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工作要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1-04 09:32:52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1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__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20__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20__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__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

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身份证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__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七、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20__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20__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通过政府搭桥,部门协调,个人沟通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异地就业。

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把深入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局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做到一个增加,实现六个转变。一个增加,就是输出人数要有较大增加。到20__年使全市农村劳务输出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人均创收7000元。六个转变,就是劳务输出由过去自发性输出出向有组织、有计划方向转变;由过去盲目输出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输出转变;由小群体向大规模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体力性输出向专业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资金、技术方向转变。使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一个跨跃性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是抓领导,落实责任。首先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县(市)区、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层层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做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当地农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和长期战略规划,同时,要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在今后的3年中,每个县(市)区劳务输出的人数要以6的幅度增长,确保到20__年全市劳务输出的总人数达到100万人的工作目标。市里要把各县(市)区劳务输出工作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劳动保障工作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各县(市)区劳务输出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按照工作职责范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对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奖励,乡镇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二是抓信息,落实就业岗位。要全方位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收集劳务用工信息。结合我市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条劳务用工信息网络。第一条是建立起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体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要依托劳动就业信息网站,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覆盖全市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具体办法是,采取市里投入一块资金,乡镇自筹一块资金的措施,力争在20__年前使乡镇一级劳动保障办事机构全部配齐微机,并同市中心劳动力市场联网,搞好劳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和,及时将劳务信息传递到基层和农户。各级劳动部门,特别是市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争取在两年内积极实施“102030”工程,10就是在境外建立起10个劳务输出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的境外领域,20就是同全国20个重点劳务输入城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工作协作关系,及时掌握对方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信息,组织我市农村劳动力到这些城市务工经商,并请协作城市的劳动部门协助我们做好相关工作,解决好农村劳务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30就是争取使本市的劳务输出人员在境内境外建立起30个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劳务输出队伍,打入国内外市场,抢占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条是建立起社会职能部门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重点是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商会、驻外办事机构、外经贸公司的作用,通过建立劳务用工信息互换关系,在域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聘请专兼职信息员,实行有偿服务方式,广泛收集各种劳务信息,把劳务输出纳入招商引资活动,扩大劳务输出的范围和领域。为落实上述措施,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日将专门同北办、广办、深办等驻外机构沟通联系,建立热线联系,随时掌握外地用工信息。第三条是建立在每个乡镇和村屯都建立起一条民间的劳务信息网络。由各乡镇村屯依靠亲朋好友,老乡同学战友的人缘地缘关系,自然建立和形成起劳务用工信息网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用工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前“____”的目标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劳务输转基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组织输转为重点,把劳务输转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大项目来抓,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劳务输转,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实现自谋输出向大规模有组织输出转变、季节性输出向常年稳定输出转变、单纯务工型向回乡创业型转变,加快劳务经济发展,努力开创全县劳务输转工作的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实现“231”基地建设任务,即在省内外新建立劳务输转基地20个,各乡镇在省内外分别建立3个劳务输出基地和1个劳务输入基地;实现“1221”劳务输转目标任务,即移民乡和耕地较少的乡镇户均至少输出1人,全县劳务输转2万人次(1.4万人),职业技能培训20__人,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积极宣传发动。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针对部分农民还存在思想落后、观念陈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家长对孩子外出务工不放心,怕上当受骗的实际,组织干部深入广大农户家中,采取算帐对比、典型引路、现身说法等形式,宣传劳务输转的重大意义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力争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引导农民群众消除畏难情绪,克服怕外出人地两生、容易受欺诈、工资难要、权益受侵害等思想顾虑,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适应能力,树立敢闯敢为、勇于创业的思想,使农村富余劳动力真正走得出、稳得住、有活干、有钱赚。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劳务输转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播局要制作固定栏目,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务工信息,同时组织新闻采编人员采访我县务工人员在外勤劳致富、守法创业的先进典型事迹,开辟专题片,常年宣传。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造势,在全县上下树立“外出务工光荣,打工创业光荣”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教育引导更多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不断壮大输转规模。

(二)强化技能培训。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抓劳务培训输转就是抓经济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采取“政府抓总、部门负责、乡镇落实、培训到户”的分工负责制,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管理。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和培训资金,大力开展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适应能力。结合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建立多形式、宽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根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不同情况和市场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扩大培训面,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安全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就业竞争能力。采取基地培训、流动培训、订单培训、项目培训和企校联办培训等形式,重点开展建筑、餐饮、电焊车钳、电器维修、美容美发、交通运输、缝纫、家政服务、保安等方面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个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下功夫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人事劳动部门要积极与教育、财政、农牧、中小企业等部门和用工单位联系,组织开展大规模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部门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学校要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原则,采取合资办学、分类办学等形式,逐步实现订单、定点、定向培训,重点对各乡镇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中、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全部输转出去,实现培训和输转的良性互动。农牧部门要结合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建立和完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水务、公安、司法、

旅游、农机、文体、交通、建设和中小企业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切实开展好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群团组织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把城乡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输转抓到手上。职业培训学校、农广校、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乡镇农机推广站所、农民文化技校和定点培训机构要创新思路,适应当前劳务输转的需要,增加培训项目,把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出成效。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劳务输转培训,做到专款专用。县财政预算专项经费,对劳务输转工作中基地建设、技能培训、有组织输转等方面成效显著的乡镇和部门予以经费补助;政府组织的对农民的培训一律免费;对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并已签订合同成功输转的学员,按职业技术工种给予培训机构或者学员一定标准的补助。(三)加大组织输转力度。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把有组织输转作为劳务输转重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劳务工作站人员和选派包村帮扶的干部要依托各级政府、部门、企业、驻外办事机构和外出务工成功者,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站,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并多方联系考察用工单位,组织剩余劳动力对外务工。尤其是各移民乡镇要把组织劳动力输出打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来抓。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对劳务工作站人员、村组干部、包村帮扶干部开展劳务输转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放手工作,同时要解决其生活中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县力争组织输转达到5000人。

(四)健全信息网络。建立以县劳务办为龙头,以乡镇劳务工作站为主体,以行政村为依托的县、乡、村三级劳务输转工作信息网络,多渠道收集和用工信息,搞好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跟踪服务工作。各乡镇劳务工作站要具体组织实施本乡镇的劳务输转工作,各行政村的劳务输转联络员要积极配合乡镇劳务工作站开展本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劳务信息沟通、外出人员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上下一心、内外联动、互通信息、密切合作的劳务输转工作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县、乡、村各类外出用工信息的交流,实现业务同时处理、信息数据及时传递、各类资源共享,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劳动力务工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真正成立起劳务产业协会,指导劳务产业协会制定完善的章程、制度和服务工作办法,促进劳务产业的不断发展,切实维护务工群众的利益。积极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劳务输转培训中的作用,不断拓宽劳务输转渠道。

