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科普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10-06 11:38:56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1

1 引言

科普旅游在国外早已成为旅游业的一大品种。科普旅游近年来在国内也悄然兴起,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新亮点。我国一些科普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纷纷推出科普旅游线路,出台科普旅游规划,科普旅游方兴未艾,但是福建科普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在各方面还不成熟,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以利于福建科普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福建科普旅游档次的提高。

2 科普旅游的内涵及发展背景

2.1 科普旅游的内涵

科普旅游也称为科技旅游、科考旅游,是旅游发展到较高层次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是科普和旅游的结合。有的学者认为,科普旅游就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把科技建设、科学实验、科普知识讲座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并从中提高自身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1]。笔者认为从更广义的范围定义科普旅游,凡是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旅游形式均属科普旅游。

2.2科普旅游的发展背景

由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科普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蔚然成风,这些国家都把科普旅游作为旅游项目中的一个重要产品来加以开发,制定了干预科技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科普旅游的投资力度,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科普旅游经营管理机制,科普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

在我国,一方面,随着旅游的发展和普及,旅游者已不满足传统的观光式旅游,不局限于听一些神话故事或传说,他们更想了解隐藏在那些现象后的本质及成因,想通过旅游拓展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政府也日益重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国务院1994年2月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措施。”2006年2月又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详细阐述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行动计划,并将科普工作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在这种背景下,科普旅游近年来在国内悄然兴起。

3 福建省科普旅游资源的特点

科普旅游资源的范围很广,凡可提供开发科技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包括能让游客在旅行中体验到重大科技知识的各种科技场馆、科研院校、现代先进科技工程、各种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及其自动化生产线、专业技术生产流程及产品等,以及具有重大科学考察及研究、教育价值的水文、植被和地质等自然生态景观,历史遗址、文物等人文景观,都属于科技旅游资源的范畴[3]。福建省人文荟萃,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景点和人文资源,以下按两大科普旅游资源类型分别分析福建省的科普旅游资源:

3.1 自然科普旅游资源方面

3.1.1 动植物科普旅游资源

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产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脊椎动物1647种,约占全国的26.4%,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59种。福建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这些动植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科普旅游价值,通过考察和观赏这些生物资源的旅游活动,可以了解神奇的地球,感受奇妙的世界,揭示自然的奥秘,开展生态环保科普教育。

3.1.2 自然景观科普旅游资源

福建是一个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沿海省份,其北部、西部主要为中、低山,东南部多为丘陵、台地和描海河口冲积平原。地貌不仅成因类型齐全,而且景点众多,景区分布面积广,山区、沿海各具特色。地貌类型主要有花岗岩、丹霞、海蚀、火山岩和喀斯特(岩溶)等,其中海蚀地貌、花岗岩地貌和丹霞地貌发育较为成熟,平潭的海蚀地貌、太姥山的花岗岩地貌、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所形成的奇特景观,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海岸类型多种多样,有300多公里长的海滨适合开发成旅游胜地,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海坛岛、湄洲岛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丰富的旅游地貌资源为科普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2 人文科普旅游资源

3.2.1 古建筑遗存

福建古代建筑类型多样,涉及军事、农业、交通、宗教、民居等,有较高的科考与观赏价值。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惠安崇武古城、南安蔡氏古民居、东山铜山古城、漳浦赵家堡、莆田木兰陂、泰宁尚书第、永安安贞堡、闽清宏琳厝、华安二宜楼及永定土楼、南靖土楼等,都是名闻遐迩的人文景观。这些古建筑遗迹旅游景点是考察和了解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的重要途径。

3.2.2 民族风俗

民族风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开发的旅游项目。民族民俗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通过科普旅游,弘扬那些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的习尚,对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有利的习俗,摒弃恶风陋习,达到教育的目的。福建山多,东南是茫茫大海,交通不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半封闭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古朴的民风、多彩的民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服饰奇特、勤劳俭朴的“惠安女”形象。客家民俗和畲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也对游客有吸引力。福建的戏曲文化、闽学文化、古越文化、饮食文化等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3.2.3 产业科普

产业旅游是以工农业产业景观和生产过程为参观游览对象的科普旅游。农业方面,近年来,福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园,已被省科协技术协会列入科普教育基地的有福建天生林艺园、福建超大集团高科技试验农场、漳州天福茶博园、漳州龙佳生态休闲山庄、漳州甘文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建阳农业开发示范场、邵武市嘉德综合农业科技园区等,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园、宁德市三都澳海上渔排还被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方面,福建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特色鲜明,各类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蓬勃发展。无论从产业布局、机器设备、生产流程、技术产品、建筑造型等硬件环境来讲,还是从它们所蕴含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经营模式、全新的管理机制等来讲都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可以吸引大批从事商务、学习、考察、观光的游客。

另外,福建还有众多的科技馆、博物馆,是开展科普旅游的重要场所。

4 福建省科普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

我省科普旅游悄然兴起,然而与其他较成熟的旅游产品相比,刚刚起步的科普旅游在开发和管理上还存在若干制约因素。为了更好地分析福建省的科普旅游,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来了解人们对福建省的科普旅游的认识程度。调查主要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进行抽样调查及在网上展开问卷调查,共发140份问卷(包括电子问卷),实收117份问卷,在此基础上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福建科普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 科普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够

如上文所述,我省科普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为科普旅游资源的并不多。许多现有的景观景点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科普旅游价值,只停留在接待普通的观光旅游客上;许多高等院校、科技工业区、科研单位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将科普旅游资源深藏闺中;许多博物馆、科技馆在展示形式上单调、落后,不适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的消费取向。

4.2 科普旅游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对科普旅游宣传重视不够,没有能够形成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多角度的宣传攻势,甚至连各地市的新闻传媒都没有专门和系统的提供科普旅游信息的栏目,丰富的科普资源不被外界熟知和了解,科普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也得不到游客的尝试。如福建省科协于2005年初正式启动科普旅游,制定了科普旅游方案和奖励办法,并以发文形式通知各区市科协配合做好科普旅游工作。由于靠政府部门通过文件形式宣传,没有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忽视与旅游行政部门、各地旅行社联合宣传,科普旅游未能持续下去。

4.3 科普旅游产品设计单一,综合功能不强,客源市场狭窄

目前,科普旅游线路的设计客体主要针对学生群体,科普旅游产品强化了科普旅游的教育目的,却忽视了科普旅游的娱乐、休闲形式,科普旅游停留在一般科普教育活动的层次,从而无法实现寓教于乐的初衷。如省科协制定的科普旅游线路90%的景点是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类景点,线路设计单调、缺乏吸引力。顾此失彼的决策使科普旅游功能比较单一,综合功能不强,这就决定了科普旅游游客类型狭窄,成年游客所占比重低,青少年游客多,平均每人的支出能力低,旅游收入的总量少,停留时间不长,经济效益不高,科普旅游得不到快速发展。

4.4 科普经费不足,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福建省整体科普旅游投入不足,是制约福建省科普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国际科技馆界有条自衰定律:新馆开放1年内,观众人数达顶峰;随后逐年递减,5年后进入低位徘徊,除非大规模更新改造,否则将丧失生命力。由于科普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各个科技场馆的配套设施不尽完善,科普旅游产品更新缓慢,参观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重游率很低。

4.5 导游、讲解员的知识水平不高

在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景点中,讲解员的讲解死记硬背,讲解不够深入和专业,对于游客临时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在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类景点中,导游员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和职业习惯,只讲一些传说故事,没有讲解科普知识,满足不了科普旅游者的求知欲望。

