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优化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7 16:09:05

系统优化设计

系统优化设计篇1

1.2以经济性为主要目标参数的设计优化。以动力性为目标的动力系统参数匹配能够满足基本的动力性能要求,但是对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需求,处理要满足动力性的要求外还需要满足人们对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要求,[1]因此,整车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续驶里程和能耗表现也是汽车动力系统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能指标,要保证汽车整体动力系统参数满足整体的综合性需求,就需要加强以经济性为主要目标参数的设计优化工作,进而才能够实现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汽车动力系统的经济性及节能潜力主要是由整车动力系统部件参数的不同组合基本来决定的,因而在计算设计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过程中,应将整车经济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要实现以整车经济性作为主要参数目标就需要做到,以经济循环耗电百分比作为目标函数,以动力性能为约束条件对传动系速比进行了区间优化,经过对各参数所占的权重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计算求得速比参数的最大可行区间而不是固定点,在此优化可动区间内进行灵活取值,从而可以做到根据不同地区实际使用的状况来确定需要的参数,进而实现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经济性设计目标。

1.3从整车需求角度进行动力系统参数的综合优化。从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性能需求角度进行汽车动力系统参数的综合匹配设计和优化,是保证汽车动力系统整体发展趋势的主要手段和技术措施,只有同时实现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性能需求,才能够在提高整车性能尤其是节能潜力的同时提高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可能会带来设计成本的增加,但是相比于市场竞争力的增加,和满足人们对汽车动力系统的要求后的需求量的增加,两种性能参数的优化,可以更进一步的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分别进行完汽车整体动力系统中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性能参数的优化,只要再从整车需求角度对动力系统进行综合的优化,才能够在经过仿真实验后对个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均较优化前有了一定的提升。仿真实验的进行主要是在动力系统部件特性试验基础上,以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综合性能指标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对汽车整体动力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了优化,从而实现对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综合优化实现,进而可以更好的满足汽车行业发展对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综合需求。

2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

2.1汽车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汽车动力系统的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力系统零部件的选型和参数匹配,汽车传动系统是汽车动力系统的主要零部件,也是汽车动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结构组成,只有保证汽车传动系统的设计优化性,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优化。汽车传动系统作为汽车的关键构成部件,对于动力系统参数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其中主减速比和变速器减速比是传动系统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的重要对象之一,[2]只有保证汽车整体动力系统中的主减速比和变速器减速比同时实现设计最优,才能够有更多的可能保证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设计最优。如果传动比设置得太大,车辆无法达到较高的行驶车速,传动比设置得太小的话,车辆爬坡、加速、超车等性能都会大打折扣,此时汽车动力系统的耗能处于最大点。总之,想要保证汽车整体动力系统实现最优化,就必须保证汽车传动系统实现最优化设计。

2.2汽车电机参数的优化设计。电动机是汽车整体动力系统的主要功能装置,只有保证电动机的优化才能够确保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供能的不间断,进而实现汽车使用过程中的高效率和低耗能相结合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恰当的选择电机的最高转速和车辆的最高行驶车速相对应,这样既可以保证汽车动力系统可以以最高车速行驶时所对应的电动机状态一定是在额定功率情况下运行,也可以同时实现长时间内的电机系统热平衡管理,进而能够确保汽车整体动力系统持续目标的实现。

系统优化设计篇2

智能建筑节能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及大趋势,也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节能与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所以无论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应把提高能量效率作为建筑节能的着眼点。

一、暖通空调概述

1.暖通空调的工作原理

暖通空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空调制冷机组内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交换发生气化,这一过程会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被气化后的制冷剂在空压机的作用下,会形成高压、高温的气体,当气体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则会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所冷却,从而是气体转变为低压、低温的液体,与此同时,被降温后的冷冻水经由水泵被送至空气处理机的热交换器中,随后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最后经由送风管路送入到各个房间。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在夏季房间内的热量会被冷却水带走,流经冷却塔后释放到空气当中。

2.空调供水系统

通常情况下,冷冻水系统内的冷冻水管道均为循环式系统;变流量系统按照组成装置的不同,可分为相对变流量和真正变流量两种,其中真正变流量可以充分发挥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潜力。

3.空气处理单元

在空气处理单元中,新风与部分回风经混合后形成混风,当混风经由热交换器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后则形成送风。冬季时,混风能够吸收能量,从而是温度升高,夏季时,随着混风温度降低,送风进入室内后会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最终将温度调节至房间所需的设定值。此时房间内的气体在排风机的作用下与新风混合后,重复上诉过程进行循环。由于混风和冷冻水的热交换过程是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的,因此,热交换器属于暖通空调空气处理单元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热交换器的工作状况处于部分负荷时,与设计工况是不同的,而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时间热交换器都是处于部分负荷状态,也就是说其基本都处在非设计工况下工作,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应尽量了解热交换器的这一特点。

二、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其一,对暖通空调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而且还可以使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其二,由于暖通空调工程属于整个建筑中能耗较高的部分,所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起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作用;其三,随着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变频技术以及能源管理控制系统等的广泛应用,使暖通空调工程的优化设计策略和控制技术相辅相成,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指导和控制;其四,基于大部分暖通空调工程在设计之初,没能很好考虑季节变化、时间以及房屋的朝向等问题引起的冷负荷变化,致使这样的设计难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而对暖通空调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后,可以从根本弥补这一缺陷,并且还能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其五,由于在进行暖通空调设备选型时,通常都是按照设备的最大负荷进行计算的,并采用固定工作时间的方式运行。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暖通空调都不是处于满负荷运行的,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阳光照射、建筑外部环境的温湿度、房间内部的负荷变化等,一旦采用固定工作时间运行,必然会导致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使能源大量浪费。因此,为了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作为施工单位,对暖通空调的运行比较了解,就必须配合设计人员对暖通空调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确保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三、暖通空调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法

1.控制策略的优化

由于空气处理机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基本都是采用PTD进行控制的,所以选用一个较为合适的PTD参数能够起到促进空调系统稳定运行的作用。PTD的系数高,可以使室内温度较快的达到预定值,反之这一过程会较慢,但也并不是说PTD的系数越高就越好,一旦系数太高时很容易引起DDC控制器失稳。虽然PTD可以解决大多数场所的空调控制问题,但是有些特殊场所仅靠较高的PTD系数提高空调系统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比如影剧院等大热惯性场所,对于这样场所可采用双级控制,即将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室内和送风道上,由主DDC控制器完成室内温度的设定,而水阀的驱动则可由副DDC按照主DDC以及风道传感器的指令来完成,基于风道温度变化的速度要快于房间内温度的变化,采用这样的控制方式可以加速空调系统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优化控制,从而达到最优的效果。如,写字楼、大型商场等场所,夏、秋季在清晨时通过控制程序启动空气处理机,并利用室外的凉风对室内进行全面换气预冷,这样做不进可以节约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2.控制权的优化设计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会议室,如果可以将空调或是通风系统的参数设定功能放置在现场,那么则能够更加符合用户的需要。然而DDC本身却并具备这样的功能,必须添设专门的部件才能实现。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必要时可以添设VRV控制面板的设定器,它可以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和舒适性。

3.DDC的优化

由于DDC控制系统的处理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应根据各个场合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处理能力的DDC,如热力站监控点、冷冻机房等密集场合应优先考虑采用大型的DDC控制器,以减少控制器间的通讯和故障发生的频率;对于通风机、新风机、空气处理机等通常采用中型或小型的DDC即可满足使用需要。目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发展速度较快,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暖通空调现场设备优化控制工程中,可适当加以采用,优化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4.控制网络的优化设计

