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合集12篇

时间:2022-05-04 23:51:26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1

戏剧艺术家徐晓钟说过:“在音乐剧中,戏剧是基础,音乐是灵魂。”任何一部音乐剧的成功与音乐创作的完美表现是密不可分的。《天桥》的音乐创作构思精巧、布局缜密,与剧情发展水融。作曲家采用了现代创作手法将传统的京味文化表现得恰如其分,既具有民族文化标识的亲切感又具有现代音乐风格的国际认同性,是一种国际化视野下的民族音乐创作的新尝试。该剧音乐创作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中西合璧的审美定位

西方的艺术审美遵循的是写实主义审美原则,音乐创作注重感觉和构形,而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则以写意为主,强调“神韵”和“开悟”。在音乐剧《天桥》的审美定位方面,音乐创作者展示出来的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审美观念。整剧音乐创作感性、张扬,借鉴了欧洲音乐剧的创作手法,以通俗化、交响化为特点,重视写实性的人物和场景描写,强调作品的视听效果。与此同时,曲作者在音乐叙事的布局上收放自如,往往会运用一些巧妙的富有中国人文意蕴的创作手法,引导观众思考,给观众以“悟”的广阔空间。这种二元结合的创作方式,是一次中国传统音乐通俗化和现代化的尝试,作曲家将中国古典审美以现代而通俗的方式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求真、求善,以真、善入美,体现了曲作者中西融合的审美意识和定位。

这种兼具中国传统审美和现代创作思维的审美意识是贯穿在音乐剧创作的始终的,作曲家是用一种现代而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关于中国古典文人的故事。在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蓝调、爵士、摇滚等音乐形式,也可以听到无调性的音乐旋律,同时还能从现代手法的音乐描述中感受到民族化的音乐元素。比如“燕舞台”场景的描述,“燕舞台”是晚清时期北京戏曲文化的一个缩影,是汇集天桥文人们梦想的地方,像一个具有梦幻色彩的水晶球。为了描述“燕舞台”华丽而梦幻的场景,曲作者采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融传统审美意蕴于爵士乐等时尚新颖的音乐风格之中,注重视听效果和人文思想的紧密结合。作者采用了现代先锋派的音乐风格,以“凌乱”的打击乐效果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音乐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观众似乎感觉到与古代文人们隔空相望,在那片璀璨的梦幻之城中找寻着自己的梦想。在这种感情的穿越和共鸣当中观众不知不觉进入到历史时空,并以一个现代人的情感去“感悟”过去文人们的情怀。在乐器的配置上,作者没有采用西式的打击乐编排,而是运用了三弦、八角鼓等民族乐器以打击点缀的方式演奏,营造古代文人们喧闹的表演场景。这样的创作手法给人一种华丽的交织感,是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也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由上可见,作者中西合璧式的审美定位成就了该音乐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音乐风格,既兼顾到了观众民族文化认同的习惯,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时尚性和通俗性特征,为该剧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受众审美认同基础。

二、情真意切、情理并重的音乐叙事风格

音乐剧的特点在于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音乐参与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暗示和推动着剧情的发展、烘托剧本意义的升华,因而,细腻而贴切的音乐创作对于音乐剧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天桥》一剧的音乐创作总体来说是以情入手,情真意切、情理并重。

1.剧中人物的性格塑造

作曲家根据人物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为林鹏飞、金环、银环、袁培文等主要人物设计了个性鲜明的音乐主题。这些主题情感丰富、十分贴切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首先,我们对该剧的女主角——金环的音乐主题进行阐述。

谱例1.金环主题音乐片段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平面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类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平面设计涉及诸多元素,包括色彩、图案、文字等,每项元素对平面设计的表现力与内涵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很多平面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以期丰富设计作品的内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设计师要寻找融合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方法,积极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平面设计的效果。

一、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涌现出丰富的传统图案,这些图案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是历史的积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通过这些图案表达吉祥安乐、平安幸福的寓意。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各种传统图案的寓意大多以谐音的形式体现,如,鱼有着“年年有余”的寓意,表现出人们对食物丰盈的期盼;鸳鸯象征美好姻缘;松柏象征长寿;等等。所以,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这些传统图案进行应用,不仅能提高作品的艺术美感,而且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提高作品的文化价值。传统书法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传统书法具有优美的线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丰富的内涵,具有抽象性和象征性。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书法艺术,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设计内容,而且提高了平面设计的艺术魅力。我国的传统色彩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白、黄、青、赤等,而且每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师在运用各种传统色彩时,须明确各种色彩的含义,合理选择色彩,以表现独特的艺术效果,通过视觉表达传递各种信息。

二、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方法

1.汲取传统绘画的精髓

我国传统绘画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寓意深刻,形态各异。传统绘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画家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人物、风景、植物等事物,具有浓厚的意境,能很好地吸引受众的目光。设计师大多根据需要选取元素,以丰富设计内容,提升设计的艺术价值。虽然一些平面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了传统绘画,但只局限于一些浅层的因素,并没有深入其中,以致传统绘画在设计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平面设计师必须深入挖掘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根据这些元素的特性,将其合理融入平面设计作品,使设计元素和谐统一,营造出浓郁的美学意境,提高平面设计的艺术效果。