5 福建省科普旅游开发的对策分析

5.1 结合“红色旅游”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普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红色旅游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它发展时间短,却以迅猛的速度席卷全国,红色旅游的迅速发展与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扶持分不开,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并提出适当的扶持措施,还专门出台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政府可以通过经济调节促使科普旅游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是培育市场、制定优惠政策、提出扶持措施,制定出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对科普旅游进行管理和规范,将科普旅游作为一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工程来抓,将科普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市场。如将某年定为“科普旅游年”,以科普旅游作为主题,又如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一年至少组织一次科普旅游活动等。第二是加强规划、正确引导。要加强福建省科普旅游资源的普查和整体规划,使之融入福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第三是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要制定相关扶持科普旅游的政策和规定,从各方面支持和促进科普旅游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发挥福建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探索出一条以企业为依托,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科普旅游产业新路子。如厦门海底世界、厦门市青少年科技馆、石狮海洋世界就是企业自主经营的科普景点,现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在福建省的科普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5.2 合理有序地进行科普旅游资源开发

对科普旅游的开发应该做到科学规划。在开发科普旅游过程中要把保护科普资源放在首位,如地质地貌类的科普旅游应该严格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原始性和自然风貌原样性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在整个科普旅游产品设计中应该有包括生物、地质、历史、建筑、美学、旅游等多个学科专家的设计意见整合,避免单一学科设计上的不足和缺陷。

其次还应遵循科普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出发点,开发个性鲜明的特色科普旅游产品。要对科普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针对各个层次的市场区别开发,使产品以传播科普文化为中心,但不完全依赖科普文化,拓展到包括参观、娱乐、饮食、购物等在内的一组服务体系,通过综合开发提高总体效益。比如可以开发有特色的科普旅游纪念品,制作和销售包括诸如飞机模型、化石标本在内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设备等的复制品和仿制品,并附上真品图片和说明材料,揭示其所负载和反映的科学内涵与价值。

5.3 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科普内涵

在科普旅游发展的初期,依托现有旅游景区,特别是知名度大的重点旅游景区,以科普为主题重新进行产品设计,充分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科普内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如可以依托我省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设计与传统观光线路不同的科普旅游线路,行程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听专家名师的讲解讲座、参加生物识别、动手采集制作标本等活动,让游客在旅程中感受奇妙的世界,揭示自然的奥秘,丰富眼界。

5.4 加强对科普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在科普旅游中也不例外,科普旅游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导游人员的讲解,要使科普旅游达到预期的效果,导游员科学、有趣的讲解和适时的解疑释惑是关键。这就要求从事科普旅游的导游人员不仅具有丰富的旅游知识,还要具有相关的科普知识。依托旅游专科学校,成立科普旅游专业培训班,邀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公司的科学家、专家、教授前来讲学,加强科普教育和科普旅游的理论研究,出版专门书刊、杂志等,使从事科普旅游工作的导游员、讲解员等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广大科普旅游者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普教育的力度和规模。

5.5 完善科普景点的硬件设施

科普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展示高新技术,如果在科普旅游景点或是科技场馆中展示最前卫最时尚的科技,就能吸引人们想去参观和体验。应注重提高科技场馆的科技含量,提高环境建设,装备现代化的仪器、设施,广泛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数字压缩和编码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力求新颖化、现代化,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重体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于洪贤,何 卓,朱井丽.我国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5):94-96

[2] 李廷勇.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3,(12):100-105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2

收稿日期:2011-06-30

作者简介:周 盼(1989―),女,湖北孝感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系学生。

通讯作者:刘倩如(1978―),女,湖北人,讲师,乌克兰基辅国立建筑大学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231-04

1 引言

随着生活条件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和科技更加重视,兼具都市旅游和风景旅游特点的“高校旅游”成为近年旅游的一大热点。我国的高校旅游由清华、北大此类名牌高校兴起带动,逐渐稳固成一特定旅游产品,在高校运作中可期夯实为附属支柱产业。现阶段我国高校旅游呈现发展不平稳的总体特点,一类名牌高校旅游开发较早,市场效应较好,且近年来旅游服务水平不断发展完善;大部分大学由于专业限制或名气稍逊、校园用地狭小等原因较少进入旅游者视线[1]。部分高校旅游旺季游客盈门的同时滋生负面影响,导致对高校旅游褒贬不一,校方和社会舆论支持与反对并存。高校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受学术性质限制程度不一,开发利用的差异度较大。

“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已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我国旅游规划主要任务明确提出须提升产业地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满足市场等需求。高校旅游理应正视国计民生的要求,重视旅游市场日益扩大,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优化经营管理思想,将“高校旅游”诠释为适应旅游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现代旅游产品体系中一员。

2 目前高校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充分

高校具有城市建筑、科研机构、体育设施、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古迹等,并具有自己独特的高校品牌、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这些都是高校旅游的宝贵资源[2]。在目前的高校旅游活动中,多数宝贵资源沉默于校园,仅少数部分作为旅游资源供人游赏,导致高校旅游资源的低度开发和利用不充分。各类高校千城一面不能突出特色,无法确立各自独特的旅游形象和和旅游优势。

2.2 旅游项目内容、形式单一化

高校旅游内容分为观光旅游、会议旅游、探亲访友、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和事件旅游7大类[3]。针对社会大众的旅游类型仅局限于观光游一类,其他内容偶见于特定人群(如科技旅游用于高校学术交流或高校外事展示)。游客在高校游览观光过程中仅能走马观花的观赏,而未能通过互动行为和体验活动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活、高校文化和科技研发知识等,低端的内容和形式局限了公众吸引力。

2.3 旅游系统缺失

名牌高校的“高校游”热暴露出高校旅游系统不完善。高校旅游缺失支撑保障系统,无管理组织;旅游产品缺乏规划设计,景点和项目相对散乱,在旅游功能规划、游线设计等方面不完善;旅游市场无科学预测,游客的组成、数量及游览内容存在不可控制性,旅游活动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对设施和场地的使用造成压力,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2.4 专于教研的观念束缚高校旅游发展

高校管理层对于高校旅游持保守态度,一方面受固有观念影响,保持校园教学、科研的安全和专属性;另一方面担忧高校旅游带来诸如嘈杂、秩序混乱、安全隐患等增加校园管理负担。高校中如图书馆、展览馆等谢绝对游客参观,有潜在旅游价值的旅游资源未积极开发利用,致使高校旅游发展受限,不能充分展示其特色。

2.5 旅游形象不突出

高校旅游主题形象模糊,鲜有具独特吸引力的意象。高校旅游形象作为表象层,依托于高校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支撑,根植于高科技旅游产品和丰富旅游项目基础[5]。在高校旅游中,支撑层和基础层未有充分利用,导致各高校旅游形象模糊单薄,无法突出自身特色。

3 华中农业大学旅游规划分析

3.1 探寻潜在可利用资源,明确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本文尝试做有针对性系统规划,重在利用高校自身特色旅游资源,突出旅游特色上以华中农业大学(下文简称华农)为例,尝试利用规划手段,合理分配和利用旅游资源,建立旅游框架体系,着重对景观、游线、基础设施等的规划,以期建立华中农业大学高校旅游系统,突显旅游特色。

3.1.1 自然旅游资源

华中农业大学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地处武汉市二环线与三环线之间,比邻珞狮南路和狮子山大道,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北枕狮子山麓,南瞰田园阡陌,兼收南湖之滟、野芷湖之幽,以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园林式景观称道。华农校园内绿树成荫,绿化率达到了98.88%,被誉为湖北省园林式学校[6]。

