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务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12-30 07:08:11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1

17秋5班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虽是本班课程,从学情上来分析,他们对电商专业的社会导向、经济地位与用途,了解不多,也不透彻,造成了对本课程无学习兴趣的局面。通过对他们的调研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摸底排查,我就专业角度,从基础抓起,从历史的转变,从改革开放、货物流通,从马帮送货、上门销售,一直讲到电商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地位及快捷、无中间商、利润回收、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步步地认识这个专业,这门课程。

《电商物流》是电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对物流一点半解,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物流,故而在授课时,往往能收到学生不以为然的反馈。他们觉得在生活中轻易就能看到、做到的事情,不必在课堂上细细琢磨。因此,课堂学习氛围极其不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四两拨千斤,反从生活借用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里面涉及电商及物流客户资源的整理与管理,实操很难实现。因此,课堂上我尽量引用学生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来举例,引导学生从身边案例思考。

第二学期,我的任课科目主要集中在18春和18秋电商班的《电商物流》、《客户关系管理》,虽然上着同样的科目,学生基础却不一样,春季学生较秋季学生在德育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加该班在课堂管理上一直处于松散状态,如此特殊的学情,我只得潜心学习,积极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尽可能地协调好两个年级的冲突,让老生带领新生,和谐教学。

总结过去一年教学,我注重与学生的课后相处,不断与同学增进关系,了解他们的兴趣,从他们的聊天中去挖掘他们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点的掌握,让自己能反省一下自己所教的内容是否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同时了解学生的内心,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可以从他们的角度去反思自己所教的课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去思考知识点,从而选择新的讲授方式。

再者,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让自己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内涵,在学生面前可以展示更有才的自己。从物流专业的技能方面,和对电子商务、配送方面的知识都需要进行不定时的提高,让自己成为一个越来越优秀的人。同时也能完成自己想要的那种教育高度。与此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这个可以通过参加多种培训和听多一些教育专家的建议。再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2

      一、加强学习 提升政治素质

      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督导条例》;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积极参与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努力使自身督导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认真履行责任督学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评价和指导作用,推进依法督导、依法治教,为督促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业务能力

       1、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职责,规范督导程序。

      2、强化学习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督学外出学习和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研修培训,转化运用学习成果,提高工作水平。

      3、加强检查考核。根据“一月一主题”强化履职意识,确保工作实效。

      4、总结提炼创新。积极撰写督导报告和创新案例,参加上级征集的评比活动,推介挂牌督导工作创新,交流总结经验。

      三、服从领导 认真开展督导工作

 1、认真完成教育督导室和第二责任区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 完善督导信息平台建设,熟悉平台应用,发挥信息平台作用。

3、认真做好疫情防控督导工作,把疫情防控做为常态化工作来抓。

 4、积极完善提升。规范督导、健全资料、工作创新、及时整改。

  5、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等不靠,为规范办学尽自己一份力。     

2021年1月5日

 

2021年个人督导工作行事历

 

 

一月

1、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2、做好责任区2020年督导工作总结谋划2021年督导工作计划。

3、开展挂牌学校“2020-2021学年度寒假校园及周边安全、学生交通安全”常规性督导及第一轮“规范办园行为督导评估”中未评估幼儿园及已评估园的整改落实工作专项督导。

4、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5、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招生、收费及择校”情况常规督查。

4、开展“2021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

5、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责任区学校“食堂、食品、饮水及宿舍卫生情况”常规督查。

4、开展责任区有证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及“安全卫生管理” 情况专项督导。

5、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责任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学习、体育锻炼和课业负担”情况常规督查。

4、开展责任区有证幼儿园“科学保育保教”情况专项督导。

5、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五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责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常规督导。

4、开展责任区学校“功能室使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督导。

5、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六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食品、饮水及宿舍卫生、”情况常规督查和“防溺水安全工作”专项督导。

4、做好个人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5、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七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暑假学生交通、防溺水安全情况”的专项督导。

4、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5、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八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学校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专项督导。

4、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5、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九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责任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招生、收费、择校情况”常规督查。

4、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专项督导。

5、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十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课程开设、课堂教育情况”常规督查;

4、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门卫安全管理”情况专项督导。

5、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6、完成市区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十一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情况常规督查;

4、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情况专项督导。

5、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6、完成市区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十二月

1、做好个人上月工作总结及本月工作安排。

2、参加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3、做好责任区2021年度督导工作总结,拟定2022年督导工作计划;

4、开展责任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务管理及制度执行情况”常规督导。

5、开展责任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学校冬季安全工作”情况专项督导。

6、及时上报督导工作信息,上交督导材料。。

7、完成市区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3

一、个人业务工作报告的作用和地位

个人业务工作报告,是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材料之一,不仅是个人业务工作情况的总结,也是业务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更是评审委员会了解与评价申报人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报告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专家对申报人的评价结果,所以写好个人业务工作报告很重要。

二、总体要求

业务工作报告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工作成绩及履行职责情况等。

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自然情况、简历及专业工作经历;二是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三是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四是、论著、研究报告等学术水平情况;五是继续教育情况。

三、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应按工作岗位、职务的变动分别、分段填写。专业工作经历主要指任现职以来所从事的代表个人能力与水平的专业工作,同时应注明个人所起作用(主持、参加、独立承担等)。

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主要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包括个人任现职以来所获的荣誉。

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是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要详实。要求提供反映出水平、能力的主要专业工作总结,特别是要把所取得的成果、效益及在促进集团公司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报告中体现出来。即:主持哪些课题,课题进展情况,有哪些创新,取得哪些突破,通过哪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等。

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术水平,应在业务工作报告中反映出来。报告中除了概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价值外,还要注明的刊物名称及时间,以及个人承担情况(独立、合著等)。