(五)加快劳务基地建设。按照巩固老基地、开辟新基地、合作讲信誉、提高求质量的思路,政府推动引导、牵线搭桥,充分发挥劳务机构、中介组织、劳务产业协会和劳务经纪人的主导作用,同时,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还要充分发挥我县长期在外务工创业成功者的作用,各乡镇要依托在外务工创业成功者采取政府挂劳务工作站牌子的形式,在省内外建立1--2个以上劳务输转站。对在县外经审核加挂我县劳务工作站牌子且年内组织输出人员在当地务工8个月以上的,按输转每人100元标准给予劳务工作站补助,以促进我县劳动力向外县外省转移。各乡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走出去,到工厂、企业主动对接洽谈劳务用工,通过考察认真筛选,有计划地在省内外建立适合我县务工人员务工且待遇好、稳定的劳务基地,实现“231”基地建设任务,以劳务基地的稳固建设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开展。依托开辟的劳务基地积极开展有组织输转,争取使有组织输转达到劳务输出总数的40%以上。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3

一、工作成效

(一)劳务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今年一季度,全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20.71万人,占年计划任务38万人的55%,其中有组织输出8.78万人,组织输出率达到42.4%。创劳务收入5.56亿元,占年计划31亿元的18%。凉州区输转城乡劳动力11.55万人,占年计划20万人的58%,其中有组织输出4.4万人,创劳务收入3.11亿元,完成年计划16.3亿元的19%;民勤县输转城乡劳动力3.03万人,占年计划5万人的61%,其中有组织输出1.42万人,创劳务收入0.86亿元,完成年计划4.1亿元的21%;古浪县输转城乡劳动力4.3万人,占年计划8.5万人的51%,其中有组织输出1.89万人,创劳务收入1.13亿元,完成年计划6.9亿元的16.4%;天祝县输转城乡劳动力1.83万人,占年计划4.5万人的41%,其中有组织输出1.07万人,创劳务收入0.46亿元,完成年计划3.7亿元的12.4%。

(二)春节前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全市农民工春节前提前返乡人数31532人,其中属于正常探亲返乡的18238人,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裁员返乡2691人,短期季节性务工返乡10613人。需要帮助就业的返乡农民工为13304人。目前,通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工程及发展设施农业,就地安置7500人,对其余5800返乡农民工采取动态管理,通过强化培训等办法,提高其就业能力,根据本人意愿,分别输往新疆、内蒙、青海、宁夏及其它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地区和行业。目前已输出5400多人,剩余300多人因等待回原务工单位暂不愿外出。

(三)输出人员地域、工种分布及工资情况。全市输出的20.71万人中,输往省内的有11.38万人,占总输出人数的55%;输往新疆、内蒙、青海等西部地区的5.95万人占29%;输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0.84万人占4%;输往环渤海地区的0.81万人占4%;输往其他地区的1.73万人占5%。从地域分布看,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输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务工人员比去年下降近6个百分点,其他地区的务工人数较去年相比仍然稳定。

我市输出的20.71万人中,建筑业5.89万人,占总输出人数的28%;农业3.61万人,占17%;修井工3.31万人,占16%;纺织、服装加工、缝纫1.97万人,占10%;制造加工业1.86万人,占9%;住宿餐饮业0.97万人,占9%;工矿采掘、油田钻井、家政服务、保安0.57万人,占3%;铁路养护、机电维修0.64万人,占3%;其他行业11.89万人,占9%。

从工种工资情况看,住宿餐饮、家政服务、保安等行业月工资800-1000元,较去年提升了100多元;工矿采掘、油田钻井、修井工、纺织、缝纫、服装加工、铁路养护、机电维修、建筑等行业月工资1200-1800元,与去年持平;制造加工业月工资约1500元,较去年下降了200元左右。

二、主要做法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劳务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将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委在最新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又把劳务输转作为“三大支撑”之一。市上制定了《**市劳务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对加快发展全市劳务经济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各县区委、政府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具体安排部署劳务输转工作。凉州区主要领导组织参与“春风送岗”及人力资源供需推介会活动,区政府一把手带队,对全区劳务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查指导。民勤县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xx年劳务工作的安排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劳务输转和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天祝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农牧民稳定增收的实施意见》,加强了乡镇劳务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力度。古浪县为了落实“西进东出”战略,由分管劳务工作的副县长带队,组织有关部门赴新疆考察,与5家用工企业签订395人的用工协议,与6家企业达成590人的用工意向性协议。

(二)大力度开拓劳务基地。大力实施“西进东出”战略,积极开拓新疆、青海、、内蒙、宁夏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西部地区劳务市场,着力扩大就业空间,确保用工岗位不减少、务工收入不减少。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派出110多人的劳务考察团(队),分赴各 省市考察人力资源市场,已签订劳务合作协议70多份,协议用工量5万多人。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做好“请进来”工作,邀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团和新疆、山东等地的部分企业来我市考察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劳务洽谈和现场招聘。成功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先期签订了12600多人的用工协议。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建劳务基地26个,累计劳务基地已达509个。

(三)多形式开展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用工信息及岗位供需推介活动,向广大务工人员积极宣传推介务工信息。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规模不等的宣传推介活动3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参与群众16万多人次。在《**日报》和**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共刊发播出劳务宣传报道稿件15篇(次),用工信息196条,提供就业岗位13000多个。凉州区在城区文化广场举行的“春风送岗”大型人力资源供需推介会,组织了75家市内外用工单位现场与求职者进行对接,共提供工作岗位1.2万多个。天祝县在县城广场举办了“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帮助创业、我们真情援助”为主体的20xx年就业与创业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为务工人员搭建了就业平台。

(四)多渠道强化职业培训。启动实施“百日八千”农民工培训计划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各县区采取定点办班培训、巡回组织培训、县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培训、职业资格集中鉴定、委托培训与委托鉴定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和鉴定形式,不拘一格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广门类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全方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古浪县开展了多形式的技能培训,下移培训阵地,用切合实际的培训方式,把技能培训办到乡镇村组,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省了费用,使农民朋友不花钱就学到了一技之长。

(五)全方位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劳务输出的后勤保障服务,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为外出务工人员建立档案,及时发放务工者维权手册和进行政策引导性培训,基本做到了有组织输出人员人手有一本《务工者必读》,其他形式输出人员接受一次政策引导性培训。二是对有组织输出人员做到了“输出有人送,输入有人接,输后有人管”,为输出人员妥善办好吃住、签订劳动合同等有关事宜。三是搞好跟踪服务。按照谁输出、谁负责的原则,由劳动部门牵头,对输出人员的培训、生活和工作情况进行回访,将务工人员的工作实况录制成光盘,带到家乡播放,使输出者的家人放心。在工资发放上,积极探索务工人员工资报酬统一支付办法,由用工单位将务工者的工资统一汇入劳务派遣公司帐户,劳务派遣公司再统一发放到务工者家长手中。这样既防止了务工人员工资拖欠、发放不及时现象的发生,又做到了让务工者安心、家长放心。四是及时处理各种劳动纠纷。在劳动监察工作中,坚持有案必受、受案必结、依法妥善处理,并加大与外地劳动部门的联系沟通,妥善处理劳务纠纷,帮助农民工追讨务工收入,有效地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务工人员倒流。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劳务输转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重农业轻劳务的片面性;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县乡过去建立的劳务基地和重点输出企业大幅度裁员减薪,影响了规模和效益。

