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辞职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2-06-01 04:26:54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1

(二)称谓

在第二行顶格写任职单位负责人姓名。

(三)正文

写明辞职的原因,辞去什么职务,什么工作,希望离职时间。

(四)结语

在正文后面写表示歉意的语句,并预祝企业以后发展。

(五)署名、日期

在正文右下方写上辞职人的姓名,在署名下面写具体的年、月、日。

以上就是一份比较完整的辞职报告所需要包括的内容,一般字数控制在300-500字左右就可以了,这个因岗位、职务有所区别。

怀孕辞职报告(一)

我来到远大纺织厂参加工作已经有五年了。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深深感到远大纺织厂是一个实力强大,有着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的工厂。在这里,我得到了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帮助和指导,收获良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感到,由于个人方面的原因,我并不能真正融入到远大纺织厂这个大家庭中。我本人对工厂安排给我的工作内容缺乏热情,也不适应工厂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继续留在工厂工作,对工厂和我本人的发展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提出辞职,请批准。

尽管我不能继续为远大纺织厂服务,但我仍然祝愿纺织厂在未来更加发展壮大,获得更大的成功。在此,特别向张某某,王某某等几位领导表示感谢,他们都曾给予我亲切关怀和指导。对于辞职可能给工厂带来的不利影响,深表歉意。另外,由于我们没有继续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希望与工厂协商解决工资等事宜。

怀孕辞职报告(二)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公司对我的培养,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使我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里,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原则。

现由于本人身怀六甲,需要长时间的修养。不能在公司继续工作了,决定在X年X月X日辞职,特向公司提交辞职报告。 希望你能及时找到合适的人选接任我的工作。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2

一封来自南京审计局深喉的审计材料,一举揭开了从2001年3月到2010年末,南纺股份上市10年的经营内幕。那些尘封已久、纷繁芜杂的财务数据,结合原董事长单晓钟的种种不当行为,揭示出一幅董事会治理失效、董事长滥权引发公司衰败的拼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曾几何时,如同大部分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企业一样,南纺股份紧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脉搏,成长路径颇具代表性——股份制改造、企业规模扩大、效益激增、积累上市。南纺原是南京国资下属的一家外贸企业,公司2001-2005年的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8%,主营收入年均增长22.28%,年均净资产收益率5.77%。然而从2006年到2010年,南纺股份的经营形势突变:进出口额年均下降7.66%,主营业务收入年均重挫8.93%,不良资产总额高达10.3亿,已形成损失6.46亿元。

2011年1月21日,公司董事长单晓钟及董事赵万龙突然辞职,而后又传出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丁杰及另一名副总经理刘盛宁等部分公司高管相继接受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消息,单晓钟也赫然在列。南纺股份一年内5次变更公司高管的公告令人不解。自2001年3月上市后,单晓钟就一直出任南纺股份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直到2011年1月辞职为止,其“执掌”上市公司大权的10年时间里,南纺股份由盛转衰、负债累累。直到2013年春,关于单晓钟一案仍未有最终结果。

南纺出现的问题,反映了现在国有控股企业较为普遍的董事会治理缺失的问题。

被控制的董事会

一把手的绝对权力过大、没有制衡是南纺乱治的最重要祸因。那么,南纺董事会究竟怎样一步步被边缘化、形同虚设?除了已被立案调查的单晓钟和部分高管之外,历届的董事会中还有谁应为此担责?

纵观南纺股份上市十余年的年报可以发现,自上市之初到“东窗事发”,单晓钟一直身兼两个极重要的角色——董事长和总经理。

在外人看来,董事长往往代表公司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总经理则属于公司雇员范畴,由董事会选聘,对董事会负责,承担经营和执行董事会决策的重任。董事会拥有监督权和决策权,而总经理拥有经营权和部分决策权,掌握公司的日常行政权。

实际上,集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的单晓钟,可谓独揽南纺股份的决策大权,实际凌驾于董事会之上,呈现出典型的内部人控制。早年的一个例子是,南纺股份曾与江苏嘉华签约开发东湖丽岛项目,但审计结果显示,单晓钟系未经董事会同意而是直接由个人主导了东湖丽岛项目的签约与投产,项目投产一年后才经南纺股份董事会追认,出具意见。

其实,南纺公开披露的各个版本的公司章程中,均有“兼任经理、副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董事(以及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不得超过公司董事总数的二分之一”的规定。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保证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相对分离,从而保证决策层对执行层的监督,保障股东利益。可是,南纺股份2001年3月上市后历届董事会成员构成情况显示,这一规定仅流于形式,经营层与董事会成员高度重叠,董事会实质处于经营层的控制之下。

自2001年3月上市之初,公司董事会成员为单晓钟、胡海鸽、杨京城、韩勇、王勇、周发亮、陈山、张世雄、赵万龙、王林、张二震等11人。丁杰时任董事会秘书兼财务部经理。11位董事的简历显示,陈山(时任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产权部经理)、王林(时任中国外运江苏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周发亮——时任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这3位董事应为股东代表,张二震为独立董事。

除单晓钟外,胡海鸽兼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杨京城兼任副总经理。韩勇、王勇两位董事当时虽是中层干部,但随后在2001年4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第二次董事会上,被聘为副总经理。这样一来,11位董事中至少有5位属于公司经营层。此间,丁杰由财务部经理提拔为财务总监。

值得一提的是董事赵万龙。赵万龙所在的江苏经纬电脑公司虽与南纺公司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但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南纺公司后来之所以沦为“ST”,原因之一也源于南纺公司采用虚假还款方式,转挂7267.28万元在江苏经纬电脑公司账上。赵万龙本人还在2001年9月之后担任南京经纬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据2009年6月19日南纺公司第六届三次董事会决议,南京经纬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南纺控股孙公司南京百业光电有限公司的少数股权,被南纺控股子公司、南京南泰显示有限公司收购。

还有一位董事张世雄,其所在的深圳罗兰化工有限公司是南纺公司在上市公告中披露的拟控股的投资对象。据《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南京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回访报告》,该投资并未如期顺利进行,张世雄也在2002年3月27日第三届第五次董事会上辞去了董事职务,其董事会空缺出来的席位留给了新增的独立董事王跃堂。

可见,上市时的南纺股份除3位股东代表及1位独立董事,有5位董事为南纺公司经营层;其他两位董事赵万龙、张世雄则与经营层有着较股东代表和独立董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再看2003年4月29日召开的2002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第四届董事会及随后召开的第四届第一次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为单晓钟、胡海鸽、杨京城、王勇、韩勇、周发亮、陈山、赵万龙、张二震(独董) 、王跃堂(独董)、黄伟中(独董) ,仍为11人。独立董事增加到3人,股东代表由原先的3人缩减为两人(周发亮、陈山)。单晓钟仍然为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海鸽仍然为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丁杰仍然留任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在这样的董事会人员结构下,即使两位股东代表与3独立董事立场完全一致,在11人的董事会中也仅握有5票,仍属于少数派,对经营层难以形成有效制衡和监督。

2006年5月12日,公司召开2005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的董事会,除独立董事张二震续任两届被替代外,第四届董事会的其他10位董事成员均获留任,单晓钟等5位董事在南纺公司的高管职务也保持不变。只有丁杰的董事会秘书一职改由冉芳担任,但财务总监职位不变。董事赵万龙也自2007年起担任南纺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高新经纬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也就是说,不考虑单晓钟等人在南纺股份上市前的任职时间和在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内的相继辞职,他们已经连续担任南纺股份三届董事会董事以及核心高管职务,公司董事会已被固化为“南纺经营层”的董事会。

在这样的格局下,原本用以制衡、监督的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中,未见监事会或独立董事否决董事会议案的先例,完全未能发挥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赋予的职权。可以说监事会及独立董事基本成了摆设。

以独董为例,《董事会》记者注意到,从2001年唯一的独董张二震开始,南纺股份的独董人数逐步增加到3人,像2002年增设王跃堂为独董,2003年再度增设黄伟中为独董,之后稳定在“三人组”。

在单晓钟等内部人联手翻云覆雨期间,被称为中小股东权益维护者、看门人的独董们居然没有半点反应。一位知情人士对《董事会》坦言,其实独董们对公司的情况心里非常清楚,乃至于“签字时抖抖活活”。不过圉于环境,无法表达意见,最多“用脚投票”、一辞了之。

就这样,一家优质的上市国企,随着单晓钟等人对绝对权力的追逐、拢聚、把控,在制衡监督机制名存实亡之下,最终滑向深渊。

个人王国的集权路

无限扩大的董事长权力, 长久下去,董事会必将成为个人的王国.

单晓钟长期担任南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自1994年至2011年1月21日辞职,长达17年。按理,南纺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应当具有良好的治理规则,但从南纺公司上市以来,单晓钟任内不断演变的四个版本(2002-3-29版 、2003-8-23版、2005-4-23版、2007-5-25版)的董事会议事规则,以及单晓钟离去之后的修订版董事会议事规则(2011-5-31版)显示,单晓钟一步步地将南纺公司经营成为了他的个人王国。

在2002-3-29版的董事会议事规则中便隐藏着单晓钟个人王国的影子。单晓钟作为董事长,拥有特别处置权。对于董事会会议,单晓钟有权决定会议时间、内容和通知对象,对于董事、监事和高管的提案,有权决定是否提交董事会会议议程。而董事会议案内容,单晓钟有权仅在会议前两天才通知与会董事,涉及公司机密和时效性的内容还除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其他董事的知情权和决策权。该议事规则还规定,表决意向分为同意与反对,弃权视为同意,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董事的表决权。甚至,该议事规则还直接挑战了上市公司应遵守的起码的信息披露制度,直接侵害广大股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竟然规定董事会决定区分为纪要与决议,仅在一定范围内知道即可或仅需备案作成纪要,需要公告或上报的才作成决议。除赋予单晓钟以上种种权力,该议事规则还不忘给单晓钟设立一个小金库——董事会基金,该小金库由财务部门负责,由单晓钟决定支持,用途美其名曰:会议经费、董事会和董事长组织的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活动、董事培训经费、董事会同意的其他支出。

显然,2002-3-29版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并未能满足单晓钟的权力胃口,在2005-4-23版的董事会议事规则中,单晓钟作为董事长享有了更大的权力。2005-4-23版的董事会议事规则直接创设了“董事会会议闭会期间董事长的职权”这一概念。在董事会会议闭会期间,董事长的职权为:1.批准单次不超过最近经审计的公司净资产5%以内的资产收购和出售;2.批准单项投资不超过最近经审计的公司净资产5%以内的对外投资;3.在董事会闭会期间连续对同一资产或相关资产分次进行的收购、出售和对外投资的,以其在此期间的累计金额不超过上述规定为限;4.委派下属控股、参股公司董事、监事;5.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按照2005年度报告披露的净资产——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为 785,209,681.32元计算,即单晓钟有权未经董事会同意,单独决定近4000万元的资产处置及对外投资。 而根据当时的公司章程(2005-4-23版),董事会仅享有不超过最近经审计的公司净资产10%以内资产处置和对外投资权。更严重的是,单晓钟有权单独委派下属控股、参股公司董事、监事。这一权力让单晓钟得以完全撇开南纺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控制南纺公司旗下所有的子公司。而事实上,经审计暴露出来的大多问题是发生在南纺公司的下属公司,譬如高管违反禁令在子公司持股、单晓钟及其与家庭生活相关的支出在子公司列支等。

在2007-5-25版的董事会议事规则中,单晓钟的董事长职权绝大多数得到了延续,只是剔除了“批准单项投资不超过最近经审计的公司净资产5%以内的对外投资”的权利。

直到单晓钟辞职之后,南纺股份亡羊补牢,通过了2011-5-31版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完全弱化了董事长的个人色彩,董事长不再享有任何凌驾于其他董事之上的特权,董事长的职权仅有三项:主持股东大会和召集、主持董事会会议;督促、检查董事会决议的执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甚至,董事长一度也不再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会的日常工作改由新设的董秘办公室负责。会议议案是董秘办公室充分征求董事意见形成初步提案后再交董事长拟定,董事长拟定提案前须征求总经理及其他高管意见。所有董事会决定都要依法进行公告,会议纪要不再属于决定。所谓的“董事会基金”也被“三会专项经费”所替代,并设置了严格的管理办法。

流失的国有资产

42亩的国有土地、近3000万巨额资金如何被长期占用,甚至无法收回?单晓钟在担任董事长期间,伙同部分高管是如何从境内到境外、一步步掏空企业的?

作为国资背景的外贸企业——南纺股份一度居于业内领先地位,也正当其辉煌之时,国企的部分优良资产开始逐步被掏空,这一“后遗症”至今尚没有完全化解。

1999年7月,南纺股份与江苏嘉华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明确其开发项目、南京东湖花园住宅小区的资金由南纺股份负责,建设、销售、管理则由嘉华公司承担。

2002年2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宁建字(2002)第016号)批准同意该东湖花园住宅小区一期准予建设,江宁县计划经济委员会下发《关于江苏嘉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东湖花园住宅小区续建工程项目的批复》。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建设立项主体为嘉华公司,国有土地使用证(江宁国用(2000)字第0284号)也登记在了嘉华公司名下,房屋产权人也不是出资人南纺股份,显然,作为出资人的南纺股份失去了对项目应有的控制。

更为严重的是,在和嘉华公司的合作中,南纺股份拥有的42亩土地被其非法侵占。据南京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土地证办在嘉华公司名下的东湖丽岛项目用地尚余28480.5平方米、折合42亩土地未开发。根据南纺股份与嘉华公司签订的东湖丽岛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协议,该项目的土地、房产及相关债权债务均属南纺股份所有,但嘉华公司拒绝将42亩土地归还。索要不还后,南纺股份不得不将嘉华公司至南京雨花区人民法院,最终的判决为:42亩土地使用权人为南纺股份,要求嘉华公司将土地过户给南纺股份。

南纺股份与嘉华公司本应按法院判决及时办理该土地使用权的过户手续,但蹊跷的是,南纺股份未经资产评估,也未上报市国资委批准,2010年12月即与嘉华公司另行签订协议,以8000万元的价格将42亩土地使用权转让对方。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月后,即2011年1月,单晓钟宣布辞职。据《董事会》记者了解,目前这一问题已移交给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尚无明确结果。

2012年9月25日,*ST南纺“关于终止合作开发项目”的公告,表示拟与嘉华公司签订《东湖花园住宅小区项目合作开发终止协议》,公司将不再参与东湖花园住宅小区项目开发建设,并分得该项目收益补偿款9500万元。42亩土地的事情只字未提。

东湖丽岛项目的问题不止于此。

南京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南纺股份旗下的东湖丽岛项目销售给关系客户的10套别墅价格偏低。其中,2002年,335.21平方米的独栋别墅以低于平均售价41%—58%的价格销售给6名关系户;2004年312.54-355.76平方米的独栋别墅以低于平均售价22%-72%的价格销售给3名关系户;2004年295.87平方米的独栋别墅以低于平均售价53%的价格销售给1名关系户。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据了解,此事已移送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另外,2002年8月,南纺股份未经法定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以1.8亿元将122套别墅和106套公寓转让给了嘉华公司。

南纺股份的国有资产流失,除了贱卖,还有贵买。南京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嘉华公司以估算价格4123.91万元将东湖幼儿园1230.19平方米和东湖丽岛会所6089.44平方米转给南纺。经审计,东湖幼儿园和东湖丽岛会所按估价5634元/平方米入账,与东湖丽岛别墅平均成本1563元/平方米相比,总价值被高估2979.82万元。而按规定,东湖幼儿园和东湖丽岛会所应按照1337万元的实际价值入账。