3.1.2 人文旅游资源

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农学氛围营造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孕育了学农爱农的朴素校园文化。狮山广场、南湖湖畔读书声不断,田园、实验基地劳作身影不息,这些都是华农独特的耕读文化魅力,更是校园淳朴学术氛围影响下鲜活生动的人文景观。学校有建于20世纪早年的苏式历史建筑,也有朴素无华的清水砖建筑群,它们与校园中高大虬劲的悬铃木相映成趣,与校史馆一起向人们展示着院校历史和文化底蕴。

3.1.3 科技旅游资源

在工业及信息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的当代,公众同样好奇农业的发展。华农具有以农业高科技品牌,学术“六个一”科研硕果,“四个一”特色发展模式,更有“康思农蜂蜜”、“华农脐橙”、“华农茶”等一批附属产业,这些均是有潜在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学校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也具有较高的农业观光游价值和农业科普游价值,可作为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形成生态农业试验观光区、园艺观赏区和果树采摘区等,成为农林院校旅游的固定内容。华农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和科技旅游资源,以良好区位条件,形成自然、人文和农业科技三类资源体系(图1)。

3.2 根据校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结果确定校园旅游形象

华农的科教特点、农业景观和耕读文化可以作为特色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以华农作旅游地,采取游客调查和访谈形式对其历史和现实形象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技农业、农事景观和园林品质3大核心要素。通过对华农校园的本底形象及感知形象的分析和研究,综合优势及特色资源,最终将华农的高校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科技农业、耕读田园”。

3.3 合理整合校园旅游资源,根据学校现状用地进行规划

3.3.1 旅游资源整合

校园旅游资源选取基本避开教职工住宅区、行政办公及教学科研核心区和学生生活区,主要环绕分布于,避免学校正常教学与校园旅游的相互干扰和冲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3.2 旅游规划目标

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研活动下,以“科技农业、农耕田园”为主题,充分发掘校园特色旅游资源,策划观光游和体验游活动相结合使游客体会“农校旅游”特色,提升华农的高校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同时带动农业科研产品的推广。

3.3.3 功能分区与规划结构

规划中将旅游区与教学活动以及学生、教职工住宿区划分开,主要集中于学校南部的科技园区、试验基地,北部狮子山,东部滨湖地带。整体规划为“一轴三带”结构,“一轴”为人文景观轴,“三带”即农业科普观光带、滨湖自然休闲带、山林景观体验带。旅游功能分区为:农业科普展示区、试验基地观光科普区、滨湖景观区、山林探险体验区和狮山人文休闲游览区5大景区(图2)。

根据资源分析结果,对综合评价较高的资源予以留用,适当地加以改进部分项目,并增加旅游服务设施(表1)。

表1 华中农业大学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3.4 旅游线路

规划设计农业科普观光游线和自然人文观光游线两条路线。农业科普观光游线以壕沟入口为起点,主要延香樟路、学府路、南荟路和沿湖东路,将宠物之家(原兽医院)、蜜蜂博物馆等农业科技景点串联起来。自然人文观光游线以新西大门为起点,主要依托于狮子山大道、学院路和南湖东路,并设计两条次级游线分别通过狮子山广场和狮子山,从而将校园自然人文景观联系起来。两条游线各有特色又紧密联系相互补充,整体形成网状分布,避免了游线的重复单调。旅游交通便捷,游线起止于4个校门,尽量与学校的教学生活区避开,组织串联了集中性旅游服务设施,如国际交流中心、梧桐路商业街和农家乐(图3)。

3.3.5 景点设计

详细设计的双狮望月游园景点选址于校内绿化科庭园,基址位于学院路和狮子山大道之间,近邻西校门,紧挨国际交流中心。为了疏散校园出入口人流,为国际交流中心游客提供游憩场所,展示校园文化,选择在此设计游园。调查“校园八景”之“双狮望月”缺失实际内容,因此以“筛月”为主题,重塑双狮望月景点,以游园形式弥补其内容空缺(图4)。

3.4 策划独特有吸引力的旅游活动项目

现代旅游出现由单纯的观赏性游览向体验型游览转变[7]。华农旅游资源具备体验游开发价值。基于校园旅游主题形象和游线规划,将旅游产品分为3类10项进行策划。

3.4.1 农业科普观光体验游

科普观光体验游包括关爱宠物周;蜜蜂文化展;生态湿地观鸟活动;农事认知体验活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校园科技成果展。

3.4.2 自然人文观光休闲游

自然人文观光休闲游包括校园文化展;暑期校园开放日;野外拓展训练营;“花香校园”书画摄影;“幸福农家”体验活动。

3.4.3 科技产品成果推广游

华农科研成果丰厚,推出系列农业科技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旅游活动中增加相应产品的宣传,突出了华农的特色,提升了校园形象。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带动高校旅游的附属产业发展。各高校有其自身特色,须通过旅游规划突出其特色,保证旅游效益。

4 结语

综合评价高校旅游资源,明确特色资源及潜在资源。根据旅游特色资源,塑造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校园旅游形象,强化校园特色旅游的宣传和传播。系统规划校园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特色资源,确定校园旅游规划体系。根据校园特色资源和旅游规划体系,丰富旅游项目,拓展校园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 伟,涂 菁.高校游发展初探[J].特区经济,2006(2):229~230.

[2] 吴雁华,傅 桦.高校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22(2):86~92.

[3] 朱 f,田美蓉,欧阳颖.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J].人文地理,2005(1):45~48.

[4] 吴修和.校园旅游开发浅析[J].山西科技,2005(3):52~53.

[5] 马 勇,李 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佚 名.华中农大通过湖北省园林式学校评审验收[EB/OL].[2004-11-10]./details/index.php/news/2004-11/20421/

[7] 郭 璇.山东省环城游憩旅游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Analysis of Highlighting Unique Features of College Tourism by Means of

Planning Measures

―A Case Study of Tourism Planning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ou Pan,Wu Jiayu,Liu Qianru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3

取消的职责

按市政府《关于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第六次清理结果的通知》(发〔〕号)中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和年检事项办理。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市旅游行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并监督执行;执行行业标准和规范,拟订实施细则;指导各县、区旅游工作。

(二)制定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组织全市旅游资源的普查,对旅游区域、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实行规划开发;监测全市旅游经济运行;负责旅游统计和行业信息工作;指导和协调全市假日旅游、红色旅游及特种旅游的相关工作。

(三)承担规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责任,规范全市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行为;拟订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标准;负责全市旅游安全生产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指导旅游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参与管理全市居民出境旅游及相关事务;指导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诚信体系建设。

(四)组织全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负责组织重大促销活动和重要旅游节会活动;负责国内、省内旅游项目区域合作及落实工作;推动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发港澳台旅游市场工作。

(五)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旅游人才规划,强化旅游行业人员培训工作,执行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标准,组织行业人员职业资格、等级考试工作。

(六)加强旅游的综合协调和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建设职责。

(七)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旅游局设5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文字综合、政务公开、督查、政务公开、纪检监察、软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应急、安全、保密和工作;负责机关后勤和离退休老干部等工作;负责人事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假日旅游的相关工作。

(二)规划发展科

负责全市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编制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其它有关计划;旅游景区的评审工作、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引导旅游业社会投资;指导和协调红色旅游工作;承担特种旅游的相关工作;负责全市旅游发展的调研工作。

(三)政策法规与监督管理科

负责地方性法规和市政府规章草案的起草;负责旅游统计工作;负责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行政赔偿工作;监督管理全市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组织制定实施旅游住宿、旅行社、导游人员、车船等旅游设施的服务标准;旅行社的审批、旅游饭店的评审工作;负责全市旅游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指导旅游应急救援和保险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和协调农业旅游工作。