(二)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古浪、天祝至今未建立起县级劳动力市场,多数乡镇未能实现就业信息联网,乡镇劳务工作人员调整频繁,专干不专。20xx年,市上对乡镇劳务专干进行了集中培训,止目前,67%的人员被调换,影响了劳务工作的连续性和劳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输出人员总体素质偏低,转移培训工作仍显薄弱。输出人员仍以体力型工种为主,技能欠缺,文化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劣势未能根本改变。大量的转移培训仍停留在以务工常识为主的引导性培训上。县区和培训机构在技能培训中仍然存在着培训资源难以整合、培训补贴政策落实不力,培训力量不足,降低培训标准等问题。

(四)政策落实不力,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劳务工作缺乏支持其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已有的经费补助政策标准过低且很难及时落实到位,很难维持面广量大的劳务输转、劳务培训、跟踪管理服务和劳务信息收集、等工作需要。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抓领导,完善劳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劳务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建设,落实工作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劳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信息传递服务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农业部门着实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切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产、生活、就医、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工商、税务、劳动监察、社保等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农民工有关税费减免、工伤处理、劳资纠纷、社保接续等工作。

第二、抓宣传,营造劳务输出的浓厚氛围。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以会代训、走乡进村座谈、张贴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形成强大宣传攻势,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要开辟专栏,深入持久地宣传劳务工作,劳务信息,报道劳务动态,提高广大群众对劳务输出和外出务工的认识;狠抓典型示范,通过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择一批外出打工发家致富的典型,现身说法,用农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教育农民破除故土难离的狭隘思想,树立外出打工创业信心;组织农民工到劳务基地和用工单位参观学习,亲自了解和感受打工赚钱的好处,开阔视野,转变观念。

第三、抓基地,拓展劳务输出渠道。一是保证巩固新疆、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已建劳务基地。主动接洽,加强经常性联系,及时传送劳务基地的用工动态。二是积极开拓新劳务基地。主动出击,组织人员对新疆等地大型劳动用工企业和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考察,对就业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维权有保障的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争取年内新建劳务一批基地。三是加强沟通衔接,加大就地转移或就近转移工作力度。我市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日光温室建设等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要加强沟通衔接,公开用工信息,引导农民工实现就地转移就业;金昌等周边市区大项目多、用工多,要积极联系,就近输出我市劳动力。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4

一、站在全新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重要性

(一)开展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对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国家农业部提出了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国家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意见》,省发改委印发了《2004—2010年云南农村劳务输出规划》,对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面临着好的机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拟定意见,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把中央、省、市政策用足用活,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的各项工作。

(二)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解决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畜牧、水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在农业以外做文章,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就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缩小城乡差别,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经济互动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同时,农村非农产业也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规模转移。90年代以来,全国农民外出就业平均每年以500万人左右的规模迅速增加,到2003年,全国外出就业农民达9900万人,打工的工资总额达5515亿元;外出务工使全国农民人均增收44.5元,占当年农民增收总量的42%。目前,我省有农村劳动力2081万人,占总人口的48%,占农业人口的60%,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达750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经各种渠道转移三个月以上的打工农民达316.37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42.2%,外出劳务收入32.58亿元,比林业收入25.59亿元高6.99亿元,比渔业收入11.52亿元高20.06亿元。随着城市化和新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未来七年,我国将有1.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外出就业将成为农村发展的又一大新兴产业。

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是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03年,我市有农业人口194.7万人,占总人口的84.7%。在全市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91.8万人,从事第二产业10.9万人,从事第三产业25.8万人。全市城乡富余劳动力累计达26万人,经各级各部门培训并有组织地培训输出只有1万人左右,仅占全市城乡富余劳动力的3.8%。今年以来,劳动力培训输出的步伐加快,1—4月份,经各级各部门培训并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达3870人。但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与全国全省的差距仍较大,发展劳动力输出产业的潜力也较大。形不成规模效益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劳务输出机制;二是宣传发动不够,服务不到位,管理跟不上,政策不完善;三是培训经费缺乏,农民外出务工成本过高无力支付;四是劳动力素质低,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形不成规模效益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劳务输出机制;二是宣传发动不够,服务不到位,管理跟不上,政策不完善;三是培训经费缺乏,农民外出务工成本过高无力支付;四是劳动力素质低,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实践充分证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输出一批,致富一方”,城乡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使农民鼓起了口袋,充实了脑袋,更新了观念,开拓了眼界,活跃了城乡经济;农民外出务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放出一只小鸟,飞回一只凤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这是全国对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农民的高度评价。抓好全市的劳务输出,有利于培育新的农产业,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难,财政增长难,企业增效难,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四难问题,有利于加快全市“三村”建设步伐,有利于加速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利民、富民”的要求,充分认识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重要性,把劳动力培训输出作为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任务,全力推进劳动力输出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产业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内部转移与向二三产业转移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结合,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机制,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合法化、规范化、有序化、产业化,确保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能增收”,带动城乡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2004年,全市计划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3万人,转移输出劳动力占培训数的70%以上,今后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到2010年,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达10万人次,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发展成为一个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为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突出抓好五项工作。

(一)要突出重点抓输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渠道和途径增多,就业的门路也增多。从我市实际出发,要坚持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结合,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结合,实施数量与质量、就地与易地、市内与市外,多形式、多渠道并重,整体推进劳动力输出。要围绕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内部吸纳就业的能力,拓宽农业外部的就业领域,促进劳动力的输出转移;要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形成转移输出市场;要紧紧抓住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当前特别要抓住小湾电站建设和一批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的机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动员城乡富余劳动力投入重点工程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转移。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服务,尽可能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务工,拓宽转移输出领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优势,加强与市外、省外有关企业和单位联系,积极将劳动力输出市外,输出省外、国外,拓展我市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要围绕订单抓培训

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坚持一手抓订单、一手抓培训,加快劳动力培训输出步伐。要面向昆明、面向东南沿海为主要输出地,拓展东南亚市场,主动走出去抓“订单”。市县(区)和企业驻外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对外“窗口”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在市县(区)驻外办事处建立劳动力输出的联系点和服务点,既要积极收集信息,整理反馈信息,向我市劳动力输出提供“订单”,又要为输出去的劳动力提供服务,提高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的规模化水平;要围绕“订单”抓好培训。培训的重点主要是岗位技能培训,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等。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力培训输出体系,积极推进全省“百万民工培训工程”实施,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每个县(区)选择1—2个有基础、有条件的培训点,作为劳动力培训输出基地,建成劳动力培训输出中心,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体系;教育部门要积极探索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途径、新办法。目前全市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还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在城乡待业,要把他们作为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重点对象,争取对外输出实现就业,各县要充分挖掘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坚持以需定训,把18—35周岁身体健康的初、高中毕业生作为转移培训的重点,充分发挥“临沧保姆”家政服务的优势,积极争取注册“临沧保姆”品牌,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临沧保姆服务公司”,办出特色,打造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巩固和拓展劳动力输出市场,扩大我市劳动力输出的市场占有份额,促进更多的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

