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工作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2-04-14 21:31:31

养老工作报告

养老工作报告篇1

一、调查对象的现状与特点

调研中,我们共发放回收调查问卷254份,其中面向市本级离退休干部44份,面向县(市、区)离退休干部210份,调查对象主要是进入活动中心活动的离退休干部代表。从调查问卷中反映,老干部的基本情况和养老状况总体如下:

1.从人员构成看,老干部代表绝大多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单位离退休干部。

2. 从年龄结构看,年龄层次依次为80岁以上约占60%,70-79岁约占20%,60-69岁约占10%。

3.从受教育程度看,老干部中具有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学历的约占72%。

4.从居住情况看,与老伴同住的约60%,与子女、老伴同住的约20%,与子女同住的约10%,独居的约5%。

5.从物质生活条件看,老干部对自己目前的物质生活条件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在90%以上,其余为“基本满意”。

6.从精神文化生活看,80.2%的老干部对自己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

7.从适应晚年养老生活看,绝大多数老干部表示“比较平静,基本适应”和“积极应对,完全适应”。

8.从对“文化养老”的内涵了解看,表示“比较了解和积极参与”的老干部约占30%,“有一定了解和经常参与”的占49%,“不太了解和偶尔参与”的约占15%,表示“没有了解和参与”的占 6%。其中约70%以上的老干部认为“文化养老”内涵是指“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80%以上认为是“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60%以上认为是“老有所为、满足精神需求和人文关怀”。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相比其他老年人,他们拥有稳靠的养老物质保障,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还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有着较强的自我提升欲望和潜力,在突出“文化养老”这个精神需求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

一是取悦自我的需求。老干部在离退休后,由于闲暇和金钱上的相对“富裕”,有机会从事年经时无法满足的事情,包括兴趣爱好类,如琴棋书画、摄影录像、唱歌跳舞、吹拉弹唱、读书写作等;康体休闲类,如拳剑棋牌、旅游观光等;教育学习类,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等。在调查“平时主要通过哪些活动充实晚年生活”中,77%的老同志选择观看电视、阅读书报,61%的老同志选择参与兴趣活动,35%的老同志选择观光旅游,54.7%的老同志从事家务劳动,此外还有18.5%的老同志照看孙辈。

二是社会交往的需求。老干部离退休后,由于情感上的需求,需要家人、社会的关注,融入社会群体从事集体活动,包括参加兴趣小组、艺术社团、书画诗词小组;参加报告、讲座、座谈会等;开展各种纪念性活动或趣味性活动;建立报刊阅览室、聊天室等。调查中,约40%的老干部是老干部各类兴趣小组和文艺社团的成员,64.1%的老同志认为老干部兴趣团队在丰富老干部文化生活、满足精神需求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有85%的老同志“参与”和“经常参与”老干部局(活动中心)组织的各类活动,并且有15%成为组织者,活动参与率在75%以上,其余还有35.8%上老年大学、15%参与社区和群众组织活动、38%参与原单位开展的活动、13.3%通过网络参与文化活动等。

三是创造价值的需求。老干部年老后仍然希望得到社会尊重,获得成就感,产生社会影响。如为社会建言献策,出版诗词刊物,撰写回忆录,服务社区、奉献爱心,关心下一代等等。老同志们普遍认为, 离退休后参与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主要在于更新思想、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愉悦精神,缓解孤独、结交朋友,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其中有31.8%的老干部将所学内容服务于自身和社会群体等。

二、老干部活动中心推进文化养老工作的探索

老干部活动中心是广大离退休干部开展活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主要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重要桥梁。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建设,目前,市、县共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22353平方米,其中活动面积16168平方米,特别是县(市)都在近年内进行了搬迁改造或正在新建筹备中。老干部活动中心硬件条件的改善,为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地倾力打造原味足、品味高、情味重、韵味浓、趣味强的五味俱全的老干部活动阵地,为广大离退休干部提供开展思想教育、享受优越环境、接受真情关爱、提升文化素养、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最大限度地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干部晚年生活质量,努力实现老干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所有乐、老有所为”的共同愿景,使活动中心真正成为广大离退休干部心中的温馨之家、满意家园。

在对离退休干部的调查中,77.1%的调查对象表示通过在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活动学习,对改变自己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状态发挥了“明显”和“较明显”的作用。具体来说,老干部活动中心主要围绕 “学、乐、为、服”四个方面,在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围“学”促“教”,活动中心成为老干部文化养老的课堂。我市各地以全面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为重点,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载体,建好老有所学平台,发挥好活动中心的思想主阵地作用,有效推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常做常新。

一是坚持营造文化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市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普遍设置有老干部图书室、书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室、影像室、报告厅、多功能厅、茶艺吧等活动场所。每年为老干部征订种类繁多的报刊、杂志,方便老干部日常阅览学习。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心理辅导讲座、饮食养生讲座、医疗健康讲座等,突出“文化、养生”主题,经常举办文体学习培训项目,丰富老同志文体生活。建立了宣传橱窗、学习展示栏、老干部工作网站、工作简报、电子显示屏等,及时学习宣传党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展示老干部风采,引导老干部思想常新;还经常组织老干部学习党史知识,开展党史党建知识竞赛活动等。

二是坚持定期理论学习制度,搭建思想平台。各地都能结合形势,及时制订老干部理论学习计划,积极发挥老干部讲座中心、老干部学习小组、老干部文体协会、老干部兴趣团队等作用,利用老干部活动中心这个平台和阵地,采取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形势报告会,情况通报会、小组学习会、专题辅导会、影视播放等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老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解决思想疑虑,提高学习效果。

三是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搭建宣传平台。各地紧紧围绕确立的老干部学习重点,以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贯穿于老干部政治学习教育始终,通过每年确立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来加强和改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学习宣传十七大、晚霞生辉促和谐”、“开天辟地六十年、科学发展促和谐”、“永远跟党走”纪念建党90周年、“晚霞映红船、喜迎十”、“学习宣传十、晚霞生辉促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重大纪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举办老干部书画、集邮、摄影、图片等综合展览和知识竞赛、电影展播、就近就地参观考察等活动,在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加强和推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使老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2、围“乐”促“健”,活动中心成为老干部文化养老的乐园。老干部活动中心是老干部政治学习、休闲娱乐、交流情感和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我市各地活动中心全年向离休干部和部分退休干部开放,仅去年,市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共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类活动500多次,近3万人次老干部参加,每年进入活动中心的老干部在10万人次以上。