2.合理渗透传统工艺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工艺,包括剪纸、雕刻、印刷、织染等,这些传统工艺不断改良,逐渐变得简约、精致、灵巧。传统工艺具有独特性,不仅韵味丰富、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外在表现、深刻内涵等因素都可以为设计师带来创作灵感。设计师可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的需要合理运用传统工艺,合理运用传统工艺中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独具个性的艺术构造,进而提高设计质量。

3.充分促进形意结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表现形式大多强调形意结合,通过对实形进行装饰,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传达某种寓意。部分设计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应用时,只注重单方面的形或意,以致设计效果不理想。因此,设计师应更加注重形意结合,对各种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创新,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段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结语

现代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考量多种设计元素。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来源,与平面设计作品的韵味、内涵紧密相关,只有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的质量。因此,设计师必须认真分析行业环境,着力于设计方法的创新,对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设计的艺术效果。

作者:乔姗姗 单位: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3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高楼林立,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看到的多是现代样式的建筑造型和室内空间,并且较为单一。它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而传统中式的室内装饰设计则使人不免产生一种强烈的怀旧情怀。因而在现今的室内设计中,多采用现代的形式语言和设计理念去设计。和用传统的手法去表现。吸收传统室内设计的精华,创造出符合现代需求的室内设计式样与风格,使传统室内装饰风格与现代居室的整体布局和格调能和谐共处,建立中国现代居室独具特色的风格与形式。

一、空间的分隔

传统空间分隔形式在现代居室环境中的借鉴和运用。

在室内空间中,中式空间对“隔断”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并且中式隔断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间分割,而是一个过渡、一个提醒、一个指示,即我们常说的“隔而不断”的含蓄意境。如碧纱橱、落地罩、飞罩、屏风、博古架、帷幕等,不但常被我们用作居室隔断的处理手法,并且还有很强的装饰性。

室内空间的分隔是确定不同的空间功能,进行不同效果装饰与陈设布置的前提,其分隔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的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传统室内空间最有特色,最突出之处在于综合运用隔扇、屏风、帷幕等隔断分隔方式,创造出变化丰富的,隔而不断的流动性室内空间。

二、空间的装饰

传统装饰陈设与现代居室环境的融合。

要在现代的室内环境中保持传统的室内装饰风格就需要把简洁的室内界面与传统装饰纹样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并且传统室内设计中的装饰纹样非常丰富,且富于变化,蝙蝠、鹿、鱼、鹤、梅是较常见的装饰图案。因为“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松耐寒,寓意人应不畏、不怕困难。

在室内界面设计中,借鉴传统室内装饰布局形式,运用大块面的造型方式使界面设计在造型感上追求简洁有力的感觉,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在平静规正的立面构图上,设计几处传统装饰纹样,如冰裂纹、万宇纹、回形纹、祥云纹等,以形成“动静”的节奏对比,并用以唤起人们潜意识中对传统风格的记忆,形成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设计语境。

三、中式家具及陈设

中式家具在现代居室设计中的应用。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家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居室家具构成人们视觉主体内容并直接影响着人们使用的方便和舒适;另一方面家具又是室内空间功能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属性标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传统的中式家具种类繁多,可分为桌、椅、床、凳、柜、橱、几、案、架等。传统的中式家具无论从选料到制造工艺,还是从功能到形式美,都真正达到了实用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的高度统一。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4

作者简介:胡海(1972-),男,江西新余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漆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传统漆艺继承与现代漆画融合”(编号:YS1243;主持人:胡海)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64-02

漆发源于中国,传统漆艺主要是以大漆为材料,然后经过各种艺术手法加工处理所制作成工艺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漆艺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其文化蕴涵源远流长。而中国现代漆画脱胎于传统漆艺,是现代艺术与我国传统髹漆技法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短短的几十年就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新的绘画艺术门类。

但是,目前我国现代漆画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漆画与其它几大画种地位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漆画家在创作中致力于传统漆艺与现代技艺的融合,应表现生活、服务于社会,争取中国现代漆画得到健康发展。

一、对传统漆艺美学观念的理解与继承

现代漆画对传统漆艺美学观念的继承,是有选择性的,它不是按部就班式地模仿。传统漆艺美学法则是经过人类审美观念长期积累的结晶,在传统漆艺的发展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对应的结果。

这些传统漆艺美学法则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是现代漆画家必须遵循的。好的漆画家都应能灵活掌握这些法则,运用自己的灵感,自己的语言和对艺术的理解创作出具有打动人们意识,内容深刻的作品。在现代漆画创作中要勇于创新,创新是现代漆画艺术发展的灵魂。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传统的深厚内涵,又有现代气息的漆画作品。

(一)传统的造物思想在现代漆画上的体现

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极重“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考工记》)。中国传统漆器,典雅温厚,优美含蓄,而且具有神秘感。漆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正是中国人传统思想气质的反映,它温柔典雅敦厚。所以中国人在古代传统哲学思想 “诗、书、礼"的熏陶下,顺应天时与地气,把中国传统漆器制作工艺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对现代艺术影响较大,其中儒家务实、道家务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儒家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宣扬“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两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漆艺造型和装饰气质上体现突出,它强调“气韵生动”与“意象”,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漆艺呈现出优雅、温厚、含蓄和对称的秩序美等特点。