在满足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基础上,空调系统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尽量清晰、简化,无论是采用RS485总线或是LonTalk总线的控制网络都应如此。由于分级多、分支多的网络管理较为复杂,而且可靠性也比较低,虽然LonTalk总线在理论上能够组成任意的网络拓扑结构,但是这种设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旦运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技术风险,从而使空调系统的成本增加。因此,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中英尽可能使用RS485总线的控制网络,并采用手拉手环网的布线方式。

5.BAS监控中心

BAS监控中心主要负责的是监控整个空调、通风以及动力系统的工作状态,通常与安保监控和消防控制等系统共用一间机房,而该机房一般都离冷冻机房、锅炉房较远,在这里对空调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建议在冷冻机房和锅炉房现场控制室另设一台监控分站,并由该分站负责监冷冻机、锅炉监控功能,同时该分站授权局限为冷热源设备。

五、结论

能源目前显得比较短缺,特别是现在使用空调的人逐年增多。空调自身的含氟制冷剂本身就会导致臭氧空洞的形成,而且空调工程的高能耗问题还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就更要求我们去寻求一条节能的道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空调的节能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且重要。

参考文献

系统优化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在很多化工生产中,循环水系统的电耗占生产成本很大一部分,以20万吨燃料酒精的生产线为例,其循环水系统的电耗约占总电耗的23.6%,因此循环水系统的设计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燃料酒精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项目建设的独特性决定循环水系统应用在生产中无法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循环水系统的设计技术指标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在耗能方面主要反应在水力输送的水头损失、静压损失、机泵的运行效率和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效果等。

2循环水站位置和高程的确定意义

为尽可能的减少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和水柱高程,循环水站应布置在便于进出水管配置,靠近负荷中心或主要用水点附近,建筑物的顶部或厂区内的最高点建设。

例如:某项目需建设一个循环水站(地面高程±0.00),分别向+6.00平面供水1000m³/h和+12.00平面供水1500m³/h。若将循环水站建在±0.00平面,供水压力必须大于水柱压力∑hf(0.12Mpa)和水头损失∑hj1之和hw,若将循环水站建在+12.0平面,供水压力只需满足大于最远处的水头损失∑hj2。假设管道的阻力特性及长度等同,则∑hj1=∑hj2。通过理论计算

Pe=ρg(qv1H1+ qv2H2)/3600s

=1000×9.8×(1000×6+1500×12)/3600s

=65.3kw

(ρ=1000kg/m³,qv1=1000m³/h,qv2=1500m³/h,H1=6m,H2=12m)

可见,在+12.0平面建设循环水站至少节约电耗65kw。

3汽蚀现象对泵性能的影响

由于管路设计的不合理,造成泵进口管道压力较低,当叶轮入口处压强降至输送液体在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将产生汽化现象,产生的气泡进入高压区后会急剧收缩凝结,产生高强度的冲击波,简称“汽蚀”。汽蚀现象不仅直接造成设备的损害,同时造成设备性能的下降。

图1 ns=70的单级离心泵发生汽蚀的性能曲线

由图1可知,以ns=70离心式泵为例,当泵距水面的几何安装高度为6m时,最大可调节流量约为95m³/h。若继续开大阀门,扬程曲线急剧下降,且流量增加不明显,形成断裂工况。在发生汽蚀后,大量气泡很快布满叶轮流道,形成断流,造成压力、效率急剧下降。因此,循环水系统的设计,要避免泵的进口压力过低,防止汽蚀产生。

4供水方式的确定

对于有多个用水点的循环水系统,根据各用水点对供水要求指标的不同,统筹考虑供水方式,设计原则主要为“以流量大、压力集中的工况点为设计技术主线,采用同质同压、集中供给与分散供给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流量和压力均偏低的用水点,可适当采用高质低用的方式供给;对于小流量高压力的用水点,可就近采用增加管道加压泵供给方式供给。

5泵的选择

在我国水泵耗能总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25%,而我国水泵的平均效率仅为75%,比国际先进水平约低5%。因此,泵设备的合理选择,同样存在极大的节能潜力。在设备选型过程中,应当选择水力模型设计先进,高效节能的泵,另外,每种型号的泵都有自身最佳运行工况点,应尽可能选择管道阻力特性和流量特性与设备额定工况相吻合的泵。

图2泵的运行曲线

以图2为例,泵的最佳运行工况点为Q=160L/S,H=13m,此时,泵的效率约为68%。若实际工况点为Q=60L/S,H=16m,此时效率为42%。

6管道的合理配置

在管道的配管过程中,利用经济流速来确定配管,同时减少配管过程中过的“瓶颈”现象,减少管道输送距离,减少管道弯头、变径等管附件,做到低点排污,高低排空,减少“布袋”现象出现。

所谓经济流速是一次投资与运行费用之和最小时的流速为经济流速,而相应的管径即为经济管径。在设计过程中,常采用经验参数作为经济流速。但是,在较大规模的循环水系统配管设计中,需反复比较管道的动力损耗费用与投资,针对性确定管道的经济流速。经济流速确定需综合考虑管道造价、折旧、动力费用及用水变化规律等,选用适当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管损计算公式进行确定。

7泵设备的合理搭配

设计中选择选流量大、电机电压等级高的泵作为主泵,配合部分小泵作为负荷调节。减少设备并列运行的台数,提高设备出力。多台泵并联运行后所能增加的流量越少,即每台泵输送

的流量减少,故并联台数过多并不经济。

图3相同性能泵并联工作运行曲线

如图3所示,2台同样性能曲线的泵(Ⅰ、Ⅱ),其单独运行时的标定工况点为C点。当并列运行后,其工况点转移为M点,此时qVB

8变速调节负荷的应用

在用水负荷变化量较大、对压力要求不高的循环水工艺中,可采用变频器调速的方法来调节负荷,做到节约电能目的。由电机特性分析可知,均匀改变电机供电频率F,就可以平滑地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从而改变泵机的转速;结合泵机特性分析,降低电动机转速,电动机输入功率也随之减少,泵机轴功率就相应减少。

变速调节的曲线特性可根据泵的比例定律求得:

(Q:流量、H:扬程、P:压力)

9水处理

在生产中循环水的主要用途作为循环冷却用水,当水质较差,导致换热设备的污垢系数较低,造成循环水浪费严重,同时管道阻力也将增大。因此,做好水处理的设计工作,有种重要意义。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B50050-951中,对于工业循环水的水质有种详细要求。水处理的设计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9.1做好循环水的补水水源选择;

9.2 投加杀菌灭藻剂,控制藻类的滋生;

9.3投加阻蚀缓垢剂,防止管道和换热设备结垢和腐蚀;

9.4 增加旁滤设备,降低浊度;

9.5保持合理的水质浓缩倍数。10余压利用

在向高层生产单元供水的系统中,其回水管线形成虹吸,换热设备出口压力(绝压)等于回水工作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则说明有部分流动能可能没利用。利用余压再用技术对能源进行回收。目前市场上余压利用技术比较多,比较典型的节能技术就是驱动水轮机发电。

例如:某项目循环水站在±0.00平面向+42.0面生产单元供水,回水温度为50℃(对应饱和蒸气压为12.4kpa),冷却塔进口管线标高为+10.0米,冷却塔的阻力损失为5kpa。

不计管道损失,回水势能为H总,已回收回水势能为H回,可回收回水势能为H可:

H总=42m-10m-0.05m

=31.95

H回=10.336m-1.269m

=9.067m

H可= H总-H回

=31.95m-9.067m

=22.883m

11结论

通过上述对循环水系统设计的研究分析,充分挖潜优化设计的思路,做到投资最省、运行合理经济。在项目建设完毕后,总结设计经验,对于已安装的循环水系统进行实地技术测量,收集泵的出口压力、流量和消耗功率等技术参数,对于仍有挖潜节能空间的设备,采用叶轮切割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改造。

[参考文献]

[1]郭立君,何川.泵与风机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赵振兴,何建京.水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玉柱,苑明顺.流体力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魏龙.泵维修手册[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 2009.

