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合集12篇

时间:2022-02-28 00:42:42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1

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个地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中的财务管理进行调查和研究,首先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该地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性质为生产性合作社,其次为运销合作社通过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性质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合作社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1.1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导致财务管理状况混乱

最初的农业合作社是农民们自发创建的,农民的专业水平不高,导致合作社内部缺乏比较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农村合作社的建设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聘用一些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会计人员,而且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因此在进行合作社内部和外部经济核算的过程中,会出现核算不准确、不具有专业性,进而导致其在财务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财务管理状况混乱。

1.2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人员的经济法律意识薄弱,管理体制落实不到位

虽然说国家针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问题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具体到每个合作社,财务制度都不够明确,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只有一部分合作社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有了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也不够,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容易忽视财务管理的监管工作,使很多法律制度流于形式。同时,合作社内部缺乏完善的分配制度,对股金分红、利润返还和股息等方面不了解,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合理分配,还有些合作社在分配过程中是领导单方面说了算,财务分配不够透明化,这将严重打击社员的积极性,而且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会让社员产生退社的念头,不利于合作社的成长和发展。

1.3合作社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发展资金缺乏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户自主参与的互经济组织,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效率又比较低,在进行合作社的建设投资过程中,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现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很大一部分是靠信用社、政府和农行的资金投资来进行自身的发展,具体融资情况如图二所示:政府由于政策和业务的限制,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资金投入比较少,很多合作社依靠一般的农户和合作社核心成员的会费维持合作社的发展,导致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得不到满足。

2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做好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2.1建立健全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

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不到合作社内部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而导致农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能保证合作社内部资金的准确核算和流通。所以管理者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相对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积极成立合作社内部的财务管理机构,对内部的资产进行管理,同时做好财务审批制度的管理。首先政府的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不同特点,针对各自的情况建立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而规范合作社的资金财产核算流程,加强对合作社原料采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资金进行核算,保障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作为合作社,要积极学习并明确政府关于财务的管理的法律和法规,并结合这些法律法规,进行合作社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积极成立财务管理机构,成立理事会,负责合作社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成立监事会,负责管理合作社的财务和资产监督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会计负责建立合作社的总账和明细分类账,对财务的收支状况、成本费用的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管理;出纳人员要及时进行合作社的现金进出账登记,对银行的存款进行每日记账,同时做好合作社的资金收支情况登记。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分工明确,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保障合作社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顺利的开展。其次,建立起合作社资金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合作社的资产进行内部牵扯制制度的管理和台账登记责任制管理。在合作社内部进行公用资产的购置,报关和使用的环节上,做好购置计划与审批、审批和采购、采购和保管、保管和使用审批等环节分开,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清楚明了。同时做好台账登记责任制管理,对产品的购置、使用和管过程中,将责任落实到人,一旦资产遭到破坏和损失,能够及时的追究相关的责任,由直接的负责人负责。同时要做好内部财务的审批制度,合作社的每一笔资金支出都要有明确的目标,都要通过理事长的审批,确保合作社的每一项资金支出都用于合作社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和日常的管理。财务人员在办理各项支出的过程中,项目的原始凭证,包括支出计划的审批、发票、验收清单和入库凭证等都要齐全,而且这些凭证一定要有经办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才可以入账,如果某些款项是由集体审核通过的,需要凭借会议记录或者形成的决议来作为合作社入账的依据。在进行合作社内部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财务资金和财产状况进行及时的公开,可以每个月的固定时间将合作社的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张贴于办公地点,每一年进行财务工作的年度总结同时做出下一年的财务预算。

2.2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制度培训,进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推进

首先要对所有员工进行制度培训,让员工明确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目前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涉及农村的法律法规、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及管理制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保证员工了解、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进而规范员工的行为,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专利开展提供前提和保障。同时做好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保障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依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合作社内部的财务管理。而且,合作社在聘用财务人员时,要对其责任心、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进行考察,尽量选取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来担任财务管理工作。

2.3建立健全合作社内部的分配制度

在进行分配核算的时候,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财产和资金的清查核算工作,对全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核算,核算结束后,将核算成果和盈余分配方案提交给理事会。理事会召开所有工作人员会议,公布分配方案,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分配方案作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经过理事会审核通过以后,由社员大会审批之后方可实施。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2

一、现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

(一)筹资方面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筹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曾现权这样说,合作社门槛很低,5个人拿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办理,不需要验资,没人去查经营管理情况,也不需要年检。除此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标准、资金门槛都没有明确界定,出资额度的“水分”很大,理事长报多少就是多少。由于合作社的规模较小,缺少有效的担保和抵押,加之融资渠道不畅,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对外筹集到资金,其资金基本全部来自于成员内部,而这部分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其次,政府投入相对较少。虽然多地政府都出台了方案给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的财政补贴和融资便利条件或者加大财银合作力度,解决合作组织融资难题,但是目前效果尚不明显。据2010年关于安徽省的农民合作社财政支持调查显示,64.2%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得到任何的政府财政支持。

(二)投资方面

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有限,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因而投资效率不高。对内投资方面,基础设施滞后、人才匮乏使许多合作社在成立时就面临“先天不足”的尴尬。存储、晾晒、冷藏等加工销售环节配套设施不完善,让合作社经济效益大打折扣。陕西省泾阳县海普粮食合作社理事长张高民算了这样一笔账:“合作社没有固定仓储、晾晒场地,每年因晾晒问题玉米坏粮率达到20%到30%。去年我种了800亩玉米,只收了100亩,其余都让周边养殖户低价从地里掰走了,光这一项就少收入21万元。”对外投资方面,管理者不会运用资金和实物进行有效的对外投资,有的合作社虽然用资金入股形式投资,但投资效果不显著,效益较低。同时,没有考虑投资风险,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资产流失严重,有的甚至出现资不抵债。

(三)日常运营管理方面

1.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低

目前财务管理问题没有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足够重视。合作社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很多合作社没有设立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为本社社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会计知识教育,没有会计从业资格。有的干脆任用自己的亲属来担任,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根据长江大学优秀中青年项目对湖北省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8家合作社没有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占到了样本的35%,有9家合作社的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占到了样本的39%。

2.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

(1)内部审计监督缺失。很多合作社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有的虽然设置内部审计,但是很少开展审计检查工作;有的因为账目设置混乱,内部审计更是无从谈起;有的不按规定操作,走形式主义,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对实质性业务进行审查,或者没有将审查结果进行公示,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实际作用。

(2)财政监督不力。财政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工作缺乏指导,对财政补贴资金的运用缺乏有效监督检查,致使有的合作社把财政补贴资金挪作它用。各级农经部门没有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分析

(一)筹资方面

1.加大投入资本的对社员的影响

资本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增加资本来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有直接影响。如果《财务管理制度》能放宽对资本报酬的限制,在利益分配标准中明确加大投入资本所占的比例,同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增加资本对表决权的影响,必将大大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一来,投入资本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回报,二来,投资比重较大则拥有较大的决策权,往往使社员更加关注合作社的管理和决策,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完善合作社的监督机制。