不仅在境内,南纺股份高层还一度利用海外实体占用公司资金。

南京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1993年,经南京市外经贸局、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商务处批准,南纺股份在新加坡成立了敦那士裕丰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新币,其中南纺股份占49%的股权,新加坡敦那士私人有限公司占51%的股权。公司主要从事纺织品、服装的转口贸易,即通过向南纺股份采购货物对外进行销售,销售回款后再将相应货款支付给南纺股份。南纺股份原副总经理杨春生担任敦那士裕丰的总经理。

1999年,杨春生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了Transibilt engineering pte ltd公司,开始从事建筑行业。2001年,杨春生在新加坡收购了另一家建筑公司A Pacific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Ltd(亚太工程发展私人有限公司)。上述两家建筑公司在运营期间,通过敦那士裕丰公司获得流动资金约477万美元,一直未能偿还。

2007年,南纺股份又直接向A Pacific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Ltd提供约98.6万美元资金,且至今未能获得偿还。南京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敦那士裕丰公司直接或间接占用南纺股份资金约3959.77万元人民币。

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运作中,南纺股份的国有资产被逐步“掏空”。截至2010年12月末,37个子公司占用南纺股份资金24947.70万元;其中处于亏损状态的子公司14个,占用南纺股份资金20422.51万元,8216.03万元确认无法收回。南纺股份已提坏账准备1673.67万元,未在账面体现的损失6580.35万元。

膨胀的私欲

私设“小金库”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但是南纺股份却被挖出数个小金库,涉资近亿元。此外,国有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持股早有“红线”,但南纺部分高层就是敢于违规持股。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单晓钟等人的自利行为令人叹为观止。违规持股就是一例。

来自南京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南纺管理层中,单晓钟持有A Pacific Construction & Development(S) Pte Ltd50%股权,还持有Transbilt Engineering Pte Ltd 50%股权;原南纺股份副总杨春生持有A Pacific Construction & Development(S) Pte Ltd 36.6%股权,还持Transibilt Engineering Pte Ltd 30%股权;副总经理韩勇等高管人员持南京建纺实业有限公司30%股权,持南京麦维品牌推广有限公司30%股权,还持南京六朝服装有限公司30%股权。

上述行为违背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08】139号第二条第四款的规定,即“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本企业所出资各级子企业、参股企业及本集团公司所出资其他企业股权”的规定。更为严重的是,上述出资均由南纺股份代为支付,不符合《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08】139号第二条第七款规定的“国有企业不得为职工投资持股提供借款或垫付款项”。

此外,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国企私设“小金库”,但单晓钟在执掌南纺股份的后几年里,各色“小金库”却频频出现。

来自南京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南纺股份人民币小金库开始于1996年4月,公司副总经理杨京城负责收入确认入账和小金库账户登记,单晓钟负责支出的审批。1996年4月至2011年3月,小金库账户总收入9307.2万元,总支出9239.23万元。资金余额67.9629万元,其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券收益、理财收益、各种保险返还款、南泰购物广场(南纺股份全资子公司)及购物商场来款、房屋租赁收入等,其中总支出中,有8330万元被用于奖金发放。

南纺股份的外币小金库也起始于1996年,单晓钟负责支出审批。而南泰购物广场小金库则于2002年设立。

2000年8月,南纺股份将两亿元资金,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本票背书的“体外循环”方式,转入南京金斯服装公司的账外账户;通过该账户进一步将资金转入证券公司进行委托理财业务和股票市场运作,并将理财收益868万元和证券投资收益2216万元存入小金库,现金支取后发放给个人。

营私罔利,固不可也。相比违规持股和私设小金库,作为国企干部的单晓钟拿公家的利益惠泽亲属就不足为奇了。

东湖丽岛花园会所属于南纺股份旗下资产,但在单晓钟的干预下,被长期承包给其亲属王静平等人,后者还无偿使用南纺及南泰名下三处房产(账面原值4124万元),无偿占用南纺及南泰显示流动资金借款1066.024万元。截至南京审计局审计结束,也尚未向南纺股份上交任何收入。也许是投桃报李,南京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在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的3年间,单晓钟的个人家庭水电煤气费开支共计87754.20元全部计入东湖丽岛花园会所费用中;违规专门安排一辆小汽车为其家属子女所用,相关汽车的费用、司机的工资奖金则在会所管理费用中列支50.03万元。此外,单晓钟的侄子单智维从未在会所工作,却按月领取工资奖金1500元,从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累计违规领取工资奖金5.65万元。

2008年6月,南纺股份成立了滨海南泰羊毛工业有限公司。单晓钟的侄女单玉梅成为该项目的引资人,侄子单智唯是项目公司副总经理、项目后期负责人,施工方负责实施结算人单镇也是其侄。上述三人均没有经过南纺股份董事会的任职授权,却掌控着滨海南泰的资产运作和处置。

失灵的内控

南纺股份并非没有建立《关联交易决策制度》等多项管控制度,但这些制度更多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

除弊不彰,蚁穴溃堤。南纺股份的管控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南纺股份上市后,投资规模每年急剧扩大,投资企业呈现数量过多、行业分散、股权复杂、管理混乱、回报率低的特点,过半数企业处于停业、半停业或者严重亏损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公司的管控制度不仅在设计上存在缺陷,管理层在日常执行时也带头违规,导致公司的经营成果和效率没有制度作为保障,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降低,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的风险加剧。

南京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南纺股份存在着内控失序的七大问题。

第一,没有对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能,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包括:“进口部集进口业务操作与进口存货出、入库管理于一身,尽管公司有‘付款交单’的限令,但是放货决定权在进口部, 无法构成相互制约的限令形同虚设,造成进口部2亿多的的货款逾期5年收不回”;“南纺股份全资子公司南京海陌公司业务员直接收取现金货款,再解交公司账户,2010年322.21万元现金滞留在业务员手中”。

第二,授权审批控制缺失。南纺股份对于重大的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如东湖丽岛别墅项目买断,东湖丽岛会所的经营权转移和利益的确定,大额资金的流出和高风险业务的开展,均未经董事会决议通过。

第三,会计系统控制缺失。南纺股份每月不对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进行核对调节,只在年末调整一次,导致2007年和2008年发生的38万元未达资金至今短少且原因不明。

第四,财产保护控制薄弱。南纺股份没有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财务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内控措施没有得到有效履行,财产损失巨大,如母公司存货损失占存货总量的52%;账外房产10处,游离于公司监管之外。

第五,控股子公司管控不到位。尽管南纺股份在2007年制定了《南纺股份子公司管理办法》,但由于控股子公司董事长大多由股份公司高管担任,一些高管在子公司持股,受利益的驱动,子公司决策层制定母公司业务竞争、关联交易等方面的政策及程序,严重损害到股份公司整体利益。如刘盛宁负责的海陌公司、丁杰负责的南泰显示公司、单晓钟负责的滨海羊毛等公司75%以上的商品购进来自南纺股份,股份公司的利润被转移到子公司,再以奖金、回扣等方式私分国有资产。

第六,金融衍生品交易控制不规范。南纺股份采用短期融资券、外汇融资、NDF套利等多种方式融资并降低资金成本,但南纺股份没有制定相应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去规范制约资金部和财务部,用制度来规范交易员的选择、考核、风险隔离、止损等政策和程序。

第七,信息系统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南纺股份现有的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控制目标、程序变更、计算机运行和对数据的接触等方面都不符合企业内控的要求,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存在明显瑕疵。

此外,公司也没有建立与盈亏相结合的绩效管理和考核办法,在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销售提成和员工奖金长期维持较高水平;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公司高管和业务员、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工资水平远高于同业水平。

国有控股的体制之殇

南纺股份的乱治,虽然有自身的问题,但产权人缺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扭曲,导致其长期“游离”于当地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之外,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沉痛教训

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南纺公司天然地面临着国有产权所有者虚位的问题。根据2009年5月1日施行的《企业国有资产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在国有企业名义所有人“全民”与国有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层之间,隔着一系列环环相连的委托-关系链条,中间存在多层委托关系 。委托链条越长,最终人可以钻的空子就越多,监督的难度也越大。

实践中,由于条块分割等历史原因,在《企业国有资产法》施行前,除了国资委,还有许多政府部门可以借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干预。譬如,南纺公司的老东家就是南京市经贸委,单晓钟即出身于南京市经贸委进出口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南纺股份控股权虽在南京市国资委,但此前长期属于南京市经贸委监管。直至2010年南京撤销外经贸局,南京市国资委才强势介入。而且,由于党管干部的原则,实践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与国资委共同负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任免。

另外,即使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国有企业,国资委也往往通过控股公司进行间接控制。譬如,南纺公司的第一大股早前为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后相继更名为南京国资商贸有限公司、南京商旅集团;而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又是南京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南京市国资委持有后者100%的股权。也就是说,在南纺公司与南京市国资委之间还有三层委托关系。上述实践中的诸般因素,进一步拉长了委托-关系链条,进一步恶化了国有产权所有者虚位造成的治理缺失问题。

南纺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相较于其他非上市国有企业,应该说在股权多元化及公开透明化方面先行一步,理论上其公司治理结构要优于其他非上市国有企业。实际效果怎样呢?以2011年4次临时股东大会为例,出席会议股东及股东人最多的一次是2011年2月11日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共14名,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100,169,877 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比例38.72%;最少的一次是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股东(或股东人)共 5 名,所持有表决权股份数共计94,599,026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36.57 %;四次会议均以同意的股份数占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股东股份总数的100%的方式审议通过了全部议案。 而根据公司2010年年报,南纺公司的三家国有法人股东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 控股) 有限公司(34.99%)、南京商厦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外运江苏公司(1.38%)便累计持有南纺股份38.37%的股份。 再看之前披露的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几乎所有的议案均是以同意的股份数占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股东股份总数的100%的方式审议通过。这一结果的出现,究竟是股东对所有表决议案态度完全一致,还是股东大会沦为一些国有法人股东“搭便车”的走过场形式?至于那些自然人和非国有法人股东的发言权,似乎更未见在南纺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得以充分体现,南纺股份的股权多元化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规范作用了吗?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3

今年6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等主办,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2中国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将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作为本次活动的开幕大戏,“2012中国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新闻会暨校园精英沙盘选拔赛启动仪式”于5月10日在北京服装学院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党委书记惠桂芝等出席会。会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龚进礼主持。

孙瑞哲在会上致辞。他说,纺织产业的升级将日益表现在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转变上来。建设纺织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将是高素质人才,全行业要造就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家领军人物,培养一批纺织行业卓越科学家、高校学科带头人、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领军人物,培养一批引领行业设计队伍成长的设计大师、文化创意人才,按照强国纲要目标,到2020年中国纺织工业将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规模以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将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将达到26%。

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对于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的现代纺织人才最具话语权。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梅珍同与会嘉宾分享了该校在人才培养上“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模式。“请进来”,即邀请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从生产实践角度出发,向学生传授实战经验;而“走出去”则是鼓励学校老师多了解行业和市场发展,走入企业,及时了解国际先进纺织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动态,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带动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培养出具有国际眼光、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且具有一定应用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解决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问题。

据悉,即将举行的“2012中国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将以“破解人才资本困局,推动产业升级步伐,共建纺织人才服务平台”为主题,围绕“十二五”期间实现纺织强国目标,从企业用人、学校育人和行业组织服务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纺织行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政府、行业组织、大专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对话,破解目前行业人力资源存在的困局,探寻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创新模式,传导先进育人用人文化理念,共建行业人才服务平台。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活动的行业影响力,拓展其行业价值,一系列活动将同期启动,包括表彰人才培养先进示范单位、2012年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市场问卷调查报告、举办“培养纺织精英”圆桌论坛和“企业家和大学生面对面”等。而精英选拔赛高校行活动,北京服装学院是第一站,后续将在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展开。最后在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现场,从5所大学选的精英与企业家之间将有精彩的面对面对话。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4

本次大会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和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他们从产业经济、科技政策和创新战略等角度同与会者分享了如何在新环境下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纺织业。

201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以“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为主题,全面分析了2013年中国纺织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重点探讨了行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以及新时期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路径。

王天凯: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持续创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为我国纺织行业解决当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以及区域结构调整、跨国资源配置等深层次问题带来新的契机,对增强行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也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谈到“创新”对于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时,王天凯表示,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在全球化高度关联时代要求纺织行业自身进行一系列变革,而这种变革就来自于包括技术、产品、管理以及营销模式等在内的多维度创新,创新的手段和途径则应涵盖全产业链。现阶段,纺织行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虽已有了较大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创新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紧缺,基础理论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发能力薄弱,部级的创新主体数量较少,资源分散、未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集中创新体系,以及纺织产业技术联盟还未形成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解决行业共性难点问题的协同创新机制等。从纺织行业的创新实践来看,以市场化原则,利用行业内的一切资源,建立开放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是提升行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决定》中提出的“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为纺织行业的创新体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朱宏任:工信部将全力推进纺织行业的创新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从今年前几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我国纺织行业显现出自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积极趋势,这是全行业克服压力、加强创新、调整结构的结果。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突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市场体系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等主要经济环节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优化纺织企业的发展环境,激发纺织工业的发展活力。

朱宏任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既要沉着应对国内成本持续上涨、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加速调整等带来的挑战,更要抓住国内消费升级以及本轮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促进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型。

朱宏任最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全力推进纺织行业的创新,帮助广大纺织企业更多分享产业、改革、创新、发展带来的新红利:一是把握方向,推进、优化纺织行业的创新环境,积极参与推动财税、金融、价格等领域的改革;二是推进、增强纺织行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三是突出重点,推进提升纺织行业装备水平;四是瞄准前沿,推进发展纺织行业新兴领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是深入推进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加大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集成应用。

孙瑞哲:新形势赋予行业发展新红利

本次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作了题为“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的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与各主要国家相比,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地位举足轻重,发展迅猛。究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得力于三大传统要素红利——要素红利、发展红利、市场红利。

现阶段,传统红利正在衰退稀释,孙瑞哲在报告中分析了三大要素红利的传承与演变。在要素红利方面,新的红利是城乡一体化形成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以及人才、技工占比将增高。在发展红利方面,与传统红利相对应,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着新的红利要素,包括经济体制红利、国际化红利、科技创新红利、发展模式红利等。同样,市场红利也有新的演变,表现在国外市场红利(国际贸易结构的调整、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红利(城镇化进程加速、居民收入增长、网上购物新机遇、人口政策调整)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统论述、重点部署,为纺织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红利。孙瑞哲分析,《决定》的多项表述均利好于纺织行业。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理顺棉花体制、纺织产业向上游原料环节配套,有利于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行业发展与行业政策的全方位协调设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则有利于纺织业非公经济突破部分产业的垄断门槛,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巩固民生产业的地位;“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有利于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又有助于刺激消费需求持续升级;“转变政府职能”则有望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从而有助于倒逼纺织工业加快技术进步。

孙瑞哲表示,新形势下,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以“增长、责任、电商、延伸、融合”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新浪潮,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下一步发展的新红利。面对新浪潮带来的发展红利,孙瑞哲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等3个角度,指出了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孙瑞哲最后提出,中国纺织企业应关注并着力打造“以材料智能为突破的创新力”、“以时尚导向为目标的消费力”、“以环境倒逼为动力的责任力”和“以社会青睐为基础的吸引力”,以加速建设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强国的进程。