系统优化设计篇4

[abstract] water project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water system water,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selection optimization, system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key words] water system water technology optimizing process water sour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采用建筑中水系统,使污水处理后回用,有着双重意义,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经济杠杆和政策法规在水资源保护中逐步发挥作用,由于自来水费和排污费不断上调,中水的运行成本已普遍低于单位所需缴纳的自来水费和排污费之和,使用中水在经济上已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越性,从而使建设利用中水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中水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社会上可承担中水工程设计的单位很多,包括设计院、科研院所、环保公司、设备制造厂家等,设计水平差距很大。中水处理设备的质量也存在加大差距。在一些中水工程中出现工艺流程不合理、技术参数选择不当、处理设备质量低等问题。另外有些中水工程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一些中水工程的运行不正常或停止运行。上述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水回用的推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中水水源及用途

中水水源可取自生活排水和冷却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冷凝水游泳池排污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冲厕排水。建筑屋面雨水可作为中水水源或其补充水,并宜具有初期雨水剔除和超量溢流功能。

中水水源可分为3类:A优质杂排水,以冷却水、雨水、洗浴排水为主,不含厨房含油废水和厕所粪便污水;B杂排水,除粪便污水外的排水,含厨房含油废水;C含厕所粪便污水的排水。用作中水水源的水量宜为中水回用水量的110~115%。中水主要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道路清扫、绿化用水、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用水等方面,一般冲洗厕所用水量最大。

3.中水处理工艺优化

3.1处理工艺分析

中水原水水质不同,处理流程也不同。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中水处理流程:

流程1(物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2(生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3(二段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二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4(物化+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沉淀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生化处理可以是活性污泥法,也可以是接触氧化法,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小型中水处理站,其生化处理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居多数,对于中小型中水处理站,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操作比较简单,生物膜的培养和操作管理也方便,效果较好。但对于较大规模的中水处理站,生物接触氧化法不一定适用。在生物处理工艺中尽量少采用生物转盘,因为有部分盘面暴露在空气中,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很大的气味。

中水过滤处理宜采用滤池或过滤器,滤料除采用无烟煤和石英砂外,也可采用轻质滤料及其他新型滤料,滤池和过滤器可按下列要求设计:进水浊度宜小于20度,当采用无烟煤和石英砂作滤料时,过滤速度宜采用8~10m/h;当采用其他新型滤料时,过滤速度应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目前国内采用新型滤料制作的过滤器很多,如某高效过滤器采用新型自适应滤料,该滤料将纤维滤料截污性能好的特征与颗粒滤料反冲洗效果好的特征相结合,从而使该过滤器具有滤速快、过滤精度高、纳污量大的特点。

一般小型中水处理站也可采用一体化处理装置或组合装置,以节约用地,一体化处理装置或组合装置包括各厂家生产的中水处理成套设备、定型装置等,选用时应认真校核其工艺参数、适用范围、设备质量等,以保证使用要求。

3.2中水的自然处理法

中水处理系统也可采用自然处理法,自然处理法常用的有:氧化塘、土地处理等。比较适合小区中水的系统是土地处理系统中的毛细管渗透土壤净化系统(简称毛管渗滤系统)。它是充分利用在地表下的土壤中栖息的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工程方法。毛管渗滤系统同其它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整个系统装置在地下,对景观不仅不造成影响,而且在冬天可使草木常青,延长绿化期。b.不受外界气温影响,或影响很小,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c.在去除生物需氧量的同时,能去除氮磷。d.毛管渗滤系统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天然净化能力,因而该系统基建费用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e.将污水处理同绿化和污水资源化相结合,在污水处理的同时绿化了环境,节约了水资源,在北方缺水地区具有特别的推广意义。

典型的毛管渗滤系统由预处理、提升输送、渗滤场几部分组成,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水格栅预处理渗滤场消毒池中水

其中预处理是比较重要的工艺,污水中含有较多的固态粪便、废渣之类,易堵塞管道,影响运行。有几种预处理工艺如沉淀池、化粪池、水解池、发酵池等,可供选择。

人工绿地生态工程也是土地处理工艺的一种应用形式,使污水流经人工生态处理系统时,经过特殊土壤层的过滤、光合作用、植物根系多种微生物活动(包括好氧和厌氧过程)及植物吸收,将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吸收,从而使生活污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这种处理系统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4.设备及构筑物

中水处理设施前的调节池的有效容积应能贮存一定容量的原水,保证能在24h内提供中水处理所需的水量,《建筑中水设计规范》规定:系统连续运行时,调节池的调节容积可按日处理水量的35~50%计算。但根据国外中水处理工程资料,调节池的容积都达到了一天的中水量。由于中水原水排水很不均匀,宾馆、饭店排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日变化系数很大,时变化系数更大,因此调节池应有足够容积,具体应根据中水规模、原水排放时间、排放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

中水处理的消毒剂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较多,如果设置次氯酸钠发生器,制备溶液时产生氢气,空气中氢气浓度超过极限值时易发生爆炸,必须设置机械排风设施,因此当采用次氯酸钠溶液作消毒剂时,建议采用市售的次氯酸钠溶液,不设次氯酸钠发生器。

中水处理设施必须与区域内部环境配合,如采用一体化组装式的设备,可设置在室外绿化下,但若在北方寒冷地区,为防止冰冻,可设置在室内并采暖。如采用类似氧化沟形式的生物处理设施,只能设在室外,并须与小区内绿化环境和整个建筑环境相配合。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地面处理站与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中水处理必须处理好中水处理设施排出的渣和泥,以及处理设施发出的臭气等,避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量较小时,污泥可排至化粪池处理或定期由环卫部门吸粪车吸走,当污泥量较大时,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进行机械脱水。