中国现代漆画创作必须要对传统的造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析,要求漆画家在创作中结合现展的特色,暗合现实与传统造物思想相融合,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有价值的、具有审美导向的中国现代漆画造型艺术。

(二)传统的对称美在现代漆画造型上的体现

对称美在中国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美的结构,对称形态具有和谐、平衡和稳定性的特点。对称的美可以使无序变为有序,产生节奏美;可以使富有动感的视觉因素具有稳定感;还可以具有完整性。

现代漆画中的造型形式多样,对称式构图所占比例依然很多,虽然很多构图表现形式不是完全的对称,但也在构图上具有稳定感或具有均衡感。古往今来,在造型艺术上,造型都取决于人,每个人相适应的环境对他的艺术创作影响很大。

在中国传统滚艺造型中,对称美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美的结构。继承并发扬传统漆艺美学思想和法则,是我们现代漆画家和漆艺理论家的责任。

二、传统观念的继承与现代融合

古代漆画是以“画”的形式依附于漆艺品上,而现代漆画却是从传统漆器的装饰纹样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具有现代气息的绘画种类。中国现代漆画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做出深刻的探讨,一是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漆艺精神,要把握住中国人重感悟的特质;二是要参考好的西方文化和西画艺术,要把握西方人重实的特质。

传统漆画在创作上思维比较受束缚,而现代漆画是一门具有特殊属性的绘画种类,其材质上蕴涵着中国传统漆艺的精神内涵,绘画性蕴藏着材料美与工艺美。

现代漆画创作,在观念上不仅要继承好的传统艺术精神,还应该勇于突破与创新,这是现代漆画创作精神的体现。

三、材质运用的历史传承与现代融合

中国用漆历史久远,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传统漆艺已形成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明代漆艺专著《髹饰录》对材质的讲究开篇便有赞语,它主张四时、五行化生天地万物,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相结合,再巧用五色,便造成器物。《髹饰录》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漆艺家利用自然材质的造物思想,传统漆艺对材质的选择遵循贵而精。古代漆艺家在制作漆艺的过程中便不自觉地运用了这种思想,讲究“材美”。

中国传统漆艺髹涂用的大漆有着传承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精神的特征。天然大漆是经过提炼加工出来的优质漆液,以使器物优雅光洁,给人以温暖、光可鉴人、柔和亲切、深沉质朴的感觉。天然大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和各种材质相兼容协调一致,传统漆艺主张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也就是这种文化精神成就了历史上以汉、唐为主要代表的一个“充实而光辉”的传统漆艺盛世。

在现代漆画创作中,由于漆液的薄与厚、浓与浅的不同,以及漆液透明程度的不同,会使得画面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具有无穷韵味的色彩效果。正是如此,使得天然大漆成为我国漆画创作的主要材质。目前随着合成漆的出现,很多漆画家热衷于开拓新材料,而逐渐忽视了大漆的使用,使得大漆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影响,传统的漆文化内涵受到了冲击。很多漆画家已经不满于传统漆艺材料的束缚,开始大胆地尝试运用合成漆作画。近十年,腰果漆的出现,也为现代漆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经。

在现代漆画创作中,材质的选择与运用,表达了漆画家的生活态度,只有熟悉了材质,在加入创作者的激情与审美情操,就能够把漆画作活,给予材料生命。材质在漆画创作中已提升到艺术语言的位置上,材质的自然美和漆画家的观念合二为一,因此,我们要有超前的眼光来看待材质的使用问题。

现代漆画创作的发展,在材质方面必须有传承,在此前提下,再合理吸收新兴材料,以达到良性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四、传统工艺的继承与现代绘画融台

在现代漆画创作中,很多人会把工艺性与绘画性相对立,或者贬低工艺性,这是不可取的。现代漆画的特点,就是要求漆画家不仅要强调绘画性还不能忽略工艺性,也就是技法的修炼。工艺性就是讲究漆画材料和工具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对漆画的绘画性和工艺性同时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古代我国传统漆画多采用黑漆、朱漆、透明漆与金、银、螺钿、蛋壳、矿物等材料结合起来,再使用一定的传统漆艺髹饰技法制作而成。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迅速,在80年代就已被社会所关注并得到承认,目前已成为一个新的绘画种类。由于现代漆画结合了传统漆艺独有的技法,而它的使用工具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画种,这就使得它的艺术特色是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的。中国现代漆画通过继承与创新目前有以下几种主要技法:

髹涂:用金胶漆在胎板地子上进行厚料或薄料等,待漆在快干的时候,贴上金箔或银箔,在开始罩染,使得色彩鲜艳而雅致,这种漆画技法多表现天空、河水等。

莳绘:根据漆画画面的需要,可先用黑推光漆描绘出自己所需要的纹样,然后再在上面撒上各种颜色的漆粉或者金银粉、铝粉等,待干后进行罩漆或彩绘、描金、晕金等,最后打磨推光,这种表现技法在漆画创作中使用广泛。