创新论坛:探讨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方向与新模式

现阶段,从大环境来说,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创新”,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决定》对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等相关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已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成为行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先锋。

在以“新方向与新机遇”为核心议题的创新论坛中,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华荣、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内饰事业部技术总监龚杜弟及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党委书记高曙红分别从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层面探讨了如何把握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机遇。

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从企业实践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产品开发体系、构建产品研发平台以及与上下游企业的集成创新,实现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整体升级。作为新型纤维材料行业的代表企业,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7年创立以来,始终以新材料开发应用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引方向,积极进行持续深入的科技创新,以核心技术和产品应用引领产业化;用工艺融合和系统集成实现工程化,用价值营销和品牌运作实现市场化,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在核心议题为“新模式与新价值”的创新论坛上,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等 4 家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在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建设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美国棉花公司的代表,同与会者分享了在产品开发、资源整合、清洁生产、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如何保持产品开发的灵活性,适应当前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的市场需求是众多大体量纺织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郭珉表示,天虹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专注于棉包芯产品,并注重从原料到下游产品的产业链资源整合,从而保持产品开发的活力和效益。

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鲁丰织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战旗分享了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阎岩表示,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企业应积极在责任和商业价值之间建立纽带,以社会责任建设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棉花公司亚洲供应链营销部门高级经理林蓓结合美国纺织品和服装零售市场概况,介绍了美国消费品牌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市场表现情况;中国家纺行业标杆品牌企业——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高新研发部总监宫怀瑞剖析了以有效挖掘消费者需求为起点、以品牌建设为目标的产品开发模式,并就如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提出了独到见解;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建华解读了其以“丝茶瓷文化”为主线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独特模式,并介绍了公司布局海外市场、加快与国际时尚前沿接轨的发展战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在点评中指出,行业企业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进程中,除了应该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还可借助电商等现代商业模式来推动品牌建设,进而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和市场中的话语权。

61家企业和单位荣获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5

在企业日益重视员工权益自今天,员工薪酬日趋合理,然而,薪酬的合理并没有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原因在于企业往往只注意了货币薪酬的合理与否,而忽视了员工心理层面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员工心理需求的内容,以及满足员工心理需要,让员工在工作中在获得货币薪酬的同时,获得心理薪酬的有效途径。论文频道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提供大量内容供网友们参考,敬请期待。 论员工的心理薪酬(1) 在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资本对于企业而言已经取代物质资本而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知识资本的载体——人力资源,也就成为企业的最宝贵、最重要的第一资源。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企业纷纷在货币薪酬上下足功夫,名目繁多的薪酬项目,如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各种福利项目、股票期权等被广泛使用,但效果却并不如预期的那样令人满意。不少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同行业中中上水平的薪酬,却不断有员工辞职。相反,某些薪酬水平一般的企业,其职工队伍却出奇地稳定。请看: 例一、一在当地同行中颇有名气的生产主管以优厚条件受聘一企业主持生产工作,然而工作半年之后该经理即告辞职,原因是该企业是一家族式企业,老板娘经常来指手划脚,该主管工作受老板娘制掣,无法大展身手,遂愤而辞职。 例二、一位营销主管,平时拿着一份不错的薪水,心里也比较满足。但有一天他偶然得知营销经理也即他的顶头上司的薪水竟然是他的数倍,联想到这位经理平时也就是一个二传手,什么事都叫他干他无法忍受,遂选择辞职。 例三:某地纺织企业众多,近几年纺织女工短缺,招聘困难。A企业在当地同行中员工薪酬属中档偏低水平,按常理其熟练女工极易被同行挖走,但其员工队伍却出奇的稳定,以至于女工生了孩子之后仍要回到该厂工作。什么原因?原来该厂的老总十分关心职工生活,厂里为职工提供免费住宿,普通员工生日都会收到老总的生日礼物。春节回家过年是民工的一大难题,该老总每年都租用大客车,披红带彩、敲锣打鼓地把这些纺织工人送回家乡过年,过完年后又派车把她们接回来,使其免遭舟车劳顿之苦。工人们切身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真情关怀,因而热爱自己的企业,忠诚自己的企业。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的调查也显示:世界经济500强企业中有11家是长盛不衰的,但它们的平均薪酬并不是最高的,充其量只是中等偏上水平。 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物质层面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又有精神层面的情感归属需求、受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且,当人的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更加注重、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有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两大类,其中保健因素是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有关的因素,包括:管理政策与制度、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工作安全等;激励因素是和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包括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与晋升的机会等。而对人能够起激励作用的是激励因素。 日本企业家稻山嘉宽也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 无数事实和众多的管理理论都表明: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复杂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又有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需求,企业除了应向员工提供合理的货币薪酬外,还应重视并满足员工的心理薪酬,如工作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尊重感、公平感、有影响力、个人成长、有价值的贡献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使员工在物质、心理需求得到全面满足的前提下,心甘情愿、心情愉快、全力以赴地为企业工作。 在企业日益重视员工权益自今天,员工薪酬日趋合理,然而,薪酬的合理并没有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原因在于企业往往只注意了货币薪酬的合理与否,而忽视了员工心理层面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员工心理需求的内容,以及满足员工心理需要,让员工在工作中在获得货币薪酬的同时,获得心理薪酬的有效途径。论文频道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提供大量内容供网友们参考,敬请期待。 论员工的心理薪酬(1) 在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6

杨纪朝做“把握需求端,增强内生动力”主题报告,他指出,当前规上企业总体运行平稳,针织服装优于针织面料;行业出口压力增大,同比增速降幅扩大;行业两级分化愈发明显,大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为此,深挖消费需求是实现增长的捷径;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人才培训对行业转型发展提高运行质量至关重要。

曹学军作“纺织工业形势与‘三品’战略”主题演讲,她指出三点,一是纺织工业形势方面,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仍旧在持续上升;二是行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正逐渐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三是纺织行业已经到了动能调整、增长方式重构的新阶段。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为产业带来了企业组织、生产流程以及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企业要以需求为核心,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提高组织的效率、质量。

李健就“当前的反全球化现象与我国外贸的发展”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十二五”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速下滑,货物贸易放慢,但服务贸易在增长,且对外投资规模一直在增长。当前我国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开启新动能,集聚新优势。

林莉在致辞中表示,实体经济是南海的立区之本,盐步内衣总部基地于2013年获得中国针织协会授予“南方时尚城”称号。未来,南海区会继续扶持纺织行业等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加强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支持现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何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上市融资、兼并收购、质量管理、标准制定和品牌提升,实现做强做大,将一批优秀中小企业打造成为行业冠军。

会上,杨纪朝与广东众纺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顺葆共同就“众纺联B2B产业平台”签署合作协议。

瞿静宣读授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中国针织内衣产业转型升级示范镇”称号,授予广东奥丽侬内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炳祥“中国针织行业特别贡献奖”,并宣读组建成立“中国针织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的通报。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7

王进军在致辞中说,吉林化纤集团将在天竹纤维新品开发上继续努力,为天竹产业提供良好的原料支持;天竹产业应注重全产业链开发,在终端产品领域有所突破。杨峻在讲话中认为,天竹联盟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业界认可,下一步如何走得更好,联盟应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

宋德武做了天竹产业联盟整体运营情况及下步发展规划介绍,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皇甫铭立介绍了天竹长丝的在纺纱领域应用情况;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处处长牛经敏作了“天竹长丝研发与应用”的报告,杜邦公司的赵晓霞博士就Sorona纤维与天竹纤维产品开发进行介绍,浙江省绍兴化纤行业协会秘书长张井波对绍兴天竹展示中心及产业链产品开发进行介绍,浙江越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荣根介绍了与天竹合作的心得,卡拉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丽对“天竹电子商务高校行”项目进行演示。

在下午,分别分场进行了联盟理事会议和联盟企业市场对接探讨活动。在理事会议上,来自纺纱、织造、、服装、家纺等企业分别介绍了目前市场情况,吉林化纤集团在天竹纤维定价机制上与与会成员进行协商。会议还对加强产业链合作进行深入探讨。此外,会议宣布于长慧任天竹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并对各副会长职责进行明确,以推动联盟更好运作。

为期一天的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内容丰富,贴合现实,与会代表都认为会议开得高效、及时。

天竹联盟与德棉共推天竹长丝新品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8

一、仙桃市招商引资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仙桃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着成效,特别是去年更是硕果累累。去年全年协议引资25亿元,实际到资12.3亿元。引进项目447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5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11个,投资1200万元以上的项目35个,投资在800-1200万元的项目31个,投资700-800万元的项目129个。招商引资为仙桃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仙桃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仙桃市为什么能在内无资源等优势、外部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活招商引资的这颗棋子,主要是他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把抓领导和领导抓有机地结合起来

前几年,他们也有招不到商的苦恼。往往是市领导和市招商局急得团团转,而其他部门则是你急他不急。市招商局长一年换一个,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通过他们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是招商引资要紧紧抓住领导不放。

首先,他们在全市大力倡导凡是不抓招商引资的干部不是好干部、抓不到项目的班子是没战斗力的班子的思想,解决了干部思想认识的问题。其次,采取过硬措施来保障,他们建立了"横到底、纵放边"的招商引资责任制,将招商引资分解落实到各镇办、市直战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各责任单位的"一把手"签招商引资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凡第一年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给予警告处分,第二年又没有完成任务的就地免职。对引不来项目的乡镇,市领导不去参观调研。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把各乡镇、各单位逼上了招商引资的前台,改变了过去招商引资光是市委、市政府着急,乡镇和各战线不紧不慢的局面。与此同时,市领导作表率,带头给自己压担子。去年市四大家"一把手"的招商任务是每人1000万元,每名副职500万元。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市委、市政府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带领各乡镇镇长书记参加海南国际椰子节、厦门投洽会和深圳高交会等三次高规格的招商会,共签约项目34个,协议引资近15亿元。每次招商会,市委、市政府都要提前安民告示,迫使各乡镇和各战线提前几个月精心准备,为的是多招商,招大商。

第二,把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

仙桃作为一个内陆小城市,靠什么"魔力"把外商吸引过来?仙桃市一个重要的经验是"软硬兼施"搞环境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商最看重的是投资环境,而内陆城市有潜力可挖的也是环境。

去年围绕建设荆楚明星城市、水乡园林城市的目标,他们筹集了20多亿元资金,重点实施了"十大工程",使投资硬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在软环境建设上,仙桃更是花了大量心血。去年仙桃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强化服务职能、优化经济环境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措施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性。具体办法是:1、组建集一条龙办证、收费、投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部门 仙桃市经济服务中心,该中心隶属市委、市政府领导,与市招商局合署办公,由市计委、监察局等二十一个职能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对挂牌保护的重点企业宣传国家的经济政策、法规和制度,受理项目报建,并受投资者的委托代办相关手续,负责审批和管理企业按规定应缴纳的各种规费;对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到保护企业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查处有关破坏经济环境的违规事件等。该中心职责明确,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成立以来发挥了很大作用,现任中心的主任章友福,身兼四职,既是招商局长又是服务中心主任,同时还是市政府的副秘书长和市计委副主任。仙桃市戏称"不怕组织部,就怕章友福"。中心自去年8月份挂牌成立以来先后为28家落户企业办理各种证照,接受咨询200多人次,受理投诉3起。2、建立项目与部门、企业与村民两个隔离带。项目与部门隔离带就是凡是部门的收费、管理全部由"中心"负责承办,部门不得与项目、企业直接发生关系,割断了部门向企业乱伸手的源头;企业与村民隔离带就是企业在征地用地等方面不直接与村民打交道,村民也不准直接进入企业,由公安部门和镇、办、区负责办理,避免外商为一些诸如土地一类的问题与村民扯皮而耗费精力。3、推行一条龙办证、收费明白卡、服务承诺三项服务制度。4、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工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乡镇企业工业园等四个园区实行重点保护和服务。5、设置五条"高压线",实行经济环境责任追究制。这五条高压线是:①凡进入服务中心保护的企业和项目,其行政事业收费必须统一纳入中心管理,并实行收费明白卡制度。对违背市委、市政府规定,不接受中心管理的收费部门,要追究单位一把手的责任;经指出后仍不改正的,以违背政令、失职进行追究,严重者责令其辞职。②凡是进入服务中心保护的企业,有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实行服务承诺制。在服务过程中违反服务承诺给保护企业造成损失的,包括在建项目所在地?镇、办、场、区?发生群众滋事、地霸行为,造成业主损失的,将以不信守承诺、失职、渎职追究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以及单位集体的有关责任,对分管领导给予组织处理和行政处分;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下岗、待岗或辞职的处理;对单位集体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③有关部门到保护企业进行服务性收费或检查,必须经过服务中心组织协调,否则,企业有权拒绝接待。部门工作人员不经允许强行到保护企业检查或收费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当事人停岗或下岗处理;单位主要领导要向企业赔礼道歉,作出检讨,通报全市,并视其情节追究其工作失职责任,对违反纪律条规的,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态度不端正的加重处分。④凡有关工作人员到企业吃、拿、卡、要、报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或下岗处理。对不查办、不处理的单位,还要追究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失职责任,视其态度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或者免职等组织处理。⑤凡有关部门在卡外或中心规定之外向企业收费、摊派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一律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免除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职务,调出原单位,并给予待岗一年的处理,一年后视其态度和表现,再安排工作。在保护企业进行民主测评,凡服务质量被评为"差"超过50%的,其单位主要领导应写出引咎辞职报告。软硬环境的改善为仙桃吸引外商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第三,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引资与投资说到底都是利益驱动的产物。对投资者来说,投资必须有利可图,能带来丰厚的回报;对引资者来说,投资能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好处。而在投资处于卖方市场状态、投资者越来越挑剔的状况下,对引资者来说要开明引资,从长计议,仙桃市能把外商吸引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舍小利,求发展,善于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特别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宁愿自己作点牺牲也不愿外商受损失。因此,吸引了包括旺旺集团、丝宝集团在内的一批知名企业。

去年6月底,他们得知旺旺集团在湖北投资的意向后,在第一时间与旺旺集团进行了联系,当了解到旺旺集团的投资条件是投资地首先要提供大型标准化厂房和污水排放配套设施后,他们立刻决定由纺织工业园区按照旺旺集团要求投资1200万元兴建一幢标准化厂房,仅三个月就把厂房建成交给旺旺集团,旺旺集团深为感动,最终决定将果饼生产项目落户仙桃。最近旺旺集团准备再投资1600多万美元,兴建三条新的生产线。

在土地这个更为棘手的难题上,仙桃更是动了很多心思。他们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把征地费用控制在外商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对一些投资大的项目还采取免费配送土地的办法。如得知丝宝集团要投资兴建工业园区,他们就无偿提供320亩土地,并负责土地"三通一平"和居民拆迁,使丝宝集团大为感动。丝宝集团现已成为仙桃利税大户,仅去年丝宝集团就上交税收1亿多元,占仙桃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第四,把特色园区与特色乡镇有机结合起来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吸引力。仙桃市近几年大做"特"字文章,一手抓特色园区建设,一手抓特色乡镇建设。

在特色园区建设上,仙桃主要是依托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重点规划建设了"一区三园",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纺织工业园、市高科技产业园、市乡镇企业工业园。对这些园区采取灵活的政策给予特殊的保护和服务,产生了良好的聚集效应。

在特色乡镇的建设上,主要是鼓励乡镇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彭场镇依托该镇的无纺布生产企业到福建、广东等地招商引资,引来了41家无纺布生产企业,仅去年就有13家外地老板来投资办厂,平均每月有1家企业开工投产,使无纺布这个小产品成了大产业、大市场。去年该出口交货值达6亿元,占全国无纺布制品出口交货值的1/3,实现税收超过1000万元,成为中国无纺布制品出口第一镇。