(三)要依托中介促输出

中介服务组织是做好劳动力输出的桥梁。我市目前仅有劳动力培训输出中介服务组织17家,中介服务组织少而小,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化运作,民营化为主”的原则,建立市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促进会和协会,加快培育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中介服务组织,通过促进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作用的发挥,带动劳动力的培训输出,努力提高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对中介服务组织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引导中介服务组织依法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充分发挥好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带动劳动力输出产业加快发展。

(四)要形成合力推输出

劳动力培训输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关系和各方面的工作,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协调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农业部门要负责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工作,拟定劳动力培训输出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牵头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多方收集劳动力就业信息,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情况抽查和培训输出效果的评估验收,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档案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负责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输出和城镇待业青年的培训输出工作,做好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审查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收集和提供劳动力就业信息,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劳动力培训输出情况抽查等工作,维护输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等;扶贫部门要结合扶贫工程的实施,负责抓好贫困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劳动力培训输出情况抽查等;财政部门要负责落实劳动力培训输出补助资金,监督检查培训输出补助资金的使用等。教育、妇联、共青团、科协、供销、工会、司法、金融、驻外办事处、人事、科技等相关部门,要发挥优势,多方收集劳动力就业信息,积极配合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尽其所能为劳动力培训输出提供优惠政策,做好相关服务。

(五)要加强服务保增收

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抓好宣传引导服务工作。各级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要制定宣传计划,开辟专栏、专题,大力宣传报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重要意义、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以及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城乡富余劳动力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把劳动力外出就业变成他们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行动。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提倡农村党员、城镇下岗职工带头和带领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推动劳动力积极有序地输出。二是要抓好培训输出服务工作。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开辟和寻找就业岗位,积极组织技能培训,积极为困难民工提供借款、信贷等方面的支持。要积极探索在劳动力输出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地区或城市设立管理机构,在输出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管理人员,积极引导输出人员在输出地建立各种劳务专业协会,增强输出地劳务人员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三是要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政策,保障农民外出务工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四是要积极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服务。对涉及劳动力输出有关证件,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建立“一站式”服务且办理时限不得超过规定工作日,为劳动力输出提供便捷的服务;要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严禁对劳动力培训输出搞强行服务、搭车收费和乱收费。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外遇到具体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协调,提供法律等方面的援助,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利益得到保障。地县教育部门要创造条件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三、加强领导,为劳动力培训输出提供保障

(一)要健立领导机构

为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地委、行署成立了“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委、人大、政协和农业部门一名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扶贫、教育、人事、供销、司法、科技、妇联、科协、工会、共青团、人行、驻外办事处等单位和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在行署农业局。各级政府要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劳动力培训输出领导机构,确定一名政府领导分管,配备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任务,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组织,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认真分析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扶贫开发计划,制定当地劳动力培训输出规划;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间的联系与协作,避免盲目性和限制性,防止被坑蒙拐骗的事件发生。

(二)要理顺关系

劳动力培训输出,统一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参照国家和省及省内外一些地方的经验和做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一设在农业部门,各县要进一步理顺关系,配备人员,明确责任,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切实抓出成效。

(三)要多渠道增加投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多渠道增加劳动力培训输出的投入,采取政府补一点、部门帮一点、企业拿一点、社会捐一点、农民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劳动力培训输出资金。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专项资金,用于对劳动力培训、就业指导、市场开拓、监测服务等所需开支。各级金融机构要按照政策规定,对外出务工就业困难的人员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其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农业、财政、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要认真研究有效促进劳动力培训输出的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实行财政补助资金与完成劳动力培训输出任务挂钩,确保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5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2002年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2004年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2004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2004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2003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04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

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04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七、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2004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2004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通过政府搭桥,收集掌握用工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础。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6

一、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切实增强抓劳务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县劳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基本县情,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劳务机构,整合培训资源,因势利导,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剩余劳动力向县外、省外非农产业输转,使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劳务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去年,全县累计输出劳务8.16万人,创劳务收入3.18亿元,劳务人均收入3916元,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工作力量得到加强,为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去年,县上专门成立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劳务输出服务工作办公室,18个乡镇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工作站,432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点,县劳务办在兰州、银川、新疆、北京、深圳成立了5个劳务联络处,从而在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上下协调、内外互通、齐抓共管的劳务工作格局。

二是思想认识得到深化,形成了大抓劳务经济的共识。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产业”的目标,全县上下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大项目、大产业来抓,先后组织18个乡镇的乡镇长和劳保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赴定西市安定区和陇西县实地考察学习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先进经验;制定了《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县劳务输出工作规划》;专门召开了全县加强劳务输出加快劳务经济发展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劳务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10月份,赢得了全市劳务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极大地鼓舞和促进了全县上下发展劳务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劳务产业的共识。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建成了县劳务输出信息网,创办了《劳务》简报,制作的《劳务谱新篇》专题片,先后两次在卫视播出,大力度宣传报道各级抓劳务输出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劳务明星的先进事迹,“要想富、搞劳务”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想劳务、议劳务、争先恐后外出务工成了群众的热门话题和农村的一种新时尚,为全县劳务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摸清底子,为劳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原则,对全县劳动力资源、富余劳动力资源、外出务工人员、劳务输出带头人情况,从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劳务收入、输出去向、输出规模等方面逐乡、逐户、逐人进行了摸底调查,分类建立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输出信息数据库,为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是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对全县各类培训机构进行摸底登记,并按照谁主管、谁整顿、谁投资、谁管理的思路,通过整合资源,全县共确定了26所培训学校。县劳保局投资10万元,建成了县劳动力培训中心,各乡镇均成立了1-2所培训中心(点)。全县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劳务人员11200人,其中举办政策法规、务工基本常识等方面的短期培训5850人,进行机电技术、汽车驾驶、烹饪、裁剪、建筑等方面的长期培训4750人。印制下发《劳务工作指南》6500多册,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服务。

六是组织赴疆摘棉工作取得了成功,为全年劳务工作增添了光彩的一页。全县把组织赴疆拾花工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考验锻炼各级劳务组织和大规模、有组织输出劳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组织动员工作,共落实赴疆摘棉工2100名,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任务,直接经济收入257万元,拾花工人均收入1628元,最高收入达3320元,得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高度赞扬。尤其是大庄乡农民杜长益带领150名农民工跨出国门到哈萨克斯坦务工,开创了我县农民工跨区域务工创业的先河,成为全县劳务工作的一大亮点。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县各级劳务组织的辛勤工作和劳务输出带头人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输转量大,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务培训工作滞后,一些乡镇、部门对劳务输出工作的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经费投入较少等这些困难和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劳务宣传考察、信息传递、组织输转、跟踪服务及建立劳务基地等工作的开展。因此,全县上下一定要正视县情,寻找差距,增强抓劳务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推动全县劳务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做好今年的劳务输转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最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劳务工作,对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县劳务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全委(扩大)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围棋战略”为突破口,以建基地、抓培训为重点,年内力争输出劳务人员8.2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3.2亿元以上,其中有组织输出达到2.1万人(次)以上,培训城乡劳动力1万人以上,建立新的劳务基地50处左右。