2.加强银行借款的会计核算制度管理

政府财政补助金额有限,且会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而培育村镇银行,加大涉农资金的投放,不仅可以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筹资难题,更是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如今,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村镇银行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加强村镇银行的培育。但是,合作社没有全面、准确、真实的会计资料,银行就无从评估其借款风险,放款没有依据。因而,《财务管理制度》应在合作社的相关会计业务处理上加强引导,为银行借款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日常运营管理方面

1.规范会计行为

财务人员应按照《会计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好财务核算的相关工作。原始凭证必须填写准确才能制单;记账凭证要填写正确,会计、出纳、经办人、审批人签字要齐全;建立健全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国家扶持资金明细账、日记账等必要账目,设置合理的二级科目;账簿登记要及时、清楚、准确。

2.制定财务审批制度

合作社的财务支出应由指定负责人负责审批,各项支出必须是用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等事项。应制定不同数额款项的具体审批程序,例如,五万元以内的业务费用开支由总经理审批,十万元以内的费用开支由理事长审批,十万元以上的费用开支,需报经理事会审核后,由理事长审批等。财务人员办理各项支出时,必须手续齐全,凭证应有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方可入账。经集体审核的,需有会议记录或形成决议作为入账依据。监事会需在每月轧帐前对账务支出进行审核,对未按规定支出的,追究责任人责任。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3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据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2013年5月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581家,入股资金120.5亿元,部级和省级的合作社共有258家。 据海南屯昌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2013年11月底,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918家,与2012年12月统计的695家相比,增长了32%。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在合作社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管理水平普遍跟不上的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的问题。通过对屯昌县100家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发现,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社资金缺口比较大,筹资困难;在财务运行过程中,会计账务处理混乱,没有严格按照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建账、算账和报账;财务管理监督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建立了监督机制,但是执行不到位;利润分配随意性比较大,大部分由理事长或者少数人来决定多数人的分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岗位的任职人员不符合相关要求。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合作社要想健康稳定发展,带领社员共同致富,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合作社良好运行的前提,有效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是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基础。为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了“财务管理”一章。《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也对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定了明确的要求。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有序开展。为了进一步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和改进。

1.从理事长到普通社员,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促进合作社发展,首先要加强合作社领导认识和理解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对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提高理事长和监事长的财务管理认识,解决他们忽视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问题。合作社管理者、财务人员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合作社必须从建社之初就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合作社理事长既要懂得经营管理,又要懂得财务管理;既要有洞察市场变化的能力,又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全体社员服务的心。因此必须加强合作社理事长的财务管理培训,提高其思想认识和管理能力。

政府管理机构要积极开展普及财务知识培训工作,强化合作社理事长在开拓业务和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合作社成立原则以及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他们对于合作社相关制度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提升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水平。

通过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加强培训合作社监事会成员财务管理意识,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民主理财知识。提高监事会成员有关财务公开和内部监督方面的业务处理水平,使他们能够真正承担起合作社的民主监督职能。

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是加强思想重视的重要手段。农民加入合作社,克服一家一户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弱、小、散的问题,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提高经济收入,避免单户发展生产销售带来的风险。培训普通社员,让他们清楚社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具备一些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维护农民自身的权益。并且能看懂合作社财务公开的资料,激发社员参与合作社管理热情,关心合作社财务运行情况,发挥社员的监督职能。

增强合作社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重视财务管理的合作社负责人,才能够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感染给每个社员,把财务管理工作当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事情来抓,从专业化规范化角度经营合作社发展。真正做到人人熟悉财务管理,人人重视财务管理,让合作社从领导到社员都树立重视财务管理的思想。

2.开拓新的资金渠道,弥补资金的不足

合作社最早的资金来源是社员入社时缴纳的股金,合作社可以在不影响社员积极性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提高入社股金的方式来增加原始资本。留存收益是合作社内部筹资的另外一个重要筹资途径。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点在于其筹资成本较少,避免企业的还债压力和财务风险。在不影响社员积极性的基础上,合作社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社员将留存收益分配所得继续投资于合作社。或者合作社提高公积金的提取比例,这样都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增加资金的数量。

目前为止,由于合作社没有足够的财产抵押品,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考虑放贷风险等因素而没有给合作社足够的贷款。作为政府部门,给予合作社银行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目的是帮助合作社减轻费用负担。但是,事实是很多合作社没有得到银行的大额贷款,政策给予农民的仅仅是形式上而已,实际运行起来是很难操作的。因而,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更多实用的措施、优惠政策,帮助农民从金融机构等外部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

金融机构要简化审批流程,出台经济适用的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协助金融机构建立合作社信用评级制度,信用评定标准,将合作社的信用进行排名和评分,定期公布于网络信息平台或者公示栏,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从而增强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信任。在合作社经营管理方面,政府出台多项奖惩制度,对合作社经营业绩有进步的,管理制度运行好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3.完善财务运行机制

合作社理事长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逐项逐条公开现金的流出和流入;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清查财产,保证财产安全;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要具备独立性,按照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尽量使用财务软件,提高会计业务处理效率和会计资料的透明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管理。

规范财务审批流程,建立合理的审批制度,建立详细的财务工作流程,财务审批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上墙,让每一个财务管理环节都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增强合作社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设立财务公示栏,制定财务定期公开制度,把与社员利益相关的经济活动如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情况、合作社的对外销售情况、各项财务收支情况等, 以适当的方式向社员公开。还应在财务定期公开制度中明确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定期公开财务运行情况,公开内容要规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社员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情况作为公开内容,防止出现走流程走形式的做法。

年终向政府部门提交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料,接受相关部门的审计。政府相关机构对合作社的外部监督可以帮助合作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规范内部管理。对于会计核算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要进行相应的处罚。而对于财务管理规范,业绩突出、深受社员拥护的合作社,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加大财政扶持的同时,进行广泛宣传,使合作社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使其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帮助下尽快发展壮大,以其作为典范,激励更多的合作社朝规范管理的方向发展。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013年以来,反腐工作一直是中央领导和国家政府的重要工作,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一股反腐作风席卷全国的各个角落,反腐不仅仅针对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作为企业,合作社,也同样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做好反腐工作。这样才有利于合作社建设一个廉洁的工作环境,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合作社定期公开资金的使用去向,要核实是否存在造假乱用现象。必须把所有的财政扶持资金纳入审计范围,并将审计结果向全体社员公示,以保证财政扶持资金效用的发挥。这样一方面能够监督制度执行者的行为,另一方面能有效防范风险, 保护社员的合法权益。

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就要发挥合作社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合作社执行监事或监事会监督机构,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或者人员,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查核实。对政府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账务处理情况进行监督。经常性检查和监督合作社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发现不够完善的环节, 应当及时纠正和改进。

农业部门作为合作社的直接主管部门,除了辅助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监督合作社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这“三会”的职权行使情况,对执行不力的加以批评和引导。建议出台相应的评比措施,对“三会”职权行使有效的合作社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促进合作社发挥“三会”职能,有效促进合作社发展。

5.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为了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重中之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由于合作社经济组织的特殊性,合作社账务处理和工业企业账务处理有很大的区别,经常性提供针对合作社财务工作的培训机会,提高其财务业务工作处理能力。对合作社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的建立、会计报表的编制给予详细辅导,重点说明合作社账务处理与一般企业账务处理的不同之处,使合作社财会工作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