5.系统的调整和优化

在实际中水工程中,原水泵的运行一般受到中水池内水位和调节池内水位共同控制,其本意是使原水泵在调节池不空且中水池不满的情况下启动运行,使所处理的中水得到充分利用。

系统优化设计篇5

2机械手机体阀台的液压原理

对于每台机械手都单独配置一套机体阀台,机体阀台采用集成阀块设计,通过整合优化液压控制系统,将各相关液压元件采用集约布置方式,使全部液压元件集中安装在集成阀块上,元件间的连接通过阀块内部油道沟通,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连接,基本消除外泄漏。机体阀台的四个出入油口(P-压力油口,P2-补油油口,T-回油油口,L-泄漏油口)分别与液压泵站的对应油口相连接。压力油由P口进入机体阀台后,经高压球阀1及单向阀2.1后,一路经单向阀4给蓄能器6供油以作为系统紧急状态供油,一路经插装阀3给系统正常工作供油。为保证每个回路产生的瞬间高压不影响别的工作回路,在每个回路的进出口都设置了单向阀,对于夹钳工作回路因设置了减压阀16进行减压后供油,无需设置单向阀。对于小车行走系统,由比例阀12.1控制液压马达21的运动方向,液压马达设置了旋转编码器,对于马达行走采用闭环控制,以实现平稳起制动以及小车的精准定位。为避免制动时换向阀切换到中位,液压马达靠惯性继续旋转产生的液压冲击,设置了双向溢流阀11分别用来限制液压马达反转和正转时产生的最大冲击压力,以起到制动缓冲作用,考虑到液压马达制动过程中的泄漏,为避免马达在换向制动过程中产生吸油腔吸空现象,用单向阀9.1和9.2从补油管路P2向该回路补油,为实现单台机械手的故障检修,在补油管路P2上设置了高压球阀8,为实现检修时,可以将小车手动推动到任意检修位置,系统设置了高压球阀5.2。对于双垂直液压缸回路,由比例阀12.2控制液压缸22的运动方向,液压缸安装了位移传感器,对于液压缸位置采用闭环控制,实现液压缸行程的精准定位,液压缸驱动四连杆机构来完成夹钳系统的垂直方向运动;为防止液压缸停止运动时自行下滑,回路设置了双液控单向阀13.1,其为锥面密封结构,闭锁性能好,能够保证活塞较长时间停止在某位置处不动;为防止垂直液压缸22因夹钳系统及工件自重而自由下落,在有杆腔回路上设置了单向顺序阀14,使液压缸22下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背压力,用来平衡执行机构重力负载对液压执行元件的作用力,使之不会因自重作用而自行下滑,实现液压系统动作的平稳、可靠控制;为防止夹钳夹持超过设计重量的车轮,在有杆腔设置了溢流阀15.1作为安全阀对于夹钳液压缸回路,工作压力经减压阀16调定工作压力后由比例阀17控制带位置监测的液压缸23的运动,来驱动连杆机构完成夹钳的夹持动作,回路设置了双液控单向阀13.2,来保证活塞较长时间停止固定位置,考虑到夹钳开启压力原小于关闭压力(液压缸向无杆腔方向运动夹钳关闭),在液压缸无杆腔回路上设置了溢流阀15.3,调定无杆腔工作压力,当比例换向阀17右位工作时,压力油经液控单向阀13.2后,一路向有杆腔供油,一路经电磁球阀18向蓄能器19供油,当夹钳夹住车轮,有杆腔建立压力达到压力继电器20设定值后,比例换向阀17回中位,蓄能器19压力油与有杆腔始终连通,确保夹持动作有效,当比例换向阀17左位工作时,蓄能器19压力油经电磁球阀18与有杆腔回油共同经过比例换向阀17回回油口。紧急情况下,电磁换向阀7得电(与系统控制电源采用不同路电源),将蓄能器6储存的压力油,一路经单向阀9.11供给夹钳液压缸23,使夹钳打开,同时有杆腔回油经电磁球阀18,单向阀9.9回回油T口;一路压力油经节流阀10,单向阀9.3使液压马达21带动小车向炉外方向运动,液压马达回油经比例换向阀12.1,单向阀9.5回回油T口。以确保设备能放下待取车轮,退出加热炉内部,保护设备安全。

系统优化设计篇6

1 概述

本文以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摘挂钩时间较长,影响我矿二水平副暗斜井提升能力进行可行性分析。该矿采场重点由浅部向深部二水平北翼采区转移,二水平北翼Ⅱ61下采区是本矿主采6煤重点准备采区,目前此采区始终保持三个岩巷头进行掘进,加上生产采区Ⅱ62采区Ⅱ627准备工作面联巷岩巷掘进头共计5个掘进头,均用车皮出货,现有的二水平副暗斜井提升系统已经满足不了生产需要,优化工作势在必行。

2 巷道设备布置优化前与优化后分析

优化前:

(1)二水平副暗斜井提升时间

二水平副暗斜井每日12:00-14:00为轨道检修时间,,作业方式为“三八”制,每班混合作业6.5小时,每日总提升时间为19.5小时。

①二水平副暗斜井下口采用绳式推车机,三班作业,平均摘、挂勾用时3分钟。

②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使用两部11.4kw绞车来回牵引重车及空车,三班作业,平均摘、挂勾用时6分。

③二水平副暗斜井轨道运行,三班作业,平均用时10分。

由以上得:二水平副暗斜井完成正规循环平均用时16分。

(2)二水平副暗斜井提升能力

二水平副暗斜井每个正规循环提升8车(不包括大件),大件车提升5车。

Ab=(3.6×Tb×n×q)÷(k×T) Ab :每天提升量,辆;

Tb:每班提升工作小时,6.5小时; n:每勾串车数,8车;

q:矿车载重量,取1t;k:提升不均衡系数,取1.25;

T:最大提升循环时间,12min;

提升量=(3.6×Tb×n×q)÷(k×T)

=(3.6×6.5×60×8×1)÷(1.25×16)

=561辆

(3)二水平副暗斜井设备

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11.4kw调度绞车2部,JKY3.0液压绞车1部。

二水平副暗斜井下口:DWS6弯道绳式调车机2部。

优化后:

(1)二水平副暗斜井上部车场采用11.4kw小绞车牵引重车及车皮,在使用过程中摘挂勾头存在安全隐患,经优化后使用三部弯道推车器代替两部11.4kw小绞车,在使用过程中解除了摘挂勾头,同时绞车司机进行了优化,降低了作业人员工作量。

(2)在44大巷增加了80m车场,使得矿车在该车场内进行集中,一次性进行运输,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二水平副暗斜井上部车场增加了一组对称组合道岔,改变了原有的运输方式,空车及重车分向运输,有效的节省了运输时间,增加了提升效率。

(4)我矿重点工程掘进工作面集中的二水平,经改造后,二水平副暗斜井的提升能力得到增加,使得我矿重点工程车皮周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了我矿重点工程进尺。

3 现场施工工艺

(1)采用ZDZ630/3/1213对称组合道岔一副,与二水平副暗斜井内轨道连接,平巷内布置三条轨道,其中两端为空车道,中间为重车道,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安装三套推车器。并在44轨道石门铺设70m车场。

(2)井巷施工量

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巷道断面规格为:净宽×净高=6200m×5000m,自一水平泄水巷三岔门处按N163°方位对巷道两帮进行刷大,两帮各刷大1200mm、刷大长度为39m,后按N103°方位对巷道左帮进行刷大,刷大宽度2000mm、长度50m,最后对44-46石门按N163°方位对巷道左帮进行刷大,刷大宽度600mm、刷大长度80m,总工程量208m。

(3)设备材料投入

系统优化设计篇7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新的技术系统层出不穷,并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目前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性意义,但是就一些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其连接和处理需要采用很多的连接线才能够实现,这不仅使得系统的建立需要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利于统一管理,高效维护,各种故障短路等问题一直阻碍着系统的正常工作运行,给生产效率带来了影响.近年来,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化技术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积极运用于很多的领域,并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这种背景下,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探究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58-02

工业自动化的水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电气自动化作为工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是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基于可编程控制器基础上的PLC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当然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更是克服了以往控制系统的很多缺点,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和应用.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了解,更好的发挥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积极作用,本文也从PLC技术和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论述出发,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1 PLC技术和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论述

1.1 PLC技术

我们常说的PLC技术,其实是可编程控制器的一种简称,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本身其实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表现,但是这种技术却为当前的电子自动化生产创造出了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自动化的控制器,并且日趋成熟,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得到了不断地应用.尽管当前的PLC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改变,但是我们仍将其定义为PLC.在一定的运行程序下,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并通过相关的软件进行控制,按照既定的命令和顺序进行处理,进而实现对于电气自动化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处理器在执行了一条又一条命令程序中徘徊.相比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具有非常少的接线量,除了系统的输入、输出端需要进行接线以外,其他的线路一般都是不需要实际的线路进行连接的,而是仅仅通过相关的软件进行连接.另外这种系统所涉及到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存储都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的.

和普通的计算机相比,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也包括电源、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相应的功能处理模块,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都对PLC的作用发挥十分关键.其中的电源组件更是控制系统的基础,它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一旦电源不能够正常工作,其他的一切功能都难以实现.另外处理器是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和相应信息的转化,它对于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强大的处理功能上.在复杂的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环境下,个功能模块以及系统组件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是进行自动化控制的重要保证.

1.2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论述

对于PLC控制系统来说,每一种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都是为了满足被控制对象的基本工艺要求,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和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要求以外,还应遵循一定的优化设计原则,以下将作简单的分析.