刻填:包括戗金、雕填、刻漆等技法。是先在漆面上进行或阴或阳的造出低陷图案,然后再填上各种色漆,或者贴上金银箔,这样就会呈现出对比鲜明的图案效果,这种技法比较适合于装饰性漆画。

镶嵌:根据漆画画面的需要,在漆面上镶嵌各种金属丝、螺钿、蛋壳、骨石等不会腐烂变质的材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各种肌理效果。

变涂:先在漆画板上泼下稠漆,然后再洒或滴稀释剂,使得漆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驱散、流动、融合,也可以借助于其它各种形状的物体或工具使得漆表面不平,这样产生的自然纹理,偶然成趣,有一定的意境。

堆塑:在漆画板上借助于工具进行线堆、面堆、薄堆、高堆等,使其画面形成高低起伏不平。

以上的这些都是现代漆画中比较常用到的技法,可以说是从传统工艺中继承下来的技法。而今,这些技法在结合现代漆画的创作需要,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创新。

总而言之,现代漆画家必需具备中国传统漆艺精神的修养,还必需具备材料和技法的修炼,更必需具备容纳百川的胸襟,这样才可以逐步走向成熟。中国现代漆画必须从传统漆艺中汲取营养,并与现代观念融合发展创新,这样才能使现代漆画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5

从广告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及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程度来看,现代广告更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并因此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即广告文化,可以说广告本身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概括地说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指的是 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所形成的民族语言、生活样式、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世界观、价值观。做为一种特殊的时代文明,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无庸质疑广告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广告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经济文化或是企业文化。

任何企业文化总是与该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它总是附着于民族文化的机体之上。尽管当今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文化却是多元化的,每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而各具存在的价值。中国企业文化是在当代经济管理领域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与民族文化血肉相联的文化模式。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广告在推销商品传播广告信息追求商业利润之时也展示着时代文明、民族文化,这种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烙印的广告文化,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战中,广告作为竞争策略和武器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何对待与利用这一丰厚的宝贵财富则是现代企业、现代广告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可见,成功的广告作品应做好“文化”这道大餐,如何找到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契合点是关键。笔者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广告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广告人要善加利用,广告创意如果能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恪守信用、重义守信、爱国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表现仁者情怀的“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等观念浸润历代有识之士;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国同构”“尊老爱幼”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应弘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在很多广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体现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少广告将这一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英国著名作家赛缪尔·约翰逊曾说:“承诺,实实在在的承诺,是广告的灵魂”;中国哲学思想总体上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中国人对自然抱着一份相亲相融的亲近感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广告中往往以自然为表现主体,将人的感情溶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主客体交融来展现一种深层的理念,使商品品牌深入人心。比如广告“扬子天地,扬子电器”(扬子电器),“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太阳更红,长虹更新”(长虹电视机),“当太阳升起的 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太阳神品牌),这些广告立意高远,气魄宏大,都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典型阐释,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一则成功的广告从策划到创作,不仅要研究商品、服务,更要对广告诉求的中心——人认真研究,给广告注入感情与爱心,使人在情感的感染浸润中接受广告,以冲淡过于直露的商业目的。中国人讲究血缘亲情、重情重义,“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成为厂家和广告主特别青睐的诉求方式,这也凸现了国内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即讲究感性诉求或情感诉求。在食品、洗涤用品、厨具、保健品、家具、药品等宣传中,以情感取胜的成功范例数不胜数。这类广告诉求主题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情”字上做文章,并出色运用艺术手段塑造生动可感的形象传达温馨健康的人类情感,以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成功的广告同样也折射出国人对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心企盼和执著追求,可以说,传统文化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有些广告灵活运用文学艺术作品来进行广告创意,将中国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与广告设计理念相结合,这样的典型例子在广告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比如“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奶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制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酒)、“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春眠不觉晓,还是‘蓝梦’好” (蓝梦席梦思),将商品特性与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完美融合。

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在现代广告中

绵延不断、多彩多姿的中国民族文化孕育出琳琅满目、门类繁多的艺术品格与风格,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令世界为之惊叹,也为广告创作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广告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文化市场中,我们要探究广告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内涵,善于在广告传播中融入独特的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广告宣传在如潮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还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广告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广告宣传则应顺应时代潮流,体现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势。有人断言“人们的品位和偏好都在趋向统一化,由于任何地方的人群都因为相同的原因而需要相同的产品,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标准化的主题统一广告宣传,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跨国家、跨民族、跨宗教、跨种族文化的共通与差异给广告宣传带来了更多更广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派生出新的问题:如何将广告宣传与当地文化相融。国际品牌可口可乐的“泥娃娃阿福”系列贺岁广告,丰田公司“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样妙用中国谚语的广告语,都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因此,在国际广告传播中,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从一些国际品牌的广告宣传中可受到有益的启发。

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主题词为“无法抓住那种感觉”,在日本等地改成了“我感受可乐”,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觉”,在智利则改为“生活的感受”,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感触。由此可见,广告必须了解并反映当地的文化,广告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广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6

从广告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及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程度来看,现代广告更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并因此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即广告文化,可以说广告本身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概括地说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指的是 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所形成的民族语言、生活样式、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世界观、价值观。做为一种特殊的时代文明,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无庸质疑广告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广告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经济文化或是企业文化。