目前,合作社面临自身专业人才缺乏,而外面的专业人才又无法招聘进来。在地方政府正式出台合作社人才培养机制之前,合作社要结合实际情况,先立足培养内部人员。合作社要积极派出财务人员参加政府部门提供的财务培训,努力提高业务处理水平。同时,合作社理事长可以牵头带领财务人员到示范合作社进行交流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他们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运行模式,进而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经济业务繁简来决定是否设置独立的会计部门,规模小的可以不设置会计部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即可。除了设置会计岗位,还要设立出纳和财产管理职位,以保证财务运作的正常进行。聘用的财务人员必须要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上岗,明确理事长和监事会成员的亲属不能担任财务人员,会计和出纳岗位不能由同一人来担任。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明确财务人员工作职责。

6.完善盈余分配机制

合作社作为新型的经济组织, 其盈余分配机制同样区别于公司制企业。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不仅增加合作社社员的投资信心,也吸引新成员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从利润中提取部分金额作为公积金分配给每个成员账户,这是合作社财务核算的特点之一。通过公积金量化,明晰产权关系,保护成员利益。建立以社员为主体和以二次返利为根本的分配体系,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这是合理分配盈余的一条有效途经。

除了增加利润分配金额,合作社要构建相应的利润分配奖惩机制。部分社员既不是农产品供应者,也不是农产品销售这,他们对合作社的贡献不能仅仅依靠入股资金来衡量。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等,可采取报酬与业绩挂钩的办法,以此来肯定他们对合作社的价值和贡献。当然,对于不能完成技术服务的,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7.通过示范合作社完善普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

2013年,海南省共评出77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其中,屯昌县共有3家合作社获此荣誉。分别是屯昌旺兴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屯昌枫绿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屯昌永青南吕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示范合作社一般组织机构健全规范,经营规模较大。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有专(兼)职的财会人员。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执行有力。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选出示范合作社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宣传教育,说明示范合作社重视财务管理的意义,重视财务管理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让普通合作社向示范合作社学习,建议让省级示范以及县级示范合作社带动普通合作社,一个示范社带领几家普通合作社,以“一个示范带多个普通”的模式。

政府制定示范合作社带领普通合作社的执行办法,对促进普通合作社加强财务管理的,让普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示范合作社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以此为试点,通过网络以及相关媒体进行宣传,增强该示范合作社的社会知名度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网http:///.

[2]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http:///.

[3]海南农业厅信息网http:///sites/MainSite/.

[4]张征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若干建议[J].财会月刊,2009(11):12-13.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4

一、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筹资过程出现的问题

根据《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民加入合作社必须要缴纳会费,这是合作社的原始资本。但是由于合作社的成员大部分是农民,农民的经济基础薄弱,能够入股的资金很少。根据屯昌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超过90%的合作社出资额在100万元;出资400万元以上的仅仅占0.54%。

屯昌县政府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对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符合政策规定的合作社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对于大部分合作社来讲,很难有机会获得政府的扶持资金。因为合作社自身的条件限制,在短期内成为示范合作社的可能性很小,不符合政府拨款的条件。合作社规模小,农民出资太少,资产抵押品不足,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避免出现不良贷款,很少给合作社发放贷款。

2.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的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通过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分析,拥有财务管理制度,并且财务管理制度上墙的只有30家,占调查合作社总数的30%。合作社成员农民一直以来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对合作社的认知度不高,豪无财务管理观念。

其次,会计业务核算不规范。许多合作社未按合作社财会制度设置会计科目, 很少能结合自身生产经营业务的特殊性来设置会计科目和填制会计凭证。例如:社员把农产品出售给合作社, 合作社将产品直接对外销售或者经过加工之后对外销售,按合作社与社员发生的交易量及约定价格使用现金即可,大多只是一本流水账,登记的账目不能真实反映合作社的销售情况。

最后,缺乏内外监督。虽然合作社都要接受农业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两个单位的双重管理,可是,当合作社注册成立以后,农业部门和工商登记管理机关便很少进行监督和检查。平时机关部门工作人员极少下基层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年终只是按照条例的规定对合作社交来的会计报表例行登记。

3.财务决策民主缺失问题

合作社“三会”、章程、社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是合作社最基本的民主管理制度。根据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合作社都能做到一年至少召开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但是这种会议一般流于形式,常常是理事会说了算,监事会成为理事会的附庸,不能发挥其应有监督和审计作用。经过调查发现,按照规章要求一年召开一次社员大会的70家,占70%。公开帐务情况的有40家,占40%;从来不召开社员大会的30家,占30%。不公开帐务情况的55家,占55%。尤其是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帐务不公开或是不完全公开,例如合作社政府扶贫资金的流入流出使用情况,广大社员根本就不是很清楚。

4.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发现,接近一半的合作社没有设置会计岗位。即使有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的任命也不符合会计核算制度的要求。大部分的会计岗位人员由理事长指定的人员来担任,由理事长的直系亲属兼任。即使有专职或者兼职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来自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很多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凭,没有会计知识,不懂会计业务处理。而有些在岗的财务人员根本就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属于无证上岗。有些合作社由于缺乏人手,财务人员既是会计人员,又是出纳,同时还兼任仓管负责业务员,同样是违反了会计核算制度的要求。

5.利益分配过程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屯昌县100家合作社的调查发现,提取公积金的只占35%,大部分社员只是享受到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等方面的优惠价格,合作社与社员实行内部优惠交易,很少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有些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不经过社员大会批准,存在收益分配混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收益分配中的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制定不合理,有的合作社按出资额量化返还,比率一般低于60%。甚至合作社社员对这三个概念理解不清楚, 混淆不清,也就无从谈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分与不分由理事长说了算。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未按规定平均折股量化到每个社员账户。

二、财务管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的任务是帮助合作社组织各项资金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准确记录和反映合作社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准确计算和分析成员权益变动和年终盈余分配,这些都强调明确合作社的财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就是在落实合作社对成员的服务承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社员享有合作社法赋予社员应有的各种权利。

财务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合作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服务最优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合作社的各项工作就必须都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才能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因此,合作社财务管理目标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财务管理在合作社中的中心地位。

财务管理涉及到合作社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凡是与资金有关的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合作社筹资过程决定了合作社是否能够避免资金短缺而带来的经营困难;合作社资金的使用过程,是合作社对内对外投资的过程,这个过程资金要充分利用,为了节约成本,制定出内部控制制度;每一笔资金的流出都要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节约资本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作社的资金流入要按照合作社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账算账和报账,并且定期公示合作社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2013年8月,海南省制定了《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其第四条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表明海南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有了明确的指导,有了法律上的监督,政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财务管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三、加强财务管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

1.有利于合作社合理利用资金

合作社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经常因为资金短缺和流动不善阻碍了正常的运营发展。因此,如何分配资金,用好资金,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减少资金短缺给合作社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前各个合作社必须思考的问题。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资金对合作社来说非常重要。资金循环和周转良性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合作社效益的高低。为了确保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正确进行,合作社必须增强资金分配意识,实现统一安排管理资金,严格制定预算计划。所以合作社要重视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合作社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执行该制度是合作社评为示范合作社的重要条件。被评为示范合作社的合作社,以后在政府的政策扶持、项目建设中,财政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而且也为将来合作社的壮大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金融、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也在陆续出台。切实管好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必须以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为基础,有利于合作社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的美好大环境。