(1)要最大限度的满足被控制对象的基本工艺要求,这是优化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在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之前,应该对于控制系统的基本用途和重要应用环境等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并且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通过这些准备工作与专业的设计人员形成一份详细的优化设计方案,同时还要协同各方面关系,积极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在不影响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对于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力求以更简单的设计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从而实现既经济合理又简单方便的优化设计方案.

(3)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始终保证安全、可靠这一条设计主线,保证PLC自动化控制系统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还应该努力保证系统的使用安全和可靠.

(4)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这个过程需要伴随着很多工艺和生产路线的的改进,其中在PLC容量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坚持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合理确定容量,应该留有适当的余地已被日狗优化改造使用.

2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2.1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硬件设计主要包括输入电路设计和输出电路设计以及抗干扰设计三个部分,以下也将作简单的论述和分析.

2.1.1 PLC控制系统的输入电路设计分析

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输入电源来说,供电电源的电压一般是AC85-240V,这种供电电源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因此应用也比较多.而为了更好的减少外界环境对于电源的干扰,我们应该在电源上面安装必要的电源净化原件,其中最主要的则是电源滤波器以及隔离变压器.而在隔离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双层隔离技术,这样可以通过屏蔽层的减少高低频脉冲干扰.对于输入电路的设计,一般采用DC 24V的输入电源,但是如果电源带有负载时,一定要注重电源的容量,同时要做好电源的短路防护的准备工作,这对于保障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般情况下输入电源的容量是输入功率的两倍以上,在设计时还应该在电源之路或是适当位置安装专门的熔丝来保证电路的安全.

2.1.2 PLC控制系统的输出电路设计

在输出电路设计时,首先应该根据基本的生产工艺要求,做好相关的电路设计准备工作,其中的输出电路所需要的各种指示灯以及变频器的控制和调速应该使用晶体管进行输出,特别是频率过高的PLC控制系统更是需要晶体管作为支撑.而当频率过低时,我们则首选继电器作为输出,不仅设计简单,而且也可以提升系统的负载能力.另外对于一些带有输出带电磁线圈的输出电路来说,为了防止浪涌电流的冲击,在设计时应该在直流感性负载的旁边接上续流二极管,它可以吸收浪涌电流,达到有效保护PLC的目的.

2.1.3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更好的降低外界因素对于PLC的干扰,已经成为了优化设计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晶闸管以及变频调速设置的广泛应用在带来系统功能不断强化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污染以及相关干扰问题,而控制系统的防干扰设计也是我们优化设计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一般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抗干扰方式.

一是隔离,隔离是解决干扰的最直接方式.由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高频干扰都是由于原副边绕组之间的分布电容耦合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直接采用1:1的超隔离变压器对于高频干扰进行隔离,以此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二是屏蔽,屏蔽是阻断干扰源传播的抗干扰方式.对于PLC控制系统来说,可以将其直接置于金属柜之中,金属柜可以对静电和磁场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三是布线,这是分散干扰的重要方式,比如将原来的强电动力线路以及弱电信号线进行分开走线,这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抗干扰效果.

2.2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在进行硬件设计的同时可以着手软件的设计工作.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将工艺流程图转换为梯形图,这是PLC应用的最关键的问题,程序的编写是软件设计的具体表现.在控制工程的应用中,良好的软件设计思想是关键,优秀的软件设计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掌握、调试系统与日常系统维护.PLC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思想.由于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的复杂程度不同,可将程序按结构形式分为基本程序和模块化程序.基本程序既可以作为独立程序控制简单的生产工艺过程,也可以作为组合模块结构中的单元程序.把一个总的控制目标程序分成多个具有明确子任务的程序模块,分别编写和调试,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成总任务的完整程序,这种方法叫做模块化程序设计,这种设计思想和方法对于系统的软件设计作用极大.

3 结束语

PLC是一种专门在工业环境下的电子操作系统,能够在无任何保护措施的工作情况下使用.但是当其工作环境过分恶劣或者充满了电磁干扰的时候,程序便会出现运行错误,这将导致设备失灵乃至殃及整个系统.这将要求厂家提高PLC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设计、安装和使用维护也要多加重视,多方合作消除干扰.由此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PLC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作为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系统化工程,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而要想实现最优化的设计和改进还需要在反复的实践和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优化.本文主要是从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对于控制系统的优化进行分析的,其中很多都是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尚军,高杰.PLC自动化控制优化探析[J].科技传播,2013(09):29+4.

〔2〕王玉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Z4):111.

系统优化设计篇8

热工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的应用非常普遍,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厂等领域,本文主要针对该技术应用于电厂的系统设计、实现及优化做简要阐述和说明。热工自动化系统旨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化发电的设备体系,通过该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上缩短人工操作时间,从而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热工自动化的实现保证了工人的生产安全,降低意外发生指数。

1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向

1.1 过程控制仪表的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力的不断增强,在我国的许多生产领域上,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已经逐渐替代了热工的操作。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向重点是在于过程控制仪表的自动化。在很久以前,我国的许多生产厂就已经采用了过程控制仪表,而热工自动化系统正是将过程控制仪表进行升级,使其更加的智能化、自动化。过程控制仪表的使用对于人们来说极其重要,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增长,电厂的各种排泄物、污染物也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对于电厂排泄物的检测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要解决的问题,一旦排泄物超标,人们的安全便受到威胁,这就需要有精密的仪表来进行检测控制,以保证人们的生活安全不受侵犯。故而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向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过程控制仪表的自动化的设计。

1.2 支援系统的设计

在大多数工厂的实际生产中,由于生产任务量大、运行机器多,需要对这些机器进行密切的监视和管理。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人员监控,这给运行人员造成很大困扰,因此支援系统的设计便派上了用场。该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方面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工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将热工自动化系统运用在支援系统的设计中,既保证了运行的自动化性从而缓解人工操作的压力,又能够精确地控制仪器的运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数字化机器的运行中,要做到对其进行实施监控,以保证机器在正常的运行轨道上运行。一旦有问题产生,及时修正和制止也成为了工作人员首要的任务,支援系统的设计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从而提高工厂在运行时的安全系数。

1.3 自律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

自律分布式的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可控制性和可协调性,也是热工自动化系统中重要的设计。在一个大的工厂中,许多的机器设备在同时的运转,一旦有机器运转出现问题,自律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自己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发电。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在于该系统内的子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一旦其中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工作效率不受影响。

2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措施

2.1 明确改造目标

目前我国热工自动化系统在实现上与预期效果还有差距,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而我国目前工厂工作人员数量远远不够,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优化热工自动化系统的问题就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的工作任务量下,明确改造目标是优化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前提,只有目标明确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和优化措施才不会错。想要明确改造目标就必须了解热工自动化技术,全面了解它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在应用时的缺陷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优化热工自动化系统旨在提高其安全性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我国的可再生资源也是需要耗能才能转化过来的,因而提高能源利用率正是遵循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原理,减少能源消耗,以保证未来的发展不受影响。提高热工自动化水平,令其可以更加智能的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电厂的全面智能化。

2.2 制定长远的改造方案

对于偌大的热工控制化体系来说,完善其结构优化其性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制定了长远的改造方案,改造工程才能完成的更有保证。如果只看到了眼前的问题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那么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新的问题就会产生。只有统筹全局,合理兼顾未来的发展来优化热工控制体系,才能够应用的更久更长。在技术设备的选择上也要选择性价比高的仪器,从长远角度出发,既不能为了节省资金而选择低质量的,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价钱而忽略性价比。只有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分期的改造目标,逐步达成完善计划更可以提高工作人员信心,提高工作动力,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优化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2.3 服从管理,和谐统一

一个大的工厂中,一定要有核心的领导人来带领员工的发展,只有工作人员服从管理,整个研发系统的团队前进方向一致才能够走得更长更远。如果团队没有核心的优化理念,每个人的方向不同,那么即使在自己的领域再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想法和目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每个人的力量,在热工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过程中,设计到许多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合理的分工下,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工作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庞大的工作量。同时作为领导人,也要有掌控全局的意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解决在热工自动化系统的优化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正确的领导,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才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优化任务,从而提高其在电厂中的应用地位,以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更好的为节约能源做贡献。

3 结语

总之,在我国科学发展力迅速增强的背景下,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对电力的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完善热工自动化系统也就成为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不但要明确设计目标并从长远角度来设计优化方案,更需要整个设计团队都能够团结协调的完成任务,齐心协力的优化热工自动化系统。为早日提高电厂的自动化水平做出努力,为整个国家的能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霍耀光,侯子良,李麟章,陈厚肇,刘今,朱传锵.中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02):111-113.