任何企业文化总是与该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它总是附着于民族文化的机体之上。尽管当今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文化却是多元化的,每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而各具存在的价值。中国企业文化是在当代经济管理领域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与民族文化血肉相联的文化模式。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广告在推销商品传播广告信息追求商业利润之时也展示着时代文明、民族文化,这种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烙印的广告文化,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战中,广告作为竞争策略和武器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何对待与利用这一丰厚的宝贵财富则是现代企业、现代广告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可见,成功的广告作品应做好“文化”这道大餐,如何找到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契合点是关键。笔者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广告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广告人要善加利用,广告创意如果能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恪守信用、重义守信、爱国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表现仁者情怀的“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等观念浸润历代有识之士;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国同构”“尊老爱幼”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应弘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在很多广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体现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少广告将这一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英国著名作家赛缪尔·约翰逊曾说:“承诺,实实在在的承诺,是广告的灵魂”;中国哲学思想总体上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中国人对自然抱着一份相亲相融的亲近感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广告中往往以自然为表现主体,将人的感情溶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主客体交融来展现一种深层的理念,使商品品牌深入人心。比如广告“扬子天地,扬子电器”(扬子电器),“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太阳更红,长虹更新”(长虹电视机),“当太阳升起的 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太阳神品牌),这些广告立意高远,气魄宏大,都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典型阐释,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一则成功的广告从策划到创作,不仅要研究商品、服务,更要对广告诉求的中心——人认真研究,给广告注入感情与爱心,使人在情感的感染浸润中接受广告,以冲淡过于直露的商业目的。中国人讲究血缘亲情、重情重义,“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成为厂家和广告主特别青睐的诉求方式,这也凸现了国内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即讲究感性诉求或情感诉求。在食品、洗涤用品、厨具、保健品、家具、药品等宣传中,以情感取胜的成功范例数不胜数。这类广告诉求主题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情”字上做文章,并出色运用艺术手段塑造生动可感的形象传达温馨健康的人类情感,以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成功的广告同样也折射出国人对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心企盼和执著追求,可以说,传统文化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有些广告灵活运用文学艺术作品来进行广告创意,将中国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与广告设计理念相结合,这样的典型例子在广告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比如“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奶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制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酒)、“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春眠不觉晓,还是‘蓝梦’好” (蓝梦席梦思),将商品特性与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完美融合。

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在现代广告中

绵延不断、多彩多姿的中国民族文化孕育出琳琅满目、门类繁多的艺术品格与风格,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令世界为之惊叹,也为广告创作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广告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文化市场中,我们要探究广告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内涵,善于在广告传播中融入独特的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广告宣传在如潮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还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广告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广告宣传则应顺应时代潮流,体现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势。有人断言“人们的品位和偏好都在趋向统一化,由于任何地方的人群都因为相同的原因而需要相同的产品,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标准化的主题统一广告宣传,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跨国家、跨民族、跨宗教、跨种族文化的共通与差异给广告宣传带来了更多更广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派生出新的问题:如何将广告宣传与当地文化相融。国际品牌可口可乐的“泥娃娃阿福”系列贺岁广告,丰田公司“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样妙用中国谚语的广告语,都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因此,在国际广告传播中,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从一些国际品牌的广告宣传中可受到有益的启发。

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主题词为“无法抓住那种感觉”,在日本等地改成了“我感受可乐”,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觉”,在智利则改为“生活的感受”,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感触。由此可见,广告必须了解并反映当地的文化,广告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广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7

从广告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及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程度来看,现代广告更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并因此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即广告文化,可以说广告本身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概括地说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指的是 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所形成的民族语言、生活样式、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世界观、价值观。做为一种特殊的时代文明,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无庸质疑广告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广告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经济文化或是企业文化。

任何企业文化总是与该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它总是附着于民族文化的机体之上。尽管当今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文化却是多元化的,每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而各具存在的价值。中国企业文化是在当代经济管理领域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与民族文化血肉相联的文化模式。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广告在推销商品传播广告信息追求商业利润之时也展示着时代文明、民族文化,这种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烙印的广告文化,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战中,广告作为竞争策略和武器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何对待与利用这一丰厚的宝贵财富则是现代企业、现代广告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可见,成功的广告作品应做好“文化”这道大餐,如何找到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契合点是关键。笔者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广告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广告人要善加利用,广告创意如果能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恪守信用、重义守信、爱国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表现仁者情怀的“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等观念浸润历代有识之士;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国同构”“尊老爱幼”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应弘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在很多广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体现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少广告将这一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英国著名作家赛缪尔·约翰逊曾说:“承诺,实实在在的承诺,是广告的灵魂”;中国哲学思想总体上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中国人对自然抱着一份相亲相融的亲近感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广告中往往以自然为表现主体,将人的感情溶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主客体交融来展现一种深层的理念,使商品品牌深入人心。比如广告“扬子天地,扬子电器”(扬子电器),“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太阳更红,长虹更新”(长虹电视机),“当太阳升起的 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太阳神品牌),这些广告立意高远,气魄宏大,都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典型阐释,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一则成功的广告从策划到创作,不仅要研究商品、服务,更要对广告诉求的中心——人认真研究,给广告注入感情与爱心,使人在情感的感染浸润中接受广告,以冲淡过于直露的商业目的。中国人讲究血缘亲情、重情重义,“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成为厂家和广告主特别青睐的诉求方式,这也凸现了国内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即讲究感性诉求或情感诉求。在食品、洗涤用品、厨具、保健品、家具、药品等宣传中,以情感取胜的成功范例数不胜数。这类广告诉求主题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情”字上做文章,并出色运用艺术手段塑造生动可感的形象传达温馨健康的人类情感,以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成功的广告同样也折射出国人对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心企盼和执著追求,可以说,传统文化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有些广告灵活运用文学艺术作品来进行广告创意,将中国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与广告设计理念相结合,这样的典型例子在广告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比如“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奶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制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酒)、“春来江水绿如兰”(春兰空调)、“春眠不觉晓,还是‘蓝梦’好” (蓝梦席梦思),将商品特性与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完美融合。