继续教育主要指任现职以来参加的本专业业务学习与培训,也包括学历教育。报告中要写明反映继续教育学习的课程、(政工专业继续教育内容,根据政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和需要确定,每年上半年为和省委要求的当年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下半年为政工干部专业知识学习)。形式、时间等,(根据文件规定,中高级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2学时,初级人员不少于40学时),特别要总结出学习后的收获和提高以及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四、其它要求

1、业务工作报告是个人任现职以来本职业务工作的高度概括,不要把任现职前的工作再总结进来,也不能写成流水账。

2、业务工作报告所反映的水平、能力、效益、成果应客观、真实,要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相符,属集体创造的成果应注明个人部分的作用。

3、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方面的总结,要对应所申报级别的资格条件要求去写。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4

个人业务工作报告,是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材料之一,不仅是个人业务工作情况的总结,也是业务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更是评审委员会了解与评价申报人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报告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专家对申报人的评价结果,所以写好个人业务工作报告很重要。

二、总体要求

业务工作报告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工作成绩及履行职责情况等。

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自然情况、简历及专业工作经历;二是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三是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四是、论著、研究报告等学术水平情况;五是继续教育情况。

三、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应按工作岗位、职务的变动分别、分段填写。专业工作经历主要指任现职以来所从事的代表个人能力与水平的专业工作,同时应注明个人所起作用(主持、参加、独立承担等)。

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主要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包括个人任现职以来所获的荣誉。

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是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要详实。要求提供反映出水平、能力的主要专业工作总结,特别是要把所取得的成果、效益及在促进集团公司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报告中体现出来。即:主持哪些课题,课题进展情况,有哪些创新,取得哪些突破,通过哪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等。

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术水平,应在业务工作报告中反映出来。报告中除了概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价值外,还要注明的刊物名称及时间,以及个人承担情况(独立、合著等)。

继续教育主要指任现职以来参加的本专业业务学习与培训,也包括学历教育。报告中要写明反映继续教育学习的课程、(政工专业继续教育内容,根据政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和需要确定,每年上半年为和省委要求的当年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下半年为政工干部专业知识学习)。形式、时间等,(根据文件规定,中高级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2学时,初级人员不少于40学时),特别要总结出学习后的收获和提高以及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四、其它要求

1、业务工作报告是个人任现职以来本职业务工作的高度概括,不要把任现职前的工作再总结进来,也不能写成流水账。

2、业务工作报告所反映的水平、能力、效益、成果应客观、真实,要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相符,属集体创造的成果应注明个人部分的作用。

3、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方面的总结,要对应所申报级别的资格条件要求去写。

4、申报高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3000字左右,申报中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2000字左右,申报初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1000字左右。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5

二、“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的教学困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经过探索提出“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定岗”是指确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跟单”是指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识岗实习到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习到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轮学训,实现“岗位能力递进”。

三、“定岗跟单”专业实施方案

1.职业能力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根据技术型人才的层次划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技能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岗位设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主要培养具有技术实践知识的技术工人。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主要面向建筑与工程材料行业,培养能从事材料生产、检测和材料应用等第一线检测技术工作人员。随着这几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第三方检测类企业(华测,申美,天祥)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类企业一般接受客户委托检测建筑材料后,由业务部门评审能否执行,再安排建材检测采样部门执行采样和取样,采好的样品由样品管理部门下发给建材检测分析室,由分析室检测得到原始数据,汇总编制建材检测报告,最后三级审核出报告给客户。结合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行业优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的职业范围是材料检测企业采样员和分析员。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后,学校邀请职教专家团队、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头脑风暴分析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理专业岗位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分解岗位需要完成的职业活动,归纳采样员和分析员的五个工作领域,17个工作任务,40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操作技能规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分析工作内容,重视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与职业标准密切相关的,职业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平台,分析采样员和分析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归纳出材料试验与检测、成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文件资料管理、环境检测、客户服务五个典型工作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打破原有专业实施方案中专业理论课程的学科体系,确定建筑与工程材料“定岗跟单”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如表1所示。和原有的专业实施方案相比,“定岗跟单”更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实践课程比例达到36%。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要求来源于企业,理实结合,系统培养。

(2)调整课程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三年学制安排分别为:一年级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和识岗实习。识岗实习为了指引以后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对岗位职责、工作技能要求、岗位价值、地位和待遇认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价值的认识;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专项技能和考证实训。专业教师挖掘联合实训中心的生产功能,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设计,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与企业差距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企业专项岗位认知更为全面。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通过承接监测总站的检测项目,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和喜好灵活机动对学生岗位进行合理调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适应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岗位实践,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避免以往顶岗实习岗位选择完全依赖于教师或家长的推荐,学生自己没有判断。

(3)引入标准规范,开发教学项目。将职业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内容凝练成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内在要求。借助“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教学项目来源于真实工作项目,专业教师将建筑材料检测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化学分析工)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融入教学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服务流程的文件资料(岗位任务单,采样原始记录、样品流转单、分析检测原始记录和汇总表),这些岗位表格包含国际标准、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按照岗位任务单上的要求,步骤、实施方法和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规范,比如,环境检测教学项目中,学生掌握查询采样原始记录表中涉及的国家标准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和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在工作环境中正确判断室内通风情况和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按照企业所用的国家标准的要求绘画采样测点示意图,并养成及时填写实验设备仪器(空盒气压表、温湿度计、秒表、风向风速仪等)的型号、编号、类型的职业习惯。学生在处理和完成真实岗位任务单的过程中,掌握岗位所必要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出版类似配套项目化教材4本:《建筑工程材料》《材料化学分析》《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材料性能检测》。