2.有利于合作社成本控制

合作社要根据《合作社法》和当地相关合作社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一套符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有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才能不断地将制度内容进行落实、贯彻执行。一个好的制度制定出来后,在符合合作社的实际情况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当长期按照制度所规定的要求进行执行的时候,久而久之,财务人员就会慢慢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合作社成员之间、合作成员与合作社之间就会形成共同的工作目标。此时,合作社内部的管理就会比较顺畅了。相对来讲合作社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管理成本也会降低。

十八大召开以来,等新的领导班子强调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合作社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只有完善财务运行机制,提高内部监督能力,才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合作社的服务能力,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发展成为示范社

2009年9月,国家首次下发《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这是贯彻当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的精神所在和具体体现。2013年4月,海南省农业厅根据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制定了《海南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暂行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重要条件是财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明确,对成员服务的责任切实得到落实,这就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为了获得示范合作社的荣誉称号,合作社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能够有效执行该制度。被评为示范合作社的合作社,以后在省政府的政策扶持、项目建设中,财政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而且也为将来合作社的壮大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4.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建立规范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目的是组织好各种财务关系,达到合理筹集资金,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准确记录和反映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

加强合作社的财务管理,避免资金闲置,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实践证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合作社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完善合作社内部控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实现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有利于合作社形成依法设立、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机制,为合作社带来一个廉洁健康的工作环境。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是合作社员工经济来源的保障,是企业稳定健康经营的保证。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5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034-03

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表明,广大小农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自主合作经营,将成为新时期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合作社财务管理作为合作社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目前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国内一些学者都提出自己的观点。任坐田(2006)提出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其中重点是资产管理控制、费用支出控制、负债控制等,资产管理控制是财务控制的核心[1]。王瑜(2011)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搞好成本核算,如实反映合作社的财务状况[2]。薛爱霞(2011)指出有一些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在管理和规章、工作制度、人员素质、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造成了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合作社的健康良性发展[3]。殷文红(2012)认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重经营、轻管理,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等,是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完善会计核算,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4]。于桂娥(2007)指出合作社的产权结构完全不同于私人企业,不同于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也有其特点,必须明晰成员与成员、成员与合作社之间的产权界限,处理好合作社的盈余分配,确保成员有监督和控制权,从经济上兑现合作社的原则和办社目的[5]。

近些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国家关于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的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自2008年以来,湖北省合作社发展也非常迅速,截至2012年3月底,合作社数量达到21 146户,社员153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18% 。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其质量并没有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力度并不大,在合作社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核心成员侵占普通成员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规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笔者在2013年寒假期间,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式,随机对湖北省荆州、恩施等23家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结构表明,这些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而这也阻碍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部分合作社没有建账,也没有聘请专业会计人员

《合作社法》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6]。同时《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也规定,“合作社应根据本制度规定和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账簿,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记账机构记账、核算”;“合作社应按本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7]。调查结果显示,在样本合作社中有3家合作社只是记流水账、走走形式而已,没有依法建账和设置会计科目,占到样本合作社的13%。同时,在样本合作社中有8家没有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占到样本合作社的35%;另外,在样本合作社中的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有9家,有效比例为39%。

(二)许多合作社日常账务处理不合法

《合作社法》明确规定合作社年底必须上报年度财务报告给相关部门,并按时进行纳税申报[6]。调查结果表明,在样本合作社中,每年没有上交报表的有4家,占到样本合作社的17%;每年没有进行纳税申报的有3家,有效比例为13%。同时,《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也规定,财政补助必须依法进行核算,并量化到成员个人[7]。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合作社的日常财务处理中对于政府下发的财政补助的使用尤为不规范,在样本合作社中,没有按照申报用途使用政府财政补助的有6家,占到样本合作社的26%,一些合作社在获得财政补助后,没有按照申报的用途来进行使用,而是挪作他用,没有将财政补助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在获得财政补助后将其量化到成员个人的合作社由11家,占到样本合作社的48%,仍然有52%的合作社没有将政府下发的财政补助量化到个人。

(三)部分合作社盈余分配不合法

《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6]。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合作社的盈余提取随意,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是合作社中负责人说了算。在近两年内进行了盈余分配的18家样本合作社中,按交易量(额)进行盈余分配的有13家,有效比例为57%;有10家合作社的盈余分配的基本制度为按股分红,其有效比例为43%,可以看出按股分红在合作社中所占的比例大,使得合作社中入股少的普通社员与合作社中的少数大股东所分配到的盈余差距很大。同时,在样本合作社中,将合作社公积金量化到社员个人的有10家,有效比例为43%,仍然有13家合作社没有将公积金量化到社员个人,占到样本合作社的57%,导致成员个人权益很容易受损。

二、湖北省农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首先,“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在部分合作社中,少数大股东占到了合作社整体股份的80%以上,而且他们多为合作社理事长或理事会成员,这些大股东控制了合作社的日常经营管理,普通社员没有了决定权,最终导致了合作社的决策权完全落在了合作社的少数大股东手中。其次,监事形同虚设。在笔者走访的23家合作社中,有10家设立了监事会,但真正对理事会或日常经营管理起到监督作用的只有两家,其他 8家合作社很少或者没有对合作社进行监督,形同虚设。由于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不规范行为的出现。

(二)部分合作社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

第一,部分合作社领导或理事长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这些合作社大多规模小,利润少,普通成员不多或没有入股,因此核心成员认为没有必要聘请会计人员或者建账,他们一般发生一笔交易后就在核心成员中进行了利润分成。第二,部分合作社理事长或领导出于谋取个人利益目的创办了合作社,根本不重视合作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进而使得部分合作社成为少数人赚钱和骗取国家财政扶持的工具。

(三)政府监督力度不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还规定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规政策等,对合作社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7]。调查结果显示,在样本合作社中,政府对于下发至合作社的财政补助监督其用途的有9家,有效比例为33%;在样本合作社中,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合作社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有6家,有效比例为22%。合作社的政府监督管理不严格,进而使得一些合作社理事长或领导钻空子,对于财政补助的使用随心所欲,最终导致了合作社的财政补助使用的不规范,普通成员加入合作社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笔者认为,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主要表现为:第一,部分合作社没有建账,也没有专业财务人员;第二,许多合作社日常账务处理不合法;第三,部分合作社盈余分配不合法。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第二,部分合作社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第三,政府监督力度不大。为了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促进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相关法律宣传力度和合作社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首先,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合作社法》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宣传和学校,提高合作社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对于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减少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其次,加强对合作社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合作社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

(二)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

只有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才能调动合作社社员参与管理和建设合作社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依法设立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保持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产生的合法性,顾及合作社大多数社员所代表的整体利益,避免合作社股权两极分化出现和由于合作社少数人操作而带来的弊端。

(三)加强合作社的监督

首先,加强外部监督。合作社监督是合作社行为的一面镜子,可以规范合作社的行为。作为合作社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该对合作社财务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合作社财政补助的使用情况,及时对不符合财政补助申报用途的行为采取一定惩罚措施,其次,加强合作社内部监督。合作社每年按时编制财务状况说明书,并接受合作社监事会和成员(代表)全体成员的监督和检查,以此来提高合作社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坐田.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J].经济管理,2006,(19):87-89.