一是建好队伍,搭建组织平台。自活动中心建成以来,各地先后成立了老干部艺术团、文体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学会(组)、集邮协会(组)、歌曲、曲艺、桥牌、棋类等各类老干部兴趣团队,各地在给予积极支持的基础上,各老干部团队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吸引了众多老同志常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广大老同志从中既愉悦了精神,又健康了身体。

二是发挥特色,搭建活动平台。各地老干部活动中心在活动中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日日有活动”,在开展常规性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特色性活动。如各地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展的重阳节、元宵节游园活动,注重在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动项目;如嘉兴市开展的“老少同乐”联欢会、书画协会老干部为市民广场书写“和”字活动等;如嘉善县成功举办了四届老干部艺术节,充分展示交流老干部老有所学的艺术成果,开展了弘扬“善”文化主题活动等;如海宁市开展的迎“七一”健身走活动、“老少同乐”晚会等。如桐乡市开展的茶艺吧戏曲票友活动、老干部绣红旗、献枣子、“乐龄之星”评选等。平湖、海宁建立的老干部花卉园区基地等,这些活动都颇具特色,深受老同志好评与欢迎,极大地促进了老同志的身心健康。

3、围“为”促“献”,活动中心成为老干部文化养老的阵地。老干部政治坚定、经验丰富,在治党治国、发展经济、科技致富、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教育下一代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活动中心充分发掘他们的优势特长,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扩大社会关注面,树立老干部老有所为 、余热生辉的正面形象。

一是完善自我功能,搭建互助平台。各地都能加强老干部文体团队建设,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以老干部文体兴趣团队为纽带,举办各类书画、摄影、棋类、集邮、歌舞、曲艺等活动。

二是构建交流渠道,搭建展示平台。适时组织老干部艺术团队走向社会,深入到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广场等地开展文化交流、文化下乡、文化服务等活动,唱革命歌曲,讲革命传统,传播精神文明。

三是发扬优良传统,搭建有为平台。注重发扬老同志“离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的精神,在保重身体、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老干部义工服务队、银龄服务队、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室等,组织和鼓励他们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余热、贡献余力。适时搭建沟通平台,在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时间节点上,以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让老同志宣讲革命传统,宣传党政方针,参与关心下一代,让他们在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中传播知识,引导老干部发挥和传递正能量。

4、围“服”促“管”,活动中心成为老干部文化养老的家园。各地在利用活动中心阵地、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中,始终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老干部满意不满意、开心不开心”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以儿女之心,满怀感情、满腔热忱地做好服务工作,使老干部活动中心成为老干部向往的精神家园。

一是实施规范化服务。按照“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服务人性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和活动机制,修订完善各项服务管理制度,确保老干部学习活动的轻松舒适,规范有序。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各项工作都有章可依,开展活动有则可守、工作人员有责可循,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老同志在精神上得到慰藉的同时,为文化养老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是实施贴心式服务。日常工作中,活动中心工作人员本着“主动沟通、主动服务”的理念,对前来活动的老干部嘘寒问暖,端水送茶,并注意观察老同志情绪状况,及时进行交流开导,帮助调节好情绪。利用与老干部日常接触多的机会,了解和把握老同志心理特点与精神文化需求,定期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特需和精细化服务,较好地满足了老同志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新期盼。

三是实施人性化服务。本着“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原则,主动从小处着眼、点滴做起,在活动或服务实施过程中,更加关注细节、重视细节、落实细节,处处体现为老服务和文化养老的内涵和要求。如在活动中心设立“聊天室”,在活动中心布展老干部的书画摄影作品,张贴敬老文明用语等;为老同志拍摄金婚照、金婚庆典、拍摄“夕阳红”等老干部工作专题节目等,这些服务项目深受老同志欢迎,在增加服务内容上体现文化养老的同时,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是实施平安化服务。针对离休干部“双高期”的特点和变化,有的建立了医院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定期为老干部开展医疗专家咨询活动;各地都能针对开展的大型文体活动制定应急预案等,明确岗位职责,开展安全应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在实施过程和项目设置上注意适应老同志的身体能力、接受能力、融合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的安全度。

三、存在的不足

尽管市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在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迫切愿望和引导老干部科学文化养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认识有待提高。当前,对于“文化养老”的概念认定、重要意义以及老干部活动阵地与文化养老的关系等,还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宣传形式和宣传平台,致使对“文化养老”的社会关注度和知晓度不高,对“文化养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存在重物质养老而轻文化养老的思想,文化养老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尚处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的阶段。调查中发现,有近20%的老同志对于“文化养老”不太了解或没有了解,约30%的老同志认为文化活动氛围不够浓厚。

二是投入有待加强。作为老干部文化养老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我市老干部活动阵地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建设不规范、设施不完善的等问题,远不能满足广大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影响了文化养老工作的推进。调查中发现,有25.2%的老干部认为活动场所缺乏,25.6%的老干部认为活动设施还不完善。

三是队伍有待健全。从“充分发挥活动阵地作用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的视角来看,对于从事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新要求,但同时还存在着机构编制人员、文体专业人才和工作指导培训缺乏等问题,使文化养老缺乏后劲与活力。调查中,有21.6%老同志认为组织学习培训偏少,31.8%的老同志认为缺乏专业指导人才。

四是服务有待提升。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目的是使广大老干部实现幸福养老。但其中我们又看到,存在着离退休干部年龄跨度大、文化需求差异性大、倡导文化养老理念难、活动融合难度高、活动开展参与面不广等问题,同时,又要针对老干部特点使文化养老惠及每一位老干部,这需要进一步考验和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载体有待创新。老干部活动中心是一个离退休干部共融的活动场所,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退休干部年龄偏小、人数较多,离休干部偏向于“静态”养老,而退休干部希望多组织“动态”活动,两者需求反差较大。现时也存在着依托活动阵地组织的活动或层次不高,或吸引力不强,引不起老干部的兴趣,由此制约了活动阵地作用的发挥。调查中,有22%的老同志认为活动载体不够新颖。如何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打造多层次、有创新力的活动载体架构需要进一步设计。

六是内容有待丰富。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是“文化养老”植根的基础。受制于视野的局限性、设施的不完善、人才的缺乏性和工作的习惯性等,目前拓展“文化养老”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推进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活动内容还不是很丰富,活动开展还存在重复性、便利性和单调性等特点,很难使老干部们内心喜欢、乐意参加。调查中发现,有18.9%和约10%的老同志认为活动吸引力不强、活动文化层次不高,有19%和23.2%的老同志认为思想文化类、心理健康类项目偏少或缺乏。