3.场所师资保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发挥不同场所作用,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总面积约为800m。为了配合学生能够在和实际生产过程接近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过程训练,联合实训中心按照明确的工作生产任务分为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实训室和教室八个不同场所。这八个不同场所在教学中也分别承担不同实践实习和技能培训的任务,识岗实习在企业和环境总站进行,技能和考证实训在实训室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在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展开。

(2)课程模块化,创设不同教学环境。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和企业实际生产同步,监测总站的业务有周期性,一段时间业务特别繁忙,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资源,过一段时间又会比较空闲,因此设计教学项目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资源调配的复杂性。将教学项目按照老师讲解、操作演示、模仿、独立操作、简单操作、简单连续操作、复杂连续操作、熟练复杂操作进行划分,分解成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模块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进度任意组合和灵活调整,方便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反复实践活动,从而逐渐掌握生产或工作过程需要的技术或技能。此外,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同步,教学过程又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冲突,联合实训中心的实训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训室设在监测总站内,为进行具有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教学项目提供有利资源。实训室的教学可以结合监测总站的岗位任务、工作过程和企业资源(企业实地、工作人员、企业文件资料、企业仪器设备和企业制度文化)。教师可以方便地创设不同教学环境,将企业实地、现场生产演示、设备仪器、企业人员、企业标准,岗位工作单等转化成课程讲义、课程设备仪器、课程工具和耗材。以《材料化学分析》课程为例,根据企业测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任务,将教学项目分为课程模块1:掌握GB18581-2001中的专业术语;模块二:内标物、固定剂溶液的配制;模块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参数调正;模块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测定,见表2。教师创造真实现场的学习环境,按产品采样到检验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并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开展教学,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对接行业技术专家,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定岗跟单”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突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让校内专业教师和监测总站的专业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上实现对接,具体措施如下。①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建“双师型”专职指导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企业工作组织灵活,能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工作任务。②利用联合实训中心,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引进企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分批组织专业教师采取脱产、假期下企业和带学生实习等方式去监测总站挂职锻炼,同时要求和企业人员考一样的职业资格证书。③学校和企业共建联合教研室。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改进课程项目设计,商讨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培养教师胜任生产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比如:微课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能力。

4.考核标准统一,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有机会和企业员工一样参加上海市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化学分析工、废水分析工、能效检测工等。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形式主要有必要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中,一部分以工作过程表现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的过程式评价;另一部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教师、企业专家对学生课程考核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效率考核、质量考核的工作成果评价,实现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统一。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6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大高校不仅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而且也没有准确的人才定位,这大大影响了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财务管理专业是为了为企业培养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及社会性都非常强且内容繁杂的工作,这对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必须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教学进行改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各大高校纷纷将ERP课程模式引入到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中去,这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人才的质量,符合当今企业的需求。

二、基于ERP课程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分级教学的设计

在ERP课程的基础上,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分级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即教学组织、分组成立各个模拟公司、选取和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以及总结分析。其具体步骤和内容如下:

(一)教学组织。在进行ERP沙盘模拟时要先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其具体内容有:(1)要做好相关的背景介绍,并制定好相关的运行规定。教师要在开课前两周将企业背景资料与运行规则发给学生,好让学生做好准备。并要求学生在开课前根据发到手中的资料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作一个全面的预测以及分析规划。(2)要求学生做出粗略的财务预算方案。在开课前,教师应要求每个小组学生做一个方案,方案的内容是对企业总体规划战略进行设计,并做出粗略的财务预算方案。

(二)分组成立各个模拟公司。将学生进行分组,五、六个人为一组,让其自由组合,成立一个公司。最终考核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成立公司后要具体进行分工,其具体分工为:设置总经理(CEO)1人,营销总监(CMO)1人,生产总监(COO)1人,财务总监(CFO)1人,财务助理1人,采购总监1人。正好分配完六个人。在进行模拟教学时,一般让六个小组进行模拟对抗。其最终的成绩是以每个小组模拟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判断的经营走势正确与否来定。

(三)选取和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ERP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课程分级教学中应用主要的专业知识有:关注融资方式、销售预测、盈亏平衡点的预测、长期投资决策、理解使用企业的财务系统、分析财务指标、关注营运资金的周转使用、关注生产设备的投资决策以及填写相应的各类财务表格等等。

(四)总结分析。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学生对课上模拟公司的运作情况做一个分析总结报告。在报告中,学生要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模拟公司在项目投资决策、市场争夺、经营方针、财务报表编制分析、纳税、融资方式等方面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同时,还需要每个小组成员互相进行交流、总结。最后,教师再进行综述与分析,同时还要指出在下一次实践课中,学生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三、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分析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ERP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课程分级教学,可以达到以下的教学效果。