[2]李建军,管春雨. DCS在300MW直流锅炉机组热工自动化改造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3,(10) :154-157.

系统优化设计篇9

1概述

煤气化过程是在高温、加压条件下进行的,煤粉、O2及少量蒸汽在加压条件下以并流的形式进入气化炉内,完成升温、挥发分脱除、裂解、燃烧及转化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1],反应时间非常短暂。其中干煤粉是由磨煤机制得,在粉煤气化工艺中大多选用中速磨煤机作为制粉设备。shell煤气化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2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化肥分公司原气化磨煤控制系统采用施耐德PLC控制系统。PLC一般都设计有通讯模块和接口,其成熟、稳定的性能,在多种复杂的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表现优秀,奠定了PLC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但通过PLC组合控制气化磨煤系统自动化联锁运行,其模块设计过于繁琐复杂,接触点故障率高,建设和维护成本庞大,在系统运行中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自动化控制的需要。因此,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很有必要。

3磨煤系统优化设计

3.1主要设计内容Shell加压粉煤气化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磨煤干燥系统(CMD)。根据原料煤种(考虑煤质变化)及合成氨生产能力,CMD系统设有两条磨煤干燥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生产能力为64t/h(含石灰石),可以满足煤气化炉2000t/d的消耗量。该设计在保持CMD系统的最优自动化水平上,有效降低了DCS负荷;保留了部分PLC现场控制柜,以实现相对独立系统的联锁控制和停机保护功能;PLC设计加入DCS的通讯接口,令DCS对其进行启停控制、监视及故障报警,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被集中优化。该设计主要完成了气化磨煤单元自控系统测试,修改了石灰石系统、惰气炉点火系统、螺旋输送机系统的错误及缺陷。自动化控制要求被控制纳入全厂集中控制室DCS实现,不另行设置单独控制室。3.2设计系统描述块煤传送带传输的原料被储存于两套独立的原煤仓(V-1101)内,经重力式称重给煤机送入磨煤机(A-1101)内。有惰性气体保护,原煤在微负压的状态下燥和研磨,磨制后的煤粉和保护气混合物被输送到粉煤过滤器(S-1103)进行旋风气固分离,分离出的煤粉储存于粉煤过滤器的粉斗内,经粉煤下料阀、管式螺旋输送机(X-1102、X-1103、X-1104)进入煤粉仓内。被循环风机排出的保护气循环至惰性气体发生器(F-1101)再次利用,部分排入大气环境(湿基固体颗粒物<4%wt)。CMD的干燥系统为废热烟气干燥,由惰性气体发生器(F-1101)经燃料气燃烧产生,助燃空气由鼓风机(K-1101)提供。3.3系统主要单元控制功能优化描述3.3.1给煤量控制系统给煤量调整是一个DCS内手动操作的过程。中速磨的给煤量由变频调速的重力式给煤机控制。给煤机指令应能在35%~100%负荷范围内调整,禁止超出给煤机的允许出力。给煤量指令为操作人员手动调整4~20mADC变频信号,通过调整给煤机的转速来调整给煤量。称重仪将测量的瞬时煤量信号反馈给DCS。在磨煤机进出口管道上设有差压变送器采集差压信号(PdT0110),经DCS判断后进行报警。3.3.2石灰石粉量控制系统石灰石粉量控制系统根据给煤量信号,按照一定比率采用计量方式加入石灰石粉,以实现液态排渣。石灰石粉的给入量根据后续工艺要求由设在石灰石粉配料箱出料口的变频调速的旋转给料机控制,石灰石粉仓采用称重测量方式,重量信号将转换成流量信号,用于控制旋转给料机的转速,以调整给入量。当石灰石配料箱入口阀(XV0101)打开时,将保持打开前的流量值,入口阀关闭5s后,自动控制功能恢复。根据称重给煤机反馈的瞬时煤量信号,经DCS计算(f(x)1)输出相应石灰石粉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经PI运算(f(x)2=5%初值)后,输出为旋转给料机转速控制回路的给定值。石灰石粉旋转给料机变频器可接收来自DCS的启停指令和调速指令以及在变频器故障时向DCS发出的报警信号等。石灰石仓分量控制DCS及I/O清单见表1。3.3.3惰性气体发生器的燃烧控制系统惰气炉的长明灯采用电子点火方式,可以在控制室内和就地控制点火。系统设有一个专门监测长明灯的火焰监测探头(BS0103),并在监测不到火焰时报警或进行联锁控制。惰气炉可以使用三种燃料,长明灯和启动点火时采用LPG做燃料,正常运行时使用驰放气做燃料,在没有驰放气或驰放气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雾化柴油。助燃空气来自燃烧鼓风机,采用变频调速电机调整风量。3.4粉煤分配螺旋输送机顺控及联锁描述双体系的粉煤过滤器出口总共设有三套煤粉螺旋输送机(X-1103A/B、X-1104)向两组粉仓(V-1201A/B,不在CHEC范围)输送煤粉。在粉煤过滤器出口设有三叉管翻板门(MV0109、0209),并设电动执行机构,以实现向两个粉仓交叉送粉的要求。粉煤螺旋输送系统的DCS控制及I/O清单见表2.三套螺旋输送机共用一套由厂家配供的现场PLC控制柜,实现全部的监视、控制和联锁功能,并接收DCS的选择启停指令,同时与三叉管翻板门电动执行器和相应的粉煤过滤器出口的旋转给料机(X-1102)联锁。在自动运行表2中的指令1、3、5的情况下,螺旋系统将与A粉煤过滤器旋转给料机A-1102A联锁。在自动运行表2中的指令2、4、6的情况下,螺旋系统将与B粉煤过滤器旋转给料机A-1102A联锁。

4结语

通过对CMD系统的DCS/PLC协同自动化控制优化改进,系统的启停控制、监视及故障报警、信号显示变得易于操作,运行更加稳定。系统的故障停车次数显著减少,加入DCS后有效避免了单一的PLC控制存在的弊端,优化后系统的特点:(1)在开车调试阶段,DCS强大的模块化设计更利于报错的联锁逻辑值修改,调试效率有明显提升。(2)在运行阶段,可强制某些运行信号用于仪表临时检修等可控因素。(3)DCS模块的设置,便于实时监测信号并进行历史记录,便于对设备停车检修时隐患的排查。(4)DCS/PLC成套控制柜成本基本相同。该系统自20a06年7月试车,历经十余年的运行,此套气化磨煤系统的DCS/PLC协同自动化控制方案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值得今后类似项目经验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宫翠平,宫莹莹,顾雯,等.航天炉制粉系统磨煤机PLC控制方案的DCS改造[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14(05):44-48.

[2]王明强.基于DCS的燃煤机组制粉系统控制优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55-58.

[3]郭萍,单士伟.磨煤机控制系统跳车第一故障源记录的实现[J].自动化应用,2012(09):1-2.