四、进一步推进文化养老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曾指出:“要创新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 阵地建设,针对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变化,本着因地制宜、方便适用的原则,完善基础条件,改进服务管理,积极推进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等活动学习阵地建设工作”。中组部也正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和“两个阵地建设规范”。市委市政府对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高度重视,2013年6月26日,肖市长、连部长带领规划建设、发改、财政等部门作了调研,并进行了专题研究。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积极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1.重视宣传,营造氛围。“文化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群众性强。要注重培养老干部的“文化养老”新理念,让老干部更多地“走出来、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要强化文化养老的舆论引导,畅通内外交流渠道,通过老干部工作网站、工作简报、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介,提高文化养老工作的关注度,增强全社会“文化养老”意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坚持把推进“文化养老”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文化建设范畴,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老年文化的发展,组建更多的老年文体团队等。

2.争取支持,建好阵地。老干部活动中心是提升老干部文化素养的重要平台,也是老干部政治学习、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更是推进文化养老的主要渠道和有力支撑。调查中,有26.7%的老同志认为相关部门不够重视。中央有关部门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两个阵地”建设的意见,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搞好老干部活动阵地的建设规划和文化养老工作规划,加大阵地建设力度。本次调研,我市海盐、平湖、海宁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已着手调研规划和建设当中。要充分利用现有阵地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强规范化建设,使广大老同志活动有去处、心情有乐处、求知有学处、交流有言处、作用有展处,为推进文化养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老工作报告篇2

全县养老机构58家,其中公办19家、公建民营28家,民办养老机构9家,康养中心2家。为推进我县养老工作,联合县财政局及时出台了《关于印发〈2020年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19年县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社区康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二、养老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农村敬老院消防设施建设

新建18所敬老院消防设施和补建24所敬老院消防设施工程于2019年底正式开工,2020年全部完工;4家敬老院扩建,消防同步设计同步施工,11月已开工建设。共投入资金4113.9万元。

(二)社区康养中心建设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县政府办2019年出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社区康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0年建设任务为新建1个社区康养中心,与住建局、规划局、镇共同考察城区住宅小区社区养老用房中,确定锦绣书香门第小区为玉泉社区康养中心选址,已完工,对外公开招标运营。投入近百万元。

(三)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养护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县政府办2019年出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开展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养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院长负责制。

试点长集镇养老服务中心于2019年12月起开始接收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开展集中养护工作,月均入住33人。按照护理标准失能人员2200元每人每月,半失能人员1600元每人每月,根据动态情况按月拨付给长集镇养老服务中心机构账户;2020年3月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试点,月均入住13人,参照特困人员失能半失能标准按照县、乡、个人8:1:1标准承担。县拨资金18.5万元。

2019年至2020年,县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乡镇上报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进行失能评估,共评定出特困人员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1207人,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641人(包含入住民办养老机构的人员)。

(四)养老床位建设情况

2019年底统计年报中,县60周岁以上老人258441人,按照每千名老人拥有45张床位要求,我县应有11630张床位。县养老床位现有11844张床位,已达标。

包括:①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47家5856张床位,②9所社会办养老机构1614张床位,③五保之家3131张床位:④其他1243张床位,分别是:光荣院300张床位,师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0张床位,吴集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0张床位,五岳社区康养中心20张床位,书香门第康养中心25张床位,残疾人康复中心120张床位,各医院康复科、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合计678张养老床位。

我县维修五保之家投入1253.7万元;购买3400张木床用于五保之家放置,投入86.87万元。

(五)护理型床位改造情况

2019年底统计年报中,县60周岁以上老人258441人,按照每千名老人拥有45张床位要求,我县应有11630张床位,护理型床位床位比例不得低于30%,即3489张护理型床位。现有护理型床位3713张(包括未建成的彭塔顺河敬老院和新店伊楼敬老院)

(1)全县养老机构现有护理型床位3363张,包括:

①社会办养老机构301张;②2019年敬老院改造升级护理型床位530张;③2020年敬老院改造升级护理型床位1961张;④新店镇伊楼敬老院和彭塔乡顺河敬老院重建工程中计划建设护理型床位176张;⑤光荣院300张;⑥五岳社区康养中心护理型床位20张;⑦玉泉社区康养中心护理型床位25张(年底建成);⑧师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护理型床位50张。

(2)医疗机构有护理型床位350张,包括:

①各医院康复科合计80张床位;②龙潭镇金水医院拟设医养结合床位150张;③残疾人康复中心设医养结合床位120张。

我县敬老院改造升级工程投入657.6万元,采购医疗护理型设备投入385万元。

(六)农村敬老院改革改制

根据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和民生工程任务要求,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市民政局《关于下达全是特困供养机构社会化转型指导数的通知》,到2020年底,我县特困供养机构社会化运营比例需达到60%,应转型数为28所。截止目前,我县47所敬老院,已有28所敬老院完成公建民营。

(七)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情况

2019年11月18日经镇、县民政局研究同意,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通过县政府采购中心、县招管局按公开招标程序已确定中标单位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继续为城区居家养老开展服务。每个月为社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开展不低于4次“五助”上门服务。年服务老人400人,累计服务1.5万人次。投入资金70.06万元。以“12343”公益服务热线形式,为全县老年人和社区居民搭建一个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以及一流的求助指挥系统,构建“县、乡(镇)、村(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体系和24小时呼叫求助服务体系。实现“互联网+养老”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新模式,打通了养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障碍。

(八)城市社区三级中心建设情况

我县15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均达到85%以上;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100%。

(九)补贴发放情况

养老工作报告篇3

一、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改革全面完成。一是全面完成原试点期间个人账户的清理。严格按政策要求,全面开展原试点期间个人缴费本息的清理、核对、退还。二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一方面按省厅安排完成不属于新制度参保范围的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入企业社保经办机构的扫尾工作,另一方面在年底前要把属于新制度的参保人员在原试点期间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新系统。三是完成退休“中人”新制度待遇计发工作。按照省厅和市人社局要求,2019年完成“中人”退待遇计发工作的扫尾工作。四是做好社保征管职能划转工作。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征管职责划转的工作,确保养老保险费的征收工作平稳有序的开展。

二、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社保基金安全。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坚持按规定对账,确保基金支付安全、及时准确;规范基金大额支出告知制度,做好基金年度预算、决算和基金报表编制工作,压实经办机构的主体责任,强化基金报表质量考核管理;按照工作职责,探索建立与税务、财政部门的征缴对账机制。