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围棋战略”,突出抓好劳务基地建设。实施“围棋战略”是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突出劳务经济主导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以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京津地区、西北地区大中城市劳动用工密集型企业为目标,多处布点,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大型劳务基地,通过发展一点,带动一片,稳定一处,联系一方,逐步在上述地区形成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基地网络,使“围棋”每落一子,新建基地一处,组织输出一批,稳定就业一批,不断建立长期合作,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建立“厦门”劳务基地,与福建灿坤实业公司合作,组织输出500人以上,年创劳务收入600万元以上。二是建立北京“平顺”劳务基地,与北京市平谷区、顺义区劳动保障局合作,组织输出4000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2400万元以上。三是继续加强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的互利合作,组织季节性大规模劳务输出2000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四是加强同上海、天津、银川、兰州、乌鲁木齐等地劳动保障部门和中介组织的协调联络,多方考察论证,创造条件筹建新的大型劳务基地5处以上,组织输出5000人次以上。五是在六月份左右,对毕业未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和未就业的大中专学生通过考察、建立基地,组织输出1000人次以上。通过实施“围棋战略”,下大力气解决目前分散、盲目输出比例偏大,有组织、有规模输出量小这一突出问题,积极组织县、乡劳务工作人员前往各用工地搜集考察用工信息,建立劳务供求关系,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动员组织规模输出。

(二)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进职业技术培训。根据我县劳务人员素质状况和国内用工需求,大力推进职业技术培训仍然是现阶段劳务工作的关键所在。今年,要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水平,丰富培训内容,主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动员组织适龄青年到外地有较高资质的技能培训学校参加培训,另一方面要引进外地有实力的技校在我县设点办班,方便我县人员参训。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与全国各地用工单位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与市场需求结合,开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式培训。要动员城乡青年积极报考国内各大技术培训学校,培养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充分发挥县内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采取中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下乡进村开展巡回培训,突出面向第三产业所需人才的培训,年内力争培训适龄城乡青年1万人次以上。

(三)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强力打造劳务品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尽快加入中国劳动互联网络,向《中国劳动网》提供县内劳动力资源有关数据,力求在更广阔的层面、更大的范围内,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面向全国推介劳务工作和务工人员。同时,要积极争取对“劳务”品牌申请域名注册,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要有重点的对全县18—30周岁的2.88万名适龄城乡青年(含高中生毕业生约1000人、初中毕业生约3000—4000人、大中专院校毕业未分配的城乡青年约600人)建档立卡,进入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对基础数据和相关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并通过“劳务输出信息网”向全国供求信息。要创造条件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加快筹建“县劳动力市场”,以市场化引导劳务输出,使我县的劳务工作走向市场化运作的循环发展路子,扩大输出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

(四)进一步做好赴疆拾花工作。赴疆拾花是农村中年劳动力季节性短期务工挣钱的好项目,去年我们在大规模组织输出上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我们要继续抓好大规模组织输出工作,及早做好宣传、动员、组织工作,细化和深化服务措施,多方组织输出,力争组织赴疆拾花工超过2000人以上,收入500万元以上。

(五)全力搞好维权服务工作。加强维权服务,是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县劳动监察部门和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要规范劳动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二要确保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得随意拖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三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对劳动条件差、任意延长劳动时间,订立欺诈合同,违法收取押金等行为的企业,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侵害。四要建立劳务法律援助制度,县劳保局与司法部门要成立县劳务经济法律援助中心,对农民工因工负伤、致残、死亡得不到合理补助和赔偿而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应施以法律援助。五要将印有维权电话、紧急电话、维权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手册》,免费发放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宣传劳务品牌。六要定期不定期对我县劳务基地进行回访慰问,与用人单位、输入地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接触,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对外树立政府重视劳务的形象,吸引更多的用工单位签约,不断做大做强我县劳务产业。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县劳务工作新局面

做好今年的劳务工作,事关农民持续增收、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全县社会稳定大局,全县上下一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措施,努力为发展我县劳务产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要建立和提供全方位服务体系。针对我县农村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的实际,全县各级组织要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力资源动态管理制度、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劳动用工信息制度、转移输出培训制度等。同时在社会保险、权益保障、资金投入、就业指导、求职登记、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7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前一段劳务输出工作,传达贯彻最近召开的全市贫困县劳务输出工作座谈会和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县力量,再鼓干劲,再增措施,迅速打开劳务输出工作新局面,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刚才,景川同志传达了市政府两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请认真学习贯彻。下面,再讲三个问题。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搞好劳务输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6月20日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以来,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乡镇区、县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健全组织、摸清底数、建立网络,以及拓展输出领域、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质量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防非结束之后除返乡人员全部返城之外,又新增在外务工人员3000多人,总计已达1.6万人,年可为我县增加经济收入1.1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高,氛围不浓。有的乡镇区和部门对劳务输出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说的多,做的少。个别乡镇区和部门还把劳务输出看成是劳动部门的事,认识不对,站位不高,力度不大,进展不快,拖了全县的后腿。二是农村劳动力的陈旧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直接阻碍着劳务输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城乡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中,仍然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不能出去”的问题。三是在输出过程中,存在着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渠道不畅的问题。特别是乡村两级组织的工作积极性还不高,存在着“梗阻”现象,劳务输出的政策和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各家各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搞好劳务输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劳务输出抓到实处。

各乡镇区、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劳务输出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也是贫困县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据调查,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4.6万人,城镇待业青年和下岗失业职工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搞好劳务输出,解决这些人的劳动和就业问题,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已达1.6万人,如果按每人每月500元的工资计算,每年的纯收入可达9600万元,办任何企业,搞任何项目,都没有这么高的收入和效益。为此,县委、县政府在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时,就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作为振兴饶阳、发展饶阳的战略性举措,看得很大、很重,也很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积极抓好劳务输出工作。

二、再增措施,再鼓士气,切实把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做大做强

第一,要加强宣传,加强思想引导。目前阻碍劳务输出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各乡镇区、县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克服陈旧观念,树立起“走出家门天地宽”、“有工作就是就业”、“外出打工光荣,在家等闲受穷”的新观念。要采取多种形式,大造声势,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务输出的政策和好处,从现在开始,要在各大集贸市场,尤其是在既将召开的物资交流会期间,劳动部门要专门设立劳务输出咨询台、登记站、悬挂跨街大字标语、用工信息,做好求职人员现场登记。另外,还要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向全县广大农民朋友发出一封公开信,印上两三万份,在全县广为发放。电视台、《今日饶阳》要设立劳务输出专题栏目,各乡镇区也要组织各村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劳务输出舆论,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拓宽输出领域。要在巩固、发展现有劳务基地和合作渠道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拓宽输出领域,在全县尽快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劳务输出工作新格局。在输出地域上,要打破“就近输出”的观念,要抓住沿海开放城市和北京筹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把我县劳务输出引向全国。同时,还要创造条件瞄准国际劳务市场,争取在境外劳务输出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在输出行业上,把握住家政服务、建筑施工、园艺苗圃、通讯技术、物业管理、服务加工、饮食服务等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大的机遇,拓展新的就业领域,实现劳务就业领域的多元化。

