列

始平公系列

石门铭/郑道昭系列

[行书] 兰亭序系列

赵孟兆页 系列

苏轼系列

每个系列 要求完成作业:1.印刷字之源 2.钢笔字书写 3.毛笔字临摹

[教学法评议]

1.各种名碑法帖的4种形态的追究与追问,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文化理由与艺术理由

2.反复进行练习、对比、观察、分辨与表达

【第七天】

上午 名家工作室教师与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学员的交流笔会

下午 讨论:如何当好一个称职的中小学书法教师

横跨两个基点,扮演两种角色

①(身份)书法教师与书法爱好者的区别 素质

②(功能)教写字与教书法的区别 立场(兼容)

③(目的)关注经典与关注技术的区别 视点

④(能力)审美素质培养与技巧运用熟练的区别 能力

关键词:1.熟悉经典 2.关注文化 3.培养学生眼光与能力

晚上 撰写自己的虚拟教案:

1.我上一堂中小学书法课。

2.讲解文字、PPT或幻灯片、字帖准备、示范要领等

【第八天】

上午 外出参观考察

1.参观西泠印社园林与匾联

感受江南士大夫文化与诗书画印的风雅

2.参观中国美术学院

体验书法学科与专业教育的历史与风范

3.参观浙江大学

领悟综合性大学艺术与科学兼容的魅力

(三处视条件许可任选)

下午 经典名作专题观摩会

名作鉴赏观摩

仿真件借展(书画各十件)

讲解、赏鉴

【第九天】

结业作业准备

1.自由创作展品一件

2.临摹经典作业一件

3.培训期间特色课堂作业一组(自选或教师代选)

4.中小学书法教学法学习文章一则

5.课堂教学图片、照片(每位学员、每位教师)

【第十天】

上午 9:00 交流观摩展开幕仪式

议程(略)

10:00 教学座谈会

每个学员的发言(书面发言)

下午 结业或授证

“蒲公英同学会”成立仪式揭牌(铜牌)

教师讲话

主办单位代表讲话

教学培训总结

书法教案篇3

一、比赛要求:

1、参赛对象:在寺全体僧尼。

2、参赛字体:乌金萨钦体、乌金萨琼体、乌金苏通体、珠擦体、柏簇体、簇仁体、乌金苏仁体、簇通体、簇玛丘体、丘伊体、标题体、小标题、文告体、美术体、雕版体、敦煌体和藏文篆体。

3、参赛要求:僧尼须用书法笔或钢笔(黑色)书写,书写内容为“四讲四爱”或“遵行四条标准 争做合格僧尼”的内容,其他内容不得分。用A3纸书写,时间30分钟。

作品需注明作者的姓名和时间。参赛作品的纸面须整洁,无折皱、不卷曲。

二、比赛方式:

1、全员参与。比赛完毕,管委会干部把作品收齐(不用装订)。

2、现场书写。要求所有的作品都必须现场书写,比赛时管委会将组织巡视。

3、比赛时间:8月19日。

4、比赛地点:         。

三、评比要求:

1、大赛作品必须以规范、标准的书写。若出现不规范的碑帖字及错字、漏字,即取消其评选资格。

2、获奖者颁发300元到100元的奖金,以示鼓励。

四、奖项设置:

比赛将设一、二、三等奖。

书法教案篇4

一、比赛要求:

1、参赛对象:在寺全体僧尼。

2、参赛字体:乌金萨钦体、乌金萨琼体、乌金苏通体、珠擦体、柏簇体、簇仁体、乌金苏仁体、簇通体、簇玛丘体、丘伊体、标题体、小标题、文告体、美术体、雕版体、敦煌体和藏文篆体。

3、参赛要求:僧尼须用书法笔或钢笔(黑色)书写,书写内容为“四讲四爱”或“遵行四条标准 争做合格僧尼”的内容,其他内容不得分。用A3纸书写,时间30分钟。

作品需注明作者的姓名和时间。参赛作品的纸面须整洁,无折皱、不卷曲。

二、比赛方式:

1、全员参与。比赛完毕,管委会干部把作品收齐(不用装订)。

2、现场书写。要求所有的作品都必须现场书写,比赛时管委会将组织巡视。

3、比赛时间:8月19日。

4、比赛地点:         。

三、评比要求:

1、大赛作品必须以规范、标准的书写。若出现不规范的碑帖字及错字、漏字,即取消其评选资格。

2、获奖者颁发300元到100元的奖金,以示鼓励。

四、奖项设置:

比赛将设一、二、三等奖。

书法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学期开篇第一课。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故而在第一单元中首先是针对宪法进行总体性介绍,是宪法教育的绪论部分,是全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中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讲述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因。而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主要讲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通过介绍“国家权利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来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从而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并进一步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增强宪法意识。”的要求。

【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因而在此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七年级已进行过部分法律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法制意识、法律观念。但是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再加上年龄较小,对于宪法的认识较为有限,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及宪法的作用了解不多。本节课从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层面上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宪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宪法意识。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法律与秩序”中的“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案例“小眉的周记”并列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了解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2、通过探究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了解宪法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方面的作用。

3、结合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等相关事例,了解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含义,区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增强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宪法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方面的作用。

难点:能够准确区分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及区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师:提起法律,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刑法、民法这种大家接触比较多的法律

。但是这些法律又是怎么制定的呢,它们依据又是什么呢?