三、完善内控机制,严防基金经办风险。全面加强基金内控管理,推动防控措施“进规程、进系统”,加强数据稽核,全面落实取消社银手工报盘、取消手工业务,规范现金业务等要求,及时预警并积极化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完善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基金安全要情报告制度,探究制定业务经办全流程风险防控措施镶入信息系统展开重点业务、关键环节风险监控;开展疑点数据排查确认,建立健全多重参保、重复领取待遇部门间协同核查机制,加大对欺诈冒领行为的打击力度。按国家和省市县的要求,积极做好养老保险严重失信黑名单认定和管理工作。

四、加大征收力度,做好职业年金工作。全力做好职业年金征收工作,按时足额将账实匹配一致的职业年金基金归集到位;准确记录参保人员年金权益,扎实做好职业年金基金转移、纪实、待遇计发等工作。

五、夯实经办基础,切实做好公共业务。一是确保符合政策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参保登记,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加强个人账户管理,准确记录个人权益信息,全面完成原试点业务处理;三是做好征管职能划转衔接相关工作,规范人员增减异动、政策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优化办事流程;四是按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做好2019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

养老工作报告篇4

一、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改革全面完成。一是全面完成原试点期间个人账户的清理。严格按政策要求,全面开展原试点期间个人缴费本息的清理、核对、退还。二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一方面按省厅安排完成不属于新制度参保范围的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入企业社保经办机构的扫尾工作,另一方面在年底前要把属于新制度的参保人员在原试点期间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新系统。三是完成退休“中人”新制度待遇计发工作。按照省厅和市人社局要求,2019年完成“中人”退待遇计发工作的扫尾工作。四是做好社保征管职能划转工作。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征管职责划转的工作,确保养老保险费的征收工作平稳有序的开展。

二、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社保基金安全。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坚持按规定对账,确保基金支付安全、及时准确;规范基金大额支出告知制度,做好基金年度预算、决算和基金报表编制工作,压实经办机构的主体责任,强化基金报表质量考核管理;按照工作职责,探索建立与税务、财政部门的征缴对账机制。

三、完善内控机制,严防基金经办风险。全面加强基金内控管理,推动防控措施“进规程、进系统”,加强数据稽核,全面落实取消社银手工报盘、取消手工业务,规范现金业务等要求,及时预警并积极化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完善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基金安全要情报告制度,探究制定业务经办全流程风险防控措施镶入信息系统展开重点业务、关键环节风险监控;开展疑点数据排查确认,建立健全多重参保、重复领取待遇部门间协同核查机制,加大对欺诈冒领行为的打击力度。按国家和省市县的要求,积极做好养老保险严重失信黑名单认定和管理工作。

四、加大征收力度,做好职业年金工作。全力做好职业年金征收工作,按时足额将账实匹配一致的职业年金基金归集到位;准确记录参保人员年金权益,扎实做好职业年金基金转移、纪实、待遇计发等工作。

五、夯实经办基础,切实做好公共业务。一是确保符合政策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参保登记,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加强个人账户管理,准确记录个人权益信息,全面完成原试点业务处理;三是做好征管职能划转衔接相关工作,规范人员增减异动、政策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优化办事流程;四是按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做好2019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

养老工作报告篇5

近年来,__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我县养老服务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议程,纳入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同时,为建设完善与老年人相关的文化、体育、健身、娱乐等活动场所,新建小区已规划要求配套建设老年娱乐活动场所;已经建好的小区,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按规定为老年人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法律咨询等提供服务。__县国土局在符合土地用地总体规划下,根据土地功能分区,负责给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我县养老服务机构是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就我县而言,人口老龄化加速,高龄化加剧,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加之老年人口80%的在农村,收入水平低,这就决定着老年人养老形式主要是家庭养老,让老年人生活在社区,居住在家里,既有子女的照顾,又可以参加社区老年文体活动,因此,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业,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是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现就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如下建议:

(一)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开展养老服务工作要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要由政府主导,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养老服务工作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领导小组职责,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形成工作全力,组织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切实把养老服务场所建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养老场所,做到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养老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因此,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努力营造尊老、爱老、为老服务的浓厚氛围,形成一个多方参与、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居家养老、敬老院的服务,老年人乐于接受,同时引导老年人转变消费观念和养老观念,接受新的养老方式,确保养老服务工作有力推进。

(三)制定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应结全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补助制度,省、市应提高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的承担比例,减少县级财政的压力,健全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明确购买服务对象,实行购买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应设有公益岗位,以保证工作岗位及人员到位。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

(四)加大经费投入。养老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政府民生工程,要把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补贴、管理人员工作经费以及购买对象补贴资金等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福彩资金作用,支持养老服务工作。

(五)拓宽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要从单纯的文体娱乐活动,维权服务拓展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更多个性化服务项目。根据特殊老年群体需求设定项目及服务标准,满足老年人需求。同时养老服务机构要建立老年人医疗健康

养老工作报告篇6

二、进一步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努力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要公平合理分配有限的公共养老资源,优先保障困难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的“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或低价的供养、护理服务,更好地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探索公建民营、公办民营、委托管理等形式,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三、进一步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引导市场发展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养老产业。要研究降低民办养老机构设立门槛,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要统筹考虑民办养老机构用地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营利性纯养老服务设施示范项目用地,鼓励养老服务设施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和存量房产,鼓励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用于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要改善信贷融资环境,积极支持民办养老服务业的信贷需求,开展营利性养老机构以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融资抵押试点工作。要通过补助、贴息、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养老工作报告篇7

【正文】

关于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施情况,推动工作健康发展。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及袁家庄街道办和长角坝、岳坝镇,采取阅资料、听取汇报、走访了解、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自2011年7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业务主管部门和各镇办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5年底,全县参保18280人,其中参保缴费13607人,享受养老金待遇4665人,参保率99.5%,实现了参保人群全覆盖和应保尽保。积极推行涉及农村的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认定曾在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农村接生员、农技员、兽医员、水利水电员、林业员、电影放映员等岗位工作过的农村籍人员(特定人员)10大类1073人,对符合条件的459人发放了养老补助金;建立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财政专户缴费资金超过1500万元,为符合被征地农民各种人员发放养老生活补助920人14万余元,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助304人53万元,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人社局长、财政局长为副组长,由人社、财政、公安、发改、民政、国土等部门组成的佛坪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隶属于县人社局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5个,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各镇调配1--2人负责经办业务,各村(居)委会明确了1人代办有关参保业务,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管理和经办的组织平台。