(一)推动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ERP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课程分级教学,其与其他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 以“学生练为主,教师导为辅”。这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从而也改善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学现状。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引、领导作用。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与实践,但是同样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7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工会十四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以围绕推进工会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69-0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全面提升学院内涵建设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3月启动了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工作。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一、课程建设项目总体情况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汽车电控系统综合检测》是本次课程建设项目之一,在北京市示范校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本次课程建设任务针对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培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建设、学生企业实习以及学术论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课程改革情况。学院启动骨干校课程建设任务以来,该项目制订了细致周密的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实施计划进度表与课程建设经费预算等。结合课程建设任务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依据实施计划进度表,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基本吻合。采取每个学期、每个月按时制订并完成计划,及时总结的方法控制与推进整个项目进度的完成。(1)课程项目研讨会议。课题小组定期召开国家骨干校课程建设项目研讨会,主要针对该课程教学项目专家给出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和课程建设思路,同时与企业专家进行课程项目具体设计的研讨,修订职业能力目标和课程标准。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指导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资料的修订工作。同时,召开该课程的专家研讨会,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课程的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修订教学资料。在原有示范校建设基础上,通过企业调研和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将现有课程项目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多次修订了课程标准、课程总体设计方案、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方案、项目指导书、任务书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截止到2012年6月,该课程的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了6次共计5年的TC课教学任务,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学生分小组实施项目,授课效果显著。教学效果良好,学期末课程验收均为优秀。(4)搭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及完善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利用学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搭建该课程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在原有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完成了更新,方便老师和学生们查看课程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培训。骨干校建设期间,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及相关任课教师参加了多次交流培训,积极参加“工学结合、教材研讨”会议、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设计与实践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职业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全国高职业课程改革实务操作技术高级研修活动。通过外出参加交流培训,教师与同行相互学习与吸取课程教改经验、教学体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培训后及时总结,积极与校内教师交流体会,分享学习经验,收获颇丰。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建设情况。(1)编写校企合作教材。职业教育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材建设尤为重要,在原有校本讲义的基础上,通过与北京庆洋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企业专家李天亮合作将实用技术引入教材,把实际的工作任务落实到教学任务中,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完成教材编写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签订教材出版合同,完成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工作。(2)校企合作开发教具。在教师独立提出教具开发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汽车教具设备公司的考察,综合考虑各厂家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结合教具设计、开发和制作以及报价等多方因素。最终与北京意中意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通过与研发技术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由双方共同开发完成“汽车电器系统布线实训台”。签订合同并完成教具制作,最终用于教学项目的实施。

4.学生企业实习。自2011年6月起至2012年6月,我系学生共计6个班达300人次参观大兴日产三合4S店、卫宇行雪弗兰汽车4S店、顺义北京现代二工厂、汽车博物馆、北京亚之杰合众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等汽车4S店与相关汽车企业。学生们通过到企业参观实习,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近距离地与企业接触,切身体会到实际工作岗位的一些具体工作,为今后提高职业技能做铺垫。

5.学术论文。课题建设小组完成3篇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例谈汽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浅谈汽车CAN总线项目教学法》以及《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调查与教学方法探讨》。教师们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总结课程建设项目的一些体会与心得。

二、课程建设经验与收获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12-03

教育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产业结构与教育专业结构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结构决定着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又反作用于经济结构。中等职业教育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区域产业结构是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中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必须适应区域经济需要,加强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一、赤峰市产业结构研究

(一)赤峰市产业结构概况

近些年赤峰市经济快速发展,如图1、图2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466.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689.1亿元,年均增长16%。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日趋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从2010年开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超过50%。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最多,占到51.5%,人均产值1.8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到20.8%,人均产值16.5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到27.7%,人均产值6.6万元。

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来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赤峰市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任务。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同时,推动产业多元化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变化,特别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行业亟需大量熟练技术工人,这就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赤峰市近四年三产总值及比例统计图

图2 赤峰市近四年产业结构生产总值及从业人员统计图

(二)赤峰市优势产业分析

根据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调整优化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冶金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工业、建筑业、旅游业、农业、牧业是优势特色产业,如图3、图4,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4.77%,从业人员总计145万人。其中冶金工业占区域生产总值比例21.91%,能源工业占13.24%,农业占12.13%,食品工业占10.67%,建筑业占10.40%。从业人数中,农业最多,达到107.5万人,建筑业6.5万人,能源工业6.1万人,旅游业3.6万人。

图3 赤峰市各优势产业生产总值占总产值比例

图4 赤峰市各优势产业从业人口占在岗职工比例

(三)新兴产业分析

根据赤峰市十二五规划的“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发展目标,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是主要发展方向,这就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

二、赤峰市中职专业结构分析

本研究调查范围包括全市36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查指标包括专业集中度、专业布点数、专业聚集度(表1)。

目前开设专业集中度超过50%的有4个专业大类,分别是农林牧渔、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说明中职学校办学方向较为集中。

农林牧渔专业大类,包含23个专业方向,专业数量占专业大类所有专业数量的71.88%,专业方向覆盖面广。布点数达到123个,平均每个专业布点数达到5.3,专业重复布点多。

信息技术专业大类专业集中度达到66.67%,包含10个专业方向,专业数量占专业大类所有专业数量的55.56%,布点数达到43个,平均每个专业布点数达到4.3。

加工制造专业大类专业集中度达58.33%,包含16个专业方向,专业数量占专业大类所有专业数量的88.89%,布点数达到59个,平均每个专业布点数达到3.7。

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专业集中度达到52.78%,包含9个专业方向,专业数量占专业大类所有专业数量的42.86%,布点数达到24个,平均每个专业布点数达到2.7。

从专业方向看,总计有26个专业的布点数超过5个。其中计算机应用布点数最多,达到22个,超过10个布点数的有8个专业方向,包括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护理、学前教育。上述专业重复布点较多,在下一步工作中应进行调整。

从学校专业设置看,专业大类超过5个的学校有20所,其中超过10个的有5所,最多达到14个;从专业方向上看,专业方向超过10个的学校有15所,其中超过20个的有5所,最多达到38个。根据职业学校特色发展的原则,包含专业大类多的学校需要明确办学方向。

三、赤峰市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一)与三大产业适应性分析

第一产业专业布点数123个,每年计划招生人数4920人,按照每人工作30年计算,则预计农业从业人员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有14.7万人,达到所有农业从业人员的11.4%,农业类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但是通过实际调查,第一产业实际招生人数普遍小于计划招生人数,有些专业甚至没有招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数超过市场需要,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办学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每年高考录取人数24000人,中职录取20000人,录取专业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估算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的占到40%,第三产业达到70%以上。

如表2所示,按照现有从业人员数量和比例,如果使70%以上的从业人员受到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需要大力开展社会培训,不考虑延期复核和继续教育,每年需要新增农业类社会培训2.7万人,第二产业社会培训7000人,第三产业社会培训3500人。