生:刑法、民法等法律均是依据宪法所制定,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宪法、学习宪法。

任务一、结合案例“小眉的周记”并列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了解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探究活动一

运用你的经验

在周记中,小眉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你对这三个问题怎么回答?

①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

②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③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参考答案:

(1)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外交部;

国家驻外使馆、领亦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人民大会堂;出境人境口岸的适当场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微不仅表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威力,同时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探究活动二

上图中,公民在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任务二、探究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了解宪法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方面的作用。

探究活动三

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中学生扮演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大量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关于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制的提案》和《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

被评为“最佳提案”。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指导下,学生们继续修改和完善这些提案,最终形成能够提交政协会议的正式提案。2016年3月1日,他们将提案交到三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手中,由这些政协委员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

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人民的利益;

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依据

宪法第1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宪法中的体现

1、确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基础

3、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方式

基本途径和方式: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大,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措施——实现原则的重要途径判断国家机关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的基本标准是,宪法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保障措施

任务三、结合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等相关事例,了解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含义,区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探究活动四

①以上四幅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②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不仅包括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权、人身权等个体人权,也包括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等集体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辨析: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

公民权利: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即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

公民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是指人作为人所应享有的固有权利。

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而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权不仅包括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权、人身权等个体人权,也包括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等集体人权。

人权通过法律化逐步转化为权利,权利体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则通过宪法化表现为基本权利。

探究活动五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凡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而且能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监督政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示例)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政务服务与。互联网这一载体有机结合,构建起一整套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能有效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能方便企业群众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交咨询监督意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创新,能让人民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有利于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探究活动六

原告柯先生乘坐被告某公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严重受伤。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了解到柯先生经济困难且身在边远地区、家属无力到庭等情况后,积极与被告沟通,前往柯先生住地开庭,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给柯先生28万元赔偿款。

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

国家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宣传活动中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辨析: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即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

国家权力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通常被称为公权力。

拓展空间:

书法教案篇6

1.简式行款与牍式行款

从形制上,简式行款以一简为一行,编联成册,称为“简册”。因其相互隔开,不存在行间空白假借,挪移穿插。木觚章(汉初有两棱、三棱、四棱、六棱、八棱诸式)行款格式亦属于简式;牍式行款传统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甲骨版,秦汉文书百字以内书于方版(常规木牍尺寸高一尺,宽多为从3厘米至6厘米不等),一版记一事(多字文书采用简册)。在木牍上有可能出现横向穿插,行间假借,行距不匀。砖刻、陶罐文字[1]皆属于牍式。马王堆帛书传抄依据简册,有的直接用朱丝栏、乌丝栏,有的虽无栏界,但仍有栏界的影子(如《战国纵横家书》),目前发现的草隶中,很少见到牍式行款的帛书。

肩水金关前汉简《丞相御史律令》、玉门花海前汉简《所卖布》、东牌楼后汉简《客贱子侈尺牍》、《樵母尺牍》都是牍式行款,额济纳居延后汉简《死驹劾状》为简式行款,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行款介于简、牍之间。

自西晋废除简牍,启用纸本文书,简式行款传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牍式行款迅速发展,尤其是魏晋私牍,极尽行款穿插之能事,变化丰富;简式行款传统主要应用于字书等文献类传抄。介于两者之间的,偏于文献类文本(如贺知章《孝经》),简式意味强一些;偏于草稿和私牍类文本(如孙过庭《书谱》),牍式意味强一些。前者格式多采用卷册同体(每纸相同,先抄再接),后者则卷册分离(手卷为先接纸再书,每纸甚至宽度不一,不能平分改装成册)。

2.字书、尺牍行款

从内容及其形式匹配关系上,草体字书行款出于正字的目的,行列对照,每字独立,一草一正,字间几乎不予连绵,甚至沿用简式行款之栏界。

地方官吏的尺牍自汉代以来一直有使用草书及行书的习俗,根据尺牍文式的书仪行款,针对特定的用语、称谓,予以提行、空格、分栏,字体及其书体使用的正与草、大与小、浓与淡,体现“上行”、“平行”、“下行”的尊卑之礼。魏晋时期士大夫家族普遍使用私牍书仪,供写信套用所谓“相闻书”,唐代官、私书仪规定的“平阙[2]”内容非常广泛具体。根据平阙诸式,遇到尊称而提行抬头及空格,产生了行内、行尾留白;题答书以“虚右”、“谨空”、“左冲”的横向左上方位为尊,以平辈间为常规参照,致书尊长,以严谨书体、工整布局为之。上呈者,书体工整严谨,答复卑幼时,书写率性、布局随意。上款应处尊位,下款署姓名时,以姓为尊,以名为卑,故常有姓氏大书特书,名与姓间隔大半字,名字合文花押书之常例。凡遇上款皆以正体字、硕大体势与谨严庄重的笔墨出之,位置高高在上,下款则缩小、压低,署姓连名时又每姓大名小,且名、姓间阙大半字,是对自身宗族的恭敬,以示谦卑。根据书仪文式,客观上形成文本空间位置上的空白、大小、浓淡等布局变化。