(二)强化宣传,引导参保。一是经办中心工作人员和镇(办)、村干部进村入户,召开村民会议,送政策上门,面对面宣传养老保险政策,让群众了解政策,五年来先后组织政策宣传进村入户3次,发放宣传单2万余张,发放宣传袋6000余份,发放宣传年历7000余份。二是设立政策咨询电话,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解决疑难问题1000余人次。

(三)密切协作,合力推进。一是主动服务。工作开展初期,县人社局与镇经办人员,会同村级协办人员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参保手续,方便群众参保。二是协作配合。结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分布面广、居住分散的特点,县政府将信用联社作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开户行,为参保群众领取养老金提供了便利。三是加强经办稽核,在收费环节上做到人、票、款相符,代办员收取的现金必须在3日内缴到经办中心银行专户,确保了养老基金无差错、无遗漏、无损失。

(四)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一是建立了县、镇(办)、村三级工作机制。县有经办中心,镇(办)有经办人员,村有协办人员,并对其进行省市县各级政策业务培训100余人次。二是建立了工作考核机制。县政府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严格实行奖惩。三是制定了《佛坪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和《佛坪县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暂行)》,明确了基金筹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金待遇、转移投保与制度衔接、基金安全管理、业务经办管理服务等监督机制和工作流程。四是建立工作专网信息系统和AAA级档案室,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经办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常态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有序有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政策宣传不深入,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宣传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少数群众对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导致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镇(办)、村、组干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主动性不够,学习了解政策不深入,对政策、经办规程宣讲不深入、不准确、不到位,程序上不够便民。二是群众认识不足,不愿交或少交保费,缴费档次偏低(选择缴费100元/年的占94.47%,200~300元/年的占3.94%,400元/年以上的仅占1.58%),特别是16 --45周岁的群众,对新农保政策存在模糊认识,感觉繁琐、麻烦认为新农保领取待遇低,缴费时间长,觉得养老问题遥远,等到年纪大些再参保,多数群众只想交够15年,不愿长年限缴保费,怕政策变化和参保资金安全等问题,致使参保缴费档次偏低、年限偏短,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应偏低。

(二)经办程序较复杂,参保权益知情率不高。一是部分制度规定在办理、操作时程序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办理申报手续时,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常年不在家,委托家人和亲朋代缴费,容易错造成失误、遗漏、矛盾、脱保等问题,参保率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参保对象对个人权益知情率不够,各村民委员会、居民小组虽然对个人参保信息进行了张榜公示,但存在老百姓不注意看或看不懂的情况,导致自己对自己的参保缴费信息模糊不清。

(三)基础建设较薄弱,经办人员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增加,经办工作业务量急剧攀升,对具体经办人员素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仅有6编6人,工作力量不足,加之办公地点较偏僻,群众办事不方便。各镇(办)虽明确了l至2名经办工作人员,但不是专职专岗,工作调换频繁,人员不够稳定,导致工作有时出现脱节现象。村级代办人员多数年龄偏大、业务水平低,且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工作方法简单,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四)工作进展不均衡,个别征缴力度需加大。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城附近的镇办参保情况较好,偏远镇参保情况相对较差。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业务主管部门和各镇办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一是组织好村组干部的政策培训,使其带头缴纳保费,带动群众积极参保。二是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突出宣传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改变照本宣科灌输式的宣传方法,增强针对性,确保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使形成“动员群众参保”变为“群众自愿参保”的良好局面。

养老工作报告篇8

一、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我省198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3年。特别是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按户籍人口,截至2012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857.7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130.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2%,老龄化、高龄化程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在持续深化完善养老保障的同时,按照中央“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通知》,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2008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政策,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作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工作力度明显加大、进度明显加快。2010年,我省列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进入“十二五”,2011年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又连续出台《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浙江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今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2011年12月,时任代省长的夏宝龙书记亲自出席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并作重要讲话,去年他专门就养老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今年又就家政服务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李强省长在省政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把社会养老服务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这些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确立了基本模式。这个基本模式就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这是立足国情省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以居家为基础,就是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形式,为居住在家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老年人就近就便到所在社区接受服务两种方式。以社区为依托,就是以城乡社区作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平台,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健全完善服务设施,就地就便提供养老服务。以机构为支撑,就是专业的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支撑和示范作用。养老机构主要有护理型、助养型、居养型三种,护理型养老机构是指具有医护功能,以接收失能、失智老人为主,为其提供长期照护的机构;助养型养老机构是以接收半自理老人和自理老人为主,为其提供适当照护、集中居住的机构;居养型养老机构是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采取家庭式居住方式,设有配套的护理和生活照护场所的机构。

二是明确了发展目标。这个发展目标就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9732”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即到2015年,全省97%的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不少于2%的老年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补贴。这是全省的总体要求,省政府在工作部署中也明确,各地可根据当地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确立当地的工作目标。有条件的市县可以进一步提高机构床位比例,扩大购买服务范围。

三是健全了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的法制建设,广泛开展涉老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培训,认真组织执法检查,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援助。省、市、县三级政府普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考核。各级民政部门切实履行牵头职责,积极做好政策创制、管理指导、标准制订、监督检查等工作。各级发改、教育、财政、人力社保、国土资源、建设、卫生等部门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落实政策、整合资源,协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各界也高度关注,积极参与这方面工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形成。

四是强化了多元投入。从去年开始,省财政设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养老服务补贴、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等,并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同时,积极运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捐赠,调动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服务领域。2011年以来,全省用于养老服务建设的投入达52.8亿元,其中财政公共预算安排15亿元、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13 亿元、慈善捐赠2亿元,各类社会资金达22.8亿元。

(二)坚持政府托底、分层分类,社会养老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

一是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由政府供养。这些老人全省共有4.5万人,已经建立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供养服务体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服务,供养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2008年,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明确五保供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确定。目前,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97.3 %,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率达99%。2012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达8100 元/人。

二是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人和高龄、独居老人,由政府提供养老服务补贴。201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统筹城乡、贯通机构和居家养老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明确将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人和高龄、独居老人纳入养老服务补贴范围,由老年人自主选择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补贴。目前,全省所有市县都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13.9万老年人享受到服务补贴,其中1.5万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人享受全额补贴。

三是大多数经济条件一般的老人,由政府支持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按照适度普惠的原则,主要通过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积极扶持发展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大力发展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这些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安全援助和社会参与等多样化养老服务。

四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主要由市场提供多元化服务。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发展个性化养老服务。近年来,各地扶持建设了一批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开发了一批老年住宅、老年社区等老年地产项目,满足部分老年人的高端养老服务需求。