二、关于加快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但同日益发展的形势相比,我们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借鉴和学习仙桃的经验,发挥我们大企业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基础条件好等方面的优势,争取在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竞争中有更大作为。

一是要牢固树立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的思想,把今年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年,全方位引资,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和中国入世,招商引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现出来。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今年,我们要利用各种招商平台,特别是要借助厦门招商会、深圳高交会,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和企业参加二至三次大型投资洽谈会。每次招商会都会要排出名次,张榜公布。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排出计划表,列出项目单,把县、市?区?和企业推上招商引资的大舞台。

二是要建立招商引资的奖惩激励机制。在目标体系方面,要建立横到底、纵到边的责任制,将招商引资的目标考核从经济部门扩大到非经济部门,从县、市?区?扩大到企业。在责任考核上,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一把手"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半年一通报,一年结总帐。凡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应追究"一把手"的责任。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9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接收的日伪纺织企业为基础,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简称中纺公司)①,它在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纺织企业集团。然而,1947年2月黄金风潮以后,国民政府颁行《经济紧急措施方案》,积极着手中纺公司的出售问题,企图借以弥补财政不足及防止通货膨胀。1948年8月19日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及8月22日的《金圆券

————————

① 到目前为止,有关中纺公司的论文仅有5篇,即陆仰渊《中纺公司的建立及其性质》,《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朱婷《中纺公司——国家垄断资本企业的特征、作用及影响》,《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川井伸一《战后中国纺织业の形成と国民政府——中国纺织建设公司の成立过程》,《国际关系论研究》(日本中央大学国际关系论研究会)第6号,1987年;川井伸一《大战后の中国棉纺织业と中纺公司》,《纪要》(日本爱知大学)第97期,1992年9月;川井伸一《中纺公司七国民政府の统制》,《战后国民政府史の研究》,日本,中央大学出版部2001年版。

发行准备移交管理办法》出台后,国民政府最终确定中纺公司的民营化方针以及股票发行方案。①1948年9月10日,中纺公司股票正式上市,9月11日,国营中纺公司被改组为中国纺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如此,中纺公司的民营化进程及股票出售并未能按预期顺利进行,而是以失败告终。本文主要探讨中纺公司民营化的背景、当时对该问题的社会舆论、股票发行的曲折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揭示战后国民政府的棉业政策走向及其对纺织工业的影响。

————————

① 对于中纺公司出售及股票发行问题,还没有专门研究,仅在赵兴胜《战后国民政府国营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和刘志英《20世纪40年代后期上海证券市场的国营事业股票问题》(未刊稿,参考刘志英《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中有一部分涉及中纺公司的问题。

一、中纺公司民营化以及股票发行的背景

抗战时期及战后初期,国民政府一直坚持纺织工业的民营原则。这一原则在不少场合均有体现。如1943年8月五届十一中全会的《战后工业建设纲领》,1944年11月6日国防最高委员会常会第148次会议通过的《第一期经济建设原则》,1945年5月六全大会通过的《工业建设纲领实施原则》,以及同年7月8日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上经济部长翁文灏的报告②,10月9日向全国同胞的广播演讲等。另一方面,在对战后敌伪产业处理中国营还是民营的争议也已经公开化。抗战胜利后,大后方纺织业资本家极力主张

————————

② 翁文灏明确指出:“除政府指定应归国营之工矿事业外,皆归民营。如纺织业、食品业、油脂业等多数事业,自尽其列。”翁文灏:《中国工业化的轮廓》,中周出版社1944年版,第45—47页。

敌伪纱厂民营化,并要求优先承购1945年8月28日,由后方各纱厂代表发起的全国棉纺织工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简称纱厂联合会)成立大会决议提出:“纺织业为一轻工业,应归民营……接收之敌厂请政府予后方各厂,以优先承办权。”①而1945年8月经济部制定的《收复区敌伪工矿业接收整理计划》②虽然提到了对敌伪工矿业可视情况实行民营私营,但其基本原则却是国营。这与中纺公司的设立密切相关。1945年11月27曰,行政院第722次会议上通过了院长宋子文提出的设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方案,营业年限定为2年,必要时得呈准展期1年,以一次为限。③

————————

① 《纺织同业公会联合会成立》,1945年9月30日(重庆)《大公报》,第5版。

② 全文见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财政经济”(4),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34—381页。该计划提出的基本原则是:(1)凡与敌人合资之矿业,不论公营或私营,一切由政府接收,分别性质交由国营事业机关或正当民营组织接办;(2)收复区战前民营之工矿事业,遭敌伪没收或侵占者查明发还,如有附逆行为,查明后按其情节另行处理;(3)收复区民营工矿事业,因产权纠纷陷于停顿者,由政府先行接管经营,或由政府委托私人经营,依法办理;(4)收复区民营工矿事业与战后经济建设抵触者,应限制其恢复,或变更其经营途径;(5)收复区民营工矿事业,其业务有资敌行为者,均视同敌产。

③ 对于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成立背景及其目的,详参拙作《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研究》(未刊稿,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6月)。

对于轻工业民营化的否定以及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成立,后方纺织业资本家表示极大不满和反对:“当局今天之把收复区纺织业收归国营是不妥当的,是破坏自己的诺言的。最高国防委员会的第一期经济建设原则和六全大会的决议案上,写的是什么呢?”①国民政府设立中纺公司之后,为接收敌伪纱厂以及迅速复工起见,需争取民营纱厂的支持与积极参与。因此,由经济部纺织事业管理委员会(简称纺管会)出面,通过纱厂联合会征求民营各厂派人参加中纺公司,经营敌伪纱厂,参加者一律归中纺公司任用。②中纺公司总经理束云章又代表国民政府召集在重庆各纱厂的负责人公开宣布说:“将来日商纱厂是要标卖的,如你们能组织人员代表政府接收日厂,并经营管理,将来有优先得标的权利。”③后方纺织资本家虽然心存不满,但考虑到二三年后在中纺民营化的过程中能获得优先承购的权利,还是积极参与了接收敌伪纱厂以及中纺公司的工作。比如,大华纱厂召开股东会时,董事长报告:“政府接收敌伪纱厂暂归国营,所有沪津青各厂由各民营厂推荐技术人员代政府工作,日后闻将先行估价发行股票,以绝对公开方式转移民营。本厂为免落人后起见,爰聘用李庄寿君带同技术人员数人往青接办一厂,完全替政府工作。本公司不负任何责任,希冀日后归民营时本公司能获得优先之地位而已。”④

中纺公司成立后,主管当局曾不时地承诺民营原则。如1946年初在中纺公司董事会上,宋子文对于纺织工业绝对民营作坚决表示。⑤中纺公司总经理束云章在厂长会议时也坚决表示中纺公司各厂日后均将转为民营。⑥1946年7月初,宋子文在上海招待新闻记者

————————

① 涤新:《谈管制政策的废除》,1945年12月11日《新华日报》,第2版。

②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07页。

③ 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编辑组:《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21页。

④ 《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第521页。

⑤ 《建设新中国纺织工业》,《纺织周刊》第7卷第1期,1946年1月8日,第553页。

⑥ 《中纺公司厂长会报纪录》(第1—12次),上海市档案馆藏档(以下简称“沪档”), Q192—26—61。

时再次阐明:“政府绝无经营轻工业之意,一俟金融安定,少则两年,最多三年,一定全部出售,或将各个分别售予民营,决不拖延。”①经济部长王云五还表示,政府接收敌伪工厂,以国营方式复工,原系暂时性质,生产走入正轨时即移让民营。②

待到1946年底黄金风潮发生、外汇官价失控之后,1947年2月7日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的《经济紧急措施方案》在第一项“关于平衡预算事项”的丁条中有如下规定:“凡国营生产事业,除属于重工业范围及确有显著特殊情形,必须政府经营者外,应即分别缓急以发行股票方式公开出卖或售与民营。”③2月21日,宋子文召集财政部长俞鸿钧、次长徐柏园,————————

① 《国营事业应求归宿》,《纺织周刊》第7卷第17期,1946年7月13日,第553页。

② 1946年7月29日《商报》。

③ 《资本市场》第1卷第4期(出售国营事业问题特辑),1948年4月,第82页。

经济部长王云五,审计长徐堪等会议,讨论国营事业公开出售事宜。2月22日,行政院副院长(兼任最高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翁文灏在上海中国银行大楼召开出售国营事业计划委员会会议,财政部长俞鸿钧、经济部长王云五、前资源委员会委员长钱昌照、中央银行副总裁刘攻芸以及工商金融界人士束云章、杨锡仁、陈光甫、徐寄?觥⑶厝笄洹⒗铕ポサ炔渭踊嵋榻?猩烫郑??愿鞒鍪凼乱底鞒醪焦兰仆猓?箍悸堑匠鍪鄣姆绞郊叭嗣窆郝蛄ξ侍狻U馑得鞯笔惫?裾??丫?馐兜奖匦氚压??乱得裼??魑?糁撇普??米纯鼋?徊蕉窕?闹匾??撸?⑶伊ν加枰允凳??o:p>

1947年3月1日,行政院长宋子文宣布辞职,表明财政经济状况的失控已经成为影响政局的大问题,加快国营事业民营化进程迫在眉睫。4月,中国六届三中全会议决:“迅速处理无须国家经营之企业,出售敌伪产业及剩余物资,并整理税收,以谋在短期内弥补财政之不足,防止通货之膨胀……未出售之敌伪产业应速尽量出售,其不必由政府经营之生产事业应售与人民经营,或出售股票以裕收入。”①4月6日公布的《国营事业配售民营办法八条》第二条甲项中明确把中纺公司列为“决定售予民营之生产事业”的第一家:“(甲)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简称中纺公司,此公司资产特多,分在沪、青、津及东北等处,此时将其资产七成,依照设备用途配合为若干单位先行售予民营,其余资产三成,暂由此公司继续经营,仍归经济部管辖。”②至此,中纺公司通过公开出售大部分股份实现民营化,已经成为政府决策层的定案。

另一方面,中纺公司作为一家经营实体,必须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实际,在其运作过程中,与国营体制之间不无矛盾,且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这种矛盾日益突出。中纺公司隶属经济部,经济部管辖中纺公司的机构——纺管会主要由中纺公司董事组成③,按理这有助于中纺公司进行相对独立的经营。中纺公司成立时也明确宣布:“本公司纯粹以商业方式经营,以免行政手续之限制,而求工作效率之提高。并组设董事会,负责筹划监督。”④但在实际经营中,直接来自政府的指令、决策又使得中纺公司必须首先奉行政府意志,市场原则往往退居其次。

————————

① 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编印:《中国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宣言及重要决议案》,1947年4月,第70、80、81页。

② 《资本市场》第l卷第4期(出售国营事业问题特辑),1948年4月,第82页。

③ 纺织事业管理委员会委员5人中,除了尹任元以外,束云章、李升伯、吴味经、杨锡仁等4人即为中纺公司的董事。

④ 《中纺公司、纺管会1946年度工作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以下简称“二档”),76—279。

从1946年初起,中纺公司为平抑市价起见,积极抛售大量低价纱布。然而,1946年8月17曰国民政府突然宣布新汇率后,纱布价格随即狂涨,以致中纺公司不能维持原先的低价配售办法。虽然行政院继续催促中纺公司抛售平价纱布,但束云章表示中纺公司承受力已经超过限度,即“外汇率调整后发生波动,纱布一项奉令不得涨价。以国家及社会立场言,能有力量使物价不涨则自以不涨为妥,但我人之力量目前尚嫌薄弱。”中纺公司副总经理吴味经也声称“外汇率公布后,中纺公司奉令不得售品加价,仍照上周末价格开售……牌价既有差额,商人转手获利。前昨两日请购者计棉纱三万余件,棉布八万余匹。政府能否长此牺牲颇成问题。中纺公司能否长此独负稳定纱布价格之重任,亦殊无把握。”①

1947年宋子文辞职后,中纺公司屡屡提出要求纠正抛售低价纱布政策,与新任经济部长的陈启天多次发生分歧,5月中旬,束云章向经济部提出辞呈,其中提到与政府关系的三方面问题:(1)该公司初创时,最高当局令“全以商业性质组织公司开展业务,其最高机构应为董事会”。但现在董事会须受经济部管制,他如监察院、审计部等亦均对之行使权力,公司无形中成为一政府机关。因此无谓之牵制颇多,使业务难以开展。(2)公司究竟改为民营或仍为国营,政府至今尚未有明确表示,导致人心不安,降低了工作效能。(3)公司所有职工之待遇,现仅及民营纱厂之1/5,一般技术优良之技师纷纷投向民营纱厂工作,故待遇必需加以调整。中纺公司在上海的37家工厂的厂长也随即纷纷向经济部递交辞呈,同时推派代表骆仰止、汪大燧等9人于5月20日赴京向行政院请愿,提出三项要求:(1)公司盈余应移充发展棉纺织业及其有关之事业;(2)公司应改为普通商业机构;(3)调整同人待遇。②行政院无法接受中纺公司上海各厂全体厂长的辞呈,因而对束云章的辞职也予以挽留。

————————

① 《纺管会、纺建公司会报记录》,二档,76—275.