3.草稿、诗卷行款

各类文字内容的起草,文本中常见草书,画除、圈点、批注、涂抹,秩序感不强,但是,草稿往往带有极其生动的现场感。

汉魏之际“题壁”、“悬之酒肆”的风俗演变成了后世的草书卷传统。无论是言志,还是状物、言情,以草书喻“草檄”[3],歌壮士,咏剑客,抒发济世、报国的理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往往首选草书卷,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其还款格式极其感性,不拘小节,任意驱使,乱石铺街,极尽穿插挪移之能事。

其它亦有借用实用行款形式,未必与内容相合者,如蒙学丛书《千字文》被写成草书诗卷。

中唐以后,禅宗盛行,允许张扬外学,禅诗、论书、翰墨渐为禅僧所重,写经之“顿式”[4]用狂草,参悟善化无常;道教“符”[5]有草式。酒仙逸态,笔走龙蛇,与造化争衡,亦非行草莫属;儒经讲究秩序,多用楷书、行楷,亦有章草,少用大草。

(二)篇段节奏

作为游于艺的草书章法,篇段指空间结构布局,节奏指时间发展过程。在空间与时间的形式关系上,小宇宙中见大道。

1.篇段

全篇空间布局结构一般包括整合、内外、取势、破形、开阖、虚实、远近、小大等形式,平衡篇段空间首、尾、中腹的各个空间层次,字数行数增多,则由三个篇段结构扩展至四五个乃至更多。其原理是将全局整合为大块结构,划分其间的局部,各司其职。从篇段分数上,主要原则是压缩起首,扩张中腹,结尾适中[6]。一般以首尾相顾,中腹由首尾反衬,形成虚实两极,互相推动,起首部分加强黑的意味,以相聚紧密、近处、大实的空间属性为主,中腹则加强白的意味,以大虚、疏朗、散开的空间属性为主;承上启下部分介于二者之间,结尾部分较为多变,但大体上是对首、中腹的整合。章法布局的完整性体现在首尾与中腹俱全,缺一不可。

就字距、行距及整体点画聚散组织关系而言,有加减二式。加者,多以阔笔为主,牵丝缠绕居多,几乎不见字距行距,黑中透亮,似暗夜灯火,典型如徐渭行草条幅;减者则相反,以细笔为主,拉大字距行距,多略去牵丝,留白虚幻,似雪中迷踪,典型如怀素《草书三帖》。

2.节奏

节奏关系一般包含主次、宾主、承转、刚柔、动静、收放、疾涩、繁简等各种形式,贯穿着由沉着到痛快的起、承、转、合的全过程。其原理是“起”以庄重坚实为基调;“转”之突变则呈现热烈、飞动的笔势;“承”则动静相参;结尾之“合”充分延伸“转”之笔势,整合全局。通过笔势的藏露、方圆、提按、顿挫、中侧等形态组合,使内心的情感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就节奏组织展开顺序而言,有顺势、倒装二式。顺势者,笔势渐变,由浓湿渐飞白,缓前急后,所谓“书放豪,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典型如李白《上阳台诗》;倒装者,中部偏前或偏后部分呈现坚毅厚重,首尾痛快淋漓,最后戛然而止,斩钉截铁,典型如怀素《苦笋帖》。

经典作品多数布局以大虚为主,首尾及中间稍作实处点缀。由老子的空间虚无观念到庄子空间之大,应对为视觉形式,都要从留白入手,生发空间的容量,大虚大实的意境远远超出实中无虚的空间范围。草书的字体性格近虚不近实,愈是虚幻则意趣愈浓,包含着无穷的想象空间。最终空间与时间的整合,在道家看来,宇宙变化有常,空间要动起来,时间要留下痕迹。由此,草书章法的虚实对比越强,动静起伏越大,以时间轨迹营造空间之远,以空间开阖承载时间之长。比较而言,禅宗思想的外化,常以大草作顿式写经,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以草书修禅,如同“雪中芭蕉”[7],不问四时,由鲲化鹏之际,参悟善化无常的宇宙实相。那么,经禅之暇的草书,刹那间“笔下唯见激电流”,飞动之势以细笔使转匹配,再以如同“鸟迹”的点助势,“满壁纵横千万字”,逼近存在与否的边缘 飞似芦花都不见。

对草书章法的终极理解,也许就是小中见大,以简约的内容呈现无限的联想。

参考文献:

[1]东汉中晚期隶草“永寿二年陶瓶镇墓文”即为代表此类行款。

[2]平阙是行文遇敬称时表示尊敬的行款位置纵向格式书仪规定,是反映封建社会地位的仪礼形式。平出即提行抬头,阙字即空格三字、二字、一字乃至左半字。在官牍中的平阙主要是对行文至皇族成员称谓时的提格平出,对宫廷社稷专属称谓阙字空格,起到示形宗法社会秩序的作用。文本见于敦煌遗书杜友晋《新定书仪镜》,参阅赵和平《敦煌书仪写本略论》、《唐五代书仪研究》,周一良、赵和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典型如主战派陆游,写报国无门之情,沉着痛快,必以草书借题发挥。

[4]写经有渐、顿二式,渐式写经以抄写恭敬至诚为宗旨,行列庄重整齐,气氛庄严,“平等若一,无有高下、轻重、大小”。单纯无我,即使多日书写亦无差别,万字一同;禅门顿经用草书,一挥而就,以狂放脱俗,参悟善化无常的宇宙空相。