表2 赤峰市三产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统计表

产业

结构 从业人员数量

(万人) 专业

布点

数(个) 学校计划招生人数(人) 计划招生人数占从业人员比例(‰) 预计从业人员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

第一

产业 130.4 123 4920 3.8 11.40

第二

产业 52.6 77 3080 5.9 17.70

第三

产业 70.2 213 8520 11.8 35.40

(二)与优势产业适应性分析

在分析优势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时,仍然要考虑高等教育的影响。根据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将从业人员参加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定为70%,产业与专业基本对接良好的有冶金、能源、建筑;职业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有食品、农牧业;培养能力过剩的有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工业、旅游业。职业学校在专业调整时,应首先考虑上述专业方向。

如表3所示,装备制造业比例高达13.04%,通过对赤峰市36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查发现,装备制造业毕业生多安排在外地就业。因此虽然数据偏高,但就业依然良好,男生从业意愿较高。医药工业布点数偏多,安排就业具有外向型特点,专业选择时女生较多。实际调查中发现,愿意到外地就业的女生比例偏低,因此建议加强对医药工业类专业发展的调控。旅游业布点数偏多,由于旅游专业的地域性限制,建议加强对旅游专业发展的调控。

食品工业从业人员中未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预计在11783人,但持有装备制造业从业资格的人员可以在食品工业里从业(例如机电技术应用)。因此食品类专业设置有一定复杂性,需要进一步论证。

表3 赤峰市优势产业与相关专业人员培训统计表

产业

名称 从业

人数 开设

专业

数量 专业

布点数 计划

招生

人数 预计从业人员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

冶金工业 21894 4 6 240 32.89

能源工业 61253 7 15 600 30.37

食品工业 15623 2 3 120 24.58

化学工业 6092 2 4 160 86.67

装备制造业 6151 16 59 2360 13.04

医药工业 6000 4 5 200 11.66

建筑业 64969 6 18 720 39.90

旅游业 36000 4 16 640 65.78

农业 1075000 21 103 4120 14.56

牧业 156823 2 20 800 19.90

(三)与新兴产业适应性分析

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是主要发展方向。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赤峰市发展规划,需要加强建设的专业包括财经商贸大类的6个专业方向(商品经营、专卖品经营、连锁经营与管理、物流管理与服务、房地产营销与管理、客户服务),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的10个专业方向(办公室文员、文秘、商务助理、公关礼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民政服务与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社会福利事务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优先考虑建设的专业:物流管理与服务、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四、结论与建议

(一)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

及时市场信息、企业信息、学校专业设置信息、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信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院校、社会各界共享信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收集、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负责;企业通过平台获得招工信息;学校通过平台了解现状,找准办学方向;学生通过平台选择学校。

(二)调整农牧业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形式

农牧业中等职业教育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从业人员中预计仅有10%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从业人员中存在年龄偏大,缺少上学时间等问题,学校教学时间和农牧业生产季节存在重叠。因此,农牧业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宜全部采用全日制职业教育形式,送教下乡、送教下田等教学形式更符合实际需要。

(三)扶持现代服务业专业建设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现代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财经商贸大类和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总计需要建设16个专业方向,其中物流管理与服务、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3个专业方向为优先考虑建设的专业。

(四)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特色专业

专业大类开设过多的5所学校(赤峰北方职业学校、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华夏职业学校、赤峰育龙中等职业学校、宁城县职教中心)需要在近期对办学方向进行论证,集中力量办学,打造特色专业,围绕特色专业建设专业群。10所学校需要在中远期对办学方向进行论证,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基金项目: 2013年赤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科研课题“赤峰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城市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89-02

0引言

金融危机风潮严重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样,高职财会生也不能幸免于难。用人单位对那些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好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情有独钟。实践证明,在企业里参加过财会岗位轮训的毕业生,有很强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实习期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且录用以后受到重用的机会和晋升的机会都多得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原先已经在普遍实施的“工学交替”的传统实践模式上进一步探索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有高职特色的全新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1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途径及弊端

1.1 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现在在高职院校中,普遍的做法就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以模拟工业企业的日常业务为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工作情景和任务,按照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组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力。在平时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中,缩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所谓的实践课时,就是学生拿着教师设计的训练项目,边做边学,美曰其名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业务核算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多少,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也没增加多少。

1.2 模拟企业实训一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会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设定一个模拟企业,设计一个月的日常业务,然后要求学生对这1个月的业务系统地进行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两种。

1.2.1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通常会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里进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一般配备有示教桌、学生实验桌、多媒体教学设施、会计工作流程图、教学实训资料等。教师把学生分组,分成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然后学生根据模拟实训教程的业务资料,独立完成填写原始凭证、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等工作,最终完成整个会计循环。做模拟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其实学生还是跟平常在教室上课一样,只不过地点换在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而已。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提高了多少可想而知。

1.2.2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同样是在装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机房里进行,称作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此实验室配有计算机、财务应用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施。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的要求,掌握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新建账套、启用账簿、初始化设置以及录入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到过账、结账、生成报表的全过程, 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和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不管是课堂中的理论加实践教学,还是对模拟企业的模拟实训,所提供的业务资料都是书面的,可以说都是模拟的,跟真实的业务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实训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也是经过人为的整理,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难免存在失真现象。学生还是没有能够接触到企业真实的业务,没有身临其境进行亲身体验,所以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想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谈何容易。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象工科专业一样寻求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2.1 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为: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从事出纳、会计助理、成本会计、主办会计或会计主管、财务管理等工作,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