系统优化设计篇10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根据人的命令来工作的,人们向计算机命令,首先要把完成命令所需的程序装入内存,根据程序的要求把有关数据读入到内存中,对于处理逻辑相对简单的程序,可在预期的时间使用较长的时间。磁盘读写速度往往会对系统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磁盘读写操作的处理逻辑得当,可以减少磁盘读写的次数,改善系统的性能。所以,处理逻辑的难易程度和磁盘输入、输出的数量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通常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或者中间结果打印或显示出来。从使用功能上分,读出时并不损坏原来存储的内容,用于大容量内存储器,SRAM 的特点是只能读出原有的内容。存储器由于耗能极低,能保存有关计算机系统配置的重要数据。外存储器能长期保存信息。控制器是计算机指挥和控制其它各部分工作的中心,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可以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够实现对指令进行译码或测试,并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以便掌握输出设备之间数据流动的方向。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优化设计

(一)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当硬盘处于工作状态时尽量不要强行关闭主机电源。 也不要对硬盘进行压缩。正常在工作时一定要防止硬盘受到防震,出现过大的震动会导致磁头对盘片碰撞。同时不要对硬盘进行频繁的格式化操作,定期进行磁盘扫描,将一些临时文件夹设置到非系统盘中 硬盘的故障处理。如果出现硬盘容量与标称值明显不符,要求在做出合理设置如果还不行就尝试下载最新的主板BIOS并进行刷新来解决。合理地配置各种软件,使计算机系统发挥最好的功能。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使用一些版本较高和功能较完善的软件,有利于避免在应用过程中发生冲突。同时在编写应用程序的过程中,考虑应用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使计算机系统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二)关闭多余硬件。开机时进行BIOS 检测,在检测进入正常后才会进入操作系统的引导程序,因此在BIOS 中的硬件设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关闭不必要的硬件,将“Floppy Driver A”和“Floppy Driver B” 项目都设为 “Not Installed”即可,同时以最精简的方式来完成,缩短硬件的检测时间。

(三)调整设备启动顺序。在BIOS 的设置中,用户可以将开机顺序设为光驱优先,把硬盘的设为优先启动是最省时的。在“1st Boot Device”项目中,设为 “Hard Drive” 即可。这样BIOS 就不用再花费多余的时间去加载其他设备,这也可以有效地缩短开机时间。

(四)合理地使用中央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的速度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合理地使用中央处理器,会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有利于排除系统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使计算机系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快速度'设置为115200,提高端口与Modem间的数据存取速度。在'连接'/端口设置中,启用FIFO(先入先出队列)缓冲区,并把接收和传输缓冲区的值调到最高,以获得更快的性能,不过这项优化不适合电话线路欠佳的地区,增加缓冲区后有可能导致断线;在高级选项中,打开'使用差错控制',并开启'压缩数据',这样可以增加数据流量,打开'使用流控制',选择'硬件(RTS/CTS)。

(六)设置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最小值物理内存1.5-2倍,最大值为物理内存的2-3倍。 虚拟内存设置方法简单而且容易操作,在驱动器列表中选中系统盘符--自定义大小--在“初始大小”和“最大值”中设定数值,然后单击“设置”按钮,最后确定”按钮退出。

(七)设置系统还原 。在系统还原界面,去掉“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工程还原”前边的勾,在“可用的驱动器”区单击“设置”进入“系统还原设置”窗口,将“要使用的磁盘空间”调到5%或更小,“确定”返回,将其它分区设禁用。

(八)提高硬件系统的运行速度。首先是Windows6.1-KB2581464 补丁,解压后还需要手动对注册表进行一些修改,将USB 2.0 存储设备的最大传输值从默认的64KB 增加到2MB,这样才能让它的速度有所提升。首先需要在设备管理器中的磁盘驱动器中找到当前的USB 2.0 存储设备,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点击展开\CurrentControlSet\Control\usbstor。在 usbstor 下有几个子项目,在默认配置下,安装补丁后最高读取达到了 43.2MB/s,读写速度也显著提升。 混装数字矩阵SRT 方案。数据传输时,SRT 能够对数据分类,常用数据虽然消失了,在减少读取常用数据的时间的同时,将磁盘模式设置为 RAID,并将操作系统安装到HDD 上。安装完操作系统和相应的驱动程序后,再安装上 Intel RapidStorage 软件。接着,选择软件正上方的“加速”选项,在选择加速模式的选项下,选择“最大化模式”,以获得最后点击确定即可。设置完成后,对整个组建过程就完成了。硬件系统在其他测试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增加了磁盘系统性能。 SRT 开启前后,磁盘性能支持磁盘阵列,直接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有利于获得超高的磁盘读写性能,促进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不断优化。

系统优化设计篇11

一、引言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新一代的流化床锅炉,1970年芬兰的Pyroflow炉型最先问世,之后原西德和美国的循环流化床炉型也相继推出,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到80年代,循环流化床锅炉已被公认是自由前途的清洁高效燃煤技术之一。近年来德国公司又推出新式炉型,使循环床燃烧方式更加多样化并日趋完善。在整个循环流化床系统之中,煤燃料在循环床锅炉燃烧系统中正常输送是系统安全,可控运行的前提。因而煤燃烧输送技术成为发展循环床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二、循环流化床系统对煤燃料输送系统的要求

国内目前大力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用常规锅炉所无法燃烧的石煤、煤矸石等劣质燃料以充分利用能源。同时它又具有高效低污染、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化大等优点,因此越来越被广大用户所欢迎和接受。但它的使用又较大的区别于常规锅炉,这就给循环流化床锅炉带了一系列的特点,并对其煤燃料输送系统提出了与常规电厂不同的要求。

从大多数厂家多年的经验教训看,上煤除灰渣系统是电厂的一个主要薄弱环节,据统计某热电厂近三年间的停炉事故中,上煤除渣系统就占到总事故停炉次数的40%左右,它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的可靠性差。所用的破碎机筛子都是从现有产品中选用的,而这些产品并不完全使用破碎、筛分含有大量煤矸石的劣质燃料的要求,常常发生磨损、砸坏或湿煤粘结等问题而影响出力,甚至不能正常运行以致停炉。

2.设备电耗大。循环流化床锅炉本身燃煤量就较大,所配套的庞大燃煤输送系统又因上述原因而影响出力,使电耗大大上升,是厂用电耗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灰渣量大,粒度粗。用水力除渣,灰渣泵输送,则有灰场存放问题,泵和管道磨损问题,水源也紧张,如用干式除渣,则必须有冷渣器使之冷却,锅炉容量大了,灰渣量大,用怎样的冷渣器,如何保证安全、可靠、稳定连续的运行也是一个实际问题。再如厂内用水力除渣,厂外用车辆运送的两则结合方式,也就是说,炉底部排放的灰渣,通过冲渣沟输送到固定的沉渣池内,然后再用抓斗渣吊装入车中,运往指定的灰场或综合利用点,这种除渣方式实际运用中应存在着许多问题.另外高温炽热的灰渣遇水后迅速汽化,产生大量的热气和灰尘,很不安全,同时也不利于文明生产和灰渣的综合利用。

三、设计方案

1.工程概况

某南方循环流化床电厂总的规划容量为2×135 MW+4×300 MW机组,已建4台机组,其中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2 X 135 MW,已于2005年投产;本工程为二期,装机容量为2×300 MW,分别于2008年6、9月投产。

2.设计方案

2.1燃用越南煤和本地煤。本地无烟煤作为设计煤种,越南无烟煤、本地煤矸石及本地无烟煤混煤作为校核煤种。燃煤以汽车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

2.2电厂处于南方多雨地区,并燃用劣质无烟煤。为了保证电厂在雨季时能够安全稳定运行,贮煤场全部采用干煤棚方式贮煤,并采用桥式抓斗起重机配缝式煤槽和叶轮给煤机方式上煤。