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在现代广告中

绵延不断、多彩多姿的中国民族文化孕育出琳琅满目、门类繁多的艺术品格与风格,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令世界为之惊叹,也为广告创作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广告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文化市场中,我们要探究广告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内涵,善于在广告传播中融入独特的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广告宣传在如潮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还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广告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广告宣传则应顺应时代潮流,体现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势。有人断言“人们的品位和偏好都在趋向统一化,由于任何地方的人群都因为相同的原因而需要相同的产品,因而企业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标准化的主题统一广告宣传,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跨国家、跨民族、跨宗教、跨种族文化的共通与差异给广告宣传带来了更多更广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派生出新的问题:如何将广告宣传与当地文化相融。国际品牌可口可乐的“泥娃娃阿福”系列贺岁广告,丰田公司“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样妙用中国谚语的广告语,都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因此,在国际广告传播中,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从一些国际品牌的广告宣传中可受到有益的启发。

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主题词为“无法抓住那种感觉”,在日本等地改成了“我感受可乐”,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觉”,在智利则改为“生活的感受”,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感触。由此可见,广告必须了解并反映当地的文化,广告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广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8

中图分类号: J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088-0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各种艺术思潮、新观念的涌入,不仅影响着我们传统的审美观,也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设计也离传统文化、民族艺术越来越远,如何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和艺术?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

(一)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是一些物质与精神的沉淀。谈到中国文化,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文化的字徽――道;中国文化的图符――太极图;中国文化的象征――龙。“道、太极、龙”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思想和内在精神。

(二)传统艺术

什么是传统艺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创造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文化精神,会以种种方式流传在世界上,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来传承着、发展着。它们传承下来,并且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倾向。当然,这种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承中的扬弃,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扬弃中,形成了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也就是传统艺术。

二、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一)神形兼备

如果说西方艺术注重“形”的再现,那么中国艺术则注重“传神”,强调“神形兼备”。中国传统艺术是注重传神,而不否定形似;注重传神,而不求形似;强调神似与形似并重,也就是“神形兼备”。“传神”在艺术创作中主要指相对忽略对事物外部特征的具体刻画,通过外部特征来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更多的将“情”溶于其中,“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不论是中国的绘画艺术还是书法艺术,其实都没有刻意追求形似,而是强调对“神”的把握和表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回味无穷,使人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追求意境

意境,就是立意于境,指“文学与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所营造的境界和情调”。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对“意境”的表达和追求,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它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

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以虚明实: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而使画面有灵气,充满生机。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自产生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会结束。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意境”的表达和追求。要将自己融入其中,用心观察,用心感受,意从心出,借景现形,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

(三)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总原则,也是对“传神”和“意境”的具体运用。像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龙。古往今来,龙有很多表达形式,但最本质的是S形,把龙那种威严、逞霸的形象和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仿佛一条舞动的长龙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传统艺术中强调和追求的美,也是现代设计追求的。

三、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对美的欣赏和感受已具有深厚的时代精神。在向世界开放的同时,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使我们的思想被世界众多流派所惑。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而放弃传统,应当立足于传统,努力开拓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现代设计的表现方法很多,如何使中国设计在世界设计中独树一帜呢?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值得设计师门运用的。在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就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包括太极图、太极拳,有奥运五环色组成的会徽,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气韵,表达了奥林匹克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是延续传统的艺术理念和思想,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前人具体做出背后的那种对事物、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具体的形式,不是一种纯粹的、盲目的仿古。发扬传统艺术,决不是把传统艺术看成凝固的、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把传统艺术理解为某种静止的形式,而要不断吸收外国的东西和借鉴古人的东西,就好像一只鸟的两只翅膀,缺了哪一只都不能飞翔。吸收先进和继承传统,都要求我们拥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要立足于今天,才能创造明天。

结语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9

1.教师、学生与媒体技术的关系

无论是现代教育技术,还是传统教学,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即使媒体技术再先进,课件再精美生动,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媒体技术永远不能掩盖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激情的讲解,像传统教法一样言传身教、黑板板书,适当利用媒体技术实现师生之间更为亲密、和谐的交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如果过分关注媒体效果,忘记了教师主导地位,就会出现师生双向交流渠道不畅,教学亲和力低下的现象。老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随身携带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教育行为是为了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培养和塑造,学生是教育行为的最终目的,无论媒体技术多完美,其从属地位也不能居于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之上。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和谐发展的宏观目标,决不能被现代教育技术左右。