[2] 王瑜,贾宪威.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2):44-46.

[3] 薛爱霞.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管理,2011,(6):87-89.

[4] 殷文红.浅析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2,(4):28-30.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既然是经济组织,那就要从事经济活动,承担经济责任。而从事经济活动,承担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本特征,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上是遵循合作社原则组建的企业。是企业就必须进行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与一般的企业有些不同,它除了从事经济活动、承担经济责任的经营职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服务,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规定的“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不论是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经营职能和服务职能考虑,还是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考虑,都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从事经济活动离不开财务管理

经济活动是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即耗费少而收益多。所有企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活动也离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离不开会计核算,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即:规范组织管理、规范民主管理、规范产权管理、规范财务管理、规范经营管理、规范人员管理,而规范财务管理是基础核心内容。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享有了解合作社财务情况的权利。《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六条规定,成员享有“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的权利。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是反映合作社业务经营情况的重要资料,包括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情况、合作社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合作社的盈余亏损情况、债权债务情况等。这些资料与成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作为合作社的出资者和利用者,成员应当享有查阅这些资料的权利,以了解合作社财务情况,参与合作社的管理和决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既是保障成员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的重要内容,也是成员对合作社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社员的权利就无法保障,利益就会被侵害。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但问题凸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近年来,云南省各级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其植根农村,服务农业,广泛联系农民的优势,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 624个,其中,工商注册登记2 481个,入社成员农户28.14万户,出资总额14.6亿元,带动农户162.25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36.96亿元;到2012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10 312个,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123%,其中,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的7 550个,增长了204.31%。入社成员农户120.58万户,增长了328.5%,出资总额61.72亿元,增长322.74%,带动农户279.36万户,增长72.18%,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21.65亿元,增长229.14%。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高,重视不够

目前,各级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普遍存在着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还没有认识到在合作社的发展中,规范财务收支管理是合作社能否发展起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财务管理工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合作社管理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知识欠缺,也是导致目前合作社财务管理漏洞较多的重要原因。

(二)人才匮乏,使用不当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人员匮乏,财务人员配备不全,素质不高,有的甚至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合格、胜任工作的财会人员,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和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会计和出纳,很多会计、出纳岗位是由理事长、监事长或本社社员,或者聘用村会计、出纳兼任,甚至聘用不具备资质的亲戚任会计、出纳,这些人由于文化素质低,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三)经验不足,制度缺失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不长,合作社社员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经验不足,规范的管理制度还比较欠缺,财务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成熟规范的财务制度基本空白。由于受逐利思想影响,合作社重经营业务、轻财务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对规范管理人员的财务制度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认为是影响经营业务发展的绊脚石,形成一方面是制度缺失,另一方面是财务制度执行难度大的局面。特别突出的是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合作社资产管理混乱,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等缺乏有效控制。

(四)资金不多,管理松懈

由于我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一些人认为资金不多,没有必要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凑合一下就行了。这种凑合管理,对于本来就是由弱势群体组成,在成立之初吸纳股金很有限、融资渠道不畅、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低、自我积累能力弱的的合作组织而言,如果管理不到位,投入产出比低,就必然会限制合作社经营业务的拓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必将严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五)透明度不高,缺乏监督

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账务和报表是“雾里看花”,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同时由于受自身管理水平的制约,大多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而监事会由于受内部人控制以及对会计政策制度理解水平的限制,很难保证以客观独立的角色履行好对合作社财务监督的职能。根据我国现行的审计法规定,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也不包括对合作社的审计监督,在缺乏外部监督又没有有效的内部监督的环境下,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要做到规范、有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健康发展,必须规范财务管理

(一)提高认识,引起重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供销社的重要职能。发展必须管理,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所反映出的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甚至会毁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此,必须提高各级供销社对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提高社员对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是寄希望于通过合作社这种联合合作的体制机制优势,克服一家一户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小、散的问题,通过“抱团取暖”的办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的经济利益。只有规范财务管理,使经营活动中的收支透明,才能堵塞漏洞,入会农民的权益和利益才能得到保护,农民入社的积极性才会继续高涨,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健康发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奠定规范基础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依据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有章可循。二是要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对经济活动做到记录完整、准确、真实,以维护社员的利益。在加强制度建设时要注意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必须依法依规建立制度,不能与上位法相抵触。二是真实性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通过对制度的贯彻执行,客观真实地反映专业合作社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三是操作性原则。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保证合法真实的前提下,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四是公开透明原则。必须坚持制度公开,接受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可以通过公开的制度监督经营和管理工作,有利于落实和加强合作社的民主管理,促进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面临着自身缺乏人才而外部人才又不愿进来的尴尬。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先立足培养、盘活自身人才,在此基础上使合作社管理逐步规范,效益逐步提高,有能力吸引外部的人才加入到合作社的财务管理队伍中来,以提高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目前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供销社财务部门要负起责任来,做好传帮带,积极为合作社培养财务管理人才。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交流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三是加强职称考评工作。做好职称考评工作,既可以促进财会人员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又可以增强合作社财务人员的事业心,安心于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

(四)推广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先进经验

通过对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笔者的感受是,凡是财务工作做得好的合作社,都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因为他们知晓财务管理是经营管理的核心,影响和牵动着其他管理工作。二是有合格的财会人员。通过会计人员的工作来保证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时反映合作社经营成果,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三是建立起了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通过财务公开,一方面为合作社社员搭建了财务监督的平台,使民主管理和财务监督落到了实处,另一方面是增强了信任感,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再一方面是赢得了社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五)加强引导,推进规范管理

各级供销合作社应当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财务管理工作当作合作社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来抓,同时,在合作社内部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普及财务会计知识的教育,使合作社从领导到社员都自觉形成重视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要引导和督促合作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财务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运转科学、管理有序的内部财务收支流程和控制制度,严格各项业务的审批程序,有效杜绝贪污、侵占和挪用合作社资产的行为。合作社还应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核算体系,正确设置账簿和运用会计科目,以便真实准确地收集会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7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051-02

一、问题的提出

据国家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有1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规模的扩大,预示着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迈向新的台阶。而长期以来,对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将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壮大,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加强其内部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外交易量的不断增加,将对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挑战。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它的财务活动就是合作社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和收入分配四个方面,其实质就是合作社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正是基于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这种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资本运动、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合作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一)总体上看,财务管理工作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长期以来,合作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限制了合作社提升空间。财务管理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由于其经营活动较少,造成收入低下,合作社不愿意也承担不起专门聘请会计人员而产生的成本。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比较落后,对于财务知识比较欠缺,很难识别财务公开的真实性,也就起不到监督作用。

(二)具体上看,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财务管理制度等环节存在问题

1.筹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合作社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会费、股金、从节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基金、来自银行和信用社的借款、接受国家财政的直接补助、他人捐赠等。造成合作社资金筹集困难的原因有:一是许多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定按社员身份同等投资的,造成投资额有限;加之,社员通常需要以现金形式得到更多的返还金。二是,由于合作社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对外交易量少,盈余少。再加上合作社普遍存在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以落实等问题,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的要求,限制对合作社发放贷款[1]。