书法教案篇7

虞世南《笔髓论》“释真”曰:“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意”曰:“用笔须手腕轻虚。”张怀璀《六体书论》曰:“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黄庭坚《论书》曰:“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王僧虔《笔意赞》曰“心忘于手,手忘于笔”。欧阳修《论书》曰:“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普遍强调自由随意、物我两忘之境。

执笔手势有四式。清代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引五指执笔法:腕平,此式最晚出;唐代林韫从卢肇授拨镫执笔法:悬腕,此式为中期所用;北齐《校书图》所示斜管执笔法:垂腕单钩或三指执笔,此式最早(参阅沙孟海《书学论集》“古今执笔法初探”)。执刀笔法应类同于韩方明《授笔要说》第四“握管”曰:“谓捻拳握管于掌中,悬腕以肘助腕,以肘助力书之。或云起自诸葛诞,倚柱书时,雷劈柱裂,书亦不辍。当用壮气,率以此握管书之,非书家流所有也。后王僧虔用此法,盖以异于人故,非本为也。”以上四式适用于不同情境,不必偏废,而要兼用。

草书执笔以宽裕自由舒展为总要,不必执著一式。苏轼《论书》曰:“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非无法,无定法也。

二、草书笔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草书笔意取法万象之变,蔡邕在《九势》中论及书法形象,曰:“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所谓“世间无物不草书”(翁方纲题《徐天池水墨写生卷》),那么,所有的天地自然之变都被草书所包容。

魏晋南北朝时代论草书,笔意所指非常丰富。卫夫人《笔阵图》的笔力、筋骨说,从笔意与笔势,论及疾缓、远近、先后等多重关系;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则从章法、字法、笔法、墨法构成体系中,指出“笔者刀鞘也”、“心意者将军也”、“飓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进一步强调笔法与章法、字法的整体关系。

至梁武帝时代,羊欣、王僧虔、虞稣为代表的书论观点,共同对魏晋时法追求自然的精神加以总结,深入论述古今书风之辨。指出晋人笔法之今妍,是对汉代张芝“一笔书”一路奔放书风的发扬,对笔法的修饰,体现文人书法的“修辞以立其诚”的艺术观,开始了从实用到艺术,提升到规律性的法式层面。王僧虔《笔意赞》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萧衍《草书状》曰:“体有疏密,意有倜傥,或有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容,卓荤调宕之志,百体千形,巧媚争呈,岂可一概而论哉!”从体、意、势、气等方面,超越外在形象;从疾、迟、缓、急与抽、点、驻、引、粗、细等方面,继承与发展蔡邕“纵横有可象者”的观点,进一步论及速度与力度的平衡关系。

草书用笔忌沉着(力度)与痛快(速度)之间的分离,故米芾强调“沉着、痛快是一语”。

三、草书笔势

蔡邕所处的时代,隶草已经非常普及,传其于鸿都门见工匠以帚书字,创“飞白书”,用于宫殿题署八分,其所论笔势适用于隶草。在其《九势》中,蔡邕以道家阴阳、刚柔思想,创立了形与势的关系及其藏护、承覆、回顾等基本笔势法则。

崔瑗《草书势》曰:“观其法相,俯仰有仪,方不中规,圆不中矩。”其笔势形象既要合于阴阳之道,又要变化无穷。索靖《草书势》比附草书笔势形象日“婉若银钩,漂若惊鸾”。其想象之自由已达到极致。卫夫人《笔阵图》论述笔法之形与势,总结为六种笔势,其中章草“飘扬洒落”,飞白书“窈窕出入”。指出草书之动态性。传王羲之《题卫夫人后》进一步指出草书之法有别于它书,尤其是全篇“缓前疾后”的笔势节奏规律。王僧虔《论书》论及笔体、笔势、结字之安稳与奇险、肥瘦、快慢,以及与体势之肥瘦、疏密的辩证关系。

从内撅与外拓加以书风对比,内撅法笔势多篆法,以收为主,撅中气内敛;外拓法笔势多隶法,以放为主,气象外化。内撅以王羲之为代表,外拓以王献之为代表。

起笔、行笔、收笔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于正书所表现的高度程式化,草书运笔的各个环节之间往往是互为彼此的。行笔中途可能拆解出过度性的起收牵带,收笔连接起笔浑然一体,根据笔势收放、开合、疾涩、连断等发展需要,起笔、行笔、收笔之间相互自由转换。并非草书没有起笔、行笔、收笔概念,而是草书家更重视三者的相对性,执著于概念,势必影响节奏感,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以孙过庭《书谱》中的“点画”与“使转”关系最为深刻,二者体用不同,书风各异。曰:“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点画在全篇处于灵动的凌空状态,与使转相平衡,眉目传情;使转编织全篇的主体骨架,使点画有所依附。在动与静、力度与速度之间相互平衡,共同形成全篇的繁简关系。