2.2 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分成四个任务领域:出纳,主办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再分别为四个任务领域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出纳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办理库存现金收付;填制和审核现金收付会计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办理银行存款收付;填制和审核银行存款收付会计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纳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熟悉会计工作基本规范;熟悉外汇结算基本知识;能熟练点钞,数字书写规范、美观;能识别现金的真假和审核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能正确处理备用金业务;能填制和审核现金收付原始凭证;能编制现金收付记账凭证;能登记现金日记账;能进行现金账实核对;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熟悉银行结算管理法律法规;能审核银行结算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能办理外汇收付结算、核销;能填制和审核银行存款收付原始凭证;能编制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能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能进行网上结算;能管理发票、印签、密码;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

主办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填制、审核会计凭证;存货总分类和明细核算;固定资产总分类和明细核算;往来总分类和明细核算;销售明细核算;筹资总分类和明细核算;投资总分类和明细核算;其他业务总分类和明细核算;财产清查;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主办会计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进行各类存货的收发数量、单价和金额的计算;能编制存货采购、领用业务会计凭证;能登记实物明细账、卡片账;能进行财产清查、账实核对;能根据存货收发、固定资产增减、外币折算、借款费用等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熟悉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税收法规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

成本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归集、分配料、工、费;编制成本计算单(明细账)。成本会计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能编制成本结转记账凭证;能进行成本控制(预算)、成本分析;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

财务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发票、印鉴、密码管理;办理出口退税;进行纳税申报、税收筹划;进行资金筹划;进行财务分析;编制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和绩效考核;制定财务制度,划分财务岗位职责;培训财务人员。成本会计要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能进行沟通、协调;熟悉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税收法规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熟悉公司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熟练掌握会计实务;能进行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熟悉财务管理知识;能进行资金筹划,熟悉资金运作;能熟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能进行档案管理。

2.3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重实效的立体化体系。开发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结合使用共同育人。创办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成立财务公司等经济实体。职业技术院校开办财务公司等经济实体,可以为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难的问题。所以有关方面应该出台政策,允许并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举办经济实体,为职业技术教育培育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条件。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宁商财务公司,真实业务真实做。宁商财务公司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配备电脑和电算化财务软件,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大财务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学校还把学生分组每个月到开发区的财务公司轮训,在学校老师和校企合作单位财务人员的共同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来完成一些记账公司业务的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

在学习最后一年,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完成。学校同时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采取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各个单位顶岗实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后,成立会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富有财会行业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增加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中具有财会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同时也培养了专职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随时随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校内指导老师要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制定调整对学生的指导方案。顶岗实习结束以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表现,按照企业考核员工的标准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作出一个具体的评价分数,直接作为学生顶岗实习这门课程的成绩。毕业论文的设计也要求学生围绕学自己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岗位来定。去挖掘实习单位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要觉察到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单位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投入,也更让单位接受肯定我们的学生,提高学生将来从事财会工作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就要对其进行考核,还发一定金额的实习工资,表现好的同学实习单位还会留用,这肯定会促进学生端正实习态度,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工作。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用人单位甚至还可以听到学生负有创新意识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优先聘用到优秀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

2.4 培训教师,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注册会计师考试,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也已经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学校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到实际工作单位兼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应该限制教师从事社会兼职,而应该是鼓励教师去从事社会兼职。教师从事社会兼职既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从而还可以解决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难的问题。

总之,会计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技术工作,高职学生要在社会上立足,在校期间不能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积极寻找实践教学途径,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型的会计人才,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员工。

参考文献: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11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1.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不紧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适应各行业特点的实用型会计人才。然而,很多高职学生缺乏行业的会计岗位能力,熟悉会计岗位的时间太短,很难做到快速上岗,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这样的现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当前企业需求不紧密所造成的。目前的课程体系没有针对会计环境的变迁对会计专业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没有进行高素质、高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这样容易造成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脱节,从而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2.课程体系与会计职业教育不匹配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的课程体系,往往是模仿普通专科甚至本科的分科做法,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很难摆脱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不但挤占了教学时间,而且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不利于课程的优化整合,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融会贯通地把各个孤立的专业知识点综合起来,更不能进一步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

按照我国当前国情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高等的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在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从事出纳工作、会计核算、税务工作、内部审计等基层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种特殊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求有一种合适的课程体系与之对应,这就给高职会计专业改革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构建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原则的新型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

因此,“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懂知识、会应用的高层次会计与设计人才。

三、高职会计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与原则

高职会计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管理体制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如双元制、MES(就业技能模块培训的简称)、CBE (能力本位教学的简称)等教学模式,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充分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以此为依据确定所需的职业能力,并对此进行分析,以确定课程内容。换言之,就是将会计对应的职业群或工作领域分成若干任务,再分析每一个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操作技术,然后按照这些知识与技能的难易程度及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及重要性,加以系统地组织安排,建立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能力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1.“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内涵,构建这种职业素质教学模式应努力做到:

(1)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培养具有能直接从事出纳、会计核算、涉税、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等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2)在教学内容上,包括了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身体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时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教育需求编制不同的实施性课程计划。一般有三种课程计划:一是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够用”原则,着重强调专业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掌握;二是通过“模块式”突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挂钩,让学生毕业时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按每门专业课程以一个个学习情境(即“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完成学习情境学习后,学生即可从事该学习情境的操作、服务及管理工作。

(3)在教学途径上,一是实行校企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二是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考试制度;三是实行“双师型”教师授课制度。

2.“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应遵循专业整合与分流的教学计划开发原则。该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适应岗位需要原则

按照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分析入手,根据岗位群(出纳、会计核算、涉税、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等)对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体系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确定教学内容。

(2)能力本位原则

在制定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时,要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方而的要求,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着眼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拓展。要在职业岗位群的确定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并分解成学年、学期和阶段目标。