(三)强化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加强社会养老服务用地用房保障。对养老机构用地,省政府明确,以市县为单位,按照到2015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5%以上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机构,确保满足用地需求。对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采用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按照成本逼近法或收益还原法,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2011年以来,全省已新增福利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用地2383亩、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用地1898亩。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用房,省政府明确,将其列入城市社区配套用房,按每百户15-20平方米建筑面积落实,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配建标准。新建小区在交付时配套相应面积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老小区通过资源整合、购买、租赁、腾退、置换相应房产予以配置。与此同时,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学校、办公楼等存量房产和土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村级留用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二是实行养老床位财政补助政策。2008年,我省开始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这一政策。2012年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对用房自建、床位数达到20张、符合规定资质条件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省财政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6000元;对租用用房、租用期3年以上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省财政给予每张床位每年1000元补助,连续补助3年;对其中的护理型床位,自建用房的,每张床位增加2000元补助,租用用房的,每张床位增加1000元补助。与此同时,要求市县财政给予相应的配套补助。2009年至今,各级财政已累计补助2.3亿元,其中省财政补助8400万元。

三是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依据国家政策规定,对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给予减免征。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对养老机构收费给予优惠,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实行与居民同价;免收养老机构电话、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

(四)强化需求导向、标准规范,社会养老服务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健全。

一是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2010年我省率先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试点,2012年全面推开。各地组织专门的评估小组,对老年人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养老服务需求等进行调查,形成评估意见,作为提供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确定养老服务补贴的依据,并实行动态管理。去年,全省已对100多万老年人进行了评估。

二是分类管理养老机构。确立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养型为补充的养老机构发展模式,明确要求优先发展具有医护功能,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护理型机构。目前,全省共有护理型养老机构66家,护理型床位7.3万张,占总床位的28%。

三是积极推进养医合作。省政府明确,规模较大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规模较小的护理型、助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可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也可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促进养医结合。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应当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养老服务机构内独立设置的卫生所(医务室),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当地医保定点机构。

四是强化养老服务规范管理。省有关部门先后颁布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和《养老护理分级标准》,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发展。充分发挥老年服务业协会、社会福利协会等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为分散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2011年我省实施养老机构政策性综合责任保险,通过全省统保、行业互保方式,对养老机构中入住老人发生的意外事故,由保险公司予以赔偿。到去年底,全省养老机构投保率达85%以上。

(五)坚持立足基层、提升素质,社会养老服务组织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建立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管理服务网络。市县两级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和监督管理功能的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建立面向所在区域提供共的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目前,全省已建成符合标准的市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6家、落实事业编制247个,还有52个县(市、区)率先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已建立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209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308家,居家养老服务站(星光老年之家)2万多个,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养老服务组织。各地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引导有一定规模的服务机构开展集团化、连锁化运营,打造服务品牌,已涌现出杭州三替、巾帼西丽、金华田野风等一批知名企业。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目前,全省已有专业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各类组织和机构7500多家,每年服务老年人超过40万人;登记注册的为老服务志愿者达37万人。

三是强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激励。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上岗培训,鼓励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职业资格,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去年,全省共培训养老护理员1.2万名,我省养老护理员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团体第1名的好成绩。积极开展专业化教育。2012年,在杭州师范大学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成人教育大专班。今年,在浙江树人大学、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采取“3+2”或“五年一贯制”模式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建立“入职奖补”制度。从2013年到2015年,对入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满5年的大中专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按照中职2.1万元、高职2.6万元、本科4万元的标准,由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实施护理知识技能进家庭进社区活动。通过集中培训、上门辅导等方式,到2015年底使6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中的护理人员掌握基本的照护技能。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省共有养老机构2028家、床位25.8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064家、床位13.4万张,民办养老机构964家、床位12.4万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占总床位数的比例达48%;另外还有居家养老床位3.5万张。按户籍人口计算,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34.2张,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2张。全省参与养老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达1.6万家,其中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930多家。养老服务及设施已经覆盖全省大部分老年人,其中650多万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半失能等老人直接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养老机构提供的各类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服务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相对薄弱。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不够完善,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较为欠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尤为滞后,近40%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没有覆盖。二是养老机构功能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护理型床位短缺,不能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服务需求。服务质量较好的城市国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农村敬老院床位空置率较高。三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不足。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参与度还不高,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有待开发,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体系亟待建立。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要素保障需进一步强化。一是在用地指标紧张的背景下,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项目建设用地落实难。二是民办养老机构融资难。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属公益事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其土地、房产不能抵押贷款。按招拍挂方式取得项目用地的营利性养老机构,由于其用地性质为社会福利或医疗慈善类,仍然不能通过抵押取得贷款,缺乏畅通的融资渠道。三是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和民办养老机构运行保障缺乏制度性安排,需要加大后续扶持。

(三)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总量不足。全省现有居家和机构护理人员仅4万人,离“十二五”目标10万人还差6万人。二是学历偏低、技能不高。全省养老机构中1.5万名护理员,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2%,获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还不到30%。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全省养老机构中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均只有500人左右。

(四)养老服务领域的监管制度尚不健全。目前,养老服务行业质量考核标准还未建立,养老机构准入、退出机制还缺乏具体操作办法,直接影响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一些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采取违规的商业化营销模式,变相一次性销售长期使用权等,引发矛盾纠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次会议又专题听取和审议省政府的报告,今天下午还要进行专题询问,这是对政府工作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据测算,到2020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达11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4.2%。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下一步,省政府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强法制建设。全面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民政部出台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养老机构规范发展。与此同时,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适时出台加强养老机构管理的政策文件。

(二)着力政策创新。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充分评估我省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9月18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就国务院文件的贯彻落实作了研究部署。要立足先行先试,力争全国领先,特别是要在土地、融资等要素保障方面有所突破。根据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和年度建设任务,确保落实用地指标。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有效信贷投入。通过制定发展规划、设立产业引导资金、扶持培育示范性产业项目等措施,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改进财政补贴方式,确保补助政策真正惠及广大老年人。

(三)优化布局规划。一是指导督促各地更加全面系统地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在省定“9732”总体目标基础上,根据老年人需求情况,加快开展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加快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在继续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同时,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转型升级,力争到2015年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三分之二的农村社区,到2017年覆盖所有农村社区。三是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错位发展。公办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探索公办民营运营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城市公办养老机构与农村敬老院的对口支援和合作机制,在提高农村敬老院服务能力的同时,有效解决其床位空置率较高的问题。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四是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加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积极探索医养合作的新模式。