四、草书笔法

韩方明《授笔要说》曰:“方明传之于清河公,问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至永禅师,而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此,无不由之已成也。”八卦、五行、九宫化用为八法、五势、九用,张旭对永字八法的动态阐释是“公主担夫争道”,如何变化,道家阴阳、刚柔的辩证统一思想,派生了笔法的中侧、方圆、提按、顿挫;笔意有内撅、外拓之不同书风,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张长史“折钗股”,颜真卿“屋漏痕”,怀素“壁坼纹”,形态各异。草书笔法重“变”不重“辨”,前者广泛包容接纳,穷尽其千变万化过程;后者分离出种种笔法,各不相干。

唐宋时代对笔法深刻理解,体现在对形势的本质认识,尤其是对骨力的内在性与精神追求。李世民《论书》曰:“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白生耳。”《指意》曰:“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者不坚,则字无劲健也。”黄庭坚《论书》指出笔法即是心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书法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2-171-02

法律文书课主要教授学生制作法律文书,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文书的格式,更是要让学生能针对具体的案件制作文书。这就涉及如何提取案件事实,如何分析案件材料,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对案件进行分析说理等。法律文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现有课程目标设置背景下,如何将法律文书教学与实务教育结合起来,既找到法律文书教学的亮点,又能探寻法学实务教育的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1 现有实务教育模式评析

1.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优点是,案件典型,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案例教学与部门法讲授并没有实质区别,只是引导授课的内容由法学理论变为案例。但实务中真正需要解决的还有,诸如怎样提取案件事实、如何抽象案件主旨、如何论证案件结论等,这些都不是案例教学能解决的,而这又是实务中真正需要的能力。

1.2 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教学,是指教学模拟法庭开庭审理案件的方式,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控辩审角色,依照庭审程序,实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模拟法庭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学到出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锻炼学生的胆识。但这种教育模式也缺点,首先,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有限。其次,模拟法庭将占据老师和学生很多的时间。再次,模拟法庭的庭审具有表演性,无法真正展开法庭调查、法庭辩论。

1.3 诊所式教学

诊所式教学的特点是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在诊所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法律实际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缩小学院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观念。诊所式教学的优点是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但缺陷是,参与诊所式教学的学生范围有限,且也不能保障案件来源。

2 法学实务教育模式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法学实务教育应具有普适性,我们认为,法学实务教育模式应具有如下基本条件:(1)法学既然具有实践性,实践技能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所有的学生都应当接受实践技能的训练。(2)学生实务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础的案件事实梳理开始,直至法律文书的制作。“只有把学生置于现实的案件中,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去提取案件材料,归纳案件的性质,分析判断各方当事人的观点,并制作法律文书,只有让学生参与处理案件的整个流程,了解案件处理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实务能力才能得以提高。”(3)法学实务教育作为训练学生实务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应是长期的,实务能力训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3 法律文书课的实务教学定位

根据法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法律文书课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法律文书课应属于一门实践技能课。

3.1 从法学课程的设置看

(1)制作法律文书时,制作者面对的并不是现成的事实,而是杂乱无章的口供,或者其他证据,这需要制作者去寻找犯罪事实,然后再进行组装。法律文书课堂的重要内容就是指导学生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发现文书主旨与案件材料。从这个角度上说,法律文书课程具有实践性,这是其他课程是不可能涉及的。(2)具体的案件不可能仅是实体法问题、抑或程序法问题,大多数案件都是两者的结合,如何把程序法、实体法结合起来解决具体案件就是学生亟需培养的一种能力。制作法律文书是将实体法、程序法融通起来解决具体案件实践训练。

3.2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需求看

在教学过程中,部门法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件,但是分析案件与把分析的过程及结果清楚明白地表述出来是两种不同的能力。有的学生在讨论案件时,滔滔不绝,但将上述内容清楚、完整并符合逻辑地表述出来可能存在困难。部门法课程不可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这却是就是法律文书课的内容。制作文书时,需要对一些问题作技术性的处理,如制作询问笔录时,对犯罪嫌疑人说的黑话、方言,对一些不应当出现在文书中的语言,或者不方便表述但又必须要表述的内容,这些处理的训练就是在法律文书课中进行。这些技能训练不具有理论性,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实践性。法律文书课一般都在大三开,面对实习与就业的压力,很多学生都急于想学习一些实务性技能,将法律文书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实践性,有利于学生适应以后的工作。

3.3 法律文书实务教学的方法探讨

将法律文书课作为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课程,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授学生阅读案件材料

教授学生制作法律文书应首先给学生提供一手的案件材料,让学生阅读案件材料,从中提炼案件事实。学生阅读案件事实时,应教授学生如何做摘录。实践中,有些案件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事实,或者一个事实反复核查了很多次。需要阅读人对每次核查的情况或每次讯问笔录中的重要内容摘录下来,审查每次摘录的内容是否有异同。如果有,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做摘录,既可了解案件事实,也可以方便以后查证案件事实。

(2)教授学生分析案件事实

分析案件事实既是制作法律文书的重要部分,也是实务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制作民事状为例,制作民事状的关键是提诉讼请求,如果诉讼请求提得不当,诉讼请求就不可能获得法院的支持。而提诉讼请求的关键就是分析案件的法律关系,如果依据违约提出诉讼请求,诉讼请求就是主张违约的法律责任。