(四)宣传与联络科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064-02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已走过三十年,然而在高等院校及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的背后却存在着旅游教育的整体质量一直在低端徊的现象,这与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泰勒曾经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独立学院的师资基本是由自有教师与外聘教师结合,其中外聘教师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而自有教师以年轻的骨干教师为主,其职称相对较低,授课经验相对较少,这都制约着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的完成质量。独立学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也体现在一名教师授课多门课程的现象,致使课程内容重复,授课方式单调。此外,独立学院学生为本科第三批次录取,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个性特征相对突出,这也使得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较多的关注实践性课程,对理论性课程安排相对较少。

二、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

(一)普通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现状

中国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课结构多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类课程组成,在学时分配上,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会将比重倾向于基础课的学习。此外,中国普通本科院校课程内容相对较为落后,设置基本为传统的《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等学科,缺少新兴的、能与国际接轨的如旅游节庆管理、旅游交通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等学科。

(二)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比较

从考察的若干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对比分析,其课程内容方面较为相似,课程开设均较为传统,专业课设置也分为公共课及专业课。而差异性表现在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比重比普通本科院校稍高,由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介于普通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之间,因此专业课开设科目结合了普通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特点,从数量上看多于普通本科院校。此外,许多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被定位为培养实践能力更为突出、更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部分注重安排实践类课程,在课程实施环节,较为集中地安排了实习课程。且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其对学生实习环节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强制性。

三、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广义的课程体系概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五部分。其中,课程内容包括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取、教师授课内容及课程教材;课程设计包括教学日历、教案及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实施主要指教学计划的实施。

(一)调整课程目标,适合独立学院发展

目前,独立学院大多沿袭母体高校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中侧重学生理论的培养。作为介于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独立学院,应调整其课程目标,以适合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加之旅游管理本身的专业要求,其课程目标更应注重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应用型”应作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目标。

(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材体系

现行许多教师授课内容缺少时代感,教学内容缺乏新观点、新理论,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对案例教学感兴趣,因此,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优化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授课过程中引入新知识、新理论,且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融入案例教学,以更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教材能够系统反映专业课学科的内容,也对教师授课起着指导的作用,教材的选用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材选择多是依附于母体院校的教材,普通本科院校教材通常内容较为深奥,理论构架宏大,而欠缺实践性内容的安排,这并不适用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因此,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引入合适的教材,对教材的要求要偏重实践与案例,且要经常性地更新教材,选用载有新理论、新数据的教材。

(三)控制教学节奏,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教学日历与教案是掌握和控制好教学节奏与教学进度的依据。现行的教学工作中,极少有学校将教师制定的教学日历及教师编撰的教案向学生公布,学生无法了解教师计划授课的内容及授课的进度,而很多教师授课也出现了前松后紧和提前完成授课任务的情况。通过新浪、网易等视频网站的诸多名校公开课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国外高校教师会在授课之前向学生展示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适当借鉴此经验,公开教学日历及教案,一方面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的监督工作中。在一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访谈中发现,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思维敏捷及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其更加喜欢多样、自由的授课形式,喜欢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参与性活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小组课题展示、表演形式作品的展示等。这就要求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适当减少理论课授课环节,丰富其他实践性教学形式。

(四)规范课程设置,灵活课程实施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5

我叫,今年岁,学历,个人工作经历介绍..........,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一次与其它同事公平竟争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市规划发展科和市场开发科的科长。这两个科室都是我们到位的主要职能科室,与原来的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相比,这两个科室的工作任务肯定更重、胆子也更沉,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两个岗位上发挥自己所学,给各位领导作好助手、当好参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认为自己竞聘这两个岗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期间我学习的就是旅游专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同时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大学里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闲暇时间阅读,平时也能通过互联网等积极学习其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理论水平得到稳固和提高,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规划与市场开发科工作。两年来,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今年1月份,被单位聘任为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自身工作的肯定。虽然现在规划、市场开发科一分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胜任这两科的工作,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实绩。

竞聘这两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想法。

规划发展方面:

1、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舟山市海洋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嵊泗列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本,尽快编制出台嵊泗县海洋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年,我们配合势力进行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普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利用这次资源普查的成果,汇集开发价值较大的资源,建立旅游项目库,明确嵊泗将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3、加强景区建设规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县内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各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的评审。加强对全县景区规划的管理,禁止随意开发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有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并负责监督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方案。

4、积极申报a级景区。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员培训班,从我县旅游区的建设情况看,基湖核心景区是最有希望成为我县首个a级景区的单位,接下来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并随着我县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随时做好个新建项目的a级景区申报、推荐和评定工作。

5、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为突破口,贯彻“重点旅游工程优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旅游产品优先完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先打造”的发展策略,大力开发渔家乐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6、做好各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旅游乡镇还没有编制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方面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规划科要发挥自身职能,指导各旅游乡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

市场开发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调查,高起点制定宣传促销方案。在主要客源城市和来嵊游客中间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旅游消费群体成分、了解嵊泗列岛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地位,以此为基础,制订旅游市场开发计划和宣传策略,并提前做好每年的年度实施方案。

二是协助实施旅游节庆,举办主题活动。协助做好每年一届的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期间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同时通过与网站、电视台等合作,每年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主题活动,逐步打响嵊泗旅游的品牌。今年与浙江电视台合作举办的海鲜总动员、自驾车之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是做好宣传队伍的组织工作。组织下属旅游企业参加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在各主要客源城市和潜力城市举行几次较大规模的旅游推介会,条件成熟的话,组织“大篷车”宣传,努力开拓客源市场。

四是转变传统促销方式。一直以来,政府都是我县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主体,各旅游企业参与。今后,要努力转变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政府部门逐步淡出旅游宣传促销的舞台,而由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自主开发旅游市场,争取客源。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6

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期间我学习的就是旅游专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同时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大学里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闲暇时间阅读,平时也能通过互联网等积极学习其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理论水平得到稳固和提高,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规划与市场开发科工作。两年来,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今年1月份,被单位聘任为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自身工作的肯定。虽然现在规划、市场开发科一分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胜任这两科的工作,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实绩。

竞聘这两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想法。

规划发展方面:

1、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舟山市海洋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嵊泗列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本,尽快编制出台嵊泗县海洋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xx年,我们配合势力进行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普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利用这次资源普查的成果,汇集开发价值较大的资源,建立旅游项目库,明确嵊泗将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3、加强景区建设规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县内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各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的评审。加强对全县景区规划的管理,禁止随意开发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有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并负责监督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方案。

4、积极申报a级景区。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员培训班,从我县旅游区的建设情况看,基湖核心景区是最有希望成为我县首个a级景区的单位,接下来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并随着我县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随时做好个新建项目的a级景区申报、推荐和评定工作。

5、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为突破口,贯彻“重点旅游工程优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旅游产品优先完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先打造”的发展策略,大力开发渔家乐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6、做好各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旅游乡镇还没有编制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方面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规划科要发挥自身职能,指导各旅游乡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

市场开发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调查,高起点制定宣传促销方案。在主要客源城市和来嵊游客中间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旅游消费群体成分、了解嵊泗列岛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地位,以此为基础,制订旅游市场开发计划和宣传策略,并提前做好每年的年度实施方案。

二是协助实施旅游节庆,举办主题活动。协助做好每年一届的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期间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同时通过与网站、电视台等合作,每年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主题活动,逐步打响嵊泗旅游的品牌。今年与浙江电视台合作举办的海鲜总动员、自驾车之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是做好宣传队伍的组织工作。组织下属旅游企业参加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在各主要客源城市和潜力城市举行几次较大规模的旅游推介会,条件成熟的话,组织“大篷车”宣传,努力开拓客源市场。