2.资产管理混乱,相应的资产保管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合作社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农业资产等,形成合作组织对内投资。目前,合作社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局限,很少有对外的投资活动。对于合作社的资产管理,一些合作社未制定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导致对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缺乏有效控制。如一些合作社缺乏对货物流通的必要账簿记录,从而不能将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信息一体化。

3.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存在收益分配混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收益分配中的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制定不合理,甚至合作社社员对这三个概念理解不清楚,混淆不清。导致不少合作社把付给社员股息当成是股金分红,而实行股金分红,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更有一些合作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收益分配制度,对社员不进行利润返回,从而违犯了办社宗旨和相关法规。

4.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相关的配套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尚未出台。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无章可循、监督控制机制不健全,或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2]。

三、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普及财会知识

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逐渐得到体现。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一部分原因就是农民对于财务知识比较匮乏,即便公开合作社财务状况,许多成员也看不懂,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因此,普及财务会计知识,引导合作社规范自己的财务管理,以加强全体社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是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合作社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特别要注意《合作社法》中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并且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扩大筹资渠道,增加资金实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扩大筹资渠道,使筹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样化,增加资金实力。一方面,通过对我国的农业合作社股金筹集机制进行创新,增强其内源融资能力。借鉴新一代合作社实行成员资格封闭制及交易份额制:通过封闭社员资格及较高的初始投资(增加退出成本)确保成员对合作社管理的关注及对合作社的继续投入,包括提供稳定的保质保量的初级原料产品[3]。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根据各个合作社成员收入能力、合作社规模、经营宗旨等适当提高入社社员的股金,实行股金额与交售量相联系的机制。同时,制定吸引外部资金投入的灵活机制,以提高合作社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利用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来提高合作社资金筹集能力。《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合作社的发展有法可依。利用政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金融环境,并为其创造有效贷款担保机制,筹集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资金,以提高资金实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财务管理制度,是合作社理财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合作社理财活动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以满足出资人需要,服从出资人利益,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树立新观念,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专业合作社必须按《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规定,明确合作社内部岗位责任制,实行钱、账、物分管,建立健全签收、审批和内部稽核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在国家未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之前,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经营范围,参照《合作社法》,适合本专业社的原行业会计制度、会计政策,设计和制定本社的核算办法。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只是手段,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狠抓落实,推动合作社全面科学管理。另外,必须提高财会人员的要求。其一,合作社聘请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员。其二,根据合作社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活动,鼓励财会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方式达到知识及时更新以适应新要求。其三,合作社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

(四)健全收益分配制度

贯彻《合作社法》中有关收益分配的规定,并根据本社的特点,合理确定盈余返还、股金分红和股息的比例。根据该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制度不同于企业,主要有三点不同:第一,专业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并量化给每个成员,计入个人账户,这是合作社在财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按照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的比例分配给社员。这说明按交易量(额)的比例返还是盈余返还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途径。第三,每年的分配方案要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另外,要分清盈余返还、股金分红、股息这三个不同概念。简单说,社员作为顾客(供应商和消费者)应该得到盈余返还,作为投资者,应该得到股金分红和股息。三者收益各自占的比重,由合作社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决定。初创阶段,股金分红的比例高一点,可以吸引社员的加入;发展阶段的关键是稳定,利润返还应该成为分配制度的主角。如果合作社中社员缴纳的股金数量较大,在合作社总资产中的比重较高,股金分红就应该占较大的比重,反之,则应该着重进行利润返还[4]。

总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走上长久发展之路,必须重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认真分析,并多方寻求解决措施,使得财务管理对合作社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渝,王文献.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融资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6(6).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8

烟草行业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来,以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为中心,烤烟生产基本实现“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生产组织模式,烟农专业合作社已具有一定规模,但由于烟农专业合作社存在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等原因,使得财务管理风险凸显,如何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探讨烟农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对于维护广大烟农社员的利益,稳定烟草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烟农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

(一)执行制度不严,管理水平不高

尽管合作社成立之时,根据有关法规,完善了财务制度,但实际财务管理并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管理水平还亟待提升。在民主管理、社务公开、扶持补贴资金处置、盈余分配、成员账户运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瑕疵。表现为制度上墙多,公示上墙少。决策事项多,决策会议少。扶持补贴多,收支明细少。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管理水平低

会计核算停流在“流水账”水平,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报销审批手续不完善,相关经济业务发生后报账不及时,凭证资料入账依据不充分,会计档案资料不完整。资产账簿的设置不能充分反映资产的剩余价值、使用周期、使用地点、管理责任人等内容,同时合作社对财务人员的分工不明确,不进行定期盘点,资产管理存在账实不符、管护不到位、闲置率高的问题。

(三)争取税收优惠不到位,存在潜在法律风险

国家规定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农资免征增值税;合作社与成员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免征印花税;合作社销售成员的产品视同农户自产自销等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税务部门对政策把握不到位,合作社自身积极争取力度不够,国家给予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随着合作社业务量增加,服务项目多元,大额交易资金流通,在法律上存在潜在风险。

(四)社员账户应用不好,盈余分配依据不详细

社员账户是合作社记录成员参与组织交易、享受盈余分配的重要依据,是联结社员利益的纽带。目前合作社基本都建有“社员账户”,但部分合作社在筹集初期,缺乏相应制度建设和法规指导,以非现金方式入股的社员,初始出资(入股)额量化依据不充分,加之合作社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有限,无法真实反应盈余情况,合作社公积金和公益金量化到社员账户份额不准确,年终分配依据不充分,社员权益有被侵害的可能。

二、合作社财务管理原因分析

(一)烟农合作社性质特征限制

烟农合作社相较其他农民合作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业务核心工作是开展事关烟叶生产的综合服务,以服务社员为主。二是综合服务项目较多,社员在不同项目上存在不同交易量。三是不同业务项目成本构成不一,核算社员交易成本较复杂。四是合作社从事生产的社员可享受国家、行业、地方政府的相关扶持、补贴,收益来源较为复杂。

(二)人员素质不高限制

一是合作社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一些合作社财务管理由临时人员办理,本身业务素质不高,同时对合作社业务认识不够,会计处理上针对性不强,出现错误。二是合作社管理层财务素养不够,本身不懂,加之平时只关心合作社业务工作,在意的是如何扩大收益,对合作社财务事务管理参与过问不多。三是合作社监事作用弱化。监事会成员因不具有相关财务会计知识,对合作社年度业务报告和会计核算事项监督形同虚设。四是外部介入欠缺。烟农合作社出于成本控制考虑,没有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工作。

(三)外部环境的限制

一是政策解读少,意识不到位。由于地方有关部门宣传欠缺,合作社财务人员对国家出台的合作社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不够,对税收优惠政策和纳税申报程序不熟悉。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向税务机关办理免税申报和备案手续的概念。二是政府部门主动为引导不足。税务一些相关部门对合作社减免税收不积极、不作为,合作社多次碰壁无果而返。三是地方相关部门误解。由于烟草公司烟农合作社在引导组建、经营帮扶上做了很多工作,一些地方部门将烟农合作社相关工作划归烟草公司牵头,造成专业指导不足。