② 《新任经济部长将来沪商决纺建当前难题》,1947年5月22日《申报》,第2张第6版。

经济部长陈启天还承诺接受该公司经营商业化、改善同人待遇等要求。①

然而1948年以后,随着时局的恶化,国民政府进一步加强棉业统制政策,实施花纱布的全面管制,并且要求中纺公司继续坚持抛售低价纱布政策。中纺公司对此表示不满和反对。7月23日,束云章向记者称,“政府目前抛售花纱布办法,对棉价则尽量提高,对纱价则力予抑低,将使中纺公司不断亏蚀,至于不能维持生产之地步。现20支纱花衣原料已高至每担近三亿元,而20支纱每件仅十二亿元,只合原料费用,而工缴成本,几近无着。”②由上可知,对于抛售低价纱布及棉业统制政策,中纺公司有自己的主张,而且强烈希望该公司实行民营化及商业经营。

————————

① 《陈启天访晤吴市长并视察中纺纱厂,对束云章辞职恳切挽留》,1947年6月8日《申报》,第2张第6版。

② 《束云章谈抛售花纱布办法不合理》,《公益工商通讯》第3卷第8期,1948年7月31日,第19页。

二、关于中纺公司民营化及其出售方式的争论

1946年以后纺织业迅速复工,生产力也随之提高,棉纺织工业的黄金时代似乎再现,各纱厂也获得了空前盈利。③1947年2月国民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和外钞买卖以后,游资集中到纱布等日用品的囤积上,黑市价格随之狂涨。同月,国民政府宣布出售中纺公司等国营企业。游资特别关注中纺公司民营化的问题,对此,社会舆论讨论热烈,纺织业人士也积极参与其中,并提出多种意见。

————————

③ 按照统计史料,1946年全国纺织业的纯益约达1.2万亿元,各纱厂的赢利也是空前惊人。如该年申新纱厂各厂的?利共计161亿余元,按当年黄金的全年平均市价计,约合8万余两。以申新二、五厂为例,1946年全年实际赢利折合黄金约5万两,其中以各项提存隐蔽的就lO倍于账面赢利。1946年各厂有多次分红,仅申新二、五厂年内分红就有5次,各股东及高级职员所得股息、红利总额折合黄金达1.4万余两。见许维雍、黄汉民《荣家企业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4—215页。

第一种意见积极赞成中纺公司的民营化,并且相信不久就能实现。持此意见者认为中纺公司在国营轻工业中规模最大,通过中纺公司的民营化,首先,可以大量吸收民间游资,此项收入大可缓和通货的发行①;其次,通过民营化,中纺公司可以实现完全商业的经营方式,脱离政府机关的作风,并可以提高中纺公司工人的待遇②;第三,如果采用发行股票的办法来实现民营化,可以健全证券交易所的业务;第四,还可为因实施1947年2月的经济紧急措施造成的游资寻找到正当出路。③再说,1944年12月国防最高会议及1945年6月六全大会曾议决纺织业的民营方针,国民政府也已经宣布二三年后中纺公司实行民营,所以经济紧急措施以后中纺公司改为民营大为有利。纺织业界还就中纺公司的民营化提出具体实施办法:(1)指派地产、建筑、机械各类专家,组织中纺公司资产估价委员会;(2)出资者先付60%,其余40%在1年内付清;(3)民营纱厂如有力购买整个单位,亦应让与之;(4)划分单位应就同一所在地行之,不可将上海、天津两处之厂合为一个单位。④

————————

① 方显廷:《民营应自中纺开始》,《世纪评论》第1卷第10期,1947年3月8日,第6页。

② 鲍引年:《谈出售中纺公司》,《纺织染工程》第9卷第4期,1947年6月5日,第3页。

③ “健全证交市场,杜绝市场的对敲黑市,使股市趋于正轨,则对游资与生产的联系,亦

不无补助。”《证券市场与吸收游资》,《证券市场》第1卷第9期,1947年3月15日,第

19页。

④ 吴欣奇:《纺建民营论》,上海市商会编印:《纺织工业》,1947年7月,A65页。

第二种是反对意见,认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有赖于中纺公司的生产力,中纺公司若让与民营,则会影响其生产能力。国民政府接收敌伪纱厂设立中纺公司之后,中国纺织业很快便恢复了生产力。虽然对于纺织工业的国家经营政策仍然存在着赞成与反对的分歧,不过社会舆论基本上肯定中纺公司对恢复生产力以及平抑纱布价格的积极作用。反对意见认为“出售与民营不过化整为零,日趋于毁灭而已。夫以国家有希望之生产机构而因一转售之间归于毁灭,则不如不售。因中纺公司一年来之成绩在工程方面言固尚卓然可观也。”①即便赞成中纺公司民营化的人士也担心这会影响中纺公司的生产力,极力主张保持原来生产力,即“中纺公司转变民营以后,必须保持技术之独特性。一年来中纺公司之工务改进确显成效。”②中纺公司青岛分公司经理范澄川回忆:“我当时设想,如果这些厂脱手卖给民营,那就是化整为零,分散落入资本之手,那时他们对于本厂的先进技术不是要保密吗?这对我国纺织工业技术的提高将是莫大的损失。”③中国纺织学会的李锡剑表示:“中纺公司经两年之努力,上下一致,其贡献良多。国营与民营原可并行而不悖。惟对该业之工务业务与事务,若能切实与民营厂联络,尊百年大计彼此淬厉,以后整个工业平均发展斯则更善矣。”④

————————

① 雷锡璋:《为中纺由国营转为民营折衷舆论略抒己见》,《纺织工业》,A67页。

② 吴欣奇:《纺建民营论》,《纺织工业》,A65页。

③ 范澄川:《我在湖南、青岛从事纺织事业的回忆》,《工商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48页。

④ 李锡剑:《对我纺织工业前途之检讨》,《纺织年刊》(中国纺织学会,1948年),第6—7页

不少纺织界人士担心,在民间财力有限的状况下,中纺公司的民营化一定会导致少数资本家的独占。“中纺公司实为国家无价之宝。又赖各专家之廉洁自守,严密管理,目下成绩亦远在民营各厂之上……将其售与少数豪门,或支离分散与若干资本家,则杀鸡求蛋,岂不可惜。”①著名经济学家张一凡指出国营事业理应属于国家,即应该属于全体人民,而民营事业则属于人民中的一部分人。在产业落后的中国,正需要把这些事业加以很好的发展,否则中国工业经济的前途将更为暗淡而无希望。国营事业改为民营将来很可能变为少数人垄断独占的事业。②纺织业界的徐缄三也曾表示,国营与民营,两者似有绝对差异,一若国营为公而民营为私。国营希望不但人人有衣穿,而且提携生产事业抵制外货,扩展国内外市场,以至富国裕民。民营则较重于盈利之获得。③吴觉农也指出以当时的情形,民间没有这样庞大的资金,所以售让的结果,当然又是落入官僚豪门资本之手。④1947年9月,上海市棉布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董久峰和染织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潘士浩联名向经济部提请中纺公司暂缓出售:“呈请政府,将国营纺织事业暂缓出售,以配给纱布调节国策。国营中纺公司年余还已大致上有进步,则当此中枢对纺织事业正在管制调节之时,国营为之示范,民营一直奉行,领导产业,务使发展,生产之利益能及于全民而不囿于一业一界之占利,国营而措施有当,似较民营为合宜也。”⑤

————————

① 邹春座:《出售国营事业以完成民生主义之建议》,《纺织工业》,A71页。

② 炎林:《国营事业售让民营问题》,《经济周报》第4卷第11期,1947年3月13日,第20页。

③ 徐缄三:《中纺民营之我见》,《纺织染工程》第9卷第4期,1947年6月5日,第2页。

④ 炎林:《国营事业售让民营问题》,《经济周报》第4卷第11期,1947年3月13日,第2l页。

⑤ 《复制业向纺产会提案,国营纺织事业目前暂缓出售》,1947年9月25日《商报》,第3版。

在国营、民营争论之外,有些人还提出了第三种经营方式,即为防止中纺公司落人少数大资本家的手中,采取集团经营。先组织一个收购委员会,由企业家、技术家、银行团三方面会同组成之。然后估价中纺公司的资产,通过收购委员会实行集团投资,例如企业家25%、技术家10%、银行团40%、其他25%等。①

除了应否将中纺公司售让与民营之外,各界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出售中纺公司而实现民营化。出售方式的决定与以后中纺公司民营化的成败也有密切关系。对于出售方式,当时的主张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个别标卖,另一种为发行股票。

赞成标卖方式的人主张“以公开标售的方法比较好,因为政府出售中纺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要吸收游资,免得在投机市场上兴风作浪影响民生。因此出售的时间愈短愈好,出售的方法只要公正愈简单愈好。”②他们认为发行股票则大为不利,“如果政府对人民有信用的话,当然采取股票发行方式为好,可以避免许多有机配合的组织机构分割。但因为这样无异于发行公债,而以那些事业作为担保,人民买了股票投资,并得不到管理权。”③

赞成发行股票的人认为:“拿这些大规模有机配合的事业来拆散而零星出卖,真像把一条活牛来分割卖掉一样,破坏许多机构组织未免太为可惜。”中纺公司副总经理吴味经也认为,管理中纺公司这样庞大复杂的事业,要从一个机构转为其他机构恐怕不容易,这样大的价值一时是不易卖完的,必须分批分期;发行股票之前,先预作公告,限期截止交割,卖不完的暂由政府保留,待股票售出50%以上即组股东会,以便由投资者来接收管理。④

————————

① 雷锡璋:《为中纺由国营转为民营折衷舆论略抒所见》,《纺织工业》,A67页。

② 徐缄三:《谈出售中纺公司》,《纺织染工程》第9卷第4期,1947年6月5日,第4页。

③ 炎林:《国营事业售让民营问题》,《经济周报》第4卷第11期,1947年3月13日,第20页。

④ 炎林:《国营事业售让民营问题》,《经济周报》第4卷第11期,1947年3月13日,第20、19页。

其实,中纺公司的国营或民营跟一般民众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所以也有舆论指出:“国营也好,民营也好,人民只希望赶快开工生产,增加物资。”①“国营改为民营实为少数上层独占轻工业利润之谓。广大人民只有付代价的义务,绝无半点权利,显而易见。”②“曰国营事业效率不如民营经营,曰国营制度不免官僚化,曰国营事业不免独占性的流弊,曰国营事业的经营当局五日京兆,一定办不好,甚至而提出所谓经济民主的口号……虽然为着个人利害打算盘,嘴上也要提出堂堂皇皇的理由。”③

那么,在舆论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为何最终决定以发行股票方式出售中纺公司呢?如前所述,1947年2月的黄金风潮后,国民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物价不断上涨,情况十分严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卫挺生指出:今年的预算是9.3万亿,预算上的赤字是2.3万亿。照以往的经验,追加的支出常在1倍以上。如此则今年的支出为20万亿左右,但真正收入仅有7万亿。这不足的13万亿从何而来呢?④1947年3月1日,宋子文在立法院报告财政情形时指出:现在政府采取的经济紧急措施,竭力设法恢复收支平衡的趋势,以使通货停止膨胀。设法将任何非属必要或可暂缓使用的费用停付,以使收支趋于平衡。同时,中纺公司等敌产,应加紧出售。⑤1948年以后,尤其是到了6、7月份,恶性通货膨胀相当严————————

① 《投机涨价谁负其责?》,1946年2月14日《申报》,“社论”,第1张第3版。

② 张一凡:(论“宋子文政策”及“经济改革方案”》,《经济周报》第5卷第4期,1947,年7月24日,第11页。

③ 《敌产处理纷扰与今后》,《纺织周刊》第7卷第1期,1946年1月8日,第17页。

④ 卫挺生:《当前财政金融问题》,1947年2月22日《文汇报》,第6版。

⑤ 《宋院长在立院报告财政情形》,1947年3月2日《申报》,第1张第1版。

重,促使国民政府考虑废除业已崩溃的法币,发行金圆券,其准备金之一便是出售如中纺公司那样的国有事业资产。从中纺公司的庞大规模,纺织资本家之间的利害冲突,承购对象之选定及其手续之繁琐等方面来看,标卖方式难以实行。因此,国民政府认为发行股票方式能较迅速地实现中纺公司民营化,进而平息舆论对少数资本家独占的批评。

此外,中纺公司的运作本身与战后国民政府的棉业统制政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纺织业界代表刊物《纺织周刊》曾指出:“花纱布管理委员会也是要在中纺公司默认支持之下才能生存,方能成长。它的收购,配销,可说管理灵魂执在纺建之手,而管理委员会是徒有其表者。”①后来国民政府决定仅出售中纺公司30%的股份。通过发行股票方式,国民政府不仅能吸收社会游资来紧缩通货,弥补财政,平衡收支,而且还可继续保持对中纺公司的经营权,并能通过中纺公司继续推行棉业统制政策。

————————

① 《国营纺建二年的成就》,《纺织周刊》第9卷第4期,1948年1月23日,第49页。

1949年1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经纪人向上海市参议会请愿,要求恢复证券交易市场,并且建议:“值此上海地方自卫需款孔殷之际,于证券交易市场恢复后,对于证券让受得酌予附征自卫特捐。本出钱出力之旨,取之于民,用之于地方。”②同日,上海市参议会致电上海市政府请求恢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营业。参议会还在电文中建议赋予证券交易所吸收游资的功能,为挽救经济上之弊病而达成工商业繁荣,鼓励人民投资,减少游资起见,应即日恢复证券交易所的营业。1949年1月26日,行政院第41次会议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复业办法,规定:“政府为疏导游资稳定经济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复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之证券暂定如下,(1)政府债券;(2)国营事业股票;(3)民营公司股票。特别(1)(2)两种证券之上市由财政部、工商部另以命令定之。”③2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常务理事

————————

② 《经纪人向参会请愿要求恢复证交市场》,1949年1月15日《申报》,第1张第4版。

③ 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58—260页。

会,理事长杜月笙作了报告。会上主要决议如下内容:(l)于2月21日(星期一)正式复业;(2)国营事业股票上市开拍办法与民营事业股票办法同;(3)自即日起内部各处加紧开始准备复业工作,并通知各国民营上市股票之公司,加速办理上市手续;(4)国营事业股票之成交单位,待该所业务会议决定。①2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致函中纺公司要求洽办上市手续,工商部也指示中纺公司依照规定洽办上市。2月10日,中纺公司致电工商部:“11月8日中央银行停止出售以后,股票仍由中央银行国库局保管。请示洽办上市手续前,应如何办理。”2月18日,工商部答复“除已函知财政部、中央银行国库局洽照外,关于该公司股票上市各项手续及售款应如何列收国库户帐等技术问题,已电工商部派驻证券交易所监理员迅与财政部留沪主管人员及国库局妥洽并拟具办法。”②2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最终振铃开盘,但中纺公司的股票却没能上市。证交方面人士表示:“证交复业后,至少可以吸住游资十亿元以上……国营事业股票,已由财、工两部命令证交上市开拍,惟纺建、招商局、台纸三种尚未办竣上市手续,将暂缓上市。”③

————————

① 《金融周报》第20卷第7期,1949年2月26日,第3—4页。

② 《中纺公司董监事联席会议纪录》(第1—15次),二档,475—5。

③ 《证交正式复业》,《金融周报》第20卷第9期,1949年3月2日,第6页。

由上可知,证券交易所复业初期,工商部还是比较积极地推进中纺公司股票上市的。然而,中纺公司的股票上市有几个须先行解决的问题。正如2月21曰中纺公司董事会致电工商部要求迅予核示的,首先是行政院尚未指示股票应否依照政府原定出售30%之政策;其次,1949年2月第2周之批发物价总指数比“八·一九”限价已上涨392.4倍,应如何升值中纺公司的资产。因此,在中纺公司董事会上,总经理报告该公司资产的升值问题:“查1948年12月31日所编制之资产负债中所列固定资产仍照1948年八一九市价记值似欠允当,应请比照最近各项物价指数升值,其升值部份拟暂入固定资产重置。”①

此外,还有印花税款及上市费用之负担以及为中纺公司员工保留的股票如何处理等问题。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中纺资产之升值问题。所以工商部指示,中纺公司之股票上市开价由中央银行业务局与证券交易所参照台糖股票市价妥为决定。随即,中纺公司董事会建议该公司保留的40万股股票承购办法为如下7项:(1)40万股仍请归本公司员工承购;(2)承购手续由职工福利委员会经办;(3)是项保留之股票,每股照上市第一次开盘价格承购,限于1个月以内付清股款;(4)天津分公司员工部分保留12万股;(5)现任员工根据名册,每人得按照月薪承购股票;(6)员工愿意承购股票者应于股票上市前申请股款;(7)余额股票由职工福利委员会承购保管,作为福利基金。②

3月5日,中央银行邀请证券交易所等有关负责人及中纺公司总经理等人洽商各项问题,决定“中纺公司股票于3月8日开始正式上市。开价由中央银行业务局与证券交易所参照台糖股票市价妥为配定。”中纺公司董事会随即致电工商部报告接洽情形并请示。3月6日,工商部长陈启天电话指示中纺公司董事会:“国营事业股票在上年9月发行时,其资本额均系以当时金圆券币值计算。目前已相差甚远。必须以超过票面金额为买卖,究竟以超过若干倍为合度,于初上市出售时颇费斟酌……价格应求适当,以免国库损失。”③按照工商部的