四是转变传统促销方式。一直以来,政府都是我县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主体,各旅游企业参与。今后,要努力转变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政府部门逐步淡出旅游宣传促销的舞台,而由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自主开发旅游市场,争取客源。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7

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期间我学习的就是旅游专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同时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大学里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闲暇时间阅读,平时也能通过互联网等积极学习其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理论水平得到稳固和提高,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规划与市场开发科工作。两年来,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今年1月份,被单位聘任为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自身工作的肯定。虽然现在规划、市场开发科一分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胜任这两科的工作,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实绩。

竞聘这两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想法。

规划发展方面:

1、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舟山市海洋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嵊泗列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本,尽快编制出台嵊泗县海洋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xx年,我们配合势力进行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普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利用这次资源普查的成果,汇集开发价值较大的资源,建立旅游项目库,明确嵊泗将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3、加强景区建设规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县内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各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的评审。加强对全县景区规划的管理,禁止随意开发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有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并负责监督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方案。

4、积极申报a级景区。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员培训班,从我县旅游区的建设情况看,基湖核心景区是最有希望成为我县首个a级景区的单位,接下来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并随着我县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随时做好个新建项目的a级景区申报、推荐和评定工作。

5、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为突破口,贯彻“重点旅游工程优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旅游产品优先完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先打造”的发展策略,大力开发渔家乐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6、做好各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旅游乡镇还没有编制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方面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规划科要发挥自身职能,指导各旅游乡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

市场开发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调查,高起点制定宣传促销方案。在主要客源城市和来嵊游客中间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旅游消费群体成分、了解嵊泗列岛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地位,以此为基础,制订旅游市场开发计划和宣传策略,并提前做好每年的年度实施方案。

二是协助实施旅游节庆,举办主题活动。协助做好每年一届的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期间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同时通过与网站、电视台等合作,每年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主题活动,逐步打响嵊泗旅游的品牌。今年与浙江电视台合作举办的海鲜总动员、自驾车之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是做好宣传队伍的组织工作。组织下属旅游企业参加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在各主要客源城市和潜力城市举行几次较大规模的旅游推介会,条件成熟的话,组织“大篷车”宣传,努力开拓客源市场。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8

二、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我局有步骤地开展了《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人民调解法》、《公务员法》等重点普及法律法规和《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省旅游条例》等旅游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党支部集体学法、办公会前学法、法制讲座、培训、考试考核、学法情况登记等制度。每年组织一次法律知识考试,参学率、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并将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干部职工考核、晋升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推进普法教育形式创新

我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深入基层、企业,把法制宣传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当中,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5·19”中国旅游日,深入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在旅游行业里营造出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9

收稿日期:2011-10-17

作者简介:陈科东(1963―),男,广西玉林人,教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教学及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1-0150-03

1引言

广西柳州钢星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规划用地位于柳钢集团西北面,距柳州市区约9km,离柳钢厂区约3km。东与柳钢厂区相接,南邻柳州市快速北环道,西临柳江,并处于新建维义大桥(又称白露大桥)与湘桂新铁路线大桥之间,隔河与太阳村连绵丘陵山地景观相望,北接湘桂新铁路线及广西凤翔集团大型种鸡场。规划核心区为前劳改农场旧场部至“五马归槽”接现园林花木区,规划面积838 853m2。

示范园地处柳江边,属于平地丘陵,最高处“五马归槽”主山海拔105m,地势由北向东稍斜,但比较平缓,以砖红壤、沙壤土为主,土层比较厚,比较肥沃。沿河一带土质较松,存在一定程度水土流失。山地部分土层较薄,石砾含量高,比较贫瘠。规划园址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较为明显,年平均气温20.5℃,年平均水量近1 450mm。原生植被少,多为人工群落,分散种植有桉树林、竹林及园林花木,植物种类以人工选育为主。通过调查,种类最多的为速生桉、甜竹、小叶榕、柑桔、龙眼、木瓜、芭蕉、白玉兰、象胶榕、竹柏等。

2农业生态园区规划分析

2.1规划指导思想

在原红星园艺场土地利用之基础上,发挥土地优势,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柳州市柳北区全力打造柳北沙塘片区“中国农都”的需要,合理构建柳州北郊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以特色农业产品生产、营销、展示为起点,融旅游休闲、科普教育、观光体验、运动康乐、风景欣赏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在充分保护现有旅游资源的条件下,着力挖掘生态文化资源,采用适当超前的原则,以郊野公园的建构理念,建设并使之成为柳钢支撑型景观绿地,成为柳钢调整生产结构、发展非钢产业、转型生产模式的典范,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发展力。

2.2园区定位

根据规划区旅游资源特点及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结合柳钢企业产结构调整之需要,将规划园区定性为以现代特色农业产品生产与展示为前导,突出原有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融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生态科普、游览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并打造成柳州市郊区域性公园式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

2.3园区资源特色

(1)山水风光秀丽。秀丽大气的柳江从园区南部流过,园区内山林繁茂,江上沙洲吐翠、白鹭轻飞。登高远望,远山如黛,虹桥飞跨,形成一派山水相依的旖旎风光(图1)。

图1园区柳江“崖壁回澜”

(2)自然生态环境幽雅。园区远离城市喧嚣的环境,柳江更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整个园区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幽雅。园区内山林茂密,竹林郁郁葱葱,自然生态环境优良。

(3)乡村气息浓厚。园区周围,稻田、菜地、苗圃然有序,到了收获的季节,稻花飘香,菜花吐芳,微风吹过,绿浪起伏,一派美不胜收的乡村建设风光。绿化苗圃内更是开展乡村休闲活动的天然场所,可开发花木观光、果蔬采摘、乡村美食等活动。

(4)人工建筑空间与自然景物空间相互烘托。在建公路与铁路大桥正好落在规划区河段,规划区几个高点均能成为沿河景观的观赏点。

3规划中生态环境理性思考

3.1功能区的划分

生态山庄休闲区:凸现餐饮乡村风味,凝聚山水佳景,打造建筑笼荫婆娑,汇聚山珍野味;体育健身区:体现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品味生活、志存高远;特色农业展示区:展示特色现代农业,品味生活劳作,感知种植养殖氛芳,浓情科普之间;森林游乐区:突出森林气息,融宗教、传说于一体,着墨人性关怀,营造幽静空间;商贸服务接待区:注重入口管理、商贸服务、人文交流,营造旅游产品设计、体验场景;花木展示区:有园林花木科普教育,跑马观光特色挖掘。

3.2重点项目规划分析

重点项目规划是本园区生态功能发挥的重点,根据功能要求及示范园发展,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为此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产品生产与展示、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生态科普、游览度假5大旅游产品。着力于柳江河段风景资源的保护与景观创作,形成相关游憩产品;对原红星园艺场既有农业资源的产品升级,开发名优果林、中草药园、花木大棚等示范节点;融自然生态资源于旅游产品策划,以“五马归槽”景点创作为重点,重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交融;展示园区资源多样性,园林苗木、时花栽培、经济作物生产、现代养殖等多种产品归于一园,突出科普功能;运动休闲、农业产品体验、公园式观光、特色餐饮等切入,大大提高产品丰满度。

3.3服务设施规划倡导对生态环境与人性的关怀

3.3.1旅游线路

从时间序列、空间序列、流动序列等来突出对园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关怀。考虑游客在特定时间内对全园游览的时间序,以景物空间布局引导游人观赏的景物组织,将生态保护自然教育融于重要线路组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景点或空间的流量,切入环境容量,有效畅通高峰期游人量(图2)。