(3)教授学生认定证据

以刑事案件为例,认定案件证据主要认定口供。认定口供时,首先要看口供是否形式合法。其次,看口供是否与其他证据(也包括其他口供)相吻合,如果当事人之间的口供吻合,则口供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如果当事人之间的口供不吻合,就需要确定在哪些地方不吻合,以作进一步的核查。一般而言,被告基于各种原因,口供不一定真实,有些被告在侦查阶段的口供与审查阶段的口供有较大出入,这就需要综合其他的案件事实判断哪些口供可靠,哪些不可靠,并提出具体的理由,以便在制定文书时具体写明。最后,刑事案件中,经常出现孤证,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指出孤证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4)指导法律文书写作

制作法律文书是法律文书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司法实践中,真正需要制作的主要是拟制类法律文书,如书、判决书等。

以制作判决书为例,首先应给学生讲授拟制类法律文书制作的基本格式。拟制类法律文书分为首部、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由于首部和尾部的写作内容较为固定,主要应给学生分析正文部分的写作,正文部分又包含事实、理由和结论三部分。在讲解正文部分的写作时,要给学生分析正文部分的写作思路,亦即通过形式逻辑三段论推论案件结论的过程。其次,分析事实部分的写作。制作拟制类法律文书时,案件事实要围绕案件的争议焦点写,对双方争议的事实,应写明当事各方主张的事实及诉讼请求,突出争议焦点。写作法院认定的事实时,对双方争议的事实可以详写,对双方没有争议的事实可以略写。最后,分析法院讲理部分的写作。分析讲理应以法院审查查明的案件事实为基础,分析讲理应先亮出法院的定性结论,再以此结论作标准对各方的意见进行评析。在评论时,无论是肯定一方当事人的观点还是否定另一方当事人的观点,都应给出理由。

4 结语

将法律文书教学与实务教育结合起来,既可以为法律文书课程找到新的教学内容,防止法律文书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过程枯燥,又可以找到法学实务教育的新模式,使学生接触到现实的案件,从一开始就学习如何处理案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书法教案篇9

        0 引言

        文书与档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文书,“经国之枢机”,“政事之先务”。文书的系统整理和保存,最终使档案形成,有了档案,人们就可以“疏通知远”,了解历史。档案,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文书与档案是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延续。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在秘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是高校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关键技能模块,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现代社会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表现为:在理念上应尽力适应社会上相关职业岗位群对秘书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着力从学科体系建构、理论知识完整向注重实用、知识精讲、侧重实务操作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科式、授课型教学方法向技能型、训练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转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建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公务文书协作处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胜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 

        然而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工作往往立足教材,以阐述文书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甚至没有见过档案柜、架、盒等实物,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培训。一旦参加实习或工作之后接触实际问题,又要从头学起,因此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专业特色也无从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文件和档案数量日益增加,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传统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文件和档案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要求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 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老师讲,学生听,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首要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从培养实用性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员入手,在讲授档案资源的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前提下,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密切联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领域最新的动态、资料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岗位需求设计专业培训能力模块,在边教学边实践的基础上,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后的集中实习周或实习月,系统训练涉及该课程的所有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 积极探索研究,改革教学方法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课程设计从总体上讲要以实用为原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不局限于条条框框,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教、学、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2.1 编写修订教材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基本载体,学科发展的程度、深度应该在教材上体现出来。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教材,包括一部分针对高职院校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大多是对本科教材或档案专业教材的简单“改良”,只是泛泛地罗列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环节和工作场景的模拟几乎都没有涉及到。针对这一现象,根据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特点,在传统的教材基础上,我主动追踪文书与档案工作相关知识的发展前沿,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有关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鉴定、归档,新的档案归档载体的使用和介绍等新兴问题,多方面整合知识资源,修订编写了顺应文秘专业特点、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这样做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前瞻性,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有所用,为学生提供职业环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知识并非一成不变,有些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被认识和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

        2.2 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科学规律加大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实践训练的比重,以此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并在课程中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再认识理论、发展理论”的基本思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应改革过去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习实践的教学力度,实训实践课时数应占40%以上,将平时的所有实训、实践课都结合相应理论教学,在适当的时机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书档案的办公现场进行实习,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升华。实习实践的基本形式可以打破传统,可以到学校的文书与档案课程实验室、学校综合档案室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对文书与档案工作的直观认识与切身感受。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程以及相应的实习实践教学进行课题分解,确定每个实习实践课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所需课时,灵活设置相应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欲,提升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2.3.1 范本教学法 俗话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范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教师可以收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不同类型的文书范本和档案范本,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修改和加工,作为案例以小组讨论、分析答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领域最前沿的规定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3.2 情境教学法 面对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打破枯燥无味的教学桎梏,情境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教师创设相关场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模拟中体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收文处理”这一知识点时,设置如下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秘书、主管领导的角色,绘制收文登记簿和文件处理单,将收文处理的程序一一进行演练;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指出其中的正确与不足之处;然后由教师作点评。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对收文处理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收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处理环节,与纯理论式讲授相比,情景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3.3 实物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文书与档案教学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一旦出示实物,学生便能豁然领悟。例如在讲解“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这一章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知识点给学生展示档案盒、小型缝纫机、塑料螺钉、起订器等专业工具,同时也可以充分挖掘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展示档案库房、缩微品阅读复制设备、易耗低值物品等的相关图片资料,把枯燥的理论介绍变成直观生动的形象演示,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学生所接受。