————————

① 《中纺公司董事会董监事联席会议纪录》,二档,475—2999。

② 《中纺公司董监事联席会议记录》(第1—15次),二档,475—5。

③ 《中纺公司董监事联席会议纪录》(第1一15次),二档,475—5。

指示,3月7日,中纺公司致电中央银行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请根据该公司资产现值及比照其他国营事业上市价格拟订,经该公司同意后办理。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打电话给中纺公司,谓已经与中央银行稽核处长李立侠、业务局长林崇墉洽定中纺公司股票上市价格,照当日市况应在1.8万元左右。中纺公司方面表示所定价格稍低,与工商部长指示未尽相符。然而,中央银行方面表示:“中纺公司股票尚未能引起一般社会人士投资之兴趣,是以开始价格不宜过高。同时国家银行于该公司股票上市后拟逐盘收进,刺激股价上升,以鼓励投资者之兴趣。至相当时期后再将未售出之股票发售,以期配合国家政策吸收游资。”①

————————

① 《中纺公司董监事联席会议纪录》(第1一15次),二档,475—5。

对于中央银行方面所主张之中纺公司股票的低价上市,工商部没有接受。中纺公司方面曾长途电话请示陈启天,陈指示“中央银行既有如次主张,并有机动配合,尚无不合。明日(8日)与中央银行、证券交易所双方洽商再决定。”随后,工商部又指示:“目前沪市经济情形,中纺股票上市是否适宜,此为先决问题,可体察实际情况,并与中纺当局详密研究,如目前确有考虑或困难之点,不妨稍作静观,不必急于上市。”中纺公司也致电中央银行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本公司股票拟于本月9日上市开拍一节,拟请贵所暂缓办理。”在中纺公司董监事联席会议上,顾毓琼表示:“吸收通货虽属于中央银行职权范围内,但失当以致股票价格波动过甚,则影响本公司前途。中央银行虽有股票上市后拟逐渐收进刺激股票上升以鼓励投资者兴趣之议,但本公司股票在人民手中者仅37000余股,保持在中央银行者190余万股。如中央银行在股价达某种高度时将保有之本公司股票逐渐吐出,则股价必复狂泻,则出售股票,非独不能收吸收游资之效,反而使人民对于本公司发生疑虑。在此时将本公司股票立即上市一节似不能不予以郑重考虑。”①因股价过低,中纺公司股票决定暂不上市,结果直到1949年5月下旬上海解放,中纺公司的股票也未能出售。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10

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正式确认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979年

1月,浙江义乌全县28个集市恢复原来的传统集期,稠城镇县前街开始出见小百货市场。

7月,根据国际纺织品贸易协定的原则,我国与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双方达成纺织品贸易协定,对相互间纺织品贸易及其管理制度作出安排。

7月31日,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同意纺织工业部、劳动总局联合提出的《关于拟在纺织企业中实行“四班三运转”的报告》,批示要求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推广。

1980年

1月8日,国家决定对轻纺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确保轻纺工业加快发展的步伐。六个优先是: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的措施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和引进新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

3月14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财贸小组《关于成立丝绸公司的意见》,同意成立全国性丝绸公司,把茧、丝、绸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

7月8日,国家经委和财政部批准上海纺织工业局试行的以局为单位的全额利润留成。办法是:从1979年到1983年的五年内,在保证规定的生产增长速度、累计上缴利润和出口纺织品换汇额的前提下。每年实现的利润的90.5%上缴国家,9.5%留给局、公司和所属企业。

1981年

2月24日,国家经委召开生产办公会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1981年轻纺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经委负责人指出:今年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的调整,完成今年的工业生产计划主要靠轻纺产品的增长,要求轻纺工业增产更多回笼货币多、换汇率高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7月28日,国务院批转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当前农副产品收购几个问题的报告。报告提出:对棉花继续实行统购统销;棉花、土纱、土布一律不准上市;任何部门不能以纱和布换购棉花;对农民自留棉,供销社要积极做好换购工作;棉花超购加价和奖售的办法继续执行,地方留成的比例不变;各地应按照国家计划完成调拨任务。

1982年

7月11日,为了更好地为纺织工业服务,而又避免重复生产、盲目发展,纺织工业部与机械工业部商定,纺织机械的生产由纺织工业部归口管理。国务委员薄一波称赞这是机构改革后的一件新事物。

12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在纺织工业部分提出:棉纺工业,1985年生产纱359万吨,比1980年增长22.8%;布153亿米,比1980年增长18.3%亿米。五年内增加棉纱能力470万锭,主要是依靠老厂进行扩建改造,同时结合布局的调整,在产棉区适当进行新建。毛麻工业,1985年全国生产呢绒1.8亿米,比1980年增长78%,五年内新增毛纺能力47万锭;在蒙古、新疆等羊毛产地和使用进口毛多的上海、北京、天津地区新建扩建毛条生产能力3万吨,五年内增加麻纺能力9万锭。丝绸工业,发挥丝绸生产的传统技艺,增加特色产品,做到产品多样化。1985年丝的产量近3万吨,比1980年增长23%,丝织品10亿米,比1980年增长32%。化纤工业,1985年生产化纤78万吨,五年内新增化纤生产能力38万吨,到1985年,化纤原料可以基本立足国内。

1983年

2月2日,纺织工业部财务司转发财政部《关于棉纱减税和改进纺织品征税办法的通知》。通知规定:棉纱税率由18支以下7%,19~29支11%,30支以上18%,改为18支以下4%,19~28支7%,29~59支10%,60支以上13%。同时改进纱、布、印染布分段征税的办法。

2月16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纺织部的管理体制为行政改革提供了经验。纺织部管理体制是:一抓计划指导;二抓生产手段;三抓技术政策;四抓全行业的定额管理。

4月14日,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纺织工业部、商业部联合发出《关于调整1983年纯棉布和涤纶混纺布产量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纺织品调价后,市场销售发生了较大变化,涤纶混纺布销售量上升,纯棉布销售量有所下降。为此,国务院决定对1983年布的产品结构作适当调整,增加涤纶混纺布产量6亿米,相应减少纯棉布产量6亿米。

6月,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制造的2210孔大型涤纶短纤维纺丝机在无锡第二合纤厂投料试车成功。

7月8日,年产1000吨丙纶丝生产车间,在广东省新会合成纤维纺织厂建成投产。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丙纶丝生产车间,所用设备是我国制造的。

12月5日,国际纺织品委员会一致通过我国要求加入国际纺织品贸易协议及其1981年年底延长议定书的申请。延长议定书是1981年年底签定的,将有效期延长至1986年。

1984年

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第二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 纺织工业部所属院校又有4所高校的6个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位点,它们是: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管理工程专业;天津纺织工学院纺织机械专业、针织专业;西北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北京化纤学院化纤专业。至此,纺织工业部属院校共有4所高校、17个硕士学位专业授位点和华东纺织工学院3个博士学位专业授位点。

3月1日,财政部决定对苎麻纺织品减征工商税。

3月6日,《国务院关于控制棉田面积和搞活等外棉经营的通知》指出,我国棉花过去靠进口平衡改变为自给有余,并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根据国内外市场供求情况,今年我们对棉花的政策应当是:稳定和适当控制棉花种植面积,积极鼓励改良品种,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对等外棉(即国家规定的7个等级以外的棉花)的经营要放开,允许上市买卖,多渠道经营。

3月23日,国家物价局、纺织工业部、商业部联合下达《关于进一步贯彻纺织品按质论价政策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获得国家金质奖、银质奖的产品及纺织工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出的优质产品,可以分别加价15%、10%和5%;新产品和工艺复杂、花色新颖、市场适销的纺织品,价格可以向上浮动10%;花色陈旧、市场滞销的纺织品,价格可以向下浮动10%;质量低劣、缺经短纬、粗制滥造的产品,实行惩罚价格,把出厂价降到工厂无利以至亏损的水平。

7月5日,《经济日报》刊登《我国纺织工业形成布局合理全面

发展完整体系》的综述文章指出,全国棉布的人均年消费量从1952年的5米多增加到现在的10米多,而且这种增长是在人口增加近1倍的情况下实现的。我国纺织工业已形成了布局合理,棉、毛、麻、丝绸、化纤、复制、针织、印染、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十大行业全面发展,原料和设备基本立足于国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7月27日,新华社报道,历史悠久的我国纺织工业,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获得了一连串的“世界第一”:1983年,棉布产量达148.8亿米;棉纱产量达327万吨;棉布出口量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的六分之一;生丝出口量占全世界90%;真丝绸出口量占到全世界50%。

8月21日,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下放七项权限的通知》。规定下放以下权限:(1)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指导性指标和市场调节的范围。(2)小型基建项目的审批权下放给地方。(3)质量指标的制定、考核下放给地方管理。(4)改革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权限。(5)改革技术引进和技贸结合项目的管理权限。(6)改革科研项目的管理权限。(7)对经济特区、14个开放城市和海南岛实行特殊政策。

9月2了,纺织工业部物资局改为中国纺织原材料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9月28日,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实行由事业费开支改为有偿合同制改革试点,要求1987年实行经济自立。

10月7日,北京服装协会成立。

12月1日,商业部发出通告,全国临时免收布票、絮棉票,对棉布、絮棉敞开供应,不再票和絮棉票。这是我国纺织业迅速发展,满足内需,转向出口的一个重要标志。

12月7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年产1.5万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组成的生产线,制造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全部由国内生产的一条生产线在上海石化总厂投料试生产,一等品率达到85%。

12月8日,我国第一条年产4千吨腈纶转向纺丝生产线最近在山东淄博合成纤维厂通过鉴定,正式投入生产。

1985年

1月,纺织工业部机关刊物《中国纺织》正式复刊。

1月8日,《国务院关于纺织品进出口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出口纺织品要积极搞工贸结合,结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青纺联”是一种形式,企业也可以采取其它自由联合形式。今后,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成立各种形式的纺织品工贸结合公司和直接对外的联合体、生产企业,一律由所在市的经贸部门会同纺织工业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和经贸部、纺织工业部备案。国务院文件对纺织品的出口计划、收汇任务、出口配额、进出口许可证额度的分配等问题,也作了新规定。

3月16日,纺织工业部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的指示精神,重申减征调节税的政策是:减征对象是实现利润在500万元以上,调节税率在30%以上,人均留利不足600元,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先进骨干企业。减征幅度是根据贡献大,多鼓励的原则,确定对调节税率在35%以上的企业,按其应交调节税数额减征17%;对调节税率在30~50%的企业,减征12%;对符合财政部测算的减征方案名单的企业,根据规定的减征比例,具体确定减征调节税数额。减征调节税后的人均留利,一般不超过800元,超过的按财政部规定要适当调减数额。

3月22日,纺织工业部征得国家物价局同意,决定暂时对化纤浆粕和粘胶短纤维试行最高限价,从4月1日起执行。

4月26日,《经济日报》报道,我国维纶年产量16万吨,居世界前列。

7月26日,国家经委、纺织工业部、商业部印发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关于工业部门开展选购棉花工作意见的报告》。报告指出,工厂选购棉花应在计划指导下进行;为了减少环节,节省开支,棉纺织厂较集中的地区,应组织起来,统一向棉产区棉花经营部门选购,纺织厂少的地区,工厂可直接到棉产区棉花经营部门选购;对商品棉,如果棉农自行销售不了,仍由商业部门收起来,工业部门不要直接向棉花生产者购进棉花,工厂不要再用纱、布换购棉农手中的棉花。

10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纺织工业部成立《中国纺织报》社,发行第一期试刊号。

1986年

1月4日,国家物价局、纺织工业部、商业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贯彻纺织品按质论价政策的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决定在1984年棉纺织品实行按质论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纺织品按质论价的范围,对针棉织品也实行优质优价,花色差价。

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中对纺织服装工业的要求是:化纤工业:1990年生产化纤145万吨,比1985年增加50万吨。5年内增加化纤生产能力87万吨。棉纺工业:1990年生产纱2150万件,布162亿米。5年内新增气流纺42万头,新型布机13000台,改造棉纺设备250万锭。毛麻工业:重点发展混纺织品,粗毛纺织品。丝绸工业:着重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加工深度。针织工业:积极生产纯棉和棉混纺针织品,努力提高针织产品在整个纺织品中的比重。服装工业:1990年产量达到28亿件,比1985年增长65%。

5月30日,纺织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纺织工业发展战略讨论会。会议邀请于光远、吴明瑜、苏星、季崇威、陈锦华等领导和学者,就原料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消费和生产的预测,以及体制改革、横向联合、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7月,经纺织工业部批准,中国纺织机械工业总公司所属的19个纺织厂、所,全部下放到各省市。

8月16日,纺织工业部决定成立中国纺织化纤工程公司。

10月,国务院召开第121次常务会议,专题讨论扩大纺织品出口、振兴纺织工业问题。会议指出,纺织品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出口创汇的重点,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解决纺织行业的困难,尽快把纺织品出口搞上去。为了解决纺织工业面临的困难,国家决定:全国免征纺织企业调节税;棉纺织品和针棉织品中所有市销最终产品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花色差价;对一线纺织生产工人全面推行新岗位工资制。

10月22日,纺织工业部《关于扩大沿海地区纺织品出口意见的报告》中提出:(1)在发展纺织品出口中,必须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土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从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深加工制成品转变。(2)“七五”期间,集中力量抓好沿海12个城市纺织品深加工出口基地的建设,即广州、佛山、大连、上海、青岛、天津、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北京。把这12个沿海城市建成外向型的以深加工、中高档产品为主的纺织品出口基地,同时充分发挥深圳特区纺织品深加工的对外窗口作用。(3)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初步设想,从1985年的55亿美元(包括服装、丝绸)增加到1990年的100亿美元。再用5年到10年时间,争取超过200亿美元。12月31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精神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决定,中国丝绸公司工业生产已经划归纺织工业部进行统一行业管理。纺织工业部部长

和中国丝绸公司总经理王明俊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

1987年

1月18日,中国第一条从德国莱芬豪舍引进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在广东从化正式投产。

3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第八次年会上,公布了全国十佳优秀企业。石家庄市第二棉纺织厂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这是全国纺织企业在本届年会上唯一获“金马奖”的企业。

9月20日,纺织工业部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土办全国服装鞋帽时新产品展销会。参加展销的单位有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上百家公司、上千家企业,展销产品达475万件,16人类产品,共1万多个时新品种,价值1亿元左右。、乔石、田纪云、宋健、薄一波、陈锡联、段君毅、彭冲、王任重、周谷成、张劲夫、康克清、钱昌照、吕正操、郝建秀等领导同志参观了展销会。

1988年

1月,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海南)的省级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成,并颁发了认可证书和印章。同时,3个部级检测中心通过国家检验。至此,纺织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部级检测中心到省级、直辖市级检测中心(所)的全国性产品质量监督网。

2月21日,国家物价局、经贸部联合发出《关于整顿蚕茧收购价格的通知》,规定接干壳量收购的桑蚕茧基准价(干壳量7克),整顿后的收购牌价每50公斤为175元(提价25%)。

3月,商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棉花、棉短绒计划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棉花、棉短绒是国家指令性计划商品,凡国家加价和奖售收购的棉花,全部由国家掌握,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各级供销社为棉花、棉短绒计划编制单位。用棉企业要向当地供销社提报需棉计划,商业部编制棉花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及分省(区、市)计划,提请国家计委审查综合平衡后,报国务院批准下达。

5月10日,我国第一所全国性的以服装科学、工程、艺术为主体的新型的服装教育高等学府――北京服装学院在北京成立。

6月23日,我国纺织机械工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北京宏大纺织机械制造(集团)公司在北京成立。

9月22日,国务院总理批发明传电报《关于稳定棉花收购价格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防止诱发“棉花大战”,决定收购棉花一律按国家统一规定的价格(包括加价)与棉农结算。