(四)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加快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制订机构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规程、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引领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二是抓紧研究制定养老机构收费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定价机制,依法确定适用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范围。三是提高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数字养老”工程建设,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老年人信息的动态管理,在老年人需求和社会服务供给之间架设快速对接通道。

养老工作报告篇9

近年来,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会议精神,以扩面为重点,倾力实施职工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县养老经办中心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契机,狠抓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通过积极主动向县委、政府汇报,三年四次以政府名义将养老扩面任务下达到各乡镇,积极争取劳动等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加强宣传,狠抓落实,三年来,全县新增加扩面296人,__年扩面138人,完成任务100人的138%;__年扩面98人,完成任务80人的122.5%;__年9月底扩面60人,完成任务60人的100%;两年覆盖零账户130人,每年均超额完成市处下达的扩面任务,扩面任务完成比例情况位列全市前列。

近年来,全县高度关注民生问题,重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全县养老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由于__人口总量小,受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条件限制,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全县经济总量小,工业发育不良,从业人员少,企业职工维权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始终困扰养老保险扩面进程,以实现应保尽保的扩面工作面临多重挑战。

挑战一:全县仅有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50089 人,非农业人口总数9002人(其中:50岁以上的女性人口数1168人,55岁以上的男性人口数1126人,全县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总人数2435人(含离退休人数)。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均已起步,经我中心到人社部门调查了解,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已达19079人(__年9月底的数,按政府计划近年内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率将达100%),加上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285人,全县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1364人,剩下的人员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长期在外打工,参加了打工地的养老保险;二类是靠政府救济的贫困户、五保户;三类是年轻刚走入社会的用人单位短期临时就业人员,工资收入底,用人单位不管,本人也未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四类是在校学生。这四类人员中,长期在外打工,参加了打工地的养老保险的人员和靠政府救济的贫困户、五保户以及在校学生不属于扩面的对象;刚走入社会的用人单位短期临时就业人员不能强行按灵活就业人员要求参加养老保险,只有通过劳动部门落实用人单位为这部分人员办理养老保险。按参保政策范围,扩面的范围大大减小,然而,在目前用人管理不规范,就业不稳定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的养老保险靠经办机构难以落实。

挑战二:我县过去在部分企业参保缴费时采用灵活人员缴费比例的办法办理的参保缴费,目前该企业漏保人员要求参保,在办理政策解答中,按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可以按政策补费,而这部分漏保人员要求按当初单位参保时采用的缴费比例(即灵活人员缴费比例)参保缴费,然而按灵活人员缴费在目前政策不能补费,这部分人员有上访趋势,同时阻碍了扩面工作的开展。

挑战三:原在机关事业单位从事长期临时工后又回家从事灵活就业人员,这部分人员要求补缴在单位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在现实办理中,因这部分人员不在岗而不能补费,这部分人员也因不能补缴以前年度养老保险费,迟迟徘徊在养老保险扩面门槛外。

挑战四:我县山大人稀,经济欠发达,__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395元和3835元,而养老保险扩面缴费基数逐年攀高,__年全省

在岗职工平均缴费工资100%为34299元,40%为13719.6元,相当一部分个体户觉得养老保险费涨幅过快,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挑战五:根据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安康地区城镇企业职工及个体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安署发[1996]28号)文件精神“《安康地区城镇企业职工及个体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行方案》,已报经__省人民政府批准,从一九九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值此个体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运行十五年了,从1996年10月1日起缴纳个体从业人员养老保险费已满15年了,相当一部分个体从业人员已达到退休年龄办理了养老保险待遇,截止__年9月底,__县已办理个体从业人员退休待遇人数19人,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10894元(其中:最高月享受待遇994元,最低月享受待遇450元),极大的为养老保险扩面宣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然而,具有经济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不能向前补费政策、缴费基数逐年升高、缴费比例也因政策逐步调高等因素,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小县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的现状。

为此,近三年来,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积极将养老扩面困难向市处反映,争取市处核减养老扩面任务,虽然市处3年下达我中心扩面任务数呈递减(100人、80人、60人)趋势,但中心仍感到扩面任务的艰巨,2008年底遗留下来的零账户228人,__年覆盖了57人,__年覆盖了73人,__年零账户还有135人有待覆盖,扩面覆盖任务十分艰巨。

对策一:从以上工作现状来看,我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重点不应该再是扩面,应该是在规范管理和解决用人单位临时就业人员的漏保上,着力研究解决临时就业人员的漏保问题,要加强社会保险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用人单位的临时就业人员参保问题。

对策二:九十年代中期,我们一线养老经办人员在宣传个体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好处时,记得有一条:“个体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女同志退休年龄50岁(现行文件规定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55岁),男同志退休年龄60岁”。目前,全省推行标准化,标识宣传中有一条:“以个体参加养老保险,到达退休年龄,且缴费满15年,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养老经办机构办理退休相关手续”。而现实工作中,参保人员到达退休年龄且缴费满15年的,为办理退休手续来回奔走在劳动部门与养老经办机构之间。出现类似问题,我们经办机构能否将扩面关键政策和退休程序用工作标准确定下来,由省局统一印制下发到各基层县,并用在现实工作中。

养老工作报告篇10

(一)按照局党组08年的总体部署认真学习了“六新”内容,并以实际行动实现了通过学习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实效,实现全年工作圆满完成。

(二)加强基础数据整理,促进保险工作的开展。数据在养老保险工作,是一个核心、是决策的基础,也是我们经办机构的资源优势。数据不准、底数不清、也就谈不上管理和工作。因此,根据省厅20__年的工作安排和我局08年的工作安排,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96年至今所有参保单位及参保职工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核实,并对长期以来没有结算、暂交的有关单位进行通算核实,从而保证了参保单位职工个人信息和参保单位所报的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养老保险的征缴和五保合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加强调查研究,确保足额征收。为全面准确掌握和了解参保单位的机构编制、在职、在编、在册人员数、工资水平、离退休人员数、离退休工资水平、资金来源、单位效益及养老保险负担能力等相关信息数据的第一手资料,为参保单位缴费做好协调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在9-10两个月的时间内,对全市__x家参保单位进行调查、协调和摸底。结果显示全市卫生系统参保单位共有__家,其中__家欠费,__家受益,欠费原因。一是受地理环境限制,住院病人少,收入太底,职工工资难以保障。二是卫生系统领导岗位交流频繁,下届不管上届领导的事、相互扯皮。城建系统参保单位__家,其中欠费的有7家,受益一家,欠费原因一是单位性质自收自支,人员过多收益较差,职工工资很难保障。针对以上调查情况,我们第一与困难单位一把手交流思想,提高他们对养老保险工作的认识,争取得到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努力,大部分困难单位都能保证在当期不欠的情况下分时段补缴历史欠费;第二汇报主管局长。通过主要领导的努力协调,把机关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了济源市年终考核目标范围,从而对我市养老保险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基金应收尽收。今年以来通过摸底稽核和调查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讲,参保单位的主要领导对这次工作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基本上都能做到当期不欠职工的养老保险金,但负担历史欠费从本身讲就不那么乐意,再加上欠费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谁也不想自己给自己找难受,所以清欠工作就成了我们社保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把欠费单位按班子成员职数分包到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和劳动监察部门配合开展工作。一是利用事业单位每年到劳动监察部门年审时给于严格的把关,对欠费大户不清欠和未签定清欠协议的不预年审;二是联合组成征缴小组深入欠费单位进行实地监督检查。加大了清欠力度,效果比较明显。