2.3设置二级破碎、筛分系统,一级采用倾斜式滚轴筛及环锤式碎煤机,二级采用双转式细粒筛煤机、可逆锤击式碎煤机。

2.4运煤系统采用双路带式输送机布置,一路运行,一路备用。

四、设计优化方案

1. 卸煤方式的优化方案

根据常规设计,汽车卸煤方案采用自卸汽车加缝式煤槽方案为多。但此方案需设置足够的汽车卸车位及缝式煤槽,还需通过叶轮给煤机取料加带式输送机转运,占地面积大,设备及土建费用高。结合电厂实际地形状况,经与业主充分沟通,对汽车卸煤方案进行了设计优化,采取了不设汽车卸煤及转运设施,自卸汽车来煤直接卸到贮煤场方案。该方案优点是充分利用电厂厂区地形特点,节省了汽车卸煤及转运设施,避免了土石方的不平衡,从而大大减少了投资。

2. 筛碎系统优化方案

在细碎机前加装细粒筛煤机满足锅炉粒度要求的燃煤先经细粒筛煤机筛分后,不再进人细碎机,直接进入锅炉燃烧,有以下几个优点:避免了细煤被过破碎,这样不但降低了锅炉飞灰含碳量,而且有利于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和降低分离器内细煤燃烧量,减少分离器内结渣;原煤经细粒筛煤机筛分,细煤不进入细碎机,减少对高速回转锤头磨擦,延长细碎机锤头使用周期,减少更换锤头工作量和检修费用;细碎机入料口星正压,工作时粉尘经进料口向上喷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装上细粒筛煤机后,细碎机造成的粉尘向上喷放又受到细筛的阻隔,粉尘污染大为降低。

五、结语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将一直占据主要地位。由于资源及运输等原因,一些燃煤电站要燃用当地的低质煤,包括高硫煤。另外,随着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我国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也会更加严格。这些因素必将会促进循环流化床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之中,加强对循环流化床电厂运煤系统设计及优化方案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系统优化设计篇12

引言:智能化弱电系统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中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对智能化弱电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设计,工程质量上才能提高。

1.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相关概述

弱电系统通常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等。

综合布线系统是语音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该系统支持电话和多种计算机数据通讯系统,可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能与外部通讯网络相连接,提供各种网络通讯服务。

综合安全防范系统是现代智能建筑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通过声音、图象、数据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将人们的公共活动区域、重要房间、周界等进行实时的监视和记录,提高安全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安全防护的控管理能力,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通常包含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等子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传感器,通过现场DDC控制器的运算,合理调解建筑设备的开关状态,监控各设备的运行状态。起到合理运用能源、节约能耗的目的。有效的提高建筑设备运行时间,提高效益。

公共广播系统通过为酒店、医院、学校、商场以及餐厅等类型建筑安装扬声器,进行音乐播放或现场广播,平时为背景音乐广播系统,火灾时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强制切换为紧急广播状态,便于疏导及指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关于智能化弱电系统中存在着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现阶段,我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并没有较为全面统一的技术标准,这就导致全国的智能化弱电系统建设技术层次达不到统一,系统的设计水平也并不相同。

2.2建设的导向不切实际

建设导向的不切实际,导致不能够从实际考虑设计和建设,这样将会直接的导致设计人员、业主和施工人员对于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追求、理念存在着不同,很难会达到统一的设计方案,直接的影响设计方案的制定以及工程质量。业主最求系统的功能更加便捷以及完善,设计人员追求更高的水准,施工单位则是希望工程简单等,这样就会直接导致设计跟随潮流以及施工的技术欠缺,从而使系统的设计成本高以及工程运作难等问题。

2.3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

我国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人员于通信、计算机和电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并不是很全面,这样将会导致不能够全面的分析整个系统,同时也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使各个系统独立运行,各个部门单独管理。

3.关于智能化弱电系统的优化对策

3.1必须要提高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的技术规范

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包括施工方案设计和功能设计等两个方面。设计方案要把经济性和实用性等作为原则,根据系统工程进行规划,通过分析建筑的使用功能,制定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系统功能和设备来进行制定,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系统的设计,以此来保证方案的准确性。

3.2必须要对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进行良好地维护以及管理

在施工中,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严格的控制工程中每一项施工环节,完善监测和管理制度,使工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隐患降至到最低,为工程的管理和质量分析提供方便。另外,系统集成商需要负责施工、服务和调试等工作,在系统投入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在日常工作中实践中笔者的应对方案、设计优化举例

在2012年我接手的苏州唯泰精品购物村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从前期沟通、方案、初设一直到施工配合,这个项目中遇到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还包括与业主、管理公司、公司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沟通以及本专业项目组内人员的协调等问题。

此项目由一个大地库及地上18个单体组成。考虑独立设置一套设备网及一套物业管理网,安防、信息等系统均采用网络架构。业主对网络的要求较高,在各商户均预留客流分析、信息、IP电话等设备点位。下面重点概述设计过程中遇到并解决过的问题。

(1)运营商的介入问题。管理公司认为只需电信介入,只设置一个网络机房即可。我们从专业角度为其分析:网络机房是用于物理链路的网络应用,而常规还需设置三间通讯机房以供其他运营商的移动覆盖;从业态考虑,地上各单体是要出租给不同商户,那么多家运营商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况且电信的收费相对较高,只考虑电信一家不妥。基于以上分析,管理公司通过对联通及移动公司进行比价,并最终确定了三家运营商均预留管线设备,以满足需求。

(2)弱电间设置的争议。设计之初我们规划了地下9个弱电间,地上1个弱电间。而业主则认为需要15个弱电间来实现接入功能。后来我们通过设备点位的精确估算,详细的核算了各设备至弱电间的距离,基于实际有效距离限制及路由最简的考虑,以及详细的设备接入表,最终敲定了地下设置10个弱电间、地上1个弱电间的方案。

(3)设计最初消防控制室设在地下室。后经业主要求地上L楼作为物业管理中心,所有物业用房均设在此处。但L楼在地库范围外,因此需要在地库外墙设置一个总的引出点。最先选定的引出点建筑专业提出影响街道美观,经沟通后改到了车道处,但我们核实标高后因车道处太低无法满足要求遂又改回原来位置。由于地上单体线路均是先引至地下再统一从此处引至L楼,管线敷设成为难点,最后经过多次组织各专业管线综合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4)提资、配合很重要。设计之初土建留洞未提资,后来才发现总进线间进线的地方地上部分为一栋单体,从地下室侧墙出来的套管过长,而且单体阻碍了检修井的设置。后经过我们与建筑专业协调,将进线间二次移到了一个地上没有建筑的位置问题得以解决。

(5)设计中,既要考虑整个项目各弱电系统的整合,又要考虑各单独子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比如无线WIFI覆盖系统,在项目进行中我们不断与业主探讨,基于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罗列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供业主选择。由于采用网络架构,所以要考虑整个设备网的带宽,对于不同设备则需要不同的带宽,安防使用百兆交换机接入即可,而WIFI却需要千兆交换机接入。

项目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提升了自己的协调组织能力。我们正是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个项目,才不断得到项目经理、部门领导、业主的认可。也只有抱有这样的态度,我们才会使自己成为合格的设计师,更优秀的专业负责人,成就更优质的项目。

总结:智能化弱电系统需要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等部门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提高人才的素养,借鉴一些先进的技术,来不断的提高技术规范以及管理等对智能化弱电系统进行整体和全面的改善,提高加快我国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建设,真正的实现智能化建设,为人们的生活安定和和谐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实.智能化弱电工程的系统功能和现状的对策[J]. 科技信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