10月21日,海关总署印发《关于丝绸开征出口税的通知》。通知规定:对出口蚕茧、丝、丝纱线及其织物开征出口税。其中蚕茧、丝、丝纱线的税率为100%、绸织物的税率为80%。开征出口税后,为了不影响外贸计划的出口经国务院批准,凡是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系统计划内出口的丝绸,缴纳出口税后可集中向海关总署申请退税。

1989年

3月15日,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了1989~1990年秋冬服装流行趋势会。

11月22日,纺织工业部庆祝建部40周年。

12月2日,中国首届最佳时装模特表演艺术大赛在广州拉下帷幕。这是国内第一次具有权威性的大规模时装模特比赛。

1990年

1月21日,总理视察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听取了公司领导的汇报,并对完成企业承包、我国化纤工业发展和仪化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

1月25日,总书记复信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印染厂全厂职工。信中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今天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同样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总书记希望中国的工人阶级在维护安定团结,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团结和带动其他劳动群众,为胜利完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3月8日,纺织工业部批准成立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负责全国丝绸工业行业管理。

11月12日,纺织工业部直属企业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全面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0万吨聚酯生产能力,为特大型化纤骨干企业。国务院致电祝贺。

12月15日,纺织工业部召开新闻会,介绍了“七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国纺织品市场繁荣丰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成为我国出口创汇支柱产品。

1991年

9月1日至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会议,决定为纺织工业以15.2亿元资金,用于清理棉花欠款。

9月20日至22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丝绸会议在苏州举行。

12月10日,中国服装协会在京成立。国务院总理、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雷洁琼分别为协会题词。李总理的题词是:“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鞋帽服装行业的发展。”

12月25日,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下达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计划的通知》,决定1992年压缩淘汰100万枚,1993年、1994年两年每年将继续压缩淘汰100万枚。

1992年

2月26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杭州落成开馆。总书记为该馆题词:“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

3月12日,国家税务局发出通知,1992年对单色织行业、毛纺织行业中部分产品,继续实行优惠税收政策。

月18日,由纺织工业部牵头土办的中国华源实业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

11月6日,以纺织工业部所属的华诚财务公司为核心的华诚集团公司在京成立。这是国务院经贸办批准的第一家以金融资本为龙头的大型实业集团公司,该公司的成立,是金融体制改革又一新的尝试。

1993年

5月1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京举行。本次博览会规模空前,23个省市300多家企业,以及法、意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200多家企业参加了展出。世界时装设计大师――意大利的瓦伦蒂诺、费雷和法国的皮尔,卡丹应邀在博览会上举行专场时装表演。博览会期间举行了第二届“兄弟杯”世界青年设计师大赛,并首次在国际服装博览会上服装流行趋势。

6月8日,在京举行。

6月21日,中国纺织总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6月21日,全国纺织行业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这是在中国纺织总会成立后的第一次行业工作会议。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朱基副总理、李岚清副总理在总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讨论了中国纺织总会的性质、职能及今后的工作思路等。

8月3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中国纺织总会机构组建方案的通知。中国纺织总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务院授权其对全国纺织行业进行行业管理,重点是“搞好行业规划,实施行业政策,进行宏观指导和为企业提供服务。”中国纺织总会机关设办公厅、规划发展部、经济贸易部、科技发展部、经济调节部、人事劳动部、国际

合作、技术装备部、教育部、机关党委等十个部门。

1994年

2月5日,新中国现代纺织工业的主要奠基人钱之光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2月26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中国纺织总会关于解决棉纺织行业存在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发[94]13号)。

10月10日,中国纺织总会和国家经贸委根据《国务院关于搞好纺织工业生产和调整工作的通知》国发[94]57号的要求,向各地纺织部门发出《关于做好棉纱限产和淘汰落后棉纺锭工作的通知》,提出1994年棉纱限产和到1998年淘汰落后棉纺锭上作的具体要求。

12月,截至12月底,我国全年服装出口世界第一。

1995年

1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棉花工作快报》上批示:关于推动沿海将部分棉纱和坯布生产企业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到新疆设厂问题,希望纺织总会今年能作为大事来抓,并连续抓若干年。

9月25~27日,中国纺织大学“211工程”通过部门预审。2010年中国纺织大学将建成国先进、国际著名的大学。

11月30日,保定第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社会主义企业家马恩华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58岁。

12月,我国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双列世界第一。

1996年

1月,祖国大陆纺织服装界首次跨过海峡,中国历代服饰展演团赴台访问演出。

8月,国务院决定把纺织行业作为1997年重点支持行业。加大国有纺织企业改革力度,在58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破产纺织企业131户,兼并280户,组建集团105家,资产重组规模达387亿元,分流人员近20万人。

11月,国务院决定棉花省际间调拨改为产销见面、合同订购,允许纺织企业与县棉麻公司直接见面。6日至9日,全国首届棉花订货会在郑州召开。

1997年

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朱副总理在重庆与纺织系统11户国有企业的厂长座谈时指出:重庆和全国都要把纺织行业列为兼并、破产和实施再就业的重点行业。10月31日~11月1日,未副总理在上海召开了上海、江苏、浙江、山东三省一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首次提出把纺织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吴邦国副总理也

为纺织工业扭亏解困召开了多次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明年以纺织行业突破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月,国务院发出[97]10号文件,国家在1997年度《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再就业工作》中安排300亿元可核销呆坏账规模。有关部门在下达预分配规模时特别提出:试点城市内纺织行业的企业,符合条件的要优先纳入计划,同时还专门安排3亿元用于非试点城市中纺织企业因减免利息所需的呆坏帐准备金,两项合计共9了亿元。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棉花国家定价进一步向市场价格靠拢,由1996年浮动4%改为浮动6%,产棉区的棉纺企业不分企业性质、规模均被允许参加全国棉花交易会,并允许县级棉麻公司参会。

12月26日,全国纺织行业工作会议由国家经贸委和纺织总会联合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到会并讲话,12个省市主管领导参加。会上正式宣布了国务院为支持纺织行业解围出台的5项政策。

1998年

1月23日,全国压缩落后棉纺锭锤声在上海响起。为确保三年内压缩淘汰1000万枚落后棉纺锭,中纺总会重申:压锭必须管住生产,堵住源头,严格执行细纱机生产许可证和准购证制度。凡没有准产证的,一台也不许生产;没有准购证的,一台也不许卖出。“九五”期间绝不允许增加信纺锭。

2月5日,劳动部,中国纺织总会联合发文,对纺织突破口任务给予特殊政策,文中规定:三年内对有压锭任务的纺纱和织布工种中,工龄满20年以上、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技能单一,再就业确实困难的下岗职工,实行提前退休。所需养老金由社会保险机构承担。

4月16日,国家纺织工业局正式挂牌。7月31日,国家纺织工业局召开了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宣布局机关人员分流完成,机构改革就位,新机构开始运行。

9月30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宣告成立。

11月初,国家纺织工业局提出,今后三年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要以服装为龙头,以面料为突破口,抓关键技术,提高创新能力,把国产面料顶替进口作为近期的主攻目标。

11月23日,全国共完成压缩落后棉纺锭480.8万枚,提前38天完成“三大任务”中的压锭任务。

1999年

1月1日,我国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其中农机、纺织原料及制品、钟表、鞋、陶瓷、钢材及其制品、水泥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有机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涂料、颜料、橡胶制品、玩具及运动用品、塑料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2月1日,国家经贸委公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开始是施行。第一批有10个行业,共114个项目,涉及纺织行业的有棉纺、毛纺、缫丝等设备和产品。

7月1日,为了进一步外贸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其中,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服装以外的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产品中除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等四大类产品(目前已执行17%退税率)以外的其他机电产品,以及法定税率为17%且现行退税率为13%、11%的商品,出口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5%。

12月31日,据国家纺织局最新统计,纺织行业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大目标基本实现,比预期计划提前整一年。至1999年年底,已压缩落后棉纺锭906万锭,超额完成预定任务;全行业实现利润8亿元,扭转了连续六年亏损的局面;已经分流下岗职工116万人。

2000年

1月,国家纺织工业局局长杜钰洲向新闻界宣布,中央确定的纺织行业全国改革脱困三大目标,于1999年底基本实现,比预期计划提前一年完成。

4月,国有纺织企业共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21万人,提前八个月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三年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20万人的任务。

12月,据数据统计,200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外贸总出口的20.9%,同比增长20.9%,其中:纺织品出口160.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服装出口3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9.83%。纺织品服装是仅次于机电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商品,2000年实现顺差381.9亿美元,占当年全部贸易顺差的158.5%。

2001年

2月19日,撤销国家纺织工业局、国家国贸易局、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轻工业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等9个委管局。

3月2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及第七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CITE)在京开幕。从今年起,原为每年秋季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改为一年两次,3月移师北京,10月仍居上海。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3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00]40号文件精神,坚决制止纺织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巩固突破口成果,国家经贸委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新增棉纺生产能力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对禁止棉纺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有关规定。《通知》规定,继续加强对棉纺细纱机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对棉纺生产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对气流纺纱机的管理纳入棉纺总量控制范围。《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进口管理,严格控制棉纺细纱机进口。

4月9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举行《2001~2002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编著的《2000~200l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中反映纺织工业及其各行业年度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即“中国纺织白皮书”。该报告包括2000~2001年中国纺织工业现状与趋势分析,各纺织行业状况与展望;中国纺织工业投资与发展报告、利用外资政策咨询报告、上市公司投资现状分析与展望;“十五”时期纺织工业科技开发项目指南;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中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指南,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行业的产业政策调整和2001年纺织企业经营者调查研究报告等课题报告。

7月,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家宝强调,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棉花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健康发展。此次棉改的核心:一放,放开棉花收购,打破垄断经营。关键:二分,实行社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方向和目标: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和加强棉花质量监督。

8月25日,“WTO和中国纺织企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陈清泰、日本帝人株式会社社长安居祥策、台湾纺拓会秘书长刘瑞图、美籍华人李学海、安徽华茂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华冠雄、内蒙古鹿王羊绒集团公司董事长高丰以及中国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等,共同就“WTO和中国纺织企业”这一土题登坛演讲。

9月,国家经贸委纺织工业“十五”规划,确定发展是主题,调整是主线,科技是动力。《规划》强调进一步加大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使纺织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全面实现产业升级。

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成员领导人身穿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对襟中式立领休闲服合影留念,中式服装尽显华夏丰韵,受到世人瞩目。

2002年

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在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市长李盛霖,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俊九等陪同下,来到天津纺织集团天一有限公司,亲切慰问广大职工。

2月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国化纤仿毛技术世界领先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化纤仿毛”是从形状和性能上用化纤丝模仿羊毛,从而达到以合成纤维代替羊毛的目的。采用化纤仿毛特种变形纱纺织的服装面料,不仅具有羊毛织物的风格和手感,还有外型挺括、吸汗导湿、免熨烫、可水洗、成本低等特点,是制作新一代军服和职业装的理想面料,目前已出口到美国、意大利、智利、土耳其、朝鲜等国家。

5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式向浙江省政府提交了20万字的《浙江纺织工业竞争力研究》,分析客观、评价中肯、对策建议针对性强,在业引起强烈反响。这标志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咨询服务活动进入市场化轨道。

6月5日至7日,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于在美国纽约贾维茨中心成功举行,来自中国18个省市的170多家企业参展。3天展会成交1.2亿美元,意向成交2.5亿美元,有4700余家国际专业买手登陆展会咨询平台。本次展览会是在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纺织业界在美国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纺织品服装展览会,成为两国纺织服装业同行和商界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平台。

10月1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纺机展在京开幕。这届展会以规模之大、展品之多、技术交流容之丰富和参观人数之众,创下历史记录。展会展出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参展商超过800家,其中国外厂商达430家,首次超过国内厂商;展会期间,组织学术交流31场,参加人数达2263人次;4天半时间,参观人数多达12万人;洽谈成交的国贸易额超过3亿元,对外贸易额超过2000万美元。

10月22日,外经贸部宣布对原产于韩国的涤纶短纤维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并决定自2002年10月22日起对该调查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10月29日,外经贸部2002年第32号公告,公布了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聚酯切片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并决定自2002年10月29日起对该调查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这是反倾销是我国运用WTO规则,针对给中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的调查商品采取的措施,此举对保护和稳定国内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3年

2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世界原油价格暴涨,引起化纤行业连动效应,化纤原料价格大幅上涨。聚酯主要原料PTA、EG累计涨幅逾60%、45%,与此同时,聚酯切片、涤纶长丝涨幅也达40%、25%。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战争迅速波及我国化纤行业,原料价格继续上涨,导致我国化纤生产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也给下游的纺织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3月28日,由国务院批准组建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储棉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受国务院委托,中储棉公司具体负责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作为国家实施棉花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中储棉公司享有棉花进出口经营权,在引导棉花产销、平抑市场价格、调剂市场余缺方面发挥作用。

4月1日,常熟市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公司首期9000吨的生产线建成投产,将形成日产30万吨棉型、毛型大豆蛋白短纤的能力。这是我国在应用纤维领域惟一原创技术大豆蛋白纤维万吨级项目,标志着我国以植物蛋白丝作纤维材料的工业产业化进程已走在世界前列。

4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流行病疫情SAILS在全国蔓延,由此而带来的恐慌甚至大于疫恃本身的危险。使纺织品外销出口受阻,由于出口在我国纺织业中占很大比重,所以外

销市场的趋缓严重影响着纺织工业的健康运行。同时也造成内需不旺,产品销售不畅,许多中小企业甚至纷纷停工。纺织电子商务以其独有的特点,使它在“非典”期间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

9月28日,中国棉花协会在京成立。中国棉花协会是由棉农及棉农合作组织,棉花生产、收购、加工、经营、仓储企业,棉纺织企业和棉花研究机构等涉棉企业和组织自愿组成的、具备全国性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接受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9月份以来,新棉上市不但没有缓解市场供需压力,棉价反倒从9月未的14100元/吨涨到18000元/吨以上,每吨比国际市场高出1400多元,比去年同期高了5000元左右。由于棉花价格居高不下,棉纺企业无力承受,致使国内棉纺企业面临减停产威胁,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已经有众多企业开始大比例减少棉花的使用,转而加大对化纤原料的使用。

10月5日,由上海迁至北京的《中国纺织》杂志正式改版发行,并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刊。改版后的《中国纺织》以服务行业和企业决策为宗旨,集产业经济、科技、文化等内容为一体,突出人物和行业重大事件深度报道特色,图文并茂,印刷精美,逐渐成为中国纺织行业界最具有高端权威的杂志。

10月13日,国务院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议,多数纺织品退税率由17%降为13%,平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对于出口依存度极高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反响。新的出口退税率必然使出口的价格优势减弱,只有依靠自身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附加值的增加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竞争力。

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中国的乳罩、长袍、针织品三大类纺织品设立新的配额限制,理由是中国这几种纺织品对关出口激增,影响了关国本土纺织工人的利益。从之前的印度对我国丝绸设限,到秘鲁对纺织品反倾销,引发了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004年

2月23日,美国开始对中国胸翠、针织物及晨衣等纺织品的进口实施7.5%的配额限制,限制将维持一年时间。为此,中国开始对国相关纺织企业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

3月17日,由长沙拜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出的被称为“纺织基因革命”的生态拟真热能技术,日前首次应用于新型家居用品中。业界人士认为,生态拟真热能技术的出现,在中国纺织行业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即功能化生态纺织产业。而这项技术的产业化,不仅将为中国家纺行业创造至少五十亿元的市场,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纺织行业完成传统产业的价值转换。