        2.3.4 参观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前往地区、县市的档案馆参观,将档案馆、档案室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档案馆的库房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切身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现代数字化、科学化的现代档案信息处理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相关单位进行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业务等服务。除此之外,通过参观也能使学生学习档案工作人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档案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着片面性,例如重理论,轻技术,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偏重于理论水平等。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正确定位和有机结合,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加强宣传,转变人们的观念,一是要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将培养计划纳入议事日程,制定相关的政策,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转变专业教师自身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中去。对于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文秘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秘书岗位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并为他们获得文秘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提供实践和机会;对于从行政转行过来的教师,可以给予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引导鼓励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提升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从有关单位引进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寻找、鼓励并帮助优秀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通过他们把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行业发展的信息和新观念带入学校,帮助在校任职教师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因此,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人才也是提高“双师型”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将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人才的需要,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工作者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教学改革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王文亮.浅论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

[2]张小玲.“双师型”文秘教师队伍的建设[j].秘书杂志.2005(12).11-14.

书法教案篇10

引言

文书与档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文书,“经国之枢机”,“政事之先务”。文书的系统整理和保存,最终使档案形成,有了档案,人们就可以“疏通知远”,了解历史。档案,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文书与档案是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延续。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在秘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是高校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关键技能模块,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现代社会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表现为:在理念上应尽力适应社会上相关职业岗位群对秘书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着力从学科体系建构、理论知识完整向注重实用、知识精讲、侧重实务操作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科式、授课型教学方法向技能型、训练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转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建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公务文书协作处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胜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

然而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工作往往立足教材,以阐述文书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甚至没有见过档案柜、架、盒等实物,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培训。一旦参加实习或工作之后接触实际问题,又要从头学起,因此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专业特色也无从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文件和档案数量日益增加,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传统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文件和档案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要求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老师讲,学生听,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首要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从培养实用性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员入手,在讲授档案资源的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前提下,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密切联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领域最新的动态、资料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岗位需求设计专业培训能力模块,在边教学边实践的基础上,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后的集中实习周或实习月,系统训练涉及该课程的所有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积极探索研究,改革教学方法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课程设计从总体上讲要以实用为原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不局限于条条框框,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教、学、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2.1编写修订教材教材是学科知识的基本载体,学科发展的程度、深度应该在教材上体现出来。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教材,包括一部分针对高职院校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大多是对本科教材或档案专业教材的简单“改良”,只是泛泛地罗列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环节和工作场景的模拟几乎都没有涉及到。针对这一现象,根据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特点,在传统的教材基础上,我主动追踪文书与档案工作相关知识的发展前沿,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有关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鉴定、归档,新的档案归档载体的使用和介绍等新兴问题,多方面整合知识资源,修订编写了顺应文秘专业特点、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这样做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前瞻性,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有所用,为学生提供职业环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知识并非一成不变,有些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被认识和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

2.2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科学规律加大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实践训练的比重,以此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并在课程中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再认识理论、发展理论”的基本思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应改革过去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习实践的教学力度,实训实践课时数应占40%以上,将平时的所有实训、实践课都结合相应理论教学,在适当的时机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书档案的办公现场进行实习,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升华。实习实践的基本形式可以打破传统,可以到学校的文书与档案课程实验室、学校综合档案室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对文书与档案工作的直观认识与切身感受。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程以及相应的实习实践教学进行课题分解,确定每个实习实践课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所需课时,灵活设置相应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欲,提升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2.3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2.3.1范本教学法俗话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范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教师可以收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不同类型的文书范本和档案范本,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修改和加工,作为案例以小组讨论、分析答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领域最前沿的规定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3.2情境教学法面对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打破枯燥无味的教学桎梏,情境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教师创设相关场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模拟中体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收文处理”这一知识点时,设置如下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秘书、主管领导的角色,绘制收文登记簿和文件处理单,将收文处理的程序一一进行演练;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指出其中的正确与不足之处;然后由教师作点评。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对收文处理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收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处理环节,与纯理论式讲授相比,情景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3.3实物演示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文书与档案教学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一旦出示实物,学生便能豁然领悟。例如在讲解“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这一章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知识点给学生展示档案盒、小型缝纫机、塑料螺钉、起订器等专业工具,同时也可以充分挖掘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展示档案库房、缩微品阅读复制设备、易耗低值物品等的相关图片资料,把枯燥的理论介绍变成直观生动的形象演示,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学生所接受。

2.3.4参观学习法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前往地区、县市的档案馆参观,将档案馆、档案室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档案馆的库房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切身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现代数字化、科学化的现代档案信息处理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相关单位进行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业务等服务。除此之外,通过参观也能使学生学习档案工作人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档案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着片面性,例如重理论,轻技术,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偏重于理论水平等。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正确定位和有机结合,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加强宣传,转变人们的观念,一是要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将培养计划纳入议事日程,制定相关的政策,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转变专业教师自身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中去。对于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文秘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秘书岗位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并为他们获得文秘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提供实践和机会;对于从行政转行过来的教师,可以给予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引导鼓励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提升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从有关单位引进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寻找、鼓励并帮助优秀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通过他们把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行业发展的信息和新观念带入学校,帮助在校任职教师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因此,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人才也是提高“双师型”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将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人才的需要,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工作者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教学改革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王文亮.浅论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

[2]张小玲.“双师型”文秘教师队伍的建设[J].秘书杂志.2005(12).11-14.