2.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法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完全排斥传统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融合传统教学中的黑板板书、挂图等,即使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声音效果,但也是冷冰冰的机器声音,不能替代教师独特的言传身教。

3.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学课件是对教学内容的详细、生动的阐述与解释。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少在教学课件中插入过多的漂亮图片、动听的音乐,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学课件还要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新的培养目标包容了原有目标的教育功能,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各有千秋,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就是好的手段。如何真正发挥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使先进的教育技术切实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工具,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准确的言语、丰富的表情、恰当的手势和漂亮的板书,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是现代技术手段难以达到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功能,如直观化、模拟化、交互性和强大迅速的计算功能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因此这两种方式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厚此薄彼都是片面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把握不同教学手段与方法之间的关系,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体系的整体建构中,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许多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而且鲜活生动、耳目一新。通过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人的感官被“延长”了,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去认识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动静快慢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1.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的认知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字、图表、声音、动或静态图像被集成一起,构成教学软件,产生极好的逼真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机、有线电视和网络远程教育等,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图像和声音效果,但也只能展示教学信息,不能进行交互式的个别化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在计算机上反复操作、训练、直至熟练。学生在这种交流式的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由教师安排。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提供更多的优秀教育技术,给教学领域带来了生动多样的新局面,使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然而,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人的观念必须转变,否则,永远没有教学理念上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其中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宏观和微观上的结构和变化过程,都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教学过程中不但能给出结论,还有演示变化的过程,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缩短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10

传统舞蹈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独特。在过去的舞蹈教学模式中,那些几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学生叫苦连天。不少学生由于经不住严酷的训练,最终放弃了舞蹈学习。如何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能够苦得有价值,这是舞蹈教学应该探究的地方。现代舞蹈反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再现,强调学生应该关注舞蹈者的内心感受与主观情感以及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传统舞蹈教学注重动作的固定训练,现代舞蹈教学强调舞者有情感的肢体表达。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互动与创新

1.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11

管理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摊开人类发展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管理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社会运行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一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多数是由科学的管理方法促成的,而一次失败的革命也可以从管理层面找到原因。用管理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一个人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管理离我们是如此之近,但是让你我来诠释管理的内涵,却又感觉无从下笔。而且,受西方科学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管理多数都在模仿西方,难道我们就不能先哲的深邃思想中总结出一些传统的管理文化为我所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就请让笔者为您抽丝剥茧,分析一下中国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差异与融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差异

(一)人伦关系层面

我国传统的人伦关系有着鲜明的等级性与附庸性,而且传统的德治思想也有着很深的等级制度的烙印,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我国的传统的道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民主,更加重视人权,虽然从思想资源上来讲,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宝贵遗产,但是我们必须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价值观层面

传统价值观带有很强的中央集权思想,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组织内部的管理者排斥以个体本位的现代管理思维,更倾向于以维护管理者权威的集体主义思维。除非是外力作用,或者是迫于生存压力的需要,组织内部的管理者不希望跳出权威的庇护而完全暴露于公众的面前,显然这一价值观念对现代管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政治文化层面

我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之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些精华已经与现代管理思想融为一体,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则与现代管理理念是冲突的,比如“大一统思想”、“封闭思想”等等,不利于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

(四)思维方式层面

中国的传统思维是以整体思维见长,特别是以模糊哲学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做一切事情都从整体着眼,但是却缺乏对细节的把握。在这样一种思维体系之下,是无法建立一套缜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无法催生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实验手段与机械设备,因此,我国古代的科学多数是依靠经验总结,而不是推理论证。如果现代企业使用这种思维方式来管理企业的话,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甚至企业管理者连自己企业为什么会倒闭都不知道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的落后层面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摒弃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只有我们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解读那些经典,传统文化才能够得以发扬,经典不应该束之高阁,它应该更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样它才有存在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融合

(一)竞争、合作与中庸

竞争与合作可以称得上是两个极端,在西方的管理理念中,似乎两永远也扯不上关系。但是在我国的管理学界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推崇管理学的本土化,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m理论模式,这一理论的提出就是基于传统的中庸思想。这一模式利用中国特有的中庸思维模式,将竞争与合作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使两者处于一个体系之中,而且每一方都可以在特定的限度

之内有效发挥其作用,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绝对不会出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情况,这就是《中庸》这部经典中提到的“执其两端而用中”在现代管理学中的表现。

(二)德治与现代管理制度

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德治,“以德服人”更是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西方的管理制度中,最早融入传统文化的部分就是德治,主要表现为管理者要具备很高的道德水平,并以此来作为员工的榜样,这也成为一个组织内部管理者修己安人的重要部分,而柔性管理理念正是从德治这一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德治作为儒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强的伦理性,强调以情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过于重视德治,将会使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因此,组织采取德治必须要适度,否则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制度的核心所在,它要求组织内部的领导必须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儒家文化就特别重视这一点,进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这种思想虽然在封建社会之中无法实现,但是它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肯定人、注重人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尊重企业员工的价值与尊严,然后再将“使用人”提升到“发展人”的高度。最终实现民主管理,防止专制、个人崇拜情况的发生。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将人融入自然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有对立的倾向,目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友好经济”正是这一思想的表现。