图2通过导游线路突出景物空间布局

3.3.2基础设施规划

以停车场、游船码头、环园作业道、游山步道等为框架路网,形成既能生产、又能旅游的生态园路交通网络。

3.3.3解说系统

如入园前引导标志(入园主路处、快速环道、柳江河段露大桥和铁路大桥均设置醒目的双语引导牌。利用原红星园艺场之“红星”、或现代果蔬图片做形象标志,使其成为入口标识);园区语音系统(运用音响设备、电脑、无线技术、语音压缩、GPS技术等形成旅游导音系统);园区牌识设计(全面采用导游图、导游手册、影视、幻灯片、多媒体、展示栏等构成完善的解说系统。在园区主入口设置全景式宣传牌,及景点分布图、服务示图等);人性化接待导示(酒店、餐饮、旅游购物、游泳、科普活动场所等,设计温馨提示,如“小心路滑”、“注意用扶手”、“植物有刺,请小心!”等);媒体推介(将示范园纳入柳州市“风情柳州”旅游产品链,并在电视、网络、报纸、画册、旅游书籍、杂志进行全面推介)。

3.3.4植物景观规划

依据保护现有植物在先,适当改造的原则,发挥植物规模景观的原则以及园林景观化原则来营造植物景观,突出景面层次,丰富游览空间。通过点、线、面组合,将沿江岸线、园区道路两侧、水渠两侧以线状配置为主(图3)。

图3依江而建的望江亭

景观建筑、房前屋后、停车场等处多以点绿化;竹林、红叶林、果蔬、果树林、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片状、块状种植,构成面的绿化。通过时间序列配置,突出四季春夏秋冬选择植物类型,春用竹、夏用荷、秋用枫、冬用榕;在特色农业展示区,通过水塘改造成荷花池,岸边植柳;放鸟园山顶采用红叶植物种植;“五马归槽”主路小叶榕生长良好,透视感强。通过层次空间配置,阴生植物区采用层次性种植,下层用阴生铺地植物,如绿萝、合果芋、山芋等;中层选用阴生的灌木,高层采用乔木,如泡桐、木棉、构树等,藤本植物选用绿萝、紫藤等。通过观赏性种植,如花卉棚花、果蔬大棚、中草药棚架等均采用导游线观赏式种植。通过意境式配置,在小叠水处与景石配置;建筑转弯点点种植物,如植芭蕉、枇杷、石榴、紫薇等;水际边,荷花、柳树、桃树间种等,都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3.3.5环境保护规划

(1)分级保护。规划区分一级核心保护、二级重点保护、三级一般保护,进行层次保护,对森林游乐区中森林与水体、特色农业区中名贵药材、柳江河段等重要资源进行重点保护。

(2)制定卫生保护技术措施。加强景区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对景区内的各种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景区内设置垃圾箱,垃圾实行分类收集,设专门的环境卫生人员负责景区的卫生;提倡使用可降解快餐盒,防止白色污染。

(3)旅游容量控制。遵循可持续性、舒适性、安全性等预测原则,保证园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确保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规划目标期内,旅游区的日接待游客量按日环境容量的80%进行控制,即年接待游客不超过25.5万人次为最佳。

(4)噪音控制。示范园内严格控制新的噪声污染源,与园区交接处规划植树,设置防护林带,保证园区不受干扰。园区内建设新项目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示范园区内的娱乐场所加强隔音设施建设。

(5)森林环境控制。森林环境控制主要是以森林保护为主,严禁砍伐景区内的森林,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园区内有大片的竹林、果树、桉树林,在保留植被现状的基础上,增种银杏、木棉、红花羊蹄甲、枫香、桂花、桃花、柳树等树木以及园林花灌木,丰富林相得色彩层次。对桉树林逐年改造,加大药用植物的种植,扩大农业经济作物培育,引入高科技特色农业产品。

3.4生态文化规划

3.4.1旅游产品设计

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推介旅游产品是很有效的方法。可结合园区特色产品,如维山、水果、花木、中草药、甜竹等适时举办“名优水果节”、“农产品展销会”、“竹笋美食节”、“维山节”等节庆活动。开发文化节型特色产品,结合中草药园圃开展药浴,现收现煮,以产品名称“原味生态药浴”体现对人性的关注。融合甜竹笋、野菜、特色果蔬、养殖及其他农产品策划出餐饮类主打产品,如“竹笋鸡”、“竹笋扣”、“笋蒸柳江鱼”、“维山莲子笋”等。旅游纪念品可开发出树叶书签、红叶贺片、菩提许愿饰物、花材、小盆景、包装果品、中药盒、干菜系列、笋干等。

3.4.2科普教育产品

阴生植物区、蝴蝶馆、珍稀植物馆(仙人掌类)、各种大棚、农业产品等均可开以成为地方性科普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近距离体验自然生态,培养其关爱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4.3产品营销设计

示范园是无公害农业产品培育基地,通过特色产品包装、宣传让更多的市民认识现代农业产品培育的生态种植过程,营造一种人人关注良好人居环境的氛围。

2011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

4结语

生态型农业观光旅游已成为现今人们最为期盼的旅游方式之一,近郊生态农业产品展示尤其受到市民喜爱。柳州钢星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生态景观创作融入了许多人文元素,在尊重现有生态环境资源之基础上,通过项目规划,使两者更加有机交融、和谐相益。因此,生态旅游规划的重点是依赖于环境因子的严格保护,渗入区域性文化资源,才能提升规划地综合景观水平。

(上接第149页)

参考文献:

[1]

陈章体,周东鸣.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12~15.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观光 景观特性 休闲;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ject of Beijing tourism orchard,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original design principle, unique landscape characters of the tourism orchar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Beijing tourism orchard. It claimed that the unitary structure in the fruit industry couldn’t meet the demands of our society, which had posed grea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n the traditional fruit production and sales. However, the tourism orchards, which are ecological, science-promotion, and recreational, can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nd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districts. It provides vast space for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untryside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he rural area of Beijing.

[Key words]tourism, traveling, landscape characters, recreation

??1、旅游观光采摘园及其景观特性

??1.1旅游观光采摘园

??世界各国节日增多,假期的延长,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休闲经济的发展。 如美国联邦一级政府在1998年确认的节日达10个,而一些欧洲国家年享节日数则达18个之多。 与此同时,假期也在延长,美国人平均年享休假12天,西欧人享假天数是美国人的2-3倍。在我国,伴随双休日制度的实行及五一、十一、元旦假期的延长,城市居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休闲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仅在2002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国内旅游者接待总人数为2.19亿人次,旅游收入合计为865亿元,占全年国内旅游业总收入的22.3%(如表1)。总之,节假日的增多激发了人们对于旅游休闲的向往,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如表一),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我国旅游入境人数将达6400万~71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80亿~41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20亿~2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000亿~10500亿元人民币;两项合计总产出值将达13000亿~1400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8%,中国将跨入世界旅游强国之列。

表一 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情况

总人数(亿人次) 旅游支出(亿元) 人均支出(亿元)

城镇居民(亿人次)农村居民(亿人次)年增长(?) 3.854.9312.01 2848103010.11 739.70209.07

??新的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传统的静态休憩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化参与性外出休闲模式受到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的趋势。人们对良好的休憩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旅游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同样,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我国旅游业顺应国际旅游市场潮流和趋势;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提升了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目前,随着现代旅游活动向多样化和参与性方向的发展,观光采摘逐渐为人们所熟识,成为一种新型的外出旅游休闲方式,并与旅游、度假、游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活动相互结合,由提供单一的观光型旅游资源转向提供观光、采摘与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一批较为完善的旅游资源建设及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1]