(3)校企结合原则

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交融、能力培养与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兼顾。按校企结合的要求,与企业、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企业的专家共同制定相关课程的标准。

(4)整体优化原则

专业整合与分流的教学计划要体现整体结构的优化,要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素质、能力、知识的关系,确定公共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比例,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

(5)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

为了突出技能培养为主,应坚持“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通过抛弃传统的教材,弱化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强化过程导向,增强学生对具体工作任务的熟悉和掌握。

就具体的会计专业而言,从会计的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入手,以各岗位的任务要求确定会计职业的任务领域,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理后形成会计职业的行动领域,进而形成会计专业的学习领域,每一学习领域再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进行课程开发。

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1.会计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据前程无忧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会计/审计业的招聘情况是网上职位数从1月开始攀升到4月,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招聘需求高峰后一直维持在这个招聘高峰值,仅在6月和7月有过小幅回落。与2010年相比,2011年会计/审计业的月均职位数同比增幅为56%(见表1),超过其他三大金融行业的增幅,可见会计/审计人才的需求很大。

2.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相关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目标,在2011年11月,组织了针对我院2011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进行了调查。共发放个人问卷40份,收回问卷33份,回收率为82.5%。他们主要是分布在上海的企业(不含会计师事务所)。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内容为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现状,在校期间开设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与目前岗位能力的适应性,以及用人单位对所需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素质的具体要求等。

(1)有效问卷的企业基本信息分析

33份有效问卷所调查的企业的法人性质分布见表2。

表2 有效问卷的法人性质分布

(2)有效问卷的企业会计人才现状分析

①有效问卷所调查的企业的会计人才总数分布见图1。

图1 有效问卷的会计人才总数分布

调查表明,会计人才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是非常必要的。在有效问卷中,有22家企业的会计人才数量在4人或4人以下,占被调查企业总数66.67%;有10家企业的会计人才数量在5至10人,占被调查企业总数30.30%;有1家企业的会计人才数量在10人以上,占被调查企业总数3.03%。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人才包括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需要财务人员。

②有效问卷所调查的企业的会计人才学历分布见图2(大专学历)。

图2 有效问卷的会计与审计学历总数分布

上图可以反映出各种类型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在有效问卷中,会计人才学历为大专的比重在10%至50%的企业共有20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60.61%,占比最高;会计人才学历为大专的比重在5%以下的企业共有1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3.03%;会计人才学历为大专的比重在5%至10%的企业共有6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18.18%;会计人才学历为大专的比重在50%以上的企业共有6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18.18%。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培养的大专学历的会计人才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

③有效问卷所调查的企业对现有会计与审计人才各种能力的分析(见表3)。

表3 企业对现有会计与审计能力的满意程度以及重要程度对照表

上表通过结合企业对上述“适应环境、专业技能、组织管理和个人品质”的22项能力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应的“重要程度”的综合评定,可以看出ACEHM即具有沟通和适应能力、了解本地会计法律法规、进行具体财务核算的能力、进行成本核算的能力,这5项能力属于企业认为很重要而对现有的会计人才满意程度偏低的能力,相应的针对这5项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3)有效问卷的企业未来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有效问卷所调查的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分布(见图3)。

图3 有效问卷的会计人才需求分布

上图可以反映出各种类型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布状况。在有效问卷中,对会计人才大量需求的企业1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3.03%,占比最低;对会计人才有一定需求的企业25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75.76%,占比最高;对会计人才无需求的企业7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21.21%,占比居中。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会计人才仍然较大需求。

3.高职会计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调研,将目前市场上有关会计专业就业岗位进行如下分类:

(1)公司、行政、事业、金融机构、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出纳岗位、往来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总账岗位、稽核岗位、税务会计岗位、预算会计岗位、投资分析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

(2)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工作(一般会计岗位、记账等)。

(3)企业内部审计(综合审计岗位、财务审计岗位、工程审计岗位)。

(4)民间审计之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查企业会计报表;验证企业资本;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等)。

(5)国家审计机关从事相应的审计业务岗位。

(6)各行业经济管理人员。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是面向中小企业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培养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专业人才的,其主要就业领域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也可拓展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会计、会计咨询、审计鉴证和会计培训等。

考虑到十多年来会计职业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设置的具体情况,我们将会计职业岗位划分为: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办税员岗位;审计助理岗位。

五、会计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体系分析

通过对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对应的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得到职业能力体系,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再整合成了行动领域。

表4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所需能力

六、能力体系与学习领域转换

结合上述会计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能力体系,然后转换到学习领域。

表5 能力体系转换到学习领域

注:注明的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下同)。

七、学习情境设计与课程体系分析

我们根据会计行业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将行动领域进行了重构,将其转换为课程,从而得到学习领域和课程体系。

表6学习领域和课程体系设计

以上课程体系中有一部分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具体如下:

八、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探索

1.以会计岗位定位,强调素质培养,以取得证书为标志

本课程具体课程内容以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为中心展开,每个会计岗位都要求有明确的职业素养要求,同时有业务操作能力标准,而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又以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

2.理实交融,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体系按照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原理,要求对原专业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形成了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系统,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交融,“做中学、学中做”的良好愿望变成了现实。