(五)、强化稽核力度确保基金安全。社会保险基金是广大离退休职工的养命钱。必须严格管理,不能有任何差错。为此,落实好稽核工作也是我们社保机构固根本,管长远、打基础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规范管理,强化基金征缴,增强基金支付能力的需要。也是管好、用好维护好广大参保职工切身利益的需要。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全市__x名离退休人员进行健康调查。一是对有离退休职工的单位进行书面稽核;二是根据参保单位所报的书面稽核结果进行实地复核,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该单位离退休人员的退休手册、身份证及健康情况进行实地复核;对异地居住的离退休职工,需邮寄证明材料和有效证件。努力实现稽核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有效防止了瞒报、漏报或死亡不报情况的发生。这对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参保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利,促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为了更好地、更高质量、更高效完成日常工作,我们不断完善微机化管理系统。对会计、统计报表的制作不断规范和完善,报表报送比以往更加及时、准确,同时认真核定参保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对养老保险金的拨付、审核等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强化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七)党风廉政建设。

能够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求全处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工作中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一年来,没有参与影响公务的宴请以及接受馈赠物品,没有发生用公款“吃喝玩乐”等现象,更没有发生各类违法违纪现象。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在规范上做文章、在管理上下工夫、在服务上上水平,彻底解决在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局党组的工作目标,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征缴任务如期完成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政策

宣传,营造良好的参保氛围。(三)认真做好稽核工作。在养老保险支付问题上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防止因管理不力所造成的少报、漏报或冒领养老金的情况发生。

(四)继续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探索社保发展的新思路。

(五)与缴费困难的单位做好协调工作。对少数困难单位,暂时无能力缴纳保险金的由参保单位提供书面申请,经有关领导审查批准后暂可缓缴。但必须签定缓缴协议。以确保工作计划的如期完成。

(六)加强信息工作。及时将日常工作中掌握的重要情况以信息形式上报,增强各参保单位及个人的参保意识,营造参保缴费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虽说我们的工作就目前而言比较顺利,但就长远看国家不出台相关政策,省局没有统一文件,在处理,解决深层次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和难度。

养老工作报告篇11

自20__年__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以来,区老龄办通过对全区7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检查考评、经验交流学习、回访复检、举办居家养老信息化培训等工作,详细了解市、区两级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服务成效、知晓率等。其中,发现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不仅没有达到服务站的基本标准,要达到《__市20__年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提升标准)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主要检查情况如下:

老城区涵盖__、__、__、__4个街道39个社区,老年人口相对密集,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一是街道、社区宣传力度还不够到位,老年人知晓率低,服务站没有形成氛围,对老人没有吸引力。二是服务站利用率并不高。不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实际上参与的老人很少,上午一般没有老人来,下午才会有老人过来打打牌看看报纸,其他配套设施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几乎处于闲置状态。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虽与相关服务单位签订了服务协议,但老年人较少享受到社区签订提供的上门服务内容,且社区没有建立为老服务各项管理等制度的台账。四是有的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站及活动场地挪作他用,甚至将其承包给私人作为棋牌室或转租为店面使用。通过检查,39个社区中23个社区达到提升标准、__个社区未能达标、2个社区因拆迁、场地原因未能重新设置居家养老服务场所,1个社区没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达标率占社区总数的58.9%。

__新区涵盖__、__、__、__4个街道40个社区,与中心城区不同,__新区地处郊区,老年人口分布相对松散,虽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场地宽敞、配套设施健全,但却门庭冷落。一是因街道、社区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有的老年人甚至不知道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二是大多数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老年人一般与子女同住在自建房屋或比邻而居于古厝,再加上有的社区面积大,老人嫌麻烦,不会特意走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参与活动,他们宁愿就近在祠堂、老年活动室看看电视,聊天谈心;三是有的服务站没有正常运行。有些社区因为工作人员有限,居家养老服务站并没有专人打理,一直是关闭的,只偶尔结合社区开展活动才启用;四是有些社区离城区较远,无中介服务组织,根本没有开展服务工作。通过考评检查,__新区40个社区只有__个社区达到提升标准、34个社区未能达标、1个社区因场地、租借原因未能重新设置居家养老服务场所,2个社区没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达标率仅占社区总数的32.5%。

按照市、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工程的指标来看,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服务成效不显著,考评达标率低。

随着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依托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成本消耗低的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然而纵观此次的检查考评来看,__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运行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要重视。社区“一把手”的态度是首要因素,建立问责制是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站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不能一要检查就找老年协会会长,要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内容,明确社区两委的专职人员管理服务,建立健全为老服务的各项

档案和服务记录等台账;定期走访、探视辖区内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孤寡老人,避免空巢、孤寡老人死于家中无人知晓的悲剧发生,并做好走访记录,切实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运作。 (二)宣传要广泛。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做好向居家老人的宣传指导,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顾虑和偏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工作人员要带领老人参观了解服务站的各种服务功能,还要培养有活动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老人参与服务站点的日常运作,对老人才有吸引力。

养老工作报告篇12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第二,没有敬老院的农村地区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在农村地区,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能力,或者有亲人可以依靠,谁也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却很大。到了晚年,其积蓄难以保障养老的基本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挑战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差距大,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未读过书的占一半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到九成以上,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

3.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4.“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保障对象一直限于“困难的人”、“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相关的调查显示,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全国89%的社会保障,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到了社会11%的社会保障,在县城以下集体单位的1000多万职工和2000多万城镇个体经营者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2)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地农村人口大量向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流动,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3)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被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管理水平较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