??旅游观光果园,是现代化城市开展特色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目的展开,可以有力的带动当地观光业的发展,让果林经济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充分体现生态、休闲、科普三大功能,并以其巨大的辐射能量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的加快了地方经济建设的步伐。现代化旅游观光果园着重强调了果园的基础条件建设,其良好的果园建设管理和优质的果品是开发旅游、观光、采摘的前提和保证。

??旅游观光采摘园,是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园林、旅游、果园生产采摘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三结合的综合产物。她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旅游观光采摘园的出现和存在,也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图1昌平旅游观光采摘苹果园景观)

??2、旅游观光采摘园景观特性

??2.1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

??随着我国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人们更加崇尚自然和回归自然,人们不断参与的各种休闲方式也在悄然变化,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已不仅限于欣赏,而更热衷于参与其中、融汇其中,而果园采摘活动的开展正迎合了游客的这种心理。旅游观光果园的建设,不仅需要继续完善各种果园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每个环节的高科技含量,更要配备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丰富了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内容:

采摘观光——果园观光、精品水果观光、采摘

科技示范——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考察、技术培训、科普夏令营、冬令营

农耕、民俗体验——水果采摘、果树种植养护、假日农夫、居游农庄、雕刻、木工、编织、剪纸等手工劳作

休闲度假——水果文化节、度假村、春游踏青、农家乐

保健疗养——森林浴、农家饭、水果食疗和美容

商品展销会——果树栽培研讨会、果业高科技展示会、全国绿色食品展销会

野外生存训练——定向越野、露营、丛林穿越、自救互救等

青少年成年仪式——植成年树、摘成年果

纪念林活动——夫妻同心林、父母长寿林、友谊常青林、节日庆典林以及企事业单位、个人认养林

??2.2 旅游观光采摘园景观特性

??旅游观光采摘园环境规划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依据设计指导思想和我们对于果园观光采摘的理解,结合实地考察展开设计,并在原有果园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丰富植物景观群落的同时,力求保持各个果园的原有特色,强调果园仍以生产功能为主的同时,使其观赏效果、景观特性大大加强。(如表二)即使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采摘者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成具有: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采摘园。[2]

表二 观光采摘园环境景观特征

特 性 含 义

社会性 提升果园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把人们从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

生态性 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又增强采摘园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达性 交通方便,以周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即可望又可游。

科普性 普及果品知识,果园观光与科普知识教育相结合。

参与性 通过各种采摘及民俗活动的开展,加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性 注重了环境多样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开发。

舒适性 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创造美观、大方、舒适的环境景观。

文化性 挖掘传统果品文化内涵,赋予观光采摘园独特的文化品格。

整体性 保证各个采摘园、园内景观要素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愉悦性 即以赏心悦目的果园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旅游观光采摘园规划建设的一个目标。规划者建设者力求使游人在果园中感悟到其天然之美,满足游人增长果树科普知识的同时,得到追求美的心理需求和观赏需求,力争创作出“望之生情,览之动色”的观光采摘园。规划建设的果园大多面积较大,基础较好,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节点来开展旅游,进行采摘和观光旅游日程在半天到一天之间为宜。若和周边景点结合或自身开展其它形式旅游,日程应在一天到三天。旅游观光采摘其本质是一种对生活的美的享受和体验,因而旅游线路和项目的内容组织,必须符合统一协调和节奏韵律的美学法则和游客的审美需要。各参观点活动节目的安排组织要使游客始终保持在兴奋点上,做到观光、采摘等活动参与的合理组合,从而使旅游活动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旅游者获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满足。

(图2顺义葡萄庄园鸟瞰图)

??观光采摘园的园林化建设以生态学为指导,园林植物与果树及整个乡村环境景观相结合,形成一个完善的、多功能的、自然质朴的游赏空间。由于园林植物形态各异,颜色多种多样,而且展叶开花不同,可以利用果树和园林植物组成春华秋实的绚丽多彩的画面。如在昌平旅游观光采摘苹果园规划中植物配置以蔷薇科植物为主,春天观花,秋天观果,果园中的园林小品用园林植物为背景或以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烘托主景,力求用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来表现园林意境、抒怀。[3]因此,从景观特征来看,果园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提升的同时,形成了粗放、宽广的以大自然环境为主体的景观,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图3通州葡萄观光采摘园葡萄长廊效果 图4海淀樱桃采摘园服务建筑景观)

??3、北京市旅游观光采摘园的规划建设情况

??3、1北京市果品业发展综述

??北京果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20余年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北京的果树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北京市的果品生产朝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展状况为:“九五”期间已有果树面积185万亩,其中七个山区县151万亩,2001年果品产量达44259万公斤,“十五”期间可望增加100万亩,共计285万亩。北京市郊区已建成苹果、桃、梨、柿子、葡萄、核桃、板栗、仁用杏等果品基地。平谷县、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县在果树(经济林)产业的建设中强化管理,增加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振兴了农村经济,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受到表彰。继平谷县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国桃乡”以来,先后又有三个区县在国家林业局第二批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榜上有名:即怀柔县:中国板栗之乡、房山区:中国磨盘柿之乡、大兴区:中国梨乡。

??作为北京的果树业有着自己的特色,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落叶果树的生长,由于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各种果树特定的分布规律,故从自然条件上讲,北京果树的特色:一是应形成区域主导经济;在社会条件上,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对果品市场的需求一是多样化;二是精品高档果;三是名优特新品种;四是旅游观光果园宜大力发展,因为观光采摘果园的受益要远远高于普遍果园。这些北京特色,是与其他地方相比下的独特所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决定了北京的果业发展决不能与外省市(如河北、山东等)拚面积、拚产量,而应该走北京特色果品之路——突出北京特色,向优质高效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因此,突出主导产业,注意发展区域特色品种,积极慎重的引进国内外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优质高效品种,大力发展旅游观光果园,应成为北京市果品业发展的思路。这也就要求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建设各具特色、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经济林果,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产品效益高、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提升旅游观光采摘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北京市旅游观光采摘园的规划原则

??1、规划布局的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

??规划过程中要考虑果园的整体布局,即在进行园林和旅游的规划后,使其与周边的结合以及自身的整体性更趋于完整、合理。从果园内部讲,各个功能采摘区尽管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并不能看作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个体。从旅游观光角度来讲,旅游观光采摘园的规划布局既要是一种开放式的及具有相对的开放空间,又要充分考虑果园与周边环境有良好的衔接,与整个大的区域环境相融合。

??2、生态的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观光采摘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果园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开展观光旅游后就更加需要重视环境的治理,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文化传统的延续。同时,果园需要一个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来此旅游观光的人消除、缓解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

??3、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采摘和对果园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里边来。尤其对于各类果园来说,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采摘的经济效益就越高,同时要充分考虑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观光采摘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观光果园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契合点,使整个果园的特色更加鲜明,使园林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观光采摘服务,为园区的果品生产服务。

??5.文化的原则

??深入挖掘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在果园的环境设计中应体现出其内在的文化特征。丰富果品文化、展现果品文化,以果品文化为主题,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化果品观光园。