3.情境教学,工学结合

专业教务工作总结篇12

本文作者:沈瑞山工作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高职教育具备“高教性、职教性、应用性”等特点。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则对师资整体素质尤其是实操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还须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和操作引导。建立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可以使教师能够按计划、分期分批、长期轮流地进行企业实践,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二)经贸类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的现实需要(1)从学校方面来说,专业教师本来就比较缺乏,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校内教学任务,没有时间深入企业开展实践和服务,学校抽调教师到企业实践,会导致学校的教学工作人手不足,往往要在课时较少的学期里才能安排教师下企业,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缺乏计划性。同时,由于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时间短,没有机会深入学习,导致走过场现象经常发生。(2)从教师方面来说,专业教师所实践的企业应与自身的专业相结合,应有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但企业并不轻易接受一个不太了解的专业教师来企业实践,因此,教师联系企业有一定困难。客户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由于涉及公司商业秘密,所以教师个人到企业中去,不可能实际接触企业的业务活动,不能接触实际业务,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效果就会打折扣。(3)从企业方面来说,目前企业接纳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是,教师下企业实践,企业对教师没有约束力,无法放心让教师深入生产经营的核心领域,教师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接纳教师下企业实践。(三)现代社会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和人才观、质量观的改变,社会需要更多的一线高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既能动口,也能动手;既要善讲,更要会做,要改变“黑板上做贸易,课桌上谈价格”的现象。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沈瑞山: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的研究与实践教师经过流动工作站的锻炼,能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向、市场运作技能,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行业企业的信息,把企业文化等企业要素融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中,使育人模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二)促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专业教师在企业流动站里工作、学习,可以收集到大量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这些来自市场一线的信息,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修改专业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内容安排,进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据。(三)引导学生的实习实训企业流动工作站可以使学生的校外实训条件得到改善,实训内容得到充实。通过专业教师在站的工作实践,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的实训提供更好的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个完整的业务工作流程,掌握经营一线最实际的信息、知识和业务操作方法。(四)为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在流动站工作的专业教师一般具有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在向企业员工学习实践技能的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较为专业的知识培训和技术咨询,为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企业素质。

(一)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模式1.管理机构成立学校企业流动工作站领导小组,负责决策与协调重大事宜。同时设立学校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制订学校企业流动工作站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验收标准等相关工作,负责对流动工作站进行管理。2.管理程序专业教师提出申请,系部严格考察,确定与本系相关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合作愿望较强的生产经营性企业,设立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并将相关报告与计划报送学校审核、备案。(二)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办公室管理主体的作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教师课务调整、工作站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协助。对在进站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实践教师给予奖励,对建设效果不理想、未完成建设目标任务的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要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与调整,使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向健康良性化方向发展。(三)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内容1.学校的政策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建立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的核心要求,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参与到工作站实际工作中,保证进站的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实际业务运作中。2.加强过程管理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工作站进行走访,对专业教师在站工作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协同企业督促教师切实做好实践工作,同时,及时解决专业教师在站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教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改进。3.加强对教师进站工作成果的总结和管理在站工作中,专业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既要善于吸收、消化实际业务中的方式方法,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又要充分利用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优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措施与办法,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站工作结束后,学校要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总结,获取专业教师根据实践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培养模式等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4.企业对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的管理教师进站前,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制定教师进站方案、计划和制度,并签订相应的合作文件。一方面,专业教师到流动工作站工作属于脱产性质,因此企业要实现进站工作的教师“员工化”,教师主动接受企业管理,执行企业的决定。另一方面,企业要用激励制度提高进站工作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的人员,教师进站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企业与学校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必须要将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到为企业服务上来,教师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相应的激励制度可以很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考核学校要坚持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坚持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坚持静态与动态考核相结合。首先要从学校、企业的层面对进站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综合评价其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提高的实际效果。其次,对进站工作的教师在进行量化考核的同时,为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要进行定性考评。第三,既要注重对进站教师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又要注重教师发展的潜力和发展趋势,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一)学校明确专业教师实践目的确定专业教师到工作站锻炼的目标是学习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实践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二)企业制定相关规定接收专业教师实践学习合作企业与学校签订相关协议,制定与学校制度相适应的规定来接受教师,在教师的业务工作、日常管理等方面做出相应安排,实现与学校的协调共管,确保教师在企业里有具体岗位,从事具体工作,直接参与企业业务活动。(三)专业教师进站工作学习专业教师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生产经营运转系统,投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企业按员工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日常管理。现以实际案例来说明。学校经贸类专业教师到××公司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外贸业务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外贸出口流程,主要工作目标是寻找国外客户,联系国内厂家,实现国内国外衔接的交易全过程。具体学习过程如下。1.熟悉公司专业教师到企业后首先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熟悉环境,进行角色转换的准备。了解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业务范围,了解外贸的主要经营过程。2.认识产品学习外贸流程的前提是从认识产品开始的。该公司是一家以建筑用品为主要出口对象,同时出口纺织品、灯具等产品的贸易公司,产品的目标市场主要为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产品的认识从学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开始,学习主要出口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质量要求和检验等。通过认识产品,明确国外客户的具体要求,在国内找到相应产品的生产工厂。3.客户洽谈在初步认识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国外客户。主要的途径就是网络平台和交易会参展等,通过相关的网络平台资源找到需要公司产品的客户,了解对方的具体要求,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学会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用较为准确的日文、英文等语言进行不同内容的写作和电话沟通,进而在国内工厂中寻找相应的生产厂家,与选定的国内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了解合作意愿,及时向国外客户发出产品的报价函。上述工作主要是培养业务沟通、谈判等能力,这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在与国内外客户和供应厂家的磋商完成后,签订合同并履约,最终完成商品的生产、交付和货款的回收等。此外,有条件时,可以接触、学习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国内国外客户出现索赔情况时的应对策略和谈判策略等。4.企业工作阶段性小结企业在进站教师工作结束后,对其所进行的工作、开拓的客户等当面进行小结、交流,形成书面材料,寄交学校,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同时,对教师在企业的后续性工作提出参考意见。(四)学校相关部门对专业教师进站的工作召开总结汇报会学校在专业教师进站工作任务完成后,组织进行总结汇报,从工作技能与双师素质提升、教学资源准备等多方面对教师企业工作实践进行考核,对取得的成绩进行汇报,同时也指出其中的不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