三、改进策略

(一)强化法律法规学习,提升政策把握能力

烟农合作社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工作。利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多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财务会计知识教育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财务素养。

(二)打造专业队伍,规范财务管理

完善组织机构,建立财务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会计与出纳岗位,聘任业务素质高,有一定财务工作经验且工作仔细、勤劳实干、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任职,并匹配相应的薪酬,以维持财会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后续教育,更新财会知识,了解最新的政策,保证其上岗的资质。合作社还要对财会人员进行考核,将其工作情况与工资奖金挂钩,用以激发财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

(三)完善相关制度,做到有制可依

烟农专业合作社要以适应合作社当下业务需要为前提,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严控财务项目审批,对管理费用,如差旅费、招待费、通讯费、交通费等核定定额,制定标准,健全经手、签收、审批程序,明确内部岗位责任制,严格控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分开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五个环节的台账管理,形成内部牵制制度管理和台账登记责任管理。要完善盈余分配制度,合作社章程要应对盈余分配比例进行约定,分配方案必须经社会大会审议通过,重视对社员账户运用,使社员得到应有的利润返还和分红。要完善合作社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合作社理事长、专业队队长等工作人员的绩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更好的服务于合作社,同时在兼顾效率和公平前提下,确保其付出能够获得应有回报。

(四)落实民主管理,社务公开

严格执行合作社民主管理,接受监督的制度。财务相关事项必须采用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定期定点进行公布,接受社员的监督。监事会要履行职责,按时组织对财务的审计和检查,公开监事报告。合作社要主动申请外援,定期委托第三方开展财务审计,确保规范管理,经济行为真实合法。

参考文献: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

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实效性;规章制度;内部控制

1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组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在就业、环保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其它组织机构一样,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也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事实上,财务管理是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为了促进资金的有效运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使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但由于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当前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给资金的合理、有效运作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应该认识存在的这些问题与不足,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实效性。

2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笔者所在的遂宁市2013年社团单位数为937个,年末职工15966人,总资产达1.3亿元;民办非企业单位数为421个,年末职工2495人,总资产达8.8亿元。经调查,2013年遂宁市食品工业协会等10个社会团体和遂宁市丽君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1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因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被遂宁市民政局处罚和撤销。事实上,社会组织的运作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社会组织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但由于受到人员配置、制度设置等因素的制约,当前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一些社会组织将工作重心放在开展各项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对财务管理不重视,或者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一些工作人员在开票、收款之后,往往存在不做帐的情况,或者没有及时将款汇总到财务部门。不仅影响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容易导致社会组织资金的流失,给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2.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要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健全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是不可缺少的,但社会组织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难以有效规范和约束社会组织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不完善,难以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内部控制不完善,票据管理被忽视,财务监督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2.3财务核算水平较低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收支管理不规范,资金资产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财务进行核算,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和应对,或者是管理与核算部门的信息交流不畅,不仅加大了对账的工作量,还对增加了对账和内部控制的难度,给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一些社会组织财务人员的配备有限,部分社会组织只设置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制约管理水平的提高。开票和收款合并为一处的现象十分普遍,现金收入岗与汇总岗没有分离,财务复核和稽查岗位缺乏,不能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影响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实效性的对策

为了确保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社会组织实际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对策,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财务管理的思想认识

社会组织财务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将其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仅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还要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票据审批与管理制度,使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实效性。

3.2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实践表明,健全与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完善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体系,同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并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要确保不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权责分明,尽量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要做好费用支出的核算和管理工作,实现对费用支出的监控与管理,确保各项资金落到实处,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完善社会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同时要强化预算计划的落实,对费用支出进行全面审核,提高各项费用支出的控制水平。对各项费用支出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费用使用合理。财务部门还应该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措施进行调控,以节约资金,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

3.3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好财务核算和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注重引进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既能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社会组织财务会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注重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行社会组织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没有会计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此外,要做好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考核工作,完善绩效考核的各项制度,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等进行综合考核,确保他们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进而促进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4加强社会组织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推动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重视对社会组织财务工作的核对与稽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是对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账务进行核对,并做好稽查工作,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能,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工作,对收入和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加强约束和监督,避免出现贪污腐化现象。社会组织要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财务部门要定期接受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审计与监督,确保社会组织财务工作得到落实,促进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社会组织财务的核对与监督,完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对财务管理的账务进行核对,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明确财务工作的人员职能和权限,加强对资金支出的监督和控制工作,确保自资金支出的合理,促进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社会组织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够促进资金得到有效运转,还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社会组织的运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完善对策,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确保社会组织财务工作的健康、正常运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资金得到合理、有效运用,为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4).154156

[2]刘璐.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061

[3]邱娟.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3(7),7778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10

一、加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依据国家和军队财务管理法规制度以及财务管理规定对各类经费进行管理和调控,对其后勤保障社会化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控制和监督,以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后勤保障社会化顺利进行,确保军队经费保障效益。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后勤社会化保障管理法制化、规范化。通过加强后勤社会化保障实施财务管理,能及时发现承包商后勤保障经营行为中的违规行为,发现并阻止利用后勤保障社会化体制不完善和管理的漏洞而违法乱纪的行为。同时,财务管理和监督权威性的特殊地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收集各类后勤保障情况资料、审查保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有关保障情况信息反馈给管理和决策部门,促进建立健全相应的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法规制度。

(2)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缓解供需矛盾。在社会化保障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则,承包方要实行完全成本核算,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设备的购置与维修、营房的折旧等均应计入成本。财务管理要帮助开展社会化保障的单位查找、解决供需价格差距等经济问题,增强效益意识,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保障效益,缓解供需矛盾。

2、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确保后勤保障社会化依法运行。首先,确保军队内部与地方承包商遵守市场经济法规。现在有许多经济行为均存在着互不遵守法律法规的问题,如双方经济行为不签订合法合同;有的单位违反国家和军队财经法规从事经济活动;有的地方企业利用欺诈的手段侵害军队利益等。因此,财务部门应当监督军队和地方承包商严格遵守经济法规,在法律规定的轨道上运行,确保各自的正当权益。其次,加强经济违法问题的查纠惩处。对发现的经济违法违纪行为,依据法规赋予的处罚权限,该经济处罚的,由财务部门罚款或没收非法所得;该行政处罚的,将违法违纪事实,分清军地责任并移交有关部门。

(2)优化保障机制和保障方式。一是优化保障机制。军队财务作为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谋部门,应当通过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信息,供权威机构决策参考。最主要的是论证保障职能,提供划分军地分工的参考依据,把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的情况及时提供给决策部门。二是优化保障方式。要重点对以下几种保障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控制:完全依托社会保障的项目,重点是建材采购、药品采购、贵重通用器材采购、基本建设项目出包等;借助社会保障的项目,主要是住房、水电气暖、餐饮、特殊医疗浑用车辆加油等;内部办社会的保障项目,主要是营房维修、食堂、招待所车辆维修、供暖等。