第三,强化就业培训,提高劳务素质。要开辟和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搞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同时,要注重对输出人员进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择业观念教育、竞争意识教育、社会生存能力和安全知识教育。由劳动部门牵头,农工委、青年团、 妇联会参加,先搞出一个培训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以全面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择业竞争能力,确保输出质量,树立良好的劳务品牌。

第四,创优输出环境,搞好跟踪服务。要按照县政府劳务输出的实施意见,政策上放宽,手续上从简,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各有关部门也要强化劳务输出跟踪管理和服务,及时解决劳务输出各个环节中的实际问题,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家长、用户双放心、双满意,不断提高我县劳务输出的稳固率。同时,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用工信息,承担劳务合作项目,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开展劳务输出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做为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人民群众办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一是认识要到位。必须认识到,抓好劳务输出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绝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抓好这项工作。现在,不是要不要抓的问题,而是必须抓、而又必须抓好的问题。这是县、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必须抓好的一项硬任务。

二是领导要到位。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各乡镇区长要对劳务输出工作负总责,并明确一名副职主抓,再配备3—5名精明强干、事业心强的专门人员从事劳务输出工作。各村也要确定一名主要领导干部专门负责本村的劳务输出工作,并选定1—2名热心劳务输出工作的同志为信息联系员,全力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并适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县直各有关部门也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为劳务输出献计出力。

三是建立畅通的通讯网络,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为适应劳务输出的需要,劳动就业服务局要派专人常年在外捕捉用工信息,在巩固老协作单位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用人单位。各乡镇区也要加强与外面的联系,发挥好个体中介组织的作用。凡能够合法输出劳动力,能够给劳动力提供就业场所,都要积极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畅通的通讯网络,需要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各乡镇区要根据各自的情况,逐步把微机、传真机、电话等配起来,以进一步完善劳务输出服务组织的功能。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8

全市各级组织要正确分析当前劳务工作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劳务输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确保农民增收为前提,正确处理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局部、季节性短缺之间的矛盾,在确保满足农业生产劳动力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当前正值农民劳务工外出务工的高峰期,也是做好全年劳务输出工作的关键时期,各县(区)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劳务输出工作更快、更好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农民工培训。以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为目的,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兼顾,以技能培训为主,真正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培育劳务产业、打造劳务品牌、做大做强劳务经济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要有较大突破,确保培训人数达到4.5万人以上。要明确培训责任划分:引导性培训,原则上由各乡(镇)负责,力争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原则上由市、县(区)负责,市县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教育、科技、农牧、卫生、财政、交通、建设、扶贫等相关部门配合,各重点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共同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有效整合市农校、农广校、卫校、电大、教育学院、驾校和各县(区)农广校、农(职)业中学、职业技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卫校的师资、设施等培训资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改善培训条件,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二是加快劳务基地建设。各县(区)要进一步做好劳务市场的考察和用工信息的搜集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常年在外收集用工信息,多方开辟劳务市场。第一,依托企业建基地。要把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中企业作为劳务输出主要目的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开展按需培训,发展“订单”劳务。第二,依托窗口建基地。充分发挥市政府和各县(区)驻外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各驻外办事机构与当地的劳务协作,广泛收集劳务用工信息,积极做好陇南籍务工人员的招用、管理和有序输转工作。要适应劳务输出的需要,在劳务输出重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依托驻外办事机构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建立新的劳务基地。第三,依托劳务经纪人建基地。加强对劳务经纪人队伍的培育、引导和管理,利用劳务经纪人在劳务市场开拓、用工信息收集和组织农民输出方面的独特优势,鼓励他们积极拓展劳务市场,建立稳定的劳务基地,努力扩大有组织输出。第四,依托产业建基地。要坚持把省内外产业发达地区作为全市劳务输出的重要目的地,充分挖掘两个优势:即我市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优势,积极发展劳务合作关系,实现我市劳务经济与当地产业发展的双赢。

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学习推广“金塔”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积极开展“网络连千村,信息进万家”活动,做到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信息联络员和信息栏,确保劳务信息准确及时传递。要进一步健全劳务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组建劳务服务大厅,为农民进城就业和外出务工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各乡(镇)和劳务输出重点村要设立劳务工作站,为农民外出务工搞好服务。要从机制创新入手,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农村流转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改革,尝试劳动互助,帮助解决务工农民家庭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消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要大力发展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引导他们整章建制,规范经营,强化服务职能,逐步承担起劳务输出的市场主体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要把农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使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不断优化务工就业的社会环境。要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加快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工作,认真开展劳动力市场整顿,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切实规范用工双方的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争议。

(三)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出工作的领导,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输转任务。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9

自从我国80年全国范围内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我国的城市发展进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随着国内众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中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我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而且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单位农产品所需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但是每年我国还有大量新兴农村劳动力加入劳动力大军,由此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日俱增,农村地区难以自行消化,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劳动力有农村地区向大中型城市的转移和人口流动规模日益扩大。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提升的主要途径都是通过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实现的。由于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化,我国正在逐渐出现“劳务输出产业化”现象,虽然前景可观,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劳务输出的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其他人口向大中型城市进行人口大规模流动与转移可以追溯到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及众多经济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对劳务输出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劳务输出行业规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虽然取得的成就令人欣慰,然而我国的劳务输出在进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

1、劳务输出综合市场建立不完善

劳务输出想要产业化,就必须对相关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运用科学合理的理念来对待劳务输出产业化发展,而既然是产业化发展,就应该立足于市场需求,立足于规范的市场管理基础,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劳务输出市场还存在着许多缺点与问题,比如劳务市场在劳务信息的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充分的地方,而且由于区域限制、信息技术手段等原因造成了信息透明度还比较低。目前我国劳务输出市场还未形成足够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劳务输出市场并未能够向广大劳动者提供足够充分的就业择业机会,甚至在我国一些较为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地区,许多劳动人口如果想要某一份职业还必须通过人际交情和个人关系,而且劳务市场对于劳动者未来的就业地点和就业前景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准确预测,由此给劳动力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程度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而且由于许多劳动者是由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偏低,而用工市场对于初级劳动者的需求毕竟有限,由此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所以挑选劳动者的时候用人单位具有很大心理优势,而应聘人员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所以众多初级劳动者充当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角色,企业也未能提供足够的人身财产等方面的安全保障。另外对于劳动人员的人生安全问题也没有形成必要的法律化和制度化,严重阻碍了劳务输出进程。