书法教案篇11

教案就课堂教学的方案,如果备写好了,教师上课时就会得心应手、有章可循,从而可以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那么就要在课前必须备写好一份使自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行之有效的教案。那么怎样在课前备写教案呢?我认为备写时,要重点考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如何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设计教法和学法这几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教案的根本作用就是教师上课时的一个思路和行动指南,而不是自己所有的心里想法,更不是编辑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所以教案的备写不必过于详细,像时代背景,生字新词、作者简介等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书上查找或利用教辅资料即可,我们只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好几个有探讨性的问题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即可。那么怎样设计问题,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使学生轻松愉悦地、由浅入深的获得知识,则是教师备写教案时很关键的一点了。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于这一点,我是从板书设计入手来备写的。

板书设计,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上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用准确凝练的文字、直观形象的符号、或者系统的图表等形式,将课文内容、结构特点、写作技巧以及语法修辞等内容,清晰准确地展现在黑板上的一种文字格式。好的板书可以使学生易于获取知识,易于理解课文和易于巩固记忆。说得通俗一点,板书就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备课所设计问题的答案。这些“关键词”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就是备课时所要考虑的问题了。备课总体上来说把握好四步:第一步要充分熟悉教材,第二步要权衡学生(考虑学生知识水平、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步心设计板书;第四步就是根据板书备写教案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两点:一是科学,就是难易程度适宜,太难,学生望而生畏;太易,学生不思而解。二是严密,上课时就能够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严谨有序、逐步深入。)

这里我就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说说如何根据设计好的板书来设计问题来备写教案。

根据课文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我在备写教案时设计了以下问题。(序号为板书的书写次序,在板书时不出现)

(解析课题)问:从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口头提出,学生回答并板书)⑴百草园⑵三味书屋同时教师提示学生本文的结构就划分为这两部分,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框架。

百草园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板书⑶乐园。)

从哪些方面给我们详细介绍百草园的?(指名学生朗读,同桌之间讨论,并找出相关的语句,教师指点,引导并适时板书(4)景色优美、(5)故事神秘、(6)生活有趣。)

百草园优美的景色具体 从哪些角度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色、音、状、味。)

百草园在孩子眼里显得那么的神秘,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板书(8)拔河首乌、美女蛇的故事)。

在百草园中最有趣的事情是做什么?教师板书(9)雪地捕鸟并要求学生圈出捕鸟时的一系列动词,同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讲述捕鸟的过程。

百草园童年的作者心目中的确――板书(10)趣味无穷。

这样趣味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久了,自然想不想去三味书屋?为什么?因为在那里的生活是(11)枯燥的,具体体现在那些地方呢?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阅读、圈画、讨论、教师引导分析概括并板书(12)先生严厉(13)学习死板(14)有戒尺、罚跪(15)内容难懂、方法死板。

通过分析,我们明白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16)枯燥乏味]

书法教案篇12

专题九:侦查实验。(2课时)首先启发学员回顾侦查实验的任务。其次教师讲解侦查实验的流程、要求、注意事项和法律文书的制作。再次导入案例,结合本案进行分组进行侦查实验,并制作相关的法律文书。最后教师针对侦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评。

专题十:鉴定。(1课时)首先启发学员回顾鉴定的范围与种类。其次教师讲解组织鉴定的程序、要求、注意事项和法律文书的制作。再次导入案例,结合本案进行分组进行相关鉴定,并制作相关的法律文书。最后教师针对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评。

专题十一:辨认。(2课时)首先启发学员回顾辨认的种类。其次教师讲解辨认的程序、要求、注意事项和法律文书的制作。再次导入案例,结合本案进行分组进行辨认,并制作相关的法律文书。最后教师针对辨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评。

专题十二:技术侦查。(2课时)首先启发学员回顾技术侦查的种类。其次教师讲解辨认的程序、要求和法律文书的制作。再次导入案例,结合本案进行分组进行辨认,并制作相关的法律文书。最后教师针对技术侦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评。

4.侦查阶段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模块。本模块培养学员正确地适用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程序,能够处置各种状况。本模块下设一个专题:

专题十三:侦查阶段律师参与刑事诉讼。(2课时)首先启发学员回顾侦查阶段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内容,尤其是刑诉法修正案的修改亮点及不足,引申出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问题。其次对引导案例中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利保障进行分组讨论。最后针对律师会见嫌疑人的程序进行模拟演练和紧急情况的处置。

5.侦查终结模块。本模块培养学员正确进行案件终结。本模块下设三个专题:

专题十四:证据审核。(2课时)首先介绍刑事证据的特点,其次由学员对本案的各项证据进行分组讨论并发表意见,针对不同的证据确定是否进行补充侦查。

专题十五:破案和销案。(1课时)教师针对案例中的具体情形,对破案和销案的适用条件进行讲述,学员对破案和销案的程序进行演练。最后教师针对破案和销案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评。

专题十六:侦查终结。(2课时)首先介绍侦查终结的条件、羁押期限及适用的法律文书。其次由学员对本案进行法律文书的制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