(四)重义轻利与效益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一些思想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实用主义,这种思想与现代管理制度讲究效益的思想是相符的。同时,我国儒家思想中,还存在着一种大于利的东西,它就是“义”。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的是小人将追求利作为一生的目标,而君子则把义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所谓的义就是一个人要公平、要诚信,要一诺千金,从这一层面来讲是有利于现代管理制度运行的,但是绝对不能将这种思想极端化,一旦这种思想极端化,就会出现不讲业绩、不讲效率的情况,这将会使组织的效益管理无法展开。

总结:

综上所述,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其管理理念都必须要植根于其固有的文化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生根、发芽,我国也是如此。我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融入现代管理思想之中,这无疑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莲梅.浅谈传统文化对我国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影响[j].消费导刊.2009(11)

[2]赵东升.东西方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06)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篇12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现状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走入设计误区,部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过度追求西方文化,部分设计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一味的追求高档材料的运用,忽略了设计搭配的重要性。另外,还存在着一部分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开始之前并没有对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这些都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在实际中的应用较少或者应用实施单一刻板。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外来设计理念在中国的盛行甚至后来居上,其主要表现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的环境风水学以排除迷信的观念进行抵制,以致于我国在设计理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空白。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较为完整的外来设计理念逐渐在中国设计行业中占领重要地位。正是由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对于西方文化的过度追求,以致于我国的传统建设特色都逐渐在被忽视的过程中失去光环。另外,这还导致当前的环境设计大都形式相同,失去了我国传统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其二,中国传统特色的环境作品越来越少,急需被保护。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当前现存的中国特色传统建筑的设计思维与案例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大多都集中在偏远城镇或者山区。例如中国传统特色明显的环境设计典范包括存在安徽皖南的宏村,在环境设计以及建筑设计方面都具有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特色,但是随着外来设计理念的影响逐渐深入,此类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正在逐渐减少,并且由于现代化建设与城市的不断推广与扩张,现代环境下的这类建筑正在逐渐消失减少。所以,应当加强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及加强保护传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际融入措施

1.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引用与复制

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化设计中的有效融入,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引用与复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性意义强的视觉形式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体现,从而实现在新的载体上进行全新的视觉形式创造,从而实现符合现代审美的情感塑造。另外还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让相关文化元素在保留其基本形态与神韵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设计的表现,表达相关的民族思想与精神。同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可以直接对传统元素进行复制应用,将其融入到现代化设计载体当中,通过现代化的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力表达。

2.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优化与变异

在现代环境设计当中,加强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手段还包括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优化与变异。设计师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发现适合现代化设计的美的元素作为实现设计创作的素材。之后对相关素材进行现代化的分解、重组,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与现代化设计进行相互融合,这主要是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西方特色的相互结合的方式。例如,上海的著名建筑经贸大厦就是通过以上方法实现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典型实例。在设计进行时,设计师将传统的塔型结构进行元素分解与创新,将其运用到现代化高层建筑设计当中。设计师在进行塔型结构运用时,没有对该元素进行生搬硬套的形状放大,其主要是运用现代美学实现塔型比例与建筑比例的协同。并且设计师主要是以密檐式塔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设计思维立脚点,对该塔型的轮廓、线条以及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与概括,再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与设计理念进行传统元素的有效表达。

3.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的审美观念的现代化的建筑结构进行相互融合。在进行相关建筑设计时,利用文化传承进行传统建筑特征表达的同时又以创新精神实现现代化建筑风格的表达。例如,苏州博物馆的建设就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两相结合的重要成功设计案例。在进行该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首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作为设计实现基础,然后采取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进行传统文化的表达。在进行博物馆外观设计时,将其以传统建筑的形式进行表达,使其在所处的苏州古建筑群落中不至于格格不入,实现该地区环境的建筑设计整体性。而博物馆的内部构造与设计有充分发挥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运用科技感与现代感十足的多种几何图形来进行造型设计。博物馆内的现代化设计元素与馆外的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两两结合,在表达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效的实现了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创新。

4.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隐喻与创新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隐喻手法的应用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表达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是通过环境设计当中所包含的元素与形式来对环境之外的精神进行隐晦表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说,其主要是对传统文化内涵、价值以及寓意的表达。将具有民族的特色的图案、摆设以及风格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都是实现文化内涵表达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思维来实现传统文化的隐喻表达,主要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同时兼具现代化与中国化的特点。另外,根据设计所处的环境还应当包含相关区域的区域文化特征。例如,孔子研究院的设计就是在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隐喻与创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主要是将中国传统书院引入到建筑规划当中,使其具有古典建筑的精巧构局。设计师在建筑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了座山与案山的象征形态,并根据中国传统风水学进行引水渠与小河的添加,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从风水学上为该建筑提供了极佳的风水地理位置,是传统的设计体现。在该建筑群落的设计中,设计师运用多种传统的建筑文化元素作为设计支撑,灵活运用隐喻手法,将传统的文化元素利用现代美学观念进行充分提炼与变异,实现隐喻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