2、劳务输出发展面临的双重阻碍

我国劳务输出产业化进程中的阻碍原因除了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之外,目前我国农村劳务输出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阻碍就是严重影响劳动力良好转移的地域限制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农用土地政策对于农民有很大人身限制作用,目前我国划拨给农民的土地,虽然农民对于土地拥有绝对的使用权,然而目前大量农民土地仍然属于集体产权,所以农民无权随意出售自己所拥有的土地,然而想要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就要面对高昂的衣食住行等一切费用,如果土地不能自由转让,就会让许多农民无法支付进城务工所必须的成本费用,许多农民虽然有心外出务工,却无奈受到土地的拖累,最后只有白白的留在农村靠领取最低保障金度日,这样一来既浪费了剩余劳动力,又给国家扶贫救济增加了额外负担。除了来自农民自身的障碍以外,另一个地域限制就是来自工作城市,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经济不平衡发展,许多城市居民或者企业领导者,甚至是一些城市政府领导对于经过劳动输入的大量农民工还存在着严重的歧视问题,歧视他们的个人劳动素质、歧视他们的家庭背景,还有些人觉得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是为了抢城市居民的饭碗等等,除了这些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另外现在许多城市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福利问题、劳动时间问题等都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3、劳务输出组织管理不得力

目前虽然存在大量劳动力对外输出的迅猛势头,但是对于如何进行有效输出,如何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一整套完整的协调机制。现在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输送工作、人口管理、市场规范等各环节都还是由各个部门各行其是,没有达到统一和协调。劳务输出上的不顺畅问题,也阻碍了我国劳务输出的产业化进程,而且原本劳务输出应该是由市场协调为主,政府支持为辅,但是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亲自从事劳务输出工作,并且未能形成内部各部门的职权分工,致使工作能力低下,对于劳动力服务事项也很薄弱。并且劳动者自身没有树立起应有的法律意识,自我维权意识薄弱,未能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对于政府和其他组织的依赖性强。

4、劳务人口普遍素质偏低

目前影响我国劳务输出出现长足进步的另外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我国劳务人口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我国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但是全省范围内的劳务人口当中,具有高中或大专学历的人口不足10%,获得各种劳动技能证书的人数更加少,这样的劳务人口结构不合理现象对于即将从事的城市建筑、服务、加工、制造等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且在劳动人口中接受过继续教育的人也非常少,人员素质再升级工作进度缓慢,而且大多数技能培训机构所培训的内容也过于简单,缺乏应有的技术含量,难以满足劳务人口的工作要求。

二、加强我国劳务输出形成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1、加强劳务输出外部环境建设

为了加速我国劳务输出产业化进程就必须打破劳务输出壁垒和障碍,必须建立统一的劳动力人才市场,必须进行统一管理与协调,加强市场用工信息透明度,加强对于户籍制度的改善,加强企业平等用工教育工作,取消对于外地工、农民工的歧视制度,保证农民工拥有与本地人平等的工作就业权利与待遇。而且还对于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要确立农民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并且增加各种土地灵活流转的法律政策及优惠。

2、加强劳务管理组织运作效率

加强对于输出的劳务人口的管理、运行效率能够极大的改善目前我国劳务输出现状,而且要加强劳务输出产业化意识,加强劳务输出的制度化、组织化进程。对于加强劳务人口管理

工作,应该建立健全的劳务信息资料共享平台,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其次是要规范国内的劳务输出服务组织,杜绝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加速我国劳务输出的健康发展。而且要对积极从事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进行扶持,并且在各个社区建立劳务输出管理站,对于劳动人口的职业培训机构、信息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形成一整条完整的劳务输出产业链。

3、加强劳务输出人员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外出务工的劳务人口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对于家庭、亲人的牵挂,所以只有加大对留守人员和留守儿童的有效帮扶,才能让外出务工人员消除顾虑,全心全意从事自己的工作。所以各地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留守家庭的服务力度。而且对于外出人员的维权问题一直受到务工人员的关注,为了免除他们的顾虑,应该积极建立完善的对与外出务工人员的全力维护制度和机构,为他们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树立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完善我国的司法援助体系,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对于劳务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法律化,并且加强劳务人员转移就业中出现的社保关系的有效转移。

4、加强劳务人员职业素质培训,提升劳务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劳务人员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的培训,也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将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就业前景教育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并且各部门都要积极兴办符合当地;劳务人员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鼓励各种机构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强强联合。要在当地创立品牌教育特色,而且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对基本劳动技能进行培训和巩固,更加要建立具有地方发展特点的培训机构,要将劳动技能培训与实际社会发展相结合。要建立对于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机构,应该要尽量建立终身制培训服务体系,对劳务人员各阶段的就业技能进行跟踪记录、及时补充培训。然后是要建立严格的用工准入制度,对于就业人员的职业资质严格考核,加强劳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5、合理调节输出人员的数量规模和结构,实现输出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输出地发展农村劳务输出产业应当力争达到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之间的平衡点。其规模和结构要既能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发展地方劳务经济,又能避免严重社会问题发生。在发展农村劳务输出产业过程中,要及时调节输出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结构,确保输出人员结构相对合理。根据各地的劳动力特点,打造特色劳务品牌以提高劳务输出产业的效益。如四川省近年就重点打造烹饪、建筑、家政、机床、海员等劳务输出的特色品牌,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三、结论

我国劳务输出已经形成产业化初步规模,劳务人口输出已经成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大规模的劳务人口输出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为我国城市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产业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我国法律和各种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毕竟能够极大地推动劳务输出产业化进程,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10

一是健全行政推动体系。县上成立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各乡镇乡镇长、有关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对劳务输出工作全程服务、全程指导、全程督查。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与各乡镇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各级组织的支持、服务、组织、协调功能。对劳务输出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完善以县职教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胜利技校为支撑,23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抓特色,乡镇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搞普及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劳务输出培训的覆盖面。坚持先培训、后输出,订单培训和就业能力培训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和从业素质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开展多行业、多等级、多技术的培训,年内培训农民1.5万人,培训输出率达到80以上,使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培训、职介、就业”一体化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支持服务体系。充实加强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力量,每个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至少确定1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劳动保障信息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责任五落实,进一步提升三级劳务输出网络服务水平。强化公共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县劳动力市场、县职介所、县人才交流中心等公办职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抓好12个劳务输入基地建设,在广东、上海、苏州等劳务输出目的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对民办中介机构实施规范化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考核,统一奖惩,使之成为组织劳务输出的重要力量。通过各方努力,形成政府引导、职业培训、中介连接、基地输出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的良好平台。

二、广泛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就业。采取举行劳务输出启动仪式、外出务工人员送行仪式、开展劳务输出街头咨询活动、举办劳务输出电视专栏,以及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让外出务工者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有关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及时提供劳务输出信息,转变农民就业观念,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鼓励创业,策划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帮助有能力、有胆识的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发展。&ltr>二是政府服务组织就业。通过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时召开返乡人士恳谈会,县级领导带队前往劳务输出目的地组织召开“乡党会”,举办现场招工会,及时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同时,开展“春风行动”,坚持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旅途平安保险,对困难务工人员提供援助资金。在农忙季节,各村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劳力少、收种困难的家庭及时收种,使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能够安心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组织妇女赴新疆拾棉花、到本地及周边地区拾辣椒、摘苹果,通过短平快项目增加农民收入。&ltr>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转移就业。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就业的载体,加快以法门寺景区、县城新区和绛帐工业基地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吸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实施法门寺综合开发项目和县城新区建设项目,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抓好法门寺纸业、震华棉纺、汇凯纺织、建忠离子水等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三、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11