3月2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于北京举行。论坛以“合作、发展”为宗旨,以“后配额时代:创造共赢的未来”为主题,具体探讨在贸易自由化新阶段全球纺织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国家间与区域间产业合作新的可能性等共同的战略性课题。

5月24日,第八十三届世界纺织大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这是世界纺织大会首次在中国地召开。

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在其官方刊物上刊登了通告,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涤纶长纤维服装展开反倾销调查。涉案内地纺织厂家估计近1000家,主要集中在绍兴、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涉案金额达5.8亿美元。

10月2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对现行的普惠制进行改,并将在下一个普惠制年度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普惠制优惠。取消普惠制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所缴纳的关税税率将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欧盟的普惠制每10年调整一次,现行普惠制将于2005年年底到期。但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欧盟新的普惠制年度将由2005年7月1日开始。

10月26日,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将在明年1月1日取消对包括中国在的11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的同时,建立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监控体系。

11月3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受理了美有关纺织行业组织提出的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输美化纤裤、棉制针织衫、化纤制针织衫、男式梭织衬衫和内衣等五种纺织品的设限申请。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就此发表谈话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方的这一做法。

2005年

1月,世界纺织品服装配额将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将为中国相关行业出口带来一些机遇,但同中国出口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贸易摩擦的种类和数量都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和欧盟、美国分别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欧盟对我国第35类反倾销案曙光初现,22家应诉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3月28日,第二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在京举行。杜钰洲指出,纺织品配额的取消首先意味着自由贸易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回归,全球纺织工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又预示着纺织领域国际分工进一步在全球范业将围绕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和维护纺织品国际贸易新秩序。

3月,去山东调研,并考察了南山集团。指出,要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这个关键环节,切实改善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政策环境,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高度重视并着力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促进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11月6日,以支持和推动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的香港桑麻基金会2005年度颁奖典礼在浙江理工大学隆重举行。世界第一张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获首个桑麻纺织科技大奖。

11月28日,200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奖励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颁布了200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获奖项目,共85项。表彰了28名热爱纺织标准化事业,努力工作做出成绩的纺织标准化优秀工作者。49家企业被认定为“纺织科技型企业”。

12月19日,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纺织企业“2005中国纺织十人品牌文化”荣誉称号。中国纺织十人品牌文化,主要是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引导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加强文化和品牌建设,把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落实到产业升级上,加速转变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

2006年

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化纤长丝纺丝机机电一体化关键装置”、“基于数值模拟的网带炉工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一锭多丝技术研究”等4个纺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月27日,第三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球纺织品贸易向一体化回归但又出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复杂局面下召开的,因此“合作发展与公平贸易”成为论坛的土题。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商务部部长等领导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和演讲。

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纺织界嘉宾和代表共400余人出席论坛。

6月26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京联合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向和重点,对纺织工业主要规模和结构目标进行了预测,对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在建设纺织强国的战略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强调坚持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纺织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_

9月2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杜钰洲当选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许坤元、王天凯、陈树津、杨东辉、高勇、张延恺、孙瑞哲、徐文英当选为副会长,杨纪朝当选为秘书长。

10月17日,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主席罗伯特、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延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于建军共同主持了CITME和ITMA合并启动仪式。第十届中国国际纺机展开幕之际,正式将该展会命名为“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11月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服装协会和德国卡尔斯鲁厄会展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德国),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近百家中国优秀企业携优质优价的产品亮相。

12月6日,国家人事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表彰了500名全国纺织劳模、先进工作者,100个先进集体。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业界精英和优秀集体获得的崇高荣誉。

12月18日,PTA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PTA期货合约上市直接关系到中国化纤工业乃至纺织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备受国家、行业、企业以及金融系统高度重视,将为保护行业和企业利益发挥重要作用。PTA期货合约上市有利于完善PTA市场机制,为企业提供规避风险渠道,有利于提高我国化纤等行业的竞争力。它的上市也填补了国际期货交易品种的一项空白。

2007年

1月29日,《纺织辞典》首发式在北京举行。《纺织辞典》共收集词条万余条,涵盖了纺织工业的各个领域,为纺织业的交流以及纺织与其他经济领域的联系提供了规范的术语。《纺织辞典》编委会由国200名纺织专家组成,各词条的解释均经过仔细推敲,全面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织工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对统一纺织科技名词和专业名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纺织行业有5个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型技术及制品开发”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月23日,第四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的“科学技术、品牌与国际合作”这一主题,在行业形成广泛共识。

6月12日,在第22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上,中欧双方就启动完善1985年《中欧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谈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纺织品协议、钢铁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达成了12项共识,将如期取消配额限制,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对欧盟的纺织品出口将采取双重许可监控体系,有效期为一年。

7月1日起,我国调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3%调至11%,粘胶纤维及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调至5%。此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9月11日,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全国共有856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其中纺织服装行业有142个产品获此殊荣,占今年中国名牌产品总数的16.6%。江苏阳光精纺呢绒和波司登荣获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已经拥有404个“中国名牌”。

10月17日,在“2007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上,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在会上树立了4个节能环保先进典型,推出了第一批35项先进实用的环保技术,通过先进典型引路和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的节能减排工作。

10月30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下属10余个相关机构在上海共同组织了“时尚创意空间”活动,这是首个纺织服装产业链联手打造的部级时尚活动,本次活动融合了优秀设计师创意设计品牌汇展,流行色彩空间、面料创新大赛作品展等,联合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展示具备创新品质的时尚创意作品及理念。活动还进行了流行趋势预测及、设计大赛作品等动态展演,使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以多元的方式诠释现代潮流生活,为纺织行业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2008年

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实施,该法对更侧重保护用工人员,这对对企业现行的劳动合同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形成全面冲击,同时实施多年的各地劳动合同条例和已确定的劳动关系立法模式也将会有重大调整,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和法律风险进一步提高。

2月,面对我国19个省区市的大雪、冰冻灾害,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起赈灾倡议,号召全行业积极抗击雪灾,要求各级纺织服装协会和行业管理办公室要积极组织企业和职工迅速投入到抗击灾害的斗争中去,保障生产和市场供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为职工排忧解难,参与各项“防灾、抗灾、救灾、减灾、赈灾”的活动,为克服暴雪袭击所造成的困难和灾害做出积极贡献。

3月,为了解当前行业的状况,摸清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行业、对企业有多大的影响,从而分析今后发展的趋势,给政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分6组,分赴产业集群地区的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以及河北等地进行调研。

4月2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了“社会责任高层论坛暨社会责任指南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发言。会上了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11个行业协会联合的《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11

美的、比亚迪、三一重工、中兴……传出裁员消息的中国大企业名单越拉越长,行业跨度从家电、纺织、机械到新能源行业。

从2008年中小企业的倒闭潮、“民工返乡潮”到现在的大企业接连裁员,显示这个制造业大国正在面临的一些困境,只是,何时才能阴转晴?

经济性裁员

由于担心裁员消息影响企业形象,一般而言,大企业都喜欢对外界遮遮掩掩,或者干脆否认,但事实终究是要面对的。

来自美的电器的年报数据显示,至2011年末,美的员工总数为66497人,较2010年末的98676人减少了32179人,同比降幅为32.6%。一年中,其生产人员降幅最大时曾达到34.9%。3万多人的裁员数量,创下中国大企业的裁员之最。

美的裁员消息是自去年11月开始由其内部员工传出的,美的新闻发言人一度对裁员进行否认,认为这是主动转型,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这家以白色家电制造为主的集团企业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400亿元,2010年员工人数曾从原来的7万增加至20万人。

今年以来,另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三一重工的裁员消息也颇为引人注目,这家企业的裁员消息富有风向标意义。如果说美的裁员只是传统行业低迷的一个表现,那么这个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裁员则可能代表着依靠基建投资驱动的行业也面临着困难。

早在今年1月,就有消息称三一重工将裁员30%,半年之后的7月4日,有被三一重工辞退的员工向媒体表示,公司确有30%左右员工离职,之后,有媒体曝出三一重工通过员工转岗方式,致使更多的人离开公司。

针对公司裁员的报道,三一重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公司过去几年成长性良好,人员有正常流动,但不存在大规模裁员。

但事实看来并非如此。“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陆续进行的裁员,涉及昆山、常德和沈阳的工厂,裁的大部分是一线的储备工人,和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或不再续签合同,或通过转岗的名义,要求其他岗位的人员转到第一线当工人,这等于是逼迫员工自动辞职,是变相裁员。”一位今年年初离职的三一重工长沙总部管理人员告诉本刊记者。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2011年末三一集团的员工人数为6万人,而到今年6月30日员工人数则减至5.7万人。“2010年招聘的新员工至少在5000人以上,公司扩张得很厉害,但销售跟不上,30%的计划裁员幅度是比较靠谱的说法。”上述离职人士说。

制造业是去年来裁员的重灾区,不仅是家电和工程机械,也涉及纺织、汽车、通讯和新能源行业。

以纺织业为例,主营纺织业的华西股份员工总数从2010年的1700人锐减到610人,裁员比例超过60%。而以服装为主业的雅戈尔,裁员比例也超过了四成。

在汽车行业,比亚迪公司的年报显示,2011年该公司裁员达5693人。从员工专业构成看,销售部门从原来的6058人减至2966人,裁员比例高达45%,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也分别减员3092人和千余人。

光伏企业江西赛维LDK则宣布,今年以来公司已裁员5554人,裁员比例约为22%。

另一家大企业中兴通讯也有内部员工传出公司将要裁员1万人的消息:由于海外市场拓展不利,今年春节以来,先后有数批海外派驻员工被召回,他们被告知回国后需要自找门路,如找不到将列为闲置人员,只能获得基本工资。不过,中兴公司新闻发言人否认了这一说法。

涉及裁员的公司的面到底有多广?或可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一窥真相。根据数据,2011年有708家上市公司出现员工减少,共计减少202万人,而上年同期仅有610家公司披露共裁员25万人。如果按减少员工人数来算,美的电器、雅戈尔、中国交建位居“裁员”榜前三甲,每家“裁员”人数过万。

裁员又分为经济性裁员和结构性裁员。“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企业会保持2%~3%的裁员比例,是正常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如果达到8%~9%,则不太正常。现在来看,有的企业达到了30%的比例,那就属于经济性裁员了,说明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或者是进行重大的战略性转型。”太和顾问人力资源公司全国咨询首席顾问陈晓军对记者说。

利润与薪酬

透过裁员重灾区的行业结构,大致可以看出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裁员集中的行业,和过去的政策有很大关联。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比较大的制造业,经济一下滑,这些行业过去几年的扩张可能就遇到了困难。再如家电业,过去几年得益于家电下乡补贴和节能环保推广,但政策扶持一取消,市场环境就变差了。又如房地产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地产公司的招聘意愿和裁员减薪的情况就比较普遍。”陈晓军认为。

“现在来看,裁员比较多的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涉及很少,这也与政策有一定关系,国企过去受政策优惠比较多,民企面对市场的波动比较明显。”某人力资源公司咨询顾问常思炜对记者说。

企业利润的下滑直接带来了企业裁员降薪,节省成本,应对困难。

纺织企业辞职报告篇12

+++同志党性坚强,服从组织分配,从不和组织讨价还价。1997年以来,因工作需要,+++同志先后担任过商检公司经理、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纺织检验处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这其中有些是平调、有些是从行政到企业、有些是额外地增加工作量,但他每次都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向组织上表示,自己是一名党员,只要党组织需要,一定无条件服从,一定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在++局大楼置换改造期间,+++同志被抽调到大楼筹建组负责实验室的改建工作。为了圆满完成局党组交办的任务,他带领局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不辞辛劳,考察了国家局科研所、上海局、浙江局等一些先进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工作。面对改造工程中出现的种种技术难题,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他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反复论证,综合考虑,提出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规划、设计意见和建议。实验室工程验收时被评为优良工程,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全国一流的实验室终于在近一年的时间改建完工,可+++同志在这一年中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在施工最紧张的时刻,他毅然放弃了当年申报高级职称的机会,以个人利益的牺牲换来了实验室建设的成功。

二、与时俱进,积极开拓检验检疫新领域

+++同志工作中不仅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更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不断开拓检验检疫工作的新领域。

在商检公司担任经理时,为打破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对我国出口货物木质包装要求薰蒸处理的技术壁垒,+++同志想方设法,争取当时的杭州动植检处专家和领导的支持,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完成了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工作,顺利取得了出口货物木质包装薰蒸消毒许可证,在浙江检验检疫系统首家开展了这一业务,大大方便了++地区的出口企业,受到了企业和浙江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当年年底“薰蒸除害”项目被评为“全省检验检疫系统特殊贡献奖”。

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到ISO9000咨询认证市场的开拓,努力为外贸企业引入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获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资格,为外贸企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2000年以来,他先后帮助++艺术服装厂、++国宏经编有限公司、++展望集团等三家企业顺利通过了ISO9000咨询认证。

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纺织品绿色壁垒,+++同志又组织实验室人员通过大量的试验,顺利开验了纺织品甲醛含量测试、偶氮染料检测和重金属含量检测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开验为++地区纺织品出口打破绿色壁垒提供了保障,受到了当地外贸企业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检测中心在地方上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扩大了++局纺织品检测中心的知名度。

三、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

+++同志总是认为,他的成长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他无以为报,只能用加倍的努力工作来回报党、回报社会。

他的妻子清楚地记得,近年来,+++几乎没在家呆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她还记得,今年“五一”前,当她提出想好好过个节时,+++告诉她,因为忙于实验室认证,他最多只有2天时间可以陪陪她和女儿。可到最后,连这点承诺都泡了汤,“五一”的5天假期,为了准备实验室认证的材料,他

他的女儿依然记得,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她每天下午放学,总是在楼下的石凳上边做作业边等爸爸回家,尽管爸爸的单位离家很近,但忙于工作的他却从不早点回家为女儿开一开家门。

+++也内疚地记得,敬爱的父亲被查出身患癌症,作为独子的他因为正忙于开拓委托检验业务和ISO9000咨询市场,不能在身边尽孝,直到父亲过世,只陪护过父亲一个晚上。等到接到病危通知,匆匆赶到父亲身边,只看到父亲不瞑的双目和残留在双颊思儿的泪痕,而他只能跪伏在父亲身旁悲泣求谅。

四、严格把关热情服务

+++同志始终牢记检验检疫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为国把关、为企业服务时刻放在心中。

在商检公司期间,他率先推出并实践24小时服务的承诺。为保证企业按时出货,+++带领同事放弃休息,经常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钟。

任中心主任后,+++同志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产品附加值。如帮助浙江虹达染整有限公司开发出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丝棉大提花产品,使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了先机,企业仅此一项年增经济效益就达400万元。此外他还帮助上海大地百乐++印染分厂解决出口印染棉布纬斜技术难题和永通染整厂卷筒布打皱严重缺陷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上述企业的产品质量,打开了国际市场,为外贸企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担任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后,为适应加入WTO后面向市场的需要,他又积极开展产品质量纠纷仲裁鉴定工作,并在具体的检测活动中亲自参与把关。由于工作扎实、技术过硬,他出具的鉴定证书从无不良反映。如浙江越基盛纺织有限公司与广东一服装企业发生质量纠纷,对方出具了SGS检验报告,但+++凭借过硬的技术发现了该报告不能代表整批货物品质的几个关键性技术差错问题,帮助企业胜诉,挽回了4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五、廉洁从政清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