??3.3 北京市旅游观光采摘园的规划建设

??2002年,北京市从三个方面重点抓好观光果园的完善与建设:一是在全国率先出台观光农业方面的第一个技术标准,即“北京市旅游观光果园标准”;二是完善建设一批北京市旅游观光果园示范园。在保障生产优质精品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果园的园林美化景观效果,并体现科普、休闲、娱乐等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了16个果园的景观效果设计,并已开始施工建设。三是资金重点扶持。目前已争取到国家、市、县级对这16个观光果园的重点建设经费2400万元。首批选定的17个观光果园将重点发展苹果、梨、桃、樱桃、葡萄、柿子、枣等优势树种,果园面积11360亩。面对2008年绿色奥运的开展与北京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大,要求果品生产快速向安全无公害标准化转变,与国际化标准接轨,而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旅游观光果园的出现正是促进北京生态建设,将生态与经济相统一的最好体现[4]。国外的许多国家,旅游观光果园作为果园增收的一项有机组成,已成为果园发展的一部分;而在我国,虽然果园观光采摘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部分地区也已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和物力,但就目前而言,许多果园都建得很不规范,缺乏服务意识,不符合旅游观光要求,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环境现状常常让游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对观光果园今后的发展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结合本国国情、体现当地特色,在不断完善园内基础设施的同时,增设各种旅游设施,规划游览内容,力求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另一方面,在建立标准示范园的基础上,(且以分别在大兴、海淀、门头沟、昌平、平谷、顺义六个区县各选一个主栽树种体现北京特色果品且具代表性、资源条件占优势、地方政府重视、资金配套能力强、已取得一定成绩的果园进行开发)形成一套旅游观光果园的建设办法,为观光果园的建设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与参照。

??山区特色林果业、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确立,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大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利用多元投资的方法,完善采摘园区和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果树品种上做到品种优化和资源科学配置,提高科技含量,打造全新的生态农业区;理顺销售渠道,建立高素质的销售队伍,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牵线搭桥。全年发展果树17万亩,高效果园达到50万亩;新建养殖小区427个,累计达到861个,入区农户1.7万户;发展专业养殖村320个;山区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36%;新发展民俗旅游专业村37个,旅游专业户1144户。三大主导产业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平谷摘桃、大兴摘梨、昌平摘苹果……京郊的特色采摘吸引了大批市民涌入果香扑鼻的果园。几年来,京郊旅游不断在城区“升温”,给京郊果园发展采摘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市民在投身京郊旅游观光的同时,希望当回“果农”,过把“采摘丰收”的瘾。近年来,到郊区观光、采摘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度假活动。各区县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果品业,并找准“中秋”、“国庆”这一卖点,把采摘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办起丰富多彩的采摘节,带动农民致富。

?4、北京市旅游观光采摘园建成意义

??随着收人、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广阔、质朴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5]旅游观光采摘园以其高标准的园内基础设施、高规范的科普展示项目、高水平的生态环境营造、以及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小品、极具风味的果品采摘游乐活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使得各地现有果园的不规范得到很好的控制。旅游观光采摘园规划建设充分利用果园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便利的交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应游客的各种品味及需求,把旅游观光采摘园建成了一个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综合性果园。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北京市全市开放果园总面积近22.69万亩,比去年扩大了一倍。观光采摘人次超过300万,采摘收入近9000万元,亩效益比起正常栽培的园子要高出数倍。到2002年,北京市开放观光采摘果园533个,面积28.7万亩,接待游人335.5万人次,采摘果品2098万公斤,采摘收入9730.4万元;仅怀柔、顺义、海淀通过观光采摘促销果品157万公斤,收入667.6万元;现在的一些观光果园平均收益为7000—8000元/亩,其中最好的旅游观光果园已经达到3万/亩。北京果树业的发展目标是将现有果园的70-80%发展成旅游观光果园。因此,旅游观光采摘是果品生产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先导产业,也是各个地区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切合点。旅游观光采摘园的的建设使北京市果品的生产开发实现了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由单纯的京郊农业生产转变为区域开发、成片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

?

[参考文献]

1、俞孔坚,观光旅游资源美学评价信息方法探讨,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俞孔坚,1987,中国自然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初探,中国园林(3):33-37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11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总体安排,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程,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完成年旅游工作任务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法律素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结合旅游工作实际,针对机关干部、旅游从业人员,采取举办学习讲座、以会代训等多种学习宣传形式,大力学习宣传《旅行社条例》、《省旅游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旅游法律法规,促进旅游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加强领导学法用法工作,完善和落实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保证中心组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按要求组织全局机关干部、职工参加全市年度学法考试,做到以考促学。

(二)规范行政作为,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大力开展“法治旅游、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依法决策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深化政务公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督察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行业治理,促进公正执法。

(三)继续强力治理旅游市场。从严治理旅游市场,出重拳、下猛药,严厉打击黑车、黑社、价格欺诈、追客赶客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对零负团费接待旅游团队、降低服务质量、缩减合同约定旅游项目等问题的旅行社一律严厉查处;强化旅行社法人责任,加强旅行社门市部管理,规范管理旅行社外联人员;加强旅游佣金管理,严厉打击高额回扣、商业贿赂的扰乱旅游市场行为;加大旅游交通经营秩序的治理力度,规范旅游运输市场。

(四)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规范旅游秩序。规范旅行社法人治理结构和旅行社招徕客人的对外办事机构,建立旅行社诚信考核制度和旅行社诚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旅行社门市部管理,坚决实行先规划后审批的制度,并落实旅行社法人对门市部的管理责任,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管,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等措施,引导旅行社健康发展。加强旅游饭店销售价格的监督管理,及时降低服务质量低于成本价销售客房的饭店信息。加强旅游景区价格管理和旅游佣金管理。加强导游管理,严格导游培训上岗制度和考核制度,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障措施。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加大旅游企业诚信考核和服务质量考核力度。

三、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强化领导责任。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定期听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单位的年度整体工作计划中,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旅游科普工作计划篇12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本区旅游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统筹协调全区旅游业发展,拟订全区旅游市场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全区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

(三)组织全区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

(四)监测旅游经济运行,负责旅游统计和行业信息;引导休闲度假;协调和指导假日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

(五)承担规范全区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规范全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行为;指导全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指导行业组织的业务工作。

(六)组织实施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服务标准;负责全区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旅游应急救援工作。

(七)组织旅游单位等级评定,农家乐(生态旅游)接待单位的审核及挂牌,参与旅游项目的审批工作;负责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旅游行业管理,受理旅游投诉;负责雁塔区旅行社分支机构的备案、管理工作。

(八)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市场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培育、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做好市场运行的调研工作。

(九)负责全区集贸、农贸市场的改建、新建及规划前期的审核工作;监督检点市场建设的运行情况;指导协调全区市场的改造及提升工作。

(十)培育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指导集贸市场、农贸市场、社区和农村便民市场的发展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

(十一)建立健全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

(十二)指导全区市场行业体制改革和市场行业协会工作。

(十三)负责全区再生资源行业的监督管理。

(十四)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区旅游局(区市场管理办公室)内设3个行政科室:

(一)党政办公室

负责全局党务政务工作,督促检查工作制度、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情况;负责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负责文秘、政务信息、机要、保密、档案、工作;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负责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专业技术职务及相关职业资格的管理工作;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的考评及奖惩工作;组织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负责本系统计划生育工作。

(二)旅游发展管理科

统筹协调全区旅游业发展,拟订全区旅游市场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全区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组织全区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组织旅游单位等级评定,农家乐(生态旅游)接待单位的审核及挂牌,参与旅游项目的审批工作;监测旅游经济运行,负责旅游统计和行业信息;引导休闲度假;协调和指导假日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承担规范全区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规范全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行为;指导全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服务标准;负责全区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旅游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指导旅游行业管理、受理旅游投诉;指导辖区旅行社分支机构的备案、管理工作。

(三)市场规划建设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