二、目标任务

县劳务输转要坚持培训与输转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输出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输转质量、增加务工收入”为目标,积极开展“三送一落实”活动,即“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落实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以培训促输转,以输转增收入,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拓展输转渠道,促进输转上规模、上水平,加快增加劳务收入。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人,劳务输转5.5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2.7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9亿元各乡镇目标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深入基层,提供优质公共就业服务

一是积极组织县乡劳务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扎实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分布、收入及富余劳动力输转意愿等情况调查,要压缩水份,为已外出务工人员建立真实的台帐(名册)同时建立富余劳动力储备建档工作,对人员技能特长、务工意向等进行台帐管理,为有意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详实、可靠、及时的信息及公共服务;二是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认真开展“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做好法律咨询、就业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和用工信息宣传服务工作;三是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以及印发彩页等形式,宣传政策、宣传典型、用工信息,继续在民勤就业网”民勤新农村资讯”开设“民勤劳务”专栏,加大务工典型、创业带头人、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勇敢地走出家门,务工致富。

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落实城乡统筹就业政策

加强就业服务,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劳动、工商部门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督促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严厉打击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非法招用工单位和个人。公安部门要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户籍证明,办理护照手续,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国税、地税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城乡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或向二、三产业转移、自主创业的相关税收减免政策;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劳动技能培训机构为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的免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县劳务工作机构要统一负责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加强信息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督促并做好信息搜集、甄别、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准确、可靠、快捷、优质的信息服务,坚决杜绝虚假信息,欺骗和坑害农民工的现象发生。

三)采取多种方式,强化技能培训

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创业能力,根据市场供需,结合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乡镇要认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依托县新型农民培训学校进行培训的同时,加强与外地职业院校协作,扩大“两后生”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四个结合”即: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政策法规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与定向培训相结合,派出生员与引入师资培训相结合。劳务部门要加大对技能培训质量监管,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使所学技能拿得出,用得上。

四)发挥劳务基地作用,提高组织输转质量

年,劳务输转在继续发挥“血缘”地缘”人缘”关系,做好劳务输转的同时,扩大组织输转规模,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劳务基地建设。巩固劳务基地的基础上,加大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等就业市场和高端就业市场开拓力度。与当地企业、劳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我县劳务经济向更广领域、更高技能劳务市场拓展。充分利用各种节会邀请外地用工单位前来我县考察人力资源市场,洽谈用工事宜,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加强与境外劳务派遣公司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大境外劳务输出工作力度

五)夯实工作基础,强化维权保障服务

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话、传真等现代化传媒和办公设施,及时准确有效的传递技能培训和用工信息,做到县、乡、村三级资源信息共享。乡镇(街道)劳务工作机构要负责本辖区内的培训、劳务信息收集、和传递,为广大务工人员提供培训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加快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建档立卡、求职登记工作,做好各类报表的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劳务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信息考察—技能培训—组织输转—跟踪管理—维权保障”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把劳务信息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考察力度,减少工作盲目性,提高务工成功率。督促用人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提高统计质量,完善建档工作

劳务输转工作面广量大,涉及面广,为了给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劳务工作信息,各乡镇(街道)和各劳务中介机构每月25日前要按时向县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报送当月的劳务输转、培训情况统计表和技能培训、输转名册,每季末前三日内报送季报表,做到报表与“双册”相互衔接,真实可靠。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正确处理好劳务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的关系,将劳务经济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协调劳务工作中存在问题,认真落实劳务工作“六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特别要做到人员固定,经费预以保障,确保劳务工作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发动。要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2311计划”重点工作,做好县情教育,利用各种媒体、会议,大力宣传发展劳务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12

再就业任务重的大中城市,要综合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合理调控外来农村劳动力规模,确保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应统筹安排好城乡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中西部地区要加速培育和发展区域性劳动力市场,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安置与有序流动结合起来,把组织外出就业与鼓励回乡创业结合起来。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量大的地区,要开展重点监控工作,搞好信息监测和流量调控。

劳动力输入、输出地区应统筹安排全年农村培训就业工作任务。每年1―4月,重点做好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贯彻国务院关于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的各项方针政策,健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春运安全顺畅。每年5―12月,重点做好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和培训等工作。

二、建立流动就业信息预测预报制度

要加强流动就业信息预测。劳动力输入、输出地区要开展外来农村劳动力需求或本地农村劳动力外出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建立常规化的流动就业信息预测预报制度,做好全年、半年和春节后3个月内的农村劳动力需求或外出信息的预测和预报。

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本省流动就业信息管理工作,建立流动就业信息库,并统一和规范流动就业信息交流和制度。同时,按照流动就业信息预测预报的要求,定期向劳动保障部上报流动就业分析和预测信息。要充分发挥跨地区驻外劳务工作机构在跨省信息交流中的作用。

三、提高流动就业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逐步对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城务工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2000年,各地应制定实施农村劳动预备制的规划和工作方案,选择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形式、内容和期限可根据城市用工需要或职业特点灵活掌握。劳动力输入地区也要对符合劳动预备制条件的外来人员进行劳动预备制培训。对于未完成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外来农村劳动力,要会同用人单位帮助其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

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开展流动就业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要依托现有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等职业培训机构,特别是县级职业培训机构。确定一些农村职业培训基地,建立劳务人才库。要推动劳务输出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实行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和一体化服务。从事流动就业服务的职业介绍机构可联合农村职业培训基地或相关职业培训机构,组成劳务输出联合体,实行用工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组织劳务输出等一体化服务。从事流动就业服务的职业介绍机构也可与异地职业介绍机构或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劳务输出跨地区联合运作。

四、加强区域劳务协作

各地应按照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区域劳务协作,协作形式、内容、管理等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要运用几年来开展区域劳务协作的成功经验,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劳务协作,由西部地区省(区)及一些中部地区省共同建立西部劳务协作区,开展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和劳务交流工作。

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和外来人员就业证是搞好流动人口管理,掌握流动就业状况,开展流动就业管理服务的基础手段。要坚持在劳动力输出地发卡。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应反映外出前职业培训情况,反映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等信息。外来人员就业证应记录外来后培训、就业、缴纳及享受社会保险等情况。流动就业证卡应实行省内统一管理,防止重复发放。

跨地区驻外劳务工作机构是劳动力输出省在劳动力输入地设立的专门从事跨省流动就业服务的工作机构。劳动力输出地在劳动力输入地跨省设立劳务工作机构,应经本省劳动保障厅(局)批准。跨地区驻外劳务工作机构主要负责省际劳务协作联络,收集传递劳务供求信息,提供流动就业跟踪服务,协助劳动力输入地开展相关管理和权益保障工作。

五、保障流动就业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