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财务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我军陆续出台了一批财务管理工作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加强军队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财务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有章不循、循章不严、以权代法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全军各部门结合单位实际也制定了大量较为科学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客观上却存在着平时不抓落实,年底不抓考核的现象。财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地方承包商的经营行为脱离财务监管,导致服务和提品的价格过高,严重损害了军队干部的切身利益。此外,规章制度不落实,还容易导致个别领导干部或财务人员利用凭证做假帐,隐瞒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真相,私设“小金库”,甚至侵吞公款,行贿受贿等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2、军队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务部门虽然设有专门的审计人员,个别甚至设有专门的审计机构,但是由于存在各个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界定不合理,管理人员权力分配不合理等方面原因,存在管理“死角”,致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不但不能坚持原则,反而看领导脸色,商量着来,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监督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的弱化。

3、合同管理不严格,不科学

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合同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合同管理人员缺乏等客观原因,导致军队合同管理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合同管理缺乏全面性和规范性,执行力度和控制力度不够,合同管理水平低下。“私下合同”、“内定合同”屡禁不止,个别项目不报建、不招标,或先招标,后报建,或明招暗定最终都使合同的管理及执行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军队后勤保障工作领域,承包方和发包方双方普遍对合同不够重视,在签订合同时没有考虑到把合同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就缺乏可操作性与完备性。此外,参与合同签订过程的财务人员不具备订立合同的法律素质,导致合同很容易与现实情况相脱节,从而容易引发合同纠纷,最终导致军队的经济利益受损。

4、财务工作人少事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差距

军队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改变了原有的保障模式。实施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军队单位不再对大量的后勤工作进行直接管理,而转而对地方承包商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地方承包商作为企业单位,均采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要用企业会计制度对保障实体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等等,后勤财务部门既要多个地方承包商和有偿服务单位的各类经营活动进行价格和利润监督与控制,保证保障任务的完成,同时还要对干部和职工的工资发放等日常财务工作进行管理,此每年还必须对单位领导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由于人少事多,客观上妨碍财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也很难组织对所有地方承包商的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

三、加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科学的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管理机制,落实财务管理制度

军队在实施后勤保障社会化后,对其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原有的财务核算分配模式被打破,变成了对财务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态势。对会计制度、资产管理、收入分配、资金管理、财务审计、经费审批等要建立适应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严格落实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要用企业会计制度对保障实体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以利于保障实体设备的更新改造。在核算过程中要正确计算保障服务项目的盈亏,正确区分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军队会计规则,加强资产管理,对投入的资产先期要进行登记,结合年度核算进行专业评估,严格界定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要充分发挥经营性资产在社会化服务保障中的增值作用,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资产更新、轻资产增值的做法,把资产资源变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增长优势。

2、牢固树立财务科学管理理念,提高军队财务管理水平

军队相关单位的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后,财务经费逐步从传统拨款使用制向服务收费制过渡,一些保障实体单位无固定的拨款,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根据服务质和量收取相应的费用。服务收费是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表现形式,是保障实体单位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有益补充,对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行服务收费制后,财务管理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财务部门要牢固树立财务科学管理理念,努力扩大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力度,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会同实体单位,科学制定经营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及各项收费标准,做到将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与后勤工作各项经济指标的制定、控制、分析、考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3、强化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财务监督,提高财务管理效益

(1)大力推进立法进程,使财务监督有法可依。在现有财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监督法规体系,是实施依法监督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监督专项立法不仅要根据社会化保障财务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来制定,对财务监督的地位、职权、任务、责任、程序、方法、考核及监督者的保护等以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定和明确通过制定有关财务监督的专项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确定财务监督的地位,使财务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更加允分,财务监督工作的手段更为得力,从而保证财务监督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使财务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11

二、加强对合作社财会人员的管理。一是定期组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以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真正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建立合作社财务辅导员制度。充分利用农经队伍的业务优势,从乡镇农经员中挑选事业心强、会钻研业务的人员组成合作社财务辅导员,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业务指导,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合作社开展社务公开。

三、完善合作社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依法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会计核算,强化内部管理。首先,本着成本效益性原则明确内部岗位责任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实行钱、账、物分管,建立健全经手、签收、审批程序,防止贪污、侵占、挪用合作社资金资产。其次,合作社应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核算体系设置账簿、会计科目和内部二级科目,便于会计信息的收集核算和会计监督。对于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加以完善,加强会计核算,尽可能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

2.加强财务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是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的核心。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理事会,应当在每年财务年度终了之前,制作相关财务报表,并提交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讨论通过后才可执行。二是社员有权按章程规定查阅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合作社内部应当在章程中明确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的内容、方式、时间等,并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按季度、年度向社员公开,以便接受社员和股东的监督,确保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篇12

1.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 虽然财政部印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已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大部分来源于农业农村,农村会计队伍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加上长期以来疏于管理,不少会计人员从未接受正规会计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现象也比较严重,现金收支管理混乱,账簿设置不规范,会计科目随意设置,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务混乱的现象较为普遍。财务审核不严谨,实行一人审核,集体决策无法落实。既不能进行规范的财务处理和全面反映合作社的财务活动状况,也不利于财务公开和财务监督。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财产清查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虽有制度规定,但也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形同虚设,失去了反映和监督作用,以至于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领报制度”等,财务管理成为一句空话。在会计核算方面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结合自身的特点设置内部科目,不能准确恰当的反映合作社的经营状况,从而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

2.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或者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的合作社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很难保证它的独立性,以至于合作社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还有,多数的合作社成员财务知识匮乏,即使公开合作社的财务状况,许多成员看不懂,也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另外,乡镇和各级财政部门缺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未发挥应有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3.自主理财意识意识差 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一般都是种植、养殖方面的能手,在各项事务管理中集事权、财权和物权于一身,权力大,财务费用开支随意性大,财务预算缺乏科学性,没有理财意识。

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建议

1.设立财务管理机构,完善财务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业务特点,设立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建立会计核算会计体系,设置会计、出纳和保管岗位,规模小、业务简单的合作社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记账机构会计核算业务。出纳要由专职人员担任,实物保管要由熟悉业务的人员担任。做到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建立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存货,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内部控制,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产实行内部牵制制度管理和台账登记责任管理。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环节上,实行“五分开”,即购置计划与审批、审批与采购、采购与验收保管、保管与使用审批、处置与审批相互分开,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建立资产台账登记责任制度,确定专门理事对资产的购置、验收和保管、使用进行登记,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凡造成资产损失或者浪费,又不能补救的,其直接和间接损失由责任人赔偿。会计部门要根据本社实际,分门别类的确定易耗品使用期限和周期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比例,以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资产折旧。会计部门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账账、账卡、账实清查,向理事会呈报实物资产清查报告,提出实物资产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加强对合作社商标、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加以改善。在财务预算方面,做好预算编制,根据预算来安排各项资金和费用,并且,要做好财务决算工作,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是搞好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会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合作社中的各项会计事务;必须具有相当的业务水平,能熟练地运用各项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政策,同时要熟悉专业合作社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了解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在财务处理中的特殊要求。完善合作社会计人员的使用制度,对财会人员实行聘任制,选用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做到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做好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业务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提高。作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还应带头并要求社员加强学习财会知识,提高全体社员的财务管理意识。